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及对策

本文以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为背景,探讨对比分析了该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现状,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并给出建设性对策:优化文化产业链,保护知识产权体系,培育产业区集聚文化。

标签:产业集聚;文化产业;成都;北京;问题;发展对策

文化产业能体现一个民族和地区的生命力、创造与影响力,是国家及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是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许多国家、城市地区的文化已经趋向于融合,它们以文化产业的形式集聚起来,形成一股合力的发展态势,提升了城市对外的综合竞争力、缓解了城市内部的社会压力,同时也推进了城市建设的文明化发展进程。成都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建国以后,政府更是提出了要把成都市培养成西部地区最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到目前为止,成都文化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数字娱乐等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发展前景良好。

一、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集聚让成都市的科技、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了合理发展的趋势,它影响了成都的整体发展,使得成都文化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巩固了城市在四川省文化中心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科技发展价值和重要社会意义。

成都市政府多年来坚持认为,想要将成都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第一大文化产业名城,就必须坚持贯彻集聚这一理念,让其推动整个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已经拥有了近25个市级文化产业集聚区,其中涉及到了成都市周边的14个区县,基本覆盖了整个成都地区,而且也聚集了上万家文化企业。

2009年,成都有关部门认定并审批通过了成都地区内的8个文化产业集聚区,这8个集聚区先后入驻了1300余家文化企业,他们为成都所创造的文化产业总收入竟达到了城市年文化产业总值的18.4%。这一利好让成都看到了文化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城市进步的重要性,在随后的两年中,成都又认定了10余家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立不但促进了政府提出对产业实施优惠政策的频率,也吸引了更多更好的文化产业与艺术创作者加入进来,使得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改善了成都的城市气质。

2012年,成都市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在经过多次考察后在会议审议上通过了成都动漫文化产业集聚区,并在同年年末完成了该文化集聚区的审评认定工作。截止2012年底,成都市已经完成了25个目标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工作,基本实现了《成都市“十一五”时期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规划》中所强调要达到的2013年之前建立30个产业集聚区的宏伟工作目标。可以说,成都市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实现了成都地区产业特色鲜明、定位规划科学的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阶段评价 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萌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态势。2000年全市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为1.33亿元,实现利润960.3万元。2001年总产出增加到1.57亿元,实现利润1793.9万元。2002年总产出为1.80亿元,实现利润855.7万元。2003年总产出为2.1亿元,实现利润3249.7万元。到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3.0%。2000年以来的5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全市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6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 (一)成都文化产业现状特征 成都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发展形态、体制环境、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良好的条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按照这个分类,成都已经具备文化产业各行业类别,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圈层体系,并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较完备的产业样态,储备了加快发展的后劲和条件。 2.文化优势产业逐渐崛起。政府支持,市场培育,成都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几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3.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多年来政府投资文化事业单一格局已被打破。2004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文化仅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4.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和文化基地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一街之距的《四川日报》为主的四川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为核心的成都报业集团,构成成都的报业文化区。在《中国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锦江区为中心,建设集创意设计、印刷加工、物流配送及印刷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西部印务产业基地”,正在成为西部印刷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数字娱乐产业“两个中心、四个一百工程”的发展规划,拟在3—5年内初步培育和完善我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把成都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成为世界数字娱乐企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 5.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都曾是全国举办“中国电视节”的两座城市(上海和成都)之一,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四川电视节”,是中国电视界和世界电视界盛大的交流盛会。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地方风味饮食、民间工艺品和民俗文化活动种类繁多,都江堰每年的放水节、中国成都国际熊猫节、每年春节的庙会等,她们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为成都市民津津乐道,而且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人。成都既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文化年”,共开展大型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环境图 一、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成都市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成为成都市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两大产业之一。目前,成都市已初步形成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尽管成都已经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模式和做法,产业格局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成都较为成功的园区化形态代表有三圣花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锦里民俗文化街,宽巷子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等等。“锦里”通过创意点石成金,由过去无人涉足的建筑垃圾摇身变为如今寸土寸金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的成功还在于其建设符合“三态”统一的原则,即文态、形态和业态。以三国文化为支点,植入了文化底蕴,通过消费产生效益,符合审美和消费的需求,形成了成都民俗旅游休闲文化的知名品牌。 在建设楼宇化产业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LOFT热。“LOFT”英文愿意为阁楼或高大空间的建筑。LOFT的源头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纽约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为了逃避市区内工作生活的限制和高昂租金通过对郊区旧厂房、旧仓库创意性地改造,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需要的各种空间。时下,LOFT已经成为国内诸多大城市旧工业区改造的新宠,较成功的是北京的“大山子艺术区(即原798工厂)”。成都“红星路35号”,“成都东区”项目,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新都的北村艺术村等就是LOFT文化现象的典型代表。“红星路35号”是成都市重点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改造旧厂房发展以设计为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效果初步显现,在带动成都创意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品牌价值等方面显示出昂扬姿态。 1、成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分布 成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于锦江区和成华区,在武侯区和新都县也有零星分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汇总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文件精神及《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 一、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人类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从发展趋势看,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已发展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并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约占GDP的6.44%。2005年,日本文化内容产业规模达250115亿日元,占GDP的6.2%。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强市战略来实施。

