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搅拌装置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搅拌装置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搅拌装置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搅拌装置

YJL—Ⅲ型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搅拌装置

天津市建议实验仪器厂

一、适用范围

本仪器是按照交通部T0349—2005规范,<细集料亚甲蓝试验>而设计的专用仪器。采用了先进的调频、数控、普通加智能为一体的先进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精确性。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细集料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以亚甲蓝值MBV值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小于2.36㎜或小于0.15㎜的细集料,也可以用于矿粉的质量检查。

当细集料中的0.075㎜通过率小于3%时可不进行此项试验即作为合格看待。

二、技术参考

电源电压:220V 最大转速:600转/min±60转

最小转速:400转/min±40转叶轮直径:75㎜±10㎜

叶轮个数:4个烧杯容积:1000ml

三操作方法

1)时间设定:接通电源,先接“时间设置”拨码器,时间显示为3位。最大时间为999

秒。例如:设定搅拌时间为8分钟,拨码器设为480.搅拌8分钟后,搅拌自动停止。

如需继续搅拌4分钟,可将拨码器加拨240秒,拨码器设置为720秒。按一下启动键即仪器继续搅拌4分钟后自动停止。也可以关闭电源重新开启,把拨码器直接设为240秒后再按启动键方可。

2)“智能普通”键的选定:

在制备亚甲蓝溶液和做亚甲蓝的快速评价试验时需用普通试验方法。在做亚甲蓝值(MBV)试验时可用智能实验方法,此方法大大提高了试验精确度与速度

3)转速设定:当用智能转速试验时,仪器启动后,转速为600转/min,搅拌5 min后可自动切换为400转/min,再搅拌1 min后自动停止,直到试验成功为止。

当用普通转速试验时,仪器接通电源后按400/ 600键,转速600转/min,可转换为400转/mi。

启动仪器,当时间、速度、普通与智能,设定完后,按下启动键,即进入搅拌状态。如中途停止搅拌,需关闭电源重新开启,在次按启动键又进入工作状态。

四、实验步骤

1、标准亚甲蓝溶液910.0g/L±0.1g/L标准浓度配置:

1)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 .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

0.01g。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

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0.01g。按式(T03 49—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

W=(mh-Mg)/mg×100

式中: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

M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g)

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0.01g)/100(即亚甲蓝干粉末质量10g),精确至

0.01g。

3) 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4)把仪器设为普通试验方法,边搅拌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拌45 min,直到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

5)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配置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的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

存。

2、制备细集料悬浊液

(1)取代表性试样,缩分制约400g,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2.36mm颗粒,分两部分备用。

(2) 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500Ml 洁净水的烧杯中,将仪器设为智

能实验方法,按启动键即可。当600转/min搅拌5min后自动切换成400转/min时用移液管准确加入5mL亚甲蓝溶液。400转/min持续搅拌1min

后停止,直到试验成功为止。

3、亚甲蓝吸附量的测定

(1)将滤纸架空放置在敞口烧杯的顶部,使其不与任何其他物品接触。

(2)细集料悬浊液再加入亚甲蓝溶液并经400转/min±40转/min转速搅拌1min起,在滤纸上进行第一次色晕检验。即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浊液滴与滤纸上,液滴在滤纸上形成环状,中间是集料沉淀物,溶液的数量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之间。外围环绕一圈无色水环。当在沉淀物周围边缘放射出一个宽度约1㎜的稳定浅蓝色色晕。

(3)如果第一次的5mL亚甲蓝没有使沉淀物周围出现色晕,在向悬浊液中加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 1 min,在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浊液,滴于滤纸上,进行第二次色晕试验,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沉淀物周围放射出约1㎜的稳定浅蓝色色晕。

(4)停止滴加亚甲蓝溶液,但继续搅拌悬浊液,每1 min内消失,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5 min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搅拌并进行色晕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为止。

