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文学鉴赏

儿童文学鉴赏

儿童文学鉴赏
儿童文学鉴赏

儿童文学鉴赏

儿童文学鉴赏。具体谈以下三个问题: 一、 “儿童文学鉴赏”

的章节脉络;

二、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 思考与练习的解答要领。 关于“儿童文学鉴赏”的章节脉络

第一节,阐述了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儿童阅读, 有助于儿童身心

健康,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审美要求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文学。 其主要特点有:思维的幻想性和想象性;

主题的明朗性与目的性; 形象性格的鲜明性与可模

仿性;情节的故事性与完整性;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第二节,阐述了童话的概念、特征和鉴赏。其本质特征是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其他还有情 节完整、结构模式化,常用夸张、象征、拟人、假定等。

鉴赏方法是,把握童话的幻想本质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进入童话情境,主动体验童话世界; 对作品进行丰富与补充,创造性地“重建”艺术形象;情理结合,深入开掘作品意义;重视 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第三节,阐述了寓言的概念、特征和鉴赏。寓言的本质是以故事的感性形式来表现思想的理 性内核。文体特征体现为结构的双体性, 比喻的故事性,情节的虚构性与单一性,

语言的凝

炼性。

鉴赏方法是:凭借喻体,深入本体;咀嚼故事,领悟喻义;联系生活经验,深入思考哲理。

第四节,阐述了历史故事的概念、特征和鉴赏。历史故事是以史实材料为依据,以历史人物 或事件为叙述对象,用通俗口语写成的故事。

其文体特征主要包括:内容的史实性和借鉴意义;采用传统的叙事模式;语言通俗易懂。

其鉴赏方法是,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把握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 运用理性思考,对故事中

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评价和判断。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1 .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 关于儿童文学,教材的界定是: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具体范畴。

儿童文学的划分标准, 是以读者对象来区分的, 即划

分为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儿童’性与文学性的结合,使儿童文学具有了独特的文体特征 和文学品质。” 首先,儿文学是文学。

其次,它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儿童,它是为儿童创作、编写,为儿童服务的。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阅读, 能力和

审美要求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文学。 童趣的成人文学作品。” 再明确一点说,儿童文学是用儿童视角, 趣味和接受心理的文学表现手法而创作的作品。 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 心理。儿童文学常常是从儿童的视角和心理去观察和体验现实世界的,它往往采用形象的、 直觉的艺术手法,尤其是孩子十分喜欢的拟人、比喻、首尾完整的故事情节等。作品主人公 常常是儿童,题材则是儿童们十分熟悉的生活内容。其母题经常是歌颂正义、勇敢、友爱、 无私等。而成人文学则是从成人视角去观察社会生活,

题材更加广泛,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

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 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其中

包括部分有益于儿童成长、 接受

受儿童喜爱并富有

选用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题材,

采用适合儿童欣赏

作品主人公则是成人,作品主题不仅歌颂光明,而且还揭露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有的作品

还显示出浓厚的悲剧色彩。

但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说是犬牙交错、相互渗透。

比如说儿童文学中的精品,像〈〈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伊索寓言》、〈〈格林童话故事集》、〈〈希

腊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拉封丹寓言》、〈〈木偶奇遇记》、〈〈世界阿凡提笑话大全》等,也是成人文学欣赏的佳品,为成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世界的方式。

而成人文学中的一些作品,由于采用了儿童熟悉的生活题材,或者运用了儿童十分喜爱的拟人、讲故事的方式,或者作品的艺术趣味十分接近儿童的心理状态,也会受到儿童们的注意,并尝试着进入这个对儿童来说是十分新奇的世界。

比如成人文学中的我国历代笔记故事、传奇小说,以及〈〈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

外国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罗宾逊漂流记》、〈〈十日谈》、〈〈白马王子》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文学是儿童们渴望进入的世界,一个十分神奇、今后将生活其中的世界,对不断成

熟的儿童来说,它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2. 幻想性和想象性:儿童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幻想和想象,有着内在的联系,又有着一定的区别。

想象是在生活中以一定的事实根据为基础,然后进行想象和补充。

而幻想则是更多地依据作者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而进行的艺术虚构。

前者带有一定的现实性,后者则体现出浓厚的理想色彩。

比如想象的例子,王春花〈〈女儿与诗》中的一段:

我惊叹女儿的想象。

有时她会慌慌张张拉我向厨房:“妈妈,快!”

“怎么了?”

“你看锅哭了!”

锅里的水开了,水溢出锅外。

看到天空下雨。她会点点下巴,忧心忡忡地说:“天又出汗了。”月亮没出,她说“月亮

吃饭去了。”

傍晚,我和女儿到野外吹风,女儿在黄昏的背景下,周身镀上了一层眩目的金黄,胭红的月晃局挂西天。

“快看,红月亮。”我希望看到女儿的惊奇。

“如果用枪打下来,摸摸一定烧手。”女儿肯定地说。我说“这个问题,妈妈没试过。”

家里喂了个小狗睡觉呼呼噜噜,女儿给小伙伴认真地介绍说:“这是条男狗,像我爸,睡觉

也打呼噜。”

又比如幻想的例子,如谟容的微型小说〈〈总统梦》,全部运用了对话描写,原文如下:

“胖胖,快起来!”

“天还没亮呢!”

“你昨晚保证了,早晨起来把作业做完呀!”

“嗯一一嗯,人家刚作了个梦……”

“别说梦话了,快穿衣服,看你爸打你!”

“妈,我真的做了个梦嘛!”

“好,好,好孩子,听妈的话,快着,抬胳膊!”

“我梦见呀,我当了总统了!”

“算术不及格,还当总统呢?伸腿儿!”

“不骗您,我还下了一道命令呢?我……”

“伸脚丫儿!”

“管学校的大臣跪在我面前,我坐在宝座上,可威风啦!我命令:给老师的孩子作业留得多

多的!”

这段生动、具体的对话描写,传递出了当代少年学生的强烈心声:作业负担太重,我们快要

不堪忍受了!作品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出学生对现实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的不满和反抗。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正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光谱折射。

3. 儿童式的哲学:儿童文学的深层文化底蕴

儿童文学的深层文化底蕴,常常表现为一种儿童式的哲学理念,一种儿童应该树立的正确价

值观。但是,这种哲学理念和价值观的表达,则是借用了儿童乐于接受的文学表现形式。这

种儿童式的哲学,是非好恶,倾向鲜明,价值取向十分明了。

比如〈〈拉封丹寓言》中的“农民与蛇” :

伊索寓言里说,有个农民心地善良而不大聪明。冬季的一天里,他在自己的地里走着,看到雪地里有一条冻僵了的蛇,蛇体冰凉,一动不动,好像马上要死了似的。农民把它拣起来带

回自己家中,没想到这一善举会有什么结果。

农民把蛇放在火炉旁,给它温暖,让它复苏。冻僵了的蛇稍稍有些温暖,生命的复苏使其邪

恶也抬了头。它把头抬起了一些,并吐出舌头发出喧喧声,接着把躯干向后摆动,试图扑跳

咬它的救命恩人。

“忘恩负义的东西!”农民说,“原来你就是这样来报答我的!让你去死吧!”说着他满腔怒

火,举起斧子,砍向这条可恶的蛇。两斧下去蛇已断成三截,蛇头、蛇尾和躯体早已分离。

身首异处的蛇想恢复原状那是枉费心机。

善举固然好,但要选择对象,这是关键。至于忘恩负义之徒,是注定没有好下场的。

作品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作者要传递的哲学理念和价值观。不过它是通过形象的故事来艺术

