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亚发展观研究

东亚发展观研究

东亚发展观研究
东亚发展观研究

东亚发展观研究

【摘要】:现代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发达国家在反思现代化,既而改进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在启动现代化,既而推进现代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尤其引人关注,不论西方还是发展中国家本身都在寻找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最佳路径。现代化研究和现代性研究是当代学术界的研究重心所在。现代化理论是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的学科理论。历史学科也不例外。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很成功,而东亚经济确实从70年代以来(日本从50年代中期)有了持续的高速度增长,因而对东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成为现代化研究的焦点和热点。所有的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研究都没有忽视东亚,无论是主张东亚必须走西方道路的“经典”现代化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理论,还是不认为东亚会走西方道路的各种新现代化理论、反现代化理论等,或者是反思、批判,既而主张改进现代化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和后现代化理论,甚至是强烈批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认为这个体系可能已经走到尽头的世界体系理论和以拉丁美洲为研究中心、强烈主张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脱钩的依附理论,也没有回避东亚的挑战。“东亚研究”在现代化研究中要么是比较研究的对象或参照,要么是直接研究的目标。这就形成了蔚为大观的“东亚现代化理论”,我们可以称为“东亚发展观”。对东亚发展观的研究既可以透视现代化理论的一个侧面,也可以探索种种发展观对东亚、中国或其他正在进行或推进现代化的国家提供理论反思和战略决策的参考。“东亚发展观”可以成为一个独

立的研究视点。历史地看,战后的东亚发展观的发展与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毕竟东亚发展观是现代化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经验性的依托。大体来看,可以分为三期,20世纪50-60年代为第一期,“经典”现代化理论主导了东亚发展观,这一时期的西方发展问题专家几乎都认为东亚的发展道路是“华山一条路”,那就是“命定地西方化”,实际上是“美国化”。美国现代化模式是全球道路,发展中国家必须遵守,争论的仅仅是如何实施的技术问题,而不是发展战略问题。西方发展模式固然有其合理性、重要性和普适性,但也要看到其历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作为标准模式是有问题的。为什么现代化学家几乎异口同声地推崇西方现代化模式,尤其是美国现代化模式为普世模式呢?一则,因为只有西方国家实现了现代化,而且只有美国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并且是经济最为发达和实力最为雄厚的现代化国家,西方现代化经验是惟一成功的现代化经验,而美国现代化经验则是现代化最为“成功”的“范例”;二则,刚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百废具兴,渴望实现西方国家的那种物质上的丰裕,认为只有按照西方现代化模式才能够达到;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关键词】: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理论发展理论东亚发展观:中国发展观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091

【目录】:中文摘要10-15英文摘要15-21导论21-47第一编通论

47-132第一章现代化研究浪潮的兴起与历史研究的新趋势47-95第一节现代化(发展)与现代性47-59第二节现代化(发展)理论、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59-64第三节现代化理论的演进64-85第四节关于现代化问题、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研究的深层思考85-95第二章全球现代化研究浪潮中的东亚发展观95-132第一节东亚发展观的性质、结构与功能95-103第二节东亚发展观的演进、特点与评价103-122第三节关于东亚与中国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122-132第二编东亚发展观专论之一:历史学、社会学的视野132-366编绪132第三章韦伯与帕森斯:儒教理性主义与现代化132-149第一节西方的理性化道路:从科学技术革命到现代化132-138第二节儒家理性主义:从非现代化到适应现代化138-149第四章费正清与墨菲的东亚传统与现代“统一”论149-195第一节费正清的现代创新与历史传统统一论149-169第二节墨菲的东亚现代化从传统受益论169-195第五章毕乃德与艾森斯塔德:从箱根模式与新传统主义看中国与东亚现代化195-211第一节从箱根模式看中国现代化195-201第二节从新传统主义看东亚与中国现代化201-211第六章全球性视野下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透视211-223第一节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为什么如此之难?211-216第二节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演进、特征与深层次思考216-223第七章反现代化视野下的亚洲文化民族主义与现代化223-255第一节现代化与反现代化:一体两面223-233第二节亚洲的反现代化理论233-235第三节亚洲的反现代化思潮235-255第八章从《白银资本》与《大分流》看东亚发展理论的新思维255-272第一节《白银资本》的发展理论体系255-260第二节

《大分流》的发展理论体系260-268第三节《白银资本》与《大分流》比较268-272第九章沃勒斯坦从现代世界体系看东亚的“发展”与危机272-284第一节为什么中国没有向资本主义发展而欧洲则实现了这种发展?272-277第二节东亚崛起及其世界意义277-279第三节“东亚危机”与世界体系的转型279-284第十章萨米尔·阿明从依附理论看东亚“奇迹”284-303第一节萨米尔·阿明的依附论思想284-291第二节东亚“成功”的依附论诠释291-294第三节中国发展模式及其世界意义294-303第十一章曼纽尔·卡斯特:国家VS全球化视域下的东亚发展与危机303-321第一节深刻反思东亚危机的成因和特质303-306第二节东亚“发展型国家”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成功?306-310第三节转型东亚:从“发展型国家”到“公民社会”与“网络国家”310-316第四节东亚如何继续发展?316-321第十二章探索“亚洲资本主义精神”:传统文化、民族主义、社会市场与现代化321-364第一节探索“亚洲资本主义精神”之一:东亚模式的文化渊源321-326第二节探索“亚洲资本主义精神”之二:民族主义与现代化326-339第三节探索“亚洲资本主义精神”之三:社会市场与亚洲资本主义339-364编结364-366第三编东亚发展观专论之二:哲学、政治学的视野366-454编绪366第十三章杜维明从新儒家伦理看东亚现代化366-384第一节观察东亚现代化的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366-369第二节重估东亚儒学传统中的现代性369-373第三节新儒家伦理与工业东亚373-377第四节现代性的第二种类型与儒学的第三期发展377-384第十四章福山论“历史的终结”与“东亚的挑战”384-401第一节“世界普遍史”与“历史的终结”384-396第二节“历史

