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韩两国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对比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韩两国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对比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韩两国人际交

往习俗与礼仪对比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韩国自古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中韩在文化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不同,在文化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际交往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也是不同文化之间差异最直接的体现。以韩国为例,对中韩两国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进行对比,了解差异,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人际交往习俗;人际交往习俗;中国;韩国

一、概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日益凸显,国际之间人际交往不断增多,跨文化交际活动也随之频繁。跨文化交际本质是一种人际交往。在跨文化的人际交往中做到礼貌,得体,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并建立友好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愿望。由于文化影响人们对社会关系的理解,所以不同文化的人在人际交往模式上存在很多差异,如果不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习俗与礼仪,就会出现尴尬和失误,给人留下负面的印象,有时还会引起人际关系的危机。

中韩两国都是东亚的文化大国,自古以来交流众多,其文化更是一脉相承。中韩两国也都是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不同,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分析中国和韩国的交往习俗与礼仪,分析其中的差异与联系,能够避免一些误解和交际障碍,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1.

中韩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对比

1.

中韩见面习俗与礼仪对比

根据首因效应①我们可以得知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未来的交往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在初次见面时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往往更愿意与之接触,反之则产生冷淡、对抗的态度。在跨文化交际中,首次印象就显得更为重要,甚至可能影响他人对一个国家的印象。

中国传统的见面习俗有作揖、拱手、跪拜等,以体现社会的等级差异和恭敬的态度,发展到现代,在思想解放、平等观念等理念的影响下,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在初次见面时,如果是晚辈向长辈自我介绍,晚辈同时会伴随微微鞠躬或点头。若长辈伸手示意握手,晚辈即可伸手回礼。晚辈不直接主动伸手示意握手,同辈之间均可。寒暄是见面后重要的社交活动,中国人寒暄喜欢问年龄,家庭,婚姻状况等等,让彼此之间更加了解、熟络。可见,中国人自我介绍往往较为正式,一般会采用尊人贬己的礼貌原则。寒暄的话题更多是围绕个人的生活情况。

韩国的见面习俗与礼仪与中国的非常相似。韩国人见面时,也常常以鞠躬、握手向对方表示问候和尊敬,但韩国人用鞠躬礼更多,尤其跟长辈或上级领导初次见面,鞠躬要达到45度或90度,并停顿2-3秒。同辈之间一般30度或点头即可,分手时也要鞠躬。在握手的时候,同中国的握手礼一样。初次见面寒暄时,韩国人也倾向于询问年龄、家庭、职务等。但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人问这些信息更多的是用来确认彼此的辈分,以规范说话者的用语。通常晚辈要使用敬语,长辈使用非敬语。同龄人初次使用敬语,彼此亲近后可使用非敬语。

1.

中韩宴请习俗与礼仪对比

在跨文化交际中,宴会邀请也是经常发生的社交活动。参加宴会或招待客人需要遵循必要的社交礼仪,中韩两国都十分重视宴请活动。由于中国与韩国都属于亚洲国家,两个国家之间的宴请习俗与礼仪差异有些表现非常显著,有些则微小而不易觉察。总体上来看,中韩两国宴请习俗与礼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餐具的使用和进餐顺序等方面。中韩两国在用餐时,都很重视就餐的座位排序与动筷的

先后。在中国,就餐座位分主位和副位,主位一般是邀请人或者辈分最高的人位置,其他的座位按辈分依次排序。在韩国也有类似的习俗,无论是坐在椅子上,还是坐在地上就餐,入座时也要按照年龄辈分依次就坐、斟酒。在就餐时,中韩两国都是长辈先动筷,晚辈才能开始动筷。

但在吃饭之前,韩国人会互相问候,而在中国吃饭前一般不问候。中韩两国都使用筷子和勺子,但分工不一样。中国的勺子一般是喝汤的时候使用,筷子用来吃菜和吃面。而在韩国,勺子的使用频率要比筷子高得多。韩国人的勺子不仅用来喝汤,还用来吃饭,筷子只用来吃菜。在吃饭的时候,中国人一般要把碗端起来或者扶着碗沿。在韩国无论吃饭还是喝汤,都不能用手端碗,用一只手拿筷子或勺子,另一只手应放在身下。在进餐顺序上,中国一般是主食和菜一起吃,汤在主食前或后吃。而在韩国,饭菜汤可以一起吃,一般是先一口汤,然后一口饭一口菜一口汤的吃。另外,在韩国除了吃拌饭外,不能把菜和饭拌在一起吃。此外,韩国人吃饭的礼节是一定要把饭菜吃光,否则是不礼貌的。而中国的习俗恰好相反,客人不吃光饭菜才是礼貌的。因为吃光了饭菜会让主人难看,好像主人不够慷慨大方。

1.

