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目录结构:

第一节课程概述 (2)

一、课程的定义 (2)

(一)课程的词源 (2)

1.课程 (2)

2.curriculum (2)

(二)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2)

(三)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2)

1.学科(领域)维度 (3)

2.经验维度 (3)

3.目标维度 (3)

4.计划维度 (3)

二、课程理论 (3)

(一)课程理论的构建 (3)

(二)课程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3)

1.课程的价值取向 (3)

2.一元化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 (3)

3.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3)

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4)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5)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5)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5)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

对于课程,存在着许多种定义。每一种课程定义都隐含着某种哲学假设和价值取向,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念。

(一)课程的词源

1.课程

2.curriculum

(二)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在探讨课程本质内涵时,学者们所持的哲学观、社会学观等各不相同,对课程本质的理解自然各异,从而导致对课程本质内涵的限定出现诸多歧义的现象。

(三)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课程的定义种类繁多,将其归类,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维度界定课程的定义:

课程 对课程的词源作一追溯,可以发现中文中“课程”一词始见于唐代。宋代学者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运用课程一词,其课程的含义与当今人们对课程的理解已经相接近。 curriculum 在英语中,课程(curriculum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rrere ”,用名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跑道”即“学程”(course of study ),课程的含义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用动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奔跑”即“学习的过程”,课程的含义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

计划维度 课程定义

目标维度 经验维度

学科(领域)维度

1.学科(领域)维度

将课程看作是教学的科目,这在历史上由来已久,如我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中世纪初的欧洲,学校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等七艺,而西方现代学校的课程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

学科课程注重学科科学体系,并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教材,让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学习。这种课程通常表现为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等。

2.经验维度

经验维度界定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也叫做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的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3.目标维度

以目标的维度界定课程,起源于博比特、查特斯的课程工学,后经泰勒等人的发展,将课程看作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4.计划维度

将课程定义为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二、课程理论

课程理论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是教育学理论的一个下位理论。

(一)课程理论的构建

课程理论是着重地说明学校课程中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通过指明它的发展、它的使用和它的评价来说明学校课程的含义。

(二)课程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1.课程的价值取向

课程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课程中的各种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将课程看成是手段还是目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种观点认为,学校为儿童提供的各种学科本身并不存在自身所谓的内在价值。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课程本身就是目的,课程具有内在的和固有的价值。

2.一元化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

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主流中心的课程”,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和经验为中心而设置的课程。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人口的流动等因素使多元文化的影响"注入"课程和活动设计之中,在批评一元化课程的基础上多元文化课程发展起来。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课程要能体现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尊重各种文化的同时,要将主流文化与少数族群的文化能够整合成一体。

3.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分科课程将科学知识加以系统组织,使教材依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编排,注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者各自的长处正是对方的弱点。

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

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一方面,在显性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隐性课程;另一方面,隐性课程也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转化为显性课程。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从中外早期教育课程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幼儿园课程既具有与其他各级各类课程的相同特点,也具有的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课程的特点。

相同点:关注社会文化和知识性质。

不同点:更为注重儿童发展。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在儿童早期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幼儿园课程的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这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之所在。

幼儿园课程的其他成分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课程的理念一旦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课程的各种成分就有可能在课程理念的统合之下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发挥其总体的功能。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 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结性指导的课程目标是() A 普遍性目标 B 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2.()是最能让幼儿有真实感受的教具,对幼儿发展来说,这是最有价值的与环境互动的媒体。 A 实物 B 挂图C幻灯片D图书 3.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过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材料,加以科学分析判断,以此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行中的课程更为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是()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4.除了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外,幼儿在园的所有活动都包含在()之中,这是幼儿园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A课堂B游戏C日常活动和生活D学习5.课程评价最重要的作用是() A检查或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 B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 C确保其正确的方向 D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 6.幼儿到目前为止的实际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幼儿的身体动作、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表现来分析得出。这种发展是指幼

