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和原则,组织活动本身及结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为管理道德。

2、改变航道原理: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3、组织结构:组织中划分、组合、协调人们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框架,表现为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4、业务流程再造:20世纪以来兴起的深刻企业变更运动,指对组织的业务过程进行彻底的变革,以获得成本、质量和生产率等方面的突破性改进。

5、员工活性化: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并对员工自己行动的后果及对企业的成功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6、领导工作: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目的在于使组织成员自愿自觉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7、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而进行的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因此后人称之。

8、霍桑实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9、现场控制:基层管理者采用;工作方法;深入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活动。

10、许诺原理:工作计划完成时的许诺;许诺越大,需时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1、主观决策: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成就,采取有效形式,直接利用专家知识与经验,结合自己掌握的情况与信息,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做出评价与选择。

12、人员配备:对管理者进行适当选拔、培训和考评,以充实组织规定的各项职能,保证正常组织正常运转,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13、差异化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具有独特性,建立差别竞争优势,形成行业壁垒,以便产生较高边际利润。

14、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管理者计划与设计,提供专门信息,履行管理职能。

15、期望值理论:期望其行动可达某个目标,会激起其行动去实现其目标。

16、管理宽度:组织中管理者有效地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17、例外原则:上级管理人员;一般日常事务授权下级完成,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与监督权。

18、例外情况原理:管理者越把注意力集中在例外的情况,控制工作越有效。

19、决策:达一定目的,两个以上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分析与判断过程。

20、职能职权:某职位或某部门拥有原属于直线管理权力,由业务或参谋部负责人完成。

21、职位设计:若干工作任务组合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2、全面质量管理: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让顾客满意,组织及成员受益,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2、职权:正式程序赋予某一职位的权力。

23、组织工作:设计与维持;有助于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4、委员会管理:组织中最高决策权交由两人以上管理者,权力集体管理。

25、程序化决策:将决策程序固定化,呈重复与例行状态,又称为结构良好决策。

26、管理:组织中管理者,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来能;协调他人活动,一同实现既定目标,活动过程。

27、授权:上级将自己的权力授予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让下级有相当的自主权与行动权。

28、目标管理:管理人员与员工参与目标制定,工作中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管理制度或方法。

29、前馈控制:以叫预先控制,管理者运用所能掌握的最新信息,反复认真的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将其同计划要求进行对比,从而必要时调整计划和控制影响因素,确保目标的实现。

30、归因论:行为归结为外原因还是内部原因;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倾向。

31、组织变革:组织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的变化面进行改革和适应的过程。

32、组织的社会责任:遵守与维护及改善社会秩序,保护与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33、组织变革三阶段:第一,解冻,促使人们转变原有观念,认识变革接受变革;第二,变革,实施变革;第三,重新冻结,使变革成果维持。

34、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支持;交互系统;提供模型;帮助管理者非程序化决策。

35、战略管理:组织制订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以实现目标实现。

36、非正式沟通:正式组织途径之上的信息流通方式,沟通对象、时间及内容未经计划、难以辨别。

37、激励:管理者;设置需要;诱导、促进下级形成动机,指导下级向目标迈进的活动过程。

38、参谋职权: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与建议等。

39、管理审核:管理学原理为评价准则,系统地考查分析评价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成效,进而采取措施克服缺陷。

40、Y式沟通:纵向沟通网络,其中一个成员位于沟通中心,为沟通媒介。

41、信息反馈:控制系统将信息输出,结果返回来,并对信息的输出发生影响,产生控制,达到预期作用。

42、组织的具体环境:产业环境或行业环境,对管理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实现组织目标相关的要素。

43、工作团队:自发团队;某一特殊过程负责;共同环境协同作业。

44、团队:完成相互依存任务,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群人。

45、计划工作:制定计划,根据组织内外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科学预测,提出未来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46、集中化战略:波特提出的三种战略竞争战略之一,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特殊的产品。

47、沟通:也叫信息交流,将某一信息传输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48、计量决策方法建立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把决策的变更与变更,变更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即建立数学模型。

49、公平竞争原理:组织越想提高管理水平,越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

50、六西格玛管理:起源于摩托罗拉公司,过程的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的方法论。

