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文献综述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文献综述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文献综述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非常丰富。以下是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综述:

1. 人口问题:

中国的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3亿,人口密度较大,城市化进程快速,人口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人口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等方面。

2. 资源问题:

中国资源问题主要集中在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方面。由于国土面积有限和人口众多,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相关文献综述包括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3. 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涉及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相关文献综述包括环境监测与治理、生态保护与恢复、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研究。

4. 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献综述包括可持续城市规划、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是复杂而敏感的话题,研究和讨论应当符合中国的法律政策,并且注重客观、科学和合理的态度。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2000字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2000字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急剧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也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全球挑战。随着医疗和养老服务的大规模发展,以及高速发展的经济变化,伴随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正在加快步伐成为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尤其是在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表现得更加明显。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与综述,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征及其影响,为有效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益建议。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高增长和高负荷的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7月发布的《中国老龄发展报告》,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已达1780万,占总人口的13.26%,老龄比例显著增加,人口老龄化过程已进入快速 发展阶段。同时,我国城镇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老龄人口比重较高,在2045年将达到22.2%。 同时,人口老龄化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各种影响。在城镇,老龄化将加剧劳动力短缺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劳动力短缺,长期照料需求加剧,而家庭照料力量明显减少,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给社会承载压力进一步加大。老龄人口的增加也会增加社会投入,如医疗保健、交通运输、社区环境及教育等资源,负担社会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 此外,人口老龄化还会影响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由于老龄人口增加,老年人会感到疲劳与孤独,他们容易出现精神压力紊乱,甚至有可能引发各种精神疾病,在缺乏有效的专业支持和解析

的情况下,其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此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把社会负担转嫁到下一代,给家庭和社区带来额外的压力,从而影响社会和经济稳定。 因此,从宏观角度来说,有必要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首先,政府有必要重视预防老人疾病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负担得起的健康保险方案,加强老年人医疗保障,确保他们持久健康。其次,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政府应积极发展家庭照料服务,增加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以及扩大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覆盖范围。最后,政府还应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开展大规模心理咨询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支持,以预防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对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可知,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实施防治措施时,政府应积

新时代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新时代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 响研究 新时代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的生存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伴随而来的是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人口的快速增长在加剧着这一问题。因此,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息息相关。 一、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全球人口爆炸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食品、清洁水、能源和空气,并且还需要更多的住房和交通设施,这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2.资源开发滥用 人口的增加与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自然资源,但过度开发和滥用自然资源也助长了环境破坏。短期内的盲目开发会导致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一些不可逆的破坏实际上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风险。

3.城市扩张与高密度 城市化与人口集中住宅的集中式发展会带来很高的交通、环保和能源成本,同时也会导致耕地、森林、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因此城市化过程中要根据自身资源环境状况合理规划城市,控制人口密度,优化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可持续城市。 4.贫穷和环境负担的不平等 贫穷和环境破坏之间是存在密切关系的,往往那些经济状况较差、生活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环境负担。因此必须通过合理分配资源和财富,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条件,消除贫穷和不平等,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 经济发展的影响 过度的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失衡将会限制经济增长,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短缺、自然灾害等产生的损害和代价都将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既要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又要遵循市场规律,有效地利用资源。 2. 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口增长和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影响是不可逆转的,

中国人口环境保护问题

中国人口环境保护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如何保护环境,以应对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挑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口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一度迅猛,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口增加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同时也增加了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这些因素都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随着人口的增加,需要建设更多的住房、道路和基础设施,这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垦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其次,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更多的需求和消费,这将导致更多的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给空气、水和土壤带来严重的污染。此外,人口增长还带来了更多的交通需求,导致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的恶化。 二、人口环境问题的根源 人口环境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首先,中国的人口结构仍然呈现出高度的年龄依赖比和低的老龄化比例。这导致了劳动力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社会福利的负担,使得环境保护措施不够完善。其次,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长期以来注重速度和规模,忽视了环境的可持续性。这种模式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加剧了人口环境问题。此外,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也对环

