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直肠滴入的操作流程

中药直肠滴入的操作流程

中药直肠滴入的操作流程
中药直肠滴入的操作流程

中药直肠滴入操作评分标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直肠滴入绿色疗法

直肠滴入疗法 直肠滴入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 直肠滴入给药可用于临床上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疗效好、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尤其适合于口服给药困难和静脉给药困难的患者、患儿。 ]直肠滴入疗法 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既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肺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由此可见,直肠滴入给药有利于药物治疗作用的发挥,也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一种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观念的绿色疗法,它对患者无痛苦、作用快、疗效高、毒副作用少、操作方便、费用低廉。下面我就给各位朋友介绍一下此种治疗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直肠滴入是将药液或者药物装入输液瓶,把输液管剪掉过滤器,接入一次性PVC直肠滴入导管,通过直肠滴入给药来达到目的的一种新的临床给药途径。二.直肠滴入的操作方法:将直肠滴入的药液装入输液瓶,适当的加温,温度宜在35——40度之间(注意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把输液管剪掉过滤器,插入准备直肠滴入的输液瓶中,排气后,接入一次性PVC管,前端涂上润滑剂,比如:液体石蜡或者食物油都可以的。然后,把PVC管插入患者肛门就可以滴入了。直肠滴入导管插入深度:成年人:10――20CM;儿童:5――10CM。滴入夜温度为35-40*C。体位:成年人一般取左侧卧位,小儿一般取卧位或俯卧位。药物应用:可以参考临床上口服应用的中西药配伍用药。下面是山东王洪才主治医师的配方,大家可以参考。(小儿用量) 1.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流涕,体温在37.5——38.5之间处方如下: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1-2毫升利巴韦林100mg 柴胡注射液2ML 双黄连注射液10——20毫升。如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发热,鼻塞、流涕,咽红,舌苔薄黄,脉浮数。处方如下:银花6克,连翘6克,甘草3克,桔梗3克,薄荷4.5克,大青叶9克,甘菊花6克,冬桑叶6克,杏仁6克,炒牛蒡子6克,元参6克,前胡6克。适用于1-3岁的婴幼儿。以上药物要根据患儿的情况加减药物。将上药水煎10-20分钟取汁直肠滴入。用量:6个月――1岁取煎出液10ML 1岁――2岁取煎出液15ML 2岁――3岁取煎出液20ML 3岁――4岁取煎出液25ML 4岁――5岁取煎出液30ML 5岁――6岁取煎出液35ML 成人:每次取煎出液100ML,直肠滴入每日两次。 2.上感佳1号:速效伤风胶囊0.3*6 0.3*6 VIT---C 0.1*6 潘生丁25MG*3 上感佳2号:速效伤风胶囊0.3*6 复方新诺明0.48*5 潘生丁25MG*3 上感佳3号:速效伤风胶囊0.3*6 严迪50MG*6 维生素B6 10MG*6 潘生丁25MG*3 止喘散:速效伤风胶囊0.3*6 异丙嗪12.5MG*3 舒

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法 中药直肠滴入是将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将输液管过滤器剪掉,接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通过直肠滴入给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1、评估 (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的精神状态及配合能力。 (3)患者的排便情况。 (4)心理状况。 2、目标 将药物自肛门灌入,解除或缓解各种因虚证或实证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如:肝炎引起的黄疸、肠梗阻等,达到祛除浊毒,活血化瘀,祛湿,温阳的作用。 3、禁忌症 (1)重度水肿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 (2)年老体弱、孕妇、严重痔疮,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3)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的病人。 4、告知 (1)灌肠前嘱患者先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药物吸收。 (2)治疗中患者有便意,应嘱患者深呼吸,勿用力,以减慢药液灌入速度,减低腹压,以保证药液保留时间。 (3)治疗结束后嘱患者臀部适量抬高,勿过度变换体位,尽量保留1h以上。 5、物品准备 治疗盘、一次性灌肠器、PVC管、中药制剂(39-41摄氏度)、棉签、液体石蜡油、中单、油布、弯盘、便盆、卫生纸,屏风。 6、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向病人解释治疗目的及方法。 (2)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 (3)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筒或输液瓶内,挂在输液架上,液

面距肛门约30~40cm。 (4)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活塞,调节滴速,每分钟60~80滴。压力要低,以便药液的保留,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肠粘膜的充分吸收。 (5)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 (6)整理床铺,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7)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7、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卧位插入的深度。 (2)灌肠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 (3)肠道病变病人在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并减少活动。 (4)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9-41摄氏度,虚症可为40-44摄氏度。 (5)灌肠筒要清洁消毒处理,肛管可用一次性的,一人一用,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小儿直肠给药详解

