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国红十字会在

论中国红十字会在

论中国红十字会在
论中国红十字会在

论中国红十字会在“郭美美事件”中的危机应对

摘要“郭美美事件”掀起了公众对慈善机构、慈善制度不信任的爆发式宣泄。面对公众对其公信度的质疑和透明化慈善的强烈需求,中国红十字会应该如何力挽狂澜?在一个高曝光率的社会里,危机事件应对变得越来越困难。在基于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为红十字会重塑公信力提供实用性方法。

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公共危机危机管理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新浪微博上一个名为“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发了一场民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口诛笔伐”。危机事件发生后,郭美美回应的一条微博迅速将中国红十字会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严重挫伤了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本文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剖析了红十字会所面临的信任危机,旨在找到帮助中国红十字会重塑其公信力的办法。一、“郭美美”何以走红——危机事件回顾实名制实施以前,多数微博用户采用匿名形式参与讨论话题,这使得议程设置的主体逐渐多样化。在微博上,信息往往自下而上传播,话题本身又时常与大多数人的利益或公众的普遍情绪相关,因此更容易主导舆论。“郭美美事件”最初只是在微博的“粉丝群”里引起部分关注,随后,一些人在唏嘘之余开始对郭美美进行“人肉搜索”并挖掘其与红十字总会的关系。这时,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和报纸才开始跟进报道。面对公众的质疑,中国红十字总会于2011年6月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了有关“郭美美”事件以及其审计报告中披露的有关“红会超标采购420余万元”等问题。但传统中用以应对危机公关并行之有效的新闻发布会,在解决此次危机事件时,却远远没有起到预期中的作用。二、“红十字会”何以狼狈——危机产生原因剖析(一)公关应对欠妥。

从危机情境的沟通原则来看,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则是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以维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纽带。然而,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推动下,这种“纽带”不但没有给红十字会以缓冲的机会,反而将其在与公众的直接对话中,暴露出的种种不规范操作揭示出来。

现代媒体所掌握的把事件迅速放大的能力,使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息真空更容易被谣言、误传和诽谤所充满。一旦媒体污染蔓延,公众对局势的认知就更容易转变成现实。因此,在缺少证据的情况下,红十字会的辟谣声明不仅没有缓解公众情绪,反而使风波升级。同时,红十字会于2011年6月28日下午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仅邀请六家媒体参加,且将大量闻讯而来的记者挡在门外。既是新闻发布,就应该足够公开,这种不够坦荡有所保留的做法,自给了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更大空间。

红十字会虽然解释了其总会和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关系、审计署认定的采购超标等问题,但如何对各分支机构进行监督、采购超标问题的详细解释、报案后的案件进展情况等公众期待了解的内容,都没有提及。这就忽略了危机公关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红十字会简单地把公众被视为可操纵的目标,假定人们会无条件地接纳它传达的信息,必然达不到与公众的良好沟通效果。

(二)信任链断裂——缺乏自律与公民冷漠的内外困境。

对于公众而言,红十字会的存在一直是看得见摸不着的:一方面,大量募捐资金和财政拨款流向那里;另一方面,红十字会又甚少向外界说明其善款使用的情况。其实,在很多国家,政府代管红十字会,或行使监督权都是常见的,可是,唯独中国的红十字会异化成为一种与权力体系结合甚密的官办组织。那么,是什么滋生了中红会的“官本位”,打破了慈善

机构的道德底线?

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有些学者认为这是因为“社会转型产生了利益分化与财富分配不公”。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现已进入风险社会,即各种危机事件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民权利意识觉醒,但也间接导致个人公民采取较为极端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但在笔者看来,“市场化转型”或“公民意识觉醒”都不能成为解释中国红十字会的官本位状态的根本原因。对于中国红十字会本身来说,其公信力之所以如此脆弱,源于其组织本身自律不严;而后,尽管屡屡曝光的各种“丑闻”开始侵蚀公民对它的信任,鉴于这些污点尚且影响力微弱,都没有引起红十字会的足够重视。此外,就外部社会环境来讲,我国公民社会尚未形成,公民对社会监督活动的参与程度原本就不够,一旦社会对红十字会的“冷漠”态度变成一种普遍现象,仅靠政府的监督和尚未完善的问责机制根本不足以迫使其形成良好的自律机制。于是,灰色地带逐渐扩大,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官本位”滋生提供了温床。一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的日常管理机制都不透明,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也少。于是,以致在“郭美美事件”爆发后,中国红十字会与公众间的信任链的迅速断裂,且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公关活动不但都没有发挥正功能,反而带来了负效应。(三)双重定位下行政监管的豁免。以事件发生时的法律制度来看,像中国红十字会这样影响力广泛的组织却一直处于“免于登记”的地位。“免于登记”是相对于我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所确定的“双重管理”制度而言的,“双重管理制度”即对社会团体实行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管理,以及登记管理机关的“登记”管理,通过这种制度对社会团体加以接受外部监管的义务以规范其社会活动。但红十字会是该条例第三条规定的“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团体”,因此这种“双重管理”的外部监管制度却不适用于中红十。这种“免于登记”的制度设计一方面是来自国家对其类似于“免检产品”的充分信任,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中国红十字会一直以来“民事”与“官办”的双重定位。以“民事”地位而言,《红十字法》第二条明确了“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强调了其为民事的非政府组织,且其作为民事主体发生法律关系的相关案例也不胜枚举。而以“官办”地位而言,红十字会虽然不是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行政主体,即“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但其“行政性”的烙印却非常显著。以社会救助团体的“资合”而言,红十字会的部分经费来源于“人民政府的拨款”;而以其“人合”而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属国务院直属的副部级单位,中国红会从中央到县乡一级,层层与政府体系接驳。其名誉会长是当地政府的一把手,会长是政府主管文教的行政副手,大部分理事由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兼任。这种“行政性”既使得中红十的活动对于政府依赖性强,更使得政府作为社会团体的外部监管机关缺乏对中红十监管的动力。总的说来,对于中国红十字会这样具有公募资格,掌握大量资金的社会救助团体,利益的诱使与自律行为的天然劣性使其处于高风险之中。而基于其“行政性”,对其外部监管的明确弱化甚至是豁免,不仅为内部的腐朽提供了温床,也使得公众的猜疑在慈善阳光化的诉求未能实现情况下不断累积。最终,“郭美美”事件作为导火索,引爆了中国慈善组织的大范围信任危机。