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城市的过度拥堵、土地的过度开垦和资源 的过度消耗。 三、解决方案 1. 促进人口结构的合理化 为了解决人口环境问题,中国可以采取措施推动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生育政策,鼓励计划生育并提供相关的医疗 保健服务。此外,还可以推广全面两孩政策,以实现人口数量的适度 增长与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教育水平,鼓励女性就业,也可以起到 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2. 改变经济发展模式 为了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需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政府可以加大对清洁能源、环保产业 的支持和投资,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鼓励绿色生产和循环 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物的减量化处理。 3. 推动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必须进行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以加强 城市规划和管理,避免城市过度拥堵和资源浪费。此外,鼓励城市间 的区域协调发展,减缓大城市的人口压力,推动城市群经济发展,实 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创新。 四、总结

中国人口分布和环境的关系

中国人口分布和环境的关系 一、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中国的人口分布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将就中国人口分布和环境的关系展开探讨。 二、人口分布的特点 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状态。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密集区,而西部地区则相对人口稀少。这种不均衡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所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形成了以大城市为核心的人口集聚区。而西部地区地势高峻,气候条件恶劣,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人口分布相对稀疏。 三、人口分布对环境的影响 1. 城市化进程加剧环境压力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这导致了城市用地的大量消耗,土地资源短缺,农田减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压力。同时,城市的工业化进程也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2. 东部地区资源过度开发 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人口的剧增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开发利用过度,导致了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西部地区地势高峻,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然而,由于资源的匮乏,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分布相对稀疏。因此,西部地区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保护好自身的生态环境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1. 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制约 中国的自然条件多样,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水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着人口的分布。例如,气候恶劣的西部地区由于缺乏生活资源,人口分布较为稀少;而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的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2. 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 环境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人口的流动。例如,环境优美、生态良好

中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

中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以及快速 的人口增长速度。人口的增长对环境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资源短缺、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备受关注。 一、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造成压力 人口增长意味着对食物、水资源、能源等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资源供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在农业方面,为了生产足够的粮食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开 垦更多的土地、使用更多的水资源以及施加更多的化肥和农药。这些 行为对土地的退化、水资源的短缺以及农药残留等问题都带来了负面 影响。 二、人口增长对能源消耗的增加 人口的增长会导致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化程 度较高的国家,对能源的消耗量巨大。发电、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 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然而,相对低效的能源利用方式以及依 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使得中国在能源消耗方面面临着严重的压力。随着人口的增加,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这将给能源供应带来更大的 挑战。 三、人口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产生更多的废弃物和污染物。随着城市化进程 的加速,工厂、机动车辆和生活垃圾等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垃圾 都在不断增多。这些废弃物和污染物对水、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导致水源污染、土地荒漠化以及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 四、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土地被开垦用于建设工厂、住宅区和基础设施等,这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生态系统的 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同时,水资源的 过度利用和土地退化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解决中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带来的挑战,政府和社会应采取 一系列措施。首先,应加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其次,应加强环境监 测和治理,严格控制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改善空气、水质 和土壤质量。此外,还应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 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总之,中国人口的增长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资源的消耗、能 源的需求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增加了环境保护的难度。因此,必须采 取有效措施来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 环境可持续性的统一。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人口社会学论文国内流动人口休闲研究文献综述

人口社会学论文国内流动人口休闲研究文献 综述 国内流动人口休闲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 人口流动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这些流动人口在城市中承担着重要的劳动力角色,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休闲作为流动人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关于流动人口休闲的研究文献,以期深入了解他们休闲需求、休闲行为以及休闲对其生活的影响。 一、流动人口休闲需求 休闲需求是指个体在工作和生活压力下寻求放松和娱乐的愿望和需求。流动人 口由于工作和生活环境的不稳定性,其休闲需求与常住人口有所不同。研究发现,流动人口主要追求身心放松、社交交往和文化娱乐等休闲活动。例如,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集体性的娱乐项目,如参加群体舞、聚餐等,以满足他们对社交交往的需求。此外,流动人口对于休闲场所的要求也较高,他们更喜欢有独立空间的公共场所,如公园、图书馆等。 二、流动人口休闲行为 休闲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的休闲活动。流动人口的休闲 行为主要受到工作时间和经济收入的限制。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休闲行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时间利用效率较高,他们会选择灵活的休闲方式,如短暂的休息、小型聚会等;二是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为实惠的休闲

