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材猪苓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

中药材猪苓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

中药材猪苓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
中药材猪苓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

中药材猪苓栽培技术和田

间管理

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

35cm。性味平、甘、淡,有利小便,渗湿之功能,用于急性肾炎,全身浮肿,水肿,小便不利,热淋,尿急,尿频,尿道痛,口渴,饮水则吐,受暑水泻,黄疸等病症。

猪苓具喜冷凉、阴郁、湿润,怕干旱的特性。在地温5-25℃条

件下均生长。西北产区地温在17-19℃时生长良好,10℃时萌发,22℃时子实体开放;华北产区平均地温达9.5℃时萌发,12℃左右时新苓生长膨大,14℃左右时新苓萌发多,个体增长快。土壤含水量在30-50%,PH值5-7腐殖质土、砂壤土为宜。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最好选择海拔高度1000-2000米的林下,坡向东南或西南即半荫坡,土层深厚、腐殖多,疏松的砂质壤上,植被物为桦木、橡、槭、桦等林下。

2.繁殖方法

目前人工栽培多栽小猪苓进行繁殖。

3.栽培时间

最好在春季3-4月或秋季7-8月,这时猪苓正度过休眠期进入生长期,密环菌也处在生长期,两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关系。

4.栽培方法

采用坑栽,一般坑深50厘米,长宽各70厘米,林下栽培,既防

止破坏森林,又能给猪苓创造适宜的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栽培前首先要培育好密坏菌的菌床或菌材,一般用长有密环菌的朽树根、树枝、树皮作菌种和砍的新树棒(粗约10厘米,长50-60厘米的短节)堆放在坑内,盖土20-25厘米,温度适宜,经过1-2个月即可使用,也可使用培育好准备栽天麻的菌材,或栽过天麻尚未腐烂又没长杂菌的老棒来栽培猪苓,一窝用5根菌棒,下种菌核0.18千克,栽时选完整无伤的新鲜野生小猪苓,或把猪苓核分成小块,每块大小如核桃一般,用手指压紧使菌核扯断的菌丝断面与菌材紧密结合,一根菌材上可压放苓块7-8个,栽好一根,用腐殖上把四周培好,不留空隙。以此类推,一般只栽一层,最好盖腐殖土20-25厘米,略高出地面,两年后可以采挖。

采收加工

猪苓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时期,收获中要注意表面土层中的菌核,全年都可以采收,以夏秋季采收为好,色黑质硬的称为老核,这就是商品猪苓,也就是第一代第二代猪苓,色泽鲜嫩的灰褐色或黄色苓,一般核体松软,可作种核。

在收获时要去老留幼,将已收获的猪苓菌核去杂刷洗,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在日光下自然晾晒,干后即可装运销售,用麻袋或竹箩装,放干燥处保存,猪苓外皮乌黑光泽,体重,坚实,断面洁白或黄色者为佳。

猪苓种植技术大全

猪苓栽培技术 1、菌种:猪苓的菌核依其生长年限及成熟度,分为老苓、黑苓、灰苓、白苓四种。老苓、黑苓、灰苓均为商品苓,一般作中药材进行加工利用,或直接作为中药入药,或进行提取生产成药;黑苓也可直接入药或制成药;一般无性栽培时,多用灰苓作种,有时也可用黑苓,白苓系新生的嫩苓,生活能力极差,一般不宜作种用。有性栽培即使用猪苓菌种进行栽培,详见后述。 栽培猪苓的另一必不可少的菌种就是蜜环菌,一般可使用蜜环菌种直接伴栽,也可先培育菌材,然后播种猪苓,两种方法均可。蜜环菌种及菌材的培育技术可参考天麻栽培技术。 2、猪苓无性栽培:系指苓种不经过有性育种(繁种)阶段,而使用猪苓菌核即其苓块组织直接播种的栽培方式,生产上一般使用灰苓作苓种用于栽培,基本程序及操作规程如下: (1)栽培季节:除土壤冰冻无法下种外,其余季节均可实施栽培,尤以每年11月至来年5月为最佳。 (2)栽培场所:半阴半阳的山坡上、树林下、苗圃林荫下、葡萄架下、果树下、普通闲置平房、防空洞、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废弃山洞、闲置养鸡棚、废旧砖瓦窑等场所均可,但要求栽培场所内在汛期不得长期积水。 (3)土质要求:室外栽培时,最好选腐殖土层较厚或偏沙性土质,但底部为偏粘性的土质,该类土质养分充足、通透性好、利于排水,或者其底部粘性土质又利于保水保肥,防止流失。室内栽培时应

予调配沙土,腐殖土可直接使用,也可按土沙7:3比例混匀后使用;腐殖土资源缺乏地区,可使用菜园土或蔬菜大棚土与河沙按6:4比例混合使用。注意覆土材料应使用药物处理后再予使用。 (4)苓种选择:使用灰苓或黑苓均可,一般可选100克以下的猪苓菌核,但生产中往往难以满足要求,故可将大块菌核从其离层处掰开,或者从其延伸生长的细部掰开,使用均匀的50~80克苓种,应注意菌核自身无病、无虫、色泽正常、无碰痕伤斑等,每平方米栽培面积准备1千克左右。 (5)蜜环菌选择:使用蜜环菌种加段木栽培时,选用优质、健壮的蜜环菌种2瓶、鲜(湿)段木40~50千克;或者菌种1~2瓶、菌枝3~5千克、段木40~50千克;使用菌材直接栽培时,每平方可准备菌材45~50千克。 (6)树叶准备:凡是阔叶树种如杨、粟、柳、桐、果树等树叶均可,用量按栽培面覆盖10厘米厚的数量准备,一般可用干树叶堆集后喷水,使之充分湿润、软化为宜。 (7)栽培沟(窝、畦)修建: 室内栽培:可使用空心砖或红砖之类“干打垒”形式砌高约40~50厘米,宽100厘米左右,长度不限。底层垫沙土(见土质要求)30厘米厚,对畦内喷洒800倍多菌灵(粉剂),进行杀除杂菌,2~3天后即可用于栽培。 室外栽培:在山坡上可选20~50度的土山坡,挖深30~50厘米、长宽约1米左右的栽培坑,并将坑底挖松约20厘米左右。注意要点:

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

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 旱半夏 选地整地旱半夏耐寒,以疏松肥沃的沙质或半沙质土壤为佳,一般土壤也可。耕前亩施磷钾肥100~150公斤,深耕细耙,作东西走 向畦。 播种方法用块茎繁殖,按行距21~24厘米用耧开沟,沟深4~6厘米,按株距5~7厘米播入种球,而后盖土耧平,用大锄推两遍即可。如土地湿润可不浇水,待苗长出后看墒情适当浇小水。 田间管理畦内间距1.5厘米种上东西走向的一行高秸秆作物,如玉米或高粱等,有利于半夏生长。半夏一年要倒2~3次秧,每次倒 秧后即可浇水,有利于出苗再生长。干旱时注意浇水,多雨时注意 排水。 收获加工根据不同情况,霜降节前后或次年春收刨均可。挖出球茎,大的加工入药,小的留种用。入药的装入麻袋,放在木板上或 石板上,边沾水边搓,进行脱皮,然后倒入筛子浸入水中,漂去皮渣,晒干后即可出售。 黄芪 生长习性黄芪适应性很强,一般土壤都能种植,耐旱、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丰产。 种植方法春、夏、秋均可播种,播种前将种子浸于温水中,6个 小时后将种子捞出放在盆内,而后播种。选排水良好、渗水强的沙 质土壤,施足底肥、翻耕细耙,做成宽畦,浇水3~5天后,用铁耙 耧平畦面,按行距23~27厘米开1~2厘米深的沟,将种子撒入沟里,用大锄推一遍。再将畦面耧平耧细,6~7天出苗。

田间管理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少浇水,多松土,促使根下扎,苗高6~7厘米按株距10~13厘来定苗。高17~20厘米进行追肥,亩施化肥10~15公斤,发酵饼肥25~40公斤。将要开花时需水 量逐渐增多,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一般没有病虫害,如雨水过多,可注意排水。 收获加工当年秋后或第二年秋后,地上茎叶枯萎时刨收。拌去泥土,去掉芦茎,晒干,捆成小把出售。 如今,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在农村兴起了一股种药热潮,面对复杂多变的中药材市场,要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种植技巧就 显得尤为重要,这对农民朋友来说不仅要深入市场细心琢磨,多方 面采集信息,还要有风险意识,有成与败的思想准备。 种植品种应避难就易许多药农致富心切,往往把价格高的药材作为选择项目,其实这些药材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不适应的地方 是很难生长的,且种植技术要求较严,一般人种植成功的概率很小。如果你不是研究机构或大型种植基地,仅是个人试种,那么在条件 不具备时最好不要引种这样的品种以免得不偿失。如果你种植药材 还只是初次尝试,就应该选择那些适合本地种植、生命力强,又较 容易种植和管理的品种,这类药材虽然价格低,但容易成功、产生 效益。种植面积应量力而定种植面积的大小,必须考虑到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因为种药收益大,具有风险性。 如果你是多人合伙承包土地种药,有充足的人力和财力,自身有种药的经验或有专业人员作指导,那么种植面积越大,药材数量越多,对药厂采购员、药贩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他们可用专车直接到 产地收购装运,这样销得快,又可减少促销的费用,收益相对也就 更大。 如果你资金有限,就应从小面积开始,产品就近到药材收购部或专业市场出售。有了种植经验以后再扩大种植规模。不跟价格跑绕 着市场转多数药农都有这样的心态:“种涨不种跌”,就是什么药 材涨价就种什么,而跌价的药材不愿种。然而,药材价格并不是一 成不变的,涨价时大家都去种植,到产新时往往高价变成低价,造 成上年盈下年亏的现象。而跌价药材没人种,其价必然上升,如果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

息烽县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 招商推介书 项目方: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地址: 电子邮箱: 二〇一五年六月

目录

息烽县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 1.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息烽县中草材种植基地项目 行业类别:新医药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选址:息烽县石硐镇、永靖镇、鹿窝乡 项目占地:3万亩 投资总额:万元 合作方式:独资 息烽县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想之地。 本项目将依托息烽县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优势,在石硐镇、永靖镇、鹿窝乡等地建设3万亩中草药基地,为息烽县医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原材料资源。 拟对中草药行业种植企业及相关实力企业进行重点招商。 2. 项目背景 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左右。“十二五”期间,医药行业年产值平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在所有行业中增长迅速。医药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贵州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不断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中药材种植面积及规模增长迅速。2014年,全省中药材种植和保护抚育面积达到万亩,跃居全国第三位。产量和产值同步提升,产量达万吨,实现产值亿元。贵州中药材基地建设不仅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而且也提升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从解决温饱问题逐渐转向生活质量的经营。绿色无公害药材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重视,利用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的辨证思想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社会需求不断扩大。因此,中医药产业将会成为未来最有潜力的发展趋势之一。

种植户猪苓种植方法汇总(参考)

9猪苓栽培中尚待解决的问题[3-17] 猪苓生长周期较长,进行人工栽培的时间较短,很多省时省事高产的栽种模式都处于试验阶段。如平地栽培的水分管理、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都比较便利,但是夏季温度难以控制,并且土壤中腐殖质含量通常太低,不适宜猪苓生长;即使是仿野生的传统栽培模式,问题依然很多,如林地栽培虽然猪苓生长所需的温度适宜、营养物质充足,但是管护难度很大,野猪破坏严重,以及优良种苓品种短缺等等都影响猪苓的产量。