并未终结”:东亚的挑战396-401第十五章亨廷顿:“更多现代化,更少西方化”401-415第一节“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401-404第二节东亚现代化与“亚洲普世主义”的出现404-409第三节“儒教民主”与“东亚模式”409-415第十六章郝大维、安乐哲的“儒家民主”论415-452第一节“现代化”:东方化与西方化的兼容415-426第二节民主的两种视野:自由主义民主与社群主义民主426-437第三节“新儒学”与“新实用主义”:机遇与挑战437-443第四节“儒家民主”如何可能?443-452编结452-454第四编东亚发展观专论之三:经济学的视野454-535编绪454第十七章吉姆·罗沃对东亚崛起的制度分析454-465第一节“强社会,小政府”:东亚“奇迹”的制度渊源454-457第二节“把亚洲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457-460第三节“亚洲将进入一个安排它长期命运的时期”460-465第十八章霍夫汉、卡德尔对东亚成功的结构分析465-474第一节关于东亚优势的“错误”理论批判465-467第二节东亚优势的结构源泉467-470第三节东亚优势的结构特征470-474第十九章乌尔里希·门泽尔:东亚模式是“范例”还是“特例”?474-480第一节对东亚发展的三种解释及其质疑474-476第二节东亚模式是“特例”不是范例476-480第二十章格罗·詹纳:东亚模式为何制胜美国模式?480-490第一节两种工业化道路:日本模式与美国模式480-482第二节从日本模式到东亚模式:为什么日本模式更有吸引力?482-483第三节东亚模式的特征与得失483-490第二十一章阿马蒂亚·森对“亚洲价值观”的自由主义分析490-519第一节发展理论的新视角:以自由看待发展490-495第二节质疑李光耀命题:政治自由和公民权利阻碍经济发展

吗?495-497第三节质疑“李光耀推论”:穷人不关心民主和政治权利吗?497-498第四节解构亚洲价值观:“亚洲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是内在对立的吗?498-510第五节亚洲金融危机:三种工具性自由的缺失510-512第六节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反思和前瞻512-519第二十二章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东亚现代化如何从全球化中受益?519-534第一节全球化如何使全球受益,而非受损?519-522第二节东亚现代化如何从全球化中受益?522-530第三节中国现代化如何从全球化中受益?530-534编结534-535结论535-552参考文献552-566后记566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修订稿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思 考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由于始发于东南亚地区的危机波及到了东北亚的日本/韩国等地,许多人对所谓“东亚模式”产生怀疑,把这次危归结为“东亚模式”的危机,进而全面否定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在促进快速增长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这样的看法具有片面性,会误导对这次的认识。 一、并不存在单一的“东亚模式” 理论界对“东亚模式”的讨论已有一段时间。最初的分歧来自对日本以及后来的亚洲“四小龙”快速增长原因的分析。它们持续的高经济增长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大多数持正统观点的家强调力量的基础作用,也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它们的政府(主要是日、韩等国政府)起到了主导的作用。1993年世界推出名为《东亚奇迹》的报告,将这两种观点进行调和,认为日本、“四小龙”及印尼、马来西亚、泰国8个国家和地区在1965年~1990年间的快速增长,是政府政策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肯定了日、韩和地区实行的有选择干预措施起到了促进增长的作用。这一研究引起了对所谓“东亚模式”的更多讨论。比如,保罗。克鲁格曼1994年撰文指出“东亚奇迹是被夸大的神话”,他认为除日本外,大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而不是提高要素生产率,与当年苏联的高速增长性质相同;伴随投入增加速度的下降,它们的高经济增长速度最终会降下来。1997年以来,青木昌彦等人则提出系统的“市场增强论”,从克服“协调失败”的角度对东亚政府的经济作用进行了新的阐释。1997年世界银行出版的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也可认为是这一讨论的继续。该报告指出:“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经济和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并且认为政府的核心使命,是完成这样五项基

