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唐诗之韵悟国学之美

品唐诗之韵悟国学之美

品唐诗之韵悟国学之美

作者:邹艺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8年第09期

记得我还是孩童时,妈妈常带我去看望双目失明的老外祖父。每一次去都见他躺在一张老摇椅上饶有兴味地吟唱唐诗。听到我的声音,老外祖父便樂呵呵地叫着:“艺妹仔,快来学唐诗喽!”我赶紧乐呵呵地跑到老外公身边……每逢假日,一老一少总是亲亲热热地相依相偎,或摇头晃脑地长吟短叹,或手舞足蹈地引吭高歌……这大概就是老外祖父给我的唐诗启蒙了吧!

《唐诗三百首》我有空就读,从浮光掠影到融会贯通,唐诗给了我不少人生启迪,并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帮助。

唐诗中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数不胜数,我特别喜欢李白和王维的山水诗,每当诵读《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汉江临泛》等诗时,眼前总会闪现出一幅幅水墨丹青画——或波澜壮阔,或清逸秀丽……于是我迷上了游山玩水,双休日常和丈夫兴趣盎然地带着孩子到城郊景区爬山,看瀑布,观奇景。在空寂的山谷中,我会高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何等的怡然自得!走在山脚的田埂上,片片金色的稻田中,不时惊起几只白鹭,悠然婉转鸟鸣声声,我情不自禁地唱起:“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此时再精彩的描写又岂可与诗中意境同日而语!

四季轮回,唐诗的美妙无处不有:春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夏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秋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等娇媚、明丽,叫人既不伤春,也不悲秋,更无年华似水之感慨了。

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面对坎坷的奋力抗争,对生命的不懈追求,都真实而生动地铸进了诗的高歌之中,令我心潮澎湃,深受启发。师范毕业,走入工作岗位时,我满脑子装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信念,立下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目标。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我会用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勉励自己。刘禹锡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诗人,他面对一贬再贬,百折不挠,越挫越勇,不向权贵低头,不计个人荣辱得失的豁达胸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在他遭受严重打击时写下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意境雄浑,斗志昂扬,没有丝毫悲观颓废之情,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多么励志!

习作课上,我将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作比较,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意境……我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吟诵一些浅显生动的唐诗,也会讲一些诗人的人生故事给学生听,学生都很感兴趣,慢慢地学生的

书包里,都有了一本儿童版《唐诗三百首》。在上语文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会把跟课文有关的诗句背给学生听,当我背唐诗时,他们就会拿出自己的《唐诗三百首》,如果我背的诗正好他们书中有,他们会很自豪地和我一起诵读。唐诗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滋养了他们的诗意人生。

当学生犯了错,我不是厉声责备,而是劝诫开导,有时一句唐诗胜过千言万语。当学生贪玩厌学时,我送他一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当学生发生争执友情破裂时,我劝解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当学生不尊重父母时,我告诉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学生不爱阅读写作文困难时,我劝告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句句唐诗的阐释,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唐诗的无穷魅力,实实在在地体味到为人处世的灼见真知。

一首首神韵飞扬的唐诗,犹如一杯杯美酒佳酿,令我沉醉;一句句奥妙缤纷的唐诗让我领悟到生命的多姿多彩,人生的价值千钧;一字字书香馥郁的唐诗将流淌、充溢于我全身的血液,伴随、滋润我的整个生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深知唐诗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最精粹、最深邃、最具艺术魅力的瑰宝,在这漫漫长路的探索中,我还需不懈努力,奋力向上攀登!(作者单位:江西鹰潭市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张艳

品唐诗之韵悟国学之美

品唐诗之韵悟国学之美 作者:邹艺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8年第09期 记得我还是孩童时,妈妈常带我去看望双目失明的老外祖父。每一次去都见他躺在一张老摇椅上饶有兴味地吟唱唐诗。听到我的声音,老外祖父便樂呵呵地叫着:“艺妹仔,快来学唐诗喽!”我赶紧乐呵呵地跑到老外公身边……每逢假日,一老一少总是亲亲热热地相依相偎,或摇头晃脑地长吟短叹,或手舞足蹈地引吭高歌……这大概就是老外祖父给我的唐诗启蒙了吧! 《唐诗三百首》我有空就读,从浮光掠影到融会贯通,唐诗给了我不少人生启迪,并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帮助。 唐诗中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数不胜数,我特别喜欢李白和王维的山水诗,每当诵读《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汉江临泛》等诗时,眼前总会闪现出一幅幅水墨丹青画——或波澜壮阔,或清逸秀丽……于是我迷上了游山玩水,双休日常和丈夫兴趣盎然地带着孩子到城郊景区爬山,看瀑布,观奇景。在空寂的山谷中,我会高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何等的怡然自得!走在山脚的田埂上,片片金色的稻田中,不时惊起几只白鹭,悠然婉转鸟鸣声声,我情不自禁地唱起:“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此时再精彩的描写又岂可与诗中意境同日而语! 四季轮回,唐诗的美妙无处不有:春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夏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秋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等娇媚、明丽,叫人既不伤春,也不悲秋,更无年华似水之感慨了。 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面对坎坷的奋力抗争,对生命的不懈追求,都真实而生动地铸进了诗的高歌之中,令我心潮澎湃,深受启发。师范毕业,走入工作岗位时,我满脑子装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信念,立下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目标。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我会用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勉励自己。刘禹锡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诗人,他面对一贬再贬,百折不挠,越挫越勇,不向权贵低头,不计个人荣辱得失的豁达胸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在他遭受严重打击时写下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意境雄浑,斗志昂扬,没有丝毫悲观颓废之情,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多么励志! 习作课上,我将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作比较,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意境……我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吟诵一些浅显生动的唐诗,也会讲一些诗人的人生故事给学生听,学生都很感兴趣,慢慢地学生的

