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层制的弊端

科层制的弊端

科层制的弊端
科层制的弊端

科层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弊端

科层制是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在其《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构建的一种基于法理的、以实现高效率和合理化为目标的、理想化的组织管理模式。科层制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理想的模型,它能够在理论上带来诸多效益,能够以权力的集中为条件来谋取整体的高效率,从而为管理者和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但是科层制这种理想的模型放到现实中必然会带来负面效应。尽管这种形式很是完美,可是这几乎等同于官僚主义。科层制度内部等级森严,不可逾越。权力的有限分解并未解决权力的集中和专断问题,对于这种问题甚至会加重而不会缓解。这种权力的高度集中会使企业内部的关系变得没有“人性”,从而导致企业的整体战斗力过分依赖于公司的效益。倘若公司的效益高,员工的利益能够得到满足,所以会继续卖力的在公司工作下去,但是假如公司的效益因为突来的变故导致几乎不可改变的困境,公司的员工大部分会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纷纷选择跳槽或者选择旁观。原因就是在于科层制忽视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交流。

因此可以说,科层制作为一种理想模型,不可避免地与现实存在深刻冲突。这种没有融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制度容易让整个企业形成一中形式主义的作风。由于过分强调照章办事,使组织成员的行动长期受到规则的限制,久而久之,组织成员就变得墨守成规。组织规则这一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变成组织成员工作的目的,人变成了机器。形式主义使科层组织中的许多活动失去了理性基础,并影响组织效率的进一步发挥和提高。科层组织强调分工的明确性,每个岗位上的官员、职员都有按法律及行政法规所确立的固定的职责和权限。管理权限的明确分工虽然有利于各司其职,但是也会造成彼此协作上的欠缺,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形成本位主义和宗派主义,并影响组织内部成员的凝聚力和组织效率的提高。另外,科层组织是建立在一系列规则基础之上的,一切都要照章办事,规则神圣不可逾越。随着组织活动的延伸,规则越来越多,会导致人们对繁文缛节的反感,限制了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让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最后,科层制由一个本来隶属理性化民主化的产物逐渐演变成一种反民主的催化剂。严格的权威分层体系使得科层组织内部等级森严,各种专权被合法包装,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正常,但是实际上却隐藏着很多隐患。

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科层制的形式是可以值得借鉴的,但绝对不可以将科层制的形式真正走成了权力的形式,权力的高度集中,非民主,人与人之间缺少交流最终导致的将是公司的整体效益下滑,抗打击能力弱,一击即溃。

浅析科层制的负功能

浅谈科层制及其负功能 一:科层制的含义及特征 科层制也译官僚制,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其基本特征是: ①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 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二:科层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现代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的现代社会管理的典型方式。它一方面具有保证大型组织运作的稳定性、连续性、普遍性以及公平性, 满足大规模的责任制和协作的需要, 从而最终提高了组织的行政效率的正功能; 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形式主义、本位主义、文牍主义、忽视个性以及寡头政治等负功能。科层制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就像彼得·布劳评论的那样:“除非我们理解这种制度形式,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今天的社会生活。”而毫无例外的,科层制已经广泛地渗透到教育领域,在学校管理中已经越来越明显的出现了科层制特征,在学校管理中,层次结构划分使学校管理更加理理性化,大大提高了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韦伯受当时主流的管理思想的影响,也把提高效率作为科层制的目标,在经济组织、政府组织、工商组织等组织确实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面对学校组织的时候,效率原则却遭到了质疑。学校属于文化组织,而文化组织的特点则不是与效率为目标,或者至少效率不是唯一的目标。在科层制渗透到学校中的时候,很容易有盲目追求效率的危险。尤其是层级结构这种特征。使得很多人误以为高效率就是认真完成自己岗位的要求,这种理解显然不是不完全的,如果所有的老师都只盯着自己的岗位要求,很容易出现应付、形式主义的弊端。当每个老师都觉得学校的整体与自己无关,只要完成眼前工作达到最低标准就会得到相应的报酬,这对于教师教工来说是缺乏激励的。会让老师只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这就使得学校得不到全面发展。并且层级结构把学校的人员都绑定在自己有限的职务上,每个人都从自己完成任务的角度考虑,盲目追求高效,却不能达到组织的结合。 层次结构划分是权力和责任,使得每个层级的人员就会以高效完成任务为指向,而不是以学校最终的目标为自己工作的目标,这种对效率的盲目追求常常会孕育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使学校的活动丧失了理性基础,又会进一步影响各个工作的质量。所以说科层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要慎重。

