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与数学解题(1)

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与数学解题(1)

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与数学解题(1)
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与数学解题(1)

百度文库专用

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与数学解题(1)

—挖掘隐含条件开辟解题途径

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221354)耿道永

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其原典为: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其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故事】

“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数学题目的设计往往有一些“瞒天过海”的条件,即隐含条件。这是一种在题目中未明确表达出来而客观又存在的条件,隐含条件隐藏教深的题目,往往给学生造成条件不足的假象,但如果能仔细分析、推敲,就可以将其挖掘出来。特别是在审题过程中,若能及时发现和运用隐含条件,不仅可以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而且能使解题过程简单明了。下面结合例题就如何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作一探讨。

1.从题目的结构中挖掘隐含条件

解题时,若题设条件中隐含着某些概念、公式具有类似结构的数式或图形信息,则应抓住结构特征,揭示隐含条件,用构造的方法转化研究对象,使问题顺利解决。

例1

分析1 的形式,联想构造函数求解。

解法一构造函数f(x)

'()

f x

=

<0,∴f(x)

在[3,+)∞上单调递增,∴f(a)

分析 2 注意到

-)

+)=

-)

=1,故可以分子有理化求解。

解法

2

图1-1

分析3

2-

2=

2-

2=1,联想勾股定理,数形结合不难求解。

解法3 如图1-1,构造Rt△ABC,使AB=1,

BD=,则

在△BCD,BC-BD

反思观察—联想—构造或转化是解题常用的思维策略。

2.从题设中的不变因素中挖掘隐含条件

许多数学问题,总是研究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却常常存在着某些“不变(性、量)”,数学解题过程中有时一旦挖掘到了这些隐含的“不变”,也就突破了解题的难点。

例2 已知圆C:(x-1)2+(y-2)2=25,直线L:(2m+1)x+(m+1)y=7m+4(m∈R)。

I)求证:不论m取什么实数,直线L与圆C相交;

II)求直线L被圆C截得的线段的最短长度及此时m的值。

分析此题若按常规方法,联立直线和圆的方程解方程组,然后考查△≥0是否恒成立,或者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再证d

证明:(1)直线L按参数m整理得(x+y-4)+m(2x+y-7)=0,该直线恒过定点N(3,1),将点N(3,1)代入圆的方程的左边得(3-1)2+(1-2)2=5<25,所以点N在圆C 内。又点N在直线上,所以不论m取何实数,直线L与圆C恒相交;

D

C

B

A

(2)要使弦长最短,只需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最大,即当L ⊥CN 时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最大,此时弦长最短,易求得最短长度为

m=-34

。 反思 抓住解题中的“不变”因素,体现了以静制动的思维策略,这一策略常能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或使某些问题得到简化。

3.从解题过程中挖掘隐含条件

关注解题过程中的每一步变形,并从变形中挖掘隐含条件,则能拓展解题思路、简化运算过程,使问题顺利获解。

例3 已知二次函数f(x)=ax 2+bx (a,b 是常数,a ≠0),f(2)=0,且方程f(x)=x 有 等根。

I )f(x)的解析式;

II )是否存在常数p ,q(p

分析 由题设条件易求得f(x)=-12x 2+x=-12(x-1)+12≤12,故2q ≤12,q ≤14

,而f(x)在[p,q](q ≤14

)单调递增,从而避免了对p ,q 的讨论。 解 由题设ax 2+(b-1)x=0有等根,∴(b-1)2=0,即b=1.

又 f(2)=0,即4a+2b=0,得a=-12,∴f(x)=-12

x 2+x. (2) f(x)= -12(x-1)2+12≤12, ∴2q ≤12,即q ≤14

. 而当q ≤14

时,f(x)在[p,q]上为增函数,设满足条件的p,q 存在。 ∴ ()2,()2.f p p f q q =??=?即2210,210.2

p p q q ?--=????--=?? 又 P

14

,∴ p=-2,q=0. 故此时,定义域为[-2,0],值域为[-4,0]。

反思 在解题过程中发现q ≤14

,是使解题过程大为简化的关键。 4.从定理(公式)的约束条件中挖掘隐含条件

任何公式、定理都有其约束条件和使用条件,解题中挖掘各条件对定理的 限制往往能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4 求383321n n n n C C -++的值。

分析 本题直接计算难于下手,若从组合数公式的限制条件着手分析,可知

隐含条件:33802130n n n n n N ≥-≥??+≥≥??∈?

,解得n=10。

∴ 383321n n n n C C -++=28303031C C +=466。

反思 通过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使这一令人产生“条件不足”之感的问题得到条件的补充,于是思维出现转机,问题解决也就柳暗花明了。

5.从数学定义中挖掘隐含条件

有些数学问题,部分已知条件隐含在数学概念、定义之中,数学概念、定义是解题的先导,有些问题若主动与定义接触,则能迅速、合理的解决。

例5 (2003江苏高考题)已知常数a>0,向量c (0,a),i (1,0).经过原点O 以

c +λi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与经过定点A(0,a),

以i -2λc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 ,其中λR ∈。是否存在两个定点E 、F ,使得|PE|+|PF|为定值。若存在,求出E 、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 由|PE|+|PF|为定值联想椭圆的定义,因此问题转化为求点P 的轨迹。 对于向量的方向问题,联想直线的斜率,不难写出直线的方程。

解 i =(1,0),c =(0,a), ∴c +λi =(λ,a ), i -2λc =(1,-2λa).

