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

简介

从支出角度看,GDP是最终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因此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三驾马车”原意是指三匹马拉一辆车。中国古代以拉车的马匹的多少来区分地位,所谓“三驾马车”,不是说三匹马拉的车,而是说三匹马一组一辕,分前、中、后三组来拉的车。汉代以前,军队中还没有现在所谓的骑兵,而是战车,就是两马拉一车的模式。中军统帅的战车和其他不同,是三匹马来拉,也叫“三驾马车”,是统帅的标志。这是帝王等级的待遇,所以“三驾马车”这个词也就有最好的,最豪华的意思在里面。

是指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以二○○七年为例,我国GDP为246619亿元,在‘三驾马车’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的说法。某以为当作“国民经济‘驾车三马’:是指投资、消费和出口..........”“投资、消费和出口”正是拉动“国民经济”这驾马车的三匹马。

1、内需是指内部需求,即就是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它是经济的主要动力;

2、投资是指财政支出,即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预算包括发行国债,对教育,科技,国防,卫生等事业的支出,是辅助性的扩大内需;

3、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过本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

为了经济的发展三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特点

与去年相比,今年春天来得比较晚。但是,中国经济热度的指针却异乎寻常地、早早地在一季度就升到了11.1%,为近年来最高。

11.1%的增速,由投资、消费、外需“三驾马车”共同推高,那么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重要转折:投资增幅下降,居民消费上升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投资增长过快,一直是近年来困扰国民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一季度终现回落的好苗头。与此同时,西部地区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中、西部占全国投资的比重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和0.2个百分点。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居民消费增

幅上升。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9%,3月份增长15.3%,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了2.1和1.8个百分点。据权威人士分析,多年来,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这是第一次出现转折,说明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的问题有所改善。

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企业经济效益、国家财政收入都呈现了大幅提高的局面。

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较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5%,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5.2%,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幅为十年来同期最高。对企业来说,一季度同样过着好日子。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3.8%,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税收,一季度达到1.1万亿元,增幅为25.5%。

不容忽视: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国际收支不平衡

尽管有这些好消息,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工业增长快,特别是高耗能产业增长快,使本已十分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雪上加霜。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平均增速为20.6%,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2.3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0.6%,化学燃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2.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3.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7.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3.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5%。

二是贸易顺差过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一季度的贸易顺差达到了4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1亿美元。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1202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357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高增长,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的矛盾,使得央行调控货币的难度和压力加大。

高度警惕: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

国家统计局数据尚未公布时,各种分析已开始议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并没有认同。他说,目前认为经济出现过热的看法,主要是根据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这一个指标做出的判断。但经济是不是过热,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对其判断需要综合考虑。至少还有两个指标需要关注,第一,价格指标;第二,这种快速增长是不是造成了物资支撑的紧张。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2.7%,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通胀压力。但是如果扣除上年因食品价格上涨1.5%的翘尾因素,一季度新上涨仅为1.2%,与去年同期持平。在物资支撑方面,我国不仅有较为充足的物资供应能力,还可以利用国际资源,当前煤电油运形势的表现也较为平稳。

李晓超认为,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速加快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人均GDP处在1000―3000美元之间,按照各国发展的经验,这个阶段是国

民经济起飞和爬坡的阶段。如果供给相对较为充裕,需求相对又比较旺盛,两种力量的结合或者碰撞往往出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

从短期看,一季度经济增长出现多年所没有的快速增长局面,是投资、消费和外需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的结果。在这“三驾马车”中,虽然投资增速出现回落,消费和进出口却出现了较快增长,两者不仅弥补了投资增速减缓对经济增速向下拉的力量,而且还多创造了一部分需求,拉动了经济速度的加快。

尽管还不能得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的结论,但毕竟11.1%是一个相当快的增长速度。再考虑到,中国经济尚未摆脱粗放的增长方式,结构调整的任务还远未完成,这就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我们再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一个“快”字了。李晓超表示,针对经济处于由偏快可能转向过热的过程中,有关宏观调控部门正密切关注未来经济运行的变化,这些职能部门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宏观调控举措。