(5)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硝酸盐溶液总体积,精致1ml。

4、亚甲蓝的快速评价试验

(1)按三2.(1)及三2.(2)要求制样及搅拌。

(2)一次性向杯中加入30ml亚甲蓝溶液,将仪器设为普通试验方法,将速度转换为400转/min,将时间设置拨码器调为480然后按下启动键,待搅拌8min后用玻璃棒粘取一滴悬浊液,滴于滤纸上,观察沉淀物周围是否出现明显色晕。

5、小于0.15mm粒径部分的亚甲蓝值MBV,的测定

按三.1~三.3的规定准确试样,进行亚甲蓝试验测定,但试样为0~01.5mm的部分,取30g ±0.1g。

6、按T0333的筛选法测定细集料中含泥量或石粉含量。

五、计算

1、细集料亚甲蓝MBV按式中(T0349-2)计算,精确至0.1

MBV=v/m×100%

式中:MBV-亚甲蓝(g/kg),表示每千克0~2.36mm粒级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克数;

M-试样质量(g)

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质量(ml)

2、亚甲蓝快速实验结果评定

若沉淀物周围出现明显色晕,则判定亚甲蓝快速试验合格,若沉淀物周围不出现明显色晕,则判定亚甲蓝快速试验不合格。

3、小于0.15mm部分或矿粉的亚甲蓝MBV按式(0349-3)计算,精确至0.1

MBV=v1/m1×10

式中:MBV亚甲蓝(g/kg),表示每千克0~0.15mm粒级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克数

M1-试样质量(g)

V1-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质量(ml)

4、细集料中含泥量或矿粉含量和评定按T0333的方法进行。

六、注意事项

(1)本仪器供电为220v50hz,用户电源超压240v或低于180v时必须考虑陪稳压电源,否则会对转速产生影响。

(2)如果途中需要停止清零,必须关掉电源后重新开始。

七、随机附件

调速搅拌器1个 1000ml烧杯1个

电缆线 1根温度计1只

4片叶轮1只 2ml、5ml移液管各1个

合格证1份保险管3枚

说明书1份亚甲蓝试剂1

瓶玻璃棒2支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要点

细集料知识要点 表观密度 1将试样缩分至660g,试样温度为(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是0.1g 3.将试样装入容量瓶中,注冷开水接近500mL(水温15℃—25℃),充分摇匀砂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4.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的500mL刻度处,擦干容量瓶外的水称重,精确至1g。 5.倒出容量瓶中的水和试样后第二次加水的温度要和试验时相差不超过2℃。 6.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7. 8. 9.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值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只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堆积密度 1.堆积密度分为松散堆积密度、紧装堆积密度 2.取约3L试样,在(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松散堆积密度 用漏斗或者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不试样呈椎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4.紧装堆积密度 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约计稍高于1/2)、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

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想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5 6,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孔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7.容量筒用之前要进行标定,将温度为(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一玻璃板沿筒口推移,使其紧贴水面。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一、目的和要求 1. 本方法仅用于测定天然砂中粒径小于0.075?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 2. 本方法不适用于人工砂、石屑等矿粉成分较多的细集料。二、实验装置 1. 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 烘箱:能控温在105??5?。 图2-1 恒温烘箱 3. 标准筛:孔径0.075?及1.18?的方孔筛。

图2-2 标准筛 1 4. 其它:筒、浅盘等。 三、实验步骤 1(试验准备 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约400g(m)的试样两份备用。 0 2(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筒中,并注入洁净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200?,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18?至0.075?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注:不得直接将试样放在0.075?筛上用水冲洗,或者将试样放在0.075?筛上后在水中淘洗,以难免误将小于0.075?的砂颗粒当作泥冲走。 3(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砂样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4(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的颗粒;然后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怛重,冷却至室温,称取试样的质量(m)。 1 四、试验结果及计算 砂的含泥量按式(T0333-1)计算至0.1,。 mm,01Qn= (T0333-1) ,100m0 式中:Qn——砂的含泥量(,); m——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0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YJL—Ⅲ型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搅拌装置 天津市建议实验仪器厂

