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不像美术教育成熟,许多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并未发展成为独立的科系。虽然我国设计艺术教育近20多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依然存在着一系列诸如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学科定位不准等突出问题。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艺术设计专业在一些综合大学、工科和师范院校中纷纷开设起来,目前为止已超过1000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等二级学院也相继在这些高校成立,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然而,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脱胎于“工艺美术”,这是一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一直不大重视与技术、经济的联系,也不考虑经济对设计的影响,沿袭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束缚。

现状和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设置较早,多数院校都有很强的师资队伍和悠久的办学历史。然而,艺术设计专业与美术教育专业相比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大部分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都是附设在美术教育专业下。由于传统艺术院校基本上是按照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因此很难摆脱美术教育的教学体制,也由此造成了学科划分不清晰,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等问题。如此看来,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体系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如果不能明确对培养方向定位的话,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就很难保证。

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规范也是艺术设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大多实行的是“2+2”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两年的基础教育加上两年的专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过多地强调基础教育,忽视了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从而导致专业课程减少、专业不专、科目间联系不强等弊病。高等院校应借鉴艺术设计院校的“1+3”教学模式,即在大学一年级里,所有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在设计基础部进行一年完整的、不涉及任何专业的设计基础学习,从二年级开始进入各个专业系,由各个专业系来提供给学生专业知识。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艺术设计实践。

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它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性的品质特征。因此,艺术设计理论也要综合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然而,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制度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专业特长,对文化课要求较低。忽视文化素质教育,强调艺术表现是许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有研究者指出:“从艺术设计教育而言,倡导创造性教育已有很长时间了,但时至今日,大多数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仍然是传统型的技法教育。有的院系的素描、色彩、构成、字体加上设计表现(效果图、模型)等技法训练课程占总课时的80%以上,而人文和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课程很少,形成了学生表现能力(主要是图绘能力)较强,人文学科综合素质偏低、模仿能力强而创造性不足的通病。”

此外,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突出表现在一些新的专业上,比如动画专业。目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师资的解决,一部分是通过将自己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留校任教或引进其他艺术设计院校的毕业生直接作为教师启用,这部分教师虽然学历较高(高等院校教师目前普遍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但职称偏低,普遍缺少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教学水平大打折扣;另一部分则是从美术专业转行艺术设计的,这部分教师多采用短期进修、培训或自学的方式转入艺术设计,没有接受过专业艺术设计教育,也不具备艺术设计实践经验,大多数人很难胜任艺术设计的教学工作。

建议和对策

任何一门学科,在设立之初都应制定一套关于本学科发展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艺术设计教育也是如此。然而有些高等院校只有近期目标,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它们往往以眼前的利益为目的,比如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制定上,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结果导致反复修改和调整。众所周知,要想办好一个新学科,必须有一套经过科学探讨和论证的专业计划,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结合实际,既要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又要结合所在地区的区域特点。因此,笔者以为,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应重点作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个性化的办学模式。在国内,艺术设计教育大多一哄而上,根本不考虑自己院校的特点,有条件的上,没有条件的也硬要上。关于这一点,高等院校应端正态度,深入探讨自己的教学目标和特色,制定学科方向,设置专业和规模,确立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根据所在地域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办学优势以及社会需求、培养目标来确立办学理念,追求个性化办学的风格。

加强艺术文化教育,增加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现代设计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宽泛,它不仅需要深入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涉猎多种其他学科。由于现代设计是构建在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之上的,因此,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是保证设计创造力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整体艺术修养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学生作品品位的高低。艺术文化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应有选择地开设文史、哲学、宗教、民俗、经济、社会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一些相关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这就要求艺术设计教育应与生产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生产服务;研究为教学和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生产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实验基地,同时与企业和市场紧密接触。这种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自包豪斯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这种教育模式的建立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并形成产、学、研一体的规模效益,从而为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美好的市场前景。

