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课程概论》教学大纲

《幼儿园课程概论》教学大纲

《幼儿园课程概论》教学大纲
《幼儿园课程概论》教学大纲

《幼儿园课程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幼儿园课程概论

英文名称:Kindergarten Curriculum

课程编码:14201C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学前心理学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幼儿园课程概论》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由于《幼儿园课程论》是研究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之间转换过程的一门学科,是连接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桥梁,既承接着对教育价值的认同与传递,又体现着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评价的宏观和整体思考,因此,一方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将对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把握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幼儿园课程论》又对从微观上研究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学科诸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起着统领和指导作用。《幼儿园课程论》和各领域教育分别涉及的是教育实践中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特征,了解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掌握几种典型的幼儿园课程理论及方案,熟悉并会操作几种常见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在此基础上,掌握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课程理论素养。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与理解幼儿园课程教学的特殊性,提高学生课程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生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反思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4课时)

了解课程的含义,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及实质,明确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重点: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难点:对课程不同的理解。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目标(4课时)

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理解不同取向的课程目标,学会分析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利弊,并能对实践中的幼儿园课程目标进行评价。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及课程目标的内涵与依据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与层次结构

重点:理解不同取向的课程目标。

难点:学会分析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利弊,并能对实践中的幼儿园课程目标进行评价。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课时)

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类型,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含义及选择,组织的原则,能够综合分析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意义及范围与类型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重点: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含义及选择,组织的原则。

难点:能够综合分析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四章幼儿园课程实施(4课时)

了解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含义、基本取向,理解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尝试学习分析幼儿园课程实践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课程实施的含义与取向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及常见问题

重点:了解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含义、基本取向,理解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

难点:尝试学习分析幼儿园课程实践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评价(2课时)

了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含义、类型和特点。理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能综合分析不同模式的优缺点,并且学会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评价。

重点:了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含义、类型和特点。理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

难点:能综合分析不同模式的优缺点,并且学会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评价。

第六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8课时)

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不同类型,理解单元主题设计,区域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并通

过实践联系、案例诊断等方式运用相关原理进行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的设计。

第一节学科领域活动设计

第二节单元主题活动设计

第三节方案教学设计

第四节区域活动设计

重点: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不同类型,理解单元主题设计,区域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 难点:通过实践联系、案例诊断等方式运用相关原理进行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的设计。

第七章经典幼儿园课程理论与方案(8课时)

了解五种不同不同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文化背景,具体内容,学会综合分析五种不同课程模式的优势和局限,并能对其作出适当的评价。

第一节五指活动课程及方案

第二节幼稚园行为课程及方案

第三节蒙台梭利课程理论及方案

第四节海伊.斯科普课程

第五节瑞吉欧课程方案

重点:了解五种不同不同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文化背景,具体内容。

难点:学会综合分析五种不同课程模式的优势和局限,并能对其作出适当的评价。

第八章园本课程(2课时)

了解园本课程的内涵及历史发展,理解园本课程的特点与功能,清晰园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尝试对实践中的园本课程进行分析与评价。

重点:了解园本课程的内涵及历史发展,理解园本课程的特点与功能。

难点:清晰园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尝试对实践中的园本课程进行分析与评价。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考试与评价

基于对课程改革凸显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该课程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平时考核,包括出勤、平时作业、笔记;另一部分为期末考试,包括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课程考核的基本方案及实施细则

(一)平时考核方式(占30%)

1、出勤

出勤以课堂提问为准,占5分,凡是被点学生有两次没来者扣5分,其余同学均得5分。每次提问均有记录,包括人员及问题。

2、平时作业

作业占20分,批改四次,每次各占5分。每次根据作答情况给出分数,分数体现在作业本上。

3、笔记

笔记占5分。

(二)期末考核形式(总分为100分,占70%)

题型及分值为:填空题(15分),单选题(10分),判断(5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30分),案例分析(20分)

教材:

王春燕主编:《幼儿园课程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

1、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朱家雄著:《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执笔教师:韩例芬教研室主任:教学系(部)主任: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三)》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三)

英文名称: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ies design and guiding (three )

课程编码:14205C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一)、(二)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教育类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是教育类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与途径、环境创设和材料选择、活动设计和评价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具备设计、组织幼儿科学活动的能力,从而具有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来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学科,自然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根据,同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幼儿园各科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体育》等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科学教育为各科教育提供具体的内容,而各科教育又为科学教育的开展给予了生动形象的手段和形式,共同完成学前教育的总目标。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2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1)科学的界定

(2)科学教育的含义

2、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

(1)幼儿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

(2)幼儿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

(3)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与特性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性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

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

(2)教育学基础

生活教育理论、活动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二)教学目标

认知:

1、记忆:科学、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价值;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与特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情感:通过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涵的探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幼儿园中的科学,关心幼儿科学概念的培养,热爱幼儿教育的情感。

动作技能:理解学生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在将来的幼儿园教学中能采用正确的科学教育策略,引导和帮助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学生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

(四)教学建议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请阐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2学时)

(一)教学内容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1)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

(2)依据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3)依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各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三要素的内涵

(1)情感态度目标——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

(3)知识经验——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

(二)教学目标

认知:

1、记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三要素的内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各年龄阶段目标。