一、适用范围 本仪器是按照交通部T0349—2005规范,<细集料亚甲蓝试验>而设计的专用仪器。采用了先进的调频、数控、普通加智能为一体的先进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精确性。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细集料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以亚甲蓝值MBV值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小于2.36㎜或小于0.15㎜的细集料,也可以用于矿粉的质量检查。 当细集料中的0.075㎜通过率小于3%时可不进行此项试验即作为合格看待。 二、技术参考 电源电压:220V 最大转速:600转/min±60转 最小转速:400转/min±40转叶轮直径:75㎜±10㎜ 叶轮个数:4个烧杯容积:1000ml 三操作方法 1)时间设定:接通电源,先接“时间设置”拨码器,时间显示为3位。最大时间为999 秒。例如:设定搅拌时间为8分钟,拨码器设为480.搅拌8分钟后,搅拌自动停止。 如需继续搅拌4分钟,可将拨码器加拨240秒,拨码器设置为720秒。按一下启动键即仪器继续搅拌4分钟后自动停止。也可以关闭电源重新开启,把拨码器直接设为240秒后再按启动键方可。 2)“智能普通”键的选定: 在制备亚甲蓝溶液和做亚甲蓝的快速评价试验时需用普通试验方法。在做亚甲蓝值(MBV)试验时可用智能实验方法,此方法大大提高了试验精确度与速度 3)转速设定:当用智能转速试验时,仪器启动后,转速为600转/min,搅拌5 min后可自动切换为400转/min,再搅拌1 min后自动停止,直到试验成功为止。 当用普通转速试验时,仪器接通电源后按400/ 600键,转速600转/min,可转换为400转/mi。 启动仪器,当时间、速度、普通与智能,设定完后,按下启动键,即进入搅拌状态。如中途停止搅拌,需关闭电源重新开启,在次按启动键又进入工作状态。 四、实验步骤 1、标准亚甲蓝溶液910.0g/L±0.1g/L标准浓度配置: 1)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 .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 0.01g。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 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0.01g。按式(T03 49—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 W=(mh-Mg)/mg×100 式中: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 M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g) 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0.01g)/100(即亚甲蓝干粉末质量10g),精确至 0.01g。 3) 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4)把仪器设为普通试验方法,边搅拌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拌45 min,直到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 5)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配置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的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细集料中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洁净程度,以亚甲蓝值MBV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小于或小于的细集料,也可用于矿粉的质量检验。 当细集料中的通过了小于3%时,可不进行此项试验即作为合格看待。 2、试验步骤 标准亚甲蓝溶液(L±L标准浓度)配制 2.1.1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按式(T0349-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 W=(Mh-Mg)/Mg×100 式中: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 M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g)。 2.1.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100(即亚甲蓝干粉末质量10g),精确至。 2.1.3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2.1.4边搅动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动45min,至直亚

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 2.1.5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2.1.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配置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 制备细集料悬液 2.2.1取代表性试样,缩分至约400g,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颗粒,分两份备用。 2.2.2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将试样倒入盛有500mL±5mL 洁净水的烧杯中,将搅拌器速度调整到600r/min,搅拌器叶轮离烧杯底部约10mm。搅拌5min,形成悬浊液,用移液管准确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然后保持400r/min±40r/min转速不断搅拌,直到试验结束。 亚甲蓝吸附量的测定 2.3.1将滤纸架空纺织在敞口烧杯的顶部,使其不与任何其他物品接触。 2.3.2细集料悬浊液在加入亚甲蓝溶液并经400r/min±40r/min转速搅拌1min起,在滤纸上进行第一次色晕检验。即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浊液滴于滤纸上,液滴在滤纸上形成

2016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答案-细集料、集料

第1题 细集料含水率试验要求的烘箱温度以下哪个温度是符合要求的?( ) A.60 ℃ B.80 ℃ C.95℃ D.105℃ 答案:D您的 答案:D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2题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所用的筛孔尺寸分别为多少?( ) A.4.75mm和 0.075mm B.2.36mm和 0.075mm C.1.18mm和 0.075mm D.0.6mm和

