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浅谈中日礼仪差别

2021年浅谈中日礼仪差别

2021年浅谈中日礼仪差别
2021年浅谈中日礼仪差别

论题:浅谈中日礼仪差别

欧阳光明(2021.03.07)科目:现代礼仪教程

老师:汪应曼

班级:应用英语二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摘要: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因为他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许多文化习俗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中日之间也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区别,历史的发展证明中日文化礼仪存在很大的差别,都具有各自鲜明的民族性。

关键字:饮食礼仪,日常交往礼仪,拜访礼仪,商务礼仪。

众所周知,日本的文化礼仪多源于中国,盛行于唐朝,遣唐使的出现与鉴真东渡等历史史实都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但随着日本的西化,中日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礼仪方面也发生许多变化,但据资料显示,日本游客一直在中国入境游客占据着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也选择去日本度假,为了避免一些举止不当的行为和尴尬的处境,我们有必要好好了解中日礼仪的差异,使中日人民能够友好交往。今天我们就简单地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比较中日礼仪。

一、饮食礼仪是各民族礼仪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

饮食礼仪,由于地域辽阔,饮食礼仪繁多且各不相同,但大部分还是通用的。比如用餐时主人长辈先食,不能伏着碗吃饭,不举碗喝汤,不用筷子搅拌热汤,不能伏着碗喝汤。设宴摆放餐具时,筷子一定不能交叉,而且要放在餐盘上的右边或桌面上,任何餐具反扣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而在日本,筷子一般放在饭碗的前面,小孩子直接用碗喝汤。在中国,吃饭或者喝汤的时候是不能发出声响的,但是在日本,发出声响不仅不忌

讳反而欢迎。因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用膳者对饭菜的赞美或吃得香甜的表现。受款待的时候,在中国要稍微剩下一点饭

菜。这个是“我吃饱了”的意思。但是在日本这则是“这个不好

吃”、“我不喜欢吃这个”的意思。在正式宴会上,日本人如果有事会悄然离去而不告别,因为他们认为告别会扰乱宴会气氛,是对其他宾客的不礼貌行为,而在中国恰恰相反,客人离开之前一定要打招呼,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别人。

二、在日常交往中,见面礼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礼仪修养,在中

国和日本都是如此。中国的见面礼可分为握手礼、鞠躬礼、致意。在中国,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在一般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在日本,见面时多以鞠躬为礼,并且对鞠躬弯腰的幅度有十分严格的规定,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

三、在日本,互相赠送礼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际礼仪。全世

界最爱送礼的国家非日本莫属。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而且日本人很重视包装,未经包装的礼品不要送出。包装要精美大方,禁用暗灰,黑白,大红等色。到日本人家去做客

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中国人的礼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中国人拜访亲戚朋友不一定要带礼物更不会有意花太多的钱在送礼上,而且中国人送礼讲究礼轻情意重,喜欢将送礼的态度及言谈举止做到最好以打动人们的心意。赠送礼品时,日本人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如果送他们太昂贵的礼物他们会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但是中国人赠送礼品时比较随意,不会考虑对方的阶层和等级,认为只要合适就行。

在商务礼仪上,中日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在商务活动过程中,中国人在讲话过程中不做夸张的动作或者面部表情 , 而且不欣赏别人做出类似动。但日本人认为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可以在讲话过程中更形象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意见。日本人在商务活动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们认为名片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因此总是随身携带。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

现今,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和国际合作的广泛进展,中日关系越发重要,且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旅游管理应用外语系的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有必要更深入地了解一下日本文化,那么,这对我们将来更好地面临复杂的中日形势熟悉和管理国家发展情况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日语畅谈日本文化》主编阿部修(日)编者王冲大连

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代礼仪教程》纪新青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中日礼仪差别

中日礼仪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他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许多文化习俗似乎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中日之间也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差别。历史的发展证明,中日的文化传统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各自的礼仪文化方面更是显示着强烈的民族性特点。 在日常交往中,见面礼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礼仪修养,在中国和日本都是如此。中国的见面礼可分为握手礼、鞠躬礼、致意。在中国,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在一般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在日本,见面时多以鞠躬为礼,并且对鞠躬弯腰的幅度有十分严格的规定,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 在商务礼仪上,中日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在商务活动过程中,中国人在讲话过程中不做夸张的动作或者面部表情, 而且不欣赏别人做出类似动。日本人在商务活动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们认为名片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因此总是随身携带。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而商务之后或者之前的娱乐是商务活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日本商人经常邀请他们的商业伙伴赴宴,宴席几乎总是设在日本饭店或夜总会里,十分丰盛,往往要延续好几个小时。在日本,互相赠送礼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际礼仪。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中国人的礼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而现在的社会更是无礼不行的,不管是人际交往还是商业之间的合作,都是离不开送礼。中国人送礼讲究礼轻情意重,喜欢将送礼的态度及言谈举止做到最好以打动人们的心意。 饮食礼仪是各民族礼仪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饮食礼仪,由于地域辽阔,饮食礼仪繁多且各不相同,但大部分还是通用的。比如用餐时主人长辈先食,不伏碗吃饭,不举碗喝汤,不用筷子搅拌热汤,不伏汤而饮。任何餐具反扣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在中国,吃饭或者喝汤的时候是不能发出声响的,但是在日本,发出声响不仅不忌讳反而欢迎。因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用膳者对饭菜的赞美或吃得香甜的表现。受款待的时候,在中国要稍微剩下一点饭菜。这个是“我吃饱了”的意思。但是在日本这个则是“这个不好吃”、“我不喜欢吃这个”的意思。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 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诸多礼仪都与中国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主要还是源于两国文化传统差异。中国的礼仪主要来自儒家思想。儒家学派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存在着巨大影响。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形成了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礼仪道德体系。中国的“礼”的本质更在于实现一种非法律维持的社会组织方式。 日本人的礼仪文化中强调和,主张人人安守本分。这种思想的本质与中国儒家思想是相

