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网企业“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运行管理体系

电网企业“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运行管理体系

电网企业“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运行管理体系
电网企业“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运行管理体系

电网企业“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运行管理体系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多,促进了我国电力产业的不

断发展。源网荷协调优化模式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和纽带,能够更为广泛地应用

于整个能源行业,与能源互联网的技术与体制相结合,形成整个能源系统的协调

优化运营模式。本文就电网企业“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运行管理体系展开探讨。

关键词: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管理

引言

为了满足未来电网对电能控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在局部消纳的基础上,以微网、智能小区为自治单元,形成自下而上的能量单元的互联。提出一种源网

荷储优化管理的能源路由器拓扑与控制,通过对各个端口的能量管理,实现源网

荷储能量的优化管理。

1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运行的管理需求

作为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模式的核心连接点,电网企业面临的问题

更加多样化。具体到江苏地区,一是特高压大规模馈入对江苏电网安全水平与抗

事故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对江苏电网安全调控与平稳运

行带来新挑战。三是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对电网互动服务与协调控制带来新考验。

这些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电网企业有必要进行治理体系的创新,实现治理能力

现代化发展。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是一种全新的调控模式,系统结构。现有电力

管理规范对于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的运行尚不能进行全面、具体的规制,尤其是

在产权界定、合同约定等方面,可能产生不适用性,从而影响源网荷友好互动下

需求响应的效果。因此,急需对现行电力管理进行完善,针对可能存在的电力管

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对现行的电力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

2电网企业源网荷友好互动的措施

2.1基于状态感知和数据挖掘的网源荷储协调控制技术应用示范

由于可调资源数量多、分布广,网源荷储协调控制采用分层分级的控制模式,即集中决策层–分布控制层–设备层3层架构。集中决策层进行全局优化,分布控

制层完成区域范围内的分布式协同控制。协调控制系统面向主动配电网内多种可

调资源,结合主动配电网不同的控制要求,建立多时间尺度多目标有功无功协调

优化调度模型,实现对配电系统的多目标主动控制与管理。

2.2控制方法

源网荷储优化管理的能源路由器拓扑装置的控制策略如下

2.1电网高峰期,能源路由器控制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电池放电输出功率,不足部分由电网提供。能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通过通信口测量交流负载功率Plac和直流

负载功率Pldc来控制分布式电源功率PDG和储能充放电功率PESS,设AC/DC变

换器经端口1的输出功率为Pr,对分布式电源进行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则能源路

由器端口1的输出功率Pr=PDG+PESS-Pldc≤Plac,且约束条件为

(1)

式中:k1、k2、k3为系数,其值大于0.1小于2。

2.2电网低谷期,交流负载由配电网供电,储能电池处于充电控制。能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通过控制分布式电源功率PDG和储能充放电功率PESS满足

Pr+PDG=PESS+Pldc,且约束条件为

(2)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介绍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介绍 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一种结果。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开放的、全球化的工业级网络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和融合起来,高效共享工业经济中的各种要素资源,从而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帮助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 工业互联网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让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且更经济。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落户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城市。 2018年7月,信息化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2019年1月18日,工信部已印发《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3月,“工业互联网”成为“热词”并写入《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物联网与云技术获得认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

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云计算技术体系结构分为4层:物理资源层、资源池层、管理中间件层和SOA构建层,如图所示。物理资源层包括计算机、存储器、网络设施、数据库和软件等;资源池层是将大量相同类型的资源构成同构或接近同构的资源池,如计算资源池、数据资源池等。构建资源池更多是物理资源的集成和管理工作,例如研究在一个标准集装箱的空间如何装下2000个服务器、解决散热和故障节点替换的问题并降低能耗;管理中间件负责对云计算的资源进行管理,并对众多应用任务进行调度,使资源能够高效、安全地为应用提供服务;SOA构建层将云计算能力封装成标准的Web Services服务,并纳入到SOA体系进行管理和使用,包括服务注册、查找、访问和构建服务工作流等。管理中间件和资源池层是云计算技术的最关键部分,SOA构建层的功能更多依靠外部设施提供。 “两化融合”成企业发展新思路