1.18mm 答案:D您的 答案:D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3题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的备样要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 105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B.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2500g,置于温度为 105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C.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 110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D.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2000g,置于温度为 110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10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答案:B您的

答案:B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4题 集料泥块含量试验两次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值应符合什么要求?() A.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0.1% B.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0.2% C.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0.3% D.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0.4% 答案:D您的 答案:D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5题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试样置于容器中后,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一、表观密度 1.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c)容量瓶:500ml; d)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 1)按规定取样方法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 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线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 置24h。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步骤“2)”水温 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 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 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结果计算与评定: 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 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二、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1.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c)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经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d)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 e)垫棒:直径10mm,长500mm的圆钢; f)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 1)按照规定取样方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椎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3)紧密堆积密度:取式样一份分为二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约计稍高于1/2),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3.结果计算与评定: 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2)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3)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办法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T 0333-2000)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本方法仅用于测定天然砂中粒径小于㎜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 2、本方法不适用于人工砂、石屑等矿粉成分较多的细集料。 二、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烘箱:能控温在105℃±5℃。 3、标准筛:孔径㎜及㎜的方孔筛。 4、其它:筒、浅盘等。 三、试验准备 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约400g(m0)的试样两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 1、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筒中,并注入浩净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200㎜,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至㎜的套筛上,滤去小于㎜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2、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砂样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的颗粒;然后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怛重,冷却至室温, 称取试样的质量(m1)。 五、计算

砂的含泥量按下式计算至%。 Q n =010 100m m m -? 式中:Q n ——砂的含泥量(%); m 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m 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时,应重 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报告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 试验一;水泥混凝土用砂筛分——干筛法实验步骤 1.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测定水泥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并确定砂的粗细程度。 2.试验仪器与材料 (1)标准套筛;孔径为9.5mm、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 的方孔筛及配套底盘;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3)摇筛机; (4)烘箱:控温要求在105℃±5℃; (5)其他:盘子、毛刷 3.试验操作和步骤 (1)首先将砂过9.5mm的筛,并记录9.5mm筛的筛余百分率。拌和均匀后采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然后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恒重,冷却待用。 (2)标准套筛按筛孔有大到小的顺序在底盘上,将称重为500g(记作m)的砂样倒在最上层4.75mm的标准筛上,扣上筛盖,紧固在摇筛机上。接通电源,电动过筛持续约10min。若无摇筛机,也可采用手摇方式过筛10min。 (3)按孔径大小顺序,将过筛后的砂样在筛上逐个手摇进一步过筛。首先在最大筛号上进行,新通过的砂颗粒用一洁净的盘子收集,当每个筛子手摇筛出的量每分钟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下一级筛号按同样方式进行,直至所有孔径的筛号全部完成上述操作为止。 (4)称量各筛上存留质量mi,精确至0.5g。所有各筛上存留量加上底盘保留质量之和与筛分试验用量相比,其差不得超过1%。 (5)根据各筛上存留量,依次计算出砂的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量和砂的细度模数。 4.试验结果计算 分计筛余百分率ai(%)=mi/M×100 累计筛余百分率A(%)=a1+a2+a3+·····+ai 通过百分率Ri(%)=100-A 细度模数μf=[(A2.36+A1.18+A0.60+A0.30+A0.15)-5A4.75]/(100-A4.75) 实验三细集料的筛分试验 【试验目的】测定细集料 天然砂、人工砂、石屑 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 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 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筛分。 【主要试验仪具】(1) 标准筛孔径为9.5mm、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和0.075mm的方孔筛 筛盖和筛底盘各一个。(2) 摇筛机(3) 其他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的天平 能控温105℃±5℃的烘箱 浅盘和软、硬毛刷等。 【试验方法】(1) 试样准备将取来样品筛大于9.5mm的颗粒 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 用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网篮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 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 (1)天平或浸水天平: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1 50mm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2mm的筛网编制或具有密集的孔眼。 (3)溢流水槽:在称重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4) 烘箱:能控温在105℃±5℃。 (5)温度计。 (6)标准筛 (7)其它:盛水容器(如搪瓷盘)、刷子、毛巾等。 3 试验准备 将试样用标准筛过筛除去其中的细集料,对较粗的粗集料可用4.75mm筛过筛,对2.36

