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1.课程的经典界定:

①课程即学习的科目:六艺.

其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只关注教学的科目,不评价学生的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逻辑,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及所学知识对于学生个人的意义。

②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所有教学活动为目标服务.

③课程即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内容、评价.

④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杜威.

以儿童为中心

这种课程观将课程的重心由学科和教师转移到了学习者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⑤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做中学.

活动产生经验,经验依赖于活动,儿童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者在活动中的各种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做中学”是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

⑥hh

2.课程组织形态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2种分类

①主体与客体(学科与儿童)

②分与合

3.学科与儿童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①学科课程(知识为核心):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如语文、算术、历史、音乐等)

②经验课程(儿童为核心):

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题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

织的课程。

经验课程的特点/优点:

[1]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基点

[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

[3]经验课程中,学习者的需要、动机、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其智力的发展同等重

要,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

[4]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③hh

4.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①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②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5.课程功能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

艾斯纳教授: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三种课程类型:

①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官方课程):即官方规定的外显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

图的教育影响。

②隐性课程:即非预期的教育影响。(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③悬缺课程:即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也即存在于“理想的课程”

与“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是二者的差距。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6.幼儿园课程的界定:3种倾向类型

①学科倾向的界定(历史)

②活动倾向(主导)

③经验倾向

7.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

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8.幼儿园课程的4个要素:[不断循环促进的动态过程]

①幼儿园课程目标

②幼儿园课程内容

③幼儿园课程实施

④幼儿园课程评价

9.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①基础性与启蒙性

[1]基础性: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奠基石,直接影响幼儿在这一阶段所获得

的经验与发展

[2]启蒙性: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幼儿的引导者,帮助他们认识周围世界

②全面性与生活性

[1]全面性:幼儿园课程要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全面和谐

发展

[2]生活性:幼儿园课程要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与

人相处的态度及基本的常识

对于幼儿了来说最感兴趣的学习就是具体形象、可感知的内容。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大量人、事、物的相互作用,通过感知、操作、交往、探究,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从生活中学习是幼儿学习的必然要求,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③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只有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才是理解性

的学习。幼儿借助于具体的情境和事物,在参与、探索与交往中学习。幼儿园课程

的实施,关键在于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探究与互动的机会,通过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而进行。

④整合性:

[1]内容整合: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幼儿是以“完整人”的形象出现的。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必须是整合的,并尽可能使不同的课程内容产生联系。幼儿园课

程的五大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要注重综合性、趣味性、生活性

[2]方式整合:

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灵活应用。

幼儿园三大教学组织形式:<1>集体教学<2>小组讨论<3>个别指导

[3]资源整合:

幼儿园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1>幼儿园资源<2>家庭资源<3>社区资源

⑤潜在性:

幼儿爱模仿、模仿力强,环境、生活、游戏及教师不经意的行为,都会成为幼儿模

仿的对象。幼儿园课程总是蕴含在环境、材料和活动中,潜移默化的作用于幼儿,

影响幼儿的发展。

10.hh

11.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1.课程开发模式:

(1)目标模式(2)过程模式

2.目标模式: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与核心(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

评价之父”。创立的“泰勒模式”是目标模式经典形态形成的标志)

3.经典目标模式原理(泰勒原理):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主要内容:

(1)[目标]确定教育目标:

三个来源:①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②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③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两道过滤网:”哲学、心理学

(2)[内容]选择学习经验:

五条原则:①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的经验

②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③学习经验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④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⑤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3)[实施]组织学习经验:

三条标准:①连续性②顺序性③整合性

(4)[评价]评价教育计划:

目的:检查课程的实际效果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

【注:评价至少进行两次,分别在课程方案实施的前期和后期】【2】对目标模式的评价:P24

优点:可以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弊端:[3对矛盾](1)确定对偶然:目标模式强调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归宿(虽然确定课程目标时,对幼儿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来源)但收到幼儿认知水平等影响,事先确定的教育目标很难完全契合幼儿的需要、兴趣、心理发展特点和个体需要,且在教育过程中会发生许多预料之外的现象,而这些在目标模式中不被重视。因此目标模式在对确定性的强调和幼儿对偶然性的偏爱中,产生很难调和的矛盾。忽视学习者的主体性、自主性、责任和自由,将人视为消极的、被动的。(2)分解对整合:目标模式强调分解,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各个独立的部分,强调通过训练达成预期的目标。而幼儿强调整合,幼儿从自身已有经验出发,整体的学习知识、获得经验。目标模式分解的倾向和幼儿整合的本性之间产生矛盾(3)外显对内隐:目标模式强调外显的东西(知识、技能),而忽视内隐的东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模式对外显的东西的强调与幼儿对内隐的东西的需求之间产生矛盾

4.过程模式:斯坦豪斯/斯腾豪斯《课程研究与课程编制入门》

【1】基本内容:

(1)内容的选择:目标模式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强调知识、活动的内在价值12条标准:P26

(2)过程原则:过程模式提倡学生主动的学习和建构,重视发现和探究的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咨询者和参考资料的提供者(5条原则)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

5.课程设计的三种基本取向:①学科中心取向②学习者中心取向③问题中心取向

6.学科中心取向:最流行、使用最广,强调以知识为中心设计课程

三种基本形式:

①科目设计:分科教学②学术性学科设计:对学科过程的理解③广域设计:跨学科科目

7.学习者中心取向:主张学生是设计的中心

代表人物: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将强调学科内容的传统转变为强调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杜威等

(1)经验中心设计:强调的中心是儿童的经验和兴趣

代表人物:杜威、拉格、舒梅克等

(2)人本主义设计:强调个人的潜能,强调发展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技巧,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3)开放教室设计:活动区

原则: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组合,采用不同的学习内容、方式和进度,开展适合个别需要的活动。教室划分为几个活动区或兴趣区,没有上下课限制、教学活动没有固定结构。

8.问题中心取向:重点是关于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问题,从社会问题及学生的需要、兴趣和

能力出发(内容经常是跨学科的)

