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光农业试题库

观光农业试题库

观光农业试题库
观光农业试题库

《休闲农业》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1.观光农业的概念

观光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农业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它以农业为载体,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环境美学的方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作为旅游资源,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观光休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2.观光农业的基本功能

生产功能;游憩与保健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环保功能;文化传承功能

3.观光农业的前提条件

观光农业主要是以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和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的形式出现,其前提条件必须有丰富的农特产品,浓郁的乡村文化与民俗,优美的田园和自然景观,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宽阔的土地面积。

4.构成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素材:自然素材;人工素材;事件素材。

5.列举构成观光农业园区常见的事件素材(5种以上)

6.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形

主要可分为物理形态、生态形态和文化形态

7.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以意大利在1865 年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为标志开始了观光农业的萌芽阶段。

观光采摘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人均GDP 达到3000 美元以后开始进入观光采摘阶段。

度假阶段在人均GDP 达到7000 美元以后操作体验度假成为主要的旅游方式。

租赁阶段在人均GDP 达到13000 美元的地区形成了观光农业的最高阶段----租赁阶段。

8.国外观光农业的主要特征

1)以具有特色的农场、庄园作为发展观光农业的依托

2)政府从政策上大力扶持

3)客源大部分为本国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

4)休闲农业内容多样性,融观赏、参与、购物等于一体。

9.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

1)发展观光农业对农村经济的意义

拉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增收渠道,直接增加农民的收益

降低产业劳动力成本,减少农产品的运销环节,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

促进农业转型,增加农村就业人口,繁荣农村经济

2)发展观光农业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

有利于提高新农村的管理水平

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

3)发展观光农业对旅游业的意义

观光农业是旅游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农旅互动,共同发展

实现农业和旅游业之间产业链的延伸

4)发展观光农业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义

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村自然、文化资源

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使农业走向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第二章观光农业类型及主要运行模式

1.由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农业资源和经济状况的差异,各地观光农业发展类型与模式表现为多样性。

2.观光农业园区按经营模式分类,有农庄经济型、园区经济型、特色产业型、自然人文景观型、农家乐型、农业贸易型等类型。

3.观光采摘园

观光采摘园,指在城市近郊或风景点附近开发特色果园、菜园、花圃、茶园等,让游客入内参与摘果、拔菜、切花、采茶等活动,亲身体验和享受收获季节的田园乐趣。观光采摘园是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最早形式,也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观光采摘园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久居城市、经济基础良好、对产品品质要求较高、有回归田园体验农事劳作愿望的城市居民。

观光采摘园的基本特征为:

●距离城市较近,交通便捷。一般位于城市近郊或风景点附近,乘公交车可以方便到达;

●规模不求大,但要求集中连片,可新建也可利用原有的种植地改造而成;

●具备旅游景区的基础条件(路网通畅)和基本旅游设施(例如,停车场、观景平台、凉亭、坐椅等);

●物产丰富,四季皆有收获。依据观赏采摘季节不同,观光采摘园通常配置丰富多样的作物品种(例如,果树、蔬菜、瓜果、茶叶、花卉、五谷杂粮等)供游人采摘购买;

●采摘园中的基础设施(例如,道路等)和栽培管理技术(例如,果树矮化、果园清洁、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等)都应保证游客参与农事活动时安全、便捷等;观光采摘园除了让游客自助采摘果实外,各个农耕季节,四季变换的农业景象,都是观光的好去处;

●园区名称突出主题特色,一般命名为观光采摘果园、观光采摘菜园、观光采摘竹园、观光采摘茶园、观光采摘草莓园、观光番薯园、观光花生园、观光玉米园、蘑菇采摘园等。

与普通农田、果园、菜园等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是观光采摘园出售优质无公害并可亲自收获的农产品和良好的基础条件及新颖的旅游设施。

3.教育农园

教育农园(场)又称认知农园、教育农场、学童公园、自然生态教室等,是利用农林业生产、自然生态、动植物、农村生活文化等资源,设计体验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让旅游者在体验中学习的农业及相关领域的知识。

教育农园以展现农业科学知识(例如,动植物种类和品种及其生长过程)、农耕历史文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环保等自然知识和设计动手生产、制作等体验活动为主题元素,主要以儿童、青少年学生及对农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感兴趣的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兼备了知识传播和观光休闲娱乐双重功能,是21世纪观光农业的发展趋势,许多观光农业园区中都设置教育农园景区。

4.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和对高科技农业技术及农业新产品知识感兴趣的人群,其主要构成元素是:现代高科技农业技术和设施、农业新品种等。

5.农家乐是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以利用自然生态与环境资源、农村活动及农民生活资源、体验生活为特色,以农业、农村、农事为载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以旅游经营为目的的观光农业项目。一般是在原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的基础上,将环境略加美化和修饰,以纯朴的农家风光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游览。

农家乐具有很强的参与性,能让每个游客亲自动手,在轻松、愉快的参与过程中获得返

璞归真的感受。

农家乐有以下特点:①游客以中、低收入层次的城市居民为主。“农家乐”观光农园一般费用都比较便宜,旅游消费实惠,颇受都市游客的青睐;②具有观光农业最基本的乡土性,游客可以直接的贴近大自然,可以直接参加农家所进行的各种农事活动,还可以品尝没有见过或很少见过的农产品,或者品尝自己付出劳动而得到的劳动果实;③观光项目受到农业生产季节性的限制,往往淡季、旺季差别十分明显。

6.市民农园是由农民提供土地,让市民参与耕作的园地。一般是将位于都市或近郊的农地集中规划为若干小区,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用以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乐趣。市民农园以休闲体验为主,多数租用者只能利用节假日到农园作业,平时交由农地提供者代管。

