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

第六章

1.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下面对这五种育种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涉及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B.都不可能产生定向的可遗传变异

C.都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操作

D.都不能通过产生新基因而产生新性状

2.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C)

A.诱变育种 B.细胞融合

C.花粉离体培养D.转基因

3.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A)

4.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无芒的新品种,从理论上分析,不可行的育种方法为(D)

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

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

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

6.下列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的是(D)

A.棉株中含有杀虫蛋白基因

B.大肠杆菌中具有胰岛素基因

C.土豆含有抗病毒的基因

D.酵母菌中提取到了干扰素

7.诱变育种一般不使用下列哪一项作为诱变因素 D

A.X射线 B.硫酸二乙酯

C.亚硝酸 D.抗生素

8.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9.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医药、农业等领域。下列叙述中,符合这种情况的是()

①根据DNA分子的特异性,进行亲子鉴定 C

②基于细胞呼吸的原理,采用套种、合理密植、大棚种植等措施增加作物产量

③在细胞膜的功能研究基础上,开发人工“肾”治疗尿毒症

④根据染色体变异原理,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11.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成功地把固氮基因整合到小麦的DNA分子中,并获成功表达。该项生物技术属于(B)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工程

C.细胞杂交D.杂交育种

12.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D)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3.下列实例中均是依据基因重组原理的一组是(B)

①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品种

②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

③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生产出含高铁蛋白的牛奶

④由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果实比普通青椒大一倍以上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4.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的性状一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是(B)

A.优良性状B.隐性性状

C.显性性状D.相对性状

15.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发现有一株番茄结的果是黄色的,这是因为该株番茄(A)

A.发生基因突变

B.发生染色体畸变

C.发生基因重组

D.生长环境发生变化

16.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基因突变是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的适应性突变

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基因突变频率很高

C.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

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如航天器搭载种子或幼苗产生的突变多是定向的

17.用纯合的二倍体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水稻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1/4

B.前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18.可获得无子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和无子番茄的方法分别是(B) 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④多倍体育种⑤生长素处理

A.⑤①②④B.④①②⑤

C.②①③⑤D.④①③②

19.有一种乳酸菌可以把塑料迅速分解为无毒物质,防止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培育专门吃这种塑料的细菌能手的方法是(C)

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

20.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C)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D.多倍体育种

21.要实现目的基因和运载体DNA分子重组,必须具有的工具酶是(A)

A.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B.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C.DNA解旋酶和DNA连接酶

D.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聚合酶

22.下列哪项明显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C)

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

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

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

23.某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24.中国返回卫星搭载的水稻种子,返回后经地面种植,培养出的水稻穗多粒大,营养价值高,这种育种属于(B)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25.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B)

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②二倍体植物的花粉

③初级精母细胞

④极体

⑤四倍体西瓜的卵细胞

⑥玉米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芽尖细胞

A.①②③⑥B.①③⑤

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26.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种技术的是(A)

A.辐射诱变育种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27.利用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成功表达的过程中与“基因”的生理活动无关的酶是(D)

A.RNA聚合酶B.D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D.逆转录酶

28.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D)

A.人工诱变育种B.基因工程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杂交育种

29.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小麦,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得到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0%。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B)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复制D.基因分离

30.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用纯合的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两个品种作亲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占(A)

A.1/16 B.2/16 C.3/16 D.4/16

31.既要提高农作物的变异频率,又要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可采用( B )

A.杂交育种法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32.在动物的育种中,用一定剂量的X射线处理精巢,渴望获得大量变异个体。这是因为( B )

A.合子都是纯合子

B.诱发雄配子发生了高频率的基因突变

C.诱导发生了大量的染色体变异

D.提高了基因的重组

33.利用激光对DNA进行修复,生物学上称之为( A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互换

D.染色体变异

34.诱变育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 )

A.用射线或激光照射

B.花药离体培养

C.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人工杂交

35.用生长素和秋水仙素分别处理二倍体番茄的花蕾和幼苗,成熟后所获得的果实中分别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 A )

A.2和4

B.2和2

C.4和2

D.4和4

36.在生产实践中,欲想获得无子果实常采用的方法有( C )

