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海军水师材料

近代海军水师材料

近代海军水师材料
近代海军水师材料

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面对着水师的次次败绩、同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再也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不久后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由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沈葆祯接任,沈葆祯接任后一面扩大马尾船厂规模,一面加紧制造战舰、培养海军人才“成一船即练一船之兵、配一船之官”,经过其数年苦心经营,马尾船厂成为了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而福州船政学堂培养出的人才更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骨干中坚,马尾由此成为了近代海军的发源地。

正当中国的海军建设在按部就班进行着的时候,1874年5月日本利用冲绳渔船飘流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人民发生冲突为借口,派兵3000在台湾登陆“欲就此确认琉球为日本领土”,并进而侵略台湾,清政府急派沈葆祯率“安澜”、“伏波”等舰前往台湾,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慑于清军威力,日军被迫逃离台湾。由于日本在当时仅是一个中朝大国瞧不起的落后小国,在得到了几艘外国军舰后居然也敢侵犯大清帝国,这一事件使得中国举国上下大为震惊,清政府开始感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恭庆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于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

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从大局出发,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

从1875年至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托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从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兵工厂定购了“镇东”、“镇南”、“镇西”、“镇北”等8艘蚊炮船用于守口,另又定购了两艘巡洋舰“超勇”、“扬威”,其后由于发现赫德所定购的军舰质量低劣,李鸿章由此转向德国订造军舰。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清政府鉴于形势紧迫急令李鸿章从速购买铁甲舰,李鸿章派江南制造局徐建寅(科学家徐寿之子)和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在欧洲各国访问,最后选定在德国伏尔铿

(Vulkan)船厂订造两艘铁甲舰“定远”、“镇远”及一艘铁甲巡洋舰“济远”,为保证造舰的质量,李鸿章特派曾留学英、法的刘步蟾、魏翰、陈兆翱、郑清濂驻厂监造,凡不合格者要求重新返工,并派管轮学生陆麟清带领工匠领头黄带、林祥光、陈和庆等10人驻厂随同练习,期于船成学亦成。

1879年11月,李鸿章以从英国定购的“镇东”、“镇西”、“镇南”、“镇北”蚊炮船陆续回国,北洋舰只日多,向清廷奏请将淮军记名提督丁汝昌留在北洋,暂任提督。1881年9月、10月,在英国订造的巡洋舰“扬威”、“超勇”,蚊炮船“镇中”、“镇边”也先后回国,北洋海军初具规模,李鸿章于是奏请以提督丁汝昌统领北洋水师,并为和国际接轨将三角形的水师旗改为长方形的海军旗。在北洋水师即将成军之时,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由于惧怕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开回国内助战,法国政府向德国施压,行将回国的“定远”、“镇远”被迫滞留在德国。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福建水师在这次战争中全军覆没。清政府在战争结束后当即下旨“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并正式设立海军衙门,任命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务,庆郡王和李鸿章协办。这个命令再次加快了北洋水师的建军速度,同年,铁甲舰“定远”、“镇远”、巡洋舰“济远”回国并又向英德两国各订造两艘新式巡洋舰,1887在外定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竣工,李鸿章下令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出洋接带,并与1887年秋驶回祖国,至此中国所有在外定购的军舰已全部回国,加上原有的自造舰只北洋水师的舰艇总数达到50余艘,计5万余吨。

在外购舰只的同时,李鸿章亲自选定在威海卫和旅顺两地建设海军基地,在耗费了巨资后,作为北洋水师永久泊地的威海卫和维修基地的旅顺军港相继建成,配套的后勤补给设施也全部建成,各水师学堂向北洋水师输送了大批海军人才,至此北洋的漫漫成军路终于走到头了。

1888年12月17日,在旌旗飘扬的刘公岛上,清廷正式宣告北洋水师成立,同日由刘步蟾等将领参与制定的《北洋水师章程》也由清廷颁布施行。中国人再次拥有了一支称为第一的海军。

