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西咸新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典范

陕西西咸新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典范

陕西西咸新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

镇化典范

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之间,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进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肩负着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进展的重任。

《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新区的战略定位是要成为我国创新城市进展方式试验区。要求西咸新区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的胜利阅历,立足自身实际,将西咸新区建成为土地节省集约、城乡有机融合、人居环境美丽的田园城市,遵循省委书记赵正永提出的“核心板块支撑、快速交通连接、美丽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开发建设理念,打造西部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特色新型城镇化样本。

理念一:现代田园都市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夫市民化,说究竟是人的城镇化,农夫市民化却不脱离土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建设“以人为核心城镇化”,“把城市融入大自然中,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这与西咸新区的开发建设理念是高度契合的。

西咸新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着眼点。通过田园都市的定义,遏制了城市的膨胀,注意进展小而美的“田园都市”,不一味复制大城市的进展模式,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关键。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每个细节都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

打造现代田园都市就是要把现代都市和美丽田园风光结合的同时,注意爱护历史文化、爱护耕地,爱护农夫的切身利益,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在城市建设中要强调“生态廊道”的概念,利用山川河流、大遗址爱护区进行大面积绿化,同时,保留一部分农田作为城市的绿色生态区。目前,西咸新区正在参考国际阅历制定自己的建筑标准,提高效果、降低成本,构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绿色建筑体系。比如,立体城市既是才智城市,也是生态城市,通过绿色屋顶建设,将花园、农田种到楼上,打造生态环保方面的范例。

理念二:农业转化为城市产业

在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中,重大的问题就是城乡割裂。传统的“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不断侵蚀农业用地,让城市里的农业消逝了,城市进展透支着农村的土地红利、环境红利和人口红利。

在城镇化进程中,西咸新区和过去的最大不同是在对进展农业的态度上。他们认为:把城市的需求和产业定位结合在一起,把农业转化为城市产业,农夫转化为职业农夫,进展的目的则是作为城市配套,服务城市,实现“就地城镇化”。

进展都市现代农业,一方面避开了城市周边农地消失荒芜,并得以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使农夫转变为产业工人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了收入。新区内,沣东、泾河、秦汉等各个新城都实行了严格爱护农业用地、掌握建设用地政策,并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规划布局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等都市现代农业项目。

现代农业是传统农夫向新城农业工人转型的重要契机,无论是沣

东农博园还是泾河秦龙农业园区,都纷纷聘用当地农夫来园区工作。据统计,目前西咸新区内的现代农业项目已解决了2000多名农夫的就业问题。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夫,到接受现代化农业的农业工人,这样的转变对当地农夫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另外,在进展产业的基础上,泾河新城将过去农村的一户一块宅基地形式变为风情小镇、重点示范镇、产业小镇、新型农庄、田园小镇、新农村等多种形态的美丽小镇,形成新的社区。通过新社区,使农夫在科、教、文、卫等方面得到全面进展。

西咸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着力推动“农夫转化为市民、农业转化为城市产业”两个转化。过去,农夫带着劳动力一个资本进城,而现代田园城市为农夫供应了这样一种可能,即农夫进到城镇后同时还拥有土地,可以就近自耕,也可以通过土地确权、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的公司化运作,农夫可以进城打工,也可以成为职业农夫。同时,让城市资本进入农村、进入农业,将农村建设用地、城市资本和农夫全部权相结合。在不损害农夫全部权的状况下,探究城市资本对农村建设用地的开发。通过两个资本进城、两个资本下乡,促成两个转变,即农业转化为城市产业,农夫转化为职业农夫、转化为农业工人。

理念三:农夫转化为市民

随着《中共中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打算》的出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进一步得到明晰。对于要建设“中国特色城镇化范例”的西咸新区来说,实现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变和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向城镇社区管理体制的转变,户籍改革无疑成为了

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此过程中,如何让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之后能够真正享受到同城市居民在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同等的福利待遇,成为了摆在新区面前的切实问题。

泾河新城崇文镇小城镇户籍改革,为我们供应了良好的范本。

泾河新城管委会联合当地政府经过深化的调研出台了工作意见,把当地的农业户籍16周岁以上人员全部纳入了保障范围,同时对参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夫赐予补贴,65岁以上的失地农夫领导了社会养老保险卡。另外,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也提出了更加有利于村民的措施,当地村民也纷纷对这样的户籍改革制度表示接受和支持。