地表达出去的。这是儿童文学主题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已经对原作伊索寓言进行了改变。

原作是农夫被蛇咬死,表达了“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道理。

还有〈〈龟兔赛跑》,也是通过一个故事,表达了“跑也不顶用,关键是要及时出发。龟兔赛跑足以说明此理”的道理。

4. 童话的艺术表现手法童话一般不注重人物性格的描写,主人公都是善良

的人们,而对手往往是邪恶的化身。主人

公需要经过艰苦的历程,完成艰巨的任务,才能得到圆满的结局,而在困难中又常常得到善良的仙子、精灵或小动物的帮助。结尾几乎都是好人得救,邪恶者遭受惩罚。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生动浅显,是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让我们阅读一段〈〈格林童话》中的〈〈极乐世界里的故事》:

我在极乐时代旅行时,看见一根丝线上挂着罗马城和教皇的宫殿;看见一个没有腿的人跑得

比飞马还快;看见一把锋利的剑切断一座桥;看见一头银鼻子的小毛驴在追赶两只飞奔的兔

子;看见一株菩提树上长着熟面包;我看见一头又老又瘦的山羊背上驮着一百桶油,还有六

十车盐,还看见过一个周岁的孩子从特里尔飞到了斯特拉斯堡;还看见过一只大鹰在莱茵河

上游泳。我听见鱼儿在相互嬉戏,欢叫声直达天空;还听见过一道甜蜂蜜像水一样从一条深谷流到一座高山上;看见过两只乌鸦在割一块草地;我又看见两只蚊子合力建造一座桥,两只鸽子拔一只狼的毛,两个男孩扔了两只羊,两只青蛙在一起打五谷;我还瞧见过两只小老鼠在加封一位大主教,两只猫在把熊的舌头往外拉。那里有蜗牛跑到莱茵河上游泳并打死两只狮子;那里站着理发匠在给一位妇女刮胡子,

两个吃奶的小孩叫他们的母亲别作声。我还看见两只猎犬从河里拉出一座磨坊,听见一匹老马站在一边说话,说得很好。还看见院子里

立着四匹大马,用尽力气在打谷;看见两只山羊在生火炉子;一头红母马把面包推到炉子里;一只公鸡突然叫起“咯咯咯嘟!故事讲完了!咯咯咯嘟!”

这则故事至少可以体现出儿童文学的两个特点,即一是神奇的幻想。二是采用孩子喜爱的拟

人、夸张的文学手法。还有就是情节的离奇和完整。如〈〈中国童话百篇》中的“月亮掉进烟囱里” :冬天的夜晚,月亮也冷得受不了啦:突然,他看见不远的地方有个小烟囱。“快去那儿烤烤

火吧!”月亮一下趴到小烟囱边上。

这会儿,小烟囱不冒烟了,只冒出暖暖的热气。

月亮鼓着圆圆的身子坐在烟囱边上,这边烤烤,那边烤烤。他觉得比刚才暖和多了。

“我找到了多么好的地方呀!”月亮正在得意,一不留神,掉进烟囱里,把烤火的老奶奶吓了一跳:“哟,该不是雪球掉下来了吧?可别把火压灭了,外面好冷呢!”

老奶奶往灶膛加了一把柴,接着拉起了小风箱。

“呼噜噜,呼噜噜……”

灶膛里吹起了好大的风,火苗儿、火星儿还有星星的烟都被吹了起来。月亮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一股热气托着升呀,升呀,又跑到了烟囱外面。月亮没有受伤,可那烟熏火燎的滋味儿也不好受呀!咕噜噜,咕噜噜!月亮赶紧转着圆圆的身子回家去了。

5. 寓言的象征性寓意

寓言大都使用借喻,向读者暗示它所蕴含而未直接表露的思想。其人物和故事是虚构的,往

往以动物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角色,使之拟人化,具有讽刺、教谕和劝戒的意味。我国先秦

时期的〈〈庄子》、〈〈韩非子》等书中,包含着丰富的寓言,如〈〈画蛇添足》、〈〈守株待免》、〈〈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世界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

言》等。

解读象征性寓意,是我们欣赏寓言的一个重点。我们要通过寓言意象,来开掘其内在的思想寓意。

比如我国〈〈韩非子》中的“买棣还珠”、“狗恶酒酸”,在浅近的文字中就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买棣还珠”,楚人卖珠,精心装饰盛珠子的匣子,结果郑人买其棣而还其珠。它批评有的人舍本求木,以至于喧宾夺主,事与愿违,成了别人的笑话。韩非子借用这个寓言来揭露战国游说之士巧饰辩说,华而不实,讥讽战国时君惑于动听言辞,以至取舍失当的现实,是一

针见血、入木三分的。

“狗恶酒酸”,讲宋人卖酒,质醇量足,待客殷勤,酒旗也挂得很高,就是卖不出去。后经长者指点,方知店外有恶狗咬人,吓退了顾客。韩非子这里渗透出一种深刻的哲理,即好的观点和主张,只有扫除了人为的障碍,才能得到贯彻和实行。

6. 关于历史故事的当代性观照

关于历史故事的解读必须强调时代性和现实性,应该着力寻找当代的思想意义。这个教材上

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在最后的“历史故事的鉴赏方法” 一段写道:

“历史故事的创作目的是通过文学的形式讲述历史,以给人以借鉴和启迪。” “历史故事具有

很鲜明的教育功能,其主要作用是借古鉴今,鉴赏的目的是通过阅读从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中获取对现今人事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这里还要强调历史故事的当代性观照。我们也可以说,历史故事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任何一

个作者在创作历史故事的时候,都是出于现实的某种需求,有着明确的现实功利性。而任何

一个读者在欣赏历史故事的时候,也是抱着一种从历史事实中去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历史故事,都是当代故事,都具有某种当代性。从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寻找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我们民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我们民族的思想精华和价值观。它可以作为我们心灵的一种滋润,成为我们从事社会改造和精神建设的一种动力。

如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的一则: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

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

“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

无复入理,便捉裾(衣服大襟)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读者注: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这个短小的故事,通过对话表达了古人评价人(尤其是女性)的某种标准,即要看重人的德行,把德行放在首位,而不要片面地好色不好德。可见魏晋人的为人处世的态度,还是值得我们现代人来借鉴和思考的。

7. 关于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的异同点

如果从文体上讲的话,它们都可以归属于小说类,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它们所使用的文学手法也比较接近。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两者内容上可以虚构,而狭义的历史故事则讲求真实,一般不允许虚构。童话的内容追求幻想的神奇,充满着童趣;寓言的人物和事件叙述,

一般具有象征的意义,其深层的含义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和体悟;而历史故事则强调历史人

物和事件对当代的意义辐射。这种区别也是相对的,有时候有的作品可能处于这三种体裁之

间,很难确切地给它下一个明确的文体界定。作品文体的确定,有时候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

情。

思考与练习的解答要领

儿童文学的个性特征是什么?