我的海军梦

我的海军梦 我国是一个海疆辽阔的国家,可一直以来我国都是有海无防。明朝时候的葡萄牙,西班牙的入侵。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华民族遭到了西方列强的赤裸的无情的掠夺,他们掠夺我们的财富,杀害我们的同胞,践踏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为什么他们从何处来?——海上。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当我回顾1840年以来中国的这段近代史时,真的是感到心痛。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竟然被如此欺侮。很多人都会说都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才导致了这一切的后果,我承认当初自己也是这种观点但,后来仔细一想。由于历史的局限不能完全的怪责于清政府。当时在政府官员中也有很多的仁人志士,我们不能全盘的否定。 历史虽然是过去了,我不敢保证这样的历史在今天不会重演。当今的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21世纪是海洋的时代,我国的海疆辽阔。如何保证我国的海洋权利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我们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不仅仅是一支只是为了近海防御的海军,那不叫海军,只能算是海岸的警卫队。不夸张的说我国目前的海军力量也比海岸警卫队好不了多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在台湾还没有回归,我国的出海口从上到下都处在别人的包围中,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作为后盾。那么现在的中国海军的下场会和北洋水师的结果是一样的。现在中国有了这样的经济实力就应该大力发展我们的海军,我们不会像日本那样发展海军是为了开拓万里海疆的侵略意图。我们只是为了保障我们自己的海上合法权益。 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壮大自己的海军力量,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决不能落后。现在中国壮大起来了许多的国家就开始找茬,意在阻挠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的军备方面的“中国威胁论”。但我们不能为此所困,中国未来的希望在海上,中国不可能永远是一个海洋的弱国,一个只依靠陆军的国家。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应该向日本民族学习,明治维新的时候,海上力量也是相当的薄弱,甚至不如当时的清王朝。但是日本人很有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他们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日本要成为一个海上强国,要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大国。大和民族不能被外族欺压。可是,当时的日本国小财力有限上至天皇下到一般的日本平民都愿意捐出自己的财产来购置军舰。同志们,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而我们反看当时的清国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享乐不惜牺牲国家的海防。我们现在该清醒了,应该大力的发展。增加海军的常规力量,大力的发展核潜艇这是我国海军的看家法宝。国家在这方面要大力的投入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潜艇的升级换代,提升作战能力起到真正的威慑作用。在水面舰艇上,要大力建造巡洋舰,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造中型的航空母舰,中国是当今世界大国中唯一没有航母的国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要说话靠什么,就靠它。但我不主张中国造大型的航空母舰,因为中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大型的航母不仅耗资大而且行动迟缓很容易成为别人的活靶子。加上现在中国对航母的武器系统和电子系统技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所以不适合造大型的航母。中国有了航母之后整个海军的实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造航母上,我主张依靠我们自己的技术,绝不能和其他的国家合作,特别是在核心的技术上要不然我们会处处受到别人的牵制。80年代的英阿马岛之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航母是一个移动的海上平台有了它的话,整个部队的作战半径将无限的扩大,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我们不能和美国比,但战略方法还是可以学习的。除了航母以外,重要的就是作战飞机的问题,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和西方国家的技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因此我们要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努力缩短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制空权,才能保护我们的航母,以及远程的侦察和作战。最近中国政府终于对外宣称要加强海军的力量,准备建设大型的舰船。当我得知这一消息时我感到了欣慰,它让我看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时刻大力发展我们的海军力量,如果真的到了美国鬼子和小日本到了家门口再发展就晚了。咱们的海军决不能成为北洋海军第二。 现在,我们的国际环境看似和平稳定,其实不然,我想很多的朋友都有地理政治、和地理

对近代中国海军状况的研1

对近代中国海军状况的研究 内容摘要: 中国在经历了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西方各国凭借着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这使部分中国统治阶层中的官员开始慢慢清醒过来,他们认识到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的重要性。经过几十年的思想转变与实践,到了19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终于有了自己近代化的海军与海防。然而,海军与海防建设的实践者们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心血与成果在不久以后发生的甲午战争中,竟然那么不堪一击。中国海军的装备、士气在甲午海战后直到清朝覆灭都一蹶不振,急速消沉。中国又重新回到19世纪前中期有海无防的局面。在此,我们将通过对历史的总结与反思来对我们当代的海军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 关键字: 海权意识、海防大讨论、李鸿章、海军学堂、水师初建、四洋水师、甲午海战、近代海军发展、当代海军建设 中国近代海军初建的历史背景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古代海军曾经辉煌过,北到朝鲜,东抵日本,南指印尼,西达东非,都留下了中国人骄傲的足迹。但是这些航行不是以开拓疆域、进行侵略为目的的,而是以开辟海洋航线,繁荣海外贸易为目的。而近代以来,由于蒸汽机、螺旋桨以及火药、火炮技术的出现和改进,只是西方各国的海军装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古代海军惯用的接舷战、冲撞战、火攻战变得毫无用武之地。而先敌发现占领最佳攻击阵位,迅速瞄准先敌开火则成了海战的最基本模式。西方各国凭借着他们坚固的船、犀利的炮火、极快的速度打开了亚、费、拉美洲各个国家的大地,有恃无恐的将这些国家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中国近代化海军开始于晚清,清代以前,中国只有水师,没有海军。 魏晋南北朝至宋金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夺在长江一带进行,在这客观上促进水军的发展。隋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1840年,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粗暴地撕开了古老中国闭关自守的万里海疆,中国海防藩蓠洞开。我们不禁萌生疑问:堂堂天朝的海军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形同虚设了? 事实上中国在古代就有强大的水师队伍(海军前身),在当时取得了一些伟大的的成就。例如,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曾率船2000余艘出征,到明代时更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然而自古中国海上力量就只着眼于江河的地盘,船队远下西洋只为宣扬国威而非贸易,只将海洋作为一道天然屏障而忽视了在海洋上的进一步发展。缺乏强烈的海洋观念和意识,恐怕是中国近代海军屡屡挫败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 近代海军和古海军的区别在于:近代海军具备先进的装备武器,舰体使用了钢铁,动力使用了蒸汽,火炮、鱼水雷等武器使用了机械化,此其一;其二是具备先进的相互联络手段和后勤保障设施;其三是统一的战勤组织指挥;其四是积极进取的使用战略。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清政府在创建晚清近代海军上,重视了第一和第二两个方面,建成了具有近代装备武器的北洋水师及其岸勤保障设施。但在第三第四两个方面的建设相差甚远,对第三方面似有所认识,但在实践上没有解决,落后的封建思想意识和多少年流传下来的古海军分汛军事制度造成的畛域割据没有解决,使舰队始终不能置于统一建设和统一组织指挥中。对第四个方面的建设则是忽视,而这个方面又恰恰是建设近代海军最重要的一着,是建设的灵魂。 在晚清建设近代海军上失败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后,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 近代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下被迫向西方学习的结果,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国防观念上开始了重要转变。面对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清政府第二次海防大筹议决心“惩前毖后”、“大治水师”,成立统一领导全国海军的海军事务衙门,逐步改变了重陆轻海的国防思想,将海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议事日程,同时接受了“师夷长技”的主张,认识到引进西方先进海军技术装备的必要。观念的更新带来了海军建设的进步。 从19世纪6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广东海军初具规模,具有当时亚洲第一流近代化装备水平的北洋海军于1888年正式成军。与此同时,先后建成了远东第一流的旅顺、威海军港。在南起琼州、北至营口的万里海疆上,建立了一批新式海防炮台。创办了许多新式海军学堂,造就了一批海军人才。清末海军近代化建设的成就,增强了中国海防力量。 从“第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的呼喊,到洋务派的接力倡导,缓慢曲折的发展道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近代海军做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中国近代海军的产生发展和衰落,大体经历了八个阶段: 1840-1865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萌芽阶段.在这阶段,中国的海防武装仍然是旧式水师,并已衰败废弛到极点.面对前所未有的西方海上挑战,林则徐、魏源等爱国有识官员和知识分子,对近代海防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派对旧式水师的近代化改造进行了初步实践.但是,他们采用花钱购买洋船雇佣洋人和手工仿制近代军舰的路是走不通的,因而,改造旧式水师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1866-1873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筹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洋务派吸取了手工造船失败的教训,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化造船工业,并造出了一批近代军舰.与此同时,洋务派为培养海军人才,还初步兴办了近代化的水师学堂并开始派遣海军留学生,从而为近代海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874-1888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阶段.这一个阶段,由于发生了日本侵台事件,清政府发动了一场海防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洋务派的近代海防思想基本形成;清政府则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经十年努力,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其中,福建海军刚初具规模,即在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中全军覆灭.事后,清政府大力发展海军,成立了统一管理全国海军事务的海军衙门,李鸿章则趁机扩充北洋海军实力,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建成旅顺、威海两个基地,使北洋海军发展成