(1)生活情境设计:强调的中心是生活(社会)问题,鼓励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代表人物:斯宾塞、斯特拉特梅尔、福克纳、麦金

(2)核心设计:将社会生活中困扰人的关键问题作为核心

代表人物:福恩斯、博辛

9.Hhh

10.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与依据

1.课程目标的内涵: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内在联系,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

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育目的:一般指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

往往以教育方针的形式贯彻落实。

3.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

4.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

价值和任务指标。

5.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4种类型:

①普遍性目标②行为目标③生成性目标④表现性目标

6.普遍性目标:笼统、泛化

(1)定义: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

(2)特点: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

(3)优点:可以适应各种具体的教育实践情境和特殊需要

(4)不足:模糊、泛化,有一定随意性,需要辩证把握

7.行为目标:具体

(1)定义: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

(2)特点:具体、精确与可操作

(3)代表人物:博比特、泰勒、布鲁姆、梅杰

(4)优点:克服了普遍性目标模糊性的缺陷

(5)不足:①只见目标不见儿童②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如价值观、情感、态度、审美经验等)难以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

8.生成性目标(形成性目标/展开性目标):过程性

(1)定义: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2)根本特点:过程性

(3)代表人物:杜威“教育即生长”的主张,强调课程目标不应该是预设的,而应该是在教育过程中内在决定的教育经验的结果:课程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的生长。

实例: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美国项目活动

(4)优点:较少带有预设的痕迹,课程实施的过程能较充分地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5)不足:带有教育的理想主义色彩,课程实施对教师的要求高、难度大

9.表现性目标:创造性和个性化 [美国]艾斯纳

(1)定义: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追求儿童反应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它强调儿童的个性化,关注儿童的创造性的培养。

10.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

(1)对幼儿的研究:

[1]研究内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儿童的发展需要

[2]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课程编制者必

须关注幼儿的发展,尤其是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萌发社会化过程及和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3]研究幼儿的发展需要必须要认识到幼儿的“理想发展”和“现实发展”的水平及

其之间的差距

(2)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1]研究内容:社会对儿童成长的期待和要求

[2]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传递社会文化,使幼儿从一个自然人发展为掌握一定

知识的社会人

(3)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1]研究内容:关注学科知识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科知识能促进幼儿哪些方

面的发展

1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价值性遴选:即以课程目标对幼儿的发展价值为依据进行筛选

依据:教育哲学与学习心理学

(1)从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幼儿园课程目标:

如:艺术领域关注幼儿的技能,还是幼儿积极愉悦的体验与审美的情趣;科学领域是关注幼儿的知识技能还是关注幼儿科学探究的欲望、好奇心与探究的方法、能力。

(2)以幼儿心理发展及学习的特点为依据进行选择:

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①学习目的性差,以无意学习为主,注意力分散易走神

②在操作、感受、交往、体验中活动,在活动中构建知识。幼儿的学习又是整体的、未

分化的、全身心投入的,他们常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来理解学习新经验

③幼儿的学习伴随丰富的体验,会引起情感上的变化

④制定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幼儿适宜的学习方式能够实现的

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适宜性教育↑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与层次结构

12.两种体系:P48

(1)以学习内容为结构框架表述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

中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P49:五大领域

(2)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表述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美国等西方国家]:

13.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是对课程目标体系的横向分析

[美国]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能力)三大类:(1)认知领域:主要包括知识的掌握、理解或回忆、再认,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等方面的目标

(2)情感领域:主要包括兴趣、态度、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发展的目标

(3)动作技能(能力)领域:主要包括神经肌肉协调的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行动等方面的目标

总结:在建构幼儿园课程目标时,既要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结构,即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三方面的发展,也要考虑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如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还要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年龄水平

三维立体模型:幼儿心理发展结构、课程内容、幼儿心理发展年龄水平P52

14.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是指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纵向结构P53

以内容领域或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都可以分为4个层次

(1)幼儿园课程总目标: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往往表现为幼儿园课程领域目标(如五大领域的目标,中国、日本)

(2)年龄阶段(学年)目标: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年龄阶段目标,不仅要考虑课程的几个维度,还要考虑幼儿年龄发展的维度

(3)单元目标:是年龄阶段目标的再分解。

在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中,目标单元可以分为:

①时间单元: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

②内容单元:如主题等[例如节日<种类、事物、习俗……>]

(4)具体教育活动目标:微观层面的课程目标,一般要求要具体、清晰

15.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编写教案的重点)

(1)确定表述的角度:

[1]教师的角度:“鼓励”、“引导”、“帮助”、“使”【不可使用】

只关注教师的“教”,忽略儿童的“学”

(因此多数人主张↓)

[2]儿童的角度:“感受”“喜欢”“理解”“能”“乐意”“萌发”“尝试”

(2)确定表述的性质:在三种类型的幼儿园课程目标[P43]中(除去普遍性目标),可以按性质划分为两大类目标:即行为目标与一般性目标

[1]行为目标:可以通过具体观察或测量幼儿的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结果预期的

目标

如“知道纸是蔡伦发明的”、“能区分三角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不同”“会唱3/4拍的歌曲”,比较简单、浅显,便于评估

[2]一般性目标:比较宽泛、非特定性的目标,描述的往往是幼儿作为学习者通过

学习后身心的一般变化

如“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情绪稳定愉悦”

【3】两者区别:行为目标适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考察,适合短近目标;一般性目标适用于难以用具体行为来表述的情感、态度类目标,适合中远期目标

16.Hhh

17.