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郑州市概况 (2) 2郑州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 2.1水环境问题突出 (2) 2.2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3) 2.3绿地、湿地相对不足 (3) 2.4农业生态有恶化趋势 (3) 2.5资源过度开发的负面影响 (4) 3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 (4) 3.1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 3.2编制生态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4) 3.3加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与管理 (4) 3.4重视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5) 3.5切实解决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5) 3.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5) 3.7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和工作机制 (5) 结论 (6)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郑州市生态环境存在的水环境问题突出、土地资源缺乏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问题,继而提出应努力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适宜开发后备资源,提高水问题的处理力度和处理深度,加大城市资源环境整治力度,以及强化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促进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力争把郑州建设成为经济生态同发展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生态问题;环境污染;城市资源 On the Zhengzhou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ence of Zhengzhou water ecological issues outstanding, the lack of land resource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other issues, and then th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ively develop a circular economy, promot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conserve, develop appropriate back-up resources to enhance efforts to deal with water issues and deal with the depth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efforts to increase the cit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green building, conserv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to promote the city as a who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and strive to build itself into Zhengzhou with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co-city. Keywords: ecological proble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rban resources 引言 郑州作为中原第一大省,在经济走在最前列的同时各方各面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也尤其突出,如果不加强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生态问题势必会成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建设清洁、高效、健康、平等的生态城市是郑州的发展方向。郑州市生态环境条件比较脆弱、森林生态体系亟待完善、生态水系建设需要加强,应按照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做好郑州城市

科层制的弊端

科层制的弊端 Tarys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六点:一、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与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二、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三、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四、管理人员就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就是该企业的所有者;五、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六、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就是工作关系。从以上六点特点中,我们可以大致瞧到科层制的制约与弊端。 韦伯的科层制无论在理论上还就是在现实应用上, 都招来一系列非议。在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的科层制组织达不到这种理想状态。科层制在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弊病。诸如科层制官员过于冷漠的工作态度、严格的权威程序结构干扰与妨害了组织信息的沟通与有效传递, 以及繁文缛节的仪式等等。科层制的功能表现出两重性特征, 既有积极的方面, 也有消极的方面, 即负功能, 主要体现为官僚主义的特征。官僚主义不就是一种组织结构, 不等于科层制, 官僚主义就是在科层制的负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就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或组织功能失调的现象, 它就是管理制度的一种弊病, 也就是科层制中的管理人员一种普遍的毛病。主要表现有: 一,形式主义。科层组织内部各级结构、各种人员的职责、权限、活动方式等都就是由一套严格的规则与章程来限定的, 组织成员在组织内部的一切行动均需严格按照组织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由于过分强调照章办事, 使组织成员的行动长期受到规则的限制, 久而久之, 组织成员就变得墨守成规。当人们专心注意各种规章与程序时, 她们将忽视这些规章与程序当初建立起来的理由, 而将遵守规定变成其目的, 呆板地遵从已经建立的规定, 容易令人无法了解与应付新的情况与问题, 而变得毫无弹性, 组织的目标与效率反而可能因此丧失。组织人因循守旧、谨小慎微、眼界狭窄, 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的体现形式。形式主义影响组织工作效率的进一步发挥与提高。 二,本位主义。分工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科层组织形成的重要原因。科层组织强调分工的明确性, 每个岗位上的官员、职员都有按法律及行政法规所确立的固定的职责与权限。管理权限的明确分工虽然有利于各司其职,但就是也会造成彼此协作上的欠缺, 出现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现象以及形成踢皮球的作风。这种形式本位主义与宗派主义, 会大大影响组织内部成员的凝聚力与组织效率的提高。 三,文牍主义。科层组织就是建立在一系列规则基础之上的, 就是依规则而运行的。对组织内部的各级机构设置, 各类成员的职责、权限、活动方式都有一整套严格而具体的成文规则。然而, 任何规则都有例外, 为了应付例外情况, 就需要制定新的附加规则, 而新规则还会有例外, 还须制定规则。如此下去, 规则就会越来越多, 就会出现文牍主义、繁文缛节等弊病。韦伯认为, 科层组织不仅记录人们所采取的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 而且也记录已有的政策与方针, 还仔细保存构成经济制度的规章与条例。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档案。这些档案记录并正式表达了每个职务所规定的合法定义, 它们也把某种无人格与僵死的成分带进了办公室的管理。由于文牍主义与繁文缛节对规则、条例与政策框框的过分强调, 束缚了人们的手脚, 限制了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窒息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四,忽视个性。科层制的专业化特点, 把工作人员限制在一个局限性很大范围内, 使她们与她们行动的结果隔离开。进行高度专门化工作的人瞧不到组织的大目标。科层制由于否定了成员的个性与感情以满足组织的要求, 这会使她们成为仅就是齿轮上的齿牙。整体机构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 其解决方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戈壁面积×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

