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法复习重点1

卫生法复习重点1

卫生法复习重点1
卫生法复习重点1

一、卫生法总论

1、卫生法学得概念:

研究卫生法律法规、卫生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得一门法学学科。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融与渗透,兵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得转变, 而产生与发展起来得一门新兴得边缘交叉学科。

2、卫生法学得研究对象:

卫生法学得研究对象就是卫生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卫生法律现象则就是与医药卫生相关得法律现象。

3、卫生法律关系

3、1>定义:卫生法在调整人们在卫生组织、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形成得权利与义务关系。3、2、分类(按法律本位,还可按调整领域)

1)横向卫生法律关系——合同关系、侵权关系2)纵向卫生法律关系——卫生行政法律关系3)双重卫生法律关系——社会本位卫生法律关系

4)发生过程得特殊性——保障公民健康权实现得过程中或活动中

5)发生前提——卫生法律规范得存在

3、3、构成:主体、客体、内容

1)主体1)指在卫生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者承担义务得一方当事人

?2)有:A、国家机关B、法人或非法人组织C、自然人

2)客体: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与SI务所指向得对象,包括

1、物:一切可以被人控制兵称为全力义务对象得自然之物与人造之物如药品

2、非物质财富:创作活动得产品与其她与人身想联系得非财产性财务、人格与身份利益如科学发明、商标、专利

3、行为:满足权利人得利益。如诊治行为

3)内容:1)指卫生法律关系中主体享有得权利与承担得艾务2)权利

3)义务4)权利与艾务得对等性与一致性

4、卫生法得渊源瞧一下即可由一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与程序制定或认可得,具有不同法律效力与地位得卫生法得各种表现形式。(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国际条例与惯例)。我国限于成文法。

5、我国卫生立法体制(一元、二级、多层次)

1)定义一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职权与程序,制定、修改、废止与解释卫生法律法规得活动。

一元:立法体制得统一性

两极:立法体制分为中央与地方两个立法等级

多层次: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都可分为若干层次。

2)等级: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与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 其

她法律

2、国务院二二二向人大常委提出立法建议制定卫生法规、卫生法实

施细则

3、省、省会市、单列市、较大城市得人大——地方卫生法规

4、国务院部委二二二二行政规章

5、省、省会市、单列市、较大城市得政府--------- 地方卫生规章

6、国际卫生法律文件必须由立法机关批准才能生效

这六点结合卫生法得渊源瞧

6、卫生行政执法:卫生行政主体依据法定得或法律法规授权得行政权力,针对特定对象或事物所做出得具体得能够直接发生行政法律效力得行政行为。包括卫生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奖励、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7、授权组织执法与委托组织执法得区别

授权执法:经过授权,非行政机关得组织就取得了执法得资格,可以以自己得名义行使处罚权,以自己得名乂独立地承担相应得法律后果。虽享有规定得权利与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得资格,但仍不具备国家机关得地位。

委托执法:行政机关做出决定委托某组织行使一定范围得执法职权。特点有:1、被委托得组织不应就是其她行政机关获其她国家机关。2、仅行使委托范围内得只能。3、有不允许委托得职权。4、不以自己得名义而必须以行政机关得名狡,责任有委托行政机关承担。

行政授权必须有明确得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得依据,如果没有法定依据得,视为行政委托;行政委托不强调有明确得法定依据,只要不违背法律精神与目得即可。

8、行政责任

1)定艾一卫生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任一方违反卫生法律规范,但未构成犯罪所承担得否定性法

律评价。

2)卫生行政处罚:指卫生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在职权范围内对违反卫生行政管理秩序而尙未构成犯罪得公民、法人与其她组织,实施得一种卫生行政制裁。

有:警告、通报、罚款、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有关许可证

3)卫生行政处分: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下属人员得行政违法行为依其行政责任所实施得强制性惩罚措施。

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瞧、开除

9、卫生行政处罚原则

1)处罚法定原则:处罚猪蹄及其职权法定、被处罚行为法定、处罚种类、内容及程序法定。

2)公正与公开原则A、公正原则——回避制度、事实依扌居、法律依据B、公开原则一—处罚规定事先公开,处罚决定、程序、身份公开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一事不再罚原则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应以同一法律法规再做出发。对同一违法行为

不同执法机关也不应以同一法律法规去进行处罚。极度重要

5)保护相对人权利原则。

6)职能分离原则

10、行政处罚得程序

简易行政处罚程序适用范围

1)对于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并有下列情形之一得,卫生监督机构可当场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决定。

2)以警告得行政处罚。

3)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得行政处罚;

4)对法人或者其她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得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两者差别(比如处理机关,处理时间等)

听证程序得适用范围

对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致者较大数额罚款得,适用听证程序。

11>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得区别有哪些

1)性质不同。行政复议就是一种行政行为;行政诉讼属于司法行为。

2)受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得受理机关就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得行政机关所属得人民政府或其上一级主管部门。而受理行政诉讼得机关则就是人民法院。

3)受理范围不同。人民法院所受理得行政案件,只就是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得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得案件。而复议机关所受理得则既有行政违法得案件,也可以有行政不当案件。凡就是能够提起行政诉讼得行政争议,行政相对人都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而法律规定行政复议裁决为终局决定得,当事人不得提起行政诉讼。

4)审查力度不同。人民法院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得合法性而一般不审查其就是否适当,复议机关不仅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就是否合法,而且还要审查其就是否适当。