从东亚经济模式的特点看

从东亚经济模式的特点看,主要有:1、较早地实行了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和政策。由于东亚国家资源和市埸均有限,都采取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方式。2、政府较强的干预。建立了行政引导市埸调节相结合的市埸经济体制。(香港除外)3、东亚地区经济呈互补性梯级发展,联系紧密,即“雁行模式”。地区内部贸易比重较大。 拉美发展模式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2000年以来,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同期,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涌入中国,一些重点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开始被跨国公司所控制,这种情形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拉美国家情况类似。由此,理论界和工商界有人认为中国可能陷入“技术依赖”困境。有关专家分析了拉美发展模式不同阶段的增长驱动及其“技术依赖”形成原因,提出了若干针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一、拉美发展模式的演化 拉美发展模式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但其资源驱动型增长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 1.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19世纪初的独立战争结束后,拉美国家普遍接受了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典型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拉美地大物博,以出口初级产品来换取外汇收入是天经地义的。就内部因素而言,以下措施无疑是促使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加速运转的主要因素。第一,来自欧洲等地的大量移民为初级产品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第二,除了新开垦的土地以外,教会和印地安人拥有的大片土地也被用来种植农产品;第三,政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第四,大量外国资本进入了拉美的初级产品生产部门;第五,科技的进步使初级产品部门受益匪浅。 2. 进口替代型发展模式。二战爆发后,由于欧洲国家忙于战事而减少了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且战争影响了洲际运输线,拉美国家难以用充足的硬通货进口工业制成品。这一状况使得拉美国家发展本国工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促使拉美国家认识到了采纳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必要性,那么二战的爆发则强化了拉美国家追求这一模式的决心。在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拉美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幼稚工业”加以高度保护。(2)向“幼稚工业”提供刺激性优惠。(3)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利用国家资本,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并在一些“战略性”部门和私人投资者无力进入的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部门中直接兴建国有企业,或在对自然资源领域中的外资企业实施国有化后,将其改造为国有企业。(4)大力吸引外资。(5)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6)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发展制造业需要大量的资本货和先进技术。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拉美国家只能从发达国家进口资本货和技术。 3. 后进口替代(新自由)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拉美广泛传播,东亚选择市场经济之路并成功起飞的示范效应使拉美开始实施“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自由化市场经济。这一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有: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私有化;税制改革;金融改革;劳工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拉美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突出的一个就是跨国公司对拉美经济的控制不断加强。而且,在进口替代时期拉美引进技术尚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有利干预和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保护,但实施一系列自由化政策后,这些干预和保护不复存在,拉美的科技发展对外依赖越发严重。自由化市场经济以及对外资的严重依赖的一个结果就是与大多数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路径不同。在拉美,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在1980年以后的20年间一直都在下降,而农业以及矿业、能源等资源密集型工业的产值则明显增加。 二、拉美“技术依赖”的特征与成因

东亚模式

一、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局限性分析 (一)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 东亚模式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经济上,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倡导经济立国,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外向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2、在政治上,实行集权主义和精英治国。严厉的压制性体制成功地维持了一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训练有素的技术精英则可以保证决策的合理化和科学化,获得经济增长。 3、在文化上,倡导儒家传统文化。儒家传统文化被称为东亚发展的“文化影响模式”,又称“东方情感型模式”,与被称为“现代型模式”的西方型文化迥异。根植于西方文化的现代型模式追求效率,强调个性。而东方型情感模式则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崇尚集体意识,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宣扬和谐精神,主张用伦理道德信条来规范人的行为和协调人际关系。 以四小龙为例进行解析:四小龙各自模式的合理性。 香港: 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能在香港得以存活,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香港是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自由港。政府对进出口的商品货物不设关 税;对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形成不加干预;对所有企业 一视同仁,既不出台扶持政策也不对企业生产决策施加任何干涉,企业拥有完全 自主权。 其次,香港拥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它通过一系列经济立法和司法, 促进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消除了市场壁垒。这使得企业更有竞争活力,同时获得 进出自由。资金会在市场的自发调节下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第三,香港拥有一个完善的以市场信息为主的信息机制。香港收集、整理和传递信息的机构及媒体很多。这些信息量大而且全面客观的信息机构,保证了香港个人和企业能够及时、准确、迅速而又低廉地获得市场信息。 韩国新加坡台湾 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的政府干预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可以归功于以下 三点:首先,它们采取的干预和调控方式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 它们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基本上不以指令性的方式直接干预经济。 其次,它们确定的发展战略、制定的经济计划和措施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 第三,它们的政府效率都比较高。这点以新加坡政府最为典型。新加坡政 府的廉洁高效得到了世人的公认。 (二)东亚模式的缺陷 东亚模式与“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紧密相关,它的历史成就客观存在,但东亚模式自身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 1、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赶超模式。为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不少国家政策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规模的扩张,而忽视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重视物质的增长,而忽视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东亚国家发展基本上都实行外向型战略。由于以出口为导向,以外资为增长动力,常常导致对同外资本、技术和市场的过度依赖而忽视内部资本积累和国内市场的开发;一旦外资进入减少或国际市场萎缩,经济增长就失去动力,甚至会出现经济衰退现象。

综排Top30东亚研究博士项目(世毕盟留学)

综排Top30东亚研究博士项目(世毕盟留学) 1.Princeton University PhD in East Asian Study Princeton 是个很小的学校,本科硕士博士加起来只有8000多点,所以很精致。它的东亚研究项目被公认为是西方世界领先的研究项目。项目内总共有39个学生,其中中国学生有17个左右。普林斯顿的东亚研究博士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中日历史与文学,韩国文化研究,东亚人类学,当代东亚社会文化研究,中国学生的研究方向也比较多元化,包括近代中国思想史和科学史,中世纪早期的中国文学,中国革命的历史,明清历史等。 从申请上来说,这个项目比较倾向于已经硕士在读的申请者,也会考虑有丰富科研经历的本科生。现在在读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申请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硕士学位,大陆的申请者中比较倾向于北大的学生,还有一些学生来自清华,复旦,北师,武大,中国学生如果有海外的经历,也会有很大的加分。另外,这个项目强烈建议学生在入学之前就掌握一门欧洲的语言,如法语或德语,项目还可以给即将入学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在即将入学的那个暑假学习一门语言。 2.Harvard University Ph.D. in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哈佛的东亚研究系提供两个博士项目,东亚语言与文明(EALC)和历史与东亚语言(HEAL)。东亚研究系不提供硕士项目,如果想读硕士,可以选择区域研究下的东亚方向。东亚语言与文明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日本,和中国、日本、韩国文学;韩国和中亚历史(包括西藏);东亚佛教;与东亚艺术、电影、