三、慈善真相背后——危机公关应对措施(一)积极制定《慈善法》,强制披露以保透明慈善。我国现有《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基金会管理办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与慈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分业而治,如《公益事业捐赠法》主要是为规范捐赠行为而制定,意在保护受赠人或者受益人的权利。这些各有具细的法

律法规缺乏对慈善事业全面的规定,突出弊端便是缺乏科学、相匹的权利、义务设置,不利于我

国慈善组织定位与体系构建,以及系统性资源分配。而勉强算得上全面规定的《社会团体登记条例》,对慈善组织的定位,权利、义务设置与实际需求也不相一致。该条例于1998年发布实施,不仅年代久远,同时也带有浓重的“官本位”色彩。以社会团体的设立批准而言,它对于普通社会团体适用了较高的准入要求,却对带有浓重“行政性”的社会团体予以免于登记等优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慈善组织的实际准入壁垒,若继续适用该条例,既不利于中国红十字会这样官办的民间慈善组织清楚定位,独立慈善,自我改良;也不利于草根慈善组织的发展壮大,使得“慈善垄断”难以消除。

因此,系统性地制定《慈善法》成为了法治社会下,维持良好的慈善活动秩序与进一步发展慈善组织的一致需求。但《慈善法》的制定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此次危机突出表现的对透明慈善的强烈诉求。当然,透明慈善的推动仅靠慈善组织的自觉自制,或是由信任危机的爆发被动推进均是不适宜的,且会造成口诛笔伐的非和谐社会现象。因此必须由法律法规自上而下强制要求中红十进行有效披露。强制披露制度的建立可以借鉴香港红会的透明慈善制度。对于中红十现今仅由国家审计署每年审计政府拨款这一项资金收支而言,强制披露制度应该增设对募集的善款和层层上缴的会费的审计,具体可以要求中红会对捐款人的捐赠与用途,设定固定的内部账户,分开记账。除此之外,为了防止政府失灵的弊端,审计主体应多交由社会,由第三方审计公司进行审计,并在出现与实际情况与审计结果存在出入的情况下更换审计公司,避免共同寻租。另外,为了使得社会大众可以作为广泛的监督主体,募款对象为全社会公众的中红会每年的财务收支情况、项目执行情况等不应仍依照《中国红十字会法》仅向理事会报告,而应增设其向公众公示的义务,这也与公募基金的一般披露要求相一致,具有合理性。(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组织在应对出现的风险问题时,首先应寻找并理解公众情感的动因,而后再通过一系列负责任的行动来与公众期待保持一致,重建信任度。

危机发生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相信负面信息,因为恐慌、愤怒的心态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期待。想要降低由人的思维与行动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就需要让双方看到沟通过程中彼此在同一问题的逻辑假设与推演上的差异,减小防范和控制危机产生的难度。所以,危机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便是主动将有关信息全盘托出。其实,当公众对红十字会财务状况产生疑虑时,最好的办法是将经过审计署审计的财务报告上网,把掌握的全部信息诚实地公布出去以澄清误解。除了年度审计,鉴于红十字会之前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所公布的年报中,存在着严重的内容滞后与粗陋,笔者在此建议红十字会可以主动提出成立独立的财务委员会,聘请专业的会计师等,主要对中红十及其分会等的财务状况进行随机抽查,同时要求其成员不得参与中红十其他工作,以此实行有效内部的监控。(三)政府在公共危机应对中的角色。

转型期的中国政府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科层制的痕迹,一方面,政府内部仍存在权利与制度的割裂;另一方面,协调机制的不完全又或者是部门间缺乏合作意愿又带来大量的管理漏洞。危机一旦发生,而政府又难以突破行政权限以及其带来的问责约束时,仅靠组织层级间

单薄的信任机制来应对风险,必然难以化解公共危机。那么,政府应如何在公共财政束缚和公共服务需求膨胀的双重压力下,催生出高绩效的治理模式,与非营利组织共同铸建其社会信任?

笔者认为,在以追求公共价值为终极目标的前提下,政府应更多地关注公共服务的实质。考虑到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宏观背景,以及其不算发达的公民社会,想要在短期内完全实现政府透明、信息共享恐怕不太可能。国外较为成功的经验是,政府以外的其他行动者往往能够与政府相互补充,优化其僵化的契约式监督管理,培养广泛的公民参与。所以,政府应充分

利用其自身权威、独占性资源和公正中立的形象,寻找并召集合适的行动者,从而更有效地化解公共危机。四、结语

如何预期“信息真空”的产生并为填补它做好准备,使得信息的流动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成为危机公关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必须意识到,全盘托出给组织的信誉资产带来的长远价值将远远高于短期的经济或法律成本,而且使组织更易获得社会的理解。即使组织无法准确回答公众提出的问题,也要提供现有的与危机有关的全部信息,让公众成为组织危机处理过程中的一份子,和组织一起寻找危机和答案。

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场救护

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场救护,瑞士人银行家亨利杜南先生是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在看到索尔弗利诺战役残不忍睹一幕,在发动邻近的村民参加救护,并劝导参与救护的人不带成见地医治所有的伤病员。这次经历深深触动了亨利杜南的良知和思维。他在《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一书中提出两项重要建议:一是在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伤兵救护组织,平时开展救护技能训练,战时支援军队医疗工作;二是签订一份国际公约给予军事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及各国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的地位。1864年8月8日至22日,在日内瓦召开了外交会议,参加会议的12个国家的正式代表签署了第一个日内瓦公约--《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公约宣布使用白底红十字标志的旗帜和臂章以区别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公约最后呼吁各国政府批准加入这一公约。从此,红十字运动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运动开始发展起来,并得到国际法的保障。红十字会与联合国、奥委会并称三大国际组织。 150年来,随着红十字会会员国的发展,红十字会的任务也开始由单一战伤救护发展到对自然灾害的援助、意外伤害的急救、自愿献血、捐献骨髓、捐献人体器官、社会福利以及开展世界各国红十字会、红新月会之间的友好合作,壮大和平力量,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等。

