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箱盖拉深模具设计

油箱盖拉深模具设计

油箱盖拉深模具设计
油箱盖拉深模具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

题目油箱盖拉深膜设计

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陈童

学号 0843021196 年级 08级指导教师林光春

教务处制表

二ΟΟ年月日

油箱盖拉深模具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学生:陈童指导老师:林光春

摘要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装备,它是“无以伦比的效益放大器”。没有高水平的模具,也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因此模具技术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因为模具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模具工业一直被提到很高的位置。

在现代工业中,由于模具能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操作简单,还能省料、节能,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模具作为一种重要的成型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由于产品的材料和工艺特性不同,生产的设备各异,因此所采用的模具类型也各不相同。论文主要简要介绍了模具(包括冲压模)方面的一些概况和autoCAD技术的情况。重点对油箱盖生产的拉深膜进行了设计,先后对零件的总体结构设计、工艺设计计算、模具零件的设计和装配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说明。其中还包括了对部分零件的强度校核,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用可靠,保证与其它部件的配合。最后采用atuoCAD画出一套模具装配图和各非标准零件图。

关键词:模具拉深设计校核

T ank cover Blanking mold design

Major:Machine Design and Automation

Student: Chen tong Supervisor : Lin guangchun

Abstract

The mold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t is unparalleled efficiency amplifier. High levels of mold, there is no high level of industrial products, mold technology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one measure of the level of a national manufacturing, beca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mold and its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mold industry has been been referred to the very high position.

In modern industry, because mold can ensure high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simple operation, but also material saving, energy saving,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therefore, mold as an important shaping method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to practical production.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production equipment, widely different types of molds used also vary. Thesis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old (including stamping mold) some aspects of overview and autoCAD technologies. Focus on the tank cover was designed, has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part design, process design and calculation, mold design and assembly of parts for a more detailed explanation. It also includes some parts of the strength check, so the structure can be designed to ensure reliable use of mold work to ensure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components. Finally draw in the hope of a mold assembly autoCAD drawings and plans of various non-standard parts.

Key words: Mold Blanking Design Check

目录

1 绪论 (6)

1.1模具工业的地位及现状 (6)

1.2模具CAD/CAM技术地位及现状 (7)

1.2.1模具CAD/CAM技术地位 (7)

1.2.2模具CAD/CAM技术的特点 (7)

1.2.3 国内外CAD/CAM技术的情况 (8)

1.3 模具的发展趋势 (8)

1.4冲压模具简介 (9)

1.4.1冲压成形与冲压模具的概念 (9)

1.4.2冲压模具的分类 (10)

1.5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0)

1.6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1)

2 冲压拉深零件的结构设计与工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拉深零件图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拉深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冲压加工的先进性分析

3工艺方案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工艺方案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毛坯直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判断拉伸次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工序的组合和顺序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4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落料凹模的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凹模轮廓尺寸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凹模材料的选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凹模强度的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落料凸模的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凸模的形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凸模的长度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凸模材料的选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4凸模强度和刚度的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定位零件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导料销与挡料销(定位销)的选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卸料装置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推件和顶件装置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冲压模模架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对模架的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导柱和导套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上下模座的选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固定零件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8紧固零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5模具闭合高度的计算和压力机的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模具的闭合高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压力机的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模具总装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是生产各种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模具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它是以其特定的形状通过一定方式将原材料加工成为零件。采用模具成形方法生产零件,具有优质、高效、省料、低成本等优点,因此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尤其是在机械制造、汽车、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石油化工、轻工产品等工业部门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模具设计是随工业产品零件的形状、尺寸及其精度、表面质量要求以及成型工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每副模具都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1.1模具工业的地位及现状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也称之为“工业之母",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均涉及模具技术,约70%的工业制品直接或间接地依靠模具加工成型。同时,模具又是“效益的放大器",模具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模具制造技术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与国际接轨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产品质量、成本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的重要性。而模具制造是整个链条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

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比较低;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与国际接轨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产品质量、成本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的重要性。而模具制造是整个链条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

目前,我国某些模具产品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例如在冲压模具方面,我

国设计和制造的电动机定转子硅钢片硬质合金多工位自动级进模,电子电器行业用的50余位的硬质合金多工位自动级进模等,都达到了国际同类模具产品的技术水平。

虽然我国模具制造技术已取得很大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模具制造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模具专业化程度小于20%,而标准化程度也只有30%左右;模具品种少,生产效率较低,经济效益也不高;模具制造周期长,模具精度不高,与模具制造业相适应的先进设备相对较少,CAD /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我国生产的模具普遍寿命较短,模具材料和热处理是非常薄弱的环节。

1.2模具CAD/CAM技术地位及现状

1.2.1模具CAD/CAM技术地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数控加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CAD/CAM的全新技术。

CAD/CAM技术应用到模具领域后,出现了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在CAD/CAM系统中,产品的几何模型是关于产品的最基本核心数据,并作为整个设计、计算、分析过程中最原始的数据,其结果可运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将其存储和直接传送到生产制造环节的各有关方面,从而实现设计和制造的一体化。

模具CAD/CAM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设计模具、制造模具时用手工绘图,凭图组织整个生产的技术管理方式,将它变为在图形工作站上交叉设计,用数据文件发展产品,在统一的数字化产品模型下进行产品的设计打样、分析计算、工艺设计、工艺装备、数控加工、质量控制、编印产品维护手册等。

1.2.2模具CAD/CAM技术的特点

模具CAD/CAM技术是模具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之所以能很快地得到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它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1)缩短了模具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周期。

(2)提高了模具精度和设计质量。

(3)可以积累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经验及便于检索资料。

(4)降低了模具成本。

1.2.3 国内外CAD/CAM技术的情况

使用模具CAD/CAM可以大大降低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了模具成本,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及应变能力。

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国外一些科研院便开始研究开发冷冲模CAD/CAM系统。1971年,美国DieComp公司成功地开发了级进模CAD系统PDDC,应用该系统可以完成冷冲模设计的全部过程。1977年,捷克金属加工工业研究院研制成功AKT系统,它可以用于简单、复合和连续冲裁模的设计和制造。20世纪70年代末期,日本机械工程实验室和日本旭光工业公司分别开发的连续模设计系统MEL和冲孔弯曲模系统PENTAX,1982年日立公司研制了冲裁模系统。使用这些系统进行模具设计制造,大大缩短了模具开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骖峭j。

近年来,我国自主开发的CAD/CAM系统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有北航华正软件工程研究所开发的CAXA系统、华中理工大学开发的注塑模HSC3.0系统及CAE软件、上海交大模具CAD国家工程中心开发的冷冲模CAD系统等。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虽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推广应用,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不少的企业对CAD/CAM技术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绘图阶段,从而使模具CAD/CAM产生的效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2)CAD/CAM软件应用人员参差不齐,不能让CAD软件得到高效率应用。

