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颜真卿楷书书法笔法讲解

颜真卿楷书书法笔法讲解

颜真卿楷书书法笔法讲解

引言

颜真卿(709年-785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被誉为”欧洲字帖之父”。颜真卿楷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其书法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本文将对颜真卿楷书的笔法进行讲解,带领读者深入了解颜真卿楷书的艺术之美。

一、颜真卿楷书的起源与发展

颜真卿楷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唐代,楷书开始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形式,而颜真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他的楷书结构稳定,字形丰满,笔画有力,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艺术感染力。颜真卿的楷书在后世影响深远,被广大书法家们所学习和借鉴。

二、颜真卿楷书的特点

颜真卿楷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动势奔放

颜真卿的楷书笔画生动活泼,富有韵律感。他充分利用笔画的形态和递进关系来表现字体的变化和节奏感,给人以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

2. 书法骨法明确

颜真卿的楷书在构造上非常讲究,骨法明确。他注重字形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均衡,每个字的笔画相互关联,整体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3. 灵动的笔墨运用

颜真卿善于运用磨笔、点墨、水墨晕染等技法,使楷书作品呈现出丰富的笔墨变化。他的作品色调丰富,线条流畅,充满了艺术魅力。

颜真卿的楷书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他的字迹挺拔刚劲,富有雄浑之美。无论是篆书还是隶书,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颜真卿楷书的笔法

颜真卿楷书的笔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用笔清瘦

颜真卿的楷书用笔清瘦,每个字的笔画线条精细而细腻。他在书写时注重笔画的轻重缓急,字体的笔画结构清晰可见,给人以精细严谨的感觉。

2. 抓笔力度

颜真卿在书写时抓笔力度恰到好处,刚柔并济。他的字画厚重有力,同时又不失柔美姿态。这种力度的掌握使得字体的书写更有层次感和韵律美。

3. 控制笔划厚度

颜真卿的楷书笔画厚度变化精准,控制得恰到好处。在书写中,他能够灵活运用笔画的粗细和线条的变化,使得字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装饰性。

4. 运用水墨变化

颜真卿在书写时善于运用水墨的变化来表现文字的形态和结构。他能够运用磨笔、点墨、晕染等技法,使得字体的书写更富有变化和艺术感染力。

四、颜真卿楷书的艺术价值

颜真卿楷书不仅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他的楷书作品流传至今,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颜真卿楷书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颜真卿的楷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字迹刚劲有力,富有雄浑之美。他的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化内涵的丰富

颜真卿的楷书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作品中融入了诗词、经典典故等元素,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3. 艺术审美的独到见解

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展现了他独到的艺术审美观。他对形态、结构和笔墨的变化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把握,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意境。

4. 彰显国家文化自信

颜真卿楷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彰显了国家的文化自信。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传承。

五、结语

颜真卿楷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他的楷书作品充满了美感和艺术魅力,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颜真卿楷书的笔法进行讲解,我们更能够深入了解其艺术之美,感受其独有魅力。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们对颜真卿楷书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欣赏提供一定的帮助。

颜体楷书的特点

颜体楷书书法特点 江宁中专张昌宝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共同了解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书法特点。 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一、颜真卿(709~785),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书史亦称颜鲁公。为人刚直不阿。唐代书法革新家,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会贯通,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其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练浑厚之势。 颜真卿开拓了书艺的崭新的话恢宏境界: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且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中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标志之一。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 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其中年作品以《郭虚己碑》、《多宝塔碑》等为其代表作,个人风格尚未形成,结体谨严,清丽俊秀,老年作品首推《颜勤礼碑》为其代表作,此时外拓开张,刚劲雄强的个人风格已然形成,晚年作品则以《麻姑山仙坛记》等为代表,用笔结体多古拙之趣。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 时代造就了颜书境界,就像时代造就了王羲之的书学境界一样。在魏晋南北朝这一长期社会动荡的时 颜真卿书法作品-颜氏家庙碑 代,而文化史上却成了光焰万丈的时代。这一时代的书法艺术已成了士大夫手中一种自觉地寄托高妙意兴的艺术、本领。他们深入地发现了自然的外在美,又深入地发现了精神的内在美。王羲之就是这一时代造就的“书圣”。然而,唐代进入了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唐帝国政治、经济、军事超越以往,达到鼎盛,文化艺术如百花吐艳;人们以一种新的目光和价值观面对社会的巨大进步。唐太宗笃好王右军书法,亲自为《晋书》本传作赞,且重金购求,锐意临摹,又拓《兰亭序》以赐朝贵,故士大夫皆宗右军。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这些初唐大家虽各有成就,却未能真正为唐代创立新书体。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