中韩馈赠礼物习俗与礼仪对比

馈赠礼物也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形式之一。人们通过互送礼物表达祝贺,感谢,慰问。馈赠礼物得当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和亲近,反之,若不小心触犯到了禁忌,就容易造成误会。中国人喜欢送具有实用性的礼物,如:茶叶、花束、水果、土特产、烟、酒等,且中国人比较看重礼物的价格,在某种程度上,礼物价格与诚意成正比。中国人送礼的时候,禁忌送“钟、梨、扇子和伞”。因为“送钟”与“送终”发音相同,“梨”与“离”同音,“伞”与“散”同音,都有不好的寓意。韩国人送礼物喜欢送吃的东西,比如蔬菜、排骨等,忌讳给情侣或夫妇送鞋子和手帕,因为寓意“分手”。韩国人对礼物的价格并没有较高的要求,与中国相比要随意一点,但普遍比较重视包装。此外,中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礼,均好双忌单。再者,中国人比较忌讳白色,因为白色与丧事或死亡相联系。中国人喜欢红色,所以送礼也常用红色包装纸进

行包装,寓意喜庆、吉祥。在送礼单双数量与颜色上,韩国却与中国相反。韩国人更喜欢奇数,且韩国人以“白衣民族”自居,也喜爱使用白色,寓意纯洁、完美。

1.

中韩做客习俗与礼仪对比

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人际关系的升温,也必然会遇到受到朋友的邀请到对方家中做客。因此,提前了解好对方国家的做客礼仪,既有助于因不了解礼仪而造成的尴尬,也有助于更好的与朋友往来。中韩两国都重视做客是否准时,但两国对时间的包容程度有所差异。在中国,约定时间较为模糊,一般情况不会精准到几时几分,所以客人早到一点或晚到一点,邀请人都默认可以接受。而在韩国,邀请人更青睐客人准点到达,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要晚到一点,应提前告知主人并表示歉意,但晚到时间不应该超过30分钟,30分钟是韩国人能接受的最长迟到的时间。客人到达主人家或离开主人家,两国都需向主人及其家属问候、寒暄,致谢等,但韩国非常重视见面和分别时的道谢。在与主人见面时,要先向家中的长者问候行礼,并且给长者行礼的时两腿要站直并拢,双臂紧贴身体两侧,背部挺直然后弯腰鞠躬,鞠躬要低头且眼睛不能望向长者,再按照辈分依次向主人及家属问候、致谢等。做客结束离开时,应与每一个人鞠躬告别并向主人表示谢意。而在中国,有与韩国类似的“程序”,但礼节要简单得多,大多采用点头示意和口头寒暄的形式。

三、结语

虽然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都尊重儒教,在一些文化和传统上也有相似的地方,但由于各自独特的发展历史,在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方面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指出可以促进我们的交际,差异之处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和理解,在交往中注意这些差异,避免产生误会和冲突,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方碧陶.中韩饮食文化中的用餐礼仪比较[J].戏剧之家,2017(06):259-260.

[2]梁天祎.跨文化交际下的中韩禁忌对比[J].北方文学,2018(06):186-187.

[3]冯馨悦,金善姬.中韩饮食文化对比研究[J].传媒论

坛,2020,3(11):149+151..

[4]倪丹丹.浅析韩国的饮食文化[J].法制博览,2016(19):316+315.

[5]裴景程.浅析中韩文化差异[J].现代交际,2017(09):77-78.

[6]杨秀研. 中韩礼仪文化对比[D].黑龙江大学,2011.

①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2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韩两国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对比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韩两国人际交 往习俗与礼仪对比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韩国自古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中韩在文化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不同,在文化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际交往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也是不同文化之间差异最直接的体现。以韩国为例,对中韩两国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进行对比,了解差异,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人际交往习俗;人际交往习俗;中国;韩国 一、概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日益凸显,国际之间人际交往不断增多,跨文化交际活动也随之频繁。跨文化交际本质是一种人际交往。在跨文化的人际交往中做到礼貌,得体,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并建立友好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愿望。由于文化影响人们对社会关系的理解,所以不同文化的人在人际交往模式上存在很多差异,如果不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习俗与礼仪,就会出现尴尬和失误,给人留下负面的印象,有时还会引起人际关系的危机。 中韩两国都是东亚的文化大国,自古以来交流众多,其文化更是一脉相承。中韩两国也都是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不同,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分析中国和韩国的交往习俗与礼仪,分析其中的差异与联系,能够避免一些误解和交际障碍,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1. 中韩人际交往习俗与礼仪对比 1.

