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气系统消声器设计技术规范标准

排气系统消声器设计技术规范标准

排气系统消声器设计技术规范标准
排气系统消声器设计技术规范标准

排气消声系统设计技术规范

目录一、主题与适用范围

1、主题

2、适用范围

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称说明及功用

三、设计应用

1、设计规则和输入

2、设计参数的设定

2.1 尺寸及重量

2.2 排气背压

2.3 功率损失比

2.4 净化效率

2.5 加速行驶车外噪声

2.6 插入损失及传递函数

2.6.1 插入损失

2.6.2 传递函数

2.7 尾管噪声

2.8 定置噪声

2.9 振动

3、系统及零部件的设计

3.1 系统布置

3.1.1 布置原则

3.1.2 间隙要求

3.1.3 吊钩位置的选取

3.1.4 氧传感器孔的布置3.2 消声器的容积确定

3.3 排气管径的选取

3.4 消声器

3.4.1 消声器的截面形状

3.4.2 消声器内部结构3.5 补偿器

3.5.1 波纹管

3.5.2 球形连接

3.6 橡胶吊环

3.7 隔热部件

3.8 材料选择

3.8.1 排气管、消声器内组件

3.8.2 消声器外壳体

四、参考文献列表

一、主题与适用范围

1、主题:

本指南规定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排气消声系统的系统匹配,零部件设计。

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装汽油M1、N1类车的排气消声系统设计。

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成说明及功用

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排气净化装置、排气消声装置、隔热部件、弹性吊块等。一般地,排气系统具有以下一些功用:

(1) 引导发动机排气,使各缸废气顺畅的排出;

(2) 由于排气门的开闭与活塞往复运动的影响,排气气流呈脉动形式,排气门打开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具有一定的能量,气体排出时会产生强烈的排气噪声,气体和声波在管道中摩擦也会产生噪声,因此在排气系统装有排气消声器来降低

排气噪声;

(3) 降低排气污染物CO,HC,NOX 等的含量,达到排气净化的作用;

典型的排气消声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三、设计应用

1、设计规则和输入:

1.1 排气系统能很好的将废气顺畅排出,满足发动机的排气背压,功率损失比的要求。

1.2 排气系统设计能满足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要求,具体如下:

QC/T57-1993 汽车匀速行使车内噪声测量方法

GB16170-1996 汽车定置噪声限制

QC/T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QC/T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

GB1495-2002 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QC/T58-93 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测量方法

GB18352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4365-93 声学机动车辆定置噪声测量方法

GB/T4759-95 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

1.3 排气系统零部件必须能经受1000℃的高温要求以及气流冲击,并保证排气

系统可靠性达到10万公里或者三年(先到者为准)的要求,并要求在三包期内插入损失不得减少6dB(A)以上,功率损失不得增加3%以上。

1.4 排气系统必须满足顾客对噪声的要求,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应有足够的消声量,同时力求避免产生气流再生噪声。

1.5 消声器在满足消声量的前提下要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和维修,有一个较好的价格性能比。除消声器几何尺寸和管路走向应符合装车的要求外,消声器的尾管应美观大方,表面装饰应与车的总体造型相协调。

2、设计参数的设定

2.1尺寸及重量

尺寸和重量需根据产品所要达到的性能要求以及底盘空间位置来确定,但是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做到尽量小为最好。

2.2 排气背压

排气背压指发动机装上整套排气系统后,按QC/T524-1999 设定测点测得的压强(离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或涡轮增压器出口下游75mm处,在排气连接管里测量,测压头与管内壁齐平,误差不大于±0.2kPa)。排气背压越高,排气阻力越大,充气效率也就越低,发动机功率、扭矩损失也越大。一般来说,考虑到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要求,会对排气系统提出一个具体的排气背压要求。

对自然吸气发动机,排气背压一般设定在30±5kPa。

对增压发动机,排气背压一般设定在40±10kPa。

一般认为消声器的压力损失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局部压力损失;二是管壁沿程摩擦阻力损失,两者都是由于流体运动时克服粘性切应力作功引起的。

局部阻力损失发生在消声器内收缩、扩张等截面突变的地方,大小取决于局部结构型式、管道直径和气流速度,与消声器截面扩张比有关,即m=s2/s1。

沿程阻力损失发生在消声器管道壁面,其大小取决于管壁粗糙度及气流速度V的大小,而管道直径和气流速度是密切相关的,所以管径的选取至关重要。

所以,通常排气系统应该尽可能地设计成简单的走向,而避免过度弯曲的形状。

2.3功率损失比

消声器的功率损失比是发动机在标定工况下,使用消声器前后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和没有使用消声器时功率值的百分比。

γ=[(P1-P2)/ P1]×100%

对于γ值,QC/T 631-1999《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规定为<8%,我们一般设定为<5%。

2.4 净化效率

根据尾气排放标准的要求,一般要求排气系统对发动机排气的净化率(净化前后排气的污染物HC、CO、NOx 含量之比)要求在90%以上。

2.5加速行驶车外噪声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需满足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规规定要求,其具体测量方法和限值见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和QC/T 58-93《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测量方法》。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是一个整车噪声衡量标准,影响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的因素主要有三/四个:发动机本体噪声,进气系统噪声、排气系统噪声和车胎-路面摩擦噪声,并且将来车胎-路面摩擦噪声会越来越重要。各系统在满足各自的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更好的噪声水平。

现行标准规定2005.1月以后生产的M1类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是

74dB(A),以下几点要特别说明:

1、M1 类汽车如果装用直喷式柴油机,其限值增加1dB(A);

2、对于越野汽车,其最大总质量大于2t,如果额定功率<150kW,限值增加1dB(A),如果额定功率≥150kW,限值增加2dB(A)。

3、M1 类汽车,变速箱前进档多于四个,P>140kW,P/GVM>75kW/t,并且用第三档测试时其尾端出线的速度大于61km/h,其限值增加1dB(A) 通过噪声在汽车产品开发中非常重要,针对不同的市场,要达到不同的通过噪声标准,所以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就必须要确定通过噪声的目标值。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几年的规定变化,这方面可参照欧美法规,欧共体的标准是最严格的,不远的将来汽车通过噪声标准可能为71dB(A)。

2.6 插入损失以及传递函数:

2.6.1 插入损失:

消声器的插入损失为装置消声器前后,通过排气口辐射声功率级(或者声压级)之差。D=L1-L2

对于D值,由于各发动机的噪声水平以及整车类型不同,所以插入损失的目标值也不同。

QC/T 631-1999《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规定为>28dB,JB/T 5081-91《中小功率柴油机消声器技术条件》规定功率损失在小于5%时,插入损失应≥25dB。我们要求在发动机各个转速下的插入损失均大于32dB。