论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和周边国际形势

论中国近代海军发展与周边国际形势 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加给中华民族以深重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该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中国近代海军之创立大致过程如下: 186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次年创办福建船政局,打算通过发展造船工业,创建近代海军。1867年,前江苏布政使丁日昌首先提出建立“北洋、中洋、南洋”三支轮船水师,无事出洋梭巡,有事则一路为正兵,两路为奇兵,联合作战。在此前后,东南沿海各省相继购买和制造了一批蒸汽舰船,分散巡防于南北洋各海口。 1874年,日本发动对台湾的侵略,船政大臣沈葆桢率福建所属军舰前往台湾布防,但因船少力单,未敢正式接战。事后清政府针对愈益严重的海防危机,发动内外大臣进行海防大筹议,决定岁拨海防经费400万两,加速进行海军建设,并初步形成了重点保卫京津海口及长江门户的海口防御战略。1875年(清光绪元年)确定由南洋大臣沈葆桢、北洋大臣李鸿章分南北洋两大海区组建新式舰队。 南洋海区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四省所属海域及长江下游,而南洋大臣只能控制江苏沿海和长江下游。南洋海军于1879年5月由沈葆桢等奏设“海外兵轮船统领”,以后又称“南洋兵轮船总统”,由江南提督或长江水师提督兼任。到中法战争前,共有军舰15艘,排水量近1.8万吨。其中有福建船政局制造的“开济”和从德国购买的“南琛”、“南瑞”3艘巡洋舰。1875年清廷提出将福建所属轮船先行练成一军。福建所属多系木壳舰船,只有“扬武”是船政局于1872年制成的巡洋舰,为旗舰。至1884年福建计有6艘军舰、3艘运输船、1艘练习舰,以及4艘进口的炮艇,排水量总计1.1万多吨。广东原是近代海防首冲之区,也是清朝旧式水师力量最强的地区,但因70年代后海防重点北移,清廷对广东地区海防建设不再重视,只能依靠地方财力陆续购置了一批小型军舰。 北洋海区包括直隶(约今河北)、山东、盛京(今辽宁)等三省所属海域,该区旧式水师或早已裁汰,或十分窳弱。李鸿章采用进口军舰组建舰队的方针,从英国订购了一批炮艇及巡洋舰“超勇”、“扬威”,以丁汝昌为统领,并在天津设立北洋水师营务处,力量稍强。 南、北洋各路海军,中法战争前总吨位约5万吨,军舰性能和作战能力都较差。为培养海军军官,清政府于1866年设立福建船政学堂;1877年起,向英法等国派遣海军留学生;1880年设立天津水师学堂,逐步发展起近代海军教育。 中法战争中,1884年8月23日马尾之战,福建海军所属舰船遭法国舰队袭击,