中韩见面习俗与礼仪对比 根据首因效应①我们可以得知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未来的交往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在初次见面时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往往更愿意与之接触,反之则产生冷淡、对抗的态度。在跨文化交际中,首次印象就显得更为重要,甚至可能影响他人对一个国家的印象。 中国传统的见面习俗有作揖、拱手、跪拜等,以体现社会的等级差异和恭敬的态度,发展到现代,在思想解放、平等观念等理念的影响下,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在初次见面时,如果是晚辈向长辈自我介绍,晚辈同时会伴随微微鞠躬或点头。若长辈伸手示意握手,晚辈即可伸手回礼。晚辈不直接主动伸手示意握手,同辈之间均可。寒暄是见面后重要的社交活动,中国人寒暄喜欢问年龄,家庭,婚姻状况等等,让彼此之间更加了解、熟络。可见,中国人自我介绍往往较为正式,一般会采用尊人贬己的礼貌原则。寒暄的话题更多是围绕个人的生活情况。 韩国的见面习俗与礼仪与中国的非常相似。韩国人见面时,也常常以鞠躬、握手向对方表示问候和尊敬,但韩国人用鞠躬礼更多,尤其跟长辈或上级领导初次见面,鞠躬要达到45度或90度,并停顿2-3秒。同辈之间一般30度或点头即可,分手时也要鞠躬。在握手的时候,同中国的握手礼一样。初次见面寒暄时,韩国人也倾向于询问年龄、家庭、职务等。但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人问这些信息更多的是用来确认彼此的辈分,以规范说话者的用语。通常晚辈要使用敬语,长辈使用非敬语。同龄人初次使用敬语,彼此亲近后可使用非敬语。 1. 中韩宴请习俗与礼仪对比 在跨文化交际中,宴会邀请也是经常发生的社交活动。参加宴会或招待客人需要遵循必要的社交礼仪,中韩两国都十分重视宴请活动。由于中国与韩国都属于亚洲国家,两个国家之间的宴请习俗与礼仪差异有些表现非常显著,有些则微小而不易觉察。总体上来看,中韩两国宴请习俗与礼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餐具的使用和进餐顺序等方面。中韩两国在用餐时,都很重视就餐的座位排序与动筷的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引言: 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这也导致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人际 关系存在着认知差异。正确理解和克服这些差异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本文将从中西 方人际关系的理念、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等方面,探讨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并提出 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西方人际关系理念差异 1.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在中西方的人际关系理念中,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是最为重要的差异之一。在中国, 强调的是家庭、社团和团体的利益,个人的行为受到了集体的限制和约束,个人更加注重 与他人的关系。而在西方,个人主义更加突出,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是最重要的,注重个体 的权利和自我实现。 解决方案: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当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理解彼此的理念差异,并尽 量以合适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合作。对于个人主义的西方人,应当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和独 立性,而对于集体主义的中国人,可以更加注重团队和家庭的利益,增进彼此的互信和合作。 2. 社会地位与平等 在中西方的人际关系中,社会地位和平等也存在着差异。在中国,社会地位和权威十 分重要,尊重上级和长辈的意见是基本的道德准则。而在西方,强调每个人的平等和自由,尊重个体的权利和意见。 解决方案: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尊重对方的社会地位,并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对 于西方人,需要更加注重对方权威的尊重,而对于中国人,则需要更加注重平等和自由的 表达,避免给对方造成压力。 1. 语言表达方式 中西方在人际交往中,语言表达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异。在中国,人们更加注重非言语 沟通,善于运用隐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在西方,注重直接、明确的交流方式, 尽量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2. 礼貌和谦逊

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科技和交通的快速发展,来自不同文化国家的人在接触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从而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其文化差异,以实现跨文化交际。本文着重从中西方称谓、问候语、告别语方面的差异,中西方致谢与致歉的差异和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三个方面论述关于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问题。 关键词:社交礼仪、差异、中国、西方国家 随着中国逐步走向国际化,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了解西方文化礼仪,了解西方国家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并掌握和得体的运用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一、称谓、问候语和告别语方面的差异 (一)、称谓 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某某志学习”

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 (二)、问候语 中国人见面常说: “吃饭了吗?”“上哪儿去啊?”这些语言形式的功能都是表示友好的问候, 打招呼。而西方人听到后惊讶, 甚至很反感。因为被问“Have you eaten your meal? ”好像是被邀请吃饭或约会,他们会抱怨说: “我有钱, 我不要他们请我吃饭。”而被问“where are you going ?”则好像自己要去一个不该去的地方, 感觉受到侮辱。因为根据英语交际的习俗文化, 这类句子只能被认为是询问, 而非问候。这就干涉了受话人的自由。这种词典意义上的理解在言语交际环境中是远远不够的。交际中犯文化相关的错误比犯语法的错误更难使人宽容。中国式礼貌问候比起西方式的要随意些。基本上遵循贬己尊人准则。而西方人却有自己一套的寒暄技巧。中国成年人见面寒暄通常是:“最近忙什么呢?家里可好啊?孩子怎么样?”这些都不可直接译为“what are you busy in? How about your kids?”如果直译,会显得很突兀,西方人也觉得不知所云,甚至会引起困惑和误解。不了解中方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

