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化学考纲

解读化学考纲

解读化学考纲
解读化学考纲

2014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考试说明解读及二轮复习策略

透过2013年高考真题看复习困境

近几年新课标理综高考题难度加大,尤其是2013年高考真题第27题,满分15分,难度系

数0.18。第28题,满分15分,均分仅4.08分,难度系数0.27。。

2014年化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与去年比没有变动,但在题型

示例部分新增了9道题,其中2013考题有7题,包括27题和28题。这一变动也使不

少老师感到困惑。

那么2014年的高考试题内容、范围、难度等将延续去年的命题风格吗?题型示例部分新

增了9道题对我们有何启示呢?在马上要进入的二轮复习中我们该如何办呢?

一透过题型示例解读2014年考试说明

由于题型示例与考试目标与要求密切相关,因此先解读考试目标与要求。

原大纲考试目标与要求与新课程大纲考试目标与要求对比

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的解读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展示各种信息图)(多样化)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案例1 (考试说明中例16)(解释能力的要求,因素的多面性)

分析下面两个案例并回答有关问题。(此题较老)

(1)某城镇生产、生活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河流中W、X、Y、Z处某次水样抽测结果如

下表所示

地点项目

W X Y Z

水温1518 26 25

pH 68 5 5

溶解氧量119 7 3

①导致X、Y处水样pH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

②Z处鱼类大量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 (富营养化,水温较高)【说明】本题考查对化工的生产原理与环境保护有关问题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是

按考纲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进行考查的。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案例2 (考试说明中例13)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其实验序号是。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说明】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以及考生对实验数据的查阅、分析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本题就是按照这一课程目标进行考查的。

在明确考试目标与要求后,将结合考试范围和内容对《考试说明》题型示例解读,变化之处将重点解读。

题型示例2014年共27题,保留原题型示例中18题,新增加了3道选择题和6道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例7为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图像题,例8为电化学原理题,例9为化学实验选择题。非选择题:例22、23、25均为化学工艺流程题,例24为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例26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题,例27为有机推断与合成题。

可将2014年题型示例分成7部分,即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的7个方面。

元素化合物及其应用例10(光气制备),例11(铜及化合物),例12(铁及化合

物),例22化工流程题(锌及化合物),例23化工流程题(钴

及化合物),例24化工流程题(铝及化合物)

6题(与其

它方面结

合)

化学实验基础例4化学安全,例3去杂质,例9分离和提纯,例12设计、

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例1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例14有

机实验综合应用

6题

化学与技术例15无机化工,例16化工生产原理与环保,例25草酸化

工流程

3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例17元素推断,例18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例19

原子结构、化学键、晶体,例26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

学键、晶体

4题

有机化学基础例14有机物性质,例20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例21有

机框图推断,例22有机框图推断

4题

化学与生活例1化学与生活1题

题型示例的启示

1.将继续考查考生对化学与生活、环境、能源等相互关系的理解

案例3(考试说明中例1)

背景材料:①2006年春季,宁夏大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工降雨;②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③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用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④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lu)的原料之一,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7宁夏A.AgI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

B.用米汤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C.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D.1 mol a能与4 mol NaOH完全反应

【说明】本题主要涉及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的内容。主要通过设置化学与生活、环境、能源等相互关系的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再现、辨认的能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

【启示】目前已成各地调考第1题模拟对象,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与生活常识及教材细节。(可以是航天化学有关的热点,神舟玉兔探月等国家科研方面)2.化学反应原理仍是考查的重点且多以图表信息题出现

题型示例中有11道题以以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为主,其中选择题涉及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2题,涉及电解质溶液理论2题,涉及化学反应与能量1题,非选择题则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电化学)、速率(反应速率的表达计算、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平衡(平衡状态的特征及K的计算、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溶液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并常与计算题融合。

此类试题常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化学上有很多材料和事实都可以通

过图表信息出现,其中属于基本理论的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物质结构图像和模型、电解池与原电池装置图或工作原理图等,由于图像和表格中包涵着大量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往往是隐含的,考生必须将观察图表的结果进行分析加工,才能发现其中的有关规律并提取到有用信息。(下面新增题)

案例4 (考试说明中例7)

【说明】此题为新增题例,该题设计新颖,图中给出了不同温度下c(H+)和c(OH-)的关系,考查考生对水中离子积、c(H+)和c(OH-)的关系以及c(H+)与pH的关系的理解,同时考查考生获取图像信息和数据,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示】近几年电解质溶液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常在选择题中考,此次新增1个图像信息题。加上例2也为1个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考生应关注图像选择题,尤其是电解质溶液理论方面的图像题。

(图像题的理论考试结合了3.题型示例新增题中,化工流程题成为主要题型

新增题中4题涉及化工流程,例22化工流程题(锌及化合物,2013新课标Ⅱ卷)例23化工流程题(钴及化合物,2013新课标Ⅰ卷)例24化学原理题(铝及化合物,第一问也涉及化工,2013新课标Ⅰ卷)例25草酸化工流程(2013新课标Ⅰ卷)

原先化工流程题仅在化学与技术模块范围出现,但2013年新课标Ⅰ卷有三处出现,第27题为必做题、第28必做题第一问也涉及化工,第36题为选做的化学与技术模块。三题均新增进题型示例。可见要高度重视化工流程题型。

(专家说化工流程题必考了,一旦考试,没有容易的,这与大学里的专业有关,出卷的老师是希望进来的学生对工业流程的熟悉,不缺乏,所以加大比重,,2014流程的无机实验和工业的合成,很可能考的)

案例5 (考试说明中例22)(试题来源:2013年新课标Ⅱ卷)

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 Mn(Ⅱ), Ni(Ⅱ)等杂质)的流程如下:

提示:在本实脸条件下,Ni(Ⅱ)不能被氧化: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2。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____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_____ 。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 。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了过量的锌外还有____ 。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

(4)反应④中产物的成分可能是ZnCO3·xZn(OH)2。取干操后的滤饼11.2g,煅烧后可得到产品8.1 g。则x等于_____ 。

【说明】此题是根据纯化工业级氧化锌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化学变化进行的讨论,考查考生对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变化的条件、化学变化的实质等的掌握与了解,同时考查考生利用化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如化学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启示】此题考点定位为工艺流程、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与以往化学实验题相比,更强调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标考试目标与要求,但对学生要求高。

(方程式的书写不在是课本上的,更多的是信息给予学生要求写)

4.定量问题的考查强调用真实数据且计算量大

在新课标全国卷中考查化学计算特点为:

①已去掉了计算板块。分值加大,但分散在各题。

②“化学计算”实质是化学反应的计量问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化学中程度问题的定量分析(K sp、K、盖斯定律、pH等)以及组成问题分析(围绕n的概念计算)这3类,其中第2类近年出现频率高。