市民农园中的农地多由各种类型观光农园提供,农地平时由农园中的专业人员代为管理,租用者在空闲时间才来管理。

7.1865年,意大利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

8.观光农业运行的组成要素:(1)对观光农业有着需求的市场;(2)积极鼓励发展观光农业的政府;(3)提供观光农业技术的科研部门;(4)从事观光农业的企业

第三章观光农业资源及其开发

1.观光农业资源是开展各种观光农业旅游活动的基础。

2.观光农业资源,指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能为观光农业旅游开发和经营所利用,为开展观光农业旅游活动提供基础来源的各种物质和文化吸引物的总称。

3.观光农业资源的构成要素:(1)自然景观要素;(2)农业景观要素;(3)社会文化景观要素

4.观光农业资源的特征:(1)广博性;(2)地域性;(3)季节性;(4)观赏性;(5)文化性

5.对开发地进行观光农业资源的系统调查和科学评价工作,是进行观光农业旅游开发和经营的必要前提和有效保证。

6.观光农业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观光农业资源调查的内容既包括观光农业资源本身的赋存状况,还包括资源的形成和存在的环境状况,以及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开发条件等。

(1)观光农业资源赋存状况调查:资源类型调查;资源特征调查;资源成因调查;资源规模和级别调查;资源组合结构调整

(2)观光农业资源的环境调查:自然环境调查;人文环境调查;环境质量调查

(3)观光农业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条件调查:旅游要素调查;客源市场调查;区域内及相邻区域间资源相互关系的调查

7.观光农业资源调查的方法:(1)问询调查法;(2)统计分析法;(3)野外勘测法;(4)现代科技分析法;(5)分类对比法

8.观光农业资源评价的原则:(1)客观实际性原则;(2)全面系统性原则;(3)动态发展原则;(4)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5)市场性原则;(6)效益估算原则

9.观光农业资源综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1)观光农业资源自身的价值条件:美学观赏价值;康娱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资源规模度及组合质量

(2)观光农业开发地的自然条件: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土壤条件;环境质量状况

(3)观光农业开发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条件;区域城镇依托

及劳动力保证;物产和物质供应情况;建设用地条件;区域基础设施情况

(4)客源市场状况

(5)观光农业开发地的区位条件

(6)观光农业开发地的农业基础条件

10.一般体验性评价法旅游资源的一般体验性评价法指评价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个或某一系列的旅游资源的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资源及环境综合评价法是国内学者黄辉实提出的一种定性评价法。该方法分别从两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一是旅游资源本身,二是资源所处的环境。

“三三六”评价法即国内学者卢云亭先生提出的“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评价体系。“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6个方面。该方法可用于对观光农业资源的自身价值、开发条件及开发效益等方面的定性评价。

11.层次分析法其主要步骤如下:①将旅游资源的评价进行层次划分,划分出大类、类和层等,构成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②给出评价因子的大类、类、层的权重,对决策树中各层次,分别建立反映其影响关系的判断矩阵,通常是应用特尔菲法(delphi method,即专家咨询法),获得评价因子排序权重及位次;③根据权重排序,以100分为总分,按权重赋予各个因素分值,得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表;④根据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确定基本评价因子的指标分。

12.观光农业资源开发的概念与意义:

观光农业资源开发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观光农业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观光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并使观光农业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经济技术活动。其实质是以观光农业资源为对象,通过一定形式的挖掘、加工和完善,以达到展示其价值,满足旅游者多方面需求的目的。

观光农业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区域旅游业而言,观光农业资源开发将农业生态景观与农业生产和乡村文化等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开拓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形式,为传统的旅游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还可有效地对旅游者进行分流,减轻旅游热点景区的环境压力,延长旅游者的逗留时间;其次,对于农业而言,观光农业资源开发把农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和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可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观光农业开发者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注重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又能开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再次,对于游客而言,观光农业资源开发不仅能满足都市人回归乡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还可让游客在观赏农业景观,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品尝当地风味特产,体验农家生活的过程中,实现其观光、游览、品尝、购物、休闲、度假等不同类型的需求愿望。

13.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就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的一些基础性理论,包括农业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旅游经济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均可作为观光农业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14.观光农业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1)观光农业旅游吸引物的规划建设;(2)观光农业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3)观光农业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4)观光农业旅游市场的开拓

第四章观光农业规划

1.观光农业规划是观光农业园区建设的前期工作,对观光农业园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试详述观光农业规划中的“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这一原则适用于很多行业和领域,具有普适性。

“因地制宜”中的“因”是指依据,“制”是指制定,“宜”是指适当的措施,简言之,就是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突出特色是要求结合当地的条件,既要制定适宜的办法,更要体现当地的资源特点。因地制宜不排除对外来技术与文化的吸收,而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风俗习惯、技术应用能力等进行有选择地引进与吸收,最好能依据当地特点进行改造创新。因地制宜与突出特色是辩证统一的,因地制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产品的差异特色,进而突出特色。两者是构建观光农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农业本身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展观光农业必须根据各地的农业资源、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和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特色和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特色是观光农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观光农业兴盛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很多人对这个行业充满好奇,这个行业有区别于其他各类旅游行业的独特魅力,它才能在诸多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规划项目越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越强。因此,在观光农业规划中,要与实际相结合,发挥资源优势,保持其“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的垄断性优势地位。

3.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内容主要应包括观光农业功能布局与分区、观光农业园区农业景观设计及观光农业园区交通道路设计等内容。

4.观光农业园区按功能性质划分为观赏区、示范区、休闲体验区、产品收获区、认知区、旅游服务区(管理服务区、休闲配套区)等六大功能区。

5.观光农业园区交通道路优化设计原则:(1)主、次道路分明原则;(2)突出主题原则;(3)不重复原则

6.观光农业园区交通道路系统由一级路、二级路和游步道三级组成。

第五章观光农业产品

1.观光农业产品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而生产出来的旅游产品。作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产物,它既是吸引旅游者最基本的要素,又是观光农业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其重要性体现在产品生产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观光农业企业的市场成败。2.观光农业整体产品应包含以下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核心产品(core product)。核心层次是观光农业整体产品的基本效用(即使用价值),它主要通过旅游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的整体性融合而集中体现出来。