因此,直线OP 和AP 的方程分别为λy=ax 和y-a=-2λax.

消去参数λ,得点p(x,y)的坐标满足方程y(y-a)=-2a 2x 2,

整理得 222

()21()82

a y x a -+=1。① 因为a>0,所以得:

时,方程①是圆方程,故不存在合乎题意的定点E 和F 。 当

0

2a )和

2a )为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

a>时,方程①也表示椭圆,焦点E(0,12

(a+))和F(0,12

))为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 反思 本题设问极其隐蔽,不直接求动点P 的轨迹,而是把问题隐于问题的等价叙述中,从而在考生眼力本题难于理解。因此,本题挖掘隐含条件极其重要。

6.从图形的特征中挖掘隐含条件

有些数学问题,其部分条件隐于图形之中,若能抓住图形的“特征”,利用运动变换的观点,恰当地添设辅助图形,就能发现含而未露的条件,使问题获解。

例6 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长都为1的三棱锥P-ABC 内接于球O ,求球O 的 表面积与体积。

分析 由三棱锥三条侧棱两两相互垂直且相等,可联想正方体的一个“角”,

故可构造正方体来处理。 解 如图1-2,以三棱锥P-ABC 构造正方体ADEF-PC GB ,则对角线PE 的长就是三棱锥P-ABC 外接球的直径。

PA=PB=PC=1,∴

∴S 球=4πR 2=3π,V 球=43πR 3

π。 图1-2 例7 (2003年全国高考题) 一个四面体的所有

四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

表面积为( ).

A.3π

B.4π

π D.6π

分析 由四面体各棱长相等,联想正方体对角

线性质,因此可将其内置于正方体内部来处理。 图1-3

解 将正四面体SBCD 内接于一正方体之中 (如图1-3),则正方体的边长为1,且四面体SBCD 的外接球也是正方体的外接球,易求得其半径为2,从而求得其表面积.

反思 在涉及到同一点三条射线两两互相垂直的有关问题,往往可以通过构造长方体来解决;在涉及正四面体的有关问题,可通过构造正方体来解决。当然挖掘这一类隐含条件的前提是对正方体(长方体)的性质比较熟悉。

7.从多元问题中挖掘隐含条件(恰当的选择主元)

在有几个变量的问题中,常常有一个变量处于主要地位,我们称之为主元,其余变量称为客元. 在一类问题中出现多个变量且主次不分时,我们用常规方法很难找到解题途径,这时,恰当地选择主元往往会有“柳暗花明”的效果。

例8 (2004年福建高考题) 已知f(x)=)(3

2432R x x ax x ∈-+在区间[-1,1]上是增函数.

(Ⅰ)求实数a 的值组成的集合A ;

(Ⅱ)设关于x 的方程f(x)=33

12x x +的两个非零实根为x 1、x 2.试问: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不等式m 2+tm+1≥|x 1-x 2|对任意a ∈A 及t ∈[-1,1]恒成立?若存在,求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 (I )由题设易得A={a/-1≤a ≤1};

(II )这是一个恒成立问题,m 2+tm+1只要不小于| x 1-x 2|的最大值即可,又

x 1、x 2为f (x )=33

12x x +的两个根,由韦达定理及判别式非负不难求出:| x 1-x 2|≤3。因此m 2+tm+1≥3对t ∈[-1,1]时恒成立,常规地,我们把m 2+tm+1看成m 的函数,但这样处理起来很复杂。若我们及时转移视角,视t 为主元,则转化为关于t 的一次函数,结合函数的图象,不难求解。

G F E

D C B A P D

C B S

解 (Ⅰ)f '(x)=4+2,22x ax - ∵f(x)在[-1,1]上是增函数,

∴f '(x)≥0对x ∈[-1,1]恒成立,

即x 2-ax -2≤0对x ∈[-1,1]恒成立. ①

设?(x )=x 2-ax -2,

方法一:

① ? ???≤-+=-≤--=0

21)1(021)1(a a ?? ?-1≤a ≤1, ∵对x ∈[-1,1],只有当a =1时,f '(-1)=0以及当a =-1时,f '(1)=0 ∴A={a |-1≤a ≤1}.

方法二:

①? ?????≤-+=-≥021)1(02a a ?或?????≤--=<0

21)1(02a a ?

? 0≤a ≤1 或 -1≤a ≤0

? -1≤a ≤1.

∵对x ∈[-1,1],只有当a =1时,f '(-1)=0以及当a =-1时,f '(1)=0 ∴A={a |-1≤a ≤1}. (Ⅱ)由,02,0,3

123242332=--=+=-+ax x x x x x ax x 或得 ∵△=a 2+8>0

∴x 1,x 2是方程x 2-ax -2=0的两非零实根,x 1+x 2=a ,x 1x 2=-2,

从而|x 1-x 2|=212214)(x x x x -+=82+a .

∵-1≤a ≤1,∴|x 1-x 2|=82+a ≤3.

要使不等式m 2+tm+1≥|x 1-x 2|对任意a ∈A 及t ∈[-1,1]恒成立,

当且仅当m 2+tm+1≥3对任意t ∈[-1,1]恒成立,

即m 2+tm -2≥0对任意t ∈[-1,1]恒成立. ②

设g(t)=m 2+tm -2=mt+(m 2-2),

② ? g(-1)=m 2-m -2≥0且g(1)=m 2+m -2≥0,

?m ≥2或m ≤-2.