与传递损失只考虑消音元件本身不同,插入损失是考虑一个系统。也就是说除了消音元件本身外,插入损失还包括了声源和出声口(如进气口和排气尾管)的声学特征,因此这种方法是描述整个系统消音效果的最佳表达方式。

2.6.2 传递函数:

排气系统传递函数是指空气介质传播所引起的声功率的差值,传递损失没有

包括声源和管道终结端的声学特性,它只与自身的结构有关。在评价单个消音元件的消音效果或者初步评估系统的消音性能时,通常用传递损失。传递损失是评价消音元件消音效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图2

排气系统由排气管,副消声器、主消声器组成,如果有三元催化器,则应该同时带上;激励体声源(能发出频率为20Hz-20000Hz的声源)放置于排气管的入口端,并用橡胶管与排气管相连。

参考麦克风放置与前端橡胶管上,并在内部接受体声源发出的声功率级; 接收麦克风放置于消声器的尾部,接收经过排气系统传递后的声功率级;

对于传递函数的目标值,根据整车对噪声水平的要求,其设定值也不相同,一般的,我们设定按图3:

图3

图中红线为传递损失的限值,在每个频率下的传递函数的值均在红线下部。根据整车的噪声水平和发动机的类型不同,可对该红线位置进行调整。

2.7 尾管噪声(三档节气门全开加速)

排气系统尾管噪声是衡量排气系统消声效果的一个主要性能指标。

尾管噪声的测量方法见图4:

图4

尾管噪声的目标设定如下:

在急加速和急减速的情况下,整车载荷为70KgX2,按上述方法进行测量的尾管噪声见图5:当发动机转速为1000-2000rpm时,噪声值为82dB(A),当发动机转速为5000rpm时,噪声值为92dB(A),当发动机转速为6000rpm时,噪声值为97dB(A)。

图5

在急加速和急减速的情况下,整车载荷为70KgX2,按上述方法进行测量的二阶尾管噪声见图6,四阶尾管噪声见图7,六阶尾管噪声见图8,八阶尾管噪声见图9。

图6

图7

图8

图9

对于以上尾管噪声曲线,可以根据不同车型所要达到的噪声水平的不同进行调整。

2.8 定置噪声

定置噪声限值按国标GB16170-1996《汽车定置噪声限制》执行,我们要求定置噪声≤85dB(A)。试验方法按国标GB14365-93《声学机动车辆定置噪声测量方法》进行;定置是指车辆不行使,发动机处于空载运转状态,定置噪声可评价、检查机动车辆的排气噪声水平,不能表征车辆行使最大噪声级。

2.9 振动

排气系统一端与发动机相连,一端通过挂钩与车体相连。发动机的振动传递给排气系统,然后在通过挂钩传给车体。车体的振动通过座椅、方向盘和地板直接传给顾客,同时车体的振动也会幅射出去,在车内产生噪声,所以控制传到车体的力是排气系统振动控制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排气系统的振动源主要有四个:发动机的机械振动、发动机的气流冲击、声波激励和车体的振动,车体的振动传递方向与前面三种相反,车体振动会通过挂钩传递到排气系统,这种传递会逆向传递到发动机,从而加大了发动机的振动。

为了控制排气系统的振动,在进行排气系统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避免与整车固有频率范围重合,应尽量做到差距越大越好,一般地,车身固有频率在25Hz-34Hz之间,因此排气系统振动频率不能设计在这个范围内。

2、在设计排气系统时,要使得其模态越少越好。如果模态太多,那么系统某些频率很容易被激励起来,振动容易被传递到车体。通常排气系统应该尽可能地设计成一条直线,而尽量避免弯曲的形状。

3、合理选择挂钩的位置,且挂钩的刚度要满足下面的要求:

支架频率=(≥发动机最大转速x发动机的汽缸数目)/120

4、波纹管和橡胶吊块的设计对排气系统的振动控制至关重要。

3 系统及零部件的设计

3.1、系统布置

3.1.1 布置原则

一个完整的排气系统,从前到后,一般布置次序是:预催化器、补偿器(波纹管)、主催化器、前消声器、后消声器。

排气管用于连接以上不同部件。排气管分段以及连接方式主要根据安装和维修方便确定。

如果补偿器采用球面法兰,一般不把球面法兰布置在催化器之前。

对于满足欧Ⅱ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排气系统,由于欧Ⅱ标准不涉及冷启动阶段的排放限制,所以一般可不采用预催化器而只采用一个主催化器。对于满足欧Ⅲ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排气系统,一般在排气歧管出口处布置预催化器(即CCC,Closed Couple Catalyst)或者在预催化器前的排气管段采取良好的保温措施。主催化器一般布置在车身底板下,所以又叫底板下催化器(Under Floor Catalyst)。

消声器有一级、二级、三级之分。二级消声应用最多,SUV、跑车等追求动力性的车辆一般才采用一级消声器。对于二级消声,我们将其分别称为前消声器和后消声器。根据声学原理,消声器摆放在不同的位置,将产生不同的消声效果,一般地,推荐如下的消声器摆放位置(见图10):

图10

3.1.2 间隙要求

排气系统与各相邻部件地间隙关系见图11:

图11

各相邻部件耐温在150℃以下的越远离排气系统越好,相对产生运动部件最少保证与排气系统的间隙大于25mm,同时要保证最小离地间隙符合整车布置要求。

3.1.3 吊钩位置的选取

排气系统吊钩位置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吊钩应该位于振动的节点上;

(2)、吊钩应该在纵向能够延伸;

(3)、吊耳应该位于车身结构的刚性处。

对于排气系统吊钩位置的选取必须借助CAE 分析来进行,首先对排气系统进行各阶模态分析(见图12)来确定排气系统上的最佳吊钩位置,根据此位置来确定车身吊钩位置,并增加车身吊钩位置处的刚性。

图12

3.1.4 氧传感器孔的布置

有时氧传感器孔需要布置在前管总成或前消声器总成上,由电控部门确认氧

传感器孔的位置区域,根据装车空间垂直管面布置氧传感器孔(如下图所示),垂直布置能使氧传感器更多地接触尾气,比较真实、敏捷地反映出尾气中氧离子的浓度信息,从而使ECU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论空燃比的反馈控制,改善排放。尽量不要倾斜布置,氧传感器螺母倾斜会造成排放结果不稳定。