第二个层次是形式产品(tangible product)。观光农业核心产品向旅游者提供了基本的使用价值,但是市场上无论实物产品还是纯粹劳务产品,其基本使用价值必须依托某种形式的载体才能实现交换,所以第二个层次是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即市场上出售观光农业产品的实物或劳务的外观。形式产品包括:类型、品质、形态、商标、价格等。

第三个层次是延伸产品(augmented product)。延伸产品是指观光农业企业为旅游者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所提供的相应服务和附加利益,企业可以利用附加利益和附加服务提高观光农业产品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3.观光农业交通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②旅游目的地景区之间的交通;③观光农业园区内的交通。

4.观光农业景区是观光农业产品要素中最直观和最核心的部分。

5.观光农业景区指在具备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内,各种农业要素所构成的能够成为人们审美对象的形式及信息的总和。它是由最初的农业资源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高级形态。

6.观光农业商品是观光农业企业生产的实物性产品,它是在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的

基础之上产生的高层次需求,是观光农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7.观光农业商品都承载了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和传播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双重价值。8.观光农业商品的开发应做到以下4点:①以当地农业资源为主要原材料;②保持传统制作工艺特色;③挖掘一定的实用性能;④包装精美且彰显本土文化。

9.观光农业产品的功能:审美功能;体验功能;科普功能;消费功能;康体功能

10.观光农业产品的康体功能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环境康体、食物康体、娱乐康体和文化康体。

11.观光农业产品的特点:农业性;生态性;季节性;不可贮存性;不可转移性;综合性12.观光农业产品的设计的三级标准及四大组成的量化标准

(1)初级设计

初级设计的任务是配置旅游资源及旅游服务,实现旅游产品“小型、粗品、经济”的特征;完成旅游产品四大组成:①主题命名;②低层次需求内容;③形式“慢拙”;④“无疑难服务要求”的旅游产品价格。

(2)中级设计

中级设计的任务是通过配置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实现旅游产品“中型、细品、标准”的特征,完成旅游产品四大组成:①主题美名;②中层次需求内容;③形式“轻快”;④“疑难服务收费”等的价格。

(3)高级设计

高级设计总的任务是在初、中级设计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实现“大型、精品、豪华”;完成旅游产品四大组成:①主题品牌;②高层次需求内容;③形式“舒缓”;④代收代付的价格及部分纳税。

13.开发观光农业产品的基本原理就是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地域差异和季节差异,生产出表现民族性、地域性和原真性的产品。

第六章观光农业市场营销

1.观光农业市场的一般特征:以城市居民为市场主体;出游目的地的选择受到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出游信息的获取更注重口碑效应;出游时间的选择有明显的指向性;出游消费行为更注重体验和参与。

2.观光农业产品包含2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体的农业产品;二是以服务为核心的旅游产品。

3.观光农业产品定价的特殊性:第一,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价格认识的有限性。第二,旅游产品中的非货币成本受到更多的关注。第三,旅游者往往把价格作为评判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4.对于观光农业企业来说,销售渠道的起点是观光农业景区;所要转移的产品是服务性的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的中间环节是旅游商人中间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和代理中间商(代理商和经纪人),主要包括旅行社、旅游承包人、旅游中心、航空公司、出租车司机等;销售渠道的终点是旅游者。

第七章观光农业景区管理

1.观光农业景区属于旅游景区的一个类别,它和其他类型景区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各自所提供的核心产品不同。

2.观光农业景区则是以具有观赏价值的农产品、农业自然环境、田园风光、农村生活、农耕文化、生态教育、劳作体验、乡间游乐等为核心吸引物的景区。

3.观光农业景区构成的资源要素指含有吸引力成分的要素,主要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它是观光农业景区的基础所在。

4.旅游服务是观光农业景区促成顾客满意、提高景区效益和树立景区形象最重要的因素。

其实,优质服务本身就是观光农业景区的吸引力之一。

5.观光农业景区非资源要素主要包括旅游者、社区居民和当地政府等,这些要素对观光农业景区的经营管理活动起重要的作用。

6.观光农业景区管理主要由3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职能。7.观光农业景区在进行效益管理时,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①树立效益观念,把提高效益作为管理活动的中心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②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效益的评价。效益评价应形成市场评价、专家评价、员工评价、社会评价的综合评价机制;③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与结合,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置社会责任于不顾,也不能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环境;④正确处理全局效益与局部效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关系。应把全局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兼顾局部效益;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而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利益。

8.观光农业景区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教育培训方法;(4)定量技术方法

9.从景区经营管理内容的角度来构建管理系统,观光农业景区的支持系统、前台系统和后台系统共同构成了景区管理系统。其中,支持系统又由规划管理、筹建管理、节庆活动管理等要素构成;前台系统又由服务管理、游客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安全管理等要素构成;后台系统又由设施设备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社区居民管理等要素构成。10.观光农业农事活动指以观光农业资源为依托,以乡村文化为支撑,在特定时空内举行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农事体验活动和节事庆典活动的总和。农事活动主要包括常规性体验参与活动和农事节庆活动。

11.观光农业景区农事活动产品的开发应遵循体验性、参与性、文化性、趣味性、创新性原则,提高各种农事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12.观光农业景区前台系统最关键的管理要素主要有服务管理、游客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和安全保卫管理等。

13.景区服务过程管理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识别顾客需求,然后确定服务内容,接着设计服务流程,最后进行服务的实施和效果评估。

14.全面质量管理有3个核心内容:一是持续不断地推进质量改进;二是全员参与;三是追求顾客满意度。

15.观光农业景区游客管理有3个主要目标:①保护自然环境及观光农业景观资源,以促成观光农业景区的可持续发展;②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③提升游客的游览质量。16.普适性的游客管理技术有以下5个方面:游客数量、景区容量调控技术;容量、定点管理技术;游线管理技术;有效沟通技术;安全管理技术。

