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

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3.2.1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的教学设计

周至中学 高二数学组 白晓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复数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了解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2.过程与方法:由实数的四则运算的规律,类比归纳出复数的运算法则,由向量的几何意义类比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以提高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动自发的投入到学

习中,体验成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类比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复数的有关概念.

2. 复数的几何意义.

二、讲授新课:

问题1:化简:1.(2+3x )+(-1+x) 2. (3+x)+(-3+2x)

计算: 学生类比推理复数的加法运算

(1) (2) (3) (4)

学生根据归纳推理的方法总结复数加法运算法则

1.复数的加法法则:12z a bi Z c di =+=+与,则12()()Z Z a c b d i +=+++。 计算(1)(24)(44)i i +-+

(2) 将上面的计算前后交换位置让学生再进行计算,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探究1:观察上述计算,发现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3ln 2)(4ln5)+++(

(76)(3)

i i -+-(34)(23)i i ++--(34)(34)i i -++-2(12)

i i +-4(2)(2)i i i -+-+-+

z 1+z 2=z 2+z 1.

(z 1+z 2)+z 3=z 1+(z 2+z 3)

问题2:若 ,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求 通过问题2让学生发现复数的减法法则

3.复数的减法法则:类比实数,规定复数的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逆运算 12()()Z Z a c b d i -=-+-

例1:计算

练习:计算(1)

(2) 4.复数与复平面内的向量有一一的对应关系。我们讨论过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你能由此出发讨论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吗?

向量 就是与复数

对应的向量 例2:设z 2= x+2i, z 2= 3-yi(x,y ∈R), 且z 1+z 2 = 5 - 6i, 求z 1-z 2

例3、已知复平面内一平行四边形AOBC 顶点A,O,B 对应复数是 -3+2i, 0, 2+i .

(1)、求点C 对应的复数.

(2)求OC 表示的复数

(3)求AC 表示的复数

例3:已知复数z 1=2+i ,z 2=1+2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求AB 对应的复数z ,z 在平面内所对应的点在第几象限?

练习:复数z 对应点在第二象限,则2i z +对应点在( B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当堂检测

1、计算

()()x yi c di a bi +++=+x yi +(56)(2)(34)i i i -+---+(34)(2)(15)i i i --++--(2)(23)(4)i i i --++12(,)(,)

(,)OZ OZ OZ a b c d a c b d OZ ()()a c b d i

(1)(2+4i)+(3-4i)=

(2)(-3-4i)+(2+i)+(1-5i)=

2、已知Z1=a+bi,Z2=c+di,若Z1+Z2是纯虚数,则有()

A.a-c=0且b-d≠0

B. a-c=0且b+d≠0

C. a+c=0且b-d≠0

D.a+c=0且b+d≠0

3、计算:

( 3 -2i) -(2+i) -(________)=1+6i

4、已知x∈R,y为纯虚数,且(2x -1)+i=y -(3 -y)i

则x=_______ y=_______

三、课堂小结:

1.复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2.复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3.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四、布置作业:课本81页A组1题

小学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龙文环球教育一对一个性化教案 教务处签字: 日期:年月日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只要把分子相加,分母不

变。) ( 1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2 )( )个是,里有()个。 ( 3 )3个是(),是4个()。 1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 -= += -= += -= 2 .从乐乐家出来,向东走千米是街心公园,向西走共千米是少年图书馆。从少年图书馆到街心公园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乐乐家到少年图书馆的距离比到街心公园远多少千米? 3 .在○里填入“> ”、“< ”或“= ”。 -○=-+○++○++○- += +++= ++= ++++= 1、分数加、减中的通分和整数、小数加减法中的“数位对齐”或“小数点对齐”一样都是( )才能相加、减。 2、同分母分数能直接用分子相加、减的原因是它们的( )。 3、一张纸用去了,还剩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连加要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先通分在计算。计算时,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加减。两个以上的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可以分步通分, 分步加减;也可以一次通分,再加减。) 1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规律。 ++= +++= ++++= ++++++= 3、一条鱼重千克,另一条鱼重千克,(1)两条鱼共重千克?(2)大鱼比小鱼重多少千克?