5)审理依据与对所涉及得抽象行政行为之间矛盾得处理不同。

6)审理程序不同。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实行得就是两审终审,公开开庭审理。

行政复议基本上实行一级复议,以书面复议为原则。较之诉讼程序,行政复议程序比较简便、灵活

二、传染病防治

1、传染病

1)定义——由病原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与原虫等引起得,能够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播得疾病。

2)传染病得分类:

1)分类情况:A、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B、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与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

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血吸虫病、疟疾)

C.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 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与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与副伤寒以外得感染性腹泻病。)

2. 预防传染病得制度

2)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

3)传染病监测与预警制度

3、国境卫生检疫对象

1)出入境人员2)交通工具与运输设备3)行李、邮包4)货物5)尸体与骸骨

三. 职业病与劳动保护

1.职业病

A 、定义 ------ 广狡 ------ 切与职业有关得疾病。

狭义——用人单位得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与其她有毒有害 物质等因素而引起得疾病。

2、职业病得鉴定

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得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承 担职业病诊断得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 病诊断资格得执业医师集体诊断。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参与诊断得医师共同 签署,并经承担职业病诊断得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

用人单位与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 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得,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 政部门报告。

3、职业病病人依法李受国家规定得职业病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与定期检 查。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得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 安置。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得作业得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第五十一条 职业病病人得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得职业病 病人得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得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 有获得赔偿1)预防接种制度 4)传染病报告制度 5)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6)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

得权利得,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第五十三条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力u工伤社会保险得,其医疗与生活保障由最E得用人单位承担;最后得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就是先前用人单位得职业病危害造成得,由先前得用人单位承担。

第五十四条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得待遇不变。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碇产等情形得,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得作业得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4、产假待遇

基本得:女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15天,难产得增加15天,多胞胎每增加生育一个因而,其产假增加15天。

产前检查: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得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得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有些企业将怀孕女职工在劳动吋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得时间计为痫邑、缺勤等,侵害女职工得合法权益)产前工间休息:怀孕七个月以上,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不得安排夜班劳动。

授乳时间:婴儿一周岁内每天两次授乳时间,每次30分钟,也可合并使用。

工薪:不得在女工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更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补贴:生育津贴:以生育时当月本单位人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按规定业记发。生育医疗费:A、在医保中心确认生育就医身份后就医得医疗费用,由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同医院定额结算(超过1万元以上得部分按核定数结算)。

B、怀孕16 财得突然流产,非定点医院得急诊、产假期间得产科并发症按核定数报销。

C、异地分娩得医疗费用,低于定额标准得按实际报销;高于定额标准得,按定额标准报销。

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

A、正常产、满7个月以上流产: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5%o

B、难产、多胞胎: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50%。

一次性补贴:在一二级医院分娩得,每人一次性增加300元补贴。

晚婚晚育:3年

四、食品安全:

1、食品

食品就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得成品与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就是食品又就是药品得物品,如山药;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得得物品,如人参。

2、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应包括: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得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她危害人体健康物质得限量规定;食品添如剂得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专供婴幼儿与其她特定人群得主辅食品得营养成分要求; 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得标签、标识、说明书得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得卫生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得质量要求;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其她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得内容。

3、食品安全法得调整范围(食品添加剂、保健品算不算?)、适用对象

《食品安全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遵守本法:(1)食品生产与加工,食品流通与餐饮服务;(2)食品添加剂得生产经营;(3)用于食品得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与用于食品生产经营得工具、设备得生产经营;(4)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5)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与食品相关产品得安全管理。

4、从业人员得健康检查时间

建立并管理员工健康档案,每年负责安排从业人员得健康检查,监督检查员工保持日常个人卫生

5、哪些疾病不许从事接触食品得职业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得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致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视频安全得疾病得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得工作。

6、许可证问题(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向哪个部门拿证?

生产环节: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与国行政许可法》得规定,审核申请人提交得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要求得相关资料,必要时对申请人得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规定条件得,决定准予许可;对不符合规定条件得,决定不予许可并书而说明理由。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厂家厂内自售、餐饮单位自加工得食品、农民自产自销得农产品,不需办理经营、生产或流通许可证,但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条件。

7、民事赔偿制度、10倍赔偿

1)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她损害得,依法承担赔偿责

任。

2)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得食品或者销售明知就是不苻合食品安全标准得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得赔偿金。

3)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与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陪产责任。

8、保健食品得规定

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得食品实行严格监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职,承担责任。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得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得功能与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9、食品广告

第五十四条食品广告得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得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得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不得以广告或者其她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10、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得规定

1)经营者得自身管理:完善得制度,配有卫生管理人员;就业人员得健康体检与培

训;保持环境卫生;各种设备设施保持正常运转;中毒及时报告

2)对采购与储存食品得规定:不得采购不符合卫生要求得食品

3)对食品如工环境与条件得要求:

4)餐饮具得卫生要求:

五、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

1、医疗机构得分级

按保障区域与规模大小:分为三级十等。

一级医院:为社区提供综合服务得基层医院。

二级医院:跨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得地区性医院,就是覆盖10万以上人口得地区医疗技术中心。

三级医院:跨地区、省、市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得医院,就是具有全而得医、救、研能力得医疗