乏力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步伐可以从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部分,清晰地感受到。我们看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自2006年上半年达到29.8%之后,就出现了整体下降趋势,到2008年一季度达到24.6%。

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008年以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前5个月达到66%,这是2001年以来的高点。尽管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企,但前5个月509亿元的投资额度仍然无法改变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走低——前5个月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7846亿元,是第一产业的34倍。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的这种下滑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从2003年2月的58%降至2008年5月的25.6%。

基于投资对中国经济的重要地位,我们有必要探究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变化趋势。为此,我们采取了计划投资项目有关数据为其先行指标。

我们惊人地发现,2008年前5个月的本年施工项目计划投资金额和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金额的累计增长率都出现了趋势性的下降,前者从2004年2月的52%下降到为17.6%;而后者2008年以来的累计同比增长率都为负数,尽管去年同期这一指标也一度为负值,但当时的趋势正在好转,并在2007年5月转为正值,随后迅速增长到28%。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堪忧!

房地产行业是近年来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但是,2008年以来全国的住宅销售面积增速是负值,这是中国房改以来前所未有的。因为即使在2000-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较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之时,其增长率都在20%左右。

不仅如此,今年4月份,住宅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都出现了明显下降(见图3)。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称,“这样的下降是否意味着拐

点的到来,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来确认。显然,房地产投资增长的减速将带动经济增长率的回落。”

但是,投资增速放缓的问题可能还要严重,其原因在于上述24.6%投资额增长还是名义的,如果剔除价格因素(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8.6%),中国真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只有16%,远远低于正常年份真实固定资产投资的水平。

而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增长水平从2006年开始一路上行,目前达到8.6%。2008年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最快的一年,鉴于目前不断飙升的国际油价,以及国际铁矿石价格推动的原材料上涨,加上土地和人工工资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其涨幅要在短期内大幅回落有较大难度。

除去投资,净出口增长放缓也会带动经济增长的下行。2007年,由于出口的强劲增长使得当年贸易顺差增长率对GDP增长率的贡献达到了2.7个百分点。但2008年的前5个月中,有3个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长率为负,而且4月、5月连续两个月都为负值。中国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贸易顺差增长率同比下降20.71,显示出中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巨大的拖累作用。

中国贸易顺差之所以表现异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进口增长速度高于出口的增长速度——国际原油、铁矿石等进口商品价格持续高企,加大了中国进口支付。

在出口方面,尽管名义出口增长额维持正常水平,但剔除出口价格变动的实际出口增长率都在趋势性的下降之中。毫无疑问,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以及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减速都在影响着中国的出口表现。

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目前看来惟一值得幸庆的是消费。2008年5月当月和前5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一直维持在21%左右,即使扣除前5个月平均8.2%的通胀率,中国实际消费增长率也有13%,较2007年高1个百分点左右。

但需要警惕的是,2008年一季度,尽管由于粮食等食品价格上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8.5%,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较2007年同期19.5%的增长率下滑8个百分点,为11.5%;实际累计收入同比增长率较去年同期增长率下降13.2个百分点,至3%;而同期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率下滑6.7个百分点,至10%,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实际累计同比增长率较去年同期增长率下滑11.9个百分点,至2%。

这就是说,中国消费的快速增长未来可能难以持续,这不能不说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隐忧。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四川汶川大地震,带来经济损失估计超过5000亿元。财政部为灾后重建设定资金,其中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700亿元。此外,中央国家机关2008年的公用经费支出拟按预算一律减少5%,节约下来

的资金全部专项用于抗震救灾。据了解,灾区恢复重建资金还属于2008年财政预算支出计划之列,因此2008年财政支出规模不会有较大突破,也就不会对2008年的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推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都在放缓。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也称,三大产业增速和三大需求增速的同时回落说明了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具有十分明显的顺周期效应,中国宏观经济很可能重蹈以往下行区间的调整模式——“短期小幅回落引领中期加速性衰退”。