看到(小儿直肠灌药与临床应用!)这篇文章就转到这里,希望对大家开展直肠用药有点启发,同时也想得到已经搞这个项目的同行们提点宝贵经验 小儿直肠灌药与临床应用! 1.直肠注入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10—30ml )拔去针头, 接上一次性导尿管(PVC 管),[也有的同行用输液管来代替].通过直肠注入给药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新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2.直肠注入的操作方法:将药物加入玻璃杯用热水适当加温并搅拌均匀(控制药液温度在35—40度之间)吸取药液后要留有3ml 左右空气(方便将药液全部推入肛门内)接上导尿管,在导尿管前端涂上石蜡油或其他润滑剂,插入患者肛门,将药液缓慢推入直肠内,(推入时,不要用力过大,要缓慢的将药液推入直肠内,因为用力过大或过快容易产生便意感,小儿还可能迅速将药物排出)然后用左手捏紧导尿管以防止药液返流,在拔出导尿管时叫患者家属迅速用面巾纸按压住患者肛门,让患者保持体位休息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液的用量: 成人: 100ml---300ml/次 儿童: 6个月---1岁-----10ml/次 1岁-- -2岁-----15ml/次 2岁-------3岁-- ---20ml/次 3岁----- -4岁-----25ml/次 4岁----5岁-----30ml/次 5岁------15岁-----35ml/次 成人与儿童每天的使用次数均为2次/天. 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液的体位: 成人一般取左侧卧位 儿童一般取卧位或俯卧位 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时导尿管插入的深度: 成人一般插入10-----20厘米 儿童一般插入5-----10厘米 特别注意: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门疾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及穿孔,女性月经期,产褥期等均应禁用本方法! 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的药物配制 (处方用量均为5岁内儿童剂量) 2 直肠滴入疗法(绿色) 一 常用西药协定处方 上感佳 速效伤风胶囊 0.3gX6粒 严迪片75mgX4片 病毒灵片0.1gX6片 维生素C 片0.1gX6片 潘生丁片 25mgX3片 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为了较快消除患者的感冒症状,可加入地塞米松片 3片) 腹泻停(止泻停) 思密达3gx3袋 维生素B1片 10mgX6片 强的松片 5mgX3片 654—2片 5mgX3片 吡哌酸片0.25gx3片 鞣酸蛋白片0.3gX12片 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 请注意:炎热天气季节,维生素C 片容易变质,可用浙贝母3g 代替。特告!止喘散1号、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及护理方法进展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及护理方法进展 发表时间:2018-08-17T11:58:40.67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6期作者:蔡玉湘 [导读]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优势为给药速度缓慢并且均匀,对于病人肠壁所产生的刺激比较小,不容易产生肛门坠胀感,药液保留时间相对比较长 柳州市中医医院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中药直肠滴入治疗优势为给药速度缓慢并且均匀,对于病人肠壁所产生的刺激比较小,不容易产生肛门坠胀感,药液保留时间相对比较长,能够促进肠黏膜吸收,加快药物的吸收率,存在无痛苦、治疗效果好、起效速度快以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方式依照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利用经络与药物双重作用发挥治疗目的的一类中医内病外治方法,本文总结重要直肠滴入治疗和护理方法,使其能够良好的开展学术改进以及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直肠滴入属于一类中医内病外治方式,依照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演变出的一类新型临床给药方式,是现在除去口服与注射之外的常见给药途径。我们国家中医文化历史悠久,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药蕴藏丰富,早在2500年前伤寒杂病论中就出现直肠给药历史,其中采取猪胆汁以及蜜煎导灌谷盗治疗津液不足引发的肠燥便秘,为人类直肠给药开创了历史先河,所以我们国家属于世界上医学史中最早开展直肠给药的国家[1]。 