电网企业“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运行管理体系

电网企业“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运行管理体系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多,促进了我国电力产业的不 断发展。源网荷协调优化模式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和纽带,能够更为广泛地应用 于整个能源行业,与能源互联网的技术与体制相结合,形成整个能源系统的协调 优化运营模式。本文就电网企业“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运行管理体系展开探讨。 关键词: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管理 引言 为了满足未来电网对电能控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在局部消纳的基础上,以微网、智能小区为自治单元,形成自下而上的能量单元的互联。提出一种源网 荷储优化管理的能源路由器拓扑与控制,通过对各个端口的能量管理,实现源网 荷储能量的优化管理。 1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运行的管理需求 作为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模式的核心连接点,电网企业面临的问题 更加多样化。具体到江苏地区,一是特高压大规模馈入对江苏电网安全水平与抗 事故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对江苏电网安全调控与平稳运 行带来新挑战。三是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对电网互动服务与协调控制带来新考验。 这些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电网企业有必要进行治理体系的创新,实现治理能力 现代化发展。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是一种全新的调控模式,系统结构。现有电力 管理规范对于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的运行尚不能进行全面、具体的规制,尤其是 在产权界定、合同约定等方面,可能产生不适用性,从而影响源网荷友好互动下 需求响应的效果。因此,急需对现行电力管理进行完善,针对可能存在的电力管 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对现行的电力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 2电网企业源网荷友好互动的措施 2.1基于状态感知和数据挖掘的网源荷储协调控制技术应用示范 由于可调资源数量多、分布广,网源荷储协调控制采用分层分级的控制模式,即集中决策层–分布控制层–设备层3层架构。集中决策层进行全局优化,分布控 制层完成区域范围内的分布式协同控制。协调控制系统面向主动配电网内多种可 调资源,结合主动配电网不同的控制要求,建立多时间尺度多目标有功无功协调 优化调度模型,实现对配电系统的多目标主动控制与管理。 2.2控制方法 源网荷储优化管理的能源路由器拓扑装置的控制策略如下 2.1电网高峰期,能源路由器控制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电池放电输出功率,不足部分由电网提供。能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通过通信口测量交流负载功率Plac和直流 负载功率Pldc来控制分布式电源功率PDG和储能充放电功率PESS,设AC/DC变 换器经端口1的输出功率为Pr,对分布式电源进行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则能源路 由器端口1的输出功率Pr=PDG+PESS-Pldc≤Plac,且约束条件为 (1) 式中:k1、k2、k3为系数,其值大于0.1小于2。 2.2电网低谷期,交流负载由配电网供电,储能电池处于充电控制。能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通过控制分布式电源功率PDG和储能充放电功率PESS满足 Pr+PDG=PESS+Pldc,且约束条件为 (2)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 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正加速深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实施落地与生态构建的关键载体,正成为全球主要国家和产业界布局的关键方向。以GE、西门子为代表的跨国巨头构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日趋成熟,并加速在全球范围推广。 全球正处在产业生态构建的关键窗口期,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命伟大。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这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质、特征和架构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以平台为核心的产业竞争正从ICT产业向制造业拓展。移动互联网时代,以苹果iOS、谷歌Android等为代表的移动操作系统主导了全球ICT产业的发展。 当前,以GE Predix、西门子MindSphere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成为全球制造业领军企业的必争之地。无论是iOS、Android,还是Predix、MindSphere,其实质均是基于操作系统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产业生态、巩固企业垄断地位。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 首先,从技术角度看,工业互联网平台本质上是工业物联网平台。GE、西门子推出Predix、MindSphere其实是顺应万物互联发展趋势,将设备管理和工厂运营作为发力方向,打造设备互联、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的新制造体系。西门子将MindSphere定位为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GE主导的工业互联网联盟(IIC)2017年1月发布《工业物联网参考架构V1.8》,开始强调“工业物联网”这一概念。 其次,从发展阶段看,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云平台2.0阶段,上云对象从软件上云拓展到设备上云。传统工业云平台强调CAD/CAE、PDM等研发设计类工具和ERP、CRM、SCM等核心业务系统上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强调生产制造全流程上云、设备上云,比如,

源网荷理论分析报告(1)

