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市场营销学(第一章 绪论)

现代市场营销学(第一章 绪论)

现代市场营销学(第一章 绪论)
现代市场营销学(第一章 绪论)

现在市场营销学第一章、绪论一、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一)、市场营销的定义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业务活动:识别目前尚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估量和确定需要量的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的为它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1984年第5版。)(二)要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的定义,必须认清以下几个问题:1、市场营销主要是指微观市场营销,指企业市场营销。另外还有宏观市场营销的概念。尤金·麦卡锡(Jerome McCarthy)——“宏观市场营销” 是指这种社会经济过程:引导某种经济的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使各种不同的供给能力与各种不同的需求相适应,以实现社会的短期和长期目标。2、市场营销是企业以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来进行一系列活动。3、市场营销是一种有始有终,动态的管理过程。4、市场营销不同于商品推销。(1)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管理过程,而商品推销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2)市场营销是以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而商品推销是以销售企业现有产

品为中心。(3)市场营销的出发点是市场(买方),商品推销的出发点是企业(卖方)。(4)市场营销采用的是整体市场营销手段,而商品推销主要采用商品宣传、人员推销等手段。(5)市场营销是通过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来获取利益,而商品推销是通过增加销售量来获取盈利。 5、要理解市场营销的定义,还必须弄清这样一些基本概念:? 需求、欲望、需要、产品、价值、成本、满足、交换★、交易、关系、市场、营销与营销人员等二、现代市场营销的产生和发展(一)萌芽时期(1900—1920)赫杰特齐尔(J.E.Hagertg):哈佛大学教授,1912年撰写第一本以Marketing为名的教科书,使市场营销从经济学中分出。阿切·肖、巴特勒、斯威尼、韦尔达此阶段市场营销理论以传统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基本上以生产观念为导向,主要研究商品分配和广告术,真正的市场营销理论尚未自形体系。(二)功能研究时期(1921-1949) 1926 年“美国广告协会”改为“全美市场营销学和广告学教员协会” 1937 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市场营销学会”。 1

韦尔达、克拉克、亚历山大此阶段企业奉行的基本

上是“推销观念”,所有功能研究均涉及商品推销,理论研究没有超越商品流通的范围。(三)正式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美国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范利、科克思、梅纳德、贝克曼、奥尔德逊? 潜在交换此阶段指出市场是生产过程的起点,市场营销学已经超越流通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市场营销这一基本概念的变革,被西方公认为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次“革命”。菲利普·科特勒总结出的六个里程碑式的重要概念:? 1、1950年左右,尼尔·鲍顿:“市场营销组合” 。? 2、同年,乔尔·迪安:“产品生命周期” 。? 3、1955 年西德尼·莱维:“品牌形象” 。? 4、1956年温德尔·史密斯:“市场细分” 。? 5、1957年约翰·麦克金特立克:“市场营销概念”的哲学含义。? 6、1959年艾贝·肖克曼:“营销审计”——企业应定期进行营销审计,以检查他的战略、结构和制度是否与他们的最佳市场机会相吻合。此阶段新概念、新观点、新思想不断涌现,促使了现代市场营销学的正式形成。(四)营销管理时期(20世纪60年代)约翰·霍华德《市场营销原理:分析和决策》尤金·麦卡锡《基础营销学》:1T4Ps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

管理学》1967年西奥多·莱维特“市场营销近视” 1961年——企业如果在营销管理工作中缺乏远见,只重视其产品,以为只要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顾客必然会找上门来,而忽视市场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此阶段,理论研究仍以营销管理为重点。(五)营销扩展期(20世纪70年代)1、市场营销学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若干理论,使市场营销理论进一步成熟,市场营销学这门学科的内容体系进一步完善。2、1971年乔治·道宁在其所著的《基础营销:系统研究法》这本书中,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市场营销进行研究。3、1972年菲利普·科特勒在《明确市场营销的范围》论文中指出:市场营销的原理、方法和手段不仅适用于产品和服务,而且也适用于思想意识形态;不仅适用于组织,也适用于个人;不仅适用于工商企业这种盈利组织,也适用于福利机构、学校、博物馆、教堂等一切非盈利组织。4、在这个阶段,几位著名的营销学者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又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社会营销、定位、战略计划、宏观营销、服务营销等,进一步丰富了市场 2

