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染料染色分类

染料染色分类

染料染色分类
染料染色分类

天然染料分植物染料,如茜素、靛蓝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等。合成染料又称人造染料,主要从煤焦油分馏出来(或石油加工)经化学加工而成,习称“煤焦油染料”。

按染料性质及应用方法,可将染料进行下列分类。

l.直接染料这类染料因不需依赖其他药剂而可以直接染着于棉、麻、丝、毛等各种纤维上而得名。它的染色方法简单,色谱齐全,成本低廉。但其耐洗和耐晒牢度较差,如采用适当后处理的方法,能够提高染色成品的牢度。

2.不溶性偶氮染料这类染料实质上是染料的两个中间体,在织物上经偶合而生成不溶性颜料。因为在印染过程中要加冰,所以又称冰染料。由于它的耐洗、耐晒牢度一般都比较好,色谱较齐,色泽浓艳,价格低廉,所以目前广泛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色和印花。

3.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这类染料是5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型染料。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因,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它可以用于棉、麻、丝、毛、粘纤、锦纶、维纶等多种纺织品的染色。

4.还原染料这类染料不溶于水,在强碱溶液中借助还原剂还原溶解进行染色,染后氧化重新转变成不溶性的染料而牢固地固着在纤维上。由于染液的碱性较强,一般不适宜于羊毛、蚕丝等蛋白质纤维的染色。这类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色牢度好,但价格较高,且不易均匀染色。像珠光颜料一样。士林染料又称为还原染料

5.可溶性还原染料它由还原染料的隐色体制成硫酸酯钠盐后,变成能够直接溶解于水的染料,所以叫可溶性还原染料,可用作多种纤维染色。这类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染色方便,色牢度好。但它的价格比还原染料还要高,同时亲和力低于还原染料,所以一般只适用于染浅色织物。

6.硫化染料这类染料大部分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但能溶解在硫化碱溶液中,溶解后可以直接染着纤维。但也因染液碱性太强,不适宜于染蛋白质纤维。这类染料色谱较齐,价格低廉,色牢度较好,但色光不鲜艳。

7.硫化还原染料硫化还原染料的化学结构和制造方法与一般硫化染料相同,而它的染色牢度和染色性能介于硫化和还原染料之间,所以称为硫化还原染料。染色时可用烧碱-保险粉或硫化碱-保险粉溶解染料。

8.酞菁染料酞菁染料往往作为-个染料中间体,在织物上产生缩合和金属原子络合而成色淀。目前这类染料的色谱只有蓝色和绿色,但由于色牢度极高,色光鲜明纯正,因此很有发展前途,

9.氧化染料某些芳香胺类的化合物在纤维上进行复杂的氧化和缩合反应,就成为不溶性的染料,叫做氧化染料。实质上这类染料只能说是坚牢地附着在纤维上的颜料。

10.缩聚染料用不同种类的染料母体,在其结构中引人带有硫代硫酸基的中间体而成的暂溶性染料。在染色时,染料可缩合成大分子聚集沉积于纤维中,从而获得优良的染色牢度。

11.分散染料这类染料在水中溶解度很低,颗粒很细,在染液中呈分散体,属于非离子型染料,主要用于涤纶的染色,其染色牢度较高。尤其是对金葱粉,云母粉的一样。

12.酸性染料这类染料具有水溶性,大都含有磺酸基、羧基等水溶性基因。可在酸性、弱酸性或中性介质中直接上染蛋白质纤维,但湿处理牢度较差。

13.酸性媒介及酸性含媒染料这类染料包括两种。一种染料本身不含有用于媒染的金属离子,染色前或染色后将织物经媒染剂处理获得金属离子;另一种是在染料制造时,预先将染料与金属离子络合,形成含媒金属络合染料,这种染料在染色前或染色后不需进行媒染处理,这类染料的耐晒、耐洗牢度较酸性染料好,但色泽较为深暗,主要用于羊毛染色。

14.碱性及阳离子染料碱性染料早期称盐基染料,是最早合成的一类染料,因其在水中溶解后带阳电荷,故又称阳离子染料。这类染料色泽鲜艳,色谱齐全,染色牢度较高,但不易匀染,主要用于腈纶的染色。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的各类染料已有七千多种,常用的也有两千多种。由于染料的结构、类型、性质不同,必须根据染色产品的要求对染料选行选择,以确定相应的染色工艺条件。

面料染色工艺流程

一胚布缝边松布翻布

1 缝纫机特征:通过电动机带动缝纫机头,能把布边布头缝合起来。可以缝各种布料。

2 操作:先打开电源开关,把针线跟底线穿好,把布边或布头放到压脚下面、再启动踏脚板。

3 缝边工先检查胚布与流程卡上的数量,胚布是否相符,缝边不能过宽,2公分以内,从布头缝至布尾要平直,齐边。保持布面清洁,按数量分清缸数。

4 对缝纫机要定期保养,如加油,清洁等工作。用完后关掉电源以免烧坏电动机。

5 注意安全、调节机速、小心针头扎手指头。

6 松布,翻布,要检查松布机,翻布筒是否正常,特别要留意勾丝。

二拉缸(绳状缸)

拉缸构造:缸体由不锈缸材料制造,主要配件:电动机,棍筒,加热蒸汽管,加料糟,开关可以正转反转。

特征:能染真丝,棉布,人造丝,锦纶网布等,优点就是产量高,速度快,缺点:不能生产拉架布,高档布料等。

常见故障:会在染色过程中出现打结,绞导布轮。

解决方法:先停机,然后手动开机慢慢倒转。

生产工艺

1 先检查机台是否正常,染缸,用具是否清洁,防止搭色,沾污。

2 胚布进缸要平幅进,用缝纫机接头。

3 染色时水位要放大,浴比1:50左右,低水位不能开机运行,防止拉伤,擦伤。

4 拉缸生产的胚布选择每疋布的长度要基本一致,助剂,染料要加均匀(防止有疋差)。

5 拉缸不能生产高档布料,只能染要求低的产品,目前我们只能用来煮练印花胚布,染印花底色。

三高温缸

构造:由不锈钢材料组合而成,主要配件:主泵马达,导布轮,升降温进放水阀,还有排汽阀,副缸,抽料泵,搅拌机,主机前装有出布机,四管配有先进电脑运行操作。

特征:能染多种面料,既能低温染色又能高温染色,操作简单易懂,成品质量好,机器运行时出现结会自动报警。

常见故障:机器运行时出现布拉不动,掉布,布打结,布绞导布纶,机器运行时突然停电等。

解决方法:

1、当布出现拉不动时,操作工应马上考虑到主泵的冲力是不是调的太大或太小,调小冲力不够,调大冲力过猛,会把缸内的布冲乱,在后面的布运行就会把前面的布压住,导至布拉不动,冲力应该调到适当为止。如果布还是拉不动,在高温情况下,应该降温至85度,缸内压力全部排完,才可以开盖,用人手进行操作,操作工在滚筒正转突然停下,连续几次,用手推布正转。或把布打出一点,再开动主泵,水冲力调大,直到布进去为止。

2、掉布:布在缸内自动打结,过不了喷嘴,降温85度,压力排完,用手工把结解开。

3、布绞导布轮:操作工千万不要茫然地乱正反转,要看清楚布是怎样绕在导布轮上,再找出双头,把布清理好即可,如果缸内高温一定要降温,排压。

7、机器运行时突然停电时,只要来电就把电脑箱上

面的自动与手动开关反复开几次,就OK!

操作工艺

1 胚布进缸前必须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染缸,用具是否清洁,防止沾污,沾色。

2 胚布下缸前要看清流程卡上布号,数量是否相同等,拉架布染色必须用缝纫机接头,平幅进缸,防止出现拉痕,染色时水位要放大,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

3 高温缸染色时,一定要关好,关紧高温缸门,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30度,降温至85度以下,缸内压力全部排完,方可打开取样,高温缸染色要绝对注意安全。

4 办OK后,降温至50度左右洗循环水,不能高温排水,防止鸡抓印。

四脱水机

构造:由不锈钢制造,配有电机,电机控制箱,进布,出布机。

性能:可脱干各种面料。

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勾纱,脱的太干会有鸡抓印,脱过深色后不搞干净再脱浅色布会有搭色现象。

操作规程:

1 检查脱水机清洁工作。

2 成品布放入脱水机要平行,不能一次脱得太多,染色成品不能脱得太干,八成干即可。

3 装布车要洗干净,用塑料纸垫好,漂白,浅色要全封闭盖好。

4 脱水机在没有完全停下来的情况下,不能用手去拉布,在刚开机时如有布飞出来,绝不能用手去拉布,一定要刹车,才能用手去把布放好,再开机。脱水时要绝对注意安全。

五常用染色工艺曲线

1 直接,酸性染料,拉缸染色曲线:

助剂料98℃х30′剪办

1℃/分钟

10′ 15′

办OK后降温至80度洗循环水。

2 酸性染料染绵纶高温缸染色曲线:

助剂料98℃х60′剪办

1℃/2分钟

10 10′ 15′ 15′

办OK后降温至50度洗循环水。

3 分散染料高温缸染色升温曲线:

助剂料130℃х60′

1℃/2分钟

10 10′ 15′ 15′

降温至85度取样,办OK后降温至50度洗循环水。

7 活性料染色升温曲线:

染料NaCl Na2Co3 60℃х60′剪办

1℃/1分钟

10′ 15′15′ 30′ 15′15 30′

办OK后洗水煮枧。

5 直接分散染T/C布升温曲线:

助剂料130℃х60′ NaCl 98 ℃X20剪办

1分钟/℃80℃10

10 10 10 15′ ′

130度保温后降温至80度加盐,再升温至98度保温剪办。

6 活性料,酸性料染R/N布升温曲线:

料NaCl Na2Co3 60℃х60′ 助剂料98 ℃X30

1℃/分钟1℃/分钟

10 10 10 30′10 10 30 ′10 15

先染活性,办OK后洗净水再染酸性。

六染料

1 各种纤维适用的染料:

涤纶棉锦纶真丝人丝晴纶

酸性

活性

分散

直接

阳离子

2 各种染料的化法:

分散染料先用少量冷水调成浆状,再用98度热水开好

酸性直接先用少量冷水调成浆状,再用98度热水开好

活性染料先用少量冷水调成浆状,再用不超过60度水开好

阳离子料染料加冰醋酸用少量冷水调成浆状,再用98度水开好。备注所有染料都要用布过滤进缸,防止染料点。

七常用布类成份:

棉人棉

天然纤维。燃烧时冒蓝烟,有纸的气味,有黑灰

锦纶化学合成纤维燃烧时冒白烟,燃烧后变白色

真丝羊毛蛋白质纤维。燃烧时有烧毛发臭味,有黑灰

晴纶化学纤维火呈白色,有时略带黑色,鱼腥味。

涤纶化学纤维。燃烧时冒黑烟,燃烧后变黑,芳香味。

八常用助剂

1 209洗涤剂:表面活性剂,胚布净洗煮练,活性染色煮枧用。

2 202除油剂:胚布前处理除油,去污用。

3 601软水剂:软化硬水,降低水质硬度。

4 纯碱:胚布除油,洗缸。活性染色起固色用。

5 烧碱:棉布脱棉籽,洗缸,分散染色做还原洗。

6 盐:直接,酸性,活性染色促染剂用。

7 冰醋酸:酸性染料促染剂。阳离子,分散染色时用来调PH值。

8 700匀染剂:分散染色匀染剂。

9 修补剂L :分散染色匀染作用,花布时修色剂。

10 NL-423 :酸性染料染锦纶匀染剂。

11 AN匀染剂:阳离子染晴纶匀染剂。

12 双氧水:棉布脱棉籽用。双氧水煮漂白度好,除杂效果好。

13 JFC渗透剂:厚布料染色时起渗透作用。

14 Y 固色剂:直接,酸性染色后固色作用。提高颜色牢度。

15 保险粉:分散染色作后处理用,可剥色,洗缸

16 平平O :直接,酸性染色时作匀染用。

17 元明粉:活性染色作促染作用,染锦纶时可作剥色用。

18 硫酸铵:分散,酸性,染色时作调整PH值用。

19 退浆水:一般胚布都有浆料,退浆除杂有利于提高渗透性,使染色均匀,成品手感会松软。

染色常见问题:

1 色花,原因:加料太快,升温太快,水位少等,解决方法,布重新进缸,加过量匀染剂保温60分钟降温后再查布。

2 色点,原因:染料没有化好,没有过滤就进缸,有时水质不好,造成染料在缸边结起来。解决方法,用保险粉去剥色,如果是分散料,剥不掉,就只能改黑色。

3 勾纱:生产容易勾纱的面料要每一道工序都小心,导布轮要用布包好,车子要用胶纸垫好,脱水机也要垫好,手要戴手套。

4 擦伤:如出现擦伤问题,一定要反布生产。导布轮速度调慢。

5 拉痕:拉缸拉痕,水位要放大,转的速度调慢,高温缸如出现拉痕,进布一定平幅进缸。

6 鸡抓印:降温太快,会出现鸡抓印,布太多也会有,解决方法,布进缸重新升温,加BSK防绉剂,然后再慢慢降温。

7 油迹,色迹,布在去油的时候,织布油和水里面的杂质混合,粘在缸里面,如果下染料,就会跟染料结在一起,再粘在布上面。解决方法,还能解决,如果用碱或保险粉煮不掉就只能改黑色。

8 疋差:疋与疋之间有色差,原因是纱不一样,上色率也不一样。如果相差太大,只能返修。

颜色是由最基本的三原色红,黄,兰组成。染色就是把染料渗透、固着到纤维上的过程

4、常见纺织纤维的纺织性能:

①羊毛:吸湿、弹性、服用性能均好,不耐虫蛀、适酸性和金属结合染料。

②蚕丝:吸湿、透气、光泽和服用性能好,适用酸性及直接染料。

③棉花:透气、吸湿、服用性能好、耐虫蛀、适直接还原偶氮、碱性媒介、硫化、活性染料。

④黏胶纤维:吸湿性、透气性好、颜色鲜艳、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性质接近天然纤维,适用染料同棉花。

⑤涤纶:织物、挺、爽、保形性好、耐磨、尺寸稳定、易洗快干,适用分散染料,重氮分散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

⑥锦纶:耐磨性特别好、透气性差、适用酸性染料,散染料。

⑦晴纶:蓬松性好、有皮毛感、适用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

都属于阴离子型。

染色原理是,

活性染料:物料吸附/渗透,与纤维素纤维在碱性条件下起化学反应而成为纤维的一部分。

还原染料:用还原剂将染料还原成为溶于水的稳色体(leucoform),在碱性条件下附着于纤维表面。再通过氧化(可以使用弱氧化剂/氧化性酸,也可以是自然氧气或水)显色。

活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等三种染料均为印染企业最常用的染料。一般浅、中色染色后浮色较少,深色色位染色后浮色较多,其中以活性染料最为严重。这主要是染深色时,染料用量大,大量染料堆积在纤维表面,造成有部分染料在纤维上没有染座,而沾浮于纤维表面。

解决此问题,首先要根据织物和色泽合理选择染料。如果涤/棉织物染色,在打小样时要合理调整分散/还原、分散/活性的染料配比;其次,要严格工艺操作,保证染料的上染率;最后,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浮色加强皂洗,保证染色牢度达标。皂洗时要选择质量优良的中性洗涤剂,要保证皂蒸箱的温度在95℃以上,还要进行充分水洗。如是分散/还原或分散/活性染色工艺,最好在分散染料焙烘后,先还原清洗一遍,再套染还原,这样会明显的减少浮色产生。

分散染料

分散染料是一类水溶性较低的非离子型染料。最早用于醋酯纤维的染色,称为醋纤染料。随着合成纤维的发展,锦纶、涤纶相继出现,尤其是涤纶,由于具有整列度高,纤维空隙少,疏水性强等特性,要在有载体或高温、热溶下使纤维膨化,染料才能进入纤维并上染。因此,对染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具有更好疏水性和一定分散性及耐升华等的染料,目前印染加工中用于涤纶织物染色的分散染料基本上具备这些性能,但由于品种较多,使用时还必须根据加工要求选行选择。

(一)分散染料一般性质分散染料结构简单,在水中呈溶解度极低的非离子状态,为了使染料在溶液中能较好地分散,除必须将染料颗粒研磨至2μm以下外,还需加入大量的分散剂,使染料成悬浮体稳定地分散在溶液中。分散染料按应用时的耐热性能不同,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其中低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低,匀染性能好,常称为E型染料;高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较高,但匀染性差,称为S型染料;中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又称为SE型染料。用分散染料对涤纶进行染色肘,需按不同染色方法对染料进行选择。

(二)分散染料染色方法由于聚酯纤维具有疏水性强、结晶和整列度高、纤维微隙小和不易润湿膨化等特性,要使染料以单分子形式顺利进入纤维内部完成对涤纶的染色,按常规方法是难以进行的,因此,需采用比较特殊的染色方法。目前采用的方法有载体法、高温高压法和高温热溶法等三种染色方法。这些方法利用了不同的条件使纤维膨化,纤维分子间的空隙增大,同时加入助剂以提高染料分子的扩散速率,使染料分子不断扩散进入被膨化和增大的纤维空隙,而与纤维由分子间引力和氢键固着,完成对涤纶的染色。由于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故要依靠加入

染料和溶液中的分散剂组成染液。为防止分散染料及涤纶在高温及碱作用下产生水解,分散染料的染色常需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

下面分别介绍三种染色方法。

1.载体染色法载体染色法是在常压下加热进行。它是利用一些对染料和纤维都有直接性的化学品,在染色时当这类化学品进入涤纶内部时,把染料分子也同时携入,这种化学药品称为载体或携染剂。

利用载体对涤纶染色的原理是涤纶中的苯环与染料分子中的芳核间有较大分子间引力,涤纶能吸附简单的烃类、酚类等,这些化学品就成为载体。由于载体与涤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涤纶分子结构松弛,纤维空隙增大,分子易进入纤维内部。同时由于载体本身能与纤维及染料分子产生直接性,不但能帮助染料溶解,把染料单分子带到纤维表面,增加染料在纤维表面的浓度,而且能减少纤维的表面张力,使运动着的染料分子迅速进入纤维空隙区域,提高了染料分子的扩散率,促使染料与纤维结合,从而完成染色步骤。染色结束后,利用碱洗,使载体完全去除。常用载体有邻苯基苯酚、联苯、水杨酸甲酯等,由于大都具有毒性,对人体有害,目前已很少应用,故这里只作一般介绍。

2.高温高压染色法高温高压染色法是在高温有压力的湿热状态下进行。染料在100℃以内上染速率很慢,即使在沸腾的染浴中染色,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也不高,所以必须加压在2atm(2.02×105Pa)以下,染浴温度可提高到120~130℃,由于温度提高,纤维分子的链段剧烈运动,产生的瞬时孔隙也越多和越大,此时染料分子的扩散也增快,增加了染料向纤维内部的扩散速率,使染色速率加快,直至染料被吸尽而完成染色。

分散染料的高温高压染色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适合升华牢度低和分子量较小的低温型染料品种。用这类染料染色匀染性好,色泽浓艳,手感良好,织物透芯程度高,适合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常用于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

分散染料的高温高压染色可在高温高压卷染机和喷射、溢流染色机上进行,适宜于染深浓色泽,染色pH值一般控制在5~6,常用醋酸和磷酸二氢铵来调节pH值。为使染浴保持稳定,染色时尚需加入分散剂和高温匀染剂。

溢流染色机染色工艺举例:

染色处方:

分散染料 X

高温匀染剂 0.2~1.2g/L

扩散剂O 0.5~1g/L

醋酸(98%) 0.5~1.5g/L

还原清洗:

烧碱(360Be) 6ml/L

保险粉 2.5g/L

分散剂 0.1~0.5g/L

工艺流程:

坯布缝头→前处理→染色→还原清洗→热水洗→水洗→脱水→定形。

一般可在50~60℃始染,大约1h后逐渐升温至130℃,染色1~2h,然后充分水洗。染深色时进行还原清洗代替皂洗,可保持染色成品色泽鲜艳。

3.热熔染色法分散染料染涤/棉织物采用热熔法染色与一般浸轧染色相似,先经浸轧染液后即行烘干,随即再进行热熔处理。在200℃高温作用下,沉积在织物上的染料可以单分子形式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涤纶的染色。若是涤棉混纺织物,则可通过热熔处理使沾在棉上的染料以气相或接触的方式转移到涤纶上。热熔染色法是目前涤棉混纺织物染色的主要方法,以连续化轧染生产方式为主,生产效率高,尤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热熔染色法的缺点是设备占地面积大,同时对使用的染料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染料的利用率较高温高压法低。

热熔染色工艺举例如下(45×45支,浅蓝色,65/35涤/棉细纺织物):

(1)染色处方

分散蓝2BLN 1.5g/L.

