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年修正本(颁布日期:1941年7月30日实施日期:1941年7月30日时效性:有效)

一九四一年七月三十日美国商会、美国进口商协会及全国对外贸易协会所组成的联合委员会通过。序言

注意要点

价格术语定义EX(POINTOFORIGIN)产地交货

FOB

FAS船边交货

C&F成本加运费

CIF成本加保险费、运费EXDOCK目的港码头交货

序言

一九一九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的出版曾在澄清与简化对外贸易实务方面起过不少作用,并得到世界各国买卖双方的广泛承认和使用。但自该定义出版以后,贸易习惯已有很多变化,因而在一九四○年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全国对外贸易会议上强烈要求对它作进一步的修订与澄清,认为这对帮助对外贸易商处理业务是必要的。

兹推荐《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一九四一年修正本》供进口和出口商人共同使用。此项修正本并无法律效力,除非有专门的立法规定或为法院判决所认可。因此,为使其对各有关当事人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建议买方与卖方接受此定义作为买卖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

鉴于一九一九年以来贸易习惯和手续的演变,这次修正的定义中包括了卖方和买方的一些新的责任,并且在许多方面,对原有责任的解释也比一九一九年定义的解释清楚一些,这些修改对卖方和买方都是有益的。广泛接受这次修订的定义,将导致对外贸易手续的标准化,并避免许多误解。

卖方和买方采用此修正的定义,将使各有关当事人对其责任和权利更加明确。注意要点

1.由于世界各地有很多机构都分别提出了对外贸易定义,而很多国家的法院对这些定义各有不同的解释,所以由卖方和买方一致同意他们所订的合同以《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一九四一年修正本》为准,并接受《定义》所列各点,这是很有必要的。

2.除下列对外贸易的术语外,还有一些有时使用的术语,如港口交货(FreeHarbor),成本加保险费、运费、佣金(C.I.F.&C),成本加保险费、运费、利息(C.I.F.&I.),成本加保险费、运费、佣金、利息((C.I.F.C.&I.),成本加保险费、运费并卸到岸上(C.I.F.Landed),以及其他。除非事先已经准确地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这些术语都不宜使用。想借用本《定义》所列术语的解释去阐述其他术语是不明智的,因此,只要有可能,就应援用已经在这里下了定义的术语。

3.在报价或合同中,使用容易被误解的缩写是不明智的。

4.在报价中,应避免使用常见的“英担”(Hundredweight)或“吨”(Ton)。因为一英担可以是短吨的100磅或长吨的112磅,一吨可以是2,000磅的短吨或2,204.6磅的公吨,也可以是2,204磅的长吨,所以在报价和售货确认书中,对“英担”或“吨”要明确表示它所代表的实际重量,同样,关于数量、重量、体积、长度或面积等单位也应该经双方一致同意作出明确的说明。

5.如货物需经检验或需要检验证书,则双方事先应协议明确该费用由卖方或由买方负担。

6.除另有协议外,卖方应负担一切费用,直至货物到达买方必须负责随后运送事宜的地点为止。

7.合同中还有很多组成部分不属于对外贸易定义的范围,因此,在本《定义》中未予述及。对此,双方应在磋商合同时另行议定,对于所谓“惯常的”做法尤应如此。

价格术语定义

(Ⅰ)产地交货EX(POINTOFORIGIN)“制造厂交货”,“矿山交货”,“农场交货”,“仓库交货”等(指定产地)“EXFACTORY”,“EXMILL”,“EXMINE”,“EXPLANTATION”,“EXWAREHOUSE”,etc.(namedpointoforigin)

按此术语,所报价格仅适用于原产地交货,卖方同意在规定日期或期限内在双方商定地点将货物置于买方控制之下。

在此报价下:

卖方责任:

(1)承担货物的一切费用和风险,直至买方应负责提货时为止。

(2)在买方请求并由其负担费用的情况下,协助买方取得原产地及/或装运地国家签发的为货物出口或在目的地进口所需的各种证件。

买方责任:

(1)在货物按规定日期或期限内送抵约定地点并置于买方控制下时,应立即受领。

(2)支付出口税及因出口而征收的其他税捐费用。

(3)从买方应负责受领货物之时起,承担货物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4)支付因领取原产地及/或装运地国家签发的,为货物出口或在目的地进口所需的各种证件的全部费用。

(Ⅱ)F.O.B.(FREEONBOARD)

注:为充分了解在各种F.O.B.价格术语下相应的责任和权利,买卖双方不仅应考虑本定义,还须明了本节附录的“有关各种F.O.B.价格术语的注解”。

(Ⅱ-A)“在内陆指定发货地点的指定内陆运输工具上交货”F.O.B.(namedinlandcarrieratnamedinlandpointofdeparture)按此术语,所报的价格仅适用于:在内陆装运地点,由卖方安排并将货物装于火车、卡车、驳船、拖船、飞机或其他供运输用的载运工具之上。

在此报价下:

卖方责任:

(1)将货物装在载运工具上,或提交内陆承运人装运。

(2)提供清洁提单或其他运输收据,注明运费到付。

(3)承担货物的任何灭失及/或损坏的责任,直至货物在装运地被装上载运工具,并取得承运人出具的清洁的提单或其他运输收据为止。

(4)在买方请求并由其负担费用的情况下,协助买方取得原产地及/或装运地国家签发的、为货物出口或在目的地进口所需的各种证件。

买方责任:

(1)负责货物自内陆装货地点装运后的一切运送事宜,并支付全部运输费用。

(2)支付出口税及因出口而征收的其他税捐费用。

(3)承担在指定的内陆起运地点装运后所发生的任何灭失及或损坏的责任。

(4)支付因领取由原产地及/或装运地国家签发的、为货物出口或在目的地进口所需各种证件的全部费用。

(Ⅱ-B)“在内陆指定的发货地点的指定内陆运输工具上交货,运费预付到指定的出口地点”F.O.B.(namedinlandcarrieratnamedinlandpointofdeparture)FREIGHTPREPAIDTOnamedpointofexportation,按此术语,卖方所报价格包括把货物运至指定出口地点的运输费用,并预付至出口地点的运费。卖方在内陆指定起运地点取得清洁提单或其他运输收据后,对货物不再承担责任。

在此报价下:

卖方责任:

(1)承担(Ⅱ-A)项下规定的卖方责任,但其中第(2)点除外。卖方必须提供清洁的提单或其他运输收据,并预付至指定出口地点的运费。

买方责任:

(1)承担(Ⅱ-A)项下规定的买方责任,但无须支付从装货地点至指定出口地点的运费。

(Ⅱ-C)“在指定的内陆发货地点的指定内陆运输工具上交货,减除至指定出口地点的运费”F.O.B.(namedinlandcarrieratnamedinlandpointofdeparture)FREIGHTALLOWEDTO(namedpoint)

按此术语,卖方所报价格,包括货物至指定地点的运输费用,但注明运费到付,并将由卖方在价金内减除。卖方在指定内陆起运地点取得清洁的提单或其他运输收据后,对货物不再承担责任。

在此报价下:

卖方责任:

(1)承担(Ⅱ-A)项下规定的卖方责任,但运至指定地点的运输费用应在发票中减除。

买方责任:

(1)承担(Ⅱ-A)项下规定的买方责任,但要负责支付卖方已减除的由内陆装运地点到指定地点的运费。

(Ⅱ-D)“在指定出口地点的指定内陆运输工具上交货”F.O.B.(namedinlandcarrieratnamedpointofexportation)按此术语,卖方所报的价格,包括将货物运至指定出口地点的运输费用,并承担直至上述地点的任何灭失及/或损坏的责任。

在此报价下:

卖方责任:

(1)将货物装在载运工具上,或交给内陆承运人装运。

(2)提供清洁的提单或其他运输收据,并支付由装运地点至指定出口地点的一切运输费用。

(3)承担货物的一切灭失及/或损坏责任,直至装于内陆载运工具上的货物抵达指定出口地点为止。

(4)在买方请求并由其负担费用的情况下,协助买方取得原产地及/或装运地国家签发的、为货物出口或在目的地进口所需的各种证件。

买方责任:

(1)承担货物在出口地点内陆载运工具上时起的全部运转责任。

(2)支付出口税及因出口而征收的其他税捐费用。

(3)承担从装于内陆载运工具上的货物抵达指定出口地点时起的一切灭失及/或损坏的责任。

(4)支付因领取由原产地及/或装运地国家签发的、为货物出口或在目的地进口所需各种证件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Ⅱ-E)“指定装运港船上交货”F.O.B.VESSEL(namedportofshipment)按此术语,卖方所报价格包括在指定装运港将货物交到由买方提供或为买方提供的海洋轮船上的全部费用。

在此报价下:

卖方责任:

(1)支付在规定日期或期限内,将货物实际装载于买方提供的或为买方提供的轮船上而发生的全部费用。

(2)提供清洁的轮船收据或已装船提单。

(3)承担货物一切灭失及/或损坏责任,直至在规定日期或期限内,已将货物装载于轮船上为止。

(4)在买方请求并由其负担费用的情况下,协助买方取得由原产地及/或装运地国家签发的、为货物出口或在目的地进口所需的各种证件。

买方责任:

(1)将船名、开航日期、装船泊位及交货时间明确地通知卖方。

(2)当卖方已将货物交由买方控制,但由于买方指定轮船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或不能装货而发生的额外费用及全部风险,由买方承担。

(3)办理有关货物随后运至目的地的一切运转事宜:

a办理保险并支付其费用;

b提供船舶或其他运输工具并支付其费用。

(4)支付出口税及因出口而征收的其他税捐费用。

(5)承担货物装上船后的一切灭失及/或损坏责任。

(6)支付因领取由原产地及/或装运地国家签发的、为货物出口或在目的地进口所需的各种证件(但清洁的轮船收据或提单除外)而发生的一切费用。

(Ⅱ-F)“进口国指定内陆地点交货”F.O.B.(namedinlandpointincountryofimportation)按此术语,卖方所报价格包括货价及运至进口国指定内陆地点的全部运输费用。

在此报价下:

卖方责任:

(1)负责安排货物运至进口国指定地点的全部运输事宜,并支付其费用。

(2)支付出口税及因出口而征收的其他税捐费用。

(3)办理海洋运输保险并支付其费用。

(4)除买卖双方另有约定外,投保战争险并支付其费用。

(5)承担货物的一切灭失及/或损坏责任,直至装在载运工具上的货物抵达进口国的指定内陆地点为止。

(6)支付因取得产地证、领事发票或其他由原产地及/或装运地国家签发的为货物在目的地进口及必要时经由第三国过境运输所需要的各种证件的费用。

(7)支付全部的各项起岸的费用,包括码头捐、起岸费及税捐等。

(8)支付在进口国的一切报关费用。

(9)支付进口国的关税和一切适用于进口的税捐等。

买方责任:

(1)载运工具抵达目的地时,应立即受领货物。

(2)负担货物到达目的地后的一切费用和灭失及/或损坏的责任。

有关各种F.O.B.价格术语的注解

关于各种F.O.B.价格术语,请注意下列各点:

(1)内陆运输的方法,如:卡车、火车、驳船、拖船或飞机,应予注明。

(2)如在内陆运输途中发生转换运输工具的费用,双方应在事先商定此项费用由卖方或是由买方负担。

(3)应避免在使用“F.O.B.(namedport)”价格术语时,而不指明卖方责任终止和买方责任开始的确切地点。因为如使用此价格术

语,一旦货物在港内交付或装上海洋轮船以前发生灭失或损坏时,就会引起究应由卖方还是买方承担责任问题的争议。指明特定的交货地点,可避免上述误解。

(4)货物从内陆载运工具上用驳船或卡车运至船边,其费用由卖方还是由买方负担,应事先商定。

(5)卖方务必将适用于整列车、整卡车或整驳船运费率的最低数量通知买方。

(6)除“进口国指定内陆地点交货”F.O.B.(namedinlandpointincountryofimportation)外,各种F.O.B.价格术语的洽订海洋运输舱位、投保海洋运输险和战争险的责任应属于买方。尽管这是买方的责任,但在很多交易中,卖方可代买方办理订舱、投保海洋运输险和战争险,并准备装船事宜。因此,有关订舱、投保海洋运输险和战争险,究竟是作为买方自身的义务,由其自行办理,或是由卖方同意代买方办理,买卖双方应事先取得一致意见。

(7)为保障卖方的利益,卖方应在买卖合同中订明由买方投保的海洋运输险中包括标准的仓至仓条款。

(Ⅲ)船边交货F.A.S.(FREEALONGSIDE)注:为充分了解在“船边交货”价格术语下相应的责任和权利;买卖双方不仅应考虑本定义,还须明了本节附录的“注解”。

“船边交货(指定装运港)”F.A.S.VESSEL(namedportofshipment)按此术语,卖方所报价格包括将货物交到海洋轮船船边,船的装货吊钩可及之处。

在此报价下:

卖方责任:

(1)在规定日期或期限之内,将货物交至船边或交至由买方或为买方指定或提供的码头。支付为搬运重件至上述船边或码头而引起的任何费用。

(2)提供清洁的码头收据或轮船收据。

(3)承担货物的一切灭失及/或损坏责任,直至将货物交到船边或码头为止。

(4)在买方请求并由其负担费用的情况下,协助买方取得原产地及/或装运地国家签发的为货物出口或在目的地进口所需的各种证件。

买方责任:

(1)将船名、开航日期、装船泊位及交货时间明确地通知卖方。

(2)办理从货物到达船边以后的一切运转事宜:

①如有必要,将货物安放在仓库或码头并支付滞期费及/或仓储费用;

②办理保险并支付其费用;

③办理海洋运输及其他运输并支付其费用。

(3)支付出口税及因出口而征收的其他税捐费用。

(4)承担货物在以下情况时所发生的任何灭失及/或损坏的责任:装载于停靠船边、船上吊钩可及之处的驳船或其他载运工具上;或放置于码头等待装船;或实际已装船和装船以后。

(5)支付因领取由原产地及/或装运地国家签发的为货物出口或在目的地进口所需的各种证件(但清洁的码头收据或轮船收据除外)而发生的一切费用。

有关“船边交货”价格术语的注解

(1)按照船边交货价格术语,取得海洋运输舱位和投保海洋运输险和战争险的责任属于买方,尽管这是买方的责任,但在很多交易中,卖方可代买方办理订舱、投保海洋运输险和战争险,并准备装船事宜;

也可由买方通知卖方将货物送到买方指定轮船的船边,并由买方自行投保海洋运输险和战争险。因此,有关订舱、投保海洋运输险和战争险,究竟是作为买方自身的义务,由其自行办理,或是由卖方同意代买方办理,买卖双方应事先取得一致意见。

(2)为保障卖方的利益,卖方应在买卖合同中订明由买方投保的海洋运输险中包括标准的仓至仓条款。

(Ⅳ)成本加运费C.&F.(COSTANDFREIGHT)

“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地”)C.&F.(namedportofdestination)按此术语,卖方报价包括将货物运到指定目的地的运输费用在内。

在此报价下:

卖方责任:

(1)负责安排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输事宜,并支付其费用。

(2)支付出口税或因出口而征收的其他税捐费用。

(3)取得运往指定目的地的清洁提单,并迅速送交买方或其代理。

(4)在向买方提供“备运提单”的情况下,对于货物的灭失及/或损坏,须负责到货物已送交海运承运人保管时为止。

(5)在向买方提供“已装船提单”的情况下,对于货物的灭失及/或损坏,须负责到货物已装到船上为止。

(6)在买方请求并由其负担费用的情况下,提供产地证明书、领事发票或由原产国及/或装运国所签发的、为买方在目的地国家进口此项货物及必要时经由第三国过境运输所需要的各项证件。

买方责任:

(1)接受提交的各项单证。

(2)在船到达时受领货物并负责办理货物的随后一切运转,并支付其费用,其中包括按照提单条款的规定从船上提货,支付起岸的一切费用,包括一切税捐和在指定目的地点所需支付的其他费用。

(3)办理保险并支付其费用。

(4)承担根据上述第(4)或第(5)项所规定的卖方责任终止的时间和地点以后货物的灭失及/或损坏的责任。

(5)支付产地证明书、领事发票或其他由原产地及/或装运地国家签发的、为货物在目的地国家进口及必要时经由第三国过境运输所需要的任何其他证件的费用。

有关“成本加运费”的注解

(1)为保障卖方的利益,卖方应在买卖合同中订明由买方投保的海洋运输险中包括标准的仓至仓条款。

(2)在以下C.I.F.(成本加保险费、运费)术语的注解中,有很多场合可以应用于C.&F.(成本加运费)术语。C.&F.的卖方和买方应加以理解。

(Ⅴ)成本加保险费、运费

C.I.F.(COST,INSURANCE,FREIGHT)

成本加保险费、运费(指定目的地)C.I.F.(namedpointofdestination)

按此术语,卖方报价包括货物的成本、海洋运输保险费和将货物运到指定目的地的一切运输费用在内。

在此报价下:

卖方责任:

(1)负责安排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输事宜,并支付其费用。

(2)支付出口税,或因出口而征收的其他税捐费用。

(3)办理货物的海洋运输保险并支付其费用。

(4)投保在货物装船时卖方市场所能得到的战争保险其费用由买方负担;但经卖方同意,由买方投保战争保险的,不在此列。〔见本节注解之(10C)

(5)取得运往指定目的地的清洁提单及保险单或可转让的保险凭证,并立即送交给买方或其代理。

(6)在向买方提供“备运提单”的情况下,对于货物的灭失及/或损坏,须负责到货物已送交海运承运人保管时为止。

(7)在向买方提供“已装船提单”的情况下,对于货物的灭失及/或损坏,须负责到货物已装到船上为止。

(8)在买方请求并由其负担费用的情况下,提供产地证明书、领事发票或由原产国及/或装运国所签发的、为买方在目的地国家进口此项货物及必要时经由第三国过境运输所需要的各项证件。

买方责任:

(1)接受提交的各项单证。

(2)在船到达时受领货物并负责办理货物的随后一切运转,并支付其费用,其中包括按照提单条款的规定从船上提货,支付起岸的一切费用,包括一切税捐和在指定目的地点所需支付的其他费用。

(3)支付由卖方投保的战争险所需费用。

(4)承担根据上述第(6)或(7)项所规定的卖方责任终止的时间和地点以后货物的灭失及/或损坏的责任。

(5)支付产地证明书、领事发票或其他由原产地及/或装运地国家签发的、为货物在目的地国家进口及必要时经由第三国过境运输所需要的任何其他证件的费用。

有关“成本加运费”及“成本加保险费、运费”的注解

在C.&F.与C.I.F.合同下,买方与卖方应在签订合同时就下列各点取得完全协议:

(1)应在事先洽定由何方支付各项杂费,如过磅费和检验费等。

(2)为了使买方有能力在船舶抵达时,在进口港所允许的卸货时间内提取货物,双方应事先洽定每一条船所应装载的货物数量。

(3)虽然C.&F.和C.I.F.术语通常被理解为由买方负担有关领事发票费与产地证明书的费用,并另行分别计付。但在许多交易中,这些费用是包括在卖方售价之内的。因此,卖方与买方应事先商定这些费用是否为售价的一部分,或者分别计算。