餐桌上的礼仪

餐桌上的礼仪 ——中韩餐桌礼仪比较 聚会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餐桌上的礼仪因此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同属东亚文化圈的国家,中韩地理位置接近,频繁的跨文化交流也有很长久的历史,也因而有着许多相似的传统观念和文化。但在全球化的不断冲击下,两国观念的差异日益增多,尤其是对礼仪的态度最为明显。 一、中国的餐桌礼仪文化 中国是礼仪之邦,餐桌礼仪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朝,在餐桌礼仪方面已有比较完善的制度,尽管受西方文化影响,但总体程序还依然保留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风貌。就我们在日常生活所感觉到的,我们国家是十分注重餐桌上的礼仪的。例如,桌子的位置会分为“上席”和“下席”,入座和离席的先后顺序有讲究,筷子的摆放位置也会很注意。具体而言,由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餐桌要求及餐具摆放 中国人在宴请宾朋时,往往采用圆桌。不单是在不同位置摆放的圆桌有尊卑的区别,每张圆桌上的不同座次也有尊卑之分。圆桌之所以颇受欢迎,既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也是因为大家环绕圆桌方便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中国的餐桌是以圆桌为主,在餐具的摆放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日常餐桌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首先我们要用古盘按照人数定位,一般有六人桌、八人桌和十人桌不等,从主人位开始,一般对着大门的是主人位,之后我们要把口汤碗摆在古盘的左边,并且在口汤碗里摆上调羹,筷架摆在右边,一般筷架上摆母勺与筷子,有时会再摆一双公筷,然后酒杯摆在古盘的正前方,要注意的是各个餐具之间要相隔一致的距离,古盘与桌沿要有一指半距离,最后把叠好餐巾摆在古盘上,再把椅子摆好。 (二)座位的顺序 席位按“尚左尊东”、或“面朝大门为尊”安排。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座位为主宾座位,主宾左右的座位可按职位或年龄辈份排列,主宾左侧座位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则正对大门的右侧位为主宾座位;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位为主宾座位。①入座的时候要求也不低,要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后一次入席,还有就是女士优先,或者按照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一般正对大门,或者背靠柜台、墙的是主人位,主人正对面是副主人位,主人右手边是主客,左手边是次重要的客人。 (三)进餐的程序要求 主人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点菜。主人要避免在客人点菜时询问菜价,否则显得吝惜且失礼。点菜时.不应反复问客人 ①阳辉:《餐桌礼仪》,载《湖南农机》2009年第12期,第36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导致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中西方人际 关系认知差异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方式、人际沟通方式、人际合作方式等方面。本文将分 别从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的角度,对比中西方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同表现。 一、人际交往方式 在中西方人际交往方式方面,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 们注重谦逊、和谐、圆融的交往方式。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礼仪、尊重、礼貌,避免 直接表达负面情绪,讲究面子与尊严,注重个人关系,是比较典型的中国人际交往方式。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个性与个性的表达,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于负面情绪也 可以直接表达,注重人际关系中的平等与自我表达。 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为中国和西方的人际交往方式差异,往往会导致中西方在人际交 往中的不适应和冲突。在工作中,中国员工可能因为西方领导直接表达意见、批评自己的 工作而感到不适应,而西方员工可能因为中国同事在工作中过分注重面子与尊严而感到不 适应。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方的人际交往方式,做到互相包容。 在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中,人际沟通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中西方文化在 人际沟通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含蓄、暗示、含蓄的沟通方式。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通过隐晦的语言、含蓄的方 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更看重沟通中的隐晦的意义。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直接、 明确、直率的沟通方式。西方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会注意语 言的隐晦和含蓄。 在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中,人际合作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中国文化中, 人们倾向于合群家,注重团队的合作和团队的荣誉。在中国文化中,往往注重团队的合作,而不太注重自我表现。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提倡个人的自由、 独立与创造。西方人在合作中更注重个人的贡献和成就。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往往会给中西方的人际交往带来困难和挑战。只要双方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方的差异,加强沟通和交流,就能够化解困难,促进文化 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能够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实现 文化的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社交礼仪差异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社交礼仪差异摘要:在跨文化交际日益盛行的的今天,由于中西方在社交礼仪上存在差异,中西方人士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发生误会和冲突.因此,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变得十分必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西社交礼仪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究,本文主要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有利于减少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社交礼仪冲突的发生。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社交礼仪;差异 Abstract: Wit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oday,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flict often occur among Chinese people and foreigners in social activities owing to differences of social etiquettes。As a consequence, knowing more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comes quite necessary. Besides, the writer analyses the causes mainly from aspects as differences of cultures,modes of think,values, and so on。Knowing the differences of social etiquet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y and causes,do good to reduce the conflict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ocial Etiquettes; Difference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西方人民的沟通愈加紧密,跨文化交际日益繁荣.由于中西方的历史与文化的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尤其,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冲突并不少见。因此,了解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很有必要。掌握中西社交礼仪差异的知识,有利于我们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减少甚至避免礼仪冲突的发生,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与交流。 一,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的表现 (一)见面问候语的差异 在中国,见面问候语一般是“吃了吗?”“去哪呀?”“忙什么呢?"“上班

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的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的差异分析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际在商务领域中变得愈发重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 之间开展商务活动时,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商务礼仪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不同的 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果在商务交往中出现文化冲突或者误解,可能会对 商务合作产生负面影响。对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差异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跨文化商 务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沟通方式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面对商务交往时,沟通方式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直接和开放,他们在商务交往时会直言不讳,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意见。而在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和日本等国家,人们更加注重维护面子和谦逊,他们 在商务交际时可能更加谨慎和委婉,很少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沟通方式上的差异可 能会给商务合作带来困难,需要双方做好沟通和理解上的准备。 二、商务礼节的差异 在商务交往中,礼貌和礼节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礼仪可能存在着很 大的差异。在西方国家,人们在商务活动中会使用很多的非正式称谓和握手作为问候的方式;而在东方国家,人们在商务交际中更加注重对长辈和上司的尊重,通常会采用鞠躬和 行礼的方式。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商务礼物的观念和看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需要在商 务交往中加以注意和尊重。 商务谈判是商务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谈判方式和技巧可能存在 着很大的差异。在西方国家,商务谈判更加注重效率和直接,强调实事求是和讲价的方式;而在东方国家,商务谈判更加注重关系和情感,强调协商和妥协的方式。这些差异可能会 给商务谈判带来一些障碍和挑战,需要双方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沟通。 四、礼仪习俗的差异 在商务交际中,了解对方的礼仪习俗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礼仪 习俗,比如在用餐时的餐桌礼仪、穿着打扮的服装礼仪、名片交换的礼仪等等。了解和尊 重对方的礼仪习俗可以促进商务交际的顺利进行,否则可能会引起尴尬和误解。 五、文化背景的差异

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节与习俗

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节与习俗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和重要。无论是旅游、商务合作 还是移民,几乎每个人都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然而,由于不同 文化之间礼节和习俗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可能会遇到许多挑战。在本文中,我 们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节和习俗,以了解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 1. 什么是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理念和价值观的互相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通过文化交流,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是如何生活、思考和表达 自己的。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缩小不同文化之间 的差距。 2.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节 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尊 重不同文化的礼节尤为重要,因为不同文化之间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以下是 几个常见的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节示例: H2. 2.1 问候方式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问候方式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握手是常见 的问候方式;而在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和韩国,鞠躬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可能有特定的问候语或习俗,例如中国的“你吃了吗?”

