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新时期创建城市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调查研究

关于新时期创建城市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调查研究

关于新时期创建城市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调查研究
关于新时期创建城市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调查研究

关于新时期创建城市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调查研究

——以重庆市渝中区社区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社区邻里之间的关系却出现了陌生化的困境。因此,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重庆市渝中区的社区邻里关系现状进行调查,理解新时期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然后分析当前城市社区邻里关系不和谐,关系淡化的原因,最后为创建城市社区和谐邻里关系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邻里关系;陌生化;和谐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to speed up our city,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neighbors appeared strange predicamen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Yuzho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ity community neighborhood relations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n analyze the current city neighborhood relations are not harmonious, cause relationship,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urban community harmonious neighborhood relations.

key words:City Community;the relationship among neighbors;defamiliarization;harmonious

一、引言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诗人王勃曾这样描述相邻而居的生活。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口不断增加,人们都逐渐从平房搬进了钢筋丛林的高楼都市,一扇门、一堵墙、一幢楼,就像一道道鸿沟,隔断了毗邻而居的欢乐,也割裂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楼道里狭路相逢,别说问候,淡淡一笑也成奢望。不和陌生人说话,似乎成为现代都市人信守的格言。人情的淡漠,人与人的隔离已成为社会的一种病态。重庆搜房网曾做过一次关于《你认识你的邻居吗?》的网络大调查。结果显示:84%的人和邻里的关系一般甚至冷漠。长期开展社区活动的小区仅占6.56%。为此,做了一个社区调查,来分析当今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

二、研究背景、目的、方法

1.研究背景

邻里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社会群体。邻里群体具有日常生活的守望相助、对儿童进行教导与看护等基本的社会支持功能。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之中,素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说法,即是强调邻里群体在日常生活方面的社会支持功能。对个体而言,邻里是社会成员与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发生联系的最重要的“管道”之一;对社会而言,邻里组织往往又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整合手段。因而,邻里关系一直引起理论界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共同关注。

随着社会的变迁,作为现代文明敏感区和前沿阵地的城市,其居民的社会流动性增多。同时,商品住宅套间成为家庭单位的社区结构,左邻右舍没有任何亲缘、业缘关系或交往历史,使得传统的邻里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西方以沃斯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在现代社区里,由于人口的异质性、匿名性、流动性以及对正式组织的依赖,使得在传统社区中普遍存在的亲密的首属关系削弱了。家庭关系趋向表面化、肤浅化,甚至最终成为一个“同居的场所”,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注重同亲属之间的联系和义务,初级社会关系衰弱。邻里关系——这种在早期社会学思想中被认为是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因城市人经常性

的搬迁而受到破坏。因此,对我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2.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城市住房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城市拆迁和老城区重建的进行,重庆市区老城区居民的居住格局和模式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这种快速的大规模的社区演变和社会变迁背景下,重庆市区老城区居民邻里关系的现状如何?有哪些基本特点?其内涵及功能有什么样的变化?回答这些问题,对于从一个角度透视城市社会变迁,对于实际操作层面的和谐社区建设,对于落实重庆城市发展新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该论题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弄清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加深我们对于邻里关系的认识;可以深入研究出现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的原因,进而从中找出改善邻里关系的对策;有助于我们对人际关系和社区建设的研究,改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对于该论题的研究呼吁人们改善邻里关系,建设和谐的邻里关系,从而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的方法来实现客观描述与预测。此次调查以居住在重庆市渝中区的18岁以上的市民,调查的抽样方式是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先从渝中区72个社区中随机选取20个社区,然后再从每个社区随机选取一栋楼,再按照系统随机抽样方法从每栋中抽取10户,然后从每户中随机抽取一名年龄在18岁以上的城市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为了使样本尽可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将楼房分为多层单元楼房、高层公寓、平杂房、筒子楼(公用厨卫)四类,如果在第一次抽取到某类楼,在下一次抽取中先排除这类楼,在其他类中抽取,随后的抽样依此类推。同时,为了使样本不至于过于集中在某个性别上,在抽样中控制了性别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1的比例上。最后采用统一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调查于2008年11月实施,共发送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

三、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描述

1.样本的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男性97人占调查总数的52.7%,女性87人占调查总数的47.3%18-35岁的青年人为64人,36-55岁的中年人为66人,56岁以上的老年人为54人。渝中区社区居民空闲时间活动最频繁的三项活动是看电视、读书看报,电脑(上网),所占比例分别为70.7%、63.0%、45.1%。受访者的文化程度表现为:小学及以下的占9.2%,初中的占17.9%,高中(中专、职高)的占33.2%,大专的占12.0%,大学本科的占17.4%,研究生以上的占9.2%。住处附近认识1-5户人家的占25%,6-10户的占27.7%,11-15户的23.7%,16-20户的占15.3%,20户以上的占8.3%(如图Ⅰ)。由此可以看出,该社区大部分居民对附近邻居不大熟悉。

图Ⅰ 居民认识程度

在受访者主观方面,觉得在日常生活中邻居对自己的帮助一般的受访者最多,其比例为34.8%。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觉得邻里关系为一般,其比例高达55.4%。由此可以判断,该社区邻里之间的作用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邻里关系也在渐渐疏远了。

2.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邻里之间的了解程度

邻里之间的相互了解是更深层次社会互动的基础。在调查中设计了“是否知道邻居家共有几个人”、“是否知道邻居的名字”、“是否知道邻居在哪里工作”、“是否了解邻居的个人性格特点”4个指标,来测量邻里之间相互了解的程度(如表Ⅰ)。

个人;而超过三成(36.2%)的被调查者不清楚邻居叫什么名字;超过六成(63.8%)的被调查者不知道邻居在哪里工作;超过八成(82.1%)的被调查者不清楚邻居的个人性格特点。这说明,渝中区社区居民邻里之间的了解程度,在总体上呈现表面化和浅层次的特点 。

3.邻里之间的认同感

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愿意与周围的邻居来往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城市居民表示邻里交往意愿“一般、无所谓”, 其比例高达44.6%。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表示“比较愿意”和“很愿意”的比例分别为31.0%和15.2%。从所研究的城市社区样本来看,认为邻里交往中应该“经常来往、经常串门,有困难时互帮互助”的被访者最多,比例为48.9%;其次为赞同“见面时打打招呼、闲聊几句,有点头之交”的被访者,其比例为37.0%;随后,依次为“好得像一家人、不分彼此”,“自扫门前雪、没事一般不来往”,认同者比例都为7.1%。这说明,该社区邻里之间的认同感偏低,但也存在不少居民对于理想中的邻里关系还是比较憧憬的。

4.邻里之间的互动情况

调查显示,“当您遇到邻居时,是否经常打招呼”表示经常、有时、很少、从不的比例分别为57.4%、30.4%、10.2%、2.0%;在回答“您是否会到隔壁邻居家里串门”的居民中表示经常、有时、很少、从不的比例分别为6.2%、18.8%、15.6%、59.4%;在回答“您是否找过邻居临时帮忙照看自家小孩” 居民中表示经