所以,存在实数m ,使不等式m 2+tm+1≥|x 1-x 2|对任意a ∈A 及t ∈[-1,1]恒成立,其取值范围是{m|m ≥2,或m ≤-2}.

8.从变量的取值范围中挖掘隐含条件

函数的定义域制约着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定义域是求函数值域、研究函数性质的前提,所以在解决函数题之前,一定要挖掘定义域对整题的影响,有时只要考虑定义域,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例9 判断函数

f(x)=|2|2

x +-的奇偶性。

分析 直接判断f(x)的奇偶性,很难发现f(x)与f(-x)的关系。若注意到函数的 定义域,则绝对值符号很容易去掉,问题也就峰回路转了。

解 由1-x 2≥0,得-1≤x ≤1。

故 f(x)=x ,f(-x)=-x

,即f(-x)=- f(x)。 所以函数f(x)是奇函数。

反思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要注意三步曲,一要看定义域(若函数的定义域不 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二要看f(x)与f(-x)的关系;三是下结论。

以上我们探讨了隐含条件挖掘的几种方法,这些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补充的。只要在解题中广泛运用上述方法,就能准确捕捉题目中的各种隐含信息,使解题正确、简捷,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受益终生。史上最快最全的网络文档批量下载、上传、处理,尽在:https://www.doczj.com/doc/3b11938240.html,/

三十六计原文及解读

三十六计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得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得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得事物之外。公开暴露得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得潜藏状态。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得敌军,不如使强大得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得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得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敌人得情况已经明了,友方得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得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就是从《损》卦推演出得计策。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得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得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此计就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得意思。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处错失丛杂、危机四伏得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得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得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就是让对方把受骗得假象当成真象。 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此计就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得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得出奇制胜。 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此计正就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得哲理,说坐观敌人得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第1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的线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冷静,并要开动脑筋,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法 【计划用时】 两节 第一节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所向披靡、以逸待劳”等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梗概,了解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思,设疑自探:

1、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为了一统天下,在各国之间涌现了许多经典的战例。今天,就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穿越时光的隧道,飞回历史的天空。共同去领略孙膑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一起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这场战争。 板书课题《围魏救赵》。 2、看着题目,你能提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帮我们学习? (预设问题:魏国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围他?谁在围他?那赵国呢,他们有什么恩怨?) 3、自探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不理解的生字词。标出段落的序号。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梗概。 (3)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看谁解决的问题最多? (4)文章中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有什么特点?主人公是哪一个? 二、解疑合探 1、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出示小黑板) 2、分小组读课文。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所向披靡:意思是草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

为人处世三十六计详解_真的很受益!

引导语: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本文为详解现代版为人处事三十六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计施恩计 在人际交往中,见到给人帮忙的机会,要立马扑上去,像一只饥饿的松鼠扑向地球上的最后一粒松籽。因为人情就是财富,人际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要像爱钱一样喜欢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施恩术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 第2计迂回计 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经。这种做法应用在人情世故里,便是绕着圈子达到目标。换个说法就是不走直线走曲线。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王顾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不撞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沟回,肠子多几个弯弯绕,神经多长些末梢。 第3计借口计

人做事情总是要名正言顺,要有个说法给个交代,要找个托辞做个解释,仿佛有了理便一切有了着落。有时人们迷恋理由甚至到了掩耳盗铃的程度。所谓借口,其实是“没理找理”,所以找借口时便要绷起脸来,一副“理直才气壮”的样子,方能得逞。而时机未到便慌慌张张地辩解,只会勾起人们的怀疑和警惕。 第4计旁敲计 和人打交道,善听弦外之音,又会传达言外之意,是最奥妙的人际关系操纵术。老于世故之人大都擅长话里有话,一语双关,精明之人无须多言直语,即让你心里明明白白:“高明”的小人惯会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用话中之刺让你身败名裂。不管说话之人是否故意暗藏玄机,听话者必须弄明白他的真实意图,方能应对恰当。脑子不清,耳朵不灵,一定会多遇难堪。话里藏话、旁敲侧击是聪明人的“游戏”,笨人玩不了。脑子不灵光,煞风景自不必说,落笑柄更是常有的事。话里藏话、旁敲侧击其实是一种迂回,可它既重迂回策略,更重隐含之术,较之迂回更主动,更微妙。是“妙接飞镖又暗中回掷”的高超人际交手术,是机智聪明者才能驾驭的玄妙功夫。 第5计奖赏计 人生在世,“名”最为紧要。为了脸面,人可以“打肿脸充胖子”。伤了面子人会和你结仇,意图报复;给了体面则会结出友谊之花。谁要忽视了脸面问题,他自己也断不会混得“有头有脸”,不去尊重别人,谁会给你好脸。给人面子是领导者专用术,不是上司没有“赏”别人脸的资格。有了资格,便无须恭维、讨好,只须稍加表示,便会让人受宠若惊,鲜有失灵。我们应强调,给人面子者不可与人过于亲近。亲近滋生轻慢,令人丧失神秘,且缺点也会明显。给人面子,最难之处便在于在威严和亲近间求得微妙平衡,此所谓“远了不亲,近了不敬”。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 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六计: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八计:暗度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第十计: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有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 不血刃。需有福,光。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二十计:浑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削,不利有攸往。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立,行险而顺。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利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三十六计全文及白话文

三十六计全文及白话文 孔子曰:会用兵者,军中无粮,仅用三日,但可用十日。不会用兵者,军中有粮, 仅用十日,最用2日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概述】三十六计,也称三十六策,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和军事谋略学的兵书。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三十六计是依据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相关古书:《孙子兵法》原文 为便于大家记忆,以下为三十六计各取一字组成的一首诗: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翻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告诉你为人处世学习三十六计