1、关于源网荷概念的梳理,即主动配电网的源、网、荷分别指的哪些元素,哪些属于源? 哪些属于网?哪些属于荷,并附上简表或者VISIO图。 1、源网荷相关概念 在主动式配电网中,“源网荷”协调优化是指电源、负荷、电网三者间通过多种交互形式,实现更经济、高效和安全地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动态平衡的能力的目标。“源网荷”协调优化本质上是一种能够实现能源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运行模式。 主动式配电网源网荷协同优化中的源主要指分布式电源、上级电源、微电网和储能等。 其中分布式电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机(Wind Generator,WG)利用地球表面的风能带动感应电机旋转而发电。风能环保可再生、全球可行、储量丰富、成本低且规模效益显著,而且风力电机发电技术实现相对简单、建设周期较短、技术比较成熟,可以用来提供海岛以及偏远山区等区域的电力需求,目前风能已经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能源之一。 分布式风力发电机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第一种为离网式风力发电方式,独立运行,一般为小型用户使用。 第二种为融合其它发电方式,主要为海上导航使用,如风光互补发电方式。 第三种为并网发电方式,将多台风机装设在风力资源丰富的风场,组成风力发电机群向网络供电,是目前大量利用风能的主要方式。 2)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利用光生伏特效应,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太阳能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最为丰富和不受地域限制的一种,其安装灵活方便,是可再生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网光伏发电设备是太阳能发电的主流发展趋势,国外已经步入大规模应用的阶段,它是光伏发电走向商业化发电模式的重要方向。光伏发电设备主要由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个模块组成,发电设备安装维护简便、装置简单、使用寿命较长。 光伏发电设备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独立光伏发电设备,只依靠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供电。

互联网+电子政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电子政务云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前言 (4) 2项目概述 (4) 2.1建设背景 (4) 2.2建设意义 (5) 2.3建设原则 (11) 2.3.1实用性 (11) 2.3.2开放性与标准化 (12) 2.3.3先进性、成熟性和可扩充性 (12) 2.3.4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13) 2.3.5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14) 2.3.6业务多样性 (14) 2.3.7最佳性价比 (14) 2.4建设目标 (15) 2.5编写依据 (16) 3需求分析 (17) 4互联网+电子政务建设内容 (24) 4.1城市基础数据库 (24) 4.1.1系统概述 (25) 4.1.2需求分析 (25) 4.1.3系统功能 (25) 4.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26) 4.2.1移动电子政务平台 (27) 4.3政务协同办公 (28) 4.3.1远程医疗系统 (29) 4.3.2区域卫生系统 (30)

4.3.4医讯通平台 (33) 4.4政务公共服务平台 (33) 4.5无线政务平台 (36) 4.6统一身份认证 (39) 4.7电子证照 (39) 5云计算中心总体设计 (39) 5.1云计算中心设计原则与规范 (39) 5.2云计算中心设计目标 (43) 5.3云计算中心方案设计 (44) 5.3.1云计算中心资源池设计 (47) 5.3.2云计算中心云管理平台设计 (60) 5.3.3云计算中心网络系统设计 (83) 5.3.4云计算中心安全系统设计 (102) 5.3.5云计算中心备份容灾设计 (205) 6建设范围 (211) 7运维服务质量体系 (212) 7.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说明 (212) 7.1.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212) 7.1.2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214) 7.1.3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214) 7.2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5) 7.2.1服务宗旨 (215) 7.2.2体系建设内容 (216) 7.2.3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9) 7.2.4运维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 (221) 7.2.5运维制度建设 (224)

源网荷理论分析(1)

1、关于源网荷概念得梳理,即主动配电网得源、网、荷分别指得哪些元素,哪些属于源?哪些属于网?哪些属于荷,并附上简表或者VISIO图。 1、源网荷相关概念 在主动式配电网中,“源网荷”协调优化就是指电源、负荷、电网三者间通过多种交互形式,实现更经济、高效与安全地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动态平衡得能力得目标。“源网荷"协调优化本质上就是一种能够实现能源资源最大化利用得运行模式。 主动式配电网源网荷协同优化中得源主要指分布式电源、上级电源、微电网与储能等。 其中分布式电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机(WindGenerator,WG)利用地球表面得风能带动感应电机旋转而发电。风能环保可再生、全球可行、储量丰富、成本低且规模效益显著,而且风力电机发电技术实现相对简单、建设周期较短、技术比较成熟,可以用来提供海岛以及偏远山区等区域得电力需求,目前风能已经成为发展速度最快得新能源之一. 分布式风力发电机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第一种为离网式风力发电方式,独立运行,一般为小型用户使用。 第二种为融合其它发电方式,主要为海上导航使用,如风光互补发电方式。 第三种为并网发电方式,将多台风机装设在风力资源丰富得风场,组成风力发电机群向网络供电,就是目前大量利用风能得主要方式。 2)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利用光生伏特效应,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太阳能就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最为丰富与不受地域限制得一种,其安装灵活方便,就是可再生能源系统得重要组成部分。并网光伏发电设备就是太阳能发电得主流发展趋势,国外已经步入大规模应用得阶段,它就是光伏发电走向商业化发电模式得重要方向。光伏发电设备主要由电池板、控制器与逆变器三个模块组成,发电设备安装维护简便、装置简单、使用寿命较长。 光伏发电设备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就是独立光伏发电设备,只依靠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供电。