童话的文体特征包括哪几个方面?请举例回答为什么说童话是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

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读者对象的性质。特定的读者对象,决定了作品的独特的主题思

想、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结构方式、语言风格等。应该从这个角度去进行论述。

鉴赏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意义。

应该运用语义学的方法,去进行解读。从实际的作品出发去进行分析和论述,而不要按照书本上的理论去套,去对号入座。否则就会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作品的精华就会丧失贻尽,只剩下一点儿水。一定要从作品中去进行深入挖掘。

尝试用“道具魔法化”的方法写一篇小童话,最好能读给你所教班级的小朋友听,看看是否

受到儿童们的欢迎,并想想为什么。

因为“道具魔法化”的方法,充满着神奇的想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强烈兴趣,并切合儿童的

接受心理。它比较适合于小学的学生阅读。

寓言最主要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重点要理解“结构的双体性”这一文体特征。正是寓言的这个特征,决定了寓言故事具有文学的象征性,艺术的虚构性。

请鉴赏一篇寓言,并写出鉴赏心得。

7.以你读过的一篇历史故事为例,谈谈应如何鉴赏历史故事。

这两题的要领和上述童话的鉴赏的一样的。一定要从作品出发,而不要用教材的理论条条去

套。

儿童文学鉴赏(终审稿)

儿童文学鉴赏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儿童文学鉴赏 儿童文学鉴赏。具体谈以下三个问题: 一、“儿童文学鉴赏”的章节脉络; 二、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思考与练习的解答要领。 关于“儿童文学鉴赏”的章节脉络 第一节,阐述了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儿童阅读,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审美要求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文学。 其主要特点有:思维的幻想性和想象性;主题的明朗性与目的性;形象性格的鲜明性与可模仿性;情节的故事性与完整性;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第二节,阐述了童话的概念、特征和鉴赏。其本质特征是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其他还有情节完整、结构模式化,常用夸张、象征、拟人、假定等。 鉴赏方法是,把握童话的幻想本质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进入童话情境,主动体验童话世界;对作品进行丰富与补充,创造性地“重建”艺术形象;情理结合,深入开掘作品意义;重视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第三节,阐述了寓言的概念、特征和鉴赏。寓言的本质是以故事的感性形式来表现思想的理性内核。文体特征体现为结构的双体性,比喻的故事性,情节的虚构性与单一性,语言的凝炼性。

鉴赏方法是:凭借喻体,深入本体;咀嚼故事,领悟喻义;联系生活经验,深入思考哲理。 第四节,阐述了历史故事的概念、特征和鉴赏。历史故事是以史实材料为依据,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叙述对象,用通俗口语写成的故事。 其文体特征主要包括:内容的史实性和借鉴意义;采用传统的叙事模式;语言通俗易懂。 其鉴赏方法是,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把握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运用理性思考,对故事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评价和判断。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1.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 关于儿童文学,教材的界定是: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具体范畴。儿童文学的划分标准,是以读者对象来区分的,即划分为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儿童’性与文学性的结合,使儿童文学具有了独特的文体特征和文学品质。” 首先,儿童文学是文学。 其次,它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儿童,它是为儿童创作、编写,为儿童服务的。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阅读,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审美要求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文学。其中包括部分有益于儿童成长、受儿童喜爱并富有童趣的成人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欣赏

小狗,小狗/):“小兔,小兔,/轻轻跳。《听我话》 (作者:郑春华!”/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将从某一品来看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其实是要求通过作品分析,[分析] ,即是从已经其中所体现的基本艺术特征归纳出来。做这类题目有一个“捷径”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在作品中去找到证据。知道的这类体裁的基本艺术特征出发,征:主题单一;内容浅显;结构简单;语言通俗;音乐性强。但在分析作品时,可以打乱先后的顺序。《听我话》一共只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篇幅短小,结构简单。[解答] 字,十分简洁。叙述的线索、层次也—十分简明。这也是儿歌区别于28有三句儿童诗的显著特点之一。其次,语言通俗,音乐性强。儿歌采用幼童口语,句式短,明白如话。而且以词为句,通过押韵、反复、长短句等手段,使整首儿歌一气呵成,节奏感强,有着音乐美。第三,内容浅显。所说的小兔、小狗、小草,“就不听话都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身边事物,所要表达的也是一种孩子式的情感,《听我话》这是与结构简单和内容浅显相一致的。第四,主题单一。不跟你们好”。“踩就是不要表达的就是爱护花草的主题。让小兔轻轻跳与小狗慢慢跑的目的,。以孩子们表示感情的特有方式,鲜明地,否则,“我就不跟你们好”疼小青草”表达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2.《我吃水果身体壮》,分析婴幼儿文学创作对于语言、韵律的要求和直感性特点。 我吃水果身体壮 圆圆苹果,树上长,/尝一尝,甜又香。 梨花百,梨儿黄,/咬一口,水汪汪。 砍下香蕉一大串,/小朋友们吃得欢。 橘树林里金灿灿,/好像满树金铃铛。 水果水果千百种,/我吃水果身体壮。 首先,在语言上,要求浅显明白,口语化。全诗不用难懂的词语,像平时说话那样浅显明白,用不着解释,幼儿就能听得懂。在选词上,多用叠音词,如“圆圆”、“汪汪”、“金灿灿”等;在句式上,又多用短句,因而琅琅上口,明白如话。其次,讲究韵律与节奏。如全诗采用句末押韵,一韵到底,读起来有着音乐的流动性。而每节的句式又基本对齐,前两节多用短句,后三节用长句,造成先紧凑后舒缓的阅读节奏。韵律与节奏,使这首诗不仅读起来有着音乐的美感,还便于幼儿朗诵记忆。. 再次,鲜明的直感性。全诗以“我”入诗,仿佛所写的就是“我”的切身感受,不论是水果的形态,还是“我”的心态,都给人鲜明的直感。比如写水果,,共同、有味觉(“甜又香”))、有色彩(“白”“黄”“金灿灿”)有形状(“圆圆”诉诸于婴幼儿的感官。《蝉》为例,说明诗歌欣赏过程中想象与联想的重要作用。 3 《蝉》(作者:林焕彰)金色的阳光。它们喜欢赞美/蝉的歌儿很好听,/可是要到夏天才唱;/树都变成了所以,一到了夏天,//蝉的歌儿很好听,/可是它们只爱在树上唱;会歌唱的伞。接着这首小诗给人想象的空间很大。句首就让人从记忆中回想起蝉的叫声,感到有一颗热切的心,在期待着夏天的快些到来。那时,在“金色的阳光”下,“树都变成了会歌唱的伞”。一个“伞”字,匠心独运,写活了一种心态,一种情景。树上有蝉,召来孩子们的翘望,人越聚越多,树便像是给人遮阳避雨的“伞”了。诗这妙处,还在于它不着一“童”字,一身