儿的() A普遍目标B目前发展C理想发展D现实发展7.幼儿园课程只需要向儿童传递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最浅显的知识。这说明幼儿园课程具有() A启蒙性B全面性C生活性D整合性 8.对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孤立的感官教育B忽视创造力 C重视生活经验D缺乏社会互动 9.既是课程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的是() A园长B专家C家长D教师和幼儿二、填空题 1.瑞吉欧的课程与教学主要以___的方式展开。 2.研究幼儿的发展需要必须认识到幼儿的“理想发展”与“____”的水平及其之间的差距。 3.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叫做__。 4.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是指明确的、事先编制的课程,也称__。5.幼儿园课程设计大致包括制定课程目标、___、___进行课程评价。 6.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强调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因此,___就成了该方案的核心。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选择题 单选 2、以下课程类型中个,不属于学科课程的是( B )。 A、分科课程 B、核心课程 C、相关课程 D、融合课程 3、依据课程决策的层次标准来分析,任课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属于( A )。 A、学校层次的课程 B、教学层次的课程 C、观念层次的课程 D、体验层次课程 4、( C )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对称经验课程。 A、核心课程 B、广域课程 C、活动课程 D、融合课程 5、( B )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是生成课程,当受教师水平、物质环境条件、幼儿人数等制约时,容易使幼儿的自主、探索、实践流于表面。 A、隐性课程 B、经验课程 C、学科课程 D、分科课程 6、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A )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悬缺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 A、艾斯纳 B、古德莱德 C、普洛佛斯 D、费尼克斯 7、以下哪种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 C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悬缺课程 D、经验课程 8、以下哪种课程是属于社会本位的课程类型。( A ) A、核心课程 B、分科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9、除了活动课程外,以下哪种课程也是属于经验课程。( C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核心课程 D、广域课程 10、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定义是( B )。 A、经验论 B、活动论 C、过程论 D、体验论 多选 1、以下哪些是幼儿园课程的特点(ABCD )。 A、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B、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C、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D、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2、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斯纳教授从课程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哪些课程类型( ABC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悬缺课程 D、经验课程 3、关于课程的概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ABCD ) A、课程是教与学的内容 B、课程是教与学的计划 C、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 D、课程是各种活动 4、幼儿园课程由以下哪些要素组成?(ABCD ) A、幼儿园课程目标 B、幼儿园课程内容 C、幼儿园课程实施 D、幼儿园课程评价 5、以下哪些课程属于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划分的(AB ) A、理想课程 B、领悟课程 C、隐性课程 D、悬缺课程 填空题 1、按在不同层次上起作用对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观念层次的课程、社会层次的课程、学校层次的课程、教学层次的课程和体验层次的课程。 2、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课程,其实质是学科课程。 3、悬缺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课程。 4、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课程,其具体样式表现为分科课程和相关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1.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 2.课程的要素 课程组织是依据目标的要求,对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或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加以编排、组合、平衡的方式。它包括教育教学计划、学习材料及活动设计、环境创设与布置、教育组织形式、时间与空间的安排等。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以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提供调整的信息。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程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们相互作用、互相制约、互相调节,从而使课程处于良性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决定的。 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在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人(离)园等。 另外,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看,由于幼儿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而是注重幼儿全面和谐的整体培养。因此,在内容上就不仅仅限于几门学科,还必须能够满足幼儿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性的以及沟通与创造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而如此多的内容只通过作业课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综合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途径,特别是通过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幼

幼儿园课程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定义:种类繁多,可从几个维度分 1?学科(领域)维度:将课程看作是教学的科目 例: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等 特点:注重科学体系,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教材,让学习者进行有系统的 学习。 2?经验维度:学生在教室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特点: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驱使任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目标、兴趣、内驱力、理想、信念等都可以成为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3. 目标维度:预期行为的结构化序列。 特点: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 4. 计划维度: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特点:一种综合的倾向。 二、课程理论 一)、构建:正处于形成状态中 二)、基本问题: 1. 课程的价值取向。 2. —元化课程与多元化课程。 3. 分科课程(六科教学)与活动教程(五个领域) 4. 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T同时存在 A. 计划性:有计划、有组织Ji无计划、无组织 B. 学习的环境:课堂教学获得Ji学校环境获得 C. 学习结果:获得预期性的知识Ji获得非预期性的东西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但不同历史时期也是 有所不同的。