(3)在引进模具技术时存在着盲目性倾向,二次开发技术跟不上,致使引进软件的效率不能完全发挥。

(4)国内模具CAD/CAM技术水平还处于高技术集成和向产业化、商品化过渡的时期,自主开发的模具CAD/CAM系统商品化程度不够高,功能和稳定性方面与国外先进软件还有很大差距。

1.3 模具的发展趋势

(1)模具市场全球化,模具的质量、周期、价格、服务四要素中,已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周期放在首位,要求模具尽快交货,模具生产周期进一步缩短

(2)模具CAD/CAM向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快捷高速的信息化时代将带领模具行业进入新时代。

(3)高速加工、硬铣削和复合加工技术将对模具生产产生重大影响

(4)我国的模具产品将向大型、精密、标准化方向发展

(5)热流道、气辅模具及适应高压注塑成型工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6)快速经济模具的前景十分广阔

(7)优质模具材料及先进表面处理技术将进一步受到重视

1.4冲压模具简介

1.4.1冲压成形与冲压模具的概念

冲压成形是指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模具里的板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的加工方法。冲压加工的对象一般为金属板料(或带料)、薄壁管、薄型材等,板厚方向的变形一般不侧重考虑,因此也称为板料冲压,并且通常是在室温状态下进行,所以也称为冷冲压。

冲压模具是指在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俗称冲模。

在冲压零件的生产中,合理的冲压成形工艺、先进的模具、高效的冲压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如图所示。

1.4.2冲压模具的分类

1.根据工艺性质分类

(1)冲裁模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

(2)弯曲模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着直线(或弯曲线)产生弯曲变形,从而获得一定角度和形状的工件的模具。

(3)拉深模是把板料毛坯制成开口空心件,或使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模具。

(4)成形模是将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照凸、凹模的形状直接复制成形,而材料本身仅产生局部塑性变形的模具。如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等。

2.根据工序组合程度分类

(1)单工序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冲压工序的模具。

(2)复合模只有一个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3)级进模(也称为连续模) 在毛坯的送进方向上,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逐次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1.5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由于产品的功能、结构日趋复杂,新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设计环节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事实上,虽然产品开发中设计本身所花的费用仅占产品成本的5%左右,但新产品的开发费用中的80%取决于设计过程,因而产品设计阶段已被视为提高整个生产率的瓶颈,对于生产系统的整个生产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模具企业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设计方法,特别是中小型模具企业,设计人员进行着大量的重复性劳动,造成模具设计的周期长、效率低、耗

资大的现状,这也就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本课题主要是为了通过实践的过程,希望从中能领悟到如何改进模具,如何设计出一套既能满足设计要求,又能是设计生产周期最小的方法。

1.6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课程知识、理论和毕业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冲压模具设计中的工艺分析、工艺方案论证、工艺计算、模具结构设计和零件设计等问题。

(2)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通过所给产品进行该产品模具设计,获得根据所生产制品来设计出经济高效、省力合理且能保证加工质量的模具的能力。

(3)进行技术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工艺分析。

(4)确定工序过程安排、排料方案的确定和最佳模具结构的工艺方案。

(5) 通过对压边力、拉延力,冲模压力中心的确定,对压力机公称压力的计算,选择合理的设备。

(6)熟练掌握查阅手册图表资料文献。充分利用与本冲压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做到科学合理地熟练运用。

2. 冲压拉深零件的结构设计与工艺分析

零件图:

2.1、拉深零件图分析:

材料08钢,材料厚度t=4.5mm,生产为大批量,该件为旋转体带筋条浅拉深件,成型简单对称,尺寸精度要求不高,IT10,由落料、拉深、翻边、修边即可成型,由于是浅拉深件,故属于不变薄拉深零件。

2.2、拉深工艺性分析:

该零件为轴对称旋转体浅拉深件,变形均匀,模具的加工性良好,工件底部圆角半径R=3mm,由公式查得:取拉深凹模的圆角半径Rd=3t=13.5mm,拉深凸模的圆角半径Rp=(0.6~1)Rd=8.1~13.5mm,故取Rp=13.5mm,满足拉深对圆角半径的要求。

2.3、冲压加工的先进性:

由于该零件材料厚度为t=4.5mm,厚度较薄,因产品尺寸也不大,08钢的含碳量较小,材料硬度适中,零件对称,无尖角,又因该次生产为大批量生产,采用冲压加工的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

3.工艺方案的确定

3.1、工艺方案分析:

此零件的拉深工序为有凸缘的圆形浅拉深件,各尺寸均无较严格的公差要求,又是大批量生产,所以不能用剪切板料的方法进行拉深,固采用冲压加工的方法。

3.2、计算修边余量和毛坯直径:

在不变薄的拉深中,材料厚度虽有变化,但其平均值与毛坯原始厚度十分接近。因此,毛坯的展开尺寸可根据毛坯面积与拉深件面积(加上修边余量)相等的原则求出。毛坯直径按下式确定:

D=[(4/π)×A0]?

3.2.1、计算修边余量:

在拉深过程中,常因材料机械性能的方向性,模具间隙不均,板料厚度,摩擦阻力不等及定位不准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拉深件口部或凸缘周边不齐,必须进行修边。故在计算毛坯尺寸时应按加上修边余量后的零件尺寸进行计算。

d凸=150mm

d=120-t=120-4.5=115.5mm

d凸\d=150\115.5=1.29<1.5

由《冲模设计应用实例》查得:修边余量ξ=4.3mm

3.2.2、计算毛坯直径:

对于常用的拉深件,可选用《冲压手册》表4-7所列公式直接求得其毛坯直径D。

查《冲压手册》表4-7因制件为有凸缘的简单浅拉深件,所以用如下公式计算毛坯D。

D=[d42+4d2H-3.44rd2] ?