1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概念 直肠滴入治疗方式依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选取理想的中药或是西药,通过专用器械给予病人直肠滴入治疗,利用经络与药物双抽作用发挥治疗作用的中医内病外治方式,比较常见的直肠给药方式有肛肠溶栓、直肠滴入以及直肠注入。 直肠滴入也被称之为直肠输液,指的是将药液或是药物放置到输液瓶中,将输液管中的过滤器剪掉,连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利用直肠滴入给药发挥疾病治疗的作用。 直肠注入也就是肛肠灌注,指的是通过一次性注射器依照病人使用药物剂量,选取一次性注射器,将针头部分去除,抽取直肠给药所需药物,连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利用直肠注入所需药物,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 2 直肠滴入治疗方式的理论依据 根据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显示,直肠吸收药物之后,利用静脉上输于肺部,利用肺部宣发作用输布到人体全身,发挥治疗作用。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直肠粘膜血液循环相对较旺盛,吸收能力非常强,药物通过直肠吸收之后,一般分为三个途径,利用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到病人肝脏,代谢之后循环到病人全身;利用直肠静脉以及肝管静脉,穿过肝脏直达人体血液大循环,不但能够避免药物在病人肝脏中出现变化,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胃与小肠对药物所产生的影响;利用直肠淋巴系统吸收之后,通过胸导管以及乳糜池进入到病人的血液循环中。 3 直肠滴入治疗的临床适用范围 直肠滴入给药在临床中用于很多的多发病以及常见病,在临床多个学科中适用,儿科与呼吸科,小儿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喉炎、小儿肠炎、急性扁桃体炎、小儿腹泻、鼻炎、支气管炎、手足口病、支气管哮喘、鼻窦炎、发热以及流感;消化科和肛肠科,包括肝肾综合征、急性细菌性痢疾、内痔、习惯性便秘、难治性便秘、外痔以及肛周脓肿;普外科,包括肠梗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烧烫伤以及胆囊炎;妇科,包括痛经、急慢性盆腔炎以及宫颈糜烂;皮肤科,包括带状疱疹、成人痤疮以及荨麻疹;肾病和泌尿外科,包括前列腺炎、便秘、肾衰竭、复杂性尿路感染、单纯尿路感染以及前列腺增生;风湿科,包括干燥综合征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口腔科包括口腔炎等相关性疾病[2]。 4 直肠滴入治疗和护理方式 将直肠滴入所需药液放置到输液瓶中,当液体量不足时加入生理盐水,搅拌使其均匀,保持温度在35摄氏度到40摄氏度之间,部分特殊药物除外;将输液管中的过滤器剪掉,将其插入到直肠滴入应用的输液瓶中,排气,之后连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前端涂抹石蜡或是其他润滑剂;成人一般保持左侧卧位或是俯卧位,儿童采取卧位或是俯卧位,将肛门位置充分暴露,操作者将直肠滴入导管通过病人肛门插入到病人的直肠中,之后将输液器开关松开,当药液滴过莫非管之后,操作者右手折闭莫非管上端输液管,对于莫非氏管进行挤压,使剩余输液管中的药液挤入到病人的直肠中,左手握住直肠滴入导管拔出,指导病人稍作休息。 关于直肠注入治疗和护理方式:明确病人已经先行排便,治疗药物配置完成之后放入烧杯,在烧杯中放置生理盐水,进行搅拌之后加热到38摄氏度,将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去除,采取一次性注射器将药液进行抽取,将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前端去除,将其连接到注射器,佩戴一次性手套,采取棉签蘸取润滑剂涂抹到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前端位置,病人保持良好体位,使肛门得到充分的暴露,操作者慢慢讲直肠滴入导管通过病人肛门插入到病人的直肠,当直肠注入完毕之后知道病人稍作休息[3]。 5 有关直肠滴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直肠滴入治疗禁忌症包括月经期、严重肛痛、产褥期、急腹症疑似肠坏死穿孔病人。关于直肠滴入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知道病人先行排便,直肠给药温度需要保持在35摄氏度到40摄氏度,直肠滴入治疗每天1次到2次,直肠滴入治疗总剂量不可以大于120ml,直肠滴入给药之后病人产生轻微腹泻属于正常表现,针对腹泻相对严重病人,暂时不为其提供直肠给药,或是降低给药剂量,将直肠滴入治疗换做直肠注入给药方式;直肠给药之后10分钟之内排出病人,指导病人保持休息10分钟,减少药液与药物剂量,在为病人开展一次直肠给药治疗,直肠滴入治疗速度依照病人的实际年龄与体质量进行调节,通常在每分钟100滴适宜,临床针剂、片剂、中药煎出液、口服液、散剂都能够用药直肠滴入[4]。 小结 有关直肠滴入治疗的优势包括:降低病人住院时间,使其住院费用获得节约,同时节约卫生资源,直肠给药治疗能够促进药物吸收,