3.2 消声容积的确定

消声容积指排气系统所有消声器的容积之和。消声器的容积决定了其消声量,

因此容积确定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噪声水平。一般要达到理想的消音效果,消音容积要是发动机汽缸体积的10倍左右。由于消声器的容积主要根据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和扭矩决定,我们通常采用以下公式:

Vm=k×P

Vm=消声器的容量(L)K=0.14 P=输出功率(Ps)

功率单位是马力,1Ps=1.36×1kW

根据不同车型对噪声的要求水平,K 可选0.10~0.20 之间不同的值。图13 为消声器容积

与发动机功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尽量将消声器的容积控制在红线附件,不能超出蓝线范围。

图13

通常讲,消音容积越大,消音效果就越好,当然其背压也就越大,功率损失增加。但是当消音容积增加到一定的时候,其消音效果的增加慢慢趋缓,如下图所示。

3.3 排气管径的选取

为获得良好的噪声和低的背压,在排气管和消声器内的排气流速应分别低于0.35c和0.25c(c—声速),我们可根据此要求来计算排气管的最小管径。

假设某发动机最大排气流量为m(kg/h),排气温度为T (K),压力为P(Pa),在温度T和下气流密度为ρ(kg/m3),声速为c(m/s)。则排气管最小流通面积Smin 为: Smin=m/900cρ。

3.4 消声器

消声器一般要求有大的消声量和消声频率范围,小的排气阻力(即排气背压)和良好的耐久性(3 年或者10万公里无异常)。

3.4.1 消声器的截面形状

消声器的截面形状尽量避免扁平状,并尽可能往圆形靠近,其设计方案的选择如图14的规则

图14

3.4.2 消声器内部结构

消声器内部结构的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

按消声器的消声机理,可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型消声器三类。

阻性消声器是利用在管道内适当的布置吸声材料,利用声波在多孔性吸声材料中传播时,因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发掉,部分的吸收管道中传播的声能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类似电路中的电阻的作用。这类消声器的特性是在中、高频范围内有良好的消声效果,对低频消声性能较差。阻性消声器的传声损失与吸声材料的声学性能、气流通道周长、断面面积以及管道长度等因素有关,结构示意如下所示:

抗性消声器是利用各种形状、尺寸的管道或共振腔,靠管道截面的突变或旁接共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能的反射、干涉,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声源,这样传递声能减少,从而降低所输出的声能,达到消声目的。

抗性消声器的消声频带较窄,在中、低频消声效果较好,高频较差。抗性消音器主要包括扩张消音器和旁支管消音器,旁支消音器通常包括赫尔姆兹消音器、四分之一波长管。赫尔姆兹消音器传递损失频带比四分之一波长管的消音频带要宽一些。赫尔姆兹消音器通常用来消除低频噪声,而四分之一波长管用来消除频率比较高的噪声。

扩张室式消声器是抗性消声器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也称膨胀式消声器。它是由一个主要腔室和两边与之相连接的管道组成的,其最基本的形式是单节扩张室消声器,如下图所示:

阻抗复合型消声器是将阻性和抗性消声器结合起来,故从低频到高频都有较好的消声效果。在实际噪声控制工程中,噪声以宽频带居多,通常将阻性和

QCC JT003-2008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Q/CC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Automotive exhaust muffler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x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 (1) 4 技术要求 (2) 5 试验方法 (3) 6 检验规则 (6)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保证 (7)

前言 本标准是对Q/CC JT003—2006《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的修订。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QC/T 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技术条件》和QC/T 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这两个行业标准,同时也参考了日本等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最新相关标准制定的。 本标准与Q/CC JT003—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4 技术要求”中的抗回火性能、防火要求等项; ----删除了“4 技术要求”中的加速行驶试验; ----增加了“5 试验方法”中详细的试验步骤; ----增加了“5 试验方法”中有关填充纤维材料的消声系统或部件的附加技术条件; ----增加了“8 质量保证”。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CC JT003—2006。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x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x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标准化科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x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开发中心、K平台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雷、马立辉。

排气系统消声器设计技术规范标准

排气消声系统设计技术规范 目录 一、主题与适用范围 1、主题 2 、适用范围 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称说明及功用 三、设计应用 1 、设计规则和输入 2 、设计参数的设定 2.1 尺寸及重量 2.2 排气背压 2.3 功率损失比

2.4 净化效率 2.5 加速行驶车外噪声 2.6 插入损失及传递函数 2.6.1 插入损失 2.6.2 传递函数 2.7 尾管噪声 2.8 定置噪声 2.9 振动 3 、系统及零部件的设计

3.1 系统布置 3.1.1 布置原则 3.1.2 间隙要求 3.1.3 吊钩位置的选取 3.1.4 氧传感器孔的布置 3.2 消声器的容积确定 3.3 排气管径的选取 3.4 消声器 3.4.1 消声器的截面形状 3.4.2 消声器内部结构 3.5 补偿器 3.5.1 波纹管 3.5.2 球形连接 3.6 橡胶吊环 3.7 隔热部件 3.8 材料选择 3.8.1 排气管、消声器内组件 3.8.2 消声器外壳体四、参考文献列表

一、主题与适用范围 1、主题: 本指南规定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排气消声系统的系统匹配,零部件设计。 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装汽油M1 、N1 类车的排气消声系统设计。 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成说明及功用 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排气净化装置、排气消声装置、隔热部件、弹性吊块等。一般地,排气系统具有以下一些功用: (1) 引导发动机排气,使各缸废气顺畅的排出; (2) 由于排气门的开闭与活塞往复运动的影响,排气气流呈脉动形式,排气门打开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具有一定的能量,气体排出时会产生强烈的排气噪声,气体和声波在管道中摩擦也会产生噪声,因此在排气系统装有排气消声器来降低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1、目的 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使排气系统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2、设计规范 2.1 排气系统及消声器的设计输入 2.1.1 车辆产品的排气系统的配置和走向,依所配车辆的总体结构布置的需要来设计。而消声器的性能开发则需要依所配发动机及其对排气系统的具体要求。在初步设计选型时,应将发动机的有关性能参数及其上的关键件的基准要素等(如曲轴箱后端面与曲轴主轴线的交点坐标、动力线偏移量及倾角等),作为设计条件输入设计,作为消声器选型及性能开发的依据之一。并根据国家、地方及企业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系统和消声器的性能设计目标提出要求,见附录1。 2.1.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在进行初步选型设计时,必须对系统进行结构方案分析和匹配计算分析,并提供选型设计分析报告,见附录2。 2.2 设计原则 2.2.1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的设计,应使排气阻力尽可能的小,以使其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尽可能小。 2.2.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音质和较低的音强,即应有较大的插入损失。 2.2.3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2.3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布置 2.3.1 排气管内径的确定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排气管内径应尽可能大些,以降低管道内得气流速度,减少气流阻力产生的功率损失和再生噪声。一般应≥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内径。或根据发动机排量等参数,按公式(1) 计算初步确定排气管内径。 D=2 √Q/(πV) (1) 式中:Q—发动机排量;V—气流速度,一般取50~60 m/s 。 2.3.2 排气管的布置和转弯,应使排气尽可能顺畅。管的中心转弯半径一般应≥(1.5~2)D,其折弯成型角应大于90o,以大于120o为宜。整个系统的管道转弯数应尽可能少,一 1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汇总