我听说我国红十字会不仅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还要遵循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国际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开展工作。 人道: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本意是要不加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在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努力防止并减轻人们的疾苦,不论这种痛苦发生在什么地方。本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 公正:本运动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偏见和政治见解而有所歧视,仅根据需要,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先救济困难最紧迫的人。 中立: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运动在冲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带有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争论。 独立:本运动是独立的。虽然各国红十字会是本国政府的人道助手并受本国法律的制约,但必须经常保持独立,以便任何时候都能按本运动的原则行事。 志愿服务:本运动是个志愿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利益。

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背后的管理体制根源

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背后的管理体制根源 摘要: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使红十字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 严峻的挑战,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全方位的思考和努力,其中,管理体制的错位是当下红十字会信任危机频现的一个重要根源。虽然红十字会为之已做出诸多重要探索,但距离理顺体制、还原其社团本色、使其公开透明地运行之目标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管理体制 红十字会与联合国、奥委会并称世界三大国际组织。但与联合国、奥委会的妇孺皆知相比,国人对红十字会的认知度相对较低。2011年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把中国红十字会推上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公众的质疑声浪中,红十字会遭遇到了近年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郭美美事件”挫伤了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使其募捐救助工作遭遇严重困境,据统计,“郭美美事件”后,6-8月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总额为84亿元,比3-5月的626亿元下降866%。[1] 看已经尘埃落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刚刚开始。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对于危机事件中红十字会的现实认知,更多的是出于感性和情绪,而较少有理性的思索和关怀。对于一个饱经历史沧桑,具有国际性特征而又身处社会转型加速期的人道救助团体而言,剖析其信任危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绝非易事,本文试图从管理体制的视角,对此略作管窥,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严重错位 中国红十字会是国际红十字大家庭中的一员,始建于日俄战争中的1904年,历史悠久,成绩卓著。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可见,红十字会本质上是一个社团组织,具有社会性、公益性和民间性,因此红十字会的管理理应体现出社会力量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在阳光下公开透明地运行。但现实中,这样一个具有久远传承和深厚历史积淀的社团长期存在着管理体制严重错位的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直至今日仍未得到完满解决。 新中国建立伊始,出于巩固政权和安定社会的需要,政府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林林总总的慈善机构进行了全面整改,其中绝大多数都以“封建组织”、“反动组织”和“宗教性组织”的名义而取缔,红十字会是为数不多的得以继续延承的社会团体,但彼时的红十字会却在特殊的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以往的身份内涵,1950年改组后的红十字会成为“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隶属卫生部,成为其下辖的一个业务机构。[2]会基本上已经迷失了自我。当然,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这样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红十字会的社团本性和民间特征并没有在之后的历史演进中 得到逐步的彰显,虽然在主管部门和隶属关系上有所变更,但都是体制内的变化,红十字会基本没有改变政府职能部门的身份界定。

中国护理的具体发展历程

中国护理的具体发展历程 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女士在福州开办第一所护士学校。 1909年,在江西牯岭成立了中华护士会。会长均由外籍护士承担。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和几所大学合办高等护士学校,学制4~5年,5年制的毕业生可获学士学位。此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开端。1934年教育部成立护士教育专门委员会,将护士教育改为高级护士职业教育,学制为3~4年,护士教育遂被纳入国家正式教育系统。直至1950年停办。 1922年,国际红十字会在日内瓦开会,正式接纳中国护士会为第十一名会员国。 1924年,由中国护士伍哲英担任中华护士会理事长;1936年改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为中华护理学会。 1941~1942年,中华护士学会在延安成立分会。毛泽东为大会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和“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延安分会的成立推动了护理学术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当代护理学的发展。至1949年,全国共建立护士学校183所,有护士32800人。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护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国家卫生工作总方针指引下,我国护理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护理教育被列为中等专业教育之一,并纳入正规教育系统。 1976年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护理专业再一次获得新生。 1977年以来,中华护理学会和各地分会先后恢复。 1978年后,开展了护理国际交流。 1979年,为护理工作转折点,国家卫生部颁发了两个文件“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 1980年,由南京医学院及南京军区总院联合开办了“文革”后第一个高级护理进修班,学制3年,获大专学历。同年开始进行了护理技术职称评定。 1983年天津医学院率先开办了5年制护理本科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其后,相继有11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护理本科专业,学制5年。 1992年、1993年分别批准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为护理硕士学位授予点。 1982年卫生部正式成立了护理处,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了护理中心,以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取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支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学的地位、任务、作用和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护士既是治疗疾病的合作者,又是预防疾病的宣传者,还是家庭护理的教育者和社区护理的组织者。护士专业化和多面手的完美结合将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得以进一步发展,护理的目标不仅是满足病人生理上的需求,还着眼于病人心理的平衡,社会的适应,所有这一切都标志着传统护理向现代护理的过渡

成立慈善基金会运作模式

商业理念改变慈善基金会 运作模式 中国的基金会分为公募与非公募两种,二者的区别在于可否面向公众募捐。目前,国内的公募基金会多为半官方色彩的政府伙伴型基金会,而非公募基金会则多由企业出资设立.非公募基金会的崛起,始于2004年6月实施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对其身份的确认。按此条例,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而全国性、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则分别不低于800万元和400万元。为鼓励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2007年1月,国务院将其注册和捐赠免税的权利下放到省市政府,不少企业基金会因此选择在地方注册,如朱孟依捐出市值约10亿港元股份成立的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广东省注册;今典集团的苹果教育慈善基金会在北京注册。散财有道也是一门学问。如同任何一间掌握巨资的机构,基金会存在保值增值的问题。不少基金会委托专业公司理财,其投资组合一般包括稳健的债券、股票等。 一些活跃的基金会不仅积极开拓专项活动、纪念品销售、新媒体等筹款渠道,也致力于通过市场营销改进劝募的技巧;在治理结构上,通过投资与运作部门的分离,基金会正向提升运作效率与透明度转变;中国传统的运作型基金会开始引入项目招标制,向资助型基金会转型;另一些基金会则变身VC或PE,孵化民间公益组织,并引入救助者接力助人的机制,让慈善链条化。商业慈善、慈善投资等新理