对成都文化产业的补充构想

对成都文化产业的补充构想 经历了积极的起步探索后,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内把成都打造为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而成都市“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目标也应与此相匹配。要实现这些目标,成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笔者曾在《对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反思与构想》等文中,对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思考,本文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些创意性、策划性的大体思路。由于没有作投入性的研究,本文观点只是“大胆假设”,还需后续的“小心求证”,在此“抛砖”仅供批判。 一、寻找、调适成都及成都文化在中国的位置 成都文化产业要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凸现自己的特色,必须首先找准“成都”及“成都文化”的位置。 首先是成都在中国的地位。成都不可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也不能说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但是,可以说,“成都是中国的地理中心”。实际上,就中国版图而论,说成都是西南城市并不完全准确。从东西位置来看,中国领土东起东经135°05′,西到东经73°40′,成都市介于东经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恰好处于东西的中央;从南北来看,中国领土北起北纬53°30′,南起北纬4°53′,成都位于北纬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间,稍微靠北,而如果主要以大面积的陆地来说,成都又基本处于中国南北的中间。无论是与重庆、西安、长沙还是武汉等其他最为接近的大城市相比,成都都是真正位于中国地理中心的城市。 以文化论,结合成都的地理中心地位,可以说,“成都是中国文化的十字路口”。成都是东西南北的交汇点。东部看成都是西部,西部看成都又是东部,北方人说成都是南方,南方人看来成都又有点“北”,连成都话都是属于北方方言。成都是“不东不西,不南不北,既东既西,既南既北”。此其一。四川是中国地貌最丰富的省份,可以说,“除了大海,四川什么都有”,而高山相邻,平原在怀,四川的枢纽—历史悠久的成都不仅在地理上有鲜明的东、西、南、北对接特点,在文化上更是兼容并包四面八方,不论是古今文化、中外文化,还是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城乡文化,成都表现出明显的一体多元、多元共生特征。成都有中国最悠久的城市发展史,成都也上演了最时尚、现代、动感的超女现象;这里有由司马相如、薛涛、杜甫、诸葛亮,以及近代巴金、李劼人等文化名人演绎的中国文化源流,也有20世纪初由英国人陶维新、启尔德,美国人毕启、加拿大人林则等人带来的西方文化传统;这里是道教的发源地,也是儒家文化与释家的重镇;这里是汉民族的聚居区,也是包括藏族、回族、彝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生活的乐园;成都既是中外闻名的大都市,也具有中国传统城市的乡村风味,成都的“农家乐”(不仅是农家之乐,更主要市民之乐)对许多城市产生了影响,与其说成都有“农耕文化”的色彩,不如说它有“耕读文化”的传统准确,成都就象一个“世代耕读,诗书传家”的士大夫家庭,透露出浓浓的书卷气与雍容闲适。中国几乎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有这样的文化包容度与文化张力。 此外,本文建议:成都应该谋求行政规划调整,东扩与重庆接壤,打造“成渝大都市圈”。“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发展的四大经济区中,成渝经济区被规划在内。从长远看,一个全球罕见的实质性的“成渝大都市圈”可以给成渝经济区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一体化的“成渝大都市圈”的构建对国家、对四川、对重庆、对成都来说,应当可以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共赢。以成都文化产业而论,成都发展文化产业要有个性,同时应该拥有超越城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08-6-28 17:41:34 成都市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把成都培育成西部地区名列前茅的重要文化中心的目标,现已形成了以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文化演出和娱乐业、数字娱乐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2003——2005年三年时间里,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2004年,成都文化产业实现经营收入232.54亿元,其创造的增加值65.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了16.0%,增幅高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4个百分点;占成都地区生产总值(2185.73亿元)的3.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单位有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579.30万人)的2.6%。全市有各类娱乐场所1800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2100家,演出场所28家,演出团队57个。尤其是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演出三个传统文化产业领域,总收入高达232.54亿元,占全省的83%,发展规模更是在西部地区领先。 一、出版发行业 全市(不含中央、省属在蓉企事业单位)有公开报刊27种,其中报纸12种,期刊25种。各类印刷企业1109家,各类发行企业1663家,从事电子出版物经营的商家289户。报业方面,成都市拥有《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等大型综合报。2002年9月,《成都日报》、《先锋》杂志、《成都商报》、成都时代出版社、《工厂管理》杂志等合作成立了成都日报报业集团。2004年,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的广告收入就已进入全国同行业前10位,该集团主要报刊广告占成都平面媒体广告6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要报刊期发行超过100万份,并已建立了完备的报刊发行网络,1500个发行站点覆盖全市、辐射全省,占据成都地区2/3的读者市场。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更是以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为重点,其投资兴建的西南