文化研究。涉及到中国日本和越南历史的部分,在历史系也有研究。粗略的区分一下,一般情况下如果申请者研究的是1850年之前的历史,那么建议申请历史系,如果是之后的,那就可以申请东亚语言与文明。历史与东亚语言博士项目的目的是满足学生渴望更密集的程序语言的东亚历史研究的特殊需要。东亚研究系在读的学生大概有八十人左右,其中中国学生只有不到20人。 录取的中国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有很多本硕都是在海外读的,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在哈佛读完区域研究东亚的硕士之后继续申请读博士。两个博士的项目都可以申请,历史与东亚研究项目更偏重于历史,如对历史更感兴趣的话可以选择申请这个项目,对于将来做历史系的教职很有帮助。总体来说竞争都比较激烈,每一年要从全球将近一百五十名申请者中选择十名左右。 3.University of Chicago PhD in East Asi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芝加哥大学的东亚语言与文明博士项目开设于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下面,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一直居于学术最前沿,以创新的人文方法研究中国、日本与韩国的历史及现状,主演研究方向是在语言文学,另外会与艺术史、历史、电影、文化及宗教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交叉。教授们的研究领域很广,从古文字学到当代电影研究都有涉及。项目的前两年都是上课,一年要修九门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可以选修别的院系的课,学习语言的话,学生甚至有机会在东亚的一些国家学习。项目内总共有35名学生,其中中国学生有13名左右。 芝加哥大学的东亚语言与文明博士项目也比较倾向于有一定科研经历的硕士研究生,也有一些科研经历丰富的本科生也能拿到录取,但是竞争很激烈。项目对于托福的要求是104,单项不低于26。录取的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有海外的学习经历,清北的本科生可以直接申请,但是如果是非清北的学生,建议通过硕士的项目过渡一下再申请。被录取的学生的本科院校还包括上海大学,武汉理工,人大和北外等,这些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拿到硕士学位以后才继续读的博士。 5.Columbia University PhD in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习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_0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由于始发于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了东北亚的日本/韩国等地,许多人对所谓“东亚模式”产生怀疑,把这次危归结为“东亚模式”的危机,进而全面否定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这样的看法具有片面性,会误导对这次金融危机的认识。 一、并不存在单一的“东亚模式” 理论界对“东亚模式”的讨论已有一段时间。最初的分歧来自对日本以及后来的亚洲“四小龙”快速增长原因的分析。它们持续的高经济增长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大多数持正统观点的经济学家强调市场力量的基础作用,也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它们的政府(主要是日、韩等国政府)起到了主导的作用。1993年世界银行推出名为《东亚奇迹》的报告,将这两种观点进行调和,认为日本、“四小龙”及印尼、马来西亚、泰国8个国家和地区在1965年~1990年间的快速增长,是政府政策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肯定了日、韩和台湾地区实行的有选择干预措施起到了促进增长的作用。这一研究引起了对所谓“东亚模式”的更多讨论。比如,保罗。克鲁格曼1994年撰文指出“东亚奇迹是被夸大的神话”,他认为除日本外,大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而不是提高要素生产率,与当年苏联的高速增长性质相同;伴随投入增加速度的下降,它们的高经济增长速度最终会降下来。1997年以来,青木昌彦等人则提出系统的“市场增强论”,从克服“协调失败”的角度对东亚政府的经济作用进行了新的阐释。1997年世界银行出版的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也可认为是这一讨论的继续。该报告指出:“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并且认为政府的核心使命,是完成这样五项基本任务: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性的经济环境,包括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投资于基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保持承受

东亚模式和拉美模式

面对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在战后取得的巨大成功,人们将东亚的现代化进程总结为“东亚模式”。亚洲金融危机后,一些经济学家对“东亚模式”提出了质疑,引起广泛的争论。虽然危机已经过去,但如何看待“东亚模式”仍是当前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编辑本段一、“东亚模式”的含义 对“东亚模式”的解释不尽一致,大致有以下几种论点: 1、“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是指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2、“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体制模式”。即认为东亚模式是指近几十年来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一整套发展措施和体制结构,其最显著的特色是强力政府具有强烈的经济建设意识和强大的导向作用。 3、“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的现代化模式。即认为东亚模式具有许多要点,包括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升级和调整的产业政策,温和极权主义与市场原则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强有力的政府公营经济与民营经济相互合作,以及政府同企业界的密切联系与协调、技术引进及其特有的企业文化、较高的国民教育水平、倡导文化多元和民族文化的复兴等等。 4、“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模式。即认为东亚工业化地区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它们共同的儒家文化背景,儒家传统是保持东亚工业化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决定意义的天生本性。 5、“东亚模式”是“制度模式”。即认为“东亚模式”作为一种制度模式,其特征表现为:东亚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是它们致力于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政府理性地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并有效地予以实施的结果,制度是其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取得巨大成效的根本原因。 以上诸多观点,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对东亚的经济奇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有些观点和分析还相当深刻而精辟。笔者认为,这些模式都强调了政府在“东亚模式”中的核心作用,即政府要想尽快赶超发达国家、实现高速增长的发展战略,就必然要制定一套保证高速增长的制度安排,若想行之有效,要求政府高度理性。当然不可否认,这种政体和相应制度安排下的政府理性和自律是相当脆弱的。从这个角度而言,“东亚模式”必然也是一种制度模式,“制度模式”的说法只不过更多地强调了成功的制度因素而已,其核心还在于权威政府。因为,短期内完成这样的制度创新,必须依赖于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大规模地调动生产资源用于经济增长目标。因此,“东亚模式”可以表述为一种制度模式,但最根本的是“强政府”,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理性的集权政府。 小结: 1、较早地实行了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和政策。由于东亚国家资源和市埸均有限,都采取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方式。 2、政府较强的干预。建立了行政引导市埸调节相结合的市埸经济体制。(香港除外)