预防技术中心。

2、非法行医

就是指未经法律授权机关批准许可,擅自开业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扰乱医疗管理秩序得行为。就是指一切违反法律规范从事诊疗活动得行为。

表现:瞧

3、医疗事故

1)定义——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与诊疗护理常规、规范而过失造成患者人生伤害得事故。

2)构成

1)主体——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与非法行医罪主体区别

2)行为违法性——违反法律法规、诊疗护理常规、规范。作为与不作为。

3)过失造成患者人生伤害。过失、后呆、因果联系

3)排除医疗事故得几种情形

1、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所造成不良后果得

2、因患者病情异常或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以外得

3、现有科技条件下,发生无

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得不良后果得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得

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造成不良后果得

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得

4)医疗事故赔偿

一)解决途径1、协商解决2、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3、民事诉讼

二)数额确定得基本原则1、医疗事故等级2、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得责任程度3、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得关系4、非医疗事故,原则上不承担赔偿责任三)赔偿项目与标准

K医疗费2、误工费3、住院伙食补助费4、陪护费5、残疾生活补助费

6、残疾用品费

7、丧葬费

8、被抚养人生活费

9、交通费W、住宿费

11>精神损害抚慰金12、参与处理得患者近亲属13、一次性计算,一次性支

4、医师得准入制度、资格考试

1)执业医师定义:取得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并在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从业得专业技术人员。

2)执业医师得社会责任

3)执业医师工作得管理

4)考试与注册

1>国外情况

1)美国:1915开始,三阶段考试

2)日本1870年建立,大学学习、临床实习、笔试

3)德国考教分离

2、我国情形

1)补考执业医师资格学历要求、专业要求、资格要求、地点要求

2)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学历要求、专业要求、资格要求、地点要求

3)师承方式传统医学资格认定推荐级别、学习时间、确有专长

3、医师执业注册

1)程序——申请、受理、发证2 )执业——地点、类别、范围

3 )不准注册规定

4 )注销注册规定

5 )变更执业注册规定

6 )中止执业重新执业规定

7 )个体行医规定

5、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得关系(两个圆圈表明得关系)

职业卫生法规体系

职业卫生法规体系 一、职业卫生法规框架 我国职业卫生安全法律法规按其立法主体、法律效力不同,分为: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其他所有职业卫生安全法律都要依据宪法的基本原则来制定。 2、职业卫生安全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职业卫生安全方面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如:《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等。 3、职业卫生安全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各类条例、办法、规定、实施细则、决定等。如:《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4、地方性职业卫生安全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为执行和实施宪法,职业卫生安全法律、行政法规,根据本行政区域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通常形式有“条例”、“办法”。 5、职业卫生安全规章:由国务院所属部委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职权制定、颁布的有关职业卫生安全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如:《职业病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 6、国际公约:经我国批准生效的有关职业卫生安全的国际条约、公约,是作为制定我国职业卫生安全法规参考依据之一,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履行。 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1、职业卫生相关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一部专门法律。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法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8法律法规考试 (整理的 最新版)

? 1.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 ]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B) ? A.12小时 ? B.24小时 ? C.36小时 ? D.48小时 ? 2.执业医师对被注销注册有异议的,可以依法采取的司法救济途径是(A)? A.行政复议 ? B. 行政赔偿诉讼 ? C.民事诉讼 ? D.刑事诉讼 ? 3. B (3) ?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数量。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 ]种。具有相似或者相 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列入供应目录。(C) ? A.5 ? B.3 ? C.2 ? D.4

? 5.医师在执业活动中,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执业活动(A) ? A.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 ? B.三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 C.三个月至六个月 ? D.六个月 ? 6.《处方管理办法》所称处方是指由[ ]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A) ? A.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 B.注册的执业医师 ? C.执业医师 ? D.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7.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遵守标准防护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标准防护原则是指(A) ? A.医务人员将所有病人的血液、其他体液以及被血液、其他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B.对应急用血而临时采集的血液进行的传染病检测,对临床用血检测结果进行核查;对未经检测、核查或者检测阳性的血液,不得采集或者使用。 ? C.采集或者使用人体组织、器官、细胞、骨髓等的,应当进行艾滋病毒、艾博拉病毒检测;未经检测或者检测阳性的,不得采集或者使用

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点

1.医师职责: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 2.中专1年→助理5年→执医,大专1年→助理2年→执医,本科1年→执医。 3.医师执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30日内准予注册。30日内变更注册。刑法完毕或决定吊照起不满2年不予注册。中止执业满2年注销注册。重新注册:3~6个月的培训,并考核合格。15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申请个体行医须执业满五年。 4.对急危患者应当立即抢救,及时转诊。 5.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组织对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定期考核,不合格者暂停执业3~6个月,再不合格注销注册。 6.违反规定一般暂停执业6个月以上1年以下,情节严重吊照,犯罪刑事。 7.非法行医:取缔,没收,罚款,吊照,造成损害赔偿,犯罪刑事。 8.阻碍医师执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犯罪刑事。 9.医疗机构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收费标准悬挂明显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加强医德教育。佩戴载有姓名、职务或职称的胸牌。 10.无法取得患者或家属意见,须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 11.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非法行医不属于。 12.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伤程度分为四级:一级:死亡、重度残疾;二级:中度残疾、严重功能障碍;三级:轻度残疾、一般功能障碍;四级:明显人身损害。 13.抢救病历可在抢救结束后6h内补记。 14.病历复印:客观可复印,主观不复印。