念的确立,令慈善这一人类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变得日益商业化与可持续,从而有助于慈善资源获得最优配置。 也有不少企业选择在知名公募基金会名下设立专项基金或事业基金(二者区别在于是否有定向用途),一些明星发起的基金即如此。譬如李连杰发起的“壹基金”在中国红十字总会的架构下独立运作,李亚鹏与王菲夫妇发起的“嫣然天使基金”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主管。这些基金由此也可以面向公众募捐。 以投资促进慈善 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公益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公益支出不得低于上年基金余额的8%。这意味着,公募基金会手中仍握有30%的募款,如果能够将其投资增值,无疑有利于扩大行善范围;对于非公募基金会,如果不希望基金缩水,其资产每年也需增值8%,这尚未计入通胀因素。由此看,即使作为非盈利机构,基金会的投资仍相当必要。合理投资-获取回报-部分收益用于慈善、剩余收益和本金继续投资,是基金会的基本运作模式。 出于改善治理结构的考虑,在一些大型基金会中,将投资与运作部门分列是一个趋势:筹款部门专注劝募、投资;运作部门负责跟进项目的实施。2007年2月成立的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当年6月即成立了北京友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据南都基金会副理事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介绍,南都集团内部也成立有一个2亿元的公益基

浅析中国红十字会的财务监督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近段时间内中国红十字会(以下简称中红会)发生的各类事件和相关评论,对中红会的财务监督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论文首先对中红会财务监督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中红会财务监督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外部监督不到位,内部监督基本缺失,内外部监督缺乏充分的协作。其原因在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管理的双重性;监督的渠道不通畅;社会监督薄弱及缺乏独立性。然后,论文从不同角度对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策建议:建立健全法律监督体系;改革双管体制,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培养社会大众的监督意识;改革组织形式,增强内部自律。逐步形成“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财务和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中红会财务监督机制 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财务监督,财务披露透明度,独立性

目录 一、引言 4 中国红十字会财务监督的现状 4 二、中红会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4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对现有法制缺乏真正的贯彻落实 4 (二)政府对中红会实行双重管理 4 (三)监督渠道不通畅 5 (四)社会大众监督意思淡薄,监督能力有限 5 (五)中红会属于政府机构,缺乏独立性 5 三、强化中红会财务监督的对策 6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监督体系,并真正贯彻实施 6 (二)改革双重管理体制 6 (三)完善中国红十字会财务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制度 6 1. 加强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审核7 2. 建立财务信息披露失真的惩罚制度7 3. 加强向社会披露财务信息的力度7 (四)培养社会大众的监督意识7 (五)增强独立性,提高中红会内部自律7 四、结论8 五、参考文献9

引言 中国红十字会(以下简称“中红会”)成立于1904年,隶属于国际红十字会,以从事人道主义救援为主要事务。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强的公益组织,本应给人们带来温暖与感恩,但近年来“天价帐篷”、“天价采购”、“郭美美”等一系列丑闻的曝光引起舆论界一片哗然。中红会官方网站上公布的一份年度审计报告对中红会2010年的总收入、总支出及其来源、去向等做了审计及并发表无保留意见。讽刺的是,其后审计署公布的红十字2010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其存在400万元的财务违规。大量财务问题使中国红十字会的形象受损、公信力大幅度下降,已经严重影响到红十字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构建和完善中国红十字会的财务监督机制,加强对红十字会的财务监督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下面将对中红会的财务监督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对策。 二、中红会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中红会财务监督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外部监督不到位,内部监督基本缺失,内外部监督缺乏充分的协作。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对现有法制缺乏真正的贯彻落实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中红会进行财务监督的法制,只是参照一些相关的法制来执行,最主要的就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红会总会和部分地方红十字会一直使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该制度在会计记录中缺乏对每笔捐赠明细的记录和列示,无法满足大部分捐赠人起码的知晓权要求,更不能披露每笔捐赠款项的明细。捐赠人不知道自己的善款的去想,不免产生质疑。而部分使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红十字会,也不完全适用,因为红十字会只是非营利组织中的一种,缺乏针对性。法制不完善导致对慈善组织财务监督就缺少监督的依据和规范,例如法制没有明确监督主体、监督标准以及监督主体和客体的权责,这样就导致监督者和被监督者都没有受到很好地规范和约束:监督者不知道该如何监督,监督不到位甚至缺位,被监督者趁机规避监督,客观上形成了二者之间的“制度合谋”,使财务监督名存实亡。 (二)政府对中红会实行双重管理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我国对中红会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即受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管理。这种体制似乎是中红会财务监督的双保险,因为既有民政部门承担依法登记管理和依法监督职责,又有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具体日常管理。其本意是想两部门互相牵制配合,将监管工作高效率的进行。但实际上它是造成中红会财务监督不到位的重要体制原因。其一,民政部门和业务

红十字会概况

红十字会概况 红十字会起源于战场救护,由瑞士人亨利·杜南创立,因此他的 生日5月8日被作为世界红十字日。在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 也有红新月会之称。 红十字会运动,从1863年初成立“伤病救护国际委员会” 起,140几年来一直秉着“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 愿服务”、“统一”、“普遍”的七项原则始终为人们的生命健康、 国际的和平不懈努力。 ●人道:红十字会的宗旨是保护生命和健康,保证对人的 尊重,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合作和持久和平。 ●公正:红十字会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或政治见解而有所歧视,只是一心一意致力于救济苦难并优先救济那些受难最深而需要救济的人。 ●中立: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红十字会在冲突的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带有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争论。 ●独立:虽然各国红十字会是本国政府的人道工作的助手并受本国法律的制约,但必须经常保持独立,以便任何时候都能按红十字原则行事。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红十字会是个志愿救护团体,建立红十字会绝不期望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统一:任何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红十字会。 ●普遍:红十字会是个世界性的机构,所有国家的红十字会在这个机构里享有同等地位,有责任和义务相互支援。 红十字标志,是红十字会开展人道主义活动的标志,体现着当今世界的人道与同情。目前被国际人道法认可的标志有: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标志: 中国红十字会标志: 中国红十字会于1904年3月10日在上海创立,至今已走过一百杜念多年的漫长历程。让我们了解一下我国对红十字会的有关规定:国家对红十字会兴办的与其宗旨相符的社会福利事业予以扶持;红十字会为开展救助工作,可进行募捐活动;红十字会接受用于救助和公益事业的捐赠物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减税、免税的优惠待遇;任何组织与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红十字会的经费和财产。 红十字会对内部进行了改革,尤其在社会捐赠的接受与使用这一部分,一是将捐助信息化,二是有清晰的管理链条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把捐款的来源及分散到基层的款物使用情况统计清楚,加强在预算、执行和监督等方面的透明度。相信中国的红十字会会用行动证明红十字事业是真正在做造福民众的事业。 作为红会人,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组织,当我们的组织受到恶意诽谤时应该站出来捍卫红会的尊严 急救知识 急救重在黄金4分钟 在发生危急情况的现场,有的人对病人束手无策,坐等医生的到来;也有人不问青红皂白,手忙脚乱送往就近医院,殊不知,不恰当地救助往往会好心办坏事,加重患者的病情。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无疑是生命最危急的状态,是最需要紧急救助的。据统计,有90%的猝死病例都发生在医院之外。在我国,从拨打急救电话到救护车到达现场,平均需要20分钟,而现场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6分钟。 因此,让更多的人了解现代救护理念,掌握基本急救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急救生存链”。急救生存链包括四个环节,即早期通路,早期徒手心肺复苏,早期心脏电除颤,早期高级心肺复苏。前三个环节都是在医院外完成的,医院里只是完成最后一个急救环节。 突发重症的事每天都在发生,第一目击者如果能迅速对病人实施正确有效的急救,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就会高很多。第一目击者是指在现场为危重急症、意外伤害伤病员提供紧急