和印度的“名为你的家人好吗?”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问候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H2. 2.2 交换名片 在商务交往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交换名片。在一些国家,如日本和中国,交换名片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节。在交换名片时,需要使用两手递上名片,并仔细阅读对方的名片。在日本,将对方的名片放在口袋或钱包中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在其他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国家,交换名片的重要性较小,但仍然需要保持礼貌和尊重。 H2. 2.3 礼物的赠予 在一些文化中,赠予礼物被视为一种表达友好和感激的方式。然而,不同文化对于礼物的习俗和规定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在中国,礼物的包装被视为非常重要的,通常需要以两手递上,并在打开时表现出适当的兴奋和感激之情。与此相比,在美国,礼物的包装方式并不是那么重要,打开礼物时也不需要表现出过于激动的情绪。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礼物习俗是至关重要的。 3. 跨文化交际中的习俗 习俗是指一系列在不同社交场合中被传承和遵守的习惯和做法。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并遵守对方的习俗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冒犯他人和误解。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跨文化交际中的习俗示例: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跨文化视角分析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跨文化视角分析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 礼仪文化底蕴深厚。面对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行为逐渐增多, 所涉及到的跨文化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受到地域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不同区域内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何正视这些差异性, 是营造良好跨文化交际环境的重要因素。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及社会风气道德品质都将通过礼仪文化展现出来。同时礼仪也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其文化修养、道德品质、思想认识最为直接的体现。中西方礼仪文化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思想认识、不同行为习惯的影响而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对这些差异性的发现和研究是促成中西方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的重要方法。 一、产生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 礼仪文化是人们在日常交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表现现象, 其形成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风俗习惯的重要表现。因此, 造成中西方礼仪文化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有很多,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价值观不同导致礼仪文化差异 价值观的差异是造成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我国礼仪文化的核心思想讲究的是万物和谐, 包括人和人、人和事、人和物的和谐相处。而西方价值观是倡导自由、解放天性, 思想较为开放, 强调自我是西方礼仪文化价值观所着重表现。中西方社会价值观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礼仪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 (二) 学派思想的不同导致礼仪文化差异 在我国, 儒家思想一直是国家发展历程中所坚持的主流思想。就礼仪文化而言, 儒家思想对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忠孝悌、礼仪、立信、廉耻是儒家思想所追捧和提倡的, 要求人们要注重伦理关系、依礼办事。造就了中国人在进行礼仪交往过程中含蓄、委婉的处事方式。但是西方国家却很不同, 在16世纪工人阶层掀起了精神、知识、文化大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 来发泄对统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通过这次运动造就了西方人在礼仪文化的形成过程中直接、高效的行事方式以及行为习惯。

中韩春节风俗概述与比照

中韩春节风俗概述与比照 春节是中国和韩国共同的重要传统节日,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概述中韩春节风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春节风俗概述 中国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赏花灯、吃团圆饭等。这些活动都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春节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的重要体现,人们会互相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等。 韩国春节与中国春节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韩国,春节被称为“Seollal”,人们会在节日期间进行一系列的传统 活动,如做年糕、打扫房屋、贴窗花、祭祖等。韩国春节期间,家庭成员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比照分析 中韩春节风俗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在春节的起源上,中国春节源于殷商时期,而韩国春节则是在朝鲜半岛的古代社会中逐渐形成的。在传统习俗方面,两国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例如,

中国以吃团圆饭为核心,而韩国则以家庭成员一起做年糕、祭祀祖先为主要内容。 中韩春节在家庭团聚方式上也存在差异。中国以除夕夜的团圆饭最为重要,而韩国则是在春节期间举行几天的家庭庆祝活动。在祭祀活动方面,中国和韩国的祭祖习俗略有不同,韩国更注重传承家族文化,中国则更加注重对先祖的感恩和缅怀。 文化内涵 中韩春节风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家庭观念、礼仪以及对于和谐、幸福的追求。在春节期间,无论中国还是韩国,家庭成员都会聚集在一起庆祝,强化了家庭的凝聚力和亲情关系。 春节还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两国的传统习俗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中国的春联、舞龙舞狮等,韩国的年糕、传统舞蹈等,都是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 现实意义 中韩春节风俗的现实意义非常显著。春节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能够促进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了解和体验对方的春节文化,

【跨文化交际中的送礼文化】中韩跨文化交际案例

【跨文化交际中的送礼文化】中韩跨文化交际案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送礼是当今常见的社会现象。跨文化交际中的送礼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送礼文化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跨文化交际中的送礼文化 全球化的送礼习俗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礼”的环境里,朋友婚丧嫁娶要送礼,联络关系要送礼,求人办事要送礼,所谓“礼尚往来”、“礼多人不怪”。其实综观全球,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各国皆有送礼的风俗。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七月中元节和年末两大送礼节庆,在此期间,日本人通常向上司、长辈或平时关照过自己的人