51、灵活性原理:计划工作中体现;灵活性越大,因未来事件引起的损失危险性越小。

52、激励型反馈:建议性的,即详细、真诚、清楚、适时的描述会议中实际发生的事情。

53、运营预算: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

54、限定因素原理:工作计划,越了解找到达到目标起限制性或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越准确客观选择可行性方案。

55、盈亏分析:根据销售量成本利润三者间相互关系,分析企业盈亏平衡点和盈利情况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又叫“量本利”分析。

56、管理突破: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57、人才生命周期:人才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主管人员培训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58、强化: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59、零期预算: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

60、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 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和原则,组织活动本身及结其结果 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 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为管理道德。

2、改变航道原理: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 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3、 组织结构:组织中划分、组合、协调人们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框架,表现 为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4、 业务流程再造:20世纪以来兴起的深刻企业变更运动,指对组织的业务过程 进行彻底的变革,以获得成本、质量和生产率等方面的突破性改进。

5、 员工活性化: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 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并对员工自己行动的后果及对企业的 成功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6、 领导工作: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 动过程,目的在于使组织成员自愿自觉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7、 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而进 行的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因此后人称之。

8、 霍桑实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 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9、 现场控制:基层管理者采用;工作方法;深入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 属活动。

10、 许诺原理:工作计划完成时的许诺;许诺越大,需时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 性越小。 11、 主观决策: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成就,采取有效形式,直接利用专家知识 与经验,结合自己掌握的情况与信息,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做出评 价与选择。

30、 归因论:行为归结为外原因还是内部原因;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倾向。 31、 组织变革:组织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的变化面进行改革和适应的过 程。 32、 组织的社会责任:遵守与维护及改善社会秩序,保护与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承 担的职责和义务。 33、 组织变革三阶段:第一,解冻,促使人们转变原有观念,认识变革接受变革; 第二,变革,实施变革;第三,重新冻结,使变革成果维持。 34、 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支持;交互系统;提供模型;帮助管理者非程序化决

策。 35、 战略管理:组织制订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条件与外部 环境相适应,以实现目标实现。 36、 非正式沟通:正式组织途径之上的信息流通方式,沟通对象、时间及内容未 经计划、难以辨别。 37、 激励:管理者;设置需要;诱导、促进下级形成动机,指导下级向目标迈进 的活动过程。 38、 参谋职权: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与建议等。 39、 管理审核:管理学原理为评价准则,系统地考查分析评价一个组织的管理水 平成效,进而采取措施克服缺陷。 40、 Y 式沟通:纵向沟通网络,其中一个成员位于沟通中心,为沟通媒介。 41、 信息反馈:控制系统将信息输出,结果返回来,并对信息的输出发生影响, 产生控制,达到预期作用。

42、 组织的具体环境:产业环境或行业环境,对管理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 实现组织目标相关的要素。 43、 工作团队:自发团队;某一特殊过程负责;共同环境协同作业。

12、人员配备:对管理者进行适当选拔、培训和考评,以充实组织规定的各项职能,保证正常组织正常运转,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13、差异化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具有独特性,建立差别竞争优势,形成行业壁垒,以便产生较高边际利润。

14、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管理者计划与设计,提供专门信息,履行管理职能。

15、期望值理论:期望其行动可达某个目标,会激起其行动去实现其目标。

16、管理宽度:组织中管理者有效地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17、例外原则:上级管理人员;一般日常事务授权下级完成,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与监督权。

18、例外情况原理:管理者越把注意力集中在例外的情况,控制工作越有效。

19、决策:达一定目的,两个以上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分析与判断过程。

20、职能职权:某职位或某部门拥有原属于直线管理权力,由业务或参谋部负责人完成。

21、职位设计:若干工作任务组合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2、全面质量管理: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让顾客满意,组织及成员受益,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2、职权:正式程序赋予某一职位的权力。

23、组织工作:设计与维持;利于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4、委员会管理:组织中最高决策权交由两人以上管理者,权力集体管理。

25、程序化决策:将决策程序固定化,呈重复与例行状态,又称为结构良好决策。

26、管理:组织中管理者,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来能;协调他人活动,一同实现既定目标,活动过程。