《陕西西咸新区规划》中提出的进展目标为:到2023年,西咸新区主要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产业进展框架基本确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取得新进展;到2023年,西咸新区创新城市进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综合实力、创新进展力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目前,西咸新区正有序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建立城乡统筹的户口登记、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制度体系,以社会建设引领城市进展,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正乐观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和社区更多地参加到城区事务性管理之中。

中国第四个副省级新区——西咸新区

中国第四个副省级新区——西咸新区 中国第四个副省级新区——西咸新区即将于本月底高调亮相。本网记者获悉,陕西省政府即将通过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发布此项重量级消息,其规格之高令人瞩目,西咸新区有望成为中国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两江新区之后的第四个副省级新区。 在这之前的4月8日,江泽林主持召开西咸新区规划工作专题会议称,要理清西咸新区规划的概念关系,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16个重点区域之一,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实现西咸一体化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路径,西咸新区的建设是加快西咸一体化的关键,要谨记“重点—核心—路径—关键”的定位。图为西咸新区规划图。

在此之前的3月15日,本网记者曾独家报道《“西咸一体化”陕西省收权将设立副省级西咸新区》。当时当地权威人士透露说,避免争论继续影响到西咸一体化的进程,陕西省政府方面已经决定收权,将过去协调性的西咸新区办公室,升格为实体的管委会,并将由一位副省长兼任管委会主任。 这一职务将有望由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江泽林兼任。当地官员透露,5月14日,江泽林已率陕西省住建厅、西咸办等众人前往天津滨海新区考察,并提出希望学习借鉴天津滨海新区在功能布局、产业体系、规划特色、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目前,西咸新区仍是一个概念上的新区。其具体由西安沣渭新区、咸阳沣渭新区、咸阳泾渭新区3个拥有管委会的开发区实体组成。尽管陕西省方面一直希望藉此推进西咸一体化,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管理体制难以理顺。 在这之前的4月8日,江泽林主持召开西咸新区规划工作专题会议称,要理清西咸新区规划的概念关系,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16个重点区域之一,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实现西咸一体化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路径,西咸新区的建设是加快西咸一体化的关键,要谨记“重点—核心—路径—关键”的定位。

调研报告:关于西咸、贵安、西海岸、金普新区发展趋势的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西咸、贵安、西海岸、金普新区发展趋势的报告 为加快推进新区的发展,学习借鉴新设国家级新区建设的相关经验,新区发展研究院成立专题调研组,赴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通过座谈调查、资料收集和现场考察等方式,了解到四大新区建设的成功做法,深受启发,现结合调研思考,形成如下报告。 一、西咸、贵安、西海岸、金普新区的基本情况 (一)陕西西咸新区 2014年1月6日,陕西西咸新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我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2013年GDP为40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亿元,引进外资3980万美元。 (二)贵州贵安新区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势相对平坦,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巨大。贵安新区规划控制面积1795平方公里(其中直管区470平方公里),地处黔中经济区核心区,位于贵阳市和安顺市相连的核心地带,辖2市4县(市、区)的21个乡镇,预测2030年城乡建设用地260平方公里,城乡人口达230万人。2013年全区常住人口73万,全年GDP为35亿元,预计2014年GDP为50亿元。

(三)青岛西海岸新区 2014年6月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地理区位和海洋科技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改革开放成效明显,具备推进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军民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新区位于胶州湾西岸,规划范围为青岛市黄岛区全域,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71万人。2013年新区实现GDP为2266亿元,占青岛市的28.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34.8亿元,占青岛市的31.9%。 (四)大连金普新区 2014年6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第十个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也是东三省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地理区位优越,战略地位突出,经济基础雄厚,具备带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基础和条件。新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南部,范围包括大连市金州区和普兰店市部分地区,行政区划主要包括金州新区、保税区、普湾新区三个区域,总面积约2299平方公里。2013年,新区常住人口158万,GDP为2751.7亿元,分别占大连市的22.8%和36%。 二、西咸、贵安、西海岸、金普新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四大新区都是国务院在2014年批复新设的国家级新区,各个新区在获得批复之前均做了详尽的前期基础工作,尤其对新区成立后的规划设计、管理架构、产业布局等方面更是做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制定了完备的发展计划。 (一)规划先行,落实有力