1.1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为确保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建设与技术方案设计时我们遵循如下的原则:1、统一设计原则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系统结构。尤其是应用系统建设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存储结构以及系统扩展规划等内容,均需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2、先进性原则系统构成必须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软件产品和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依照国际上的规范、标准,借鉴国内外目前成熟的主流网络和综合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保证先进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技术的稳定、安全性。3、高可靠/高安全性原则系统设计和数据架构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和可靠。4、标准化原则系统各项技术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和相关规范。5、成熟性原则系统要采用国际主流、成熟的体系架构来构建,实现跨平台的应用。6、适用性原则保护已有资源,急用先行,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7、可扩展性原则信息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尽可能设计得简明,降低各功能模块耦合度,并充分考虑兼容性。系统能够支持对多种格式数据的存储。 1.2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 业务应用支撑平台的设计遵循了以下原则:1、遵循相关规范或标准遵循J2EE、XML、JDBC、EJB、SNMP、HTTP、TCP/IP、SSL等业界主流标准2、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使用XML规范作为信息交互的标准,充分吸收国际厂商的先进经验,并且采用先进、成熟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及相关标准作为系统的基础。3、可灵活的与其他系统集成系统采用基于工业标准的技术,方便与其他系统的集成。4、快速开发/快速修改的原则系统提供了灵活的二次开发手段,在面向组件的应用框架上,能够在不影响系统情况下快速开发新业务、增加新功能,同时提供方便地对业务进行修改和动态加载的支持,保障应用系统应能够方便支持集中的版本控制与升级管理。5、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能够支持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多个层面的可扩展性,能够实现快速开发/重组、业务参数配置、业务功能二次开发等多个方面使得系统可以支持未来不断变化的特征。6、平台无关性系统能够适应多种主流主机平台、数据库平台、中间件平台,具有较强的跨系统平台的能力。7、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能保证数据安全一致,高度可靠,应提供多种检查和处理手段,保证系统的准确性。针对主机、数据库、网络、应用等各层次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可靠性策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用户操作方便的原则系统提供统一的界面风格,可为每个用户群,包括客户,提供一个一致的、个性化定制的和易于使用的操作界面。 9、应支持多CPU的SMP对称多处理结构 1.3共享交换区数据库设计原则 1.统一设计原则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合理性、一致性和可用性,在全国统一设立交换资源库基本项目和统一编码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并制定统一的交换资源库结构标准。 2.有效提取原则既要考虑宏观决策需要,又要兼顾现实性,并进行业务信息的有效提取,过滤掉生产区中的过程性、地方性数据,将关键性、结果性数据提交集中到交换区数据库中。 3.保证交换原则统一设计数据交换接口、协议、流程和规范,保证数据通道的顺畅。 4.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系统结构根据XX电子政务网络发达,地区经济差异性等特点,交换区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数据库系统结构,并逐步向大型集中式数据库系统过渡。这些与外部系统交换的数据也需要从生产区数据得到,也就是说需要XXXX数据和各XXXX 数据的采集不只是局限于XXXX和XXXX原定的指标。 1.4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排气消声器

消声器的设计制造技术 本文论述了微穿孔板声学结构的机理特点及其在吸声、消声及隔声领域的应用,并提供了本安百利辅机厂消声器的产品设计性能、规格以及制造工艺技术,可供专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微穿孔板 吸声 消声 喷阻 岩棉 一、 前言 著名的声学专家、科学院院士马大猷教授一九七五年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独创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理论和设计》论文。二十多年来,根据马先生的理论,微穿孔板结构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我安百利电力辅机厂是把马先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单位之一,生产制造了各种规格的不同类型的消声器,并将小孔喷注和微穿孔板吸声结构成功结合于抗阻型消声器中,并采用不锈钢制造,使消声器不怕水,耐温防火,清洁,无污染,可耐高温,耐腐蚀,能承受高连气流冲击。经过上百家电厂及大型锅炉排汽使用后,在吸声降噪方面已经得到实践经验。被列为重要环保降噪工程单位。 本文重点介绍微穿孔板消声器的设计制造技术,同时概述微穿孔板的加工制造技术。小孔喷注消声器的设计制造请看下一篇 二、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在板厚小于1.0毫米的薄板上穿以孔径小于1.0毫米的微孔,穿孔率在1~5%之间,后部留有一定的厚度(5~20cm)的空气层,空腔内不填任何吸声材料,这样即构成了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常用单层或双层微穿孔板结构形式。微穿孔板吸声结构是一种低声质量、高声阻的共振吸声结构,其性能介于多孔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之间,其吸声频带宽度可优于常规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研究表明,表征微穿孔板吸声特性的吸声系数和频带宽度,主要由微穿孔板结构的声质量m和声阻r来决定,而这两个因素又与微孔直径d及穿孔率p有关。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相对声阻抗Z(以空气的特性阻抗ρC为单位)用式(1)计算: z=r+jwm=jctg(WD/C) (1) 式中: ρ -- 空气密度(公斤/厘米3); C -- 空气中声速(米/秒); D -- 腔深(穿孔板与后壁的距离)(毫米); m -- 相对声质量; r -- 相对声阻; w -- 角频率,W=2πf(f为频率); 而r和m分别由式(2)(3)表达: r=atkr/dzp (2) m=(0.294)×10-3tkm/p (3) 式中: t-- 板厚(毫米) d-- 孔径(毫米) p-- 穿孔率(%) kr-- 声阻系数 kr=(1+x2/32)1/2+(2x)1/2/8×d/t km--声质量系数 km=1+(1+(1/(9+(x2/2))))+0.85d/t 其中x=ab f,a和b为常数,对于绝热板a=0.147,b=0.32对于导热板a=0.235,b=0.21。声吸收的角频带宽度,近似地由r/m决定,此值越大,吸声的频带越宽。 r/m=(l/d2)×(kr/km) (4) 式中 l-- 常数,对于金属板l=1140,而隔热板l=500。 上式也可以用式(5)表达 r/m=50f((kr/km)/x2) (5) 而kr/km的近似计算式为 kr/km=0.5+0.1x+0.005x2 (6) 利用以上各式就可以从要求的r、m 、f求出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x、d、t、p等参量。由于微穿孔板的孔径很小且稀,基声阻r值比普通穿孔板大得多,而声质量m又很小,故吸声频带比普通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大得多,一般性能较好的单层或双层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频带宽度可以达到6~10个1/3信频程以上。这就是微穿孔板吸声结构最大的特点。

