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世纪英国文学史

17世纪英国文学史

17世纪英国文学史

17世纪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文学作品丰富多样的时期。本文将从该时期的背景、主要作家和作品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展现17世纪英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17世纪英国文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典文化进行研究和借鉴,对人类思维和艺术创作进行了探索。同时,英国也经历了政治、宗教和社会的剧烈变革,这些变革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17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许多经典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麦克白》等。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在英国广受欢迎,也被世界各地的观众所喜爱。

除了莎士比亚,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其中包括约翰·米尔顿的史诗《失乐园》,这是一部描写亚当和夏娃失乐园经历的作品,同时也反映了米尔顿对政治和宗教自由的关注。还有埃德蒙·斯宾塞的长诗《仙后》,这是一部描写骑士精神和爱情的作品,被认为是英国史诗的巅峰之作。

17世纪的英国文学也涌现出一批女性作家,她们在当时的男性主导的文学界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玛格丽特·卡文迪什是其中一位重

要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新亚特兰蒂斯》被认为是科幻小说的先驱之一。

17世纪的英国文学风格丰富多样。除了戏剧和史诗,还涌现出许多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例如,约翰·唐纳的散文作品《新科学》对科学发展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探讨;罗伯特·伯顿的《解剖学》则是一部关于人类心理学和行为学的重要著作。

总的来说,17世纪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不仅在戏剧、史诗和散文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人类思考和情感表达。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17世纪英国文学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对后世文学的重要影响。

外国文学史——17世纪古典文学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1.古典主义产生背景:1、从社会历史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官方文学,是法国宫廷扶持下的产物。2、从思想基础来说,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古典主义文学提供了哲学基础。3、从文学传统上说,文艺复兴已经开创了向古希腊罗马文学学习的风气,古典主义文学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2.古典主义与人文主义文学的关系:古曲主义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出现的文学思潮,它与人文主义文学既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反拨和矫正。继承方面:①在思想上仍然具有肯定人性(肯定爱情自由)、反对教会的特质(人文主义思想)。②在创作方法上基本上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③在艺术形式上,戏剧一脉相承,依然以悲剧、喜剧分类。反拨与矫正方面:①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古典主义则宣扬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理性和君主专制。②人文主义作家们各行其是的创作,使得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古典主义要求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 3.古典主义文学:十七世纪欧洲最主要的文学思潮是古典主义。它产生于法国,是封建中央集权制的产物。它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都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因此被称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4.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古典主义邀请作家为专制政体服务,把歌颂国王,维护国家利益作为自己的神圣的天职。 (2)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把理性作为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克己复理” (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创作规范。(主张“三一律”)创作题材:古典主义悲剧大都取材古希腊罗马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文学体裁:古典主义理论家把戏剧体裁分为高雅的和卑俗的两种。悲剧是高雅艺术,语言高尚典雅,喜剧是卑俗艺术,语言俚俗。创作规则:强调服从古代的法则,戏剧必须遵从“三一律”。缺点:人物类型化。 5.古典主义的基本准则: 1、普遍性、典型性:摹仿自然,但不是摹仿个别的、特殊的自然,而是摹仿普遍的、永恒的自然,也就是摹仿普遍的、永恒的人性。 2、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古典主义虽然强调摹仿自然,但同时又认为古希腊罗马文学既然已经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表现了普遍永恒的人性,因而也就为摹仿自然树立了榜样。因此,摹仿古人也就是摹仿自然,而且往往是摹仿自然的最好途径。 3、寓教于乐原则:贺拉斯曾经强调:“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 4、讲究创作规则:各种文学体裁要有严格的界限,保持体裁的纯净和体裁之间的等级。悲剧和喜剧不容互相混杂。戏剧尤其是悲剧要严格遵守“三一律”。 6.古典主义文学各国代表作家作品: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 【西】卡尔德隆《人生如梦》 【德】格里美尔斯豪森《痴儿西木传》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班扬:(王政复辟时期带有民主倾向的清教徒作家)《天路历程》 弥尔顿(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诗人):《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 让〃拉辛:(悲剧家)代表作《安德洛玛克》(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布瓦洛(古典主义的理论家):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被认为是古典主义的美学经典。 拉封丹(以寓言诗著称):《寓言诗》 7.简述弥尔顿《失乐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 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 第一节概述 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 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 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 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 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一)古典主义文学 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3.特点: (1)古典主义文学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古典主义作家对待王权的态度也存在着矛盾。 (2)古典主义文学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它的唯理主义。崇尚只有凭理性才获得价值和光芒。 (3)古典主义文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在艺术创作上提倡师法古人,模仿古典,遵循一定的规则。他们制订出来许多创作规则,影响较大的一项是戏剧创作中的“三一律”,即时