常、有时、很少、从不的比例依次为4.3%、10.3%、40.2%、45.1%;在回答“您是否经常跟邻居聊那些让您非常心烦和失望的事”居民中表示经常、有时、很少、从不的比例依次为3.6%、19.2%、23.9%、53.3%。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该社区大多居民在邻里之间的互动情况表现为浅层次上的交往,而在深层次上的交往就相对缺乏。

5.邻里关系现状描述

通过上述对渝中区社区邻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有日益淡化的趋势。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居民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 其较强的独立性要求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从而导致对自我空间的关注和对他人事物的冷漠, 邻里之间的交往也日趋表面化、形式化。时代的变化使得空间形式与社会条件发生变化,从而使城市社区传统邻里关系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1)城市邻里熟识度偏低。居民邻里之间的了解程度不是很深,从总体上而言,邻里关系呈现表面化和浅层次的特点。(2)人与人之间互助意识淡化,表现为社会冷漠。(3)城市邻里互动频率大幅下降,邻里交往趋于表面化。邻里友善较多地体现为点头之交式的客气,邻里信赖则是出于对社区规范与公共道德的遵守,邻里间的方便感源于现代城市功能的优化,而非对城市邻里关系的褒扬。

三、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资料和有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导致城市社区邻里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1. 社区空间结构的改变导致传统邻里关系发生变化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不断扩大,空间的分异与重组成为趋势。我市传统建筑吊脚楼更在逐渐小时,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高层建筑,是的社区的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开发商在尽可能提高建筑面积率以及效益的同时,尽量减少居住建筑内部公共交通部分的面积,使每家每户的建筑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但是这种“紧密”缺不能真正地拉拢住户的距离,关门之后就是自己独立又私密的空间。孩子们出门就是楼梯、电梯,顶多就是在楼梯间,电梯里和邻居简单的寒暄几句,甚至不说话。空间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网络的变化,随之相应的是,许多历史上生成的邻里关系被中断,而一些新型社区中的邻里关系正在重构,因此,城市空间的变化使传统邻里关系发生变化。

2.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邻里关系发生变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工作上,必然导致休闲时间的减少,早出晚归的紧张生活往往让人忽视了个人与家人、邻居的交流。即使拥有闲暇时间,这些时间也会更多地被运用在家务、娱乐、深造等诸多方面,同样不利于传统邻里关系的保持与继续。社区生活设施的完善化,使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困难都可通过社区及社会的配套设施及服务来解决,而不再需要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这在客观上减少了邻里之间交往的机会。通讯网络的发展,使人们的交往摆脱了面对面近距离的要求,人们日常的交往对话范围不再限于身边的人、家人和邻居,可以轻松地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人随意交流、对话。许多人沉迷于电话、网络等方式与远方的人的交流活动,必然忽视对身边人的交往活动。信息网络的发展,丰富了获取信息方式的途径。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大量信息,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吸引了许多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使用,使人减少出门的机会。

3.社会流动和迁徙的发展导致传统邻里关系发生变化

现代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国营商业为主体,多种经营方式的多渠道、开放型、网络式流动体制,人民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一切,为外来人员流入城市创造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城市流动人口迅速增长。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迁居活动也日趋频繁。当然,这些流动人口是一个很好劳动力,他们也有不足点,如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专业、经历、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差别较大。他们可能为了工作要不断变换住所,特别是年轻人,这样的变迁更为频繁,这就是人口流动增大,他们甚至还没大的级相互认识。这种情况将阻止他们与其他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此外,近年来治安恶化与城市邻里关系淡漠也紧密相关,互为因果。这些流动人口对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城市环境带来了一些压力。

4.人的情感意识变化导致传统邻里关系发生变化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在人类生活的任何时期、任何社区都是不可缺少的。然而,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多少已有所异化,个人的意识强化了,可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却弱化了。这是由于城市社会的家庭生活越来越技术化和高科技化,家庭困难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由于社会分工决定的某些问题只有具有专业技能者才能完成。如家庭装潢、家庭用品维修等,求助邻里往往是于事无补,只能求助于专业人员和专业组织。另外,人们交往理性化。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领域的大变革,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冲击,人们交往方式就是其中之一。人际交往的感情因素更多地被理性因素所替代。

四、创建和谐邻里关系的建议和对策

1.社区文化建设要为居民提供相互交流的载体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实施“素质工程”,建设人文型社区,这是构建和谐社区邻里关系的精神保证。良好的社区风尚、共同的生活愿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基本内容。丰富的社区文化生活不仅可以沟通社区成员间的感情,进一步改善邻里关系,而且还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使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为此,社区可以将居民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工作单位、身体状况详细记录在案,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领导班子,并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如定时定期发动家庭参加慈善活动,举办烹饪、插花、茶道之类的学习班,以自愿形式组织野外春游、秋游活动,开展各项评比竞赛活动,举办“我爱我家”、“我爱小区”等征文活动等。

2.社区环境建设要为居民提供相互交往的场所

提供相应的社区空间与外部环境,创造适宜的活动机会,促进社区居民的相互认识和人际交往,可以为构建和谐社区邻里关系提供物质保障。在现代城市中,原来的居民大院逐渐被楼房单元的结构所代替,而且居民流动性加强,相互间的陌生与戒备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城市社区的规划与设计上,不仅要加强公共空间环境的建设,还要为社区居民创造共同活动的机会,建立居民之间的情感网络,以消除城市生活的封闭性带来的提供相应的社区空间与外部环境,创造适宜的活动机会,促进社区居民的相互认识和人际交往,可以为构建和谐社区邻里关系提供物质保障。在现代城市中,原来的居民大院逐渐被楼房单元的结构所代替,而且居民流动性加强,相互间的陌生与戒备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城市社区的规划与设计上,不仅要加强公共空间环境的建设,还要为社区居民创造共同活动的机会,建立居民之间的情感网络,以消除城市生活的封闭性带来的隔离感。如全国上下都在开展的、定期在社区邻里之间举办符合本社区特点的“邻里节”活动。邻居

节对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为邻居之间从互识、互信到互敬、互助创造条件,对促进邻里和谐、建设有新时代特点的邻里关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提高人们团结互助的意识,形成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和文明水平;增加邻里感情,可以有效协调邻里和家庭关系,增强社会关系的内部调节能力,低成本化解社会矛盾,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重要条件。

3.社区居民个体要正确处理好邻里关系

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也是每个市民的基本素质要求。俗话说:“低头不见抬头见”,道出了邻里关系的密切程度。作为生活在现代文明社区中的居民,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尽职尽责,正确处理好邻里关系。首先,居住环境应保持安静。在使用音响等设备时,要掌握好音量,以免影响上夜班的邻居休息。平时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要任意打闹。其次,共同爱护居住地的公共部位。保持整洁,不要乱抛垃圾杂物;住在楼上的居民,不可随意向楼下倾倒污水、杂物;平时浇花、晒衣服时注意不要让水滴到楼下晒的被子上,不要随意拍打棉胎或衣物,以免弄得灰尘飞扬;要固定好放在阳台上的花盆等物品,以免被大风刮落,发生意外事故。再次,邻里之间应加强团结,互相帮助。谁家有困难,应伸出援助之手。如发生矛盾,应讲清道理,以理服人,又要讲究方式方法。因此,我们每个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主动关心天天见面的邻居,这也是创建和谐社区邻里关系的基础前提。