③近年强调用真实数据,计算量大。虽不强调数学技巧数学工具,但难以计算且有单位换算问题。

案例6(考试说明中例10)(试题来源:2012年高考卷化学试题第27题)

光气(COCl

2

)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

CO与Cl

2

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

4)与CO

2

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

CH

4、H

2

和CO的燃烧热(ΔH)分别为-890.3 kJ·mol-1、-285.8 kJ·mol-1和-

283.0 kJ·mol-1,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

3

)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4)COCl

2的分解反应为COCl

2

(g)===Cl

2

(g)+CO(g) ΔH=+108 kJ·mol-1。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0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

2

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 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比较第2 min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

T(2)________T(8)(填“<”、“>”或“=”);

③若12 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

________mol·L-1;

④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____;

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⑤比较反应物COCl

2

v(5~6)________v(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说明】本题以光气制备和分解的研究与应用为情景,考查了中学课程中一些基本物质的制备反应,并且除涵盖运用燃烧热数据计算反应热之外,还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平衡常数、转化率、平均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特别是根据相关数据关系图来正确判断温度、浓度等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试题体现了对化学学科内基础知识整合的基调,特别是对化学基本原理的充分理解和融会贯通。

【启示】此题得分不高。第27题满分15分,但(1) 、(2) 、(3)平均分为1.38分, 第27题得分不高因为此题计算最为复杂.因此平时训练要强调不用计算器。

5.题型示例中,化学实验题有2个方向

一种为实验设计探究题,大纲规定学生应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以题型示例中例12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和例1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为代表。

另一种为有机实验综合应用题,以例14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为代表。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机实验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所提供的实验信息及物理常数的解读能力,要求考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基础化学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获取的数据信息,回答合成有机反应及实验操作的相关问题。2012年和2013年均考有机实验综合应用题。

案例7 (考试说明中例14)(2012海南卷第17题)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

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密度/g · 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一l30 9 -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说明】本题是一道有机化学实验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机实验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所提供图表的解读能力,且考控温及常用分离和提纯方法与操作。

关注控温,提纯必考了

案例8 (考试说明中例12)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

..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 H2SO4、3% H2O2、6 mol/L HNO3、0.01 mol/L 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 KI、20% KSCN、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假设2:;假设3:。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说明】本题以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为背景,考查Fe2+和Fe3+的转化、Fe3+的检验等相关知识;以探究实验的核心环节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案评价和设计的能力。

【启示】复习应2种题兼顾,前者更合大纲要求,后者可保持有机题比例,会不会考无机题却按第2模式呢?

实验选择题目的基本内容,建议关注2个方面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

案例9 (考试说明中例9)((2013全国新课标第13题)

【说明】本题是物质分离和提纯方面的实验题,要求考生具有对中学化学相关实验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与辩认的能力,形式上,本题将实验目的,分离方法与原理等内容

以表格形式融于一体,内容方面,本题涉及的物质既有无机物,也有有机物,涉及的物质基本性质有溶解度、密度与沸点等,既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实验常用分离和提纯方法,(如萃取、分液、蒸馏及重结晶等)具体应用范围的掌握,也考查了考生对这些分离和提纯方法所涉及原理的理解适度与应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萃取、分液、蒸馏及重结晶等方法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

6.有机题目的基本内容和题型已相对固定

有机选择题目的基本内容相对固定。有1题以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为基本落脚点,另1题主要考察典型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类型。有机非选择题目已多年用有机框图推断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的了解和对所给信息的解读能力,涉及有机反应及反应类型的分类、同分异构等概念。

根据高校的要求,有机加大了,我统计了3年的有机分值

2011年8, 9 38 6+6+15=27

2012 年10 ,12 28 ,38 6+6+14+15=41

2013年8, 12, 13有ABD三项设计有机,26,38 6+6+6+13+15=46

从26分,41分,46分逐年分值加大了,且实验2013的28提前到26

的有机实验题,无机实验难度加大

案例10(考试说明中例21)有机框图推断

PC是一种可降解的聚碳酸酯类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和韧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某研究小组开发的生产PC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① A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② B中有五种不同的化学环境的氢;

③ C可与FeCl3的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④ D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其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A的化学名称是。

⑵B的结构简式为。

⑶C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⑷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写出结构简式)。

⑸B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有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的是(写出结构简式)。

【说明】本题以一种可降解的聚碳酸酯类高分子材料为背景,给出某研究小组开发的生产PC的合成路线、特殊的反应现象、核磁共振氢谱的特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与获取的新信息相结合,推断指定物的名称、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及符合指定要求的结构简式、写出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启示】1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利与弊分析2关注同分异构体

7.结构题强调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分子结构对其相关性质给予合理解释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原有结构题3道,例17原子结构及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元素推断型)例18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以硼及化合物为载体)例19原子结构、化学键、晶体(铜及化合物为载体),而新加题为例26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晶体(碳硅及化合物为载体)。

案例11(考试说明中例26)物质结构与性质

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是,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电子数为。

(2)硅主要以硅酸盐、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3)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相结合,其晶

胞中共有8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个原子。

(4)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SiH4)分解反应来制备。工业上采用Mg2Si和NH4Cl在液氨介质中

反应制得Si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

是。

②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

是。

(6)在硅酸盐中,四面体(如下图(a))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图(b)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Si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i与O的原子数之比为化学式为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IV族的主要元素硅、碳等及其化合物的一些重要化学性质、反应和应用,要求考生根据有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正确书写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了解核外电子能层、原子轨道等概念,并且熟练掌握化合物中有关成键原子的轨道杂化形式、分子构型、晶体结构及其性质,掌握化学键能对于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等等。考查的内容包含了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特别是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物质的分子的结构对其相关的性质给予合理解释,充分体现了化学的核心内涵,以及化学学科课程改革设置“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的宗旨。

【启示】要强化结构理论应用性解释题训练,要抓最核心内容训练,所用载体要应与生活、环境、能源密切相关。

8 元素化合物知识已基本成为其它考点载体

原先三个必做题分别承担相应专题的主干知识的考查即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原理、实验基础。现三个内容之间呈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现象越来越鲜明。三个必做题均强调分别考查不同形式信息(图像、数据表、基本仪器或装置、文字表述)的整合、提取和应用。

启示1 不要过多补充旧课本元素化合物知识

启示2 要教会学生按信息写未学过的方程式

启示3 铜及化合物应加以重视,关注过渡元素

(优其金属铜,铜离子,亚铜离子的性质提升到专题复习)启示4 关注化学与技术中的制备反应

(考试说明中例10,2012年高考卷第27题)(考试说明中例23,2013年高考卷第27题)(考试说明中例24,2013年高考卷第28题)