赠送礼品表达谢意,礼品可以是食物、日用物品甚至购物券等。考虑到员工在这两大节日期间必定花费不少,有的公司甚至会发放一份特别津贴。 对西方人而言,圣诞节的精神是向周围的人表达关爱,因此圣诞节可算得上是最重大的送礼节庆了。礼物大多是写满祝福与问候的圣诞卡,但小小卡片,铺天盖地、漫天飞舞。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红包是春节最具特色的礼品,它可以给年轻人压岁,给老年人添寿,总之取岁岁平安之意。 在此,我们不能对各国的送礼习俗一一列举,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几乎各国都有送礼的习俗,尽管原因各不相同。 送礼的原因 日常交际中,人们送礼通常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如祝贺、尊敬、友情、爱情、感激、慰问、哀悼等。在跨文化交往中,礼品更是情感表达的一

种附加手段,它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增进我们对彼此不同风俗文化及个人情感的了解。比如,为使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某种传统美食,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送上一点给他亲口品尝。又如分别在即,送上一件本国的传统工艺品,也许他会永远记得这是中国的标志。这样的送礼是出于爱,出于一种礼节,其价值的大小并不那么重要,即便只是送上一张小小的卡片也能使外国友人感受到你的诚挚友好。 当然除情感表达外,在国际商务送礼中互惠因素尤为凸显。互惠基本上指的是互换,但不是绝对的以货代款。如今商品社会,“利”和“礼”往往是连在一起的,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同时,商务活动中送礼也起到相互交流、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作用。据说,日本产品之所以能够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其秘密武器就是送礼。 总的来说,送礼是一种基于爱或互惠因素的带有某种目的性的活动。

中韩问候语比较研究

中韩问候语比较研究 随着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了解和掌握中韩问候语成为了扩大人际关系网络、增进跨文化理解的重要一环。本文将通过对中韩问候语的比较分析,探讨其异同点和特点,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 中韩问候语概述 问候语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相互问候时使用的语言,它是一种文化背景下人们交往时的礼节和习惯。在跨文化交流中,问候语的差异尤为明显,直接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 中韩问候语的差异 1、语言结构 中韩两国语言结构不同,因此问候语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例如,汉语中的问候语“你好”、“早上好”等,在韩语中相应的表达为“안녕하세요”、“좋은아침입니다”。虽然两者都用于日常问候,但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大相径庭。 2、文化背景

中韩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体现在问候语中。例如,汉语中的“吃了吗?”、“去哪儿啊?”等家常话,在韩语中并没有对应的表达。相反,韩国人注重礼节,初次见面时常用“만나서반갑습니다”表示高兴的认识。 3、社交习惯 中韩两国社交习惯的差异也在问候语中得到体现。例如,韩国人在长辈或上级面前,会使用更加尊敬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在中国,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未来研究中韩问候语的展望 随着中韩两国交流的不断深入,未来对于中韩问候语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值得: 1、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礼貌原则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因此,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中韩问候语中的礼貌原则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2、语言政策与文化交融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语言政策成为了国家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未来可以中韩两国在语言政策方面的互动与合作,以及这种合作如何促进两国文化交融,增进相互理解。 3、历史与文化研究 通过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韩两国问候语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两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为未来的跨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4、对比分析与教学实践 通过对比分析中韩问候语,可以从中找出异同点,为二语习得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这种对比分析应用于教学实践,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两种语言。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韩问候语的比较分析,探讨了其异同点和特点。虽然两国的问候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承载了问候、关心与尊重的意义。展望未来,中韩问候语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语言政策与文化交融、历史与文化研究以及对比分析与教学实践等方面将会成为研究重点。这将有助于增进对中