(4)万一船只在货物实际目的地以外的其它港口卸货,应把这个最终目的地明确通知有关方。

(5)当海洋运输舱位难于获得,或无法按照稳定的费率签订远期运输合同,则作为对通常的C.&F.和C.I.F.术语的一个例外,在买卖合同中订明,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装运货物应以卖方取得海洋运输舱位为准,同时还可订明在订立合同与实际装运这段时间内海洋运输费用的变动,应由买方负担。

(6)在通常情况下,卖方有责任预付海洋运费。在有些情况下,运费是货到以后支付,运费总额从卖方提供的发票中扣除。对此应该事先取得协议,

以免由于外汇波动影响实际运输费用而产生误解,或由于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利息费用的增加所产生的误解。因此,海洋运费总是应由卖方预付,除非事先与买方订有货物运到后支付运费的特别协议。

(7)买方应该认识到,他无权坚持在接受单据以前检验货物。如果卖方在通过正常途径寄送单据方面已作了适当努力,即使买方延迟收到单据,也不应为此而拒绝受领货物。

(8)卖方与买方不要把与本定义所规定的C.I.F.合同义务不符的任何不肯定的条款包括在C.I.F.合同之内。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法院的许多判例中,都曾因在C.I.F.合同包含了不肯定的条款,因而宣布该合同无效。

(9)除非卖方与买方之间事先另有约定,在C.I.F.合同中的利息费用应包括在成本之内,而不应当作为单独项目计算,否则,可采用C.I.F.&I.(成本加保险费、运费、利息)术语。

(10)关于C.I.F.交易中的保险问题,卖方与买方应该肯定地就下列各点取得协议:

a.对于保险险别,双方应共同明确是投保水渍险或平安险以及其他属于特定行业应保的其他险别,或是买方需要获得单独保障的险别。卖方与买方应考虑并取得协议的特殊险别有:偷盗、扒窃、渗漏、破碎、受潮、被其他货物污染,以及对一些特定行业专门投保的险别。重要的是,对应急费用或到付运费和关税应投保单独海损和在货物抵达与报关之后、交货之前的全损。

b.卖方有责任关心并谨慎地选择一家资信较佳的保险公司。虽然如此,解决保险索赔的风险,仍属买方。

c.在此术语下,战争险是由买方负担风险及费用,由卖方代为投保。重要的是,卖方必须对此与买方取是完全一致的意见,特别是关于费用问题。货物海洋运输险与战争险最好向同一家保险公司投保,这样,在确定造成损失的原因时,就不致发生困难。

d.卖方应该核实,在投保海洋运输险或战争险中,应包括对罢工、暴动与民变所引起的一般保护。

e.鉴于不同行业的商品,其在共同海损分摊中的估价的基础不同,卖方与买方对货物投保价值,应取得一致意见。最好请有经验的保险经纪人资询,以便保足货物价值,以避免纠纷。

(Ⅵ)目的港码头交货

EXDOCK(namedportofimportation)注:为充分了解在“目的港码头交货”价格术语下相应的责任和权利,买卖双方不仅应考虑到本定义,还需明了本节有关的注解。

按此术语,卖方报价包括货物的成本和将货物运到指定进口港的码头所需的全部附加费用,并交纳进口税。

在此报价下:

卖方责任:

(1)负责安排货物运至指定进口港的运输事宜并支付其费用。

(2)支付出口税及因出口而征收的其他税捐费用。

(3)办理海洋运输保险并支付其费用。

(4)除买卖双方另有约定外,投保战争险并支付其费用。

(5)承担货物的一切灭失及/或损坏责任,直至在指定的进口港码头允许货物停留的期限届满时为止。

(6)支付为取得产地证明书、领事发票、提单签证的费用,或由原产地及/或装运地国家所签发的、为货物在目的地进口及必要时经由第三国过境运输所需要的各种证件的费用。

(7)支付一切起岸费用,包括码头捐、卸货费及税捐等。

(8)支付在进口国的一切报关费用。

(9)除非另有约定,支付进口国的关税和一切适用于进口的税捐等。

买方责任:

(1)在码头规定的期限内,从指定进口港码头上受领货物。

(2)如不在码头的规定期限内受领货物,承担货物的费用与风险。

有关“目的港码头交货”的注解

这种术语主要应用在美国的进口贸易方面。它有多种式样如“ExQuay”、“ExPier”等等。但是很少用在美国的出口贸易上。

中国与美国国际贸易依存度对比及原因分析

中国1999年—2008年进出口贸易额 美国1998—2008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中国与美国1999年—2008年的GNP数据表 中美两国贸易依存度对比(单位:%)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贸易依存度明显高于美国

造成中国贸易依存度高于美国的原因分析: 1.美元贬值改善了我国的贸易条件 面对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及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美国放弃强势美元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贬值。自2002年2月以来,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已经贬值26%,其中2003年对欧元和日元分别贬值20%和10%.由于人民币汇率实际采用钉住美元制,美元贬值意味着人民币也贬值了大致相同幅度,使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的出口。 2.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了进出口快速增长 在连续多年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下,在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逐步摆脱通货紧缩的影响,走上快速增长之路。从1999年的7.1%,到2002年的8.0%和2003年的9.1%.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已逐渐形成,国内市场供需两旺,不仅带动了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能源、原材料的进口,而且也为扩大出口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3.外贸体制改革调动了外贸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近年来,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加快了外贸体制改革,进出口经营权不断下放,外贸经营主体多元格局已基本形成,极大激发了外贸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如2003年我国集体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984.4亿美元,增长85.0%,占当年我国外贸额的11.6%,其中,出口所占比重已达12%,比2002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另外,按照入世时的承诺,我国进一步降低了关税税率,减少了进出口许可证品种,也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快速增长。 4.国际产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促进了我国外贸增长 由于政治稳定、配套能力强、劳动力成本低等综合优势,新一轮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突出表现为我国连续几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高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一些外国公司来华投资意愿增强。目前,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我国投资,有92%的跨国公司计划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国际产业大规模向我国转移带动了我国进出口大幅度增长。2002年、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302.2亿美元和4722.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8%和43.0%,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例分别为53.2%和55.5%. 5.政策因素促进了外贸快速增长 一是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刺激了企业出口。1999-2002年,我国出口退税额年均增速达30.3%,2003年1-9月出口退税比2002年同期增长45.1%.出口退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出口的增长。二是地方政府出台的出口补贴和贴息等政策鼓励了企业出口。近年来,一些地方大搞各类开发区,并把出口创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个主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也出台了出口补贴和贴息政策,各地企业出口积极性空前提高。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doc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 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 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 和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 的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 的一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 口的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总贸易差 额。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出超):出口额>进口额;②贸易逆差(入超):进口额>出口额;③贸易平衡:出口额=进口额。 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占总 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 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年修正本 (颁布日期:1941年7月30日实施日期:1941年7月30日时效性:有效)一九四一年七月三十日美国商会、美国进口商协会及全国对外贸易协会所组成的联合委员会通过。 序言 一九一九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的出版曾在澄清与简化对外贸易实务方面起过不少作用,并得到世界各国买卖双方的广泛承认和使用。但自该定义出版以后,贸易习惯已有很多变化,因而在一九四○年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全国对外贸易会议上强烈要求对它作进一步的修订与澄清,认为这对帮助对外贸易商处理业务是必要的。 兹推荐《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一九四一年修正本》供进口和出口商人共同使用。此项修正本并无法律效力,除非有专门的立法规定或为法院判决所认可。因此,为使其对各有关当事人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建议买方与卖方接受此定义作为买卖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 鉴于一九一九年以来贸易习惯和手续的演变,这次修正的定义中包括了卖方和买方的一些新的责任,并且在许多方面,对原有责任的解释也比一九一九年定义的解释清楚一些,这些修改对卖方和买方都是有益的。广泛接受这次修订的定义,将导致对外贸易手续的标准化,并避免许多误解。 卖方和买方采用此修正的定义,将使各有关当事人对其责任和权利更加明确。 注意要点