17.观光农业景区环境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自然环境卫生管理;②游览环境卫生管理;③餐饮卫生管理;④景区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⑤游客行为卫生管理。

18.观光农业景区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灾害防治、游览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治安管理、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安全事故处理等各个方面,贯穿于游客入园旅游的每时每刻。

19.观光农业景区后台系统管理的关键要素主要有:设施设备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社区居民管理等。

20.观光农业景区设施主要分为3类:①基础设施,②旅游专门设施,③为农业设施21.社区居民对重大决策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旅游业的发展发表意见和看法。②对当地旅游规划的编制提出意见和要求。③参与制定当地旅游发展战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监督方案的实施。④对观光农业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意见和要求。⑤参加观光农业景区及地方政府有关旅游发展方面的听证会,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意见和看法。

第九章观光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1.与观光农业产业密切相关的政策,主要有:政府主导政策、政府扶持政策、土地流转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

2.观光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科学编制规划;(2)政策引导及协调;(3)管理和市场推广;(4)监督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3.政府扶持观光农业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1)观光农业项目用地优惠政策;(2)观光农业项目基础建设倾斜政策;(3)观光农业项目税收优惠政策;(4)金融支持政策;(5)土地流转的政策

4.农民参与观光农业的开发主要有以下7种模式。(1)“公司+农户”的股份制模式;(2)“公司+社区+农户”模式;(3)“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4)国家+集体+农户股份制模式;(5)“农业协会+农户”股份合作制模式;(6)“农户+农户”股份合作制模式;(7)个体农庄模式。

5.观光农业所需要的人才主要包括:(1)专业技术人才;(2)经营管理人才;(3)服务人员

6.观光农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内容:(1)加强农业技能的培训;(2)加强乡土文化知识的培训;(3)加强化服务技能的培训;(4)经营管理知识培训

第十章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观光农业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观光农业产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我国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观光农业的经济生产功能下降;(2)农业生产环节污染严重;(3)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4)旅游活动的开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5)社区参与程度不高,开发模式单一。

3.观光农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合理开发和利用观光农业资源;突出和保持区域经济特色;科学运营观光农业企业;真正使农村和农民获得实惠。

4.观光农业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1)维系当地社区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性;(2)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特色;(3)真正体现我国千年农耕文明;(4)提高观光农业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5)保持环境卫生和综合治理水平。

《观光农业概论》复习题解析

一、填空题 1、广泛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家庭副业等。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和畜牧业。 2、旅游具有游览、观赏、娱乐、休憩、度假等功能,既是一种文化生活,又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包括旅行社部门、游客住宿接待部门、目的地旅游组织 部门景区、游览场所经营部门部门以及交通运输部门部门。 4、观光是指游览观赏娱乐休憩度假·科考健身探险等一切旅游形式。 5、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是乡村的风土人情,基本性质乡村性。种类丰富包括农居旅游田园观光乡村生态旅游农家乐古镇旅农业观光等。 6、生态意识生态理念·生态道德是生态旅游的核心。 7、生态旅游的主要类型有森林生态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 8、构成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素材有自然素材、人工素材、事件素材。

9、发展观光农业对农村经济的意义有:①拉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增收渠道,直接增加农民收益、②降低产业劳动力成本,减少农产品的运销环节,直接增加农民收入、③促进农业转型,增加农村就业人口,繁荣农场经济。 10、发展观光农业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义有:①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场自然、文化资源、②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使农业走向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11、观光农业按经营模式分类有农庄经济型、园区经济型、特色产业型、自然人文景观型农家乐型、农业贸易型。 12、农家乐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 13、高科技示范园是农业旅游与科技旅游相结合的产物。 14、森林公园常见的有山岳森林景观、野生动植观赏型森林环保、科普教育型、沙海探险、山水旅游型型、避暑度假、民族风情型。 15、观光农业运行的组成要素:①对观光农业有着需求的市场、②积极鼓励发展观光农业的政府、③提供观光农业技术的科研部门、④从事观光农业的企业 16、观光采摘园集生产采摘于一体,一般由生产采摘区、观光休闲区、基础服务区等功能区组成。

高中地理农业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农业 (2015? 新课标全国 2)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 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 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2015? 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4.“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 蒙古高压 B. 印度低压 C. 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5.“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 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 珠江三角洲 B. 柴达木盆地 C. 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6.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地形平坦 B. 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 资金雄厚 7.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A. ① B. ② C.③ D. ④ 8.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 夏季降水增多 B. 夏季气温降低 C. 冬季降水增多 D. 冬季气温增高 9.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 温室气体减少 B. 森林覆盖率减小 C. 入湖泥沙量减低 D. 草原生产量减低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1、农业: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广义的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3、农业生产的本质: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自然交织。 4、农业的基本特征: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5、农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须的原料。 6、系统论观点:农业大系统中各业、农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密切联系。 第一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农业的起源:人类的祖先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刀耕火种、揭荒制、连作与轮休) 。 2、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的作用 (1) 农业与原始社会:食物增加加快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逐渐定居形成村落;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 农业与前工业社会:传统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兴起、国家的兴起,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3) 工业革命后的农业:农业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农业时期,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 (4)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另外还有对其他产业的贡献以及就业贡献等。 生态环境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和治理污染。 社会文化作用:农村社区文化;旅游、观光、休闲。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1、农业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包括农业环境中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非生物环境: 光、温、水、气、土等。 2、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对生物学来说, 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对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3、生态因子: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4、生活因子: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子,如光、温、水、养分和空气(五大因子) 5、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主导作用。 6、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土壤。 7、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8、生态系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加上它们生存的环境。 9、农业环境:以农业生物为主体,包括围绕着该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农业自然环境:土壤、水体、大气、能量、物 质等)和社会条件(农业社会环境)的总和。 10、农业自然环境:指能满足各种农业生物生长繁殖的各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水体、大气、能量和物质等。 11、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农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11、自然环境与农业地域的分异规律 中国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是东西部的地域差异,全国分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为湿润农业区;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为干旱牧业区;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为高寒牧业区。 12、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各地区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匹配决定了农业区域的明显差异。如我 国农业的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次是南北之间的差异、最后是中、高山地区上下 之间的垂直差异。形成差异的最突出因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综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全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占国土面积45%;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 为高寒牧业区。 13、气候变化使中国农业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单选题答案电大本科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单选题答案电大本科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单选题答案单选题 题目1 农业概念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选择一项: d.农业服务 题目2 农业资金主要来源不包括:() 选择一项: a.农业银行 题目3 当前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是:() 选择一项: c.传统农业阶段; 题目4 农业的经济功能不包括:() 选择一项: d.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题目5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本质区别不包括:() 选择一项: a.资金来源不同 题目6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不包括:()