建议: 强化按信息写氧化还原反应且配平。

9 不要完全放弃“化学与技术”模块

题型示例原题有2道,例15无机化工,例16化工生产原理与环保,而新加例题为例25草酸化工流程,从2013年高考题看:

1.化工流程图题型已进入必做题

2.化学与技术中反应与原理也已进入必做题

3.不一定选做化学与技术此题吃亏且不一定要学完化学与技术课本才会做此题

案例12(考试说明中例25)(2013全国新课标第36题)

草酸(乙二酸)可作还原剂和沉淀剂,用于金属除锈、织物漂白和稀土生产。一种制备草酸(含2个结晶水)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CO和NaO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酸钠、甲酸钠加热脱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该制备工艺中有两次过滤操作,过滤操作①的滤液是,滤渣是;过滤操作②的滤液是

和,滤渣是。

(3)工艺过程中③和④的目的是。

(4)有人建议甲酸钠脱氢后直接用硫酸酸化制取草酸。该方案的缺点是产品不纯,其中含有的杂质主要是。

(5)结晶水合草酸成品的纯度用高锰酸钾法测定。称量草酸成品0.250g溶于水,用0.0500 mol . 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浅粉红色不消褪,消耗KMnO4溶液15.00 mL,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列式计算该成品的纯度。

【说明】本题通过水合草酸的制备的工艺,把基本化学反应、化合物性质、工艺流程中相关的化学原理以及产品的最终分析和鉴定等设计成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流程图,对一个未接触过的化合物制备过程进行分析。该题侧重考查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而非仅仅对书本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化学与技术模块的特色。

【启示】有机制备的工艺题出现,说明化工流程题可考有机,那么有机制备的工艺题会出现在必做题或有机选做题中吗?

二透过2013新课标高考真题分析新命题趋势

前面透过题型示例已解读2014年理综考试说明并谈了相关启示,但只有仔细分析2013新课标高考真题才能了解学生出错原因,看透题型特点及命题得失,才有利找到恰当复习策略,而且新加例题有7道来自2013全国新课标Ⅰ卷。

1、2013年试题得分及难度系数(湖北考生)

选择题必做题选做题

26 27 28 36 37 38

均分25.2 6.8 2.64 4.08 0.72 5.41 6.60 难度系数0.6 0.54 0.18 0.27 0.05 0.36 0.44

而2013年教师和考生都觉得理综化学难度明显较物理、生物两科高,比2012明显要难。

2、2013年化学试题内容“双向细目”对照表

3、2013年新课标高考真题分析

(一)选择题分析(见投影)

(二)非选择题分析

26.(13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溶解性环己醇100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82 0.8102 83 难溶于水

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o C。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 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1)装置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填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6)在环已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填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B.温度计C.吸滤瓶D.环形冷凝管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________(填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考点: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仪器选用,实验基本技能及实验数据处理。

点评:①本题满分15分,人均6.8分,难度系数0.54。是II卷中相对容易的题。本题的得分分布如下:

第(1)、(2)、(3)问满分6分,人均3.4分,难度系数0.57

第(4)、(5)、(6)、(7)问满分7分,人均3.58分,难度系数0.51

②吸滤瓶及冷凝管的类型,在选修6《化学实验》简单介绍过,但超出了新课标全国卷常考范围惯例,有点“超纲”。建议复习备考时适当延伸拓宽,不能盲目只学某本选修教材而弃学其他选修教材。

③在最近两年的全国卷中,都是以有机物的制备为背景考查实验能力,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少中学教师自认为高考卷二道选择题和一道选作题专考有机化学内容,分值已经较高,实验

题再考有机实验的可能性较小,但命题教师不认为是单纯地考查有机化学知识,重点是考查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应重视有机,尤其有机实验。

27.(15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6C+x Li++x e-=Li x 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

⑴LiCoO2 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⑵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酸浸”一般在80 o C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 的混合液,但缺点是_________。

⑷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⑸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 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⑹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的金属化合物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考点:锂电池回收工艺中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电化学知识等。

点评:①第27题(电化学题)共计15分,人均2.64分,难度系数0.18。必做题中最难题,是历年高考化学试题考查电化学知识最难的题。具体得分分布如下:

第(1)、(2)、(3)问满分7分,满分7分,人均1.31分,难度系数0.19

说明:得1分的,以答出化合价为“+3价”居多。国标生成:“2Al+6H2O=2Al(OH)4-+3H2↑”一个都没有。方程式不会写,不规范,少箭头等是主要失分地方。

第(4)、(5)、(6)问满分8分,人均1.33分,难度系数0.17

说明:空白的很多,不会做,一看就觉得繁、难就放弃,做错等的很多,导致0分。第(4)方程式不会写,不规范,少箭头等失分。第(5)基本不会写。第(6)叙述不清,大多数只知道有Al(OH)3,但写成Al(OH)2的较多。

②本题难度大的几个可能原因分析

③谈一谈此题解题难度与过程

(此题09年广东竞赛试题,有三问一样,有些专业术语还有解释,高考没有,高估了学生) 此题有一原型

广州市2009年高中化学竞赛试题21.(10分)

2006年世界锂离子电池总产量超过25亿只,锂电池消耗量巨大,对不可再生的金属资源的消耗是相当大的。因此锂离子电池回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需要重点回收的是正极材料,其主要成分为钴酸锂(LiCoO2)、导电乙炔黑(一种炭黑)、铝箔以及有机粘接剂。某回收工艺流程如下:

(1)上述工艺回收到的产物有。

(2)废旧电池可能由于放电不完全而残留有原子态的锂,为了安全对拆解环境的要求是

_______。

(3)碱浸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酸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也能达到溶解的目的,但不利之处是_________。(5)生成Li2C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已知Li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最后一步过滤时应________________ ?与高考答案三处一致

?答:

?(1)Al(OH)3、CoSO4、Li2CO3 (1分)

?(2)隔绝空气和水分(2分)

?(3)2Al+2OH-+2H2O=2AlO2-+3H2↑(2分)

?(4)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O2↑+4H2O (2分)

?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1分)

?(5)Li2SO4+Na2CO3=Na2SO4+Li2CO3↓(1分)趁热(1分)

22、④电化学知识在历年高考试题中都有题型,几乎是必考题。从命题角度看,多数与新型电池有关。而不少新型电池的反应原理学生难以一眼看出,必须经过知识迁移才能领会,无疑是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备考中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可专题突破。