1.由于世界各地有很多机构都分别提出了对外贸易定义,而很多国家的法院对这些定义各有不同的解释,所以由卖方和买方一致同意他们所订的合同以《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一九四一年修正本》为准,并接受《定义》所列各点,这是很有必要的。 2.除下列对外贸易的术语外,还有一些有时使用的术语,如港口交货(FreeHarbor),成本加保险费、运费、佣金(C.I.F.&C),成本加保险费、运费、利息(C.I.F.&I.),成本加保险费、运费、佣金、利息((C.I.F.C.&I.),成本加保险费、运费并卸到岸上(C.I.F.Landed),以及其他。除非事先已经准确地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这些术语都不宜使用。想借用本《定义》所列术语的解释去阐述其他术语是不明智的,因此,只要有可能,就应援用已经在这里下了定义的术语。 3.在报价或合同中,使用容易被误解的缩写是不明智的。 4.在报价中,应避免使用常见的“英担”(Hundredweight)或“吨”(Ton)。因为一英担可以是短吨的100磅或长吨的112磅,一吨可以是2,000磅的短吨或2,204.6磅的公吨,也可以是2,204磅的长吨,所以在报价和售货确认书中,对“英担”或“吨”要明确表示它所代表的实际重量,同样,关于数量、重量、体积、长度或面积等单位也应该经双方一致同意作出明确的说明。 5.如货物需经检验或需要检验证书,则双方事先应协议明确该费用由卖方或由买方负担。 6.除另有协议外,卖方应负担一切费用,直至货物到达买方必须负责随后运送事宜的地点为止。 7.合同中还有很多组成部分不属于对外贸易定义的范围,因此,在本《定义》中未予述及。对此,双方应在磋商合同时另行议定,对于所谓“惯常的”做法尤应如此。 价格术语定义 (Ⅰ)产地交货EX(POINTOFORIGIN)“制造厂交货”,“矿山交货”,“农场交货”,“仓库交货”等(指定产地)“EXFACTORY”,“EXMILL”,“EXMINE”,“EXPLANTATION”,“EXWAREHOUSE”,etc.(named point of origin) 按此术语,所报价格仅适用于原产地交货,卖方同意在规定日期或期限内在双方商定地点将货物置于买方控制之下。 在此报价下: A卖方责任: (1)承担货物的一切费用和风险,直至买方应负责提货时为止。

美国经济崛起和对外贸易优选稿

美国经济崛起和对外贸 易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美国的经济崛起与对外贸易 摘要: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作为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的对外贸易不仅推动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在贸易方面一直以来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美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严重失衡,贸易逆差连创新高,而中国作为其贸易伙伴,中美贸易也不断摩擦加强。中美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所以保持长期经贸发展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最大利益,也对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对外贸易;中美贸易 一、美国对外贸易背景 一、美国对外贸易的产生 自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保护贸易与自由贸易交替、多边自由贸易和多轨并进自由贸易政策(简称多轨公平贸易政策)。其中保护主义始终贯穿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之中,虽然自由贸易有时偶占上风,但这种所谓的自由贸易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战后的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奉行完全自由贸易政策,一方面加强本国与西欧国家的贸易利益交流,另外也对冷战对立国实行经济渗透。但是自从世界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西方国家普遍衰退,美国双赤字严重,导致国内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西方国家更多的重视经济政策,政治凝聚力减弱,贸易争端和摩擦日益突出。这一背景使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贸易方向做出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1)由全球的多边主义单轨战略逐步转移到全球多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并行的双轨战略上,(2)由主力自由贸易的立场转移到强调平等开放,对等竞争,双边互惠市场的公平贸易立场。美国加强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乌拉圭贸易谈判体制的形成,都是美国双轨战略的实际使用。而1988年对外贸易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特朗普对外经济政策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其政策包括:1、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提升贸易壁垒;3、通过税收政策使得企业回流美国。 贸易保护的直接效应会使消费品价格上升,从而引发通胀,并且会使经济整体效率下降。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国和中国等美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将受损。 对于中国来说,对美贸易依赖度较高的初级品制造业和机械产品出口将受到冲击 主要将会影响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国和中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加拿大进口的商品有60%来自于美国。墨西哥进口商品的80%以上来自于美国。 ? 贸易保护对美国的影响? ? 美国自身而言,贸易保护的直接效应可能使得关税部分转嫁给消费者。进口产成消费品价格上升侵蚀消费者剩余,美国国内供给不足或价格更高导致消费者面临的产品价格上升,而消均衡的费数量则减少,这对美国低收入者影响较大;进口半成品和投资品价格上升可能带来通胀,半成品和投资品价格上升可能会通过成本加成定价反映到最终消费品上,从而导致消费品价格上升,可能引发通胀;进

口数量减少会导致低效率和寻租,美国国内效率较低的企业受贸易保护也得以存活,经济整体的效率下降。 2月2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2018贸易政策日程和2017年报告》,明确提出,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有五大支柱:一是通过维护经济安全来保障国家安全;二是巩固美国经济,惠及所有美国人;三是达成让更多美国人受益的贸易协定;四是加强执法力度,让不遵守规则者不再获利(占美国便宜);五是改革世界贸易组织(WTO),在有效市场间推广规则,推动国际贸易,为世界创造更大福祉。 美国公布2018年贸易政策议程 2月2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消息称,已向国会提交特朗普政府2018年贸易政策议程。议程主要内容为:第一, 制定支持国家安全政策的贸易政策;第二,巩固美国经济发展;第 三,推进利于全民的贸易谈判;第四,实施并捍卫美国贸易法律法 规;第五,加强多边贸易体制。 ???????????????????????????????????.?????????????????????????????????????????????????. ??????????????????????????????????????. 1. ???????????????????????? 2. ????????????????????????????????????????? 3. ?????????????????????????, ??????????????? [??]???????, ???????|?????