为人处世学习三十六计详解 第1计、施恩计 在人际交往中,见到给人帮忙的机会,要立马扑上去,像一只饥饿的松鼠扑向地球上的最后一粒松籽。因为人情就是财富,人际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 要像爱钱一样喜欢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施恩术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 帮助别人时,要掌握以下基本要领: 1.施恩时不要说得过于直露,挑得太明,以免令对方感到丢了面子,脸上无光;给别人已经帮过的忙,更不要四处张扬。 2.施恩不可一次过多,以免给对方造成还债负担,甚至因为受之有耻,与你断交。 3.作为领导要培养下属对你的感情依赖,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效力。 4.给人好处还要注意选择对像。像狼一样喂不饱的人,你帮他的忙,说不定还会被反咬一口。 第2计、迂回计 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经。这种做法应用在人情世故里,便是绕着圈子达到目标。换个说法就是不走直线走曲线。 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王顾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不撞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沟回,肠子多几个弯弯绕,神经多长些末梢。 一言以蔽之:绕几个圈子可使你能在人情关系中得到实惠。 第3计、借口计

转载《三十六计》试题有参考答案

《三十六计》阅读考级题及参考答案 班级:姓名: 一、判断题: 1、唐太宗李世民征战高丽国时,因李世民从未见过大海而害怕过海,所以战争失败了。(×) 2、“抛砖引玉”是攻战计之一。(√) 3、郑成功使用“釜底抽薪”计策,一面假装登陆,吸引敌人注意,另一面在敌人力量薄弱的航道登陆,最终收复宝岛台湾。(×) 4、“隔岸观火”是敌战计之一。(√) 5、秦朝时,赵高“指鹿为马”用的是“无中生有”计策。(√) 6、“上树抽梯”是败战计之一。(×) 7、三国时,吴国大都督陆逊面对刘备七十万大军,选择后退以观其变,相持半年在刘备军队疲惫后,陆逊最终取得胜利。陆逊使用的计谋是以逸待劳。(√) 8、“树上开花”是并战计之一。(√) 9、在和敌人作战中,趁着敌人出现漏洞和疏忽,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以打击敌人。这一计策是“假途伐虢”。(×) 10、“指桑骂槐”计策主要用于旁敲侧击、威慑敌人。(√) 11、楚汉时期,刘备为占领咸阳称王,让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迷惑项羽。(×) 12、“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 13、战国时,秦王与离自己远的国家交好,订立盟约,对邻国则采取进攻的策略,将其吞并。秦国这是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的计策,最终统一六国。(×) 14、越国被吴国吞并后,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等人,使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最后被越国灭掉。越王勾践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 15、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 16、鸿门宴上,项羽本想借机谋害刘邦,刘邦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暗度陈仓”计逃离楚营,以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17、“三十六计”第一计是“抛砖引玉”。(×) 18、“草船借箭”是“三十六计”之一。(×) 19、“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 20、历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

商业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商业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1993年8月,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从国外进口200万吨DW产品,我方考虑到该产品质优价廉,颇受消费者欢迎, 各大厂家竞相订货,该公司通过经营该商品也获利颇丰。因此,尽管由于对方延期交货使该公司失去几次展销良机,蒙受了一定数量的经济损失,但为了双方长久友好的贸易往来,并未对外商提出制裁。 此后不久,DW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该公司准备进一 步同外商洽谈再进口该产品事宜。为了给国家节约外汇资金,同时也为了降低进口商品的采购成本,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该公司欲向对方提出降低价格10%的要求。他们当然知道,在国际市场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若在双方谈判一开始就提出该要求,肯定会遭到对方拒绝,对方断难接受,这就必须采用一定的谈判技巧,迫使对方就范。 于是,我方经过研究,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设计了一套颇为周密的谈判方案。谈判伊始,我方就在上次那200万吨货物延期交货一事上大做文章。我方说:“由于你们上次 延期交货,使我方失去了几次展销良机,从而导致我方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对方听罢,以为我方会提出索赔要求,自然心慌意乱,忙不迭地对延期交货问题加以解释,表示歉

意,尔后便诚惶诚恐心神不安地等着我方的反应。看时机已成熟,我方趁机提出削价的要求,明确指出希望上次延期交易的损失能通过这次减价10%来弥补,对方无奈,只好表示同意。 于是,我方又乘胜追击,提出由原来预定的20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对方最终不得不在合同上签字,结果谈判圆满成功。 老练的谈判者在谈判中常常避免就自己真正关心的问题进行强攻,而是指左趋右,绕道迂回前进,使对方顾此失彼,首尾不能相顾,最终不得不妥协。我方谈判者正是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之计,使谈判一举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围魏救赵”的“围”是手段,“救”才是目的,要达到“救”的目的,就要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商业谈判中,成功地运用此计,既要注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又得讲究“阴功吹火”,确实搔在对方的“痒处”,避免“明火执仗”,过早地暴露自己。(北京何百功)

