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要素。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属性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基本属性。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所谓经验性课程,是指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经验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一般来说,经验课程反对把书本知识作为现存的结论或定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经验获得、经验的重新组合或经验重塑,使学生获得成长的意义。经验课程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可以说,在教育史上,经验课程从来都是与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课程相冲突的。经验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经验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应该说,历史上的各种经验课程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是经验者、是经验改造者,是自主发展者。经验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经验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发挥,那么,其课程价值就难以得到实现。

经验课程的设计面对的不是符号系统,而是鲜活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景,面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领域,并以整合的方式组织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组织生存的能力。日本新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时间”的基本活动领域之一就是自主生存。因为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完全是在预设的课堂教学和学科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的,如何面向现实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批判反思来获得发展,成为经验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

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往往来自于学生自身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这些生活领域中遇到的各种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经验课程的特征就是超越单一的“书

本世界”,回归学生自我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或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并从中提出活动主题,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的规定和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领域。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它不存在内在的知识逻辑和知识体系,它的内容组织不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的,而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的,因而,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组织遵循的是问题逻辑。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突出主题,即按活动主题的形式来展开设计活动内容。从课程实施的过程上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亲身经历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反思自我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经验,重整人生经验的过程,这也许是经验课程的核心价值之所在。如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忽略了学生新经验的获得与形成,其课程价值也就丧失怠殆尽了。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它的独特性就在于通过经历来获得体验,包括对生活中遭遇的各种情景和问题的体验。获得新经验是经验性课程的目标之一,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获得上,而是通过经验的获得,产生体验和感悟,在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则体现了经验课程的根本价值。

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地体现了实践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不再把课程仅仅视为“学科”、“知识”或“教材”,而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实践的课程观念强调,第一,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不仅仅是以文本形式来设计和组织的,而是以一系列活动为基础的,可以说,在实践的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是以活动为中心的。第二,课程实施中的实践情境包括课堂活动情境和开放的社会活动情境。如果把综合实践活动仅仅理解为课堂或教室里的活动,那实际上与学科的活动教学就没有了本质的区别。第三,实践的课程观强调的实践,一方面不是指人类一般的、普遍的实践活动,而是指以学习和自我发展为目的的实践。这种实践依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的学习过程,如“研究性学习”的侧重点依然在“学习”上,而不在“研究”上,它首先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方式或活动方式;另一方面,实践不是形式上的活动,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具有明显的“任务取向”,是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活动主题来开展的各种实践性学习活动。第四,实践的课程观注重的实践不纯粹强调实践的实际产品,它注重的是学生通过实践的实际体验,通过体验,进一步获得感悟,获得能力发展和情感升华,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当然,离开了实践和活动本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名存实亡了。

从此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它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主题为活动为组织方式,以任务为取向,注重学生亲历实践的活动形态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实施,不能以“成人参照”或“科学参照”来评论其实践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因此,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具有尝试、经历、亲历、做中学等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它所强调的“实践”,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做而做,各种不同的实践方式都是一种学习方式,实践性的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各种观念的反思和能力的建构。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首先,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学科综合,它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也不是跨学科的学习,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综合性的学科课程。因为学生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是单一任何一门学科都难以回答或解决的。之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课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综合实践活动面对的是学生鲜活的生活经验和丰富多样的生活领域和生活背景,是经验和生活的综合性所决定的。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特别强调整合学生的经验,整合学生的生活领域,并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与现实的生活情境的问题加以整合。从下面呈现的学生活动主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任何一个活动主题,都难以划归哪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或某几个学科领域,它本身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学科活动。如:

2000年课程方案增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1992年的活动课演变而来,是对活动课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模块。笔者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操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操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操作 ------来自广西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室副主任唐丽 主办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研究性学习》网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特点与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既与传统的学科性课程有质的区别,也与一般的活动课不同。从形式上看,它是一门非学科课程,是对学科逻辑体系的突破和超越;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看,它是将学生的内在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中心,强调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操作、去体验、去探索、去发现;从地位上看,它是独立的正式课程,不是其他课程的延伸或辅助。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是这样界定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一门有计划、有组织的面向全体学生,以综合实践学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注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即时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的、探究和直接体验整个过程为主要习得方式,以促进情感、行为、认知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以重过程为主,终端结果为补的评价方式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基于直接经验,强调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是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内容上,强调以主题单元设计的方式把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艺术教育、劳技教育等有机整合;在学习方式上,注重把观察、手工制作、访问、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在功能上,关注学生兴趣、态度、能力、知识等多方面的综合,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 2.回归生活,体现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要从生活中选择活动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能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从事生活。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融于生活之中的,所以它是整体的、开放的。它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 3.面向实践,突出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着眼于学生实践意识的养成,要求从以学习系统书本知识为目的的教育转向侧重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进行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注重从实践活动中选择活动主题及其内容。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直接体验和亲自动手操作,以获得现实社会最直接的感性经历,获得对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现象最鲜活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强调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要求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走向主动的探索,从教师作为知识唯一的来源和权威转向学生自主的探究式学习,从注重结果与定论的教育转向以活动为主的创造性学习,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实践、学会探究、学会发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探究创新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有活动性、过程性、地方性等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 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要素。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属性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基本属性。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所谓经验性课程,是指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经验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一般来说,经验课程反对把书本知识作为现存的结论或定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经验获得、经验的重新组合或经验重塑,使学生获得成长的意义。经验课程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可以说,在教育史上,经验课程从来都是与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课程相冲突的。经验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经验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应该说,历史上的各种经验课程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是经验者、是经验改造者,是自主发展者。经验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经验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发挥,那么,其课程价值就难以得到实现。 经验课程的设计面对的不是符号系统,而是鲜活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景,面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领域,并以整合的方式组织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组织生存的能力。日本新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时间”的基本活动领域之一就是自主生存。因为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完全是在预设的课堂教学和学科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的,如何面向现实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批判反思来获得发展,成为经验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 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往往来自于学生自身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这些生活领域中遇到的各种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经验课程的特征就是超越单一的“书

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定义

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定义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亮点和难点,这已经是教育界众所周知的事实。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欢迎阅读。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亮点和难点,这已经是教育界众所周知的事实。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定义 与传统实践活动强烈的目标性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多种主题,多种任务模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这种复合不是来自教师的人为复杂化,而是来自于学生个体对实践活动主题的更深入认识和挖掘过程。 在国外,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被童子军组织、民间公益组织、社区管理组织所分解,学校只是起到了辅助和输送的作用。在中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课程改革被推动,附加在课程体系上的课标教材、封闭实践基地、素质报告承担了更多的实际责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内涵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

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答: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其指定领域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 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 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 者和评价者。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对指导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资历 和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规划与设计的技能;组织、管 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 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等。 3、请阐述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 式。 答: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一般可采取 两种组织形式:(1)小组活动:小组 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 织形式。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 商后确定,教师不必过多介入学生 的选择,但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小 组需要的各项综合能力及明确分 工。在一定背景下,小组成员的组 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 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 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 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2)个人 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 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 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个人完 成活动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与 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综合实践活 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 样的,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 全、有效地开展。 4、简述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 的特点。 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它 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 实用文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是对这门课程的要求和指导,旨在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一、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1. 实践技能培养:包括手工制作、实验操作、调研方法等; 2. 创新实践:通过创意设计、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学科融合: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5. 综合实践项目:开展综合实践项目,如科技展览、文化艺术展示等。

三、教学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1. 实践探究: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 项目驱动:通过开展综合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践案例,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5.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学习效果。 四、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综合考虑以下方面: 1. 实践成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和成果; 2. 过程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个人评价: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等个人素质; 4. 团队评价: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和协作能力; 5. 反思评价:评估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 应根据这些标准,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共同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综合实践类课程介绍

综合实践类课程介绍 综合实践类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设置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类课程的内容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实验、设计、制作、调研、创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些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类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他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在科学实验中,学生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推理。在艺术创作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艺术表达和作品创作。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通过综合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实验、设计、制作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类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这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通过综合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最后,这门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素养。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素养。 综合实践类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设置的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在活动中,既要对所学的各科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又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自主性。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实践过程和呈现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的安排、过程的实施、知识的运用和获取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生成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建构自我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这些内容不像学科知识那样靠‘告诉’的方式获得,而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亲历和体验而不断生成的。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主体; (2)面向学生生活; (3)注重学生实践; (4)强调活动综合;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要求: (1)学校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启、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课程表) (2)学校领导重视课程开发团队建设,设立专门组织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机构、制度) (3)要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规划方案。(学校规划方案) (4)各年级活动目标明确,内容设计合理,课程实施与评价具体、可操作;学校各个班级有完整的活动档案,确保学习活动过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学校档案室) (5)参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至少一年以上。(老师)(6)学校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学校) (7)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老师) (8)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管理部门对教师指导学生的效果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评价认定。(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之 研究性学习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介绍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介绍 发布时间:2019-01-28浏览次数: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它是新课程中的亮点,更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 1.课程性质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一种能力取向的课程、经验取向的课程、实践取向的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学校综合活动课程不是其他学科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高度综合且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的、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2.课程目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3.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要切实转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活动,初步学会各种实践学习的方法。活动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