西咸新区

西咸新区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陕西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10公里的整体板块。 基本简介 西咸新区规划面积882平方千米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新区区域定位为门户新区即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发展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国际性空港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西部地区国际经济交流的平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的增长极和助推器。功能定位为科技新区即根据国家赋予西安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验基地的要求,利用陕西科研资源的优势,建设成为西部乃至中国一流的技术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孵化中心,西北内陆地区以外向型高端知识创新职能为特征的产业新区。 行政区划 沣渭新区 沣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南,老西宝公路以北,东接西安市西三环,西接规划中的西咸绕城新线位,规划总面积195平方公里。 该区域是西咸两市中心城区距离最近的接合部,也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向西拓展的重点区块,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重点打造城市特色功能区和生物产业聚集区两大功能区,建设西咸都市圈人居环境最为适宜优美的新型都市商务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及环保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城市特色功能区 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集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智能电器、微电子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物流配送、住宅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沣河“大水大绿”生态景观,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 ●生物和环保产业聚集区 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环保节能和精细化工产业,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和环保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一、西咸新区概况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包括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五个组团。区内现状人口约90万,城镇化水平23%。行政区划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 成立背景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

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大城市新区之一。 发展规划 新区区位条件优越,可开发利用环境空间好,科教资源丰富,文化资源富集,有较好产业基础。规划到2020年末,人口规模达到236万人,GDP总量达1700亿元。未来的西咸新区,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十二五”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陕西省“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基础。省委书记赵乐际指出,新区建设要坚持“三保三新”,即“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建设新城区、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省长赵正永要求,新区要遵循“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规划理念,着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市。省委常委、副省长,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泽林强调,要以现代田园城市为载体,同时实现人口承载与节约用地两个目标。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土地、财税、产业、金融等方面建立政策保障。 新区成立以来,努力做好“谋篇、布局、蓄势”三篇大文章。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战略主题,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以“大开大合”格局,构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田园城市总体格局及“核心板块+田园城区+优美小镇”的市镇体系,引领未来城市建设新范式。按照“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及“集约、集成、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策划“百千万”项目工程,建设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园区、空港综合保税区、信息服务产业园、周陵新兴产业园、泾河物流交易园等十大产业园区。以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临空产业、仓储物流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力推进核心概念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 具体发展蓝图 1、建设目标 以全新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建设西咸新区,使其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全面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质。通过十年的开发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一脉相连、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基础设施完备均等、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2、阶段目标 (1)“三年出形象”(2011-2013)——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西咸快速干道拓宽改造,改善西咸出入口形象;基本建成沣泾大道、正阳大道、红光大道等区域主干络网;渭河、沣河、泾河治理初见成效;五大区域板块产业项目全部开工,板块化开发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内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年增长42%)(2)“五年大变样”(2014-2015)——重点进行城市功能提升。 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齐备,区域都市农业走廊、工业走廊、旅游观光走廊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城乡一体化大大推进,统筹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五大区域板块特征明显。区域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年增长50%) (3)“十年大跨越”(2015-2020)——重点形成区域特色优势。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战略和目标 (3) 第三章总体布局 (4) 第四章用地规划 (11) 第五章历史文化保护与彰显 (14) 第六章城乡统筹规划 (15)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16) 第八章生态体系及绿地系统规划 (17) 第九章景观风貌规划 (19)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21) 第十一章市政设施规划 (24)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30)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2) 第十四章环境影响评价 (33) 第十五章附则 (34) 附表 (3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指导和规范西咸新区建设,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按照彰显文化底蕴、集聚现代产业、建设良好生态、统筹城乡发展、塑造城市形象的思路,充分发挥新区历史文化、生态水脉、资源要素和综合区位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布局、集约发展等原则,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设施现代、社会和谐、开放包容、彰显历史文化、产业有序集聚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构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打造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级新区。使西咸新区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全面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位。 第三条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开放创新;城乡统筹、科学布局;生态低碳、集约发展。 第四条规划理念 组团布局发展、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现代农业衬托,历史文化传承、城市特色塑造。 第五条规划范围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3.23 •【字号】陕发改规划〔2022〕372号 •【施行日期】2022.03.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推动新型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设区市、韩城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2022年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2022年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3月23日附件