“三十六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三十六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摘要:有人曾说,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是一场漂亮的战斗。既然是战斗就必须 讲究其战略战术,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让他们在自由、平等、 轻松、开放的境遇中充分发展,就要讲究“用兵之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 用一下我国古代兵法精华之作“三十六计”,用作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求胜”策略, 将让你体会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关键词:三十六计数学妙用 一、以逸待劳,“涌”现精彩 “凡是学生自己可以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做,教师只要在旁指导,培养学 生从小自立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上,作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学会“偷懒”。“以逸待劳”,以静制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做脑力和体力的“劳动”,用“劳动”来创设美好的意境,而我们教师只要“以逸”坐收“渔翁之利”。 “教育”总是与“苦和累”连在一起,但“懒老师”未必就是坏老师。在学生减负的同时,教师也应适时地给自己减减压,图个清静;要给学生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自由,给学生心灵上的自由,给学生敢说敢做的自由,给学生一个能自由伸展的舞台。 二、假痴不癫,借“考”制胜 “假痴不癫”是“三十六计”之中的第二十七计,它的本义是指:表面装作糊里 糊涂,实际上却是非常的清楚,假装不行动,却在暗地里策划,等待时机。应用 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可在表达、演示时有意地出现一些错误和漏洞,在回 答问题时故意装作不知,“能而示之不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适当地在提问中主观杜撰,来一个“无中生有”;也可以 在辨析中故作正经,来一点幽默;还可以出示错误,从中引发深思。教师的“韬光养晦”,常常可以带来空前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愉快中完成教学中的任务。 三、隔岸观火,以彼“促”己 “隔岸观火”即“坐山观虎斗”。本义是指:当敌方内部矛盾激化,相互倾轧, 势不两立,搞分裂时,我方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敌方暂时联起手来对付。正确的方法就是以静制动,让他们先相互残杀,力量削弱,两败俱伤。在平 时的教学中利用此计,这是指学生在互相争辩时,教师应做一个“旁观者”,不仅 不去制止,适当的时候还需要搞一点“火上浇油”。这样,吸收他人的信息为自己 所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做到一举两得,我们何乐而 不为呢? 四、顺手牵羊,“借”题发挥 “顺手牵羊”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二计,喻指意外获得某种便宜,或毫不费力 地获得某种平常要花大气力才能获得的东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应过于忠于 教材,我们应变“以教材为本”为“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 行创造性的改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稍复杂的整数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场音乐会的票价有40元 和60元两种,60元的有100个座位,40元的有250个座位。票房总收入为15000元,观众可能有多少人?(已知两种票价售出的张数都是整十数)这道题 的答案是唯一的330人。但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于是我就把括号中 的条件省去了让学生解答。不“省”不知道,一“省”吓一跳,课堂顿时沸腾了起来,

古今三十六计实用汇总

古今三十六计实用 图片 第1计施恩计 在人际交往中,见到给人帮忙的机会,要立马扑上去,像一只饥饿的松鼠扑向地球上的最后一粒松籽。因为人情就是财富,人际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 要像爱钱一样喜欢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施恩术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 帮助别人时,要掌握以下基本要领: 1.施恩时不要说得过于直露,挑得太明,以免令对方感到丢了面子,脸上无光;给别人已经帮过的忙,更不要四处张扬。 2.施恩不可一次过多,以免给对方造成还债负担,甚至因为受之有耻,与你断交。

3.作为领导要培养下属对你的感情依赖,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效力。 4.给人好处还要注意选择对像。像狼一样喂不饱的人,你帮他的忙,说不定还会被反咬一口。 图片 第2计迂回计 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经。这种做法应用在人情世故里,便是绕着圈子达到目标。换个说法就是不走直线走曲线。 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王顾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不撞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沟回,肠子多几个弯弯绕,神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1、瞒天过海 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 2、围魏救赵 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 解析:"围魏救赵","胜战计"第二计。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败魏军,可谓"围魏救赵"的典范。 3、借刀杀人 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这就是根据《易经。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 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 4、以逸待劳 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由被动变主动。 解析:"以逸待劳","胜战计"之第四计。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阳、河北,李世民用"以逸待劳"之计歼灭了窦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取得两地。 5、趁火打劫 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当敌方出现危难时,应该趁机出击,夺取胜利。这就是把握战机,以强击弱,克敌制胜的策略。 解析:"趁火打劫","胜战计"之第五计。明朝末年,清将多尔衮于李自成义军江山未稳定之际,趁火打劫,勾结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挥军入侵,占领了中原。 6、声东击西 原典: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文:敌方已经混乱,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感意外,难以判断和应付,这是《易经。萃》卦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应当利用其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去消灭它。 解析:"声东击西","胜战计"之第六计。秦朝末年,汉将韩信率军伐魏,正面佯攻,以"木罂"载军从上游渡河,占领魏地。

【电子书必备】你一定要学会的《交际三十六计》(附释义)