【栽培要点】 .苓场选择苓场应选在气候凉爽的山林下,以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森林腐殖土、沙壤土或棕壤土的坡地为好。土壤含水量在%-%之间。坡度为°-°,不宜太平缓或太陡。而且选择早、晚太阳可以照射的坡向为好。土壤pH值为微酸性或近中性,一般在-.之间。(猪苓林地栽培多是在海拔800~1 400 m的林中进行,树棒、树枝、枯枝落叶可就地取材,方便易行,避免花费很多劳力进行搬运,节省了劳力也节省了费用;林地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具有猪苓生长的良好基质,既有利于蜜环菌生长繁殖,又有利于猪苓生长繁殖;林地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树根,尤其具有丰富须根,为蜜环菌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猪苓生长不断提供丰富的营养;凉爽林地是猪苓生长遮阳的天然屏障,既遮阳,又透风透气透光;林地树木在每年秋冬季节有大量的枯枝落叶覆盖地面,为猪苓坑面增添了覆盖物,有利于保温保湿,这些覆盖物腐烂后又增加了土壤中的腐殖质,使猪苓不断获得营养;林地栽培不与农业争耕地,充分利用了林间空地,扩大了种植面积,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菌材准备将适合于蜜环菌生长的柞木、枫木、桦木、榆木等木材,接种上野生或人工培养的蜜环菌菌种,埋在细河沙与锯末(:)混拌的培养料中,使蜜环菌在术材上生长并形成菌索。 .繁殖方法 ()孢子繁殖每年-月,从苓场或野外采摘猪苓的成熟子实体,晾干后揉搓成粉末,即为有性繁殖的孢子种。子实体在干燥过程中不能在太阳底下暴晒,不能淋雨,不能烟熏火烤。应随采随用,播种前先挖好苓穴,在穴内放好菌材,在菌材附近每个苓穴播种克,用培养料或腐殖土覆盖,稍加压紧。 ()种苓繁殖栽培时间一般春季月下旬至月上旬;秋季在月下旬至月下旬。选择表面粗糙、凸凹不平,多小瘤状物的鲜猪苓,或用种芽(菌核外皮上长出的绿色或雪白色的点状物)作繁殖材料。采用坑栽。栽培时把掰好的小块种苓或种芽一个个地放在菌棒上菌索较多之处,稍微用力,使种苓块断面与蜜环菌和菌材紧密结合,以使猪苓与蜜环菌和菌材建立营养关系。根菌材上压放-个种苓,每坑(窝)下种量-克。种苓放好后填腐殖土,轻轻镇压,不留空隙,松紧适度,覆土-厘米,上面盖些枯枝落叶,略高出地面。 栽培方法:采用坑栽,一般坑深50厘米,长宽各70厘米。林下栽培,既防止破坏森林,又能给猪苓创造适宜的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栽培前首先要培育好密坏菌的菌床或菌材,一般用长有密环菌的朽树根、树枝、树皮作菌种和砍的新树棒(粗约10厘米,长50~60厘米的短节)堆放在坑内,盖土20~25厘米,温度适宜,经过1~2个月即可使用。也可使用培育好准备栽天麻的菌材,或栽过天麻尚未腐烂又没长杂菌的老棒来栽培猪苓。一窝用5根菌棒,下种菌核0.18千克。栽时选完整无伤的新鲜野生小猪苓,或把猪苓核分成小块,每块大小如核桃一般,用手指压紧使菌核扯断的菌丝断面与菌材紧密结合。一根菌材上可压放苓块7~8个,栽好一根,用腐殖上把四周培好,不留空隙。以此类推,一般只栽一层,最好盖腐殖土20~25厘米,略高出地面,两年后可以采挖。 栽后管理猪苓栽培时不施肥,栽后不需追肥。栽后盖些枯枝落叶,不除草,保持野生状态。经常保持坑内土壤适当湿润。防止人、畜践踏和鼠害。不要经常翻看,以免破坏它和蜜环菌及菌材之间的营养联系。

中药材猪苓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

中药材猪苓栽培技术和田 间管理

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 35cm。性味平、甘、淡,有利小便,渗湿之功能,用于急性肾炎,全身浮肿,水肿,小便不利,热淋,尿急,尿频,尿道痛,口渴,饮水则吐,受暑水泻,黄疸等病症。 猪苓具喜冷凉、阴郁、湿润,怕干旱的特性。在地温5-25℃条 件下均生长。西北产区地温在17-19℃时生长良好,10℃时萌发,22℃时子实体开放;华北产区平均地温达9.5℃时萌发,12℃左右时新苓生长膨大,14℃左右时新苓萌发多,个体增长快。土壤含水量在30-50%,PH值5-7腐殖质土、砂壤土为宜。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最好选择海拔高度1000-2000米的林下,坡向东南或西南即半荫坡,土层深厚、腐殖多,疏松的砂质壤上,植被物为桦木、橡、槭、桦等林下。 2.繁殖方法 目前人工栽培多栽小猪苓进行繁殖。 3.栽培时间 最好在春季3-4月或秋季7-8月,这时猪苓正度过休眠期进入生长期,密环菌也处在生长期,两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关系。 4.栽培方法 采用坑栽,一般坑深50厘米,长宽各70厘米,林下栽培,既防

止破坏森林,又能给猪苓创造适宜的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栽培前首先要培育好密坏菌的菌床或菌材,一般用长有密环菌的朽树根、树枝、树皮作菌种和砍的新树棒(粗约10厘米,长50-60厘米的短节)堆放在坑内,盖土20-25厘米,温度适宜,经过1-2个月即可使用,也可使用培育好准备栽天麻的菌材,或栽过天麻尚未腐烂又没长杂菌的老棒来栽培猪苓,一窝用5根菌棒,下种菌核0.18千克,栽时选完整无伤的新鲜野生小猪苓,或把猪苓核分成小块,每块大小如核桃一般,用手指压紧使菌核扯断的菌丝断面与菌材紧密结合,一根菌材上可压放苓块7-8个,栽好一根,用腐殖上把四周培好,不留空隙。以此类推,一般只栽一层,最好盖腐殖土20-25厘米,略高出地面,两年后可以采挖。 采收加工 猪苓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时期,收获中要注意表面土层中的菌核,全年都可以采收,以夏秋季采收为好,色黑质硬的称为老核,这就是商品猪苓,也就是第一代第二代猪苓,色泽鲜嫩的灰褐色或黄色苓,一般核体松软,可作种核。 在收获时要去老留幼,将已收获的猪苓菌核去杂刷洗,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在日光下自然晾晒,干后即可装运销售,用麻袋或竹箩装,放干燥处保存,猪苓外皮乌黑光泽,体重,坚实,断面洁白或黄色者为佳。