情感:通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幼儿园中的科学,关心幼儿科学概念的培养,热爱幼儿教育的情感。

动作技能: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能采用正确的科学教育策略,引导和帮助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学生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三要素的内涵;

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各年龄阶段目标;

(四)教学建议

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构成:情感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知识经验的真正内涵。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实践演练为主。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请阐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中情感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知识经验的真正内涵。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3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

(1)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主要精神

(2)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适应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

(4)遵循科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1)0—3岁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

(2)3—6岁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1)注重内容的科学性教育的启蒙性;(2)时代性和民族性原则;(3)系统性与统整性原则;(4)多样性和典型性原则;(5)地方性和季节性原则

方法:1.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操作法

(3)分类与测量的方法

(4)科学游戏法

(二)教学目标

认知:

1、记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3、运用: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方法;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情感:通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一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关心幼儿园中的科学,关心幼儿科学概念的培养,热爱幼儿教育的情感。

动作技能: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般规律,能采用正确的科学教育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

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方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四)教学建议

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实践演练为主。要求所有学生编写教学活动设计,选取1-2个学生到幼儿园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总结。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1、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需求化的途径,谈谈如何才能把教和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3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种类和作用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含义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种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作用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选择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利用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创设与管理

(1)种植园地的创设与管理

(2)沙地、水池的设置与管理

4、家庭、社区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利用

(二)教学目标

认知:

1、记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含义;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种类;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作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3、运用:幼儿园、家庭、社区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利用;

情感:培养学生树立幼儿园、社区、家庭到处有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理念,引导幼儿关注问题,爱思考、爱动手操作,从探究的乐趣中获得知识经验的建构和积累。

动作技能:在探究活动中各个步骤环节的掌握,以及如何将探究性的科学活动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

难点:树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广泛资源的理念。

(四)教学建议

将基本原理与案例结合进行分析,理解探究步骤的实施及要点。根据探究活动的步骤及指导策略制定一次科学探究活动的教案,并组织实施活动。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根据探究活动的步骤及指导策略制定一次科学探究活动的教案,并组织实施活动。

第五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二)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二、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二)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

(三)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

三、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一)一般性观察的组织指导

(二)比较性观察的组织指导

(三)长期系统性观察的组织指导

第二节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一、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二)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三)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分类

二、实验操作类科学活动的设计

(一)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二)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三)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

三、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三节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一、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二)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三)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分类

二、技术制作类科学活动的设计

(一)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二)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

(三)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

三、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四节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二)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二、交流讨论类科学活动的设计

(一)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二)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

(三)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

三、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二)教学目标

认知:

1、记忆:观察类、实验操作类、技术制作类、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2、理解:观察类、实验操作类、技术制作类、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观察类、实验操作类、技术制作类、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3、运用:初步学会一般性观察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比较性观察的设计与组织指导;长期系统性观察的设计与组织指导、初步学会实验操作类、技术制作类、交流讨论类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情感: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教育活动理念,引导幼儿关注问题,爱思考、爱动手操作,从探究的乐趣中获得知识经验的建构和积累。

动作技能:在探究活动中各个步骤环节的掌握,以及如何将探究性的科学活动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类科学实验操作类、技术制作类、交流讨论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难点:观察类实验操作类、技术制作类、交流讨论类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四)教学建议

将各类活动的基本原理与案例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各类教育活动的步骤的实施及要点。根据各类活动的步骤及指导策略科学探究活动的教案,并组织实施活动。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根据各类活动的步骤及指导策略设计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教案,并组织说课活动。

第六章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概述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意义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

(一)演示讲解法

(二)观察比较法

(三)游戏法

(四)操作法

(五)发现法

(六)统计图表法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

一、幼儿的分类教育

二、幼儿的排序教育

三、区别“1”和“许多”

第三节学前儿童数概念及运算能力的教育

一、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二、幼儿10以内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第四节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一、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特点

二、教育目标

三、认识几何形体的方法

第五节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教育

一、认识物体量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三、教育指导与建议

第六节学前儿童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教育

一、认识空间方位的一般特点

二、认识时间的特点

三、目标

四、活动设计与指导

五、数学角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二)教学目标

认知:

1、记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意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

2、理解:幼儿的排序教育;学前儿童数概念及运算能力的教育;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教育;学前儿童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数学角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3、运用:初步学会幼儿的排序教育;学前儿童数概念及运算能力的教育;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教育;学前儿童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数学角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数学,感知幼儿数学有无穷的乐趣,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中激发幼儿感知数学,会就幼儿关注的问题,爱思考、爱动手操作,从探究的乐趣中获得知识经验的建构和积累。

动作技能:把握数学教育活动中各个步骤环节,以及如何将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的排序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数概念及运算能力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难点:幼儿的排序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数概念及运算能力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四)教学建议

将各类数学活动的基本原理与案例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各类数学教育活动的步骤的实施及要点。根据各类数学活动的步骤及指导策略科学探究活动的教案,并组织实施活动。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根据各类数学活动的步骤及指导策略科学探究活动的教案,并组织实施活动。

第七章学前儿童区域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涵义

二、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三、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四、区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

第二节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涵义

二、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三、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三节科学活动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科学活动区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二、科学活动区教育活动的设计