我国:20、30年代:将幼儿园课程看成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经验。 50 年代:学习苏联的模式。 80 年代:重关注课程的过程价值。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与学校相比,有其内容上的特点: 1、多注重个体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2、多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 3、多注重“整个儿童”人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心理学派繁多,较具重大影响的是: 1、认知心理学。 2、成熟理论。 3、心理动力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4、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但不能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唯一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 一、流派(四个) 1、经验论。 2、唯理论。 3、实用主义。 4、存在主义。 二、哲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为课程提供有关知识的来源、性质、类别、认识过程及知识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理性认识。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重难点解析 主题词:课程的多元定义;一元化课程;多元化课程;分科课程;活动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游戏;教学;日常生活活动(一)课程的定义 1.课程即科目 将课程定义为学科科目(或领域),即主要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如科学、数学、语言等)。 认为课程即学科科目(或领域),就会注重学科科学体系,会依据科学和学问的逻辑,并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成一定体系的教材,让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学习。这种课程通常表现为各科目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材等。我国幼儿园过去普遍实施的分科课程(语言课,常识课,计算课,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即是认同这种定义的表现。 2.课程即经验 课程还被从广泛的意义上定义为学习者的经验,即课程被认为“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所获得的一切经验”,而不是学科科目群。 以经验的维度界定课程,起源于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杜威认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i他主张“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个部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这种观点即强调从教材转向个人,认为唯有儿童实际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经验,才能称为儿童学习到的课程认为课程即经验,就会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就会“以开发与培养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突出地将生活现实和社会课题,或者说是以社区、经验、活动、劳动等等作为内容编成,旨在培养丰富的具有个性的主体。经验课程的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现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经常讲的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就是属于这种经验课程。 3.课程即目标 还有一种观点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从这种维度来界定的课程“并不关心学生在学习的情境中将要做什么,而关心的是作为其行为结果——他们将学到什么(或将能做什么)。课程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这就要求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作为课程,之后所有的教和学都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在我国50年代以后,幼儿教育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国家对幼儿园课程采取中央集中管理的方式,这时的幼儿园课程较多关注的是儿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较多关注的是课程预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当时的幼儿园课程认同的就是“课程即目标”。 4、课程即计划

00394幼儿园课程(新版本)

幼儿园课程各章考试要点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4 .课程即教学计划。 5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二)“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经验” 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三)“学问”中心课程理论(观点及优缺点)认为,知识是课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将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价值的内容按其自身的逻辑顺序和结构组织起来教给学生,就能逐渐地培养他们成为训练有素的学术人才。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以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的性质为中心组织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文化的精华,并促进学生逻辑性的发展,老师也容易组织教学。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可能导致重认知轻情意、重记忆轻理解、重共性轻个性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械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的核心应是学生的发展,课程内容应随学生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这一理论的特点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课程内容随学生变化而改变,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这类课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多方面潜能。它的局限性在于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易变的、因人而异的兴趣,引导他们有效地学习。 (四)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活动课程本质上是属于经验中心或学生中心的,它集中体现着经验中心课程的思想和特点。它以学生、问题和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与个性发展为教育过程的重心,注重养成教育,注重教育过程,注重问题解决,课程评价以主观综合评定为主,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迁移。(五)隐性课程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隐性课程有如下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1)物质一空间。(2)组织一制度。(3)文化一心理。 (六)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定义的涵义: 1 .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 2 .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 3 .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 (七)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 .基础性。 2 .非义务性。3.适宜发展性。 (八)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 1 .启蒙性。2.生活化。 3 .游戏性。4.活动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 第二章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它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三大来源。儿童发展、社会生活和人类知识是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同时也是课程目标的“来源” 。对教育目标体系中三大来源的信息进行筛选协调,筛选工作应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可能性筛选”。第二步,“价值性筛选” 。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1.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 2 .年龄阶段目标; 3 .单元 目标; 4 .教育活动目标。 (三)、建立幼儿因课程目标体系,必须考虑的三个因素是:(1)学习主体的心理结构;(2)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3)学习者的心理发展水平。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发展水平可以通过教育内容的深浅不同和发展要求的高低不一而间接反映出来,因此,这一因素隐藏在另外两个因素之中;任何内容领域的学习都应促进幼儿情感认知、动作、技能三种发展内容;同样这三方面发展,都要借助于学习内容才得以发展。这三个因素紧密结合,才可能形成合理的课程目标结构。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及其涵义: 1 .整体性原则。幼儿园课程目标要尽量周全,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这里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德、智、体、美各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尽量涵盖情感、认知、动作、技能等内容。 2 .系统性原则。课程目标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第一,阶段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体现心理发展的渐进性。第二,下层目标和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和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 3.可行性原则。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本地区、本幼儿园、本班儿童的实际,所定目标应该是幼儿能达到的。4.时代性原则。课程目标应该体现时代性,要关注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在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5.缺失优先原则。幼儿园总目标是一种理想目标,儿童现实的 发展与这种理想目标之间必然存在差距。在制定地方课程纲要或本园课程时,特别要在课程目标中把儿童现实发展中不足的,但又是理想发展所必须的方面突出出来,并在课程的各个环节中给予特别的关注,以保障幼儿基本的学习权和发展权。 6 .辩证性原则。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处处体现辩证的观点:不仅表现为协调社会要求、儿童需要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平衡情感、认知、动作技能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为处理好一些具体目标,尤其是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目标上。 (五)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1、表述的角度。一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二是从幼儿的角度表述。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目录结构: 第一节课程概述 (2) 一、课程的定义 (2) (一)课程的词源 (2) 1.课程 (2) 2.curriculum (2) (二)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2) (三)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2) 1.学科(领域)维度 (3) 2.经验维度 (3) 3.目标维度 (3) 4.计划维度 (3) 二、课程理论 (3) (一)课程理论的构建 (3) (二)课程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3) 1.课程的价值取向 (3) 2.一元化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 (3) 3.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3) 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4)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5)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5)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5)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 对于课程,存在着许多种定义。每一种课程定义都隐含着某种哲学假设和价值取向,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念。 (一)课程的词源 1.课程 2.curriculum (二)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在探讨课程本质内涵时,学者们所持的哲学观、社会学观等各不相同,对课程本质的理解自然各异,从而导致对课程本质内涵的限定出现诸多歧义的现象。 (三)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课程的定义种类繁多,将其归类,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维度界定课程的定义: 课程 对课程的词源作一追溯,可以发现中文中“课程”一词始见于唐代。宋代学者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运用课程一词,其课程的含义与当今人们对课程的理解已经相接近。 curriculum 在英语中,课程(curriculum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rrere ”,用名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跑道”即“学程”(course of study ),课程的含义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用动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奔跑”即“学习的过程”,课程的含义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 计划维度 课程定义 目标维度 经验维度 学科(领域)维度