药材种植规划完整版

药材种植规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后坪乡药材种植初稿 一、基本情况 ,为贵州省铜仁市下辖的一个乡,位于县西北角(1914至1941年为后坪古县衙所在地),是沿河最边远的乡,距县城178千米。北部与彭水自治县交界,西部与务川自治县接壤,东部与相连,南部与毗邻。地处东经108度03分49秒约108度10分36秒,北纬28度53分58秒约29度05分23秒,南北长21。25千米,东西宽千米,国土面积平方千米。后坪乡农业基础良好,现代农业发展成绩显着。 地势地貌:最高海拔1462米,最低海拔397米,西南部大车厂、困龙山低中山山原地貌、中部低山槽坝地貌和北部小鱼溪河低山沟垅地貌,以溶蚀地貌为主,岩溶区面积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158592亩。有耕地52805亩,其中田2468亩;林地61788亩;草地15673亩;水域924亩。土壤以黄壤为主。 气候资源: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3-15摄氏度,1月日均温摄氏度,极端最低温—摄氏度,7月日均温摄氏度,极高气温摄氏度,无霜期244-273天。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年降水量1200豪米。 在东西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大,阴天多,日照时数少,无霜期长和春早夏长,秋季气温下降快,冬短而少雨干燥,适宜多种中药材种植,特别是草本药材。我县在兄弟的乡镇在药材种植方面已经形成产业链,为响应中央政府的好招努力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我镇可结合现有条件情况下学习引进种植技术。本县周边乡镇不乏药材种植大户,收入相当可观。我乡镇在脱贫致富中虽取得较好的成绩就相比兄弟乡镇来讲还有提高的空间,现药材市场利润空间较大,药材种植也可做为我镇推广种植项目。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大数据兴业、惠民、优政,通过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指导,坚持科技兴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和标准作业程序提高质量效益,大力增加投入,积极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税增长的目标;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的转化升级,争创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规模扩张,促进我镇医药事业在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我镇建成绿色中药强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整体布局,配套产业。 2.坚持企业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企业自主性实现发展目标。 3.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品牌,开拓进取,发挥优势,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走大集团、集约化经营之路。 4.坚持产业化经营,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订单”的模式,对中药材生产种植进行产业化运作。

中药材栽培的一般技术要点

中药材栽培的一般技术要点 中药材栽培的一般技术要点(一)选地整地1、基地选择中药材与其他生物资源一样,是在长期与外界环境的互相适应中演变而来的,大多数中药材在不同的地区质量变化很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地药材”。因此,中药材生产基地的选择一定要考虑药材的“道地”性,即生产基地的条件与所种植的药材原产地条件一致或近似,才能使基地生产的药材质量提高。主要内容有:气温、光照、湿度、降水量、土壤、海拔等。2、整地在选定的种植基地上先施足底肥,一般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亩5000~10000公斤为好,有条件的地区可先种植一季绿肥。于越冬前深翻土地,捡除石块、枯枝等杂质,做成宽1~1.2米的高厢。(二)繁殖技术1、有性繁殖有性繁殖也称种子繁殖,是药用植物的主要繁殖方法,如人参、板蓝根、党参、桔梗等大部分中药材用种子繁殖。(1)播种期。大多数药用植物的播种通常以春、秋两季为多。对于一般耐寒性差的、生长期较短的一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以及种子没有休眠特性的木本药用植物直在春季晚霜过后播种,如板蓝根。对于耐寒性较强,生长期较长或种子需要休眠的药用植物一般在酷暑过后秋凉时进行,如红花。木本药用植物一般宜春播。总之,应根据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做到不违农时,适时播种,尤其是在药用

植物的引种过程中更应注意。(2)播种方法①撒播法是将种子均匀地撒于畦面上的方法。多适用于细粒种子及大量播种,如板蓝根。其缺点是幼苗拥挤,光照不足,通透性差,易徒长和发生病虫害。同时也浪费种子。②条播法是将种子成行均匀播下的方法。其优点是光照充足,通透性好,幼苗生长健壮区便于管理。一般药用植物育苗多采用此法。③穴播法又称点播,即按一定的行林距挖穴直接将种子播入穴内的方法。此法适于大粒或贵重药材种子的播种,如厚朴、三七等。(3)播种深度。播种深浅和覆土厚薄与种子大小及其生物 学特性、土壤状况、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下处深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播种时应掌握以下原则:大粒种子宜深,细小种子宜浅;砂质土宜浅,黏质土宜深;干旱季节和地区播种直深,湿润多雨季节宜浅;同样大小的种子,单于叶植物种子宜深,双子叶植物种子直浅;种根类直深,种茎类宜浅,播种的深浅,常决定出苗的好坏,应予以重视。(4)播种量。药用植物种子的播量应根据播种方法、密度、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等情况而定。通常种植密度大、千粒重高而发芽率和清洁度低的种子,播种量应稍多些,反之,则可少些。2、无性繁殖(1)块根、块茎等药材的分株繁殖元胡、半夏、太子参等药材每年能长出许多新的块根、块茎,在采挖时选健壮、无病虫害的块根、块茎可作种子。(2)鳞茎类药材的鳞片繁殖百合的鳞茎上的鳞片可作为繁殖材料,