27、授权:上级将自己的权力授予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让下级有相当的自主权与行动权。

28、目标管理:管理人员与员工参与目标制定,工作中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管理制度或方法。

29、前馈控制:以叫预先控制,管理者运用所能掌握的最新信息,反复认真的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将其同计划要求进行

44、团队:完成相互依存任务,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群人。

45、计划工作:制定计划,根据组织内外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科学预测,提出未来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46、集中化战略:波特提出的三种战略竞争战略之一,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特殊的产品。

47、沟通:也叫信息交流,将某一信息传输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48、计量决策方法建立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把决策的变更与变更,变更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即建立数学模型。

49、公平竞争原理:组织越想提高管理水平,越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

50、六西格玛管理:起源于摩托罗拉公司,过程的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的方法论。

51、灵活性原理:计划工作中体现;灵活性越大,因未来事件引起的损失危险性越小。

52、激励型反馈:建议性的,即详细、真诚、清楚、适时的描述会议中实际发生的事情。

53、运营预算: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

54、限定因素原理:工作计划,越了解找到达到目标起限制性或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越准确客观选择可行性方案。

55、盈亏分析:根据销售量成本利润三者间相互关系,分析企业盈亏平衡点和盈利情况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又叫“量本利”分析。

56、管理突破: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57、人才生命周期:人才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主管人员培训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58、强化: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59、零期预算: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

60、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是指住址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原理。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特点:一般性。历史性,多科性,实践性。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较换性,相互依存性。系统的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的观点,分级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等效观点。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组织活动本身极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一般环境包括哪些因素:一般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哪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具体环境因素。简述外部环境的类型: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状况,简单动态,复杂动态,简单稳定,复杂稳定。简述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道德问题的强度等。计划工作:是指指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索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素,就越能准确的客观的选择可行方案。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许诺原理:是指任何可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有四个方面,1目标性,组织是通过精心安排的合作去实现目标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2主导性,计划工作应在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以及控制工作之前进行。3普遍性,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一个基本职能,具有普遍性。4经济性,也就是说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5W1H: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索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部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指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的考核依据。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目标的性质:;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3网络性4多样性5时间性6可考核性。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目标的SMART特点;目标要具体明确specific,目标可以测量或度量measurable,目标可以实现achievable,目标之间相互关联relevant,时间限定timebond。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目标管理的过程;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4进入下一轮循环。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2没有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和原则,组织活动本身及结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为管理道德。 