丁汝昌:中国近代第一位海军司令

丁汝昌:中国近代第一位海军司令 作者:李厚木来源:巢湖日报发布时间:2010-08-13 09:23 [打印] [大中小] 今年2月,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海军司令丁汝昌逝世115周年。丁汝昌,字禹廷,祖籍我市庐江县石头镇,后迁居巢区汪郎中村。其人生经历传奇而坎坷。 贫寒出身当兵谋生 清道光十六年十月初十巳时(1836年11月18日上午),庐江县丁家坎村贫苦农民丁灿勋喜得一子。丁家赤贫,便把改变家境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孩子的身上,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先达”。意欲有朝一日能率先发达,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为实现这个理想,小先达的父母从牙齿缝里刮下点银两,7岁起便把他送进私塾读书3年,后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停学帮工维持生计。十几岁时,父亲送他到同族伯父家的豆腐坊一边帮工、一边学徒,没有工钱,只图眼前糊嘴和日后出路。可是伯母经常打骂,无法忍受,丁先达便产生寻机另找出路的想法。 咸丰元年(1851年)庐江一带一连数月没下透雨,庄稼干得点着火,父母双双卧病在床,食不果腹的丁家无钱治病。年幼的丁先达眼睁睁地望着父母双双病饿而死。据当地人传说,丁先达父母死亡时买不起棺材,只能将家中的木柜作为棺材而葬之。年仅14岁的丁先达自此便成了孤儿。 1854年1月18日,太平军来到庐江。丁先达觉得机会已到,毅然抛下手中的活计,投入其行列,混碗饭吃。自此,开始了他漫长多变的军旅生涯。这年他18岁。 作战勇异初有发迹 丁先达当兵后就参加了庐江争夺战。不久,又随部驻守当时的安徽省城安庆。1861年,安庆太平军被湘军围困,丁先达随其上司投降湘军。此后改名丁汝昌。在湘军中他作战勇敢,表现颇佳,攻克安庆后,论功行赏,丁汝昌升任千总,充当营哨官,属最基层军官,大体相当于现在中尉以下军衔、排级军官。 当时李鸿章正在组建淮军,丁汝昌随营被曾国藩拨归李鸿章部下。同治元年(1862年)春夏之交,丁汝昌等随李鸿章乘轮船前往上海镇压太平军。八月,配合刘铭传与太平军作战,刘铭传见丁汝昌“骁果异之,乞置帐下”。意思是看他作战异常英勇果敢,请李鸿章将丁汝昌调入他的部下,仍充哨官,领兵100人。很快改领马队,升任营官,授参将。大体相当于现在校官军衔、团级军官。 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败亡。丁汝昌又因功升为副将,大体相当于现在师级军官。统先锋马队3营,随刘铭传北上,与另一支起义军——捻军作战。同治七年(1868年),捻军失败,丁汝昌授总兵,加提督衔。大体相当于现在少将军衔、军级军官。赐协勇巴图鲁勇号(荣誉称号)。 恩师请命海防留任

李鸿章与中国海军

李鸿章与中国海军 王丹 商学院商务英语系商英班1207090138 摘要:作为晚清叱咤风云的大臣,李鸿章在清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海军近代化史上,李鸿章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也为今天我国海军国防建设提供了借鉴。本文的重点在于从历史角度,分析李鸿章对中国海军近代建设的贡献;以李鸿章对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为主要方面评价李鸿章其人。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中国海军;鸦片战争; 正文 引言:提起“李鸿章”这个响当当的大名,恐怕略懂历史的人都想对他的生平发表一通自己的看法。西方人称他是“东方的俾斯麦”,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这些看似夸张的评论无不彰显出在当时那个时代,李鸿章作为一个权倾朝野的大政治家、大外交家的超群能力。他也曾签下不少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背上“卖国贼”、“汉奸”的骂名。时至今日,随着关于李鸿章的史料更加丰富、关于李鸿章的认识更加深入,后世对李鸿章的评价趋向多元化。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起点和标志,是古老的中国所进行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筹建近代化海军是洋务运动“自强”方面的重要内容,而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洋务运动前的中国海军 洋务运动前,古代中国在海军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光辉瞩目的成就,无论在舰船制造、舰队航海,还是在海军武器等方面,均不断发展创新,长期居于世界前列。众所周知,明朝郑和曾七下西洋,我国海军舰队建设也在明朝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清朝海军总的来说沿袭了明朝时期的特点,但却大不如前。道光、咸丰年间,清海军曾英勇抗击了英法侵略军的海上入侵,但此时清海军的武器装备已跟西方产生了悬殊的差距,且清海军未能真正地组织海军,因此清海军经常处于挨打的地位。 中国古代海军不论在造船技术还是航海知识上都远比西方先进。但在郑和下西洋后,中国的航海事业日趋式微。尤其是在收复台湾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中国进入了遭西方海上强国欺凌的近代历史。 二.李鸿章的人物简介 李鸿章,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同治元年(1862),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自成一军,是为淮军。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地方实权既握,又于