建立适合的教学评估体系。当前的高校评估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但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的方面。例如,教学评估机制这个风向标促使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评估体系简单地套用理工科的办学方式或评估模式来建设和评估艺术设计学科,难以充分尊重和遵循艺术设计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忽视了艺术设计学科建设的特点。因此,构建高等院校艺术类教学评估体系,使艺术设计教育按照自身规律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等院校影视艺术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逐渐朝着"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影视艺术专业已被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培养影视艺术人才中,必须优化传统教育机制,转变教学理念,优化利用教学方法,营造一种“自主、宽松、开放”的人才培养环境,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影视艺术知识与技能,多角度、多层次挖掘学生个性、创造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等院校影视艺术教学方法 在视听元素风靡的现代社会中,影像功能的魅力是任何介质都无法比拟的,逐渐走进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随之,影视艺术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在高等院校中,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学科,综合了其他艺术门类优点、各种科技力量。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极其低下,必须优化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逐渐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使其具备较强科技知识素养、人文艺术素养等,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实践性、综合性是高等院校影视艺术课程的显著日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影视属于工业制作艺术、大众消费艺术,创作到制作包含众多程序、职业、艺术门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将实践环节放在核心位置,优化利用各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方式、手段的总称,是多种教学方式组合下的操作对策,可以顺利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是师生间的关键性纽带,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增加师生、生生互动,增进师生间的友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整体性、双向性、实践性。 (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不同于教学方法,是指课堂教学中,传递一系列教学数据信息,吸引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加准确、客观地理解新的知识点。语言、教学工具是其关键性载体,前者由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组成,后者包含普通教具、现代化教具。教育手段和人类文明演绎历程大致相同,由最初的粉笔、黑板、教科书等到现代化的录音、技术投影、录像等,“开放型、超时空”是其显著特征,标志着教学手段逐渐走上现代化道路,而传统与现代化与现代化教学手段都属于教育教学服务状态。总的来说,教学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表现力、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确保影视艺术教学目的顺利实现。 以“影视艺术教育”为例,影视欣赏室、影视欣赏课件都属于有效的教学手段。一是:影视欣赏室。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浪潮中,影视欣赏室具有多样化的功能,电视机、投影仪、电脑等都是其重要组成元素。影视欣赏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理解、掌握影视艺术作品的内容,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提高各方面资源利用率,减少这方面的运营成本。二是:影视欣赏课件。就影视欣赏课件而言,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全方位分析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明确影视艺术教学目标,客观分析影视艺术教学内容、教学方向、教学活动环节等,合理制作课程软件。多媒体影视欣赏课件、网络影视欣赏课件是特别常见的影视欣赏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制作软件,在电脑演示过程中配上一些动画、图像等,便会使所呈现的课堂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从而刺激学生感官,对新课题知识留下初步印象。教师也不需要过多的板书与讲解某知识点,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比较高。对于网络影视欣赏课件来说,是一种作用

中国美术类高校及美术类专业排名

目前国内最好的美术院校,当属中国最著名的八大美术学院和清华美院(原中央工艺美院),其中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首,以中央美术学院最出众。此外,还有教育部确定的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及13所参照院校中美术类院校也比较拔尖。在单科美术专业中除了上述艺术类院校之外,也有一些综合性大学的佼佼者。如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美术学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的厦门大学,工业设计(艺术类)的大连工业大学,服装设计的武汉纺织大学都是全国一流的。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一)、各省最好的美术院校: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国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印刷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天津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 辽宁鲁迅美术学院、大连工业大学 吉林吉林艺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 山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 上海东华大学、上海大学

江苏南京艺术学院江南大学苏州大学 浙江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 河南河南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 湖北湖北美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 安徽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大学(暨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位于厦门)、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 广东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 海南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 广西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 四川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四川大学 重庆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大学、重庆大学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大学 云南云南艺术学院 新疆新疆艺术学院 西藏西藏大学 陕西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 甘肃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 宁夏宁夏大学

高校艺术教育的工作总结

高校艺术教育的工作总结 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和《吉林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十五规划》的精神要求,以及我校艺术教育发展三年规划的目标。本学期,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为学生们创设更多的艺术活动空间,加强了活动质量,提高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切实有效的发挥艺术教育功能,促进了新课改在我校的实施。顺利完成期初预定计划。 我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突破口,加大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配备,无论在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外艺术活动辅导上,都配备了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高度责任感的教师任教,信息技术也在艺术教育中得到合理化应用。加强艺术教育管理,加大艺术活动开展力度,始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我校艺术教育管理更具规范化,促进了我校艺术教育的整体发展。 全面加强普及性艺术教育活动,并结合课程改革目标,加强艺术课堂教育,使艺术课程更具艺术性和规范化,强化艺术基础教育。重点开展了学校的三团(合唱团、舞蹈团、军乐团)一队(电声乐队)一社(少儿书画社)活动,采取了务实高效的活动态度。保证活动时间和效果,取得良好的成绩。带动了学校整体艺术教育的发展。各活动小组积极投入活动,为我校的第二届艺术节做必要准备。

本学期我校为学生创设了更为广阔的艺术活动空间,组织开展三期校园歌手大赛—新星大擂台,参加人数达三十余人,培养并锻炼了更多校园小歌手,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艺术的舞台;我校积极参与梨树县家庭艺术教育进社区展评活动,共展出师生及家长书画作品一百余件,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好评,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积极组织参加上级相关部门的各项艺术作品大赛,选送书法、绘画、科技制作作品三十余件,获不同等级奖励。校舞蹈队及其他活动小组参加了团县委组织的庆“五四”青年节以及欢迎日本外宾的演出活动,受到一致好评。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学期我校艺术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众多不足,有待于下步工作中逐步解决。总之,我们将努力拼搏,把我校建设成名副其实的省艺术传统校,争创国家级艺术传统校,我校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加强艺术教育,努力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艺术设计教育