科层制的弊端

Tarys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六点:一、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二、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三、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四、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五、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六、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从以上六点特点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到科层制的制约和弊端。 韦伯的科层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应用上, 都招来一系列非议。在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的科层制组织达不到这种理想状态。科层制在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弊病。诸如科层制官员过于冷漠的工作态度、严格的权威程序结构干扰和妨害了组织信息的沟通和有效传递, 以及繁文缛节的仪式等等。科层制的功能表现出两重性特征, 既有积极的方面, 也有消极的方面, 即负功能, 主要体现为官僚主义的特征。官僚主义不是一种组织结构, 不等于科层制, 官僚主义是在科层制的负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或组织功能失调的现象, 它是管理制度的一种弊病, 也是科层制中的管理人员一种普遍的毛病。主要表现有: 一,形式主义。科层组织内部各级结构、各种人员的职责、权限、活动方式等都是由一套严格的规则和章程来限定的, 组织成员在组织内部的一切行动均需严格按照组织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由于过分强调照章办事, 使组织成员的行动长期受到规则的限制, 久而久之, 组织成员就变得墨守成规。当人们专心注意各种规章和程序时, 他们将忽视这些规章和程序当初建立起来的理由, 而将遵守规定变成其目的, 呆板地遵从已经建立的规定, 容易令人无法了解和应付新的情况和问题, 而变得毫无弹性, 组织的目标和效率反而可能因此丧失。组织人因循守旧、谨小慎微、眼界狭窄, 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的体现形式。形式主义影响组织工作效率的进一步发挥和提高。 二,本位主义。分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科层组织形成的重要原因。科层组织强调分工的明确性, 每个岗位上的官员、职员都有按法律及行政法规所确立的固定的职责和权限。管理权限的明确分工虽然有利于各司其职,但是也会造成彼此协作上的欠缺, 出现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现象以及形成踢皮球的作风。这种形式本位主义和宗派主义, 会大大影响组织内部成员的凝聚力和组织效率的提高。 三,文牍主义。科层组织是建立在一系列规则基础之上的, 是依规则而运行的。对组织内部的各级机构设置, 各类成员的职责、权限、活动方式都有一整套严格而具体的成文规则。然而, 任何规则都有例外, 为了应付例外情况, 就需要制定新的附加规则, 而新规则还会有例外, 还须制定规则。如此下去, 规则就会越来越多, 就会出现文牍主义、繁文缛节等弊病。韦伯认为, 科层组织不仅记录人们所采取的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 而且也记录已有的政策和方针, 还仔细保存构成经济制度的规章和条例。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档案。这些档案记录并正式表达了每个职务所规定的合法定义, 它们也把某种无人格和僵死的成分带进了办公室的管理。由于文牍主义和繁文缛节对规则、条例和政策框框的过分强调, 束缚了人们的手脚, 限制了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窒息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忽视个性。科层制的专业化特点, 把工作人员限制在一个局限性很大范围内, 使他们和他们行动的结果隔离开。进行高度专门化工作的人看不到组织的大目标。科层制由于否定了成员的个性和感情以满足组织的要求, 这会使他们成为仅是齿轮上的齿牙。整体机构以此否定一般人员的个性, 并像物品一样对待他们, 因而组成员的个性、人格受到压抑。在谈到欧洲大陆的司法制度时, 韦伯说:现代的法官是自动售货机, 投进去的是诉状和诉讼费, 吐出来的是判决和从法典上抄下的理由。计划的可预测性及其对资本主义的适应性越是得到充分的实现, 科层制就越是使自己非人化。它从公务中排除爱、恨和各种纯个人的感情, 尤