2、改变航道原理: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3、组织结构:组织中划分、组合、协调人们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框架,表现为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4、业务流程再造:20世纪以来兴起的深刻企业变更运动,指对组织的业务过程进行彻底的变革,以获得成本、质量和生产率等方面的突破性改进。 5、员工活性化: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并对员工自己行动的后果及对企业的成功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6、领导工作: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目的在于使组织成员自愿自觉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7、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而进行的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因此后人称之。 8、霍桑实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9、现场控制:基层管理者采用;工作方法;深入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活动。 10、许诺原理:工作计划完成时的许诺;许诺越大,需时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1、主观决策: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成就,采取有效形式,直接利用专家知识与经验,结合自己掌握的情况与信息,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做出评价与选择。 12、人员配备:对管理者进行适当选拔、培训和考评,以充实组织规定的各项职能,保证正常组织正常运转,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13、差异化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具有独特性,建立差别竞争优势,形成行业壁垒,以便产生较高边际利润。 14、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管理者计划与设计,提供专门信息,履行管理职能。 15、期望值理论:期望其行动可达某个目标,会激起其行动去实现其目标。 16、管理宽度:组织中管理者有效地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17、例外原则:上级管理人员;一般日常事务授权下级完成,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与监督权。 18、例外情况原理:管理者越把注意力集中在例外的情况,控制工作越有效。 19、决策:达一定目的,两个以上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分析与判断过程。 20、职能职权:某职位或某部门拥有原属于直线管理权力,由业务或参谋部负责人完成。 21、职位设计:若干工作任务组合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2、全面质量管理: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让顾客满意,组织及成员受益,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2、职权:正式程序赋予某一职位的权力。 23、组织工作:设计与维持;有助于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4、委员会管理:组织中最高决策权交由两人以上管理者,权力集体管理。 25、程序化决策:将决策程序固定化,呈重复与例行状态,又称为结构良好决策。 26、管理:组织中管理者,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来能;协调他人活动,一同实现既定目标,活动过程。 27、授权:上级将自己的权力授予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让下级有相当的自主权与行动权。 28、目标管理:管理人员与员工参与目标制定,工作中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管理制度或方法。 29、前馈控制:以叫预先控制,管理者运用所能掌握的最新信息,反复认真的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将其同计划要求进行对比,从而必要时调整计划和控制影响因素,确保目标的实现。 30、归因论:行为归结为外原因还是内部原因;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倾向。 31、组织变革:组织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的变化面进行改革和适应的过程。 32、组织的社会责任:遵守与维护及改善社会秩序,保护与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33、组织变革三阶段:第一,解冻,促使人们转变原有观念,认识变革接受变革;第二,变革,实施变革;第三,重新冻结,使变革成果维持。 34、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支持;交互系统;提供模型;帮助管理者非程序化决策。 35、战略管理:组织制订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以实现目标实现。 36、非正式沟通:正式组织途径之上的信息流通方式,沟通对象、时间及内容未经计划、难以辨别。 37、激励:管理者;设置需要;诱导、促进下级形成动机,指导下级向目标迈进的活动过程。 38、参谋职权: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与建议等。 39、管理审核:管理学原理为评价准则,系统地考查分析评价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成效,进而采取措施克服缺陷。 40、Y式沟通:纵向沟通网络,其中一个成员位于沟通中心,为沟通媒介。 41、信息反馈:控制系统将信息输出,结果返回来,并对信息的输出发生影响,产生控制,达到预期作用。 42、组织的具体环境:产业环境或行业环境,对管理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实现组织目标相关的要素。 43、工作团队:自发团队;某一特殊过程负责;共同环境协同作业。 44、团队:完成相互依存任务,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群人。 45、计划工作:制定计划,根据组织内外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科学预测,提出未来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46、集中化战略:波特提出的三种战略竞争战略之一,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特殊的产品。 47、沟通:也叫信息交流,将某一信息传输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48、计量决策方法建立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把决策的变更与变更,变更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即建立数学模型。 49、公平竞争原理:组织越想提高管理水平,越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