云平台建设思路精编版

云平台 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的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的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 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基于源网荷储的配电网拓扑分析方法

基于源网荷储的配电网拓扑分析方法 发表时间:2019-12-23T13:03:38.0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8期作者:罗松林陈威洪 [导读] 摘要:针对东莞地区大量光伏和储能电源接入,配电网分析不清晰的现状,探讨了配电网节点分析中的环路搜索、辐射状网络的拓扑搜索、含环网络的拓扑搜索,分析了其具体搜索要点,并比较了彼此的不同点和适用网络模型。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针对东莞地区大量光伏和储能电源接入,配电网分析不清晰的现状,探讨了配电网节点分析中的环路搜索、辐射状网络的拓扑搜索、含环网络的拓扑搜索,分析了其具体搜索要点,并比较了彼此的不同点和适用网络模型。 关键词:配电网;环路搜索;辐射状网络 1引言 随着东莞地区大量储能电源的引入,源网荷储的各个元素集齐,但配电网的拓扑分析不甚明确,现对配电网网络拓扑分析进行研究,根据配电网中开关设备的开合状态确定一次设备的电气连接关系。拓扑分析的对象是节点和双端元件。电力系统的拓扑连接图,一个节点通常只和少数节点相连,一般都是稀疏图,对图的所有节点和边进行遍历,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的时间复杂度相同,都是O(n+e),n是节点数目,e是边的数目。 输电网中通常采用深度优先搜索的方式遍历网络节点和支路。配电网通常是辐射状结构,没有环路或者有少量环路,有些馈线末端离根节点的距离较远。配电网拓扑分析的应用有两个[1-2]。第一个应用是找出网络中的环路路径。采用广度优先方法,遍历整个网络,即可搜索出环路路径。配电网的运行状态通常是辐射状网络,仅在合环操作时有环路,找出网络中的环路路径是配电网拓扑分析的基础。 第二个应用是拓扑搜索,找出一个设备的供电路径和供电范围。例如一个开关,其供电路径的搜索是找出电能经过哪些开关、线路等双端元件到达此设备,这些双端元件断开或者故障,此开关就会失电。其供电范围的搜索是找出哪些开关、线路、负荷设备的供电路径经过此设备,一旦此设备故障,这些供电范围内的设备都将失电。此功能在辐射状配电网的能量管理有很好的实用性[3]。辐射状电网条件下,找出设备的供电路径和供电范围在广度优先遍历的基础上方便得到结果,在有环网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2环路搜索 配电网环路搜索,采用广度优先方法遍历,找出环路路径。广度优先搜索从馈线根节点开始,遍历过程可以形成广度优先生成树,树根是馈线根节点。节点在广度优先生成树中到根节点的距离,是节点在图中到达根节点经过支路最少的路径距离。由节点到根节点的距离不同,将节点分为不同的层。 以图所示的网络拓扑图为例,描述广度优先遍历的过程。节点1和2是馈线根节点,节点5和6、节点12和17之间的虚线表示这两个节点之间有联络开关,开关均断开,馈线1和2都是辐射状馈线。广度优先遍历,先访问节点1和2,节点1和2是第一层节点,然后访问与节点1、2相连的节点3、4,为第二层节点。节点1是节点3的父节点,节点3是节点1的子节点。同理,节点2是节点4的父节点,节点4是节点2的子节点。按此方式,每次访问除父节点外与一层节点相连的节点,访问所有的节点,得到节点的层,建立父子节点的对应关系,一个节点的父节点是唯一的,一个节点的子节点可以有多个。广度优先遍历之后各节点的层如下: 第一层:1,2;第二层:3,4;第三层:5,6;第四层:7,8,9 第五层:10,11,12,13;第六层:14,15,16;第七层:17 图1 配电网网络拓扑结构示例 辐射状网络,本身就是一个树结构。如果节点5和节点6之间的开关闭合,两条馈线相连,构成环网,广度优先遍历的过程会有变化。访问第一层节点1和2、第二层节点3和4、第三层节点5和6之后,开始访问第四层节点。与节点5相连的节点是节点7和节点6。节点7是第四层节点,但是节点6已经访问过,是第三层节点,由此设置支路5-6是连支支路。其余遍历过程不变,最终结果中节点所在的层也不变。支路5-6是连支,移出连支,网络变成辐射状的,剩下的图就是广度优先生成树。 3辐射状网络的拓扑搜索 拓扑搜索是分析一个设备的供电路径和供电范围。在辐射状电网的条件下,基于广度优先遍历可以得到拓扑搜索的结果。 以图所示的网络拓扑图为例,两个联络开关都打开,分析支路5-8的供电路径和供电范围。支路5-8在馈线1上,只需要分析馈线1的拓扑。按照广度优先遍历的过程,依次访问节点1、5、3、7、8。对于双端设备来说,供电范围的搜索从层数较大的节点开始,对单端设备从设备所在节点开始。节点10和11是节点8的子节点,则支路8-10、支路8-11、节点10和11上的单端设备,都是支路5-8供电范围内的,节点8、10、11都称为下游节点。继续搜索,节点10、11的子节点也是下游节点,其与父节点连接支路和节点上的单端设备,也在供电范围内。依次方式搜索,至广度优先遍历完成,其供电范围搜索也完成。供电范围的结果,节点8、10、11、14、15、16、17是下游节点,节

