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丁汝昌:中国近代第一位海军司令

丁汝昌:中国近代第一位海军司令

丁汝昌:中国近代第一位海军司令
丁汝昌:中国近代第一位海军司令

丁汝昌:中国近代第一位海军司令

作者:李厚木来源:巢湖日报发布时间:2010-08-13 09:23 [打印] [大中小]

今年2月,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海军司令丁汝昌逝世115周年。丁汝昌,字禹廷,祖籍我市庐江县石头镇,后迁居巢区汪郎中村。其人生经历传奇而坎坷。

贫寒出身当兵谋生

清道光十六年十月初十巳时(1836年11月18日上午),庐江县丁家坎村贫苦农民丁灿勋喜得一子。丁家赤贫,便把改变家境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孩子的身上,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先达”。意欲有朝一日能率先发达,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为实现这个理想,小先达的父母从牙齿缝里刮下点银两,7岁起便把他送进私塾读书3年,后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停学帮工维持生计。十几岁时,父亲送他到同族伯父家的豆腐坊一边帮工、一边学徒,没有工钱,只图眼前糊嘴和日后出路。可是伯母经常打骂,无法忍受,丁先达便产生寻机另找出路的想法。

咸丰元年(1851年)庐江一带一连数月没下透雨,庄稼干得点着火,父母双双卧病在床,食不果腹的丁家无钱治病。年幼的丁先达眼睁睁地望着父母双双病饿而死。据当地人传说,丁先达父母死亡时买不起棺材,只能将家中的木柜作为棺材而葬之。年仅14岁的丁先达自此便成了孤儿。

1854年1月18日,太平军来到庐江。丁先达觉得机会已到,毅然抛下手中的活计,投入其行列,混碗饭吃。自此,开始了他漫长多变的军旅生涯。这年他18岁。

作战勇异初有发迹

丁先达当兵后就参加了庐江争夺战。不久,又随部驻守当时的安徽省城安庆。1861年,安庆太平军被湘军围困,丁先达随其上司投降湘军。此后改名丁汝昌。在湘军中他作战勇敢,表现颇佳,攻克安庆后,论功行赏,丁汝昌升任千总,充当营哨官,属最基层军官,大体相当于现在中尉以下军衔、排级军官。

当时李鸿章正在组建淮军,丁汝昌随营被曾国藩拨归李鸿章部下。同治元年(1862年)春夏之交,丁汝昌等随李鸿章乘轮船前往上海镇压太平军。八月,配合刘铭传与太平军作战,刘铭传见丁汝昌“骁果异之,乞置帐下”。意思是看他作战异常英勇果敢,请李鸿章将丁汝昌调入他的部下,仍充哨官,领兵100人。很快改领马队,升任营官,授参将。大体相当于现在校官军衔、团级军官。

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败亡。丁汝昌又因功升为副将,大体相当于现在师级军官。统先锋马队3营,随刘铭传北上,与另一支起义军——捻军作战。同治七年(1868年),捻军失败,丁汝昌授总兵,加提督衔。大体相当于现在少将军衔、军级军官。赐协勇巴图鲁勇号(荣誉称号)。

恩师请命海防留任

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决定裁军节饷,刘铭传拟裁去丁汝昌部马队3营,丁汝昌致书抗议,刘铭传怒其不执行命令,欲杀之。丁汝昌闻讯,驰归故乡,幸免一难。

回家的这一年丁汝昌38岁。拼死拼活干了20年,原本想今后会有更大发迹,既可济世救民,又可光宗耀祖,如今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丁汝昌懊恼至极。

光绪三年(1877年)丁汝昌的机会又来了。当时甘肃正发生一起牧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剿灭,正需用人。丁汝昌接到朝廷指令将他派往甘肃镇压起义军。丁汝昌不大愿意到那苦寒之地,便抱着一线希望去拜见自己过去在淮军的顶头上司、老恩师、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的李鸿章,恳求其能否为自己另谋良差。恰巧,当时李鸿章正在筹建海军,正需用人。李鸿章素知丁汝昌“才略武勇”,欣然答应留下,便以丁汝昌“伤病复发”为由,奏请将他暂留麾下。

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从英国订购的“镇东”、“镇西”、“镇南”、“镇北”4艘蚊子船来华,北洋军舰日多。李鸿章奏准将丁汝昌留北洋海防差遣,派充炮船督操。

历练有素拜命提督

光绪六年(1880年)底,李鸿章为了使丁汝昌得到锻炼,便派他带队到英国接收订购的“超勇”、“扬威”号巡洋舰。在英期间,丁汝昌不辜负李鸿章所望,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尽量多看多闻多访,增长自己的见识。他先后拜访了英国海军司令和高级军官,并与当时一些著名的军舰设计师会晤。观看了最新型军舰的图纸和模型。还特意绕道德国,视察了中国在这里订购的正在建造中的“定远”舰。此外,他还先后在英、法、德诸国参观了炮台、军港、造船厂和兵工厂等。欧洲之行使丁汝昌大开眼界,对西方近代海军有了较深的了解。此次赴英接舰困难重重,险境多多,差点丧命,历时一年,行程万里,于第二年底回国,圆满完成了艰巨任务。

光绪八年(1882年)六月,朝鲜京城爆发兵变,国内局势大乱,日本借机出兵朝鲜。清政府派丁汝昌率舰开赴朝鲜平息事态。丁汝昌以擒获兵变祸首朝鲜太上皇李■应为先机,使日本干涉朝鲜的计划落空。随后李鸿章上奏,称丁汝昌久历戎行,才明识定,前往英国督带快船回华,创练水师,讲求西法,能耐劳苦,此次扬威域外,足张国体。清政府赏丁汝昌穿黄马褂,这在当时是极高的政治待遇。

此后的数年中,丁汝昌率领海军操练、巡洋、处理日常事务,成为北洋海军中不可替代的人物。

光绪十四年(1888年)秋季,清政府定北洋海军官制,颁《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李鸿章奏准丁汝昌任海军提督。至此丁汝昌真正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海军司令。

甲午力竭以身殉国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七月一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丁汝昌夹在以光绪为代表的“帝