营销。5、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出社会营

销理论。菲利普·科特勒、杰拉尔德·蔡尔曼等学者提出了社会营销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企业应当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支理解营销,应当全面考虑、统筹兼顾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这三个方面的利益,正确地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需要和欲望,并由此获得利润,而且要保证消费者自身利益和社会长远利益。(六)战略营销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菲利普·科特勒在1986年提出“大市场营销”概念,使得市场营销上升到战略高度。1979年,特里戈、齐默尔曼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战略营销的基本概念。1981年,贝内特、库珀从创造需求的角度研究了营销战略。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尤金·麦卡锡的4P组合仅仅是市场营销的一种战术组合,问题在于4P的决定,这一问题必须由市场营销的战略4P来解决。? 战略4P s:? (1)探查(probing)市场调研,对企业内外环境预测、分析。? (2)分割(partitioning)区分市场上不同类型的买主,进行市场细分。? (3)优先(prior zing)在分割的基础上,企业确定能最好为之提供服务的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 (4)定位(positioning)在顾客心目中树立某种品牌形象,从而保证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计划的实施。? 2Ps:

? (1)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企业必须懂得如何与本国及其它国家政府打交道。? (2)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通过公共关系,使企业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三、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一)生产导向型市场营销观念以生产为中心;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占主导的支配地位的传统观念。卖方市场,生产效率不高,产品单一,用户和消费者是被动的接受,无选择余地。企业关注如何提高生产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出发点是企业本身。? 假设前提是:消费者的主要兴趣在容易买到和买的起。? 适用范围: 1、市场商品供不应求,顾客只关心是否买得到该产品,而不在意产品的本身; 2、产品成本较高,只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方能扩大市场。? 优点: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成本下降,这正是企业所追求的。? 缺点:企业只追求生产,不考虑市场需要,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不符合市场需求,市场上的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不高。 3

(二)推销导向型市场营销观念以销售为中心。 20世纪20年代末—1945 年。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供大于求,企业考虑如何将产品销售出去,增加销

售网点,改进制度,培训人员,广告促销宣传,研究销售技术等措施。假设前提:消费者有一种购买惰性,即,消费者不会主动与厂家联系,所以厂家应积极开展推销活动。推销导向型是生产导向型的发展延伸,两者的不同:生产导向型是以生产为中心,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产量、降低成本来获取利润。推销导向型是以销售为中心,通过加强销售,加强促销、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量来获取利润。推销导向型市场营销观念基本上仍属于“以产定销”,但可以说它是企业经营哲学上的一大进步。? 优点:企业开始重视促销工作。? 缺点:不是以市场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还会导致迷信推销,或是推销至上的现象的产生。(三)顾客导向型市场营销观念以顾客为中心。 20世纪50年代中期正式形成;二战以后,美国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品花色增多,消费者需求苛求,市场成为了买方市场。以用户和消费者需要为中心的经营哲学,重点考虑:用户和消费者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顾客导向、整体营销手段、顾客满意度。它与推销导向型比较:推销导向型是由内向外,着重考虑的是卖方需要,以工厂为起点,注重企业现有产品,采用销售与促销手段,通过追求大量的销售来获得利润。顾

客导向型是由外向内,着重考虑的是买方需要,以市场为起点,注意用户和消费者需要,采用整体市场营销手段,通过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来获取利润。(四)社会销售导向型市场营销观念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与社会利益相一致的市场营销指导思想。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的市场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如能源短缺、通货膨胀、失业率提高等。菲利普·科特勒等提出“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企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并由此获得利润,而且要符合消费者自身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营销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以及社会长期利益,这四方面的因素。正确处理好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长期利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保证消费者和社会的长期利益作为企业的根本目的与责任。四、大市场营销? 菲利普·科特勒于1984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研究生院校友会上率先提出,并于1986年发表在美国《哈佛商学评论》第2期。? 2Ps: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定义:企业为了成功地进入特定市场和在特定市场经营,在策略上要协调地运用经济的、心理的、政

治的和公共关系的手段,以赢得若干参与者的合作与支持。 4

? 1、企业与外部市场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同。? 2、营销目标有所不同。? 3、涉及有关团体有所不同。? 4、营销手段有所不同。? 5、诱导方式有所不同。? 6、花费时间有所不同。? 7、投资成本不同。? 8、参加人员有所不同。 5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 内涵:广义的理解就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就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 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 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与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就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 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指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她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 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 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与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含义与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 市场与政府即“瞧不见的手”与“瞧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 政府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与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与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与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 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就是主要的。 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与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 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习题范文

第一章导言 第一题:判断题 1.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 2.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 3.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 4.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然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 5.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 6.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 7.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畴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 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 9.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10.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 1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 12.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13.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 14.规范经济学的结论以研究者的阶级地位和社会伦理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论。( ) 15.如果供给的价格弹性等于零,供给曲线将是一条垂直线。( ) 1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 化。( ) 17.在商品过剩的情况下,卖者之间的竞争会压低价格;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买者之间的 竞争会抬高价格。( ) 18.商品短缺所带来的价格变化,会进一步导致短缺数量的增加。( ) 19.在供给和需求同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供给增加的幅度大于需求增加的 幅度,均衡价格将下降。( ) 20.假定供给不变,需求的减少将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交易量的增加。( ) 2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将引起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 ) 22.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需求曲线的斜率在数值上一定相等。( ) 23.需求的价格弹性为零意味着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 24.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无穷意味着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 25.假如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那么任意两点间的需求弹性一定不等。( ) 2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能增加总收益。( ) 27.卖者提高价格可能会增加总收益。( ) 28.卖者降低价格肯定会减少每单位商品的收益。( ) 29.农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说缺乏价格弹性,这意味着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农场主的总收益 将增加。( ) 30.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随着买者收入的增加会发生变化。( )