15.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现医疗事故向科室负责人报告,文都医考,医友互动:9。医疗机构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在12h内)。 16.尸检:48h内,最多7日。尸体火化后:让院方拿出充分证据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无过错。 17.当事人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15日内再次申请鉴定。 18.鉴定的回避原则: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或近亲属;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利害关系;与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 19.紧急抢救和特殊体质不属于医疗事故。 20.残疾生活补助费:最长赔偿30年,60周岁以上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不超过5年。 21.婚前保健:卫生指导,卫生咨询,医学检查。 22.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传染病(艾滋、淋病、梅毒、麻风),精神病。 23.孕产期保健:母婴,孕妇、产妇,胎儿,新生儿。 24.产前诊断→终止妊娠。按规定终止妊娠或结扎手术免费服务。 25.技术鉴定:对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 26.医疗保健机构须经许可,保健工作人员须经考核。 27.法律责任:有证:行政处分,严重吊照;无证:刑事责任。 28.传染病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29.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非典,艾滋,病毒性肝炎,禽流感,肺结核,甲流等。 丙类:手足口病等。 乙类甲制:非典,禽流感,甲流,肺炭疽。 30.预防接种制度:免费,相互配合。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一、基本知识: 1.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职业安全防治法》) 2.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法规、标准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暂行规定》) 3.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职业病防治法》) 4.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是职业健康工作的监管主体: 国家安监总局负责全国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

康的监管工作。 县级以上安监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5.中介服务与社会监督: 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依法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任何单位、个人均可向安监部门举报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健康上的违法行为和职业危害事故。(《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暂行规定》) 二、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健康工作中的职责: 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2009.7.1)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健康中必须履行以下职责(义务): 1.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 2.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知识和能力,并接受安监局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 3.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在岗期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并监督其依法依规操作; 4.存在职业危害的单位应建立健全下列法定制度、规程: ①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②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卫生法基础(上) 试题

卫生法基础(上)试题 判断题部分 第 1 题. 卫生具体行政行为的方式、程序、手段、幅度等均由卫生法律规范明确、具体规定的称之为羁束行政行为 A. √ B. × 答案:A 第 2 题. 卫生具体行政行为根据其受卫生法律规范拘束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要式卫生行政行为和非要式卫生行政行为 A. √ B. × 答案:B 第3 题. 行政处罚先调查取证后裁决的顺序颠倒即构成违法 A. √ B. × 答案:A 第4 题. 卫生具体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之一是决定文书已为行政相对人受领 A. √ B. × 答案:A 第 5 题. 卫生法的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卫生法律文件的活动 A. √ B. × 答案:B 第6 题. 程序合法是实施卫生具体行政行为所经过的步骤、时限方式等符合法律规定 A. √ B. × 答案:A 第7 题. 剥夺权益是指剥夺行政相对人已有的权能、权利或利益 A. √ B. × 答案:B 第8 题. 吊销卫生许可证是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A. √ B. × 答案:A 第9 题. 卫生行政强制只需卫生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就可 A. √ B. × 答案:B 第10 题. 卫生法律关系是指卫生法律规范调整的人们在卫生活动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B. × 答案:A 第1 1 题. 任何卫生法律规范都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A. √ B. × 答案:A 第1 2 题. 依法作出的卫生具体行政行为一经生效对卫生行政主体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都具有约束力 A. √ B. × 答案:A 第1 3 题. 行政处罚先调查取证后裁决的顺序颠倒即构成违法 A. √ B. × 答案:A 第1 4 题. 卫生法是行政法律规范和民事法律规范相结合的法律 A. √ B. × 答案:A 第1 5 题. 吊销卫生许可证是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A. √ B. × 答案:A 第1 6 题. 程序合法是实施卫生具体行政行为所经过的步骤、时限方式等符合法律规定 A. √ B. × 答案:A 第1 7 题. 卫生具体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之一是决定文书已为行政相对人受领 A. √ B. × 答案:A 第1 8 题. 卫生具体行政行为根据其受卫生法律规范拘束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要式卫生行政行为和非要式卫生行政行为 A. √ B. × 答案:B 第1 9 题. 卫生具体政行为是指卫生行政主体依职权对特定的人和事所作出的行为 A. √ B. × 答案:B 第20 题. 卫生行政强制只需卫生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就可 A. √ B. ×