五、结束语

邻里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缩影,冷漠的邻里关系逐渐侵蚀社会安全与人之间互助合作的关系。邻里关系的好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融洽的邻里关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可以醋劲社会的进步发展。邻里关系的热情、密切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团结有爱。做一个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推动者。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社会不会凭空产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建共享。大和谐要从小和谐做起,要积极倡导邻里和谐,邻里之间要讲团结,讲风格,讲帮助,讲进步,做到利益面前多让步,困难面前多援助,处事不当多致谦,关系不和多改善。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误解;多一点和谐,少一点矛盾。

参考文献:

①安风云.北京人的邻里关系[J],北京观察,2001(9)

②蔡男美、郭文雄.都市社会学[M].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84

③何能发.社区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④罗安红.改善邻里关系的住区会话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3)

⑤周运清.住宅社会学导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

⑥白得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77 -78.

⑦李金路.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以人为本”[J].中国园林,2000,(2):63-65.

⑧胡秀萍.浅析现代住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 安徽农学通

报,2007,13(10):198-199.

⑨蔡海飞.城市社区现代邻里关系的构建[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4-5.

⑩王莉彬、韩春雨.论和谐社区建设中邻里关系的重建[J].法制与社会,2006,(9):219-220.

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活动目的:了解深圳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并提高社会交往、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活动形式:深入社区,为社区服务,与社区人员交谈,做调查。 活动地点:深圳市文华社区,西坑社区,文锦海渡关,北斗片区,锦联片区 活动时间:2012年7月14日到7月22日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协助楼长选举来调查社区文化生活情况。虽然这次社会实践仅仅几天的时间,但是我们团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在社区协助社区社工出海报、资料宣传、访谈、服务孤老等等,同时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如下:本次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有效35份。 调查年龄在10-20中有11人,20-30中有8人,30-40中有11人,40-50中有4人,50以上有1人。 社区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社区是社会组成的细胞, 是社会稳定的根基。社区文化是指以小区或街道为单位的有组织的区域性、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网络文化活动, 社区文化的发展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深圳属于一个移民城市,外国人口、港澳台及其他城市的外来人口较多,文明程度和素质高低各不相同,所以在各个方面比较复杂。调查显示: 1)社区普遍重视社区文化的建设,能让居民感受到社区文化活动的存在,并且达 到一定程度的满意。 2)社区居民普遍在意社区所举行的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一旦有空或者符合兴趣 便会参与。 3)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关注社区文化活动,只是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时间上,50 岁以上的人群占有优势,而50岁以下的人群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原因普遍没有更多时间去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4)社区文化设施的投入每年都有增加和添新,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社区文化由多种文化共同构建,如家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娱乐文化、 校园文化等。在文化建设方面,40%的居民觉得应该加强娱乐文化建设工作,23%的 居民觉得应该加强家庭文化或广场文化建设工作。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居民生活节

社区和谐邻里关系建设感想-心得体会模板

社区和谐邻里关系建设感想 本文主要从倡导讲求大义、顾全大局的邻里关系,为社会稳定出力献策;培育互相关爱、彼此理解的邻里关系,为温馨生活营造氛围;建立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的邻里关系,为人际和谐奠定基础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邻里关系,是现代社区里人与人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要以社会和群众的大义、大局为重,引导广大居民以合作的精神、双赢的理念去有异求同、立同存异,使自己的言行真正服从于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这是开展好邻居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心中有爱,才能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人。社区做为社会的缩影,构成复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面对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及其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就要引导邻里之间相互包容,并且持之以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谐的邻里关系不仅仅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更是一种坚持的美丽。具体材料请详见: 做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我在长期的社区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邻里关系做为社区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邻里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千金买屋,万金择邻。邻里关系,是现代社区里人与人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邻里和谐,文明祥和,才可能让人人心情舒畅,人人有归属感、安全感,生活才能丰富多彩,有了邻里和谐的音符,才能汇集出全社会和谐的交响。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邻居节活动,打造文明家园、温馨家园、人文家园、平安家园、优美家园等五个家园为主要内容、贴近居民实际生活需求的活动品牌,如社区文化艺术节、社区“百家宴”、“奉献诚挚爱心,传递邻里真情”的捐赠活动、“淡淡茶,浓浓情”邻里聊天茶话会、左邻右舍体育趣味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好邻居认养和谐树和亲情树等活动项目,沟通、密切邻里关系,从而从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入手,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为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建设和谐的邻里关系,重点要努力构建和谐向上的三个关系。

浅析现代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和谐?邻里 ——浅析现代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现代城市社会邻里关系问题日益严重。本文通过探讨当代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得出邻里结构的变化、高层住宅的兴起、社会流动和迁徙等因素是弱化邻里关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建立合理邻里结构、营造交往空间、改进住宅形态设计、增强人文关怀等对策建议,以改善现代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对策 邻里是由住处相邻的各个家庭的成员以地域关系为纽带以相互之间的感情为基础结合而成的基本群体。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注重邻里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城市中融洽和谐,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曾让许多外国学者称羡。 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一优良传统似乎被不少城市人渐渐淡忘了。现代邻里关系出现了很多矛盾的现象,在具有良好设施和环境的现代社区里,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特别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感到孤独,他们有的不得不与现代电器设备为伴,有的不得不与猫狗猴为伍。大家同住一个小区,甚至一幢楼内,相互之间互不了解、互不熟悉,有的甚至与对门做了好几年邻居,也不知道其姓名及工作。相当一部分的城市居民很怀念过去住胡同、筒子楼的日子,怀念虽然那时居住条件差,但邻里往来密切、和睦相处、生活气息浓厚的氛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代邻里关系的淡化呢? 一、邻里与城市社区 1、邻里和社区:住在毗连的人们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有着显著地认同感和感情联系,由此构成相对独立的小群体,即形成邻里。社区是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形成的关系密切、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实体。

2、邻里的界定及包含的要素:佩里“邻里单元”;从地理上的接近、物质和社会特征、组织的特点到认同感、共同的兴趣以及行为和社会关系。 3、邻里思想八大主题及发展:管理、治疗、福利、交往、秩序、参与、认同和意义;与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相对应的邻里思想的发展。 4、邻里的功能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相互支持、社会化、社会控制、交流。 二、现代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 1、当代社会的邻里关系类型:淡漠封闭型、和平共处型、烽烟战火型、睦邻友好型。 2、现代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根据相关的研究调查,当前邻里关系淡漠封闭型为主。 三、现代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现代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主要问题:(一)社区本身逐渐失去促使邻里交往的功能;(二)社区邻里关系的淡化。 2、原因分析: (1)客观,邻里结构的变化,血缘性、业缘性、地缘性的丧失;现代高层单元住宅的兴起阻碍了邻里间的交往;社会流动和迁徙的发展减少了交往的可能性。 (2)主观,家庭成员高节奏、非群体化活动;人们防卫心理变得更加严重;社区活动缺乏积极性;不和谐的家庭。 四、建设和谐社区邻里关系的对策分析 1、完善社区邻里交往功能: (1)建立合理的邻里结构; (2)营造邻里交往空间; (3)改进住宅形态设计; (4)借鉴传统住区。