中国对外贸易及存在问题的解决

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一、最近十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基本内的容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表明,外贸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大家知道,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10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的道路。过去10年是中国发展最好最快的10年,也是与世界各国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10年。在总结纪念“入世”十周年活动的背景下,我们首次发布《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就是通过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让社会各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对外贸易。我们也希望通过发表对外贸易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介绍中国对外贸易取得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中国将更加坚定地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态度和决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地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实现对外贸易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由前言、正文、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约1.3 万字。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取得的成绩。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口商品已经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化。与此同时,中国已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进出口市场格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回顾并阐述中国政府通过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采取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开放和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措施,中国的外贸体制逐步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建立起统一、开放、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制度。 三、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率先趋稳回升,促进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国民福利,而且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市场。此外,中国全面参与并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程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四、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增长。阐明一国对外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主要由其经济结构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中国并不刻意追求对外贸易的顺差。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中国政府为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协调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五、构建全方位互利合作经贸关系。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全方位发展的对外贸易,中国坚持与不分大小、贫富的所有贸易伙伴发展务实合作和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中国十分重视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的机制化建设,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参与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 六、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体阐述了中国政府推动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努力。通过培育外贸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加快推进外贸发展中的节能减排,加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增强进出口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等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力争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简而言之,白皮书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改革进程,阐明了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澄清了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源,阐述了中国政府为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构建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努力,以及为此已经实施和将要实施的政策、措施。 第二、中国对外贸易值得关注的问题 1、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哪些亮点? 2011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弹指一挥间,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当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实践告诉我们,在过去的十年里,在dang zy、guowy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历史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既认真地履行了承诺,又充分享受了权利,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参与了国际分工与合作,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郑玉霜 班级:工商管理132 学号:1311020213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 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 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 6 倍,进口额从 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 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 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折冲。一直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009 年首次出现减少,为 1961. 07 亿美元; 2010 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延续 2009 年的低迷为 1831. 0 亿美元。 (三)外贸依存度迅速下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舞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依靠世界性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国际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依存度的急剧攀升。外贸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金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中英文)

FOREIGN TRADE DEFINITIONS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年修订本)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是由美国几个商业团体制定的。它最早于1919年在纽约制定,原称为《美国出口报价及其缩写条例》,后来于1941年在美国第27届全国对外贸易会议上对该条例作了修订,命名为《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中所解释的贸易术语共有六种,分别为: 1.Ex(Point of Origin,产地交货); 2.FOB(Free on Board,在运输工具上交货); 3.FAS(Free Along Side,在运输工具旁边交货); 4.C&F(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运费); 5. CIF(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加保险费、运费); 6.Ex Dock(Named Port of Importation,目的港码头交货)。 然而,由于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绝大多数国际贸易从业人员都接受了《通则》的解释,美国制定《定义》的团体已同意不再继续使用该项定义。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s of the National Foreign Trade Council, Inc., are reproduced for information purposes only. They are NOT to be construed as part of the National Oilseed Processors Association trading rules. They are reprinted through the courtesy of National Foreign Trade Council, Inc., the Chamber of Commerc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American Importers, Inc. Revised American Foreign Trade Definitions 1941, Adopted July 30, 1941, by a Joint Committee representing the Chamber of Commerc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American Importers, Inc., and the National Foreign Trade Council, Inc. (颁布日期:1941年7月30日实施日期:1941年7月30日时效性:有效) FOREWORD序言 Since the issuance of American Foreign Trade Definitions in 1919. many changes in practice have occurred. The 1919 Definitions did much to clarify and simplify foreign trade practice, and received wide recognition and use by buyers and sellers throughout the world. At the Twenty-Seventh National Foreign Trade Convention, 1940, further revision and clarification of these Definitions was urged as necessary to assist the foreign trader in the handling of his transactions. 一九一九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的出版曾在澄清与简化对外贸易实务方面起过不少作用,并得到世界各国买卖双方的广泛承认和使用。但自该定义出版以后,贸易习惯已有很多变化,因而在一九四○年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全国对外贸易会议上强烈要求对它作进一步的修订与澄清,认为这对帮助对外贸易商处理业务是必要的。 The following Revised American Foreign Trade Definitions—1941 are recommended for general use by both exporters and importers. These revised definitions have no status at law unless there is specific legislation providing for them, or unless they are confirmed by court decisions. Hence, it is suggested that sellers and buyers agree to their acceptance as part of the contract of sale. These revised definitions will then become legally binding upon all parties.