第四章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及意义

1.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

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及类型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是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即有助于幼

儿发展的基本知识(认知)、基本态度(情感)、基本行为(能力)所组成的区域。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目标来选择,否则会偏离方向而失效

注意点(如何落实):①有目标意识②要全面,不仅德、智、体、美缺一不可,且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的内容也要具备③在全面的前提下,要有“优先”。

其核心内容是,课程要特别注意为幼儿理想的发展所需的、显示只有特别缺乏的品质提供学习经验,即缺失优先

(2)适宜性原则:两个内涵:①适应需要②促进发展

如何对幼儿进行适宜性教育

[1]最近发展区

[2]群体的适宜(小、中、大班的年龄特点):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一般特点

具体方面:①动作②语言②思维③人际交往④情绪情感

[3]个体的适宜(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精心观察现实中的每一个幼儿

(3)生活化原则:

幼儿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直接学习,其认识依赖于他们亲身获得的直接经验

(4)兴趣性原则

(5)基础性原则:

冯晓霞《幼儿园课程》:“判断内容是否有‘基础性’,可以看它是否与儿童现在的生活、学习有直接关系;是否必须现在学,以后再学就失去最佳时机;是否是文化或人类知识中的最基本成分,而且是以后学习所必须的基础;是否具有最大的应用性与迁移性;等等。”

(6)逻辑性原则:指客观的规律性、内在的联系。

要求形成“教学大纲”,提升“儿童大纲”

4.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出现的问题:

(1)课程目标缺失:

表现:①选择内容时,德、智、体、美不完全,偏重智育②选择各方面内容时,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比重,较少情感、态度方面的内容

(2)课程内容超载:量大质不优

[1]表现:①难、深、偏、怪,大大超出幼儿可接受水平(小学化倾向)

②特别易、浅,没有构成对幼儿智力上的挑战,幼儿的学习是一种“时间的隐

性浪费”

[2]原因:①课程内容选择时,失去课程自身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只考虑社会的需要,

迎合家长)

②课程内容选择缺乏适宜性思考

(3)课程内容脱离、远离幼儿的生活

(4)课程内容偏向本本(教材)

[1]原因:①忽视儿童的学习特点②忽视幼儿园的实际情况

[2]措施:在实际中补充、调整、完善,增加缺失的必需内容,调整与幼儿经验不相符

的内容,选择身边可以代替的材料,以方便幼儿的学习和课程的实施

(5)课程内容缺乏提升:

注意点:①课程内容的提升不是强加给幼儿的②课程内容是一个系统,需要相互联系,节节上升。基于幼儿经验的课程,需要合理、自然、恰当的提升,从而利于幼儿完善经验、迁移经验。

第四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5.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两类(基本方式和常用方式)

基本方式:

(1)论理组织法【学科课程】: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及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

(2)心理组织法【活动课程】:根据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以适应学习者需要来组织课程内容

6.幼儿园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通过论理组织法而获得的课程类型。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结构组织课程内容。

(2)活动课程:通过心理组织法而获得的课程类型。强调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组织课程内容。

(3)核心课程

7.赫赫

8.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实施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

1.基本途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基

本途径。

2.教育活动的3种类型: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

3.生活活动:实施的注意点:

[1]贯彻保教结合原则

[2]建立科学的日常生活制度:①狭义的: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主要环节的时间划分、顺

序安排和规则要求;②广义上:包括幼儿在园三年的总体生活安排

[3]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

4.游戏活动:P109~P113

(1)定义:是充分满足幼儿玩的需要的活动

(2)课程游戏化的内涵:

①宏观:指游戏精神,即“自由、自主、创造、愉悦”

②中观:一日活动的游戏化;教学活动的游戏化

③微观:时间保证;材料低结构;游戏氛围自由

(3)游戏特征:

[1]行为特征: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材料特征

[2]外部条件特征:①自由选择的权利

②自行决定活动方式方法

③活动难度适宜

④教师不用奖惩干预游戏

(4)帕顿根据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将游戏分为:

①无所事事②旁观③独自游戏④平行游戏

⑤联合游戏⑥合作游戏(两者区别:是否具有共同的游戏目标)

5.游戏活动的实施:经历3个阶段:准备阶段、观察阶段与参与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关注①幼儿如何开展游戏②教师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

[1]时间准备:

①充足的时间,一次30~50分钟(选择玩伴、分配角色、寻找材料、设计情节、协商合

作)②合理调节室内、室外的时间分配③集体、小组、个人时间的分配

[2]空间准备:

①在室内游戏区域,每一区域的幼儿人数限制在4~5名②开展各种游戏区域③场地有吸

引力④保证场地安全

[3]材料准备:

①丰富而准确的材料投放

(即年龄班特点。小班:简单、逼真,种类、数量多;中班:层次性;大班:丰富、材料多元化、开放性即低结构性)

②不同类型的游戏材料会引发幼儿开展不同类型的游戏

③废物再利用,一物多用

④不同区域间互换材料

[4]经验准备:

①幼儿依赖头脑中对所要模拟的角色或所要搭建的事物的表象来进行操作

②让幼儿扮演熟悉的社会角色、建构熟悉的物品

(2)观察阶段:

观察到[1]幼儿当前的游戏兴趣(如喜欢进行何种游戏,喜欢使用哪些材料,喜欢什么场地,喜欢哪种主题的角色游戏)

[2]幼儿的行为类型

[3]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

[4]幼儿的情绪体验

[5]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

[6]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及其中出现的问题

(3)参与阶段:

[1]平行式参与:(平行游戏等)没有直接与幼儿发生交往,给幼儿提供模仿的范例

[2]合作式参与:指教师加入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之中,但仍让幼儿主宰游戏的进程。

教师偶尔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但不是直接教给幼儿任何新的游戏行为,幼儿可作出反应、予以接受,也可不予理睬、加以拒绝。

[3]指导式参与:指教师教幼儿怎样进行游戏。分为两种:

①外部式干预:教师是游戏的局外人,在游戏外部进行评价、建议

②内部式干预:教师直接参加游戏,通过扮演角色,以游戏的口吻指导幼儿。

[4]真实发言人式参与:教师从游戏外部,引导幼儿把游戏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但容

易打断幼儿的游戏,阻碍游戏发展。)

6.教学活动:

(1)特征: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过程操作化(活动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让幼儿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境中学习。因为这种情景设置是在幼儿已有经验范围内的,是生活化的,所以比较容易激发幼儿的本能与兴趣。