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

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研究 □龚巧林陈惠芬 【摘要】产业融合主要在不同产业的产业边缘与交叉点,激发出全新的产业形式。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存在产业融合的基本条件,旅游业的发展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平台与发展空间,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则丰富了成都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提高了成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则必须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必须找准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切入点,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并为成都乃至四川旅游的适度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字】成都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产业融合 【作者简介】龚巧林(1986 ),男,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研究生 陈惠芬(1972 ),女,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能源经济、产业发展 一、引言 产业融合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学者卢森伯格(Rosenberg,1963)提出的关于美国机械工具早期演变过程中[1]。伴随着信息、创新能力等的不断加强,产业融合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并且成为某些新兴产业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方式。产业融合往往发生在不同产业的边界上,通过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原有的一些产业界限逐渐变的模糊、行业壁垒减小或降低,逐步形成新兴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2]。 旅游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或者是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发生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甚至是产业重组,最后实现产品创新,形成新型产业[3]。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相互融合,造就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诞生。它和原有的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既替代又互补的关系。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不论是对于成都旅游业还是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两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会提升成都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拓宽活动内容;提高成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平台和新的市场空间,为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上升到4.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成都三大新兴主体产业中排第二,也成为成都新兴产业中解决就业能力最强的几大产业之一。但是,与发达城市相比,成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有明显差距。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总量不大,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第二,相关领域的大型文化集团较少,企业竞争力与市场竞争力还又带提高;第三,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品牌优势不明显,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还有待形成。 (二)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最近十年,成都市旅游业获得了较好较快发展。据成都市统计局资料统计,2005年成都市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619.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272.5亿元,至2010年国内游客已增加至6738.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84.6亿元,5年间增幅达2.15倍。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5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8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增加至8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9亿美元,增加达到1.6倍。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直接或间影响运输、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成都市的旅游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管理,三流的收益。其一,在成都旅游发展中,旅游要素能力结构极其不合理。在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中,成都市的“吃、住"能力过剩、“娱、购、行、游"能力相对不足;其二,成都市旅游企业总体素质不高,且行业竞争无序。其三,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缺乏、竞争意识的缺失等。这些都导致成都旅游市场畸形,使得成都无论在规模还是效益上都与自己优秀的旅游城市形象不相符,甚至还落后于一些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三、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促进作用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成都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1.提升了成都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拓宽了活动内容。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文化经济的一般属性,它通过人的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对文化本身进行创新与突破,将知识的变化性与原创性融入到文化当中,并使它与旅游资源与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将静态的旅游文化转变为动态、可感知的文化旅游 · 52 ·