项目,如户外运动、看电影等;三是休闲行为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他们会根据所在城市的特点和资源选择不同的休闲方式。 三、流动人口休闲对生活的影响 休闲对流动人口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既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可以提升他们的社会融入感。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积极参与休闲活动可以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困境,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减轻工作压力;参加社交活动可以扩大社交圈子,增加社会资源。此外,休闲还可以帮助流动人口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融入感和归属感。 结论: 通过对国内流动人口休闲研究文献的综述,可以看出休闲在流动人口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他们的休闲需求、休闲行为以及休闲对其生活的影响,有助于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升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流动人口休闲与其他社会问题的关系,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和城市治理等。

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与影响分析

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与影响分析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人口数量、年 龄构成、性别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 一、人口数量 中国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世界上最多的,然而近年来,中国的人 口数量呈下降趋势。2019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 数量为14.4亿,比上次普查时增加了5.38%,增速较上次普查下 降了0.57个百分点。尽管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但中国的老龄化 问题日益突出。 二、年龄构成 中国的年龄构成呈现老龄化趋势。2019年数据显示,60岁及 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2.568亿,占人口总数的18.1%;15至59 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9.793亿,占人口总数的68.6%;0至14 岁的未成年人口数量为2.039亿,占人口总数的14.3%。可以看出,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和未 成年人口数量逐年下降。 这种年龄构成的变化将会对经济产生很大影响。随着老年人口 的增加,需要养老保险、医疗保健、生活福利等资源的需求会越

来越大,企业和政府应加强对老年人口的照顾和保障。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和未成年人口数量的下降,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用工需求和教育资源的投入。 三、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也是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数据显示,全国男性人口为7.364亿,女性人口为7.047亿,男女性别比例为104.5:100。可以看出,男性比女性多出很多,这主要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不过,近年来,中国的性别比例呈现逐渐平衡的趋势,这得益于“两孩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未来,性别比例的均衡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这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四、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社会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从人口数量变化来看,随着人口数量逐渐下降和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中国经济社会将迎来一个新的转型期。如果合理利用老年人口的经济和智力资源,可以带动老年人口消费和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但如果对老年人口缺乏有效的保障和照顾,将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对资源供应的影响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对资源供应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口持续增长趋势对资源供应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增长趋势引发了资源的不平衡分配、环境的恶化以及经济发 展的挑战。本文将就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对资源供应的影响展开论述。 一、水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中国的水资源供应面临着严重的压力。作为一个 拥有庞大人口数量的国家,中国的水需求量激增,超过了可持续供应 的能力。长期以来,中国许多地区一直面临水源短缺的情况,特别是 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不仅导致了农田的干旱和灌溉问题, 也威胁到人们的生活用水。因此,政府应该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节 水措施的实施,并寻找替代水资源的可行途径。 二、粮食资源 人口增长对中国的粮食供应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而农业的生产能力却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粮食的供应不足导致了粮价的上涨,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负担。为了 应对人口增长的挑战,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鼓励科技 创新,提高粮食的产量。此外,还需要改善农田灌溉设施,提高农业 生产的效率。 三、能源资源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对能源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众所周知,能源 是支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

增加使得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由于能源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以及能源开发技术的限制,中国的能源供应面临困境。为了应对这一 问题,中国需要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风能、太阳能以及 核能。此外,还需要加大能源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四、环境影响 人口增长对资源供应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资源的紧缺上,还在于其对 环境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和农业的快速扩张导致了环境恶 化的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退化。这些环境问题威胁着人 们的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应该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 的排放,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对资源供应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 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全面和合理的资源管理政策,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合理利用和管理资源,中 国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中国生态移民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生态移民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生态移民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引言 生态移民是指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而进行的人口转移活动,其目的是实现自然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自20世 纪80年代以来,开始了一系列的生态移民项目,旨在解决因 环境恶化而造成的生态灾难。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移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文献分析,总结生态移民在解决生态问题、社会影响和政策措施方面的成效和挑战。 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通过检索相关学术期刊、研究论文和政府公报,收集了大量关于中国生态移民的研究文献。在选择文献时,我们重点关注了生态移民项目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和效果,以及对社会经济影响、政策措施和问题的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标 中国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面临着环境恶化和资源匮乏的问题。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中国政府于1984年开始了生态移民项目。生态移民的目标是通过人口转移,减轻生态压力,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 实施过程和效果 在中国,生态移民主要通过政府组织的集中安置和居民自愿迁移的方式进行。生态移民项目通常包括了土地划拨、新居建设、生计保障和社会保险等政策支持。通过这些措施,许多贫困山区的居民有机会迁移到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改善了