其中:d2=d=120-t=120-4.5=115.5mm

d4= d凸+ξ=150+4.3=154.3mm

H=50-t\2=47.75mm

代入数值,毛坯直径:D=211.37mm,故取D=212mm

3.3、判断拉伸次数:

毛坯相对厚度:t\D*100=2

工件总的拉深系数:m=d\D=115.5\212=0.54

由相对厚度可查首次拉深的极限拉深次m1=0.5,因m> m1 ,故工件只需一次拉深即可成型。

3.4、判断是否需要压边圈:

因m<0.6,通过查阅《冲压手册》,需要添加压边圈。

压边圈与凸模的间隙不能太大,根据材料的厚度不同,一般压边圈与凸模的单面间隙应在0.2~0.5的范围内。

3.5、工序组合和顺序确定:

制造该油箱盖零件的全部基本工序为:落料,拉深,翻边,修边,据此可排出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落料与拉深复合,翻边,修边

方案二:落料、拉深与翻边复合,然后修边

方案三:落料,拉深,翻边,修边分开

分析比较以上几种方案,可以看出:

方案一,需要一个级进模,结构复杂。

方案二,虽然可以一套模具三种工序成型,效率高,但是设计复杂,会给修模带来一定困难,模具结构复杂。

方案三,虽然工序较多,但它的模具结构简单,制造费用低,生产率高,操作较方便也安全,尺寸和形状准确,表面不易划伤,质量

高。

综合以上各方案,从保证尺寸精度和经济效益考虑,采用第三种方案。

3.6、排样形式:

因为本设计的毛坯是圆形件,形状简单,所以排样初步定为单排,使废料最少,排样图如图:

因为行数n=1,t=4.5mm,由于搭边会产生废料,从节省材料出发,搭边值应愈小愈好,但过小的搭边值容易挤进凹模,增加刃口磨损,降低模具寿命,也会影响剪切表面质量,采用手工送料的方式,查《冲压手册》表2-22得,搭边值a=4mm,a1=3mm。

因此,条料宽:b=212+2a=212+4*2=220mm

进距:h=212+3=215mm

3.7、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通过查找相关公式:

?=0.25πD2\hd

=0.25*3.14*2122\220*215

=74.6%

结论:材料利用率较高

4.冲压拉深工艺计算

4.1、计算压边力:

查《冲压手册》得,单位压边力P=2.5~3.0MPa,取P=3.0MPa

根据公式F压=0.25π[d n-12-(d n+2r凹n)2]P 计算:

F压=3.14/4×[2122 –(120+13.5) 2 ]×3.0

=63871.72125N

4.2、计算拉深力:

已知工件材料为08钢,料厚为4.5mm

σb=325MPa σS=195MPa

根据公式F max=πd tσb K计算:

其中:d=120mm,t=4.5mm, σb=325MPa,查《冲压手册》得,K=0.75

F max =3.14×120×4.5×325×0.75

=413302.5N

4.3、压力机的选择:

拉深模具所需工作压力:

F总= F压+F拉=477.175KN

由以上各工序的压力计算可知:工序中所需要的压力最大为477.175KN,因此原则上所选压力机只要能满足力的要求即可,但考虑到模具的安装位置,安装空间,送料方向等因素,可以稍后再做合理选择.

5.各工序凸、凹模尺寸计算

5.1、拉深凸、凹模尺寸计算:

根据《冲压手册》表4-54得拉深模工作部分计算公式计算

D凹=(D-0.75△)+δ凹

D凸=(D-0.75△-2c)-δ凸

一次拉深成型:

D=120mm,查《冲压手册》表4-56得

δ凹=+0.10 δ凸=+0.06

因为该制件公差在IT14级以下,所以拉深模具凸凹模制造公差采用IT10级精度。

查《冲压手册》表10-8得: △=0.1

查《冲压手册》表4-74得: 单边间隙

c=1.0t=1.0*4.5=4.5mm

D凹=(D-0.75△)+δ凹

=(120-0.75×0.10)﹢0.010

=119.925﹢0.10

D凸=(D-0.75△-2C)-δ凸

=(120-0.75×0.10-4.5)﹣0.060

=115.425﹣0.060

5.2、凸模出气孔尺寸的确定:

查《冲压手册》表4-77得:每套拉深凸模的出气孔直径均为5mm。

5.3、压力中心的计算:

该零件为圆形落料拉深件,其压力中心为几何中心;该零件亦为浅圆筒形翻边件,其压力中心为几何中心。

6、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和设计

模具实际要根据上述确定的工艺方案,零件的形状特点,精度要求,模具制造条件以及安全生产等选定其冲模的类型几结构形式。下面就分析最主要的工序-拉深模的设计。

6.1、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6.1.1、总体结构:

本套模具采用拉深模倒装结构。模座下的弹顶器兼起压边和顶件的作用,另设有弹性卸料板和推件块,落料的废料由弹性卸料板从凸模上推出,而制件由顶件块推出。该结构具有操作方便,出件畅通,生产率高等优点,但弹性卸料装置使模具结构复杂化且体积较庞大。因此,要选择工作台面尺寸较大的压力机。

6.1.2、卸料装置:

卸料装置分为刚性卸料和弹性卸料装置。落料卸料采用弹性卸料装置是因为刚性卸料装置尽管可以缩小模具的闭合高度,模具的尺寸,但会使拉深件开模后留在刚性卸料板内,不易出件,操作不便,从而影响生产率,且噪音较大。拉深卸料采用推件块推出。刚性卸料装置一般适用于拉深深度较大,材料厚度较厚的制件,本套模具中用弹性卸料装置提供弹力。

6.1.3、导向装置:

本套模具采用导柱导套导向,分别装在上下模座上。

综上所述,该零件的拉深模具结构草图如图:

此模具用从右向左的方式送料。其工作过程为:压力机滑块下行,上下模合模,坯料在拉深凸模、凹模和压边圈的作用下进行拉深。

6.2 压力机的选择:

设计可知,凸、凹模的闭合高度是120mm左右,再加上两个8mm、10mm 的垫板,取标准的上下模座,厚度分别为50mm、60mm,所以整套模具的闭合高度在248mm左右。因此,本模具选择400KN的开式压力机。其主要参数如下:公称压力(KN):400

滑块行程(mm):100

滑块行程次数(n/min﹣1):80

最大封闭高度(mm):300

封闭高度调节量(mm):80

模柄孔尺寸(直径×深度)/(mm):φ50×70

设计中应使模具闭合高度满足:

hmin+10≤h模≤hmax-5

即230mm≤h模≤295mm

本设计装模高度为248mm,故满足设计要求。

笔盖注塑模具设计

编号: 题目:笔盖注塑模具设计 院(系):国防生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单位: 姓名: 职称: 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 2014年5月4日