润湿剂JFC lml/L

扩散剂 1g/L

3%海藻酸钠浆 5~1Og/L

使用时,用醋酸或磷酸二氢铵调节pH5~6。

(2)工艺流程

轧染 (二浸二轧,轧余率65%,室温)→预烘(8O~120℃)→热熔(180~210℃,2~1min)→套染棉。

在高温热熔染色中要注意防止染料在预烘和焙烘中产生泳移,热熔焙烘阶段是棉上的分散染料向涤纶转移的重要阶段,要根据染料的耐热性能,即染料的升华牢度,选择适当的热熔温度和时间。在实际染色时,染料的转移不可能是完全的,在棉上总残留有一部分染料,造成棉的沾色,可采用还原清洗或皂洗进行染后处理。若在热熔法染色后还要进行棉部分的套染,则可在套染后选行后处理。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的棉套染工艺,可参阅前述的棉织物染色工艺,这里不再介绍。

A、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

分散染料是一类水溶性较低的非离子型染料。最早用于醋酯纤维的染色,称为醋纤染料。随着合成纤维的发展,锦纶、涤纶相继出现,尤其是涤纶,由于具有整列度高,纤维空隙少,疏水性强等特性,要在有载体或高温、热溶下使纤维膨化,染料才能进入纤维并上染。因此,对染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具有更好疏水性和一定分散性及耐升华等的染料,目前印染加工中用于涤纶织物染色的分散染料基本上具备这些性能,但由于品种较多,使用时还必须根据加工要求选行选择。

(一)分散染料一般性质分散染料结构简单,在水中呈溶解度极低的非离子状态,为了使染料在溶液中能较好地分散,除必须将染料颗粒研磨至2μm 以下外,还需加入大量的分散剂,使染料成悬浮体稳定地分散在溶液中。分散染料按应用时的耐热性能不同,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其中低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低,匀染性能好,常称为E型染料;高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较高,但匀染性差,称为S型染料;中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又称为SE型染料。用分散染料对涤纶进行染色肘,需按不同染色方法对染料进行选择。

(二)分散染料染色方法由于聚酯纤维具有疏水性强、结晶和整列度高、纤维微隙小和不易润湿膨化等特性,要使染料以单分子形式顺利进入纤维内部完成对涤纶的染色,按常规方法是难以进行的,因此,需采用比较特殊的染色方法。目前采用的方法有载体法、高温高压法和高温热溶法等三种染色方法。这些方法利用了不同的条件使纤维膨化,纤维分子间的空隙增大,同时加入助剂以提高染料分子的扩散速率,使染料分子不断扩散进入被膨化和增大的纤维空隙,而与纤维由分子间引力和氢键固着,完成对涤纶的染色。由于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故要依靠加入染料和溶液中的分散剂组成染液。为防止分散染料及涤纶在高温及碱作用下产生水解,分散染料的染色常需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

下面分别介绍三种染色方法。

1.载体染色法载体染色法是在常压下加热进行。它是利用一些对染料和纤维都有直接性的化学品,在染色时当这类化学品进入涤纶内部时,把染料分子也同时携入,这种化学药品称为载体或携染剂。

利用载体对涤纶染色的原理是涤纶中的苯环与染料分子中的芳核间有较大分子间引力,涤纶能吸附简单的烃类、酚类等,这些化学品就成为载体。由于载体与涤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涤纶分子结构松弛,纤维空隙增大,分子易进入纤维内部。同时由于载体本身能与纤维及染料分子产生直接性,不但能帮助染料溶解,把染料单分子带到纤维表面,增加染料在纤维表面的浓度,而且能减少纤维的表面张力,使运动着的染料分子迅速进入纤维空隙区域,提高了染料分子的扩散率,促使染料与纤维结合,从而完成染色步骤。染色结束后,利用碱洗,使载体完全去除。常用载体有邻苯基苯酚、联苯、水杨酸甲酯等,由于大都具有毒性,对人体有害,目前已很少应用,故这里只作一般介绍。

2.高温高压染色法高温高压染色法是在高温有压力的湿热状态下进行。染料在100℃以内上染速率很慢,即使在沸腾的染浴中染色,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也不高,所以必须加压在2atm(2.02×105Pa)以下,染浴温度可提高到120~130℃,由于温度提高,纤维分子的链段剧烈运动,产生的瞬时孔隙也越多和越大,此时染料分子的扩散也增快,增加了染料向纤维内部的扩散速率,使染色速率加快,直至染料被吸尽而完成染色。

分散染料的高温高压染色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适合升华牢度低和分子量较小的低温型染料品种。用这类染料染色匀染性好,色泽浓艳,手感良好,织物透芯程度高,适合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常用于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

分散染料的高温高压染色可在高温高压卷染机和喷射、溢流染色机上进行,适宜于染深浓色泽,染色pH值一般控制在5~6,常用醋酸和磷酸二氢铵来调节pH值。为使染浴保持稳定,染色时尚需加入分散剂和高温匀染剂。

溢流染色机染色工艺举例:

染色处方:

分散染料X

高温匀染剂0.2~1.2g/L

扩散剂O 0.5~1g/L

醋酸(98%) 0.5~1.5g/L

还原清洗:

烧碱(360Be) 6ml/L

保险粉2.5g/L

分散剂0.1~0.5g/L

工艺流程:

坯布缝头→前处理→染色→还原清洗→热水洗→水洗→脱水→定形。

一般可在50~60℃始染,大约1h后逐渐升温至130℃,染色1~2h,然后充分水洗。染深色时进行还原清洗代替皂洗,可保持染色成品色泽鲜艳。

3.热熔染色法分散染料染涤/棉织物采用热熔法染色与一般浸轧染色相似,先经浸轧染液后即行烘干,随即再进行热熔处理。在200℃高温作用下,沉积在织物上的染料可以单分子形式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涤纶的染色。若是涤棉混纺织物,则可通过热熔处理使沾在棉上的染料以气相或接触的方式转移到涤纶上。热熔染色法是目前涤棉混纺织物染色的主要方法,以连续化轧染生产方式为主,生产效率高,尤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热熔染色法的缺点是设备占地面积大,同时对使用的染料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染料的利用率较高温高压法低。

热熔染色工艺举例如下(45×45支,浅蓝色,65/35涤/棉细纺织物):

(1)染色处方

分散蓝2BLN 1.5g/L.

润湿剂JFC lml/L

扩散剂1g/L

3%海藻酸钠浆5~1Og/L

使用时,用醋酸或磷酸二氢铵调节pH5~6。

(2)工艺流程

轧染(二浸二轧,轧余率65%,室温)→预烘(8O~120℃)→热熔(180~210℃,2~1min)→套染棉。

在高温热熔染色中要注意防止染料在预烘和焙烘中产生泳移,热熔焙烘阶段是棉上的分散染料向涤纶转移的重要阶段,要根据染料的耐热性能,即染料的升华牢度,选择适当的热熔温度和时间。在实际染色时,染料的转移不可能是完全的,在棉上总残留有一部分染料,造成棉的沾色,可采用还原清洗或皂洗进行染后处理。若在热熔法染色后还要进行棉部分的套染,则可在套染后选行后处理。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的棉套染工艺,可参阅前述的棉织物染色工艺,这里不再介绍。

B、阳离子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

腈纶是由丙烯腈与其他单体成分共聚而成的合成纤维。其组成以丙烯腈为主,加入了第二单体如丙烯酸酯,以改善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提高它的柔韧性和手感;引入第三单体如衣康酸或丙烯磺酸,以增加纤维上吸附染料的位置,改善染色性能。引入的酸性基因越多,纤维结合染料的位置就越多,则该纤维的染色饱和值越大,得色也越深。

腈纶采用阳离子染料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染色,可得深浓鲜艳的色泽,但当染色温度过高并有碱存在时,则易使纤维泛黄,染色色泽改变。因此,腈纶的染色一般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同时应尽量避免过高温度染色。

(一)阳离子染料结构与性能阳离子染料是为了适应腈纶的染色,在碱性染料的基础上经改进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染料。这类染料在水溶液中能离解成带正电荷的色素阳离子,故称为阳离子染料。根据阳离子染料结构中所带阳离子基团的结构特征,可将染料分为共轭型与隔离型两大类。一般的碱性染料与阳离子染料都属于共轭型。由于染料中的共轭体系是染料的发色部分,而阳离子基团则是染料结构中反应活性较大的敏感位置,因此这类染料的耐光和热稳定性较差,但其色泽鲜艳,得色量高,匀染性较好。另一类阳离子染料结构中的阳离子基团是与染料母体之间的发色体系相互隔开的,故称之为隔离型阳离子染料。由于反应活性较高的阳离子基团不参与染料母体的共轭,使染料的发色体系能在光、热作用下保持稳定,因此这类染料比较耐热,日晒牢度较高,但由于电荷集中,与纤维的结合力较强,故不易获得匀染效果。

阳离子染料对染浴的pH值比较敏感,在弱酸性介质中比较稳定,溶解度较好。但若溶液的pH值过高,尤其是在碱性条件下,染料容易发生色光变化,甚至分解、沉淀;若pH值过低,也会引起染料色光的改变或分解。因此,阳离子染料染色时,pH值一般控制在4~5。此外阳离子染料在溶液中易与阴离子型助剂和染料结合而生成沉淀或产生焦状物质,故原则上应避免与阴离子型化合物同浴,但也可利用这一性质,选用适当的阴离子助剂进行缓染或制备分散型阳离子染料。加入中性电解质,也可对阳离子染料的染色产生缓染作用,获得匀染效果。