17世纪英国文学史

17世纪英国文学史 17世纪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文学作品丰富多样的时期。本文将从该时期的背景、主要作家和作品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展现17世纪英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17世纪英国文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典文化进行研究和借鉴,对人类思维和艺术创作进行了探索。同时,英国也经历了政治、宗教和社会的剧烈变革,这些变革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17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许多经典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麦克白》等。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在英国广受欢迎,也被世界各地的观众所喜爱。 除了莎士比亚,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其中包括约翰·米尔顿的史诗《失乐园》,这是一部描写亚当和夏娃失乐园经历的作品,同时也反映了米尔顿对政治和宗教自由的关注。还有埃德蒙·斯宾塞的长诗《仙后》,这是一部描写骑士精神和爱情的作品,被认为是英国史诗的巅峰之作。 17世纪的英国文学也涌现出一批女性作家,她们在当时的男性主导的文学界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玛格丽特·卡文迪什是其中一位重

要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新亚特兰蒂斯》被认为是科幻小说的先驱之一。 17世纪的英国文学风格丰富多样。除了戏剧和史诗,还涌现出许多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例如,约翰·唐纳的散文作品《新科学》对科学发展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探讨;罗伯特·伯顿的《解剖学》则是一部关于人类心理学和行为学的重要著作。 总的来说,17世纪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不仅在戏剧、史诗和散文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人类思考和情感表达。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17世纪英国文学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对后世文学的重要影响。

英国文学史简介

英国文学史简介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下面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作一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 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诺曼底人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这一时期风行一时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传奇文学专门描写高贵的骑士所经历的冒险生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 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14世纪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较快,市民阶级兴起,英语逐渐恢复了它的声誉,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英语,为优秀英语文学作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杰弗利·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的出现标志着以本土文学为主流的英国书面文学历史的开始。《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以一

英国文学史整理配合课堂重点内容

知识点梳理 一中世纪文学(约 5 世纪—1485) ?Beowulf贝奥武夫Old English literature, poems, the national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特点Artistic features: https://www.doczj.com/doc/3a19238282.html,ing alliteration押头韵 https://www.doczj.com/doc/3a19238282.html,ing metaphor and understatement 3.give an impression of reserve and at time a tinge of ironical humor 3位Middle English 的著名诗人 1.Geoffrey Chaucer—— The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 The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realism writing style: wisdom, humor, humanity. first time to use ‘heroic couplet’(双韵体) by middle English <名解>heroic couplet:the rhymed couplet of 5 accents in iambic meter p26、39、90 2.William Langland——Piers The Plowman 耕者皮尔斯:a picture of feudal England 3.The author of Sir Gawain and Green Knight ?The Robin Hood Ballads 罗宾汉 <名解> 民谣The Ballads is a story told in song, usually in 4-line stanzas, with the second and fourth lines rhymed. The ballads are in various English and Scottish dialects.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 世纪后期—17 世纪初) A period of drama and poetry.The Elizabethan drama is the real mainstream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名解>Renaissance p30-31 ?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Utopia乌托邦 He was one of the forerunners of modern socialist thought <名解> The sonnet p39 ? 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The Faerie Queene、The Shepherd’s Calendar牧人日历 The poets’ poet. The first to be buried in the Poet’s corner of Westerminster Abbey The Faerie Queene——nationalism、humanism、puritanism ?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Essays随笔 The founder of English materialist philosophy近代唯物主义奠基人The first English essayist 在论述探究知识的著作中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著名论断