第一章颜真卿及《颜勤礼碑》简介 (一)颜真卿生平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二)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 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三)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

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四)《颜勤礼碑》简介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墓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各38字。碑侧5行,每行37字,左侧铭文在北宋时已被磨去。1922年10月在西安出土,后移新城,现在西安碑林。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所书,其书法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时期,通篇气势磅礴,用笔苍劲有力,未经后人剔剜,是颜体中的代表作。 第二章:基本笔画笔法分析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挑,基本它无论多复杂的笔画都是由这些基本笔画演变而来。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也是初学者必须勤学苦练的“基本功”,只有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才可能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这里总结了《颜勤礼碑》基本笔画及其衍生出的一些笔画的笔法,初学者可认真练习,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重点的练习。 (1)点和点的变化 古人人云:“点如高山坠石。”所以点应该有力。颜体的点写得厚重饱满,神完气足。

颜真卿楷书书法笔法讲解

颜真卿楷书书法笔法讲解 引言 颜真卿(709年-785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被誉为”欧洲字帖之父”。颜真卿楷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其书法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本文将对颜真卿楷书的笔法进行讲解,带领读者深入了解颜真卿楷书的艺术之美。 一、颜真卿楷书的起源与发展 颜真卿楷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唐代,楷书开始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形式,而颜真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他的楷书结构稳定,字形丰满,笔画有力,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艺术感染力。颜真卿的楷书在后世影响深远,被广大书法家们所学习和借鉴。 二、颜真卿楷书的特点 颜真卿楷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动势奔放 颜真卿的楷书笔画生动活泼,富有韵律感。他充分利用笔画的形态和递进关系来表现字体的变化和节奏感,给人以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 2. 书法骨法明确 颜真卿的楷书在构造上非常讲究,骨法明确。他注重字形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均衡,每个字的笔画相互关联,整体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3. 灵动的笔墨运用 颜真卿善于运用磨笔、点墨、水墨晕染等技法,使楷书作品呈现出丰富的笔墨变化。他的作品色调丰富,线条流畅,充满了艺术魅力。

颜真卿的楷书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他的字迹挺拔刚劲,富有雄浑之美。无论是篆书还是隶书,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颜真卿楷书的笔法 颜真卿楷书的笔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用笔清瘦 颜真卿的楷书用笔清瘦,每个字的笔画线条精细而细腻。他在书写时注重笔画的轻重缓急,字体的笔画结构清晰可见,给人以精细严谨的感觉。 2. 抓笔力度 颜真卿在书写时抓笔力度恰到好处,刚柔并济。他的字画厚重有力,同时又不失柔美姿态。这种力度的掌握使得字体的书写更有层次感和韵律美。 3. 控制笔划厚度 颜真卿的楷书笔画厚度变化精准,控制得恰到好处。在书写中,他能够灵活运用笔画的粗细和线条的变化,使得字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装饰性。 4. 运用水墨变化 颜真卿在书写时善于运用水墨的变化来表现文字的形态和结构。他能够运用磨笔、点墨、晕染等技法,使得字体的书写更富有变化和艺术感染力。 四、颜真卿楷书的艺术价值 颜真卿楷书不仅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他的楷书作品流传至今,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颜真卿楷书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颜真卿楷书书法特点