浅析韦伯科层制理论的结构特征

浅析韦伯科层制理论的结构特征 [摘要]科层制(或官僚制)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功能:科层制组织的有效率的正功能和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反功能。因此,重要的是完整地、科学地理解科层制。韦伯提出科层制结构特征有:根据组织目标进行劳动分工并实现专业化,实行等级制原则,建立合法权威。科层制通过稳定的规章程序运作,科层制的职位占有者具有非人格化的理性特征。在我国科层组织有自己的典型特征:权力过于集中、机构重叠、权责不分和组织行为缺乏理性。客观全面地了解科层制基本理论及它的优缺点,对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层制;组织结构;理想类型 一、科层制的科学含义 对于英文Bureaucracy一词,一般译为“科层制”,或译为“官僚制”,两种译法虽然反映了使用者或者“价值中立”,或者“价值偏好”的选择,Bureaucracy这个词是古尔耐在1745年首先使用的。其字面的解释就是“官僚的统治”。官僚制组织理论由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创立。韦伯的官僚制组织不是日常意义上的文牍主义效率低下的组织现象,而是指一种理想类型的组织结构的形态及其行为模式。其中,合理合法的权力或职权是官僚制组织的核心要素,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的官僚制组织是最有效地进行管理的组织形式。现实中许多人仍然把“科层制”与“官僚主义制度”混为一谈,但“官僚主义制度”并不是真正的Bureaucracy 的组织原则和行为规范,而是我国目前各种行政机构中封建主义等级制的残余,或是虽然与科层制的管理形式有关,但体现的是其消极方面的东西。 关于科层制,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有多种多样的解释。 (一)指一种政治体制类型,19世纪时常使用的一种 它是指一种行政职位为职业文官所占据(把持)的体制,通常这种体制是对世袭君主负责。科层制与代议制政治体制相对应,后者指当选的政治官员对代表大会或议会负责,因此,密尔在其经典著作《代议制政府》中将科层制(体制)视为是代议制(政府)体制唯一严肃的替代物,并且评价了两种体制各自所特有的利弊,它属于比较政治学学科。 (二)第二种源自于马克斯韦伯的著作 韦伯认为,科层制不是指一种政府类型,而是指一种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依照既定规则持续运作的行政(管理)体制。尽管科层制发端于普鲁士那样的官僚制国家,但是这种行政(管理)类型越来越盛行于所有的政治体制,不管是君主制还是代议制,甚至是所有承担大规模复杂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如商业企业工会和政党,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浅析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及其对现实的影响