a.农业劳动化 题目7 农业生产的本质是一种()。 选择一项: b.自然和经济再生产过程 题目8 组成农业系统的要素有()。 选择一项: c.其他要素均包含 题目9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不受哪些因素影响()。 选择一项: a.人为资源 题目10 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不包括()。 选择一项: a.气候资源 题目1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栽培作物的种类、面积和配置的总称是()。 选择一项: b.作物布局 题目2 栽培学中所应用的种子含义较广,不包括()。 选择一项: a.人工种子 题目3 植物有害生物种类很多,其中主要不包括()。

b.鸟类 题目4 土壤质量即土壤健康,它是保障土壤生态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指标,下面哪些因素不会影响土壤健康()。 选择一项: a.有机肥的施用 题目5 “温室效应”是由于由于哪种气体的增加直接导致的()。 选择一项: c.二氧化碳 题目6 森林资源不包括()。 选择一项: b.从事林业工作的工人 题目7 目前林业上利用较多的灯光诱杀、潜所诱杀及温汤浸种属于()。 选择一项: c.物理防治 题目8 羊的疫病防治技术不包括()。 选择一项: b.科学喂养,精心管理 题目9 牛的疫病预防不包括()。 选择一项:

旅游概论第一章测试题

1、“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 A. 德国的《国家科学词典》 B. 1959 年的《现代汉语词典》 2、旅游的本质是 ( )。 A. 游览 B. 旅行 C. 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 具有 包容性 3、“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 。说明( )是一定社会 文化环境的化身。 A. 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 、旅游设施 D 、管理服务 4, 以下的情况中,属于旅游的是( ) A. 从四川迁到广州定居 B. 去云南做生意 C. 去九寨沟观光 D. 德国大使来中国居住了五年 5,以下的旅游不属于地方性旅游的是( )。 A. 去东莞樟木头观音山游览 B. 去深圳欢乐谷游玩 C. 参观东莞古典园林可园 D. 参观东莞石碣袁崇焕故居 )。 B. 1931 年的《辞源》 D. 1811 年的英国牛津字典

6,世界上最普遍、最主要的旅游形式是()。 A. 生态旅游 B. 商务旅游 C. 宗教旅游 D. 观光 旅游 7,最早出现的旅游形式是( ) A. 度假旅游 B. 科技文化交流旅游 C. 商务旅游 D. 团 体旅游 8,以下旅游不属于洲际旅游的是()

A.美国人到北京旅游 B. 中国人到长城参观 C、日本人来中国参加广东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D.你和父母去 罗马旅游 9、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说明旅游 具有()特点。 A.消费性 B.广泛性 C. 社会性 D. 综合性 10, 国际旅馆协会的总部设在( A.巴黎 B.西班牙 C.日内瓦D马德里 11、号称世界旅游王国的西班牙, 每年接待几千万的国际旅游者,大 多数属于游海滩、寻阳光和海水浴等旅游。 A、观光 B、度假 C、商务 D、专项 12、1998年6月25日一一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 事访问期间,游览了西安兵马俑、北京故宫长城、桂林七星岩等景点, 属于: A、观光旅游 B、专项旅游 C、新型旅游 D、跨国旅游 13、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最根本的差别在于( A.消费程度 B.逗留时间 C. 跨越国界 D.便利程度 14、以下属于旅游的是: A、远古人狩猎迁徙 B、乞丐沿途要饭 C、帝王巡游 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 15、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 2、国际旅游包括()

观光农业概论教案范文

《观光农业》教案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高等专科农林管理类观光农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观光农业这一新的农业生产业态及其发展,重点掌握观光农业的相关理论基础、资源和产品,观光农业体验、市场营销、策划以及观光农业的规划方法,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新型产业,是学科交叉的新领域。观光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农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于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研究观光农业的学科,观光农业概论主要内容包括观光农业理论基础、观光农业资源、观光农业类型与产品、观光农业的体验、中外观光农业比较、观光农业项目策划、观光农业规划、观光农业市场营销、观光农业政策与制度建设、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包括掌握观光农业的内涵与特征、功能与原理,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观光农业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了解中外观光农业发展状况等。 三、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理论和实践技能都不能偏废。学习过程中应以文字教材为基础,掌握观光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结合观看录像教材(电视课),以进一步了解、掌握观光农业项目规划的方法和要求。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未作具体要求的教学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了解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 ?掌握观光农业的概念、观光农业的归属 ?重点掌握观光农业的功能 ?重点掌握观光农业的特征 ?掌握观光农业发展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与现代农业 主要知识点:农业、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 第二节观光农业 主要知识点:观光农业的性质、观光农业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节观光农业的演进 主要知识点:观光农业发展的背景、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观光农业的功能 主要知识点:观光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 第五节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 主要知识点:观光农业发展对农村经济、城市发展、农村建设的意义第六节观光农业的归属与学科领域 主要知识点:产业归属、学科领域 第二章观光农业类型及主要运行模式 观光农业类型 教学要求: ?了解休闲理论的实质与内容 ?掌握体验经济对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完整版)中国地理农业练习题