颜真卿楷书书法特点 颜真卿楷书书法特点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及其楷书特征简介颜真卿传世墨迹(书迹)很多,楷书有《多宝塔》、《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行书肯争《争座位贴》,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文稿》等。 学习颜体书法,应“先仪骨体,后追精神”。临习颜体楷书当先掌握其特征,方能登门入室,学到精华。 现在我们要学的是选用,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此碑系颜真卿60岁时所书,气势磅礴,雄迈清整,是颜体楷书的代表作。 下面现将颜体的用笔,笔画和结构特征简单介绍给大家。 一、用笔: 颜体的用笔,注重园转,故以“逆入平出”的圆笔法为主,间以逆势切入的方笔法。在圆转的用笔中,笔意要如“屋漏痕”。

二、笔画: 颜体的各种笔画,以筋力取胜。点画,犹如坠石,力度很强;横画、起笔、收笔较重,中间运笔较轻,但很劲健;竖画粗壮有力,左右竖画呈外拱的弧状,颇有蓄力待发之感,这是颜体中富有特色的一笔,撇画,力到锋尖,充实劲利;捺画,起笔呈圆状,形似“蚕头”,收笔时衄锋捺出,状如“燕尾”,这也是颜体中特有的一笔,但不宜过分;钩画,虽短而劲;折画,常换笔分开,颇有隶法。 三、结构 颜体的结构特征,一是豁达端庄,正面示人;二是宽博大方,雍容华茂;三是以拙为巧平中求变。 总之,颜体宣有“雄”、“健”“秀”的特征,即雄在气概上,健在用笔上,秀在变化上。临摹时,如果忽视这些特征而一味追求粗壮,就难以得到颜书的真髓,初学者不可不慎。 写字时必须注意: 写上面时,必须想着下面,写下面时必须看着上面。写左边时必须想着右边,写右边时必须看着左边。 横细竖粗,左竖细右竖粗,左边低,右边高(上)左边高,右边低(下面)左撇细,右捺粗,左竖短,右竖长。 字形成拱状,如俩人对面而立形。 颜真卿书法的意义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

颜真卿写字特点

颜真卿写字特点 书法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汉字书写艺术。那么,关于颜真卿的书法,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颜真卿书法的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颜真卿书法的特点与介绍 书法,通俗的说,就是富有感情的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汉字的魅力。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书法的身影,无论是大街小巷的海报宣传还是我们每天运用书法的技巧去写汉字,都用到了书法。所以说,书法无处不在,那么书法究竟是什么?参加完书画艺术导论的选修课后,应以学术性的眼光看待。 有关书法的概念,众说纷纭。一般情况下,书法可以定义为:以汉字为载体,运用书写工具去表现内心思想情感的艺术。由定义可见,中国书法与汉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可以这样认为,书法艺术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只不过,这时候的书法正处于“混沌萌芽” 阶段。事实上,中国书法史是伴随着汉字演变的发展史。 仓颉造字,奉黄帝之命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出了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最早的汉字来源于物象,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开始,中国有了文字,随着历史的变迁,书法艺术逐渐兴盛起来。 书法中的“书”乃“写”也,“法”为法规、法则、法度,“书法”乃写字的法则。我们通常把按着一定书写法则写的有审美价值的字,称为书法,精此道者为书法家。而不可把一般的毛笔字叫“书法”,把用毛笔字写字的人都叫“书法家”。我们为什么不管外国人写的外文叫“书法”?那是因为字母一没有审美价值的间架结构,二没有审美价值的行笔法则,它只是代表语言的符号,而不是有审美价值、有经济价值的艺术作品。中国文字就不同了,它是拼音字母的升华,它一方面有审美价值的间架结构,同时有审美价值的行笔法则,所以它不但是语言的载体,而且还能成为有审美价值和高经济价值的艺术作品,书法是中国文字特有的财富。