党”主战派和以慈禧为代表的“后党”主和派的争斗之间,左右为难。清政府给丁汝昌所下命令,前后矛盾,混乱不堪。既要其远行寻找日本舰队决战,又命令舰队不得远离。丁汝昌不知如何是好,难有作为。一些别有用心的朝廷官员借机指责他,清廷欲降旨革职。因李鸿章的辩护,才暂免处分。

八月十八日,护送陆军赴朝后正准备返航的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遭遇,黄海海战爆发。战斗开始后不久,丁汝昌即被炮火所伤,但仍坚持坐镇于舰首甲板上指挥,以励士气。经过近5小时的鏖战,中日双方互有损伤,难分胜负。

此后,丁汝昌屡被革职,屡被留任,甚至差点被清廷下令交到刑部治罪,在部属的请愿和李鸿章的极力申辩下,清廷才改令,待其手头事务结束后,解送刑部。

丁汝昌当时所处的环境虽十分恶劣,但他仍力图振作,召集诸将,筹商水陆战守事宜。十二月二十五日,日军在荣成登陆,陆上清军虽奋力抵抗,还是败退,陆上炮台落入敌手,使得日军得以从陆上后路包抄、海上正面进攻北洋海军。北洋海军腹背受敌,局势十分严峻。

丁汝昌力撑危局,亲率将士多次击退日军的水陆夹攻,展示出海军将士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但终因敌众我寡,力量悬殊,丁汝昌再也无力抵抗了。

三十日,即光绪二十年除夕,日方乘机送来劝降书,不仅许以保全性命,而且还有高官厚禄相送。丁汝昌不为所动,决心死战到底,以身殉国,以保民族气节、国格、人格。劝降与反劝降僵持到春节正月十七,丁汝昌获悉陆路援军彻底无望,岛上已是弹尽粮绝后,当晚服鸦片自杀,延至次日清早辞世。

丁汝昌死后,军中败类假丁汝昌名义向日军投降,至此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甲午海战的失败并非丁汝昌一人之过,主要是政治上的昏庸腐败、装备上的落后陈旧、战略上的战和不定等原因。

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丁汝昌的悲剧结局。清政府花巨资筹建的北洋海军葬送在丁汝昌之手,当然饶不了丁汝昌,加之政治斗争的攻击,光绪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在有正义感人士力争下,清廷为丁汝昌平反昭雪。民国元年(1912年),灵柩始归葬于无为县西乡小鸡山梅花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丁汝昌重修墓葬,并为其树碑立传,在原北洋海军驻地威海刘公岛建立了丁汝昌纪念馆,海内外无数游客前往瞻仰凭吊,这也算是对爱国将领丁汝昌的慰藉了,英雄的在天之灵也得以安息了。

寻踪后裔多有出息

丁汝昌有二子:长子丁代龄。花翎五品衔。代龄生一子,丁发聪。丁发聪生三子:丁荣沐、丁荣澍、丁荣涛。丁荣澍解放前为新四军做了许多工作,解放后在家乡任教。丁荣涛于1948年参加革命。入伍后,被分在解放军巢南四分区医疗队,曾授过奖章。1956年转业到巢湖地区医疗卫生部门工作至离休。

次子丁代禧,诰授通议大夫,二品衔江苏候补道。代禧生四子:丁发俊、丁发宽、丁发泽、丁发惠。丁发俊清朝花翎候补县,生二子:丁荣寿、丁荣根。

丁发惠武艺高强,曾在冯玉祥手枪队任副队长。后被冯玉祥派去支援延安,写过一封家书说:随队出征,若有不幸也是家庭之光荣。从此,再无音讯。想必献身沙场。

丁发宽生二子:丁荣武、丁荣勋。丁发泽生三子:丁荣经、丁荣纶、丁荣绅。丁荣纶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成为革命烈士。丁发惠生二子:丁荣纲、丁荣纬;三女:丁亚华、丁亚芳、丁亚苏。

丁亚华1939年参加新四军,与时任团长的张■秀结为伉俪。此后,丁亚华随张■秀转战南北,出生入死,为国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夫张■秀上将,曾任中顾委委员、昆明军区司令员。13岁参加红军,戎马生涯数十年,解放后还率部抗美援朝,电影《英雄儿女》中的高师长,就是以他事迹为原型的。老将军著有回忆录《军旅生涯》,于2009年8月病逝,享年95岁。

丁亚华现居北京。其子孙大多在部队任职,其中长子张政民中将,曾任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荣立3等功,现离休。丁亚华弟丁荣纬、妹丁亚苏等也都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丁亚苏曾任解放军81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立一等功一次,其他立功达10次之多,参加过抗美援朝,获朝鲜人民共和国军功章,现离休,住南京。

丁汝昌的后代大多乐善好施,这也是丁汝昌遗传下来的家风。丁汝昌曾在自己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还捐资家乡庐江办学。捐助家乡巢县高林修路、修庙。军中谁家有困难、有大事,他都有援助。有时还自己出资奖励有功将士。

他的后裔大多也是如此。抗日战争时期,曾孙丁荣澍常开仓接济新四军粮食,还从自家院中的花台下挖出埋藏的银元供新四军购买枪弹打日寇。先后就有其孙媳妇张德媛,曾孙辈丁亚华、丁亚苏,第五代孙辈丁昌仁、丁昌明、丁爱平、丁晓明、丁小龙,第五代外孙张卫民,第六代孙女儿丁楚凡等十多人向国家捐出数十件丁汝昌的文物。这些文物有龙凤团花桌围、六十寿屏、武官上朝服、盔甲、石印盒、砚台、西餐具等。表现出高尚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些文物分别收藏在威海市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安徽省文物管理部门和国家军事博物馆。