①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②人工诱变③单倍体育种④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7.下列对基因突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 人们可以定向诱导突变性状,诱变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 丰富了生物的“基因库”,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C 突变频率低、且突变性状一般有害,少数有利

D 它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8.根据下列细胞中物质的吸收峰值,可知紫外线(λ=270nm)在诱导突变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物质是 C

A 水

B 蛋白质

C 核酸

D 脂肪

39.人类能遗传的基因突变,常发生在 C

A.减数第一次分裂

B.四分体时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D. 有丝分裂间期

40.农作物育种上常采用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等。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A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互换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

(A)①③④④(B)④③①②(C)②④①③(D)①②④③

41.中国返回式卫星搭载的水稻种子由太空返回后,经地面种植培养出的水稻穗多粒大、营养成分高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B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42.下列各项中可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D

(A)用离体花药培养玉米植株(B)用秋水仙素得到三倍体西瓜

(C)通过杂交培养抗病小麦品种(D)用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种

43.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

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D.培育抗虫棉高产植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44.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杂合体。需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应选用下列哪项为最简便易行 D

(A)甲×乙(B)甲×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D)甲×甲、乙×乙

45.基因突变发生在 B

(A)DNA→RNA的过程中(B)DNA→DNA的过程中

(C)RNA→蛋白质的过程中(D)RNA→携带氨基酸的过程中

46.无籽西瓜比一般西瓜吃起来甜,这是因为 B

A.由于无籽西瓜培育时卵细胞未受精

B.由于无籽西瓜是多倍体,有机物含量高

C.由于无籽西瓜是二倍体

D.由于无籽西瓜有机物储存在西瓜里

47.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单倍体体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C.单倍体个体一般是不育

D.单倍体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式获得

48.在高等植物细胞中,下列哪项肯定不存在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 D A.精子细胞B.卵细胞C.单倍体D.染色体组

49.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7条染色体,在四倍染色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是 B

A.7条B.56条C.28条D.14条

50.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D

A.割切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

C.经常晒太阳的人皮肤变黑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51.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不恰当的是 D

A.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B.利用γ射线诱变育种

C.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DNA复制

D.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

52.秋水仙素既可以用于人工诱变也可以诱导多倍体,它分别作用于细胞分裂的 A A.间期和前期B.间期和中期

C.间期和后期D.前期和中期

53.下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二倍体水稻含二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4.下列各项中,适宜用诱变育种的是 D

A.获得无子果实B.培育综合多个品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C.利用细菌生产胰岛素D.培育从未出现过的新品种

55.下列优良品种与遗传学原理相对应的是( A )

A.三倍体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

B.射线诱变出青霉素高产菌株——基因重组

C.无子番茄——基因突变

D.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矮秆抗病玉米——基因重组

56.如图所示为农业上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育种方法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图中育种方式的判断和比较,错误的是( D )

A.图中表示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B.两种育种方法的进程不同

C.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不同

D.两种育种方法对新品种的选择与鉴定方法不同

57.用高秆抗病小麦和矮秆易染病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时,检测基因型的常用方法是( A )

A.连续自交

B.连续测交

C.秋水仙素诱导

D.显微镜观察

58.用X射线或紫外线处理普通青霉菌获取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 A )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59.诱变育种一般不使用下列哪一项作为诱变因素 D

A.X射线 B.硫酸二乙酯

C.亚硝酸 D.抗生素

60.下列几种育种方法,能改变原有基因分子结构的是( B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61.“神舟”七号上搭载了一些生物,利用太空特定的物理环境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对