唐诗之美

美的化身 ——领略唐诗中的艺术之美 在中国,凡是稍通文墨的人,没有不喜欢唐诗的。唐诗的魅力在哪儿?我觉得艺术之美是诗词最吸引人的地方。以最切近而又最神秘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以最明显的表象和最莫测的本质挑战着人的智慧,以最崇高的承诺和最艰苦的承受塑造着人的心灵,因一个字麾集无数天才的激情:美。唐诗宋词便是这历史长河沉淀出来最美的结晶,是美的化身。诗歌中的色彩之美极大的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激发起我们的联想,带给我们一个色彩鲜明的的美丽世界。 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斩醅酒,红泥小人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一首相饮的小诗,其诱人之处,正在于“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味,仿佛在向客人含笑招手。构成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色彩的组合给唐宋诗词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诗人爱用鲜明的对比色,来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

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仿佛可以使人触摸,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也给我们一幅鲜明美丽的图画。还有一种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上句明言“黑”,下句暗点“红”;四野黑云中闪烁着一星渔火,以黑衬红,所以感到特别明亮。钱起的“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两句都未明写色彩,而雨后之竹含“翠”,夕阳在山见“红”,仍暗寓鲜明的色彩对比。陶岘的“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则写出了光与色的变幻和对比。乌鸦翻动枫叶,使得叶上的夕阳之光不停晃动;白鹭站在芦花滩上,映得秋水格外澄明。上句是红与黑的对比,下句是青与白的映照。色彩在诗人笔下产生了神奇的美感。这些色彩组合给我们带来了可以想象的美感,也是诗人智慧的体现。诗词的艺术美还不仅停留在色彩的描绘上,还在时空关系上表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在诗词中让我们通过空间去感受时间,通过知觉去感受思想,进而领悟作者在诗中寄托的历史哲理。诗人笔下所表现的时间是诗化的、艺术的、想象的时间,非现实的时间。从美学——心理学的角度看是所谓的“心理时间”。《现代心理美学》指出:审美思维中的心理时空,“是不同与一般认知心理时空的特殊时空表象,是美感活动的感性直观形式,是审美主体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所内化而成的审美心理结构,它在审美活动中具有主动整合对象

唐诗的韵律之美

唐诗的韵律之美 诗词创作要重视艺术性,并重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要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在这些方面,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常见有《诗品》、《词品》、《曲品》等。诗词的韵律 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英诗韵律 韵律(Metre):英诗的韵律是依据音步包含音节的数量及重读音节的位置而加以区分的。传统英诗的音步有六种:即抑扬格(Lambus)、扬抑格(Trochee)、抑抑扬格(Anapaest)、扬抑抑格(Dactyl)、抑扬抑格(Amphibrach)及扬扬格(Spondee)。 散文韵律 在散体的语言中,押韵比较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常用押韵的是韵文(包括赋、诗、词、曲等),韵文的意思就是用韵之文。押韵的格式一是逐句用韵,也就是一韵到底,这在有些唱词、美文中能够见到;二是隔句押韵,诗绝大多数是隔句押韵,只有开头两句可以都用韵,词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逐句押韵,又有隔句押韵,还有隔多句押韵的。韵文用韵,多数是全篇一韵,较长的作品也有中间换韵的。 韵的情况 韵的情况,古今有很多不同。隋唐时代如《切韵》、《唐韵》等都分得很细,宋朝《广韵》定为206韵,但由于有些韵可以“同用”,唐代实际用112韵,宋代用108韵,金元时合并为106韵。清朝的《佩文诗韵》集韵之大成,分为平、上、去、入四部分。平声包括上平声一东、二冬等15韵和下平声一先、二萧等15韵,上声包括一董、二肿等29韵,去声包括一送、二宋等30韵,入声包括一屋、二沃等17韵,共106韵。学作古体诗,用韵上应首选《佩文诗韵》。 押韵 押韵以格律诗的要求最为严格,许多字如一东中的“终”、“风”、“公”和二冬的“钟”、“峰”、“恭”,现在读音一样,律诗却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犯了出韵的错误,就要遭人耻笑,考试就要落第。中唐以后,才逐渐出现邻韵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诗用的十三元韵,但首句却用了邻韵十二文。词押韵不那么严格,像平声,词就合并到了14韵。押韵还有选韵和次韵的难易问题。作诗,主动地选韵或被动地限韵,会碰到难易问题。像平声中的四支、十一真等,包含的字多,选用就容易,称为宽韵;而像五微、十二文等韵,包含的字较少,选用就难,称为窄韵;还有些韵,如三江、十五咸等,包含的字更少,选用很难,称为险韵;而像