我的海军梦

我的海军梦 我国是一个海疆辽阔的国家,可一直以来我国都是有海无防。明朝时候的葡萄牙,西班牙的入侵。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华民族遭到了西方列强的赤裸的无情的掠夺,他们掠夺我们的财富,杀害我们的同胞,践踏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为什么他们从何处来?——海上。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当我回顾1840年以来中国的这段近代史时,真的是感到心痛。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竟然被如此欺侮。很多人都会说都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才导致了这一切的后果,我承认当初自己也是这种观点但,后来仔细一想。由于历史的局限不能完全的怪责于清政府。当时在政府官员中也有很多的仁人志士,我们不能全盘的否定。 历史虽然是过去了,我不敢保证这样的历史在今天不会重演。当今的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21世纪是海洋的时代,我国的海疆辽阔。如何保证我国的海洋权利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我们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不仅仅是一支只是为了近海防御的海军,那不叫海军,只能算是海岸的警卫队。不夸张的说我国目前的海军力量也比海岸警卫队好不了多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在台湾还没有回归,我国的出海口从上到下都处在别人的包围中,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作为后盾。那么现在的中国海军的下场会和北洋水师的结果是一样的。现在中国有了这样的经济实力就应该大力发展我们的海军,我们不会像日本那样发展海军是为了开拓万里海疆的侵略意图。我们只是为了保障我们自己的海上合法权益。 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壮大自己的海军力量,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决不能落后。现在中国壮大起来了许多的国家就开始找茬,意在阻挠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的军备方面的“中国威胁论”。但我们不能为此所困,中国未来的希望在海上,中国不可能永远是一个海洋的弱国,一个只依靠陆军的国家。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应该向日本民族学习,明治维新的时候,海上力量也是相当的薄弱,甚至不如当时的清王朝。但是日本人很有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他们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日本要成为一个海上强国,要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大国。大和民族不能被外族欺压。可是,当时的日本国小财力有限上至天皇下到一般的日本平民都愿意捐出自己的财产来购置军舰。同志们,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而我们反看当时的清国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享乐不惜牺牲国家的海防。我们现在该清醒了,应该大力的发展。增加海军的常规力量,大力的发展核潜艇这是我国海军的看家法宝。国家在这方面要大力的投入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潜艇的升级换代,提升作战能力起到真正的威慑作用。在水面舰艇上,要大力建造巡洋舰,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造中型的航空母舰,中国是当今世界大国中唯一没有航母的国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要说话靠什么,就靠它。但我不主张中国造大型的航空母舰,因为中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大型的航母不仅耗资大而且行动迟缓很容易成为别人的活靶子。加上现在中国对航母的武器系统和电子系统技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所以不适合造大型的航母。中国有了航母之后整个海军的实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造航母上,我主张依靠我们自己的技术,绝不能和其他的国家合作,特别是在核心的技术上要不然我们会处处受到别人的牵制。80年代的英阿马岛之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航母是一个移动的海上平台有了它的话,整个部队的作战半径将无限的扩大,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我们不能和美国比,但战略方法还是可以学习的。除了航母以外,重要的就是作战飞机的问题,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和西方国家的技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因此我们要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努力缩短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制空权,才能保护我们的航母,以及远程的侦察和作战。最近中国政府终于对外宣称要加强海军的力量,准备建设大型的舰船。当我得知这一消息时我感到了欣慰,它让我看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时刻大力发展我们的海军力量,如果真的到了美国鬼子和小日本到了家门口再发展就晚了。咱们的海军决不能成为北洋海军第二。 现在,我们的国际环境看似和平稳定,其实不然,我想很多的朋友都有地理政治、和地理

中国史上十大最强军队

第10 江东子弟兵 项梁和项羽早年在江东培养了一只精锐项家军。项羽曾带着这只8千人的子弟军渡淮跟随项羽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吴中八千子弟兵 第9 满洲八旗 十七世纪的东亚,满洲八旗确实是一支横行天下的无敌之师,斗明朝,平朝鲜,战沙俄,一统中华, 这支军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军事里最后的辉煌 第8大明水师 鄱阳湖水战开始,到郑成功光复台湾,大明朝立国近三百年,大明水师却未曾遭遇一败,简直是常胜军中的常胜军,事实上大明水师确实是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强大的舰队,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人所共知,斯里兰卡之战活捉其国王,大扬华夏国威。 大明水师在露梁海战即使到了腐败透顶的明朝中后期,大明水师依然两战澎湖,将荷兰水师击败,17世纪末更是一举收复台湾,打的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狼狈而逃。明朝水师舰队规模之大,装备之精良,战斗力之强大,都为中国历代之最,明朝水师配备有各式样战船百种,其主战炮舰载炮四十多门,远超过同时代西班牙无敌舰队和英国皇家舰队的规模,堪称世界第一舰队! 第7 汉军铁骑 霍去病一个流光异彩的名字!! 闪点战的老主汉末不知道这只铁骑在什么地方了匈奴人当年横行欧洲,十三国联军竟不能挡,西罗马帝国迅速灭亡。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却最终倒在了汉军的铁蹄下。汉军是一支将游牧民族的野蛮精神与汉朝人的战术纪律发挥到极致的一支军队。严酷的训练和优秀的将领造就了这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 6蒙古铁骑 扫欧洲,克中东,灭金朝,平南宋,在整个十三世纪里无敌于天下。这样一支军队谁人不怕。严格的军事纪律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既能进行大规模骑兵作战,又配备当时最先进的火炮,具有超强的远距离打击能力。真是将科技优势与战斗力完美结合的典范. 那是一个野兽的兵团。代表的是暗黑势力,魔鬼再现.难怪欧洲人将之称之为“黄祸”。 第5 岳家军 成吉思汗在听郭靖说完岳飞的故事后感叹:恨不早生百年,与这位英雄交手。今人对岳家军和蒙古军谁弱谁强的问题还有颇多争论,但我怀疑若成吉思汗早生百年,相信蒙古民歌里也会悲哀的歌唱: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如果没有奸佞的陷害,我们可以看见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是怎么将几十万强悍的金兵消灭殆尽,那会是历史上最精彩的屠杀 4唐军 唐军装备精良,马匹充足,以骑兵为主要作战方式,却也初步配置了火器装备。攻坚战