中国近代海军

对中国近代海军的认识 物联网1301班潘云龙 中国原无近代海军教育,1866年沈葆祯接手福建船政后提出“船政更本,在于学堂”,“不重在造重在学”,并在开设船厂的同时在福州定光寺(白塔寺)和仙塔街两处设求是堂艺局,挑选聪颖子弟入堂学习近代海军技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近代海军教育,由此奠定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体系的基础,由这套教育系统培养出的海军人才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中坚力量。 中国近代著名海军学校有马尾船政学堂、黄埔水师学堂、天津总医院西医学堂,其中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为求人才沈葆祯主持了求是堂艺局的首次录取考试,亲自为考试制定、批阅试卷,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考试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分为前后两学堂。前学堂为制造学堂,又称“法语学堂”。目的是培育船舶制造和设计人才,主设有造船专业。开设有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等课程。优等生后被派往法国学习深造。后学堂为驾驶学堂,亦称“英语学堂”。旨在培养海上航行驾驶人员和海军船长,主要专业为驾驶专业,以后增设了轮机专业。下设英语、地理、航海天文、航海理论学等课程,学习优异者选送英国留学。学生称为艺童,堂长称为监督。同年为了培养工程绘图人才在前学堂内又附设了绘事院。1868年沈葆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又在前学堂内增设一所技工学校——艺圃,艺圃的艺徒半天上课半天学习,学习期限3年,毕业后择其优者随前学堂学生赴法国各大船厂实习,其余分配于船政各厂。 船政学堂的学风极为严谨,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前学堂的学生到各船厂实习,而后学堂的学生则上练船实习,船政为此专门制造和购买了数艘练船。1871年船政学生(其中包括刘步蟾、严复、方伯谦、林泰曾等)驾驶练船“建威”完成了北起辽东南至新加坡的远洋训练。1877年船政首此派出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李鸿章曾盛赞马尾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学堂将永远彪炳史册。 海洋,在历史上已经多次向中华民族发出警告,经略海洋、振兴海洋事业的战略任务要起步,加强海军建设的步伐要加快,不能再有丝毫的犹豫。在大力加强国民海洋意识的同时,当政者必须清醒看到国家长远发展及海外国家利益,对强大的海上力量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依赖,是国家制定与实施科学合理海洋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可以说决策集团在国家海上力量建设中,起着最为重要的关键作用。只有投入大量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只争朝夕地组织实施,才可能尽快建立起承担重任的强大人民海军,使中国海域备受欺凌和在全球海洋受制于人的局面彻底改观。

马幼垣:读中国近代海军史札记之一沈葆桢照片真伪考

马幼垣:读中国近代海军史札记之一——沈葆桢照片真伪考 《九州学林》2008夏季刊 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源地。左宗棠(1812-1885)的发轫、法人日意格(Prosper Marie Giquel,1835-1886)的经理固然十分重要,倘无沈葆桢(1820-1879)的筹策和营运,福州船政是很难创出一番成绩的。其后沈葆桢在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任内仍留意海防事宜,合而观之,就是一份完整的筹海个人记录。在清季洋务运动的总成绩单上,这是不可多得的佳例。 述其事,念其人,若沈葆桢有照片存世当可使读者倍增亲切。最近二十余年,大陆上的有关刊物不时刊登同一张指像主为沈葆桢的照片(可上溯出两个同源而稍异的版本,即下文排列出来的“甲照” 和“己照”)。例子包括(编号以便随后置评) 1.福建省博物馆《福建文博》编辑部,《中法战争闽台战场专辑》(此为《福建文博》,1985年1期),页12。 2.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书首插图页2。3.沈传经,《福州船政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书首插图(无页码)。 4.姜鸣,《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1860~1911)》(北京:三联书店,1994),页21。 5.海军司令部《近代中国海军》编辑部,《近代中国海军》(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书首插图(无页码)。 6.《福建船政学校校志(1866——1996)》(厦门:鹭江出版社,1996),书首插图(无页码)。 7.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修订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页42。

8.陈贞寿,《图说中国海军史,古代~1955》(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上册,页171、199(两张的像主截然不同,分明是两个人)。 9.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北京:现代舰船杂志社,2006),页9。 10.陈悦,“缔造艰难——福建船政的诞生”,《现代舰船》,313期(2007年12月),页45。 这张照片见于大陆以外的刊物者,同样不难举例: 11.在久(笔名),“沈葆桢——台湾建设的先驱”,《台湾(画刊)》,1978年4月号,页18。 12.陈远建,《台湾三百年》(台北:户外生活杂志社,1981),页52。 13.戚嘉林,《台湾史》,修本(台北:自印本,1998),册2,页835。 14.钱钢,《大清海军与李鸿章》(香港:中华书局,2004),页12。此书在封面声明这是“一九八九年版《海葬》修订本”。《海葬》版本很多,港、台版都有。这部修订本添了很多仅较邮票稍大,印得乌漆漆的插图(大概是防人复制吧,但谁会复制印得如此细小复粗劣的插图!)按钱钢的背景和他的资料来源,此书虽在香港出版也未必能算是大陆以外的刊物。 15.林呈蓉,《牡丹社事件的真相》(台北:博扬文化事业公司,2006),页113、123(两张的像主截然不同,分明是两个人)。 见于那十多处声称像主为沈葆桢的照片,由于来源、处理手法复制技术、用纸等因之别,印出来的成品遂素质极度参差,有涂改致令像主面貌变异者(1,3,8[见于页199者]),有印得模糊不清者(4,5,7),有不同程度删削者(4,5,6,7,9,10,11),更有同一作者却后出转劣者(见于《福建船政局史稿》修订本之7竟较收入该书初版之2印得劣多了,且有删削)。既有此乱局,即使能自近年大陆和台湾的刊物再多找到些例子,甚至可上溯至五十年代出版者,也无法确指谁最先定这张照片的像主为沈葆桢。所以如此,因为