猪苓种植项目可行性分析及实施计划书

猪苓种植项目可行性分析及实施计划书 一、项目介绍计划种植猪苓亩,约穴(窝)。 二、投资方式猪苓种项目由一人经营。 三、市场分析 猪苓:植名野猪苓、枫树苓、野猪粪、猪屎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有关部门的一项猪苓市场产销现状与后势的专题调查显示,以20世纪80年代起,该市场需求呈逐年增长之别势,价格也同步攀升,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社会需求量与出口量升温明显,成为我国中药材市场的俏销紧缺品种,交易价格涨幅逐年加大。 首先,猪苓用途拓宽,需求增加,猪苓以野生品供应医药市场,生产于青海、陕西、甘肃、云南、内蒙古、东北三省、湖南、湖北、河北、河南、山西、北京等十几个省、区、市。药用价值较高,通淋退肿的作用优于茯苓。现代医学证明,猪苓主含粗蛋白,可容性糖份、多糖等,其水煎剂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猪苓多糖还有一种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大中型制药和保健品企业陆续开发生产了以猪苓为主要原料的500余种药物,一些品种以成为医药市场的枪手俏货。由于疗效独特,医药和健康品牌市场对猪苓的需求逐年升温,据有关媒体报道,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需求量仅为55公斤,进入21世纪后,市场需求量增长,2000年上升91万公斤,2011年——2003年攀升至110万公斤,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我国猪苓的需求也同时增长,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猪苓以成为我国中

药材出口创收的一个重要品种,出口量一直居高不下。 其次,猪苓内销和外销的猪苓都是完全依靠野生资源,由于市场需求旺,猪苓市场行情逐年上涨,极大刺激了产区群众采挖猪苓的积极性。每到春秋两个收获季节,产区农民和附近群众都开始大规模地无序开采,另外,一些山区、半山区近几年的毁林开荒造田也极大地破坏了猪苓的生长环境,导致野生猪苓产量连年大幅下滑。与此同时,产区的青壮年劳力大批进城务工,少有人到产区开采,上市量更为有限。近几年,有些地方将猪苓引为家种,但据有关专家介绍,猪苓的引种仍处于实验阶段,其生长发育环境极为苛刻,人工栽培技术十分严格,目前大多数药农尚未掌握,而且猪苓的生长周期长达三四年,费工费时,产量较少,效益底下,在多个因素的作用下,猪苓市场的缺口正逐年递增,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预计现在市场的缺口将高达60%——70%,而历年陈旧库存已在2001年——2005年消耗死尽,各地库存已呈空虚之势,一些庄家大户开始高价收购,堆积,乘机炒作,加剧了各地的争购之风。 再次,猪苓价格上涨,后市攀升。一方面,猪苓的上市量较小,另一方面,其市场短缺势必拉动其价格不断,其供需形式可谓严峻,物以稀为贵,猪苓的市场短缺必拉动其价格不断攀升,且升幅较大,全国17家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猪苓的市场价格走势的情况显示,进入2006年后,猪苓价格的涨幅将越来越大,2000年次品种每公斤的市场售价(全国平均价,下同)为15.00元——20.00元,2001年——2011年上涨至30.00元——60.00元。

中药材种植技术

中药材栽培技术要点

选地、整地 1、选地:土壤条件好坏,直接影响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多数中药材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力高,酸碱度为中性的土壤中。根和根茎类药材,适宜沙壤土种植,黄芪和甘草等根系深,还要求深耕地,但如果土质不适宜,即便深耕也会使根系生长不良,影响商品质量。选地还应注意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如砷、汞、铅、铜的含量,参照绿色蔬菜生产的标准,不能超标。忌选盐碱、低洼、易涝地块。 2、整地:中药材的根系,50%分布在0~20厘米的耕层,30%分布在20~50厘米土层,深耕具有增产作用。但耕深因品种而不同,黄芪、甘草、牛膝等深根类,应深耕30厘米以上。贝母、知母、半夏等根系浅,耕深15厘米左右。其他品种耕深20厘米左右。适墒翻耕,整平耙细,使地平、土暄、上松下实。结合整地,要施足底肥,多施腐熟农家肥、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 二、播种 中药材的繁殖方法,分有性和无性两种。有性繁殖,用种子播种,繁殖系数高,是主要的繁殖方法,如黄芪、黄芩、望江南、红花、柴苏、薏苡、白芷、柴胡、防风及十字花科、苋科的多种药材。无性繁殖利用茎、叶、芽、根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是母体阶段发育的延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可提早开花结实,但繁殖系数低。在自然条件下,有的中药材只能进行有性繁殖,如人参、西洋参、桔梗、白芥子、决明子等,而有的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如蕃红花、川芎等,还有一部分中药材既能进行有性繁殖,又能进行无性繁殖,如地黄、玄参、牡丹、芍药、甘草、知母、贝母等。介绍有性繁殖方法如下: 1、种子处理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预防病虫为害,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 (1)精选和晒种。对纯度低、杂质多的种子应进行精选,保证种子纯净

猪苓生产工艺规程

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 1目的:建立猪苓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猪苓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 《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 5.1 产品基本信息 5.1.1产品名称:猪苓 5.1.2规格:厚片 5.1.3性状: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黑色或棕黑色,皱缩。切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 5.1.4企业内部代码: 5.1 5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5.1.6功能与主治: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5.1.7用法与用量:6~12g。 5.1.8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贮存期限:36个月

5.2 生产批量:5-10000kg 5.3 辅料:无 5.4 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 6 工艺流程图 6.1 猪苓工艺流程图: 6.2 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 6.2.1领料 6.2.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猪苓原料。 6.2.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2.2净制:

6.2.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工挑选,除去杂质。将净猪苓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2.2.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将净制后的猪苓转至下道工序,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2.3质量要求 6.2.2.3.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2.2.3.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2.2.4净制标准 (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500g ,检查杂质数量。 (2)合格标准:照《杂质检查法》(检验操作规程附录12)测定,杂质不 得过3%。 6.2.2.5净药材物料平衡限度 (1)指标:95-100%。 (2)计算公式如下: ++= 100% 净药材量杂物量取样量 净制物料平衡指标(%)投料量 6.2.2.6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2.3洗、润:按照《洗、润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将净猪苓置于洗药池内浸泡、洗净、润透。 6.2.3.1洗、润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将洗、润后的猪苓转至下道工序,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3.2 质量要求