丁汝昌:中国近代第一位海军司令

丁汝昌:中国近代第一位海军司令 作者:李厚木来源:巢湖日报发布时间:2010-08-13 09:23 [打印] [大中小] 今年2月,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海军司令丁汝昌逝世115周年。丁汝昌,字禹廷,祖籍我市庐江县石头镇,后迁居巢区汪郎中村。其人生经历传奇而坎坷。 贫寒出身当兵谋生 清道光十六年十月初十巳时(1836年11月18日上午),庐江县丁家坎村贫苦农民丁灿勋喜得一子。丁家赤贫,便把改变家境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孩子的身上,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先达”。意欲有朝一日能率先发达,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为实现这个理想,小先达的父母从牙齿缝里刮下点银两,7岁起便把他送进私塾读书3年,后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停学帮工维持生计。十几岁时,父亲送他到同族伯父家的豆腐坊一边帮工、一边学徒,没有工钱,只图眼前糊嘴和日后出路。可是伯母经常打骂,无法忍受,丁先达便产生寻机另找出路的想法。 咸丰元年(1851年)庐江一带一连数月没下透雨,庄稼干得点着火,父母双双卧病在床,食不果腹的丁家无钱治病。年幼的丁先达眼睁睁地望着父母双双病饿而死。据当地人传说,丁先达父母死亡时买不起棺材,只能将家中的木柜作为棺材而葬之。年仅14岁的丁先达自此便成了孤儿。 1854年1月18日,太平军来到庐江。丁先达觉得机会已到,毅然抛下手中的活计,投入其行列,混碗饭吃。自此,开始了他漫长多变的军旅生涯。这年他18岁。 作战勇异初有发迹 丁先达当兵后就参加了庐江争夺战。不久,又随部驻守当时的安徽省城安庆。1861年,安庆太平军被湘军围困,丁先达随其上司投降湘军。此后改名丁汝昌。在湘军中他作战勇敢,表现颇佳,攻克安庆后,论功行赏,丁汝昌升任千总,充当营哨官,属最基层军官,大体相当于现在中尉以下军衔、排级军官。 当时李鸿章正在组建淮军,丁汝昌随营被曾国藩拨归李鸿章部下。同治元年(1862年)春夏之交,丁汝昌等随李鸿章乘轮船前往上海镇压太平军。八月,配合刘铭传与太平军作战,刘铭传见丁汝昌“骁果异之,乞置帐下”。意思是看他作战异常英勇果敢,请李鸿章将丁汝昌调入他的部下,仍充哨官,领兵100人。很快改领马队,升任营官,授参将。大体相当于现在校官军衔、团级军官。 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败亡。丁汝昌又因功升为副将,大体相当于现在师级军官。统先锋马队3营,随刘铭传北上,与另一支起义军——捻军作战。同治七年(1868年),捻军失败,丁汝昌授总兵,加提督衔。大体相当于现在少将军衔、军级军官。赐协勇巴图鲁勇号(荣誉称号)。 恩师请命海防留任

对近代中国海军状况的研1

对近代中国海军状况的研究 内容摘要: 中国在经历了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西方各国凭借着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这使部分中国统治阶层中的官员开始慢慢清醒过来,他们认识到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的重要性。经过几十年的思想转变与实践,到了19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终于有了自己近代化的海军与海防。然而,海军与海防建设的实践者们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心血与成果在不久以后发生的甲午战争中,竟然那么不堪一击。中国海军的装备、士气在甲午海战后直到清朝覆灭都一蹶不振,急速消沉。中国又重新回到19世纪前中期有海无防的局面。在此,我们将通过对历史的总结与反思来对我们当代的海军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 关键字: 海权意识、海防大讨论、李鸿章、海军学堂、水师初建、四洋水师、甲午海战、近代海军发展、当代海军建设 中国近代海军初建的历史背景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古代海军曾经辉煌过,北到朝鲜,东抵日本,南指印尼,西达东非,都留下了中国人骄傲的足迹。但是这些航行不是以开拓疆域、进行侵略为目的的,而是以开辟海洋航线,繁荣海外贸易为目的。而近代以来,由于蒸汽机、螺旋桨以及火药、火炮技术的出现和改进,只是西方各国的海军装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古代海军惯用的接舷战、冲撞战、火攻战变得毫无用武之地。而先敌发现占领最佳攻击阵位,迅速瞄准先敌开火则成了海战的最基本模式。西方各国凭借着他们坚固的船、犀利的炮火、极快的速度打开了亚、费、拉美洲各个国家的大地,有恃无恐的将这些国家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中国近代化海军开始于晚清,清代以前,中国只有水师,没有海军。 魏晋南北朝至宋金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夺在长江一带进行,在这客观上促进水军的发展。隋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1840年,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粗暴地撕开了古老中国闭关自守的万里海疆,中国海防藩蓠洞开。我们不禁萌生疑问:堂堂天朝的海军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形同虚设了? 事实上中国在古代就有强大的水师队伍(海军前身),在当时取得了一些伟大的的成就。例如,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曾率船2000余艘出征,到明代时更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然而自古中国海上力量就只着眼于江河的地盘,船队远下西洋只为宣扬国威而非贸易,只将海洋作为一道天然屏障而忽视了在海洋上的进一步发展。缺乏强烈的海洋观念和意识,恐怕是中国近代海军屡屡挫败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 近代海军和古海军的区别在于:近代海军具备先进的装备武器,舰体使用了钢铁,动力使用了蒸汽,火炮、鱼水雷等武器使用了机械化,此其一;其二是具备先进的相互联络手段和后勤保障设施;其三是统一的战勤组织指挥;其四是积极进取的使用战略。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清政府在创建晚清近代海军上,重视了第一和第二两个方面,建成了具有近代装备武器的北洋水师及其岸勤保障设施。但在第三第四两个方面的建设相差甚远,对第三方面似有所认识,但在实践上没有解决,落后的封建思想意识和多少年流传下来的古海军分汛军事制度造成的畛域割据没有解决,使舰队始终不能置于统一建设和统一组织指挥中。对第四个方面的建设则是忽视,而这个方面又恰恰是建设近代海军最重要的一着,是建设的灵魂。 在晚清建设近代海军上失败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后,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 近代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下被迫向西方学习的结果,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国防观念上开始了重要转变。面对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清政府第二次海防大筹议决心“惩前毖后”、“大治水师”,成立统一领导全国海军的海军事务衙门,逐步改变了重陆轻海的国防思想,将海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议事日程,同时接受了“师夷长技”的主张,认识到引进西方先进海军技术装备的必要。观念的更新带来了海军建设的进步。 从19世纪6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广东海军初具规模,具有当时亚洲第一流近代化装备水平的北洋海军于1888年正式成军。与此同时,先后建成了远东第一流的旅顺、威海军港。在南起琼州、北至营口的万里海疆上,建立了一批新式海防炮台。创办了许多新式海军学堂,造就了一批海军人才。清末海军近代化建设的成就,增强了中国海防力量。 从“第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的呼喊,到洋务派的接力倡导,缓慢曲折的发展道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近代海军做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中国近代海军的产生发展和衰落,大体经历了八个阶段: 1840-1865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萌芽阶段.在这阶段,中国的海防武装仍然是旧式水师,并已衰败废弛到极点.面对前所未有的西方海上挑战,林则徐、魏源等爱国有识官员和知识分子,对近代海防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派对旧式水师的近代化改造进行了初步实践.但是,他们采用花钱购买洋船雇佣洋人和手工仿制近代军舰的路是走不通的,因而,改造旧式水师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1866-1873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筹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洋务派吸取了手工造船失败的教训,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化造船工业,并造出了一批近代军舰.与此同时,洋务派为培养海军人才,还初步兴办了近代化的水师学堂并开始派遣海军留学生,从而为近代海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874-1888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阶段.这一个阶段,由于发生了日本侵台事件,清政府发动了一场海防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洋务派的近代海防思想基本形成;清政府则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经十年努力,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其中,福建海军刚初具规模,即在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中全军覆灭.事后,清政府大力发展海军,成立了统一管理全国海军事务的海军衙门,李鸿章则趁机扩充北洋海军实力,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建成旅顺、威海两个基地,使北洋海军发展成