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

第四章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 第一节戴着镣铐在跳舞——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概述 一、英国文学 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诗人。相继写成《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失乐园》取材《圣经·旧约》,是一部“寓时代精神于宗教题材的壮丽史诗”,诗人借古喻今,暗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失败,是由于革命者的道德堕落。诗人笔下的撒旦既是骄横狂妄、野心勃勃的恶魔,又是蔑视权威、反抗强暴的英雄。 长诗《复乐园》取材《圣经·新约》,集中刻画耶稣立志坚强,目光远大,在旷野绝食40天,不受撒旦金钱、美女、荣誉、艺术的诱惑,表现了革命者与复辟王朝不妥协的高风亮节,也概括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力士参孙》是一部不供上演的诗体悲剧,取材于《旧约·土师记》。参孙是以色列人,屡败入侵之敌,被妻子出卖,为非利士人所俘,双目被刺后服劳役。他身处异邦,思念祖国,最后他双手撬动演武厅的柱子,使大厅倒塌,与敌人同归于尽。是个理想化的资本主义斗士形象,表达了作者的复仇决心。 二、法国文学 彼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一生写了三十多部剧本,大部分是悲剧。主要作品有《熙德》、《贺拉斯》、《西拿》和《波利厄克特》。 被称为“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的《熙德》描写了理性与情感、义务与爱情的矛盾。作者通过罗狄克与施曼娜之间的矛盾纠葛以及自身的情理矛盾,强调感情应受理性约束,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国王是作为调停人形象而出现的,他既顾了国家,也照顾到了个人,是解决矛盾的关键,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对国王的依赖和企盼。 让·拉辛(1639—1699)是典范的古典主义悲剧诗人,代表作为《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 《安德洛玛克》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直接来源于欧里庇得斯的《安德洛玛克》,但在情节处理上有较大差异。赫克托耳之妻安德洛玛克成了爱庇尔国王庇吕斯的女俘。庇吕斯抛弃情人爱尔米奥娜逼安德洛玛克与他成婚。恰值希腊联军特使奥莱斯特来让庇吕斯杀死赫克托耳之子,安德洛玛克为保全儿子假装应允庇吕斯的求婚。庇吕斯立下誓言:愿以她的儿子为自己的儿子,以她的敌人为自己的敌人。等到婚礼时,安德洛玛克自杀。爱尔米奥娜利用奥莱斯特爱慕自己的情势,撺掇奥莱斯特杀死庇吕斯。最后爱尔米奥娜自刎,奥莱斯特发疯。 《安德·洛玛克》真实地反应贵族阶级道德败坏和宫廷中复杂而尖锐的矛盾。作者通过这场悲剧,严厉地谴责了残酷自私、情欲横流的封建贵族。他们不顾国家利益,不认真地履行自己对国家的义务,只重个人利益和幸福,不能用理智克服感情,所以酿成悲剧。安德洛玛克是作者笔下的正面人物,她既保持了自己的大节,又保护自己的儿子,作者通过她歌颂了理性和美德。 尼古拉·布瓦洛(1633—1711)是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言人和立法者。生于法官家庭,学过法律,当过史官,法兰西学院院士。1674年发表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经路易十四审阅,被称为法国古典主义的法典。