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 霍桑试验:1924-1932 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 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 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 全面质量管理TQM :—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 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 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 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 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 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 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 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 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 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 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 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 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 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 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 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 年代初与道格拉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分工,利用管理的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究其本质上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益:是有效产出和投入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数量,反映了对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关系。 决策的概念:狭义的决策是一种行为,是从几个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广义的决策是一种过程,它包括做出最后决策之前所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决策前提:解决某个问题,实现一定目标。决策条件:若干可行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决策结果:选择一个相对满意的方案。总之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计划:计划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一般地,人们从动词和名词两种意义上使用着“计划”一词。动词是指:对各种组织目标的分析、制定和调整以及对组织实现这些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的设计等一系列相关联的行为、行动或活动。名词是指上述计划行动的结果,包括组织使命和目标的说明以及组织所选择的战略活动在未来不同时空的展开。 目标管理的含义:是一种鼓励组织成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或管理制度。该理论假设所有下属能够积极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实施中能够进行自我控制 预算管理的内涵 1.是一种计划思想的体现 2.是一种控制手段 3.是预测方法的运用 组织设计:设计组织结构,规划各部门职能和权限,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

管理学原理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项目一管理概述 1.管理: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在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有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注:管理过程就是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利用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帮助组织充分利用其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的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不仅要规划出组织目标,制定出详细的执行方案,还要对组织内外资源的取得和分配进行统一协调,以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的组织职能,是指管理者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由谁来完成任务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 5.管理的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利用权威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 6.管理的控制职能,要求管理者识别预先计划和实际完成情况之间的偏差。控制职能为实际的行动制定标准,也是机会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7.管理角色:所谓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 8.概念技能:是指综合纵观全局、认清事物的本质,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相互关系的能力。 9.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10.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项目二管理发展史 1 项目三计划 1.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2.计划工作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①、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②、侠义的计划工作则仅指制订计划。 3.5W1H:(what、why、who、where、when、how),即计划工作预先决定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及如何做。 4.目标,是一个组织根据其任务和目的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成果或结果。 5.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领导层根据组织的需要,确定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再将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以至于组织中的各级各类人员,包括每个职工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并以此作为考核工作的依据。 5.SWOT分析,即管理人员对组织的优势(streng,S)和劣势(weakness,W)、环境中的机会(environmental opportunities,O)和威胁(threats,T)进行确定。 6.决策:决策有侠义和广义两种解释。 ①、侠义的说,决策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充分掌握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订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②、广义的说,决策不仅包括拟订和选择方案的过程,还包括在做出选择之后的决策执行及执行后的效果评价。 项目四组织 1.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全面质量管理: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目标管理: 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直线职权: 直线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领导工作: 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沟通: 沟通也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目标: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职务轮换:使各级管理者在不同的部门不同主管位置或非主管位置上轮流工作,以使其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工作内容,得到各种不同的经验,为其今后在较高层次上任职打好基础。正式沟通:一般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控制工作: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战略:为了完成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管理道德: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 管理宽度:又称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强化:是心理学术语,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现场控制:管理者通过深入现场来亲自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 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激励: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决策支持系统:由计算机支持的交互式信息系统,它能够提供模型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非程序化决策。 长期计划:是战略性计划,它规定组织较长时期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战略性计划。 职权:是经由一定的正式程序赋予某一职位的一种权力。 过程改进团队:指改进或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 战略管理: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主观决策法: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成就,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在决策过程中,直接利用专家们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做出评价和选择。 职权分裂:当解决一个问题或做出一项决策必须汇总两个或更多的管理者的职权才能实现时,就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职权是分裂的。 目标协调原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取得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从而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取得的效率就会越高,效果就会越好。 损益控制法:根据一个组织的损益表,对其经营和管理成效进行综合控制的方法。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学科,通过研究和理解各种管 理原理和概念,帮助人们提高组织和团队的效率和效果。在管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它们对于理解和应用管理学原理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几个常见的管理学原理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 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各种角色、部门和关系的安排和组织方式。它 决定了组织内部的权责分配、信息流动和决策制定的方式。组织结构 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如传统的垂直层级结构、平面矩阵结构以及 网络式结构等。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协作能力,使 组织更加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领导力 领导力指的是领导者影响和激励他人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领导力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如鼓励、赞赏、指导、激励等。在管理学中,有许多领导力理论和模型,如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情境理论等。领 导力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可以激发员工的工 作动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激励 激励是指通过奖励和激励机制,使员工主动参与工作和提高个人绩 效的管理手段。激励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薪酬激励、晋升机会、培

训发展等。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 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从而提升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四、沟通 沟通是信息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是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有效的 沟通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互动,加强组织内部的信息流动,减少误解 和冲突。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和反馈能力,以确保信息畅通和团队目标的传达。 五、决策 决策是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指在面临不同选择时,通过分析和 判断做出决策。在管理学中,有许多决策方法和模型,如理性决策模型、行政决策模型和群体决策模型等。好的决策能力可以帮助管理者 在不确定和复杂的环境下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实现组织的目标。 总结: 以上是对几个管理学原理名词的解释。组织结构、领导力、激励、 沟通和决策等概念在管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这些概念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原理,提升管理能力和组织绩效。对于那些希望在管理领域取得成功的人来说,掌握这些概念是非 常关键的。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管理学原理名词有更清晰的理解。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领导工作:管理中的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霍桑试验: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现场控制:是一种主要为基层管理者所采用的控制工作方法。管理者通过深入现场来亲自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主管决策法:指的是哟哦那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成就,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在决策过程中,直接利用专家们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作出评价和选择。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