中日餐桌礼仪差异

在中国,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家庭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都不能动手,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再饮。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8在对面),右手边为3,5,7(7在正对面)。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https://www.doczj.com/doc/3910683042.html,) 在日本进入包房后,一般离门口最远的位置为上座,上司或贵宾应该坐在这个位子。而职位或辈份比较低的人,则坐在离门口最近的地方。如果是正规的宴会的话,日本人一般都会事先安排一名叫做「干事」的人来打点一切,当然最后也是由这个人负责交钱,这个人一般会坐在离门口最近的地方。(https://www.doczj.com/doc/3910683042.html,) 在中国,一般在别人请客时,如果您「不客气」的将桌上的菜一扫而光,主人一定会认为是菜不够吃,赶紧去加菜。而在日本却恰恰相反,如果您刻意剩下一些菜的话,主人则会担心是否饭菜不合口味。在日本,当别人请客时,最好还是不要剩菜。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时,不能坐在餐边,一手拿一根筷子随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盏或茶杯。二忌掷筷。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个人的餐桌前;距较远时,可以请人递过去,不能随手掷在桌上。

中日习俗差异之我见

中日习俗差异之我见 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反映中日文化差异最突出之处,就是见面问候的差异: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而日本人之间问候,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 关键词:文化差异;风俗习惯;价值观 中国和日本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渊源,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日本在中国的文明文化影响下,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一、语言行为之间的差异 中国人的语言和行为比较外向、开放型。日本人的语言和行为则比较封闭、内向型。在日常交往中中国人说话或者回答否定问题是相对直截了当。日本人多采用含蓄的方式委婉的表达意思,很少当面拒绝别人。常常用:“ちょっと考えてみます”(让我考虑一下)。如果不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通常对于这样的回答以为日本人真的是要考虑一下,其实这样的回答已经是拒绝别人。日本人在平常说话的时候会尽量避免说“あなた”(你)因为这样跟别人说话时非常没有礼貌、没有教养;但是中国人在说话中是一直把“你”字说出来。日本人特别喜欢说“はい”(是)“いいえ”(不)为的是不给对方造成冒犯、冲突的感觉。日本人由于性别、年龄、地区、职业、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所使用的场合等的不同,所使用的具体语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日本人的面部表情,总是给人一种有所保留的感觉。中国人多数都会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礼仪、风俗习惯的差异 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论语》中很早就有“非礼莫视,非礼莫听,非礼莫动”的古训。在中国是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与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均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 而日本人之间问候是,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鞠躬也有很深的学问,地位低的人首先鞠躬,而且鞠得最深。鞠躬鞠得愈深,鞠得愈久,所表示的尊敬、感谢、诚恳、敬意、谦恭、悔悟等等的程度就愈强烈。日常使用的鞠躬(约15度,两手垂在身旁),用于一切不拘礼节的场合和各阶层的人之间。社交活动时鞠躬(30度),两手放于膝上,并且频频弯腰。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见面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双手递接名片。通常是地位、年龄低的人先递名片。 到日本人家里作客或到公司拜访客人,要预先约定时间。敲门或者按门铃时要说“ごめんください”(主人在家吗?/我可以进来吗?)。进门后要在玄关的地方脱掉鞋子,把鞋子放好,鞋脚尖要向外摆好;并且说“お邪魔します”、“失礼します”(打搅您了)。去公司拜访的时候要说“お忙しいところを、お邪魔いたします”(在您百忙当中打搅了)。 日本人有赠送礼物的习惯,拜访亲朋好友、出席宴会、旅游带回来的お土産(土特产),通常是一些很便宜的东西,礼不在厚,礼物的包装就很花心思,为的是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心意。 中国人送礼成双,喜欢2、6、8、9等数字。日本人送礼一般是奇数;通常用1、3、5、7等;日本人很忌讳“9”“く”(ku),“4”“し”(si),因为在日语中“ku”(9)与“苦”同音;“し”(4)与“死”同音。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日本人禁忌绿色,礼物忌送手帕、梳子、荷花等;探病的时候不能送带根的植物。因为日语的“ね”(根),跟“睡”同音,有卧床不起的寓意。