英国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

英国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 在人类文学的大花园中,似乎有一共同现象:小说作为一种散文形式的叙事文学品种,总是晚于诗歌与戏剧而产生,并且是在吸取了诗歌与戏剧养料的基础上生长发育起来的,但后来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前两者,成为各时代文学气候的主宰者。 英国的小说也是如此。在英国的诗歌与戏剧已经硕果盈枝的文艺复兴时期,小说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英国小说是伴随着英国近代史的步伐走过来的,或者说是伴随着英国社会的现代化步伐走过来的,是现代化的历史产物。 一、发生雏形期 文艺复兴至17世纪,是英国小说的发端期,是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雏形阶段,也可以说是韵文叙事文学向散文叙事文学转型的时期。 英雄史诗和骑士叙事诗(骑士传奇)与雏形期小说的血缘关系最近。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the Anglo--Saxons)的英雄史诗《背奥武甫》(Beowulf)和关于亚瑟王圆桌骑士的骑士叙事诗,在传奇故事的叙述中表达着人的现实思想、情感与愿望,其中的故事性与现实性及叙事技巧对英国小说的产生起着最直接的催化作用。文艺复兴初期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0--1400)的《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1362--1400)以诗歌的形式叙述现实中的人的故事,展示现实的生活画面,塑造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表达诗人个人的生活体验。这比英雄史诗与骑士传奇更接近了小说,更具有真实感。它可以说是一部诗体的长篇小说。这里,诗与小说仅仅只是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步之隔。 在英国文学史上,完成诗与小说、韵文与散文这一历史转换的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大学才子派”作家约翰.黎里(John Lyly,1554?--1606)、菲利普.锡德尼(Philip Sidney,1554--1586)、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1558--1592)、托马斯.纳什尔(Thomas Nashe,1567--1601)等。他们是剧作家,同时又是散文小说家。他们用散文的形式叙述来自现实生活的故事,创作了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但是,此后将近一个世纪里,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一直不被作家与读者所重视,所取得的成就远不如诗歌与戏剧那么辉煌。小说在文学大家庭中仍然是不出众的丑小鸭。在17世纪整整一年里,为英国小说艺术作出贡献的大概只有提到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28--1688)。他的寓言体小说《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fess,上集1678,下集1685)代表了文艺复兴以来英国小说的最高成就。这部小说把梦境与现实交混在一起,用语言式的故事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及宗教信仰,既揭示宗教主题,又描写了17世纪英国的现实生活,特别在叙述故事的技巧方面,较之此前的英国小说要成熟得多。 综观从文艺复兴到17世纪英国的叙事文学,我们不仅可以发现英国小说产生的基本轨迹,也可以看到小说作为发端期的散文叙事文体的基本特点: 第一、小说创作多取材于圣经、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也有的是取材于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题材,而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则较少,因此现代小说意义上的那种现实性或真是性还是显得比较弱。 第二、道德说教的色彩比较浓厚,宗教寓言的形式占较大比重。 第三、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与英国民众对宗教的热诚以及统治阶级对宗教现实意义的利用有关。 第四、作为叙事文学,此时的英国小说都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直接式展开情节,故事较单一,结构较简单。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此时作品中的形象都比较夸张,具有明显的传奇文学的虚构性,现实性和性格完整性不强。 上述种种,都说明了17世纪及以前的英国小说还没离开史诗与传奇的母本,在艺术上还不成熟,处于雏形状态。英国小说史---发展成型期 18世纪是英国小说的发展成型期或崛起期,用小说理论家伊恩.瓦特的话讲就是:在18世纪,古老的叙事文学发展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所谓现代意义上的“小说”,除了叙事艺术、表现技巧上的“现代化”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小说文本所表现的内容贴近日常生活,更富真实感,能够为更多的普通民众所接受。

英国文学史

英国文学史 一、中世纪文学 古英语文学英格兰岛的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和其他部族,没有留下书面文学作品。 5世纪时,原住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侵入英国,他们的史诗《贝奥武甫》传了下来。 诗中的英雄贝奥武甫杀巨魔、斗毒龙,并在征服这些自然界恶势力的过程中为民捐躯。 它的背景和情节是北欧的,但掺有基督教成分,显示出史诗曾几经修改,已非原貌。 按照保存在一部10世纪的手抄本里的版本来看,诗的结构完整,写法生动,所用的头韵、重读字和代称体现了古英语诗歌的特点。 14世纪后半叶,中古英语文学达到了高峰。 这时期的重要诗人乔叟的创作历程,从早期对法国和意大利作品的仿效,进到后来英国本色的写实,表明了英国文学的自信。 他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用优美、活泼的韵文,描写了一群去坎特伯雷朝圣的人的神态言谈;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和行业,各人所讲的故事或雅或俗,揭示了多方面的社会现实。 二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作家是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他的全部作品包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 行诗和38部(一说39部)戏剧。 莎士比亚的主要剧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悲剧《罗密欧 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哈姆莱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李尔王》(King Lear)、《麦克白》(Macbeth),历 史剧《亨利四世》(Henry IV),传奇剧《暴风雨》(The Tempest)等。 莎士比亚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 度交替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宣扬了人文主义和个性解放。 他的剧作思想内容深刻,艺术表现手法精湛,历经几个世纪,长演不衰。 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他娴熟地运用英语,将英语的丰富表现力推向 极致。 与莎士比亚同时或稍后还有一批剧作家在进行创作,本·琼森(Ben Johnson, 1572-1637)是其中最主要的作家,莎士比亚曾在他的喜剧 《人人高兴》(Every Man in His Humor)中扮演角色。 琼森的讽刺喜剧《狐狸》(Volpone)、《练金术士》(The Alchemist)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们追逐金钱的风气,喜剧性很强。 三、17世纪文学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英国国王与议会矛盾日趋激烈,政局 动荡。