(二)阳离子染料染色原理阳离子染料上染腈纶是阳离子染料的有色阳离子与纤维上带负电荷的基团成盐结合的过程,即:

纤维-COOH + CI-染料-→ 纤维-COO-染料+ HCl

这一结合过程属于定位吸附过程,阳离子染料对睛纶的染色可包括下属三个过程。

1.吸附腈纶在水中由于酸性基团的离解而使纤维带负电荷,容易吸附染料阳离子,使纤维表面的负电被中和,随着染料离子向纤维内部不断扩散,纤维表面带电增加,纤维再度吸附染料。

2.扩散染料向纤维内的扩散是一个复杂过程。由于染料阳离子与纤维上的负电基团产生较强库伦引力,使得染料分子的扩散变得比较困难,常需借助温度的增高来进行。因此,在用阳离子染料染腈纶时,必须严格控制温度,以利于染色匀透。

3.固着染料固着是染料阳离子与纤维上阴离子基团成盐的过程,它基本是不可逆的。

由上述三个过程可见,要使阳离子染料顺利而匀透地上染腈纶,必须设法控制染料对纤维的吸附速率,继而设法强化染料在纤维内部的扩散速率并尽量减小染料在纤维内扩散的阻力。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1)温度:腈纶染色过程中,温度一方面可赋予染料扩散所需要能量,另一方面可使纤维膨化,减小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阻力。当温度低于腈纶的玻璃化温度时,染料对纤维的吸附速率较慢;当温度升至85℃以上时,染料对纤维的吸附速率加快,上染速率急剧增加,极易造成染色不匀。为此,必须严格控制升温速率,以限制染料的吸附速率,应在保证均匀吸附的基础上有控制地提高染料的扩散速率,从而有利于染色的匀透。

(2)pH值:控制染色pH值的高低与染色深度有关。当pH值较低时,可抑制纤维上酸性基团和染料阳离子的离解,有利于减慢上染速率,可染淡色,同时还有利于匀染。反之,若pH值增高,有利于染料与纤维的离解,使染料对纤维的吸附加快,易染色不匀。在实际染色中,可根据所用纤维所含酸性基团的数量和强弱来选择适当pH值,并可用缓冲剂来调节和稳定染液pH值。

(3)电解质:电解质在阳离子染料上染腈纶中可产生缓染的作用,因为电解质中的金属阳离子结构较小,在染色过程中能优先于染料阳离子抢占腈纶上带负电的染色位置,然后再转让给染料阳离子,由此延缓了染料上染纤维速率而产生匀染效果。另一类常用的阳离子缓染剂,其作用机理亦是如此。若加入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由于它能与染料阳离子结合生成不稳定的复合物,使染浴中染料阳离子的有效浓度降低,从而产生匀染效果。当温度升高时,这种不稳定的复合物重新分解放出染料阳离子再上染纤维,使染色完成。这类助剂在使用时易过多地降低染料的利用率,故常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实际生产中,应恰当选择各类缓染剂的用量,以获得较好的染色成品,要注意在拼混染色中,应选择配伍值K相近的染料拼色,才能获得均匀的染色效果。

(三)阳离子染料染色工艺及方法腈纶根据散纤维、丝束、纱线、毛条等不同形式可在相应的设备上染色。织物可在绳状染色机、卷染机或轧染机上进行。

纯腈纶织物都采用浸轧或卷染。染色时始染温度宜在玻璃化温度以下,以70℃左右为宜。然后缓缓升温至沸,染色约1h。染淡色时,起染温度要低,升温时间可长些,染浓色时,起染温度可高点,升温时间可短些。染淡色可在3Omin左右,染中色、浓色可在60~90min。

染浴可由染料、醋酸、醋酸钠、缓染剂、无水硫酸钠等组成,各助剂的用量可根据染色之深浅而有所不同。染色时先将染料用使用量一半的醋酸调匀,加水调成浆状后加沸水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其他助剂及剩余醋酸加到染浴中,再将溶解好的染料滤入染浴内,搅匀后即可染色。染色后进行降温,其降温速率要缓慢,过快会影响手感。染色后即可进行水洗,有的也可进行柔软处理,以增进手感。

染色时间对染料的扩散及是否上染充分有很大的关系,时间短,易造成环染,影响染色牢度,可根据所染色泽来确定染色时间。

除浸染和卷染外,涤腈混纺织物多采用轧染,其工艺包括汽蒸法和热熔法两种。

1.浸染

染色处方(纯腈纶织物浸染艳红色):

阳离子嫩黄7GL(500%)0.12%

阳离子艳红5GN(250%)2.40%

醋酸(98%)2.50%

醋酸钠1.0%

无水硫酸钠8.0%

匀染剂TAN 0.5%

染色浴比1:40

75℃始染,1℃/min升温至85℃,保温染色15min,然后以1℃/2min升温至95℃,保温染色20min,再以1℃/4min升温至100℃,沸染45~60min,最后在20~30min内缓慢降至50℃出机。上述染色方法也称为控制升温法,是浸染染色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适用于常压不连续浸轧机、绞纱染色机、液流染色机、平幅无张力卷染机等染色设备。

浸染染色中,还有一种恒温染色怯。恒温染色法是在腈纶的玻璃化温度以上、沸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选择一个适当的温度,作为固定的恒温染色温度。在此恒温下,用45~90min基本完成染料的上染,接着在沸点作短时间处理,使染料完全固着,达到最高的染色牢度。采用此法染色的关键是要选择一个合理的恒温上染温度,在这一温度下,腈纶投入染浴染色时并无突然上染的现象,但在整个恒温过程中染料是在不断地上染。当恒温阶段结束时,纤维的上染率最好能达到80%以上,这样就可快速升温到沸点以使染料固着。采用恒温染色法不易染花,得色均匀,容易操作,而且染色时间短,故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

2.卷染卷染染液的组成与浸染相似,除含有染料外,还有醋酸、醋酸钠、元明粉、阳离子缓染剂等。染料的溶解法和染液配制与浸染亦类同。60℃开始染色,染色4道后升温至98~100℃,沸染8O~90min,再热水洗、皂洗、热水洗、温水洗。所用设备应以能自动调节张力的等速卷染机为好,使织物在染色过程中所受张力尽可能小,否则会影响织物手感。

3.轧染轧染染色主要用于腈纶丝束、毛条及腈纶混纺织物。腈纶织物受热容易变形,所以很少采用轧染。轧染工艺有汽蒸和热熔法,本节主要介绍涤腈混纺织物的热熔染色。

热熔法轧染涤腈混纺织物一般是将分散染料和阳离子染料同浴,即一浴法轧染。由于商品分散染料中含有大量的阴离子型分散剂,能和阳离子染料结合,使染浴不稳定,因此一般是将阳离子染料先制成分散型阳离子染料,使分散型阳离子染料和分散染料同时分散在水中。

分散型阳离子染料热熔染色工艺与分散染料的热熔染色相似,工艺流程是:浸轧→烘干→热溶→后处理。热熔条件是:190~200℃,1~2min。轧染液内含有分散型阳离子染料、醋酸、促染剂、释酸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少量糊料等。加入醋酸是用来调节染液的pH至4~5。由于醋酸易挥发,为使染色过程中pH值比较稳定,一般必须加入硫氰酸铵7~9g/L作为释酸剂。采用尿素和碳酸乙烯酯作为促染剂,可使纤维膨化,有利于染料向纤维内扩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提高染液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少量糊料可防止染料泳移。若在热溶后再进行短时间汽蒸,可进一步提高阳离子染料的固色率。

几种主要染料的染色报告

几种主要染料的染色报告 1.直接染料染色: 直接染料的构型具有线型、共平面的特征,具有较长的共轭系统平;按化学结构分,绝大部分直接染料都属于偶氮类染料,其他结构(如酞箐结构)的品种很少。偶氮类染料又分为单偶氮、双偶氮、多偶氮结构。直接染料的结构母体上带有许多可溶性的磺酸基和少量羧酸基,使直接染料可溶于水,其溶解度的大小与亲水基团的多少有关;从其结构上看,有许多可形成氢键的基团;分子大,且具有较长的共轭键,故具有直接性;水溶性和直接性是直接染料的共同特性。直接染料在水溶液中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聚集,聚集现象随着染料浓度和电解质用量增加而增加,随染浴温度升高而降低,直接性大的染料其聚集倾向也大;直接染料在水溶液中带阴电荷,染色时只能和阴荷性或非离子型助剂同浴使用,并要防止Ca2+、Mg2+和任何阳荷性助剂(要与直接染料结合)进入染浴;直接染料染色后固色处理时的固色剂就带阳电荷,与纤维上的直接染料相结合,使染料失去水溶性,从而提高产品的皂洗牢度,减少褪色和防止白布沾色。 直接性:是指直接染料对纤维直接染色的能力,常被用来定性说明染料对纤维的上染能力,上染百分率高称之为直接性高。直接性没有确切定量的慨念。 亲和力:是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和纤维上的染料标准化学位的差。它是定量说明染料对纤维的上染能力。 直接染料按染色性能可分为三类; 甲类:直接性低、匀染性好,它的上染百分率往往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直接冻黄G,直接嫩黄5G。 乙类:直接性较大,匀染性较差,中性电解质对它们有明显的促染效果。如直接湖兰5B,直接黄GR。 丙类:直接性大,匀染性很差,中性电解质对它的促染效果不明显,其上染百分率通常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如直接耐酸大红4BS,直接枣红GR,直接绿B。 2.接染料与纤维反应的原理: 直接染料染棉织物是通过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亲和力直接上染,即通过分子间力和染料与纤维形成氢键而结合上染在织物上。 经过练漂处理的棉、粘胶和蚕丝等亲水性纤维制品浸入染液后,水就很快透入纤维内部,产生膨化现象。膨胀的纤维出现许多充满着水的孔道,染料分子(或阴离子)通过这许多曲折而又相互连通的孔道扩散到纤维内部(通常是纤维的无定形区,即纤维组织结构结晶区疏松的部分)。在染色过程中,染料与纤维之间由于亲和力的作用不断发生吸附,同时因染料的水溶性又存在解吸,致使纤维空隙里游离状态的染料和吸附状态的染料最终保持动态平衡。这就是直接染料染色的实际过程。 直接染料主要用于棉、粘胶等纤维素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染色,也可以对蛋白质纤维、锦纶等进行染色。染色方法有浸染和卷染,常用的是浸染。加入电解质有利于上染百分率的提高,起促染作用。分子结构较大的染料,分子聚集倾向较大,必须在较高的染色温度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上染百分率;分子结构较简单的染料,在较低的染色温度下就能获得较高的上染百分率,染色温度升高反而会使上染百分率下降。因此,在染色过程中要根据染料的染色性能,选择合适的染色条件,以获得理想的上染百分率。拼色时必须选择同类型的、上染性能基本一致的染料。 2.活性染料染色 性染料根据其活性基因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1.普通型(或称冷染性)活性染料国产X型活性染料属此类。这类染料的活性基因为含有两个活泼氯原子的三聚氯氰。它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反应能力较强,但染液的稳定性较差,能在低温(20~30℃)下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而染色,同时也只需在低温和较弱碱剂(pH =10.5左右)的条件下完成固色。