东亚文化研究及专业介绍(世毕盟留学)

多份资源,多个选择。 一线院校当然有普林斯顿,耶鲁,哥大,宾大,杜克等。像UVA, UCLA, UCB 也都有开设,只是专业侧重点有不同。 1. 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开设了有关亚洲文化相关的两个专业: 专业1. East Asian Art and Archaeology (Ph.D) https://www.doczj.com/doc/351846609.html,/artandarchaeology/grad/eastasian.pdf 普林斯顿大学开设艺术与考古学的目的是培养将来能够胜任大学级别,博物馆馆长,以及其他视觉设计领域的学生出来做教学与研究的。这儿除了东亚艺术与考古还有经典艺术与考古,拜占庭和中世纪艺术,伊斯兰艺术及考古,非洲艺术,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式的艺术,当代艺术,还有美国文化和摄影历史,所有时期建筑史的发展等等等等。 东亚艺术与考古学,该专业普林斯顿大学仅提供PHD学位。专业的授课是由东亚研究与艺术与考古学系共同开设的,致力于研究中国或者日本艺术与考古学。这个program的目的在于利用艺术与博物馆training的历史把中日文化融合起来。该program比较强调去发展学生做创造性研究的能力。 申请中国艺术与考古学的童鞋们需要在古汉语和标准现代汉语方面有比较好的运用能力,也得掌握日语阅读的能力。如果申请的是日本艺术与考古学则需要出示古日语和/或者kanbun的语言测试成绩,根据童鞋们申请专业研究方向而定,还要掌握现代日语,还有中文和European Language的阅读能力。

该系申请: https://www.doczj.com/doc/351846609.html,/artandarchaeology/grad/application/gradapp.pdf 打开连接之后,最下方有专业链接,online application链接,各位童鞋可以自行打开查看。普林斯顿大学非常欢迎申请者在申请季deadline到前和学校的Diane Schulte联系,索取和faculty和就读学生的appointment。dschulte@https://www.doczj.com/doc/351846609.html, 专业2. East Asian Studies (A.B. / Ph.D) https://www.doczj.com/doc/351846609.html,/ 东亚研究East Asian Studies是我们要讲的相关第二个专业。这个program给希望进行海外学习,或者继续研究的硕士以及本科生提供经费。同时它也提供给专业是传统学科的本科生学习东亚语言与文化的证书课程。 在East Asian Studies 这个program的专业链接上,官方指出该program是一个校内相关院系和东亚研究的umbrella organization联盟组织。它的members来自各个院系,例如人类学,艺术与考古学,比较文学,东亚研究,经济学,历史,政治,宗教,社会学,甚至伍德罗威尔逊公公与国际事务学院。该program也在财力方面支持,组织和东亚研究相关的讲座,会议,举办相关活动等。 关于申请:https://www.doczj.com/doc/351846609.html,/gradschool/admission/applicants/deadlines_fees/ 1. Deadline: Dec. 1 Notification: Mar.15 Acceptance: By Apr. 15 2. Application Fee: 90刀 3. 申请方式:网申 4. 推荐信:3 5. 成绩单:要求Final Transcript原件 6. 个人陈述:内容有要求,详见以下链接 https://www.doczj.com/doc/351846609.html,/gradschool/admission/applicants/applying/statement/ 7. GRE成绩要求申请季Dec.1之前的,超过12月1的成绩不接受。 8. TOEFL/接受IELTS (建议100+/7.5+) 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加州伯克利开放的相关专业有: 专业1.亚美研究Asian American Studies https://www.doczj.com/doc/351846609.html,/programs/aas.php 专业2.亚洲研究Asian Studies https://www.doczj.com/doc/351846609.html,/gas/ 专业3.东亚语言与文化East Asian Languages & Cultures

历史研究课题

历史研究性课题集锦 一、引言 长江河畔,波涛汹涌。名山脚下,校园如画。研究性学习,如火如荼。历史老人踏着沉重却是矫健的步伐向你走来,为你采撷美丽可人的小花朵。愿这朵小花朵能在你的精心培育下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课题集锦所收集的课题,尽管显得稚嫩,但却来自上届学生的真实生活和体验。相信今天的课题研究会为明天的发明创造夯实基础。欢迎大家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 二、举例 课题:对赵声故居的探访与思考 目的:了解家乡历史人物,了解家乡史增强对历史的切身感受,以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方法:(1)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2)赵声故居的考察 (3)访问大港人对赵声的了解程度(是否知道赵声,是否知道赵声故居) (4)总结研究成果,对赵声故居探访后的感受与思考及对地方政府的建议 课题: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台政策及其历史背景 台湾被美国人称为对付大陆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台湾在日本统治下也达到50年之久,台湾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政治地位决定了研究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新中国建立后,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台湾的政策或强硬、或怀柔,或高调、或低调,那么这些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呢?研究这个课题对于同学们纵深剖析当今的亚太格局以及对台政策有着较大的帮助。 研究的方式为三到六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定小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然后分工协作探究。 研究的途径包括去图书馆查找相关的书籍,(注:图书馆关于台湾方面的书非常多,刚进来一批书中就有好几本。)上网查询等等。(注:网上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论述也很多,上网查找也十分方便。) 课题:近现代中美关系浅析 1784年2月18日,“中国皇后号”初到中国时,美国刚刚取得独立,而中国正处于乾隆盛世 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美在中国的侵略加剧 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侵略势力被赶出中国大陆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时至今日,中美关系扑朔迷离 课题:李鸿章的是是非非 有人说,他是刽子手,他是卖国贼,他是大奸臣 我说,他是改革家,他是出色的外交家,他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 你信吗? 请跟我来看 课题: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分析 关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我们可以很快想到很多方面,但对于一篇论文来讲,不能把这所有的方面都加以罗列,要找一个小的切口进入,例如,日本人的岛国心理,民族性,外部环境等等,当然这就需要你对自己的观点加以充分而强有力的论述,为了让