17世纪文学-1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17世纪文学主要包括古典主义文学、巴罗克文学和反映清教徒思想的文学。 17世纪的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葡、意等国,遇到了挫折,而英、法两国异军突起。英国在1640——164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克伦威尔成了护国公。他去世后,王党分子迎回了查理二世,于60年代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1688年,资产阶级把威廉三世捧上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被称为“光荣革命”。英国从此成为世界强国。法国从1624年黎世留当上首相和1643年马扎兰当上首相直到路易十四亲政之间的37年中,封建制度得到巩固,王权逐渐加强。在1648至1653年之间,镇压了大贵族制造的“投石党事件”,之后,王权终于“作为表面上的调停人而暂时得到了对于两个阶级的某种独立性。”(马恩选集),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太阳王”路易十四大权独揽,“朕即国家”。他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治局面,开疆辟土。他的凡尔赛宫富丽堂皇,成为欧洲各国贵族瞩目的中心。法国宫廷的时尚和趣味直接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总之,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争过去了,代之以相对统一安定的生活。人心思定,遵循理性和秩序的思想占据上风,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文化氛围。 一,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其出现的时代社会背景如下: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16世纪,由于这两大阶级的冲突而爆发了长达36年的宗教战争,最后亨利四世成为国王就是这两大阶级妥协的产物。亨利四世为了安定局面,改奉天主教,并规定其为国教。同时,新建立的波旁王朝奉行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工商业发展。力量得到壮大的资产阶级支持王权,使中央政府得以加强,抑制了贵族割据和分立的行动。路易十四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在当时,君主制是作为文明中心、社会统一的基础出现的。社会安定和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为人民已经厌倦了战乱。/与此对应,17世纪30年代,流行一时的巴罗克文学迅速向古典主义文学过渡。波旁王朝为了加强对文学艺术的控制,建立了发放奖金、津贴和检查的制度。1634年至1635年建立的法兰西学士院,目的是要在语言文学方面设立适应君主专制政治需要的统一规范。当高乃依的剧作《熙德》违反了三一律时,官方理论家夏普兰就撰文予以干预。古典主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政治气候和文艺政策的条件下产生的。 古典主义的繁荣和路易十四的爱好和政策也存在密切关系。他爱好宫廷喜庆和热闹场面,鼓励戏剧创作。他喜欢崇高壮丽的风格,但他同样欣赏莫里哀的滑稽讽刺,使后者由于得到他的保护而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取得《伪君子》上演的胜利。他还使拉辛、布瓦洛等在文坛获得声誉。他甚至容许作家有某种抨击社会的独立性。比如,他不喜欢拉封丹,但他的报复也只限于推迟这位寓言作家入选学士院。这个热衷于荣耀的君主明白,后世会赞赏他,因为他是文学艺术的明智保护人。 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他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他认为,感觉是不可靠的,理性是一种先天的认识能力,是一切认识的根源,人凭理性认识万物的真伪,判明是非。他认为,万物之美全在于真,真存在于条理、秩序、统一、均匀、平衡、对称、明晰、简洁中,人凭理性才能认识这种真。他的理论直接指导了古典主义作家的创作。 古典主义的思想特征: 第一,因为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有为君主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古典主义作品大多描写主人公的感情与家

外国文学十七世纪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十七世纪文学概述十七世纪是外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作品。本文将对十七世纪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进行概述。 一、巴洛克文学的兴起 巴洛克文学是十七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它表现了一种复杂而夸张的艺术风格。巴洛克文学强调意象的重要性,注重展现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常以修辞手法和修饰华丽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该流派主要由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作家发展起来,如意大利的托雷奥·蒙托里奥和西班牙的路易斯·德·霍亚等。 二、英国文学的辉煌 十七世纪是英国文学的黄金时代,该时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和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此外,英国文学还涌现出约翰·坎恩的英雄史诗《天堂失去》和约翰·米尔顿的史诗《失乐园》,这些作品丰富了英国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是在法国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兴起的一种文学风格。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强调对文学形式和严格的格律的追求。著名的作家包括皮埃尔·科雷、让·拉辛等。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拉