【符合幼儿已有经验、生活需要和兴趣】

②教学内容综合化:幼儿的经验是整体的。

③教学过程操作化(活动化):

④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7.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三者关系:

(1)生活活动与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关系:

在生活活动中,由于没有外部压力,幼儿的表现最接近自然状态,通过观察评估,有利于发现幼儿的“已有水平”,进而在此基础上组织游戏或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向“理想水平”迈进

(2)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关系简述题 P117

8. P117~P118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及常见问题

9. 自由活动的价值:独立性、主体性、全面性

①培养幼儿独立决策、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

②有益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与培养

③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身体的运动能力、社会性交往技能的发展

10. 常见问题:3对矛盾

(1)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注重集体活动,轻视自由活动

(2)课程的预设与生成:

生成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熟悉幼儿发展与教育的目标、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组要、对

幼儿身边可能生成课程的现象保持敏感

儿童的自然发展 儿童的一般能力

对儿童自然发展的强调 对将儿童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的的强调和有结果的强调

教师预定的教育任务

(3)隐性课程开发问题:

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创设适宜的幼儿园物质、精神环境和制度环境。

①物质环境:建筑等②精神环境:文化心理类③制度环境:组织管理制度等

11.hhh

12.

幼儿园小班综合课程教案

精品文档 幼儿园小班综合课程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综合活动《香蕉香蕉变变变》,这个活动是我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小班上册中“好吃的水果”这一主题,自己创设的与主题紧紧相扣的、与幼儿生活又密不可分的、即培养了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与环保意识的一个综合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水果是幼儿 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这个活动我是以水果中的一种——香蕉为主体,之所以选它,因为它是水果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孩子们又比较熟悉的,实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且融入游戏,又有幼儿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香蕉的独特外型、与众不同的吃法及与众不同的口味,这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他们喜欢直观的、真实存在的东西,需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 1 / 13 精品文档 发现事物的特征。 3、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幼儿对吃的、玩的东西很感兴趣。为此,我们常常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巧妙地将教育目标蕴含其中,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发展。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表达交流,又有亲身体验的部分。目标为: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2)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语言领域、科学领域及社会、健康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的想象和表达为主,主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交流、感知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 对于突破重点所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注重多观察多实践,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事物的渐变过程 2 / 13 精品文档 5、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1)香蕉若干;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3)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做。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 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结性指导的课程目标是() A 普遍性目标 B 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2.()是最能让幼儿有真实感受的教具,对幼儿发展来说,这是最有价值的与环境互动的媒体。 A 实物 B 挂图C幻灯片D图书 3.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过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材料,加以科学分析判断,以此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行中的课程更为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是()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4.除了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外,幼儿在园的所有活动都包含在()之中,这是幼儿园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A课堂B游戏C日常活动和生活D学习5.课程评价最重要的作用是() A检查或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 B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 C确保其正确的方向 D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 6.幼儿到目前为止的实际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幼儿的身体动作、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表现来分析得出。这种发展是指幼

儿的() A普遍目标B目前发展C理想发展D现实发展7.幼儿园课程只需要向儿童传递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最浅显的知识。这说明幼儿园课程具有() A启蒙性B全面性C生活性D整合性 8.对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孤立的感官教育B忽视创造力 C重视生活经验D缺乏社会互动 9.既是课程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的是() A园长B专家C家长D教师和幼儿二、填空题 1.瑞吉欧的课程与教学主要以___的方式展开。 2.研究幼儿的发展需要必须认识到幼儿的“理想发展”与“____”的水平及其之间的差距。 3.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叫做__。 4.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是指明确的、事先编制的课程,也称__。5.幼儿园课程设计大致包括制定课程目标、___、___进行课程评价。 6.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强调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因此,___就成了该方案的核心。

幼儿园课程教案例子

幼儿园课程教案例子: 一、幼儿园语言精品课教案——猴子(精品课)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1、配挂图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二)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问幼儿;“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分别找幼儿回答。 基本部分 1、讲故事《猴子捞月亮》,听一遍《《猴子捞月亮》的录音 2、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4、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幼儿说:猴子捞月亮)“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幼儿: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月亮)“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幼儿:从树上一个接一个倒挂下来捞月亮)捞到了没有?(幼儿:没有。)为什么捞不到?(幼儿:因为那是月亮的影子)“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幼儿:看见月亮还好好的挂在天上。)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遇事要多动脑筋) 结束部分 1、欣赏录音故事《猴子捞月亮》。