中韩两国饮食文化礼仪对比

中韩两国饮食文化礼仪对比 作者:冀佳 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3期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同屬于汉字文化圈,两国属于一衣带水的关系,因此,语言、文化等方面有着极高的相似之处,当然差异也是有的。了解两国饮食文化礼仪方面的差异,对中、韩两国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引言 礼仪是社会文明化的产物,只要人类存在交往和交际活动,就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他们彼此的情感和尊重。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礼俗和风俗习惯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从奴隶制社会发展至今先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共同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并以此来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饮食礼仪便是其中的一种,《礼记》中有一句名言;“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的产生是从饮食开始的,饮食礼仪是在饮食习俗基础上形成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罢黜百家之后一直独占鳌头,被中国历代王朝所尊崇,可见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地位。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的礼仪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深深影响着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我国自汉朝起版图不断扩大,各个民族文化技术相互交融,使得周边各国争相前来学习,同时也带走我们的先进文化,朝鲜半岛与我国比邻而居,中国儒家礼仪文化的对于韩国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韩国对于儒家礼仪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十分成功的,中韩两国都是饮食大国,也同被称为“礼仪之邦”,在国际交往日益紧密的今天,中韩两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饮食礼仪文化在中韩两国的沿革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罢黜百家之后一直独占鳌头,被中国历代王朝所尊崇,可见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地位,儒家十三经中《仪礼》《周礼》《礼记》自东汉以来被尊为“三礼”是儒家礼学的核心著作,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先秦时代上层社会的饮食名物制度,而且详细记载了饮食礼仪,对后世的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影响极大,“三礼”的基本内容即礼学的核心被概括为四个方面:礼之义,即礼主尊卑、亲疏之义;礼之节,即详细说明五礼的仪式规范;礼之实施;礼之器具。 朝鲜半岛旧石器时代,有游牧民族依靠食肉为生,随着原始陶器的出现,也由于韩国临海,人类开始靠贝类和鱼类为生,但此时人类仅仅为了生存,并无饮食礼仪的产生。到三国时期,铁器普遍运用,人们开始大量生产水稻,也是从这时开始朝鲜人主要以米饭为主食,一直延续至今。与此同时,中国的儒家文化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入韩国。七世纪中叶,高丽句政府派子弟赴唐留学,学习中国先进器械以及科技知识,使得中国盛行的儒家文化传入朝鲜。百济在375年就设置了博通儒家经典的博士职位。新罗地处朝鲜半岛东南端,受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分析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中西方文化在称谓与称呼、见面、宴客、女士优先等五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礼仪形态.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承认和尊重差异,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有助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他文化的适应力,从而提高交际效率。 [关键词]中西礼仪;文化差异;价值观念 一、中西礼仪文化差异 “礼仪"是社会文明化的产物,是一种人为建构的用来在社会交往中规定人们言谈举止等行为的交际规范。只要人类存在交往和交际活动,人类就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他们彼此的情感和尊重。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曾说过,“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中国自古以来号称礼仪之邦,热情好客,以礼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此也形成了丰厚的礼仪文化,剔除其中不合时宜的封建糟粕,结合时代变化发展的实际,丰富发展其文明进步的内容,依然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我国进入WTO之后,与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交往日益频繁.如果不了解西方的礼仪风俗和传统习惯,就有可能会引起误会,导致交际无法进行。有些我们并不介意的言辞、举止,在外宾看来也许是失礼、冒犯或无礼,从而形成人际沟通与交往的障碍。为了保证对外交往和接待服务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唐突和失礼,很有必要了解和熟悉各国礼仪习惯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客人,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礼仪之邦的风范。礼仪带有明显的民族特点,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人们言辞中、抬手举足之间往往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性.文化不同,社会交际规范也千差万别。中西礼仪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称谓与称呼、宴客、中西禁忌习俗及女士优先礼仪等五个方面: 1、文化称谓与称呼礼仪的差异。英汉两种文化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在汉语文化中,称谓是分析性的,而在英语文化中,称谓是模糊笼统的.一个英语词cousin,aunt及un—cle可以对应八个不同的汉语称谓。在称呼问题上,汉文化一向认为小的、年轻的必须尊敬老的、年长的。我们常说老张、李老、老先生、老太太、老人家、张大嫂、李大妈等,都是表示尊敬的称呼。而在英语文化中,除正式场合称先生、太太、小姐之外,相识的人之间无论年龄大小,皆可直呼其名,并认为是一种关系亲密的表示,即使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并没有唐突或不礼貌的感觉,这与中国的礼节习惯完全相反。中国孩子要是对父母、祖父母,学生对老师直呼其名,那一定会被认为是十分无礼。在西方,“老"是虚弱、老朽、不中用的代名词,称别人为“老”则是一种轻视无礼的表现. 2、见面礼仪的差异。中国人见面握手时身体微微前倾为礼,特别是与上级或贵宾握手时,要恭敬地微欠上身表示尊敬,而西方国家认为这一动作显得过于卑贱。中国人往往喜欢用双手相握或右手紧握,左手抓住或拍打对方的肩或背,甚至搂着别人的脖子表示态度热情和尊重对方,英语国家的人对此深感厌恶,认为他过于亲密,表现出明显的虚伪和不真。中国人见面经常问“你吃了吗?去哪了?干什么去?”,西方人对此非常困惑,有时甚至愤怒,认为干涉了他们的私事。 3、宴客礼仪差异。中国人在餐桌上以劝酒劝菜为礼貌,劝客人多吃些多喝些,方显主人的热情好客,而西方人决不会勉强别人,客人往往随女主人动作。主人一般询问客人是否想喝点什么,客人应如实回答,客人如果谢绝,主人也不再勉强。中国人则会主动倒茶或拿饮料,且要不断加茶。西方人以喝完为礼貌,面