辛的叙事诗《亚当与夏娃》和科雷的喜剧《米松卡人》。法国古典主 义文学的兴起对整个欧洲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西班牙黄金时代文学 西班牙黄金时代文学是十七世纪西班牙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柯德》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社会问题。此外,西班牙黄金时代 文学还出现了许多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如拉辛的戏剧《戴多娜·达嫩夫人》和卢西奥·梅纳的戏剧《达芬奇博士》。 五、德国巴洛克文学 十七世纪德国文学主要包括巴洛克文学和启蒙文学两个阶段。德国 巴洛克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受到意大利和西班牙文学的影响。该时 期的文学作品通常以神话和史诗为主题,如莱辛的《鲁珀特苏醒记》。此外,该时期还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戏剧作家,如莱辛和格里希。 六、北欧文学的发展 十七世纪北欧文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瑞典作家西格纳路德·冯·昂塔古纳的史诗《洛朗斯·斯图雷斯逊》被誉为北欧文学的奠基 之作,它以细腻的文字描绘了爱情和战争的故事。此外,丹麦文学家 路德维希·霍尔贝恩的小说《尤利乌斯·斯图雷斯逊》也在北欧文学史上 占据重要地位。 总结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17世纪是欧洲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经济制度剧烈冲突的世纪。 1640-164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了欧洲近代史的帷幕,标志着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但要把封建主义彻底摧毁还需要有100年的时间。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各国文学发展概况 在17世纪最初的20年中,秉承了文艺复兴传统的人文主义文学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现实主义思潮仍在继续发展,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维加等人正处在创作的盛期。莎士比亚的后继者本·琼生写了大量现实主义的剧本,维加的 学生和追随者们如吉连·德·卡斯特罗(1569-1631)等人的创作也体现着文艺复兴 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但是,随着文化巨人们的去世和教会势力的加强,人文主义文学运动逐渐衰退,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相继登上欧洲文学的舞台。 巴洛克文学兴起于17世纪30年代。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 语,原义是珍奇和奇妙,用来形容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这个词最初被用来形容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后来又被用于绘画、音乐和文学。巴洛克文学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灵与肉的冲突和人类在上帝面前的无能为力;在艺术上刻意雕琢,追求怪异,用支离破碎的形式和夸张繁艳的语言表达悲观颓丧的思想,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为"夸饰主义"。巴洛克文学从意大利、西班牙传到英、法等国。意大利诗人马里诺(1569-1625)和西班牙诗人贡戈拉(1561-1627)代表了巴洛克文学的贵族倾向。在英国,体现了巴洛克风格的是 以约翰·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人的作品。巴洛克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西班牙戏 剧家卡尔德隆(1600-1681),他的剧作《人生如梦》体现了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德国文学中也有巴洛克的色彩,其中获得了世界声誉的是格里美尔斯豪森 (1622-1676)的自叙体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从17世纪到19世纪,巴洛克一直是个带有贬义的艺术评语,一直到20世纪初德国文学史家弗尔夫林(1864-1945)撰写了《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及《艺术史概要》等书后,巴洛克作为一种对照性风格才被人们重新发现。 世纪初产生的古典主义思潮在法国找到了最适宜的土壤,并逐渐波及到其他国家,成为了17世纪后半期欧洲文学的主潮。正是在这一时期,高乃依、拉