近代海军水师材料

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面对着水师的次次败绩、同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再也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不久后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由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沈葆祯接任,沈葆祯接任后一面扩大马尾船厂规模,一面加紧制造战舰、培养海军人才“成一船即练一船之兵、配一船之官”,经过其数年苦心经营,马尾船厂成为了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而福州船政学堂培养出的人才更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骨干中坚,马尾由此成为了近代海军的发源地。 正当中国的海军建设在按部就班进行着的时候,1874年5月日本利用冲绳渔船飘流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人民发生冲突为借口,派兵3000在台湾登陆“欲就此确认琉球为日本领土”,并进而侵略台湾,清政府急派沈葆祯率“安澜”、“伏波”等舰前往台湾,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慑于清军威力,日军被迫逃离台湾。由于日本在当时仅是一个中朝大国瞧不起的落后小国,在得到了几艘外国军舰后居然也敢侵犯大清帝国,这一事件使得中国举国上下大为震惊,清政府开始感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恭庆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于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 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从大局出发,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 从1875年至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托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从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兵工厂定购了“镇东”、“镇南”、“镇西”、“镇北”等8艘蚊炮船用于守口,另又定购了两艘巡洋舰“超勇”、“扬威”,其后由于发现赫德所定购的军舰质量低劣,李鸿章由此转向德国订造军舰。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清政府鉴于形势紧迫急令李鸿章从速购买铁甲舰,李鸿章派江南制造局徐建寅(科学家徐寿之子)和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在欧洲各国访问,最后选定在德国伏尔铿 (Vulkan)船厂订造两艘铁甲舰“定远”、“镇远”及一艘铁甲巡洋舰“济远”,为保证造舰的质量,李鸿章特派曾留学英、法的刘步蟾、魏翰、陈兆翱、郑清濂驻厂监造,凡不合格者要求重新返工,并派管轮学生陆麟清带领工匠领头黄带、林祥光、陈和庆等10人驻厂随同练习,期于船成学亦成。

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海军的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海军的发展的调查报告一、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临海的国家,因此,海军作为国防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乎到国家的安危。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列强通过坚船利炮从海上打开我们的国门,使中国沦为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中华民族也在坚船利炮下醒悟过来,要发展更加现代化海军与洋人对抗。中国的海军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而是蜿蜒曲折的,到最后以失败告终。每一段历史都是一面镜,以古鉴今,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道理。而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史正是一段跨越中国最沉沦的历史。又随着近来中国与东南亚多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越来越激烈,国人们对于我国现在的海军军事发展也有更多的关注。 二、关键词:近代中国海军 三、调查的主要内容 (1调查时间:2012年05月01日——2012年05月09日 (2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由个人通过链接进行问卷填空,一共回收了87份网络调查答卷,回收率较高。 (4调查人: 四、报告正文 本次调查报告共有87人填写,其中男生占62.07%,女生占37.93%, 说明男生对海军历史更加感兴趣。 附一:中国近代以来海军的发展

每一段历史都是一面镜,以古鉴今,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道理。而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史正是一段跨越中国最沉沦的历史。又随着近来中国与东南亚多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越来越激烈,国人们对于我国现在的海军军事发展也有更多的关注,那么,现请各位完成以下问题。谢谢。 1.你的性别? A. 男 B.女 2.你如今的学历?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读的专业类型? A.理工科 B.文史科 C.医学 D.体艺类 4 .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阶段是什么时候? A.1840-1865 B.1866-1873

近代海军与洋务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近代海军与洋务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一次改良运动,那么你了解洋务运动与近代海军有什么关系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洋务运动与近代海军的关系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在之前的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受尽了各种压迫和折磨,同时也让人们开始苏醒,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下新兴的思想开始丰富起来,洋务运动终于开始了。在这场运动中各个领域都开创了全新的模式,而近代海军也开始悄然兴起。那么近代海军与洋务运动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近代海军与洋务运动的关系还要从最开始的筹备阶段说起,那个时候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对一切西方事物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再加上之前在海上中国一直处于劣势状态,所以对于军舰等造船业都是非常急需的。那么这里说的是船业,那近代海军与洋务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在积极分子的带领下,很快一些制造厂开始创造军舰之类的船只,而这时候朝廷中的洋务派也开始为海军方面的人才做准备,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还挑选留学生去别的国家观摩学习海军方面的知识,这样一来近代海军与洋务运动的关系就非常明显了。 就在近代海军和军舰都在筹备的阶段里,又发生了日军强行攻打