诊疗护理操作规范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一、内科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湿温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师。 5.新入院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危重患者按医嘱须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好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与反应。并向患者作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妇科护理常规 4.⒈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二、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有无感染送至指定的床位休息,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有关制度,介绍主管的医师、护士。 三、新入院及手术后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及危重患者,每4小时1次,待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观察卵巢排卵功能的患者每日测量基础体温。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 四、按医嘱进行分级护理。 五、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六、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情况,做好相应护理。 七、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体温、脉象、呼吸、舌象、皮肤、汗出、二便、月经周期、阴道排出物及其流出量等情况,发现病情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给药法标准规范

给药法标准规范 (口服、含服、粘膜、皮肤、注射给药) 目的:明确规范护理人员给药前需执行“三读”“五对”并向病患说明目的、原因、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用药正确性,维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给药原则: 1、给药人为已注册且经过院内授权的护士方可执行给药操作 2、下列人员必须在具备给药资质的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给药操作:(1)实习生(2)助理护士(3)进修生 3、给药时只能发放院内药房提供的药品,给药时应严格执行“三读”“五对”原则及查对药物的有效期。对于标识不清、已过期的药品严禁发放。不允许发放病人自带药品,除非医生有医嘱。 4、应用特殊药物时,要详细了解其药物的性能、注意事项及仔细观察相应指标。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必须准备好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以便服药后的随时监测。 6、应用化疗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守防护原则。 给药途径: (1)给药护士可执行下列给药途径: a. 口服、肠内、肠外、舌下、吸入、皮内、粘膜 b. 注射(静脉、肌肉、皮下)、气管内 c. 窦腔、管腔、瘘腔 (2)下列给药途经护士不能执行: 心内、硬膜外、腹膜、动脉内、心房、关节腔 给药程序: 医生开出医嘱、处方 护士接受医嘱 药剂人员接受处方、医嘱并调剂 护士执行三查五读原则 护士遵医嘱给药 进行用药后的评估 给药时间: (1)给药必须在医嘱规定时间内执行,除非因诊断性检查延误。

(2)护士按时给药后需在相应的时间下执行签名。 (3)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护士有权通报医生及时调整给药时间。 (4)护士应尽量避免在病人睡眠时给药。 操作步骤: 1.给药前准备: 1)洗手 2)准备物品:做好三查:一查:拿起药瓶看标签(一看);二查:取药前看标签(二看);三查:放回药柜前再看标签(三看)。 3)核对药物:核对医嘱及给药执行单。 4)信息核查: a.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给药单、核对姓名、核对住院号、核对手腕带、对床头卡) b.体重(对于有需要时) b.查看有无药物过敏记录以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 c.确保用药“五对”。即: 确认药物的剂量正确, 核对处方确认药物名称正确, 给药时正确执行患者身份的辩识 确认正确的给药途径、 确认正确的用药时间 5)做好解释:协作患者取恰当体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2.给药步骤: (1)给药护士需熟悉药物使用方法、副作用及给药措施,并准确及时告知病人;询问过敏史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给药过程中注意无菌原则 (2)核对药物:核对医嘱及给药执行单。 (3)信息核查: a.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给药单、核对姓名、核对住院号、核对手腕带、核对床头卡),询问患者姓名并进行核对无误 b.体重(对于有需要时) c.查看有无药物过敏记录以了解可能发生药物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 d.确保用药“五对”原则。 (4)做好解释:协作患者舒适体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并建立安全感。 (5)按照操作规范要求给药 用药指导: 1、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用药的必要性,提高积极主动配合用药的能力。