2、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观察最近几天的月亮圆缺变化。课后回顾:有些幼儿能完整连贯的复述故事,个别幼儿不敢自己讲故事,老师告诉幼儿大胆讲,若讲着讲不会讲了老师给提醒,大胆来讲并讲的不错的就鼓励一朵小红花,这样好多孩子都敢来上前面讲了并讲得很认真。 二、《会变的颜色》-小班教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幼儿食品)体验混色变化带来的快乐。 2、在玩玩做做中使幼儿知道三原色配色的结果。 3、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并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红、黄、蓝颜料、彩泥,色彩谣挂图 活动过程: 1、律动《彩色世界真奇妙》 2、教师扮成魔术师导入课题 看,我是谁?我带来了三个宝宝,它们都是什么宝宝(宝宝食品)(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我今天要用他们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3、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将红、黄倒入一起,幼儿观察变色)孩子们,你发现了什么?试试看你能不能和我一样也变成魔术师呢? 4、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小朋友,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什么色?可以画什么? 5、学说儿歌《色彩谣》 我们的魔术表演结束了,一起用一首好听的儿歌说出我们的魔术吧 6、找朋友巩固 小朋友看看自己是什么颜色的宝宝,让我们一起说着儿歌手拉手好吗? 7、延伸活动 故事《红黄蓝三兄弟》请幼儿用三原色彩泥制作桔子、葡萄、黄瓜。 三、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一)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教学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知道月亮每天都在变化. 2. 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并根据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准备: 月亮变化图4张,衣裳图3张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选择题 单选 2、以下课程类型中个,不属于学科课程的是( B )。 A、分科课程 B、核心课程 C、相关课程 D、融合课程 3、依据课程决策的层次标准来分析,任课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属于( A )。 A、学校层次的课程 B、教学层次的课程 C、观念层次的课程 D、体验层次课程 4、( C )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对称经验课程。 A、核心课程 B、广域课程 C、活动课程 D、融合课程 5、( B )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是生成课程,当受教师水平、物质环境条件、幼儿人数等制约时,容易使幼儿的自主、探索、实践流于表面。 A、隐性课程 B、经验课程 C、学科课程 D、分科课程 6、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A )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悬缺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 A、艾斯纳 B、古德莱德 C、普洛佛斯 D、费尼克斯 7、以下哪种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 C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悬缺课程 D、经验课程 8、以下哪种课程是属于社会本位的课程类型。( A ) A、核心课程 B、分科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9、除了活动课程外,以下哪种课程也是属于经验课程。( C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核心课程 D、广域课程 10、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定义是( B )。 A、经验论 B、活动论 C、过程论 D、体验论 多选 1、以下哪些是幼儿园课程的特点(ABCD )。 A、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B、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C、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D、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2、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斯纳教授从课程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哪些课程类型( ABC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悬缺课程 D、经验课程 3、关于课程的概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ABCD ) A、课程是教与学的内容 B、课程是教与学的计划 C、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 D、课程是各种活动 4、幼儿园课程由以下哪些要素组成?(ABCD ) A、幼儿园课程目标 B、幼儿园课程内容 C、幼儿园课程实施 D、幼儿园课程评价 5、以下哪些课程属于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划分的(AB ) A、理想课程 B、领悟课程 C、隐性课程 D、悬缺课程 填空题 1、按在不同层次上起作用对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观念层次的课程、社会层次的课程、学校层次的课程、教学层次的课程和体验层次的课程。 2、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课程,其实质是学科课程。 3、悬缺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课程。 4、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课程,其具体样式表现为分科课程和相关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大全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大全 【篇一:幼儿园语言公开课教案1】 幼儿园语言公开课教案《小动物找工作》 活动目标: 1. 在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正确理解动物特性与 人类职业的相关性。 2. 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语言 交流的乐趣。活动准备: 多媒体软件,电脑,作业纸,笔。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森林里开了一家职业介绍所,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工作啊? 2. 引导幼儿按照动物的特性,将动物与“职业”正确联系。 (1)分布展现每个动物与工作的错误搭配。 师:有小动物来应聘了,我们看看他们都找了什么工作啊? 幼:小猴找到了卖水果的工作,小猫找到游泳锻炼,螃蟹做粮仓保 管员,小鸭是修路灯的电工,小羊做裁缝。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判断小动物的工作是否合适。师:小动物们都找到了不同的工作,你觉得他们找到的工作合适吗?为什么? (3)引导幼儿分别为这些小动物换工作。 师:小动物找到的工作都不合适,那我们给他们重新分配一下工作吧。 请小朋友把你小碗里的动物贴到适合他工作的图片旁边。(幼儿操作) 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分配的,为什么?(幼儿发言) 师:我们来看一下电脑是怎么给小动物分配工作的,和你的一样吗? 3. 游戏:为小动物办“职业介绍所” 师:动物王国中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想来找工作,你们看大象、袋鼠、啄木鸟、小狗和鸽子来啦,它们有些什么本领呢?小朋友请你们动 动脑筋,帮它们介绍一个合适的工作吧。(幼儿自由发言) 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为小动物想了那么多工作,但是呢,今天 我们职业介绍所只有五种工作要来招聘小动物,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给这几个小动物找个合适的工作,用线把他们连起来。

幼儿园课程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定义:种类繁多,可从几个维度分 1?学科(领域)维度:将课程看作是教学的科目 例: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等 特点:注重科学体系,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教材,让学习者进行有系统的 学习。 2?经验维度:学生在教室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特点: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驱使任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目标、兴趣、内驱力、理想、信念等都可以成为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3. 目标维度:预期行为的结构化序列。 特点: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 4. 计划维度: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特点:一种综合的倾向。 二、课程理论 一)、构建:正处于形成状态中 二)、基本问题: 1. 课程的价值取向。 2. —元化课程与多元化课程。 3. 分科课程(六科教学)与活动教程(五个领域) 4. 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T同时存在 A. 计划性:有计划、有组织Ji无计划、无组织 B. 学习的环境:课堂教学获得Ji学校环境获得 C. 学习结果:获得预期性的知识Ji获得非预期性的东西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但不同历史时期也是 有所不同的。

我国:20、30年代:将幼儿园课程看成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经验。 50 年代:学习苏联的模式。 80 年代:重关注课程的过程价值。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与学校相比,有其内容上的特点: 1、多注重个体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2、多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 3、多注重“整个儿童”人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心理学派繁多,较具重大影响的是: 1、认知心理学。 2、成熟理论。 3、心理动力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4、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但不能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唯一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 一、流派(四个) 1、经验论。 2、唯理论。 3、实用主义。 4、存在主义。 二、哲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为课程提供有关知识的来源、性质、类别、认识过程及知识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理性认识。

幼儿园教案(课程大全)

幼儿园教案课程大全 提 高 训 练 课 程 3-6岁

目录 三岁—三岁4个月 (1) 一般掌握部分 (2) 重点掌握部分 (3) 语言能力提高训练一:阅读新书 (3) 语言能力提高训练二:打电话 (4) 数学能力提高训练一:数数看 (5) 数学能力提高训练二:认识多、少、一样多 (6) 大运动能力提高训练一:拍球比赛 (7) 大运动能力提高训练二:宝宝学跳 (8) 精细动作能力提高训练一:剥鸡蛋壳 (9) 精细动作能力提高训练二:盖盖子 (10) 艺术能力提高训练一:音乐伴奏 (11) 艺术能力提高训练二:传声筒 (12) 画画能力提高训练一:我要当画家 (13) 画画能力提高训练二:认识我们吗? (14) 交往能力提高训练一:学入园 (15) 交往能力提高训练二:玩具的家在哪里 (16) 自理能力提高训练一:我长大了 (17) 自理能力提高训练二:我会洗手 (18) 认知能力提高训练一:区分方位知觉 (19) 认知能力提高训练二:颜色找朋友 (20) 三岁4个月—三岁8个月 (21) 一般掌握部分 (22) 重点掌握部分 (23) 语言能力提高训练一:说相反 (23) 语言能力提高训练二:以字连词 (24) 数学能力提高训练一:倒数数 (25)