源网荷理论分析

源网荷理论分析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1、关于源网荷概念的梳理,即主动配电网的源、网、荷分别指的哪些元素,哪些属于源哪些属于网哪些属于荷,并附上简表或者VISIO图。 1、源网荷相关概念 在主动式配电网中,“源网荷”协调优化是指电源、负荷、电网三者间通过多种交互形式,实现更经济、高效和安全地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动态平衡的能力的目标。“源网荷”协调优化本质上是一种能够实现能源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运行模式。 主动式配电网源网荷协同优化中的源主要指分布式电源、上级电源、微电网和储能等。 其中分布式电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机(Wind Generator,WG)利用地球表面的风能带动感应电机旋转而发电。风能环保可再生、全球可行、储量丰富、成本低且规模效益显着,而且风力电机发电技术实现相对简单、建设周期较短、技术比较成熟,可以用来提供海岛以及偏远山区等区域的电力需求,目前风能已经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能源之一。 分布式风力发电机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第一种为离网式风力发电方式,独立运行,一般为小型用户使用。 第二种为融合其它发电方式,主要为海上导航使用,如风光互补发电方式。 第三种为并网发电方式,将多台风机装设在风力资源丰富的风场,组成风力发电机群向网络供电,是目前大量利用风能的主要方式。 2)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利用光生伏特效应,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太阳能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最为丰富和不受地域限制的一种,其安装灵活方便,是可再生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网光伏发电设备是太阳能发电的主流发展趋势,国外已经步入大规模应用的阶段,它是光伏发电走向商业化发电模式的重要方向。光伏发电设备主要由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个模块组成,发电设备安装维护简便、装置简单、使用寿命较长。 光伏发电设备可分为三种类型:

工业互联网发展概述

工业互联网发展概述

把握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战略机遇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7 年 10 月 30 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促进实 体经济振兴,加快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通过构建连接机器、物料、人、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实现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形成科学决 策与智能控制,提高制造资源配置效率,正成为领军企业竞争的新赛道、全球产业布局的新方向、制造大国竞争的新焦点。作为工业互联网三大要素,工业互 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是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对于振兴我国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其本质是通过构建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互联体系, 建立面向工业大数据存储、集成、访问、分析、管理的开发环境,实现工业技术、经验、知识的模型化、标准化、软件化、复用化,不断优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资源配置效率,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

造业新生态。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四个定位: 第一,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传统工业云平台的迭代升级。 从工业云平台到工业互联网平台演进包括成本驱动导向、集成应用导向、能力交易导向、创新引领导向、生态构建导向五个阶段,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传统工业云平台的软件工具共享、业务系统集成基础上,叠加了制造能力开放、知识经验复用与开发者集聚的功能,大幅提升工业知识生产、传播、利用效率,形成海量开放 APP 应用与工业用户之间相互促进、双向迭代的生态体系。第二,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工业体系的“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将打破原有封闭、隔离又固化的工业系统,扁平、灵活而高效的组织架构将成为新工业体系的基本形态。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高效的设备集成模块、强大的数据处理引擎、开放的开发环境工具、组件化的工业知识微服务,向下对接海量工业装备、仪器、产品,向上支撑工业智能化应用的快速开发与部署,发挥着类似于微软Windows、谷歌 Android 系统和苹果 iOS 系统的重要作用,支撑构建了基于软件定义的高度灵活与智能的工业体系。第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资源集聚共享的有效载体。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信息流、资金流、人才创意、制造工具和制造能力在云端汇聚,将工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第三方开发者等主体在云端集聚,将数据科学、工业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在云端融合,推动资源、主体、知识集聚共享,形成社会化的协同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