中日间商务礼仪文化的差异

中日间商务礼仪文化的差异 中日间商务礼仪文化的差异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相通,互有影响。日本的文化、历史、政治等方面不仅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且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岛 国文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中日间国际商务活动不断增加,商 务礼仪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虽然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文化背景有 很大的相似点,但是各自也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差异。与日本 人交往时,了解一些对方的的商务礼仪和禁忌是有助于商务谈判的 成功。反之,按照我们的思维方式则会产生文化冲突,让他们感觉 不尊重自己,进而会对商务谈判带来巨大损失。 一、中国商务活动礼仪 1、宴会 在中国宴会一般是大家围坐着圆桌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畅谈着工作、生活等话题。通常情况是面朝入口处的座位为主人座位; 主人对面是副主人位置;主人的右边为主宾,左边为第二副主宾;副 主人位置的右边为第一副主宾;其余按先右后左顺序依次类推。宴会 当中,通常是饮用白酒的。把白酒倒入小些的杯子里,然后大家举杯,高呼“为了××大家来一起干杯”一饮而尽。最近,宴会当中 饮用红酒来代替白酒的例子也不少。刚开始的时候,与会者大家一 起干杯,之后参加宴会的每一个人都会和其他人边交谈边相互敬酒。不仅是主办方向客人敬酒,而且与会者也会说“借此美酒之际”, 向主办方频频敬酒致敬。 2、人名的称呼 在中国,一般称呼对方的时候只是在姓的前面加个“先生”,比如“李先生”“王先生”等。但是对于女性来说称呼“某某先生” 也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对方有头衔或职务等,在称呼他们的时候可

以在姓名后面加上头衔或职务,称为“陈总经理”“李董事长”等。(注1)如何称呼政府官员等地位较高的人时,最好加上对方的职务、头衔等一起称呼。这样的话,让对方听起来也比较舒服,更容易增 进双方的感情。 3、馈赠礼物 中国人一向重交情,赠送礼品是表达友情的一种方式。在中国,你要去拜访贸易伙伴企业或机构的时候,有馈赠礼物的习惯。如果 把受礼人的单位或姓名刻在礼品上的`某个位置,注明赠礼的理由, 会使礼品具有更大的珍藏价值。但是也有一些禁忌要特别注意,比 如在日本,经常被作为纪念品的座钟或者挂钟这样的东西,在中国 是不可以送的。 4、问候 在去大型企业或者机关单位的时候,因为要在门口办理相关手续,所以要预留一定的时间去拜访企业。在被让到会客室或者会议室之后,初次见面的问候就是从握手开始的。首先,在接待来访者时, 这一问题变得较为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 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 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则表示“再见”。然后就是递名 片了,不必像日本人那样边读出自己的名字,边交换名片。名片要 正面向着对方,方便对方。当对方递过来的名片应该双手接过,以 示尊重和礼节。如果差不多用时递过名片,自己的应该从对方的稍 下方递过去,同时以左手接过对方的名片。 二、日本商务活动礼仪 1、宴会 在日本的企业界内,宴会是必不可少的商务活动。很多企业,把宴会还作为员工的福祉活动。还有在新年度新员工入社的时候,通 过举办宴会来增加信任和了解。也是增进人际关系的一个很好地机会。进入包房后,一般离门口最远的位置为上座,上司或贵宾应该 坐在这个位子。而职位或辈份比较低的人,则坐在离门口最近的地方。如果是正规的宴会的话,日本人一般都会事先安排一名叫做

中日用餐礼仪的对比

中日用餐礼仪的对比 摘要 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亚国家,两国在历史文化上有着相互的渗透和影响。日本和中国的用餐礼仪都有着传承性。日本饮食文化有深刻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痕迹,但是由于日本的地理,历史,文化方面的差异,日本饮食文化传承自中国饮食文化后,又有了独自的发展和变化。这决定了两国之间用餐礼仪之间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饮食文化在中日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用餐礼仪也是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历史文化等背景不同,中日两国的用餐礼仪也不尽相同。本文希望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用餐礼仪,进行总结,并发现其中文化内涵。通过比较中日用餐礼仪的差异,体会中日两国的饮食观,饮食文化的区别,以及从饮食文化中反映的中日两国的文化,价值观的异同。进一步加强文化上的交流和理解。 关键词:中国用餐礼仪;日本用餐礼仪;筷子使用禁忌

一.用餐礼仪概述 (一)中国用餐礼仪概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以礼待人,这是所有家长教小孩子的话.中国传统的礼仪是对长辈叩首请安,平辈中拱手作揖或打千问安,现代礼仪则是握手问好.中国餐桌上并无多少礼仪,如是家庭聚会,先安排老人上座,以示尊敬;余下依辈分,或者男客一边,女客一边,有敬酒劝菜的习惯.如是朋友,同事间邀宴,则一般并无安排座位的习惯,客人自择.以吃饭饮酒为乐,即有猜拳行令,也是为助酒兴.寻根究源,这或与中国农业社会传统分不开. 中国自古有入乡问俗,随乡入俗的习俗,这就是异邦风气之影响了.无论东方西方,公共场合的礼仪,都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共同财富. 虽然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用餐礼仪不尽相同,但随着各个地区的相互交流和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在中国人中通用的用餐礼仪。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于饮食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自然对于用餐礼仪也是非常讲究。无论是自家人用餐还是招待客人,都有一定的“规矩”。 (二)日本用餐礼仪概述 日本至平安时代,崇中媚华,只要是唐朝的东西,大都会赢得平民百姓,尤其得到贵族阶层的崇尚和效仿。可以说,中国的食文明对日本人吃喝之道的形成,起着卤水点豆腐般的推进作用。日本人对于得来不易的人家的好东西,一旦到手便绝对不肯轻易放弃。明治时