儿童文学鉴赏

儿童文学鉴赏 儿童文学鉴赏。具体谈以下三个问题: 一、 “儿童文学鉴赏” 的章节脉络; 二、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 思考与练习的解答要领。 关于“儿童文学鉴赏”的章节脉络 第一节,阐述了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儿童阅读, 有助于儿童身心 健康,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审美要求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文学。 其主要特点有:思维的幻想性和想象性; 主题的明朗性与目的性; 形象性格的鲜明性与可模 仿性;情节的故事性与完整性;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第二节,阐述了童话的概念、特征和鉴赏。其本质特征是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其他还有情 节完整、结构模式化,常用夸张、象征、拟人、假定等。 鉴赏方法是,把握童话的幻想本质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进入童话情境,主动体验童话世界; 对作品进行丰富与补充,创造性地“重建”艺术形象;情理结合,深入开掘作品意义;重视 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第三节,阐述了寓言的概念、特征和鉴赏。寓言的本质是以故事的感性形式来表现思想的理 性内核。文体特征体现为结构的双体性, 比喻的故事性,情节的虚构性与单一性, 语言的凝 炼性。 鉴赏方法是:凭借喻体,深入本体;咀嚼故事,领悟喻义;联系生活经验,深入思考哲理。 第四节,阐述了历史故事的概念、特征和鉴赏。历史故事是以史实材料为依据,以历史人物 或事件为叙述对象,用通俗口语写成的故事。 其文体特征主要包括:内容的史实性和借鉴意义;采用传统的叙事模式;语言通俗易懂。 其鉴赏方法是,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把握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 运用理性思考,对故事中 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评价和判断。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1 .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 关于儿童文学,教材的界定是: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具体范畴。 儿童文学的划分标准, 是以读者对象来区分的, 即划 分为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儿童’性与文学性的结合,使儿童文学具有了独特的文体特征 和文学品质。” 首先,儿文学是文学。 其次,它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儿童,它是为儿童创作、编写,为儿童服务的。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阅读, 能力和 审美要求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文学。 童趣的成人文学作品。” 再明确一点说,儿童文学是用儿童视角, 趣味和接受心理的文学表现手法而创作的作品。 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艺 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 心理。儿童文学常常是从儿童的视角和心理去观察和体验现实世界的,它往往采用形象的、 直觉的艺术手法,尤其是孩子十分喜欢的拟人、比喻、首尾完整的故事情节等。作品主人公 常常是儿童,题材则是儿童们十分熟悉的生活内容。其母题经常是歌颂正义、勇敢、友爱、 无私等。而成人文学则是从成人视角去观察社会生活, 题材更加广泛,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 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 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其中 包括部分有益于儿童成长、 接受 受儿童喜爱并富有 选用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题材, 采用适合儿童欣赏

儿童文学欣赏

圆圆苹果,树上长, 梨花百,梨儿黄, 砍 下香蕉一大串, 橘树林里金灿灿, 水果水果千百种, /尝一尝,甜又香。 /咬一口,水汪汪。 /小朋友们吃得欢。 /好像满树金铃铛。 /我吃水果身体壮。 1.从儿歌《听我话》,看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 《听我话》(作者:郑春华): “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 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分析]从某一品来看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其实是要求通过作品分析,将 其中所体现的基本艺术特征归纳出来。做这类题目有一个“捷径” ,即是从已经 知道的这类体裁的基本艺术特征出发,在作品中去找到证据。儿歌的基本艺术特 征:主题单一;内容浅显;结构简单;语言通俗;音乐性强。但在分析作品时, 可以打乱先后的顺序。 [解答]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篇幅短小,结构简单。 《听我话》一共只 有三句28字,十分简洁。叙述的线索、层次也一十分简明。这也是儿歌区别于 儿童诗的显著特点之一。其次,语言通俗,音乐性强。儿歌采用幼童口语,句式 短,明白如话。而且以词为句,通过押韵、反复、长短句等手段,使整首儿歌一 气呵成,节奏感强,有着音乐美。第三,内容浅显。所说的小兔、小狗、小草, 都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身边事物,所要表达的也是一种孩子式的情感,不听话“就 不跟你们好”。第四,主题单一。这是与结构简单和内容浅显相一致的。《听我话》 表达的就是爱护花草的主题。让小兔轻轻跳与小狗慢慢跑的目的, 就是不要“踩 疼小青草”,否则,“我就不跟你们好”。以孩子们表示感情的特有方式,鲜明地 表达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2.《我吃水果身体壮》,分析婴幼儿文学创作对于语言、韵律的要求和直感 性特点。 我吃水果身体壮 首先,在语言上,要求浅显明白,口语化。全诗不用难懂的词语,像平时说 话那样浅显明白,用不着解释,幼儿就能听得懂。在选词上,多用叠音词,如“圆 圆”、“汪汪”、“金灿灿”等; 在句式上,又多用短句,因而琅琅上口,明白如 话。 其次,讲究韵律与节奏。如全诗采用句末押韵,一韵到底,读起来有着音乐 的流动性。而每节的句式又基本对齐,前两节多用短句,后三节用长句,造成先 紧凑后舒缓的阅读节奏。韵律与节奏,使这首诗不仅读起来有着音乐的美感, 还 便于幼儿朗诵记忆。 再次,鲜明的直感性。全诗以“我”入诗,仿佛所写的就是“我”的切身感 受,不论是水

2015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之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赏析一

2015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之中国儿童文学 作品赏析一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3a3497475.html,/ 长期以来,我国儿童文学创作大多以知识性、教育性为主,忽视了儿童的纯真天性。这既和我们长期形成的教育体制有关,也暴露了我们的作者常常以成人的视角来观察儿童的内心世界,致使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缺失。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以儿童本位思想作为创作宗旨,题材应具有多元化和多元故事结构,而且应勾勒符合儿童价值取向的典型人物和群体肖像。下面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品,以了解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状况。 1.儿歌《小小的船》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其所著儿歌《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儿歌,儿歌的语言清新优美,其意境也很美,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神话般的仙境,在这个仙境里有“弯弯的月儿”,有“闪闪的星星”,有“蓝蓝的天”,这些事物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让人陶醉其间。 2.童话《大林与小林》 《大林与小林》是中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作家、儿童文学家张天翼所著。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奇特的构思,夸张的手法,大胆的想象,曲折的情节,让人爱不释手,很容易被它深深吸引。 大林和小林是一对双胞胎。大林好吃懒做,变成了一个寄生虫,最后饿死在金子堆里。小林勇敢正直,成长为一个有出息的好孩子。这个故事揭露了旧社会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耻和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同时写了劳动人民为了追求光明而顽强不屈的斗争。虽然这是一个写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童话,但是现在的孩子读来,却一点都不感到有距离,书中的各种人物,大林、小林、鳄鱼小姐、狐狸平平、绅士狗皮皮、蔷薇公主、四四格等形象呼之欲出,是一本值得每个孩子放进书架的书。这部童话主要说明两点,即知足者常乐和金钱不是万能的思想。 3.严文井的《严文井童话》 创作了《南南和胡子伯伯》《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等著名童话的严文井,与陈伯吹并称为我国两大儿童文学界泰斗级人物,他第一次写童话是1938年到达延安两年后,觉得“我们现在的斗争和工作正是为着未来的孩子们”,便用童话记下了自己“朦胧而幼稚的幻想和爱憎”,一口气写成9篇,后集成《南南和胡子伯伯》一书。他在延安时期还写了《大雁和鸭子》《皇帝说的话》《希望和奴隶们》等童话。1949年创作的《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以及1950年出版的《蚯蚓和蜜蜂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述劳动在生