2016最新猪苓高产种植技术

猪苓种植 猪苓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味甘、淡,性平,主要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蚀等,还有一定的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猪苓以野生品供应市场,近几年产区过度采挖,野生品已呈枯竭之势。现将其人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地与整地 1、选地:在原始阔叶林、混交林或次生林中栽培,如桦、橡、槭、柞、柳等林下,不要栽在针叶林内。选择海拔1000-2000米的阴坡地或半阴半阳坡地,坡度15-45度,土壤以厚20厘米以上的腐殖质土层为佳,微酸性土壤含水量要在40%左右,盐碱地和草炭地不宜栽培。 2、整地:选地后顺坡挖窝(亦称窖),长度70厘米,宽度60厘米,窝深18-20厘米,窝距50厘米。 二、材料(以每平方米计) ⑴猪苓菌种3瓶;⑵蜜环菌种3瓶;⑶菌材木棒直径5-10厘米、长50厘米;⑷猪苓生长素;⑸阔叶树叶;⑹树叶和腐殖土的混合物。 三、繁殖方法 1、窝底铺树叶厚2-3厘米,将蜜环菌掰成1-2厘米的小块均匀撒在树叶上,再把猪苓生长素均匀撒在树叶上,把菌材(木棒)摆在撒好蜜环菌的树叶上,菌材间距3-5厘米,用混合物将菌材间距填平,

将猪苓菌掰成2厘米左右的块状,均匀摆放菌材两侧和端头上,然后盖厚3厘米左右的树叶,树叶上盖厚10厘米左右的腐殖土,最后窝顶再盖树叶。 菌种栽培猪苓的关键在于猪苓菌种的质量。优质猪苓菌种菌丝粗壮,表面有网状菌根,菌丝萌发力强,成功率高,地温15℃以上点播5天菌丝定植,20-30天菌丝向土中延伸呈根网状,60天开始在树叶及土层中形成白色球星幼苓。购买菌种应认清优劣,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2、温度:猪苓在地下10厘米深处平均地温达9.5℃即可萌发,在18-22℃生长最快,超过28℃生长缓慢,低于9℃、超过30℃停止生长。 四、采收与加工 1、用纯猪苓菌种播种的成熟期约3年左右,(老方法栽培的为5-6年),当猪苓色黑质硬(称老核)时,可于春季4-5月或秋季7-9月采收。 2、加工:将收获的猪苓菌核去掉杂质,刷洗干净,晒干,即为商品药材。装入麻袋或竹筐,放在干燥通风处保存待售。猪苓外皮呈乌黑色光泽、体重、坚实、断面洁白或黄色者为优级品一般认为黑苓是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老警,灰苓是二年生的,白苓是当年新生苓。菌核的颜色只能作为鉴定猪苓生长年限的参考,而不能作为惟一的依据。2.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地形地势野生猪苓多分布在海拔1000-2200米的次生林中。而云南省的点苍山,海拔2700

猪苓栽培中易发生的技术问题

猪苓栽培中易发生的技术问题 这三种颜色的猪苓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通常是一体共存,它只是代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在同株或异株每个生长阶段的增长体差异很大,也就是说,不能依其个体的大小来衡量它的生长时间。 猪苓有黑、灰、白三种颜色,分别称作黑苓、灰苓和白苓。生长一年以上的猪苓菌核,表皮为黑色有光泽,质地致密韧性强,断面白色或淡黄色,部分可萌发菌丝;灰苓表面灰或灰黄色,光泽暗,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断面白色,在适温条件下萌发很快,可作药用或留作无性繁殖用种;白苓(即幼苓)皮色洁白,手捏易碎,断面嫩白可萌发菌丝,含水率高,烘干后呈米黄色。这三种颜色的猪苓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通常是一体共存,它只是代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在同株或异株每个生长阶段的增长体差异很大,也就是说,不能依其个体的大小来衡量它的生长时间。 1、关于虫害的问题 在猪苓栽培的段木上发生了各类不同的虫害,据分析,大多是螨类以及马陆等害虫在作怪,防治办法很简单,使用辛硫磷药物,按说明的最低浓度配对后浇入栽培堆即可,一般为1000倍左右,此后注意预防,比如清理周围环境、断绝虫源等,也可每3~7天对周围喷洒一次杀虫药物,即可预防和切断害虫来源渠道。 2、关于段木发生杂菌的问题 段木由于速效营养较低,一般杂菌不易对其形成侵染,但当栽培半年左右,段木长期在无光、潮湿的环境中,也是很容易遭到杂菌侵

袭的,一般多为木腐菌类杂菌,即真菌,预防措施为选择优质菌种、掌握合适的水分、温度等条件使蜜环菌健康生长,并尽快与猪苓密切接触,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但是,一旦发生杂菌,可将菌材涂刷100倍左右消毒王溶液,然后即可照常管理。 3、关于猪苓消失的问题 打开栽培堆,找不到猪苓的大菌核,甚至连小菌核也没有,这就是所谓“猪苓消失”。原因有三:一是无性栽培用的猪苓(菌核)种有问题,或者感染病毒病菌、或者失去活性,被蜜环菌“吃掉”;有的可能是有性栽培用的猪苓菌种老化、退化,或者在运输途中受热等不适条件失活,导致栽培后其营养被蜜环菌吸收殆尽;二是蜜环菌菌材属于多代培养,本身没有供应营养的能力,使猪苓没有营养来源而消失,或者有性栽培用的蜜环菌种老化退化引起的抗性低,无法给猪苓进行营养供给;第三,如果猪苓种和蜜环菌种没有问题,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不当,如水分问题,蜜环菌可以在水中正常生长,而猪苓则要求土壤含水率在30%~40%,水分稍大,猪苓因通气不足而不能从蜜环菌菌索上吸收营养,水分过大,猪苓因通气不足而失去活性,这时,蜜环菌菌索就会很自然地从猪苓菌核中吸收营养,最后导致猪苓的“消失”。一般可以安排半个月左右浇水一次即可满足猪苓对水的需要。 4、关于生长速度慢的问题 猪苓属于长周期生物,一般需要三年左右才能长成,栽培半年时间,猪苓跟小块生姜差不多大,属于正常情况。一般条件下,蜜环菌

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材料)