东亚自由贸易区:模式与趋势

东亚自由贸易区:模式与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已经向世贸组织报告的区域贸易安排已达293个。其中,在关贸总协定近50年历程中,共有124个自由贸易区(FTA);而1995年WTO成立后,新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就达169个。作为世界三大经济重心之一的东亚地区,其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势头如何,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的可行性,以及东亚自由贸易区未来应选择何种发展途径?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向自由贸易区方向发展 目前,东亚制度性区域经济合作正向着金融货币合作与自由贸易区建设两个方向展开。现实地看,东亚国家已经或者计划签订的贸易协议大部分是自由贸易区协议。如中国已经与东盟达成协议,计划在2010年之前与东盟发达成员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到2015年之前与东盟不发达成员国也建立自由贸易区。日韩同东盟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在进行中。韩国与日本的协定也已经在讨论中,并且双方同意于2005年底完成协议。另外,还有区内的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也逐渐加入到双边或者区域内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中(见下表)。相比之下,在整个东亚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速度却是迟缓的,这主要是由于东亚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制度、文化等各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影响因素太多。因此,一般认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循序渐进。 二、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 1.经济全球化以及应对来自其他区域集团的压力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外在动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区域经济合作的迅速兴起。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地区经济集团已成为一大趋势,尤其是自由贸易区已蔚然成风,不仅被称为世界经济三大板块的西欧、北美建立了自己的区域经济集团,拉美洲也在大搞自由贸易区,东亚却迟迟未能建立这样的组织,这使东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没有一个有形的实际载体而缺乏实在感。随着欧盟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北美自由区向美洲自由贸易区扩展,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对于大多数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大量出口ICT产品依赖世界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东亚地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东亚地区迫切需要建立起自由贸易区,增强其整体实力来与迅猛发展的欧美特别是美洲区域经济集团相抗衡。 2.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和APEC、WTO在推进贸易自由化方面受挫促使了内在需求的提升。1997年,从泰国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当时正处于巅峰时期的东亚地区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危机迅速波及其他东亚国家,给东亚各国和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日本更是从那次危机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至今经济

拉美和东亚发展模式比较

第22卷 增刊 Vol.22 Suppl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2000年12月Dec.,2000 α拉美和东亚发展模式比较 唐国植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 要] 吸取别国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有着重要意义,对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经济发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比较东亚和拉美发展模式的差异,并从中得到若干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 拉美;东亚;发展模式比较 [中图分类号] F 41 拉美发展模式指墨西哥以南,包括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所有美洲国家的发展模式,东亚模式是日本亚洲四小龙和泰国等东盟国家发展模式,不包括中国大陆。50年代初,拉美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东亚,而在70、80年代拉美陷入了长期的停滞状态,东亚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际经济学家对东亚模式比较看好,到了1997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拉美经济繁荣发展,而东亚爆发了金融危机,经济水平一下子退到几年前的水平,1999年才开始从谷底开始爬升,何以导致如此大的变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 一、发展模式上的差异 (一)在“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和“出口导向”发展模式上的差异 大多数东亚国家在战后经过若干年的进口替代的发展模式后,建立了国民经济体系,促进了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东亚国家并没有停止在这个阶段,而是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大环境,积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实现向“出口导向”发展模式转变。 战后至60年代,拉美国家长期奉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以推动满足国内市场工业发展来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为此,专门设计了进口替代的政策工具(如汇高率,进口限额和高关税)以抑制进口、进口替代在一般消费品阶段开始得比较顺利,当进口替代进入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阶段,“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的效率,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在积累与消费的方面的差异 东亚模式强调一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内部积累,适当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东亚经济长期迅速增长,主要是靠内部较高的储蓄率实现的。东亚地区的总储蓄率一直保持在30%-40%的高水平上,高储蓄率引起高投资,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反过来又使储蓄率进一步提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拉美国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忽视社会公平,享乐主义盛行,消费水平较高,社会储蓄率普遍较低,对外资依赖严重,一度形成借债增长型经济。实际上只有少部分国家在一定时期实现了高增长,总体上只实现了中速增长或较高速增长,而且并不持续和稳定。 (三)关于政府干预方面的差异 东亚在政府干预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一方面,政府尽可能对经济发展进行积极引导,有效调控;另一方面,尽量让市场规律发挥作用,政府只有在市场机制所不及的情况下进行干预。 拉美的行政干预是不成功的,西方传统古典经济学往往反对行政干预,但经济学家对拉美改革的建议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即由中央政府制定全面改革措施,群众则被动的接受改革。政府干预应以取得最大限 — 57—α 作者简介:唐国植(1971—),男,湖北人,广西大学商学院98级政经专业研究生。