3 永磁旋振治疗仪联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疗效分析_侯爱贞

DOI:10.3969/j.issn.1004-3845.2016.2.007 永磁旋振治疗仪联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输卵管性不 孕症疗效分析 侯爱贞*,王利平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妇科,开封475000) 【摘要】目的探讨物理疗法配合中药外治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10 月在我院就诊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336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我院制剂室自创中药方剂“通管Ⅱ 号方”直肠滴入联合永磁旋振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通管Ⅱ 号方”直肠滴入治疗。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比较 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妊娠率(38.2%)显著高于对照组(14.7%),治疗组妊娠时间显 著短于对照组,异位妊娠率(0%)则显著低于对照组(5.9%)(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6%)显著高于对照组 (63.0%)(P<0.05)。结论中医方法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有一定疗效,联合永磁旋振治疗仪治疗时其治疗效果更优于 单纯的中药方剂直肠滴入,但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讨论。 【关键词】输卵管性不孕;永磁旋振治疗仪;中药;直肠滴入 Treatmentefficacyofpermanentmagneticrotatingvibrationtherapyapparatuscombinedwithrectalinstillationof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 HOUAi-zhen*,WANGLi-pingDepartmentofGynecology,Kaife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Kaifeng475000 【Abstract】 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physicaltherapycombinedwithrectalinstill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ortreatmentoftubalinfertility. Methods:Atotalof336patientswithtubalinfertilityweretreatedinourhospitalfromNovember 2012toOctober2014.Thepatientsweredividedtotwogroups.Thepatientsintreatmentgroupwere treatedbyrectalinstill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ombinedwithpermanentmagnetrotating vibrationtherapyapparatus.Thepatientsincontrolgroupwereonlytreatedbyrectalinstillationof 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Thepregnancyoutcomesandimprovementofsymptomsandsignswere 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aftersixmonthsoftreatment. Results:After6monthstreatment,thepregnancyrateofpatientsinthetreatmentgroup(38.2%) 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14.7%)(P<0.05).Thetreatmentdurationinthe treatmentgroupwassignificantlyshorterthanthatincontrolgroup,andtheectopicpregnancyratewas significantlylower(0%vs.5.9%)(P<0.05).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treatmentgroup(83.6%) 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63.0%)(P<0.05). Conclusions:Therectalinstill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ascertaineffectfortreatmentof tubalinfertility.However,itwouldachievebettereffectifthetreatmentcombinedwithpermanentmagnet rotatingvibrationtherapyapparatus. 【收稿日期】2015-11-26;【修回日期】2015-12-23 【作者简介】侯爱贞,女,河南开封人,学士,主治医师,中医妇科学专业.(*通讯作者)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学龄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护理体会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学龄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1-09T13:04:23.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2期供稿作者:王雅丽秦凤华[导读] 治疗后又对患儿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期从根本上杜绝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王雅丽秦凤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功能性便秘在学龄儿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本文通过对儿科门诊30例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学龄儿童进行中药直肠滴入 治疗,详细介绍了此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过程。