论韦伯官僚制理论及其对现实的影响 政治与行政学院 2011级行政管理5班马梅 201103340533 摘要:马克思·韦伯所倡导的官僚制理论,从整体上可以看作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设计状态。不得不承认,韦伯提出的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的理论在组织中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他强调的组织的劳动分工体系、调节成员关系和行为的规范秩序、对个人自利追求的激励和制裁体制不管是在发展经济还是在政府机制中都有重大意义;但是他有过分看重的层级节制体制、组织效率、职能权限划分、非人格化的追求等方面使他的理论又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在今天的组织中,我们不仅要借鉴韦伯官僚制理论中的优秀元素,又要把握好尺度,扬长避短,辩证的看待、辩证的借鉴、辩证的应用、辩证的发扬。 关键词:韦伯;官僚制;理性;现实意义 一、官僚制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政治背景 现代官僚制源起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19 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扫除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障碍。普鲁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全面瓦解了容克的经济基础——封建庄园。为此普鲁士王朝把重要的军官职位和政府官位赐给容克作为补偿。统一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但是受到德国容克政权束缚,德国处在以旧的、家族为基础的企业制度向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过渡的阶段。随着社会发展,行政管理事务变得复杂繁多,工业社会意欲突破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的传统的习俗、伦理及道德的束缚,而追求稳定的和有法律保障的制度形式成为资产阶级的普遍利益要求,行政管理日益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韦伯理性官僚制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得到产生和发展的。 (二)社会经济背景 近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促进了官僚制的产生与发展,官僚制作为一种稳定的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它极大地迎合并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机械化大生产的需

论官僚制的反功能

论官僚制的反功能 李 智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7211) 摘 要:自韦伯提出理性官僚制的概念以来,许多学者对官僚制提出了批评,其中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官僚制的反功能问题,认为官僚制不仅仅存在正功能,而且会产生反功能问题,如效率低下、繁文缛节、保守主义等等。更有学者在官僚制反功能的基础上,提出来官僚制病理学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检视了官僚制的反功能及官僚制病理学研究。其次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分析了官僚制的反功能及病理学研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关键词:官僚制;反功能;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D52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10)04-0041-04 作者简介:李智(1976-),湖北嘉鱼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0-05-15 官僚制是马克斯 韦伯在其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构建的一种理想的管理体制。它以实现组织效率化为最高原则。所谓效率,是指组织的成本效能。成本表示组织资源的花费,效能则表示组织目标的达成。组织对各种可行的方案进行比较,哪一种方案的成本效益率最有利,便选择哪一种方案。官僚组织内的任何行为都具有目标导向性质,唯其如此,才能确认其具有合理性。官僚制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分工与专门化。这一特征是指科层管理结构为达成其目的,以特定方式分配其职务的各种规则性活动。组织内部的工作很多很复杂,需要很多人合作共同完成,在职位上加以分工可以使每个人从事一份专门化工作,提高工作的熟练化程度,避免杂乱无序,以增进效率。(2)规则和程序。科层组织内部都有一套完备的规则系统,这些规则系统包括每一职位被赋予的权力和义务,这些规则被要求实际应用到每一个别事件中去。(3)权威的层级节制。组织内部依层级安排职位,全部职位形成一个角锥体,建立上下级节制系统,以确保对于上级指挥的服从。(4)非个人取向。组织内部各种行为都按统一的规定办理,不因人而异,不夹杂个人的情绪或偏见。法规面前,所有个体一视同仁,任何决定,均应避开情感冲动或个人好恶,以有效达成组织目标为准绳。(5)终身事业取向。在科层组织中,职员以其所获得的技术资格被雇佣,并获得终身事业保障,以培养其成员对组织的忠诚。组织内部所采取的晋升制度是以年资与成就并用为根据。韦伯认为,从技术观点来看,纯粹的理性官僚制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的,因此这种组织是对人进行绝对必要控制的最合理的手段,在精确性、稳定性、严格的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比其他组织形式要优越, 它能够正式地应用于各种行政管理任务。韦伯的官僚制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并且受到了激烈的批评。其中部分学者提出了官僚制的反功能问题,对官僚制进行了批评,并力图对官僚制进行某种修正。 一、官僚制的反功能1、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默顿的早期著作深受韦伯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默顿对官僚制结构的讨论中。他追随韦伯,对科层制的基本机构加以描述,认为官僚制的基本特征是:(1)它是一个正规的、合理组织的结构;(2)它包含一个明确规的活动范围;(3)这些组织的活动与目标有完美的联系;(4)组织的领导机构并入整体的科层结构;(5)科层制度的社会分层是等级制度;(6)官僚制度中的个人责任与特权由限定的和特殊的角色所规定;(7)权威属于官方而不属于个人;(8)人与人的关系被正式确定。但是默顿并没有停留在对结构的描述上。相反,制度或结构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是默顿所主要关心的问题。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默顿提出了社会结构的功能与反功能问题。他认为,?功能就是观察到的那些有助于一定系统之调试的后果。反功能就是观察到的那些削弱系统之调试的后果。还有那种非功能后果的实际可能性,即后果与所考察的系统完全不相关。#[1]默顿假定,?当现存社会结构总后果的静差额显然是负功能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明显的要求变迁的压力。#[1] 默顿在对官僚制的结构作出描述后,利用他首次提出的正功能与反功能的概念分析了官僚制结构的反功能问题。在 官僚制结构和人格!中,默顿明确提出了官僚制结构的反功能问题。他认为: 41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