【说明】本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再生利用工艺为背景,考查内容涉及常见金属元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与电极反应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配平,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反应条件对产物的控制与影响,离子反应概念、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8.(15分)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①CO(g)+ 2H2(g)CH3OH(g) △H1=-90.1 kJ·mol-1

②CO2(g)+ 3H2(g) CH3OH(g)+H2O(g) △H2=-49.0 kJ·mol-1

水煤气变换反应:

③CO(g) + H2O (g)CO2(g)+H2(g) △H3=-41.1 kJ·mol-1

二甲醚合成反应:

④2CH3OH(g)CH3OCH3(g)+H2O(g) △H4=-24.5 kJ·mol-1

⑴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⑵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④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

⑶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

响。

⑷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Cu-Zn-Al-O和Al2O3),压强为5.0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 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⑸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烧燃料电池(5.93kW·h·kg-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

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___________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理论输出电压1.20V,能量密度E=_____(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

1kW·h=3.6×105J)

考点: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电化学知识。

点评:①本题共15分,人均4.08分,难度系数0.27。本题得分分布如下:

第(1)、(2)问满分5分,人均1.09分,难度系数0.22

说明:第(1)问方程式写成为盐酸的较多,不合实际丢分;不规范等没分(一个才1分,见错0分!)。第(2)问要点不全等。

第(3)、(4)、(5)问满分10分,人均2.99分,难度系数0.30

②第一问有两个难点。一是从铝土矿提取Al2O3属选修2的范围,大部分学校弃选这本教材,多数考生不会答题;二是未知实际工业生产采用“碱溶”铝土矿,“酸溶”只是原理正确。(2013年全国高考理综(大纲版)-29-(1)从铝土矿中提炼Al2O3。2013年重庆高考-8-(2)工业炼铝)

③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如第(2)问只有在原因和结论都正确时才得全分。没有表述因果关系要扣分。第(3)问与第(2)问存在的问题相似,说明要重视考生表述能力的培养。

④考生在识图、悟图后,联系反应的热效应及转化率的关系,才能正确回答第(4)相关问题。否则答非所问。

⑤再次考查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命题教师对电化学下力很多。

⑥能量密度是物理学的概念,属于学科间综合性问题,的确超纲了。事实上本空全省只有10人得全分,得分率为只有0.004%。少数考生计算错误而丢分,绝大多数考生放弃此问。但2014考试说明加此题,并肯定学科间综合做法。

【说明】本题以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实际工业生产为情境,考查了现行中学化学课程中一些基本物质的制备反应,除涵盖熟练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相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运算之外,还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相关化学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并且根据实验数据关系图运用化学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判断温度、压强等变化因素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试题一方面强调加强化学基本原理的学习、理解和灵活运用,体现了对化学学科内基础知识整合的基调。另一方面适当涉及物理等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在化学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高考设置理科综合试题科目的宗旨。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题见前页

考点:化学与技术题材,考查草酸晶体的制备及纯度计算等。

点评:

①本题为选修2《化学与技术》模块选考题,选做率只有7.7%,不到7000份。与2012年

基本相当。

②本题15分,人均分0.72,难度系数0.05,得分率最低。

③工艺流程题型历来是考生的短板,看不懂反应过原理及工艺过程,特别是循环操作的目的,

是得分低的根本原因。今后选学这个模块的学校,一定要教会学生看流程图。

④方程式书写稍有误及表述不清,答案不准确,如滤渣或滤液中的成分多答或少答,或状态

说错等都易失分。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题见前页

考点:电子排布、能层、能级、原子轨道、杂化、晶体结构、及物质的性质与化学键的关系。点评:

①本题15分,人均5.41分,难度系数0.36。与2012年大致持平。但是仍比有机题得分低

(6.6分)。

②本题为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选考题,选做率高达71.8%,比2012年69.5%增加了2.3%。选做率居高不下,出乎命题者的初衷。命题教师希望选作有机题的比例提高,选作结构题的比例下降,有助于学生高校后续学习。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机化学综合性较强,多数考生没有把握;不规范书写又很容易导致失分;成绩中等偏下的考生在高三复习阶段弱化或放弃有机化学,而投入较多精力复习结构化学内容。对结构化学内容,学生普遍认为学起来困难,但做题容易入手,得分相对有把握。

③得5分、6分的比例最高,多数是作对了前3问。得2-3分,多数是作对了前2问的部分问题。得8分的,多数是作对了前3问及最后一问。第4问新情景下的化学反应多数学生不会写。如Mg2Si在液氨(反应环境)中与NH4Cl反应后Mg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是本题的难点,学生易写成Mg3N2(较为熟悉、深刻):Mg2Si + NH4Cl → SiH4 + HCl + Mg3N2,但是Mg3N2与HCl会反应最终生成NH3和MgCl2。第5问表述题,多数学生的答案或要点不全、或未紧扣键能与物质稳定性的的关系而失分。

④得分不高还跟平时训练的题目过难过旧有关。平时的练习总是围绕着电离能、电负性、电子式、空间利用率、晶体密度、晶胞边长等考试热点,而对自认为冷门的地方缺乏重视。例如第(1)题所考查的知识就是很基础,但却是平时较少强调,训练也少,考到这些知识点自然难得全分。

⑤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结构试题更能考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有关晶胞的计算题区分度较大,基础好的考生能做,基础中等偏下的大多放弃此问,但今年只有很简单的均摊法计算,没有复杂的晶胞计算,而改换成文字说理题,考生都能动笔,但是表述能力有差异的考生得到区别。

⑥有关晶胞的计算,在不少备考复习卷中越来越难,有悖于高考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宗旨。

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查尔酮类化合物G是黄酮类药物的主要合成中间体,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芳香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10之间,I mol A充分燃烧可生成72g水。

②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D能发生银镜反应、可溶于饱和Na2CO3溶液、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中氢。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由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4)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5)D的芳香同分异构体H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H在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F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有____种,其中2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2:2:1:1的为________(写结构简式)。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点评:

①本题为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选考题,选做率只有20.5%(约1/5)。与2012年基本相当。

②本题15分,人均6.60分,难度系数0.44 。比2012年稍难(人均8.6分,难度0.57)。

③从卷面及得分率看,0分比例最高,主要原因是选择了此题但未作,此外答案全错或书写极不规范全为得分。满分率为9.8%列第2,这些基本上是化学成绩较好的考生。得1分占7.8%列第3,多数是第(3)问“反应类型”回答正确,或E的分子式(C7H5O2Na)书写正确。得3分、5分的,多数是做对了前3问。得7分、10分的占5.5%左右,主要是做对了前5问,但G的结构简式书写错误非常多。最后一问正确率相对较高。

说明有机题比较适合化学基础较好或偏爱有机化学的考生,但得高分仍然困难!