卫生法规历年考点汇总

卫生法规历年考点汇总 1.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1999) 2.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开展诊疗活动,必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00) 3.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依法享有定期考核权的单位是: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者组织(2001) 4.《母婴保健法》所指的孕产期保健服务不包括:胎儿性别鉴定(2002) 5.《执业医师法》规定,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具有以下学历者,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003) 6.《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的年龄是:l8-55周岁(2004) 7.《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有:艾滋病(2005) 8.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尸检。当地不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尸检的期限是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2005) 9.医疗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患者,应当依法采取的措施是:及时转诊(2000) 10.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处理的原则是: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1999) 11.医师中止执业活动两年以上,当其中止的情形消失后,需要恢复执业活动的,应当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者组织考核合格,并依法申请办理:重新注册手续(1999) 12.某镇卫生院3名医务人员违反《献血法》规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由于患者家属及时发现,经治医师采取果断措施,幸好未给受血者健康造成损害。根据《献血法》规定,当地县卫生局应对3名医务人员给予的行政处理是:责令改正(1999) 13.构成医疗事故的主观方面,应当是:违反操作规程的故意(2001) 14.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适当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异常情况。调整输注速度是根据受血者的:病情和年龄(2001)15.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其时限是:6小时内(2000) 16.《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属于:三级医疗事故(1999) 17.医疗保健机构依法开展产前诊断的,必须符合卫生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2005)18.属于《母婴保健法》规定可以申请医学技术鉴定的是:对婚前医学检查结果有异议的(2004) 19.医疗机构施行特殊治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批准后实施(2003) 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哪类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002) 2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报告(2002) 22.保证全血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是:无偿鲜血(2000) 23.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2000) 24.内科医生王某,在春节探亲的火车上遇到一位产妇临产,因车上无其他医务人员,王某就协助产妇分娩。在分娩过程中,因牵拉过度,导致新生儿左上肢臂丛神经损伤。王某行为的性质为:虽造成不良后果,但不属医疗事故(2005) 25.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卫生处理(2004) 26.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依法对其给予罚款处罚的机关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2003) 27.经产前检查,医师发现或者怀疑胎儿异常的,应当对孕妇进行:产前诊断(2002) 28.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2000) 29.医疗机构对其医疗废物暂时储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2005) 3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004) 31.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3-6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2003) 32.《执业医师法》规定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期限是3个月至6个月(2001) 33.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兴办的大型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申请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

环境法的目的

关于环境法的直接目的, 学理上主要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学说。这两种学说都有各自坚持的立场, 而且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水平的差异、环境保护意识的差距和现实需要侧重点的不同, 这两种学说也各自被不同的人群所接受。 一元论者主张, 环境法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保护环境, 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种思想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由于当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 造成大量的公害病, 引发社会公众的健康危机。为了控制环境污染, 防止公害事件的爆发, 这些国家在修改公共卫生法的基础上, 形成了初步的环境法律。因此, 环境法产生之初, 其目的非常明确, 就是要针对造成民众健康危机的环境污染, 把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公众身体健康作为它的唯一目的。 二元论者则主张以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持续发展为目的。二元论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最初的环境法产生之后, 对于环境污染的控制, 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对产生污染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强制性的管制。而这种强制性的国家行政管制, 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冲击, 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 单纯保护环境的行为引发了经济界人士的强烈抵制。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出现了环境法目的二元论的主张。另一种说法则认为, 二元论产生于日本1967 年的5公害对策基本法6, 该法中有所谓公害防治要与经济调和的提法, 体现了日本战后国内追求经济优先0的普遍心态。虽然两种说法略有区别, 但不论那一种说法, 无疑都说明二元是环境保护利益和经济发展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 对比一元论和二元论, 可以清楚地看到, 两种主张其实都包含着一个最基本的目的) ) ) 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在两种主张中已经形成了共识。它们之间的根本分歧只是在于保护环境要不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一元论主张, 环境法的唯一目的就是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环境法应该只注重于环境保护, 而不应当有别的什么目的。而二元论则坚持环境保护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要求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环境法的目的,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目的,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目的。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第1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这一立法目的显然属于多元论,其目的共有以下四项:(1)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2)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3)保护人体健康;(4)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一、人类中心主义——传统环境法的理论基点 环境法理念的核心在于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有两种流派: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与人的关系,突出人对自然的统治地位,主张以人类的价值尺度来解释和处理整个世界,是工业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导观念。人类中心主义源自古希腊和中世纪文化,最早的 人类中心主义代表人、希腊哲学家普洛泰格拉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把人视为宇宙的中心事实,进而以人的目的来看待世间万物。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植物为动物而存在,动物为人类而存在”,“自然系为人类才生有一切动物。”[3]基督教的《旧约·创始说》讲述,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人类,并且赋予人类统治自然万物的权利。这种观念在欧洲一直保持到19 世纪,即使当时的科学家也不比一般人更清醒。然而,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只是从人类目的或价值角度出发来看待自然事物,强调自然事物的工具价值,但并未必然否定自然事物的其他价值;确证了人类利用自然的合理性,但并未必然肯定人可以无限度的利用自然,因此,讲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归因于传统的人类中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一览表

表1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一览表 序号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 规范、标准、文件名称 编号 实施 时间 发布部门备注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11”第52号 2011-12-3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14”第70号2014年修 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二十八号 199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3号 2013-07-0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12-03 国务院 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 号 2002-5-12? 国务院 7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2011-11-01 国务院 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05-12 国务院 9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定规定》国务院令第619号2012-04-28 国务院 10 《生产安全事故保护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06-01 国务院 11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令第1号 2005-09-0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2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令第17号 2009-05-0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3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令第45号 2012-04-0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4《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令第47号 2012-06-0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令第48号令 2012-6-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6《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令第49号令 2012-6-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7《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 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令第51号令 2012-6-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职业健康工 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安监总安健[2011]132号2011-8-5?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9 《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3〕171号2013-12-3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89号2012-5-29?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卫生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全国总工会? 21《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 护档案>管理要求的通知》? 冀安监管职健[2013]52号2013-5-20?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2《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 第12号 2009-2-1 河北省人民政府 2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令2002-4-11 卫生部 24《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08号2012? 卫生部、劳动保障部 25《河北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 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暂行)》 冀安监管职健[2010]120号2010-10-21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6 《关于印发<河北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 同时”监管实施细则>的通知》 冀安监管职健[2012]4号2012-11-28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卫生法学第一章卫生法概述