幼儿园课程概论(20200910165633)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币种_ 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1. 基础性与启蒙性 2. 全面性与综合性 3. 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4. 整合性 (1)内容上的整合:五个领域 (2)方式上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个人教学 (3)资源上的整合:家庭/社区/学校 5. 潜在性 幼儿模仿力强,幼儿园课程不仅体现在教育计划,还体现在环境,生活,游戏以及教师不经 意的行为。 隐性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幼儿,影响幼儿发展的课程。 第二章幼儿园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一、目标模式 博比特创始人 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目标模式经典形成标志一一“泰勒模式” ☆ 二、过程模式 皮亚杰布鲁纳影响 斯坦豪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确立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基本内容 内容的选择 拉斯的12条鉴别看来是否有内在价值的活动标准 1. 卢梭自然后果法打破窗户自己承担后果 2. ☆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 一、学科中心取向 二、学习者中心取向 起源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 1. 经验中心设计 杜威拉格舒梅科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一一杜威 经验中心设计强调儿童的兴趣,将儿童视为学校组织教育的基础。 2. 人本主义设计

库姆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 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潜能,强调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技巧,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3. 开放教室设计 三、问题中心取向 1. 生活情景设计 斯宾塞斯特拉特梅尔福克纳麦金 鼓励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 2. 核心设计 福恩斯博辛 将社会生活中困扰人的关键问题作为核心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与依据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 教育目的 指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 《幼儿园工作规程》 课程目标 酵母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健康领域 的目标等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1. 普遍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 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幸福;大演说家;完美生活; 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了课程目标的一般性原则或宗旨。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特点。 局限是模糊,泛化,具有一定随意性 2. 行为目标 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弊端 是人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审美经验等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 创始于博比特“活动分析法”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梅杰“行为目标运动” 3. 生成性目标 也称形成性目标或者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根本特点是过程性。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斯坦豪斯“过程模式” 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早期儿童课程与教育方案 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美国“项目活动”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1.课程的经典界定: ①课程即学习的科目:六艺. 其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只关注教学的科目,不评价学生的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逻辑,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及所学知识对于学生个人的意义。 ②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所有教学活动为目标服务. ③课程即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内容、评价. ④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杜威. 以儿童为中心 这种课程观将课程的重心由学科和教师转移到了学习者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⑤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做中学. 活动产生经验,经验依赖于活动,儿童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者在活动中的各种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做中学”是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 ⑥hh 2.课程组织形态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2种分类 ①主体与客体(学科与儿童) ②分与合 3.学科与儿童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①学科课程(知识为核心):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如语文、算术、历史、音乐等) ②经验课程(儿童为核心): 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题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