第四章 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学

《世界文学》必修课电子教材第四章 第四章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学 17世纪是近代工业革命的时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发展,但各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文学上也出现了全然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主要表现在英、法两个国家的文学中。 第一节英国清教徒革命与文学创作 1640—1648年英国爆发了以“清教徒革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加尔文教派要求清理、整顿教会,因此得名“清教徒”。 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1599—1658)出身于贵族家庭,本人是农场主,曾入剑桥大学清教神学院学习,懂法律,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后当选为议会议员。1642—1646年,他领导英国人民武装斗争四年之久,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1649年1月30日处死在位国王查理一世,建立起共和政体,但斯图亚特王朝1660年复辟,查理二世恢复王位。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 1688年,辉格党发动“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的这场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分为“清教徒革命”和“复辟时期”与“光荣革命”三个阶段,而由清教徒革命引发的文学创作在复辟时期达到高潮,以弥尔顿为代表。 弥尔顿(1608—1674 )是革命的参加者,复辟时期写下三部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均取材于《圣经》,表达自己坚强的革命意志。 约翰·班扬(1628-1688) 清教徒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天路历程》(1678 )。 第二节法国古典主义戏剧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早出现在法国,后波及欧洲各国。古典主义戏剧代表了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 17世纪法国封建统治达鼎盛期,是欧洲最强盛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1635年创立法兰西学士院,专门规范文艺创作,对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发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受到推崇,成为文学创作乃至人们行为的指导思想。 古典主义文学尊崇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以其为典范,因此得名。基本特征有三: 1、提倡摩仿古代文学,从希腊罗马文学中选取题材,将古代希腊罗马文学规范化并作为自 己的规则严格奉行。例如“三一律”:要求剧情必须时间、地点、情节一致。追求戏剧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概述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概述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 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文艺复兴起始较晚,通常认为是在15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积极进取、享受现世欢乐的生活理想。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是英国最主要的早期人文主义者,他的《乌托邦》(Utopia)批评了当时的英国和欧洲社会,设计了一个社会平等、财产公有、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国。Utopia现已成为空想主义的代名词,但乌托邦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严肃思考的结果。《乌托邦》开创了英国哲理幻想小说传统的先河,这一传统从培根的《新大西岛》(The New Atlantis)、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勃特勒的《埃瑞璜》(Erewhon)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科幻小说。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创作繁荣,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 1552-1599)的长诗《仙后》(The Faerie Queene)歌颂女王,宣扬人文主义思想。他创造的"斯宾塞诗体"每节诗有九行,韵律复杂,具有柔和动听、萦绕耳际的音乐性。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他对文学的主要贡献是《论说文集》(Essays),共58篇。这些文章题材广泛,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政治制度以及婚姻、爱情、友谊、园艺、读书等,文笔典雅,略带古风而又明白畅达。英国戏剧起源于中世纪教堂的宗教仪式,取材于圣经故事的神秘剧和奇迹剧在14、15世纪英国舞台上占有主导地位,随后出现了以抽象概念作为剧中人物的道德剧。到了16世纪末,戏剧进入全盛时期。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1564-1593)冲破旧的戏剧形式的束缚,创作了一种新戏剧。《帖木儿大帝》(Tamburlaine)、《浮士德博士的悲剧》(The Tragical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Death of Dr. Faustus)、《马耳他岛的犹太人》(The Jew of Malta)等剧作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那种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精神。马洛将戏剧情节集中于一个主要角色的做法、他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他的素体诗戏剧对白,对英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作家是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他的全部作品包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38部(一说39部)戏剧。莎士比亚的主要剧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哈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王超复辟时期英美文学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王超复辟时期英美文学 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 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随着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原始的资本积累,英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新贵族形成,他们同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但17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理厉行专制统治,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宗教专职政策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原因 1.英国经济的发展,富裕阶层、新贵族的成长,使他们要求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市场经济。 2.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发展,激化了一些新生的社会矛盾。 3.英国民族国家发展期间出现的国教与新教之间、君主专制与议会传统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并且日益尖锐。 客观原因 1.专制统治阻碍发展。

2.新贵族和富裕阶层势力的壮大。 特点 1 宗教旗帜鲜明。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次内战期间王党与议会阵营之间最大的差别并不在于双方的阶级构成,而在于双方的宗教信仰。总的来说,信仰清教者支持议会,信仰国教者则支持国王。 2 传统观点认为,在第一次内战期间,英国资产者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共同反对英国君主专制。不过,在内战过程中,无论是王党还是议会,双方的支持者中均有资产者、商人、工匠和农民等,支持谁取决于英国地方乡绅的态度,而阶级分化相比宗教分野并不显著,因此对于革命的阶级性这一观点仍有待商榷。 3 革命曲折反复,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和艰巨性。 4 开辟了革命的新时代。 结果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革命的结束。 1689年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意义影响 英国革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制)”、“内阁制”,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制。 意义 1.英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民主制度对专制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英国文学史知识点

一、The Anglo-Saxon period 449-1066 1、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分类: pagan异教徒 Christian基督徒 2、代表作: The Song of Beowulf 贝奥武甫 national epic 民族史诗采用了隐喻手法 3、Alliteration 押头韵写作手法 例子: of man was the mildest and most beloved, To his kin the kindest, keenest for praise. 二、The Anglo-Norman period 1066-1350 Canto 诗章 1、romance 传奇文学 2、代表作: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是一首押头韵的长诗 三、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 杰弗里.乔叟时期1、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英国诗歌之父2、heroic couplet 英雄双韵体:a verse unit consisting of two rhymed 押韵 lines in iambic pentameter五步抑扬格3、代表作:the Canterbury Tales 坎特伯雷的故事英国文学史的开端大致内容:the pilgrims are people from various parts of England, representatives of various walks of life and social groups.朝圣者都是来