4、有80吨水泥,大车每次运走它的,小车每次运走它的,两车合运,每次运走它的几分 之几? 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如果分母是互质数,分子都是1,那么它们的和(差)的分母是原来分母的积,分子是原来分子的和(差)。 1/3+1/4 1/5+1/6 1/4+1/9 1/2+1/71/3-1/4 1/5-1/6 1/4-1/9 1/2-1/7 1-1/4 1-8/15 1-3/4-1/8 1-1/3-1/5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 5 ---+ -+-+---(+)1/4+1/5= 1/4-1/5= 1/7+1/8= 1/7-1/8=1/3+1/10= 1/3-1/10= (1) ++++(2)1-+-+-+-+ 1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 1/4种番茄。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5.4-3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2)

小学数学《加减法关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的关系。 【设问导读】 1、自主阅读教材27、28页的内容,独立思考完成问题预设。 (1)求两个数的和用()法,求两个数的差用()法。 (2)观察比较: - 17 = 18 18 + 加数()( 35 - 18 = 17 比较上面3个算式,我发现了。 一个加数等于(),减法是加法的()。 (3)总结: ①在加法中:加数+()=和和-()=另一个加数 ②在减法中: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③减法和加法是()的,运用()可以验算加法计算对不对,运用()可以验算减法计 算对不对。 2、想一想,说一说。 (1)()-56=120 上题,求(),因为()加()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 算:())=() (2)330-()=150 上题,求(),因为()减()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 ())=() 【自学检测】 1、根据算式,说出另外两个相关的算式 36+12=48 ()-()=();()-()=() 57-30=27 ()+()=();()-()=() 2、括号里填几? ()-25=34 330-()=150 ()+23=58 56+()=120 【巩固练习】 1、(1)根据 60+110=1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70-60 =() 170-110 =() (2)根据 150-80=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50-70 =() 70+80 =()

2、填一填。 ()+420=600 ()-105=95 600+( )=800 120-()=80 ( )+ 180=300 ( )-24=68 ()-2000=6000 ()+420=600 ()+452=1000 3、计算并验算。 256+78= 420-312= 189-27= 145+302= 【拓展练习】 1、两数相加和是340,甲数是162,乙数是() 2、一个数减去66得135,这个数是() 3、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减少9,要使和增加16,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 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P30-31页例1,例2,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 1、填空。 12+25=()+12 500+300=()+500 30+20=()+30 650+120=()+650 2、对比四个算式,我发现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是()。 3、()是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 a 和 b 表示两个数,那么()+()=()+() 所以:387+425=()+() 525+()=137+() 4、学习了例2,对比算式,我发现: 3个数相加时,可以先把(),再加上();也可以先把(),再加上(),和()。这就是加法( )。 如果用 a,b,c 表示 3 个数,那么() 所以:137+28+72 =137+( + ) 275+133+67=275+( + ) 【自学检测】 1、填空 18+25=()+18 560+375=375+() a+()=25+()()+107=107+96 87+()=126+87 M+( )=( )+ M

数学教案-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案-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1、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学习了加地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4、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准备训练。 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 40 + 30 =70 ( ) ( ) ( )- 40 =30 ( ) ( ) ( )新授。 出示课题“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出示例1(1) 先让学生说出每幅线段图的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 40+30=70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和与加数=关系。

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 从而引出加法的意义; 说清图意,列式。 引导学生把(2),(3)与(1)比较。 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已知,未知有什么变化。明确第(2)题是求第二加数, 第(3)题是求第一加数。 从中引导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看书,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着重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将加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与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 以比较。 得出:“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师: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 验算加法。 试做:验算 743+257=1000,对不对? 出示例2 求□中的未知数 □+6=13 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由 生填,讲清怎样想的?就可以求出□中的数。 再完成