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高等植物的幼苗在太空失去了所有的应激性

B.育成生物新品种的理论依据是基因突变

C.出现的新性状都对人类有益

D.此育种方法不可能产生新的基因

1-5 ACADB 6-10 DDACA 11-15 BDBBA 16-20 CCBCC 21-25 ACDBB 26-30 ADDBA 31-39 BBAAA CACC 40-54 ABDBD BBADB DDADD 55-61 ADAAD BB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基础测试题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总分60分)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D .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2、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D C.一定是黑色的 3、水稻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占总数的 A.25% B.50% C.75% D.100% 4、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A.1/8 B.7/8 C.7/16 D.9/16 5、隐性性状是指() A.杂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B.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D .杂种后代中未表现出来的那个新性状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6、在遗传学上,把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 A.显性和隐性B.相对性状 D .遗传规律.性状分离C 7、下列鉴定生物遗传特性的方法中恰当的是() A.鉴定一匹白马是否是纯合子用测交 B.区分狗的长毛和短毛这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测交 C.不断的提高小麦的抗病系的纯度用测交 D.检验杂种灰兔F1的基因型用杂交 8、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A.纯种黑毛兔B.褐毛兔 D.A、B.杂种黑毛兔C 、 C 都不对 9、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D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C. 10.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种豌豆杂交得到F,F自交得到F,结果符合孟德尔定律。211在F 中与两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一共占全部子代的() 2 A.1/4 B.3/4 C.3/8 D.5/8 11、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A.全部变蓝B.全不变蓝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40题)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猫的白毛与蓝眼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 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A、1/2 B、1/4 C、1/8 D、1/6 3、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A、EeFfGg×EeFfGg B、EeFfGg×eeFfGg C、eeffGg×EeFfGg D、eeffgg×EeFfGg 4、一对有耳垂父母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这说明 A、无耳垂为显性性状 B、有耳垂为显性性状 C、有耳垂为隐性性状 D、突变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预计它们生育一个白化病 男孩的概率是 A、% B、25% C、50% D、75%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7、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中出现亲代原有性状的个体占总 数的 A、3/8 B、9/16 C、5/8 D、3/16 8、测交是指 A、F1与双亲之一相交 B、F1与显性类型相交 C、F1与隐性类型相交 D、F1与显性亲本相交 9、家兔的黑毛对褐毛是显性,若想知道已知黑毛兔是否是纯合子,选用与它交配的兔 子最好是 A、褐毛兔 B、黑毛兔 C、纯种黑毛兔 D、杂种黑毛兔10.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12.下列基因型中哪一项是纯合体 A. BbDD B. DdCc C. EERr D. AAbb 13.关于测交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测交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合 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相同 14. 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将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则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复习提纲

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重点:1.杂交育种的原理、方法及优点和不足 2.诱变育种的原理、方法及优点和不足 一、复习提纲 古老的育种方法过程: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优——选择育种良品种 缺点: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 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原理:基因重组 ①两个亲本杂交得到F1 植物杂交育种②F1自交得到F2 ③从F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类型,再自交, 杂交育种方法直到得到纯合子 ①两个亲本杂交得到F1 动物杂交育种②F1自交(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 ③从F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类型,测交 优点:集中优良性状为一个体上,操作简便 缺点:育种时间长;远缘(或源)杂交不亲和 概念: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 而获得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 方法: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优点: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缺点:目的性不强,有利的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通过基 因工程育种目的性很强) 二、要点辨析: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重点:1、基因工程概念、原理、基因操作的过程及应用 一、复习提纲 概念: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也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 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原理:DNA重组(不同生物之间基因重组) 来源: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 基因的剪刀特点: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 ——限制性内切酶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 分子(体现酶的专一性和特异性) 实例:Eco RI限制酶,只能识别GAATTC序列,并 在G和A间将该序列切开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将双链DNA分子片断“缝合”起来,恢复基因操作的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即碱基配对基本工具以后,将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边缘)“缝合”起来 ①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 具备因连接 条件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鉴定和选择 如抗生素抗性基因 基因的运输工具④对受体细胞无害易分离 ——运载体:质粒 常用的运载体噬菌体 动植物病毒 基因操作的 基本步骤 育种: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基因工程的应用生产基因工程药品:如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 应用于环境保护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知识点结构图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是什么?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相对性状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亲本)互交反交 F1纯合子、杂合子F2dd 1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dd F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 1. yyrr 亲组合 1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A B B D B C B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A A B A C C D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C A D D D C B 二、非选择题 1、GUC; UUC; 4;a;;4:1;(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交叉 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用该突变体与缺失 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 的比为1:1;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为=2:1;宽叶红花 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为2:1 2、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极体和卵细 胞;一;一 3、细胞核;能.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21三体综合症患者的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异常,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 4、AA;AABB;CC;AABBCC