第三章 直接染料染色

第三章直接染料染色 3-1 概述 一直接染料应用特点 优点-染色效果对工艺的依赖性相对较弱 缺点-日晒牢度、湿处理牢度较差 对象-粘胶、棉、产业纺织品、皮革、纸张、丝绸…二直接染料结构特点 a 较长的共轭双键系统; b 分子量大、较好的同平面性和线状结构; c 含有羟基、氨基等生成氢键的基团; d 在水中可电离呈染料阴离子。 三禁用染料问题 禁用染料涉及直接染料几十种:德1994年法规禁用料约118只,直接占77只,约占65%(其中联苯结构36种)。

3-2 直接染料的染色原理及性能 1 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较大,对纤维素纤维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以及在染液中有较大的聚集倾向。 2 扩散模型-孔道扩散模型 3 吸附等温线-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线 4 染色对象-棉、粘胶、天丝、麻(超分子结构)。 5 直接染料的应用分类-

C.I.D yellow 49 40~60℃ C.I.D yellow 39 80℃ C.I.D yellow 64 80~100℃ C.I.D yellow 69 100℃ 3-3 直接染料的一般染色方法 一浸染与卷染 1 浸染与卷染对染料的选择及染色过程 染料的扩散性能、亲和力、拼色效果、染色性能… 2 染浴组成及其作用: 软水剂-多聚磷酸盐、分散螯合剂 脱氯剂-亚硫酸氢钠、大苏打 中性电解质-食盐、无水硫酸钠、元明粉 纯碱-溶解染料、软化水质;注意其负面作用(上染率下降、产生还原性!)

弱氧化剂-硫酸铵、硝基苯磺酸钠 3 工艺条件: 电解质的用量及加入方式取决于染料的亲和力大小; 浴比、升温曲线… 不同直接染料的温度控制及其对上染的影响… 新型染色工艺:退煮染、煮染、染漂;高温染色工艺 二轧染 1 轧染对染料的选择及染色过程 2 染浴组成及其作用:染料、纯碱、润湿剂、增溶剂、防泳移剂… 3 工艺条件及流程:… 4 轧染色差控制 3-4 直接染料的染色后处理 对酸性染料上染蛋白质纤维、活性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具有同样意义。 一湿牢度差的原因 原因-染料的水溶性、缺少染料与纤维间的化学结合。 改善途径-染后降低水溶性;染料或纤维改性、交链染料成膜等。 二固色机理 1 封闭染料的水溶性基团; 2 与染料形成低水溶性的金属离子络合物;

考题- 染色基本知识

第一章染色基本知识 1. 什么叫染色?它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2. 物体为什么会有颜色?物体具有颜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 什么叫染色牢度?常见的染色牢度有哪些? 4. 什么叫浸染?什么叫轧染?各适用于何种织物的染色? 第二章染色基本理论 TOP 1. 亲和力和直接性有何不同? 2. 酸性染料染羊毛或聚酰胺纤维有无饱和值?用什么法其求出它? 3. 何谓平衡吸附等温线?它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何特点,方程式如何? 4. 什么叫上染?上染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它和染色过程是否相同? 5. 什么叫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它们在上染速率曲线上各有何特征? 6.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与染色效果有什么关系?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染料的扩散活 化能大小对扩散有什么影响? 7. 试从染料的扩散速率、扩散活化能以及平衡吸附等方面说明温度对上染的影响。 8. 什么扩散边界层?染色时染液的流动对其有何影响? 9. 染料在水溶液中有几种存在形式?染色时染料是以何种形式上染色? 10. 浓度、温度及中性电解质对染料在溶液中的聚集有何影响? 11. 在一般上染过程中,△H0和△S0为何是负值?根据△H0、△S0和T的关系式,讨论染色温 度T对平衡上染百分率的影响? 12. 试说明某些酸性染料上染蛋白质纤维时,△S0为正值,即整个染色体系混乱度增加的原 因。 13. 什么叫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写出对应的Fick扩散方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14. 什么叫无限染浴、有限染浴?它们在染色过程中各有何特点? 15. 什么叫半染时间?在不同的染色条件下,其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 16. 何谓孔道扩散模型和自由体积扩散模型?根据其基本理论简述纤维微结构的差异对染料扩 散速率的影响。 17. 什么叫初染率、移染性?染料的标准亲和力及染料的扩散性能对其有何影响? 18. 为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一般可通过哪些工艺条件来控制染料的上染速率。 19. 什么叫泳移、半匀染时间? 第三章直接染料的染色 TOP 1. 直接染料染色时加入中性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说明其作用原理。 2. 直接染料分为哪几个类型?各类有何特点?分别用什么方法来控制上染过程以纠正染色不 匀的现象。 3. 直接染料为何须进行后处理,常用的固色剂及其固色原理如何?

植物染料的提取及染色性能研究

植物染料的提取及染色性能研究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及合成染料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纯天然提取、可再生和生物降解、环境相容性好、又具有某些保健性功能的植物染料重新吸引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皮革和羊毛都属于蛋白质纤维,与人体的亲和性好,可生物降解,属于绿色环保型纤维。 因此,研究植物染料的制备以及在皮革和羊毛上的应用就显得尤其重要。论文以林产废弃物板栗刺壳和核桃青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和浸提法提取其中的单宁,并对单宁的含量进行了粗略的估算。 对板栗刺壳的提取栲胶进行亚硫酸化改性,将改性后的栲胶应用于皮革的媒染染色。以硫酸铁和硫酸亚铁为媒染剂,探讨了媒染剂的用量、加脂剂和中和pH 对板栗刺壳改性栲胶媒染性能的影响。 将核桃青皮提取液应用于皮革染色,考察了稀土、壳聚糖和表面活性剂对染色性能的影响。以核桃青皮提取液、亚铁盐和焦性没食子酸混合溶液为染液,采用不同的媒染方法,探究了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浴比、媒染剂的用量和染色pH 等因素对染黑色羊毛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正交试验对染色工艺进行了优化。 结果显示:板栗刺壳单宁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65℃,超声时间20min,料液比1:20,此时单宁的提取率可达14.78%;改性后的板栗刺壳栲胶媒染皮革可得到蓝黑色革,硫酸亚铁媒染的皮革比硫酸铁媒染的皮革颜色要深,并且随着媒染剂用量的增加,皮革的干湿擦牢度有所降低,综合各因素,在媒染剂用量为2%左右时,皮革的染色深度和干湿擦牢度都较好;加脂剂的加入可使媒染皮革的颜色变浅,说明加脂剂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败色作用;中和的pH对皮革的干湿擦性能和表观颜色深度影响不大,相比较而言,pH为6.5时较佳。核桃青皮单宁水浴浸

实验四 染料染色性能比较

实验四染料染色性能比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几种常用染料的浸染方法和工艺操作 2、比较不同染料对同一纤维的染色效果 3、比较同一染料对不同纤维的染色效果 二、实验原理 1、活性染料 活性染料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带有活性基团的水溶性染料,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蛋白质纤维上的氨基、聚酰胺纤维(锦纶)上的氨基和羧羟基发生共价键结合,故又称为反应性染料。因此,活性染料可用于棉等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锦纶等的染色。染色方法主要有浸染法和轧染法。 2、阳离子染料 阳离子染料(cationic dyes)又称碱性染料和盐基染料。溶于水中呈阳离子状态,主要用于腈纶纤维染色,也可与蛋白质分子以盐碱相结合。阳离子染料可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带阳电荷的有色离子的染料。染料的阳离子能与织物中第三单体的酸性基团结合而使纤维染色,是腈纶纤维染色的专用染料,具有强度高、色光鲜艳、耐光牢度好等优点。3、酸性染料 酸性染料(Acid Dyes)是一类在酸性介质中进行染色的染料。酸性染料大多数含有磺酸钠盐,能溶于水,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主要用于羊毛、蚕丝和锦纶等染色,也可用于皮革、纸张、墨水等方面。对纤维素纤维一般无着色力。 酸性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日晒牢度和湿处理牢度随染料品种不同而差异较大。和直接染料相比,酸性染料结构简单,缺乏较长的共辄双键和同平面性结构,所以对纤维素纤维缺乏直接性,不能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不同类型的酸性染料,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因而它们的染色性能也不同,所采用的染色方法也不同。 三、主要仪器及染化料 染杯、量筒、刻度吸量管、温度计、恒温水浴锅、电炉、烘箱、电子天平、吸耳球 活性染料、阳离子染料和酸性染料各一只、元明粉、纯碱、醋酸、1227、硫酸铵 四、实验步骤 1、活性染料染色 移取活性染料X-3B母液20.00mL于干净的染杯中,加180mL水,分别将已经在水中润湿并挤干后的四种布样(①棉、②涤纶、③腈纶、④蚕丝)投入染浴中开始染色。下染10min后加入6g元明粉,续染10min后加2g纯碱,室温固色20min,染色完毕后取出布样,用冷水洗、皂煮(取100mL 5g/L的皂煮液于染杯中,95℃,5min)、水洗、烘干。 恒温染色法工艺曲线如下:

植物染色

草木染----一种天然的染色方法,利用大自然随手可得的材料对布料进行染色,草木染不但颜色质朴,淡雅,经久耐看,而且经过草木染得布料有防霉抗菌作用,对人体皮肤尤为有好处。 自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色彩,有色彩的地方就有文化,有色彩文化的地方就有情意,有情意的地方就有人文的深度。 在长远的历史中,人类都从天然材料中染得天然的色彩,天然染料包括矿物、动物与植物染料三类,其中又以植物染料为大宗。《唐六典》有言“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为此,我们得以了解植物染色在传统染色的重要性。 科技人员在研究中国古、旧地毯时发现,数百年前生产的地毯是植物染色,历经沧桑而不退色,依然光彩照人。天然染色的特点有: (1)采用原生态的染料植物为染料来源。这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礼物,与人类共生共存,生生不息。是一种最自然的染色方法。 (2)使用天然染料染色不仅可以减少染料对人体的危害,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染色废水的毒性,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负担,保护环境。 (3)天然植物染色,使毛光润又有油性。植物染色的特点是:颜色柔和,不刺眼,不伤毛质中所含有的油性。对羊毛有保护作用,最大的优点是越用越漂亮,颜色越变越柔和,颜色保持年限可超过地毯的使用寿命,。 (4)植物染色中部分染料是名贵的中草药材,染出的颜色不仅纯洁艳丽,色泽柔和。而其最大的优点是不伤皮肤,对人体有呵护保养作用。许多染料植物兼具有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又如染黄色的艾草,在民间是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其它如苏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是民间常用的药材,这些兼具药草与染料身分的植物,能使染料具有杀菌、防皮肤病、防蛇虫与提神醒脑等特殊疗效。 (5)天然植物染色主要针对的是天然纤维,而天然纤维与植物染料几乎是同宗同根,有很好的亲和作用。 (6)植物染色产品的颜色具有独特的魅力,除了具有天然的色泽以外,植物沉静柔和而具有安定力的气质,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草木染的取材中,除了染料是健康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2011-11-29 13:42:34 资料来自网络,搜集整理后形成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下染色、植物染料及颜色方面的常识。 ?天然染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如树皮、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很多都可以用来染色。矿物类染料,如朱砂、赭石、石青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紫胶虫、墨鱼汁等。 远在周朝就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赤色,中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中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逐渐发明了红花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而来。 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柏叶等。中国自周朝开始采用,直至近代,才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se。

染色方法概述

染色方法概述) 染色方法的实施是在染色设备上完成的 按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机、卷染机、轧染机 按被染物形态:散纤维染色机、纱线染色机、织物染色机、成衣染色机 按染色温度及压力:常温常压染色机、高温高压染色机 按设备运转方式:间歇式染色机及连续式染色机 一匀染和移染 广义的匀染是指染料在染色织物表面以及在纤维内各部分分布的均匀度 染料在纤维内均匀分布,透染 分为4种情况 (1)在纤维束及纤维内分布均匀,理想状态 (2)在纤维束内分布均匀,但只分布在单纤维表面,纤维环染,近似匀染,染色结果较第一种情况浓 (3)纤维束环染(白芯) (4)纤维束外围纤维环染或不均匀染色,内部纤维不染色 影响匀染因素 (一)纤维及及其结构均匀性 不同成熟度的棉 不同产地、不同生长部位的毛 化学纤维 前处理 (2)上染条件 初染速率太高或上染速率太快 浸染控制匀染手段 缓染——控制上染速度和加入缓染剂 移染——上染较多部位的染料通过解吸转移到上染较少的部位

轧染控制匀染手段 浸轧均匀性 防泳移 散纤维染色:多用于混纺织物、交织物和厚密织物 纱线染色:纱线制品、色织物或针织物 成衣染色:小批量、交货短、适应变化 原液着色:有色纤维,如丙纶 根据把染料施加于染色物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的方式不同,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或称竭染)和轧染两种 (一)浸染 将纺织品浸渍于染液中,经一定时间使染料上染纤维并固着在纤维上的染色方法 在染色过程中,染料逐渐上染纤维,染液中染料浓度相应地逐渐下降 适用于各种形态的纺织品染色,尤其适用于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 浸染时,染液及被染物可以同时循环运转,也可以只有一种循环 一般为间歇式生产,设备比较简单,操作比较容易,生产效率较低 主要有:散纤维染色机、绞纱或筒子纱染色机、经轴染色机、卷染机、绳状染色机、喷射溢流染色机、气流染色机等 浴比:浸染时,染液质量与被染物质量之比 染色浓度:染料用量一般用对纤维质量的百分数(o.m.f.)表示 影响染色因素: (1)保证染液各处的染料、助剂的浓度均匀一致 (2)控制上染速率,通过调节温度及加入匀染助剂来达到 调节温度使染浴各处温度均匀一致,升温速率必须与染液流速相适应 加入匀染剂可控制上染速率,或增加染料的移染性能 (3)浴比大小 (4)消除织物内应力 (二)轧染 将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纺织物的组织空隙中,并除去多余染液,使染料均匀分

常见染料品种的染色机理

常见染料品种的染色机理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归纳总结,收集了几种常见的染料品种的性能,及其它们的染色机理.为染料化学的初学者提供了几种常见染料品种的染色机理. 关键字: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染色机理 染料是一类有色的有机化合物,能使纺织品染成各种颜色.染料必须是能溶解或分散于水中,或者能用化学方法使之溶解,对纤维具有染着力,并具有使用要求的坚牢度.各种类别的染料,使丝织物染色或印花的原理各不相同,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染料品种及其染色机理. 1、酸性染料 酸性染料都能溶解于水,因为这类染料最初需要在酸性染浴中进行染色,所以叫酸性染料。酸性染料能染毛、丝、锦纶等纤维,色泽鲜艳,色谱齐全。色牢度较好。在使用过程中,按染色性能和用酸的强弱,分为强酸性染料和弱酸性染料。用于蚕丝织物染色的主要是弱酸性染料。 1.1、强酸性染料的染色机理 强酸性染料染色时,染液的PH值必定小于蛋白质纤维的等电点①,此时染料和纤维是借助离子键而结合的。因为当染液的PH值小于蛋白质纤维的等电点时,蛋白质纤维带弱的正电荷,为了维持电中性,必须相当数量的阴离子。随氢离子进入纤维内部若加入醋酸调节染液的PH值,那么首先进入纤维内部的应该是较染料阴离子小得多 ①等电点:对于二性离子而言,如果改变二性离子溶液的PH值,二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及总电荷等于零(及不带电荷)。那么此状态称为等电状态,此时的PH值即为二性离子的等电点。

的醋酸根离子,但由于醋酸根离子对纤维没有亲和力,所以最后吸附在蛋白质纤维上的还是染料阴离子,整个过程反应可以用如下表达式表示: HAc→H++Ac- +H N—R—COO-②+H+→+H3N—R—COOH 3 +H N—R—COOH+ Ac-→Ac-?+H3N—R—COOH 3 Ac-?+H3N—R—COOH+DSO3-③→DSO3-?+H3N—R—COOH+Ac- 1.2、弱酸性染料的染色机理 弱酸性染料和强酸性燃料的染色条件不同。弱酸性染料由于分子结构较强酸性染料复杂,染料分子量大,所以就提高了染料分子和纤维之间的范德华引力,也相应的增加了染料与纤维之间的氢键数目,所以不必借助大量的离子键来完成燃料的上染。染液的PH值大都控制在4.5—7之间(蚕丝纤维的等电点以上),虽然在弱酸或中性条件下,也有一部分染料是通过离子键与纤维结合的,但是由于染液的PH值在丝素的等电点附近,或超过丝素等电点,故染浴中没有足够的氢离子足以使纤维带正电荷,这时纤维呈中性或者是使纤维带负电荷,在它们与染液的结合过程中,范德华力和氢键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中性染料 中性染料又称为2 :1金属络合染料,外观都是粉末,均可溶于水,染料分子量大,上色后金属与纤维素分子结合,各项坚牢度都较好,日晒与气候牢度更为良好。 ②+H3N—R—COO-表示蛋白质纤维分子。 ③DSO3-表示染料色素阴离子。

染料的种类

染料的种类 1、酸性染料,多适用于蛋白质纤维与尼龙纤维及真丝等。其特征是色泽鲜艳,但水洗牢度较差,干洗牢度优异,在天然死染色中使用比较广泛。 2、阳离子染料(碱性燃料),适用于腈纶、涤纶、锦纶与纤维素及蛋白质纤维。其特点是色泽鲜艳,很适合人造纤维,但用于天然纤维素与蛋白质织品的水洗与耐光色牢度很差。 3、直接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纤维织品,水洗牢度比较差,耐光牢度不一,但经过改性的直接染料其水洗色牢度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4、分散染料,适合于粘胶、腈纶、锦纶、涤纶等,水洗牢度不一,涤纶较好,粘胶较差。 5、偶氮燃料(纳夫妥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织品,色泽鲜艳,较适合于艳丽的色泽。 6、活性染料,大多用于纤维素纤维织品,较少用于蛋白质。特点是色泽鲜艳、耐光,水洗、耐摩擦牢度较好。 7、硫化染料,适合于纤维素纤维织品,色泽灰暗,主要有藏青、黑色和棕色,耐光、耐水洗牢度极好,耐氯漂牢度差,长期存放织物会破坏纤维。 8、还原染料,适合纤维素纤维织品,耐光、水洗牢度很好,并且耐氯漂和其它氧化漂白。 9、涂料,适合于所有纤维,它不是一种染料,而是通过树脂机械的