农村实践调查报告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在农村近几年经济突飞猛进的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比较落后同时农民对其建设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要求。思想道德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其中一项任务,提高农村思想道德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本世纪是我国经济、文化转型关键时期,难免会产生新旧思想道德发生冲突,各种相应价值观就显现出来了。去年十七届五中会提出中国文化改革,那么思想价值观的改革就紧在眉睫。我们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在城市建设而且农村同样也是很重要,构建思想上的和谐社会,农村思想道德一定要和谐。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制约共建和谐社会,如有些人们的思想道德正在下滑。针对这些不利因素我组组织一次对农村进行以铜仁市马岩村为例部分村民 调查。对农村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特点、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整治思想和对策以助于这些文的解决。 一、马岩村思想道德现状及特点; 历经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对马岩村思想道德现状通过实地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整理资料,进行汇总、 对比、比较分析。本次调查范围是针对马岩村,调查对象主要 常住居民和外地定居的居民。资料的主要来源通过村民提供, 参考文献和互联网查询资料进行汇总而成。通过调查结果分析,马岩村思想道德存在的现状及特点是; 1、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大多数是侗族、土家族大约占了 本村的76%,有着他们自身传统的文化和风俗习俗并且传承他

们优良民族文化,有着农村“土气”的善良一颗慈心,老人跌倒有人扶,孤儿有人所养,约有86%的村民都愿意为这些慈善付出爱心,他们邻里关系和谐发展约有93%的村民相处和睦,并且邻里有困难时有着60%以上都会积极参加救助。 2、马岩村文化素质相对比较落后,我们经过抽样调查以不同年龄的村民,50岁以上的约占51%,(30—50)岁约占32%,(10—30)岁约占17%。高中以上的学历村民占19%,九年义务教育的占65%,处于文盲的有16%。虽然今年铜仁市十分重视马岩村的经济发展和教育的提高,并且大树村民的孩子都能上学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可是大多数还处于小学和初中阶段。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是基础教育,并没有真正掌握更高层次良好教育群体。笔者从教育的这一概念出发“教育是传授知识、技能和提高人们思想品德的过程”。所以提高本村的教育对思想道德建设相当重要。可以说教育是提高人思想道德水平重要环节。根据上米娜这些数据分析就与的普及程度还不够广,在访问调查过程中约占85%以上的家庭的孩子对完小学或初中就外出务工了。没有受到高等教育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想道德的不跟好有效地实施,同时本村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教育,因为教育能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3,1、思想道德宣传不够深入,宣传途径单一;多数村民只能通过看电视新闻了解和一些报刊,其中通过电视了解的村民占52%,通过报纸书刊约占40%,农村获得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之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建设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建设 内容摘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 其实,讲的就是邻里的社会支持功能。 而我国也确实存在邻里互尊、互帮、互助的长期传统。 邻里之间关系融洽,不仅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所提倡的一种美德。 邻里环境能够为我们的居住、学习、成长、娱乐和休息给予关照和提供资源、机会和场所,能够用价值观、行为规范、非文字的行为举止准则包围和塑造我们,也能够丰富我们的社会和个人生活。 邻居是构成社会的根基,只有邻里的和谐才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邻里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邻里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邻里和谐,人人期盼。 邻里和谐,人人有责。 关键字: 和谐邻里关系思想道德建设沟通正文一: 邻里关系邻居对于我们,是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重要纽带。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足以说明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邻里关系是社会中的重要公共关系,如果运转良好,将对人群素质、道德水平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我们住在豪华的房子中,但邻里关系缺失,亲人朋友关系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扩大带来的空间距离拉大而日渐疏远,如果生活中只剩下同事、客户等外围公共关系,生活将变得干涩乏味。

二: 中国社区邻里关系现状分析: 在20年前的城市,市民居住的大多是单位分配的房子,共用厨房、厕所等,彼此之间见面的机会相对较多,大家逐渐就相互熟悉。 随着住房条件的日益改善,我们也许不再为争过道而面红耳赤了,不必担心隔墙有耳了,可我们又都被水泥壁垒裹住了。 与此同时,邻里关系由从前的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当一个社会正在感慨邻里关系的缺失、人际关系的恶化的时候,新邻里关系的萌动,也许就意味着某种变化和希望——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社会的灵魂,被我们淡忘的邻里关系正是这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现在邻里之间打招呼的比例比十年前下降很多,但互助互惠的比例却上升了很多。 现在的邻里关系已经由从前的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也就是说,表面上的寒暄也许少了,但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却科学有效起来。 新邻里关系注重的是大家和睦相处但绝不干涉“内政”,强调的是一种距离感——众所周知,距离常常产生美。 很多高尚社区都设有“住户服务中心”和“业主委员会”,邻居们有什么事情不再相互麻烦,而是直接到住户服务中心,这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化运作。 简单来说,就是邻里之间,人与人之间大大缺乏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 和睦邻里关系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随着城市化进程延伸,人们的居住条件由平房向楼房转化。 随之而来的是,亲情环境的缺失,邻里关系的淡漠。 加之整个社会公德教育越来越薄弱,楼上楼下相邻多年而互不相识,居住对门而互不往来的例子屡见不鲜。