摘要 注塑成型在整个制造业的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估计注塑成型的制品约占模具塑料制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及以上,注塑模具在模具工业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现在注塑模具设计和制造中的传统方法早已满足不了现代生产发展的需要,为赢得竞争市场,持续发展,模具生产必须变革传统的生产方法,引进新技术、新思维。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计算机运用于注塑模具以及制造业中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研究的工作和成果如下: 本文具体的阐述了模具CAD/CAE的技术特点,以及先进制造模式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在分析的国际国内模具市场,国内模具CAD/CAE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手段的辅助模具设计的新方法。主要针对注塑模具常见的成型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达到将注塑模具过程智能化在熟悉注塑模具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分析并设计出系统的总体框架。我们运用Pro/E软件中的模具模块以及塑料仿真模块来进行对模具进行了各个系统的设计。 本论文是对笔盖注塑模具设计的一个详细的介绍,这次的笔盖模具设计我们主要采用了侧抽芯注射模。每个笔盖有一个大孔,成型需要侧抽芯。本模具采用一模十二腔,二次分型,点浇口进料,弹簧和斜导柱分别抽芯。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笔盖的设计,笔盖材料的选择,注塑机的选用、分型面、型腔布局、浇注系统、型腔尺寸计算、型芯尺寸的计算、螺纹型心、模架的选择、推出脱模机构的设计、温度调节系统和装配图与零件图的绘制等。本次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塑件的形状、尺寸及其精度要求进行注射成型工艺的工艺分析、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重点在侧抽芯机构的设计。在这过程中分析了模具受力,推出脱模机构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以及排气系统等,并绘制完整的模具装配总图和主要的模具零件图。设计中力求模具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实用,使得模具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可实现全自动操作。 关键词:注塑模;一模12穴;型腔;导柱。

最新塑料饭盒盒盖模具设计设计

塑料饭盒盒盖模具设 计设计

重庆三峡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塑料饭盒盒盖模具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 年级 2011级 学生姓名周建鑫 学生学号 201107024250 指导教师张卫职称助教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时间 2015 年 5 月

摘要 本课题即将饭盒盖上壳作为设计模型,利用注射模具的相关知识为依据,阐述塑料注射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过程。本设计对饭盒盖上壳进行的注塑模设计,利用软件对塑件进行实体造型,对塑件结构进行工艺分析。明确了设计思路,确定了注射成型的工艺过程还有对各个具体部分细节进行了仔细的计算。本着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原则,采用斜滑块的瓣合模的结构成型。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即可确保模具工作运用可靠,同时也保证了与其他部件的配合。本课题通过对饭盒盖上壳的注射模具设计,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 关键词:塑料模具,注射成型,模具设计,饭盒盖

Introduction The topic of socket shell as a design model, the injection mold-related knowledge as a basis to explain the process of plastic injection mold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game controller for the injection mold design, plastic parts using UG software was solid model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plastic parts of the process analysis. Clear design ideas, determine the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specific parts of a detailed calc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In the simple but not simple design principles, the use of inclined slider valve structure of the mold shape. The structure of such a design die is used to ensure reliability, ensure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components. Finally, simulation Moldflow injection process. The topic of the game controller by injection mold design, to consolidate and deepen the knowledge, and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design intent Keywords:Plastic mold, Injection molding,Mold design,game controller

液压油箱设计制作(相关二维图纸)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液压油箱的设计与制作 所属部门:航空航天与汽车学院 班级:xxx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韩钰 日期:xxx

摘要 液压油箱是液压传动系统中重要的辅助部件,用来储存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同时兼有散热和分离油液中的水,气体以及沉淀杂质等作用。在企业,设计液压油箱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同时也可以初步考察员工对液压附件的选型和零件加工工艺的掌握情况。该项目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油箱的基本组成,掌握接头及球阀的选型要领,以及最基本的零件加工工艺和焊接方法,提高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液压油箱球阀接头液位计 Proe

目录 目录 第1章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4) 第2章油箱的总体设计 (5) 2.1 油箱的功能要求 (5) 2.2 油箱的总体尺寸确定 (6) 第3章零件的详细设计 (7) 3.1侧板的设计 (7) 3.2前板的设计 (8) 3.2.1匹配液位计的螺纹孔的设计 (8) 3.2.2匹配放油阀的螺纹孔的设计 (10) 3.2.2.1球阀的选择 (10) 3.2.2.2过渡接头的选择 (10) 3.3油箱盖的设计 (13) 3.3.1空滤的选择 (13) 3.3.2提手的设计 (14) 3.3.3油箱盖的安装 (15) 3.3.4油箱盖的密封 (15) 3.4吊耳的设计 (15) 3.5轮子的选择 (16) 第4章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第1章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液压油箱是液压传动系统中重要的辅助部件[1],用来储存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同时兼有散热和分离油液中的水,气体以及沉淀杂质等作用。在企业,设计液压油箱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同时也可以初步考察员工对液压附件的选型和零件加工工艺的掌握情况。该项目设计可以让我们理解油箱的基本组成,掌握接头及球阀的选型要领,以及最基本的零件加工工艺和焊接方法,提高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实验室里面摆放着液压油箱,但实际上我们很少去关注他。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液压阀、液压缸、液压马达之类的元件。实验室现存的液压油箱有一个缺点,就是移动不方便。借这次机会就设计一个可以移动的液压油箱,其一可以熟悉液压油箱的结构,其二将来可以作为备件使用。 该论文的设计思路如下:介绍油箱的设计规范,具体零部件的设计,其中穿插了PROE 三维仿真。 所有零件的尺寸规格都是根据实际生产所用样本选用的,该论文的相关图纸都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加工。

杯盖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设计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报告设计(论文)题目:杯盖注塑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模具姓名 一、课题名称:杯盖注塑模具设计 二、主要技术指标: (1)成型方法:注塑成型塑料原料:ABS。 (2)未注公差尺寸按GB/T14486-1993MT6。 (3)塑件周边不得有飞边缺陷,表面光滑。 (4)采用CAD软件对茶杯进行二维造型。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1)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艺,完成塑料品种及成型参数的相关分析。 (2)注塑机的选择,通过相关公式的计算,初步选择常见的注塑机。 (3)模具类型及结构的确定,并进行3D模具制作。 (4)模具和成型机械关系的校核,通过相关公式对初选的注塑机校核。 (5)绘制模具零件图以及制模具装配图。 (6)编写设计说明书。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xx.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2)xx .模具CAD/CAM[M].校内出版,2009年 (3) xx .MOLDFLOW注塑流动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4) xx.UG NX 4实例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学生(签名)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签名)年月日