2021年浅谈中日礼仪差别

论题:浅谈中日礼仪差别 欧阳光明(2021.03.07)科目:现代礼仪教程 老师:汪应曼 班级:应用英语二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摘要: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因为他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许多文化习俗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中日之间也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区别,历史的发展证明中日文化礼仪存在很大的差别,都具有各自鲜明的民族性。 关键字:饮食礼仪,日常交往礼仪,拜访礼仪,商务礼仪。 众所周知,日本的文化礼仪多源于中国,盛行于唐朝,遣唐使的出现与鉴真东渡等历史史实都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但随着日本的西化,中日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礼仪方面也发生许多变化,但据资料显示,日本游客一直在中国入境游客占据着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也选择去日本度假,为了避免一些举止不当的行为和尴尬的处境,我们有必要好好了解中日礼仪的差异,使中日人民能够友好交往。今天我们就简单地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比较中日礼仪。 一、饮食礼仪是各民族礼仪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 饮食礼仪,由于地域辽阔,饮食礼仪繁多且各不相同,但大部分还是通用的。比如用餐时主人长辈先食,不能伏着碗吃饭,不举碗喝汤,不用筷子搅拌热汤,不能伏着碗喝汤。设宴摆放餐具时,筷子一定不能交叉,而且要放在餐盘上的右边或桌面上,任何餐具反扣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而在日本,筷子一般放在饭碗的前面,小孩子直接用碗喝汤。在中国,吃饭或者喝汤的时候是不能发出声响的,但是在日本,发出声响不仅不忌

讳反而欢迎。因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用膳者对饭菜的赞美或吃得香甜的表现。受款待的时候,在中国要稍微剩下一点饭 菜。这个是“我吃饱了”的意思。但是在日本这则是“这个不好 吃”、“我不喜欢吃这个”的意思。在正式宴会上,日本人如果有事会悄然离去而不告别,因为他们认为告别会扰乱宴会气氛,是对其他宾客的不礼貌行为,而在中国恰恰相反,客人离开之前一定要打招呼,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别人。 二、在日常交往中,见面礼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礼仪修养,在中 国和日本都是如此。中国的见面礼可分为握手礼、鞠躬礼、致意。在中国,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在一般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在日本,见面时多以鞠躬为礼,并且对鞠躬弯腰的幅度有十分严格的规定,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 三、在日本,互相赠送礼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际礼仪。全世 界最爱送礼的国家非日本莫属。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而且日本人很重视包装,未经包装的礼品不要送出。包装要精美大方,禁用暗灰,黑白,大红等色。到日本人家去做客

论中日商务交际礼仪的异同

论中日商务交际礼仪的异同 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商务礼仪的学习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商务礼仪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还有感受到商务礼仪微妙之处。商务礼仪是一门广结人缘的学问,更是一种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说到技巧,在商务交际中需要很多各种各样的交际技巧,这些商务交际技巧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是否顺利、是否妥当。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国家,而中国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世界的国家。那么,这两个国家在商务交际礼仪上有什么异同之处呢?或者说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能使它们闻名中外呢?下面,就几个方面来对比中日商务交际礼仪的异同。 俗话说:人靠衣装。一个人的着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味、气质。在办公室里,商务套装是必不可少的。而TPO原则是服装策划时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衣着标准。其中的“T”、“P”、“O”三个字母分别是英语中的time、place、object的字母缩写。TPO原则要求人们在选择服装、考虑款式时应力求使自己的着装及其款式与着装的时间、地点、目的协调一致。只有遵循了这个原则,才能给对方以可敬、可信、可亲的感觉。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自然条件、开放程度、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各有差异,人们的着装也不同。中国和日本两个是不同国家性质的国家,文化习俗也是有着差异,所以着装是有所不同的。日本人在交际应酬中对穿着打扮十分精心。在商务政务以及对外的场合,通常要穿西式服装。而在民间交往中,他们有时也会穿和服,配布袜、木屐或草屐。历史上日本曾等级森严,和服的色彩、图案、款式、面料乃至穿着方法,无一不与穿着者的地位、身份相关。而在中国,在普通的写字楼和办公室工作,只要是商务套装就可以了,并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需要整体美观。而且,套装的色调也会比较单一,就是黑、白、灰三色为主色调。日本人衣着观有四条:第一,日本人认为衣着不整齐便意味着没有教养,或不尊重交往对象。第二,到日本人家里作客时,进门前要脱下大衣、风衣和鞋子。第三,作客时,切勿未经主人许可,而自行脱去外衣。第四,参加庆典或仪式时,不论天气多么热,都要穿套装或套裙。但是我们通常可以看见,中国人喜欢自然美——素面朝天,而日本人外出的时候是一定要化妆的,因为他们觉得化妆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中日两国的着装礼仪的差异并没有太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传统服装礼仪上面,而相同的地方就是两国都注重着装礼仪。 商务活动中,社交礼仪是一个重点环节,也是与人沟通、商务交流的一门必修学问。在商务活动中需要遵循的规范有很多,但它们的原则是相似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礼敬对方、互惠互利、讲究诚信、礼尚往来。尊重他人是礼仪之本。在日本,商务交际中最注重的一点是礼貌。有些跟日本人打交道的人会常常抱怨,日本的礼仪很多、说话暧昧让人无法猜透······确实,日本的礼仪很多,例如:日本人通常以鞠躬作为见面礼节。在鞠躬的度数、时的长短、次数等方面还有其特别的讲究。行鞠躬礼时手中不得拿东西,头上不得戴帽子。日本有时还一面握手一面鞠躬致敬。日本人与他人初次见面时,通常都要互换名片,否则即被理解为是不愿与对方交往。在交际场合,日本人的信条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因此,忌讳高声谈笑。但是在外人面前则大都要满脸笑容。日本人认为这是礼貌。再如:与日本人交谈的时候很注重敬语的使用。寒暄用语“早上好”就是“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而“ございます”就是敬语;日本人觉得打搅对方了就会说“お失礼します”,这句话也是非常常用的;谢谢别人的帮忙的时候就要说“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这些敬语的使用都体现了日本人特有的礼仪和对礼仪的重视。而在中国我们从小也已经懂得的敬语现在也还在使用,不过相对已经慢慢脱离了时代,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在中国最常见的会面礼仪就是握手了,还有交换名片,相互自我介绍。这些会面礼仪在中日两国比较下也大同小异。 但是有一点特别需要注意的。中国人在商务活动中非常注重礼尚往来。我们习惯性思维就会觉得,礼品越贵重越好,越贵重就越显身份,送礼就代表事情比较好办了。但是在日本