5、初级精母细胞;20;10;第二次分裂后;次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分离;精细胞 6、2;8;8;8;20 7、乙;雌性;a;有丝分裂后期;丙;2;DNA分子复制和有关RNA合成;乙;丙;第二极体或卵细胞;Ⅲ与Ⅳ 8、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16;c、g;g;次级卵母细胞;2、4; 细胞分化;原癌基因、抑癌基因;25% 9、①→③→②;卵细胞和极体;①含有同源染色体,③无同源染色体;①;Ⅱ;1;Ⅰ;间期所处的时间较长;0 10、4;6;极体或卵细胞;1~4和9~13;受精作用;一定的流动性;细胞间信息交流;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11、次级精母细胞;减Ⅱ后期;AbD、abd或Abd、abD; AABB、AaBB、AABb、AaB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1/4; 9/16; 8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练习题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结的果是黄色的,这是因为该株番茄()。 A.发生基因突变B.发生染色体畸变 C.发生基因重组D.生长环境发生变化 2.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 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D.培育抗虫棉高产植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3.下列各项中,适宜用诱变育种的是()。 A.获得无子果实B.培育综合多个品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C.利用细菌生产胰岛素D.培育从未出现过的新品种 4.由八倍体小黑麦的花粉培育而成的植株叫 A.单倍体B.四倍体C.二倍体D.八倍体 5.调查发现热闹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双方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6.将重组DNA导入细菌生产激素或蛋白质的过程一般称为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酶工程D.微生物工程 根据下面所述,回答第7~8题。 已知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为: 精氨酸:CGU、CGC、CGA、CGG、AGA、AGG 谷氨酸:CAA、CAG 缬氨酸:GUU、GUC、GUA、GUG 组氨酸:CAU、CAC 7.对某一蛋白质分子分析表明,在编码氨基酸的位点上发生的突变都是由一个碱基替换引起的。突变的起源如下: 则甘氨酸最可能的密码子是 A.GGUB.GGCC.GCAD.GGG 8.当基因片段转录链中转录成GUC的CAG突变为C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 A.缬氨酸变成谷氨酰胺B.缬氨酸变成组氨酸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练习及答案讲解学习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练习及答案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选择题 1.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 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2.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 A.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 B.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 C.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D.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看不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 A.未用龙胆紫染色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够 C.口腔上皮细胞不分裂 D.口腔上皮细胞是死细胞 4.同一细胞中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的染色体数之比和DNA分子数之比分别是( ) A.1∶2和1∶2 B.1∶2和1∶1 C.1∶1和1∶1 D.1∶1和1∶2 5.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 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D.无丝分裂仅出现于高等生物的衰老细胞 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 B.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 C.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D.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 7.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包括:①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转换高倍镜;③把分裂中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④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④①D.④③②① 8.人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 ①水分减少,细胞萎缩②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③某些酶的活性降低④呼吸速率上升⑤色素积累增多⑥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⑦细胞核体积增大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⑤⑥⑧D.①②③④⑤⑧ 9.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够无限增殖 B.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C.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都可以正常进行细胞的分化 10.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教学案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 册)教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以转基因技术为例, 说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概述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 [教材梳理] 一、粮食问题 1.二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状况 国别内容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1/4 占世界人口3/4 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2 占世界的1/2 特点人均产粮多、消费少人均产粮少、消费多

2.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及产生原因 3.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1)作用 在彻底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疾病肆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转基因技术发展历史 诞生→1983年, 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 发展→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 1993年在美国批准上市二、科学思维的过程[连线] [牛刀小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发达国家人口少、人均粮食多、消费少。(√) (2)我国虽然人口众多, 但地大物博, 粮食问题并不严峻。(×) (3)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延熟保鲜番茄的成功上市。(×)