三、科学活动区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二)教学目标

认知:

1、记忆: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涵义;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区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

2、理解: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涵义;科学活动区科学教育活动涵义。

3、运用:初步学会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科学活动区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情感:培养学生创设区域科学活动的意识,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中主动创设科学环境,会就幼儿关注的问题,爱思考、爱动手操作,从探究的乐趣中获得知识经验的建构和积累。

动作技能:把握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中各个步骤环节,以及如何将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科学活动区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难点: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科学活动区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四)教学建议

将区域活动的基本原理与案例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区域类教育活动的步骤的实施及要点。根据各区域活动的步骤及指导策略科学探究活动的教案,并组织实施活动。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根据各类区域活动的步骤及指导策略科学探究活动的教案,并组织实施活动。

第八章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游戏活动概述

一、科学游戏活动的含义

二、科学游戏活动的特点

三、科学游戏活动的价值

四、科学游戏活动的种类

第二节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

二、科学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

(二)教学目标

认知:

1、记忆:科学游戏的特点和价值;

2、理解:科学游戏设计与指导的基本方法;

3、运用:具有设计与组织幼儿园科学游戏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难点: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四)教学建议

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实践演练为主。让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察,并分析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对当今社会流行的儿童玩具有大致的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1、根据科学游戏活动的步骤及指导策略科学探究活动的教案,并组织实施活动。

2、调查幼儿园科学游戏的情况,并作评析。

第九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1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几个问题

(1)评价的目的

(2)评价的方式

(3)评价的内容

(4)反馈

(5)多元评价的观念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几种评价方案

(1)“科学发现”评价

(2)多彩光谱中的科学领域评价

3、幼儿发展评价

(1)评价的价值取向

(2)评价的基本原则

(3)评价的指标体系

4、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策略评价

(1)评价的主要方式和基本原则

(2)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教学目标

认知:

1、记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对幼儿发展的评价和对教师的教学组织策略的评价。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内容、价值取向

情感:通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与特性一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关心幼儿园中的科学,关心幼儿科学概念的培养,热爱幼儿教育的情感。

动作技能: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一般规律,能采用正确的科学教育策略,引导和帮助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学生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内容、价值取向;

难点: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幼儿园教育实际。

(四)教学建议

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实践演练为主。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1、简述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应该遵循的评价原则。

2、对一次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价。

第十章几种有影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实验(3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谢尔曼的科学游戏论及其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1)谢尔曼科学游戏论的基本观点

(2)谢尔曼的观点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2、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及其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1)“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基本观点

(2)“探究——研讨”教学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3、罗威尔的探究式科学教育及其对学前教育科学教育的启示

(1)罗威尔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2)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4、“做中学”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

(1)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实验的主要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2)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的实施

(二)教学目标

认知:

1、记忆:谢尔曼科学游戏论的基本观点;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基本观点;罗威尔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基本观点;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实验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2、理解:谢尔曼的观点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兰本达的观点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罗威尔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观点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情感:通过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与特性一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关心幼儿园中的科学,关心幼儿科学概念的培养,热爱幼儿教育的情感。

动作技能: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一般规律,能采用正确的科学教育策略,引导和帮助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学生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谢尔曼科学游戏论的基本观点;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基本观点;罗威尔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基本观点;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实验的主要特点;

难点:观点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四)教学建议

以学生自学为主,将各个基本观点进行学习后,分析比较,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学生自学,总结归纳主要内容以作业形式上交,根据作业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考试与评价

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以及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去解决幼儿园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考核形式:本课程考核的方法为笔试(开卷)