478+522=1000 1000-478=522 生完成后,回答怎样想的。 三、小结: 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 加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运用这一关系可以验算加法。 四、巩固练习 1。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在下面算式的□里填数。 2。 (1) 237+69=306 (2)5002-3875=1127 306-□ =237 3875+□=1127 □-237=69 □-1127=3875 3。求□中的未知数 4。□+378=1082 4657+□=7102 □+265=930 1896+□=3024 □+489=814 2743+□=5000 5。坚式计算,并验算。 3748+627 9134-514 课后作业: 1。根据560+430=990,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第1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提问:哪位同学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单位?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分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教师课件出示一组习题 1)4 5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5 8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导入。 师:同学们,过生日时高兴吗?(生:高兴)怎么这么高兴,快说给我听听,也让我高兴高兴。 生1:我又长大了1岁。 生2:可以有很多朋友聚在一起,边吃边聊。 生3:我能收到很多礼物。 生4:我可以吃蛋糕。 生5:我可以买一本书。 ……

师:同学们这么一说,我也替你们高兴,同时我也希望你们天天这么高兴! 设计意图:用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新知。 师:刚才说到过生日吃蛋糕,下面是小红过生日时,妈妈特意为她准备的一个大蛋糕(如图),首先,妈妈把它平均分成8份,小红吃了3块(在图的上边涂鸿的处写上“小红吃了3块”),爸爸吃了1块(在右边涂绿色处写上爸爸“吃了1块红”),妈妈吃了1块(在右边涂黄色处写上“妈妈吃了1块”)提问:小红、爸爸、妈妈各吃了多少个蛋糕?(如图所示) 生:小红吃了38 个,爸爸吃了 18个,妈妈也吃了1 8 个。 师: 18 表示什么? 生:18表示把“1”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师:38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生: 38 的分数单位是1 8,它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师:根据我给你们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2:小红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3: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4:小红一家三口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5:小红比爸爸多吃了多少蛋糕? 生6:还剩下多少蛋糕? 生7:一共吃的比剩下的多多少?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

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 和加法运算律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数学《加减法关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的关系。 【设问导读】 1、自主阅读教材27、28页的内容,独立思考完成问题预设。 (1)求两个数的和用()法,求两个数的差用()法。 (2)观察比较: - 17 = 18 18 + 加数( 35 - 18 = 17 比较上面3个算式,我发现了。 一个加数等于(),减法是加法的 ()。 (3)总结: ①在加法中:加数+()=和和-()=另一个加数 ②在减法中: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③减法和加法是()的,运用()可以验算加法计算对不对,运用 ()可以验算减法计算对不对。 2、想一想,说一说。 (1)()-56=120 上题,求(),因为()加()等于(),所 )()=() (2)330-( 上题,求(),因为()减()等于(),所以, )()=() 【自学检测】 1、根据算式,说出另外两个相关的算式 36+12=48 ()-()=();()-()=() 57-30=27 ()+()=();()-()=() 2、括号里填几 ()-25=34 330-()=150 ()+23=58 56+()=120 【巩固练习】 1、(1)根据 60+110=1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70-60 =() 170-110 =()

(2)根据 150-80=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50-70 =() 70+80 =()

2、填一填。 ()+420=600 ()-105=95 600+ ( )=800 120-()=80 ( )+ 180=300 ( )-24=68 ()-2000=6000 ()+420=600 ()+452=1000 3、计算并验算。 256+78= 420-312= 189-27= 145+302= 【拓展练习】 1、两数相加和是340,甲数是162,乙数是() 2、一个数减去66得135,这个数是() 3、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减少9,要使和增加16,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 1、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知道减法是加法的 逆运算。 3、学习了加地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4、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准备训练。 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 40+30=70-40=30 新授。 出示课题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出示例 11 先让学生说出每幅线段图 的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 40+30=70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和与加数=关系。 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 从而引出加法的意义;说清图意,列式。 引导学生把 2,3 与 1 比较。 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已知,未知有什么变化。