古诗之音感悟唐诗中的音韵与韵律之美

古诗之音感悟唐诗中的音韵与韵律之美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在这些古老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独特而博大的音韵与韵律之美。唐诗的音韵是指诗句的发音,而韵律则是指诗句的节奏和韵律。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感悟唐诗中的音韵与韵律之美。 一、音韵之美 唐诗中的音韵,既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语言之美。在唐诗的音韵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抑扬顿挫、平仄起落。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两句诗中的音韵既能体现出秋夕的寂静和冷清,又能让人感受到流动的萤火虫带来的生命气息。这种悠然的音韵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境界中。 唐诗中的音韵美还表现在韵脚的独特运用上。诗句中的韵脚能够使整篇诗歌呼应统一,形成诗歌的节奏感。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两句诗中的韵脚“草”和“荣”呼应,给人一种回环往复的旋律感。这种旋律的变化让诗句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二、韵律之美 除了音韵之美,唐诗中的韵律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韵律是指诗句的节奏和韵律感,通过诗句的长短、重音和抑扬顿挫等方式来表现。唐诗中的韵律多变,既有疾如雷鸣的节奏感,也有绵延缠绵的律动。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云河远冥冥,风雨潇潇时。”这两句诗中的长短与重音的变化营造了悲凉的氛围,使读者仿佛 置身于广袤的大草原之中。 唐诗中的韵律美还表现在句型的多样性上。唐诗中的句型丰富多样,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每种句型都有其独特的韵律感,通过押韵和句式的演变来展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例如白居易的《琵 琶行》中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两句诗中的 七言绝句体现了琵琶音的变奏和起伏,给人一种思绪万千的感觉。 总而言之,古诗中的音韵与韵律之美是唐代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细腻的音韵表达和多变的韵律运用, 唐诗告诉我们,语言是一种美的表现形式,而音韵与韵律的运用则使 诗歌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唐诗的音韵与韵律之美,不仅令人陶醉,更让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们一起沉浸在唐诗的音 韵与韵律之美中,感受千年文化的瑰宝。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体会5篇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体会5篇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体会1 这次有幸参加国学经典诵读培训学习,听了华农的教授上了一节精彩国学经典诵读课,使我受益匪浅,读一本好书,能改造一个人的一生。一本写有古人智慧的书,--有古人精神的书,我读完之后,感受颇深。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让人学习的古人的精神的书!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因为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所以它不仅使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更能让我们深刻的读懂文章的内涵,这不正是我们所喜欢的愉快阅读吗?在这本书中,有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给我学习的方法;有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教育我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这本书蕴含了太多太多,一篇篇文章,一首首古诗向我描绘出一幅幅古老的图画,这本书中有很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阅读时,我还积累了不少的名言、成语,这些对我们拓宽知识,提高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总之,我要与孩子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孩子们一起体会和感悟!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体会2 校要求每位教师要参加国学经典的网络学习。我们有幸聆听许多教授名师的经典言论,真的是受益匪浅。 身坐于电脑前,面对名师大家的当面讲解,犹如坐在一个古色古香遗韵绵长的建筑中,忽听幽幽仙乐,再闻四溢茗香,聆听老师讲读经典是非常享受的。那情那景,仿佛我们已经穿越了时空的遂道与先哲们进行了心灵的交流。