论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和周边国际形势

论中国近代海军发展与周边国际形势 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加给中华民族以深重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该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中国近代海军之创立大致过程如下: 186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次年创办福建船政局,打算通过发展造船工业,创建近代海军。1867年,前江苏布政使丁日昌首先提出建立“北洋、中洋、南洋”三支轮船水师,无事出洋梭巡,有事则一路为正兵,两路为奇兵,联合作战。在此前后,东南沿海各省相继购买和制造了一批蒸汽舰船,分散巡防于南北洋各海口。 1874年,日本发动对台湾的侵略,船政大臣沈葆桢率福建所属军舰前往台湾布防,但因船少力单,未敢正式接战。事后清政府针对愈益严重的海防危机,发动内外大臣进行海防大筹议,决定岁拨海防经费400万两,加速进行海军建设,并初步形成了重点保卫京津海口及长江门户的海口防御战略。1875年(清光绪元年)确定由南洋大臣沈葆桢、北洋大臣李鸿章分南北洋两大海区组建新式舰队。 南洋海区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四省所属海域及长江下游,而南洋大臣只能控制江苏沿海和长江下游。南洋海军于1879年5月由沈葆桢等奏设“海外兵轮船统领”,以后又称“南洋兵轮船总统”,由江南提督或长江水师提督兼任。到中法战争前,共有军舰15艘,排水量近1.8万吨。其中有福建船政局制造的“开济”和从德国购买的“南琛”、“南瑞”3艘巡洋舰。1875年清廷提出将福建所属轮船先行练成一军。福建所属多系木壳舰船,只有“扬武”是船政局于1872年制成的巡洋舰,为旗舰。至1884年福建计有6艘军舰、3艘运输船、1艘练习舰,以及4艘进口的炮艇,排水量总计1.1万多吨。广东原是近代海防首冲之区,也是清朝旧式水师力量最强的地区,但因70年代后海防重点北移,清廷对广东地区海防建设不再重视,只能依靠地方财力陆续购置了一批小型军舰。 北洋海区包括直隶(约今河北)、山东、盛京(今辽宁)等三省所属海域,该区旧式水师或早已裁汰,或十分窳弱。李鸿章采用进口军舰组建舰队的方针,从英国订购了一批炮艇及巡洋舰“超勇”、“扬威”,以丁汝昌为统领,并在天津设立北洋水师营务处,力量稍强。 南、北洋各路海军,中法战争前总吨位约5万吨,军舰性能和作战能力都较差。为培养海军军官,清政府于1866年设立福建船政学堂;1877年起,向英法等国派遣海军留学生;1880年设立天津水师学堂,逐步发展起近代海军教育。 中法战争中,1884年8月23日马尾之战,福建海军所属舰船遭法国舰队袭击,

海军部队

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在海洋上作战的军种,主要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岸防兵和陆战队等兵种以及各种保障部队组成。现代海军具有在水面、水下、空中、岸上实施攻防作战和战略袭击能力,可独立或协同其他军种作战。海军主要任务是独立或协同陆军、空军防御敌人从海上来的侵略,保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建立一支人民自己的海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海军部队的发展,建立了海军领导机关和舰队。到一九五五年底,已基本上建成一支初具规模的多兵种的海军。以后,新型舰艇陆续装备部队,活动范围也由近海逐步扩大到中海和远海(注:近海,指距海岸200海里以内的海区;中海,距海岸200——600海里的海区;远海,距海岸600海时以外的海区。),综合作战能力大为提高。人民海军建立以来,在解放沿海岛屿、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反击外来侵略等斗争中,作出了很大贡献。经过编制体制改革,海军部队已成为一支兵种齐全,常规和尖端武器兼备,具有立体攻防能力,能有效保卫国家领海的战斗力量。 水面舰艇部队,是海军中在水面遂行作战任务的兵种,也是海军建立最早的一个兵种。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水面舰艇部队包括驱逐舰、护卫舰(艇)、鱼雷艇、导弹艇、猎潜艇、扫(布)雷舰(艇)等战斗舰(艇)部队和登陆舰(艇)以及各种辅助船部队。其任务是以水面舰艇的武器装备消灭敌舰船,破坏敌岸上目标,输送登陆兵,以及完成侦察、巡逻、警戒、反潜、布雷、扫雷、护航、护渔、救生和输送人员、物资等任务。 一九四九年华东军区海军成立时,将拥有30余艘炮艇、登陆艇及其他杂型艇船的苏北军区海防纵队改称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之后,为配合陆军、空军解放沿海岛屿的作战,着手筹建正规舰艇部队。首先,组建了华东军区海军学校,集训起义投诚的国民党海军官兵和从陆军抽调的指战员。同年十一月,以该校培训的学员为基础,组建了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第二舰大队。这是海军成立的第一支水面舰队。从一九五○年春开始,华东军区海军先后成立了炮艇大队、登陆艇大队。同时,将第一纵队和第一、第二舰大队分别扩建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五、第六、第七舰队,并组建了扫雷大队。随后又以炮艇、登陆艇大队为基础组建了3个巡防大队,担负长江口和浙东沿海海上作战任务。同年八月十日,海军召开第一次建军会议,确定了“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的建设方针。九月,海军青岛基地正式成立,随即组建了巡逻艇队。十二月,中南军区海军正式成立,并组建了海军第一舰队及巡防艇队。当时,这些初建部队基本上沿用陆军的组织体制,装备的舰艇型号也不一致。 一九五一年三月,华东、中南军区海军所属舰队,按舰艇性能、舰型和所担负的任务调整了编组。第五、第六舰队分别编为登陆运输、护航舰队;第七舰队并入舟山基地,以原属第六、第七舰队的4艘炮舰组成战舰大队。同年九月,为增强水面舰艇部队突击兵力,中央军委决定,以海军快艇学校首届毕业学员和从苏联进口的小型鱼雷快艇,组建鱼雷快艇大队。同年,还组建了海军学校实习舰艇大队,扩建了巡逻艇大队等部队。 一九五四年以后,根据舰艇装备的补充情况,相继组建了扫雷舰、雷击舰、驱潜舰大队和快艇大队、支队。一九五五年八月,遵照国防部决定,华东、中南军区海军分别更名为海军东海舰队、南海舰队;所辖舰队改称支队;海军所有战斗舰艇大队按统一序号命名。至此,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主要舰(艇)种已基本齐全,编制体制也基本成型。舰艇部队战斗力在“边打边建”中不断提高。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年,由于舰艇装备不断得到补充,促进了水面舰艇部队的发展。先后组建了一批鱼雷快艇、扫雷舰、护航舰、驱潜舰、巡逻艇等战斗舰艇大队。同时,开始进行舰队、基地范围内水面舰艇部队的配套建设。在舰队和主要海军基地组建了辅助船大队、测量船大队、防救船大队、修接船管理大队,以及部分辅助船中队和快艇基地。一九五八年