儿童文学鉴赏

儿童文学鉴赏 儿童文学鉴赏。具体谈以下三个问题: 一、“儿童文学鉴赏”得章节脉络; 二、本章节得重点与难点; 三、思考与练习得解答要领。 关于“儿童文学鉴赏”得章节脉络 第一节,阐述了什么就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就是适合于各年龄段得儿童阅读,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接受能力与审美要求得表现形式创作得文学。 其主要特点有:思维得幻想性与想象性;主题得明朗性与目得性;形象性格得鲜明性与可模仿性;情节得故事性与完整性;语言得生动性与趣味性。 第二节,阐述了童话得概念、特征与鉴赏。其本质特征就是具有浓郁得幻想色彩,其她还有情节完整、结构模式化,常用夸张、象征、拟人、假定等。 鉴赏方法就是,把握童话得幻想本质与独特得艺术魅力;进入童话情境,主动体验童话世界;对作品进行丰富与补充,创造性地“重建”艺术形象;情理结合,深入开掘作品意义;重视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第三节,阐述了寓言得概念、特征与鉴赏。寓言得本质就是以故事得感性形式来表现思想得理性内核。文体特征体现为结构得双体性,比喻得故事性,情节得虚构性与单一性,语言得凝炼性。 鉴赏方法就是:凭借喻体,深入本体;咀嚼故事,领悟喻义;联系生活经验,深入思考哲理。 第四节,阐述了历史故事得概念、特征与鉴赏。历史故事就是以史实材料为依据,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叙述对象,用通俗口语写成得故事。 其文体特征主要包括:内容得史实性与借鉴意义;采用传统得叙事模式;语言通俗易懂。 其鉴赏方法就是,了解故事得历史背景,把握故事情节得主要内容;运用理性思考,对故事中得历史人物与事件做出评价与判断。 本章节得重点与难点 1.什么就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得主要区别 关于儿童文学,教材得界定就是: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得一个具体范畴。儿童文学得划分标准,就是以读者对象来区分得,即划分为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儿童’性与文学性得结合,使儿童文学具有了独特得文体特征与文学品质。” 首先,儿童文学就是文学。 其次,它得读者对象主要就是儿童,它就是为儿童创作、编写,为儿童服务得。 “儿童文学就是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阅读,有助于她们身心健康,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接受能力与审美要求得表现形式创作得文学。其中包括部分有益于儿童成长、受儿童喜爱并富有童趣得成人文学作品。” 再明确一点说,儿童文学就是用儿童视角,选用儿童熟悉得社会生活题材,采用适合儿童欣赏趣味与接受心理得文学表现手法而创作得作品。 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得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得思维方式与创作心理。儿童文学常常就是从儿童得视角与心理去观察与体验现实世界得,它往往采用形象得、直觉得艺术手法,尤其就是孩子十分喜欢得拟人、比喻、首尾完整得故事情节等。作品主人公常常就是儿童,题材则就是儿童们十分熟悉得生活内容。其母题经常就是歌颂正义、勇敢、友爱、无私等。而成人文学则就是从成人视角去观察社会生活,题材更加广泛,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作品主人公则就是成人,作品主题不仅歌颂光明,而且还揭露社会矛盾与黑暗丑恶,有得作品还显示出浓厚得悲剧色彩。

《儿童文学》题库及答案

《儿童文学》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儿童文学题材的三大母题分别是()、()、自然母题。 2、构成作品音响效果的因素是()、()。 3、幼儿文学作品用词的总要求是:()、()。 4、对数谣是将()和()结合起来的儿歌形式。 5、法国的()于169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童话集()。 6、欧洲著名寓言作家(),他的十二部()是誉满欧洲的杰作。 7、儿童文学具有教育作用、娱乐作用、()、()。 5、幼儿文学语言中的句子口语化,要求以()为主,多用()。 9、寓言文学在世界的三大发祥地有()、()、印度。 10、儿童戏剧分为:儿童话剧、歌剧、()、()、皮影戏。 11、()、()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 12、在儿童文学创作艺术手法的运用中应注意动作描写和()多用,心理描写和()少用; 13、儿童文学的作用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作用。 14、幼儿文学的主题有道德性主题、()和()主题。 15、幼儿文学作品的情节要求()、()、有趣。 16、童话从来源可以分为()和()。 17、清代短篇志怪小说集(),作者是()。 18、中国现代童话创作领域里两位杰出的代表分别是:()和()。 19、幼儿文学作品的情节要求单纯、()和()。 20、幼儿文学创作中句型使用应注意:多用简单句、()和()。 二、名词解释 1、剪纸片 2、皮影戏 3、童话 4、急口令 5、数数歌 6、连锁调 7、超人体童话 8、文学欣赏 9、问答歌 10、儿童诗 11、拟人体童话 12、颠倒歌 13、字头歌 14、儿童戏剧文学 15、摇篮曲 16、题画诗 三、简答及评析题 1、评析儿歌《秋风吹》的创作特点。

教师资格幼儿综合素质难点: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赏析

1.儿歌《小小的船》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其所著儿歌《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儿歌,儿歌的语言清新优美,其意境也很美,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神话般的仙境,在这个仙境里有“弯弯的月儿”,有“闪闪的星星”,有“蓝蓝的天”,这些事物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让人陶醉其间。 2.童话《大林与小林》 《大林与小林》是中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作家、儿童文学家张天翼所著。是20世纪中国最的民族童话精品,奇特的构思,夸张的手法,大胆的想象,曲折的情节,让人爱不释手,很容易被它深深吸引。 大林和小林是一对双胞胎。大林好吃懒做,变成了一个寄生虫,最后饿死在金子堆里。小林勇敢正直,成长为一个有出息的好孩子。这个故事揭露了旧社会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耻和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同时写了劳动人民为了追求光明而顽强不屈的斗争。虽然这是一个写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童话,但是现在的孩子读来,却一点都不感到有距离,书中的各种人物,大林、小林、鳄鱼小姐、狐狸平平、绅士狗皮皮、蔷薇公主、四四格等形象呼之欲出,是一本值得每个孩子放进书架的书。这部童话主要说明两点,即知足者常乐和金钱不是的思想。 3.严文井的《严文井童话》

创作了《南南和胡子伯伯》《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等著名童话的严文井,与陈伯吹并称为我国两大儿童文学界泰斗级人物,他第一次写童话是1938年到达延安两年后,觉得“我们现在的斗争和工作正是为着未来的孩子们”,便用童话记下了自己“朦胧而幼稚的幻想和爱憎”,一口气写成9篇,后集成《南南和胡子伯伯》一书。他在延安时期还写了《大雁和鸭子》《皇帝说的话》《希望和奴隶们》等童话。1949年创作的《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以及1950年出版的《蚯蚓和蜜蜂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述劳动在生命形成和进化中的重要作用,获得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1957年出版的中篇童话《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影响广泛,译本曾在英、苏、朝鲜等国出版,并被拍摄成电影。这一时期,严文井还陆续发表了《小溪流的歌》等六篇幽默而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他被授予荣誉奖。《严文井童话》收录了作者《小溪流的歌》《向日葵和石头》《四季的风》《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童话作品8篇。 4.金近的《小猫钓鱼》 金近(1915~1989),原名金知温,浙江上虞人。童年在农村劳动,读过4年私塾,12岁到上海,先后做过学徒、校对、助理编辑、教员、记者,靠自学成为作家。该童话故事通过猫妈妈和小猫钓鱼的过程,让儿童能够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 5.包蕾的《猪八戒吃西瓜》

《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2

《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儿童文学艺术样式上的独特性,根源于读者对象的年龄特征,而决定这个特征的因素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化程度 2、寓言是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一般可分为两部分:“身体”,即故事,“灵魂”,即教育(教训) 3、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四大特征是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 4、童年期文学主要的样式有儿童诗童话寓言英雄故事小说 科幻作品等。 5、童话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夸张拟人假定 6、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是爱的母题顽童母题自然母题 二、选择题 1.童年期文学常用的艺术手法有( d )。 A.拟人写实夸张 B.象征拟人幽默 C.夸张反复写实 D.夸张写实幽默 2.少年前期儿童最喜欢的体裁是( b )。 A.诗歌 B.小说 C.童话 D.散文 3.儿童故事的最大特征在其( c )。 A.主题集中而鲜明 B.叙述明快而有童趣 C.情节曲折而单纯 D.语言质朴而活泼 4.《雨来没有死的作者》是( A )。 A.管桦 B.王统照 C.任大星 D.马丁 5.《金色的海螺》、《神笔马良》、《寒号鸟》分别是( B )。 A.民间童话创作童话文学童话 B.童话诗童话故事童话剧 C.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 D.传统童话民间童话知识童话 6.将生活故事作为儿童故事的一个门类,其划分的依据是( C )。