瓶盖模具设计

瓶盖塑料模具设计 摘要 1 瓶盖塑料模具设计 1.1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1.1.1 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该塑件是一塑料瓶盖,如图1所示 ,塑件壁厚属薄壁塑件,生产批量大,材料为聚乙烯(PE,在高密度聚乙烯中掺入了部分低密度聚乙烯,改善塑件的柔韧性),成型工艺性很好,可以注射成型。 1.1.2 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根据塑件结构形式,分型面选在瓶盖的底平面,如图2所示。 1.1.3 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1)型腔数量的确定 该塑件精度要求不高,又是大批大量生产,可以采用一模多腔的形式。考虑到模具制造费用,设备运转费低一些,初定为一模八腔的模具形式。 (2) 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 该塑件有两圈内螺纹,要使螺纹型芯从塑件上脱出,必须设计一套自动螺纹的齿轮传动结构,并且型腔的分布圆直径和齿轮分布圆直径相吻合,若采用一模八腔,型腔分布圆直径就相当大了,这样模具结构尺寸就比较大,加上齿轮传动系统,模具结构复杂,制造费用也很高。但该塑件螺纹的牙型不高,且呈圆弧形牙,内侧 突起与直径的比例约为5.26%( 6. 266. 26 28-?100% =5.26%)。因为所用材料为聚乙烯,材料弹性模量比较小,材质硬度不高,课采取强制脱模的方式,这也是注塑厂成型这种类型瓶盖的常用方法。因此本设计采用推件板推出的强制推脱方法,型腔的排列方式采用双列直排,如图2所示。 1.1.4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从上面分析中可知,本模具拟采用一模八腔,双列直排,推件板推出,流道采用平衡式,浇口采用潜伏式浇口或侧浇口,定模不需要设置分型面,动模部分需要一块型芯固定板和支撑板,因此基本上可确定模具结构形式为A型带推件板的单分型面注射模。 1.1.5 注射机型号的选定 (1) 注射量的计算 通过计算或Pro/E建模分析,塑件质量m 1为2.8g,塑件体积V 1 = ρ 1 m = 91 .0 8.2= 3.077cm3,流道凝料的 质量m 2 还是个未知数,课按塑件质量的0.6倍来估算。从上述分析中确定为一模八腔,所注射量为 M = 1.6nm 1 = 1.6 ?8?2.8 = 35.84g 。 (2)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需锁模力的计算 流道凝料(包括浇口)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 2 ,在模具设计前是个未知值,根据多型腔模的统计分析,

锻压论文 7、油箱盖模锻成形模具设计及数值模拟

油箱盖模锻成形模具设计及数值模拟 摘要目前国内油箱盖大多为塑料件或铸造件,都具有一定的缺陷而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本文采用模锻成形的方法来设计油箱盖,对工件的成形工艺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锻锤吨位,并选取合适的工艺参数,设计出了合理的模具结构。用Solidworks对工件进行了三维建模,然后导入Deform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应力、应变的分布,验证了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油箱盖;模锻成形;模具设计;数值模拟 1 零件的锻压工艺性分析 1.1 零件分析 油箱盖是汽车发动机上储备汽油的 箱子上面的盖子,如图1所示。形状是 方形的,用45钢做成,密封性很好, 一般放在汽车的底部,大批量生产。 图1 油箱盖三维图由图可知,该零件形状对称,结构简单,生产工艺不太复杂,难度系数较小。在进行锤上模锻时需要有模锻斜度,这是为了便于将成形后的锻件从型腔中取出,所以锻模侧壁必须做成一定的斜度,但是为了减少材料损耗和机加工余量,应尽量选择小的模锻斜度。零件为大批量生产,因此必须要保证模具的强度和韧性,使其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1-2]。 零件的余量和公差可按经验来选取,另外,热锻件图的尺寸应比冷锻件图的相应尺寸增加一个收缩率,本文中收缩率取为1.5%。因此在用Solidworks绘制热锻件图时,除了要考虑余量外,还要加上一个收缩率,既乘以1.015。 1.2 工艺分析 油箱盖为饼类零件,外形复杂,为大批量生产,故采用锤上模锻加工方法。锤上模锻时,锤头打击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生产操作方便,劳动强度比自由锻小,精度也比自由锻高。由于模锻锤的导向精度不高,锤头行程不固定,模锻件的尺寸精度不高,但已能满足该零件的精度要求,所以应选用锤上模锻进行加工。 零件所用材料为45钢,正火处理效果较好,由于工件结构并不复杂,所以终锻前只需加一道镦粗工序既可。镦粗台和终锻型槽设置在一套模具上较为合理,成形过程就是先选用一定尺寸的棒料进行镦粗,然后用镦粗后的毛坯放在终锻型槽内进行锻打成形,终锻完成后将热锻件放在切边模上,利用锻件的余热在热态下进行切边,切边时将零件反置,这样更为方便易行,由于油箱盖是密封用的,有底部薄壁,所以切边时不需冲孔[3]。 由以上分析可以确定该工件的加工工序为:镦粗,终锻,切边。其中切边是在热态下进行,热态下进行可减小压力机吨位,减少能量消耗,避免冷切时的冷却过程,所以也就减少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率。 2 工艺参数的确定

圆盖拉深级进模具设计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前言 (5) 1.绪论 (6) 1.2.1冲压模相关介绍 (6) 1.2.2冲模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地位 (6) 1.2.3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情况 (6) 1.2.4 冲压模具水平状况 (7) 1.2.5我国冲模今后发展趋势 (9) 1.3总结 (10) 2.工艺分析 (11) 2.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11) 2.2 工艺方案的确定 (12) 3.拉深落料级进模具设计 (13) 3.1 落料拉伸工艺分析 (13) 3.2 工艺计算 (13) 3.3凸模和凹模的间隙 (18) 3.4 凸模,凹模的尺寸及公差 (19) 3.5 凸模、凹模圆角半径 (20) 3.6拉伸落料模具结构设计 (21)

3.7冲压力计算及压力机的选择 (26) 4.冲孔模设计 (29) 4.1 切底模工艺分析 (29) 4.2 冲裁力计算 (29) 4.3 压力机的选择 (29) 4.4模具工作部分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31) 4.4.1 凸模、凸凹模工作尺寸计算 (33) 4.5 模具结构设计 (34) 5. 二次拉深设计 (35) 5.1 结构零件 (35) 5.2 弹顶器的弹性元件的选取 (36) 5.3 模具总装图 (37) 6. 冲压设备的选定 (39) 结束语 (41) 参考文献 (42) 致谢 (43)

摘要 冲压生产靠模具与设备完成加工过程,所以它的生产率高,而且由于操作简便,也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冲压产品的尺寸精度是由模具保证的,所以质量稳定,一般不需再经过机械加工便可使用。 冲压加工一般不需要加热毛坯,也不像切割加工那样大量切削材料,所以它不但节能,而且节约材料。冲压产品的表面质量较好,使用的原材料是冶金工厂大量生产的轧制板料或带料,在冲压过程中材料表面不受破坏。 因此,冲压工艺是一种产品质量较好而且成本低的加工工艺。用它生产的产品一般还具有重量轻且刚性好的特点。 关键词:冲压模具冲压工艺模具设计