生活条件,减轻了生态压力。 研究显示,在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贫困减少方面,生态移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调研发现,山西省的生态移民项目有助于农村贫困地区居民提高收入、改善住房和教育条件。同时,通过人口转移,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破坏生态系统的趋势得到遏制。 社会经济影响 尽管生态移民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生态移民项目的成本巨大,为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其次,由于生态移民还涉及到当地文化、社会关系和人口安置等问题,因此往往需要更多的社会调查和规划。另外,生态移民对迁移人口和接纳地区都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变化,需要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和公平问题。 政策措施和问题 为了提高生态移民的效果,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政府加强了生态移民项目的规划,确保了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政府还提出了相关政策,鼓励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的参与,以便更好地实现生态移民的目标。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在一些地区,由于政策执行不到位、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原因,生态移民项目的效果不明显。此外,由于生态移民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因此需要更加完善的机制和政策。 结论 中国生态移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生态移民项目,中国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贫困减少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生态移民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成本、社会影响和政策问题。因此,未来的研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旨在通过经济学原理和 方法,研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它涉及到资源的获取、转化与利用、环境的负荷与容量、经济发展与 环境效益等多个方面。本文结合文献探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的重 要研究进展,以期全面了解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为今后的研究提 供借鉴与参考。 一、资源经济学的发展与理论框架 资源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从研究自然资 源利用效率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的转变。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 系列关于资源的价值、供需关系和有效利用的理论,如价格理论、边 际效用理论、自然资源稀缺性理论等。此外,环境成本、自由放任理论、内外性等也是资源经济学理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关键问题与研究方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资源供需平衡、环境效益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碳排放与气候变化等。针对这些问题,学者 们运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如经济模型、博弈论、政策评估以及定量分 析等。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计量经济学、大数据分析和生态学等 方法的应用也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不仅仅限于理论探讨,还广泛应用于各个 领域,如能源、水资源、气候变化、土地利用与规划等。在能源领域,学者们研究了能源替代、战略储备和能源安全等问题;在水资源领域,研究集中于资源分配、水权交易以及水资源治理;在气候变化领域, 学者们通过碳交易、减排机制等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低碳目标的 平衡。 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挑战与前景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跨学科协同、新兴领 域的探索、政策制定与实践之间的落差等。然而,它也面临着广阔的 前景。在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的背景下,资源与环境经 济学的研究将继续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结论: 通过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该领域在近年 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问题广泛,研究方法 多样,应用领域广泛。然而,该领域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不 断探索和创新。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的跨学科合作,结合实际问题, 注重政策制定与实施,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dasgdp, & Smith, A. B. (2020).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Vol. 4, pp. 105-256). Elsevier.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综述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综述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 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步入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逐渐高涨,党 和政府对人居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推动了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发展,农村人 居环境治理领域已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我国对人居环境治理的探索和实践起 步晚,对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研究是建立在已有的城市人居环境治理理论研究之 上的。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现有研究进行分类整理,从内涵、模式、法治、主体、评价指标体系等五个方面展开文献综述。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评价体系 一、关于人居环境概念内涵的研究 人居环境科学起源于道萨迪亚斯(Doxiadis)的人类聚居学,我国学者吴良镛 受到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发,首次提出了建立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理念。