A.作者 B.表现形式 C.内容 D.读者对象 7.童话大师安徒生一生写下了160多篇童话作品,其代表作有 C 。 A.《快乐王子》 B.《七色花》 C.《豌豆上的公主》 8.通过描写小白狼与猎人爷爷的交往,赞美了天真无邪的纯真童心的童话作品是 C 。 A.《诺言》 B.《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不好》 C.《小儿郎,小儿狼》 三、判断题 1.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幻想性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 )2.儿童文学批评是指以儿童文学为基础,在一定的文学理论指导下,对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及有关文学现象进行判断的实践活动。(∨) 3.儿童诗是为少年儿童创作,切合他们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一种诗歌形式。(∨)) 4.童话分类的角度很多,从作者看,由劳动人民创作的称为民间童话,由作家整理、加工、创作的称为创作童话。(╳) 5.儿童处在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因此,儿童文学对语言的要求首先要做到规范、优美。(╳) 6.马丁的儿童小说《六年级大逃亡》通过李小乔这个形象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现实问题。(╳) 7.童话大师安徒生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故事,《七色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8.儿童故事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情节曲折而单纯。(∨))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 答题要点: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1)主题集中而明朗。有很强的针对性,寓有相当明显的教育目的。(2)情节曲折而单纯。紧张曲折的情节容易抓住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情节发展又要单纯而脉络清晰。(3)叙述明快而有童趣,描写和叙述是主要表现手段。(4)语言质朴而活泼。语体色彩明朗朴实,浅近、平白、口语化。 2、儿童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 答题要点:儿童文学批评的标准就是用以衡量儿童文学作品的尺度。其标准是:(1)看作品是否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2)看作品是否有利于儿童美好道德情操的培养;(3)看作品是否具有儿童情趣;(4)看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否鲜明、生动;(5)看作品是否具有形式美;

《儿童文学》形考作业打印稿分析

《儿童文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教学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鞍山广播电视大学

一、名词解释 1.儿童文学 2.儿童文学题材 3.儿童文学母题 4.幽默手法 5.写实手法 二、填空题 1.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在于富有儿童情趣;它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其他四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 ________特征、________特征和___ ____的综合表现。 4.文学接受是指读者_________文学作品,初步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作品,以至产生________的过程。为了分析的方便,一般把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描述为 ________、_________和产生_________几个阶段。 5.婴幼儿是靠__________感受儿童文学的。婴幼儿文学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婴幼儿文学的功能主要有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童年期是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是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过渡的最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__________对人一生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8.童年期儿童与婴幼儿期相比,其接受作品的方式,从以__________为主转向以 __________为主,因而童年期文学被理解为供儿童__________的文学。 三、选择题 1.儿童文学在艺术手法上的“四多四少”是指___________。 A.多用韵文体,少用散文体; B.多用顺叙,少用倒叙、插叙; C.多用描写、对话,少用议论、叙述; D.多取材于儿童生活,少取材于成人生活; E.多用生活流手法,少用意识流手法; F.多叙事,少抒情; G.多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少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 H.多用规范性活言,少用随意性语言。 2.决定儿童年龄特点的三个基本因素是_________。 A.生理因素 B.年龄因素 C.遗传因素 D.心理因素 E.认知因素 F.意志因素 G.教育因素H.情感因素I.社会化程度 3.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是指__________。 A.婴儿文学 B.幼儿文学 C.儿童文学 D.少年期文学 E.童年期文学 F.婴幼儿文学 G.少年前期文学 H.少年后期文学 I.学龄期文学 4.在儿童文学中, _________是儿童文学特色最鲜明的文学。 A.婴幼儿文学 B.童年文学 C.少年文学 5.就语体来说,婴幼儿文学应________。 A.诉诸于听觉的文学 B.以婴幼儿为对象的文学 C.口头文学 6.童年期文学特别强调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__________。 A.游戏性 B.浅显性 C.直感性 D.真实性 E.幻想性 F.趣味性 G.娱乐性 H.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 7.童年期文学常用手法有__________。 A.夸张手法 B.写实手法 C.拟人手法 D.象征手法 E.幽默手法 F.反复手法

儿童文学欣赏

1 .从儿歌《听我话》 看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 《听我话》(作者:郑春华): “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 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分析]从某一品来看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 其实是要求通过作品分析,将其中所 体现的基本艺术特征归纳出来。做这类题目有一个“捷径”,即是从已经知道的这类体 裁的基本艺术特征出发,在作品中去找到证据。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主题单一;内容 浅显;结构简单;语言通俗;音乐性强。但在分析作品时,可以打乱先后的顺序。 [解答]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篇幅短小,结构简单。 《听我话》一共只有三句 28字,十分简洁。叙述的线索、层次也一十分简明。这也是儿歌区别于儿童诗的显着 特点之一。其次,语言通俗,音乐性强。儿歌采用幼童口语,句式短,明白如话。而且 以词为句,通过押韵、反复、长短句等手段,使整首儿歌一气呵成,节奏感强,有着音 乐美。第三,内容浅显。所说的小兔、小狗、小草,都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身边事物, 所要表达的也是一种孩子式的情感,不听话“就不跟你们好” 。第四,主题单一。这是 与结构简单和内容浅显相一致的。《听我话》表达的就是爱护花草的主题。让小兔轻轻 跳与小狗慢慢跑的目的,就是不要“踩疼小青草”,否则,“我就不跟你们好”。以孩子 们表示感情的特有方式,鲜明地表达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2.《我吃水果身体壮》,分析婴幼儿文学创作对于语言、韵律的要求和直感性特 点。 我吃水果身体壮 在语言上,要求浅显明白,口语化。全诗不用难懂的词语,像平时说话那样 用不着解释,幼儿就能听得懂。在选词上,多用叠音词,如“圆圆”、“汪汪”、 等; 在句式上,又多 用短句,因而琅琅上口,明白如话。 讲究韵律与节奏。如全诗采用句末押韵,一韵到底,读起来有着音乐的流动 性。而每节的 句式又基本对齐,前两节多用短句,后三节用长句,造成先紧凑后舒缓的 阅读节奏。韵律与节奏,使这首诗不仅读起来有着音乐的美感,还便于幼儿朗诵记忆。 圆圆苹果,树上长, /尝一尝,甜又香。 梨花百,梨儿黄, /咬一口,水汪汪。 砍下香蕉一大串, /小朋友们吃得欢。 橘树林里金灿灿, /好像满树金铃铛。 水果水果千百种, /我吃水果身体壮。 首先, 浅显明白, “金灿灿” 其次,