关于社区邻里关系调查的报告

关于社区邻里关系调查的报告 本次调查由我们这一组完成,这次调查主要是为了通过研究一个社区的邻里关系来看看现在居民小区的相处情况,也可以看出一些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从邻里关系这个点,看小区这个面。至于其他的社区我相信大同小异。而研究结果下面慢慢说明。时间2013年4月23日下午。地点是回龙湾小区。 首先我们来看调查的人群,23男11女共计34人。18到40岁一共20人,41到65是9人,66以上10人。我们完全是按照随机的,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青年人不太配合调查,所以在18到40岁的里面大部分都是三十多的人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是随机的情况下只抽34人可能人物的样本会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研究结果多少有点偏差。进入主题,说一说他们的学历程度。初中以下2男2女共,初中男5女4共,高中男7女1,,大专及以上9男7女。这里先说明下面可能用得到。 第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分别是6,10,16,2 。也就是47%的人都是只了解一些。占了将近一半,由上面的数据可见,大部分邻里之间只是有点了解,关系不算太熟。而一点也不知道的也有两个,这还是相当少的。第一第二问题意义是一样的,所以不多做分析。第三个是6,6,20,2 。这个数据充分显示了大多数邻居只是简单的打一打招呼,都还是相当有礼貌的。从调查的年龄段来看,能坐下聊的是年龄相对大的。可见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事情。第四第五题,64.7%都帮助过邻居但是次数不多,遇到困难偶尔极少会找邻居帮忙的占了76%。这是一组比较明显的数据表现,很明显,邻居之间互相帮助很少,而且大多数人遇到问题喜欢找亲戚朋友,有时候远水解不了进火,不得已而为之。邻居之间的关系初步显现出冷淡。从邻里认为会起冲突的原因各种原因比例都差不多,详细见分析表。我们思考,邻里间都是偶尔会起冲突的,而起冲突的是多种多样的,起中最大的问题是包容心的问题,都涉及到个人利益。我们也和其中几个深刻地交谈过,他们的观点可以总结为看互相做的事情都有问题,自己觉得是怎么不对,他们的思考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太主观。我想这个应该是最主要的问题每个人还是该自己考虑一下,难道就一直找客观原因?这样做和谁都处不好关系。人,至少需要信任才能更好的相处不是吗? 但是从事后处理问题的方面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比较理智的。53%的人选择主动调和35%的人选择适可而止。而且结合第十题的结果88%觉得邻里关系重要。由此可见,虽然很多开始控制不住情绪,但是毕竟是邻居想通了还是会好好相处。只是他们没有事先想想好该如何处理冲突。当然只有极少数人是丧心病狂式的,和邻居一点都不好好相处,这种做法有点偏激。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可能说的带有自己的感情因素。就单单作为一个人而言,我们也应该以诚相待。 第九题问了希不希望长期住在这个小区。我们在交谈当中发现,这个问题有很多因素在里面而不能拿来作为邻里关系调查的问题。比如一位50多岁的阿姨她说她孩子在大学教书他孩子走她就走,所以谈不上希望不希望。希不希望很大程度上与邻里关系是无关的。所以这里就不拿来做研究了。 十一十二题结合起来看。十二题比较赞同和赞同的占了38.3%,这个数据也让我们吃了一惊,大约40%觉得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与邻居无关,这个侧面表明公民意识,整体意识,团队意识还不是很够。自己把自己孤立,要知道,有时候有些事必须要找人帮忙。然而十一题的结果却和十二题不同,选择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仅仅只有3%。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是这个问题的有歧义,为什么这两题的结果差距如此之大,而且觉得应该好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占了52.9%。而且还有11.8%选择了要和家人一样。我们的分析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应该怎么做,但是一遇到与自己利益挂钩的事情时又都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这一点可以把十七题拿到一起说,85%都觉得做活动,可是真正参与的却只有十六题说的55.9%。 接下来分析十三题。导致邻里冷漠的原因,本题可谓是每个选项都有一定数量的人选。

构建社区邻里和谐心得体会

做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我在长期的社区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邻里关系做为社区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邻里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千金买屋,万金择邻。邻里关系,是现代社区里人与人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邻里和谐,文明祥和,才可能让人人心情舒畅,人人有归属感、安全感,生活才能丰富多彩,有了邻里和谐的音符,才能汇集出全社会和谐的交响。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邻居节活动,打造文明家园、温馨家园、人文家园、平安家园、优美家园等五个家园为主要内容、贴近居民实际生活需求的活动品牌,如社区文化艺术节、社区“百家宴”、“奉献诚挚爱心,传递邻里真情”的捐赠活动、“淡淡茶,浓浓情”邻里聊天茶话会、左邻右舍体育趣味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好邻居认养和谐树和亲情树等活动项目,沟通、密切邻里关系,从而从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入手,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为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建设和谐的邻里关系,重点要努力构建和谐向上的三个关系。一、倡导讲求大义、顾全大局的邻里关系,为社会稳定出力献策。要以社会和群众的大义、大局为重,引导广大居民以合作的精神、双赢的理念去有异求同、立同存异,使自己的言行真正服从于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这是开展好邻居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区财法联合楼坐落于北山公园,这里空气清新,视野开阔,环境优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有着得天独厚的的休闲娱乐条件,但是政府为了北山森林公园的整体布局考虑,2007年时决定对这个居民楼进行拆迁这个楼的24户居民家庭人口状况、经济条件各不相同,所以面队拆迁,有的困难重重,有的说搬就搬。比邻而居十余年,他们中间有很多思想境界较高的居民,主动为政府拆迁做说服教育工作,在做好思想动员的基础上,他们还四处奔走,为困难户找房子、联系搬家车辆,并为人力不足的邻居帮忙搬运物件。在拆迁日期之前,24户居民全部搬离,这24户居民就是摈弃了小我,服务于大我,服从于大局,先进带后进,以一颗包容之心,告别过去,迎接新生活。正是有了这样的居民,城市建设才做到了市容市貌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相媲美。二培育互相关爱、彼此理解的邻里关系,为温馨生活营造氛围。只有心中有爱,才能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人。只有心中爱,才能消除彼此的敌视、猜忌和误解。社区曾经接待过一对上访的夫妇,他们反应楼栋里面不知道谁家,每天早出晚归,脚步声特大,不顾及邻居休息,他们住在一楼,因此受打扰最重。工作人员经过调查了解到,这个早出晚归又声音特大的人,是一位单身的残疾母亲,她在擦鞋店做记件,为了多赚一元钱,她早出晚归,因为拄拐杖,行动不便,所以开楼栋门和上楼梯时,声音确实比较大。当社区工作者把这个情况反馈给那对上访夫妇时,女人唏嘘落泪,男人低头不语。从此,每晚他们为她点亮门灯,守侯她的特大声音安全上楼后,他们才香甜地入睡。因为有了爱和理解,让冰冷的墙体和灰色的水泥有了暖色,因为有了爱和理解,让比邻而居的人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三建立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的邻里关系,为人际和谐奠定基础。社区做为社会的缩影,构成复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面对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及其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就要引导邻里之间相互包容,并且持之以恒。低保户王丽辉身患残疾,和丈夫离异后,和孩子相依为命,她没有工作,孩子还在上学,经济状况相当不好。社区为她办理了低保后,她生活有了改观,但面对邻居们时,却有了很深的自卑。因此,她和邻居形同陌路,过上了较为封闭的日子。看到这种情况,几个邻居一合计,达成了共识,他们今天去她家要求帮助缝补开线的衣物,明天委托她帮忙照看孩子,并不露痕迹地送去一些水果和自家闲置的衣物,住在楼上的老师还以请她女儿和自己孩子做伴为由,义务为她女儿补课。一月、半年……,王丽辉慢慢向邻居们敞开了心扉,她接受了邻居关心,也为邻居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在邻居的帮助下,久违的笑容又回到王丽辉脸上,欢声笑语也再回到她的家里。2007年,她的女儿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吉林工业大学,邻居们举办了庆祝会,并为孩子凑起了学费。在前不久为 “我是低保户,在我最困难时,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时,王丽辉捐了100元钱送进捐款箱中她说:

共创和谐邻里关系

共创和谐的邻里关系 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良好的邻里关系,邻居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仅有助于我们克服困难,还能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邻里团结是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之一,按照邻里道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动,对于树立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在我国古代,邻里之间的关系很好,并流下了很多佳话。以下就是一例:明朝礼部尚书杨翥居住在京城,平日骑驴上朝或外出。他对驴子很喜欢,每天上朝回家,亲自为驴子喂料并经常照看。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头,快六十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夫妻自然非常高兴。但这个孩子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宁。可杨翥是朝廷大官,这家人也不敢向杨翥说这个事。眼看那孩子一听到驴子叫就哭,饮食也明显减少,父母最后还是把这件事和杨翥说了。杨翥听后二话没说,随即就把自己的驴子卖了,从此外出或上朝都靠步行。 这是杨翥卖驴的故事,这段邻里之间的佳话激励着以后的人与邻居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清代礼部尚书张英家书中的一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原来,清代代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治府第,因地界的问题与邻居发生了争执,两家在当地都是名门望族,谁也不甘示弱。张英知道此事后,修书一封劝解家人,内容只有上文的这首诗。张英的家人接信后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上让出了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相争。邻居看到张家这样处理此事,自觉也有不妥之处,遂仿效张家又让出了三尺土地。于是就盛开了六尺的巷道。一时间,两家处理问题的做法传为美谈。 在社会城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已不能随意的选择邻居。在邻里关系处理上与其干着急、乱抱怨,不如换个思维:既然不能让环境来适应你,你何不去主动适应环境呢?我们应该争做个好村民,营造出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邻里氛围。 大家都知道,做一个好邻居,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尤为重要。人是感情动物,你敬人家一尺,人家会敬你一丈,一个好邻居胜似一门好亲戚。相处朝不见晚见,低头不见抬头见,互相有个关照,比什么都好呀!

小区调研报告

宁波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调研报告 居住小区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 住的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如今我国各城市都建设了大量的 居住小区,但我们也注意到,国内的居住小区的设计还都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就宁波地区的10个居住小区的规划与设计进行论述、分析、对比,归纳出一些有参考意义的经验教训,一方面收集可用的成果资料,一方面为后面 的课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实例对比等方式展开研究,从对比某方面(如容积率)类似的若干个案例,分析它们的不同点与不同点之间的关联入手,通过对各小 区特点的归纳与整理,从而提炼出一些有意义的设计经验。 关键词:居住小区设计;对比;体验感;小区空间

一、调研背景 1.1调研对象和目的 1.2调研意义 二、宁波地区的十个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案例介绍 2.1印象外滩 2.2雍华府 2.3中央公园 2.4城市之光 2.5兰园 2.6欢乐海岸 2.7翡翠华庭 2.8金域传奇 2.9公园里 2.10 三、十个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案例的分类对比及小结 四、结论

一、调研背景 1.1调研对象和目的 本文的调研对象为宁波地区的十个居住小区,侧重点在对这十个小区进行“控制变量”式的对比。这十个小区建于不同的时间段,为不同公司开发,自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理念,致使他们有不同的特点以及优缺点。 本文的调研目的是对这十个小区进行可观描述,在对它们的相关资料搜集筛选之后,进行主观的分析评价,对比某方面类似的若干个案例,分析它们的不同点及造成这些不同点的原因,对它们的规划与设计进行对比与讨论。 1.2调研的意义 居住小区的规划与设计的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住户的体验,多数人在买房时关注的多在于户型、日照、地段等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小区内公共空间的品质则不大关注,而公共空间的品质决定了小区的活力。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人口流动性差,邻里关系本身就不容易建立,所以设计人员有必要将好的生活理念用设计表达出来,来指引人们走进更健康、更亲密、更有活力的生活。一个好的居住小区规划的意义总结为以下方面: 第一,有利于促进邻里关系的建立,增强社区内活力。 小区内优质的公共空间能够有效地激起住户的逗留欲望,为良好的邻里关系的建立提供基础。不同户型可面向不同收入不同层次的人们,让小区内的文化更加多元,增强小区内部活力。 第二,与周边环境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利用周边资源。 小区良好的布置可以让小区与周边有更好的互动,与周边形成一个整体,可更好地利用周边资源。 第三,为住户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良好的户型与采光条件让住户能够让住户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居住,良好的公共空间则可以提高住户的生活品质。

和谐的邻里关系

远亲不如近邻 磁县第二中学于金堂 明朝时,礼部尚书杨翥喜欢驴,上朝或外出都骑驴,还亲自为驴子喂料并经常照看。他的邻居老来得子,欢喜不尽。但这个孩子一听到杨翥的驴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不宁。这家人也不敢向说。后来,孩子饮食明显减少,父母不得不向杨翥求情。杨翥听后就把自己的驴子卖了,外出或上朝都靠步行。 杨翥可以说是一位真正懂得处理邻里关系的仁人。“邻”和“里”原本是最低层级的行政组织。《周礼》称:“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同在一“邻”或是一“里”的人,居住很近,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以地缘为基础的特殊社会关系。在我国传统的道德规范中,邻里关系是仅次于君臣家国和血缘宗族关系的伦理关系。唐代诗人王勃送别友人时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用“比邻”喻“知己”,可见邻里关系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 我国古人非常重视邻里关系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一再强调“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并且把能否处理好邻里关系,上升到了个人道德是否高尚、能否出仕做官的高度。从两汉的“荐举制”,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都体现了这样一种道德规范。《三国志》中讲到贤良士大夫,总是说其“为乡里所称”,正是当时这一社会评价标准的典型体现。 进入现代社会,由于人们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农业社会淳朴温情的邻里关系受到了更多的冲击。由于物权、路权、

采光权、休息权等相邻权益引起的邻里纠纷日益增多,有的甚至引起了严重的刑事后果。 那么该怎样处理好社会变革时期的邻里关系呢? 一是要平等相待。不因为官大,就压制人;不因为有钱,就歧视人;不因为人多,就欺负人。晏子卜邻、杨翥卖驴,都是这样做的古代典范。曾听法院一个同学说过一件事:市内东部某县一人与邻居因为宅基地闹纠纷,找在外县当法院院长的哥哥帮忙,哥哥不帮,还劝弟弟忍让邻居,不要非争出个是非曲直。这是现代版的“六尺巷”故事,可以做为我们处理邻里关系的借鉴。 二是要理解宽容。东汉学者司马徽的邻居走失了一头猪,误认司马徽家的猪是自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让邻居把猪赶回了家。过了几天,邻居从别处找到了猪,来向他道歉。司马徽反而安慰他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邻里环境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环境,理解邻居的诉求,宽容邻居的错误,善待邻居的缺点,营造良好的邻里氛围,才能够让我们生活的更加舒心。 三是要相互扶助。唐大历二年杜甫漂泊到四川,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老年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一位亲戚住进草堂后禁止打枣。杜甫便写诗给他,希望他善待老妇人。杜甫在贫困之中,仍然尽力帮助弱邻;今日,丁壮打工进城,老弱留守空巢,更需要邻里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扶助、相互关心。 四是要正确引导。孟尝君喜欢鸡鸣狗盗之徒,所以他治理的