楷书颜真卿

基本常识:楷书临习章法 章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画是线条美,间架结构是局部的构图美,章法是整体构图美。赵体楷书的章法,可以从两个方面研究和把握起规律。 其一,整齐一律。楷书章法的整体感,首先是整齐,字的排列形式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等距,给人一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的楷书。结字的宽窄、长短不同的造型产生局部参差变化,便整齐一律而不呆板拘谨的楷书不会出现不和谐或单调之弊。 其二,多样统一。赵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带有行书的成分,笔法多变,因字赋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样性、变化性中有着十分和谐统一的关系。给人的感受是静中有动,字中融情。一件书法艺术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体效果,而整体是由无数个局部构成。因此,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字的细节,诸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轻重的节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虑,严密地设计,并且要坚持不懈地经过较长时期磨练,始能自由地进行章法处理,表现出一种似乎没有设计的设计美,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 楷书章法并不复杂,其主要形式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披、扇面等。楷书的章法布置,字距与行距大多基本相等,但也有行距大于字距的;一律自右至左竖写,横披的少字数者也仍然是由右至左书写;现代的中文横写是自左至右,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但竖写是仍然以从右至左为佳。赵体楷书的具体章法形式见下面章法示例。 基本常识:学书执笔要法 虚掌、实指、平腕、藏锋、柳体讲究实、空、悬两平一直坐姿 书法的线条训练 书法是抽象线条的王国。书法线条之所以富有神奇的表现力,是因为线条具有极为复杂的属性,诸如质感、力感、动感、立体感、节奏感等等。在小学书法课中,由于时间短,学生数多,教师往往偏重于纪律、气氛、数量(即一堂课写几个或几张)而忽视了书法线条的训练。线条是书法艺术的语言,是书法艺术主要构成材料,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认为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水平,就要加强质感、力感、立体感、动性、节奏感的教学。 质感 质感或质量感,是指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造型物表面质地(如坚硬、细软、光滑、粗糙、细腻、柔润)和量度的感受和联想所达到的真实程度。书法线条无不具有一定的质感,有的粗涩凝重,有的细润华滋,但都显示出一定的质感。《书谱》中所谓“重如崩云”、“轻如蝉翼”;《笔阵图》中形容点画如“千里阵云”、“高山坠石”、“万岁枯藤”等,这是审美感受,其实要说明的是线条的质感。 那么,怎样去训练学生呢?可以从两方面去分析: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颜体楷书笔法

楷书根本笔画书写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根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王羲之说:"……一点失所,假设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根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如看不见全图,可对图双击查看〕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到达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根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一样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3 —2〕。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制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图3 —3〕。 三、收笔规律 行笔完毕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方法:

颜体楷书初级入门方法

颜体楷书初级入门方法 颜体楷书初级入门方法 1. 颜体楷书碑帖众多,初学者可从《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和《告身帖》等碑帖入手。临习颜真卿楷书,应专工一帖,重点放在颜真卿楷书的用笔和字的结构布局特点上。 2. 书法用笔,宜用狼毫或兼毫,唐代时期人们使用的笔都是硬毫笔,那个年代还没有羊毫笔,所以从颜鲁公楷书作品特点分析得出,其楷书作品也是硬毫笔书写,也就是现在的狼毫笔,狼毫笔写出来的字挺拔、有力,富有弹性。 3. 临习颜体楷书用纸,初学者可选择半生半熟宣纸或人工毛边纸,用墨瓶装书画墨汁即可。 4. 临写与读帖相结合。读帖是对范字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包括笔画、结构和章法。临帖前要通读,对每一笔画的位置安全都要知道心中有数,下笔才能准确。 5. 临写和摹帖相结合。 6. 临写和背帖相结合。 7. 初学者每节临习后,授课老师要将上节的临习作业进行逐字解析点评和学生互评,指出临帖中笔法、字体间架结构等存在偏差等突出问题,要求初学者正确掌握颜体楷书笔画运笔方法和结构组成,通过笔画技法练习,提高初学者对颜体书法特点的认识和培养初学者对书法艺术的整体审美水平。 颜体书法的特点 1.丰厚饱满、阔大端正