美国对外贸易法要览

美国对外贸易法要览 [摘要]美国是全世界对对外贸易关系管制得很严密的一个国家,美国在对对外贸易方面所制定的法律也是最细致周到的。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在对别国倡导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时鼓吹“主权过时论”,应“淡化”或“废弃”主权,而当其在对外贸易中推行其贸易保护主义、抵制多边规则时,又依“主权论”奉行其单边的贸易政策,其对外贸易法“201条款”、“301条款”、“337条款”等充满了进攻性和挑衅性。这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双重标准倍受世界各国争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法;1974年贸易法;301条款;337条款 一、美国《1974年贸易法》 美国《1974年贸易法》是《美国法典》第19编关税第12章“1974年贸易法”的内容,是美国现行法律中最主要的法律之一,其本身是对《1962年贸易扩展法》的修正。但继《1974年贸易法》之后,又有《1974年贸易协定法》、《贸易和关税法》,特别是《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对《1974年贸易法》又作了修改。它们的修改条文,凡与《1974年贸易法》有关的,均已归并于《1974年贸易法》。虽经不断修订和增补,但习惯仍称“《1974年贸易法》”。这部贸易法构筑了美国外贸法的框架。美国外贸法的其他部分可以说是它的原则和规定的延伸与细化。同时,在1974年之后制定的美国外贸法律,如乌拉圭回合协定的内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有很大部分被编纂、补充到该法中,充实、丰富了该法的内容。 二、关于目的和原则 美国《1974年贸易法》(《美国法典》第2102节)“国会目的陈述”中规定:“本章目的是通过互利的贸易协定,(1)促进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通过公开、非歧视的世界贸易,加强美国和外国的经济关系;(2)在保障美国商业实质上同等竞争机会的基础上,协调、降低和消除贸易壁垒;(3)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建立公平和公正,包括GATT改革;(4)提供适当的程序,保障美国产业和劳工免于不公平或损害性进口竞争,并帮助产业、厂商、工人和社区对国际贸易流向变化做出调整;(5)为美国商业在非市场经济国家开发市场机会;(6)在美国市场对不发达国家产品提供公平、合理的准入。” 从美对外贸易法关于目的、目标可以直观地看出,美国的对外贸易法是要“促进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在保障美国商业实质上同等竞争机会的基础上,协调、降低和消除贸易壁垒”,“保障美国产业和劳工免于不公平或损害性进口竞争”,“为美国商业在非市场经济国家开发市场机会”。从一开始就是要在保障美国利益的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同时其所谓的“建立公平和公正,包括GATT改革”就是要以美国为主导,以美国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法律原则来建立国际贸易关系,其单边倾向和贸易保护主义流露无余。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年修正本(颁布日期:1941年7月30日实施日期:1941年7月30日时效性:有效) 一九四一年七月三十日美国商会、美国进口商协会及全国对外贸易协会所组成的联合委员会通过。序言 注意要点 价格术语定义EX(POINTOFORIGIN)产地交货 FOB FAS船边交货 C&F成本加运费 CIF成本加保险费、运费EXDOCK目的港码头交货 序言 一九一九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的出版曾在澄清与简化对外贸易实务方面起过不少作用,并得到世界各国买卖双方的广泛承认和使用。但自该定义出版以后,贸易习惯已有很多变化,因而在一九四○年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全国对外贸易会议上强烈要求对它作进一步的修订与澄清,认为这对帮助对外贸易商处理业务是必要的。 兹推荐《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一九四一年修正本》供进口和出口商人共同使用。此项修正本并无法律效力,除非有专门的立法规定或为法院判决所认可。因此,为使其对各有关当事人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建议买方与卖方接受此定义作为买卖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 鉴于一九一九年以来贸易习惯和手续的演变,这次修正的定义中包括了卖方和买方的一些新的责任,并且在许多方面,对原有责任的解释也比一九一九年定义的解释清楚一些,这些修改对卖方和买方都是有益的。广泛接受这次修订的定义,将导致对外贸易手续的标准化,并避免许多误解。 卖方和买方采用此修正的定义,将使各有关当事人对其责任和权利更加明确。注意要点

1.由于世界各地有很多机构都分别提出了对外贸易定义,而很多国家的法院对这些定义各有不同的解释,所以由卖方和买方一致同意他们所订的合同以《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一九四一年修正本》为准,并接受《定义》所列各点,这是很有必要的。 2.除下列对外贸易的术语外,还有一些有时使用的术语,如港口交货(FreeHarbor),成本加保险费、运费、佣金(C.I.F.&C),成本加保险费、运费、利息(C.I.F.&I.),成本加保险费、运费、佣金、利息((C.I.F.C.&I.),成本加保险费、运费并卸到岸上(C.I.F.Landed),以及其他。除非事先已经准确地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这些术语都不宜使用。想借用本《定义》所列术语的解释去阐述其他术语是不明智的,因此,只要有可能,就应援用已经在这里下了定义的术语。 3.在报价或合同中,使用容易被误解的缩写是不明智的。 4.在报价中,应避免使用常见的“英担”(Hundredweight)或“吨”(Ton)。因为一英担可以是短吨的100磅或长吨的112磅,一吨可以是2,000磅的短吨或2,204.6磅的公吨,也可以是2,204磅的长吨,所以在报价和售货确认书中,对“英担”或“吨”要明确表示它所代表的实际重量,同样,关于数量、重量、体积、长度或面积等单位也应该经双方一致同意作出明确的说明。 5.如货物需经检验或需要检验证书,则双方事先应协议明确该费用由卖方或由买方负担。 6.除另有协议外,卖方应负担一切费用,直至货物到达买方必须负责随后运送事宜的地点为止。 7.合同中还有很多组成部分不属于对外贸易定义的范围,因此,在本《定义》中未予述及。对此,双方应在磋商合同时另行议定,对于所谓“惯常的”做法尤应如此。 价格术语定义 (Ⅰ)产地交货EX(POINTOFORIGIN)“制造厂交货”,“矿山交货”,“农场交货”,“仓库交货”等(指定产地)“EXFACTORY”,“EXMILL”,“EXMINE”,“EXPLANTATION”,“EXWAREHOUSE”,etc.(namedpointoforigin) 按此术语,所报价格仅适用于原产地交货,卖方同意在规定日期或期限内在双方商定地点将货物置于买方控制之下。 在此报价下:

美国经济崛起和对外贸易

美国的经济崛起与对外贸易 摘要: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作为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的对外贸易不仅推动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在贸易方面一直以来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美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严重失衡,贸易逆差连创新高,而中国作为其贸易伙伴,中美贸易也不断摩擦加强。中美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所以保持长期经贸发展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最大利益,也对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对外贸易;中美贸易 一、美国对外贸易背景 一、美国对外贸易的产生 自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保护贸易与自由贸易交替、多边自由贸易和多轨并进自由贸易政策(简称多轨公平贸易政策)。其中保护主义始终贯穿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之中,虽然自由贸易有时偶占上风,但这种所谓的自由贸易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战后的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奉行完全自由贸易政策,一方面加强本国与西欧国家的贸易利益交流,另外也对冷战对立国实行经济渗透。但是自从世界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西方国家普遍衰退,美国双赤字严重,导致国内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西方国家更多的重视经济政策,政治凝聚力减弱,贸易争端和摩擦日益突出。这一背景使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贸易方向做出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1)由全球的多边主义单轨战略逐步转移到全球多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并行的双轨战略上,