李裕瑞、曹丽哲、王艳鹏等(2022)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通过设施建设、环境修复、景观营造、规划管控、组织管理等方式,着力解决道路不通畅、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内生制度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质量的活动,并将“整治”与“改善”和“建设”做了区分,认为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是针对农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和目标要求而开展的建设、整改与治理活动。 刘燕舞(2022)从生活治理的视角,将农村人居环境界定为农民生活空间、生活 观念和生活实践以及三者的互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从改造农民的生活空间开始,并通过改造农民的生活实践,达到改造农民的生活观念的目的,最终实现乡村人 居环境的有效治理。李裕瑞、张轩畅、陈秧分等(2020)将人居环境拆分为硬环 境和软环境两部分,分别探讨了两者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需要“软硬兼施”才能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二、关于人居环境治理模式的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面临着许多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其中, 人口增长、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是最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互相作用、相互影响,像一条患难重重的龙蛇缠绕着中国这片土地。 人口增长 中国的人口在1960年时只有6亿人左右,但在短短几十年间,中国的人口就 增长到了13亿人以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抗灾能力,但 人口过快增长也对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国的人口增长已经超出了资源承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尤其是以城市为代表 的工业化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而这些影响,又在进一步加速了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局面。 资源消耗 人口的过快增长,必然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中国是一片面积庞大的广袤土地,但是能用来耕种的土地、水资源,以及矿藏、森林、动植物资源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 例如:中国的森林资源,由于部分地区过分的拓展农业耕作与不合理的经营, 到目前为止已经失去了超过70%的原始森林面积。同时海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 人类侵蚀,大量的河水和海水变得不再清澈,鱼虾减少,珊瑚、海草等生物大量死亡。 资源的过度消耗引起了自然环境的恶化,以致于一些旅游区域以及饮用水资源 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而这些又会进一步削弱中国的资源优势,加重中国面临的相关问题。 环境污染 在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的情况下,破坏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这些行为,如温 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和海洋、江河的大量散污,都导致了大气的污染和烟尘飞扬, 造成了严重的人类健康问题同时也影响了全球生态平衡。 其中最突出的是空气污染。雾霾和PM2.5对于中国的城市居民带来的不仅仅是呼吸道系统的问题,还会增加人口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也带来其他身体不适等健康问题,造成了很多人的死亡和疾病。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docx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前言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 2050 年,全球老龄人口将增加到近 2 0 亿,而60 岁以上的人口也将超过15 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而我国在1999年的时候,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2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了10%,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比较多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 一、关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探讨 目前,大部分学者通过分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以来,老龄化发展加速,且进程很快。如刘思敏(2011)认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快于西方的原因在于中国近三十多年的人口计划生育的政策,使得人口生育率长期低于人口的更替水平。徐文杰(2011)则进一步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决定了老年人口分布的状况,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也相对比较严重。 二、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的研究 1、“未富先老”。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具有“未富先老”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未富先老”是邬沧萍教授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总人口和老年人口都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又由于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GDP 还不到世界的1%,中国人口庞大,并且又迎来加速老龄化阶段,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2006);田雪原(2010)则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未富先老”的特点始终伴随着我们,制定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政策等,必须考虑到这样的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冯慧阳(2011)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认为“未富先老”的特点是更加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速度赶不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刘士杰和原新(2011)则把“未富先老”认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未备先老”。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备先老”的特点。如李建民,杜鹏等学者(2006)则认为“未富先老”并不是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本质特征,中国当前的老龄人口问题也是和“未富先老”无关的,并指出老龄化挑战的真正含义是“未备先老”。而穆光宗等(2011)则认为人口老龄化除了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外,还具有“未备先老”,“孤独终老”的特点。 3、区域发展不平衡。有些学者认为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人口老龄化的一大特点。