艺术设计教育 曾几何时有专家学者提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然而在科技与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让我们每人每天不得不忙于面对手机处理各种来自智能APP终端的大量信息,还有更多的未成年人成为低头族。让我们无暇顾及静下来聆听大自然的信息,细细思考为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以及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与大自然相处的。 从艺术设计高校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现象:比如一首流行歌曲很多高校学生都非常熟悉的“青花瓷”,但很多人却不知青花瓷这首歌曲背后,是由台北故宫为了摒弃传统的文物记录片形式而采取青年人喜欢的歌手这种形式来进行宣传,使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得以传承与保护发展;还有现在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所提出的“民宿”概念,那么,什么叫民宿呢?所谓民宿及民俗既有关联又有所不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后面的“宿”与“俗”,前者有概念的范围与衣食住行中的“住”有关。而“俗”则是一个文化概念的范畴,在中国古代民俗与官方相对应。比如收藏界陶瓷领域就有官窑与民窑一说。所谓民窑及民间即所谓民俗。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也有这种划分方法。再比如国家所提出的工匠精神,民间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手艺人”等。这些信息都对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信号,及作为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自身的教育工作岗位传承与保护中国灿烂的传统艺术文化的思考。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是有着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国家。在艺术设计领域,“中国工艺美术史”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有自身完善的理论体系。然而结合我国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要把这些内容都交给每个艺术设计的学生显然也不太可能,因此,本人作为一名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尝试探索出一种较为合理的方法,提出的观点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望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1.什么是传统艺术?我们不应该流于表面“传统”“现代”这类硬壳子的招牌,先下一番功夫,了解一下有关传统、现代、相关艺术的说明,到底是些什么意义。就个人浅陋所及,在艺术理论方面,西方自康德起,是美学家走在艺术家的先头。我国三百年来,因过分重视笔墨趣味,而忽视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生意境,以致两皆堕退。当代名家中,只有白石老人拈出一个“静”字,为真能道出他的艺术体验所至,接触到艺术中某一方面的真实。艺术家心中若填满了名利世故,开辟艺术心境恐怕是很难的事。这篇文章希望能帮助读者,了解传统艺术,也就是作者小小心愿。就“传统手工艺”而言,是一个时代的指称。在时序上它相对于现代,在内容上应指现代工业社会以前的所有工艺品类。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类别繁多,从材料上划分:有青铜器、陶瓷、玉雕、木雕、漆器、刺绣、泥塑、景泰蓝、金银制品、皮革、玻璃、竹编和草编等。除此之外从工艺方法即技术构成分类:还有染织工艺、涂饰工艺、镂刻工艺等。这些精美的工艺品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素养,是世界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教学改革(开放式、信息化、多元化教学模式) 如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传承与保护上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包括民间工艺美术,这一艰巨的任务就交给我们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并提出了课题。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教育部1998年颁发的普通高校木科 专业目录中,将“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 学科正式确立,因此“艺术设计”的各个专 业在我国各大院校迅速成立并发展起来。 艺术设计专业这门学科的的综合性非常 强,因而它研究和服务的对象相对于传统 的艺术门类来说也是大不相同。可以说艺 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社会需要 的必然产物。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之一的三大构成是指平面构成、色彩构 成、立体构成,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有重 要地位。自20 世纪80年代初期,三大构 成己在我国各大美术院校中被广泛应用, 它既培养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构思创 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水 平,因此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 专业基础课。其中平面构成的教学内容主 要是研究二维造型要素(点、线、面)以及 构成规律;色彩构成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着 重解决色彩的要素,分析色彩的本质和规 律,研究色彩搭配的审美要素;立体构成 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形、色、质等心理效 能的探求和对材料属性,加工工艺等的探 求。多年以来三大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 中的必修课程,它本身己经形成了较为成 熟且相对固定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模式。 但就长春建筑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 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来看,三大构成教 学模式按常规化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 明显存在弊端,经过几年教学实践我深刻 反思研究,三大构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三大构成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人任教以来一直担任构成课的主 讲教师,教研室每学期课程结束后都会组 织相关教师就本课程的课程设置、授课情 况进行研讨,同时结合学生的课程问卷调 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此来提升 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具体问题: 1.1优秀参考书较少 虽然目前图书市场上关于三大构成 的相关书籍品种繁多,但是真正适合高校 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课程的参考书目相对 较少,大多存在专业针对性差;内容生搬 硬套,语焉不详;章节衔接不上等问题。学 生在没有教师指导下无从选择适合所学 专业的相关参考书,往往误导了学生以为 三大构成课就是单纯的模仿,没有创意可 言的手工劳作课,远远偏离了视觉创造性 思维训练的初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没有形成与提升。 1.2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 由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再具体的 动手操作,往往通过作业量堆积来提升学 生的手绘技法,大量的重复性操作使学生 丧失了原本对新课程的兴趣,导致课程结 束后学生对课程的教学目的不甚了解,最 直接的反映就是作业抄袭严重,无创新可 言,与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 1.3与其它专业课割裂 众所周知,三大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 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为本专业 服务的专业课程服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模式的养成,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然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校的构 成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往往与本专业 后续课专业课相脱节,与本专业培养方案 中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好,没有形 成一个统一的课程链化式结构。比如教师 在讲授平面构成中重复构成时,只是介绍 了重复构成的概念、特点以及它的构成形 式,然后布置了重复构成的相关作业,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具体设计案例, 更没有结合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专业特 点进行具体分析,课程结束后学生往往一 头雾水,不了解学习构成课在今后整个专 业学习中的具体作用,感到枯燥乏味。 2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2.1突出专业特点 如何能让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三大 构成课程与专业方向密切结合是我们一 直追求和努力的目标,同时也是我们在制 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核心指导思想。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艺术设计每个 专业学生都采用一致的教学模式与教材, 那么除了无法很好地突出每个专业方向 的特色外,更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 到困惑迷惘,不明白为何要学此类课程, 更加谈不上懂得如何应用,达不到预期的 教学目的。为了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为了让学生能了解三大构成课程 在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能 够学以致用,我们必须本着紧密结合艺术 设计专业方向,突出专业特点的指导方针 来制定我们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 教案以及作业的要求,通过对以上几个方 面进行优化整合,以此更好的完成整个教 学进程;在课程的整体设置上加强了与本 专业的联系。例如,在环境专业构成课的 课程内容上增加室内外建筑作品赏析,通 过对国内外优秀室内建筑设计的赏析,认 识构成手法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使学生 带着目的去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 2.2注重构成系列课程的整体性与连 贯性 大多高校的构成课作为专业基础课 都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平面构成、色彩 构成、立体构成课程之间紧密相连,形成 形态构成系列课程的有机整体。在开课的 先后顺序分别是:平面构成——色彩构 成——立体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 相连、逐渐递增的关系学生在平面构成课 程中学到的形式美的法则在色彩构成、立 体构成中同样适用,从平面构成到立体构 成实际上是一种训练的延伸,也是质的飞 跃;另外,学习平面构成是进行立体构成 训练的基础和保证,是学生的思维模式是 从二维空间向三位空间的转变的过程。所 以说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 专业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注重构成课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力 求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 从基础知识到实际应用,形成统一的课程 链化式结构。使三大构成形成一个相对完 整的小系统,构建起一个以艺术设计为核 心的大系统。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学方法、课程内 容的改革与完善,提高了三大构成的教学 质量,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结合本专业 方向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有利于学生根据 本专业需求,有效发挥三大构成在基础课 和专业课之间承担的承上启下的作用。通 过思维灵活性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连 贯性及多方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 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拓展现 代艺术设计的新篇章。 三大构成课作为艺术设计院校中的 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具有重 要作用。为了迎合未来社会对于设计类人 才的需要,提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 就业率,三大构成课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 己的教学理念,重新审视构成课的教学目 的,一次来满足社会对设计的需求。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 课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王 超 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网络出版时间:2014-04-29 11:31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3615603230.html,/kcms/detail/11.5934.F.20140429.1132.476.html