唐诗之美在情辞,宋诗之美在气骨

唐诗之美在情辞,宋诗之美在气骨 唐宋是中国历史的中年阶段,从汉唐立马横刀式的向外开拓,转向了庭院踱步式的内敛沉思。从唐人关注外在生命的豪迈自由,到宋人关注内在生活曲折多变。 用叶朗的话: 总的趋势和风貌是:在审美旨趣上,由外向狂放转向了内敛深沉;在审美创造的视角上,由更多地关注和表现情景交融的山水境界,转向更多地关注和抒写性情寄托的人生气象;在美学境界上,由兴象、意境的追求转向逸品、韵味的崇尚,“境生于象”的探讨逐渐转向“味归于淡”的品析。如果说唐代美学的核心范畴是“境”,是“神”,那么宋代美学的核心范畴则是“意”,是“韵”。因而,宋代美学主“韵”、尚“意”、重“气象”,追求以神造形、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性情”、“胸次”、“气象”等等与人生境象直接相关的范畴,更多地进入宋代美学家法眼,“圣贤气象”成为宋人普遍崇尚乃至是最高的人生境界。 宋人区别于唐诗就是讲究“理趣”,不管是诗画书法皆然。如钱钟书所评:“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带着佛家的禅机,读来趣味盎然,却不同于禅机,读过既罢而是带着某种生活的感悟与人生的境界。 宋诗中如程颢《春日》“万物静观皆自得”、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处”、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名句,均表现了融一种审美本体情感与宇宙人生哲理为一体的透悟性意会理趣,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 日本学者青木正儿有这样的议论:“盖唐诗蕴借,总觉得有一种悠悠倘恍之感,纵令意义有缺少明快者,但风韵是足供玩味的。然宋诗过于通筋露骨,受浅露之诽,即以此也。”然而他接着说:“唐诗犹如管弦之乐,在断想的调和上多少有其妙味;宋诗宛如独奏之曲,在思想贯通上有其快味。而前者典丽婉曲,后者素朴直截,这是时代思潮所使然,趣味是有差异的,而不一定能分别甲乙。总之,其在诗学上是不同的两派。” 缪钺则如是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

唐诗之美与情感诉求

唐诗之美与情感诉求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是一段辉煌的历史。唐诗的美是我们中国人 民的共同精神财富。唐诗的情感诉求也是唯美主义王国中的璀璨明珠。唐诗是诗人用他们的笔墨描绘生活,填满他们的内心感受的方式。本 文将深入探讨唐诗之美与情感诉求。 一、唐诗之美 唐诗之美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形式美:唐诗汲取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韵律、格律、 诗体、词牌等成熟的艺术形式。唐诗的格律严谨,音韵和谐,有句必藏,每一字都尽善尽美。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百峰朝阳好,千屿落空明。”体现了唐诗的音韵之美;孟浩然的《春晓》:“春眠 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体现了唐诗的格律与用词之美。 内容美:唐诗的内容涉及到诗人的生活经历、人生观、哲学思考等 方面的主题,以描绘大自然、抒发人情、记录功业三大类为主。例如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体现了唐诗的自然之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 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体现了唐诗的人情之美;李白的《将进酒》:“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体现了唐诗的记录功业之美。 二、唐诗之情感诉求 唐诗之美凝聚了诗人们丰富的情感品味。

慷慨激昂:唐诗中大多描写热血沸腾、振奋人心的情感,如骑士精神、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等。例如杜甫的《将进酒》、白居易的《赋 得古原草送别》、李白的《将进酒》,这些作品慷慨激昂、豪迈雄浑,反映了唐诗诗人的激烈情感。 柔情似水:唐诗中也有温柔细腻、轻盈婉约的作品,如李商隐的 《锦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维的《相思》。这些作品中诗 人表露出对乡土、亲属、友人、爱人、父亲等亲情的深厚情感,让人 感到心灵被触动,直击人心。 人生哲理:唐诗中也有大量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如“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如梦”、“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名句。这些 作品不仅是诗人个人的人生体悟,更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与反思。 综上所述,唐诗之美和情感诉求是相辅相成的,都是唐诗的精髓,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无论是欣赏唐诗的形式之美,还是深 入了解唐诗的情感之美,都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唐诗,也 将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新的色彩和丰富性。