④11年、12年有机题明显比13年简单。虽然也是综合性推断题,但起始物质都是甲苯,部分试剂相似或相同,反应相对简单,尤其没有复杂的信息反应,答题正确率相对要高。而今年的起始物质是未知的,先要过计算确定起始反应物的分子式,再据信息推断结构式及相应的反应;起始物质或中间产物推断错误,必然导致答案错误。这是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⑤ C、F反应生成G的反应难倒不少考生。很多考生未能看出信息⑤所示原子连接方式,把G的结构简式写错了,或未能写出而丢分。由此看来,训练信息题不容忽视。

⑥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书写及数目的确定是考生的难点,从而导致第(6)问难得分。备考复习中一定要强化同分异构体的训练。

4.对2013年全国理综(I)化学试题整体评价

(1)题有创新但难度很大

整体看,今年的试题难度较大,是实施新课标以来全国卷中最难的,但仍然贴近课改精神。客观题比较常规,考查了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观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不少试题的答案,必须经过思考和知识迁移才能正确回答。如选择题第10题用电化学方法除去银质器皿表面黑色硫化银(Ag2S),大多数中学教辅资料上都有,学生训练过教师也评讲讲过,但不少考生还是不会做。由于负极材料铝与食盐水不直接反应,正极材料上的硫化银也不直接与铝反应,考生必须借助题给信息,利用原电池正负极反应特点及盐类水解知识,经综合判断才能推出反应原理。与往年相比,试题有所变化和创新,增加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的题目,且为多数考生不适应的工艺流程题型。如第27题废旧锂电池材料回收、第36题草酸的生产工艺。流程不仅复杂,还出现了工艺操作词语“酸浸”、“水相”、“反萃取”等考生陌生概念。考生只有在读懂题意、看懂流程、弄清反应原理后,排除干扰信息,再用学过的知识解答题目。(2)考查主干与核心知识

试题涉及的考点多为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如化学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第7题、27题)、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第8题、12题、13题、26题、38题)、短周期元素的性质(第9题)、原电池和电解池(第10题、27题、28题)、离子积常数的应用(第11题)、实验操作及原理(第13题、26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7题、28题)、反应热(28题)、化学平衡(28题)等主干知识。选做题中第36题考查草酸制备的工艺流程;37题核外电子排布、晶体结构、键能、杂化、物质的稳定性与化学键的关系;第38题有机物的结构、转化关系、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书写及种数的判断等主要内容。

(3)强调实验能力要求高

选择题第13题为物质分离、提纯实验题,第26题是有机实验题,共计19分,占总分的19%。两道实验题难度适中,但要正确回答每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其中“吸滤瓶”的使用,“冷凝管”的类型及用法差异,在必修教材里没有介绍(在选修2、6略有涉及)。第27题是一道流程题,虽然考查电池的回收利用,但涉及实验方法多,还出现了教材没有的“反萃取”概念。试题文字多、信息量大,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对题中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归类,对考生能力要求很高。这道题得分率最低,均分只有2.7分,难度系数只有0.18。(4)新增内容继续受到关注

新教材新增的内容收到关注。如新型电池、盖斯定律、溶度积常数、核磁共振等在考题中均有体现。如11题溶度积常数的应用,27题关于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中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28题涉及盖斯定律及电极反应式书写等。

(5)有机化学份量很大

选择题中有两道有机题。第8题比较基础,但第12题一改往年不超必修范围,而是涉及选修5的内容。另外,连续两年高考实验题都是有机物的制备。去年是用苯为原料制备必修教材中提及溴苯,但今年是用环己醇为原料制备环己烯,而环己烯又是中学教材中没有涉及的物质,制备过程中副反应产物还需参照信息思考才能推出。和与去年相比,难度相对要大。再看西部卷,实验题是正丁醇为原料制备丁醛的有机实验。可见有机化学在近几年试卷所中不仅占比重较大,而且继续得到强化。

(6)流程题型成为主要题型

框图推断题型近些年在全国卷未曾出现,代之以工艺流程题型出现在高考卷中。这类题型在地方高考卷中经常出现,今年在全国卷中竟然有两道题此类题,如第27题、第36题。可以看出,工艺流程类题型颇受命题教师的重视,但考生答题不适应。主要原因是考生看不懂流程,理不清反应原理和过程,答题比较困难。命题教师对考生的能力估计太高,如何应对,值得研究。

(7)几点看法值得讨论

A 实验探究性不明显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以实验为载体的科学探究性试题经常出现,是高考改革亮点,体现了新课程对三维目标的重视,但今年的新课标考卷体现不明显。虽然考查的是教材中没有的新物质-环己烯,但试题考查的内容没有创新之处。

B 有“超纲”之嫌

关于“吸滤瓶”的使用,“冷凝管”的类型及使用的差异,在中学阶段是不介绍的。要考生回答相应问题的确为难了。第28题最后一空有关“能量密度”的计算已经超出了化学学科的内容,为物理与化学的综合内容,这是以往高考中所没有的,此空难度较大,多数学生直接放弃。

C必修与选修界线不明

27题从题型及内容上更像化学与技术题。流程图型一般是化学与技术范围。28题第(1)问“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工艺流程”,直接源于选修2-- P60《科学史话》

----铝的价值几何。37题第(6)问:硅氧四面体体的结构型式源于选修2 --P48《传统硅酸盐材料》。按照考纲样卷,选修2中知识内容在以前的考卷中一般不出现,但今年让人不知选修与必修的界限,备考的深度、广度明显加大了,同时也增加了备考的模糊性。看来中学老师还必须关注化学与技术模块。如何应对,值得研究。

有机题的比例明显有些大(第8题、12题、13题、26题、38题),对选修的导向不利,其实大部分学校对选修怎么选还在摸索中。现在绝大部分重点中学都是结构与有机模块都讲,无疑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这与新课标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的初衷是相悖的。但命题教师对有机化学非常“厚爱”值得重视。

D 试卷及答案少数地方不规范

如第28题方程式应该用可逆号不用等号。只有可逆反应才有转化率(非可逆反应用利用率表述更合理)。第38题-(2)生成有机物C的反应答案根本就不正确,只能说是转化关系式。这既不符合中学教学要求,也存在概念问题。

E 题太难学生难适应

已造成学生做物理生物弃化学,不少学生只做选择题。

三根据三年命题趋势谈对二轮复习策略的思考

1.依据三年新课标考题研究命题方向

研究近三年新课标高考试题,了解高考命题方向。从近三年新课标卷高考化学试题,不难发现试题淡化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计算权重虽有波动,基本上以微型计算方式分散在不同试题中。建议分类指导学生,训练学生在考场合理对待计算。