现代市场营销学概述

现代市场营销学 第一模块市场营销认识与商机把握 第一章市场营销认识 第一节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 第二节营销观念 第三节市场营销治理 第二章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市场营销环境 第二节环境分析的方法及市场机会分析第三章商机的发掘与把握 第一节商机概述 第二节商机的发掘与把握 第二模块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第四章消费者市场及其购买行为分析 第一节消费者市场概述 第二节消费者行为的阻碍因素 第三节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第四节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第五章生产者市场及其购买行为分析

第一节生产者市场概述 第二节生产者购买行为分析 第三模块目标市场营销 第六章市场细分 第一节市场细分的含义、基础与作用 第二节市场细分的原则与标准 第三节市场细分的程序与方法 第七章目标市场 第一节目标市场及其选择 第二节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第八章市场定位 第一节市场定位的含义 第二节市场定位的依据与步骤 第三节市场定位的策略与方法 第四模块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第九章产品策略 第一节产品的整体概念及产品组合 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与企业营销对策 第三节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第十章品牌与包装策略 第一节品牌策略 第二节包装策略 第十一章定价策略 第一节阻碍价格的因素 第二节企业定价目标 第三节定价方法 第四节定价策略 第十二章分销渠道策略 第一节分销渠道概述 第二节分销渠道的选择与治理 第三节物流治理 第十三章推销 第一节推销的内涵 第二节推销人员的素养与能力 第三节推销的一般过程 第十四章公共关系 第一节公共关系概述 第二节公共关系促销

第十五章广告 第一节广告的内涵 第二节广告决策 第十六章营业推广 第一节营业推广的定义及特征 第二节营业推广的过程 第五模块营销战略、打算、实施与操纵 第十七章营销战略 第一节营销战略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营销战略的分析工具 第三节企业市场营销竞争战略 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打算、实施与操纵 第一节市场营销打算 第二节市场营销打算的实施 第三节市场营销操纵 第一章市场营销认识 营销格言 营销完全是一场文明的战争,取胜的关键在于文字、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城市 2.城市生态学 3.城市生态位 4.环境承载力 二、填空 1.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2.城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3. 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在他的论文中将生物群落学的理论和观点用于城市社会的研究,标志着城市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4.城市的同心圆增长理论是提出的。 三、判断对错 1.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聚集地。 2.城市是高密度的物质和精神的聚集地 3.帕克提出了城市的同心圆增长理论。 四、简答与论述 1.简述城市特征 2.简述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3论述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 第二章城市生态系统 一、概念 1.城市系统 2. 城市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4. 城市生态系统的外部功能 5.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 6.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7. 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生产 8.城市生态系统的能流9. 城市的能源结构10. 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二、填空 1.城市系统由、、、、、、等个子系统组成。 2.城市生态系统由、、等三部分组成。 3.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功能包括为、、、等 4.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包括、。 三、判断对错 1.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是指城市人生产产品的能力。

2.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生物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3. 城市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指人的的消费过程。 4. 城市的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5. 城市生态系统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6.城市生态系统是半人工生态系统。 四、简答与论述 1.论述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3.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 4. 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的主要特点。 5.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的物质循环特点 第三章城市人口 一、概念 1.城市化 2.城市人口 3. 城市化水平 4. 城市容量 5.生物生理人口容量 6.环境人口容量 7.经济人口容量8.现实人口容量9.城市流动人口10城市人口的迁居 二、填空 1.城市人口有三种含义(1)、(2)、(3)。 2.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城市人口的、。 3.城市人口的规模体现在城市人口的、上。 4. .城市人口的构成体现在城市人口的、两方面。 5. .城市人口的结构包括、。 6. 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包括、、。 7、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包括、、等方面 8、基本城市人口容量包括、、等 9、非基本城市人口容量包括、等 三、判断对错 1.城市化是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的过程 2. 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等 3. 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人口增长速度等 4.环境人口容量、经济人口容量是非基本城市人口容量。

经济学第一章导言答案

第一章导言 一、名词解释 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有时也被称为价格理论,主要研究个体消费者,企业,或者产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生产和收入分配。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理性人 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通常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纪人”。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二、是非题 1、(是)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非)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3、(非)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4、(非)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然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5、(非)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湖南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考试大纲《市场营销学》讲解学习