织的课程。 经验课程的特点/优点: [1]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基点 [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 [3]经验课程中,学习者的需要、动机、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其智力的发展同等重 要,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 [4]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③hh 4.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①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②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5.课程功能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 艾斯纳教授: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三种课程类型: ①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官方课程):即官方规定的外显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 图的教育影响。 ②隐性课程:即非预期的教育影响。(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③悬缺课程:即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也即存在于“理想的课程” 与“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是二者的差距。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6.幼儿园课程的界定:3种倾向类型 ①学科倾向的界定(历史) ②活动倾向(主导) ③经验倾向

幼儿园课程教案视频

幼儿园课程教案视频 【篇一:幼儿园课程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定义:种类繁多,可从几个维度分 1.学科(领域)维度:将课程看作是教学的科目 例: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等 特点:注重科学体系,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教材,让学习者进行有系统的学习。 2.经验维度:学生在教室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特点: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驱使任或动物产 生各种行为的原因:目标、兴趣、内驱力、理想、信念等都可以成 为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3.目标维度:预期行为的结构化序列。 特点: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 4.计划维度: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特点:一种综合的倾向。 二、课程理论 一)、构建:正处于形成状态中 二)、基本问题: 1.课程的价值取向。 2.一元化课程与多元化课程。 3.分科课程(六科教学)与活动教程(五个领域) 4.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同时存在 a.计划性:有计划、有组织←→无计划、无组织 b.学习的环境:课堂教学获得←→学校环境获得 c.学习结果:获得预期性的知识←→获得非预期性的东西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但不同历史时期也是有所不同的。 我国:20、30年代:将幼儿园课程看成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经验。50年代:学习苏联的模式。 80年代:重关注课程的过程价值。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最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南、北方的不同:雪花、爬龙舟等)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与学校相比,有其内容上的特点: 1、多注重个体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2、多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 3、多注重“整个儿童”人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 心理学派繁多,较具重大影响的是: 1、认知心理学。 2、成熟理论。 3、心理动力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4、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但不能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唯一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 一、流派(四个) 1、经验论。 2、唯理论。 3、实用主义。 4、存在主义。 二、哲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为课程提供有关知识的来源、性质、类别、认识过程及知识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理性认识。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包括有经济、政治、文化 一、经济与幼儿园课程: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沿海、中部、西部)(城市、乡镇、贫困地区) 二、政治与幼儿园课程:深受政治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作用于和服务于政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三、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课程是由文化衍生出来的,同时又能传承文化。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00394幼儿园课程 每章小结

00394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1)课程的内涵、类型 (2)幼儿园课程的内涵、要素与特质 关于课程有四大类定义,分别是课程即知识、课程即计划、课程即活动、课程即经验。 常见的关于课程类型的划分方式有以下几种:(1)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体育课程与劳动技术教育课程。(2)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等(3)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分为认知性课程和情意性课程。(4)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5)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对课程内涵的主要观点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从注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向注重学生主动构建经验;从强调达成目标转向强调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只关注分科课程转向关注课程的综合化;从只强调显性课程转向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师充分利用各地各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由四大要素构成,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课程四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课程理念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弥散性地、深刻地影响着幼儿园课程各要素的状况。因此,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起点。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学习特点决定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特点: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等。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述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课程的概念 2、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3、辨析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4、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游戏的关系 5、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PPT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间相互问好,把最好的状态给学生 二、自我介绍 三、课程要求 三、介绍新学科 幼儿园课程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园课程是学习幼儿教育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导出新课。 此不做深入讨论,要着重引发学生的未知学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讲授新课 通过细致的讲述,让学生知道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众说纷纭,未成共识 (一)课程词源的分析: 中国——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诗经·小雅·小弁》,如“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正确之法和自然之法)来保持和执行。 关于这里的课程有侠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1.具体一个人的整个的学习和教育的课程,2.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单独一门学科的课程,广义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教学理念、学习功课的种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的编排等;这里的课程近乎是教育的内涵;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接近现代。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在此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概述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概述 一、课程与教学的涵义 (一)课程的涵义 1.课程的来源 在西方,“课程”一词的英语为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意为“跑马道”,用在教育上,有学习路线、学习进程的意思,因而课程有时又称为“学程”。 在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年间。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的注疏中说:“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提出“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这里的课程有学习的范围、进度的意思。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概括起来,课程都有“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意思。 2.课程的涵义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进程的总和。 (二)教学的涵义 1.教学的词源 我国:早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有“教”、“学”二字;教、学二字连在一起使用最早见于《书·商书·兑命》中:“斅学半”。 西方:教、学二字早在希腊文、拉丁文中就已出现,意思是“指示、引导、解释”。 2.教学的涵义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养成全面发展个性的一种实践活动。 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一)独立模式 独立模式即课程、教学相对独立,各执一端,互不交叉。(布鲁纳、蔡斯等) (二)包含模式 这种模式有两种情形: 1.大教学小课程。即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于其中。(我国学者) 2.大课程小教学。即把课程理解为上位概念,课程的内涵和外延相对扩大。(泰勒、比姆等) (三) 二元关联模式 美国学者塞勒(J.G.Sayloretal.)等人曾针对课程与教学提出过三个隐喻,可视为对这一问题的一种注解。 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 隐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 隐喻三:课程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 三、课程的种类 (一)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按课程结构的根本形式不同划分。 1.学科课程(subject curriculum) 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取基本原理和精华,组成不同的学科,并分别安排它的顺序、

