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统计(2)_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统计(2)_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统计(2)_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统计(2)_冀教版

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统计(2)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3页、54页,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和整理简单数据。

教学提示

本课教材选择了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天气情况,呈现了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记录单,设计了三个方面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让学生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整理数据,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表示数据的过程。教学活动中,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图,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观察、分析、交流,说一说小组同学是怎么合作的。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统计方法,即使不是本课时要求掌握的,也要给予鼓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过程与方法:结合一个月的天气情况,经历小组合作进行简单数据整理,并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表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不同的统计方法,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整理数据,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表示数据的过程。

难点: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不同的统计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昨天晚上谁听了天气预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天气吗?明天又会是什么天气呢?

生:我听了天气预报,今天会是晴天,明天多云转阴,有小雨呢!

师:你们能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天气吗?

生1:我喜欢晴天,阳光明媚,让人心情都会很好……

生2:我喜欢下雨天,下雨天比较凉快啊!雨水可以让禾苗快快长大……

生3:我喜欢下雪,可以堆雪人玩……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轻松愉悦的谈话,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松身心,愉快的学习。】

二、呈现新知,合作探究

师:老师把最近一个月的天气情况记录下来了,小朋友们想不想看一看?

(呈现天气变化情况图表)

师:大家认识这些气象符号吗?这些气象符号表示什么?

(学生说一说气象符号的含义)

师:同学们,如果不用数,你能估计出这个月哪种天气最多吗?

生1:我觉得阴天的天气最多……

生2:我觉得晴天最多……

师:要想知道哪种天气最多,你们就在小组里把每种天气的数据整理出来吧,

一会儿大家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整理的。

(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天气情况)

师:哪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统计的?

生1:我们用圆代表晴天,用三角代表阴天,用正方形代表雨天……

生2:我们用”代表天气,“”,

,有几个雨天也在雨天那一栏画几个

“”……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非常好,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应该细心统计,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工合作的吗?

生:我负责记录,小明负责读每天的天气情况,他读一个我写一个,小华负责在旁边检查……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把统计的结果写在教材第53页的统计表中,然后思考蓝灵鼠提出的问题:从上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从表中,我知道了这个月晴天最多,雨天最少。

生2:我知道了阴天比雨天多4天……

师:你能根据这个统计表提出问题吗?提出问题,大家解答。

师:请同学们用不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天气,完成教材54页的统计图。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画的?

生1:我用红色代表晴天,太阳是火红的;我用灰色代表阴天,阴天到处是灰蒙蒙的;我用绿色代表雨天,雨水会让树木变得更绿更美……

生2:我用蓝色代表晴天,晴天的天空是蔚蓝的;我用黑色代表阴天,阴天

光线暗,显得很黑;我用黄色代表雨天,我喜欢黄色……

【设计意图:通过天气情况这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素材,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统计的作用。】

三、实践巩固,新知拓展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

2. 调查班上同学喜欢吃的水果,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3.下面是对几个同学一星期吃早餐情况的统计图。 丽丽

亮亮 小杰

(3)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答案:3.(1)小杰 (2)丽丽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

2. 画一画,回答问题。 (1) 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 猴子比兔子多几只?

(3)哪种小动物最少?

答案:2. (1)13只(2)2只(3)松鼠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又快要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1:我知道了,统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生2:我还会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漂亮美观的统计图。

生3:我发现统计其实很简单,也很有趣。

六、布置作业

1. 统计班上同学参加课外小组的情况。

2.