第一章 卫生法概述
第一节 卫生法的概念、 调整对象和作用
一、 卫生法的概念
卫生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和保护人体生命 健康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卫生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卫 生法, 又称形式意义上的卫生法, 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以卫生法典命名 的卫生法。广义的卫生法, 又称实质意义上的卫生法, 是指调整卫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和, 或泛指一切卫生法律规范。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卫生法典, 但是不能没有实质意义上的 卫生法。我国还没有制定出卫生法典, 但已经有涉及面广、 内容丰富的实质意义上的卫生 法。作为卫生法学研究对象的卫生法, 通常是实质意义上的卫生法, 它既包括以卫生法典形 式表现出来的卫生法律规范, 也包括以其他法律、 法规、 规章、 司法解释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卫 生法律规范。本书所称的卫生法, 如果没有作出特别说明, 皆指广义的卫生法。
二、 卫生法的调整对象
卫生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卫生行政机关、 医疗卫生机构及组织、 企事业单位、 个人、 国际 组织之间及其内部因预防和治疗疾病, 改善人们生产、 学习和生活环境及卫生状况, 保护和 增进人体健康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它涉及多组织 (卫生行政机关、 医疗卫生机构及组织、 企 事业单位等) 、 多群体 (上述组织的相关工作人员、 公民个人等) 、 多内容 (医疗卫生机构及组 织管理、 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管理、 生命健康权益保护、 特殊人群健康保护、 健康相关产品管理 监督、 疾病预防与控制、 公共卫生监督与管理、 环境污染防治、 中医药及民族医药、 现代医学 科学与立法等) 。所以, 卫生法的调整对象具有多层次、 多侧面和纵横交错的特点。一般来 说, 卫生法主要调整以下七个方面的社会关系:
(一) 卫生组织关系
卫生组织是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组织。国家通过用法律条 文的形式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组织的法律地位、 组织形式、 隶属 关系、 职权范围以及权利义务等固定下来, 形成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制度。通过这一活动, 国 家才能有效地对卫生工作进行有序地组织和领导, 医疗卫生机构及组织才能保证他们在法 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相应的卫生活动。目前, 在我国, 医疗卫生机构及组织主要是指各类医 疗机构、 卫生监督及疾病控制机构、 血站、 医学会及医学协会、 红十字会等。 — 8 —

法律法规考试 (整理的 最新版)(1)

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 ]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B) ? A.12小时 ? B.24小时 ? C.36小时 ? D.48小时 ? 2.执业医师对被注销注册有异议的,可以依法采取的司法救济途径是(A) ? A.行政复议 ? B. 行政赔偿诉讼 ? C.民事诉讼 ? D.刑事诉讼 ? 3. B (3) ?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数量。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 ]种。具有相似或者相 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列入供应目录。(C) ? A.5 ? B.3 ? C.2 ? D.4

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执业活动(A) ? A.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 ? B.三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 C.三个月至六个月 ? D.六个月 ? 6.《处方管理办法》所称处方是指由[ ]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A) ? A.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 B.注册的执业医师 ? C.执业医师 ? D.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7.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遵守标准防护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标准防护原则是指(A) ? A.医务人员将所有病人的血液、其他体液以及被血液、其他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 B.对应急用血而临时采集的血液进行的传染病检测,对临床用血检测结果进行核查;对未经检测、核查或者检测阳性的血液,不得采集或者使用。 ? C.采集或者使用人体组织、器官、细胞、骨髓等的,应当进行艾滋病毒、艾博拉病毒检测;未经检测或者检测阳性的,不得采集或者使用

我国公共卫生法治的理论坐标与制度构建

引言 早在古罗马时代,人类就有了值得称赞的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法治实践,甚至1848年英国就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法典,这标志着公共卫生法开始迈入“法典化时代”。但西方公共卫生法学者认为其“边界模糊,内容也同其他法律与卫生的交叉研究相互重叠”,而我国公共卫生法的研究则更是面临重重困境,虽有公共卫生法的提法而尚未有任何系统的教材和完整的理论。那么,我们到底应当以何种方式言说“公共卫生法”的概念和范畴呢?本文将析解出演进模式、调整领域、价值追求与调整方式四个维度,以此构成公共卫生法“整体性解释”的四个象限并用它替代“公共卫生法”的共识性定义,进而为我国公共卫生法治及其制度构建提供“理论坐 标”。 一、公共卫生法治的动态理论坐标:演进模式与调整领域(一)公共卫生模式与公共卫生法的演进公共卫生学界将19世纪以后的近现代公共卫生模式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瘴气模式(the Miasma Model)、病原模式(the Agent Model)、行为模式(the Behavioral Model)、生态模式(the Ecological Model)。这四种模式代表了四种对疾病和公共健康问题及其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认识。传统公共卫生局限于鼠疫、天花等传染病的被动防治,其范围和内容十分有限,防控的规则也十分简单。新公共卫生强调预防且不再单纯追求作为人群健康这一个整体价值,而是将公众健康视为个体健康的总和。正是因为个体健康之于群体健康的构成性意义,创造公共