“丰厚饱满”指的是颜体的笔画,“阔大端正”指的是颜体的结构。颜体的笔画之所以能做到“丰厚饱满”的效果,主要是在通过笔画的圆弧效果造成的,颜体字中的竖钩,都是使用转笔笔法将竖变成弧形,也有内疏外密的笔画处理方式的原因。而“阔大端正”的结构特点,则是通过笔画的齐平造成的,颜体字会将字中大的结构收缩,小的部分展开,这样子出来的效果就是齐平。 2.大气磅礴、气象宏伟 其字愈大愈见气势,与中唐的审美风格相一致。充分体现了唐人博大的胸怀。 3.结字宽博、端庄方正 颜体楷书与初唐书法家结字中宫紧收不同。颜体呈方形,填满界格的结字特点,且字形端正,其审美境界与汉字印章相表里、相一致。 4.以篆书用笔入楷、点画圆润浑厚 颜真卿成熟期的楷书及行书化用篆书笔法,园劲浑厚,方圆笔并用,极具立体感。其行书几乎纯用中锋,圆转流走纵横涂抹,极具感染力。 书法-简介 颜真卿(709~785)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书史亦称颜鲁公。为人刚直不阿。唐代书法革新家,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弃担应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归删多台会贯通,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其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练浑厚之势。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颜真卿的《裴将军诗》以汉分为魂,融合诸体,牢笼百态,裴旻剑舞活现于鲁公笔端。欲医草之轻浮,可于此贴中求之"。 书法-特点

颜真卿楷书书法研究报告

颜真卿楷书书法研究报告 颜真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楷书作品以其刚健有力,气势犹如山河的风姿著称于世。颜真卿楷书研究报告将对颜真卿楷书的风格特点、创作特色以及影响等进行分析。 颜真卿楷书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颜真卿楷书的线条流畅有力,字迹挺拔俊美。他的字体笔画凝聚着中国文化的底蕴,笔画之间有着独特的呼应和谐感。每一笔每一划都有着精神力量的凝聚,充满了动静结合的美感。 其次,颜真卿楷书的构图布局严谨谨慎,字体结构稳定。他注重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追求字体的整体美感。他注重图文之间的平衡,让每个字都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特点。 再次,颜真卿楷书的用笔灵动多变,勾勒出了各种不同的线条纹理。他善于运用点画,勾勒出了字体的表面质感,创造出了层次感和立体感。 颜真卿楷书在艺术创作上的特色也十分显著。首先,他的作品注重意境的表达。颜真卿擅长以简洁的笔墨凝聚出深远的意境,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态度,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其次,颜真卿楷书作品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他在笔法和构图上都有独特的见解和处理方式,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作品风格。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力量感和气魄,让人感受到一种豪情万丈的气息。

再次,颜真卿的楷书具有一种古朴厚重的美感。他的字体线条简练而有力,给人以沉稳稳重之感。他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创造出了一种古朴且独特的艺术风格。 颜真卿的楷书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首先,他的作品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学习和借鉴了他的艺术创作精神和技巧,从而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其次,颜真卿的楷书作品被广泛应用于印刷、书籍、匾额等领域。他的字体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总的来说,颜真卿的楷书以其刚健有力的笔法、凝聚着精神力量的字迹、严谨谨慎的构图和多变灵动的用笔,给人以深厚的艺术享受。他的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楷书作品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颜真卿楷书简介