艺术设计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文化课: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I 计算机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 Cultivation and Basic Lawsl 形式与政策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 and Policiesl 创新方法 Innovative Method 大学英语技能拓展综合实践 College EnglishComprebensive Skills practice 中国近代史纲要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Modern History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ao Thought &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a Socialism 经济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Economics 专业课: 色彩 Color 素描 Sketch 艺术设计导论 Design Introduction 摄影基础 Foundation of Photography 构成基础 Basic Principles of Structure Basic Principles of Structure

现代设计史 History of Modern Designing 美术鉴赏 Art Appreciation 人工图学 Manual Picturing 写生 Sketching 装饰基础 Fundamentals of Decoration 版式设计 Typographical Design 广告设计 Advertisement Design 实用广告学 Practical Advertising 图形创意 Graphics Creativity 文字设计 Character Design 中国画基础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rt 包装设计 Packaging Design 民族艺术研究与考察 Ethic Arts Research and Check 商业插画 Commercial Illustrator 数字摄影与后期 Digital Photography and Post 当代艺术思潮

2020最新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排名

2020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排名 艺术设计学专业介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素质,从事艺术设计教学、设计策划、设计创意和研究等的专业人才。核心课程:设计史论、设计原理、设计美学等。 培训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城市规划、建筑及园林等城建部门、在相关设计公司、工程公司从事设计、管理工作及在相关工程项目从事建设与监理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性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城市规划、建筑及园林等城建部门从事设计、管理工作;在相关设计公司、工程公司等行业从事施工、设计及项目管理工作;在相关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材料经营等工作;在相关工程项目从事建设与监理工作;在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养护管理工作。 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艺术设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状况; 2.掌握艺术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规律; 3.掌握艺术设计作品的分析方法和评价原则; 4.具有进行艺术设计学研究与教学的基本能力; 5.了解国家相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学及艺术设计研究的发展动态。 课程介绍