数学能力提高训练二:摆单数双数 (26) 大运动能力提高训练一:运货物 (27) 大运动能力提高训练二:玩球 (28) 精细动作提高训练一:纸飞机 (29) 精细动作提高训练二:拼图 (30) 音乐能力提高训练一:音符唱唱唱 (31) 音乐能力提高训练二:好玩的三角铁 (32) 画画能力提高训练一:我要学画画 (33) 画画能力提高训练二:欣赏作品 (34) 社交能力提高训练一:钻山洞 (35) 社交能力提高训练二:介绍自己 (36) 自理能力提高训练一:谁的衣服 (37) 自理能力提高训练二:正确刷牙 (38) 认知能力提高训练一:奇妙的口袋 (39) 认知能力提高训练二:有趣的沙 (40) 三岁8个月—满四岁 (41) 一般掌握部分 (42) 重点掌握部分 (43) 语言能力提高训练一:演话剧 (43) 语言能力提高训练二:复述故事 (44) 数学能力提高训练一:添数字 (45) 数学能力提高训练二:敲鼓 (46) 大运动能力提高训练一:兔子舞 (47) 大运动能力提高训练二:走线 (48) 精细动作提高训练一:串串珠 (49) 精细动作提高训练二:美丽的网 (50) 音乐能力提高训练一:唱乐谱 (51) 音乐能力提高训练二:奇妙的水瓶 (52) 美术能力提高训练一:我爱我家 (53)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目录结构: 第一节课程概述 (2) 一、课程的定义 (2) (一)课程的词源 (2) 1.课程 (2) 2.curriculum (2) (二)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2) (三)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2) 1.学科(领域)维度 (3) 2.经验维度 (3) 3.目标维度 (3) 4.计划维度 (3) 二、课程理论 (3) (一)课程理论的构建 (3) (二)课程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3) 1.课程的价值取向 (3) 2.一元化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 (3) 3.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3) 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4)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5)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5)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5)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 对于课程,存在着许多种定义。每一种课程定义都隐含着某种哲学假设和价值取向,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念。 (一)课程的词源 1.课程 2.curriculum (二)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在探讨课程本质内涵时,学者们所持的哲学观、社会学观等各不相同,对课程本质的理解自然各异,从而导致对课程本质内涵的限定出现诸多歧义的现象。 (三)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课程的定义种类繁多,将其归类,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维度界定课程的定义: 课程 对课程的词源作一追溯,可以发现中文中“课程”一词始见于唐代。宋代学者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运用课程一词,其课程的含义与当今人们对课程的理解已经相接近。 curriculum 在英语中,课程(curriculum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rrere ”,用名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跑道”即“学程”(course of study ),课程的含义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用动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奔跑”即“学习的过程”,课程的含义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 计划维度 课程定义 目标维度 经验维度 学科(领域)维度

幼儿园课程论教案

幼儿园课程论教案(四) 授课课题: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授课时间:12月2曰第13教学周星期二上课时间8:20----10:55 授课班级:2013学前教育专业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要求:综合性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中常见的课程类型,本节要掌握综合性课程的特点,设置原则,掌握综合性课程的长处,提高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效益。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综合性课程的特点,设计原则,掌握综合性课程的长处,提高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的效益。 学时安排:8学时 教学过程: 1,引言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授课内容。 2,教学内容要点 第二节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的设计和实施 一,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的含义和特征 二,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三,幼儿园学科课程教育活动示例 第三节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

3、总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综合性课程的含义,长处和局限性及设计原则。列举了课程方案中教育活动的分析,把综合性课程教育活动设计思路和特点予以具体化了。 作业布置: 1,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原则是什么? 2,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是什么? 教学后记:

学前科学教育教案 授课课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授课时间:12月2曰第13教学周星期二上课时间8:20----9:45 授课班级:2013学前教育专业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要求:理解活动内容应该与活动目标相一致。 教学重点,难点:科学活动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 学时安排:8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三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本身的评价 (一)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 (二)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 1.活动内容应该与活动目标相一致。 2.活动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 3.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该体现时代性。 4.活动内容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重难点解析 主题词:课程的多元定义;一元化课程;多元化课程;分科课程;活动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游戏;教学;日常生活活动(一)课程的定义 1.课程即科目 将课程定义为学科科目(或领域),即主要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如科学、数学、语言等)。 认为课程即学科科目(或领域),就会注重学科科学体系,会依据科学和学问的逻辑,并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成一定体系的教材,让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学习。这种课程通常表现为各科目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材等。我国幼儿园过去普遍实施的分科课程(语言课,常识课,计算课,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即是认同这种定义的表现。 2.课程即经验 课程还被从广泛的意义上定义为学习者的经验,即课程被认为“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所获得的一切经验”,而不是学科科目群。 以经验的维度界定课程,起源于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杜威认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i他主张“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个部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这种观点即强调从教材转向个人,认为唯有儿童实际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经验,才能称为儿童学习到的课程认为课程即经验,就会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就会“以开发与培养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突出地将生活现实和社会课题,或者说是以社区、经验、活动、劳动等等作为内容编成,旨在培养丰富的具有个性的主体。经验课程的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现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经常讲的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就是属于这种经验课程。 3.课程即目标 还有一种观点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从这种维度来界定的课程“并不关心学生在学习的情境中将要做什么,而关心的是作为其行为结果——他们将学到什么(或将能做什么)。课程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这就要求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作为课程,之后所有的教和学都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在我国50年代以后,幼儿教育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国家对幼儿园课程采取中央集中管理的方式,这时的幼儿园课程较多关注的是儿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较多关注的是课程预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当时的幼儿园课程认同的就是“课程即目标”。 4、课程即计划