慈善组织嫣然天使基金.

慈善组织嫣然天使基金 2019-01-01 嫣然天使基金(Smile angel Foundation )是由李亚鹏、王菲倡导发起,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支持和下设立的专项公益基金,2006年11月21日正式启动, 。 2014年2月红十字总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审计李亚鹏的嫣然基金账目。 2014年8月12日,民政部回应,通过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研究核查,没有发现举报人所举报的问题。 基本介绍: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将与发起人共同倡导、动员社会资源,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宗旨,积极为嫣然天使基金筹集医疗救助资金,让更多唇腭裂患儿得到治疗,拥有一张纯真的笑脸。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有240万唇腭裂患者。唇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根据中国出生缺陷检测中心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466所医院每年40万-70万新生儿的检测结果显示,1988年-1992年非综合性唇腭裂发生率为1.625‰,其中唇裂发生率为1.4‰、腭裂发生率为0.225‰。在此背景下,嫣然天使基金的成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嫣然天使基金的资助对象为家庭贫困身患唇腭裂的.患者,患儿法定监护人可作为申请人向嫣然天使基金申请资助, 《》()。具体申请方法为:登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重症儿童救助网,下载嫣然天使基金资助申请表,在完全理解《嫣然天使基金申请须知》的前提下,经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审核盖章后,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提出求助申请,并提交资料。嫣然天使基金资助管理办公室对患儿的申请资料进行初审后,会同定点医院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部分患儿会诊,形成基本的医治方案,连同患儿法定监护人签署的手术知情同意书一并提交嫣然天使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批。嫣然天使基金管理委员会根据资助原则对患儿进行综合评审,确定资助对象和资助金额。获资助对象名单将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进行公示。患儿凭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嫣然天使基金资助通知书到指定医院入院治疗。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关心唇腭裂儿童是全社会的责任。希望社会各界广发博爱之心,共同关注嫣然天使基金! 成立背景:

红十字会基本知识

红十字会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会务知识 1、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场救护,创始人是瑞士人亨利·杜南(1828—1910)。 2、1948年,红十字协会理事会决定把每年5月8日亨利·杜南的生日定为红十字日。 3、亨利·杜南在《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中,提出两项重要建议: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的伤兵救护组 织,平时开展救护技能训练,战时支援军队医疗工作及签订一份国际公约,给予军事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及各国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的地位。 4、1863年,“五人委员会”,首次在日内瓦召开首次会议,它的正式名称是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75年 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5、1863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通过了10项决议,其中包括采用白底红十字作为保护性标志。 6、白底红新月标志在1876年由土耳其首先使用的,1929年被确认为与红十字具有同等地位的正式标志。 7、亨利·杜南1901年获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奖励他为红十字运动做出的巨大贡献。 8、南丁格尔是现代医务护理的创始人,她的生日是5月12日被定为国际护士节;她被称为红十字运动的 先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设立南丁格尔奖章,以表彰各国在护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护士。 9、红十字运动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及各国红十字会三个部分组成。 10、红十字运动1986年被正式称为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11、红十字运动的最高审议机构是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 12、为确保中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委员全部由瑞士籍人士担任。 13、和平时期,各国红十字会的寻人工作都是直接联络与合作,只有在战争或武装冲突时期及其他它特殊 情况下,中央寻人局才介入。 14、国际联合会的最高机构是大会,执行机构是领导委员会,办事机构是秘书处。 15、在国际救援活动中,红十字运动三个组成部分在不同情况中的分工不同,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红十 字国际委员会起主导作用。 16、红十字标志是国际人道主义保护标志,是武装力量医疗机构的特定标志,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 17、红十字标志具有保护作用和标明作用,二者不得混淆使用。 18、红十字标志的法律基础包括国际人道法文书,国际红十字会规章和标志的普遍适用性三方面。 19、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共有七项(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普遍、统一),第一项是人道原 则。 20、“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的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 是人道原则最主要的内涵和红十字运动的宗旨。 21、“不歧视,给予苦难者与其痛苦程度相称的帮助、排除个人偏见”是公正原则的内涵。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组织过两个国际军事法庭,分别对二战中德国和日本的首要战犯进行审判。 23、国际刑事法院设在荷兰的海牙,2002年7月1日正式开始工作。 24、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初名为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 25、中国红十字会于1912年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正式承认。 2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与1950年8月进行改组,李德全任是改组后的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 27、1952年第18届红十字国际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这是新中国在 国际组织中恢复的第一个合法席位。 28、2004年,中国红十字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聘请国家主席胡锦涛为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29、1999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表彰彭佩云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30、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于1990年在金门就双方参与见证其主管部门执行海上遣返,达成协议,即《金门 协议》。 31、1997年7月和1999年12月,香港红十字会和澳门红十字会先后成为中国红十字会享有高度自治权的 分会。 32、2001年11月,在国际联合会第13届大会上,中国红十字会当选为领导委员会成员。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于1993年10月31日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 中国红十字会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 中国红十字会始建于1904年,建会后一直从事救护伤兵、救助难民和赈济灾民活动,并积极参加人道主义救援活动。 中国红十字会在政府的关怀下,于1950年8月进行改组。1952年恢复在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合法席位。在协助政府履行日内瓦公约,配合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事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各级各地红十字会迅速恢复和建立。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有31个省级分会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7万多个基层组织,近2000万会员。在人道领域里的工作不断开展,并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备灾救灾网络已初具规模,中国红十字会在开展自然灾害的救H力工作中,募集了价值20多亿元人民币的救灾款物,为保障受灾群众的健康、保护受灾群众的生命作出了贡献。1982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协助政府倡导和推进公民无偿献血事业。中国红十字会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和许多国家红十字会有着良好关系与合作,也积极援助姊妹国家红十字会。1985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曾三次担任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领导委员会成员,并担任副主席。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有了法律保障。 2004年中国红十字会召开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是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聘请国家主席胡锦涛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选举彭佩云继续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通过了《中国红十字事业2005—2009年发展规划》。 在新的世纪里,中国红十字会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突出抓好备灾救灾、卫生救护知识培训、社会服务、传播国际人道法及红十字运动基础知识、推动无偿献血和红十字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预防艾滋病等主要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向社会宣传和多渠道筹集资金等工作,配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红十字事业。 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由国务院领导联系。其机关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执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指导地方红十字会分会开展全国性活动,推动中国红十字会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救灾的准备工作: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进行救助。(三)开展人道领域内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训练,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助工作。 (四)开展与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的友好合作与交流宣传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并依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五)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建设和管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七)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加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的交往与合作,协助政府开展对台工作,开展两岸红十字组织的交流、合作。 (八)完成政府交办和委托的其它工作。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办法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建立专项基金,推动红十字人道救助事业的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红基会)章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基金”是指捐赠人以支持红十字事业为目的,在中国红基会的基本账户下,设立专项基金科目,按照捐赠者的意愿,专款专用,并遵守本办法管理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中国红基会专项基金分不动本基金和动本基金两种。不动本基金的资助活动只能从基金增值收益中支出;动本基金的资助活动可以从本金中直接支出。 第二章基金的设立 第四条中国红基会可依法向海内外关心和支持红十字事业的企业、团体和个人募资设立多种形式的专项基金。 第五条根据捐赠情况的不同,中国红基会专项基金又分独立基金和公共基金两种形式: 独立基金是指由独立捐赠人一次或多次捐赠、且有限定性资助指向的基金。独立基金的起设额度为100万元人民币以上(如“天狮爱心基金”)。 公共基金是指由众多捐赠人零散捐赠、积少成多而构成的基金(如“小天使基金”)。 第六条独立捐赠人对所捐设的专项基金享有冠名权。 第七条所有捐赠人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均享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全额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八条设立专项基金之独立基金,中国红基会应与独立捐赠人签署《捐赠协议书》。协议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捐赠设立专项基金的数额及基金名称; 2、捐赠人的捐赠意向及管理、使用要求; 3、管理成本的提取比例; 4、专项基金管理机构的组成人员; 5、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第九条公共基金应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基金的用途,捐赠人捐赠行为的发生视为对所公告内容的认可。