科层制的弊端

科层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弊端 科层制是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在其《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构建的一种基于法理的、以实现高效率和合理化为目标的、理想化的组织管理模式。科层制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理想的模型,它能够在理论上带来诸多效益,能够以权力的集中为条件来谋取整体的高效率,从而为管理者和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但是科层制这种理想的模型放到现实中必然会带来负面效应。尽管这种形式很是完美,可是这几乎等同于官僚主义。科层制度内部等级森严,不可逾越。权力的有限分解并未解决权力的集中和专断问题,对于这种问题甚至会加重而不会缓解。这种权力的高度集中会使企业内部的关系变得没有“人性”,从而导致企业的整体战斗力过分依赖于公司的效益。倘若公司的效益高,员工的利益能够得到满足,所以会继续卖力的在公司工作下去,但是假如公司的效益因为突来的变故导致几乎不可改变的困境,公司的员工大部分会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纷纷选择跳槽或者选择旁观。原因就是在于科层制忽视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交流。 因此可以说,科层制作为一种理想模型,不可避免地与现实存在深刻冲突。这种没有融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制度容易让整个企业形成一中形式主义的作风。由于过分强调照章办事,使组织成员的行动长期受到规则的限制,久而久之,组织成员就变得墨守成规。组织规则这一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变成组织成员工作的目的,人变成了机器。形式主义使科层组织中的许多活动失去了理性基础,并影响组织效率的进一步发挥和提高。科层组织强调分工的明确性,每个岗位上的官员、职员都有按法律及行政法规所确立的固定的职责和权限。管理权限的明确分工虽然有利于各司其职,但是也会造成彼此协作上的欠缺,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形成本位主义和宗派主义,并影响组织内部成员的凝聚力和组织效率的提高。另外,科层组织是建立在一系列规则基础之上的,一切都要照章办事,规则神圣不可逾越。随着组织活动的延伸,规则越来越多,会导致人们对繁文缛节的反感,限制了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让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最后,科层制由一个本来隶属理性化民主化的产物逐渐演变成一种反民主的催化剂。严格的权威分层体系使得科层组织内部等级森严,各种专权被合法包装,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正常,但是实际上却隐藏着很多隐患。 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科层制的形式是可以值得借鉴的,但绝对不可以将科层制的形式真正走成了权力的形式,权力的高度集中,非民主,人与人之间缺少交流最终导致的将是公司的整体效益下滑,抗打击能力弱,一击即溃。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惠及子孙的伟大工程,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应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措施 一、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 1、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改善,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植树造林,防治沙漠化,水土保持,国土整治,草原建设,及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等,并逐步完善了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问题:虽然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然面临严峻形势,问题依旧大于成绩。目前我国环境总体在恶化,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突出表现在: (1)、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生态恶化加剧,沿江湖泊、湿地等日益萎缩,水源涵养、调蓄洪峰等功能衰退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2)、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初期,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现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356万平方公里,形势十分严重。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和横断山脉地区。