爆破工程课程学习指导讲解

《爆破工程》课程学习指导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既是采矿工程、《爆破工程》安全工 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其目的旨在向学生传授炸药爆炸和岩石爆破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工程爆破设计和分析解决工程爆破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有关工程爆破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方面)的内容: 1、包括炸药的起爆机理与爆轰理论,岩石的爆破破坏机理、基础理论模块: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等。该模块既是本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 2、爆破器材模块:包括各类炸药的主要性能,各类起爆器材的结构、使用方法和主要性能以及起爆方法; 3、爆破设计及施工技术模块:包括光面预裂爆破、掘进爆破、露天浅深爆破、露天硐室爆破、拆除爆破等爆破技术的设计计算及施工技术和安全技术。 三、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工程实例讲解,突出行业特点; 2、讲课时要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同时也应介绍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新知识和最新理论,使同学们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与前沿信息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1、能准确地使用专业术语,理解炸药爆炸的基本概念以及起爆和传爆的基本原理; 2、熟悉爆破器材的结构和性能,掌握火雷管起爆法、电雷管起爆法、导爆索起爆法、导爆管起爆法及其爆破网路的施工技术; 3、掌握地下光面预裂爆破、掘进爆破、露天浅深爆破、露天硐室爆破以及拆除爆破等爆破技术; 4、掌握爆破安全技术; 5、了解和爆破有关的岩石性质,理解岩石爆破的物理过程和基本原理; 6、了解当前爆破的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 1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书)方法,并安排课堂讨论。 六、课程教学资料 教材: 爆破工程戴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2 参考书: 1、爆破工程东兆星邵鹏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1 2、爆破工程管伯伦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2.2 3、爆轰物理学张宝坪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8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选择题 单选 2、以下课程类型中个,不属于学科课程的是( B )。 A、分科课程 B、核心课程 C、相关课程 D、融合课程 3、依据课程决策的层次标准来分析,任课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属于( A )。 A、学校层次的课程 B、教学层次的课程 C、观念层次的课程 D、体验层次课程 4、( C )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对称经验课程。 A、核心课程 B、广域课程 C、活动课程 D、融合课程 5、( B )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是生成课程,当受教师水平、物质环境条件、幼儿人数等制约时,容易使幼儿的自主、探索、实践流于表面。 A、隐性课程 B、经验课程 C、学科课程 D、分科课程 6、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A )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悬缺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 A、艾斯纳 B、古德莱德 C、普洛佛斯 D、费尼克斯 7、以下哪种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 C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悬缺课程 D、经验课程 8、以下哪种课程是属于社会本位的课程类型。( A ) A、核心课程 B、分科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9、除了活动课程外,以下哪种课程也是属于经验课程。( C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核心课程 D、广域课程 10、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定义是( B )。 A、经验论 B、活动论 C、过程论 D、体验论 多选 1、以下哪些是幼儿园课程的特点(ABCD )。 A、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B、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C、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D、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2、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斯纳教授从课程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哪些课程类型( ABC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悬缺课程 D、经验课程 3、关于课程的概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ABCD ) A、课程是教与学的内容 B、课程是教与学的计划 C、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 D、课程是各种活动 4、幼儿园课程由以下哪些要素组成?(ABCD ) A、幼儿园课程目标 B、幼儿园课程内容 C、幼儿园课程实施 D、幼儿园课程评价 5、以下哪些课程属于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划分的(AB ) A、理想课程 B、领悟课程 C、隐性课程 D、悬缺课程 填空题 1、按在不同层次上起作用对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观念层次的课程、社会层次的课程、学校层次的课程、教学层次的课程和体验层次的课程。 2、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课程,其实质是学科课程。 3、悬缺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课程。 4、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课程,其具体样式表现为分科课程和相关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MF 课程名称:物理光学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Optics 总学时:50 讲课学时:50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外辅导学时:学分:3.0 开课单位: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授课对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2春 先修课程: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电动力学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1、Born & Wolf, Principles of Optics, 7th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2、《物理光学》(第三版),梁铨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3、《物理光学学习指导与解题》刘翠红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一、课程教学目的 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同时又是与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工程有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光的电磁理论为理论基础,着重讲授光在各向同性介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特性,以及光的吸收、色散、散射现象。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物理光学的重要知识,掌握重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后续课程以及今后工作中所遇有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共10学时) 光波的特性:光波与电磁波、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物质方程;几种特殊形式的光波;光波场的时域频率谱;相速度和群速度;光波场的空间频率与空间频率谱;光波的横波性、偏振态及其表示。光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包括反射和折射定律;菲涅耳公式;反射率和透射率;反射和折射的相位特性;反射和折射的偏振特性;全反射。光波在金属表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等。 第二章光的干涉(共10学时) 双光束干涉;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典型干涉仪及其应用;光的相干性理论。 第三章光的衍射(共10学时) 衍射的基本理论:包括光的衍射现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基尔霍夫衍射公式。夫琅和费衍射:包括夫琅和费衍射装置;矩孔、单缝、多缝以及圆孔的夫琅和费衍射;巴俾涅原理。菲涅耳衍射:包括圆孔和直边菲涅耳衍射。衍射的应用和傅立叶光学基础等。 第四章光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共10学时) 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包括张量的基础知识;晶体的介电张量。单色平面光波在晶体中的传播:包括光波在晶体中传播的解析法和几何法描述。平面光波在晶体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晶体光学元件及晶体的偏光干涉等。 第五章晶体的感应双折射(共4学时) 晶体的电光效应(原理及应用)、声光效应和旋光效应(自然旋光现象、菲涅耳的解释、磁致旋光效应、应用)。

爆破工程课程设计范本

爆破工程课程设计

1工程概况 1.1 原始条件 某露天矿山开采闭坑后,拟转入地下开采,需要在露天底形成20~50m的覆盖层。露天采场底部走向长约450m,露天底平均宽30m。露天采场实际最高标高为305m,最低标高为-33m,封闭标高为117m,露天采场上口尺寸为:900m×630m,下口尺寸为410m×20m。原台阶高度12m,现已并段。 1.2 地质条件 矿石类型简单,矿石物质组成也较简单,矿石属于中硫、低磷、贫磁铁矿石。矿体围岩主要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混合花岗岩。岩体稳定性中等,岩石坚固性系数f=8~10,节理裂隙发育,岩石一般比较破碎,强度较低。 1.3 设计任务 利用硐室爆破的方法在B12和B11两条勘探线之间形成高度为25m的覆盖层。 2爆破方案 2.1 爆破类型的确定 硐室爆破按爆破作用程度和结果分为抛掷爆破,松动爆破和加强松动爆破。 按爆破的目的和要求,抛掷爆破分为定向爆破、扬弃爆破和抛散爆破。定向爆破要求爆破的岩土按预定的方向运动并堆积在设定的范围之内。当只要求将爆破的岩土抛掷一定的距离,而不