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及对策 本文以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为背景,探讨对比分析了该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现状,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并给出建设性对策:优化文化产业链,保护知识产权体系,培育产业区集聚文化。 标签:产业集聚;文化产业;成都;北京;问题;发展对策 文化产业能体现一个民族和地区的生命力、创造与影响力,是国家及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是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许多国家、城市地区的文化已经趋向于融合,它们以文化产业的形式集聚起来,形成一股合力的发展态势,提升了城市对外的综合竞争力、缓解了城市内部的社会压力,同时也推进了城市建设的文明化发展进程。成都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建国以后,政府更是提出了要把成都市培养成西部地区最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到目前为止,成都文化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数字娱乐等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发展前景良好。 一、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集聚让成都市的科技、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了合理发展的趋势,它影响了成都的整体发展,使得成都文化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巩固了城市在四川省文化中心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科技发展价值和重要社会意义。 成都市政府多年来坚持认为,想要将成都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第一大文化产业名城,就必须坚持贯彻集聚这一理念,让其推动整个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已经拥有了近25个市级文化产业集聚区,其中涉及到了成都市周边的14个区县,基本覆盖了整个成都地区,而且也聚集了上万家文化企业。 2009年,成都有关部门认定并审批通过了成都地区内的8个文化产业集聚区,这8个集聚区先后入驻了1300余家文化企业,他们为成都所创造的文化产业总收入竟达到了城市年文化产业总值的18.4%。这一利好让成都看到了文化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城市进步的重要性,在随后的两年中,成都又认定了10余家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立不但促进了政府提出对产业实施优惠政策的频率,也吸引了更多更好的文化产业与艺术创作者加入进来,使得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改善了成都的城市气质。 2012年,成都市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在经过多次考察后在会议审议上通过了成都动漫文化产业集聚区,并在同年年末完成了该文化集聚区的审评认定工作。截止2012年底,成都市已经完成了25个目标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工作,基本实现了《成都市“十一五”时期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规划》中所强调要达到的2013年之前建立30个产业集聚区的宏伟工作目标。可以说,成都市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实现了成都地区产业特色鲜明、定位规划科学的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 2009-12-3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2)》的通知 成办发〔2009〕64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文件精神及《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一、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人类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从发展趋势看,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已发展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并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约占 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约占GDP的6.44%。2005年,日本文化内容产业规模达250115亿日元,占GDP的6.2%。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强市战略来实施。2007年,北京市、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92.6亿元和857.81亿元,分别占GDP的10.6%和7%;2008年,深圳市、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和576.86亿元,分别占GDP的7%和12%。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步成为国家和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