源网荷事件再现平台设计与实现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软件工程与应用, 2018, 7(1), 60-68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3711835568.html,/journal/sea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711835568.html,/10.12677/sea.2018.71007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ource-Grid-Load” Event Playback Platform Dongdong Xu1, Biqi Rao2, Jun Xu3, Liang Hong4 1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Nanjing Jiangsu 2State Grid Wuxi Power Supply Company, Wuxi Jiangsu 3State Grid Tai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 Taizhou Jiangsu 4EPISERTC, China Energy Research Society, Beijing Received: Feb. 1st, 2018; accepted: Feb. 21st, 2018; published: Feb. 28th, 2018 Abstract Large-scale “Source-Grid-Load” system was built in Jiangsu in June 2016, and Suzhou region has achieved fast cutting capacity of 1100 MW. A real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May 24 2017.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 of East China power grid, “Source- Grid-Load” system can meet the demand of accurate and quick disposal of the power loads to en-sure the safe and stability of Jiangsu power grid. This platform has been designed to playback “Source-Grid-Load” events by collecting snapshot data, in order to objectively verify the rationality & necessity of load reduction events. Keywords Source-Grid-Load, Event Playback, Virtual Power Plant, Extra-High Voltage 源网荷事件再现平台设计与实现 许栋栋1,饶必琦2,徐俊3,洪亮4 1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南京 2国网无锡供电公司,江苏无锡 3国网泰州供电公司,江苏泰州 4中国能源研究会电力安全与应急技术中心,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2月1日;录用日期:2018年2月21日;发布日期:2018年2月28日

工业互联网行业云平台建设规划PRD

XXX地区工业互联网行业云平台需求文档v1.0 2020年6月16日

1.业务背景 (1) 2.平台介绍 (2) 2.1.平台概述 (2) 2.2.平台目标 (2) 2.3.用户群体 (2) 2.4.业务范围 (3) 2.5.Roadmap (4) 3.功能需求 (5) 3.1功能总览 (5) 3.2详细介绍 (6) 3.2.1应用商店 (6) 3.2.2云化智造 (7) 3.2.3研发协同 (7) 3.2.4设备共享 (8) 3.2.5采购协同 (9) 3.2.6大数据分析 (10) 3.2.7AI机器视觉 (11) 3.2.8供应链金融 (12) 3.2.9智能物流 (12) 3.2.10政府窗口 (12) 4.可行性分析 (13) 4.1.技术可行性分析 (13)

4.2.经济可行性分析 (14) 5.效益分析 (15) 5.1.效益预测 (15) 5.2.销售策略 (16) 6.运营计划 (17)