由于功能性便秘病因复杂,既有生理因素,又有心理因素,又与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治疗后又对患儿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期从根本上杜绝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关键词】中药直肠滴入学龄儿童功能性便秘护理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消化道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由于大便较硬停留在腹内,患儿常伴有腹胀、腹痛、纳差及消化不良,部分患儿还伴有肛裂、痔疮、直肠脱垂等。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经肠道细菌作用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物质,症状长期持续会严重影响儿童健康,营养状况和智力[1]。传统中医亦称便秘为“便闭”、“秘结”、“大便不通”,是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或大便干结排解困难,认为便秘的发生机制与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相关。我科自2012.3—2012.6通过对30例功能性便秘学龄儿童进行中医饮食护理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将临床护理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0例儿童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12岁,持续一个月以上者22例,2周以上30例。所有病例均排除器质性病变。 1.2 病例选择标准,参照罗马Ⅲ对于大于4岁儿童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符合下列2项或以上,症状每周至少1次,持续2个月以上,但肠易激惹综合症的诊断依据不足。①每周排便2次或不到2次;②每周至少有一次大便失禁;③有大量粪潴留史或有与粪潴留有关的姿势; ④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史;⑤直肠中有巨大的粪块;⑥排出的粪便粗大以至于堵塞厕所[2]。 2 方法 中药直肠滴入药物组成及药液的制备:通便1号方:大黄6g、枳实10g、厚朴10g、莱菔子10g、二丑6g;通便2号方:莱菔子10g、火麻仁10g、枳实10g、瓜蒌仁10g、生地15g。根据患儿病情辨证施治选用1号、2号方,通便1号方为攻下通便,通便2号方为滋阴通便。将上药机器煎药1付煎取400ml,分四袋,每袋100ml晾凉后备用。 2.1操作前准备 2.1.1患儿准备:了解患儿情况,告诉患儿及家长直肠滴入的目的、过程、效果、及其要求,解除患儿及家长的紧张心理。 2.1.2物品准备:治疗床、治疗盘、一次性灌肠器、弯盘、一次性中单、石蜡油、棉签、水温计、卫生纸、便盆、一次性PE手套。 2.1.3药物准备:根据医嘱,将药放入温度设置为42℃恒温箱中加热10分钟,倒入一次性灌肠器。 2.2操作 2.2.1备齐用物携至治疗床前,关闭门窗,屏风遮挡保护患儿隐私,床上铺一次性中单,患儿脱裤至膝部,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臀部置于床边,垫高3-5cm,弯盘置于臀边,盖被,露出臀部。 2.2.2护士站在患者背后或右侧,,挂灌肠器于输液架上,打开灌肠器上盖,水温计测量药液温度为39℃-41℃,排尽管内空气,戴一次性PE手套,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一手分开臀部,另一手持肛管前端插入肛门,捻转进入5-7cm,有阻力时可轻拔出少许肛管,嘱患儿张口哈气,转动肛管再行插入10cm。 2.2.3打开调节器,以60-80滴?分的速度滴入,以患儿感觉下腹温暖、舒适为宜,如滴入过程中患儿有恶心、腹胀、腹痛等不适,应减慢滴速或停止治疗。 2.2.4拔出灌肠器,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揉1分钟,嘱药液保留30分钟以上。 2.3操作后健康教育 2. 3.1饮食调护:很多家长认为学龄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一味为孩子增加营养及过于精细的食物,以致粗纤维过少,对肠壁刺激不够,导致便秘。指导患儿膳食纤维素的摄入,如韭菜、芹菜、蒜黄、菠菜。香蕉、梨等,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2.3.2增加活动量:适当加强腹肌的活动,有助于改善便秘的症状,可以扭转腰部肌肉,加速肠蠕动。 2.3.3足量饮水:水是最好的通便剂,可坚持晨起空腹饮温开水,或蜂蜜水200ml。 2.3.4训练定时排便习惯:要求患儿每天清晨或晚饭后无论有无大便都蹲厕10分钟,期间不能看书、打游戏等以免分散注意力。 2.3.5辅助排便措施:嘱患儿用手按压脐旁2寸的左侧天枢穴100次,然后将双手压在下腹部做咳嗽动作,以增加腹压促进排便。 2.3.6心理疏导:有些患儿由于排便疼痛,对排便产生恐惧心理,应根据情况进行心理疏导。 3 体会 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易出现大便燥结,因而功能性便秘在学龄儿童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长期便秘会导致患者产生明显的躯体不适,注意力分散,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并可引起各种肛肠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直肠粘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功能强,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直肠中的上、下静脉、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二是通过直肠上静脉,通过门静脉进入肺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因儿童肠道相对较长,肠壁薄而粘膜细嫩,血管丰富,通透性好,因此对学龄儿童进行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能够更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中医外治大师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曾有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中药直肠滴入疗法属中医常用外治法的一种,此疗法有以下特点:①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可将辨证所选方药通过直肠输布全身,发挥整体效应;②药物可在直肠吸收,既避免了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同时也减轻了药物对肠肝的首过效应;③显效迅速,药物经直肠吸收快,既能起到通腑泄热的目的,又能达到软坚散结的作用。 但由于功能性便秘的私密性、非急性损伤性和疾病发作的间歇性,使患儿及家长不易对此引起高度重视。然而,功能性便秘病因复杂,既有生理因素,又有心理因素,又与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儿童功能性便秘常是反复主观克制排便的结果,因此,治疗后又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期从根本上杜绝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参考文献