排气系统设计开发指南

1.1 主题 本指南制订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消声排气系统的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汽车消声排气系统的设计开发

2. 参考标准和相关文件 QC/T 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QC/T 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 QC/T 58—1993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方法 QC/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3.定义 3.1 排气消声器 排气消声器是具有吸声衬里或特殊形式的气流管道,可有效的降低气流噪声的装置。 3.2 插入损失 消声器的插入损失为装消声器前后,通过排气口辐射的声功率级之差。 3.3 排气背压 按QC/T524设置排气背压测量点,当分别带消声器和带空管时,测点处的相对压力值之差。 3.4 功率损失比 消声器的功率损失比是指发动机在标定的工况下,使用消声器前后的功率差值和没有使用消声器时功率的百分比。 4.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4.1 接受产品开发任务并做好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开发之初,需要了解如下信息,作为设计输入: 1、发动机的排量、额定功率、额定扭矩等相关参数; 2、整车底盘走向,空间布局; 3、发动机对排气背压、功率损失比的要求; 4、噪声标准的制定; (1)、插入损失大于35dB; (2)、整车车外加速噪声小于74 dB; 4.2 方案设计 1、消声器的容量设计计算 消声器的容量关系到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因此容量的设计将决定整车的动力性。一般地,消声器的容量有如下的计算公式: Vm=k×P Vm=消声器的容量(L) K=0.14 P=输出功率(Ps) 2、消声器的位置确定

排气系统设计开发指南

汽车有限公司 . 01 页次:1/7 版次:

1. 主题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 本指南制订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消声排气系统的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汽车消声排气系统的设计开发 2. 参考标准和相关文件 QC/T 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QC/T 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 QC/T 58—1993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方法 QC/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3.定义 3.1 排气消声器 排气消声器是具有吸声衬里或特殊形式的气流管道,可有效的降低气流噪声的装置。 3.2 插入损失 消声器的插入损失为装消声器前后,通过排气口辐射的声功率级之差。 3.3 排气背压 按QC/T524设置排气背压测量点,当分别带消声器和带空管时,测点处的相对压力值之差。 3.4 功率损失比 消声器的功率损失比是指发动机在标定的工况下,使用消声器前后的功率差值和没有使用消声器时功率的百分比。 4.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4.1 接受产品开发任务并做好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开发之初,需要了解如下信息,作为设计输入: 1、发动机的排量、额定功率、额定扭矩等相关参数; 2、整车底盘走向,空间布局; 3、发动机对排气背压、功率损失比的要求; 4、噪声标准的制定; (1)、插入损失大于35dB; (2)、整车车外加速噪声小于74 dB;

4.2 方案设计 1、消声器的容量设计计算 消声器的容量关系到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因此容量的设计将决定整车的动力性。一般地,消声器的容量有如下的计算公式: Vm=k×P Vm=消声器的容量(L) K=0.14 P=输出功率(Ps) 2、消声器的位置确定

GT_POWER在内燃机排气消声器设计中的应用

GT -POWER 在内燃机排气消声器设计中的应用 谢田峰,金国栋,钟绍华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介绍一种新的模拟软件,可对两者进行综合预测,该软件基于一维流体动力学的假设。为了便于用户设计复杂的消声器,该软件提供了绘图的处理程序。通过绘图程序中提供的消声器基本元件库,用户可以轻松地创建复杂消声器模型。将简单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可见模拟软件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由此可得出结论,应用计算机对发动机及消声器进行模拟,不仅能预测消声器特性,还能反应出不同结构消声器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GT -POWER ;排气消声器;模拟 中图分类号:TK 413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494(2003)01-0012-03 Application of GT -POWER in Design of Exhaust Muffl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XIE Tian -feng ,J IN Guo -dong ,ZHON G Shao -hua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of exhaust mufflers and engines ,the influence of mufflers on engine performance as well as exhaust noise can be predicted.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simulation software developed for such coupled simu 2lations ,which bases on the assumption of a one -dimensional fluid dynamics.To help users in design of muffler with com 2plex geometry ,an easy -to -use graphical preprocessor is provided ,with which the user builds a model representation of muffler using a library of basic elements.A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 result and experiment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edic 2tions give good results. K ey w ords :GT -POWER ;exhaust muffler ;simulation 作者简介:谢田峰(1975-),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 汽车节能与净化。 收稿日期:2002-09-17 在汽车噪声中,排气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在日益严格的噪声污染控制法规下,消声器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传统的消声器设计法存在着两点不足:实验周期长,人力物力消耗严重但仍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不能适应企业现代化、市场化及开发周期最小化的需要;设计时常常把消声器的消声性能和发动机的性能相互孤立地考虑,以至于很难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发动机性能仿真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日渐成熟。GT -POWER (GT -SU ITE 的一部分)就是其中优秀的仿真软件之一。GT -POWER 软件系统在消声器开发中的应用使其与发动机性能相互影响的问题得到了综合 解决,更加顾及全局的效果,减少了问题孤立化带来的困扰,并且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减少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1 发动机模型的建立 GT -POWER 所应用的是一维流体假设的动 力学模型,它综合了发动机性能的分析代码,并几乎包含了发动机所有关键工况的细节模型,可以较完整地模拟发动机不同工况的性能变化。整个系统被划分为许多小的控制单元体,单元体上又划分成许多相互交错的网格,网格是系统进行运算估值的基本单元。也就是说所有的标量(压力、温度等)都以单元体的中心为计算标准,而所有的向量(速度、物质流量)皆以单元体的边缘为计算标准,系统内部划分的单元体也是如此。形状各异的气体通道皆可转化为功能相当的标准管件,最后形成发动机的管网化的模型,用于对发动机进行仿真。 ? 21?设计?研究 内燃机 2003年第1期