诵读经典诗词 感受音韵之美

诵读经典诗词感受音韵之美 作者:程时勇 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33期 中华古诗词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类社会、自然万物的观察,闪烁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基因。它是我们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母语的精美之本,也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它内涵丰富、意境高远、富有哲理,而且语言凝练、琅琅上口,千百年来,众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将中华古诗词融入子孙后代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活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使他们沉浸其中,心惟口诵,含英咀华,感受欣赏音韵美,对他们来说是无比快乐、幸福的事。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感受音韵美呢?我在工作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选择适当的教材 古诗词诵读没有统一的像其他课本一样的教材,现在新华书店出售的一些少儿版的《唐诗宋词三百首》等书也鱼目混珠,良莠难分。我们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推荐的80篇古诗词背诵篇目为基础,以清·蘅塘退士选注的《唐诗三百首》为蓝本,从中选择适合各年级学生朗读的古诗词,让学生熟读、背诵。同时也鼓励部分学生涉读其他经典的古诗词、文言文,给他们推荐一定数量的篇目,让这些学有余力者,学得更多、更好。 二、从孩子的认知规律出发,激发诵读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他们诵读古诗词,体现了从孩子的认知规律出发,由简单的三言、四言、五言开始,逐渐到七言,到一些长短句。对孩子来说,有些很好明白,有些似懂非懂,有些浑然不知。但只要孩子能抑扬顿挫,熟读成诵,领略了其中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就会起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久而久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就会播下古文化的种子,使他们对古诗词产生浓浓的爱意,由原来的“不愿意张口”变成“诗不离口”“书不离手”“赞不绝口”。至于表达的思想情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识的不断丰富,自会有不同的体会。 三、在教学中抓住朗读环节,品味古诗词的音韵美 古诗词的语言极富音韵美,它平仄押韵,本身的节奏,韵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通过正确朗读,更能理解诗词的内容,领会诗词表达的意境。在古诗的朗读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用“/”,重音用“·”,延长用“—”等。在古诗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古诗不断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自己练读,再同学间互

唐诗宋词之美

唐诗宋词之美 唐诗宋词之美 (2011-03-29 14:27:43) 转载▼ 唐诗与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登高 而望远,临山而探幽,无限风景,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叹为 观止,让人如痴如醉 唐诗之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沉淀着深邃,积蓄着厚重,凝 结着辽远,负载着磅礴,是大漠里的孤烟,是长河里的落日,是客船上难眠的渔火,是山寺里传来的钟声,是海角与天涯 的对接,是天长与地久的汇聚,尽管也会有碧落与黄泉的交融。 宋词之美,是一种感性的美,飞扬着轻灵,蹁跹着缠绵,氤 氲着温柔,笼盖着细腻,是梧桐上的细雨,是小楼上的东风,是明月光下闪过的鹊影,是稻花香里流淌的蛙鸣,是云涛与 晓雾的相连,是落红与芳草的呓语,尽管也会有乱石与惊涛 的交流。 于思想主题而言,唐诗之美,多在于言志;宋词之美,多在 于抒情。言志多追求气度,则豁达;抒情多讲究韵味,需细腻。豁达者则多描写让人豁达之人、事、物、景或取豁达之面,细腻者亦同。豁达者多谈理,细腻者易伤情。比如,同

是写月,唐诗中多是明月满月,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的洒脱;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雅;有“春江潮水 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广阔;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 里长征人未还”的辽远;更有“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 如此”的深刻。即使有缺月残月,也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 入平羌江水流”般的从容;也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 月似弓”样的热忱。宋词中多是残月淡月,有“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的静谧;有“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消 魂”的惆怅;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苍凉;有“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的寂寞;更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伤悲。即 使有明月满月,也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慨,也 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愁思。 再如,同是写水,唐诗中的水,多是江河湖海之水,是大水,是急水,是深水,是呈现一种气魄和胸怀的水,更多的是“月涌大江流”的辽阔,是“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剧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急促,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深邃,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尽管也有“泉眼无声惜细流”的纤细,也有“桃花尽日随流水”的柔缓。但是,纤细和柔缓背后依然是满心喜悦, 满腔热忱。而宋词中的水,多是带着一种细腻的情思和愁绪 的水,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那种漂着落红的水,是“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中落满柳絮的水。多是池水,是春 水,是秋水,是“池塘风绿风微暖”的散淡,是“縠皱波纹迎客

品国学经典作文10篇

品国学经典作文10篇 品国学经典作文10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品国学经典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国学经典作文1 品读《论语》,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凝结了孔子及其弟子一生的心血,带给人心灵上的一种宁静,让人感触多多。 《论语》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一百多次的“君子”。孔子不正是这样的人么?对学生,他以身作则,没有半点虚假,他游说列国,就是想把他的思想散播在人们心中,教给大家做人的道理。《论语》中还特别利用季氏之类的小人来衬托出君子的高大,于是,“君子”成了《论语》中的主角。到底怎样才算君子?古人认为:梅、兰、竹、菊代表君子。这就表示“君子”需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坚强刚毅,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只对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还很长,责任还很重。但是将“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会感到无比快乐。“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将“仁义”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一直向前,不论路途多么艰险,丝毫不退缩。 子曰:“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在没有做成事情之前,不会夸夸其谈,而在做了以后也不一定向世人说是自己做的。君子不会向大家夸耀自己的成功,而想着继续努力,这不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吗? “君子”是《论语》中的主角,那《论语》中的配角便非学习精神不可了。 《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确,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