环境保护文献综述

喀斯特地区土壤的利用及研究进展 ----以贵州省为例 学院:林学院 专业:森游 班级:森游101班 姓名:李光容 学号:1009030035

目录 前言 (3) 关键字 (3) Abstract (3) Keywords (3)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3) 二、贵州省喀斯特概况 (3) 三、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 (4) 四、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 1、土壤生产力较低 (5) 2、土壤质量不高 (5) 3、对土地利用的合理性不了解,滥用土地 (5) 五、对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的建议 (6) 1、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 (6) 2、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6) 3、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 (6) 4、严格规范土地的使用 (6) 5、加大土地合理利用的宣传力度 (7) 六、参考文献 (8)

关于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及研究进展 前言:贵州省是一个喀斯特极为严重的省份,石漠化使得贵州的土地利用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土地资源利用的一些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再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为贵州省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微薄的帮助,也希望贵州的明天更好。 关键字:土地利用喀斯特石漠化贵州省 Abstract:In guizhou province is a karst extremely serious province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some relevant situation of the use of land resources in guizhou we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land use, talk about some of his own opinions, hope for the sustainable land use planning and l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to provide some little help, also hope to guizhou tomorrow better. Keywords:The useing of land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guizhou province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土地是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必要条件,自古以来,土地就是民众赖以生存的一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土地这一极具使命的物体也渐渐的收到了人们的冷待,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不断加深,一方面,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引以为傲的文明,然而另一方面,也对土地造成了极大地破坏。森林的锐减、水土的流失、环境的污染、物种的渐渐灭绝以及水资源的污染等,无一不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在利用土地的同时,也要充分的认识土地,不断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才能让土地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时我们要认识到,贵州是一个喀斯特较为严重的省份,喀斯特分布面积及石漠化面积较大。本文主要从贵州省喀斯特土地资源利用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 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 班级XX 班级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讲师) 所在学院XX 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2] 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

文献综述 城市化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

文献综述 2020 届 城市化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张三 学号 8888888 学院商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20年×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伴随着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放开以及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带来巨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流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更加深化,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的关系也更加紧密。本文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以及人口规模的概念入手,对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以及人口规模的相关理论等进行了相应的概述,并在理论上阐述了城市化发展阶段和其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化与城市人口规模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城市化与城市人口规模存在高度相关性。以期在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具有阶段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下,厘清当前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的基本现状,以及城市化与城市人口规模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人口流动、为有关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关键词]:城市化;人口规模;影响 引言 人口问题一直是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术界更是从不同学科角度对人口流动以及规模的现状、问题、理论、模型等方面进行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人口流动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人口流动方面的研究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大规模的涌现,我国对人口流动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总的来说,有关人口流动的理论研究,尤其是人口流动与城市化两者关系的研究,国外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而我国的相关研究则多是在国外有关理论基础上的应用或扩展。由于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人口流动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以下主要从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的含义以及两者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价。 一、人口流动与城市化概念及内涵研究 (一)人口流动概念及内涵 人口流动是中国特定城乡背景下衍生的特定概念,而国外并没有这一概念,其对应的概念为人口迁移。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涉及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各机构或学者在对人口迁移流动进行研究时,大多会根据自身研究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使得对于“人口流动”、“人口迁移”的理解处于一个灵活且混乱的状态,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相关的概念术语,如户籍迁移和

中国环境现状分析人口环境分析

中国环境现状分析-人口环境分析 人口环境分析 人口环境分析 人口环境是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市场容量。有购买能力且有购买欲望的人便构成了现实市场,其数量越多,市场规模也就越大。人口环境中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流动性、地理分布、人口结构等,对市场需求都会产生影响。企业必须认真注视人口环境的变化,及时捕捉机会,调整战略,使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领先一步。 一、国内人口环境分析 从国内人口环境方面看,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人口的数量与增长速度 我国现有人口数已超过13亿,增长速度较快。目前,尽管我国资源的绝对数在世界上位于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使我国人均资源消费水平偏低,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众多的人口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增长,市场潜力巨大。企业应掌握我国人口数量及其增长,不断拓宽目标市场,为创造佳绩奠定基础。 2.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地区间的流动性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如果从黑龙江的漠河到云南的腾冲划一条线将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则东南部的人口数约占总人口的94%,而西北部的人口数仅占总人口的6%。可见,我国东南部的人口密度大,西北部的人口密度小。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日趋繁荣,人口的

地区间流动性大大增强。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或工矿地区;内地人口迁往沿海经济开放地区;经商、学习、观光、旅游等使人口流动加速。企业 如何针对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地区间的流动性趋向,改善自身的市场营销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3.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等。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显著特点是:现阶段,青少年比重约占总人口的一半,也就是说,在未来10—20年内,婴幼儿和少年儿童用品及结婚用品的需求将明显增长;到21世纪,将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届时有关保健用品、营养食品以及老年人生活、休闲娱乐等用品的生产企业将有机会得到充分发展。从家庭结构来看,“三口之家”的家庭模式已很普遍,并逐渐由城市向乡镇发展,“四世同堂”的现象已经很少。家庭的小型化使得家庭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