(2)由主力自由贸易的立场转移到强调平等开放,对等竞争,双边互惠市场的公平贸易立场。美国加强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乌拉圭贸易谈判体制的形成,都是美国双轨战略的实际使用。而1988年对外贸易法的出台则在法律上确定了美国国家贸易政策中公平贸易的原则立场。①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经济体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其贸易发展的方向对直接都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美国对贸易基本原则的态度和对贸易摩擦的有关态度直接影响这其贸易伙伴的经济贸易环境。 二、美国对外贸易概括 美国不仅是经济大国,同时也是贸易大国,美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在全球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进出口贸易失衡,长期以来进口大于出口,贸易逆差连年创新高。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长,美国在制造业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失去,传统制造将继续向外转移,贸易进大于出的状况不但不会得到改善,反而会进一步加大。 在世界十大贸易国家或地区中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都雄居榜首,尤其是进口贸易额几乎是排名第二位的德国的2倍。 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是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分不开的。美国的GNP一直占世界总值的25%以上,居世界首位。美国工业发达,制成品占世界的1/5,是世界最大的市场。美国农业也很发达,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肉类均居西方世界的首位,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5,农产品出口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尽管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首位,但美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很小,比不上日本,更不及德国。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自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保护贸易与自由贸易交替、多边自由贸易和多轨并进自由贸易政策(简称多轨公平贸易政策)。其中保护主义始终贯穿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之中,虽然自由贸易有时偶占上风,但这种所谓的自由贸易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美国打着“互惠、公平、非歧视”的幌子,欲抢占别国市场。为了实现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美国总是将贸易保护政策奉为圭臬,这一政策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一 从1776-1940年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变迁的轨迹来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呈现出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交替往复的规律。 独立战争后,在汉密尔顿精明的领导下,建立了一项财政政策,使新政府建立在稳固的财政基础之上。宪法禁止向出口货物征税,这当然就转而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作为国库正当的和最易得到的收入来源。1789年7月4日新政府首次颁布的“关税法令”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要增加国库的收入,但是它也具有保护性质的特点。在八十一种列举征税的物品中,有三十种以上征收特种关税,其余的征收7.5%到15%的计价税。对于许多没有被列举的进口物品则征收5%的计价税。虽然税率很低,平均都没有超过8.5%,但是已经起了保护的作用。可是,不久就发现1789年的关税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政府收入,因此便在1790,1792和1794年提高了税率。 华盛顿总统就职后不到两个月就通过了美国的第一个关税法令,1816年以前的各种关税,主要仍然是为了增加国库的收入,只起了偶然性的保护作用。从1816年到1833年,保护关税运动在稳步发展着。1832年到“南北战争”时的关税,一般是趋于下降的,虽然保护的原则从来没有被放弃过。美国实行高额保护关税制度的时期,可以说是从“南北战争”时开始的。当然,在那个时期以前已经有过保护关税,但是税率并不太高,而且在战争刚要开始的前几年,一直有降低的趋势。1861年通过了莫里尔法令,这个法令从开始生效以后就实行了高额的关税制度。“南北战争”开始以后,不仅保留了“莫里尔法令”,而且没有一次国会的会议不把税率提高的。 此后,美国的关税税率有升有降,随需要而变动。早期的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是为保护国内产业服务的,因而是以保护主义为特点的。1934年是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改变的关键性一年。这一年,美国《互惠贸易协定法》建立,它标志着自由贸易主义在美国政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也是美国走向多边贸易体制的起点。该法案宣布通过互惠贸易协定减让关税,并提出了“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规定美国政府与任一国家签订的关税减让协定,均自动地适用于其他与美国订有互惠贸易协定的国家。而降低关税壁垒和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日后成为了关税总协定的基石。 从1776年到南北战争期间,美国主要实行的是保护贸易政策,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为美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国的贸易政策由保护主义向自由主义演化,这促成了一次完全成熟的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机器的发明和科技耕种方法的日益推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这段时间,对外贸易政策促进了美国进出口的增长。 二 美国在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这段时间主论调是自由贸易,它一方面加强本国与西欧国家的贸易利益交流,另一方面也对冷战对立国实行经济渗透。 战后至7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以自由贸易为主线,贸易政策主要依托多边框架进行,当然,这种自由贸易是对盟国的自由贸易,而对社会主义阵营则采取了禁运等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服务与冷战的需要。在美国的强烈主张下,建立了第一个全球性多边贸易体制——关贸总协定(GATT),成为战后半个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基石。在这一阶段,美国对外关税税率一直呈下降趋势。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品进口平均关税率43.6%,40年代下降至24.1%,50年代又下降了一半,低至12%,70年代降为7.4%。当然,该阶段内也有贸易保护主义高涨之时,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国会修订了1934年以自由贸易为精神的“互惠贸易协定法”,增列了用以保护农产品的国家安全条款和可以因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而提起申诉的免责条款等,且禁止总统将关税税率减至严重损害国内产业和生产的程度。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是以自由贸易为主,且这些自由贸易政策只是相对于美国的同盟国而言的。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是美国贸易政策转变时期,主要特征是自由贸易主义和以非关税措施为主,新贸易保护主义并行,贸易政策出现由自由贸易向“公平贸易”或“管理贸易”的转变。 三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和欧洲经济的恢复,美同日、欧之间的贸易冲突有所上升,浮动汇率制度加大了贸易摩擦和国际间协调的难度,美国的贸易政策开始日趋保守;另一方面,苏联解

美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分析

美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分析 摘要:文章主要是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对称性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S)来衡量比较优势,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外贸比较优势的变化。 关键词:比较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国际商品交换,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从而给交换的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该理论认为各个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可以促进其经济发展并增加本国福利。 1衡量外贸比较优势的方法 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于1965年提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指数)。通过RCA指数可以判定一国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其公式表示为: 其中,分子上的两项分别表示国家j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和国家j的出口总值;分母上的两项表示世界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和世界出口总值。 一般而言,RCA值接近1无所谓相对优势或劣势可言;RCA值大于1则表示该国的此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RCA值小于1则表示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 因为RCA指数的取值在0和无穷之间,不具有正态性。为了弥补RCA指数在临界值(即1)两侧不对称的不足,Laursen(1998)提出对称性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S): 该指数的取值范围介于-1到1之间,并且不等于0,相对于RCA来说它具有单调性和对称性。RCAS大于0意味着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RCAS小于0则说明该产业不具有比较优势。 2美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变化的实证分析 为了恰当地反映产品的要素密集度特点,文章借鉴Lall(2000)和Elif Tunal和Bilge Terzioglu (2006)的分类方法,并在他们的分类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将所有产品分为以下五种:第一,资源密集型产品,包括农产品、食品和矿物燃料等;第二,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纺织品、衣服和制造加工产品等;第三,资本密集型产品,包括钢铁、汽车及零部件等;第四,技术密集型产品,包括化学制品、医药品、办公设备和机械运输设备等;第五,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包括集成电路和电子设备、通讯设备以及精密仪器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