要求有固定的方向及堆积范围时,称为抛散爆破,扬弃爆破是在地面平坦或坡度小于 30°的地形条件下,将开挖的沟渠、路堑、河道等各种沟槽或基坑内的挖方部分或大部分扬弃到设计开挖范围以外,使被开挖的工程经过爆破基本成型。 根据抛掷作用的方向不同抛掷爆破又可分为单侧抛掷爆破,双侧抛掷爆破,多向抛掷爆破和上向抛掷爆破等类型。一次爆破也能够同时具有多种性能,可一侧抛掷,另一侧松动。 松动爆破仅将土岩松动和破碎,破碎的岩石不产生抛掷。适用于对周围破坏小,不允许有抛掷的地方,一般抵抗线小于15~20m。炸药单耗小,爆堆集中,能有效地控制飞石距离,爆破有害效应小。当地表自然坡度大于60°时,采用松动爆破将岩石松动,破碎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塌落,此时又称为崩塌爆破。 加强松动爆破是介于松动爆破和抛掷爆破之间(0.75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1.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 2.课程的要素 课程组织是依据目标的要求,对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或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加以编排、组合、平衡的方式。它包括教育教学计划、学习材料及活动设计、环境创设与布置、教育组织形式、时间与空间的安排等。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以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提供调整的信息。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程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们相互作用、互相制约、互相调节,从而使课程处于良性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决定的。 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在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人(离)园等。 另外,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看,由于幼儿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而是注重幼儿全面和谐的整体培养。因此,在内容上就不仅仅限于几门学科,还必须能够满足幼儿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性的以及沟通与创造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而如此多的内容只通过作业课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综合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途径,特别是通过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幼

《光学》教学大纲

《光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光学 英文名称:Optics 学分:4 总学时:72 实验(上机)学时: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物理专业及相关专业,二年级第一、二学期 一、课程说明 (一)编写本大纲的指导思想 为适应我校学分制教学计划的要求,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基本要求,建立严谨的教学体系,特制定本大纲。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光学是普通物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一方面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训练提供必要的准备,另一方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其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物理学的基本课程,应着重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建立起鲜明的物理图象。 在教学中,还应通过分析、概括丰富的自然现象,联系科学发展和生产实际中的有关事例,注意采用演示实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以及加强习题运算,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了解光学的最新发展,体会到综合运用基础物理学知识联系实际、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共轴球面组成像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基本原理及典型应用。 难点:运用菲涅耳公式解释半波损失问题偏振光的干涉旋光现象解释。 (四)知识范围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研究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问题.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力学及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同时本课程又与原子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激光原理、光纤通信、信息光电子学等后继课程有密切关系。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选用 1、《光学》(上、下册), 赵凯华钟锡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五次印刷; 2、《光学》,易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3、《光学》,章志鸣沈元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 4、《光学》,王楚汤俊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爆破工程与安全技术》

《爆破工程与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641003 课程英文名称:Blasting Engineering and Safety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年8月26日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安全,是工程爆破永恒的主题。爆破工程与安全技术是研究爆破安全规律和防止爆破事故的科学,对安全工程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与爆破工程相关的工作提供了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下内容: 1.爆破器材加工、运输、装药、填塞、起爆等关键工序的操作安全问题; 2.与防止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噪声、飞石、尘土、毒气等公害关联的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爆破安全的发展阶段等基本知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爆破作业等基本理论及爆破安全等基本方法。 3.基本技能: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至实际的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并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 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 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通过以上的教学,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的要求 对习题课的要求(2学时):掌握起爆技术、装药与爆破施工、岩石爆破、城镇复杂环境控制爆破、建(构)筑物拆除爆破等作业领域中有关爆破安全知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爆破安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重难点解析 主题词:课程的多元定义;一元化课程;多元化课程;分科课程;活动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游戏;教学;日常生活活动(一)课程的定义 1.课程即科目 将课程定义为学科科目(或领域),即主要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如科学、数学、语言等)。 认为课程即学科科目(或领域),就会注重学科科学体系,会依据科学和学问的逻辑,并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成一定体系的教材,让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学习。这种课程通常表现为各科目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材等。我国幼儿园过去普遍实施的分科课程(语言课,常识课,计算课,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即是认同这种定义的表现。 2.课程即经验 课程还被从广泛的意义上定义为学习者的经验,即课程被认为“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所获得的一切经验”,而不是学科科目群。 以经验的维度界定课程,起源于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杜威认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i他主张“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个部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这种观点即强调从教材转向个人,认为唯有儿童实际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经验,才能称为儿童学习到的课程认为课程即经验,就会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就会“以开发与培养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突出地将生活现实和社会课题,或者说是以社区、经验、活动、劳动等等作为内容编成,旨在培养丰富的具有个性的主体。经验课程的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现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经常讲的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就是属于这种经验课程。 3.课程即目标 还有一种观点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从这种维度来界定的课程“并不关心学生在学习的情境中将要做什么,而关心的是作为其行为结果——他们将学到什么(或将能做什么)。课程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这就要求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作为课程,之后所有的教和学都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在我国50年代以后,幼儿教育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国家对幼儿园课程采取中央集中管理的方式,这时的幼儿园课程较多关注的是儿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较多关注的是课程预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当时的幼儿园课程认同的就是“课程即目标”。 4、课程即计划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doc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72201008/72201009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72学时 学分: 2分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物理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的同时,受到严格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并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使 用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力学部分