中国的农业练习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一、选择题 图1为我国某一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河流中,发源于该区域的是 A.塔里木河B.雅鲁藏布江C.淮河D.长江 2.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该省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 门是 A.种植柑橘、荔枝等为主的林业B.种植水稻为主的耕作业 C.饲养猪、鸡、鸭为的畜牧业D.放养羊、马、牛为主的畜牧业 下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读图 回答3~4题。 3.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 条件都是( ) A.水运便利 B.劳动力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 D.气候适宜 4.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 主要是甲盆地( ) A.地形平坦B.温差大,光照足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 读右图,完成5~6题: 5.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 A.天然橡胶B.棉花C.茶叶 D.甜菜 6.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 右图表示我国东北地区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日期等 值线及水系分布。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积雪融化完毕日期最早的是 ( ) A.①B.② C.③ D.④ 8.等值线在②处明显向北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洋流

15年-电大观光农业概论作业答案

观光农业概论作业答案 观光农业概论作业1(第一章~第三章) 1.试述观光农业的概念与范畴。(P8) 观光农业是指依托农村田园景观、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和经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景观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发挥农业与农村观光功能,向社会提供具有特色的休闲观光、风情感受、文化欣赏、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娱乐健身等观光服务于相关产品的新型农业产业。 从广义的观点来看,观光农业还包括观光林业、观光渔业、观光牧业等。因此可以说,观光农业是以结合农业为基础,以观光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是农业和观光产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产物,是农业多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结合现代农业和观光产业的组成部分。 2.阐述观光农业的多功能性。(P19-23) ⑴经济功能(生产,产业集聚) ⑵社会功能(就业增收,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示范辐射,教育,养生,媒介,融资) ⑶生态功能(保护生态,景观审美,饱和农业,生物多样性) 3.联系本地实际,分析农业发展现状,探讨发展观光农业的可行性。 略 4.试述休闲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休闲经济是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体验为经济提供品,以满足人们感情需要和自我实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 5.阐述体验经济的产生背景与特征。 体验经济产业背景: ⑴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提高和人类需求层次升级是体验经济产业的根本动力 ⑵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推动了体验经济的产生 ⑶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体验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 ⑷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为消费“体验”创造了必要条件 6.阐述景观农业的基本观点。 德国著名生物学家和地理学家特罗尔被推举为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他把景观定义为将地圈,生物圈和智能圈的人类建筑和制造物综合在一起,供人类生存的总体空间可见实体,认为景观代表生态系统之上的一种尺度单元,并代表一个区域整体。从景观定义出发,景观农业是草地,耕地,林地,树篱及道路等多种景观斑块的镶嵌体。从影响因素看,景观农业是人类为其生存通过较完善的生物和技术活动,对土地长期或周期性经营的结果。景观农业的本质是农业生态系统和在一定的景观上的有机结合。它是按景观生态学原理规划的,具有高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和实习能量与物质平衡能力的一种新型农业。

电大现代农业概论作业四次作业答案

电大现代农业概论作业四次作业答案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1------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一、名称解释 1. 农业 农业是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在国民经济中农业还包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在《农业法》中还将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也包括在农业之中。 2.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心的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3.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包括作物布局复种或休耕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轮作或连作等。 4.间作 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方式。 5.再侵染 初次侵染引起植物发病后在病部形成的繁殖体传播到其它健康植物上引起发病称为再侵染。 二、填空

1、循环再生多层次利用 2、资源新技术 3、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4、植物检疫植物抗病虫品种 5、有机质团粒 三、单项选择题1.C 2.A 3.C 4.D 5.A 6.B 7.A 8.B 9.D 10.C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新的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打破传统农业的结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2、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哪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3、什么是模式化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学在研究作物生育进程中各器官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以及作物与环境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种栽培措施和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科学、定时定量

农业旅游试卷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乡村旅游: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闲,观光等 的旅游活动。 2.观光农业: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新型旅游业。 3.森林公园: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 溪流等多景观的农业复合生态群体。 4.民俗观光村: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 旅游憩息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 5.度假型观光农业: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以吸引游客去度假,享受 回归大自然的无限乐趣。 6.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在引进国际先进的现代农业设施的基础上,展示电脑自动控制温度, 湿度,施肥,无土栽培和新特农产品品种。 7.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特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的农业。 8.乡村景观:乡村地区范围内,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 9.乡村景观规划:是根据自然景观的适宜性,功能性,生态性,经济性,文化性和继承性 等,以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为出发点,以景观保护为前提,合理规划和设计乡村景观区内的各种行为体系,在景观保护与发展之间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10.都市农业:一种根据城市居民的多种需求建构和培育的融生产,生活,生态,科学,教 育,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体系。 11.现代农业: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它的核心是科学化,特 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12.农业生态旅游: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 种高效产业。 13.增长极理论:把握动性的产业嵌入某一地区后,就会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而推 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增长。 14.点—轴理论:从发达区域大大小小的经济中心(点)沿交通线路向不发达区域纵深地发 展推移。 15.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一个旅游地的发展经过探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 复苏六个阶段。 16.可持续发展理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一 种发展。 17.假日农场: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农事活动的展示示范和农业休闲为主要内容,把观 光旅游与农业结合为一体,让游人体验农事中享受休闲,观赏的乐趣。 18.生态旅游:旅游和保护环境结合起来的旅游,旅游者在以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以 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为旅游对象,其目的不仅使旅游者愉悦身心,更重要的是增强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简答题 1、观光农业的分类形式有哪些,并写出具体类型? 按功能划分:A观光农业园;B农业公园;C教育公园;D森林公园;E民俗观光村。 按开发模式划分:A传统型观光农业;B都市科技型观光农业C度假型观光农业。 按发展趋势划分:A农业娱乐型B农场化型C高科技农业示范园D农家乐型。 按投资主体划分:A以分散农户为主B以政府为主导C以企业集团为主体。