明确第 2 题是求第二加数,第 3 题是求第一加数。 从中引导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看书,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着重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减 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将加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与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以比较。 得出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师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 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试做验算 743+257=1000,对不对?出示例 2 求□中的未知数□+6=13 根 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由生填,讲清怎样想的?就可以求出 □中 的数。 再完成 478+522=10001000-478=522 生完成后,回答怎样想的。 三、小结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加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运用这 一关系可以验算加法。 四、巩固练习 1 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在下面算式的□里填数。 21237 + 69 =
30625002-3875=1127306-□=2373875+□=1127□-237=69□-1127=38753 求□中 的未知数 4□+378=10824657+□=7102□+265=9301896+□=3024□+ 489=8142743+□=50005 坚式计算,并验算。 3748+6279134-514 课后作业 1 根据 560+430=990, 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2 根据 500-240=260,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 算式。 □ + □ = □□ - □ = □3 求 □ 中 的 未 知 数

人教版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___年____月____日授课教师:_______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P89-92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之前学过的简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活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方法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教学时,注意抓住知识的联系,促进学习迁移。 教法与学法: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共同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交流、倾听、分享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圆形纸一张、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认真阅读89-90页教学例1,把小朋友和小朋友说的话多读几遍,并认真完成下列内容,不懂的要反复思考,相信你一定会很棒的!) 1. 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 83 +81 =? 83 - 8 1=? 你是怎么计算的? 3. 尝试完成90页做一做第2题,同桌互相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怎么计算? 4.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和分数有关的知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预习检查一: 1.(出示例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师:兰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饼,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3 块饼,妈妈吃了1块饼,,也可以说爸爸吃了( 83 )张饼,妈妈吃了( 8 1 )张饼。 师:83 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三块也就是8 3 张饼) 师:81 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一块也就是8 1 张饼) 师:根据已知信息你能提两个问题吗? 出示: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师:怎样列式解答? 板书:83 +81 = 83 - 8 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含学科德育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1)班共有学生4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认真、一丝不苟。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过程(含学科德育过程)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五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教材第104 一106 的内容及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 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 教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 )4 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2 )( )个81是85,127里有( )个121 。 ( 3 )3个51是( ),74 是4个( )。 2 .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83 张饼,妈妈吃了81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81+83 ,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81是1 个81,83是3 个81,合起来也就是84 。 提问:81+83的和是84 ,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81和83 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81+83=831 =84 =21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整理-

精品文档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同分母加减时分母保持不变,分子相加减,这点一定要记住了。 1、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后再加减) (3)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4)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

所得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的结果合并起来。 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②、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①、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例: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异分母相加减时,我们一定要先找到最小公分母通分,然后根据同分母的计算方法来计算。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

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②、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 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例: 分析:第一个题:有三个分数,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先通分两个分数,然后

再通分第三个分数,也就是解法1的作法。我们还可以选择三通分数同时同分,当然公分母可能既要复杂一些,但是和找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两个分数的公分母方法是一样的。 第二个题:有括号,在四则运算中我们知道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记住:整数的计算法则在分数中照样有效。 分数的计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异分母分数相加中在找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案(苏教版五年级 下)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课时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 上课时间:4/26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要求根据题意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启发学生解释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指出:这是一道分数加法算式。因为相加两个数的分母不同,所以把它叫做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板书:异分

母分数的加法) 2、提出问题: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法,那么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该怎样计算呢? 指导分小组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再看看1/2和1/4相加的和是多少。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您能根据操作的情况说出1/2和1/4的得数是多少吗? 追问:你是怎样看出1/2和1/4的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想一想,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明确:计算1/2+1/4时,先要把1/2和1/4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要求: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完成例题中的填空。 3、交流学生填空、计算的情况 讨论:把1/2和1/4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地说,这个过程就是把这两个分数怎样?(通分) 二、教学“试一试” 、提出要求,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学生完成计算后,组织讨论: (1)例题学习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加法,5/6-1/3是计算

加减法的关系、加法运算定律练习题(一)