艺术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艺术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中的设计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全方位的作用。设计内容广泛,非常适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感知特征,使他们更乐于从其中丰富的内容里接受知识和各种情感的熏陶。设计类内容接近现当代艺术的内容,随着大众艺术观念的改变,无论是艺术创作手段、艺术呈现形态、欣赏艺术的方式还是对艺术的评价,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应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更多地融入设计艺术教育。现在的艺术教育发展的内涵与方向是什么?目前艺术教育 现状是什么?未来艺术教育的发展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趋势?而现在的我们又要向什么方向努力。 关键词:艺术教育;未来;变化 中国从洋务运动开始,把艺术从西方引入中国,从此我们开始真正的在课堂内教授艺术。蔡元培先生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时候,也寄托着希望用美育来代替宗教或者说儒学一类,(当然个人认为美育和艺术教育不同)我曾经认为艺术家要具有时代精神,要有社会使命感,要能对得起社会的认可。艺术是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艺术可以提高人类对美的感受与理解,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人可分为创造

艺术的人和欣赏艺术的人两种。艺术教育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它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但是我国对艺术的教育最早发生于宋朝,中国艺术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宋徽宗时画院从教育到艺术绘画的创作的是一条龙产出的。当时的绘画理论著作种类繁多,比如说唐时张彦远写的《历代名画记》;宋郭熙《山水训》之类都是当时的最具名声绘画书籍。晚清到民国,许许多多的爱好艺术绘画的孩子是通过学习《芥子园画谱》来学习绘画的洋务运动之后引入课堂的更多的是中国艺术史中提到的西洋画通过在对西方艺术史,19世纪之前的西方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是有自己自觉的艺术追求的比如伦勃朗、米开朗基罗、库尔贝等。但是大多数艺术家,尤其是梵戴克和勒布伦为首的肖像画家,等多是在接受委托完成作品,而不是像蔡元培先生那样说的“艺术要具有时代精神,社会使命感,社会的认可”,是给艺术家增加无形的压力。 我们普遍化的艺术教育还有意义吗?艺术本来就是属于少数人的,正统艺术本来也服务于少数人的,当今“艺术家”这样泛滥,是不是本身就是对艺术的亵渎?艺术教育是否应该精英化教育?那出路又是什么呢 在我认为普遍化的艺术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是为了让孩子们或者我们掌握欣赏艺术的能力,而不是让所有人都从事艺术。并且让孩子们保持着创新、灵活、充满想象

全国艺术类高校博士点

第一篇 中央美术学院:一个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覆盖八个二级学科),两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美术学、设计艺术学)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博士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具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和设计艺术学、美术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是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艺术学、美术学、音乐学、艺术设计学、电影学、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2009年被批准为博士点建设学科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点 苏州大学:设计艺术学博士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博士点 首都师范大学:有美术史论、美术教育理论研究、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研究、油画古典技法材料与创作技法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授权点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 上海大学:上海地区唯一的美术学博士学位授予点、艺术管理博士学位授予点 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美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艺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浙江大学:艺术设计类已建立硕士点,博士点 福建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美术学博士点 武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博士点、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 湖南大学:2005年获“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点,2006年开始招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设计艺术学环境艺术方向博士生。 西南交通大学:一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硕士点):工业设计 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拥有二级学科博士点

西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艺术方向)博士 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博士点 第二篇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博士点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博士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一级学科和设计学、美术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三个一级学科均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艺术学、美术学、音乐学、艺术设计学、电影学、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学2009年被批准为博士点建设学科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点 江南大学:产品系统设计与理论博士点 苏州大学:设计学博士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含舞台美术理论与实践研究、舞台人物造型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舞台灯光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拥有美术学、设计学、艺术理论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美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武汉理工大学:拥有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四川大学:3个艺术类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下设16个专业方向,同时与历史文化学院共建了文物学与艺术史博士点,下设4个研究方向。 湖南大学:2005年获“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国家首批“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2006年开始招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设计艺术学环境艺术方向博士生。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思路浅析

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思路浅析 摘要:在文化强国的战略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借此发展契机吸纳更多优质资源,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而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大量具有创新、创意人才从事具有前景的文化创意活动。产业的发展对艺术教育带来更多拓展空间,并引导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加强当前高校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本文主要分析高校艺术教育创新的制约瓶颈和面对的问题,艺术教育创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用,探讨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环境;高校;艺术教育;创新策略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批艺术创意人才的文化创造活动,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同时应该突出创意、创新人才的核心要素地位。高校艺术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文化创意智囊、构建创新团队的阵地、摇篮,但一般高校乃至艺术院校的艺术创意创新人才培养陷入困境,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进而制约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艺术教育创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用 (一)艺术教育创新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学理支撑和核心推动要素 我们普遍接受并认可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和基础,而文化创意产业是对知识经济时代艺术教育的延伸和新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下,高校的艺术教育发展在挖掘学生艺术潜力