【电子书必备】你一定要学会的《交际三十六计》(附释义) 第1计: 大海捞针 ◎和朋友相处时要热情又谨慎,经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做考虑。 ◎当双方的奉献与回报达到平衡时,就是最愉快的时候,也是获得最大利益的时候。 ◎只要有心广结善缘,随时随地都可以交朋友。 ◎真正的友情在于执着的寻觅,也在于慷慨的奉献。 ◎了解对方是谁,并且告诉他你是谁,友谊之门自然开启。 第2计: 一见钟情 ◎想把陌生人变成好友,自己必须先建立乐于与人为友的态度,才能有所行动。 ◎敷衍的话对熟人的意义不大,但对与陌生人的交际其实是有一定作用的。 ◎人可以从外在的表现去推测出其内心的变化。因此在交往过程中用心体会、仔细观察,有意识地试探对方,就可以使你立于主动的一方。 ◎初次见面时,真诚、自然地表现自己是很重要的。 ◎约会时比对方早到,培养自在的情绪,这样就能在无形中增强勇气。 第3计: 知己知彼 ◎只有真正彼此了解、信任的才能算得上是知己。依照对方会不会与你商量私人问题,去判断他是不是信任你。 ◎对待内向的朋友就得迎合他的心理。和外向的人交往,则不要带着沮丧的神情;不可迟疑不决,支支吾吾;谈话也要干脆、避免唠叨。 ◎在拓展人际关系上,那些内心善良、学识丰富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交往的。 第4计: 鹤立鸡群 ◎好形象对于竞争激烈的现代人格外重要,许多意想不到的职位会因为大方得体的形象而落在你头上。 ◎形象很重要,付两倍的价钱买高级衣物,因为质比量更重要。形象对自己的思想及别人的看法,都有莫大的影响。 ◎改善自我性格没有任何秘诀,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意志,每天只要花三十分钟的时间认真学习且提出问题,性格就会随着知识增长而得到改进。 第5计: 甘当配角 ◎利用对对方的了解使对方成为互动时的主角,自己甘愿扮演配角,对方就会对你产生好感。◎杜威曾说的:「人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受到重视。」 ◎如果你希望别人喜欢你,你就要尊重别人,让对方认为自己是个重要人物,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在表现自我的时候,需要有谦谦君子的心态,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 ◎想把事情做成就得以低姿态表现得谦虚,使对方感到受尊重、比别人聪明,他在谈事情时也就会放松警觉。 第6计: 投其所好 ◎积极的情感往往会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的行为;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带来排斥和拒绝。所

《三十六计》测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数学海读试题《三十六计》满分 50 分 一、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每小题 2分,共 20分。 1. 薛仁贵用瞒天过海之计让唐太宗轻而易举跨过了大海。 ( ) 2. 周瑜用围魏救赵之计,除去了曹操的两员大将。 ( ) 3. 赵国名将李牧用借刀杀人之计,战胜了匈奴。 ( ) 4.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用趁火打劫之计,最终灭了吴国。 ( ) 5. 东汉末年,在官渡袁绍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 ( ) 6. 张巡效仿诸葛亮草船借箭,也不费力气就得到几十万支箭。 ( ) 7. 韩信明修栈道,是为了吸引敌军的注意力,好暗渡陈仓。 ( ) 8. 苏代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却落得自杀的下场。 ( ) 9. 卫鞅率兵攻打赵国,魏国隔岸观火,所以保全了自己。 ( ) 10. 程婴用自己的孩子,替换了赵家男婴,并把他培养成了文武双全的青年。( ) 二、 选择。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楚王( )灭掉了息国。 A.顺手牵羊 B .无中生有 C .借刀杀人 2. 北魏伏兵因为( )最终被破六韩拔陵打败。 A .喝酒误事 B .贪生怕死 C .打草惊蛇 3. 孙策写信让刘勋攻打上缭, 而自己则趁机占领了刘勋的卢江郡, 这就是( ) A .李代桃僵 B .声东击西 C .调虎离山 4. 诸葛亮对( )七擒七纵,使他心服口服。 A .孟获 B .孙权 C .周瑜 5. 曹操采用( )计策,收降了文丑的兵马。 A .擒贼擒王 B .抛砖引玉 C .欲擒故纵 6. 赵高和李斯用( )手段,立胡亥做了皇帝。 A .偷梁换柱 B .李代桃僵 C .金蝉脱壳 7. 东汉末年( )挟天子以令永无诸侯,引起大家的不满。 A .刘备 B .曹操 C .孙权 8. 刘琦脱险是( )出的计策。 A . 刘备 B . 诸葛亮 C . 周瑜 9. ( )桥头大喝,吓退曹兵。 A .刘备 B .关羽 C .张飞 10. 王允用( ),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 A .美人计 B .空城计 C .苦肉计 三、把下列故事与计谋对号入座。每个 A .走为上计 B .苦肉计 C .空城计诸葛亮三尺瑶琴退雄师。 ( ) 悬羊击鼓巧撤兵。( ) 诸2 分,共 10 分。 D .浑水摸鱼 E .金蝉脱壳

巧用“三十六计”兵法渗透数学课堂

巧用“三十六计”兵法渗透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语言不仅是一种智慧、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要想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让课堂成为一潭活水,就要讲究“用兵之道”,采取多种谋略。《三十六计》是一部“谋略”大全,在教学评价中适当应用其中的一些计策,能使教学如鱼得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实例探讨数学课堂中如何用好“三十六计”来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一、围魏救赵――课堂评价语言,具有时机性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第二计,该计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就是针对学生的回答“机不逢时”时,反守为攻,不露声色地进入到教学的下一环节。 例如,我校一位教师上公开课《时、分的认识》,预备让学生通过数数得出结论“一小时=60分钟”。同学们正要开始数数,其中有一个学生说:“不要数了,我知道一共有60个小格,因为一小时=60分钟。”这位学生三言两句就概括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但这位老师不慌不忙地夸奖了他几句,然后对全班学生说:“那么现在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是否回答正确了。”接着这位老师就开始了新授课。 在教学《面积的初步认识》时,孩子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汇报了一种又一种,虽然有的方法原理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些鲜活的东西毕竟是他们小脑