幼儿园课程教案视频

幼儿园课程教案视频 【篇一:幼儿园课程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定义:种类繁多,可从几个维度分 1.学科(领域)维度:将课程看作是教学的科目 例: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等 特点:注重科学体系,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教材,让学习者进行有系统的学习。 2.经验维度:学生在教室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特点: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驱使任或动物产 生各种行为的原因:目标、兴趣、内驱力、理想、信念等都可以成 为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3.目标维度:预期行为的结构化序列。 特点: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 4.计划维度: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特点:一种综合的倾向。 二、课程理论 一)、构建:正处于形成状态中 二)、基本问题: 1.课程的价值取向。 2.一元化课程与多元化课程。 3.分科课程(六科教学)与活动教程(五个领域) 4.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同时存在 a.计划性:有计划、有组织←→无计划、无组织 b.学习的环境:课堂教学获得←→学校环境获得 c.学习结果:获得预期性的知识←→获得非预期性的东西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但不同历史时期也是有所不同的。 我国:20、30年代:将幼儿园课程看成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经验。50年代:学习苏联的模式。 80年代:重关注课程的过程价值。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最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南、北方的不同:雪花、爬龙舟等)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与学校相比,有其内容上的特点: 1、多注重个体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2、多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 3、多注重“整个儿童”人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 心理学派繁多,较具重大影响的是: 1、认知心理学。 2、成熟理论。 3、心理动力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4、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但不能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唯一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 一、流派(四个) 1、经验论。 2、唯理论。 3、实用主义。 4、存在主义。 二、哲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为课程提供有关知识的来源、性质、类别、认识过程及知识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理性认识。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包括有经济、政治、文化 一、经济与幼儿园课程: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沿海、中部、西部)(城市、乡镇、贫困地区) 二、政治与幼儿园课程:深受政治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作用于和服务于政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三、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课程是由文化衍生出来的,同时又能传承文化。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早教课程教案1

幼儿园早教课程教案范文 一、亲密活动: 《出示拖拉玩具小狗》 师:“瞧,谁来了?” 幼:“小狗”。 师:“今天小狗和大家来做朋友,小狗拉到哪个宝宝身边,宝宝就拖着小狗上来和大家打招呼:大家好,我是☆☆☆,希望大家喜欢我!”然后拖下去给旁边的宝宝。 二、走线活动: 让我们听着优美的古筝曲到江南水乡去看一看。妈妈在外圈,宝宝在里圈,手拉手慢慢走。动作:小桥流水、垂柳依依、飞檐翘角、回廊曲折等。 三、精细活动: 发展宝宝对形状的感知能力,发展宝宝手眼协调的能力。小手也来做运动,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先拿工作毯,抱一抱,铺铺平;再拿工作盘,大拇指,翘一翘,盖住红点点,靠一靠。

(出示玩具盒)形状盒、形状盒,(倒出里面的玩具)形状积木,形状积木,(认识形状积木)老师边说边用手画出形状的轮廓,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逐一出示)排好队;积木藏起来,三角形,找,塞进去,藏起来了。(逐一塞进去)放不进怎么办?转一转。都藏起来了。 还可以这样换只手再玩玩。(教师说目标) 玩具要回家了,大拇指,翘一翘,盖住红点点,靠一靠,把它送回家,卷起工作毯,抱一抱,把它送回家。老师请到的宝宝,先拿工作毯,再拿工作盘。宝宝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四、认知活动: 两只眼睛看四方,两只耳朵听声响,一个鼻子闻花香,一张嘴巴喝热汤,两片嘴唇亲爸妈,撅起嘴巴向这样,叭!两个脸蛋胖乎乎,它们都在我脸上,我脸上。老师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宝宝和妈妈一起跟着老师念和做。 五、亲子游戏: 培养宝宝爬的能力,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 我们玩个新游戏:钻山洞。教师介绍要求,请爸爸妈妈用身体来做山洞。教师先示范一个山洞,让家长和老师一起排成队做长山洞,让宝宝爬过去。改变身体的姿势,变化山洞的形状,宝宝再次游戏。 幼儿园早教课程教案2 活动目标: 1、练习插放细小物体,继续感知物体的颜色。 2、锻炼手腕的力量和灵活性,学习用力按下、抬起的动作。 3、能跟随教师做操,抱球朝指定方向走。 活动准备:

00394幼儿园课程 每章小结

00394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1)课程的内涵、类型 (2)幼儿园课程的内涵、要素与特质 关于课程有四大类定义,分别是课程即知识、课程即计划、课程即活动、课程即经验。 常见的关于课程类型的划分方式有以下几种:(1)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体育课程与劳动技术教育课程。(2)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等(3)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分为认知性课程和情意性课程。(4)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5)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对课程内涵的主要观点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从注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向注重学生主动构建经验;从强调达成目标转向强调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只关注分科课程转向关注课程的综合化;从只强调显性课程转向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师充分利用各地各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由四大要素构成,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课程四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课程理念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弥散性地、深刻地影响着幼儿园课程各要素的状况。因此,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起点。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学习特点决定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特点: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等。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1.课程的经典界定: ①课程即学习的科目:六艺. 其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只关注教学的科目,不评价学生的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逻辑,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及所学知识对于学生个人的意义。 ②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所有教学活动为目标服务. ③课程即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内容、评价. ④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杜威. 以儿童为中心 这种课程观将课程的重心由学科和教师转移到了学习者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⑤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做中学. 活动产生经验,经验依赖于活动,儿童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者在活动中的各种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做中学”是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 ⑥hh 2.课程组织形态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2种分类 ①主体与客体(学科与儿童) ②分与合 3.学科与儿童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①学科课程(知识为核心):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如语文、算术、历史、音乐等) ②经验课程(儿童为核心): 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题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