和创意的培养上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根据不同文化艺术产业的人才进行更高的要求。早在文化创意产业获得发展之前,艺术教育就已经在创意、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不断地尝试和突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艺术教育的形式,并从专业建设方面促进艺术教育专业性得到丰富和延伸。从学理背景以及人才基础层面而言,艺术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二者形成相互承接并促进对方发展的关系。 (二)高校艺术教育创新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来源 高校的人才培养阵地功能对于艺术教育的发展同样起到重要作用,高校依然是创新型艺术人才的主阵地,发挥并承担对创新思维艺术人才的培养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主要魅力。从艺术教育的发展来看,艺术设计上的创新突破若想取好的效果,应该具有突破常规,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眼光,高校艺术教育创新的责任和方向也正基于此。艺术教育则是对感知能力提升的教育,将思维和实践感知的联系建立起来,艺术教育不仅能促进文化创意的形成,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促进思维能力在有意识的锻炼下获得提升。 二、高校艺术教育创新的制约瓶颈 (一)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偏失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有的功利意识、效益意识以及商品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艺术教育的纯粹性,导致艺术教育呈现市场化、商品化的趋势,对艺术教育的内在价值形成冲击和摧毁,并对创新、创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不像美术教育成熟,许多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并未发展成为独立的科系。虽然我国设计艺术教育近20多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依然存在着一系列诸如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学科定位不准等突出问题。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艺术设计专业在一些综合大学、工科和师范院校中纷纷开设起来,目前为止已超过1000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等二级学院也相继在这些高校成立,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然而,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脱胎于“工艺美术”,这是一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一直不大重视与技术、经济的联系,也不考虑经济对设计的影响,沿袭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束缚。 现状和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设置较早,多数院校都有很强的师资队伍和悠久的办学历史。然而,艺术设计专业与美术教育专业相比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大部分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都是附设在美术教育专业下。由于传统艺术院校基本上是按照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因此很难摆脱美术教育的教学体制,也由此造成了学科划分不清晰,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等问题。如此看来,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体系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如果不能明确对培养方向定位的话,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就很难保证。 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规范也是艺术设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大多实行的是“2+2”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两年的基础教育加上两年的专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过多地强调基础教育,忽视了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从而导致专业课程减少、专业不专、科目间联系不强等弊病。高等院校应借鉴艺术设计院校的“1+3”教学模式,即在大学一年级里,所有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在设计基础部进行一年完整的、不涉及任何专业的设计基础学习,从二年级开始进入各个专业系,由各个专业系来提供给学生专业知识。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艺术设计实践。 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它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性的品质特征。因此,艺术设计理论也要综合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然而,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制度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专业特长,对文化课要求较低。忽视文化素质教育,强调艺术表现是许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有研究者指出:“从艺术设计教育而言,倡导创造性教育已有很长时间了,但时至今日,大多数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仍然是传统型的技法教育。有的院系的素描、色彩、构成、字体加上设计表现(效果图、模型)等技法训练课程占总课时的80%以上,而人文和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课程很少,形成了学生表现能力(主要是图绘能力)较强,人文学科综合素质偏低、模仿能力强而创造性不足的通病。” 此外,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突出表现在一些新的专业上,比如动画专业。目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师资的解决,一部分是通过将自己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留校任教或引进其他艺术设计院校的毕业生直接作为教师启用,这部分教师虽然学历较高(高等院校教师目前普遍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但职称偏低,普遍缺少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教学水平大打折扣;另一部分则是从美术专业转行艺术设计的,这部分教师多采用短期进修、培训或自学的方式转入艺术设计,没有接受过专业艺术设计教育,也不具备艺术设计实践经验,大多数人很难胜任艺术设计的教学工作。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工作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工作 发表时间:2015-10-20T15:31:12.347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8期供稿作者:黄小懿 [导读]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艺术教育3班审美能力的提高、改变表现在个体心理中,而艺术教育能够延伸到智力、伦理范畴中,对智力开发、道德能力的改善都会产生促进作用。 黄小懿临沂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艺术教育3班276000 作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把艺术教育在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完善个性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是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教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一、艺术教育的性质与作用 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然而现在谈论道德素质的问题时,不免先说起德育,而忽略了美育的作用。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美育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古代儒家为了以道治国,稳定社会秩序,普教六艺。