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以成都市为例

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以成都市为例 摘要:我国城市结构升级功能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提出迫切需求。城市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功能提升的任务非常艰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核心竞争 优势已刻不容缓。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对于促 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城市各种服务功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通过 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成都市民对城市文化的了解以及发展方向的预期,并针对 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总结出政策因素对文化产业发展 和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城市形象塑造、CIS战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总量稳步上升,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市 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良好的城市形象对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而当前成都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城市形象定位存在着定位模糊、缺乏专属性、缺乏完善性等弊病。成都要参与区域竞争,完成在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亟须重 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产业布局和城市形象定位。为此,本文全方位分析了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 现状和城市形象的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成都国际化城市建设目标,按照科学的城市定 位原则,提出了重新定位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和城市形象的思路及塑造策略。本文的余 下内容是这样安排的: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城市CIS模型的引入和分析,第四 部分是城市CIS战略在成都市的应用,第五部分是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从国内来看,目前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后,我国城市结构升级功能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 的快速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功能提升的任务非常艰巨,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已刻不容缓。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城市各种服务功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近 年来,文化产业在我国也开始得到重视并有很大发展。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 地区文化产业快速崛起,势头强劲,逐渐成为这些城市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同时,近 年来,我国在城市形象推广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许多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效果也有好有坏。有些城市打造出独特的城市形象发展出相关文化产业,但是有些城市文 化雷同度高,最近国内各大报纸纷纷出现关于城市争抢历史遗迹的报道,这对我们的课题也 有不少借鉴意义。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也正在努 力推动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当今世界文化产业为九大巨头所把持,他们分别是: 时代华纳、迪斯尼、维康、通讯公司TCL、通用电器、贝塔斯曼、新闻集团、索尼、西格拉姆。这九大集团的实力均名列全球500强企业。其次是国家级或地区级的文化产业巨头,它 们中有一半来自北美,其余的来自欧洲和日本,年收入均超过10亿美元。目前,国外的文 化产业发展主要有三种比较典型的模式:市场驱动型、资源驱动型和政策驱动型,通过对这 三种模式的分析,可探寻国外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 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经济的差异化表现使得国内的研究欠缺一定的规范性和系 统性。因此,本文要做的就是把握国外的研究趋势,从城市CIS战略选择行为的内生变量出发,充分运用在成都市内文化区走访调查的数据,通过引入企业CIS战略模型,探究成都市 文化产业动态演进现状,弥补国内研究不足,推动国内这一研究的发展。 三、城市CIS模型的引入和分析 城市CIS是将CIS的一整套方法与理论嫁接于城市与设计中,全称为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城市CIS是利用企业CIS的理论、方法与城市设计结合,城市CIS是从公共关系、企业形象识 别系统与城市文化的融会贯通中生长发育出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工业文明强调单一主体性与 普适的理性精神,城市与城市间的传统差别,在工业文明的烟囱主义中逐步消失,到处都是 灰色的水泥森林。反之,在后现代城市,强调每个城市及城市的文化人格具有差异、多元生 存主体性,为此,就要考虑各个城市的相互区别的文化风格与形象,在多元差异的文化想象

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

到40亿元,数字新媒体收入占集团媒体总收入10%以上,集团资产规模达100亿元,成为国内知名的以全 媒体深度融合为特色的综合传媒集团。建设3—5个传媒产业园区,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 数字内容基地。 推进措施:扶持成都传媒集团做大做强,加快发展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新媒体业务。发展网络媒体和 移动媒体。优化提升“成都全搜索”网站、“house100”等新闻门户网站和社区网站,建立“环球商业 博览”网络会展平台,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网络媒体。推出手机报和手机杂志,推广双向互 动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培育新媒体内容提供商。发展数字视听和移动内容。与通信运 营商实施战略合作,建设“成都东区”数字音乐产业园,获取无线通信增值业务市场份额。以网络教育 为切入点,建立数字出版发行平台。支持“美食天府”数字电视频道实现跨区域播出,发展高增值业务 ,培育数字内容提供商和内容集成平台服务商。 加快传媒资源整合。规划建设和打造“保利音乐主题公园”、“成都大魔方”城市娱乐中心,举 行体育赛事及演艺活动,打造传媒活动平台。打通不同媒体形态之间的资源通道,最大限度调度和使用 新闻资源。推进传媒资源与网游动漫、电信移动等资源整合,实施跨行业资源整合。 (二)文博旅游。 发展目标:2009—2012年,文博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2012年,规划建设1—3座公益性 博物馆,2个以博物馆群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区,完成1—3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修复与利用,兴 办一批民间街区博物馆。完善文博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市场机制,建成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博旅游之 都”。 推进措施:加大文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文博资源对文化旅游业的支撑作用。保护开发

2018'成都文创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成都文创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在被唱衰多年后,实体商业在近两年再次强势回归。在消费升级的风口下,实体商业和以往不同的是,现在进入了主题化、特色化的体验经济时代。传统的零售商业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消费习惯,再加上国家对第三产业的大力扶持,富有强大体验性的文创商业在近几年受到了全国各地极大的重视。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有着肥沃文创土壤的古都,成都文创商业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又有那些呢?通过近半年来对成都文创产业市场的关注,对其发展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一、成都文创商业现状 作为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高端,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蓬勃兴起,成为国际化城市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新趋势。随着经济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型经济的发展,近两年来,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势头,具体表现为增长较快,发展较为迅速等。 (一)成都文创商业背景 1、经济认知:消费处于转型时期精神文明消费逐渐增加 据国际外统计分析,当人均GDP 超过3000 美元时,将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人均GDP超过5000 美元时,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步转向以精神消费为主导。2014 年我市人均GDP 首次突破70000元人民币,约合美元11398美元,标志着我省消费结构已进入以精神文化消费为核心的快速调整时期。