《市场营销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趋势,把握企业营销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现代市场营销的思想和理论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理论解决企业营销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方法、时间、题型大致比例 1、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题型大致比例 选择:20% 判断:10% 简答:30% 论述:20% 案例:20% 三、考试的内容及考试要求 第一章市场营销学导论 一、考试内容: ①市场营销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②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趋势。 二.考试要求: 正确理解营销的概念,认识市场营销在社会经济活动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市场营销的特征和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市场营销哲学 一、考试内容: ①市场营销哲学的概念。 ②几种营销哲学观念的内涵、表现形式。 ③传统营销观念和现代营销观念的比较 二.考试要求: 全面地认识市场营销哲学观念的内涵、表现形式,全面了解营销哲学观念的类型,掌握传统营销观念和现代营销观念的差异及共同点。 第三章市场行为及特征 一、考试内容: ①消费者市场的内涵、特征及影响因素。

②消费者市场的行为模式。 ③组织市场的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 ④非营利性组织市场的特点 二.考试要求: 认识消费者市场及组织市场的内涵、特征,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全面了解影响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的因素,掌握非营利性组织市场的特点。。 第四章营销环境 一、考试内容: ①营销环境概念、特点及包含的内容。 ②外部营销环境包含的内容。 ③内部营销环境包含的内容。 ④营销环境机会和威胁分析。 二.考试要求: 认识营销环境概念、特点及内容,了解外部、内部营销环境的内容,掌握营销环境的分析工具,并应用知识对营销环境进行机会和威胁分析。 第五章目标市场营销 一、考试内容: ①市场细分概念、意义。 ②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及评价。 ③目标市场选择方法。 ④市场定位的概念及策略。 二.考试要求: 认识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的概念,了解市场细分的意义,掌握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衡量准则、目标市场选择方法以及市场定位的策略,应用相关知识对企业现状进行分析。 第六章产品策略 一、考试内容: ①产品的整体概念、产品项目、产品线的概念。 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③新产品的概念及开发意义。

市场营销发展简史

市场营销发展简史 中文概要:主要讲述得就是世界市场营销得发展历史,涉及一些重要时期得一些时代特征与一些主要历史事件,最后还包括一些中国市场营销得发展历史。关键词:市场营销学、市场研究、调查、营销信息系统、管理 市场营销就就是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手中转交到消费者手中得一种过程,就是企业或其她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进行得一系列营销活动,市场营销学就是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得一门科学。市场营销可以帮助消费者在购买某种产品或劳务时使双方利益都得到满足;它能帮助企业认识目前未满足得需要与欲望,估量与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与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得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得产品,劳务与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 市场营销学于20世纪初期产生于美国。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市场经济得发展,市场营销学发生了根本性得变化,从传统市场营销学演变为现代市场营销学,其应用从赢利组织扩展到非赢利组织,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当今,市场营销学已成为同企业管理相结合,并同经济学、行为科学、人类学、数学等学科相结合得应用边缘管理学科。市场营销学得产生与发展与西方市场经济得发展与企业经营理念得不断演进有着紧密得联系。市场营销学自诞生以来,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初创阶段 市场营销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创立,其形成源于工业得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加之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得指导,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快速得提高,生产迅速发展,经济增长加快,生产增长速度超过了需求得增长速度,于就是加剧了企业之间得竞争。在现实实践中,企业开始寻求促进销量大增得方法。但这时得市场营销所研究得范围还很窄,只就是研究广告与商业网点得设置。1923年美国人尼尔逊开始创建专业得市场调查公司,市场研究建立营销信息系统得工作就成为营销活动不可分得有机体。 这时市场营销学得研究特点就是:①着重推销术与广告术,至于现代市场营销得理论、概念、原则还没有出现;②研究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大学得课堂与教授得书房,还没有得到社会与企业界得重视,也未应用于企业实际活动。 2、形成阶段 20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市场营销学得形成阶段,此时初具规模。美国国内企业开始大规模运用市场营销学来指导营销工作,打开海外市场,欧洲国家也纷纷效仿。在这一时期,市场营销得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它对社会得影响也逐渐扩大。1937年全美市场营销协会(AMA)得成立成为市场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得里程碑,它标志着市场营销学已经跨出了大学讲坛,引起了整个