1.业务背景 XXXX产业是当地传统的支柱产业,产业集群块状特征明显。该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由配件到整机生产、从贴牌生产到创建自主品牌、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快速发展历程。 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当地的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下述问题: 1、龙头企业不够突出。企业数量品众多,但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缺少百亿级龙头企业。企业规模与实力整体偏弱,在与同类地区龙头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与国内外一流企业相比,该地区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不高,劳动密集特征明显,在很多核心技术领域处于劣势,智能工厂建设相对滞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运营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3、产品档次有待提高。大多数企业把市场定位在国内二、三线市场或国际低端产品市场,为全球价值链上的其他企业做简单的贴牌生产,不太注重提高产品档次和创立强势品牌,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发展后劲,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电网大规模可中断负荷友好互动系统创新与工程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711835568.html, 电网大规模可中断负荷友好互动系统创新与工程实践 作者:李海峰罗建裕陈振宇江叶峰罗凯明 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18年第03期 摘要:为提升电网对特高压直流的承接能力,将电网调度由传统的“电源调度”向“负荷调度”延伸,江苏电网开展了大规模可中断负荷供需友好互动系统建设工作。本文从可中断负荷概念、大规模负荷的暂态、稳态精准控制技术等方面阐述了该系统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系统的总体架构、传输通道以及控制策略。然后,基于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情况,分析了系统快速、精准切除可中断负荷实切演练的效果。实切演练表明,该系统毫秒级动作响应时间满足频率变化的动态特性要求,在故障情况下,对电网有较强的频率支撑作用。最后,本文对系统扩建进行了展望,并介绍了系统未来发展和应用方向。 关键词:可中断负荷;供需友好互动系统;特高压直流;新能源;精准切负荷;实切演练 中图法分类号:TM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https://www.doczj.com/doc/3711835568.html,ki.cjjsjj.2018.0310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发展清洁能源将转变长期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方式,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紧张、气候变化等突出问题[1]。目前我国清洁能源开发总量已达世 界第一,并仍在不断增长。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发展分析数据,2016年全国弃水电量达到635亿kW·h,弃风电量396亿kW·h,弃光电量69亿kW·h,总电量达到1100亿kW·h,超过当年三峡电站发电量约170亿kW·h。弃水、弃风和弃光的根本原因是清洁能源资源富余区本地消纳能力弱,外送通道不足,跨区送电困难。 我国已利用特高压电网将西部、北部清洁能源输送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解决“三弃”问题提供治本之策[2]。但是,随着东部受端电网接受区外来电比例增大,当发生区外来电大幅 波动时,受端电网将出现瞬时电力平衡困难,严重时会导致大面积停电,而传统的拉闸限电对社会影响较大。为应对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给受端电网带来的新问题,需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突破,提升电网瞬时电力平衡能力。为此,江苏省电力公司研发并建成投运了大规模可中断负荷供需友好互动系统(也称江苏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下文简称江苏源网荷系统)。在特高压直流故障时,通过毫秒级控制手段,精准切除可中断负荷,有效抑制频率下降,显著降低大电网扰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力保障特高压直流受端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1 江苏源网荷系统建设背景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 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5、高性能 由于云服务网络中的流量模型发生了变化,随着整个云平台相关业务的开展,业务

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生态

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生态

目录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内涵 (1)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背景 (1)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架构 (3)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作用 (5)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生态 (19) (一)四类平台企业、五大支撑主体、两类平台用户共同构筑 平台产业体系 (19) (二)企业从自身优势出发加快平台布局,形成四种路径 .. 21 (三)开放合作与封闭自建并举,多种方式开展平台构建 .. 25 (四)应用创新生态打造已成为平台发展关键 (26)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内涵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背景 1.制造业变革与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交汇 金融危机后,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焦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德国依托雄厚的自动化基础,推进工业4.0。美国在实施先进制造战略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法、日、韩、瑞典等国也纷纷推出制造业振兴计划。各国新型制造战略的核心都是通过构建新型生产方式与发展模式,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塑制造强国新优势。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驱动传统产业加速变革。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构筑了新的产业体系,并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不断渗透影响实体经济领域,为传统产业变革带来巨大机遇。伴随制造业变革与数字经济浪潮交汇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工业知识的集成创新不断加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运而生。 2.制造业智能化对平台工具提出新需求 当前制造业正处在由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核心是基于海量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通过端到端的数据深度集成与建模分析,实现智能化的决策与控制指令,形成智能