中药材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地、整地 1、选地:土壤条件好坏,直接影响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多数中药材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力高,酸碱度为中性的土壤中。根和根茎类药材,适宜沙壤土种植,黄芪和甘草等根系深,还要求深耕地,但如果土质不适宜,即便深耕也会使根系生长不良,影响商品质量。选地还应注意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如砷、汞、铅、铜的含量,参照绿色蔬菜生产的标准,不能超标。忌选盐碱、低洼、易涝地块。 2、整地:中药材的根系,50%分布在0~20厘米的耕层,30%分布在20~50厘米土层,深耕具有增产作用。但耕深因品种而不同,黄芪、甘草、牛膝等深根类,应深耕30厘米以上。贝母、知母、半夏等根系浅,耕深15厘米左右。其他品种耕深20厘米左右。适墒翻耕,整平耙细,使地平、土暄、上松下实。结合整地,要施足底肥,多施腐熟农家肥、复合肥及生物有 机肥。 二、播种 中药材的繁殖方法,分有性和无性两种。有性繁殖,用种子播种,繁殖系数高,是主要的繁殖方法,如黄芪、黄芩、望江南、红花、柴苏、薏苡、白芷、柴胡、防风及十字花科、苋科的多种药材。无性繁殖利用茎、叶、芽、根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是母体阶段发育的延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可提早开花结实,但繁殖系数低。在自然条件下,有的中药材只能进行有性繁殖,如人参、西洋参、桔梗、白芥子、决明子等,而有的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如蕃红花、川芎等,还有一部分中药材既能进行有性繁殖,又能进行无性繁殖,如地黄、玄参、牡丹、芍药、甘草、知母、贝母等。介绍有性繁殖方法如下: 1、种子处理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预防病虫为害,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

(1)精选和晒种。对纯度低、杂质多的种子应进行精选,保证种子纯净饱满,减少病、虫、草害。播种前1~2天晒种,也能促进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生活力。 (2)浸种催芽、机械损伤、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能打破种子休眠,增加种皮透性,促种子吸水快,早发芽。 (3)消毒。能预防病虫为害。用25%或50%多菌灵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2%~1%,或用药液浸泡,蘸无性繁殖材料。 2、播种量应根据播种方式、种植密度、千粒重、发芽率、土壤条件等灵活掌握。 3、播种期:多数中药材宜春播或秋播。一年生、耐寒性差的,如薏苡、紫苏、决明子、红花、荆芥宜春播。在北方,多年生草本如甘草、黄芪、桔梗、黄芩等适宜春播,也可夏播。 4、播种方式 有条播、撒播、穴播等,生产上多为条播,其优点是覆土深度一致,出苗整齐,通透性好,也便于田间作业。硬粒种子可以机播,节省人工,播种质量好。 5、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决定播种的成败,多数中药材种子细小,芽拱土能力弱,宜浅播。一般原则: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3~5倍,约为1~2厘米,播后一定要压实,并浇出苗水。

猪苓高产栽培技术

猪苓高产栽培技术 猪苓,别名猪尿、亥苓、枫苓、乌桃等。以菌核作药用,有利水渗湿、祛痰解毒之功效。临床主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急性尿路感染、暑热水泻、淋浊、赤白带下等症。其提取物猪苓多糖有显著的抗癌作用。主产地有陕西、云南、甘肃、吉林、安徽、山西等省。 猪苓,别名猪尿、亥苓、枫苓、乌桃等。以菌核作药用,有利水渗湿、祛痰解毒之功效。临床主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急性尿路感染、暑热水泻、淋浊、赤白带下等症。其提取物猪苓多糖有显著的抗癌作用。主产地有陕西、云南、甘肃、吉林、安徽、山西等省。 形态特征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菌核呈长形块或不规则块状,有的呈姜状,稍扁,表面凹凸不平,棕黑色或黑褐色,有皱纹及瘤状突起;断面呈白色或淡褐色,半木质化,较轻。子实体从地下菌核内生出,常多数合生,菌柄基部相连或多分枝,形成一丛菌盖,伞形或伞状半圆形,直径达15厘米以上。菌盖肉质,干后硬而脆,圆形,宽1~3厘米,中部脐状,表面浅褐色至红褐色。菌肉薄,白色,菌管与菌柄呈延生;管口多角形。孢子在显微镜下呈卵圆形。 一、生长习性猪苓生长发育需要密环菌提供养料。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2~26℃。土壤含水量以12~30%为宜。pH值以4.5~5.8为佳。对土壤要求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砂质黄壤土为佳。 二、培养密环菌材和菌床 1、母种制作原料配方:马铃薯200克(去皮)、蔗糖20克、琼

脂20克、水1000毫升。制作时,先将去皮的马铃薯切成薄片,放入1000毫升的水中,煮沸半小时,再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然后将琼脂放入滤液中溶化。再加糖搅拌均匀。并将水补充至1000毫升即成液体培养基。将液体培养基用漏斗趁热分装入试管,装量为试管长度的四分之一,上面用双层牛皮纸包扎后,放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取出带培养基的试管趁热斜放,冷却凝固成斜面培养基,然后采用组织分离法或孢子分离法,在无菌条件下将密环菌组织或孢子接种在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即成密环菌母钟。 2、原种制作原种培养基配方为:麸皮50%、麦糠20%、木屑29%、石膏粉1%。将上述配料加水适量,调拌均匀后,装入菌种瓶内。料中心打透气孔,用棉赛将瓶口密封后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并置于22~26℃室温下培养17天左右,菌丝布满培养料时,即得原种。 3、栽培种制作培养基配方为木屑80%、马铃薯汁液20%。制作时,先将木屑装入三角瓶内,每500毫升瓶装10克,然后将马铃薯汁加入瓶内,使木屑湿透,再继续加至液面高出木屑0.5厘米为准。再将母指粗的栎类树枝,截成6~7厘米长的小节,用刀将皮部砍成鱼鳞状,每瓶插入三节,使枝条半露于培养料之外。经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原种接入三角瓶内。置入25℃下培养1个月,当三角瓶内培养基和短枝上长出大量棕红色的蜜环菌后即得栽培种。 4、栽培种扩大培养选直径3厘米以下的新鲜阔叶树枝,截成30厘米的小段,用刀砍成鱼鳞状,将栽培种贴附在鱼鳞口上,堆积