-4.75mm集料,或者混在4.75mm以下石屑中的粗集料,则用

2.36mm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在测定2.36-4.75mm粗集料时,试验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不得私丢失集料。 2、经缩分后供测定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集 料应符合表1-2的规定。 3、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并适当搅拌,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以多次漂洗至水完全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4 试验步骤

4.1 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次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50mm,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石料上的气泡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为止,将天平调零。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通过筛孔流失,对2.36-4.75mm集料粗集料应更换小孔筛网,或在网篮中加放入一个浅盘。 3、调节水温在世界上5-25℃范围内。将试样移入吊篮中。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m w)。 4、提起吊篮,稍稍滴水后,较粗的粗集料可以直接将粗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将较细的粗集料(2.36-4.75mm)试样连同浅盘一起取出,稍稍倾斜搪瓷盘,仔细倒出余水,将粗集料侄在拧干的湿毛巾上,用毛巾吸走从集料中漏出的自由水。注意不得有颗粒丢失,或有小颗粒附在吊篮上。再用探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集料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T 0328-2005) 3.2.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3.2.2 仪具与材料 (1) 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 容量瓶:500mL。 (3) 烘箱:能控温在105±5℃。 (4) 烧杯:500mL。 (5) 洁净水。 (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3.3 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3.3.4 试验步骤 3.1. 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1.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 )。 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3.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3.3.5 计算 3.3.5.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012m m m m a γ=+- 式中:a γ——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0m ——试样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3.3.5.2 表观密度(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 ×ρT 或 ρa=(γa-αT )×ρW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 表B-1取 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B 表B-1取用。 3.3.6 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 0.01g /㎝3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

亚甲蓝法测石粉含量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亚甲蓝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细集料中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以亚甲蓝值MB 表示。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人工砂和混合砂中石粉含量。 2、试剂、材料和仪器设备 (1)亚甲蓝(C16H18CIN3S·3H2O):纯度不小于98.5%; (2)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径(75±10)mm; (3)定量滤纸:快速 (4)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5)℃; (5)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及称量100g,感量0.01g 各一台; (6)方孔筛:孔径为75μm及1.18mm的筛各一只; (7)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8)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 (9)玻璃捧:2支(直径8mm,长300mm); (10)定时装置:精度1s; (11)玻璃容量瓶:1L; (12)温度计:精度1℃; (13)搪瓷盘、毛刷、1000ml烧杯等。

3、溶液的配置及试样制备 (1)亚甲蓝溶液:将亚甲蓝粉末在(100±5)℃下烘干至恒量(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1g,倒入盛有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2)将样品缩分至约400g,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颗粒备用。 4、试验步骤 (1)亚甲蓝MB值的测定 ①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mL±5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持续以(400±40)r/min转速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②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mm~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沾取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二、试验原理 表观密度(视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恒重下),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表观密度以ρ表示。 n s s V V m += ρ 式中,ρ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s m ——矿质实体质量(g); s V ——矿质实体体积(㎝3); n V ——矿质实体闭口孔隙体积(㎝3)。 三、预习要求 1、理解表观密度概念,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的用法,掌握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 2、容量瓶:500mL 。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五、实验内容 1、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5、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 012 m m m m +- (1-1) 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1-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 =γa ?ρT 或 ρa =(γa -αT )?ρΩ (1-2)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Ω——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1取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表1-1取用。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 量瓶法试验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实施细则 根据现行规范《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制定本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实施细则。 一、仪器设备要求: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二、操作方法与步骤 1、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 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 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4、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 m0/ (m0+ m1- m2) 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按式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 a*ρ T 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3); ρw——水在4℃时的密度(g/㎝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3)。 三、现场试验完毕后,由仪器保管责任人进行使用情况登记并进行常规保养。