具体分析三年新课标考题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及化学计算特点并提建议。2.命题的连续性与题型变化二者兼顾

高考命题思路有一定的连续性。今年的高考试题,选择题涉及的知识主要分布在必修1、2、选修4,但有机选择题(第12题)为选修5的范围,非选择题第26题、第28题(提纯Al2O3)等涉及了选修2、6等。

2011、2012年对比:二道有机基础题,(2012-10、12与2011-8、9);一道有关N A说法,(2012-9,2011-9);离子方程式与离子共存(2011-12,2010-13);一道实验基本操作,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2012-13,2011-13);电离平衡理论(2012-11,2011-10)等。必做大题涉及的考点也基本相似或相同。如2012-26与2011-26两题。再如2012-27、2011-27均以图像为信息考查反应热计算、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计算等。

再看2013年全国新课标试题,选择题的命题思路未变,但考点分布略有增加,题型有变化。如第12题为选修5范围。非选择题中,实验题与2012年相似,继续考查有机物制备。但非选择题命题风格有变。第一,题序改变。实验题有第28题调整为第26题。第二,引入新题型。工艺流程题型首次在全国卷中出现,且达2题,如第27题,第36题。第三,必做题涉及选修2、6等。

备考时,即要重视高考命题思路的连续性,又要留意命题风格的变化,使复习备考更有针对性,少做无用功。编制训练卷时,请注意3个方面。

3.专题突破化工流程和理论图像新题型

地方高考卷中常考的、评价好的新题型可能成为全国卷的参考,复习备考时不能置之不理,要适度进行这类新题型训练,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应试能力。在其他省市新课标高考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三类:

题型一:图表、数据的综合--归纳类

近几年,以图像、数据、图表为信息载体,对图像中的反应规律和数据变化中的化学规律作深层剖析,以此学生获取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图标数据类试题在课改区高考试题中多

(完整word版)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9年高考化学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2019年)

2019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参照

2021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析

2021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析 结合《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及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帮助考生明确考查范围、能力 要求、测量标准、命题趋势等,从而助力考生的冲刺复习,请留意阅读。 2020年的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这是现在高三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2021 年《考试大纲》将不再修订,但仍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考生需要参考2020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通过分析近年《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的变化来把握高考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2020年开始,全国卷和各省命制卷将全面对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因此,《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成为高考命题和高考实践的重要指南,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2017~2018年连续两年没有变化,2019年化学科的《考试大纲》同2018年相比,只在“第Ⅰ部分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略有变化,强调了对考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并指出“化学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这是第一次把“思维方法”写进《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考更加注重化学学科的特质,认识问题 的视角及化学学科所独有的思想与方法。体现在考题中,会增加题目的思考容量,更能体现考生的学习潜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科素养。这样的变化也是为即将到来的2020年高考做好衔 接与铺垫。 2019年高考试题较2018年新增两个考点: 1.钡元素的焰色反应。全国卷Ⅱ第26题对其进行了考查,该考点是复习备考的盲点,来源于教材实验,暗示要关注教材,但是选项中提到的焰色反应为绿色不够准确,黄绿色更为贴切。 2.手性碳原子。全国卷Ⅰ第36题通过结合手性碳的定义,要求用星号(*)标出中的手性碳。 2020高考化学试卷肯定会继续坚持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创新思维、和对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中去,向考生提供新发现、新研究,并且通过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从而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考试大纲》,重温教材,夯实基础 对于热点知识,必须反复强化训练。常考知识一定要在第二轮复习中继续强化,但是也要更多关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课后习题、脚注等等,2019年考查钡元素的焰色反应实验就源自于教材中的图片。 注重概念和原理的复习,强化实验探究 高考命题专家多是从学科体系、自身学术研究和命题技术层面命题、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高考考查的方向。

2014年四川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化学

2014年四川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化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命题指导思想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各学科的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遵循“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的指导思想,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铺天盖地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突出学科意识、学科思维、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 Ⅲ.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和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论,用化学术语及文字、模型、图形、图表进行正确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新课标2020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高考化学新课标1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doc

2016高考化学新课标1考试说明解读及备 考建议 2016高考化学新课标1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 2016高考化学新课标1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 一、从考试说明看新课标理综卷的化学部分命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考查,考点稳定,难度适中 对比15年考试说明,只有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基本实验操作、电解原理等考点,15年新课标Ⅰ卷真题并没有涉及。这说明选择题相对固定,高频考点稳定,个别经典题型像NA可能轮空。 2、重逻辑分析能力,重化学学科素养 把更多的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命题趋于基础问题形式上的创新与复杂化。考生需要有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且有可能会针对惯性思维产生认知冲突。这类题型具有较强开放性,整体能力要求大大提升,体现了考纲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3、不回避同一内容,不回避以往考题 新课标全国卷有些题目可能轮回考查,以往考题和练习题为母题的再创造的痕迹明显。这就要求提高我们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精讲精练,少做做透,务必确保对每个点都要理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平时一定要多做全真模拟训练、多做深刻的反思总结调整。整体来看,多数还是情境模式,但难度有所加大,需要重新界定考纲的审视标准和视角,且不确定因素增加,命题相对任性,没有绝对界限。 二、复习备考建议 (一)从考查内容看,重视以下部分:

1.学科特点及研究方法和程序(研究物质性质、物质的制备、化工生产反应适宜外界条件的选择思路以及某些实际问题如:离子方程式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的解决都应该具有相应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 2.基本概念(物质的分类、溶解度、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3.化学理论(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平衡) 4.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书写) 5.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基本操作、实验方案) (二)从阅卷经验看,着重训练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充分领会题目意图 2、规范答题,杜绝一切低级错误 2、整合信息,分析、综合、突破的能力 3、不断增加思考的深广度,抓住主要矛盾 4、结合考纲、考试说明,利用好高考题 (三)把握新形势,注重学科关联和学科体验: 从考试说明看,高考命题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相结合,与实验相结合,与工业流程相结合,注重回扣课本,重视课本中的科学探究、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等栏目及课后习题和课本图片。要求考生全面把握题境,重典型考题换角度重新整合,重视化学学科与社会生产生活、资源环保环境、能源、安全等的关联。

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新课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所以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招生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水平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水平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 对化学学习水平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水平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准确复述、再现、辨认的水平。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相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实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水平。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水平。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水平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使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水平。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准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水平。 3、化学实验与探究水平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使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水准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A 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理解能够准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B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准确判断、解释和说明相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C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使 用所掌握的知识实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Ⅲ考试范围和内容