笔盖的注塑模具设计任务书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 毕业设计内容 1、查找相关的资料并阅读消化,明确笔盖注塑模具设计要求,分析该塑料制品成型工艺及其可能性和经济性等因素,对零件图纸进行结构和工艺分析,设计成型工艺; 2、掌握成型设备的技术规范,进行模具结构设计及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3、模具总体尺寸的设计与结构草图的绘制,模具结构总装图和零件工作图的设计绘制; 4、编制主要零件的制造工艺。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 1、笔盖形状特点确定其注塑模的方案设计; 2、该塑料制品的设计难点是抽芯机构的设计; 3、确定其使用的材料为塑料; 4、制品的具体尺寸请测绘出图; 5、塑件成型时无变形,注出的制件表面光滑,无气泡和其它缺陷,无飞边或少飞边。 三、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1、完成注塑模的总体方案设计,完成开题报告。 2、进行模具结构设计并选用标准件,完成零件间的配给选用及相关的设计计算。 3、用A0图纸绘制装配图,采用CAD软件绘制零件图,绘图工作量折合A0图纸3张以上,其中必须包含两张A3以上的计算机绘图图纸,用PRO/E 软件对塑件和模具进行实体造型。 4、完成二万字左右的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在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必须包括300-500个单词详细的英文摘要; 5、独立完成与课题相关,不少于四万字符的指定英文资料翻译(附英文原文); 6、完成导师所指定的其它工作。并附有开题报告一份。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模具实用技术注塑模具设计制造与应用实例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 颜智伟.塑料模具设计与机构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4] 姜明艳.薄壁外壳注塑模设计[J].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外饰塑料油箱盖设计技术规范标准

编号 代替 密级商密×级▲ 汽车工程研究院设计技术规范 塑料油箱盖设计技术规范 Regulation of Flat,Fuel Fill Designing 2006-09-30制订2006-10-30发布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

前言 汽车的自主开发是中国汽车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长安车的生存之本。随着能源的紧缺,降低汽车自身的重量已经成为汽车销售的一大卖点,使得塑料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再加上消费者对外观要求的提高,也进一步使得塑料制品的应用成为一种时尚。本规范就是在使用塑料油箱盖的前提下对其设计的思路进行探讨。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教。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项目处进行管理和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苏建波、苏忠 编制: 校核: 审定: 批准: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

塑料油箱盖设计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乘用车、商用车塑料油箱盖(以下简称油箱盖)的设计。 本规范规定了塑料油箱盖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应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和标准,规定了塑料油箱盖开发的一般过程、材料的选择、结构及生产工艺、涂装工艺等。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11566—1995 轿车外部凸出物 3 设计内容 3.1 设计输入 3.1.1 市场定位及设计任务书 根据塑料油箱盖的控制形式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 1、电机自动式控制:此控制方式需要一个小的电机作为油箱盖的开关控制,操作简便,容易控制,但其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一般用于高档轿车上; 2、手动拉索式控制:其控制方式是采用一根拉索进行开关控制,结构较为简单,价格比较适中,但零部件相对较多,适用于中档轿车;

笔帽的模具设计

目录 1.引言 (1) 2.塑件分析,塑料成型特征工艺参数 (1) 3.成型零部件的设计 (3) 型芯尺寸的确立 (3) (2)型芯尺寸的确立 (4) (3)按强度刚度条件计算 (4) 4浇注系统的设计 (4) (1)分型面的选择 (5) (2)确定浇口形式及位置 (5) (3)设计主流道及分流道形状和尺寸 (5) (4)排气系统的设计 (6) (5)拉料杆的设计 (6) 5、结构零部件的设计 (7) (1)支承板设计 (7) (2)垫块的设计 (7) (3)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7) 6推出机构的设计 (7) (1)推杆的设计 (8) (2)拉料杆的设计 (8) 7 冷却系统的设计 (8) (1)冷却回路尺寸的确定及布置 (9) 8.选择注射机型号 (9) 9 结束语 (11) 10 参考文献 (11)

笔盖的模具设计说明书 徐彦成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08级1班 摘要介绍了笔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笔盖的模具设计过程 The summary introduced pen in the application in the daily life, the point introduced the molding tool of a cover design process 关键词日常用品模具设计实用性模具cad 1引言 日用品,有时采用精度和强度不太高的塑料传动,由于塑料具有可塑性强,密度小、比强度高、结缘性、化学稳定性高、外观多样的特点,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厂家及人民的喜爱。塑料工业是新兴的工业,是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而应而生的,目前塑料制件几乎已经进入一切工业部门以及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机械工业电子工业,航空工业、仪器仪表工业和日常用品工业的发展,塑料成型制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成型塑件的模具的开发,设计制造的水平也须越来越高。本文也就对日用品中的笔盖模具设计过程进行阐述。 Daily necessity, sometimes adopt the not that high plastics of accuracy and strengths to spread to move, because the plastics has the plasticity strong, the density is small, higher than strength, the knot good luck, the chemistry stability is high, diverse characteristics of external appearance, as a result be subjected to more and more factories house and the people's fancies.The plastics industry is a newly arisen industry, i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 but should but living of, the plastics system piece almost have already entered each realm of the whole industry sections and people's daily lifes currently.Along with the machine industry electronics industry, aviation industry, the instrument appearance industry and usu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ng industry, the plastics models the demand of make the piece more and more, the quantity request is also more and more high, this will beg model the pie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lding tool, the level of the design manufacturing also the beard is more and more high.This text also design the process to carry on elaborate to a cover molding tool. 2.塑件工艺分析

开关盒上盖注塑模具设计

开关盒上盖注塑模具设计 目录 1绪论 2模具设计 2.1零件材料选择及性能 2.2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2.3分型面及型腔布置 2.4 浇注系统设计 2.4.1 浇注位置模拟 2.4.2 浇注系统的尺寸计算 2.5锁模力校核 2.6成型零件设计 2.6.1成型零件的材料选择 2.6.2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2.6.3 成型零件钢材的选用 2.6.4成形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2.7 凹模及垫板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2.8模架的选择 2.9标准件的选取 2.9.1定位圈的选取 2.9.2浇口套的选取 2.9.3 导向机构的设计

2.9. 3.1导柱的选取 图2-12 导柱 2.9. 3.2导套的选取 2.10 推出系统的设计 2.10.1 推出形式 2.10.2 脱模力和推出距离 2.10.3 推板的设计 2.11 模具总装配图 3.总结 参考文献:

1绪论 塑料成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一、塑料及塑料工业的发展 塑料是以树脂为主要成分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树脂可分为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两大类,塑料大多采用合成树脂。各种合成树脂都是将低分子化合物的单体通过合成的方法生产出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1万,有的甚至可达百万级。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塑料具有可塑性,可以利用模具成型为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塑料制件。 塑料工业是一门新兴的工业,是随着石油工业发展应运而生的。塑料工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创阶段 (2) 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聚酰胺等热塑性塑料相继工业化,奠定了塑料工业的基础,为其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3) 飞跃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为塑料工业提供了丰富而廉价的原料。 (4) 稳定增长阶段 二、塑料成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塑料成型是将各种形态的塑料原料(粉状、粒状、熔体或分散体)熔融塑化或加热达到要求的塑性状态,在一定压力下经过要求形状模具(如挤出口模)或充填到要求形状模具模腔内,待冷却定型后,获得要求形状、尺寸及性能塑料制件的生产过程。 模具:是材料成型加工中的工艺装备,它是利用其特定形状去复制成型或复制加工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制件的工具。 塑料模具:是成型塑料制件的工艺装备或工具 分类(根据成型工艺方法):注射模具、压缩模具、传递模具、挤出模具、中空吹塑模具。在各行业的材料加工中广泛使用着各种模具,例如塑料、橡胶制品成型使用的塑料模具、橡胶模具;金属铸造成形使用的砂型或压铸模具;金属压力加工使用的锻压模具、冲压模具;玻璃、陶瓷制品加工使用的玻璃模具、陶瓷模具等。利用模具加工成形的零件或制品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成批大量生产时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模具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 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无不把发展模具工业放在优先地位,他们认为:“模具工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石,是工业之母”,“模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富裕的动力”。据国际生产协会统计,近年来工业品零件粗加工的70%、精加工的50%由模具成形来完成。在洗衣机、照相机、电视、电话等家用电器、仪器仪表、通信工具中,约有90%以上的零件需要用模具进行生产。模具工业设计水平的高低、加工设备的好坏、技术力量的强弱、模具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许多相关行业,如汽车、飞机、家用电器、电子信息、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冶金、机床、兵器、仪器仪表、轻工、日用五金等行业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的更新换代,影响着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创新发展。模具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前,模具工业基础差,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模具被列为机械工业技术改造序列的首位,成为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1997年以来,又相继把模具及其加工技术和设备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

油箱盖拉深模具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 题目油箱盖拉深膜设计 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陈童 学号 0843021196 年级 08级指导教师林光春 教务处制表 二ΟΟ年月日

油箱盖拉深模具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学生:陈童指导老师:林光春 摘要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装备,它是“无以伦比的效益放大器”。没有高水平的模具,也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因此模具技术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因为模具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模具工业一直被提到很高的位置。 在现代工业中,由于模具能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操作简单,还能省料、节能,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模具作为一种重要的成型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由于产品的材料和工艺特性不同,生产的设备各异,因此所采用的模具类型也各不相同。论文主要简要介绍了模具(包括冲压模)方面的一些概况和autoCAD技术的情况。重点对油箱盖生产的拉深膜进行了设计,先后对零件的总体结构设计、工艺设计计算、模具零件的设计和装配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说明。其中还包括了对部分零件的强度校核,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用可靠,保证与其它部件的配合。最后采用atuoCAD画出一套模具装配图和各非标准零件图。 关键词:模具拉深设计校核 T ank cover Blanking mold design

Major:Machine Design and Automation Student: Chen tong Supervisor : Lin guangchun Abstract The mold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t is unparalleled efficiency amplifier. High levels of mold, there is no high level of industrial products, mold technology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one measure of the level of a national manufacturing, beca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mold and its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mold industry has been been referred to the very high position. In modern industry, because mold can ensure high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simple operation, but also material saving, energy saving,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therefore, mold as an important shaping method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to practical production.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production equipment, widely different types of molds used also vary. Thesis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old (including stamping mold) some aspects of overview and autoCAD technologies. Focus on the tank cover was designed, has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part design, process design and calculation, mold design and assembly of parts for a more detailed explanation. It also includes some parts of the strength check, so the structure can be designed to ensure reliable use of mold work to ensure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components. Finally draw in the hope of a mold assembly autoCAD drawings and plans of various non-standard parts. Key words: Mold Blanking Design Check

冲孔模设计圆筒件翻边

模具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目录 摘要 (3) 绪论 (5) 一、冲压工艺性分析 (7) 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8) 1.方案种类 (8) 2.方案的比较 (8) 3.方案的确定 (8) 三、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9) 四、设计工艺计算 (10) 1.基本尺寸与计算 (10) 2.冲裁压力的计算 (12) 3.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 (12) 4.冲裁压力中心的确定 (13) 5.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15) 五、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19) 六、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20) 1.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20) 2.定位零件的设计 (22) 3.卸料部件的设计 (23) 4.导柱、导套位置的确定 (23) 5.模架及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24) 七、模具总装图 (24) 八、填写冲压工艺卡片 (27) 九、填写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卡 (29) 十一、结束语 (34) 致谢 (35) 主要参考文献 (36) 摘要 论文是由翻边设计、冲孔模设计组成,冲压模具主要是将板料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加工方法。因为模具的生产主要是大批量的生产,而且模具可以保证冲压产品的尺寸精度和产品质量,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主要考虑到模具的设计能否满足工件的工艺性设计,能否加工出合格的零件,以及后来的维修和存放是否合理等。在本次设计中的取暖器主机连接座中,不仅要考虑要使做出的零件能满足工作要求,还要保证它的使用寿命。 其次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它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必须完成的设计任务,两套模具的模架分别采用后置和中间形式,凹模采用整体凹模,这样可以采用线切割等数控设备来一次完成全部的工序加工,在设计中我要考虑到很多关于我所设计模具的知识,包括它的使用场合、外观要求等,从这里可以知道模具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所以在设计要不断的改进直到符合要求。 关键词:翻边冲孔工艺性 Abstract Paper is designed by the flanging, punching mould design, sheet metal stamping is mainly will get separated or forming parts processing methods. Because the mold production mainly mass production, and mould can ensure the precision stamping products and product quality, the mold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说明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作者:

-----------------------日期: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基础知识) 01 1 概述 多工位级进模是在普通级进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精度、高效率、长寿命的模具,是技术密集型模具的重要代表,是冲模发展方向之一。这种模具除进行冲孔落料工作外,还可根据零件结构的特点和成形性质,完成压筋、冲窝、弯曲、拉深等成形工序,甚至还可以在模具中完成装配工序。冲压时,将带料或条料由模具入口端送进后,在严格控制步距精度的条件下,按照成形工艺安排的顺序,通过各工位的连续冲压,在最后工位经冲裁或切断后,便可冲制出符合产品要求的冲压件。为保证多工位级进模的正常工作,模具必须具有高精度的导向和准确的定距系统,配备有自动送料、自动出件、安全检测等装置。所以多工位级进模与普通冲模相比要复杂,具有如下特点:(1)在一副模具中,可以完成包括冲裁,弯曲,拉深和成形等多道冲压工序;减少了使用多副模具的周转和重复定位过程,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2)由于在级进模中工序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工位上,故不存在复合模的“最小壁厚”问 题,设计时还可根据模具强度和模具的装配需要留出空工位,从而保证模具的强度和装配空 间。 (3)多工位级进模通常具有高精度的内、外导向(除模架导向精度要求高外,还必须对细小凸模实施内导向保护)和准确的定距系统,以保证产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模具寿命。 (4)多工位级进模常采用高速冲床生产冲压件,模具采用了自动送料、自动出件、安全检测等自动化装置,操作安全,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多达50多个,冲压速度达1000次/分以上。 (5)多工位级进模结构复杂,镶块较多,模具制造精度要求很高,给模具的制造、调试及维修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要求模具零件具有互换性,在模具零件磨损或损坏后要求更换迅速,方便,可靠。所以模具工作零件选材必须好(常采用高强度的高合金工具钢、高速钢或硬质合金等材料),必须应用慢走丝线切割加工、成型磨削、坐标镗、坐标磨等先进加工方法制造模具。 (6)多工位级进模主要用于冲制厚度较薄(一般不超过2mm)、产量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型零件。用这种模具冲制的零件,精度可达IT10级。 由上可知,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比较复杂,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对冲压设备、原材料也有相应的要求,模具的成本高。因此,在模具设计前必须对工件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合理确定该工件的冲压成形工艺方案,正确设计模具结构和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以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显然,采用多工位级进模进行冲压成形

盒盖注塑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盒盖注塑模具设计 课题名称:_______ 系别:_______ 专业: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 2012-4-1

塑料模具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电脑、手机、饮料、台灯、水笔、水盆等方面应用极其广泛,可以说从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它。注射成形是成形热塑件的主要方法,因此应用范围很广。注射成形是把塑料原料放入料筒中经过加热熔化,使之成为高黏度的流体,用柱塞或螺杆作为加压工具,使熔体通过喷嘴以较高压力注入模具的型腔中,经过冷却、凝固阶段,而后从模具中脱出,成为塑料制品。 本次的毕业设计是盒盖注塑模的设计,该模具结构简单,成型分型都非常简单。依据产品的数量和塑料的工艺性能确定了以单分型面注塑模的方式进行设计。模具的型腔采用一模一腔,浇注系统采用直浇口成形,推出形式为推杆推出机构完成塑件的推出。由于塑件的工艺性能要求注塑模中有冷却系统,因此在模具设计中也进行了设计。本次的设计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还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过程比较完整。 关键词:单分型面注射模具;ABS;塑料模具。

摘要 (2)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绪论.. (4) 1 国际国内塑料成型模具发展概况 (4) 2 我国模具设计技术今后发展方向 (5) 1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分析及工艺结构设计 (7) 1.1成型塑料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7) 1.2 塑件材料的分析 (8) 2.塑件成型的基本过程 (9) 2.1塑化过程 (10) 2.2充模过程 (10) 2.3冷却凝固过程 (10) 2.4脱模过程 (11) 3 注塑设备的选择 (11) 3.1估算塑件体积质量 (11) 3.2 选择注塑机 (12) 4 塑料件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2) 5 分型面的设计 (16) 6 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17) 7脱模机构的设计与合模导向结构设计 (18) 7.1脱模结构设计 (18) 7.2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19) 8浇注系统的设计 (19) 9 排气系统和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20) 9.1 排气系统 (20) 9.2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21) 10 绘制装配图 (22) 总结 (25) 参考文献 (26)

【外饰】塑料油箱盖设计技术规范

编号 代替 密级商密×级▲汽车工程研究院设计技术规范 塑料油箱盖设计技术规范 Regulation of Flat,Fuel Fill Designing 2006-09-30制订2006-10-30发布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

前言 汽车的自主开发是中国汽车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长安车的生存之本。随着能源的紧缺,降低汽车自身的重量已经成为汽车销售的一大卖点,使得塑料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再加上消费者对外观要求的提高,也进一步使得塑料制品的应用成为一种时尚。本规范就是在使用塑料油箱盖的前提下对其设计的思路进行探讨。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教。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项目处进行管理和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苏建波、苏忠 编制: 校核: 审定: 批准: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 塑料油箱盖设计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乘用车、商用车塑料油箱盖(以下简称油箱盖)的设计。 本规范规定了塑料油箱盖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应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和标准,规定了塑料油箱盖开发的一般过程、材料的选择、结构及生产工艺、涂装工艺等。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11566—1995 轿车外部凸出物 3 设计内容 3.1 设计输入 3.1.1 市场定位及设计任务书 根据塑料油箱盖的控制形式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 1、电机自动式控制:此控制方式需要一个小的电机作为油箱盖的开关控制,操作简便,容易控制,但其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一般用于高档轿车上; 2、手动拉索式控制:其控制方式是采用一根拉索进行开关控制,结构较为简单,价格比较适中,但零部件相对较多,适用于中档轿车; 3、手拨式开关控制:此控制形式无需其他任何辅助设备,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造型必须设计一个扣手结构,适用于低档经济型轿车。 考虑到本公司在实际车型中的运用情况,本规范主要就手拨式开关控制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1.2效果图构造分析 根据造型部门所绘制的效果图进行工程化可行性分析,并提交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间隙、断差是否影响设计装配要求:间隙推荐值为2.5±1.0mm ,断差推荐值为0.5±1.0mm ;对于手拨式开关控制的类型,其扣手处与车身的最小间隙推荐值为12+3-0 mm 。 (2)初步评估人机工程及法规的满足情况,其中油箱盖的位置和尺寸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如图一): 3.1.3主断面绘制 塑料油箱盖一般由以下几个部件构成:油箱盖、固定盒以及密封条(如图二)。固定盒可以根据车身的结构制作成大盒体和小盒体,密封条根据需要可以安装在油箱盖上也可以安装在固定盒上。根据油箱盖A 级面以及车身、闭锁器(包括锁止机构的实现方式)、油管的信息进行主断面的绘制(如图三)。在主断面完成后必须对其进行运动校核,确认主断面是否符合要求。主断面必须明确以下问题: (1)各零部件之间的搭接关系:为了方便装配,减少装配的环节,塑料油箱盖与车身一般都是采用卡接的结构形式; (2)油箱盖的运动分析:详细的运动分析能够避免油箱盖与其他零部件的运动干涉,为后期的3D 制作提供保证; (3)各零部件之间的间隙断差值。 工程化设计 油箱盖 密封条图一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