浅议中日礼仪文化——送礼文化的异同

浅议中日礼仪文化——送礼文化的异同 【摘要】从古至今,文化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礼仪文化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之间的语言不同,文化就难免有所差异,送礼文化也不例外。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大体介绍一下中日送礼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送礼文化风俗习惯禁忌 一、序言 自古以来,送礼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一件理想的礼品对于赠送者和受赠者来说,都能表达出某种特殊的愿望,传递出某种特殊的信息。 人人都有赠送和接受礼品的经历,不管送礼自愿与否,每件礼品都必须精挑细选后方能送出,原因是礼品寄托着美好的意愿,对方能从中品味出你的兴趣、爱好,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对方如何接受也同样如此。通过礼品我们可以激励和教育他人、展示自身知识和修养、表达友善和爱心、加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理解、慈爱和爱情等美好事物的向往。赠送与接受礼品的行为不仅仅简单地表现为送出与接受礼品的过程,毫不夸张的说,送礼已成为我们为人处世、融入社会不可缺少的社交形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中日两国送礼的不同之处 由于中日两国的语言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两国文化方面的差异。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看这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的送礼文化的不同之处。 1.日本人较中国人更喜欢送礼物。除了全国大规模的节日送礼,就是个人间的行为。小孩出生、满月、去神宫认祖归宗,知道的人都会来送礼;逢孩子长到三、五、七岁的时候,家人要带去神宫祈祷健康成长,别人也会来送礼;日后入托、入学、毕业、就业,这些人生的成长阶段都会得到祝贺。当然,最重要的是结婚,沾亲带故的亲友和知道消息的朋友都会来送礼祝贺。即使到了退休时,左邻右舍和公司的同事也都来庆贺。此外,日本也特别重视给老人贺寿,从61岁的花甲大寿到70岁的古稀、77岁的喜寿、88岁的米寿以及99岁的白寿(百岁

中日礼仪风俗差异之我见

中日礼仪风俗差异之我见 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反映中日文化差异最突出之处,就是礼仪和风俗的差异:例如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而日本人之间问候,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这主要是由于中日两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所造成的,如果缺乏对此类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礼仪风俗的了解,就有可能引起误解甚至摩擦。为了尽可能避免由于文化差异的不同使不愉快发生,本文就具体介绍了他们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文化差异礼仪文化风俗习惯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他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许多文化习俗似乎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中日之间也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差别。 接下来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其礼仪风俗方面与我国的一些差异。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论语》中很早就有“非礼莫视,非礼莫听,非礼莫动”的古训。在中国是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与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均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 而日本人之间问候是,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鞠躬也有很深的学问,地位低的人首先鞠躬,而且鞠得最深。鞠躬鞠得愈深,鞠得愈久,所表示的尊敬、感谢、诚恳、敬意、谦恭、悔悟等等的程度就愈强烈。日常使用的鞠躬(约15度,两手垂在身旁),用于一切不拘礼节的场合和各阶层的人之间。社交活动时鞠躬(30度),两手放于膝上,并且频频弯腰。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见面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双手递接名片。通常是地位、年龄低的人先递名片。 到日本人家里作客或到公司拜访客人,要预先约定时间。敲门或者按门铃时要说“ごめんください”(主人在家吗?/我可以进来吗?)。进门后要在玄关的地方脱掉鞋子,把鞋子放好,鞋脚尖要向外摆好;并且说“お邪魔します”、“失礼します”(打搅您了)。去公司拜访的时候要说“お忙しいところを、お邪魔いたします”(在您百忙当中打搅了)。 在日本,互相赠送礼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际礼仪。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中国人的礼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而现在的社会更是无礼不行的,不管是人际交往还是商业之间的合作,都是离不开送礼。中国人送礼讲究礼轻情意重,喜欢将送礼的态度及言谈举止做到最好以打动人们的心意。 中国人送礼成双,喜欢2、6、8、9等数字。日本人送礼一般是奇数;通常用1、3、5、7等;日本人很忌讳“9”“く”(ku),“4”“し”(si),因为在日语中“ku”(9)与“苦”同音;“し”(4)与“死”同音。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