2020高考化学大纲解析:强化实验与探究能力

2020高考化学大纲解析:强化实验与探究能力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高考化学大纲解析:强化实验 与探究能力,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高考化学大纲解析:强化实验与探究能力 一、加强《考试大纲》的研究,把握复习方向 《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多项内容是一个紧密相关的整体,而试题是《考试大纲》中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要求与试题呈现方式三 个方面的深度诠释、外在表现。研究《考试大纲》应建立起“考试 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要求”“试卷形式结构”等关系的研究思路,准确把握命题立意、考查目标与考查形式的内在一致性,在剖析考 试内容时,注意比较《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异同点,着眼 于差异的本质,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为复习教 学的决策与实施提供良好导向。在对高考试题研究中,也不能仅仅 关注试题的考点,应从试题的呈现方式入手认识考查的知识内容、 能力要求、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从而达成不仅知道“考什 么”“怎么考”,还清晰认识到“为何这样考”的研究目标。这是 指导并培养学生“答什么、怎么答、为何这样答”的解题方略的前 提与基础。 二、重视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完善高中化学知识结构 目前,我省修习不同选考模块的学生比例失衡。许多学校未能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设置高中化学课程,只选择《物质结 构与性质》或《有机化学基础》其一模块开设课程,即“考什么” 就“学什么”。其中,大多数学校选择修习《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高考中选考《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考生不足10%,这样的 课程设置使学生的有机化学素养普遍偏低。复习教学应立足于培育 学生化学学科认知素养,认识不同模块知识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完 善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

2019年化学考试大纲解读

2019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 一、 2019 考试大纲分析 2017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相比 2016 年,修订处相当多, 2018 年《考试大纲》基本没有变动, 2019 年化学《考试大纲》同 2018 年相比,只在第 I 部分考试目标与要求中略有变化,提出了高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并第一次把“思维方法”写进考纲。强调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 ,即考查内容中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使考查内容更具体化。备考时,考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知识,还需加强“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升化学科学素养,提升核心价值。 化学科命题不仅要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的全面提升,还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回顾 2017 年《考试大纲》的修订 1.修订的主要目的 (1)贯彻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体现国家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进 一步强化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2)加强高考命题的标准建设,进一步密切高考测评标准与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 准的衔接,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突出高考作为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桥梁的 功能。 (3)进一步完善考核目标和考试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善考核 目标的内涵,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适当调整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 课程标准修订方向。 2.修订的主要意义 (1)指导高考内容改革。 (2)规范高考命题:①提高质量,②倡现成果,③确定标准 (3)“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 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 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 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3.修订的主要内容 【选考模块的调整】修订后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 【能力目标的调整】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表述略有调整,能力要求不变。 “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表述略有调整,能力要求不变。

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详解

山东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讲解 一、能力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一)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1.化学科学特点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考纲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2)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考纲说明】●环境:①酸雨(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引起,主要是硫的氧化物)pH<5.6②光化学烟雾(氮的氧化物引起)③赤潮(水体富营养化)④水华(水体富营养化)⑤臭氧空洞(氟利昂)⑥可吸入颗粒物PM2.5 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⑦白色污染(塑料)⑧回收废旧电池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同时又能将有用物质加以再生利用 ●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体组成,基体是粘结剂,增强体是骨架)、光导纤维(SiO2)、氮化硅陶瓷、半导体材料(Si) ●能源:煤、石油、乙醇汽油、核能、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风能、可燃冰等●生命过程:六大营养元素(糖类、油脂、蛋白质、无机盐、水、维生素)、自来水消毒、防腐剂、增色剂、营养加强剂等 (3)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考纲说明】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④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2.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掌握化学常用计量方法。a.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考纲说明】 ①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②简单相关计算。 【指导】计算时注意根据基本定义式进行计算。 【练习】1、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ρ=(17V+22400)/(22.4+22.4V) B.ω=17c/1000ρ C.ω=17V/(17V+22400) D.c=1000Vρ/(17V+22400) 2、A L硫酸铝溶液中,含有B g 铝离子,则此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答案:1、A 2、mol·L-1 b.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考纲说明】①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②1mol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其数值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③1mol气体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1,与压强和温度有关,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1,计算时注意注意是不是标准状况,是不是气体;④1L溶液所溶解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叫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 l·L-1; ⑤0.012Kg12C所含有碳原子的个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单位mol-1,常用数据为6.02×1023mol-1;

2020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

2016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 安溪八中化学组林海生化学学科2016年的《大纲》与前两年完全相同,依然着重考察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高考常通过信息题考察考生该方面的能力,题目信息量较大,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应牢记“万变不离其宗”,在题给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灵活应对。如在有机部分的考题中常会出现考生没有接触过的有机化合物,但只要考生记住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就可以根据其结构顺利推出它的性质。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高考中常考察该能力的题目较多但难度不大,都可以直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高考中常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完成实验,或设计实验方案,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要尤其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涉及到工业生产的题目,还要考虑经济性原则。 这一信息说明今年化学学科的命题会遵循前两年化学试题的命题原则和方向,无论试题形式还是试题内容都不会有太大改变。因此,在今年的复习特别是最后几个月的第二、第三轮复习中,要在认真研读今年大纲的基础上,着重研究2014年、2015年两年的化学全国试题,找到这两年化学试题的特点,发现两年试题的共同点、差异和变化。因此,可以预计:第一,与2015年相比,2016年高考理综化学科目考查将仍会保持相对稳定,既延续前两年高考原有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要求;其次,试题设计仍将力求按照以能力考查为基本出发点,立足基础知识,重点加强对主干化学知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具体分析如下: 一、全国Ⅰ卷近三年高考考点对比 1.

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09江苏高考化学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因此,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1.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要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江苏卷)将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说明组织命题。 2.2009年化学科(江苏卷)的命题将充分体现“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新生,有利于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有利于正确引导基础教育化学教学”的命题思想。 3.2009年化学科(江苏卷)以测试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主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等为主要考查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和科学发展过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树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4.2009年化学科(江苏卷)将更富有时代气息,更进一步体现化学新课程理念,更能体现江苏特色,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要求和化学科学的特点,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对化学学科的考试内容作如下说明。 (一)素养和能力要求 1.理解化学科学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形成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2)能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方法,对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简单问题进行解释,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认识化学科学及其重大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形成信息素养 (1)能通过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以及相关模型、图形和图表等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2)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3.学会实验探究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给定情境中通过分析、判断提出有探究价值化学问题的能力。 (3)能设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方案,能运用观察、实验、阅读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证据,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形成探究结论。 (4)能对探究方案、探究过程、探究结论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准确地表述探究结果,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问题。 4.解决化学问题 (1)能将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分解,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江苏扬州)2019年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