附着纤维,深色织物会变硬,但套色很准确,大部分耐光牢度好,水洗牢度良好,尤其是中、浅色。 染色的类型 纺织品的染色可以在任何阶段进行,可以在纤维、纱线、织物及成衣等不同阶段景进行染色。 1、散纤维染色在纺纱之前的纤维或散纤维的染色,装入大的染缸,在适当的温度进行染色。色纺纱大多采用散纤维染色的方法(也有不同纤维单染的效果),常用于粗纺毛织物。 2、毛条染色这也属于纤维成纱前的纤维染色,与散纤维染色的目的一样,是为了获得柔和的混色效果。毛条染色一般用于精梳毛纱与毛织物。 3、纱线染色织造前对纱线进行染色,一般用于色织物、毛衫等或直接使用纱线(缝纫线等)。纱线染色是染织的基础。常规纱线染色的方法有三种: ①绞纱染色——将松散的绞纱浸在特制的染缸中,这是一种成本最高的染色方法; ②筒子染色——筒子染色的纱线卷绕在一个有孔的筒子上,然后将许多的筒子装入染色缸,染液循环流动,蓬松效果与柔软程度不如绞纱染色。 ③经轴染色——是一种大规模卷装染色,梭织制造前要先制成经轴(整经),将整个经轴的纱线进行染色,如联合浆染机与经轴纱线束装染色。由于是经轴,所以多适用梭织染色使用。但随着经轴落筒

活性染料染色关键的操作的几个问题

活性染料染色关键的操作的几个问题 (1)为什么化料时要求先用少量冷水调浆,化料温度不能过高? 1、先用少量的冷水调浆目的是使染料容易充分湿透,如果直接把染料倒入水中即染料外层形成胶状,把染料颗粒包起来,使染料颗粒内部难湿透难以化开,所以应先用少量冷水调浆,再用热水来化开。 2、化料的温度过高,就会引起染料的水解,降低染料固色率。 加料时为什么要缓慢均匀? 这主要是防止染料上染太快,如果一次性快速加入染料,便上染速率过快,会使纤维外层深,里面浅容易造成色花或条花。 3、加完染料后为什么要上染一定时间(如:10min)后方开始加盐? 盐是促染剂,当染料上染到达到一定程度时,已经达到饱和难以继续上染加盐是为了打破这种平衡,但加盐促染前还要10—15min左右的时间进行,染料才能充分渗透均匀,否则易引起条花,色花。 4、为什么加盐要分次加? 分次加盐的目的是为了均匀促染,以免促染太快,造成色花。 5、加盐后为什么要进行一定时间(如20分钟)才能固色。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A、是让盐在缸内溶解均匀,充分促染B、是让促染进入上染饱和达到平衡后,再加碱固色以达到最高上染量。 6、加碱为什么成为“固色”? 活性染料加盐只有促染作用,但加碱会激发活性染料的活性,使染料与纤维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化学反应)从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所以称“固色”也由于这一种固色发生化学反应,达到较高的牢度。一旦固色色花印难以均匀。 7、加碱为什么要分次加入? 分次加入的目的是为了使固色均匀,防止色花。 如果一次性加入易造成局部残液过高浓度与纤维反应加快,会容易引起色花。 8、加料时为什么必须先关汽? (1)加料前先关汽目的是为了减少条差防止色花。 (2)控缸升温时两边温度超过3℃染色有影响,超过5℃出现条花,超过10℃停 (3)机进行维修。 (4)有人测试过,拉缸是汽后立转10—15分钟缸内前后左右温度基本均匀,并等于表温,所以加料,不管氯煮时加入H202还是染色时家染料盐、纯碱,都应先关汽才加料。

棉纤维的直接染料染色要点

实验21 棉纤维的直接染料染色 一:目的 1.要求掌握直接染料的一般染色方法和基本的工艺条件。 2.观察分析电解质,温度对不同类型直接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 二:原理 1.直接染料的结构和性质: ①:按化学结构分,绝大部分直接染料都属于偶氮类染料,其他结构(如)的品种很少,偶氮类染料又分为单偶氮、双偶氮、多偶氮结构。直接染料的结构母体上带有许多可容性的磺酸基和少量羧酸基。例如|: ②接染料可溶于水,从其结构上看,有许多可形成氢键的基团;分子大,且具有较长的共轭键,故具有直接性。 ③直接染料按颜色性能可分为三类; 甲类:直接性低、匀染性好,它的上染百分率往往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直接冻黄,直接嫩黄5G。 乙类:直接性较大,匀染性较差,中性电解质对它们有明显的促染效果。如直接湖兰5B,直接黄GR。 丙类:直接性大,匀染性很差,中性电解质对它的促染效果不明显,其上染百分率通常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如直接耐酸大红4BS,直接枣红GR,直接绿B。 3、直接染料与纤维反应的原理: 直接染料染棉织物是通过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亲和力直接上染,即通过分子间力和染料与纤维形成氢键而结合上染在织物上。 三:仪器、药品和材料 染杯、吸管、量筒、温度计、烧杯、台称、电熨斗、洗耳球、玻璃棒、钥匙。 Nacl、直接冻黄G、直接耐酸大红4BS,直接湖兰5B,丝光漂白棉布八块每块2克。 四:操作: 一:染色温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1.处方及工艺条件: 见下表 直接染料:没有确切定量的慨念。它常常被用来定性说明染料对纤维的上染能力。上染百分率高称之为直接性高。

亲和力:是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和纤维上的燃料标准化学位的差。它是定量说明染料对纤维的上染能力。 1 2 3 4 试样编号 用剂及工艺条件 直接冻黄 G 2% 2% 直接耐酸大红 4BS 2% 2% 染色温度60 95 60 95 浴比 1 : 40 1 : 40 1 : 40 1 : 40 织物重 2 2 2 2 2。染色操作步骤: 按处方计算用量→吸取规定量染料→染杯→至规定溶液体积—加热—→至40℃→ 投入润湿并挤干的织物—→升温至染色温度—→染色30min—→取出—→水洗— 晾干—→贴样。 (二)、电解质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1、处方及工艺条件 试样编号 1 2 3 4 用剂及工艺条件 直接耐晒翠蓝 GL 2% 2% 直接耐酸大红 4BS 2% 2% Nacl ( g )0 0.5 0 0.5 染色温度95 95 95 95 浴比 1 : 40 1 : 40 1 : 40 1 : 40 织物重 2 2 2 2 2、染色操作步骤

染料化学实验使用全解

染料化学实验 实验一 合成酸性橙Ⅱ 用途:羊毛、蚕丝、皮革等的染色。 一、 反应 1、重氮化反应 NH 2SO 3Na + 2HCl + NaNO 2SO 3- N=N +Cl - + 2NaCl + 2H 2O 10℃ 2、乙萘酚的溶解 -OH + NaOH -ONa + H 2O 3、偶合反应 SO 3- N=N +Cl --ONa NaO 3S-N N OH ++ HCl 二、 主要原料 1、对氨基苯磺酸 8.7克 2、30%HCl (d=1.15) 18.3克 3、NaNO 2 3.5克 4、30%NaOH (d=1.33) 7.4克 5、乙萘酚 7.3克 6、食盐 约7.5克 7、碳酸钠 2.7克 8、尿素

三、实验方法 1、重氮化 ⑴在150ml烧杯中,加入55ml水,8.7克对氨基苯磺酸,2.7克碳酸钠,加热使其全部溶解。冷却后,再加入溶于8ml水的3.5克NaNO2的溶液,搅拌,备用。(用手搅即可) ⑵在250ml烧杯中,加入40ml水,再加入16ml 30%HCl搅匀,冰浴冷却,控制温度在10℃~15℃。将上述混合液于10~15分钟内均匀加入。加完后保持此温度,继续搅拌30分钟,得重氮盐白色悬浮液。 用刚果红试纸检测呈兰色,显示悬浮液保持酸性。加入少量尿素破坏过量的亚硝酸。 2、偶合 在400ml烧杯中,加入60ml水,7.3克乙萘酚,在搅拌下加入6ml 30%NaOH,升温到80℃,使其全部溶解。然后把此溶液倒入已经备有冰浴冷却,电动搅拌的500ml搪瓷烧杯中,使其冷却至8℃,加盐2克,快速加入重氮盐全部量的1/2,此时pH为8~10,再加盐3克,然后将剩余的1/2重氮盐控制在10分钟内均匀加完,并随时用液碱调pH≥8。加完重氮盐,继续搅拌30分钟,再加盐2.5克,并用HCl调染液pH= 7。继续搅拌约30分钟,直至重氮盐消失时为偶合终点。(用H酸作渗圈实验)。 偶合完成后染料应全部析出,用水抽过滤,得橙红色滤并,自然干燥,作实验三染色之用。

染料染色分类

天然染料分植物染料,如茜素、靛蓝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等。合成染料又称人造染料,主要从煤焦油分馏出来(或石油加工)经化学加工而成,习称“煤焦油染料”。 按染料性质及应用方法,可将染料进行下列分类。 l.直接染料这类染料因不需依赖其他药剂而可以直接染着于棉、麻、丝、毛等各种纤维上而得名。它的染色方法简单,色谱齐全,成本低廉。但其耐洗和耐晒牢度较差,如采用适当后处理的方法,能够提高染色成品的牢度。 2.不溶性偶氮染料这类染料实质上是染料的两个中间体,在织物上经偶合而生成不溶性颜料。因为在印染过程中要加冰,所以又称冰染料。由于它的耐洗、耐晒牢度一般都比较好,色谱较齐,色泽浓艳,价格低廉,所以目前广泛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色和印花。 3.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这类染料是5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型染料。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因,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它可以用于棉、麻、丝、毛、粘纤、锦纶、维纶等多种纺织品的染色。 4.还原染料这类染料不溶于水,在强碱溶液中借助还原剂还原溶解进行染色,染后氧化重新转变成不溶性的染料而牢固地固着在纤维上。由于染液的碱性较强,一般不适宜于羊毛、蚕丝等蛋白质纤维的染色。这类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色牢度好,但价格较高,且不易均匀染色。像珠光颜料一样。士林染料又称为还原染料 5.可溶性还原染料它由还原染料的隐色体制成硫酸酯钠盐后,变成能够直接溶解于水的染料,所以叫可溶性还原染料,可用作多种纤维染色。这类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染色方便,色牢度好。但它的价格比还原染料还要高,同时亲和力低于还原染料,所以一般只适用于染浅色织物。 6.硫化染料这类染料大部分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但能溶解在硫化碱溶液中,溶解后可以直接染着纤维。但也因染液碱性太强,不适宜于染蛋白质纤维。这类染料色谱较齐,价格低廉,色牢度较好,但色光不鲜艳。 7.硫化还原染料硫化还原染料的化学结构和制造方法与一般硫化染料相同,而它的染色牢度和染色性能介于硫化和还原染料之间,所以称为硫化还原染料。染色时可用烧碱-保险粉或硫化碱-保险粉溶解染料。 8.酞菁染料酞菁染料往往作为-个染料中间体,在织物上产生缩合和金属原子络合而成色淀。目前这类染料的色谱只有蓝色和绿色,但由于色牢度极高,色光鲜明纯正,因此很有发展前途, 9.氧化染料某些芳香胺类的化合物在纤维上进行复杂的氧化和缩合反应,就成为不溶性的染料,叫做氧化染料。实质上这类染料只能说是坚牢地附着在纤维上的颜料。 10.缩聚染料用不同种类的染料母体,在其结构中引人带有硫代硫酸基的中间体而成的暂溶性染料。在染色时,染料可缩合成大分子聚集沉积于纤维中,从而获得优良的染色牢度。 11.分散染料这类染料在水中溶解度很低,颗粒很细,在染液中呈分散体,属于非离子型染料,主要用于涤纶的染色,其染色牢度较高。尤其是对金葱粉,云母粉的一样。 12.酸性染料这类染料具有水溶性,大都含有磺酸基、羧基等水溶性基因。可在酸性、弱酸性或中性介质中直接上染蛋白质纤维,但湿处理牢度较差。 13.酸性媒介及酸性含媒染料这类染料包括两种。一种染料本身不含有用于媒染的金属离子,染色前或染色后将织物经媒染剂处理获得金属离子;另一种是在染料制造时,预先将染料与金属离子络合,形成含媒金属络合染料,这种染料在染色前或染色后不需进行媒染处理,这类染料的耐晒、耐洗牢度较酸性染料好,但色泽较为深暗,主要用于羊毛染色。