关于新时期创建城市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调查研究

关于新时期创建城市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调查研究 ——以重庆市渝中区社区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社区邻里之间的关系却出现了陌生化的困境。因此,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重庆市渝中区的社区邻里关系现状进行调查,理解新时期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然后分析当前城市社区邻里关系不和谐,关系淡化的原因,最后为创建城市社区和谐邻里关系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邻里关系;陌生化;和谐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to speed up our city,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neighbors appeared strange predicamen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Yuzho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ity community neighborhood relations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n analyze the current city neighborhood relations are not harmonious, cause relationship,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urban community harmonious neighborhood relations. key words:City Community;the relationship among neighbors;defamiliarization;harmonious 一、引言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诗人王勃曾这样描述相邻而居的生活。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口不断增加,人们都逐渐从平房搬进了钢筋丛林的高楼都市,一扇门、一堵墙、一幢楼,就像一道道鸿沟,隔断了毗邻而居的欢乐,也割裂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楼道里狭路相逢,别说问候,淡淡一笑也成奢望。不和陌生人说话,似乎成为现代都市人信守的格言。人情的淡漠,人与人的隔离已成为社会的一种病态。重庆搜房网曾做过一次关于《你认识你的邻居吗?》的网络大调查。结果显示:84%的人和邻里的关系一般甚至冷漠。长期开展社区活动的小区仅占6.56%。为此,做了一个社区调查,来分析当今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 二、研究背景、目的、方法 1.研究背景 邻里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社会群体。邻里群体具有日常生活的守望相助、对儿童进行教导与看护等基本的社会支持功能。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之中,素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说法,即是强调邻里群体在日常生活方面的社会支持功能。对个体而言,邻里是社会成员与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发生联系的最重要的“管道”之一;对社会而言,邻里组织往往又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整合手段。因而,邻里关系一直引起理论界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共同关注。 随着社会的变迁,作为现代文明敏感区和前沿阵地的城市,其居民的社会流动性增多。同时,商品住宅套间成为家庭单位的社区结构,左邻右舍没有任何亲缘、业缘关系或交往历史,使得传统的邻里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西方以沃斯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在现代社区里,由于人口的异质性、匿名性、流动性以及对正式组织的依赖,使得在传统社区中普遍存在的亲密的首属关系削弱了。家庭关系趋向表面化、肤浅化,甚至最终成为一个“同居的场所”,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注重同亲属之间的联系和义务,初级社会关系衰弱。邻里关系——这种在早期社会学思想中被认为是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因城市人经常性

关于邻里文化的分析报告

上海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毕业设计(论文、作业)题目: 关于邻里文化的分析报告 分校(站、点): 年级、专业: 教育层次: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内容摘要 (3) 一、现状综述 (4) (一)相关机构设置、人员分工 (4) (二)主要措施或者相关规定、制度 (4) (三)特点 (4)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 (一)主要问题 (5) 1、正在消失的邻里情 (5) 2、“串门”已成往事 (5) 3、和谐邻里人仍被渴望 (6) 4、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唇亡齿寒 (6) (二)原因分析 (6) 1、邻里关系的现实情况 (6) 2、邻里关系症结之一:自私,互不相让 (6) 3、邻里关系症结之二:缺乏安全感 (6) 4、邻里关系症结之三:社区建设缺失 (6) 5、邻里关系症结之四:缺乏沟通互信 (7) 三、建议 (7) (一)邻里关系因与时俱进 (7) (二)鸡毛蒜皮之事不要争 (7) (三)嫉富妒能不可取 (7) (四)报复赌气要惹祸 (8) 致谢 (9)

内容摘要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祖祖辈辈流传着许多有关邻里关系的俗语歌谣,如今听来仍然极有教育意义。譬如:“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有缘成邻居,附近伴如亲”、“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等等。但愿“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永远成为历史,愿人们在和谐相处中共赴美好的明天。 退后一步天地宽 目前,全社会都在提倡学法、知法、守法。遇到矛盾、纠纷,首先要想到用法律来解决。那种比个头高低、争力气大小的“威胁”手段,已越来越失去“市场”。而只有依靠法律武器,才能使恶人受到惩处,好人得到保护。 作为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要处理好双方的关系。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好邻居,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爱心最重要,要有乐于助人的热心。二是要尊重邻居,在有可能影响邻居正常生活时,要设身处地为邻居着想。三是平常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地位高、生活富裕的人,不要目中无人,而弱势群体,也不必自惭形秽。还有,串门也要适可而止,要适时告辞;邻居紧闭大门时,没有十分必要不要轻易敲门;不管邻里关系多么融洽,也不要介入邻居的私生活;在邻居真正需要的时候,及时帮把手,但要及时退出。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在彼此了解基础上的相互关照、相互帮助,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住在一起的左邻右舍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在逐步减少,人们普遍感叹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冷淡了。

居住区规划调查报告

居住区规划调查报告 ——对邵阳和盛中央公园居住小区的调研 摘要:从2007年和今年以来我国房市的实际运行状况和走向来看,我国的房市目前进入了调整期,鉴于买房一族的观望态度,商品住宅销售利润下降,开发商转向经济适用房的开发。这两年,邵阳相继出现了一个个富有现代意识的楼盘。本文通过对邵阳和盛中央公园小区的调查、分析、总结小区建设的特点和不足以及今后在规划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前言: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它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工程技术范畴,而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心理、行为等领域。居住区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延续,它的存在于运行离不开所在的城市,而人又是居住的主体,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物为人用”的原则,注重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应充分体现居住环境的整体性、功能性、经济性、科学性、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切实解决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 邵阳华夏田园规划分析 一、总体概况 华夏田园是湖南省华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倾情打造的“都市人的山水家园”,占地252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用4亿元打造一个8000人居住的现代家园,总一期、二期规划入住1900户人口,目前已建成890户,入住200户。华夏田园执行国家《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全部住宅坐北朝南,并合理控制住宅体形系数和窗墙比,采用节能斜坡屋顶,外墙采用新型保温材料和铝合金中空玻璃外墙窗,推广使用节能采暖空调设备,节约能耗50,,是省内首家国家建设部节能示范小区。

华夏田园园区位置优越,位于敏州西路中段南侧,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距汽车南 火车站2公里,市中心3公里,高速入口4公里,为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站1公里, 傍依邵阳市西苑公园而建,现状和规划均无工业污染,并享用市区最好的水源,提升了小区的居住舒适度。华夏田园的绿化率达40,以上,并构筑400多米长的流动水体,在线邵阳独特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都市田园风光。 1 二、周边环境 为居民创造一个生活方便的居住环境,这是居住区规划设计最基本的要求。一个小区的周边环境影响着小区的生活质量,华夏田园有着良好的周边环境。倚靠资江水系,北邻大祥区政府和市林业局,东邻市财政局,南邻市电业局,西靠西苑公园,让小区居民体会到闹中取静、回归自然地轻松惬意,更使华夏田园多出几分清新、纯朴的生态田园居住氛围,加之小区内自身的配套设施,给小区生活带来舒适惬意的田园生活感受。 三、道路系统 居住区要为居民提供方便、安全、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环境,而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居住空间和环境的一部分,它既是交通空间,又是生活空间,居住区道路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夏田园的规划设计在小区交通方面不在强调绝对的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形式,更多的强调的是人与车的和谐共处,通过道路的深化设计,限制车辆的行驶速度,减少对行人的过分干扰。其次,在强调人车和谐共处的同时,道路布局灵活,车辆可以停到每个组团的边缘,大大减少了业主的步行距离,出入更加便利。同时,考虑到残疾人的出行,小区内的无障碍通道设计充分满足了残疾人士的交通要求。华夏田园的道路采用三级分级系统,其中