(3)、土地沙漠化严重。我国北方的沙漠、戈壁以及沙漠化地区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5.5%,目前有5900多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和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是世界上受沙漠化之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4)、森林资源锐减。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5)、地下水位下降。由于对地下水的过分开采,导致华北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 (6)、大气污染严重。现代社会里,随着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大量排放,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今年来,酸雨不断蔓延,不仅影响着大陆,而且也影响着临近地区。 (7)、水资源污染及短缺。我国属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虽然总体达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部分河流开发利用过度,已超过国际警戒线;另外,水污染现象也愈演愈烈,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不断被排入江河中,使水体污染不断加重。 (8)、人口压力。目前,我国人口已逾13亿,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最大压力。人口众多,迫于压力,人们不得不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口问题是我国面临的最大压力。 二、生态环境恶化原因 1、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这是由自然环境的自身变化引起的,

理性化与官僚制的利弊

理性化与官僚制的利弊 摘要:官僚制是一种适合所有领域所有组织的一种理想类型,是现代社会理性化发展趋势的产物,其核心就是理性。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官僚制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官僚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理性和效率的追求,也因为这个特征,官僚制具有很多其他组织形式所不具有的优点。从控制方面来看,官僚制确实是一种颇为理想的组织形式,但是,在管理方面,它却不总是那么有效的。正因为官僚制处处强调理性,在过度追求理性和效率的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人们也不再认为官僚制是特别有效的组织形态。任何事物都会有正反两方面,追求理性和效率的官僚制也不能例外,一个有效的组织形态需要理性,也需要效率,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物极必反,如果只是一味地注重理性化和效率也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因此,对于官僚制中的理性,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批判地继承,才能推动官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官僚制理性优点缺陷 一、前现代官僚体制的人格化 19世纪末,在官僚体制理论尚未健全之前,就已经存在着某种形式的行政管理,即行政管理的前传统模式——前现代官僚体制。这种行政体制在本质上是人格化的,非理性的,韦伯说它是建立在“裙带关系”基础之上的,即以效忠国王或大臣等某个特定的人为基础,而不是以效忠组织或国家为基础,因此不是非人格化的、理性的。行政的过程中充满了个人情感或偏好因素,很多一心想走仕途的人往往依靠亲戚或朋友来获取工作或买官,或是以钱买官,然后再从人民手中捞回买官所投资的成本,甚至中饱私囊,大赚一笔。最终,这种做法常常导致谋求个人利益的贪污行为或滥用职权,这成为当时政府职能的普遍行为。但这种依靠裙带关系的方式无法保证被政府雇佣的人能够在各方面都胜任,无能的而不是能干的人被安排到领导岗位上,因此行政效率也就不见得有多高,公平和正义也无法在全社会普及,理性也就更谈不上了。 所以,前现代官僚体制在本质上是人格化的,特殊的,非理性的。 二、现代官僚制中的理性 据马克斯·韦伯的论述,官僚制是一种适合所有领域所有组织的一种理想类型,是现代社会理性化发展趋势的产物,其核心就是理性。 在管理理论中,组织必须完成两项互相关联的任务才能存在下去,一项是协调组织成员的活动和维持内部系统的运转,另一项是适应外部环境。第一项任务要求组织由某种复杂的社会过程使其成员适应组织的目标,而组织也适应成员的的个人目标,这一过程也被称为“互相适应”、“内适应”或“协调”。第二项任务要求组织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和交换,称之为“外适应”或“适应”。而一切管理都是在组织中并且借助于特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在当时社会里,官僚制被认为是最有用的工具,无论是营利或是非营利组织,官僚制都是实现上述任务的工具。韦伯还认为存在三种类型的权威:魅力型——一个非凡的领导人的吸引力;传统型——世袭权利或传统文化,如部落酋长的权威;法理型——权威来自法律和社会契约。与前两种基本上是非理性的和超出法律范围的权威类型相反,后一种权威类型本质上是理性的和法律的。[1]而帮助组织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是法规和理性,而不是个人权威。 官僚制体系依靠着理性和逻辑,用以各种规定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制度取代了人格化的行政,批判和否定了产业革命初期依靠个人专制、裙带关系、暴力威胁、主观武断以及感情用事进行管理的做法,它的逻辑在于被统治者的服从是因为上司掌握正式职位的权力和具备相应的专长和能力。韦伯明确指出“官僚制是理性性质的:规则、目的、手段和求实的非人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浅谈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浅谈 一、背景 对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6年中国环境保护公报》调查得到:“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24.9%;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5.1%。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8%,比2015年上升2.1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1.2%。