卫生的价值就不能不重视对个体进行法律规制,以便增加整体的公共健康效益和价值,这也进一步契合了法律以个体主义为底色的逻辑,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公共卫生法的发展。(二)公共卫生法调整领域的扩张一方面,现代公共卫生法不仅仅是瘟疫等传染病的防控规范,而进一步纵深地扩张到调整包括恐怖袭击、核武器、生物恐怖主义、战争等在内的由现代政治和科技发展所引起的所有突发公众健康安全问题,调整对象以及相应的手段亦丰富多元。这一类型的公共卫生法常涉及紧急状态的处理,因而可将这些内容概括为紧急公共卫生法治,即对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权力运作和法治实践状态的一种描述。另一方面,现代公共卫生法的调整议题也由政府紧急权力的行使扩张到针对个体行为和健康意识引导的健康教育和针对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控制所展开的健康促进两个方面。这一类型的公共卫生法可被概括为常规公共卫生法治。 二、公共卫生法治的静态理论坐标:价值追求与调整方式(一)公共卫生法的三重价值追求法律介入公众主体的健康价值维护,便生成公共卫生法的基本逻辑。公共卫生法治的基本运行机制和核心法理可提炼为以下三个价值命题。1. 健康何以重要健康之所以重要,一般认为存在两个相互关联的理论来支持:人体机能理论和民主理论。前者主张健康是个人获得幸福以及行使政治权利的基础。后者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职责是实现公众健康、安全与福祉。2. 健康何以成为公共问题健康成为公共问题意味着国家对超越个体的群体健康需要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卫生法律法规 第一节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即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卫生法上的法律责任即由于行为人违反卫生法的相关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的内容 (一)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 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间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民事方面的法律规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 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 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刑事法律规定,后果严重构成犯罪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一、法定传染病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进行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 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疟疾等26种。 (三)丙类传染病 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风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等11种。 二、传染病防治方针与管理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三、传染病预防、监测预警与疫情报告 (一)传染病的预防

(整理)卫生法学大题.doc

一、名词解释 1 .卫生法 2 .卫生法律关系 3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4 .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 5 .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 6 .卫生法律关系的内容 7 .法律事实8 .法律事件 9 .法律行为10 .合法行为 11 .违法行为12 .患者自主原则 13 .公平原则14 .生命健康利益 15 .行为16 .物 17 .智力成果18 .卫生权利 19 .卫生义务20 .保障社会健康原则 二、简答题 (一)如何理解卫生法的概念? (二)简述卫生法的调整对象? (三)简述卫生法律关系的特征? (四)卫生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哪些? (五)简述卫生法的分类及我国的现状? 三、论述题 (一)如何理解卫生法律关系的内容? (二)论述卫生法的特征? (三)论述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卫生法:卫生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保护人体健康活动形成的卫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卫生法律关系:指由卫生法所调整的国家卫生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之间,它们的内部机构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卫生管理和医药卫生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用以调整卫生关系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准则,它是卫生立法的基础,卫生司法的依据,卫生活动的准则。 4 .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卫生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卫生法律关系中享有卫生权利和承担卫生义务的人。 5 .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卫生法律关系主体的卫生权利和卫生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6 .卫生法律关系的内容:卫生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卫生权利和承担的卫生义务。 7 .法律事实:指能够引起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事实。 8 .法律事件:指能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而又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特定社会现象。 9 .法律行为:指基于人们的一致表示并可以发生法律后果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10 .合法行为:卫生法律关系主体实施的符合卫生法律规范,能够产生行为人预期后果的行为。 11 .违法行为:卫生法律关系主体实施卫生法律规范所禁止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12 .患者自主原则:患者自己决定和处理卫生法赋予的患者权利。 13 .公平原则:指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配置卫生资源,协调卫生保健活动,以便普遍能得到卫生保健。 14 .生命健康利益:是人身利益的一部分,包括人的生命、身体、生理功能等,它是人的生命健康权的客体。 15 .行为:卫生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行使权利和义务主体履行义务的活动。 16 .物:指现实存在的,能够被人所支配利用,具有一定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财富。 17 .智力成果:指人们脑力劳动所创的成果,属于精神财富。 18 .卫生权利:是卫生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依照卫生法规定,根据自己的遗愿实现自己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19 .卫生义务:是卫生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主体依照卫生法规定,为了满足权利主体某种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 20 .保障社会健康原则:本质上是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健康利益的关系,它是世界各国卫生法公认的目标。 二、简答题 (一)如何理解卫生法的概念? 卫生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和保护人体健康活动形成的卫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这一概念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 .卫生法调整的对象是卫生社会关系: 卫生社会关系包括卫生组织关系、卫生行政关系、卫生民事关系、卫生发展关系等。 2 .卫生法是法律规范的总和: 我国的卫生法是由一系列调整卫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包括:卫生法律、卫生法规、卫生规章等。 (二)简述卫生法的调整对象? 卫生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卫生行政机关、医疗卫生组织因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人们生产、学习和生活环境及卫生状况,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而产生的以及它们内部所发生的卫生社会关系。包括: 1 .卫生组织活动方面的法律关系 2 .卫生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关系 3 .卫生民事活动方面的法律关系 4 .卫生发展活动方面的法律关系 (三)简述卫生法律关系的特征? 卫生法律关系除了具备一般法律关系的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1 .卫生法律关系是既存在于平等主体间也存在于不平等主体间的一种法律关系。 2 .卫生法律关系是卫生法确认的法律关系,具有特定的范围。 3 .卫生法律关系所体现的利益是个人利益和社会的健康利益。