论中国红十字会在

论中国红十字会在“郭美美事件”中的危机应对 摘要“郭美美事件”掀起了公众对慈善机构、慈善制度不信任的爆发式宣泄。面对公众对其公信度的质疑和透明化慈善的强烈需求,中国红十字会应该如何力挽狂澜?在一个高曝光率的社会里,危机事件应对变得越来越困难。在基于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为红十字会重塑公信力提供实用性方法。 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公共危机危机管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年,新浪微博上一个名为“郭美美”的女孩,引发了一场民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口诛笔伐”。危机事件发生后,郭美美回应的一条微博迅速将中国红十字会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严重挫伤了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本文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剖析了红十字会所面临的信任危机,旨在找到帮助中国红十字会重塑其公信力的办法。一、“郭美美”何以走红——危机事件回顾实名制实施以前,多数微博用户采用匿名形式参与讨论话题,这使得议程设置的主体逐渐多样化。在微博上,信息往往自下而上传播,话题本身又时常与大多数人的利益或公众的普遍情绪相关,因此更容易主导舆论。“郭美美事件”最初只是在微博的“粉丝群”里引起部分关注,随后,一些人在唏嘘之余开始对郭美美进行“人肉搜索”并挖掘其与红十字总会的关系。这时,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和报纸才开始跟进报道。面对公众的质疑,中国红十字总会于年月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了有关“郭美美”事件以及其审计报告中披露的有关“红会超标采购余万元”等问题。但传统中用以应对危机公关并行之有效的新闻发布会,在解决此次危机事件时,却远远没有起到预期中的作用。二、“红十字会”何以狼狈——危机产生原因剖析(一)公关应对欠妥。 从危机情境的沟通原则来看,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则是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以维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纽带。然而,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推动下,这种“纽带”不但没有给红十字会以缓冲的机会,反而将其在与公众的直接对话中,暴露出的种种不规范操作揭示出来。 现代媒体所掌握的把事件迅速放大的能力,使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息真空更容易被谣言、误传和诽谤所充满。一旦媒体污染蔓延,公众对局势的认知就更容易转变成现实。因此,在缺少证据的情况下,红十字会的辟谣声明不仅没有缓解公众情绪,反而使风波升级。同时,红十字会于年月日下午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仅邀请六家媒体参加,且将大量闻讯而来的记者挡在门外。既是新闻发布,就应该足够公开,这种不够坦荡有所保留的做法,自给了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更大空间。 红十字会虽然解释了其总会和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关系、审计署认定的采购超标等问题,但如何对各分支机构进行监督、采购超标问题的详细解释、报案后的案件进展情况等公众期待了解的内容,都没有提及。这就忽略了危机公关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红十字会简单地把公众被视为可操纵的目标,假定人们会无条件地接纳它传达的信息,必然达不到与公众的良好沟通效果。 (二)信任链断裂——缺乏自律与公民冷漠的内外困境。 对于公众而言,红十字会的存在一直是看得见摸不着的:一方面,大量募捐资金和财政拨款流向那里;另一方面,红十字会又甚少向外界说明其善款使用的情况。其实,在很多国家,政府代管红十字会,或行使监督权都是常见的,可是,唯独中国的红十字会异化成为一种与权力体系结合甚密的官办组织。那么,是什么滋生了中红会的“官本位”,打破了慈善