2022年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相关部署,扎实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扩大内需,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年度工作要点。 一、推动关中平原和呼包鄂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一)抓好城市群“十四五”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积极落实《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跨省合作重点事项备忘录》相关事项。推动《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推动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十四五”重点合作事项》落地,共同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合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在若干领域力争取得更大突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相关市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西延高铁、西康高铁、西十高铁建设,推进延安经榆林至鄂尔多斯高铁前期工作。建成通车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开工包茂高速曲江至太乙宫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府谷、定边机场,开展渭南、商洛机场前期工作。完善西安地铁网络,6号线二期年内建成通车。加快引汉济渭二期、东庄水利枢纽、榆林黄河引水等建设进度,协同推进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加快东庄供水工程、蒋家窑则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西部机场集团、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市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深入实施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创新

西咸新区最新规划

1、西咸新区简介 2014年2月19日,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 西咸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西咸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实力。

2、西咸新区规划 1、建设背景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复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 2011年5月31日,陕西省政府设立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2011年6月13日,省政府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西咸新区总体规划》。 2012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西咸新区列入全国五个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新区,明确提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

(西咸新区建设背景图) 2、区位范围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总面积882平方公里。新区行政区划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现有人口近90万,城镇化水平23%。 3、规划理念 核心理念—建设现代田园城市 以大遗址保护带、河流生态廊道及都市农业生态田园形成开敞疏朗的“大开”格局及城市绿色基底;在“大开”的绿色格局中,构建核心板块、田园城区、优美小镇的市镇体系,形成“紧凑的城镇,开敞的田园”,实现人口增长与土地集约的“合二为一”。规划理念— 理念1: 核心板块支撑

陕西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陕西省加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行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布署,扎实推进以人为关键旳城镇化,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加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发改规划〔〕1098号),结合本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行方案。 一、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加紧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增进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旳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1年以上和举家迁徙旳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各市要深入完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方案。西安市主城区要全面贯彻“三放四降一兼顾”等户籍改革举措,深入减少落户门槛。各地要推出更多有含金量旳支持政策,深入放宽落户限制条件,大中都市要坚决取消购置房屋、投资纳税等不合理旳落户限制。鼓励各地逐渐将社保、医疗、教育、就业服务等内容纳入居住证管理范围,提高含金量,逐渐实现“一证通”,保证居住证领取门槛不高于国标,享有旳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低于国标。全省实现进城落户60万人以上。(省公安厅、省人社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二)全面贯彻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双挂钩”政策。加紧贯彻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状况,动态调整有关转移支付措施,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较多地区旳资金奖励力度。出台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旳实行细则,按照大中小都市协调发展规定,实行差异化进城落户人口城镇新增建设用地原则,优先保障落户人口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结合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状况,调整完善土地运用计划指标分派措施。(省财政厅、省国土厅分别负责) (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坚持“两为主”,贯彻“两纳入”,实行以居住证为重要根据旳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把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就学纳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本省“双高双普”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全面贯彻免学费教育,统一城镇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既有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与升学考试旳政策措施。全面启动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完毕登记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保证农民工和进城落户农民缴费记录不停档、参保续得上。加紧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推进各市市级统筹,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制度。扎实推进健康都市建设,完善关中平原、沿黄、沿汉江都市群和新生中小都市医疗公共配

西咸新区概况

西咸规划 西咸新区立体城市是西咸新区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体现西咸新区城市发展的全新理念。项目位于渭河北岸秦汉新城范围内,东临泾渭大道及秦咸阳宫遗址,南临渭河景观带,总用地3.79平方公里,综合容积率将达到4.0以上,其中核心区1.57平方公里为集中建设区,将建设约600万平米的建筑面积,容纳居住人口10-15万人,南北两侧2.22平方公里主要为景观生态缓冲区,并结合场地特色发展新型农业,打造区域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立体城市是一次全新探索

事实上,“立体城市”概念是北京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上首次阐述的新型城市建设计划。该计划将致力于在中国创建一种“低消耗、中密度、高效率”的全新的空中立体综合建筑体系,区别于目前城市“摊大饼”的蔓延模式,将创造一种全新的都市城市生活模式,也将是一个集绿色低碳、和谐生活、持续发展、功能齐全、技术领先于一体的现代化小型城市。资料显示,该立体城市涵盖包括公寓、医疗、商业、娱乐、农业、制造业、教育、办公、酒店、文化设施、社区组织、社会福利、市政交通、生产设施、体育设施等50多种城市功能。主要内容是在大约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一个建筑面积600万至1000万平方米,可容纳15万至20万人口的高密度建筑群。 可以肯定的是,立体城市是对解决现代大城市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生态持续发展、房产开发与产业结合等方面的一次全新探索。