猪苓产业现状

植物资源学 药 用 真 菌 猪 苓 综 述 班级:农学111班 姓名:岳文杰 学号:2011010008

药用真菌猪苓综述 一、简介 猪苓[ Polyporus umbellatus ( Pers1) Fr1] 是种药用真菌, 又叫豕苓、猪茯苓、野猪屎、地乌桃, 在分类学上属于无隔担子菌亚纲( Holobasidiomycetidae)、无褶菌目( Aphyllophorales) 、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多孔菌属( Polyporus ) 。猪苓是多年生的菌类药材,呈不规则的黑色条状,主要是由菌核和子实体两部分构成, 菌核生于地下的土层中。1~2 年生的猪苓弹性很好,肉质致密,呈白色,多年生的猪苓较坚硬,肉质较松,呈淡褐色,重量偏轻。菌核表面有“芽眼”,蜜环菌的菌锁从芽眼中伸出。生长期的猪苓有黑、灰、白3 种颜色,生长期中由白变灰,再变黑,黑苓和灰苓是商品药材,白苓是膨大期的幼苓,无经济价值,但可作为菌种进行人工栽培。猪苓同其它真菌一样,可以产生子实体,俗称猪苓花,猪苓花可食,亦可作药用,但在自然环境中很少见。子实体从埋于地下的菌核发出,有柄并多次分枝,形成一丛菌盖,总直径可达20 cm,菌盖圆形,宽1~4 cm,中部脐状,有淡黄色的纤维状鳞片,近白色至浅褐色,无环纹,边缘薄而锐,常内卷,肉质干后硬而脆,菌肉薄,白色,菌管长约2 cm,与菌肉同色,下延。管口圆形至多角形,每毫米3~4 个。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一端圆形,一端有歪尖,大小为3~4.2 μm ×7~10 μm。菌核为药用部分, 其药用价值在我国古代早有应用和记载, 中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肾炎、淋病、糖尿病、全身浮肿、小

最新中药材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天品堂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担单位:安徽天品堂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三、项目概述(企业简介、项目背景、建设地点、项目规模与产品方案、主要经济指标、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 一、公司简介 安徽天品堂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726万元。公司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产学研究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的综合型生态企业。公司目前总的生产面积是9200平方米,主导产品:生物中药养生系列产品,佛茶系列产品。公司下辖3个分厂,3个专业合作社。 2008年、2010年分别被被评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08年至今连续四年“天品堂”九华佛茶入选中国国际佛茶研究会重点推荐产品, 2008年至今连续四年“天品堂”世界茶文化保护协会,茶文化遗产保护品种。

2009年公司被选定为安徽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2010年被授予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 2010年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安徽省黄精活性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0年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安徽省九华天然产物工程研究院。 2011年经省科技厅认定为第四批创新试点企业。 公司与中国中药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建立了产学研作协议和技术合同,聘任了一批权威教授、专家参与研究,技术力量雄厚,实战能力强。五年来先后取得2项省级科技成果: 七项发明专利,五项实用型专利,十二项外观发明专利,三项省级科技成果,一项高新技术产品,构建了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市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创造了生物中药、佛茶、黄精一流的研发能力。 1.2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安徽天品堂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猪苓简介

猪苓简介 猪苓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多孔菌科,多孔菌属。以菌核入药。猪苓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常寄生于枫、桦、柞、槭、杨等乔、灌木的树根上。菌核生于地下。从猪苓菌核表皮颜色可以判断其菌龄:一般3年以上的猪苓为黑褐色;2年~3年的为灰黄色;当年新生苓为青白色。 近年来,随着猪苓抗癌作用的发现,市场需求量日益加大,加之野生资源逐渐减少,猪苓市场呈现供不应求之势。由于野生猪苓只在陕西、四川、云南等地有生长,一般只在海拔1200~1600米的山坡上可以挖到,资源很是稀少,加上没有采取保护性挖掘措施,导致目前野生资源枯竭,价格不断上升,人工栽培猪苓效益普遍较高。 猪苓的药理功效 猪苓是一种药用真菌,以菌核供药用,有利水渗湿去痰,耐毒的功能,主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急性尿路感染、暑热水泻、淋虫、赤白带下等症。近代临床试验证明,其提取物猪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抗癌作用。 猪苓的生长形状 猪苓菌核属多年生,埋在地下,常生于桦树、柳树、杉树、青湿

木、狗骨子、白杨树、青岗树、岩马桑、花叶子等润叶树的树根上。猪苓呈块状或不规则条块或扁圆块状,直径3~10厘米,形似生姜块茎,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猪苓菌核表现的有伴有根状菌素,子实体由菌核上长出,生有10~100余朵,俗称“猪苓谷花”、“菌子”,猪苓菌子芳香、味佳、好吃。 猪苓的生长与生活习惯 猪苓常生于海拔1000~3500米左右的向阳林地,尤其是杂树林内居多,木苓松林内也有分布。土壤的结构与性质,对猪苓的生长有很大的关系。猪苓适宜在疏松、含腐质丰富、湿润、坡度在20~25度的向阳坡上生长。猪苓对温度变化敏感,当温度在10度时猪苓开始萌发,17~19度时猪苓开始生长,22度时子实体开放。当气温在8℃以下、25℃以时上即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生长期最适温度为15℃~24℃,土壤的含水量以30%~50%为适宜。栽培猪苓应选择pH值为5~6.7的微酸性或近中性沙壤土。猪苓不能直接寄生于树木上,必须依靠蜜环菌提供养料。猪苓对氮、磷、钾肥要求不高,种后一般不需施肥。 猪苓既不能自养,也不能直接寄生在活的或腐朽的树根上,而是依靠另一种食用真菌栎菌索提供养料,猪苓才能生存,这个“栎菌”名词,是在不同树种下经过试验,选择定名的,有一定的科学含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