东亚和日本教案

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日本的岛屿、邻海、和自然条件的特点。 2.理解日本发达的经济、工业分布与城市。 3.了解日本的渔业和农业。 【技能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继续对学生进行人地关系教育。 【重点与难点】 1、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3、日本的工业分布及特点 【学法指导】 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 2、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日本 (导入新课)播放“日本樱花”视频,提问导入。 (提问)为什么日本樱花长势这么好?进入新课。让学生看图,找出日本,结合导学案填写日本位置及范围。 一、自然地理环境(板书) (一)位置范围:(板书) 位于30°N~45°N,东亚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洲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学生完成后结合多媒体讲解。 1.海陆位置: 太平洋____部,亚洲____部。 2.经纬度位置: E~ E ,位于东半球。 N~ N,位于北温带。 3.相对位置: 西部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隔_____海相望,东部直接临__ __洋, 4.范围 领土:由_______岛,_______岛,_______岛,_______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 然后让学生继续结合导学案分析地形。 (二)地形(板书) 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关东平原、富士山,并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 1.日本地形以_____和______为主(3/4),平原面积______,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 2.地壳不稳定多_______。 3.海岸线_____,多优良港湾。

历史课题研究成果

《初中历史“高效四步 十二式自读教学”研究》研究成果 我校实施“初中历史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研究”(以下简称“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课题研究以来,效果明显,主要成果如下: 1、解放和调动了学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 开展“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课题研究以来,学生感觉轻松和愉快,可喜的是学生学有所获,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受到师生普遍欢迎接受。学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学会质疑探究,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解放了教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为我校培养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课题研究为教师实现角色转换提供了有效平台和手段,真正实现课堂还给学生的生本教育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转变,切实推进了素质教育改革。同时为教师,特别为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一条捷径,让他们尽快学会驾驭课堂能力,为提高课堂效率指明了方向。 3.开展高效自读教学实验,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并使学生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升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出

具有较强信息能力、探究能力、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群体。以课改实验以来的中考成绩为例可以说明:2010年中考合格率为45﹪,优生率为43﹪,2011年的中考合格率为60﹪, 优生率为55﹪,由此可见,课改对学生的影响真的啊。 4.为便于课题研究,实行教案电子化,实现师生共享教案,利用学校网站,实现师生网上交流学习,教学资源共享。 5.课题取得有一定影响的教科研成果,包括教师论文、实验研究报告等。更可喜的是,“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模式已经被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尝试,效果不错,很受师生欢迎。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研究(doc20)(1)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研究 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是多样性的,还是单一的,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经济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新加坡、韩国、XX、XX、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中国和越南十个东亚经济体。)。在浩瀚的学术文献中,有关概念的使用及其内涵极其混乱。因此,在探讨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问题之前,必须区分“东亚模式”、“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和“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及其内涵上的差别。 笔者认为,东亚模式这个概念属于历史学与社会学的X 畴,是从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东亚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四小龙”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其内涵是指“亚洲四小龙”在相似的历史、XX、文化(尤指儒教)的背景下,在强政府的干预下,重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与社会生活各方面实行赶超战略,加速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模式。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则是属于经济学的概念。其研究对象是东亚地区经济增长规律及其增长源要素,包括劳动投入要素、资本投入要素以及扣除劳动与资本投入后的促进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东亚经济发展模式

的概念也属于经济学的X畴,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东亚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基本经济发展状况。其本质内涵是分析东亚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包括研究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GNP的发展趋势;经济结构的基本变化;经济的外部平衡能力;主要由本国(地区)人民而非外国人参与的经济发展过程及相应的收入分配关系;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注:参见马尔科姆·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第一、三、四章。W.W.Norton & pany1987年第二版;迈克尔·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译本,中国经济1992年版,第79页。)。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各门学科的相互融合,经济学家在考察一国经济发展时,已将视野从经济增长扩展到社会发展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同时,为了简便,在国内外经济论文中,东亚经济发展模式通常被统称为“东亚模式”。 阅读有关英文论文或著作时,可以发现,东亚模式在英文中有两种表述:即East Asian Models和East Asian Model,虽然仅相差一个字母,但是二者的概念与内涵却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意为东亚地区的各种模式,后者则指东亚地区单一的模式。