微观经济学习题集1

《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习题集 第一章导言部分 一、名词解释: *供给法则. *收入—消费曲线. *需求交叉弹性. *经济学中的“均衡”的含义. *供求规律. *需求收入弹性. *商品的均衡价格. *比较静态分析. 需求法则 *需求弹性. 稀缺. 交叉弹性. 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 需求. 需求量. . 二、单项选择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3.一个经济体系必须作出的基本选择()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4.下列哪个陈述不属于实证分析范畴的() A.1990年的海湾危机引起石油价格上升,并导致了汽油消费的饿下降 B.“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拉开了中国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 C.穷人应该不纳税 D.美国经济比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更快 5.经济均衡是指() A.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经济行为或经济状态不在改变 B.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种状态都将处于稳定状态 C.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并不会发生 D.规范分析中才使用的范畴 6.在需求水平和供给水平同时下降的情况下,()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交易量变化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 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 7. 如果某商品需求富有价格弹性,那么该商品价格上升 ( ) A.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B.该商品销售收入不变; C.会使销售收入下降; D.该商品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8.如果商品市场存在过剩,那么() A.现行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B.消费者愿意按照现行价格购买的商品量多于可以销售的商品量; C.按照现行价格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D.现行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9.下列中的哪一个例子属于边际分析?() A.如果利润是正的,厂商将建立一个新工厂; B.如果新工厂增加的收益超过增加的成本,厂商将建立一个新工厂; C.如果在没有新工厂时,厂商正承受货币损失,那么它将建立一个新工厂; D.如果厂商能便宜地建立新工厂,它就会这样做。 10.下列中的哪一个问题是最有可能被微观经济学家所研究的?() A.一般物价的膨胀; B.整个经济中的失业; C.政府支出的总水平对经济的影响; D.汽车行业中的劳动就业。

现代市场营销学 课后答案

第1章市场营销概述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市场营销? 1.答: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曾提出一个定义:“把产品和劳务从生产者引导到消费者或用户所进行的企业活动。” 美国营销学者尤金·麦卡锡认为:“市场营销是引导物品及劳务从生产者至消费者或使用者的企业活动,以满足顾客并实现企业的目标。” 1985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又对市场营销的定义做了新的表述:“营销是(个人和组织)对思想产品和服务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的执行过程。以创造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的交换。”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市场营销是致力于通过交换过程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的一种人类活动,它是一个社会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提供、与他人交换有价值的产品而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欲望。” 营销学包含了许多核心概念,其中主要有需要、欲望和需求;产品及相关的效用、价格和满意度;交换、交易和关系;市场和行业以及营销管理; 2.简述社会营销观念的含义及其产生的背景。 2.答: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修改与补充,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失业率增加,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不满,营销出现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及保护生态平衡运动,迫使企业营销活动必须考虑消费者及社会长远利益。要求企业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与欲望,而且要考虑消费者及社会的长远利益,即将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3.说明营销观念与推销观念的主要区别,营销观念有哪些主要特征。 3.答:营销观念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的。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市场营销观念在经历了传统营销观念和现代营销观念后,继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丰富,产生了许多新观念。这些新观念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营销的新特色。其中包括:大市场营销观念、关系市场营销观念、绿色市场营销观念、文化营销观念、整合营销传播观念以及网络营销、直复营销观念和国际营销观念等。 推销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前。当时,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市场趋势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大量产品销售不出去,因而迫使企业重视采用广告术与推销术去推销产品。这种观念认为,消费者通常表现出一种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企业必须进行大量推销和促销努力。推销观念表

现代市场营销学概论

第一章现代市场营销学概论 一、单选题 1、市场营销学诞生于________。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2、市场营销学产生于________。 A、19世纪末 B、20世纪初 C、二次大战末期 D、20世纪50年代 3、在社会营销观念中所强调的利益是________。 A、企业利益 B、消费者利益 C、社会利益 D、企业、消费者与社会的整体利益 4、从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历程来看,20世纪50年代是处于________。 A、萌芽期 B、成形期 C、成熟期 D、整合期 5、许多冰箱生产厂家高举“环保”、“健康”旗帜,纷纷推出无氟冰箱,它们所奉行的经营哲学是_______。 A、推销观念 B、生产观念 C、营销观念 D、社会营销观念 6、最容易导致企业出现市场营销近视症的经营思想是________。 A、生产观念 B、产品观念 C、推销观念 D、营销观念 7、在交易双方中,更积极、更主动地寻求交易的一方称为________。 A、潜在顾客 B、顾客 C、卖方 D、市场营销者 8、生产观念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 A、买方市场 B、卖方市场 C、工业品市场 D、消费品市场 9、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是________。 A、销售 B、购买 C、交易 D、交换 10、一个对企业高度满意的顾客对企业所做出的最有价值的事是________。 A、忠诚于品牌更久 B、为公司和产品说好话 C、向公司提出产品或服务建议 D、提高购买产品的量和等级 11、在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中,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成________。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行业不同,其关系也不同 12、一个对企业高度满意的顾客会带给企业很多的利益,以下对这些利益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忠诚顾客的行为对员工有激励作用 B、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C、为公司和产品说好话 D、不会投诉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13、顾客总价值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称之为________。 A、顾客价值 B、顾客让渡价值 C、顾客终身价值 D、顾客剩余价值 14、以下对顾客价值理论模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城市生态学要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以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既是一门重要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又是城市科学(urban science)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及其群体的发生、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田园城市”理论(garden city) 1898年霍华德(E. Howard) 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 1919年,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每个城市规模不宜过大,约3.2万人包括周围2000公顷土地的农田和绿地森林城市中心是花园,工业区设在城市的边缘,有便利的交通,整个城市像一座大花园,居民生活在安排合理、优美舒适的环境之中。 现代城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现代生态学最关心的三个领域: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方面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全球变化方面(书P14) 食物链原理 生态学中: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广义:企业互相联系在一起。城市各企业之间的生产原料,是互相提供的。城市的各个组分、各个元素、各个部分之间既有着直接、显性的联系,也有着间接、隐形的联系。各组分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职业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三者的限制,是环境本身具有的有限性自我调节能力的量度。 包括:(1)资源承载力(2)技术承载力(3)污染承载力 城市生态学研究思路 系统思想全面的、连贯的、灵活的看问题。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关联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反馈机制 系统研究思路:黑箱研究思路白箱研究思路灰箱研究思路 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 生态效率: 在一个营养级内,同化作用的能量和可利用的能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食物链营养级上,有多少能量供给下一营养级。从能量流动来说,次一营养级的生产力与前一营养级的生产力的比率。 生境(habitat):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包括(1)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还有人为因素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限制因子规律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最低量(最小因子)定律对某些因子的要求不能低于某一数量。 3、耐受性定律生物对环境因子有一个最低点到最高点之间的适应范围。