阅读国学古诗宋词心得体会

阅读国学古诗宋词心得体会阅读国学古诗宋词心得体会1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这里孕育着文明,传承着经典,文化宝库中的经典文章犹如一颗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散发着弥久不散的幽香。从古至今那些文学经典被人们代代相传,在书写和吟诵中滋润了无数心灵,使民族的精神升华。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学校经典诵读活动中,我感觉不仅是我,还有我的学生从中都受益匪浅。 我们班有个女生,她从惧怕语文课、作文能力一般的中等生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喜欢语文,挚爱文学的优等生,而在经典诵读学习过程中她的经历让我永远难以忘怀的。 在她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各个年级同学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习和诵读的经典内容,早读书和课外活动的学习诵读。我为她找来《论语》《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书籍,从中节选通俗易懂的内容教诵读。一开始她和同学们对活动还蛮有兴趣,能够跟着老师抑扬顿挫地朗诵,然而几天下来后,整天“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开始整齐划一的琅琅读书声变得稀稀沥沥、松松散散,诵读时的思想开始游离于经典之外了。 我也发现了问题,那天特地组织大家开了班会,主题就叫“我爱经典诵读”。在班会上,我为学生讲述了民族的文化发展史,让学生懂得了诵读经典的意义,并为展示了全国各地小学生经典诵读的优秀视频,我告诉:“经典著作古代的学者用尽毕生的精力的,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有很深的含意,阅读,仔细领会才会品味出它的意蕴,读到妙处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却并不理解含义,又有意义?”这次班会,她和同学们对经典诵读更深的认识,知道用心去读,揣摩,才会领会经典中的精髓。 从那开始,琅琅的诵读声又开始响彻教室,而这次限于无意义地机械记忆,在我的帮助下成立了“小小图书角”,图书查阅和网络搜寻,帮助同学们查找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和疑惑;成立了“诗韵小舞台”,由班里的文艺骨干带领大家把古诗词用演唱和舞蹈的,大家的学习兴趣浓厚了;还成立了“新芽”文学,经常同题作文、作文互评、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大家把经典诵读的感受写,分享。从此经典诵读不再是枯燥的功课,而是最喜爱的学习活动,在朝阳初升的清晨里用清脆的声音朗读那悠长的韵律;在课外活动的兴趣里自由交流与探讨经典诵读的精妙,在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展示舞台上放声吟诵,尽展班级魅力。这位女同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作文也越来越高,她参加了学校的作文比赛荣获二等奖,朗读比赛获一等

古诗词之美作文3篇

古诗词之美作文精选3篇 巍巍中华,一个诗词的国度。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诗宋词,是那星空里最璀璨夺目的一颗。 她时而汪洋恣律,时而温柔甜美,时而波澜壮阔,时而婉约清秀。读唐诗宋词,将自己置身于古色古香的气息之中,去体会文化的内涵,忘却自我,早已脱胎换骨,身处优美的意境中,如痴如醉,不亦乐乎? 今晚月色真好。我望着窗外的夜晚,思绪携着岁月哀思的唐宋雨,在不知不觉中,穿越了数千年,飘在了唐诗宋词里,令我体会那诗词之美。 一壶酒,就醉倒了整个天下。 他端着斗酒向我走来,一轮明月在他抚声长叹中,散发出清冷的光。那飘逸那豪放不摧眉折腰的气势使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太白居士,把酒对月,纵情高歌,超然而又洒脱。那“玉碗盛来琥珀光”的美酒,散发着一股扑鼻而来的浓烈,于是他对月大喊“与尔同销万古愁”。站在飞泻而下的瀑布前,你吸一口天地之间凝具的浩然清气,大吼一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多么的飘逸潇洒。试想,你展示着“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狂傲不羁个性,豪迈的情怀,这才是真正的是诗仙,真正的豪放之美,真正的“天子呼来不上朝”的狂傲豪气。 快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铜琵琶在弹奏,我仿佛随着东坡的脚步,来到大江东岸,看乱石穿空,江面上的火还在蔓延,浓烟未退烧红了赤壁,也燃旺了东坡的壮志。我也体会到了了你为天下百姓的安定而在官场上苦苦挣扎的悲凉,化作的一首令