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标准: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消费层次达到富裕阶段时,人们就会大幅增加文化教育支出。而成都市在2014年底就进入了富裕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上的消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就开始对精神文化消费提出更多方面的需求。文创产业既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科技阶段返璞归真的必然趋势。 2、文化认知:历史底蕴深厚为文创产业奠定牢固基础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也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建成史,4500年文明史,为文创产业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_图文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2 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 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 《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文件精神及《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 》, 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一、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世纪末, 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 人类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从发展趋势看, 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 已发展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 并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 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高达220亿美元, 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 年平均增长6%,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 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 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 约占GDP 的6.44%。2005年, 日本文化内容产业规模达250115亿日元, 占GDP 的 6.2%。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强市战略来实施。2007年, 北京市、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92.6亿元和857.81亿元, 分别占GDP 的10.6%和7%;2008年, 深圳市、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和576.86亿元, 分别占GDP 的7%和12%。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步成为国家和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报告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doc

四、发展重点 (一)传媒业。 发展目标:2009—2012年,全市传媒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2012年,成都传媒集团年产值达 到40亿元,数字新媒体收入占集团媒体总收入10%以上,集团资产规模达100亿元,成为国内知名的以全 媒体深度融合为特色的综合传媒集团。建设3—5个传媒产业园区,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 数字内容基地。 推进措施:扶持成都传媒集团做大做强,加快发展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新媒体业务。发展网络媒体和 移动媒体。优化提升“成都全搜索”网站、“house100”等新闻门户网站和社区网站,建立“环球商业 博览”网络会展平台,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网络媒体。推出手机报和手机杂志,推广双向互 动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培育新媒体内容提供商。发展数字视听和移动内容。与通信运 营商实施战略合作,建设“成都东区”数字音乐产业园,获取无线通信增值业务市场份额。以网络教育 为切入点,建立数字出版发行平台。支持“美食天府”数字电视频道实现跨区域播出,发展高增值业务 ,培育数字内容提供商和内容集成平台服务商。 加快传媒资源整合。规划建设和打造“保利音乐主题公园”、“成都大魔方”城市娱乐中心,举 行体育赛事及演艺活动,打造传媒活动平台。打通不同媒体形态之间的资源通道,最大限度调度和使用 新闻资源。推进传媒资源与网游动漫、电信移动等资源整合,实施跨行业资源整合。 (二)文博旅游。 发展目标:2009—2012年,文博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2012年,规划建设1—3座公益性 博物馆,2个以博物馆群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区,完成1—3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修复与利用,兴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研究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浅析 ——以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为例 (中文1301 叶思恒31307179) 【摘要】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政策扶持,在此基础上,传媒类机构的不断崛起,为传媒产业园区的发展引入了全新的动力。本文通过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东郊记忆”进行梳理与分析,从其定位的转型、创意的特色、新媒体传播三方面探讨了“东郊记忆”的发展现状。从而找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东郊记忆现状 面对不断变化的传媒生态环境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各大报业集团的发展受到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的影响,势必需要全力推进产业扩张,拓展传媒蓝海。而文化创意产业也正在成为城市的战略发展重点,它的绿色低碳非常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东郊记忆——原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就是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工业遗址主题旅游地,艺术文化展演聚落,文艺创作交流园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东郊记忆座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环东外侧建设南支路4号,占地205亩,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东郊记忆就是在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现代文化产业新型园区,2011年9月29日正式开园运营。2012年11月1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正式升级更名为东郊记忆。东郊记忆被称为“中国的伦敦西区”,就是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园区。

成都传媒集团在2009年5月与中国移动集团四川公司,在原本废弃的旧工业厂房原址上,按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址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修建了“东郊音乐公园”,到2011年9月29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正式开园,形成了工业遗存保护与文化创业相结合,以音乐为主题的多元文化园区,成都传媒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并逐步实现对外营销。 本文从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更名为“东郊记忆”这个过程中,它定位的转变带来传播策略的升级,东郊记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区域性特色传播策略,以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整合资源传播策略三方面对“东郊记忆”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探讨现今“东郊记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的必要性,从中总结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更名“东郊记忆”的定位与传播升级 1、更名前后的定位