中韩礼仪文化对比

中韩礼仪文化对比 摘要:同为亚洲文明国家的中韩两国,在礼仪方面有着悠久的的历史,又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作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礼仪方面更为突出。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国,在礼仪文化上深受中国的影响,两国文化同是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韩两国自古以来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在几千年的历史洗涤和沉淀中,中国和韩国的文化犹如双生花,既有着共同的根和血液,又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礼仪文化,展现着各自不同的风情和姿态。本文就中韩礼仪文化的不同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文化差异礼仪之邦中国韩国餐饮礼仪 一、中韩传统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 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 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 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 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中 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古代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文 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的 财产,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代生活中的真实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 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 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 体、人与自然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 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但最终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 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 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 的学风,它以研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以修身、治国、平天 下为落脚点,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 化科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孔子的儒学文化, 而儒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礼1。 2韩国传统文化. 韩国的文化受中国的影响十分的明显。据资料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儒学就已经传到了韩国,并且早在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的新罗门就专门派人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以及治国的策略,并且有些东西就直接照搬使用,所以新罗国受当时唐朝的影响很大、很深。因此新罗国也变得很强大并统一了朝鲜半岛。韩国也很推崇儒家文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很注重尊敬长辈和长幼有序。并且也十分注重礼节、待客热情。韩国的国民非常的热爱自己的国家,有很强的名族尊严感,所以说韩国是一个十分团结的国家。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餐桌礼仪文化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餐桌礼仪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餐桌礼仪文化作为社交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将从中西跨文化交际和餐桌礼仪文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中西方文化差异广泛存在于价值观、社交习惯、教育体系等诸多方面。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至关重要。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个人和企业在全球背景下必备的素质。 在餐桌礼仪方面,中西方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中国人热情好客,喜欢在餐桌上交流情感,而西方人则更注重独立和隐私。中国人以筷子为主,而西方人则使用刀叉。这些差异需要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特别注意。 餐桌礼仪文化起源于古代,是社会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餐桌礼仪文化有各自的特点。 中国餐桌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餐桌礼仪被认为是文明和道德的表现。现代社会,虽然餐桌礼仪逐渐简化,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方式。在正式场合,餐具的使用、上菜的顺序和进食的礼仪都有严

格的要求。 相比之下,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则更注重实用和舒适。餐具的使用相对简单,食物的摆放和进食顺序也更为灵活。然而,在商务场合,西方人仍非常注重餐桌礼仪,以展现尊重和专业的形象。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非常重要。以下是几个建议,帮助你在餐桌礼仪方面更好地遵循跨文化交际原则: 提前了解:在参加跨文化交际活动前,尽可能了解对方的文化和餐桌礼仪习惯。可以通过书籍、网络或专业指导获取相关信息。主动学习:在交际过程中,主动向对方学习,询问有关餐桌礼仪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尴尬局面,还能增加双方之间的信任和友谊。注意细节:对方的餐桌礼仪细节,如使用餐具、进食顺序等。遵循对方的礼仪规范,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和理解。适度适应:在遵循对方餐桌礼仪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融入自己的文化元素。这将使交流更加轻松愉快,同时也能体现个人的素养和灵活性。共同探讨:在餐桌礼仪方面,可以与对方共同探讨和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和交流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如何在当今社会中保持餐桌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面向跨文化交际的中韩两国婚俗异同分析

面向跨文化交际的中韩两国婚俗异同分析 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一)婚俗。 (二)婚姻制度。 (三)婚礼仪式。 三、研究现状。 (一)中国婚俗研究。 (二)韩国婚俗研究。 (三)中韩婚俗对比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田野调查法。

五、创新之处。 第二章当代中韩婚姻制度与婚礼仪式。 一、当代中韩婚姻制度对比。 二、当代中韩婚礼仪式对比。(一)中国“六礼。 (二)韩国”四礼。 第三章中韩特色婚俗文化对比分析。 一、中韩婚礼服饰。 (一)中国婚礼服饰。 (二)韩国传统婚礼服饰。 二、饮食。 (一)中国婚礼饮食。 (二)韩国传统婚礼饮食。 三、用品布置。 (一)中国婚礼用品布置。 (二)韩国婚礼用品布置。 四、趋利避祸行为。 (一)中国婚礼趋利避祸行为。(二)韩国婚礼趋利避祸行为。

第四章当代中韩婚礼实例与分析。 一、当代传统中式婚礼。 二、当代传统韩式婚礼。 三、中韩当代婚礼异同对比分析。 (一)当代中韩婚俗相同点。 (二)当代中韩婚俗相同点原因。 (三)当代中韩婚俗不同点。 (四)当代中韩婚俗不同点原因。 第五章中韩婚俗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一、促进对两国婚俗文化在形式和本质层面的理解。 二、加强中韩婚俗文化在现代文明时代的沟通。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摘要 当下的传统婚俗文化受到国内自身民族文化的演变与国际文化传播加剧这两方面的影响,常常出现一种婚俗人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是还未来得及理解这婚俗的文

化内涵它就已经发生改变了。 本文在中韩两国传统婚俗文化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背景下,通过文献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对当代的中韩两国婚俗进行简要的梳理,在对比中韩婚俗异同点后分析产生婚俗异同的原因。文章主要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从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研究对象的界定,现有的国内外关于中韩婚俗研究的资料,论文的创新之处和应用前景等几方面为后文的论证奠定基础。第二章是中韩婚姻和婚礼仪式对比分析,对两国当下的婚姻形式、婚姻制度及婚礼的仪式流程进行梳理。第三章中韩特色婚俗文化对比分析,从婚礼服饰、婚礼饮食、婚礼用品和布置,还有婚礼吉祥与禁忌四个类别详细地介绍中韩婚礼习俗之中的细节,分析其出现的始末及缘由。第四章是中韩婚礼的实例分析,以我参加过的中韩婚礼作为实际案例,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论述中韩当代实际的婚礼过程,并试图分析中韩婚俗今后的发展趋势。最后将当代中韩婚俗异同进行对比和分析。第五章论述在面对跨文化交际时,尤其是以中韩婚俗作为话题的跨文化交际时,研究当代中韩婚俗对比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国;韩国;婚俗;对比。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marriage custom culture is affected by the evolution of personal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from the two aspects in thepresent time which is unknown to most of people or people knows little its connotation,in this circumstance, th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