热学部分 电磁学学部分

光学部分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基础知识 测量与误差,主要讲述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力学部分 实验一长度的综合测量 1.目的要求 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练习做好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2.方法原理 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和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和高度。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滚珠、圆柱管。 4.掌握要点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的使用方法及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及高度,并计算其体积。 (2)用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 (3)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二单摆 1.目的要求 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并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2.方法原理

g l T π2= ()()2 22)(?? ? ??+??? ??=t t u l l u g g u 。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单摆、停表、钢尺。 4.掌握要点 测量单摆周期的注意事项、重力加速度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 (2)用钢尺测悬线的长度。 (3)用停表测单摆的周期(不改变摆长,测5次,每次30个周期的时间) (4)计算重力加速度和它的不确定度。 (4)改变摆长,测单摆的周期,用作图法算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三 测重力加速度 1.目的要求 掌握几种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方法原理 自己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自由落体装置、数字毫秒计、光电计时装置 ,单摆 气垫导轨。 4.掌握要点 掌握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5.实验项目: (1)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2)记录实验数据 (3)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四 密度的测定 1.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掌握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2.方法原理 v m = ρ,质量用天平称量,体积用阿基米德定律求出。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物理天平,游标卡尺、比重瓶,小烧杯、温度计、酒精、不规则玻璃块。 4.掌握要点 物理天平的调节和方法、测量密度的两种方法: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5.实验项目: (1)学习调整和使用物理天平。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的密度。 (3)用比重瓶法测酒精的密度。 实验五 拉伸法测杨氏弹性模量 1.目的要求 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学习光杠杆原理并掌握使用方法。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工程爆破-教学大纲

《工程爆破》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0142302 课程英文名称: Blasting and explosion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弹药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在本科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弹药与爆破技术专业课程中发挥示范性、辐射性的引领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比较丰富的工程爆破的原理及其应用,而且让学生了解与把握爆破工程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展专业知识,加深对爆破工程施工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要求 1. 了解工程爆破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2. 掌握爆破工程施工设计的基本理论; 3. 掌握不同类型工程爆破的施工操作设计; 4. 对简单的工程能够设计爆破施工方案。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本课程涉及多个学科类别,所涉及的技术门类和问题十分广泛和复杂,不同类型的爆破技术,在实际爆破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大不相同。同时,爆破技术是在不断飞速发展,且工程性很强的技术。为了适应爆破工程的这些特点,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结合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依据现代教学理念,探索新颖授课方式;丰富课外作业形式,延伸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2.教学手段:课程采取了课堂理论教学、现场工程爆破操作教学录像、多媒体教学,将来可增加实验环节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主性学习能力。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和多媒体手段,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工程力学、岩体力学等。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习题的要求:通过适量的复习题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得到对爆破作业机理的深入理解,特别使学生对爆破工程设计基本原理、爆破参数的计算和选择、装药量计算、爆破网路设计等得到训练。通过隧道爆破设计、露天台阶爆破设计、建筑物拆除爆破设计和特种爆破技术的训练,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基本原理与技术,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 2.本门课程暂时未安排实践环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方法:笔试,闭卷。 3.成绩构成:最终理论考试(80%)与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课堂提问、小测验、课后作业等)(20%)成绩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概论(20200910165633)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币种_ 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1. 基础性与启蒙性 2. 全面性与综合性 3. 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4. 整合性 (1)内容上的整合:五个领域 (2)方式上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个人教学 (3)资源上的整合:家庭/社区/学校 5. 潜在性 幼儿模仿力强,幼儿园课程不仅体现在教育计划,还体现在环境,生活,游戏以及教师不经 意的行为。 隐性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幼儿,影响幼儿发展的课程。 第二章幼儿园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一、目标模式 博比特创始人 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目标模式经典形成标志一一“泰勒模式” ☆ 二、过程模式 皮亚杰布鲁纳影响 斯坦豪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确立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基本内容 内容的选择 拉斯的12条鉴别看来是否有内在价值的活动标准 1. 卢梭自然后果法打破窗户自己承担后果 2. ☆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 一、学科中心取向 二、学习者中心取向 起源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 1. 经验中心设计 杜威拉格舒梅科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一一杜威 经验中心设计强调儿童的兴趣,将儿童视为学校组织教育的基础。 2. 人本主义设计

库姆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 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潜能,强调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技巧,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3. 开放教室设计 三、问题中心取向 1. 生活情景设计 斯宾塞斯特拉特梅尔福克纳麦金 鼓励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 2. 核心设计 福恩斯博辛 将社会生活中困扰人的关键问题作为核心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与依据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 教育目的 指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 《幼儿园工作规程》 课程目标 酵母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健康领域 的目标等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1. 普遍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 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幸福;大演说家;完美生活; 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了课程目标的一般性原则或宗旨。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特点。 局限是模糊,泛化,具有一定随意性 2. 行为目标 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弊端 是人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审美经验等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 创始于博比特“活动分析法”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梅杰“行为目标运动” 3. 生成性目标 也称形成性目标或者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根本特点是过程性。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斯坦豪斯“过程模式” 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早期儿童课程与教育方案 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美国“项目活动”