袋瓜经过认真思索、操作得出的,别说学生个个激情高涨,跃跃欲试,我也被感染着,可一看时间不允许了,怎么既不打击孩子的激情,又让我的下一环节得以实施呢,三十六计“走为上”不能拖了,“你们的办法真多,但是无论用什么办法,最后的结果都是……?”“2号图形的面积大!”“对,这个太简单了,看来还要考考你们……”这样孩子们中了“调虎离山”计,我通过“围魏救赵”顺势进入了下面的教学。 二、笑里藏刀――课堂评价语言,具有教育性 教育家斯维特若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有时候我们如果采用幽默的语言缓解课堂气氛,则能春风化雨,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一堂“小数除法”课上,我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板演竖式计算。这位学生平时就很爱做点小动作引起同学注意,他“刷刷”地很快就把黑板写得满满的,把竖式列得又高又大,如“狂草”一样潦草,引得其他学生都笑了起来,该生看着自己的“书法作品”亦颇有得意之色。我待静下来以后说道:“这位同学的计算全对了,但是‘字高字大’自高自大)就不太好了!”我针对学生所暴露出来的思想缺点,没有大发其火,也没有一本正经地进行批评教育,而是运用谐音双关“指桑骂槐”的方法,含蓄委婉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思而得知后的笑声中受到教育。又如一次发现学生做作业潦草马虎,

三十六计详解完整版(经典收藏了)

三十六计详解完整版(经典收藏了)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第一套胜战计 1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2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3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 4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5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6第六计: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 7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8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9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10第十计: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11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12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第三套攻战计 13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 14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15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 16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围魏救赵读后感

读《围魏救赵》有感 早就听说过《围魏救赵》的历史故事,但一直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和细节。这次偶然看到,便细细阅读起来。看完之后,我感到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魏国的大将庞涓去攻打赵国的都城,赵王向齐王求救,齐王就派出大将田忌和军师孙膑出战。田忌出发后,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决定不直面魏国强大的军队,而是出其不意,直接进攻并包围了魏国的都城,迫使庞涓连夜撤兵,救援都城,从而撤了赵国之围,还中了埋伏,大败而归。后来,“围魏救赵”这一计策被列入了《三十六计》,用来比喻通过迂回手段,来达到最终目的。 孙膑是战国时期的的大谋略家、军事家,他这次所使用的“围魏救赵”更是军事上的经典之作,即使是在千百年后的我们看来,仍不失是一条好计。按当时的情况,如果正面攻打,直接解围,由于兵力悬殊,能否获胜是一个问题,即使胜利,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的,而且,能否把魏军赶走也是一个问题。而偷袭大本营,不但不用与对手鏖战,而且还轻而易举地达成了最终目的——让对手撤军,还能减少损失。只是,能想到这一点的,都是十分聪明的人,而孙膑便是其中一个。 其实,在大约两千多年之后,西方的德国人也用上了这

一计策。在二战中,法国为了保护首都,特地设计了一条马奇诺防线,号称“无比坚固,不可能被攻破”,里面的军备十分充足,而且覆盖整个平原,几乎是必经之地。这么大的难题摆在德国人面前,如果试图直接突破,也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在战争之后,还不一定有条件进攻法国首都。所以德国人没有这么做,而是独辟蹊径,翻越过一旁的山,神兵天降般地出现在法国人面前,将法国人吓了一跳,直接投降了。这样做,不仅能不正面与马奇诺防线交战,还能直接达到最终目的,也是十分值得学习的。 所以,围魏救赵排在三十六计之次,也是不无道理的,它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它可以使很强大的困难以很容易的方式解决。只要能灵活运用于生活中,你也能像田忌和孙膑一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为人处世三十六计

为人处世三十六计 施恩计 在人际交往中,见到给人帮忙的机会,要立马扑上去,像一只饥 饿的松鼠扑向地球上的最后一粒松籽。 要像爱钱一样喜欢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施恩术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 帮助别人时,要掌握以下基本要领: 1.施恩时不要说得过于直露,挑得太明,以免令对方感到丢了面子,脸上无光;给别人已经帮过的忙,更不要四处张扬。 2.施恩不可一次过多,以免给对方造成还债负担,甚至因为受之有耻,与你断交。

3.作为领导要培养下属对你的感情依赖,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效力。 4.给人好处还要注意选择对像。像狼一样喂不饱的人,你帮他的忙,说不定还会被反咬一口。 第2计迂回计 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经。这种做法应用在人情世故里,便是绕着圈子达到目标。换个说法就是不走直线走曲线。 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王顾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不撞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沟回,肠子多几个弯弯绕,神经多长些末梢。 一言以蔽之:绕几个圈子可使你能在人情关系中得到实惠。

转载《三十六计》试题有参考答案

三十六计》阅读考级题及参考答 案 因李世民从未见过大海而害怕过海, 所以战争失败了。 (X ) 一面假装登陆,吸引敌人注意,另一面在敌人力量 薄弱 (X) 20、历史上着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 班级: 姓名: 、判断题: 2、“抛砖引玉”是攻战计之一。 (V) 4、“隔岸观火”是敌战计之 一。 5、秦朝时,赵高“指鹿为马”用的是“无中生有”计策。 6、“上树抽梯”是败战计之一。 ( X ) 7、三国时,吴国大都督陆逊面对刘备七十万大军,选择后退以观其变,相持半年在 刘备军 队疲惫后,陆逊最终取得胜利。陆逊使用的计谋是以逸待劳。 ( V ) 8、“树上开花”是并战计之一。 ( V) 9、在和敌人作战中,趁着敌人出现漏洞和疏忽,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以打击敌人。 这一计 策是“假途伐虢” 。( X ) 10、“指桑骂槐”计策主要用于旁敲侧击、威慑敌人。 11、楚汉时期,刘 备 为占领咸阳称王,让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来迷惑项羽。 ( X ) 12、“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 。( X ) 13、战国时, 秦王与离自己远的国家交好, 订立盟约, 对邻国则采取进攻的策略, 将其吞并。 秦国这是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的计策,最终统一六国。 ( X ) 14、越国被吴国吞并后,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等人,使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 政,最后被越国灭掉。越王勾践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 。( V ) 15、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 。( V ) 16、鸿门宴上,项羽本想借机谋害刘邦, 营, 以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 ) 17、 “—— 六计”第一计是“抛砖引玉” 18、 草船借箭”是“三十六计”之一。 19、 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 刘邦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暗度陈仓”计逃离楚 X) 。( V ) 1、唐太宗李世民征战高丽国时, 3、郑成功使用“釜底抽薪”计策, 的航道登陆,最终收复宝岛台湾。