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一阶段实施监测的74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2%,比2015年上升3.0个百分先;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5.8%;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9.1%474个城市(区、县)开展了降水监测,降水PH年均值低于5.6的酸雨城市比例为19.8%,酸雨频率平均为12.7%,酸雨类型总体仍为硫酸型,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地区。 “全国地表水1940个评价、考核、排名断面中,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2.4%、37.5%、27.9%、16.8%、6.9%和8.6%。以地下水含水系统为单元,潜水为主的浅层地下水和承压水为主的中深层地下水为对象的6124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为优良级、良好级、较好级、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分别占10.1%、25.4%、4.4%、45.4%和14.7%。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897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监测断面(点位)中,有811个全年均达标,占90.4%。春季和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均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近岸海域417个点位中,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和劣四类分别占32.4%、41.0%、10.3%、3.1%和13.2%。 “2591个县域中,生态环境质量为“优”“良”“一般”“较差”和“差”的县域分别有548个、1057个、702个、267个和17个。“优”和“良”的县域占国土面积的44.9%,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 “全国现有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750个,其中陆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8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46个,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97%。 “322个进行昼间区域声环境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4.0分贝;320个进行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道路交通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6.8分贝;309个开展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2.2%,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74.0%。” 2017年已接近尾声,今年的环境保护工作虽有一些成绩,但是问题依旧严重。因此,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尝试论述。 二、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而且要实现生态良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改革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从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各国重要课题,我国更是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用于保护生态环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关键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问题刻不容缓。 1 保护生态环境的含义 生态环境是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复杂系统,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生物资源质量和数量的总称。生态环境问题则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负反馈效应,主要表现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 在过去,人们毫无顾忌的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导致我国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大气质量降低,气候异常,森林覆盖率下降,大量生物濒临灭绝……这些损失我们无法弥补,只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才能缓解当前的严峻形势,这不仅是大势所趋,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对自己及子孙后代负责。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热爱大自然,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2 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环保法律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针对保护生态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在逐步完善环保法律体系,但法律规定范围广泛,内容较笼统,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当前制定的资源法针对性较强,且注重污染企业职责,轻政府职责,相关的法律规范交叉、重叠,条款间互相矛盾,存在冲突,追究环境污染的诉讼制度存在缺陷等等,总之,我国统一、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还未形成,急需改进和完善。 2.2 环保投入不足 部分人对生态环境保护存在质疑,多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停止环保和治理污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