立体城市契合现代田园城市理念

摊大饼”是中国一直以来的城市发展现象,然而,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快,城市空间的局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西咸新区如何节约土地,避免‘摊大饼’现象,这是一直以来在思索的问题。 西咸新区以“现代田园城市”为其核心发展理念,立志打造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典范,其882平方公里的总规划区内,可用于建设的土地面积仅有272平方公里,节约土地和城市扩展成为新区建设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西咸新区是以产业先行,促进就业来建设现代田园城市,这与万通立体城市建设计划颇为相似。面对未来城市的不断发展,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如何节约和利用土地是不得不充分考虑的问题,而立体城市项目和现代田园城市理念高度契合,使节约土地和城改人口变得更容易实现,承载更多的人口和生产力。

陕西省西咸新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陕西省西咸新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 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建设用地 (3) 第三章建筑间距 (8) 第四章建筑退让 (10) 第五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停车场 (13) 第六章城市绿地和景观 (16) 第七章空域保护和地下空间利用 (18) 第八章田园城市特色引导与特殊要求 (19) 第九章市政基础设施 (23) 第十章附则 (29) 名词解释 (30) 本规定用词说明 (32)

第一章总则 1.1陕西省西咸新区是构建欧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和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是我国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范例。为推进西咸一体化、共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针对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的特殊建设要求制定本规定,引导建设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 1.2为了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陕建发[2008]73号)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西咸新区实际情况及已试行的《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标准》,制定本规定。 1.3本规定适用于西咸新区行政区域内的城乡建设,凡在西咸新区内从事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都应当遵守本规定。 1.4本规定将根据规划、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发展的需要可做进一步的优化完善。 1.5西咸新区建设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城市功能定位研究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城市功能定位研究 秦汉新城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重新规划成立的西咸新区管委会五个组团之一,总面积29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地理区位优越,生态优良,交通便利,文化资源丰富。 西咸新区是西咸一体化和西安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关键所在,也将会成为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西北大开发的战略中枢,而秦汉新城位于西咸新区五个组团的核心区域,对秦汉新城的城市功能定位关系到秦汉新城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也将影响到西咸新区的发展。 1、城市功能的概念 1.1城市 城市是国家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集中的地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综上所述,关于城市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达: 现代的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以及非农业人口集中的地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1.2城市功能 功能是事物作用于他物的能力,即系统作用于环境的能力。《汉书·杜钦传》的“观本行于乡党,考功能于官职”记述中的“功能”之意为“能力”;在表达器官和机件的功能时,功能之意为“功效”、“作用”;而在自然辩证法中,“功能”同“结构”相对,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

力。(《辞海》,1999年:1464) 由《辞海》中“功能”的阐述,可以推出:城市功能是一种静态的表述。但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因素,其矛盾冲突和变革发展,将决定区域社会经济的起伏跌宕。因此运用发展观说明动态的城市功能表达是必要的。城市发展历史演进,表明城市功能是由人类集聚在城市生活的需求上,欲望在更高层次上,一个新的聚居点的建设,没有内部矛盾,完全可以丰富,促进人类的发展的新型聚落。因此,城市功能是一个历史的概念,而非固定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自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条件都会发生变化,致使城市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且,城市发展也有其内部规律性,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城市的功能随着城市规模的增长逐渐加强,一些城市的功能成为为自己的自身服务的城市,复杂的,有层次城市功能自然也会改变。可见,在特定历史时期城市功能相对稳定,但随着历史发展,城市功能有可能发生改变。城市功能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竞争优势,综合国力,并在一定地域内的分工层次和地位。城市功能是由城市这种特定的组织形式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是城市生存发展的原始动力,是城市生命力之所系。 2、城市功能定位 2.1 城市功能地位