中日礼仪比较2

中日日常礼仪比较 中日两国虽同样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在人际交往中都会察言观色。然而由于思维方式及言行表达等方面差异,有时会造成误解与冲突。本文拟从日本人的语言表达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与中国人的语言、行为习惯进行比较来分析中日两国在人际交往中体现的意识差异,通过发现差异、了解差异并理解差异,以期增进相互了解,减少摩擦,有效进行跨文化交流。 一、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日本人称呼对方时,通常在对方名字后接上“さん”、“さま”、“君”等接尾词,有时还要在名词前加上“お”、“ご”这样的接头词表示敬意,如:“お客さん”、“ご主人”、“お父様”等。在谈话中,总是使用“です、ます”的敬语语体,当涉及对方的事物或行为时,使用动词、助动词的敬语形式。例如:“お(ご)…です”、“お(ご)…なさる”、“お(ご)…くださる”、“お(ご)…なさる”等。通过这些敬语的使用,使自己与对方之间形成了“言語クッション”(语言的缓冲地带),从而避免了由于自于自己语言不慎冒犯对方的可能。而在中国人的交往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互不相识的人不一会儿就开始热火朝天地聊起来的情景。 典型的日本式寒暄不涉及双方的领域,总是一些“いいお天気ですね”(天气真好呀)、“今日も雨ですね(今天也要下雨呢)”等无关痛痒的话题。日本人之间相互忌讳询问或谈论对方的年龄、收入、家事等话题,一般避而不谈。中国人却不同。在中国式的寒暄中,人们更关心的是与自己有关联或与对方有关的事。在对外汉语教育的课本里,常常能看到“你家有几口人?”“你有几个兄弟姐妹?”“你父母是做什么的?”等句子。 另外,为了不给别人带来强迫感、不给别人造成心理负担,日本人非常注意尽量不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在表达拒绝时,日本人不直截了当地拒绝对方,而是会婉言拒绝。比如: “田中さん、今度の日曜日ぜひうちに遊びにいらっしゃい。”(田中先生,这个星期天下午请您务必来我家玩。) “それはいいですね。実はずっと伺いたいですが、残念ながら、用事がありますので本当にもうしわけありません。これからにしましょう。”(那真是太好了,其实我早就想登门拜访,遗憾得很,因为有要事在身,实在是太抱歉了,下次吧。) 正如上面对话所示,受到对方邀请,即使自己不想接受,也要首先对对方好意表明感谢之情,然后婉言谢绝了对方邀请。这样,达到既不伤害双方感情又为今后的交往创造机会的效果。 在对话中,针对“XはAである”这样的发言,日本人不会使用“いや、XはAではない”等语言来反对对方,如果在对话中使用断定语气来反对对方,意味着反对对方立场。被反对的一方,也就在情感上受到了伤害。因此,日本人常常首先说:“そうですね、ごもっとも

中日礼仪差别

浅析中日礼仪的差别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他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许多文化习俗似乎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中日之间也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差别。历史的发展证明,中日的文化传统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各自的礼仪文化方面更是显示着强烈的民族性特点。 在日常交往中,见面礼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礼仪修养,在中国和日本都是如此。中国的见面礼可分为握手礼、鞠躬礼、致意。在中国,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在一般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在日本,见面时多以鞠躬为礼,并且对鞠躬弯腰的幅度有十分严格的规定,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 在商务礼仪上,中日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在商务活动过程中,中国人在讲话过程中不做夸张的动作或者面部表情, 而且不欣赏别人做出类似动。日本人在商务活动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们认为名片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因此总是随身携带。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而商务之后或者之前的娱乐是商务活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日本商人经常邀请他们的商业伙伴赴宴,宴席几乎总是设在日本饭店或夜总会里,十分丰盛,往往要延续好几个小时。在日本,互相赠送礼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际礼仪。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中国人的礼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而现在的社会更是无礼不行的,不管是人际交往还是商业之间的合作,都是离不开送礼。中国人送礼讲究礼轻情意重,喜欢将送礼的态度及言谈举止做到最好以打动人们的心意。 饮食礼仪是各民族礼仪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饮食礼仪,由于地域辽阔,饮食礼仪繁多且各不相同,但大部分还是通用的。比如用餐时主人长辈先食,不伏碗吃饭,不举碗喝汤,不用筷子搅拌热汤,不伏汤而饮。任何餐具反扣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在中国,吃饭或者喝汤的时候是不能发出声响的,但是在日本,发出声响不仅不忌讳反而欢迎。因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用膳者对饭菜的赞美或吃得香甜的表现。受款待的时候,在中国要稍微剩下一点饭菜。这个是“我吃饱了”的意思。但是在日本这个则是“这个不好吃”、“我不喜欢吃这个”的意思。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 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诸多礼仪都与中国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主要还是源于两国文化传统差异。中国的礼仪主要来自儒家思想。儒家学派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存在着巨大影响。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形成了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礼仪道德体系。中国的“礼”的本质更在于实现一种非法律维持的社会组织方式。 日本人的礼仪文化中强调和,主张人人安守本分。这种思想的本质与中国儒家思想是相