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

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 根据国际惯例,各国大使馆、领事馆以大门和围墙为界,外面由所在国负责安全保卫,里面则是使领馆国家的领土,由使领馆自己负责安全保卫。而在中国,全世界各国驻华使馆的安全保卫都是由中国负责,只有美国例外,美国驻华使领馆大门围墙以外由中国负责,以内由美国海军陆战队负责警卫。在全世界,所有的美国使领馆门口都是一身戎装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在守卫,只有在中国,负责使领馆警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不能穿制服,不能佩戴枪械。这两个特例,便彰显出中美两国在使领馆安全保卫问题上出于维护各自主权尊严的斗争与妥协。 驻北京联络办在1973年6月23日成立,只有6个人,最高军衔为枪炮士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随后中美两国商定,在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双方互设联络处作为事实上的外交机构。而在中美两国联络处的设立过程中,谁也没想到,最棘手的问题,居然是负责保卫工作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该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中国。 根据美国法律,美国驻外机构都是由海军陆战队负责安全保卫,因此,中美互设联络处后,美方立即派出26名海军陆战队员来到北京。按照中美达成的协议,这些美国现役军人到北京后都穿着便装,所以最初并没有引起中方太多的注意。但到了1973年7月1日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举行开馆仪式,按照美军的规定,海军陆战队员穿着正式的军装出席,甚至

还有人佩戴着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获得的勋章。这立即引起了中方的强烈反感,特别是勾起了中国人对当年美国军人开着吉普,搂着吉普女郎,在中国的街道上横冲直撞的屈辱回忆。 中美双方为此进行了多次交涉,就在交涉紧张进行时,难耐没有夜生活的枯燥,美国海军修建营竟然在海军陆战队员居住的外交人员公寓内,修建了一个小酒吧,还挂上“海军之家”和“海军陆战队俱乐部”的招牌。并且陆战队员们居然还印刷、出售“饮酒票”,引得许多驻北京的外国人来此跳舞和饮酒,很快来这里饮酒作乐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醉酒闹事的情况也日渐增多。在此情况下,中方向美方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美方立即撤走海军陆战队队员。美方联络处主任布鲁斯表示美方人员的行为,确有不当,一定严加管束,但是希望中方不要立即驱逐这些陆战队员,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1973年11月,基辛格访华,就北京的陆战队问题,亲自向周恩来总理“求情”,因为撤走陆战队,将打破美国驻外使馆安全保卫的常规模式,尼克松和基辛格都会遭到美国国内强硬派的激烈反对,很可能影响中美建交的大局,所以希望中方体谅美方的困难。 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警卫早期标志。

李鸿章与中国海军

李鸿章与中国海军 王丹 商学院商务英语系商英班1207090138 摘要:作为晚清叱咤风云的大臣,李鸿章在清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海军近代化史上,李鸿章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也为今天我国海军国防建设提供了借鉴。本文的重点在于从历史角度,分析李鸿章对中国海军近代建设的贡献;以李鸿章对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为主要方面评价李鸿章其人。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中国海军;鸦片战争; 正文 引言:提起“李鸿章”这个响当当的大名,恐怕略懂历史的人都想对他的生平发表一通自己的看法。西方人称他是“东方的俾斯麦”,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这些看似夸张的评论无不彰显出在当时那个时代,李鸿章作为一个权倾朝野的大政治家、大外交家的超群能力。他也曾签下不少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背上“卖国贼”、“汉奸”的骂名。时至今日,随着关于李鸿章的史料更加丰富、关于李鸿章的认识更加深入,后世对李鸿章的评价趋向多元化。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起点和标志,是古老的中国所进行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筹建近代化海军是洋务运动“自强”方面的重要内容,而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洋务运动前的中国海军 洋务运动前,古代中国在海军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光辉瞩目的成就,无论在舰船制造、舰队航海,还是在海军武器等方面,均不断发展创新,长期居于世界前列。众所周知,明朝郑和曾七下西洋,我国海军舰队建设也在明朝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清朝海军总的来说沿袭了明朝时期的特点,但却大不如前。道光、咸丰年间,清海军曾英勇抗击了英法侵略军的海上入侵,但此时清海军的武器装备已跟西方产生了悬殊的差距,且清海军未能真正地组织海军,因此清海军经常处于挨打的地位。 中国古代海军不论在造船技术还是航海知识上都远比西方先进。但在郑和下西洋后,中国的航海事业日趋式微。尤其是在收复台湾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中国进入了遭西方海上强国欺凌的近代历史。 二.李鸿章的人物简介 李鸿章,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同治元年(1862),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自成一军,是为淮军。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地方实权既握,又于

美国海军陆战队格斗术教材(Part 3)

4-8MCRP 3-02B Chapter 4: Green Belt For Official Use Only Figure 4-3. Side Choke.