人为之震撼的歌赋。那震耳欲聋的江水声,让我的思绪随之翻腾,经久不息……曾想“乘风归去”,“羽化登仙”,但终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手足之情而旷达乐观。虽历经坎坷,仍满怀豪气,聊发少年狂,锦帽貂裘卷平岗。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是那一幅精美隽永的图画,散发着庭院深深里芳草的气息,流淌着自然之韵。东坡居士,时而汪洋恣律,时而清新秀丽,这就是一代文学大师。 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是那个独守空房的妻子吗?痛失丈夫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伫立在西楼之上,纤纤玉手捧着一摞黄花,清清地吟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易安居士内心的寂寞凄凉化作滴滴梧桐雨,在我心坎上敲打了一千年,也从未歇息,“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眼迷蒙,挑灯看剑,虽宝刀未老,却报国无门,一代词人辛弃疾心中仍然惦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那“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马革裹尸,燕然勒功的悲壮,那到处是古战场的边塞之上,还有多少抛头颅,撒热血的冤魂还在游荡? 唐诗宋词铮然有声,铿锵作响。 读唐诗,看“海上升明月”;品宋词,听塞外马嘶鹿鸣风萧萧。 走在唐诗宋词里,醉在袅袅余韵中…… 唐诗宋词,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你不去理它,它也不去理你,一旦你走近它,你会听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倾诉,你会看到一千多年前的智慧光辉。品唐诗宋词,其实就是一次心灵的熏陶,当你合上那微微泛黄的书本时,你就会发现,它并不朦胧,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笔记赏析感悟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笔记赏析感悟 本书是著名隋唐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老师讲解唐诗的首部作品,蒙曼老师带你重返大唐,品读最美唐诗。该书以古典24节气和现代节日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在四季时令中阅读精选的唐诗作品,品味唐诗的语言美、文学美,讲述文化典故、进入诗人心境。以此为主题精心编排修订32首诗文讲稿。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其实就是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围绕着唐人的生命轮回。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他们——李白、杜甫、王维,更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我们——你我和他(她)。我们和他们,古代和今天,传统和未来,就相遇在这如许美妙的四时之诗中。让我们和蒙曼老师一起,细细领略那穿越千年而来的风花雪月,和那历经千年而不朽的绣口锦心。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笔记赏析感悟 千年的四季轮回永远的精神家园——读《蒙曼品读最美唐诗:四时之诗》早先一直私觉得蒙曼老师讲史更好,尤其是隋唐史,讲诗嘛,自然是差一些。原因有二,一是这几年浸淫在叶嘉莹先生的诗词书中,先入为主,后来也读过顾随、缪钺等先生的书,都觉是大家,口齿噙香,久久不绝,觉得先生们在旧学中经年累月熏染出来的诗词素养,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年轻学者望其项背的。其二看过蒙曼老师作为嘉宾的《诗词大会》,自始至终只是讲评,没见做过一首诗,讲诗自己不做诗,其素养底蕴会有多高。(当然老师也许只是没在节目中显露诗词才华,不见得没有,若真有咏絮才,那是我浅薄了)基于以上,才有了开头的印象。但是还是很喜欢听蒙曼老师讲史的,清新严谨,没有废话,加之又在学习平台中听到了先生讲的梅兰竹菊四君子诗,其风格若百家讲坛,利落清新绝不拖泥带水矫揉造作,于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打开了这本书。春夏秋冬,四个时令,加上结尾李白

聆听唐诗之韵

聆听唐诗之韵,感悟生命之美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魏敏 2016年的国庆节,注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庆,因为我们共同沉浸在唐诗的芳香中。 10月1日至3日,兴义万峰谷国际会议中心可容纳近八百人的大厅座无虚席,来自全州各地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老师,众多书友及部分初高中学生参与了“寻美万峰林•诗韵黔西南”活动。 本次活动专题讲座《唐诗的音律和生命情感》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朱子辉主讲,与以前的讲座不同的是,本次活动三天就唐诗的音律和生命情感这一主题往纵深方面挖掘,使所有参与者能够感受唐诗的韵律之美及生命意义,学会基本的鉴赏唐诗与创作格律诗的方法。 三天的讲座,发生着无数感动人心的故事: 10月1日上午,朱子辉老师开讲唐诗第一个专题“诗是什么”,突然,我发现身边主持人美丽的大眼里噙满了泪水,晶莹的泪珠直往下掉,她一边接过我递过去的纸巾,一边抽咽着回答我的疑惑:“朱老师讲唐诗,一下触动我内心的情感,我控制不住了……” 10月2日下午休息时间,一位书友拿着自己创作的诗歌到后台找到朱子辉老师:“我虽然是酿酒的,但是我很喜欢诗歌,这是我昨天听了您的讲座后,尝试创作的一首格律诗,想请朱老师指点一二。”