加减法的关系、加法运算定律练习题(一) 姓名 一、填空。 1、一个加数=()-(),被减数=()+() 2、根据298+329=627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3、()+26=43 90+()=280 237-()=128 ( )-365=428 4.在表内填数: 5、求两个数的()用加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差用()法计算,()法是()法的逆运算。 6、a+()= b+(),这表示加法()律; a+b+() =a+(+c ),这表示加法()律。 7、384+197=384+()-()267-(67+40)=267-()-() 248+101=248+()+() 436-169-31=436-(+) 8、两个数的差是45,被减数比差多18,被减数是(),减数是()。 9、在〇里填上“>”“<”或“=”。 97+103〇23+97 286+197〇286+200-3 786+527〇800+500 901+377〇377+900-1 850-390〇170+320 710-80〇402+390 二、判断。 1、425+103=425+100+3。() 2、147+85+53=147+53+85,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3、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也是减法的逆运算。() 5、☆+○+△= ○+(☆+△),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3108+6269=9377,错误的验算方法是()。 A、9377+3108=6269 B、9377-3108=6269 C、6269+3108=9377 2、一个数比727少300,这个数是()。 A、427 B、373 C、527 D、1027 3. 105+890+95=(105+95)+890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和199+203的结果不相等的算式是()。 A、199+200+3 B、200+1+203 C、200-1+200+3 D、200-1+203 5、水果店原有水果1400千克,又运进480千克,卖出去320千克,水果店现在有水果多少千克?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 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3.2.1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的教学设计 周至中学 高二数学组 白晓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复数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了解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2.过程与方法:由实数的四则运算的规律,类比归纳出复数的运算法则,由向量的几何意义类比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以提高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动自发的投入到学 习中,体验成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类比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复数的有关概念. 2. 复数的几何意义. 二、讲授新课: 问题1:化简:1.(2+3x )+(-1+x) 2. (3+x)+(-3+2x) 计算: 学生类比推理复数的加法运算 (1) (2) (3) (4) 学生根据归纳推理的方法总结复数加法运算法则 1.复数的加法法则:12z a bi Z c di =+=+与,则12()()Z Z a c b d i +=+++。 计算(1)(24)(44)i i +-+ (2) 将上面的计算前后交换位置让学生再进行计算,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探究1:观察上述计算,发现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3ln 2)(4ln5)+++( (76)(3) i i -+-(34)(23)i i ++--(34)(34)i i -++-2(12) i i +-4(2)(2)i i i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标解读-)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标解读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陈菊娣(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汤骥(统稿)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课标解读 (一)理解算理,概括算法 本单元无论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都可以归结为同一个算理:只有相同的分数单位才能相加减。教材非常注重通过直观图与算式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通过观察、分析、说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算理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是学生形成运算技能的前提。 (二)根据分数特点灵活选择算法

学生拿到一道题目,不是埋头就做,而是要先观察分数的特点,根据题目中分数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例如,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通过观察两个分数的分母的特点,寻找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这样既能提高通分速度,又能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又如练习二 十四第3题,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既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性通分直接计算。 (三)展示多种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展示多种解题思路,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学会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例1中的两个问题,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算法后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你喜欢哪种方法?”教学时应让学生对比不同的算法,养成处处留意简明、灵活的解法的习惯。又如,对于练习二十五第2、3、4题等,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解决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应结合实际问题寻求解题的最佳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乐东县莺歌海镇中心学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3.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减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8等分的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

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我们先复习一下: (1)什么叫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什么叫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完成下列填空。 ( 1)7 8; 的分数单位是(1 8)。 ( 2)5 6里面有(5)个1 6。 ( 3)3 7里面有3个( 1 7)。 ( 4)3个1 5的和是( 3 5)。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二、教学实施 (一)情景创设。 1、播放《儿童节的由来》动画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老师给同学们播放《儿童节的由来》的动画片。播放动画......“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们高兴吗?我们今天的儿童真幸福;说到儿童节,上次小芳过儿童节时,妈妈给小芳买了一张大饼,小芳把大饼平均切成了 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吃了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名师教案

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页例1及做一做。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整数加、减法有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的意义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是对加、减法运算认识的巩固和扩展,教材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为将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结合实例概括加、减法的意义,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比中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加、减法的意义,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能发现并用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间的关系,会在实际计算中运用。 3.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归纳减法的意义,理解“逆运算”。 (六)实施资源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名师教学课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你能根据第一题的结果写出后面两题的得数吗? ① 23+24=47 47-24= 47-23=