细集料的取样数量、技术要求

T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 筛出大于9.5mm,称取烘干试样500g,准确至0.5 g 。 (A0.15 + A0..3+ A0.6+ A1.18+ A2.36)-5 A4.75 细度模数公式:M= ———————————————— 100 - A4.75 试验仪器:标准筛、天平、摇筛机、烘箱、浅盘、毛刷。 各筛筛余试验的质量,精确至0.5g。试验前后.质量损失不超1%。细度模数精确至0.01。两次细度模数相差不大于0.20。 砂的分区及继配范围 说明:1、砂中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m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1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0.15mm 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3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 T0328—2005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保留3位小数,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1%,应重做 T0330—2005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将来样用2.36mm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mm的部分,静置24h.。试样300g。 密度:m0 表观相对密度公式:——————(保留3位小数) m0 + m1 - m2 m3 表干相对密度公式:—————(毛体积、饱和面干密度两次结果与 m3 + m1 - m2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时,应重做。) m0 毛体积相对密度公式:—————— m3 + m1 - m2 式中: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 m1 _________水、瓶总质量 m2 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 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总质量

试验检测报告结论用语汇总

试验检测报告结论用语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报告结论用语 1 土工试验(料源)根据JTG E40-2007规程检测,所检项目符合(不符合)JTG F10-2006规范要求,可(不可)用于×× 2 粗集料试验根据JTG E42-2005规程检测,所检项目符合(不符合)JTG/T F500-2011(JTGF30-2003)规范要 3 细集料试验根据JTG E42-2005规程检测,所检项目符合(不符合)JTG/T F500-2011(JTGF30-2003)规范要 4 帯肋钢筋试验根据GB228.1-2010、GB232-2010方法检测,所检项目符合(不符合)GB1499.2-2007标准要求,可 5 光圆钢筋试验根据GB228.1-2010、GB232-2010方法检测,所检项目符合(不符合)GB1499.1-2008标准要求,可 6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根据JTG E30-2005规程检测,28天抗压强度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7天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7 混凝土抗折试验根据JTG E30-2005规程检测,28天抗折强度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 8 混凝土抗渗试验根据JTG E30-2005规程检测,所检项目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 9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根据JGJ55-2011、JTG E30-2005规程进行设计、试验,所选定的配合比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 10 砂浆配合比试验根据JGJ98-2010、JGJ/T70-2009规程进行设计试验,所选定的配合比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可 11 砂浆抗压强度试验根据JGJ/T70-2009方法检测,28天抗压强度符合(不符合)设计要求。 12 水泥试验根据JTG E30-2005规程检测所检项目符合(不符合)GB175-2007标准要求,可(不可)用于××工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T 0333-2000) 3.4.1 目的与适用范围 3.4.1.1 本方法仅用于测定天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 3.4.1.2 本方法不适用于人工砂、石屑等矿粉成分较多的细集料。 3.4.2 仪具与材料 (1) 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 烘箱:能控温在105±5℃。 (3) 标准筛:孔径0.075㎜及1.18㎜的方孔筛。 (4) 其它:筒、浅盘等。 3.4.3 试验准备 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 )的试样两份备用。 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约400g(m 3.4.4 试验步骤 3.4.4.1 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筒中,并注入浩净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200㎜,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18㎜至0.075㎜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注:不得直接将试样放在0.075㎜筛上用水冲洗,或者将试样放在0.075㎜筛上后在水中淘洗,以难免误将小于0.075㎜的砂颗粒当作泥冲走。 3.4.4.2 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砂样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4.4.3 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的颗粒;然后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怛重,冷却至室温,称取试样的质量(m1)。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细集料中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洁净程度,以亚甲蓝值MBV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小于或小于的细集料,也可用于矿粉的质量检验。 当细集料中的通过了小于3%时,可不进行此项试验即作为合格看待。2、试验步骤 标准亚甲蓝溶液(L±L标准浓度)配制 2.1.1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按式(T0349-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 W=(Mh-Mg)/Mg×100 式中: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 M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g)。 2.1.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100(即亚甲蓝干粉末质量 10g),精确至。 2.1.3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2.1.4边搅动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动45min,至直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