现代市场营销学(第一章 绪论)

现在市场营销学第一章、绪论一、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一)、市场营销的定义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业务活动:识别目前尚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估量和确定需要量的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的为它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1984年第5版。)(二)要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的定义,必须认清以下几个问题:1、市场营销主要是指微观市场营销,指企业市场营销。另外还有宏观市场营销的概念。尤金·麦卡锡(Jerome McCarthy)——“宏观市场营销” 是指这种社会经济过程:引导某种经济的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使各种不同的供给能力与各种不同的需求相适应,以实现社会的短期和长期目标。2、市场营销是企业以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来进行一系列活动。3、市场营销是一种有始有终,动态的管理过程。4、市场营销不同于商品推销。(1)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管理过程,而商品推销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2)市场营销是以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而商品推销是以销售企业现有产

品为中心。(3)市场营销的出发点是市场(买方),商品推销的出发点是企业(卖方)。(4)市场营销采用的是整体市场营销手段,而商品推销主要采用商品宣传、人员推销等手段。(5)市场营销是通过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来获取利益,而商品推销是通过增加销售量来获取盈利。 5、要理解市场营销的定义,还必须弄清这样一些基本概念:? 需求、欲望、需要、产品、价值、成本、满足、交换★、交易、关系、市场、营销与营销人员等二、现代市场营销的产生和发展(一)萌芽时期(1900—1920)赫杰特齐尔(J.E.Hagertg):哈佛大学教授,1912年撰写第一本以Marketing为名的教科书,使市场营销从经济学中分出。阿切·肖、巴特勒、斯威尼、韦尔达此阶段市场营销理论以传统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基本上以生产观念为导向,主要研究商品分配和广告术,真正的市场营销理论尚未自形体系。(二)功能研究时期(1921-1949) 1926 年“美国广告协会”改为“全美市场营销学和广告学教员协会” 1937 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市场营销学会”。 1 韦尔达、克拉克、亚历山大此阶段企业奉行的基本

市场营销学概论 考试试题

《市场营销学概论》课程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把各种因素归纳为四大类:即产品、价格、 A.赫杰特齐 B.菲利普.柯特勒 C.麦卡锡 D.温德尔.斯密 2.“请你买我厂的产品”和“你需要什么,让我们来为你生产。”这

A.生产观念与产品观念的区别 B.生产观念与推销观念的区别 C.产品观念与推销观念的区别 D.推销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的区别 3.4C理论与4P理论相比较,4C理论是以()为中心。 A.产品 B.价格 C.顾客 D.企业 4.宝洁公司的汰渍洗衣粉的广告突出“山野清新”的感觉,这是体验

A.感官式营销策略 B.情感式营销策略 C.思考式营销策略 D.关联式营销策略 5.在整合营销中,()处于核心地位。 A.产品 B.消费者 C.品牌 D.营销策略 6.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的营销人员要十分注意市场的消费变化。

A.日用品市场 B.家电市场 C.“银色市场” D.成年人市场 7.消费者购买过程是消费者购买动机转化为()的过程。 A.购买心理 B.购买意志 C.购买行动 D.购买意向 8.消费者因某种产品有特殊的性能,或由于其对某种牌号产品的特殊商品,通常将其称为