二年级各班卫生评比结果如下:

二(1)二(2)二(3)

(1)()班是卫生评比第一名。

(2)二(1)班比二(2)班少()颗星。

(3)二(3)班比二(2)班多()颗星。

3. 下面是二(1)班一次体育测验的结果,根据结果给统计图涂上你喜欢的课外小组美术组音乐组体育组集邮组人数

颜色。

优优良良合格合格优优

待合格优优良良良优合格

待合格待合格合格合格

一下几个方面:

1.建构生活情境,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导自主发现

我结合教材,通过轻松的师生谈话,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数学的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生活实践的过程结合在一起。

2.建构操作情境,把教学内容形象化,引导自主分工与合作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行为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动手操作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操作时学生情绪高涨,多种感

官参与,从而带动大脑进行思维,进而提高课堂参与的效果,学生进入了“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自然会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统计过程要有所体验,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合作制作象形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经历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动脑,有分工,有合作。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把统计这一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xKb1.C om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3)-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 (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方程(优质教案)

第1课时方程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9、80页方程。 教学提示: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和等式性质,感受方程思想。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方程及等式性质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2、过程与方法:会用方程表示生活中的等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成就感以及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天平,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生:玩过。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利用跷跷板的原理来学习新知识—方程。 (揭示并板书课题: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常玩跷跷板这件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初步感知方程的含 义】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 师: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还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是什么? 生:天平。 师:关于天平,你知道些什么? 生:可以看出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生: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说明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逐个观察天平示意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说一说这些式子可以怎样分类。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认识方程。 师:大家是怎样分的?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 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 谁矮? 二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三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排队。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 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 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 说一说。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 老师高,学生矮 铅笔长,粉笔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 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 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 说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回答谁轻谁重。

第五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第二课时1

第五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 ——第二课时使用函数计算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或章节):八年级(下)第五节在Execl中进行数据计算第二课时 2.年级: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只有对同一类型的数据教育进行求和 2、知道SUM、AVERAGE、MAX 、MIN 这四个函数的作用 技能目标:1、学会用SUM、AVERAGE、MAX 、MIN四个函数进行计算 2、学会用Delete键删除公式 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内容分析:课程标准规定,第五节主要是利用Excel提供的各种公式和函数,完成对工作表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

性认识。这部分内容在整册课本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本课时中,主要介绍了求和函数SUM、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在巩固练习中又提到了最大值函数MAX、最小值函数MIN,这部分内容相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说比较复杂。我认为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四个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上,而难点则应该放在用函数进行计算时在编辑栏或“函数参数”对话框中进行单元格区域的修改。例好学生在计算三科总分和七科总分时,总是不注意单元格区域的范围,往往事倍功半。 (三)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中利用公式算总分、平均分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第二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单元第七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四 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难点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四(1)班同学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学生交流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 讲授新课一、教学例2. 1、出示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请选一个条形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1)小组尝试画图。 (2)汇报交流: (3)思考: ①书中有两幅条形统计图,每幅图的1个格代表几个人? ②最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 两种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可以反映出同一结果。 ③你认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生:右图比较合适,因为左图占的篇幅比较大,既麻烦又不美观。 (4)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呢? 一个格是2人,那么半个格则是1人。 2、完成做一做。 根据8月、9月的数据和上面的记录单填写下表。学生尝试 画图 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 的动手操 作能力 体会哪种 统计图更 合适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分别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学生做完后集体交流: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 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统计了20分钟后,得到的几种机动车 通过的辆数统计表。 师:你能把上面的结果用“以1 代表2”的条形图表示出来吗? (1)分析题意。 生: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辆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怎 么办呢? 师:想一想1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合适吗?为什么不合 适?每个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太麻烦,数据太大,怎么 办? 学生画图 讨论交流 巩固新知 通过讨论 知道一个 格代表几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整理er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3)-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的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提问海口在我国那边呢? (6)还可能说-15℃与-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本第96~98页练习二十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风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复习简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确凿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具准备: 水彩笔尺子 练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提出要求:今天继续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并把我们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1、投影出示课本第96页情景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举手解放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在停车场里有小汽车12辆、面包车8辆、大客车4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大客车有多少辆?(2)小汽车和面包车一共有多少辆? (3)小汽车比面包车多多少辆?(4)面包车比小汽车少多少辆? 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了解小学解决问题的题目必须有条件和问题,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解答应用题做好准备。) 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 1、用实物投影出示统计表、统计图。 师:在填写统计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先求出大客车有多少辆? 在学生的质疑下,知道了要先求出大客车有几辆,再完成统计表的填写。 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制作。 并提示学生:这张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代表2辆车。 制作完成统计图后,让学生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学生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同桌之间互问互答,再全班回答。 二、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情引趣: 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 (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 (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 二、学习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 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教材例1 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看每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由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学情展示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3题要求: 1、独立完成、互相讨论。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向对方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 设情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学生笑,有部 分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 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 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 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 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心理发展 规律而言,这样的 游戏情境设计,最 能吸引他们的注 意力,让他们积极 投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 体验感悟黑板的左边有课程表。 黑板的右边有值日表。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 脚,右边有一只脚。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有条不紊的摆放书桌上 的用品。 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 教室,你发现了什么?请你 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左” 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人把课桌上的 铅笔盒、课本、练习本按照 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摆 好。 用左右来描述 教室中的物体和 学生自已身上的 各个器官,是学生 乐于参与的数学 活动,交流时可不 必拘泥于坐姿,鼓 励学生用各种方 式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 自操作活动,让学 生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自由发言。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second class of Statist ics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七单元统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本第96~98页练习二十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复习简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准确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具准备: 水彩笔尺子 练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提出要求:今天继续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并把我们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1、投影出示课本情景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举手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生:在停车场里有小汽车12辆、面包车8辆、大客车4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 (1)大客车有多少辆? (2)小汽车和面包车一共有多少辆? (3)小汽车比面包车多多少辆? (4)面包车比小汽车少多少辆? 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了解小学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 教材分析 “方向与路线”是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与位置”部分的内容,本单元让学生在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的路线图,并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具体情景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这些知识内容,既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常识和经验,又是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首先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自己生存的空间。同时学会描述并确定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人们进行交流,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必备知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获得必备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看懂路线图更是需要学生不仅能用方向和角度描述和确定物体的位置,更要具有判定该物体位置的大体走向的空间感知能力。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循序渐进的构建思想,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认识平面图,会用八个方向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描述简单的线路图。这样有序的讲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教学目标 1.根据平面图,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3.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4.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方向和路线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图形旋转90°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正东路小学王文卿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圆形钟表、课件、有三角形的小方格纸、转椅。 教学方案:

教学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承德市竹林寺小学王慧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页。 教学目标: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 比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 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 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 3

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 3 课时第一课时: 同样多、多些、少些教学内容: 教材第 45 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椅子和花片学习方式: 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教学过程: 环节情境创设教师活动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 5 把椅子)(一)认识多少 1、提问: 发生了什么事情? 2、提问: 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活动 6 个小朋友

第二课时:统计数据的方法

第二课时:统计数据的方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2)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把统计结果填入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2)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

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自由发言。 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 生: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生: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生: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 图形旋转90°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圆形钟表、课件、有三角形的小方格纸、转椅。 教学方案:

转90°的画面,让学生认 识并用语言描述顺时针 旋转了多少度。 师:谁来说说喷头是怎样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生:喷头顺时针旋转。 生:喷头顺时针旋转90° 课件演示再次顺时针旋转90°,并标出角度。如: 师:大家再看,这回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学生可能会说: ●喷头顺时针又旋转了90°。 ●喷头顺时针旋转了180° 如果两种说法都出现,教师给予肯定。如果只出现第一种, 不介绍第二种。 (2)用课件演示逆 时针旋转90°,让学生用 语言描述。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课件,如果喷头逆时针旋转…… 用课件演示。如下: 师:谁能说一说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生:喷头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 继续操作课件演示,学生描述。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3)再次旋转转椅, 分别从顺时针、逆时针方 向转动90°,让学生用语 言描述。 师:同学们能根据课件描述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了90°。现在, 我们来转动这个转椅,请大家说出它按什么方向转动了多少度。 教师按逆时针转动90°,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90°。学生用语言 描述。 (4)在教师的带领 下,学生站起来亲身体验 按一定方向旋转90°。 师:下面,我们来做转身游戏,请同学们起立,听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 老师提要求,学生做,顺时针90°、逆时针90°各转两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