② 3468+475=3943 3943-3468= 3943-475= (2)请你各编一道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和一道用减法解决问题,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和减法。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熟悉《天路》这首歌吗?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课件: 例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你能根据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能改编成减法问题吗?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这些都是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等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明确研究问题。】 2.问题探究 (1)概括加法的意义 ①尝试解答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想一想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②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出示线段图,直观再现把814km与1142km合并在一起,并在算式的“+”下面板书:合并。 ③提出问题,概括加法的意义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学生思考、交流 规范学生的表述,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板书:加法的意义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 一、填空。(15分,第2小题1分,其余每题2分) (1)910 +110 表示9个( )加上1个( ),和是10个( ), 就是( )。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3)把45 、12 和0.9从小到大排列是( )。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 )才能相加。 (5)24分钟=( )( ) 小时 80克=( )( ) 千克 (6)0.06里面有6个( )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0.027里面有27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7)67 米比( )米短15 米 比49 米长112 米的是( )。 (8)分数单位是16 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8分) (1)一根电线用去56 ,还剩下16 米。 ( ) (2)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 )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 (4)圆是轴对称图形,它也能密铺。 ( ) 三、直接写出得数。(10分) 57 +67 = 18 +78 = 1724 -1324 = 1737 +337 =

37 +47 = 119 -19 = 14 -17 = 1110 -38 = 89 +56 +19 = 1- 36 -16 = 四、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28分) (1)8.11+37 +2.89+47 (2)1524 -(524 -548 ) (3) 119 +310 -29 +710 (4) 2215 +713 +815 -713 (5) 56 +79 +38 (6) 58 - 25 +14 (7) 1415 -(23 -15 ) 五、解方程。(16分) (1) 5x -9.12=1.12 (2) 2x +137 = 207 (3) x + 512 =1 (4) x -56 =16

五年级数学:新课标五下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明(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五年级数学:新课标五下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说明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数学:新课标五下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说明(教学实录) 五下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内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

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三、编排特点 1.结合学生经验中非常熟悉的素材,学习分数加减法。 为使学生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算理,教材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 2.淡化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 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教材淡化了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利用类推说出分数加减的含义。 3.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概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地总结出分数计算的一般方法。 4.在计算教学中突出“鼓励算法多样化”的课改理念。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懂得应选择较简捷的方法进行计算。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上交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兰草小学张文涛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在回顾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复习重点 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复习难点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复习准备 教师:PPT、复习资料、小组笺 学生:单元知识框架表、草稿纸 复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用孔子画像及《论语·为政》中的经典——“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进行导入,以此让学生意识到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温习旧知识的兴趣。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单元知识点。 二、复习巩固 (一)展示树状知识图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收集的单元知识框架,接着用树形图为学生进行知识梳理,以此加深印象。 (二)分步复习单元知识点 1.加减法的关系 (1)让学生先回顾加法各部分之间、减法各部分之间、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拓展训练,检测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加法运算律 (1)让学生先回顾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字母表达式。 (2)出示拓展训练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65+28+35+72 116+132+68+184 明确指出:这两道题既用了加法的交换律,也用了加法的结合律。 3.减法的性质 (1)师生共同温习减法的性质及字母表达式。 (2)拓展延伸——加(去)括号 α-b-c=α-(b+c ) α-b+c=α-(b-c ) 总结:括号前是减法时,加(去)括号,括号内要变号。 α+b+c=α+(b+c ) α+b-c=α+(b-c ) 总结:括号前是加法时,加(去)括号,括号内不变号。 (3)用相关训练题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熟悉度。 (4)火眼金睛——小组合作完成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相关表格。 总结: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简便运算,运算的结果始终不能改变。 4.数的凑整和拆分(用估算进行简便运算) (1)让学生判断相关下列算式解题过程是否准确,找出病因。 (2)归纳类似算式解题技巧。 一个数加接近整百数:加多了要减,加少了继续加。 一个数减接近整百数:减多了要加,减少了继续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