A.便利品 B.选购品 C.特殊品 D.日用品 9.在现代社会,决定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的依据是 A.所从事职业的威望 B.受教育水准 C.收入水平或财产数量 D.前三项都是 10.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活动的 [ ] A.中点 B.终点 C.起点 D.抽样调查 11.()是调查人员向被调查人员询问,根据被调查人员的回答来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 ] A.观察法 B.书面询问法 C.询问法 D.通知法 12.一般来说,企业的市场预测如果是中长期预测,可优先考虑采用[ ] A.移动平均法 B.指数平滑法 C.回归分析法 D.季节波动分析法 13.企业为一个目标市场即同一类的顾客群,提供多种产品,满足这一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基础.doc

拟设计栏目: 章节学习FAQ 作业/考试FAQ(已经让老师提供) 平台操作FAQ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基础 第一章 1、在现代西方财政学中,政府的职能与财政的职能是一回事么? 答:不是。政府的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或者是→并不是。 2、在实际中,若财政职能出现冲突,通过协调就可彻底消除? 答:不对。可将彻底消除→予以化解。 3、实证分析是指与价值判断有关的分析? 答:不对,应该是与事实相关的分析。 4、实证分析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回答”应该怎么样”,并力图按照特定的价值判断调整或改变现实? 答:不正确,应该是实证→规范。 5、经济人行为的成本都来自别的经济人损人利己的机会主义行为? 答:不对,并不都来自机会主义行为。 6、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原因是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答:应该将原因→首要原因。 7、公平与效率在同一时空上是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与社会制度有必然的联系? 答:错误,这种矛盾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8、利他主义在经济越不发达的国家体现越充分? 答:错误,应该将不发达→发达。 9、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有哪些途径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答:第一,经理劳务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第二,产品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第三,资本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 10、通过嫌犯的两难选择说明利他主义存在的合理性。 答:嫌犯的两难选择是用博弈论(game theory)来证明的,当每个个人都以自己利益最大化

为原则来行事时,将使所有的人都蒙受损失。假设有两个人(A和B)因共同犯罪而被捕,两人被分开关押不能串谋,警方要他们分别交代罪行。警方告诉他们,根据已有证据可判每人1年监禁,如果有1人坦白交代,则此人可以释放,另一人因不交代则要判10年监禁 ;如果两人都坦白交待则各判4年监禁。对A和B两人来说,都有交代与不交待两种选择,每种选择则因为对方的选择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例如,对A来说,当不交代时,如果B也不交代,则各判1年,如果B已交待,则A要判10年;当A交待时,如果B不交待,A可以释放,如果此时B已交待,则两人各判4年。对这两个嫌犯而言,应如何选择呢?这就是嫌犯的两难选择(prisoners'dilemma),用表表示: 表一 B的选择A的选择 交待不交待 交待 (1)4,4 (3)0,6 不交待 (2)6,0 (4)1,1 最终的表现是两种选择四种结果:(1)都交代各判4年;( 2)A交待,B不交待,A获释,B判10年 ;(3)A不交待,B交待,A判10年,B获释;(4)都不交待各判1年。对A来说最好的结果是(2),最差的结果是(3);对B来说最好的结果是(3),最差的结果是(2);对他们双方来说最好的结果是(4),最差的结果是(1)。如果A、B两人都是从自己利益出发进行选择,即都为了得到自己最好的结果而坦白交待,结果就是两人都得到了最坏的结果(1),如果两人都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进行选择,即都为了对方得到最好的结果而不交代,结果就是两人都得到了最好的结果(4)。嫌犯的两难选择说明,如果每个人都仅仅从自己利益最大化出发来行事,则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会得到最坏的结果。所以利他其实也是有利于自己。 第二章 1、市场失灵的出现,改变了西方人对资本主义私有经济的基本信念? 答:不正确,应该将改变了→并没有改变。 2、一般来讲,洛伦茨曲线离45°绝对均等线越远,收入分配越平均吗? 答:不正确,应该是越远→越近或者越平均→越不平均。 3、是否在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物品,不是公共物品,就是私人物品? 答:不是公共物品,就是私人物品→可分为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或混合物品。 4、任何一种由政府生产的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答:并不是所有政府生产的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5、严格地讲,准公共产品与混合产品是一回事? 答:两者不是一回事。 6、纯粹公共产品虽与私人产品有区别,但它的需求同样遵循需求法则,即其需求量与需 求价格呈正向变动。 答:应该是呈反向变动。 7、纯粹公共产品虽与私人产品有区别,但它的供给同样遵循供给法则,即其供给量与供 给价格呈反向变动。 答:应该是呈正向变动。 8、若存在负外部效应,按照社会的标准,该产品或劳务的生产与消费将呈现不足状态?