发动机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发动机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柴油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的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新开发的带发动机的车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94-201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 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JB/T 1094 《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 3 定义 本文件所指排气系统,其定义为搭载传统汽、柴油或者天然气发动机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包括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动机排气系统。 发动机排气系统由排气管路、催化消声器、后处理系统(包含尿素泵、填蓝罐、填蓝加热电磁阀、氮氧化物传感器等部件)、消声器悬置系统等组成。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使排气系统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3.1 催化消声器 用于汽车尾气处理,是集气体净化、气体减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设备。一般情况下,设备前部设置曲面造型多孔盘片将会有利于降低气动噪音;而尾气净化(即NOx脱除),则依赖于尿素溶液喷雾蒸发和后部催化剂层的共同作用下的SCR反应工艺。 3.2 插入损失 对于消音器来说,插入损失是指空间某固定点所测得的安装消声器前后的声压级或者声功率级之差。 3.3 排气背压 指发动机排气的阻力压力。一般在增压器废气口至消声器入口的管段处测得。 4 要求

汽车消声器角板冲压模具设计开题报告(5)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汽车消声器角板冲压模具设计

过程,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人员可预测某一工艺方案成形的可行性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通过在计算机上选择修改相关参数,可实现工艺及模具的优化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昂贵的试模费用,也缩短了制模具周期。 研究推广能提高生产率及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扩大冲压工艺应用范围的各种压新工艺,也是冲压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外相继涌现出精密冲压工艺、软模成形工艺、高能高速成形工艺及无模多点成形工艺等精密、高效、经济的冲压新工艺[10]。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2.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给定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并确定工艺方案; (2)模具总体结构设计及相关工艺计算; (3)进行模具零部件的设计; (4)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非标准件的零件图; (5)完成模具的proe三维造型; (6)编写设计说明书(论文); 消声器角板(如下图) (三维及二维) 图2.11二维图

图2.12三维图 2.2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本次设计按照工艺分析——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设计的思路进行。 (1) 方案对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弯曲三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个工艺方案: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最后弯曲。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模,弯曲单工序模。方案三:冲孔—切口—弯曲—落料,采用级进冲模[11]。 (2) 方案分析 方案一:结构简单,需要三道工序三幅模具,模具制作简单,易于生产,适合于小批量的生产[12];方案二:该方案经计算可落料冲孔复合和弯曲单工序模,只需要2幅模具,生产效率高,但是复合模具制造成本高,调整维修较麻烦[13]。方案三:生产效率高,但是模具设计和制造复杂[14]。 (3) 方案确定闰土机械外文翻译成品某宝dian 因为方案一使用的模具设计相对简单,适合刚学习冲压模具设计者,所以选择方案一。 3.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 3.1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1)通过对消声器角板的工艺分析,确定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模具工作部分零件的设计(比如:凸模、凹模、凸凹模),然后进行各种固定板的设计和相关尺寸计算和校核[15]。 (2)设计时前后工序的关联性以及模具的关联性,合理安排工序,尽量使模具的结构

汽车消声器及排气管的设计非常实用

汽车消声器及排气管的 设计非常实用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消声器及排气管的设计 消声器及排气管的设计 消声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发动机的排气噪声,并使高温废气能安全有效地排出。消声器作为排气管道的一部分,应保证其排气畅通、阻力小及足够强度。消声器要经受500~700。C高温排气,保证在汽车规定的行驶里程内,不损坏、不失去消声效果。 1、消声器的主要结构形式 汽车消声器按消声原理与结构可分为抗性消声器、阻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型消声器三类 1抗性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是在内部通过管道、隔板等部件组成扩张室、共振室等各种消声单元时,声波在传播时发生反射和干涉,降低声能量达到消声目的。抗性消声器消声频带有限,通常对低、中频带消声效果好,高频消声效果差,货车多采用抗性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 是在内部排气通过的管道周围填充吸声材料来吸收声能量达到消声目的的消声器。对中、高频消声效果好,单纯用作汽车排气消声器较少,通常与抗性消声器组合起来使用。 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是分别用抗性消声单元和吸声材料组合构成的消声器,它具有抗性、阻性消声器的共同特点。对低、中、高频噪声都有很好的消声效果。 2、消声器的性能要求 消声量 大小以消声器的插入损失来评价。插入损失是指装消声器前后在消声器出口某固定点测量的排气声压级之差。 D=L1-L2 式中:D——插入损失,dB L1——安装消声器前在某点测量的排气声压级,dB L2——安装消声器后在某点测量的排气声压级,dB 在实际测量时先测量不装消声器的排气噪声。按插入损失定义,为保证测量点位置不变,用一根同消声器等长、管径与消声器进气管相同的空管代替消声器。再测量装消声器时的排气声压级。 2 消声器功率损失 评价发动机额定功率点的功率损失比R的计算公式为: R=(P1-P2)/P1×100% 式中:P1——不带消声器而带空气管时的发动机功率,KW P2——带消声器后发动机功率,KW 功率损失比要求为:重型车R≤3%;中型车R≤5%;轻型车R≤6%。 实际测量中,用直接测量消声器排气背压来评价消声器性能。货车柴油车一般为10Kpa。 3 结构强度 主要是指抗震性、密封性、抗回火性等。消声器台架试验中经20次试验后,消声器不出现咬口或焊接部位损坏。试验完毕后测量漏气量总和不超过200L/min,插入损失下降不大于3 dB,功率损失比增加不大于%。 3设计要点 1确定消声器的消声量 设计消声器时首先要确定降低排气噪声的目标值,即由发动机排气噪声大小,频谱特性和消声器所匹配车辆的噪声标准限值来决定消声器消声量大小。假设声源特性属线性声源,声衰减量L为: L=10Lg(R2/R1)

发动机排气系统布置指南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96 第 9 章排气系统布置 9.1 概述 本布置指南制订了汽车排气系统布置流程及其要求,适用于奇瑞公司所有车型的排 气系统布置。 9.2 排气系统基本组成结构: 对一个完整的排气系统,从前到后,一般布置次序是:预催化器、补偿器(波纹管)、主催化器、前消声器、后消声器。排气管用于连接以上不同部件。排气管分段以及连接 方式主要根据安装和维修方便确定。图一是S12+472车型排气系统布置: 图9.1 9.3 布置原则及间隙要求 9.3.1 布置原则 对于满足欧Ⅱ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排气系统,由于欧Ⅱ标准不涉及冷启动阶段的排放 限制,所以一般可不采用预催化器而只采用一个主催化器。对于满足欧Ⅲ及以上排放标 准的排气系统,一般在排气歧管出口处布置预催化器(即CCC,Closed Couple Catalyst) 或者在预催化器前的排气管段采取良好的保温措施。主催化器一般布置在车身底板下, 所以又叫底板下催化器(Under Floor Catalyst)。消声器有一级、二级、三级之分。二级 消声应用最多,SUV、跑车等追求动力性的车辆一般才采用一级消声器。对于二级消声, 我们将其分别称为前消声器和后消声器。根据声学原理,消声器摆放在不同的位置,将 产生不同的消声效果,一般地,推荐如下的消声器摆放位置(见图9.2):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97 9.3.2 周边间隙要求 各相邻部件耐温在150℃以下的越远离排气系统越好,相对产生运动部件最少保证与 排气系统的间隙大于25mm。 9.4 试验验证 9.4.1 温度场试验 三元和排气管周边非金属件及管路的温度,均需要在温度场试验中进行验证,要求 温度在其材料使用温度上限以下。各部件的温度限值如下表:

总体设计原则

1.1.1.总体设计原则 为确保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建设与技术方案设计时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1.1.1.1. 标准化原则 软件设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软件工程和行业标准,保证系统质量,提供完整、准确、详细的开发文档。系统建设中充分考虑了“标准和开放”的原则,要支持各种相应的软硬件接口,使之具有灵活性和延展性,具备与多种系统互连互通的特性,在结构上实现真正开放。平台广泛采用遵循国际标准的系统和产品,以便于与其他网络系统的互联和扩展,同时易于向今后的先进技术实现迁移,充分保护用户的现有投资,其综合反映在可移植性、互操作性、系统独立性和集成性。 1.1.1. 2. 可行性原则 选择成熟技术是保证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要尽量采用现有成熟、可靠的网络、服务器等硬件产品和软件系统平台及产品。除此之外,考虑部分冗余设计、备份方案等措施。 1.1.1.3. 实用性原则 系统要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各业务层次、各管理环节数据处理的实用性,把满足用户工作和管理业务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充分利用已有的软硬件资源,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按用户实际需要提供服务,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业务的实用性上。 1.1.1.4. 先进性原则 系统构成必须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软件产品和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依照国际上的规范、标准,借鉴国内外目前成熟的主流网络和综合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保证先进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技术的稳定、安全性。

1.1.1.5. 成熟性原则 系统要采用国际主流、成熟的体系架构来构建,实现跨平台的应用。确保系统符合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趋势,具有明显的技术先进性。从技术层面讲,项目建设立足于先进技术,以SOA架构思想为指导,上构建一个合理、开放和基于标准的系统,使系统不但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而且能够满足以后的发展。在保证系统实用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升级性、平台无关性和可扩展性。项目建设中所选用的软硬件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集成,使集成的应用系统降低系统维护的难度和要求,也方便用户日后的应用和管理。 1.1.1.6. 适用性原则 本次项目将遵循实用性建设原则,要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投资,包括软硬件环境和业务系统。对于原有的业务数据接入整合可通过标准化接入方式,即以服务的形式进行改造式接入;或通过非标准化接入方式,即通过松耦合式的接口连接方式实现,两种方式均可实现对原有数据的充分利用。 1.1.1.7. 稳健性原则 保证应用系统方案可靠、稳定,提供365×24小时的连续运行,年平均故障时间<1天,平均故障修复时间<1小时。应用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容错能力,保证局部出错不影响全系统的正常工作。 1.1.1.8. 可扩展性原则 为适应将来的发展,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可以实现服务不间断的升级和应用扩展。充分考虑业务规模和结构的发展变化,系统规模的扩大和保护投资。系统构架和应用开发均具备可扩展性,能够随着应用的逐步完善和信息量的逐渐增加不断地进行扩展,整个系统可以平滑地过渡到升级后的新系统中。同时在软件系统的开发中,各个功能模块可重复利用,降低系统扩展的复杂性。 1.1.1.9. 可维护性原则 使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利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是软件开

汽车消声器及排气管的设计

消声器及排气管的设计 消声器及排气管的设计 消声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发动机的排气噪声,并使高温废气能安全有效地排出。消声器作为排气管道的一部分,应保证其排气畅通、阻力小及足够强度。消声器要经受500~700。C高温排气,保证在汽车规定的行驶里程内,不损坏、不失去消声效果。 1、消声器的主要结构形式 汽车消声器按消声原理与结构可分为抗性消声器、阻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型消声器三类 1抗性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是在内部通过管道、隔板等部件组成扩张室、共振室等各种消声单元时,声波在传播

时发生反射和干涉,降低声能量达到消声目的。抗性消声器消声频带有限,通常对低、中频带消声效果好,高频消声效果差,货车多采用抗性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 是在内部排气通过的管道周围填充吸声材料来吸收声能量达到消声目的的消声器。对中、高频消声效果好,单纯用作汽车排气消声器较少,通常与抗性消声器组合起来使用。 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是分别用抗性消声单元和吸声材料组合构成的消声器,它具有抗性、阻性消声器的共同特点。对低、中、高频噪声都有很好的消声效果。2、消声器的性能要求 消声量

大小以消声器的插入损失来评价。插入损失是指装消声器前后在消声器出口某固定点测量的排气声压级之差。 D=L1-L2 式中:D——插入损失,dB L1——安装消声器前在某点测量的排气声压级,dB L2——安装消声器后在某点测量的排气声压级,dB 在实际测量时先测量不装消声器的排气噪声。按插入损失定义,为保证测量点位置不变,用一根同消声器等长、管径与消声器进气管相同的空管代替消声器。再测量装消声器时的排气声压级。 2 消声器功率损失 评价发动机额定功率点的功率损失比R的计算

排气系统消声器设计技术规范标准

排气消声系统设计技术规范

目录一、主题与适用范围 1、主题 2、适用范围 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称说明及功用 三、设计应用 1、设计规则和输入 2、设计参数的设定 2.1 尺寸及重量 2.2 排气背压 2.3 功率损失比 2.4 净化效率 2.5 加速行驶车外噪声 2.6 插入损失及传递函数 2.6.1 插入损失 2.6.2 传递函数 2.7 尾管噪声 2.8 定置噪声 2.9 振动 3、系统及零部件的设计

3.1 系统布置 3.1.1 布置原则 3.1.2 间隙要求 3.1.3 吊钩位置的选取 3.1.4 氧传感器孔的布置3.2 消声器的容积确定 3.3 排气管径的选取 3.4 消声器 3.4.1 消声器的截面形状 3.4.2 消声器内部结构3.5 补偿器 3.5.1 波纹管 3.5.2 球形连接 3.6 橡胶吊环 3.7 隔热部件 3.8 材料选择 3.8.1 排气管、消声器内组件 3.8.2 消声器外壳体 四、参考文献列表