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历程

中国红十字会的百年发展历程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启蒙和起步阶段(1904-1949年)。晚清时期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人道危机不断,这为红十字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当时西方红十字运动的人道理念已经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相结合,为创立红十字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1904年,为了应对日俄战争在华引发的人道危机,上海士绅沈敦和等人发起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即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后由清政府批准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辛亥革命后,中国民国政府建立,改名为中华民国红十字会。 二是改组和发展阶段(1949-1966年),定位为全国性人民卫生救护团体。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红十字事业,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导和推动中国红十字会的改组工作。1950年8月召开的中国红十字会协商改组会议,通过了协商改组事宜,明确规定中国红十字会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旨在推动防疫、卫生、医药及救济福利事业工作。1952年,第18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全国红十字会。改组后,中国红十字会积

极参与国内人道救助工作,包括组织医疗服务队,为群众治病、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组织7个志愿服务大队、666人参加战场救护;协助大批日侨回国探亲,协助遣返战俘等。截至1966年,全国有县级红十字组织400多个,会员人数也增加到50多万,基层组织5000多个。文革期间,保留和陆续开展了一些以红十字会名义进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三是恢复与重建阶段(1976-1993年),定位为全国性的人民卫生救护和社会福利团体。改革开放前夕,中国红十字会开始恢复工作。1978年3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外交部关于恢复红十字会国内工作的报告,“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的中国红十字会各级组织逐步恢复建立工作机构,开展相关工作。1985年5月,中国红十字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中国红十字会是全国性的人民卫生救护和社会福利团体;强调以改革的精神,努力发展群众性的卫生救护和社会福利事业,积极贯彻对外开放的政策,开创红十字会工作的新局面,首次提出要把中国红十字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红十字会。截至1989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恢复和建会,基层组织达到8.7万个,会员850万。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分析—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为例

一、简介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简称中国红基会)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管、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宗旨是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致力于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境况,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促进世界和平与社会进步。 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包括哪些项目 1.红十字天使计划 "红十字天使计划"是2005年8月以来中国红基会推动的重点公益项目,其宗旨是关注贫困农民和儿童的生命与健康,广泛动员国内外的社会资源,募集资金和医疗物资,资助贫困农民和儿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农民和儿童实施医疗救助,协助政府改善贫困乡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捐建农村博爱卫生院,培训农村医务人员,促进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目前,"红十字天使计划"已经初步形成包括援建乡村博爱卫生院(站)、培训乡村医生、开展贫困农民和儿童大病救助三个方面内容,直接捐资救助和资助设备通过定点医院免费治疗救助两种救助模式,大病救助种类包括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脑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唇腭裂、目盲、聋哑、癌症、心脏病、城市亚健康等十多个病种的公益项目体系。 "红十字天使计划"是中国红基会推动的重点公益项目,自2005年8月启动以来,项目内容不断完善和丰富,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公益品牌之一。2008年4月,"红十字天使计划"荣获了我国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2.博爱助学计划 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但是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问题时至今日仍然十分严峻:经费不足、校舍破烂、学生交不起学费、学校师资流失——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经济落后的问题,必须从缩小教育条件的差距入手。 为了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广泛动员社会资源资助贫困地区教育条件的改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教育领域倡导实施"博爱助学计划"公益项目。"博爱助学计划"的宗旨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贫困地区农村援建博爱小学,为贫困地区中小学捐赠博爱电脑教室和"红十字书库",设立博爱助学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协助政府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

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讲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

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讲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

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讲座 心肺复苏篇 一、心肺复苏技术的适应人群 呼吸心跳骤停的人 二、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 1、急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 2、创伤:车祸、大出血等 3、中毒:食物中毒或其它原因造成的过敏性休克 4、溺水:由温差或精神等因素导致的喉头痉挛,引起的呼吸障碍 5、触电:由于电击造成的心搏骤停 三、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 A、打开气道 (1)判断意识:用轻拍重唤的方法判断伤员有无意识:拍打伤员双肩,同时大声呼喊“先生(女士),先生(女士),你醒醒”。 (2)无意识时,应高声呼救:“这有人晕倒了,我是救护员,请这位先生(女士)帮我拨打急救电话,现场谁会救护的请帮忙。” (3)翻转成复苏体位,将伤员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4)打开气道:打开气道前,先检查伤员口腔中有无异物,如果有,清除口腔异物;完全打开衣服(女士的文胸、男士的领带、裤带);仰头举颏法,使伤病员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地面垂直,或鼻孔朝天(成人气道打开90度,儿童60度,婴儿30度)。 B、人口呼吸 (1)判断呼吸:一听是否有呼吸声;二看是否胸廓起伏;三感觉有否呼吸气流。判断时间10秒钟,以四位数计:1001、1002、1003…1010。 (2)人工呼吸:如果没有呼吸,进行口对口人工吹气两次,一次吹1秒钟,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3~4秒(吹第一口气后,要抬头换气,看伤员胸廓恢复原位

后再吹第二口气)。 吹气方法:仰头举颏打开气道;捏紧鼻孔;张大口包紧其口唇;吸气后立即吹气。(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 C、胸外按压:吹两口气后,进行胸外按压。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按压深度:4~5CM 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或右手中、食指沿一侧肋弓向内上方滑动至胸骨下端,左手掌跟靠紧食指,放于胸骨上。 按压方法:一手掌根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顺手重叠十指相扣,手指掌心翘起(掌根始终不要离开按压位置)。同时以髋关节为支点,身体前倾,腕肘肩关节垂直进行按压。 按压与吹气比是30﹕2,即按压30次,吹两口气。 按压要求:按压部位准确;快速有力按压,每次按压允许胸壁弹性回缩至正常位置;保持按压和解除按压两段时间相等,尽量减少按压中断。进行5个周期(5个30/2,约2分钟)后,暂停10秒钟检查呼吸脉搏。双人或多人在场实施CPR时,应每2分钟或每5个周期CPR更换按压者,施救者应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可以更好地提高按压效率。 注意事项: (1)救护时,应评估现场是否安全,在安全的情况下施救。 (2)做好自我保护,施救时应佩戴好手套,如果没有手套,可在手上罩上塑料袋即可。 (3)禁止在有呼吸心跳的人身上操作。 (4)当心肺复苏成功以后,应将伤员翻转为复原体位,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如果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再次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成功的有效体征:面色由苍白或青紫转红;脉搏、呼吸恢复; 瞳孔由大变小;眼球活动,手脚抽搐;开始呻吟等。 心肺复苏可以终止的条件:伤病员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有专业医务人员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学大纲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师资培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及群众性的救护知识和技能,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传统工作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明确将“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列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职责内容。 《救护》是中国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师资培训的统一教材。它从挽救伤病员生命、减少事故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生产力的需要出发,论述了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塞、创伤救护、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相关内容。 通过《救护》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受训人员将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实践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达到红十字会救护师资的标准,进而能培训出更多、更好的红十字初级救护人员。使我国的红十字救护工作更广泛深入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人类健康、红十字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本课程通过讲授、实际操作、播放影像等形式组织教学,采用操作、试讲和答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估。 师资课程(初训、复训)48学时,师资提高班64学时,管理班24学时。