现代市场营销学

现代市场营销学大作业 --沃尔玛市场营销分析一、沃尔玛的背景介绍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在全球27个国家开设了超过10,000家商场,下设69个品牌,全球员工总数220多万人,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2亿人次。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95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事实上,沃尔玛的年销售额相当于全美所有百货公司的总和,而且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2011年,沃尔玛公司和沃尔玛基金会慈善捐赠资金累计3.19 亿美元、物资累计超过4.8亿美元。2014年,沃尔玛公司以4762.94亿美元的销售额力压众多石油公司而再次荣登《财富》世界500强榜首。 至今,沃尔玛已拥有2133家沃尔玛商店,469家山姆会员商店和248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分布在14个国家。它在短短几十年中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不得不说是零售业的一个奇迹。 二、沃尔玛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

市场营销学概论(00001)

市场营销学概论 一.营销概念本身的发展和它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营销概念的发展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企业导向阶段 三个基本载体: (1)生产观念阶段:为了生产而生产(86年之前) (2)产品观念阶段:商品相对过剩的时期,国内98年之前,通过 产品创新来保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推销阶段:产品丰富到一定阶段后,消费者选择性大,产生一种 天然的抗拒力,企业必须要考虑:为什么消费者不 买这些产品? 2.市场导向阶段 两个载体: (1)营销观念:从明确的市场需求出发研究市场,满足需求。 (2)社会营销关键:产生与70年代中期 3.顾客导向阶段: 是建立在现代经济社会特征“以人为本”市场活动基础之上的。 载体:关系营销——建立在顾客资料,数据经管的基础

上的一种营销行为, 其目的是为了解决顾客长期生涯价值对企业获利的领域。就是企业 为了追求顾客长期的生涯价值,考虑其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4.知识导向阶段:仍处于探索,完善的过程。 载体:知识营销(1998年提出) 知识营销的产生背景:知识经济,知识社会。 知识营销的支撑点:(1)人工智能产品支撑下的数字化; (2)经济的全球一体化。 其所做的一切其实是为了获取知识占有率的市场。 所谓的知识营销就是以文化为基础,通过知识的创造组合传播提供和使用来提升社会和顾客满意程 序的一种企业营销行为。在保健品企业中运用知识营销 的是昂立公司。它将它的知识营销定位于产品的功能介 绍上。 知识营销应该还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知识营销一定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毁灭中的新生); (2)知识营销追求的不是差异性的市场。 (3)现在的消费者在消费任何产品是都带有一定文化味道。文化消费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概念和职能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2、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二、填空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为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_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主要是: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等。 3.政府干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及财政手段。 三、不定项选择 1、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ABD )。 A、资源配置 B、调节收入分配 C、组织生产与销售 D、经济稳定与发展 2、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D ) A、垄断 B、信息失灵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 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 ABCD ) 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B、规范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D、通过转移支出 4、创立财政学的是( A ) A、亚当·斯密 B、威廉·配第 C、凯恩斯 D、拉弗 5、西方最早的财政学著作是( B ) A、《国富论》 B、《赋税论》 C、《政治经济学原理》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四、简答: 1、何谓公共经济学?其内容是什么? 答: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指政府及所属部门)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产生影响的经济学分支,其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缺陷分析;公共选择理论;财政支出理论;税收基本理论与税收制度;公债理论;多级财政等内容。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2014(仅供参考)

2014《公共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公共物品的含义及特性是什么?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即它具有效用的非可分割性;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受这些物品,并不排斥、妨碍其他社会成员同时享用,即它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它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其付款的社会成员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即它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 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即由政府部门负责提供那些不能通过市场有效供给的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即由政府部门;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即由政府部门担当起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责任,干预、调节经济的运行。 3.公共财政具有哪些职能? (1)资源配置的职能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4.名词解释 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指的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 第二章;外部效应 1.什么是外部效应? 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了影响,而又未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即存在外部效应。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为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2.什么是外部效应内在化?具体包括哪两类措施。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即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就负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就正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所以,当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企业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第三章:公共物品和服务 1.名词解释: 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在公共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第四章:公共选择 1、名词解释: 政治均衡: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 中间投票者定理: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在公共经济学中,被称为“中间投票者定理”。 2、试析政府部门及官员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的行为特点及原因. 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行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及其效率会产生很大影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

第一章导论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收入再分配、社会资源配置、宏观经济稳定。 2 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存在的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学问。 3 政权的实体。政府除了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辖区内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从事非市场性财富分配。 ①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政府为满足辖区内全体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以不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②费市场型社会财富分配: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4、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中央政府; 第二层次是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附属机构; 第三层次统一公共部门,广义政府+非金融的公共企业; 第四层次广义公共部门。统一公共部门+政策性金融机构。 5、研究政府经济行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研究财政收支; 第二层次,研究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三层次,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6、财政学发展时所面临的问题:(1)要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2)尽可能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3)评价政府各种经济政策。 7、相比财政学而言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 (1)关于政府选择和政府决策的内容(2)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此外公共经济学全面采取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即注重实证分析法(已经发生了什么)又注重规划分析法(应该怎么办)。 8、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连接点(1)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消费与市场调节及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直接经济行为(2)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成一个单个经济单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