(4)水稻耐寒、耐盐碱基因是我国获得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 (5)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2.选择正确答案 (1)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 A.粮食生产过多 B.粮食供应与消耗不平衡 C.人口增长过快, 缺粮问题日益严重 D.开垦森林过少, 致使农田减少 解析:选C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而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 使我国面临粮食短缺这一严重问题。 (2)下列关于推理研究的有关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推理是根据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过程 B.通过推理所得结论必须是完全正确的 C.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 D.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可得出多种结论 解析:选B 推理是对观察到的现象所作出的解释, 即是一种合理的假设, 由推理所得到的结论既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 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重难突破] 一、粮食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卵细胞 B.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一般能形成4种精子细胞 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D.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比原始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2、牛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 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也不分裂 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3.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四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B.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一个四分体就是两对染色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4.次级精母细胞与精子比较,染色体和DNA 数量的变化分别是 ( ) A.不变、不变 B.减半、减半 C.不变、减半 D.减半、不变 5.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单体、DNA 分子数目分别是 ( ) A.32、16、64、64 B.32、8、32、64 C.16、8、32、32 D.16、0、32、32 6.某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多时有44个,则该物种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出现的四分体数目是 ( ) A.88个 B.44个 C.22个 D.11个 7.如果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 和a 、B 和b 、C 和c ,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 ( ) A.aBc 、AbC 、aBc 、AbC B.AbC 、aBC 、Abc 、abc C.AbC 、Abc 、abc 、ABC D.abC 、abc 、aBc 、ABC 8.一个基因型为YyRr 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 ) A.2种和1种 B.4种和4种 C.4种和1种 D.2种和2种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性染色体只存在于性细胞中 B.常染色体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C.常染色体存在于性细胞中,而性染色体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D.常染色体和性染色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而在性细胞中成单存在 10.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出 ( ) 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D.表现型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9∶3∶3∶1 11.在下列遗传谱系中,只能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遗传是 ( ) 12.右图的家庭系谱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 (D) (C) (B)

(完整版)教学计划高中生物必修二

高一下学期教学计划 郭玉梅 2013/2/21 新学期伊始,我继续担任4、5、6、7四个班级生物教 学任务,根据半年来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情况特点的了解,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在这学期使四个班的学生对生物学科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喜爱这个学科,学好这个学科,现拟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

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 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 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

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 改进工作。 五、本学期共二十一周,经组内讨论现对教材内容教学进度做如下安排; 第1、2周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3、4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5周复习检测、 第6、7周基因的本质 第8、9周基因的表达 第10周基因的本质、表达复习、期中复习备考 第11、第14、第17、第20、 13周 15、16 周 18、19周 21周 12 、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复习检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期末复习备考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考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二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孟德尔植物杂交实验中,最成功的是豌豆的杂交实验。下列属于选用豌豆的原因是 A.有多对相对性状 B.进行异花传粉 C.有显性性状D.进行自花授粉、闭花传粉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3.隐性性状指 A.杂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B.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D.杂种后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4.在遗传学上,把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 A.显性和隐性 B.相对性状 C.性状分离 D.遗传规律5.水稻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占总数的 A.25% B.50% C.75% D.100% 6.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D.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7.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 A.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B.采取工人杂交的实验方法 C.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D.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8.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关,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9.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A.纯种黑毛兔 B.褐毛兔 C.杂种黑毛兔D.前3项都可10.如果绵羊的白色遗传因子(B)对黑色遗传因子(b)是显性,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绵羊,请问:白色公羊、白色母羊和黑色小绵羊的遗传组成分别为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11.人类多指畸形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母亲为多指(Aa),父亲正常,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女儿的可能性是 A.50% B.25% C.75% D.100% 12.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1)——(3)中的遗传问题(1)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2)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3)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A.杂交、自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 C.测交、测交、杂交 D.杂交、杂交、杂交13.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 A.YR和YR B.Yr和Yr C.YY和Rr D.Yr 和YR 14.对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A.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B.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与分离定律相符 C.F2出现四种基因型的个体 D.F2出现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 15.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6.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测交,F 1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纯合子自交,F 1 代发生性状 分离 C.杂合子测交,F 1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杂合子自交,F 1 代不发生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多,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 就会过重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细胞是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2) 分裂间期: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3) 分裂期: 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染色质成为染色体且杂乱排列、出现纺锤体【两出现两消失】 植物细胞: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动物细胞:在间期复制的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 体。 中期:染色体清晰,排在赤道板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增倍,均分到两极 末期:核膜出现、核仁出现、染色体成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两出现两消失】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由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 动物细胞:由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4)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变化曲线图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无丝分裂: 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是持久性的。 细胞分化的意义: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分化产生血细胞(如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 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不断更新的,个体衰老的过程 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衰老而逐渐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 传递。 4)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 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细胞的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 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癌细胞的特征: 1)能够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着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 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着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化学致癌因子:无机化合物-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