幼儿园课程概论

第五章幼儿园经典课程方案 第一节国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 一、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一)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冲动力----吸收力的心智 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支柱。(二)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目标——协助儿童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帮助儿童发展出自发性的人格,养成一种独立、自信、自律、自足及自我管理的活动习惯,并为儿童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 内容:由5个方面组成,它们是:感官教育(训练)(核心、最重要、最富特色的内容)、日常生活练习、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 (三)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观察者 ?观察不是最终目的,观察为的是对儿童进行引导,在必要时及时给以指导或适 当的刺激,为的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让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成自我的发展。 ?榜样 (四)对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评价 合理性:1、重视儿童的内在需要,尊重和信任儿童; 2、强调个别化学习; 3、倡导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指导 4、有完整成套的教具,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局限性:1、孤立的感官训练。 2、忽视创造力。 3、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 4、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二、海伊斯科普课程 (一)伊斯科普课程的理论基础: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 (二)伊斯科普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关键经验”是该课程的核心 早期,“主动学习”是作为一个关键经验提出并要求儿童掌握;到了后期,“主动学习” 已成为课程实施的一个基础 课程内容:不是明确规定的系统的学科知识,而是围绕关键经验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具体内容反映在课室内外的环境设置中,往往以“活动区”为中介开展;关注与发展 过程有关的经验 课程组织:具体落实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让10类58条关键经验反复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活动中;兴趣区(自选)活动、小组活动、团体活动 课程实施:没有一个特殊的教学方法,其课程实施是通过每日的例行活动来完成; 由“计划-操作-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小组活动、户外活动、团体 活动)组成;把这些环节安排成一日生活时间表;只要这几个环节都包含在内, 具体如何安排并不重要;但计划时间、操作活动时间、打扫整理时间和回忆时 间的先后顺序不能变;操作活动时间应该是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 (三)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物理光学实验指导大纲

(上机)课程名称:《物理光学》 实验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实验总体介绍 1、本课程上机实验的任务: 1)学会利用计算机数值计算的方法处理物理光学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2)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2、本课程上机实验的简介: 对等厚干涉和夫朗和费多缝衍射的物理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利用MA TLAB 软件对其过程进行编程和模拟仿真,从而加深对光的干涉和衍射基本原理的理解。 3、本课程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工程与光通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4、本课程上机实验涉及核心知识点: 1)光的干涉和衍射理论; 2)matlab程序设计基础。 5、本课程上机实验重点与难点: 重点:建立物理问题的数学模型。 难点:相应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及调试。 6、本课程上机实验运用软件名称:MATLAB 7、总学时:4 8、教材名称及教材性质(自编、统编、临时): 《光学教程》,叶玉堂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统编。 9、参考资料: 1)《物理光学教程》,谢敬辉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光学原理与应用》,廖延彪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 3)《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4)MATLAB教程罗建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二)包含实验项目基本信息 实验项目1 1、实验项目名称: 等厚干涉条纹分布的模拟 2、实验目的和任务: 目的:通过对等厚干涉光强分布的模拟仿真,加深对光的干涉基本原理的认识。 任务:以一个曲率半径R = 5 m的柱透镜的凸面紧贴在一个平板玻璃上,其凸面与平面相切于O点(如图所示),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空气薄层,用波长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从反射光中可观察该空气薄层所形成的等厚干涉条纹,模拟此等厚干涉条纹的一维光强分布曲线图和二维光强分布的灰度图。 柱透镜置于平板玻璃上的截面图 3、上机实验内容: 1)编写模拟仿真程序,上机调试并运行; 2)改变柱透镜曲率半径,观察条纹分布的变化; 3)改变入射光波长,观察条纹分布的变化; 4) 改变柱透镜凸面和平板玻璃间的介质的折射率,观察条纹分布的变化。 4、学时数:2 实验项目2 1、实验项目名称:多缝夫朗和费衍射的模拟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课程编号:0106071C 学时/学分:32/2 开课学期:7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课程类别/性质:专业/限选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及地下工程方向)一门主要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授、实习、参观,使学生能够掌握地下建筑各种开挖方案、方法及开挖方式;掌握岩土地层各种开挖和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方法;锚喷支护的设计及施工、信息法施工原理;特殊地层施工、安全和劳动条件;工能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专业知识是建立在相关数学、材料学、管理学、机械工程学、安全、地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本专业学习《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地下工程一般的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方法,学会编制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并初步具备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才能。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或同时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即类似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一项工程实例,结合己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地下建筑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课时要求内容与工程实例紧密结合,并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多参考相关的专业书籍与文献资料,学习过程中,应多理解内容,不必死记硬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并配合有关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具体的教学要求:掌握地下建筑工程的组成、工程建设程序;掌握地下工程一般的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方法;掌握地下建筑工程开挖、装运、支护等施工程序;学会编制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并初步具备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才能;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以一项工程实例,结合己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通过课程学习、实验和生产实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课程中的简单科研课题,能够拟出研究方案,选择实验手段,整理实验数据。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 绪论(1学时) 了解地下建筑工程的发展、组成与类型、特点,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研究牛内容及任务。 第一章隧道开挖工程(7学时) 熟练掌握隧道开挖工程的施工方案与开挖方法、凿岩爆破、装岩与运输和洞室通风。 第二章开挖机械化与掘进机施工(4学时) 掌握开挖机械化作业方案配套和掘进机法(TBM)开挖施工。 第三章竖井、斜井施工(2学时) 掌握竖井施工、斜井施工,了解竖井、斜井施工治水。 第四章施工支洞布置(2学时) 掌握施工支洞的类型、选择和布置,了解施工支洞断面选择。 第五章锚喷支护施工(4学时) 掌握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锚杆支护施工和预应力锚索施工。 第六章新奥法(NATM)施工与监控量测(4学时) 理解新奥法的基本原理,掌握新奥法的设计和施工、现场量测,了解量测资料的整理和应用。 第七章洞室混凝土衬砌施工(4学时)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1.课程的经典界定: ①课程即学习的科目:六艺. 其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只关注教学的科目,不评价学生的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逻辑,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及所学知识对于学生个人的意义。 ②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所有教学活动为目标服务. ③课程即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内容、评价. ④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杜威. 以儿童为中心 这种课程观将课程的重心由学科和教师转移到了学习者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⑤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做中学. 活动产生经验,经验依赖于活动,儿童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者在活动中的各种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做中学”是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 ⑥hh 2.课程组织形态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2种分类 ①主体与客体(学科与儿童) ②分与合 3.学科与儿童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①学科课程(知识为核心):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如语文、算术、历史、音乐等) ②经验课程(儿童为核心): 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题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