既定目标。差异化战略:是使企业在行业别具一格,具有独特性,并且利用有意识形成的差别化,建立起差别竞争优势,以形成对“入侵者”的行业壁垒,并利用差别化带来的较高的边缘利润补偿因追求差别化而增加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由管理者计划和设计的,用来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专门信息,以有效地履行管理职能的信息系统。期望理论:指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已达到这个目标。管理宽度:是指组织中管理者有效地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例外原则:上级管理人员把一半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做,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务的决策和监督权。灵活性原则: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以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越小。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职能职权:是某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管理者的那部分权力,大部分是由业务或参谋部门的负责人来行使的。归因论:着重研究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把行为归结为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 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的目标的活动过程。 战略: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预测:预测作为一种计划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规划:规划是针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预测:预测是指对未来环境所做出的估计,它以过去为基础推测未来,以作为依据估算今后,以已知预计未知。 决策: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换言之,决策时决策时决策者经过各种考虑和比较之后,对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所做的决定。 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职权:职权是经由一定的正式程序赋予某一职位的一种权力。 参谋职权:是某项职位或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 分权:表示职权分散到整个组织中。 团队: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指示:作为一个领导方法,可理解为上级的指令,具有强制性。它要求在一定的环境下执行任务或停止工作,并使指示内容和现实组织目标密切关联,以及明确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直接指挥的关系。 质量:是由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这些因素的组合就叫做过程。 预算: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个时期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结果。 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经济人:古典理论把人视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职工工作的唯一动力,生产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 社会人:梅奥的霍桑试验得出结论;职工是社会人,职工受社会和心理影响,生产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及人之间的关系。 活性化:是员工参及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意味着这样一种状态下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作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经济人:经济人又称理性经济人,也称为实利人。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 归因论:着重研究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把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另一方面是人们获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归因倾向。 制定战略:制定战略是指直接改变企业相对及竞争对手的实力为目的的项目活动。 战略分析:就是要要理清楚企业外部的威胁和机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回避威胁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发挥优势,为制定战略打好基础。 例外问题:只有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完全清楚,结构上下甚分明确的,具体重大影响的问题才属于例外问题。 职位设计: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程序化决策6-132 答: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处理。 2.组织结构7-151 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3.员工活性化9-198 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意味着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4.组织变革三阶段10-210 组织变革的过程可以看作有三个阶段,即解冻阶段、变革阶段和重新冻结阶段: 解冻阶段就是要促使人们转变原有的观念和态度,消除形成这些观念和态度的原因或基础,让人们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将阻碍变革的因素减至最少,鼓励人们接受新的观念,乐意接受变革; 变革阶段,即开始实施变革。变革将引入新的信息,新的结构,人们开始从另外的角度来认识问题; 重新冻结阶段,新的状态需要加以冻结,这样才能使变革的成果得以保持。 5.运营预算18-392 运营预算是指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它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单位生产成本预算、推销及管理费用预算等。 6.直线职权9-187 答:直线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7.许诺原理4-97

答: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一般来说承担者的任务越多,计划工作的期限就越长,反之就会缩短。 8.扁平结构8-167 答:扁平结构是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结构。 9.组织适宜性原理17-389 答:组织适宜性原理,是指组织机构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设计的控制技术越是能反映组织机构中的岗位职责,也就越有利于纠正偏离计划的误差。 10.管理审核18-419 答:管理审核是指系统地评价鉴定全部管理工作绩效的一种控制方法。 11.限定因素原理4-96 答: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12.集中化战略5-122 答:集中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种特殊的产品的竞争战略。 13.决策6-128 答: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或:决策是决策者经过各种考虑和比较之后,对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所作的决定。 14.职位设计8-161 答: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15.管理信息系统19-438 答:管理信息系统即是支持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又是组织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实施是基于主管人员决策信息需求、管理职能和部门业务活动的需要,组织运营的信息转化过程,按照一定的程序系统地展开的。它涉及到信息技术选用和设备的配置,应用软件系统开发,以及管理过程的优化和组织文化、管理方式的变革。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

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4.系统方法: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和分析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第三章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一般环境:亦称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主要指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和全球化环境等。 2.经济环境:是指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包括消费者购买力、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社会总体

价格水平等都属于经济环境的范畴。 3.政治和法律环境:主要是由在不同层次上影响着各类组织活动的政府的政治活动、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种措施等形成的复杂体。 4.社会文化环境:是由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口因素以及相应的人们的态度、要求、期望、信念等构成的。 5.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 6.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7.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为的惯例或原则。 8.管理道德问题: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 9.个人特征:是指个人早年形成的、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基本信条,它们成为组织中个人的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 1.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也就是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抓住这些因素,就能实现预期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