直肠给药规范(建议收藏)

直肠给药操作规范 步骤一:直肠给药准备工作 器物准备:注射器、直肠管、甘油(或石蜡油)、碘伏(酒精、生理盐水)、棉签、药品(直肠给药有专用直肠管)。。。...文档交流 病员准备:排便、心理放松 药品:拟用药品,38-40℃温水预热。 环境:屏风遮挡、合适室温、光线充足或足够照明。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步骤二:直肠给药 1. 选择体位:使患儿采取俯卧位或左侧卧位(趴伏家长双腿之上)2。抽药:将药物抽进注射器内,继续吸入少量空气,针头向下,使空气进入管腔尾部。 3。连接直肠管,直肠管涂抹润滑剂. 4. 插入直肠管:平缓、轻柔、插入5~10厘米。 5。注入药物:缓慢推入 6. 拔出直肠管 步骤三:给药后处理 1. 患儿保持采取卧位6~15分钟。 2。注意观察有无药液溢出,及时处理。 3。观察给药后的反应,是否排便、或有不舒服等。 注意事项 01. 掌握直肠给药指征,腹泻严重的患者暂时不适宜直肠注射疗法。

02。婴幼儿肠壁薄,灌肠管不要太硬,注意动作轻柔,润滑、消毒。 03. 直肠给药容积不宜过大10ml以内为宜。 04. 把握进管深度,0-1以下5cm,1—6岁5-10cm。 05。直肠给药后务必保留足够时间,以供药物吸收,一般15分钟即可。 06、庆大霉素不能直肠滴入。 0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08、药液温度要控制在40摄氏度以内。 09、给药结束后要拍拍孩子屁股,使其肌肉收缩。 10、掌握直肠给药指征: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急腹症,疑有肠坏 死穿孔禁用; 11、对本品有过敏史者禁用. 12、注意影响药液保留的因素: 药液温度、体位、药液用量、 药液性质、给药深度、情绪变化。 直肠给药的现代作用机理 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半透膜,具有丰富的静脉丛,血液循环旺盛,吸收力强; 1、由直肠上静脉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有首过效应) 2、由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门静脉吸收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 3、淋巴组织也参与了药物的吸收。 直肠给药的中医作用机理 祖国医学认为:直肠给药是中医内病外治方法之一。依据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药物自大肠吸收入体内,经过经脉复归于肺;肺朝百脉,复发通降,将药物输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而达到整体治疗效果,若病位在肠腑,灌肠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充分发挥局部疗效。肺与大肠,一脏一腑,一阴一阳,经络相关,表里络属,在中医脏腑联系最为密切。肺主治节,是大肠按正常规律传导的条件;肺

直肠给药规范

直肠给药规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直肠给药操作规范 步骤一:直肠给药准备工作 器物准备:注射器、直肠管、甘油(或石蜡油)、碘伏(酒精、生理盐水)、棉签、药品(直肠给药有专用直肠管) 病员准备:排便、心理放松 药品:拟用药品,38-40℃温水预热。 环境:屏风遮挡、合适室温、光线充足或足够照明。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步骤二:直肠给药 1. 选择体位:使患儿采取俯卧位或左侧卧位(趴伏家长双腿之上) 2. 抽药:将药物抽进注射器内,继续吸入少量空气,针头向下,使空气进入管腔尾部。 3. 连接直肠管,直肠管涂抹润滑剂。 4. 插入直肠管:平缓、轻柔、插入5~10厘米。 5. 注入药物:缓慢推入 6. 拔出直肠管 步骤三:给药后处理 1. 患儿保持采取卧位6~15分钟。 2. 注意观察有无药液溢出,及时处理。

3. 观察给药后的反应,是否排便、或有不舒服等。 注意事项 01. 掌握直肠给药指征,腹泻严重的患者暂时不适宜直肠注射疗法。 02. 婴幼儿肠壁薄,灌肠管不要太硬,注意动作轻柔,润滑、消毒。 03. 直肠给药容积不宜过大10ml以内为宜。 04. 把握进管深度,0-1以下5cm,1-6岁5-10cm。 05. 直肠给药后务必保留足够时间,以供药物吸收,一般15分钟即可。 06、庆大霉素不能直肠滴入。 0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08、药液温度要控制在40摄氏度以内。 09、给药结束后要拍拍孩子屁股,使其肌肉收缩。 10、掌握直肠给药指征: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急腹症,疑有肠坏死穿孔禁用; 11、对本品有过敏史者禁用。 12、注意影响药液保留的因素:药液温度、体位、药液用量、药液性质、给药深度、情绪变化。 直肠给药的现代作用机理

2021年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法 欧阳光明(2021.03.07) 中药直肠滴入是将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将输液管过滤器剪掉,接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通过直肠滴入给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1、评估 (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的精神状态及配合能力。 (3)患者的排便情况。 (4)心理状况。 2、目标 将药物自肛门灌入,解除或缓解各种因虚证或实证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如:肝炎引起的黄疸、肠梗阻等,达到祛除浊毒,活血化瘀,祛湿,温阳的作用。 3、禁忌症 (1)重度水肿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 (2)年老体弱、孕妇、严重痔疮,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 (3)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的病人。 4、告知 (1)灌肠前嘱患者先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药物吸收。 (2)治疗中患者有便意,应嘱患者深呼吸,勿用力,以减慢药液灌入速度,减低腹压,以保证药液保留时间。 (3)治疗结束后嘱患者臀部适量抬高,勿过度变换体位,尽量保留1h以上。