《农业概论》作业1

《农业概论》作业1 一、是非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农业生产中,一般劳动时间要比生产时间长。× 2.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3. 在世界各国的生产和经济统计中,农业的主体都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部门。√ 4. 根据生产类型和学科属性相结合的原则,农业可以划分为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两大类。× 5. 在众多制约农业布局的因素中,土地因素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 6.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唯一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变暖是由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的。× 7. 农业的出现是铁器时代人类伟大的进步。× 8. 近代农业阶段生产工具以农业机械为主,生产技术以投入大量化学农用物质为特征。√ 9.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正确处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是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 10. 按照农业资源的属性来分,可以分为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经济资源。√ 二、填空 1. 农业的本质或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经济经济再生产过程

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 2.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质量、位置和数量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 3. 中国现行统计口径将农业划分为农、林、牧、渔四个部门。 4. 国民经济的部门划分常用方法:产品部门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和三次产业划分三种方法 5. 作物的五大生活因子包括光、温、水、养分和空气等。 6. 作物的五大生活因子包括光、温、水、养分和空气等 7. 世界农业发展史进程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三个基本历史发展阶段。 8. 现代农业阶段生产工具以生物工程技术的利用、机械化为主要特征,农业生产技术将以智能化为特征。 9. 按照用途来分,农业资源可分为种植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四大类。 10. 农业区划的基础理论包括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等 三、名词解释 1. 农业生产 答: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

电大现代农业概论作业四次作业答案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1-—-——-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一、名称解释 1、农业 农业就是指栽培农作物与饲养牲畜得生产事业。在国民经济中农业还包林业、渔业、与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在《农业法》中还将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与渔业等产业直接相关得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也包括在农业之中. 2、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得用心得科学技术武装得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得社会化、商品化农业就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得现代产业。 3、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就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得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得综合包括作物布局复种或休耕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轮作或连作等. 4、间作 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得方式。 5、再侵染 初次侵染引起植物发病后在病部形成得繁殖体传播到其她健康植物上引起发病称为再侵染. 二、填空 1、循环再生多层次利用 2、资源新技术 3、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4、植物检疫植物抗病虫品种 5、有机质团粒 三、单项选择题1、C 2、A3、C 4、D 5、A6、B 7、A8、B 9、D 10、C 四、简答题 1、什么就是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得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得束缚走向新得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得必由之路同时也就是打破传统农业得结节性实现农产品得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得有效方法。 2、实现农业现代化得过程包括哪两方面得主要内容 一就是农业生产得物质条件与技术得现代化利用先进得科学技术与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与化学化;二就是农业组织管理得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与企业化。 3、什么就是模式化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学在研究作物生育进程中各器官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规律以及作物与环境间关系得基础上明确各种栽培措施与调控技术得作用原理科学、定时定量地分析其效应与应用原则形成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得栽培调控技术。 4、什么就是作物化学控制技术 作物化学控制技术就是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得生长发育过程使其朝着人们预期得方法与成都发展得技术.作物化学控制技术可以提高作物抵抗各种逆境得能力可以改善产品器官得发育提高产品产量与质量可以提高劳动 效率. 6、土壤中得微生物对农业生产有什么益处 土壤中得微生物多数就是对农业生产有益得。土壤腐殖质得形成我由一些异养得微生物把土壤中得动植物残体与有机肥料分解然后重新合成得。当土壤温度较低通气较差时土壤中得嫌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腐殖质合成速度加快并得到积累。每当温暖多雨季节在潮湿得土壤表层藻类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固氮菌能固定空气中得氮成为自身得蛋白质、当这些细菌死亡与分解后其氮素即可被植物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01-26 17:51:30 一、单选题 1. (5分)太阳光不是()。 ? A. 无限要素 ? B. 不可储要素 ? C. 可再生要素 ? D. 自然要素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中国农业资源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 A. 水体污染 ? B. 农村劳力缺乏 ? C. 旱涝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3. (5分)中国农业起源于()。 ? A. 10万年前 ? B. 5000年前 ? C. 7000年前 ? D. 1万年前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 A. 东南沿海区

? C. 西北区 ? D. 西南区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5. (5分)世界上粮食出口最多的是()。? A. 北美洲 ? B. 欧洲 ? C. 南美洲 ? D. 大洋洲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6.

耕地的性质是()。 ? A. 纯自然要素 ? B. 纯人工要素 ? C. 自然基础上的人工要素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7. (5分)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经济效益将出现()。? A. 报酬递增 ? B. 先增后减 ? C. 先减后增 ? D. 报酬递减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B

8. (5分)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耕地约为()。 ? A. 0.05公顷 ? B. 0.5公顷 ? C. 0.2公顷 ? D. 0.1公顷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9. (5分)一般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约为()。? A. 50%-60% ? B. 70%-80% ? C. 20%-30% ? D. 5%-10%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农业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

--- 农业 (2015? 新课标全国 2)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 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 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 2015? 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4.“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 蒙古高压 B. 印度低压 C. 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5.“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 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 珠江三角洲 B. 柴达木盆地 C. 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6.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地形平坦 B. 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 资金雄厚 7.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A. ① B. ② C.③ D. ④ 8.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 夏季降水增多 B. 夏季气温降低 C. 冬季降水增多 D. 冬季气温增高 9.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 温室气体减少 B. 森林覆盖率减小 C. 入湖泥沙量减低 D. 草原生产量减低-

旅游专业综合试卷(doc 11页)

旅游专业综合试卷(doc 11页)

旅游专业综合卷(一) (满分300分,150分钟完卷) 姓名: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30个空,每空2分,共60分) 1、佛教四大名山是指:、、 、。 2、青海湖古称,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为。 3、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性旅行社。 4、餐饮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要求:、、、 。 5、“脏”的存在形态有、、、。 6、国际旅游的三种具体形式:、洲际旅游、。 7、、、、路南石林合称我国的四大自然奇观。 8、我国于年被世界旅游组织接纳为第106个成员国。