组织方式。使学生能股根据兴趣、能力、特长、活动需要,明确分工,做到人尽其责,合理高效。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时空界限,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密切合作。 其学习方式主要有: 4.课程实施 中小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应在地方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分析解决,所获得的知识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近年来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一门课程。它以实践性强、跨学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特点,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课程概述、课程实践、课程意义三个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深入剖析。 一、课程概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课程。它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发展技能、提升综合素质。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跨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对各学科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素质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自我管理等能力。 二、课程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形式多样,以下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活动:

1、社会调查:学生深入社会,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调查,形成报告并提出建议。这一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2、科学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科学原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技能。 3、社区服务: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提供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4、创业实践:学生尝试创业,设计并制作自己的产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三、课程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提升自我管理、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能力。 3、加深社会认知:通过社会调查和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4、探索自我与世界: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索自我与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知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知识 1.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与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特征。2.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总目标: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目标: (1)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认识和了解自己,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体验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与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我的关系为主线,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除此之外,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都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领域结合开展。4.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1)实践性。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际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以下是其中的主要领域。 1. 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并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生可以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电路、机械模型或者进行植物的生长观察,从而探索科学与技术的奥秘。 2.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观社会机构、社区服务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社会规则、社会分工和社会问题,并通过亲身实践体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学生可以参观法庭、医院或者企业,了解相关职业和工作内容,从而培养对社会职业的认知和兴趣。 3. 艺术与文化 艺术与文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观艺术展览、学习音乐舞蹈和绘画剪纸等艺术形式,学生可以培养审美能力

和创造力,提高文化素养。同时,艺术与文化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学生可以参加合唱团、舞蹈队或者戏剧社,通过艺术创作和表演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4.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开展各种体育运动和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增强体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并学会关注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例如,学生可以参加运动会、游泳比赛或者健身操课程,通过锻炼身体和学习健康知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5. 创新与实践 创新与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工程设计和创业实践等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例如,学生可以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工程设计竞赛或者创业训练营,通过团队合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涵盖了科学与技术、社会实践、艺术与文化、体育与健康以及创新与实践等多个方面。通过在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激

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定义

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定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亮 点和难点,这已经是教育界众所周知的事实。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 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 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 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 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 旁观者。 与传统实践活动强烈的目标性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多种主题,多种任务模式, 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这种复合不是来自教师的人为复杂化,而是来自于学生个体对实践 活动主题的更深入认识和挖掘过程。 在国外,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被童子军组织、民间公益组织、社区管理组织所分解, 学校只是起到了辅助和输送的作用。在中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课程改革被推动,附 加在课程体系上的课标教材、封闭实践基地、素质报告承担了更多的实际责任。 内涵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 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 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教育部文件:教 基[2001]17号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 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 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劳动技术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一般劳动技术能力的教育,进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选择的指导。 社区服务主要通过学生在本社区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进行社会责任 意识、助人为乐精神的教育,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与课程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与课程定位 田慧生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必将对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么,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征、课程定位是什么?这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必须首先回答的基本问题。 一、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与特点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 一、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考虑"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对这一战略性问题的思考在世纪之交引发了一场迄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全球性教育改革运动。随着改革的推进,一类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在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领域异军突起,引起广泛关注,并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例如,美国、加拿大80年代以来在部分学校开设的"自主研究"课程、项目课程、主题研究,法国在中学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日本90年代后期新设的"综合性学习时间",我国在90年代开设的活动类课程,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自主学习的研究等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的"综合实践活动",大体上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些课程和研究虽然名称各异,结构、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价值取向和秉承的宗旨却有共同之处,即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主动实践,强调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一价值取向反映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潮流,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教育实现自身变革的必然选择。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人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实施

专题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2003)中设置的、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域,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构成,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领域一起构成高中新课程的八大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在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表中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该课程在学分结构表中,占最低必修学分(116个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144个学分)的16%。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高中新课程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及定位: 1、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10-12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在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实施的必修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 ⑪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的课程 ⑫它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 ⑬它是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学科的综合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1、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综合性是由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的。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是彼此交融的。从而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了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分门别类的学科的界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的综合性特点。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