数学三十六计继集4:直接间接

数学三十六计继集之4:直接间接 作者:马到成功老师 在用方程与方程组解决各类应用题的时候,对未知数的设定可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直接设定所求,或者间接设所求,都可以把题目的难度降低,或更清晰,更容易理解。 【精典名题1】奥林匹克业余体校篮球班的同学进行一次投篮测试,每人投10次,按每人的进球数统计,得到下表(中间部分的数据已被擦去): 进球数012 (8910) 人数754 (341) 已知至少投进3个球的人平均每人投进6个球,进球少于8个的人平均每人投进3个球。篮球班参加测试的同学有多少人? 【思路点拨】直接设有x人参加测验。由上表看出,至少投进3个球的有(x-7-5-4)人,投进不到8个球的有(x-3-4-1)人。投中的总球数,既等于进球数不到3个的人的进球数加上至少投进3个球的人的进球数, 0×7+1×5+2×4+6×(x-7-5-4) =5+8+6×(x-16) =6x-83, 也等于进球数不到8个的人的进球数加上至少投进8个球的人的进球数,

3×(x-3-4-1)+8×3+9×4+10×1,=3×(x-8)+24+36+10=3x+46。由此可得方程6x-83=3x+46,3x=129, x=43(人)。 【精典名题2】一批树苗,按下列原则分给各班栽种;第一班取走100棵又取走剩下树苗的10 1 ,第二班取走200棵又取走剩下树 苗的 10 1 .第三班取走300棵又取走剩下树苗的10 1 ,照此类推,第i 班取走树苗100 i 棵又取走剩下树苗的 10 1 .直到取完为止.最后各班所得树苗都相等.试问这批树苗有多少棵?有几个班?每个班取走树苗多少棵? 【思路点拨】直接设,列出的方程稍复杂。设这批树苗有x 棵,则第一班取走树苗(100+ )10 100 -x 棵,第二班取走树苗 10 )10 10 -100(-200-200x x + + 棵.依题意,得

《三十六计》读书心得体会4篇

《三十六计》读书心得体会4篇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谋略,是我国古代人智慧的结晶。下面是搜集的《三十六计》读书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些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这样一本,它就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又是中外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最为重视的智慧宝典《三十六计》。全书分为六块,分别为:胜战计、强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弱战计、退战计,每一块都充分展现了“三十六计”中所蕴含的智慧结晶。 《三十六计》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完全可以概括我这篇读后感,因为《三十六计》的的确确是一部耐人寻味、值得钻研的好书。其中共有整整三十六个计谋,可谓之计计精彩。我这里就择要述之:苦肉计、连环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等等,这些都是很著名的计策,但最著名的要数最后一计,也就是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总之,由三十六计引出的故事很多,说不完,数不尽。 我看了《三十六计》之后,只想说一句话:它是一部使大家能在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图片中领会“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的精彩的好书!“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是我常从电影、相声听到的一句话。 《三十六计》里面的故事有难有易,我有些词不是很懂,但觉得这些词读起来琅琅上口:金蝉脱壳、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打草惊蛇、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指桑骂槐。细细。读

来,还真爱不释手呢!特别是里面的《空城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阳平,军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有少数老弱残兵留在城内,司马懿率兵15万前来攻城,此时急令蜀兵救援已经来不及了,诸葛亮临危不乱,传令大开城门,自己登上城楼顶端坐弹琴,吓走了曹兵。这虚张声势,刚柔相济的计谋因此被传为美谈,我真为诸葛亮的沉着冷静和足智多谋叫好!当然书中还有许多回味的故事,它收集了我国许多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可谓计计精彩。打战、经商需要三十六计,我们教师学习、工作、生活也离不开它。平时你可千万别“瞒天过海”“混水摸鱼”。看到“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的事情别“隔岸观火”袖手旁观。学校的发展,年级的建设需要你献计献策,我在这“反客为主”“抛砖引玉”了! 今天爸爸给我买一本兵书《三十六计》,我非常开心,因为我十分喜欢历史。我接过书本躺倒沙发上就看了起来,我越看越好看都不想撒手了。我在前言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三十六计》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是啊,《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的兵家宝藏,它所蕴含的哲理对于今天的社会生活仍然具有较为普遍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三十六计》继承了前人兵法的优秀传统,六套计策,可以通览其要。不管处境顺逆,都可以从中吸取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领略艰难成就的韬略智慧。这本书中分为六套不同的计策,分别是: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每套计策中有六个计策。个个计谋都是用一个个故事来讲的,都详细向我们介绍了计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