织的课程。 经验课程的特点/优点: [1]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基点 [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 [3]经验课程中,学习者的需要、动机、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其智力的发展同等重 要,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 [4]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③hh 4.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①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②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5.课程功能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 艾斯纳教授: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三种课程类型: ①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官方课程):即官方规定的外显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 图的教育影响。 ②隐性课程:即非预期的教育影响。(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③悬缺课程:即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也即存在于“理想的课程” 与“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是二者的差距。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6.幼儿园课程的界定:3种倾向类型 ①学科倾向的界定(历史) ②活动倾向(主导) ③经验倾向

幼儿园课程概论

幼儿园课程概论 第一部分填空 1幼儿园课程概论活动论 2幼儿园课程由四个要素组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课程开发的模式: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 4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学科中心取向;学习者中心取向;问题中心取向 5幼儿园的课程五大领域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与艺术 6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曾以儿童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框架,为教育目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比较规范、清晰的形式标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三大类。 认知领域,主要包括知识的掌握、理解或回忆、再认,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等方面的目标。 情感领域,主要包括兴趣、态度、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发展的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主要包括神经肌肉协调的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行动等方面的目标。 7幼儿园课程的层次是指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纵向结构 8课程实施的取向有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9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分成三类: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 10影响幼儿园实施课程的主要因素:课程计划因素;一线教师因素;国家政策法规;幼儿园硬件;社会因素。 11课程评价的主体即课程评价的实施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 1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课程方案评价、实施过程评价、课程效果评价。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 1幼儿园课程------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泰勒原理----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被后人成为“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归宿,构成课程开发的核心。 对目标模式的评价:确定对偶然分解对整合外显对内隐 3普遍性目标---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 4行为目标-----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实施以后

光学教学大纲

《光学》课程教学大纲(54学时) (理论课程)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概况 课程中文名称:《光学》 课程英文名称:Optics 课程编码:3910252108 开课学院:理学院 适用专业/开课学期:物理学/第三学期 学分/周学时:3/3 《光学》是物理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普通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及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它和《原子物理学》、《电动力学》和《量子物理学》等后继课程有着密切联系。激光的出现和发展使光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更加扩大了光学在高科技领域、生产和国防上的应用。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磁学 (二)课程目标 1. 牢固掌握有关光的传播及其本性,包括干涉、衍射、偏振等基本现象、原理和规律,为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并了解它们在科研、生产和实践上的应用。 2. 牢固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作图方法。熟悉典型助视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3. 了解现代光学的发展概况以及现代光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研究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时分配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开展课堂讨论、课外自学、学生课外查阅文献了解学科前沿,结合课程内容完成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教学。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含绪论)光的干涉(10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学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知道光学发展历程; 2.理解相干叠加和非相干叠加的区别联系; 3.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和光的干涉定义; 4.了解干涉条纹的可见度以及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对可见度的影响; 5.掌握光程差和相位差之间的关系; 6.掌握分波面干涉装置的干涉强度分布的基本规律,即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干涉条纹 的形状; 7.掌握分振幅法等倾干涉条纹的条纹特征和光强分布及其应用; 8.掌握分振幅等厚干涉的条纹特征和光强分布及其应用; 9.掌握迈克尔孙干涉仪和法布里干涉仪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干条件,以及分振幅和分波面干涉装置及干涉光强分布。 难点:薄膜干涉和多光束干涉。 三、主要内容 1.光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光学发展史; 2.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和相干性; 3.光程和光程差,实现相干光束的方法; 4.半波损失; 5.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 6.迈克耳孙干涉仪; 7.多光束干涉,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第二章光的衍射(8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衍射现象,并注意区分菲涅尔衍射和夫琅和费衍射; 2.理解衍射现象的理论基础-----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