C、多样性、惟一性、复杂性、变化性 D、季节性、定向性、惟一性、变化性 5、()素有“火山博物馆”之称,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碳酸盐矿泉疗养区。 A、崂山 B、重庆南温泉 C、五大连池 D、虎跑泉 6、我国古代建筑中彩画等级最高的是()。 A、和玺彩画 B、旋子彩画 C、苏式彩画 7、我国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是()。 A、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昆明大观楼 B、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 C、武汉黄鹤楼、江西滕王阁、昆明大观楼 D、武汉黄鹤楼、江西滕王阁、成都望江楼 8、北京的北海是我国现存的一座历史最悠久的古代皇家园林,它始建于()代。 A、辽 B、隋 C、宋 D、元 9、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是()。 A、先农坛 B、天坛 C、地坛 D、月坛 10、被茶神陆羽评为“天下第一泉”的是()。 A、华清池 B、趵突泉 C、安宁温泉 D、中泠泉 11、美洲黑人到非洲的旅游属于()。 A、观光旅游 B、度假旅游 C、公务旅游 D、专项旅游 12、托马斯·库克组织的集体旅游,第一次配有向导的是()。

农业概论考研

一、名词解释 1、农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地理:作为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农业生产布局与地域分布规律的科学。 3、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资源:泛指人类生活所需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基础。 5、土壤资源:是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的总称。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6、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 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 7、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例。

8、农业产业化: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9、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形式。 10、农业组织: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群体。 11、农业企业:是指以企业经营方式为主,为社会提供农业产品或相关农业服务的经济组织。 12、农业政策: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而制定的具有激励或约束经济活动功能的各种行动 准则。 13、农业法规:是调整与农业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4、农业市场化:是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农业经济活动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加大和加深的演变过程。 15、期货市场:是为期货交易提供的场所以及围绕期货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关系的总和。 16、“黄箱”政策:是指可能产生贸易扭曲、需减让承诺的国内支持政策。 17、农业科学体系:是由农业基础理论科学、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应用科学和农业社会科学构成的农业科学知识系统。

观光农业概论作业参考

观光农业概论作业一 1、试述观光农业的概念和范畴 观光农业是依托农村田园景观,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和经营、农村文化以及农家生活,经过科学规则和开发设计,发挥农业与农村观光功能,向社会提供具有特色的休闲观光,风情感受,文化欣赏,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娱乐健康等观光服务与相关产品的新型农业产业。包含三个要素:2、阐述观光农业的多功能性 答:1.经济功能(生产,产业集聚) 2.社会功能(就业增收,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示范辐射,教育,养生,媒介,融资) 3.生态功能(保护生态,景观审美,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 3.联系本地实际,分析农业发展现状,探讨发展观光农业发展的可行性 答:略 4.试述休闲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答:休闲经济是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体验为经济提供品,以满足人们情感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 5.阐述体验经济的产生背景与特征 答:体验经济产业背景; 1.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提高和人类需求层次升级是体验经济产业的根本动力 2.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推动了体验经济的产生 3.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体验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 4.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为消费“体验”创造了必要条件 6.阐述景观农业的基本观点 答:德国著名生物学家和地理学家特罗尔被推举为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他把景观定义为将底圈,生物圈和智能圈的人类建筑和制造物综合在一起,供人类生存的总体空间可见实体,认为景观代表生态系统之上的一种尺度单元,并代表一个区域整体。从景观定义出发,景观农业是草地,耕地,林地,树篱及道路等多种景观斑块的镶嵌体。从影响因素看,景观农业是人类为其生存通过较完善的生物和技术活动,对土地长期或周期性经营的结果。景观农业的本质是农业生态系统和在一定景观上的有机结合。它是按景观生态学原理规划的,具有高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和实习能量与物质平衡能力的一种新型农业。 观光农业概述作业二 1.简述观光农业整体产品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答:观光农业产品是整体旅游产品,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设备,旅游服务,旅游可进入性。 (一)旅游吸引物 (二)旅游设施设备 2.试试旅游可进入性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1.通达的交通条件 2.便捷的通信条件 3.旅游地的社会条件 3.简述观光农业产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观光农业产品设计的原则

高中地理农业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高中地理农业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农业 (2015?新课标全国2)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 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4.“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5.“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6.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资金雄厚 7.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A.① B.② C. ③ D.④ 8.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增高 9.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温室气体减少 B.森林覆盖率减小 C.入湖泥沙量减低 D.草原生产量减低 (2015?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

电大现代农业概论作业四次作业答案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 1------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一、名称解释 1. 农业 农业是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在国民经济中农业还包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在《农业法》中还将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也包括在农业之中。 2.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心的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3.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包括作物布局复种或休耕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轮作或连作等。 4.间作 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分行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方式。 5.再侵染 初次侵染引起植物发病后在病部形成的繁殖体传播到其他健康植物上引起发病称为再侵染。 二、填空 1、循环再生多层次利用 2、资源新技术 3、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4、植物检疫植物抗病虫品种 5、有机质团粒 三、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D 5.A 6.B 7.A 8.B 9.D 10.C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新的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打破传统农业的结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2、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哪两方面的主要容 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3、什么是模式化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学在研究作物生育进程中各器官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以及作物与环境间关系的基础上 明确各种栽培措施和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科学、定时定量地分析其效应和应用原则形成规模化、规化、标准化的栽培调控技术。 4、什么是作物化学控制技术 作物化学控制技术是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植物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法和发展的技术。作物化学控制技术可以提高作物抵抗各种逆境的能力可以改善产品器官的发育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可以提高劳动 效率。 6、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农业生产有什么益处 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数是对农业生产有益的。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我由一些异养的微生物把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和有机肥料分解然后重新合成的。当土壤温度较低通气较差时土壤中的嫌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腐殖质合成速度加快并得到积累。每当温暖多雨季节在潮湿的土壤表层藻类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固氮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成为自身的蛋白质.当这些细菌死亡和分解后其氮素即可被植物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