中日用餐礼仪的差异

中日用餐礼仪的差异 黄泳仪 200901054112 “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中日在用餐礼仪方面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日本人来到餐厅,通常是年纪最大的先入席。若有宾客,就由宾客先行。正式宴会,晚辈要比长辈先到。入包厢后,主人或上司应坐在靠内离门口最远的地方,职位最基层的人,坐在靠近门口的地方,方便传菜或关门。私人聚会,由买单者坐在离门口近的地方。 吃日本料理时通常在用餐时喝酒,且会在互相祝酒后才开始用餐。男性持酒杯的方法:是用单手的拇指和食指轻按杯缘,其余手指自然向内侧弯曲。女性持酒杯的方法:右手拿住酒杯,左手以中指为中心,用指尖托住杯底。一群人去喝酒时,第一杯要等大家举杯说“干杯”后才能喝。干杯时,酒杯要举至与眼睛同高。两人对饮,先帮对方斟酒,再由对方帮自己斟,不能自己斟酒。喝酒时,如果有人要您倒酒,应先喝完杯中剩下的酒,再接受敬酒。接受敬酒时,以右手持杯,左手端着酒杯底部。滴酒不沾的人,在喝日本酒时,可将酒杯倒盖,这是一种礼节。筷子取出筷套后,横摆在筷枕上。用餐中途若将筷子放回筷枕,一样要横摆,不能正对他人。筷子如果沾有残余菜肴,可用餐巾纸擦干净。如果没有筷枕,将筷套打结,当筷枕使用。 日本人的用餐礼仪似乎严厉,但日本人容许狼吞虎咽式吃法,这吃法甚至令其他国家的人感到惊讶。 而中国在开始用餐时,讲究用餐礼貌的同时也注意吃相。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当然不会再有“孟光接了梁鸿案”那样的日子,但也还是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中日礼仪

中日礼仪比较 中日两国虽同样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在人际交往中都会察言观色。然而由于思维方式及言行表达等方面差异,有时会造成误解与冲突。本文拟从日本人的语言表达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与中国人的语言、行为习惯进行比较来分析中日两国在人际交往中体现的意识差异,通过发现差异、了解差异并理解差异,以期增进相互了解,减少摩擦,有效进行跨文化交流。 一、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日本人称呼对方时,通常在对方名字后接上“さん”、“さま”、“君”等接尾词,有时还要在名词前加上“お”、“ご”这样的接头词表示敬意,如:“お客さん”、“ご主人”、“お父様”等。在谈话中,总是使用“です、ます”的敬语语体,当涉及对方的事物或行为时,使用动词、助动词的敬语形式。例如:“お(ご)…です”、“お(ご)…なさる”、“お(ご)…くださる”、“お(ご)…なさる”等。通过这些敬语的使用,使自己与对方之间形成了“言語クッション”(语言的缓冲地带),从而避免了由于自于自己语言不慎冒犯对方的可能。而在中国人的交往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互不相识的人不一会儿就开始热火朝天地聊起来的情景。 典型的日本式寒暄不涉及双方的领域,总是一些“いいお天気ですね”(天气真好呀)、“今日も雨ですね(今天也要下雨呢)”等无关痛痒的话题。日本人之间相互忌讳询问或谈论对方的年龄、收入、家事等话题,一般避而不谈。中国人却不同。在中国式的寒暄中,人们更关心的是与自己有关联或与对方有关的事。在对外汉语教育的课本里,常常能看到“你家有几口人?”“你有几个兄弟姐妹?”“你父母是做什么的?”等句子。 另外,为了不给别人带来强迫感、不给别人造成心理负担,日本人非常注意尽量不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在表达拒绝时,日本人不直截了当地拒绝对方,而是会婉言拒绝。比如: “田中さん、今度の日曜日ぜひうちに遊びにいらっしゃい。”(田中先生,这个星期天下午请您务必来我家玩。) “それはいいですね。実はずっと伺いたいですが、残念ながら、用事がありますので本当にもうしわけありません。これからにしましょう。”(那真是太好了,其实我早就想登门拜访,遗憾得很,因为有要事在身,实在是太抱歉了,下次吧。) 正如上面对话所示,受到对方邀请,即使自己不想接受,也要首先对对方好意表明感谢之情,然后婉言谢绝了对方邀请。这样,达到既不伤害双方感情又为今后的交往创造机会的效果。 在对话中,针对“XはAである”这样的发言,日本人不会使用“いや、XはAではない”等语言来反对对方,如果在对话中使用断定语气来反对对方,意味着反对对方立场。被反对

文献综述 (中日商务礼仪对比日文)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中日のビジネスマナーの相違 课题性质:文化 课题来源:自選 学院(系):外国語学院 专业:日本語 年级:07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5月6日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今はビジネスマナーの研究は多くの学者の注目を惹かれた。この課題について、国際でもういろいろ研究をした。たとえば日本文化からの商務礼儀の研究、日本と中国のビジネスマナーの比べ、挨拶からのビジネスマナーの研究、ビジネスマナーから日本人の曖昧の研究、またビジネスマナーから日本人の性格を研究するものもある。 二、研究主要成果: 1、正しく日本人と付き合う方法を研究しそれに日本人の表面的な行動に隠れられた意味を捕まえるつもりである。 2、日本人の基本的なビジネスマナー、全面的に日本人の日本のビジネスマナーを把握する。 3、日本の礼儀と中国のと比べ、各国の間で付き合うとき注意すべき点を調べる。 4、ビジネスマナーの形成した原因、礼儀に関する日本社会に受けられる影響を調べる。 三、发展趋势: ビジネスマナーの研究についてもっともっとの人はして行くと思う。これは意義がある課題だと思う。 四、存在问题: 日本ビジネスマナーの形成する原因を探求したい。その中によさを学 び悪さを捨てる。両国の間に交流うまくいくことを求める。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2] 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曲维 .《日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若林郁代.《ビヅネスマナ-の基本と常識》.フオレスト出版株式会社. [4] 平塚益德、肖俊明.《日本的道德教育》. [5] 王恩铭《当代美国社会和文化》.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6] 李品媛.《现代商务谈判》.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年. [7] 韩英.《现代社交礼仪》.青岛出版社.2005年.