东亚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最新资料推荐………………………………………………… 东亚模式这个概念属于历史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范畴,旨在探究东亚后进国家与地区,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实现现代化的历程。东弧模式特指“亚洲四小龙”在相类似的历史、宗教以及文化背景条件下,釜底依托政府干预手段,重视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通过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超越发展战略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模式。本文站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尝试东亚模式与中国经济发展内在关联的探究。一、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局限性分析(一)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东亚模式的特征可有不同的表述,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经济上,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倡导经济立国,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外向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2、在政治上,实行集权主义和精英治国。严厉的压制性体制成功地维持了一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训练有素的技术精英则可以保证决策的合理化和科学化,获得经济增长。3、在文化上,倡导儒家传统文化。儒家传统文化被称为东亚发展的“文化影响模式”,又称“东方情感型模式”,与被称为“现代型模式”的西方型文化迥异。根植于西方文化的现代型模式追求效率,强调个性。而东方型情感模式则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崇尚集体意识,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宣扬和谐精神,主张用伦理道德信条来规范人的行为和协调人际关系。(二)东亚模式的缺陷东亚模式与“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紧密相关,它的历史成就客观存在,但东亚模式自身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1、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赶超模式。为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不少国家政策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规模的扩张,而忽视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重视物质的增长,而忽视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东亚国家发展基本上都实行外向型战略。由于以出口为导向,以外资为增长动力,常常导致对同外资本、技术和市场的过度依赖而忽视内部资本积累和国内市场的开发;一旦外资进入减少或国际市场萎缩,经济增长就失去动力,甚至会出现经济衰退现象。3、东亚各经济体的工业化进程一般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产业入手,这种产业的比较优势是难以持久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劳动密集型产业必将实现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后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4、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容易导致政府包办一切,忽视甚至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政府的决策失误必将带来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也极易滋生腐败现象。二、东亚模式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一)它山之石,可资中国经济发展借鉴东亚经济增长的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其在经济体制上的独特属性,这些独特属性对中国经济发展不乏借鉴意义:1、跨越性特征。许多东亚国家、地区自摆脱殖民地经济、依附经济,建立自己的民族经济以来,到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基本上没有经历过严重的市场失灵危机和政府失灵危机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东亚模式的形成,跨越了市场经济的古典体制”。而且政府采取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干预活动,无形中创造了政府和市场的合力,创造了政府和市场二元机制优化组合的新体制。下一页2、兼容性特征。这里主要谈经济体制上的兼容:“东亚模式”是对传统的无政府的市场经济、政府刺激有效需求的膨胀型的市场经济及完全由政府直接支配的计划经济的扬弃。它是有政府管理的非财政金融膨胀型的非单一计划调节的经济,承袭了无政府经济中的市场竞争制度、有效需求管理型经济中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计划经济中的政府计划指导机制。3、多元性、差别性特征。东亚国家、地区间及国家范围内的地区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较长的时期内,电子计算机与算盘并存,高科技与原始的农耕技术并存。这里有最富裕的人口和地区,也有最贫穷的人口和地区。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不同,经济起飞的时间各异,形成了阶梯多样性特征。我国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地区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科技等各方而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所以,中国应借鉴东亚模式在多元性、差别性的背景下发挥差异性的优势,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

美国东亚研究专业介绍(世毕盟留学)

美国东亚研究专业介绍(世毕盟留学) 东亚问题是伴随着东亚奇迹和东亚现代化的发展的脚步走上世界舞台的。东亚问题引起学术界关注从时间上来说应该是70年代,对此台湾学者萧新煌指出,从70年代以来,东亚的发展经历越来越成为社会科学界所注意的一个焦点,尤其是那些对发展研究感兴趣的团体。由此引发了研究东亚的热潮,因为他们急于把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某种方式传输到发展中世界的其他地方。研究者们把东亚的成功经验及一些发展特点概括为东亚发展模式。 一、东亚文化概念 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东亚文化是东亚地区人们相似心理和相似思想的表现。一方面,它包含着东亚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民族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有着相似的愿望、要求、态度、认识和行动,这构成东亚文化的主流;另一方面,自东西方接触以来,西方文化逐渐浸染东亚地区,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给东亚以极深的影响。因此,东亚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体。 二、国外东亚学的研究重镇当属美国 据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东亚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主任于子桥教授统计,到1970年代初,美国能够颁授东亚语言和研究专业学位的大学106所,可以授予亚洲研究的学士学位机构(含加拿大)有147个,硕士以上学位40个,其24个可授予东亚研究的博士学位,但只有以下8所大学可以授予东亚语言(汉语、日语)和东亚研究的博士学位并且有超过20个全日制研究生: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

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华盛顿大学。 更主要的是,在这些学校及其它学校,有相当大的难以计算的一部分学位是以东亚为研究对象,但却被授予了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及其它学科的学位。 美国设有东亚研究中心的大学有哈佛大学(1955年创立)、密歇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堪萨斯大学、南加州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耶鲁大学、匹兹堡大学、伊利诺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威斯廉大学等。 其中美国东亚学研究的最大重镇可能要算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它创立于1955年,原为东亚问题研究中心,1961年改名东亚研究中心,1997年再易名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这与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的杰出贡献是分不开的。今又与日本研究中心、朝鲜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整合为东方研究中心。 美国东亚研究还有一个重镇是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埃德温?赖肖尔创立的埃德温?赖肖尔东亚研究中心。 留学美国,东亚研究系在美国存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最早称为汉学系。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学系是在美国出现的最早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学术部门,创建者是一位来自19世纪末中国广东的苦力劳工。他用毕生的积蓄和心血在这所闻名于世界的名校里开办了肩负弘扬和交流中国历史文化的汉学系,并且启动了中国学研究基金。20世纪初,很多欧洲的汉学家以及中国本土的大学者相继留居美国进行汉学研究,例如德国的福尔克、中国的赵元任等。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国学名家冯友兰、胡适、徐志摩等也都曾经在哥大、哈佛等著名学府的汉学系求学或者任教过。从此东亚研究系在美国各个大学传播开来,到了20世纪末,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有一百多所大学颁发东亚语言和文学的专业学位。 三、美国东亚研究专业前景 东亚研究毕业生的工作机会非常广阔,能够胜任很多不同类型的工作,例如大学教授,学术研究工作,行政助理,咨询顾问,语言教师,记者等等。由于顺利修完东亚研究的课程要求很强的写作和分析能力,所以实际上东亚研究对英文论文的写作能力要求特别高。这个专业对“多文化意识”(Multicultural Awareness), “辩证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以及“分析性思维”(Analytical Thinking)的训练也是极为透彻而高效的。因此学生在学习完东亚研究的课程后基本上都具备很完善的多元文化的素质以及超群的写作和分析能力。 四、美国东亚研究专业费用 东亚研究专业一年的学费大多在两万多美元,少数学校高些,比如众所周知学费很贵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一年学费三万多。如果经济能力有限,也可以选择学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