要求学生掌握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基本才能。通过教之六艺,要求人们在行动上、思想上、性情上都符合统治阶级的道德规范。在中国古代画论中,艺术的德育功能向来受到推崇。儒家、道家盛行的伦理道德意义影响着中国画的主流意义,使中国画发挥着“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的政教作用。谢赫在他的画论著作《画品》中主张艺术作品要有思想性,要能教育人们服从本阶级的道德规范。鲁迅也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同时期的法国美学家狄德罗也十分重视艺术的伦理教育作用。他认为艺术作品必须对欣赏者有教育意义,否则作品就没有价值。艺术载体多样化,但其任务都是弃恶扬善、歌功颂德。当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看到恶的人和事会谴责和厌恶,看到善的人和事会感动,而受鼓舞。这说明艺术可以感化教育人,具有道德教育的威力。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一个艺术实践者,并形成了他的艺术见解。他认为艺术应该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的功用主要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 二、艺术教育手段 1.艺术欣赏。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通过艺术欣赏,自然而然地去追求真善美。实施艺术教育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学校,二是社会。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都是通过艺术欣赏来实现的。在高校普及美育的过程中,艺术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开辟艺术欣赏的天地,引导他们进入艺术美的世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这些都离不开高校的艺术教育。艺术欣赏在艺术教育中既是重要的基础,也是重要的手段,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趣。当听《义勇军进行曲》时,那铿锵有力的旋律立即在听者心中唤起最朴实的爱国心,最强烈的爱国使命感。凡有形象的东西不一定是美的,但美的东西必然具有感人的形象。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在这幅反映纤夫苦难生活的画面里,表面上看是纤夫在辛苦地劳作,其实,画家更深层的含义是社会底层的劳苦人民的挣扎及与残酷的命运和黑暗社会做斗争。这些艺术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及意境无不给人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与启示。真正的艺术作品是通过具有特定形式结构的灵魂与欣赏者的灵魂相互感应的。可以说,艺术作品是爱的结晶,艺术欣赏是爱的感染。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传统艺术是我们的主要欣赏对象。国画、书法、中国油画、中国戏剧、民族音乐等艺术形式,很自然成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它既是艺术教育,又是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自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笔下塑造的对象,荷花的优美形象与寓意往往与现实的人或事联系起来,其美感及意境更深一层。一幅以荡气回肠抑或浅吟低唱为主调的山水画,不仅能赏心悦目,还能使人心胸开阔,在感悟大好河山的意境的同时,心灵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教育。罗中立的肖像油画《父亲》,一面世便震动了画坛,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画面中细腻刻画的一个敦厚、朴实的农民形象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深深震动了观赏者的心灵。 2.参与社团。完成艺术的审美,仅靠艺术作品本身单方面的条件是不够的。它取决于艺术作品和欣赏者两方面因素的积极相互作用,即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东西在欣赏者内心产生共鸣,达成审美意识的配合。欣赏者的审美能力越高——即能“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那么,他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便能更多地产生共鸣,所受的艺术教育愈有效。学校的艺术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在艺术通识课上学习艺术理论知识、进行艺术欣赏,还要鼓励学生课下参与学校的艺术社团活动,在艺术实践中体验艺术本身的内在力量,也是实现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各高校都有形式多样的艺术社团,它们是高校艺术文化的重要实践场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适合自己的艺术社团,在社团里学习能更专业地提升审美实践能力。社团会定期组织学员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不仅丰富了社团学员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审美意识和道德素质,同时,又起到对其他观赏者的艺术教育作用。充满活力的艺术社团对营造校园艺术氛围、支撑艺术教育体系、激发学生艺术潜能、提升学生道德修养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艺术是含蓄的,由含蓄造成的悬念更能激起欣赏者的好奇心,从而主动地深入体味艺术品所传达的寓意,还能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对原作进行联想、补充。因此,艺术教育是以理性来调节和净化感性中属于本性的东西,以理性的渗入、积淀使之发生变化、发生自然的人化。同时,艺术教育还以感性突破理性结构的僵化性、抽象性,赋予其发展所需要的动力,使外在的伦理法则获得人情的意味和能动发展的态势,而避免它变成空洞的教条和抽象、虚假的外在形式。因而,审美活动作为人性的内容,是人类群体超越动物性的族类确证。审美能力的提高、改变表现在个体心理中,而艺术教育能够延伸到智力、伦理范畴中,对智力开发、道德能力的改善都会产生促进作用。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论文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论文 一、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础课训练与专业设计脱节。造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设计是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课程的基础部分,三者自成体系又相互独立,但是这也就使课程之间失去了关联性,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到的知识体系和架构是零散的,缺乏合理的整体结构。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人可曾说:“如果说工业设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我们教学体制不仅将它切成了片,还切成了丝,然后再靠学生将其还原成有机整体,而这是极为困难的。”基础素描、色彩课的教师大多出身美院的油画系、国画系、版画系,他们的教学思路和艺术设计这一专业的要求有些出入,教学模式陈旧刻板,造成了基础教学大多强调重写实摹写与技法。由此,上述情况使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和系统知识两个方面的成就都不突出,设计程序不精通,更不具备整体上的综合创造力。第二,轻视创意,着重培养技能。艺术设计专业课的教学中出现很多重共性轻个性、重技法轻构成、重写生轻创意、重写实轻写意、重素描轻速写、重具象轻抽象的现象。很多教师在基础设计教学过程中片面突出学生的写实素质,甚至出现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练习,重点强调学生在技法和画面效果两个方面的训练,这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的开发。此外,计算机对设计的辅助作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埋没,学生也就不再注重自己的设计思维和艺术潜力,由此造成思维创造的缺陷被技法效果所掩盖,作品形式也因为电脑的运用逐渐变得程序化,艺术创作的性质逐渐变成了单纯地“生产”和“拼图”。现阶段的艺术设计教育不再重视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设计思维的发散和审美视野的开拓,学校的课程无法支撑创造力的发挥,本科教育被当做技能教育,这种现实情况推动了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 二、建立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 第一,理论课程设置应加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未来设计师的培养方式要以变现力、洞察力、理解力、解决能力、交流能力为重点,所以理论课程要注重这些能力的提高。培养有思想文化境界,熟悉社会、市场经济的高素质设计人才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此外,注重理论课,增强学生的设计观念。在