浅谈配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技术

浅谈配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技术 发表时间:2018-04-16T11:44:40.0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作者:刘勇超1 刘继彦1 游菲1 张海静1 辛欣1 张海 [导读] 摘要:配电网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电网和客户,具有重要的作用,配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可靠。 (1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 2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科院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配电网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电网和客户,具有重要的作用,配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可靠。电力系统的经济性、现代化、智能化也是通过配电网体现出来的。随着技术的发展,虽然配电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和用户侧多元性负荷剧增依然给传统配电网带了巨大挑战。如何提高配电网的灵活性、经济性、高效性,如何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利用率,如何提高客户的参与度与主动性已成为国际电气学界关注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源网荷”;源网协调;网荷互动 1.1“源网荷”互动运行内涵 “源网荷”互动运行是指电源、电网、负荷三者之间通过协调互动以实现对能源资源最大化最高效的利用,提高能源、电网设备的利用率。主动配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以更高效、更经济、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式提高配电网随机、动态情况下的功率平衡能力为目标。传统配电网基于确定性理论的分析、研究源、网、荷三者的关系,其控制方式为电源跟踪负荷行为进行变化调整,控制方式单相,且没有形成互动关系,如图2(a)所示。主动配电网中,由于源、网、荷三者均具备一定柔性特征,因此将呈现出全面的“源网荷”互动关系。主动配电网中“源网荷”互动运行模式主要有源源互补、源网协调、源荷协调和网荷互动等多种互动方式,如图2(b)所示[2]。 (a)传统配电网“源网荷”划分及运行关系 (b)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划分及互动关系 1.2“源网荷”互动运行模式 (1)源源互补 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广泛并网,未来电网中的一次能源将呈现出多样性,其空间和时间将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同时随着大规模储能技术和设备发展与应用,未来配电网中能源将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和动态广域互补性[3,4]。通过主动配电网源源互补互动运行利用主网电能、储能设备、多类型分布式等能源的广域互补性,相关性效应来弥补单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等缺点,可以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高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减少电网备用容量。 (2)源网协调 随着FACTS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未来电网必将是柔性电网,且大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未来源网协调主要表现在:一、将大规模接入的间歇性新能源与传统水电、火电甚至核电进行分工协作,进行联合打捆外送;二、对主动配电网内部丰富的分布式能源进行组合应用,提高配电网的灵活性,经济性,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源网协调技术将极大提高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可调度性、可控制性,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提高新能源的友好性。 2 主动配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研究现状与发展 在现有配电网的研究中,对于“源网荷”互动运行的研究相对较少,比如大规模分布式并网对电网的影响、负荷侧峰谷分时电压模型[7]等源网协调、网荷互动等单方面研究,虽然研究了源网协调、网荷互动和源荷互动等多种运行涵义却没有给出“源,网,荷”三者交互协调运行的合适定义,现有研究并不能实现真的全面的源网荷互动,缺乏对源网荷的整体思考。虽然已有的研究对“源网荷”互动运行有很大的支持帮助,但是只有综合考虑电源、电网、负荷的协调控制才能真正实现“源网荷”互动运行,才能适应主动配电网和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 目前针对主动配电网运行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配电网结构以及“源、网、荷”三方面独立的指标体系,缺乏对用户侧指标以及系统互动水平的考虑,不能系统的反应配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水平。

盘点|国内外26家主流工业互联网平台概况

盘点|国外26家主流工业互联网平台概况 导读当前,国外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处于规模化扩的关键期,毋庸置疑,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为大家整理出当前国外26家领先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信息,以供大家参考:01、公司名称:航天云网平台名称:INDICS平台 航天科工基于自身在制造业的雄厚实力和在工业互联网领 域的先行先试经验,打造了工业互联网平台INDICS。INDICS平台在IaaS层自建数据中心,在DaaS层提供丰富的大数据存储和分析产品与服务,在PaaS层提供工业服务引擎、面向软件定义制造的流程引擎、大数据分析引擎、仿真引擎和人工智能引擎等工业PaaS服务,以及面向开发者的公共服务组件库和200多种API接口,支持各类工业应用快速开发与迭代。 INDICS提供Smart IOT产品和INDICS-OpenAPI软件接口,支持工业设备/产品和工业服务的接入,实现“云计算+边缘计算”混合数据计算模式。平台对外开放自研软件与众研应用APP共计500余种,涵盖了智能研发、精益制造、智能服务、智慧企业、生态应用等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期的工业应用能力。02、公司名称:树根互联平台名称:根云平台 树根互联是三一集团孵化的中国成立最早、连接工业装备最

多、服务行业最广泛的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公司。创始团队融合了深厚的工业基因和互联网技术。目前拥有树根互联子公司,并在持续扩。树根互联打造了中国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根云,致力于给各工业细分行业进行赋能、创新和转型。根云平台是中国最早、连接工业装备最多、服务行业最多的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能够为各行业企业提供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云服务,面向机器的制造商、金融机构、业主、使用者、售后服务商、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应用服务,同时对接各类行业软件、硬件、通讯商开展深度合作、形成生态效应。目前,平台已接入能源设备、纺织设备、专用车辆、港口机械、农业机械及工程机械等各类高价值设备超40万台以上,采集近万个参数,连接数千亿资产,为客户开拓超百亿元收入的新业务。03、公司名称:海尔平台名称:COSMOPlat平台 海尔集团基于家电制造业的多年实践经验,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模式,实现需时响应、全程实时可视和资源无缝对接。COSMOPlat平台共分为四层:第一层是资源层,开放聚合全球资源,实现各类资源的分布式调度和最优匹配。第二层是平台层,支持工业应用的快速开发、部署、运行、集成,实现工业技术软件化。第三层是应用层,为企业提供具体互联工厂应用服务,形成全流程的应用解决案。第四层是模式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