幼儿园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9XJ0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幼儿园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性”课程。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中、西方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及其沿革与发展趋势,探讨幼儿园各学习领域在课程中的地位与机制,揭示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一般规律等。使学生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常识,获得一个关于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概念,养成具有一定教育素养的课程观,并提高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的任务 使学生理解课程的基本常识,获得关于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概念,了解当代有代表性的课程方案及早期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养成具有一定教育素养的课程观,尝试参与课程设计,提高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通过课程定义的分析,说明课程涉及的诸多问题,帮助学生找到理解课程的概念框架,用相对清晰的概念框架澄清课程的复杂含义。通过讲述课程改革的大致方向,揭示幼儿园课程的特殊性。 2.认识课程的价值,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知识。 3.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规律和方法。 4.提高学生对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 ㈡能力目标 1.有效地为3——6岁幼儿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并评估教学效果。 2.在理解课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具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能力。 3.使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园教育活动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㈢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2.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儿童观、课程观。 3.初步具备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知识部分

幼儿园课程概论 (2)

幼儿园课程概论 第一部分填空 1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主义是活动论 2幼儿园课程由四个要素组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课程开发的模式: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 4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学科中心取向;学习者中心取向;问题中心取向 5幼儿园的课程五大领域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与艺术 6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 美国着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曾以儿童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框架,为教育目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比较规范、清晰的形式标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三大类。 认知领域,主要包括知识的掌握、理解或回忆、再认,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等方面的目标。 情感领域,主要包括兴趣、态度、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发展的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主要包括神经肌肉协调的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行动等方面的目标。 7幼儿园课程的层次是指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纵向结构 8课程实施的取向有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9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分成三类: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 10影响幼儿园实施课程的主要因素:课程计划因素;一线教师因素;国家政策法规;幼儿园硬件;社会因素。 11课程评价的主体即课程评价的实施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 1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课程方案评价、实施过程评价、课程效果评价。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 1幼儿园课程------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泰勒原理----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被后人成为“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归宿,构成课程开发的核心。 对目标模式的评价:确定对偶然分解对整合外显对内隐 3普遍性目标---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 4行为目标-----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的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 5幼儿园课程内容-----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的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 6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7幼儿园课程评价----一种以幼儿园课程为评价对象的特殊认识活动,它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收集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宜性、效益做出判断的过程。