儿童文学欣赏

1.从儿歌《听我话》,看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 《听我话》(作者:郑春华):“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分析] 从某一品来看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其实是要求通过作品分析,将其中所体现的基本艺术特征归纳出来。做这类题目有一个“捷径”,即是从已经知道的这类体裁的基本艺术特征出发,在作品中去找到证据。儿歌的基本艺术特征:主题单一;内容浅显;结构简单;语言通俗;音乐性强。但在分析作品时,可以打乱先后的顺序。 [解答] 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听我话》一共只有三句28字,十分简洁。叙述的线索、层次也—十分简明。这也是儿歌区别于儿童诗的显著特点之一。其次,语言通俗,音乐性强。儿歌采用幼童口语,句式短,明白如话。而且以词为句,通过押韵、反复、长短句等手段,使整首儿歌一气呵成,节奏感强,有着音乐美。第三,内容浅显。所说的小兔、小狗、小草,都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身边事物,所要表达的也是一种孩子式的情感,不听话“就不跟你们好”。第四,主题单一。这是与结构简单和内容浅显相一致的。《听我话》表达的就是爱护花草的主题。让小兔轻轻跳与小狗慢慢跑的目的,就是不要“踩疼小青草”,否则,“我就不跟你们好”。以孩子们表示感情的特有方式,鲜明地表达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2.《我吃水果身体壮》,分析婴幼儿文学创作对于语言、韵律的要求和直感性特点。 我吃水果身体壮 圆圆苹果,树上长,/尝一尝,甜又香。 梨花百,梨儿黄,/咬一口,水汪汪。 砍下香蕉一大串,/小朋友们吃得欢。 橘树林里金灿灿,/好像满树金铃铛。 水果水果千百种,/我吃水果身体壮。 首先,在语言上,要求浅显明白,口语化。全诗不用难懂的词语,像平时说话那样浅显明白,用不着解释,幼儿就能听得懂。在选词上,多用叠音词,如“圆圆”、“汪汪”、“金灿灿”等;在句式上,又多用短句,因而琅琅上口,明白如话。 其次,讲究韵律与节奏。如全诗采用句末押韵,一韵到底,读起来有着音乐的流动性。而每节的句式又基本对齐,前两节多用短句,后三节用长句,造成先紧凑后舒缓的阅读节奏。韵律与节奏,使这首诗不仅读起来有着音乐的美感,还

儿童文学导学案

《儿童文学教程》课程介绍 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知识、文学史轮廓及文学史观的认知,激发学生热爱幼儿文学的情感,丰富阅读幼儿文学的经验,培养鉴赏、表现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初步创编的能力,为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文学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适应现代学前教育需要的优秀教师。 教学手段和方法: 本课程以“自由、合作、探究”为原则,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升,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发扬合作精神,自主探索研究。 本课程采用“案例学习——阅读鉴赏——作品创编——展示交流——表演讲授”的学习模式,形成儿童文学鉴赏的能力,具有儿童文学创编、讲演的能力,具有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助力。 学时: 共36学时,2学时/周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期中平时成绩由课堂成绩(40%)与课外书面作业成绩(30%)组成。 教材及参考用书: 自选 《儿童文学教程》导学案 第一章走进儿童文学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当代儿童文学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二)技能目标 培养儿童文学鉴赏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情感体验,加深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儿童、热爱儿童,情感世界更为细腻、深沉、丰富。 二、学习重点: 理解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和新媒介文化对当代儿童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 三、课前预习任务(学生课前导学案): 1、请围绕如下问题预习本单元内容,并为下节课堂问答做准备: (1)依照读者年龄段的标准,儿童文学可划分哪三种子类型,它们各有什么样的主要特征? (2)儿童文学包含哪些主要的文体?

儿童文学鉴赏

儿童文学鉴赏

儿童文学鉴赏 儿童文学鉴赏。具体谈以下三个问题: 一、“儿童文学鉴赏”的章节脉络; 二、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思考与练习的解答要领。 关于“儿童文学鉴赏”的章节脉络 第一节,阐述了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儿童阅读,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审美要求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文学。 其主要特点有:思维的幻想性和想象性;主题的明朗性与目的性;形象性格的鲜明性与可模仿性;情节的故事性与完整性;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第二节,阐述了童话的概念、特征和鉴赏。其本质特征是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其他还有情节完整、结构模式化,常用夸张、象征、拟人、假定等。 鉴赏方法是,把握童话的幻想本质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进入童话情境,主动体验童话世界;对作

品进行丰富与补充,创造性地“重建”艺术形象;情理结合,深入开掘作品意义;重视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第三节,阐述了寓言的概念、特征和鉴赏。寓言的本质是以故事的感性形式来表现思想的理性内核。文体特征体现为结构的双体性,比喻的故事性,情节的虚构性与单一性,语言的凝炼性。鉴赏方法是:凭借喻体,深入本体;咀嚼故事,领悟喻义;联系生活经验,深入思考哲理。 第四节,阐述了历史故事的概念、特征和鉴赏。历史故事是以史实材料为依据,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叙述对象,用通俗口语写成的故事。 其文体特征主要包括:内容的史实性和借鉴意义;采用传统的叙事模式;语言通俗易懂。 其鉴赏方法是,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把握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运用理性思考,对故事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评价和判断。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1.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 关于儿童文学,教材的界定是: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具体范畴。儿童文学的划分标准,是以读者对象来区分的,即划分为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儿童’性与文学性的结合,使儿童文学具有了独特的文体特征和文学品质。” 首先,儿童文学是文学。 其次,它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儿童,它是为儿童创作、编写,为儿童服务的。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阅读,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审美要求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文学。其中包括部分有益于儿童成长、受儿童喜爱并富有童趣的成人文学作品。” 再明确一点说,儿童文学是用儿童视角,选用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题材,采用适合儿童欣赏趣味和接受心理的文学表现手法而创作的作品。 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理。儿童文学常常是从儿童的视角和心理去观察

关于优秀的儿童文学及绘本赏析

关于优秀的儿童文学及绘本赏析 一、儿童文学的现状和社会的现状 1、由我的经验导入。 刚进编辑部时大量地阅读图画书,一下子接触到另一个神奇的世界。其实,儿童文学的路比任何成人文学的路要艰难得多。因为它要求所有的大人蹲下来说话,所有的大人纯澈起来、可爱起来。这真是不容易办到的事情。 2、国内儿童文学发展的现状。 当代国内的儿童文学理论是来自国外的。解放前,中国也有儿童文学,图画书甚至比今天丰富。但后来没有了一个延续的发展,儿童成人化的教育根深蒂固。 儿童文学近些年刚刚起步并开始发展,所以要拿来主义,吸取养分,再做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图画书。《东方娃娃》就在进行着这样一个事业。 3、以家长为代表的社会的阅读。 (1)功利性阅读:内容太少,孩子学不到什么知识。 学什么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读好书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被动的学习过程终有一天会被得枯燥无味,而主动的亲子共读优秀儿童读物只会让孩子一天比一天更爱读书。那究竟是那孩子被动地学习还是主动地获得快乐读书的习惯呢?这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事情。 (2)时效性阅读:即读即学、即学即用。 现代早期阅读最重要的是给孩子:爱读书和快乐读书的习惯。 二、什么样是好的儿童文学作品? 1、我们怎么“评判一部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给文学的成就确定一个与其定义相应的标准,那就是作品感动读者的程度。越是能在漫长的世代、广袤的地域,给予众多读者以巨大的感动的,其成就也就越高。而且,越是这样的作品,越能使读者在感动之余受到某些启发,领悟到某种哲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人生态度;但这一切都是以读者受到强烈感动为前提的。如果根本不能感动读者,这一切也就根本无从发生。”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其次是儿童文学。儿童也是会感动的一个群体。 2、首先让你为之动容或为之捧腹的作品,才能推荐给孩子去读。真正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适合所有年龄的人去看并珍爱的。