2.1.5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2.1.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配置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 制备细集料悬液 2.2.1取代表性试样,缩分至约400g,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颗粒,分两份备用。 2.2.2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将试样倒入盛有500mL±5mL洁净水的烧杯中,将搅拌器速度调整到600r/min,搅拌器叶轮离烧杯底部约10mm。搅拌5min,形成悬浊液,用移液管准确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然后保持400r/min±40r/min转速不断搅拌,直到试验结束。 亚甲蓝吸附量的测定 2.3.1将滤纸架空纺织在敞口烧杯的顶部,使其不与任何其他物品接触。 2.3.2细集料悬浊液在加入亚甲蓝溶液并经400r/min±40r/min转速搅拌1min起,在滤纸上进行第一次色晕检验。即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浊液滴于滤纸上,液滴在滤纸上形成环状,中间是集料沉淀物,液滴的数量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mm-12mm之间。外围环绕一圈无色的水环。当在沉淀物周围边缘放射出一个宽度约1mm左右的浅蓝色色晕时,试验结果称为阳性。

细集料筛分试验

细集料筛分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2 仪具与材料 2.1 标准筛:对水泥混凝土用砂为孔径10mm、5mm、2.5mm的圆孔筛和孔径1.25mm、0.63mm、0.315mm、0.16mm的方孔筛;对沥青路面用砂为孔径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0.075mm 的方孔筛。 2.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2.3 摇筛机。 2.4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5 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 试验准备 将来样通过10mm(圆孔筛)或9.5mm(方孔筛)筛,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然后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分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通常不少于6h。 4 试验步骤 4.1 水泥混凝土用砂,按下列步骤筛分。 4.1.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并在筛分时增加0.075mm的方孔筛1只;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15%,则应先用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 ③无摇筛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 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问题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4.2 沥青路面用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按下列步骤筛分。 4.2.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 4.2.2 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 4.2.3 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2.4 用1.18mm筛及0.075mm筛组成套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但不得将集料倒出。 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m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4.2.5 重复4.2.2~4.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为止。 4.2.6 将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盘中,用少量水冲洗,使容器上沾附的集料颗粒全部进入搪瓷盘中,将筛子反扣过来,用少量的水将筛上的集料冲洗入搪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4.2.7 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摄氏度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2),准确至0.1%。m1与m2之差即为通过0.075mm部分。 4.2.8 将全部要求筛孔组成套筛(但不需0.075mm筛),将已经洗去小于0.075mm部分的干燥集料置于套筛上(一般为4.75mm筛),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筛全部筛完为止。 4.2.9 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质量与筛分前后

细集料试验

细集料试验 T 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2仪具与材料 ⑴标准筛。 ⑵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⑶摇筛机 ⑷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⑸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准备 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 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4试验步骤 4.1干筛法试验步骤 4.1.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

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4.2水洗法试验步骤 4.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 ,准确至0.5g。 4.2.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 4.2.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将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2.4用1.18mm筛及0.075mm筛组成套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但不得将集料倒出。 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m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环筛面。 4.2.5重复4.2.2~4.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且小于0.075mm 的颗粒全部倒出。 4.2.6 将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盘中,用少量水冲洗,使容器上沾附的集料颗粒全部进入搪瓷盘中。将筛子反扣过来,用少量的水将筛上的集料冲入搪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4.2.7 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2)。准确至0.1%。m1与m2之差即为通过0.075mm筛部分。 4.2.8将全部要求筛孔组成套筛(但不需0.075mm筛),将已经洗去小于0.075mm部分的干燥集料置于套筛上(通常为4.75mm筛),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