一、主题与适用范围 1、主题: 本指南规定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排气消声系统的系统匹配,零部件设计。 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装汽油M1、N1类车的排气消声系统设计。 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成说明及功用 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排气净化装置、排气消声装置、隔热部件、弹性吊块等。一般地,排气系统具有以下一些功用: (1) 引导发动机排气,使各缸废气顺畅的排出; (2) 由于排气门的开闭与活塞往复运动的影响,排气气流呈脉动形式,排气门打开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具有一定的能量,气体排出时会产生强烈的排气噪声,气体和声波在管道中摩擦也会产生噪声,因此在排气系统装有排气消声器来降低

消声器设计计算

计算并设计一消声器,用于频率为100Hz的发动机排气消声器,消声量不小于30dB,需选定已知内壁管壁厚,开孔个数,每个孔直径,扩张室直径,排气管道直径为5cm,用三维软件画出设计图。 消声器类型消声原理主要应用 阻性消声器(中高频)多孔性吸声材料的吸收 风机、通风空调、燃气轮机 等设备的进、排气噪声 抗性消声器(低频好)管道阻抗变化所产生的声反 射和耗损 空压机的进气噪声、内燃 机、汽车的排气噪声等 阻抗复合型消声器联合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 器的消声机理 采用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 器的场所 扩散消声器改变喷注结构、降低喷口的压 力和流速 高温、高压、高速气流等高 声强噪音 噪声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400Hz的低频噪声、400~1000Hz的中频噪声及>1000Hz的高频噪声。根据设计要求及各种消声器的适用范围,选用抗性消声器进行设计改进。 抗性消声器 消声原理:通过控制声抗的大小来进行消声的。与阻性消声器不同,它不使用吸声材料而是在管道上接截面积突变的管段或旁接共振腔,声波在管道截面的突然扩张(或收缩),造成通道内声阻抗突变,使声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某些频率的声波在声阻抗突变的界面发生反射、干涉等现象,从而在消声器的外测,达到了消声的目的。

消声的频率特性:具有中、低频消声性能。 适用范围:消除空压机、内燃机、汽车排气噪声(气体流速较高气速的情况) 抗性消声器具有的特点: (1)不需要使用多孔吸声材料 (2)耐高温、抗潮 (3)流速较大,洁净 (4)对低频、窄带噪声有较好的效果。 常用抗性消声器的类型: (1)扩张室式消声器 (2)共振腔消声器 (3)干涉式消声器 按共振腔消声器进行设计: (1)倍频带消声量不小于30dB,由式: K L+ 102 ? = lg 20 ) 1( 302 K + 10 = lg 20 ) 1( 查表 不同频带下的消声量△L 与K值的关系 频带 0.2 0.4 0.6 0.8 1.0 1.5 2 3 4 5 6 8 10 15 类别 倍频 1.1 1.2 2.4 3.6 4.8 7.5 9.5 12.8 1 5.2 17 18.6 20 23 27 带 1/3倍 2.5 6.2 9.0 11.2 1 3.0 16.4 19 22.6 25.1 27 28.5 31 33 36.5 频带 2 / 4

GB18352_3-2005汽车排放标准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Limi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emissions from light-duty vehicles (Ⅲ, Ⅳ) (GB 18352.3—20052007-07-01实施)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 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订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装用点燃式发动机的轻型汽车,在常温和低温下排气污染物、 曲轴箱污染物、蒸发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污染控制装置的耐久性要求,以及车载诊断(OBD)系统的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本标准规定了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轻型汽车,在常温下排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污染控制装置的耐久性要求,以及车载诊断(OBD)系统的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本标准也规定了轻型汽车型式核 准的要求,生产一致性和在用车符合性的检查与判定方法。本标准也规定了燃用LPG或NG轻型汽车的特殊要求。本标准也规定了作为独立技术总成、拟安装在轻型汽车上的替代用催化转化器,在污染物排放方面的型式核准规程。本标准适用于以点燃式发动机或压燃式发动机为动力、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50km/h的轻型汽车。本标准不适用于已根据GB 17691(第Ⅲ阶段或第Ⅳ阶段)规定得到型式核准的N1类汽车。

解读中国轻型汽车第Ⅲ、IV阶段排放标准GB18352.3-2005 https://www.doczj.com/doc/3a16280607.html, [ 2005-8-30 11:28:29 ] 来源:中国汽车动态网李怀斌 [推荐] [大中小] [关闭窗口] 今年4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五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其中与广大汽车生 产企业最为密切的是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即中国轻型汽车第Ⅲ、Ⅳ号排放标准),轻型汽车第Ⅲ号排放标准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第Ⅳ号排放标准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与此前国内众多汽车厂家宣称自己的车型能够达到的欧Ⅲ、欧Ⅳ排放标准不同,中国轻 型汽车Ⅲ、IV号排放标准(以下简称国Ⅲ、国Ⅳ)的出台意味着以后在国内生产的轿车等轻型 汽车要达到中国自己的国家标准,并按照此标准进行试验检测、型式认证。由于第Ⅲ/Ⅳ阶段轻型汽车排放法规的要求比第Ⅱ阶段严格很多,因此,随之而来的型式认证、试验类型、试 验要求、试验方法、试验程序、燃油规格等方面出现了与第Ⅱ阶段完全不同的变化。这样, 法规的变化、试验方法的变化必然带来试验设备的变化,政府管理方法的变化。因此无论是 作为我国政府权威的汽车排放管理机构--国家环保总局,还是各汽车排放检测机构和汽车生产 企业,甚至还有我国中石油、中石化两家石油业的龙头老大,这都将是一个巨大挑战。 一、GB 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的具体特点 1、GB 18352.3-2005的适用范围 顾名思义,该标准适用于轻型汽车,按照我国汽车分类标准GB/T 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规定,轻型汽车指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类、M2类和N1类汽车。其中M1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汽车;M2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 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座,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00kg的载客汽车;N1类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汽车。而按照GB/T 1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标准规定:乘用车是指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商用车是指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 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且可以牵引挂车。因此轻型汽车类车型既属于乘用车的范畴, 也属于商用车的范畴。神龙汽车公司目前生产的所有车型就属于M1类的轻型汽车(乘用车)。 此外GB 18352.3-2005还对轻型汽车的燃料种类作了特别规定,不仅适用于汽油车、柴油车,还包括燃用LPG(液化石油气)或NG(天然气)的单一气体燃料车和两用燃料车。作 为独立技术总成、拟安装在轻型汽车上的替代用催化转化器,在污染物排放方面也采用此标 准。 2、GB 18352.3-2005与GB 18352.1/2-2001(中国I、II阶段)对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