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化建设

艺术教育32ART EDUCATION 2012 · 05■ 呼宇 浅议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化建设文章结合作者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提出利用学校所处地域的文化艺术环境,长期发展中已经具备的学术地位、师资力量、办学经验 以及硬件设施等重要资源,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进行挖掘、开发,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并以此为突破点逐渐带动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特色化。 公共艺术教育 特色化建设 内容摘要: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陆续颁布《在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确定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并且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艺术课程体系,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截至目前,公共艺术教育在效应、水平、深度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各个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内容趋于大同化,课程类型趋于同一化,缺乏地方性特色,教学方式单一化,缺乏体验性。一句话,各个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模式大同小异,没有体现出各自的个性特征和突出之处,即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化严重缺失。为此,认真开展艺术教育教学特色化研究不仅已成为一个热门课题,也成为充分体现艺术教育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个人的认识。一、结合本地区文化艺术特色,开发民族民间艺术课程民族民间艺术是指民族民间劳动者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为了自身欣赏和现实使用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带有很大自发性、业余性和自娱性的艺术内容及样式,它贯穿于人们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它讲究造型与色彩的视觉美感,追求和谐统一的美学境界,因此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另外,它传承记载了民族文化的发展演变史,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等内容,所以文化学术价值极其突出;再者,民族民间艺术作品通过与相关民俗活动的紧密结合将社会的 理性价值标准诉诸人的感性知觉,潜移默 化地引导人们的行为,故而具有很强的道 德教化作用;最后,民族民间艺术对自然 形象的拟人化和意象造型手法,以情感 代替理性、想象代替写实的艺术观念, 自由随意的创作态度,以及作品中表现 出的强烈个性特征等对思维的启发、想 象力的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和个性发展 具有积极作用。 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 民间艺术,不仅具有审美教育功能,而 且具有启发思维、开发智力,进行传统 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化,培养实践能 力和创造力等强大功能,因而具有很高 的课程开发价值,应当成为公共艺术教 育的重要内容。但从目前来看,公共艺术 教育内容中对我们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民 族民间艺术重视程度不够,此类课程比较 缺乏,许多大学生对我们本民族的艺术了 解甚少,使本民族的艺术在自身文化内部 的传递面临困境。 为适应艺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们 在课程设置时应格外关注民族民间艺术的 研究与挖掘。具体来讲,各个学校可以将 自身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与所在地区民族民 间艺术紧密结合,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实 际的基础上,着重选取那些具有地方性、 经典性、适宜性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开 发一批形式独特的、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 课程,以必修课、选修课或专题讲座等为 主要形式,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拓宽 学生与民族民间艺术的接触面,培养学生 宽容的艺术态度和广阔的艺术视野,强化 对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最终 达到提升个人艺术修养、培养民族情感的 效果。同时,在民族民间艺术课程的开发 中进一步凸显艺术教育的地方性、民族性 特色。 二、加强综合性艺术课程的建设,打造品牌课程艺术课程的综合化体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对艺术课程特别指出:“注重理解视觉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关系;注重视觉艺术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联系。”①就是强调课程构建的综合化,即把不同艺术、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多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这种综合并不是要抹煞学科的独立性,而是强调艺术与科学之间形成相互改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真正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多种文化和历史遗产,了解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以及特定艺术风格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历史发展间的联系。要加强这类课程的建设必须打破以往的艺术学科间以及与其他学科间的壁垒,加强不同学科的合作与交流,真正做到课程资源共享。首先,要加强不同院系的合作,利用各院系学科特点和优势,共同筹划、酝酿新的综合性课程。其次,要加强不同院系、不同专业教师的合作,确定课程的内容及结构,从事课程教学及研究,并鼓励采取联合执教的方式,以充分调动不同院系各方面的教学力量,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综合性品牌课程。最后,要特别注意增加一些艺术与现代媒体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扩展学生艺术表现的手段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领略科技之美。三、加强网络课程的开发,拓展艺术教育新途径网络课程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手段实施的艺术及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它不仅可以使学习者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计划地进行自主性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