关于西咸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关情况介绍-8页文档资料

关于西咸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关情况介绍 郭卫东 2011年6月7日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非常荣幸到这里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介绍西咸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关情况。下面分别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一、关于西咸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及最新动态 2002年初由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率先提出了关于推进西咸一体化的建议,8月份由省决咨委主任、省长和西咸两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在西安举办了由16位专家参加的关于促进西咸一体化的专家座谈会,省上和两市领导用一天时间听取了16个专家的发言。2002年底西咸两市正式签定了《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书》,协议提出了围绕“规划同图、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来推进两市一体化发展的思路。2003年3月两市分别成立了“西咸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年“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示范区”,当年9月两市实现电话并网。2008年1月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在省级层面加快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4月省政府批准成立省西咸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09年12月31日省政府印发了“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决定在西安、咸阳两市中间设立“西咸新区”,着手实质性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2010年2月21日,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及办公室和沣渭新区、泾渭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两大新区管委会成立后边规划边

建设,在许多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2011年5月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该规划将西咸新区由沣渭新区、泾渭新区调整为五个组团格局。省政府已决定成立由主管副省长兼任主任的省西咸新区管委会和五个副厅级功能组团管委会。至此,西咸新区建设进入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推进阶段。 省委、省政府根据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2010年12月批准实施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咸新区的地位概括为四个层次:第一,关天经济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之一,国家明确提出要把经济区建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第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要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发挥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第三,实现西咸一体化是建设西安国际大都市的重要途径;第四,西咸新区建设是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的关键。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西咸新区打造成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以实现“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战略目标。 按照即将出台的“西咸新区总体规划”,西咸新区规划的范围及现状:西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北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面积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272平方公里;规划区涉及西安、咸阳7个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规划区2009年底总人口89.3万人,城镇化水平23%,生产总值1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5亿元。 总体规划布局可概括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一河:依托渭河生态长廊建设大都市渭河核心区带;两带:沿五陵塬打造渭北帝

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经济建设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经济建设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摘要:从2002年,陕西省首次“西咸一体化”的设想,并初步形成发展规划, 再到2014年,西咸新区获批第七个国家级新区,成为西部重点建设的城市,一共经历了 十几年的长足发展。自新区建设以来,不断调整并明确发展方向,逐渐建立了以“核心板 块支撑、快捷交通联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为理念的新型城镇化、宜居的田 园都市。本文通过对西咸新区“核心区”的优势及劣势分析,以期充分发挥西咸地区的区位、经济、人文科技、资源等优势条件,同时克服劣势和不足,使西咸新区真正成为西部 大开发的新引擎和增长点,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成为我国特色创新城市发展 的示范。 关键词:西咸新区;核心区建设;新型城镇化 课题项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课题,《西咸新区核心区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MXY201603)。 一、西咸新区“核心区”的概念与建设状况 西咸新区自建设以来,不仅肩负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担负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 重任,几年来,新区严格按照国家、省级和地区的各项规划及政策方针,追赶超越,致力 于大西安建设的这一中心目标,多举措、多方向、持续发力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宜居 环境建设努力,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地得到提升。西咸新区规划面积882平方公里,规划内人口总量272万,在新区设立了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 沣西新城、径河新城共五个区域,五个新城互相补充,利用自身优势形成错位发展的城市 格局。数据显示,2018年西咸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81.94亿元,同比增长13.3%, 增速在全省各地市中稳居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3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158亿元,同比上涨15.5%;第三产业增加180.62亿元,增长14.4%,可以看出第二产 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 二、西咸新区核心区建设的优势分析 (一)相关政策优势 西咸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一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大西安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而西安作为丝绸之路 的起点,其持续、稳定发展对“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关天经济区、西部大开发等 也具有深远的意义。自西咸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以来,收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设立西 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导西咸发展事宜。新区充分利用西安与咸阳的历史文化 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将新区打造成一个西安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 的示范性现代田园城市格局。同时,将绿色发展理念纳入到城市建设中去,二期湿地公园、昆明池、沣河湿地、诗经里等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自然景区,将新区建设为田 园宜居城市。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背景下“红色物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背景下“红色物业”建设的几点思考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实现基层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关键和抓手在于党建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指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西咸新区作为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国务院要求建成“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沣东商服集团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在以“红色物业”建设为背景,持续优化服务和营商环境,推动沣东新城城乡面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背景和意义 (一)发展背景 沣东商服集团作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直属国有企业,承担着提高沣东新城区域内社区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居住生态环境,展示政府服务形象的职能。公司目前在管项目83个,其中,政府回迁安置房、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有芊域阳光、芊域溪源、启航佳苑、启航佳境、和盛花园、新