台湾这件事,清朝不能与之抗衡,于是在朝廷之上掀起了一阵关于海军海防的大讨论,经过洋务派的陈述和争取,最终终于确定了近代海军的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洋务运动近代海军说不定还要什么时候才能产生。之后在洋务运动的带领下近代海军开始慢慢起步,逐渐也形成了清朝的海军部队,但是可惜的是其中的福建水师最后竟然落得个全军覆没的结局,但是好在在这件事的促使之下,近代海军的步伐终于开始加快。 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洋务运动是一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不过最终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为终点。不过,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在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有很多的成就。那么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呢? 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涉及了军事、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下面就分类介绍一下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首先体现在军事上,洋务派创办了大量的军事工业,并且为了支撑军事工业,洋务派还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当然,在军事上,洋务派还积极的训练拥有新式武器的海陆军队。 在经济上,洋务派开创的军事工业,包括民用工业,都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中国打破封建经济形式奠定了基础。 在教育上,则主要是创办学校,并且派遣留学生,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和语言,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始培养新型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在政治上,洋务运动虽然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但是他们的

北洋海军对中国的启示

北洋海军对中国军事的影响 北洋海军的兴衰成败,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缩影,展示了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历史经验。通过对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建设作战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经验教训。 一、北洋海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观念发生重要变革的产物。任何军事变革,都是以军事观念的革新为先导。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的残酷现实,使清政府产生了极大震撼。中国朝野深感“夷祸之烈”以及中国“创巨痛深”。在中国国防面临着深重危机的形势下,清朝当局的军事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对北洋海军的创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是出现了一种颇具影响力的变局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军事自强的主张认为当今西方入侵中国的“夷人之变,为旷古所未有”,中国面临的是“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变局”,最主要的是中国国家安全受到西方国家海上侵略的严重威。对“变局”的认识,直接导致了清政府军事自强思想的提出。提出了练兵、制器,实现军事自强的主张,代表了清朝最高统治当局当时军事变革思想,激起了巨大反响。由对“变局”认识而产生的军事自强思想,是推动中国近代海军创建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军事自强思想的提出,就不可能有北洋海军的创建。 二是“师夷长技”已由鸦片战争时有识之士的呼声。随着洋枪洋炮在湘淮军中的大量使用,清朝统治当局对西方新式武器装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师夷智”以变革中国军事成为洋务派的共识。他们提出不仅要将自制和外购西方船炮作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而且要学习西方军队训练方法、军事人才的培养选拔方法等。“师夷长技”是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起点和突破口。在“师夷长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不仅向国外购买新式船炮,而且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新式海军学堂。这些,都为北洋海军的创建提供了物质条件。北洋海军成军,是实践“师夷长技”思想的结果。 三是在对中国海防危机有了较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海陆并重的国防思想。中国万里海疆,已直接暴露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这种分析代表了清朝当局对海防形势的基本认识。据此,清政府提出:“海防诸大端,天时人事,无可再缓”,再不“切筹海防”,“后患不堪设想”。强调“御外之道,莫重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欲整顿海防,势不能不用兵轮船”,提出了“另立海军”以取代旧式水师的思想。这是清朝当局军事观念的一个重要革新。经过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开始的第一次海防筹议,清廷将海防建设提到与陆防同等重要的地位。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对中国面临着千古“变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军事自强思想、师夷长技思想、另立海军取代旧式水师的思想和实行陆海并重的国防方针的思想,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观念变革的最突出表现。这些观念的提出和付诸实践,直接推进了北洋海军的创建。 二、北洋海军的成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最突出的成果。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军事自强,其实质是军事变革。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军事自强以“练兵”和“制器”为中心展开。所谓“制器”,就是外购和自制新式船炮,改进中国军队装备,实现“船坚炮利”;所谓“练兵”,一是按勇营制度改造绿营,建立“练军”。将裁留的湘淮军改为“防军”,按西法进行操练;二是创建新式海军;三是创建新式海陆军学堂,培养军事人才。其中,又以创建新式海军为军事自强的最重要内容。 第一,北洋海军成军和北洋海防建设成就,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实现“船坚炮利”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状况有了明显改观。陆军中冷兵器已基本被淘汰,后装线膛枪炮取代了前装滑膛枪炮,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更新;海军新式舰船日渐增多,南洋海军和福建海军初具规模。而北洋海军成军更显示了中国军队在实现“船坚炮利”方面取得的成果。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时,有“定远”、“镇远”2艘铁甲舰,“济远”、“经远”、“来远”、“致远”、“靖远”、

中国航母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中国航母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早在1928年底,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便在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年造舰计划。;1937,中日江阴海战惨败后,前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绍宽提出20艘航母建造的计划,可是由于各方原因都未能成功建造。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2011年8月14日,中国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至此,我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航母的发展历来是增强海军实力的关键手段,当前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中国之中,惟有中国没有自己的航母。中国的邻国印度早已有自己的航母,2020年前将实现拥有三艘航空母舰的梦想。日本也拥有等同于航母的舰只,并背靠强大的美国航母编队力量。而超级大国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两到三艘航母一直在游弋,且美韩军演美国经常派航母参加。并且,就连泰国都有了一艘小航母。对中国来说,早已陷入从日本一直到印度的半弧形包围圈之中。且中国有着长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历史上一直备受西方国家的蹂躏。当前中国民富国强,拥有航母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早已是情理之中,应有之义。 强调制海权对于国际政治和国家权力地位的重要意义,谁控制了世界重要的海道和海峡,谁就能有效的控制海洋,就会成为世界强国。对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说,现在处于三条岛链之中,无法冲出到达远洋。远距离作战还不是很成熟,发展航母对于我国冲出三条岛链走向海洋深处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现在的南海海权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一系列的主权纠纷问题困扰着我们,发展航母对于解决这一系列的主权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展示我国的实力对其它小国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我国的远洋作战能力,对我国海权的维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大国,发展航母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之下,拥有航母对于一个大国来说也应该是必要的,航母的存在增加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也维护了我国内部的稳定同时也对我们周边国家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从福建海军基地看中国海军发展