Chapter 4: Green Belt Marine Corps Martial Arts Program 4-9 For Official Use Only Section III Shoulder Throw The purpose of a shoulder throw is to bring an aggressor to the ground and gain the tactical advantage in a fight. If an aggressor is moving toward you to attack, a shoulder throw can be used to take him to the ground while you remain standing. A shoulder throw is particularly effec- tive if the aggressor is moving forward or pushing on you. Execution of the shoulder throw uses the aggressor’s forward momentum. There are a minimum of 10 fit ins for each throw during sustaining. Walk through the technique, step by step, working on proper body positioning and execution. Refer to appendix A for corresponding safeties 1, 2, 6, 13, and 15. Fit in ~Stand facing the aggressor in the basic warrior stance. ~Grab the aggressor’s right wrist with your left hand and pull it into your left hip. ~Step forward with your right foot to the inside of the aggressor’s right foot. Your heel should be between the aggressor’s feet and your toes should be even with the aggressor’s toes. ~Step back with your left foot, rotating on the ball of your right foot. Your heels should come close together as if you were in the position of attention. Your feet should be in between the aggressor’s feet with your knees bent. ~At the same time, under-hook the aggressor’s right arm with your right arm, pinching his arm between your biceps and forearm. You may grasp the aggressor’s upper arm with your right hand for more control. ?Hand placement should allow you to control the aggressor and pull him in close to you. ?Your backside should be up against the aggressor. Your hips should be slightly lower than your aggressor’s hips. ~Pull the aggressor’s arm across your body. Lift the aggressor by straightening your legs and bending slightly at the waist. CAUTION Have students stop prior to throwing the aggressor to the deck. Practice this step prior to continuing.

中国近代海军

对中国近代海军的认识 物联网1301班潘云龙 中国原无近代海军教育,1866年沈葆祯接手福建船政后提出“船政更本,在于学堂”,“不重在造重在学”,并在开设船厂的同时在福州定光寺(白塔寺)和仙塔街两处设求是堂艺局,挑选聪颖子弟入堂学习近代海军技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近代海军教育,由此奠定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体系的基础,由这套教育系统培养出的海军人才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中坚力量。 中国近代著名海军学校有马尾船政学堂、黄埔水师学堂、天津总医院西医学堂,其中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为求人才沈葆祯主持了求是堂艺局的首次录取考试,亲自为考试制定、批阅试卷,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考试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分为前后两学堂。前学堂为制造学堂,又称“法语学堂”。目的是培育船舶制造和设计人才,主设有造船专业。开设有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等课程。优等生后被派往法国学习深造。后学堂为驾驶学堂,亦称“英语学堂”。旨在培养海上航行驾驶人员和海军船长,主要专业为驾驶专业,以后增设了轮机专业。下设英语、地理、航海天文、航海理论学等课程,学习优异者选送英国留学。学生称为艺童,堂长称为监督。同年为了培养工程绘图人才在前学堂内又附设了绘事院。1868年沈葆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又在前学堂内增设一所技工学校——艺圃,艺圃的艺徒半天上课半天学习,学习期限3年,毕业后择其优者随前学堂学生赴法国各大船厂实习,其余分配于船政各厂。 船政学堂的学风极为严谨,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前学堂的学生到各船厂实习,而后学堂的学生则上练船实习,船政为此专门制造和购买了数艘练船。1871年船政学生(其中包括刘步蟾、严复、方伯谦、林泰曾等)驾驶练船“建威”完成了北起辽东南至新加坡的远洋训练。1877年船政首此派出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李鸿章曾盛赞马尾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学堂将永远彪炳史册。 海洋,在历史上已经多次向中华民族发出警告,经略海洋、振兴海洋事业的战略任务要起步,加强海军建设的步伐要加快,不能再有丝毫的犹豫。在大力加强国民海洋意识的同时,当政者必须清醒看到国家长远发展及海外国家利益,对强大的海上力量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依赖,是国家制定与实施科学合理海洋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可以说决策集团在国家海上力量建设中,起着最为重要的关键作用。只有投入大量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只争朝夕地组织实施,才可能尽快建立起承担重任的强大人民海军,使中国海域备受欺凌和在全球海洋受制于人的局面彻底改观。

美国海军陆战队兵力结构方案分析

美国海军陆战队兵力结构方案分析 针对未来战略环境,新美国安全中心提出了三种兵力构想方案,分别为:威慑型/力量投送型海军陆战队、小规模战争型海军陆战队以及“复仇者之盾”型海军陆战队。报告详细分析三种构想方案的兵力结构,并将它们与建议实施的危机响应型海军陆战队进行了比较分析。 构想方案1:威慑型/力量投送型海军陆战队 本方案主要针对中国的重新崛起,特点为着重进行分布式两栖作战。 其兵力结构包含7个海军陆战队远征旅(每个旅约14000人),具体部署情况为:美国本土3个旅,夏威夷1个旅,西太平洋/印度洋2个旅,地中海1个旅。作为美国遍及竞争性地区的主要威慑部队,这些远征旅战备水平良好、适应能力强,每个远征旅都能按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快速部署,为作战行动投送有效的响应能力。而且,多达4个远征旅可定期迅速整合成一支大型力量投送部队或远征部队,作为联合部队的领导力量,进行大规模两栖作战或其他战区作战。 该构想方案最终现役兵力为18.5万。为应对新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两栖作战远征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每年均应进行充分训练,系统地探索关于两栖作战的新思路,包