2019年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扬州市高中化学学科指导小组 第一部分专家解读 一、注意三个坚决 1、考试说明中明确不考的坚决不讲。 2、复习课要坚决贯彻融合的原则。选修难度要降,提倡多融合,多提升素养和思维层次。高考题中的个体具体考哪个模块是看不出来的,但是一个试题中出现多个模块交叉和融合是必然方式。 3、核心内容要坚决进行梳理和排查。研究排查07-10江苏新高考试卷是第一工作,研究近3年来其他地区的高考创新试题是必要工作,尤其是实验试题。 二、关注三个问题 1、注意培训学生快速阅读、快速提取信息、快速决策判断的能力。选做题、计算题应该先做,不要等到最后做,这样一定会使选做题的分数拿不全,而选做题的前8分是简单的,选做题坚决不能放弃。高考的文字量很大,一般中文字符在5000字左右,含字母符号等近7000字符。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题的能力。关注融合,实验与原理或计算的融合,无机与原理的融合,课改的人与命题的人是两拨人,命题人侧重化学素养的考查,侧重选拔高校喜欢的人才。 3、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关注实验技能的问题,如溶液配制中天平的精确度问题、标准溶液的问题,中和滴定中的精确度等,pH计的精度问题,实验步骤的书写问题,图表的阅读问题;制订实验方案,阐述分析方案,结果表达,方案评价等。评价原则中要注意:科学性、绿色化、能耗少、操作易等。复习中应该以案例式为中心的复习模式,不要将实验简单割裂为:基本操作、制备类等,例如:以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废铁屑制备绿矾、硫酸铜晶体的制备、高纯度氯化钡制备等为例,可以将仪器选择等一直到评价都可以进行复习串联。 三、其他细节问题

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化学

江苏省2019年高考考试说明:化学 昨天,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19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扬子晚报记者发现,根据考试说明,各门学科都稳中有变。其中政治学科考点变化近30个,是近几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 今年高考各科考点内容变化在哪里?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考生要 如何面对?本报特邀南京29中九科一线教师,第一时间对“江苏高考说明”进行解读。 化学部分考点要求有所提升 【变化】主要变化在考点要求方面。 一是个别考点范围进行了微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的原子及简单离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中去掉了“简单”两字; 二是部分考点要求有所提升。如对“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元素(主族和零族)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表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要求都由“了解”变为“理解”;对“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结构”的要求由“了解”改为“掌握”。【复习建议】认真把握考试说明,并结合历年江苏高考题型和知识点,做到知识构建不超“纲”,能力训练不超“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更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在复习中,要全面梳理知识点,不留盲点。同时,通过近年高考题、模拟卷的训练强化主干知识;针对化学试题中常见

的流程图、坐标系、数据表、图像等大量信息,指导学生学会快速分析,准确获取有用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做出判断;对常错考点要经常反思,可以积累形成错题本,并把相关或相似知识纵横比较,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防止一错再错。

【权威解读】2018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阅卷角度看备考word版)-物理小金刚系列

从高考评卷视角看高中化学的教与学 2017高考理综化学全国(I)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 C.干馏D.萃取 9.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碳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柱,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 .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 .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 .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 的原子半径 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 、Y 和Z 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 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强 B .Y 的简单离子与X 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Y 与Z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 .Z 与X 属于同一主族,与Y 属于同一周期 13.常温下将NaOH 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 2X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K a 2(H 2X )的数量级为10- 6 B .曲线N 表示pH 与2(HX ) lg (H X) c c 的变化关系 C .NaHX 溶液中c(H +)>c(OH - ) D .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 +)>c(HX - )>c(X 2- ) > c(OH - )=c(H +)

解读2018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解读2018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通过对比,2018年全国考纲和2017年考纲完全一致,没有一字差别。对比2016年考纲变化比较大。 1、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2 虽然在核心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上没有变化,但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变化较多。其中了解层次变为掌握层次的有13处,即这些内容在能力层次考查上有所提升。只有2处层次要求降低。新增知识点有27处,替换知识点9处,删去知识点6个。 (1

(2)选考内容 现行考试大纲继续要求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两个选考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作答。删去了“化学与技术”模块。

高考命题趋势:化学命题充分体现“基础性、应用型、时代性、人文性”,注重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突出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重视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高考备考策略: 1.关注新增内容。 如新增化学符号对应物理量的认知,说明高考试卷中特定的物理量将会用特定的化学字母符号代替而未必再注明。比如k(HF)、kw、c(H+)、n(H+)等等的含义。再如常见物质电子式书写;焓变(ΔH)和反应热的差别;活化能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关联;新增的镁元素的性质;选修3中新增有关晶格能和晶体堆积方式的知识点;选修五中新增有机合成路线。一般考纲中新增内容当年或者下年考到的概率很大。 2.关注考查力度改变。 如在电解质溶液中,2017年考纲由2016年的2个“了解”直接变成了2个“理解”,说明2017年高考明显对电离平衡的考查增加了一个层次!同时增加了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备考中要有针对性的设计电离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训练,最好也结合一下电离度进行拓展计算!增加了对溶度积常数的理解及计算的考查,在备考中也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化工实际设计溶解平衡试题进行巩固训练,以加深理解及应用。 3.关注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差异。 三本教材中任一种教材中出现内容高考都可能不回避,如苏教版和鲁科版选修4中电离平衡内容中均涉及电离度的概念及公式计算,而人教版选4中就没有,但这些在2016年高考全国卷就考过。再如选考3中新增“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价电子”是山东科技版的描述,人教版用“最外层电子数”表示,苏教版用“外围电子”;“轨道表达式”人教版没有,苏教版和山东科技版均有。 4.适当教材知识外延。 如价态较多元素对应化合物的命名、电离常数和水解常数之间反比关系、压强平衡常数表达及计算、电离度、二元化合物、偏铝酸钠另外书写形式、有机物中一些衍生物的命名(如2016年全国丙卷第38题最后小题,不会写2-苯基乙醇的结构,该题简直就无从下手了)。此外还有关于化学反应中生成银的颜色判断,晶胞参数、原子利用率、原子坐标等等也要提醒注意适当了解。 5、强化化学实验分析与探究的能力。 基本技能:仪器使用,检验鉴别,分离提纯 实验探究:实验分析,条件控制,方案设计 要求能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初步探究实验原理,装置型性质探究实验替换,装置型制备类实验考查趋势加大,需加强性质探究类实验的训练。 6、重视物质制备类工艺流程题型考查,新增元素及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删 去化学与技术模块选考题,均暗示着要加大必考非选择题中工艺流程题 的考查,故在备考中,工艺流程题型将作为主流训练题型之一。重视理 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 发展。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化学)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例1】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 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答案】C(2016年全国I·T13)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短周期主族元素,并将原子结构、元素单质性质、化合物性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