卫生法基础(下) 试题

卫生法基础(下)试题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分,共分) 第题. 剥夺权益是指剥夺行政相对人已有的权能、权利或利益 . √ . × 标准答案: 第题. 行政处罚先调查取证后裁决的顺序颠倒即构成违法 . √ . × 答案: 第题. 卫生具体政行为是指卫生行政主体依职权对特定的人和事所作出的行为 . √ . × 答案: 第题. 卫生法律关系是指卫生法律规范调整的人们在卫生活动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 . × 答案: 第题. 程序合法是实施卫生具体行政行为所经过的步骤、时限方式等符合法律规定 . √ . × 答案: 第题. 卫生法的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卫生法律文件的活动 . √ . × 答案: 第题. 卫生行政强制只需卫生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就可 . √ . × 答案: 第题. 卫生具体行政行为根据其受卫生法律规范拘束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要式卫生行政行为和非要式卫生行政行为 . √ . × 答案: 第题. 依法作出的卫生具体行政行为一经生效对卫生行政主体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都具有约束力 . √ . × 答案: 第题. 卫生法是行政法律规范和民事法律规范相结合的法律

. √ . × 答案: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分,共分) 第题. 卫生法律责任特点不包括的是 . 与违法行为相联系 . 内容由法律明确规定 . 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 具有国家强制性 答案: 第题. 卫生法调整的对象是 . 卫生服务关系 . 卫生监督关系 . 卫生社会关系 . 卫生合同关系 答案: 第题. 下列属于行政处分的是 . 罚款 . 记大过 . 没收违法所得 . 责令停产停业 答案: 第题. 下列不属于单方卫生行政行为的是 . 卫生监督检查 . 卫生行政处罚 . 卫生行政强制 . 卫生行政合同 答案: 第题. 卫生行政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对行政相对人造成影响的是. 权利义务 . 生命财产 . 执业资格 . 卫生活动 答案: 第题. 根据宪法规定有权提出法律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人数是. 人以上 . 人以上 . 人以上 . 人以上 答案: 第题. 下列不属于卫生行政救济途径的是 . 卫生行政诉讼 . 卫生行政复议 . 卫生行政稽查

2013年卫生法律法规综合试题 (个人整理)

2013年卫生法律法规综合试题 1.构成医疗事故的主观方面,应当是 A.技术水平欠缺的技术过失 B.违反卫生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责任过失 C.违反*作规程的故意 D.疏忽大意的过失 E.过于自信的过失 答案:C 2.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应当立即向 A.所在科室报告 B.所在医院医务部门报告 C.所在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监控部门报告 D.所在医疗机构的主管负责人报告 E.当地卫生行政机关报告 答案:A 4.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的权利之一是 A.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B.尊重患者隐私权 C.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D.努力钻研业务,及时更新知识 E.爱岗敬业,努力工作 答案:C 5.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 A.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 B.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三个月至六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 C.降低其执业等级 D.变更其工作岗位 E.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 答案:B 6.经产前检查,医师发现或者怀疑胎儿异常的,应当对孕妇进行 A.产前 B.母婴保健 C.孕妇保健 D.胎儿保健 E.产妇保健 答案:A 7.内科医生王某,在春节探家的火车上遇到一位产妇临产,因车上无其他医务人员,王某遂协助产妇分娩。在分娩过程中,因牵拉过度,导致新生儿左上肢臂丛神经损伤。王某行为的性质为 A.属于违规*作,构成医疗事故 B.属于非法行医,不属医疗事故 C.属于超范围执业,构成医疗事故 D.属于见义勇为,不构成医疗事故 E.虽造成不良后果,但不属医疗事故 答案:E (8~9题共用备选答案) A.暂停执业活动三个月至六个月 B.暂停执业活动六个月至一年 C.给予行政处分 D.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E.追究刑事责任 8.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治疗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的处理是

1848年英国《公共卫生法》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1848年英国《公共卫生法》的前世与今生 历史脉络 为什么会出台 立法进程 背景 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一、法案出台背景及意义 十九世纪前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居住在简陋、狭小、没有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房屋中,城市公共卫生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同时,1848年一股新的霍乱浪潮席卷欧洲西部,传染性疾病大规模爆发。面对如此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一大批公共卫生改革者的推动下,英国议会多次就此问题开展了激烈的立法辩论。社会改革家埃德温·查德威克(Edwin Chadwick)在该法案创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埃德温·查德威克的敦促下,由约翰·罗素勋爵领导的辉格党政府终于在1848年8月31日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48年英国《公共卫生法》是公共卫生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英国中央政府历史上首次成为了公共卫生和环境质量标准的保障者。 英国社会改革家埃德温·查德威克(Edwin Chadwick) 二、该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埃德温·查德威克认为,改善公众健康的最重要步骤是:(1)改善排水和下水道设施;(2)清除房屋、街道和道路上的所有垃圾;(3)提供清洁饮用水;(4)为每个城镇任命一名医务官员。该法案多处体现了埃德温·查德威克的改革思想,在供水、排污、垃圾处理、住房等问题上规定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阐述了应该对此负责的主体以及涉及的惩罚措施,并强调了强有力的地方参与。1848年法案的显著特色是初步建立公共卫生管理组织,设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卫生委员会。卫生委员会由财政部提供资金,并对财政部负责,该法案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