括利用机器人技术全方位地降低作战风险。 构想方案2:小规模战争型海军陆战队 本方案主要针对失败国家增多、经济失调的情况,特点是利用灵活的多功能小型部队应对小规模战争,并与特种作战司令部协同作战。 其兵力结构中包含18个步兵营,分为2种类型,尽管有共同点,但作用和装备各有差异,其中9个营为传统的作战营,装备坦克、远程火箭炮和两栖舰船等重型武器,作战能力强,主要用于在各地区尤其是城市进行攻势作战,并具有特种作战和协同作战能力;另外9个营为维稳营,装备机动性更好的轻型武器,定向部署在危险或争议地区,主要用于安全稳定,剿匪平叛。 该构想方案最终现役兵力为17万,用以应对主要挑战;预备役人员2万,用以维持网络战、信息战和安全合作等关键技能。 构想方案3:“复仇者之盾”型海军陆战队 本方案主要针对极度不安全的未来威胁,包括暴力、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特点为做好特殊准备应对未来威胁。 此种方案下,海军陆战队的兵力结构将广泛改变,但维持部队高度战备水平不会变。其使命主要有两类――维护国土安全和执行海外作战任务,而且前者的任务将有所增多。对应使命,有些部队将主要用于支援特种作战司令部和北方

马幼垣:读中国近代海军史札记之一沈葆桢照片真伪考

马幼垣:读中国近代海军史札记之一——沈葆桢照片真伪考 《九州学林》2008夏季刊 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源地。左宗棠(1812-1885)的发轫、法人日意格(Prosper Marie Giquel,1835-1886)的经理固然十分重要,倘无沈葆桢(1820-1879)的筹策和营运,福州船政是很难创出一番成绩的。其后沈葆桢在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任内仍留意海防事宜,合而观之,就是一份完整的筹海个人记录。在清季洋务运动的总成绩单上,这是不可多得的佳例。 述其事,念其人,若沈葆桢有照片存世当可使读者倍增亲切。最近二十余年,大陆上的有关刊物不时刊登同一张指像主为沈葆桢的照片(可上溯出两个同源而稍异的版本,即下文排列出来的“甲照” 和“己照”)。例子包括(编号以便随后置评) 1.福建省博物馆《福建文博》编辑部,《中法战争闽台战场专辑》(此为《福建文博》,1985年1期),页12。 2.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书首插图页2。3.沈传经,《福州船政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书首插图(无页码)。 4.姜鸣,《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1860~1911)》(北京:三联书店,1994),页21。 5.海军司令部《近代中国海军》编辑部,《近代中国海军》(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书首插图(无页码)。 6.《福建船政学校校志(1866——1996)》(厦门:鹭江出版社,1996),书首插图(无页码)。 7.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修订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页42。

8.陈贞寿,《图说中国海军史,古代~1955》(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上册,页171、199(两张的像主截然不同,分明是两个人)。 9.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北京:现代舰船杂志社,2006),页9。 10.陈悦,“缔造艰难——福建船政的诞生”,《现代舰船》,313期(2007年12月),页45。 这张照片见于大陆以外的刊物者,同样不难举例: 11.在久(笔名),“沈葆桢——台湾建设的先驱”,《台湾(画刊)》,1978年4月号,页18。 12.陈远建,《台湾三百年》(台北:户外生活杂志社,1981),页52。 13.戚嘉林,《台湾史》,修本(台北:自印本,1998),册2,页835。 14.钱钢,《大清海军与李鸿章》(香港:中华书局,2004),页12。此书在封面声明这是“一九八九年版《海葬》修订本”。《海葬》版本很多,港、台版都有。这部修订本添了很多仅较邮票稍大,印得乌漆漆的插图(大概是防人复制吧,但谁会复制印得如此细小复粗劣的插图!)按钱钢的背景和他的资料来源,此书虽在香港出版也未必能算是大陆以外的刊物。 15.林呈蓉,《牡丹社事件的真相》(台北:博扬文化事业公司,2006),页113、123(两张的像主截然不同,分明是两个人)。 见于那十多处声称像主为沈葆桢的照片,由于来源、处理手法复制技术、用纸等因之别,印出来的成品遂素质极度参差,有涂改致令像主面貌变异者(1,3,8[见于页199者]),有印得模糊不清者(4,5,7),有不同程度删削者(4,5,6,7,9,10,11),更有同一作者却后出转劣者(见于《福建船政局史稿》修订本之7竟较收入该书初版之2印得劣多了,且有删削)。既有此乱局,即使能自近年大陆和台湾的刊物再多找到些例子,甚至可上溯至五十年代出版者,也无法确指谁最先定这张照片的像主为沈葆桢。所以如此,因为

近代海军水师材料

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面对着水师的次次败绩、同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再也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不久后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由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沈葆祯接任,沈葆祯接任后一面扩大马尾船厂规模,一面加紧制造战舰、培养海军人才“成一船即练一船之兵、配一船之官”,经过其数年苦心经营,马尾船厂成为了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而福州船政学堂培养出的人才更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骨干中坚,马尾由此成为了近代海军的发源地。 正当中国的海军建设在按部就班进行着的时候,1874年5月日本利用冲绳渔船飘流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人民发生冲突为借口,派兵3000在台湾登陆“欲就此确认琉球为日本领土”,并进而侵略台湾,清政府急派沈葆祯率“安澜”、“伏波”等舰前往台湾,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慑于清军威力,日军被迫逃离台湾。由于日本在当时仅是一个中朝大国瞧不起的落后小国,在得到了几艘外国军舰后居然也敢侵犯大清帝国,这一事件使得中国举国上下大为震惊,清政府开始感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恭庆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于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 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从大局出发,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 从1875年至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托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从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兵工厂定购了“镇东”、“镇南”、“镇西”、“镇北”等8艘蚊炮船用于守口,另又定购了两艘巡洋舰“超勇”、“扬威”,其后由于发现赫德所定购的军舰质量低劣,李鸿章由此转向德国订造军舰。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清政府鉴于形势紧迫急令李鸿章从速购买铁甲舰,李鸿章派江南制造局徐建寅(科学家徐寿之子)和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在欧洲各国访问,最后选定在德国伏尔铿 (Vulkan)船厂订造两艘铁甲舰“定远”、“镇远”及一艘铁甲巡洋舰“济远”,为保证造舰的质量,李鸿章特派曾留学英、法的刘步蟾、魏翰、陈兆翱、郑清濂驻厂监造,凡不合格者要求重新返工,并派管轮学生陆麟清带领工匠领头黄带、林祥光、陈和庆等10人驻厂随同练习,期于船成学亦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