从福建海军基地看中国海军发展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在海洋上作战的军种。海军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和海军陆战队等兵种以及各种保障部队组成。今天我们以福建海军基地为例来看我国海军的发展。 海军福建基地是一支历史光荣、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基地成立于1958年,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战斗历程,谱写了值得骄傲的光辉篇章。究竟是什么使得海军福建基地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先后涌现出一批批英雄人物,取得一次次战斗的胜利。 首先,听党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不变的军魂,也是海军永不改变的鲜红旗帜。50年来,海军福建基地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以及上级首长机关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继承我军的优良传统,发扬不怕艰难险阻、敢于战胜一切敌人的英勇精神,为保卫海防、巩固国防、维护祖国领海、领土主权完整作出了重要贡献。一茬又一茬的官兵牢记我军宗旨,始终坚持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不断激发热爱海军、建设海军、献身海军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大力培育战斗精神,认真履行使命任务,涌现出一批先进团队和英雄模范人物。 其次,服务人民,军爱民,民拥军,历来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海军福建基地广大官兵始终视驻地为故乡、待人民如亲人,始终与福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任务,

积极支援福建经济社会建设,树立了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战士为人民的良好形象,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荣誉,凝聚了海军福建基地历任领导班子和广大官兵的心血和辛勤劳动,既是海军福建基地的荣耀,也是驻闽部队和福建人民的骄傲。而近几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尤其是福州市政府大力开展拥军活动,被评为双拥模范城,使人民海军感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热爱,极大激发了战斗精神。 再次,大力开展科技练兵、基础性训练大比武、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一切按照战场模式来演兵练兵,突破常规模式,极大激发了战士的训练热情,有效提高了部队战斗力。据解放军报报道:“为强化指挥员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福建基地在日常训练考核中增加“自下而上”的考核环节,让一线经验丰富的战士走上“考官”岗位,从难从严磨砺指挥员能力。“以往训练中都是指挥员想难题,考验战士的反应速度,如今角色转换了还真有点不适应。”曾获得海军优秀指挥军官的某导护艇大队参谋长董刚告诉记者,战士们思维活跃,不仅专挑薄弱环节,还把很多他们在平时训练中天天接触,但指挥员关注较少的内容作为考题,不仅锻炼指挥员的应变能力,也逼着指挥员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毕竟“要是经常被战士考倒,可不是光彩的事。”战士走上“考官席”带动了参训热情的提高。人人当考官促进战士们平时战备和训练中多动脑、多总结,想出高质量的难题,才能在考

我国近代第一所培养海军人才的学校是

我国近代第一所培养海军人才的学校是 是福州船政学堂,1866年(同治五年),洋务派首领之一、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所军官学校。船政学堂隶属福州船政局招收16岁以下的学生,分前学堂和后学堂,教育体制仿英法海军学校的成规,学制5年等。 马尾船政学堂(近代海军学校)编辑 福建船政学堂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学堂由左宗棠奏请创办,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船政学堂一支为"前学堂"学习造船,“后学堂"学习航海,另一支为绘事院、艺圃,培养技工。 前后学堂一支后改称海军制造学校、海军学校、海军飞潜学校、青岛海军军官学校,1949年迁往台湾高雄,更名海军军官学校。 艺圃一支后改称海军艺术学校,以后又改名勤工、商船、高航。“高航”全称为“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1952年8月,因院系调整高航停办,航海专业学生转至“国立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大连海事大学前身);造船专业学生转至“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江苏科技大学前身)。 中文名福建船政学堂英文名Foochow Shipbuilding Institution简称福建船政创办时间1866年类别公立学校类型航运所属地区福州知名校友严复、魏瀚、詹天佑学校地址福建马尾主要奖项近代航海教

育与海军教育的起源现状福建船政、大连海事、江苏科大 目录 1 学堂简介 2 历史沿革 3 船政之最 4 诞生 ?章程制定 ?招生开学 5 历史地位 6 历史人物 7 船政文化 8 毕业生 学堂简介编辑 “船政”之称始现于1866年左宗棠奏请建船厂办学堂的奏折中,清廷旨派沈葆桢总理船政。1866年12月23日船政主体工程全面动工,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开始招生。 福建船政学堂的名称一直沿用至1913年。船政学堂一支为前学堂习造船、后学堂习航海;另一支为绘事院、艺圃,后改称图算所、学徒学堂、匠首学堂。辛亥革命后,前者改称海军制造学校、 海军学校、海军飞潜学校;后者改称海军艺术学校,以后又改名勤工、商船、高航。“高航”全称为“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延续至新中国成立之后。1952年8月,因院系调整高航停办,原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