浅谈中日礼仪差别

论题:浅谈中日礼仪差别科目:现代礼仪教程 老师:汪应曼 班级:应用英语二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摘要: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因为他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许多文化习俗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中日之间也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区别,历史的发展证明中日文化礼仪存在很大的差别,都具有各自鲜明的民族性。 关键字:饮食礼仪,日常交往礼仪,拜访礼仪,商务礼仪。 众所周知,日本的文化礼仪多源于中国,盛行于唐朝,遣唐使的出现与鉴真东渡等历史史实都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但随着日本的西化,中日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礼仪方面也发生许多变化,但据资料显示,日本游客一直在中国入境游客占据着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也选择去日本度假,为了避免一些举止不当的行为和尴尬的处境,我们有必要好好了解中日礼仪的差异,使中日人民能够友好交往。今天我们就简单地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比较中日礼仪。 一、饮食礼仪是各民族礼仪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饮 食礼仪,由于地域辽阔,饮食礼仪繁多且各不相同,但大部分还是通用的。比如用餐时主人长辈先食,不能伏着碗吃饭,不举碗喝汤,不用筷子搅拌热汤,不能伏着碗喝汤。设宴摆放餐具时,筷子一定不能交叉,而且要放在餐盘上的右边或桌面上,任何餐具反扣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而在日本,筷子一般放在饭碗的前面,小孩子直接用碗喝汤。在中国,吃饭或者喝汤的时候是不能发出声响的,但是在日本,发出声响不仅不忌讳反而欢迎。因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用膳者对饭菜的赞美或吃得香甜的表现。受款待的时候,在中国要稍微剩下一点饭菜。这个是“我吃饱了”

的意思。但是在日本这则是“这个不好吃”、“我不喜欢吃这个” 的意思。在正式宴会上,日本人如果有事会悄然离去而不告别,因为他们认为告别会扰乱宴会气氛,是对其他宾客的不礼貌行为,而在中国恰恰相反,客人离开之前一定要打招呼,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别人。 二、在日常交往中,见面礼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礼仪修养,在中国 和日本都是如此。中国的见面礼可分为握手礼、鞠躬礼、致意。 在中国,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 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在一般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在日本,见面时多以鞠躬为礼,并且对鞠躬弯腰的幅度有十分严格的规定,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 三、在日本,互相赠送礼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际礼仪。全世界 最爱送礼的国家非日本莫属。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而且日本人很重视包装,未经包装的礼品不要送出。包装要精美大方,禁用暗灰,黑白,大红等色。到日本人家去做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中国人的礼文化更是

浅谈中日礼仪差别

论题:浅谈中日礼仪差别 欧阳学文 科目:现代礼仪教程 老师:汪应曼 班级:应用英语二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摘要: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因为他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许多文化习俗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中日之间也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区别,历史的发展证明中日文化礼仪存在很大的差别,都具有各自鲜明的民族性。 关键字:饮食礼仪,日常交往礼仪,拜访礼仪,商务礼仪。 众所周知,日本的文化礼仪多源于中国,盛行于唐朝,遣唐使的出现与鉴真东渡等历史史实都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但随着日本的西化,中日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礼仪方面也发生许多变化,但据资料显示,日本游客一直在中国入境游客占据着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也选择去日本度假,为了避免一些举止不当的行为和尴尬的处境,我们有必要好好了解中日礼仪的差异,使中日人民能够友好交往。今天我们就简单地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比较中

日礼仪。 一、饮食礼仪是各民族礼仪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饮食礼仪,由于地域辽阔,饮食礼仪繁多且各不相同,但大部分还是通用的。比如用餐时主人长辈先食,不能伏着碗吃饭,不举碗喝汤,不用筷子搅拌热汤,不能伏着碗喝汤。设宴摆放餐具时,筷子一定不能交叉,而且要放在餐盘上的右边或桌面上,任何餐具反扣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而在日本,筷子一般放在饭碗的前面,小孩子直接用碗喝汤。在中国,吃饭或者喝汤的时候是不能发出声响的,但是在日本,发出声响不仅不忌讳反而欢迎。因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用膳者对饭菜的赞美或吃得香甜的表现。受款待的时候,在中国要稍微剩下一点饭菜。这个是“我吃饱了”的意思。但是在日本这则是“这个不好吃”、“我不喜欢吃这个”的意思。在正式宴会上,日本人如果有事会悄然离去而不告别,因为他们认为告别会扰乱宴会气氛,是对其他宾客的不礼貌行为,而在中国恰恰相反,客人离开之前一定要打招呼,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别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