颜真卿楷书简介 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之一。他对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关于颜真卿的楷书,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颜真卿的楷书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颜真卿楷书书法特点 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及其楷书特征简介 颜真卿传世墨迹(书迹)很多,楷书有《多宝塔》、《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行书肯争《争座位贴》,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文稿》等。 学习颜体书法,应“先仪骨体,后追精神”。临习颜体楷书当先掌握其特征,方能登门入室,学到精华。 现在我们要学的是选用,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此碑系颜真卿60岁时所书,气势磅礴,雄迈清整,是颜体楷书的代表作。 下面现将颜体的用笔,笔画和结构特征简单介绍给大家。 一、用笔: 颜体的用笔,注重园转,故以“逆入平出”的圆笔法为主,间以逆势切入的方笔法。在圆转的用笔中,笔意要如“屋漏痕”。 二、笔画: 颜体的各种笔画,以筋力取胜。点画,犹如坠石,力度很强;横画、起笔、收笔较重,中间运笔较轻,但很劲健;竖画粗壮有力,左右竖画

呈外拱的弧状,颇有蓄力待发之感,这是颜体中富有特色的一笔,撇画,力到锋尖,充实劲利;捺画,起笔呈圆状,形似“蚕头”,收笔时衄锋捺出,状如“燕尾”,这也是颜体中特有的一笔,但不宜过分;钩画,虽短而劲;折画,常换笔分开,颇有隶法。 三、结构 颜体的结构特征,一是豁达端庄,正面示人;二是宽博大方,雍容华茂;三是以拙为巧平中求变。 总之,颜体宣有“雄”、“健”“秀”的特征,即雄在气概上,健在用笔上,秀在变化上。临摹时,如果忽视这些特征而一味追求粗壮,就难以得到颜书的真髓,初学者不可不慎。 写字时必须注意: 写上面时,必须想着下面,写下面时必须看着上面。写左边时必须想着右边,写右边时必须看着左边。 横细竖粗,左竖细右竖粗,左边低,右边高(上)左边高,右边低(下面)左撇细,右捺粗,左竖短,右竖长。 字形成拱状,如俩人对面而立形。 颜真卿书法的意义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滕王阁序颜体书法楷书

滕王阁序颜体书法楷书 一、滕王阁序简介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的一篇骈文。该序以描写滕王阁为主线,通过对滕王阁出现的人物、景物等进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二、颜体书法概述 颜体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风格,起源于颜真卿,被誉为“颜真卿体”。颜体书法楷书是以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为参照,对楷书进行创作和演绎的一种书法风格。颜体书法楷书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三、滕王阁序颜体书法楷书之美 3.1 雄浑豪放的笔触 颜体书法楷书以其雄浑豪放的笔触给滕王阁序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韵味。每一个字的笔画都有力度,显得刚猛有力,给人以力量和冲击的感觉。 3.2 削瘦挺秀的字形 颜体书法楷书的字形削瘦挺秀,犹如雕刻般精细入微,每一笔都准确有力,给人以立体感,展现了作者对滕王阁的热爱和关注。 3.3 美丽流畅的布局 颜体书法楷书的布局美丽而流畅,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位置和大小,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整篇滕王阁序的字体呼应和谐,使整个作品更加具有韵味和艺术感。

3.4 传承和创新的结合 颜体书法楷书在传承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中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既保持了颜真卿楷书的雄浑气势,又注入了自己的个性,展现了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四、颜体书法楷书的创作过程 1.选取滕王阁序作为创作题材。 2.研究滕王阁序的内容和意境,寻找恰当的表达方式。 3.阅读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研究其楷书字体风格和笔法特点。 4.在纸上勾勒出滕王阁序的整体布局,确定字体大小和位置。 5.用毛笔蘸取墨汁,按照颜体书法楷书的基本笔画进行书写。 6.在书写过程中注重揣摩滕王阁序的意境,力求达到字字出彩的效果。 7.书写完成后,进行修饰和润色,使作品更加完美。 五、颜体书法楷书的特点与意义 1.独特的字体风格与颜真卿的书法风格相得益彰,展现了书法艺术的创新和传 承。 2.笔触雄浑豪放,给人以力量和冲击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滕王阁的崇敬和敬 畏之情。 3.字形削瘦挺秀,犹如雕刻般精细入微,展现了对滕王阁文化底蕴的理解和把 握。 4.布局美丽流畅,体现了整体的协调和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5.通过颜体书法楷书的表达,将滕王阁序的内涵和艺术传达给观者,加深了人 们对滕王阁的认识和理解。 六、颜体书法楷书在滕王阁序中的应用 1.字体的选择:选用颜体书法楷书,既能展现滕王阁序的豪放气势,又能体现 作者对颜真卿的崇敬和借力。 2.笔触的运用:通过雄浑豪放的笔触,表达滕王阁所具有的历史沧桑和繁华壮 丽的气息。 3.字形的塑造:削瘦挺秀的字形体现了滕王阁的高峻和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 享受。 4.布局的设计:把握整体布局,使得作品具有流畅和谐的感觉,增强了滕王阁 序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颜真卿《颜勤礼碑》书法教学