10月3日上午休息时间,一位书友告诉我,最初计划国庆节出国旅游,但因为此次讲座,全家选择放弃旅游来听讲座。我问她:“听得懂吗?”她说:“很多都听不懂,但是只要每场讲座能听懂一二,我就心满意足了,积少成多嘛。”我说:“你不后悔放弃出国旅游的机会吗?”她笑着说:“出国旅游时时都可以去,但朱老师唐诗讲座就此一次,错过就永远错过了,所以我很庆幸能够参与此次讲座。” 10月3日下午讲座结束后,一位中年女子跑上主席台,要和朱老师合影,她说:“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听了三天的讲座,特别感动,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学习唐诗,感悟唐诗的美。” 10月4日下午,遇见几位老师,有文科有理科,提到讲座,赞不绝口,其中一位老师说:“朱老师在剖析李商隐和杜甫的诗时,我们几位哭得稀里哗啦,我一直以为我特别了解李杜的诗了,没想到我的了解是那么肤浅,我是第一次这么深入透彻地了解唐诗,以前没有任何老师,包括我的大学老师,都没有说清楚什么叫平仄,什么叫入声,什么是唐诗的音律节奏,但朱老师三言两语就点拨清楚了。我下学期上《长恨歌》时,就会融入新的教学方法了,我会从声母、韵母、平仄、入声带着学生去深层次地赏析唐诗。很庆幸,朱老师还将来兴义讲《周易》,我一定不会错过他的任何一次讲座的。” 10月5日晚,一位书友感慨地说:“朱老师的讲座是在我们的面前搭建了一个关于唐诗的世界,他的讲座是我听过的讲座中最精彩最有启迪的,他的语言是诗的语言,三言两语就让我醍醐灌顶。而且更让我钦佩的是他的人格魅力,这是一个有杜甫那样兼济天下情怀的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通用15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通用15篇)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最近喜欢上唐诗,诗的美感,诗的韵律让我印象深刻。 有人说,你想要去了解唐朝的历史,你就得去读唐诗;你假设想了解唐朝当时社会,你就得去读唐诗;你想去了解唐朝人的精神面貌,你得去读唐诗;你想要去了解诗人的一生,你就得去读他的诗,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经济开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鬼白居易,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田园诗人孟浩然,边塞诗人岑参……他们都留下许许多多经典的诗作。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出的唐朝读书人的困难这一社会现实。而你想了解盛唐的精神面貌,你就要读李白的诗,他的诗代表了唐朝鼎盛的文化艺术。读杜甫的诗,你就能了解唐朝的历史和社会民生。还有很多诗人的作品中表达的是自己人生写照,比方李商隐的《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这些诗让我们更加了解诗人,了解唐朝社会很好的史料。 这些都是老祖宗们给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我喜爱唐诗。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2 这个寒假由于疫情的关系,假期不断延长。老师经常让我们读读背背《唐诗三百首》里的诗,刚刚开始我觉得很枯燥,难背。但渐渐地,我学会了看诗意背诗,觉得故事读起来很有韵律,郎朗上口,非常有趣。因此,我越来越喜欢读古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诗,它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句诗告诉我们看的书多,脑子里积累的东西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如神来之笔。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读书的作

唐诗宋词的美作文(通用24篇)

唐诗宋词的美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诗宋词的美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唐诗宋词的美作文篇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国古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尤其是在唐宋朝,而我也陶醉在其中。诗词在给人以美好享受的同时,也揭示出了许多道理,让人品味出独特的味道。 我们身边的风景很秀美,诗词中也有很多赞美风景的名言佳句,供我们赏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用精致的笔调写出了春天景色的美。“满园春色关不住”“春风又绿江南岸”,同样是写春天,诗人则利用花草展现了一个道理:任何新生事物的进步都是无法阻挡的,它们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我国还有许多名山大川,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我们对壮美的峨眉山和万里黄河更加热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些赞美,我也陶醉在其中。 古人在诗词中写到的名言警句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也要有古人一样的勇气和无畏,敢于说“不”。王昌龄写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与陆游分别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胆忠心,而我们小学生可以做的,就是勤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正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认真学习,不怕学不到知识。 古人的情感也很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现出了孟郊对母亲的依依不舍之情。而王勃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最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真意切。我又陶醉到了

品诗的作文

品诗的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品诗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诗的作文篇1 走进历史的长河,让我们掀开唐诗的画卷。品味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慨叹;品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品味岑参“人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豪放。品味唐诗,品味历史。 月下独酌,我品到了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责任。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意气风发,走马边塞。边塞狼烟滚滚,黄沙漫天的景象令他心弦激荡,戍边战士慷慨报国的气概让他激情燃烧,一首首意境开阔、感情深沉的边塞诗脱颖而出,跃然纸上。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心;亦有“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情怀。他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洋溢翰墨。 王昌龄是唐诗中的一颗灿星,星光闪烁。 月下独酌,我品到了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豁达。他有游侠之风采,有建功之雄心,有报国之志向,为此他游历长安,然却落魄而归。但他并未失去自信与追求。他远走北方,感悟边塞生活。于是一首首歌颂、揭露、鞭挞的诗油然而生。“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是他对战士的讴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他对纵情声色将领的斥责;“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是他对和平的追求。唐诗中的他笔力雄健,气势奔放。 高适为唐诗增添慷慨与豁达,名留青史。 月下独酌,我品到了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乐观。他以天下为己任,勤政爱民,却被贬在外几十年,报国无门。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 我参加了庆阳电大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诵读》的在线学习,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