各类染料的性能

染料- 染料分类 按染料性质及应用方法,可将染料进行下列分类。 按状态分 水性色浆油性色浆水性色精油性色精 按用途分 陶瓷颜料涂料颜料纺织颜料塑料颜料 按来源分 天然染料分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合成染料(又称人造染料)按用法分 ..图册 按染料性质及应用方法分 直接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硫化还原染料酞菁染 料氧化染料缩聚染料分散染料酸性染料酸性媒介及酸性含媒染料碱性及阳离子染料 直接染料 这类染料因不需依赖其他药剂而可以直接染着于棉、麻、丝、毛等各种纤维上而得名。它的染色方法简单,色谱齐全,成本低廉。但其耐洗和耐晒牢度较差,如采用适当后处理的方法,能够提高染色成品的牢度。 铬化含金染料——秦珠颜料 铬化含金染料——秦珠颜料 活性染料 又称反应性染料。这类染料是5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型染料。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团,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它可以用于棉、麻、丝、毛、粘纤、锦纶、维纶等多种纺织品的染色。

硫化染料 这类染料大部分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但能溶解在硫化碱溶液中,溶解后可以直接染着纤维。但也因染液碱性太强,不适宜于染蛋白质纤维。这类染料色谱较齐,价格低廉,色牢度较好,但色光不鲜艳。 分散染料 这类染料在水中溶解度很低,颗粒很细,在染液中呈分散体,属于非离子型染料,主要用于涤纶的染色,其染色牢度较高。 酸性染料 这类染料具有水溶性,大都含有磺酸基、羧基等水溶性基因。可在酸性、弱酸性或中性介质中直接上染蛋白质纤维,但湿处理牢度较差。 涂料 适合于所有纤维,通过树脂机械的附着纤维,深色织物会变硬,但套色很准确,大部分耐光牢度好,水洗牢度良好,尤其是中、浅色。 个合成染料--马尾紫,使有机化学分出了一门新学科--染料化学。20世纪50年代。Pattee和Stephen发现含二氯均三嗪基团的染料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上的羟基发生键合,标志着染料使纤维着色从物理过程发展到化学过 上面所介绍的各类染料,不但数量多,而且每类染料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又各不相同。为了便于区别和掌握,对染料进行统一的命名方法已经正式采用。只要看到染料的名称,就可以大概知道该染料是属于哪一种类染料,以及其颜色、光泽等。我国对染料的命名统一使用三段命名法,染料名称分为三个部分,即冠称、色称和尾注。 1.冠称主要表示染料根据其应用方法或性质分类的名称,如分散、还原、活性、直接等。

DNA染色实验

DNA染色实验 1、原理与解析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 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同时甲基绿用二苯胺或龙胆紫代替做平行) (3)盐酸的作用 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注意事项 1.材料的选择 ①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 ②常用的观察材料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避免原有颜色的干扰,不可使用紫色表皮细胞) 2.取材要点 ①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 ②取洋葱表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肉组织细胞。 3.冲洗载玻片时水的流速要尽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龙头冲洗。 4.安全要点 ①用酒精灯烘烤载玻片时,不要只集中于材料处,而应将载玻片在火焰上来回移动,使载玻片均匀受热,以免破裂; ②烘烤后的载玻片不要马上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却1分钟。 5.换用高倍镜观察材料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切不可动粗准焦螺旋。 主要步骤(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为例) 1.取材 ①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④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①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②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 ①冲: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 ②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染: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②吸:吸去多余染色剂; ③盖:盖上盖玻片。 5.观察 ①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②高: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阳离子染料染色特性

阳离子染料染色特性 主要包括配伍性、染色饱和浓度、饱和系数以及染料的移染性 1. 配伍性 由于腈纶上吸附上染的的染座(酸性基团)有限,染料拼色和单色染色时性能差异较大。 不同结构的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不同,同时扩散性能也不一样 亲和力高的,在染色初始阶段在纤维表面吸附速率快,但在纤维内扩散速率慢,同时容易取代已上染的亲和力低的染料,产生“竞染”现象。 “竞染”导致产品色泽不一,难以达到理想拼色效果 阳离子染料的配伍性通常用配伍指数或配伍值表示 配伍指数是反映染料亲和力和扩散速率高低的综合指标,是拼色时选择染料的依据 配伍指数确定: (1)选择上染性能不同而具代表性的染料作为参比标准,通常采用黄、蓝两色标准染料各一套,每套由5只染料组成,每只标准染料都有相应的配伍指数(K),上染最快的为1,最慢的设为5 (2)测试时选择色泽差异大的一套标准色染料与其进行拼色,从拼色结果来判定其配伍性 (3)若试验染料与其只参比染料配伍性一致或相近,则参比的标准染料的配伍指数就为试验染料的配伍指数 配伍指数越趋近于1,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就越高,上染速率越快; 配伍指数越趋近于5,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就越低,上染速率越慢; 配伍指数不仅可作为拼色时选择染料的依据,同时根据K值大小,可用于指导和控制工艺条件,调节染色速率的快慢,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匀染性 传统型的配伍指数通常划分为5类 配伍指数相近的染料,在上染过程中,染料色泽始终保持一致;差异大的,难以保证前后色泽一致 配伍指数较小的染料,对纤维亲和力高,不易匀染,但竭染率高,适合染深浓色 配伍指数较大的染料,匀染性好,竭染率相对较低,适合染浅淡色 一般配伍指数在3左右的阳离子染料适应性较广 对移染性好的第三代迁移型染料一般不再进行配伍性分类 2.染色饱和浓度及饱和系数 上染发生在纤维上有限的酸性基染座上,因而要使染浴中拼混的获得预期的色光和染色浓度,就需要知道所用染料对该种纤维的染色饱和浓度 借助于染料的染色饱和浓度,有助于正确控制染浴中各染料使用的最高量,以节约染化料,提高产品质量 染料饱和系数表征该染料在对纤维染色时的饱和特性 3.移染性 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染料一旦与纤维上的酸性基团结合后,移染性较差,尤其是分子结构复杂、阳离子性和疏水性强的国产普通型阳离子染料 很难通过延长保温时间来达到匀染效果,需严格控制染色温度、pH值、助剂、染料浓度,实际生产往往使用缓染剂达到匀染新型染料对纤维亲和力降低或自身具有缓染性,匀染性优良 配伍指数越大,亲和力越低,移染性好

直接染料的拼色实验和酸性染料的仿色实验

目录 摘要、关键字 (1) 1.前言 (2) 2.理论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棉织物的拼色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直接染料的定义和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直接染料的染色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直接染料染棉原理 (4) 2.1.4拼色实验介绍 (5) 2.2.羊毛的仿色实验 (5) 2.2.1羊毛纤维的结构 5 2.2.2毛织物染色原理 6 2.2.3仿色实验介绍 6 2.2.4仿色的目的 6 3.实验部分 (7) 3.1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7) 3.2实验流程 (7) 3.2.1拼色实验 (7) 3.2.2仿色实验 (10) 4 .结果与讨论 (11) 4.1拼色实验 (11) 4.1.1拼色实验结果见三角色卡 (11) 4.1.2拼色实验结论 (11)

4.1.3实验注意事项 (11) 4.2仿色实验 (12) 4.2.1仿色实验标样和染色样品 (12) 4.2.2实验结果分析........................ 1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实验注意事项........................ 1错误!未定义书签。 5.总结 14参考文献 (14)

摘要 为了掌握拼色的原理,熟悉拼色、仿色的过程,我们进行了拼色及仿色实验。本文采用直接染料在中性浴的条件下染棉织物,使用三原色红,黄,蓝不同的比例配方对棉织物染色,其中有两拼色和三拼色两大类,用三角形的形式制作成色板,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通过根据染料确定织物的染色工艺曲线和配方。其次是计算染料和织物的对应关系,算出每个色块的染料浓度和助剂添加量,确定处方。接下来是确定染色的顺序,依次以递增的顺序做成三角形图状,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红,黄,蓝,三条边为两拼色,中间的为三拼色,进行实验,实验的顺序依次为红到黄拼色,黄到蓝拼色,蓝到红拼色和红黄蓝三拼色。最后严格控制染色工艺,准确量取实验所需各助剂用量和时间,做出色板。 例外按照给定的羊毛毛线标样,进行酸性染料的仿色实验,通过仿色练习颜色的配比,掌握一定的三原色配比规律,不仅使我们熟悉染色工艺流程,而且使我们对色光的认识更加逼真,因此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为今后的工作及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字: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拼色,仿色,羊毛织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