城壹品、后卫馨佳苑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指示精神,沣东商服集团全面启动“红色物业”建设,有效 推进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 (二)目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西安市“红色物业”创建活动精神,从建立红色阵地、深化党建工作,树立红色典型、建立党员志愿者等公益性组织、延伸便民服务、开展社区治理与文化活动、实施三方联 动和交叉任职六个方面着手,打造红色物业阵营,彰显党建 红色领航、红色管理、红色服务作用,有效破解当前物业管 理服务中的难点、乱点、热点问题,达到物业服务专业化和 规范化全面提升,响应“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号召,打通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沣东商服集团打造成为又“红”又“专”的物业铁军及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物业样板。 二、目前“红色物业”建设推进情况 (一)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工作机制基本完善 一是公司内部成立领导小组,落实红色物业“七位一体”长效管理,打造六助关爱体系及三支队伍,即“763”标准,以及“服务用心、安全放心、环境舒心、态度热心、处事耐

新型城镇化的价值内涵和基本特征

新型城镇化的价值内涵和基本特征 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价值内涵;基本特征;西咸新区;探索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随着内外部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传统粗放型的城镇化模式呈现出诸多弊端,这对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我们新形势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要求。 新型城镇化要在“新”字和“人”字上下功夫。与传统城镇化相比,主要体现在两个转变上,一个是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由过去“摊大饼”式发展向限定城市边界、培育城市群、组团式发展转变;一个是城市发展重心的转变,即由过去在城镇化中重物轻人、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向以人为核心的高效、包容和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转变。 近年来,陕西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明确要求西咸新区要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探索和实践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根据中央要求,结合陕西省和西咸新区的实践,我这里主要从十个方面来谈谈新型城镇化的价值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__总书记强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由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决定的。 城镇化的动力来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的发达程度是通过一系列生产要素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要素水平来体现的。生产力的组织形式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升级体现着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和农业劳动力的剩余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三次社会大分工以后,“农业”“工业(手工业)”和“商业(商品交换)”及其“城堡”“市场”等要素形成,为后来的产业结构演进和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产业的发展及每一次的产业升级既表现为生产力水平的质变,同时也反映着产业进一步巩固提高的要求。从产业发展的规律看,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农业剩余产品和剩余劳动力,这是第一产业发展的成果。这个成果为第二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和原材料。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对劳动力及原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当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产业化、市场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从投资需求看,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对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提出要求。从消费需求看,产业工人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远大于农民。这些需要的产生,强烈地呼唤着服务业出现,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巩固了第二产业发展的成果,而且为教育及科技进步开辟了广阔空间,生产力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因此,生产力发展与产业升级和非农化与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城镇化的动力来源于生产力发展,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是推进城镇化的根本动力。 我们可以将前面的分析简要概括为:第一产业(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了农业剩余产品和剩余劳动力,为第二产业(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二产业在消化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和农业剩余产品基础上,形成和不断完善工业体系。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投融资需求、社会服务需求,必然呼唤着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出现,从而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一二三产业发展规律通常是: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呈抛物线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这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

陕西省西咸新区条例

《陕西省西咸新区条例》 〔草案送审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陕西西咸新区〔以下简称西咸新区〕开发建设,加快西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西咸新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 西咸新区的范围按照《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的规定确定。 第三条西咸新区的目标定位是按照“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要求,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努力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 第四条西咸新区应当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城乡、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开放创新,在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形成体制机制优势。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设立的西咸新区管理机构负责西咸新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西咸新区管理机构统一领导各新城工作,各新城管理机

构负责各自辖区内的开发建设。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西咸新区开发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在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以及相关专项资金等方面对西咸新区给予优先安排。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推进西咸新区开发建设,西安、咸阳两市及其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予以协助。 第八条本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不适应西咸新区发展的,省人民政府可以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就其在西咸新区的适用作出决定或者对有关地方性法规进行修改。 省人民政府和西咸新区管理机构应当通过制定标准性文件等方式,支持、推进西咸新区先行先试。 第二章行政管理职责和服务 第九条西咸新区管理机构代表省人民政府行使部分省级管理权限,依照法律规定和授权,享有设区市人民政府管理权限,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西咸新区建设和发展需要制定相关文件; 〔二〕根据工作职能需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和调整相应的工作机构; 〔三〕组织编制和实施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审批各新城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对西咸新区的规划实施依法进行管理; 〔四〕组织编制和实施西咸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西咸新区的土地利用依法实施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