英国启蒙时期文学

英国启蒙时期文学(17世纪后期—18世纪中期)2010-01-11 21:14 第四个阶段,启蒙时期文学(17世纪后期—18世纪中期) 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确定了君主立宪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政权,英国从此进入一个相对安定的发展时期。18世纪初,新古典主义成为时尚。新古典主义推崇理性,强调明晰、对称、节制、优雅,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和谐。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 1688-1744)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代表,他模仿罗马诗人,诗风精巧隽俏,内容以说教与讽刺为主,形式多用英雄双韵体,但缺乏深厚感情。18世纪英国散文出现繁荣,散文风格基本建立在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之上。理查德•斯梯尔(Richard Steele, 1672-1729)与约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 1672-1719)创办《闲谈者》(Tatler)与《观察者》(Spectator)刊物,发表了许多以当时社会风俗、日常生活、文学趣味等为题材的文章,他们清新秀雅、轻捷流畅的文体成为后人模仿的典范。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讽刺散文作家,他的文风纯朴平易而有力。斯威夫特的杰作《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极具魅力的儿童故事,同时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作者通过对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等虚构国度的描写,以理性为尺度,极其尖锐地讽刺和抨击了英国社会各领域的黑暗和罪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1709-1784)是18世纪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的巨擘,《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The Preface to Shakespeare)和《诗人传》(Lives of the Poets)是他对文学批评作出的突出贡献。他从常识出发,在某些方面突破了新古典主义的框框,不乏真知灼见。约翰逊的散文风格自成一家,集拉丁散文的典雅、气势与英语散文的雄健、朴素于一体。约翰逊在英语词典编纂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他克服重重困难,一人独自编纂《英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历时七年得以完成,这是英语史上第一部也是随后一百年间英国唯一的标准辞书。约翰逊青史留名,也得益于詹姆斯•鲍斯韦尔(James Boswell, 1740-1795)为他写的传记《约翰逊传》(The Life of Samuel Johson ),该书逼真地再现了约翰逊的神态容貌及人格力量,标志着现代传记的开端。 18世纪被称为“散文世纪”的另一个原因是小说的兴起。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的《鲁滨孙漂流记》(Robinson Crusoe)采用写实的手法,描写主人公在孤岛上的生活,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开拓者和殖民主义者形象,具有时代精神。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创始之作,为笛福赢得“英国小说之父”的称号。笛福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摩尔•弗兰德斯》(Moll Flanders)叙述女主人公摩尔在英国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和小偷的经历。现实主义小说在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 1707-1754)的笔下得到进一步发展。他的《汤姆•琼斯》(Tom Jones)故事在乡村、路途及伦敦三个不同背景下展开,向读者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风貌的全景图。小说以代表自然本性的汤姆与代表理智、智慧的索菲娅终成眷属结尾,表达了感情要受理性节制的思想。全书共十八卷,每卷都以作者对小说艺术的讨论开始,表现出菲尔丁对小说创作的一种理论上的自觉意识。与菲尔丁同时代的塞缪尔•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 1689-1761)采用书信体创作了《帕米拉》(Pamela)、《克拉丽莎》(Clarissa Harlowe)。他将视角投入年轻女主人公的内心深处,心理刻画淋漓尽致,令读者潸然泪下。托比亚斯•斯摩莱特(Tobias Smollett, 1721-1771)是18世纪中叶颇具特色的小说家。他的《蓝登传》(The Adventures of Roderick Random)继承欧洲流浪汉小说传统,布局松散,是一连串发展迅速、好恶交替、变化急剧的冒险经历的组合。劳伦斯•斯特恩(Lawrence Sterne, 1713-1768)的《项狄传》(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Tristram Shandy )打破传统小说叙述模式,写法奇特。小说各章长短不一,有的甚至是空白。书中充满长篇议论和插话,并出现乐谱、星号、省略号等。斯特恩对小说形式的实验引起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的注意,《项狄传》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最典型的小说”。评论家指出20世纪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可以追溯到这部奇异的小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