织的课程。 经验课程的特点/优点: [1]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基点 [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 [3]经验课程中,学习者的需要、动机、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其智力的发展同等重 要,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 [4]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③hh 4.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①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②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5.课程功能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 艾斯纳教授: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三种课程类型: ①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官方课程):即官方规定的外显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 图的教育影响。 ②隐性课程:即非预期的教育影响。(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③悬缺课程:即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也即存在于“理想的课程” 与“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是二者的差距。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6.幼儿园课程的界定:3种倾向类型 ①学科倾向的界定(历史) ②活动倾向(主导) ③经验倾向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概述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概述 一、课程与教学的涵义 (一)课程的涵义 1.课程的来源 在西方,“课程”一词的英语为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意为“跑马道”,用在教育上,有学习路线、学习进程的意思,因而课程有时又称为“学程”。 在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年间。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的注疏中说:“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提出“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这里的课程有学习的范围、进度的意思。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概括起来,课程都有“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意思。 2.课程的涵义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进程的总和。 (二)教学的涵义 1.教学的词源 我国:早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有“教”、“学”二字;教、学二字连在一起使用最早见于《书·商书·兑命》中:“斅学半”。 西方:教、学二字早在希腊文、拉丁文中就已出现,意思是“指示、引导、解释”。 2.教学的涵义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养成全面发展个性的一种实践活动。 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一)独立模式 独立模式即课程、教学相对独立,各执一端,互不交叉。(布鲁纳、蔡斯等) (二)包含模式 这种模式有两种情形: 1.大教学小课程。即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于其中。(我国学者) 2.大课程小教学。即把课程理解为上位概念,课程的内涵和外延相对扩大。(泰勒、比姆等) (三) 二元关联模式 美国学者塞勒(J.G.Sayloretal.)等人曾针对课程与教学提出过三个隐喻,可视为对这一问题的一种注解。 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 隐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 隐喻三:课程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 三、课程的种类 (一)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按课程结构的根本形式不同划分。 1.学科课程(subject curriculum) 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取基本原理和精华,组成不同的学科,并分别安排它的顺序、

幼儿园大班课程教案

幼儿园大班课程教案 感恩 【活动目标】 1.在生活中发现、理解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 2.能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参与交流与表达。 3.愿意用积极的情感和行动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活动准备】 1.视频:《卖烧烤的小女孩》。 2.社会各行各业人工作的图片。 3.歌曲《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情感体验。 1.播放视频:《卖烧烤的小女孩》,引起情感共鸣。 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请你仔细的看一看,录像里说了什么事情。 2.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融入卖烧烤的小女孩的精神世界。 师:刚才的录像里说了什么事情呀? 师:除了卖烧烤小雨欣还做一些什么事? 师小结:小雨欣每天放学后都要帮妈妈卖烧烤,回家后还要做很多的家务。 师:小雨欣为什么要帮妈妈做那么多事呢?

师:妈妈生病了找不到工作又不能干重活,为了照顾家人她每天都要去卖烧烤。 师:那你觉得小雨欣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师小结:是的,小雨欣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她有一颗感恩的心,她每天帮助妈妈做那么多事,就是她在用自己小小的双手来感恩回报妈妈。 师: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她还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来感恩回报妈妈。她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她还被评为了最美孝心少年。 二、感恩父母、家人。了解家人对自己的养育之苦。 师:小雨欣的妈妈一个人那么辛苦的照顾着家人,那你觉得你自己的妈妈辛苦吗? 师:那你的妈妈每天都忙些什么? 师:妈妈平时是怎样来关心我们小朋友的? 师小结:我们的妈妈把可爱的小朋友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又含辛茹苦把你们养育大,很辛苦很累的。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的爱,那你们爱妈妈吗?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来谢谢妈妈呢?你想对妈妈说句什么话?你想为妈妈做点什么事?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妈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可以给妈妈送一句祝福,还可以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妈妈减轻一点负担,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不让妈妈操心。就是对妈妈最好的感恩。 师:在家里除了妈妈爱我们还有谁也爱着我们?他们是怎么爱我们的呢? 师小结:我们的家人很爱我们,每天都为我们做那么多事,我们应该如何感恩家人呢?

关于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

关于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 语言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开始就有各式各样的语言课。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体裁的文字美。 2、体验秋天的优美景致以及庄稼丰收的喜悦。 活动重点 欣赏诗歌体裁的文字美。 活动难点 体验秋天的优美景致以及庄稼丰收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秋天的图片一副,秋天各种果子成熟的图片 2、字卡:丰收、天空、稻田、小溪、白云、季节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1、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2、你觉得这幅画面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致?说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3、你觉得秋天美吗?美在哪里?

三、幼儿学习诗歌《丰收的秋天》 四、学习词语:丰收、天空、稻田、小溪、白云、季节 五、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1、秋天的稻田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2、出示秋天果子、庄稼成熟的图片,让幼儿感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3、教师小结。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2、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图书《母鸡萝丝去散步》一本,幻灯片一套。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小图片(6幅) 活动过程: 1、介绍书名,观察封面。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本书,书名叫《母鸡萝丝去散步》。 看看,封面上有谁?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述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课程的概念 2、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3、辨析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4、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游戏的关系 5、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PPT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间相互问好,把最好的状态给学生 二、自我介绍 三、课程要求 三、介绍新学科 幼儿园课程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园课程是学习幼儿教育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导出新课。 此不做深入讨论,要着重引发学生的未知学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讲授新课 通过细致的讲述,让学生知道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众说纷纭,未成共识 (一)课程词源的分析: 中国——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诗经·小雅·小弁》,如“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正确之法和自然之法)来保持和执行。 关于这里的课程有侠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1.具体一个人的整个的学习和教育的课程,2.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单独一门学科的课程,广义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教学理念、学习功课的种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的编排等;这里的课程近乎是教育的内涵;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接近现代。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在此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幼儿园思维课程教案

幼儿园思维课程教案 《漫游魔法王国》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 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

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 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 看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 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 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5)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谁的本领大 (1)教师用魔法棒“变”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 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 小朋友的本领大。 (2)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 出各种图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