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

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1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检测试题(有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检测试题 班级姓名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总分60分)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2、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3、水稻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占总数的 A.25% B.50% C.75% D.100% 4、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A.1/8 B.7/8 C.7/16 D.9/16 5、隐性性状是指() A.杂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B.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D.杂种后代中未表现出来的那个新性状 6、在遗传学上,把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 A.显性和隐性B.相对性状 C.性状分离D.遗传规律 7、下列鉴定生物遗传特性的方法中恰当的是() A.鉴定一匹白马是否是纯合子用测交 B.区分狗的长毛和短毛这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测交 C.不断的提高小麦的抗病系的纯度用测交 D.检验杂种灰兔F1的基因型用杂交8、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A.纯种黑毛兔B.褐毛兔 C.杂种黑毛兔D.A、B、C都不对 9、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D.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10.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种豌豆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结果符合孟德尔定律。在F2 中与两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一共占全部子代的() A.1/4 B.3/4 C.3/8 D.5/8 11、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A.全部变蓝B.全不变蓝 C.1/2变蓝D.3/4变蓝 12、如果绵羊的白色遗传因子(B)对黑色遗传因子(b)是显性,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绵羊,请问:白色公羊、白色母羊和黑色小绵羊的遗传组成分别()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13、人类多指畸形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母亲为多指(Aa),父亲正常,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女儿的可能性是() A.50% B.25% C.75% D.100% 14、两对遗传因子均杂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隐性纯合子异花传粉,得到的后代是() A.黄圆:绿皱=3:1 B.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C.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 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 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一章试题集锦解析

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与卷毛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玉米叶鞘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蚕豆的高茎与豌豆的矮茎 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3.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有( ) ①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④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 ⑤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雌配子比例 ⑥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雄配子比例 A. 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⑤⑥ 4.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所作假说的内容之一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5.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6.某种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 A.雌配子︰雄配子 = 1︰1 B.雌配子︰雄配子 = 1︰3 C.A雌配子︰a雄配子 = 1︰1 D.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7.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关系的是() ①有芒×有芒→有芒②有芒×有芒→有芒215 + 无芒70 ③有芒×无芒→有芒④有芒×无芒→有芒101 + 无芒97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8.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

第六章 1.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下面对这五种育种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涉及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B.都不可能产生定向的可遗传变异 C.都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操作 D.都不能通过产生新基因而产生新性状 2.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C) A.诱变育种 B.细胞融合 C.花粉离体培养D.转基因 3.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A) 4.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无芒的新品种,从理论上分析,不可行的育种方法为(D) 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 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 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 6.下列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的是(D) A.棉株中含有杀虫蛋白基因 B.大肠杆菌中具有胰岛素基因 C.土豆含有抗病毒的基因 D.酵母菌中提取到了干扰素 7.诱变育种一般不使用下列哪一项作为诱变因素 D A.X射线 B.硫酸二乙酯 C.亚硝酸 D.抗生素

8.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9.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医药、农业等领域。下列叙述中,符合这种情况的是() ①根据DNA分子的特异性,进行亲子鉴定 C ②基于细胞呼吸的原理,采用套种、合理密植、大棚种植等措施增加作物产量 ③在细胞膜的功能研究基础上,开发人工“肾”治疗尿毒症 ④根据染色体变异原理,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11.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成功地把固氮基因整合到小麦的DNA分子中,并获成功表达。该项生物技术属于(B)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工程 C.细胞杂交D.杂交育种 12.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D)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3.下列实例中均是依据基因重组原理的一组是(B) ①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品种 ②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 ③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生产出含高铁蛋白的牛奶 ④由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果实比普通青椒大一倍以上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4.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的性状一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是(B) A.优良性状B.隐性性状 C.显性性状D.相对性状 15.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发现有一株番茄结的果是黄色的,这是因为该株番茄(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