颜真卿《颜勤礼碑》书法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颜真卿的生平和《颜勤礼碑》的特点。 2.学习和掌握楷书的书写技巧和规律。 3.培养学生学习书法兴趣,提高书写水平。 教学重点: 掌握楷书的书写技巧和规律,提高书写水平。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颜真卿书法风格的特点,以及《颜勤礼碑》的独特之处。 教学准备: 毛笔、墨汁、纸张等书写工具,以及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复印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颜真卿的生平和《颜勤礼碑》的特点。 2.展示《颜勤礼碑》的复印件,让学生初步感受其书法风格。 二、新课学习 1.学习楷书的书写技巧和规律。 (1)讲解楷书的笔画特点,如点、横、竖、撇、捺等。 (2)讲解楷书的结构特点,如平衡、对称等。

(3)通过范写,让学生直观感受楷书的笔画和结构特点。 2.学习颜真卿的书法风格。 (1)讲解颜真卿的书法风格特点,如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等。 (2)通过范写,让学生直观感受颜真卿的书法风格。 3.学习《颜勤礼碑》。 (1)讲解《颜勤礼碑》的内容和历史背景。 (2)通过范写,让学生直观感受《颜勤礼碑》的独特之处。 4.学生练习。 (1)学生自主选择一段文字,尝试用楷书书写。 (2)教师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5.作品展示与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让他们互相评价和学习。 (2)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进步,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法。 6.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2)鼓励学生坚持练习书法,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书法,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三、教学反思与评价 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和不足之处。 2.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楷书四大家之颜真卿颜体书法

楷书四大家之颜真卿颜体书法 关于颜体书法的创作起源,大家的了解有多少呢,店铺和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783),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 唐代宗大历元年(765),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三年(768)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颜看了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杨留在署中任职。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这则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

老年人社区教育教案:颜体楷书技法

颜体楷书技法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颜体楷书的基本特征,感受颜体楷书苍茫浑厚之感; (2)学习颜体楷书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正确掌握颜体楷书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并能独立地书写简单的颜体范字; 2、方法和过程目标: (1)采用“学习新知—临摹练习—作品展示—探究总结”教学模式;(2)掌握颜体楷书的基本笔画特点并在过程中巩固对其的掌握。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目标: (1)激发热爱书法艺术的兴趣 (2)培养不同艺术风格美的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颜体楷书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利用手中的毛笔来表现颜体楷书的基本风格 教学难点: 颜体楷书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包括起笔(逆锋和顺锋)、行笔(中锋和侧锋)、收笔(回锋和提锋)三个运笔过程。 教学方法:解析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毛笔、墨汁、砚台、清水、毛边纸 课时时间:一课时

课程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教师(播放课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张图片,请学员们谈谈我们与这两幅作品“初次见面”的感受。(颜体楷书) 教师:各位学员,上面的内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他的风格给人苍劲雄浑的感觉。 教师:那么究竟怎么才能做到这样的风格呢?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颜体楷书》这一课 二、走进颜真卿: 1、认识颜真卿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