5、物品准备 治疗盘、一次性灌肠器、PVC管、中药制剂(39-41摄氏度)、棉签、液体石蜡油、中单、油布、弯盘、便盆、卫生纸,屏风。 6、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向病人解释治疗目的及方法。 (2)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 (3)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筒或输液瓶内,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 (4)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活塞,调节滴速,每分钟60~80滴。压力要低,以便药液的保留,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肠粘膜的充分吸收。 (5)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 (6)整理床铺,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7)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7、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卧位插入的深度。 (2)灌肠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 (3)肠道病变病人在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并减少活动。

麻醉药品使用规范(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麻醉药品使用规范(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415-19 麻醉药品使用规范(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1、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应按WHO三阶梯治疗方案的原则使用镇痛药。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 根据WHO癌痛三阶梯治疗指南,癌症疼痛治疗有五项基本原则: (一)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如口服,芬太尼透皮贴剂,直肠栓剂,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等。可依患者不同病情和不同需求予以选择。 (二)按阶梯给药:指镇痛药物的选择应依疼痛程度,由轻到重选择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三阶梯用药的同时,可依病情选择三环类抗抑郁药或抗惊厥类药等辅助用药。 (三)按时用药:是指止痛药物应有规律地按规定

时间给予,不是等患者要求时给予。使用止痛药,必须先测定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下一次用药应在前一次药效消失前给药。患者出现突发剧痛时,可按需给予止痛药控制。 (四)个体化给药:阿片类药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即是正确的剂量。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缓解疼痛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用药剂量,即为个体化给药。 (五)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应注意监护,密切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和身体反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治疗效果。 2、选择给药途径。应以无创给药为首选途径。有吞咽困难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禁忌证的,可选择经舌下含化或经直肠给药。对经口服或皮肤用药后疼痛无明显改善者,可经肌肉或静脉注射给药。全身镇痛产生难以控制的不良反应时,可选用椎管内给药或复合局部阻滞疗法。

直肠给药规范

直肠给药规范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直肠给药操作规范 步骤一:直肠给药准备工作 器物准备:注射器、直肠管、甘油(或石蜡油)、碘伏(酒精、生理盐水)、棉签、药品(直肠给药有专用直肠管) 病员准备:排便、心理放松 药品:拟用药品,38-40℃温水预热。 环境:屏风遮挡、合适室温、光线充足或足够照明。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步骤二:直肠给药 1.选择体位:使患儿采取俯卧位或左侧卧位(趴伏家长双腿之上) 2.抽药:将药物抽进注射器内,继续吸入少量空气,针头向下,使空气进入管腔尾部。 3.连接直肠管,直肠管涂抹润滑剂。 4.插入直肠管:平缓、轻柔、插入5~10厘米。 5.注入药物:缓慢推入 6.拔出直肠管 步骤三:给药后处理 1.患儿保持采取卧位6~15分钟。 2.注意观察有无药液溢出,及时处理。 3.观察给药后的反应,是否排便、或有不舒服等。 注意事项 01.掌握直肠给药指征,腹泻严重的患者暂时不适宜直肠注射疗法。 02.婴幼儿肠壁薄,灌肠管不要太硬,注意动作轻柔,润滑、消毒。 03.直肠给药容积不宜过大10ml以内为宜。 04.把握进管深度,0-1以下5cm,1-6岁5-10cm。 05.直肠给药后务必保留足够时间,以供药物吸收,一般15分钟即可。

06、庆大霉素不能直肠滴入。 0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08、药液温度要控制在40摄氏度以内。 09、给药结束后要拍拍孩子屁股,使其肌肉收缩。 10、掌握直肠给药指征: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急腹症,疑有肠坏死穿孔禁用; 11、对本品有过敏史者禁用。 12、注意影响药液保留的因素:药液温度、体位、药液用量、药液性质、给药深度、情绪变化。 直肠给药的现代作用机理 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半透膜,具有丰富的静脉丛,血液循环旺盛,吸收力强; 1、由直肠上静脉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有首过效应) 2、由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门静脉吸收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 3、淋巴组织也参与了药物的吸收。 直肠给药的中医作用机理 祖国医学认为: 直肠给药是中医内病外治方法之一。依据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药物自大肠吸收入体内,经过经脉复归于肺;肺朝百脉,复发通降,将药物输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而达到整体治疗效果,若病位在肠腑,灌肠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充分发挥局部疗效。肺与大肠,一脏一腑,一阴一阳,经络相关,表里络属,在中医脏腑联系最为密切。肺主治节,是大肠按正常规律传导的条件;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主通调水道,是大肠润燥的枢纽。一旦发生病变,肺肠之病可以相互传变、累及以致恶性循环。 直肠给药的优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