小区的邻里关系

一、小区的邻里关系 邻居,北京人以前将其称为“街坊”。邻里关系是传统关系里比较亲密的一种。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农村在经济上虽然不如城市,但是在心理层面上农村居民对社会生活的满意程度总体水平要高于城市居民。其中一项提高满意的重要贡献因素是社区人民的融洽度。这种相对融洽的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资源在有限条件下的调剂需要。 传统大部分美国人是住别墅的,邻居就是住在你隔壁房子的朋友,邻里关系案非常融洽。在此次调查中,情况如下。 1、调查情况 调查中给我们在此次的感觉是,阳光诺卡小区和工大小 区的居民们更加热情,亲切。在小区的小路上看到居民们常 常结伴散步,孩子们在丛草中嬉戏的场景。 此次调查中约80%的居民表示他们只见过邻居,但是 没打过招呼。约10%的居民大国招呼;约10%的人不认识 自己的邻居。的却,现在居民们冷漠、互不关心的现象很 普遍。调查中,约75%的居民希望和自己的邻居们认识, 但只见面打招呼,不进一步亲近;约20%的居民们希望深 层次的发展好邻里关系,(此人群多为老人);约5%的居 民们表示不愿被打扰,不想认识。 2、原因分析 第一、社区构成发生了变化。 新社区主要又陌生人组成,邻里关系变成了地理上的靠 近关系。但实际上是人们之间不认识,心理上不亲切,互动 也不多。在城市里建设新的社区时,注意的是让人住进去, 而没有考虑如何地让人们融合在一起。 第二、外地人涌入 老社区中也注入了许多的外地人,如民工和京漂一族 等。他们进入社区之后成了陌生群体,没有太强的动力和 热情与社区离得其他群体进行交往。 3、建议措施 在此次社会调查中,针对问卷最后一题“提出自己对自己所处小区的建议或要求”得到的结果显示21%的居民希望加强对小区的管理79%的居民希望增加文艺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由此建议;增加社区公共服务空间,如公共图书馆,社区俱乐部,义务社区服务和和社区文娱活动。 社区建设不仅仅是房地产的建设,让社区娱乐活跃分子真正的表现自己,让大家认识自己,代表社区意见,发展社区关系。 二、住宅与人 1、住宅风格

构建和睦邻里关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构建和睦邻里关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邻里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一语深刻表述了邻里友善相处、社会美满和谐这一令人神往的意境。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传统美德在现代都市人的身上似乎再难觅踪影。高楼大厦这一有形的物体不但阻挡了邻里间亲密交往,更成为阻隔人们心灵沟通的无形屏障,一个个家庭成了楼海中的孤岛,同处一隅的邻里却互不相识,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不和陌生人说话”。老子《道德经》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是当时小国寡民生活状态的生动写照,更是对我们现代都市生活状态的谴责。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共同的目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打破邻里隔膜屏障,构建和睦的邻里关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那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找回渐行渐远的睦邻关系呢? 一、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的社区文化,营造睦邻友好氛围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城市社会的基础。社区内一般存在多个单位、住宅区,结构较为复杂,人际、群际关系松散,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或矛盾。消除摩擦、化解矛盾虽然可依靠法律法规或政府部门力量,但依此方式解决往往比较生硬,难以做到人性化,有时还易引发其他矛盾等不和谐因素。而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居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其所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有非常明显的社区个性信念和行为方式,必会对融洽社区人际关系、凝聚社区力量、消除社区矛盾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目前,我国政治昌明,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区文化亦日趋完善和欣欣向荣,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建设和谐社区,虽然离不开完善的硬件设施,但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便应有相应的文化,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对建立和睦相处的群体关系,构建和谐社区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文化认同的社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文化是和谐社区的灵魂,培育和谐的社区文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区文化建设,以倡导睦邻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来形成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体谅、尊重差异、包容各样的社区氛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提高社区居民的公德意识,建设社区诚信文化,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境界和以奉献为荣的价值观,营造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

社区邻里关系调查报告分析

重庆工商大学 社区概论课 调查报告 题目:回龙湾社区的邻里关系 目录 选题背景 (1) 选题意义 (1) 调查目的、过程 (1) 调查方法 (2) 调查情况综述 (2) 问卷 (3) 分析 (5) 结论 (12)

建议 (13)

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口不断增加等。人们居住的环境和条件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的平房被高楼代替,泥房瓦房被砖房代替,木门被防盗门代替。在居住条件一天一天发展的同时居民与邻居之间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出现新的矛盾。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老人特别怀念从前的居住环境,因为那时候住在一起的都是世世代代的老搭档,老朋友。远亲不如近邻就是对以前的单位房,农村大院邻里关系的一种很直观的描述。一家人的大事情大家一起做,分工确切明细,效率高。但是这种居住方式也有不利的一面,人们相互之间了解得太多,彼此都熟悉彼此的性格和脾气,任何事都可以不胫而走,根本谈不上隐私权。 因此,现在的新的居住方式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条件改变了,人的思维随之而改变,而人们对这种新是持有一种什么态度呢,这便是我们本次要研究的问题。 选题意义: 了解回龙湾社区居民的邻里关系具有以下意义: 1.明白社区成员对邻居的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比如我们问卷里所提到的居民 是不是知道自己所住的附近有几户人家,邻居家有几口人,邻居从事什么工作等。这种最基本的情况了解后可以分析出回龙湾社区居民邻里关系的基础如何。 2.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邻里之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互通有无、相互支援、 共同发展生产、共同走上致富道路。回龙湾社区是一个比较庞大也很复杂的社区,居民从事的工作和教育程度等不等。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支持。 3.回龙湾社区的居民从事的工作各异,知识文化水平也不相同,因此作此调查 能够让我们了解到他们对构建新型邻里关系的态度。为我们构建新型邻里关系和居民自治提供参考依据。 4.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在冰冷的防盗门清脆的声音里包含了不信任,陌生, 距离。我们承认邻里关系由从前的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但是也影响和阻碍了进一步交流。通过本次调查也是想了解回龙湾社区居民的看法,从而提出解决方法。 调查目的: 人们从传统的居住模式进入新型的居住环境;高大的建筑楼,冰冷的防盗门,各样的乡音等使得亲密的邻里关系逐渐被冷漠替代。可是喧闹的都市之中,邻居依然还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人。针对逐渐冷淡的社区邻里关系,我们小组对回龙湾社区进行了抽样问卷通过对社区业主的问卷调查,了解和整合邻里关系的各种问题,对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