二、课程安排 (一)初训班 初训班每期培训30人,培训7天。 内容:介绍红十字运动与救护的基本知识;强化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核心技术以及常见内科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要领;讲解国际急救技术新标准;教授课件制作、授课技巧、考试管理、心理急救等内容;组织试讲,接受理论考试、实操考试。 方法:课堂授课、实践等。 (二)复训班 复训班每期培训30人,培训7天。 内容:重温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核心技术以及常见内科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要领;讲解国际急救技术新标准;研习授课技巧、课件制作、考试管理、心理急救、伤情模拟等内容;交流各地(含国际)救护培训经验;组织试讲、综合训练,参观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等(观摩现场急救)。 方法:课堂授课、讨论、实践等。 (三)提高班 提高班每期培训30人,培训7天。 内容:2010急救与复苏指南、CPR短片观摩分析、心肺

红十字会精神

红十字会精神 弘扬红十字精神1928年的5月8日,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亨利`杜南诞生于瑞士。他竖起的红十字旗帜,跨越种族、疆域、信仰和时空,飘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飘扬在瘟疫肆虐的疫地,飘扬在水火横行的灾区,飘扬在渴望帮助的人们的心里。为了表彰杜南的功绩,1948年,红十字与有关部门决定将他的生日命名为国际红十字日,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亿多会员和大批志愿工作者举办活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弘扬无私奉献精神。“人道、博爱、奉献”这是世界红十字精神。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普及卫生急救知识,促进校园文明建设”为宗旨的学校红十字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更多的场合发挥了它应有的积极作用。我们坚信,爱是人间的真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这让我我想起了两个关于人道、博爱与奉献的小故事。战国时期,楚国有个有思想的人叫庄周,后人也叫他庄子。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尤其文章写的非常出色。但是,庄子家里很穷,靠织草鞋为生。有一天,他到监河侯家里去借粮食。监河侯说:“好的,不过,且等我收得租税以后,我再借你300两银子,好吗?”庄子听了他的话很气愤,就对监河侯说了下面的一段话:“昨天,我在路上走,看见一条鲫鱼,躺在路上的干车沟里。鲫鱼看见我了,就吆喝:”老公公,我本来是从东海来的,今天不幸落在这个干车沟里,很快就要干死了,给我一桶水就行!求求您了,快救救我吧!”我当时就答应了,便说:“好,我正要到南方去看几位国王,那里可是水乡,水当然很多。请相信,我一定放西江的水救你。”“鲫鱼忿忿地说:‘这怎么能行呢?现在我只要一桶水就能活命。如果等你放西江的水来,那时这里恐怕就没有我了,你只管到咸鱼摊找我好了!”承诺的大海远比不上真实的一杯水。平日里高喊爱祖国,远不如爱身边的一草一木来得具体;爱人民不如爱身边的同学老师来得实在。还有一个故事是“盲人的灯”。有一天晚上,一位盲人走路时,总是一手拿着蜡烛,一手拿着拐杖,迎面走来一个人,好奇地问:“拐杖是为帮你探路的,可蜡烛对你有什么作用呢?”盲人回答:“蜡烛不是给我用的,是给别人用的,当别人看到我手里的蜡烛时,我就不会被别人撞倒!”盲人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与人方便既是与己方便。是呀,当你陷入一片漆黑的时候,先去照亮别人吧,这样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帮助你自己!还记得那些为白血病患者、为希望小学、为大地震捐款的人。带着“博爱与奉献”滋润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什么大家如此热情地参与这种活动,因为在每一个人的心理都洋溢着红十字的博爱精神,大家都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特别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行为。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教育人们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人生乐事,认为帮助弱小群体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到那时,红十字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可以说已经在你们的心田生根,发芽。我们纪念世界红十字日,就是要学习杜南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会关心、关爱别人,时刻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无私援助的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行动进一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做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人。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在校园,就在我们身边,团结互助友爱的行为随处可见。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我们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虽然我们班没有多少“重量级”选手,却奇迹般的夺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同学们欢呼阿,跳跃阿!靠的是什么?是我们全班同学一颗颗无比团结友爱的心,想为班上争得荣誉。所以在非常紧要的关头,大家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动作协调,终于在那心惊肉跳的一瞬间,拼尽全力取得了胜利。不容易呀!这就是团结合作的力量!上学期,学校组织了“红十字协会,帮助贫困学生捐款”的主题活动。让我们小学生多一份爱心,伸出援助的手,让那些贫困的同龄人也和我们一样,在鲜花和快乐中读书,也接受同样的教育。听到这消息后,同学们都踊跃地捐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5元、10元、20元......有的同学甚至捐了100元!虽然我们捐的钱不多,但是滴水成河,表达了我们的一份爱心。我们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真是幸福,可想想在那些偏远山区里的同学,别说读书,有的连吃饭都困难,这对他们多么不公平!也给社会带来不和谐,真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他们!在我们校园生活中,也时常有一些不和谐的事情的发生。前不久,我们班的两位同学因为一件芝麻大点儿的事儿而伤感情。一个同学在做操时无心的手碰到了前面的同学,前面的同学以为是后面的同学在逗她,就回打了后面的同学,于是,她们就这样你一下,我一下真的打了起来。要不是同学及时制止,还不知会打成什么样呢。从那以后,他们互不理睬,有时还要找点小事报复,吵架。这件事一直延续了几个星期,其中一位同学还想转学呢!多亏同学把这事告诉了老师,老师把这两位同学请进了办公室,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耐心的教育,使这两位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还成了互相帮助的好朋友。要是同学间互相谦让,互相容忍,宽宏大量,就不会有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同学们,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争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让我们用团结互助奏出美妙的交响乐!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校园充满和谐,让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