儿童文学赏析

优秀儿童绘本点评 ○《疯狂星期二》 点评:大卫·威斯纳具有惊人的想象力,他的绘本总是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幻想。威斯纳的代表作有《海底的秘密》,《7号梦工厂》、《1999年6月29日》等等,多次获得凯迪克金奖和银奖。儿子最爱的是《疯狂星期二》,他特别喜欢青蛙撞到床单上那一页。平淡的生活是否让你感到厌烦,那就也来一次超级刺激的疯狂之旅吧。套用一句话就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鸭子农夫》 点评:伴随着嘎嘎的鸭子叫声讲出来的绘本,很幽默,也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书的最后一页很有意思,赶跑了农夫,所有农场动物一起劳动,可是你看,鸭子竟然叉着腰指挥起大家来了,以后会怎么样呢,结尾真的是意犹未尽。 ○《三只山羊嘎啦嘎啦》 点评:三只山羊的名字很有意思,三段故事在重复中体现细微的差别,适合家长声情并茂地朗读。 ○《我们要去捉狗熊》 点评:文字有节奏感,适合大声朗读。当读到大家被狗熊一路追着跑回家时,孩子总是高兴得手舞足蹈。

○《阿秋和阿狐》,《我爱洗澡》 点评:林明子的绘本清新细腻,具有童真童趣。《阿秋和阿狐》讲述的是阿秋第一次乘火车旅行的经历,因为儿子坐火车去过几次姥姥家,所以感触很深。到现在他还总嚷嚷着要去姥姥家,问他去姥姥家干什么,他说“看电视”,好简单的理由。书中的小狐狸天真可爱,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玩伴呢。《我爱洗澡》让孩子认识了许多海洋动物,也让孩子爱上了洗澡,现在儿子每次洗澡都要在澡盆里玩够了才出来。 ○《小狐狸买手套》 点评:喜欢绘本中朦胧温馨的气氛,虽然画的是雪景,还有田野,但一点儿也不感觉冷清。街道、窗户、门缝里黄澄澄的灯光,帽子店老板的善良,人类妈妈和小宝宝的对话,驱散了严冬的寒气,让人的心底始终暖暖的。这是一部发掘人性中的美好、引导人向善的绘本,结尾处狐狸妈妈发出的疑问“人真的有那么好吗”,值得我们深思。 ○《彩虹色的花》 点评:这是一部关于给予和感恩的绘本,画面随意涂抹,稚拙可爱,富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有人说彩虹色的花像是活雷锋,助人为乐,应该说他们的境界还是很一致的吧。 ○《蚂蚁和西瓜》 点评:这是一本极富趣味的书。小小的蚂蚁,大大的西瓜,红彤彤的色彩,有趣的故事与画风。看看蚂蚁窝里都有什么好东西,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居然……

儿童文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长袜子皮皮”的形象出自作者 的作品 【 A 】 A 、格林伦 B 、王尔德 C 儒勒?凡尔纳 D 克雷洛夫 A 、普希金 B 、克雷洛夫 C 、契科夫 D 、柯罗连科 3、《汤姆索 ?亚历险记》作者是美国作家 【 A 】 A 、马克?吐温 B 科洛迪 C 安徒生 D 、霍夫曼 A 、查理?金斯莱 B 、雅克布?格林 C 、卢梭 D 、丹尼尔?笛福 A 、夏尔?贝洛 B 、约纳但?斯威夫特 C 塞万提斯 D 、拉封丹 6、儿童文学有四种存 在状态,下面的哪一种属于:被儿童占为己有的“儿童文学” A 、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 B 、安徒生童话 A 、隐晦、模糊、费解 B 明确的 C 富有意义的 D 、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A 、无意想象 B 、幻想 C 创造想象 D 、联想 9、金波《带雨的花》是金波走在返回童 的路上所捡到的一束花。这说明金波属于 型的作家 【 A 】 A 、童年回忆型 B 、社会使命型 C 童心型 D 、娱乐型 A 、叶圣陶 B 、张天翼 C 陈伯吹 D 、严文井 A 、“自我表现”的成人文学 B 、“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复习题 2 、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作者是俄罗斯作家 A 】 4 、 《水孩子》的作家是英国作家 A 】 5 、 《鹅妈妈的故事》是法国作家 A 】 C 任大霖的《童年时代的朋友》 D 、郁秀的《花季 ?雨季》 7 、儿童文学的主题要求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8、在幼儿期和童年期尽管有意想象已经产生,但 仍占据着主导地位。 10、《古代英雄的石像》作者是我国作家 A 】 11、不属于儿童文学表现的四中存在状态的是 C 】

课程标准及儿童文学鉴赏

2.幻想性和想象性:儿童文学的最基本特征P159 幻想和想象,有着内在的联系,又有着一定的区别。想象是在生活中以一定的事实根据为基础,然后进行想象和补充。而幻想则是更多地依据作者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而进行的艺术虚构。前者带有一定的现实性,后者则体现出浓厚的理想色彩。 1、举例分析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 儿童文学的特征及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或者艺术的品性,它是指那些相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性,这些艺术品性与儿童的生命内涵和精神特征之间有儿童情趣具体体现为 ○1、纯真美例:雨果《在一座街垒上面》 ○2、稚拙美例:李其美《鸟树》《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3、欢愉美例:《会滚的汽车》 ○4、变幻美 ○5、质朴美 2、分析寓言的什么特征 ○1、明确的寓意(法国作家拉·封登说“一个语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诉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育好比是灵魂”) 寓意的表现方式:先秦式:只讲故事,寓意隐藏在故事中 伊索式:先讲故事后面揭示寓意 ○2、鲜明的讽喻性(很少真面夸颂,一般都是讽刺) ○3、故事的虚构型 ○4、精炼幽默的语言 ○5、篇幅短小结构紧凑(例:凝溪《路标与自行车》梁立松《站不起来的布袋》) 3、举例谈谈童话与寓言的区别 ○1、内容详简不同。童话一般都有人物形象、情节变化、场景转换的描述,而寓言在这方面则没有太多的要求。 ○2、手法运用的强弱程度不同。同是拟人手法和夸张手法的应用,童话讲究“人性”与“物性”的统一,而寓言则要求有利于寓意表达,有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特点。 ○3、寓言和童话的结构方式不同。寓言一般由故事和教训两部分组成。所谓“点题话”的形式可谓是寓言最外在的一个特点。童话则是通过塑造形象、故事情节来表情达意。 ○4、读者对象不同。童话的读者一般是儿童;而寓言的对象以成年为主,只有一部分篇幅短小而寓意浅显的可以视作儿童文学。 ○5、篇幅长短不同。寓言的篇幅都很短。而童话的篇幅可短可长。 4、举例谈谈儿歌和儿童诗的区别 ○1、儿歌讲究韵律、节奏,音乐性较强,格式比较整齐,被称为半格律诗,儿童诗的节奏协调,特别是散文诗。 ○2、儿歌的语言浅显,十分口语化,儿童诗的语言具有一定的书面色彩 ○3、儿歌的取材多来自于日常生活,内容单纯,儿童诗的体裁相对广泛些,内容也比儿歌丰富。 ○4、从表达方式看,儿歌以叙述、说明、自描方式为主,儿童诗的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