第三部分简答题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第一节对课程的理解一、课程(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 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4.课程即教学计划。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二)“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这种课程概念关注的重点及其隐含的教育价值观,它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这种课程概念关注的重点是教材、教科书,关注“教什么”。将通过课程而进行的教育简化为“教书”,只关注“教什么”,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关注“为什么而教”和“怎么教”。它的合理性在于把握住了课程的主要问题,即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认知学习,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局限性在于只关注“教什么”,不关注“为什么而教”和“怎么教”;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不关注学生的认知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对课程内容本身的理解也过于狭窄仪仅局限于客观外在的间接经验,而忽 略了学习者在学校 生活和活动巾所获 得的各种鲜活的直 接经验和主体体 验。(三)“课程即 儿童在校获得的学 习经验”这种课程概 念关注的重点及其 隐含的教育价值观, 它的合理性与局限 性。这种课程概念关 注的重点是学习者, 强调学生获得的学 习经验。关注“为什 么而教”、“怎样教”, 以及“这样教会对学 生产生什么影响”。 它的合理性在于不 仅关注“教什么”而 且关注“为什么而 教”、“怎样教”、“为 什么这样做”以及 “这样教会对学生 产生什么影响”。可 以说,从关注教材到 关注学生,关注他们 的兴趣、需要,关注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 的所学以及所学东 西的个人意义。它的 局限性在于学习经 验的模糊性、主观 性、个人性和不易把 握性,导致这一定义 真正的影响还较多 局限在学者的范围 内和理论的层面上, 还未被广大教师认 可并广泛采用。它 “理论上很吸引人, 实践上却很难实 行”。(四)“课程即 学校组织的学习活 动”这种课程概念关 注的重点及其隐含 的教育价值观,它的 合理性与局限性。这 种课程概念关注的 重点是学习活动,学 生的“所做”。这一 概念产生于对“课程 即教材”一说的反思 与批判中,同时又由 于经验的模糊性、个 性人、主观性而难以 把握,于是将研究转 向学习经验的“母 体”——学习活动。 学习是通过学习者 的主动行为而发生 的,学生的学习取决 于他做了什么。它的 合理性在于它克服 了经验论的许多不 足,关注活动过程, 同时又保留经验论 许多长处,关注学生 兴趣、个性和个人经 验获得。不足处在于 它可能把研究者的 注意力引向活动的 形式,造成本末倒 置,视活动本身为目 的,而忘却活动的宗 旨活动为之服务的 目标。而且。过分强 调从实践中获取直 接经验,不能完全反 映学校教育和学生 学习的本质特 征。(五)“课程即 教学计划”这种课程 概念关注的重点及 其隐含的教育价值 观,它的合理性及局 限性。这种课程概念 关注的重点是教学 计划或培养人的蓝 图。这一概念力图纠 正课程“经验说”的 失之过宽,“教材说” 的失之过窄,“行动 说”的失之浅表,将 重点放在培养人的 计划上,包括对课程 目标、内容、组织、 评价等一系列问题 的思考与决策,涵盖 了课程的基本要素, 因而比较周全。它的 局限性在于它遗漏 了课程实施这一极 为重要的部分。课程 实施不是原封不动 地执行计划,从某种 意义来说.课程实施 过程是课程的“再设 计”过程。“计划说” 过分强调静态设计, 预成课程,忽视动态 设计,生成课程的倾 向,将教育者关注的 重点引向外在于学 生的“计划”,最终 导致有教无学。(六) “课程即预期的学 习结果或目标”这种 概念关注的重点及 其隐含的教育价值 观,它的合理性和局 限性。这种课程概念 关注的重点是学习 者通过课程而获得 的学习结果,即教育 教学的目的,而不是 手段。为此,选择和 制定一套有结构、有 序列、有可操作性的 学习目标是课程研 究的核心任务。“目 标说”受企业科学化 管理运动的影响,强 调预期、控制、效率、 追求结果。它的合理 性在于的确有利于 课程的科学化和标 准化。它的局限性在 于容易导致视学校 为工厂,视课程为生 产线,视学生为原材 料,视教育教学为 “加工”学生成一个 个标准件的倾向。而 且无法保证预定日 标对每个学生的适 宜性,无法关注、调 整那些非预期但对 学生有很大影响的 各种“因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述教案培训资料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 述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课程的概念 2、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3、辨析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4、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游戏的关系 5、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PPT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间相互问好,把最好的状态给学生 二、自我介绍 三、课程要求 三、介绍新学科 幼儿园课程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园课程是学习幼儿教育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导出新课。 此不做深入讨论,要着重引发学生的未知学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四、讲授新课 通过细致的讲述,让学生知道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众说纷纭,未成共识 (一)课程词源的分析: 中国——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诗经·小雅·小弁》,如“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正确之法和自然之法)来保持和执行。 关于这里的课程有侠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1.具体一个人的整个的学习和教育的课程,2.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单独一门学科的课程,广义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教学理念、学习功课的种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的编排等;这里的课程近乎是教育的内涵;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接近现代。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在此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