成都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成都市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我市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50号)、《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成委发〔2011〕23号)和《成都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成府发〔2014〕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资金定义)本办法所指成都市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文产专项资金”),是市政府设立,由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 第三条(管理机构)成都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确定文产专项资金支持方向、支持重点和资助项目的审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以下简称“市文产办”)承担日常工作。市委宣传部和市财政局分别作为专项资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牵头部门,市文广新局作为文化文物单位和社会文化企业项目的主要征集管理部门。 第四条(管理方式)文产专项资金由市级财政统一分配,

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市文广新局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共同管理。 第五条(使用原则)文产专项资金的使用应遵循下述原则: (一)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消费; (三)科学合理、公开透明, 重点突出、统筹兼顾, 专款专用、注重绩效。 第二章预算管理 第六条(预算安排)市级财政根据中央、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当年财力情况,将文产专项资金纳入市级财政当年年度预算。重大项目、小微文化企业、非国有博物馆、实体书店、音乐产业项目资金实行规模控制,每年具体资金规模由领导小组核定。 第七条(预算编制)安排用于市本级支出的项目,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由市级相关部门(单位)纳入当年部门预算,并按规定程序办理;安排用于补助区(市)县的项目按转移支付管理规定下达区(市)县。 第八条(计划管理)文产专项资金计划管理期间应按《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审批管理办

关于印发《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的通知https://www.doczj.com/doc/3915791539.html, 填报时间:2009-12-03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第七秘书处 ?文号:成办发〔2009〕64号 签发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 ?签发时间:2009-11-19 生效时间:2009-11-19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2) 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 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

文件精神及《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 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 一、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人类 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从发展趋势看,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 向,已发展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并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高达220 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 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 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约占GDP的6.44%。2005年,日本文化内容产业规模达250115亿日元,占GDP的 6.2%。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 业作为强市战略来实施。2007年,北京市、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92.6亿元和857.81亿元 ,分别占GDP的10.6%和7%;2008年,深圳市、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和576.86亿元 ,分别占GDP的7%和12%。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步成为国家和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研究与成都文旅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研究与成都文旅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目录 一、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与定义 (3) (一)文化产业的由来 (3) (二)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简述 (3) (三)发达国家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 (4)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基本定义与发展现状 (5) (一)中国文化产业的基本定义 (5)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简述 (6) (三)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7) (四)成都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问题 (8) 1、成都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8) 2、成都市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8) 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发展介绍与趋势分析 (10) (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 (10) (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调整与趋势分析 (11) 1、文产资金预算与实际支出逐年下调 (11) 2、文产资金将逐步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 (11) 3、中央财政文化专项资金正在被文化文产业细分领域所稀释。 (12) (三)成都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相关政策的趋势预测 (13) 1、文化主体产业的资金资助将放缓 (14) 2、文化产业细分领域的投入将会增加, (14) 四、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政策调整对集团文化业发展的影响与机遇 (14) (一)文产资金政策调整对成都文旅集团文化产业项目的影响 (14) 1、做好文化产业基金建设 (16) 2、做好音乐产业、传统手工艺产业等文化细分领域产业布局 (17) 五、其他重要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设 (18) (一)旅游产业特性与发展关键 (18)

一、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与定义 (一)文化产业的由来 文化产业一词产生于20世纪初的德国,最早注意到“文化产业”这一产业现象的是德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哲学家本雅明,他在1962年发表的一篇《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的文章中,提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一种新文化现象,就是收音机、留声机、电影的出现带来的文化生产方面的变化,暨复制技术使文学艺术作品出现的变化,艺术品不再是一次性存在的,而是可以批量生产的,机器复制就是最初文化作为产业的标志性的理论。 (二)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简述 1、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结束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业化、技术化已达到了一定高度,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出现了鲜明的技术性、复制性、批量性、商品性等特点,即可按照工业生产方式大批量生产,作为商品交易。 2、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初,发达国家国内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世界文化强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日渐完备的管理手段,利用新兴科学技术,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市场。本国的文化产业市场以不能满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