决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决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一是投资量,二是劳动量,三是生产率。

投资量。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劳动量。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生产率。生产率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效率。提高生产率也能对经济增长直接作出贡献。

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注意: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

投资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加大投资对GDP的增长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概念与GD P的关系。即: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对GD P增长的贡献率、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率。具体详见WORD文档。

GDP = C + I + G +NX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支出法计算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了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

固定资产投资是最近十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刘铮、周英峰、王攀)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保增长”政策措

施中,出现了不同动向。5日公布的计划报告,阐述了对2009年“三驾马车”的预期和措施,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在这样的危机时刻,扩大政府投资是最直接有效的拉动办法,促进消费事关长远发展,同时要努力稳定出口。”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分析指出。

投资预期增长20%迅速直接拉动经济

“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计划报告提出,今年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比上年增加4875亿元。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预期增长20%。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把这个投资预期目标和去年增长率进行了比较。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5%,但投资品价格涨幅也较高,目前投资品价格已大幅回落。

“今年20%的投资增长预期目标是一个比较高的速度。这是在特殊经济形势下,‘保增长’的最有力措施。”杨庆育代表说。

固定资产投资是最近十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力量。然而,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急转直下影响,国内投资增速逐月放慢,新开工项目大幅减少,需要政府投资先行带动。

“在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推动下,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很可能超过20%。”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长杨小平说。

扩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显现。全国人大代表、营口港务集团公司总裁高宝玉说,营口港今年头两个月钢材和铁矿石吞吐繁忙,新招了2000名装卸工人。相信随着各项投资效应进一步显现,中国经济将会走强。

在国家扩大投资背景下,一些地方容易出现乱上项目情况。对此,艾洪德代表提醒,一定要挑选那些夯实基础、改善民生、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项目。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意义

摘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的,一是通过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投资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推动经济增长;三是通过投资促使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经济增长;投资;作用机制

一、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要素投入的角度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投资需求是指因投资活动而引起的对社会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扩大投资需求,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缩小投资需求,则会抑制经济的增长。首先对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作系统研究的凯恩斯,他从宏观经济角度考察了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投资乘数理论。

投资供给主要是指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既包括生产性固定资产,也包括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交付使用,直接为社会再生产过程注入新的生产要素,增加生产资料供给,为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条件,直接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则主要通过为劳动者提供各种服务和福利设施,间接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无论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还是库滋涅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均认为国民收入投资比率的提升,不仅是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前提条件,而且是现代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典型特征。国际经验和历史经验的比较研究,普遍支持国民收入高储蓄倾向和高投资比率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后发国家,由国民收入高投资比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积累与快速技术进步,构成其成功赶超战略的核心部分。日本和韩国先后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完成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赶超,而在经济赶超时期维持30%以上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其间,日本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在1952年至1961年间从26%增加至41%,韩国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在1991年达到39%的高峰值。即使作为先发国家的美国经济,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中的领先优势也同样依赖于由国民收入高投资比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积累与快速技术进步。

二、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按其定义来说是一个总量概念,它表明人均产出的增加。因此经典发展经济学理论更注重要素投入的研究,而忽略了结构变动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虽然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最早注意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关联,但自从库兹涅茨出版了其名著《各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才成为经济学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库兹涅茨运用经过改善的研究方法,对57个国家的原始资料分别作了截面分析和历史分析,从中得出结论:19世纪至20世纪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密切相关,现代经济增长不仅仅是一个总量问题。他认为,“如果不去理解和衡量生产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是难以理解的。”也就是说,如果离开了结构分析,将无法解释增长为什么会发生和怎么发生,因而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结构问题。

钱纳里使用库兹涅茨的统计回归法进行了更为广泛的分析,构造了反映结构转换的主要变量典型性关系“发展模式”,以更加深入地研究现代经济增长中总量增长与结构变动的关系。为了将分析结果更广泛地适用于各国和各种经济过程,钱纳里进一步使用了几个基本的方程式对“发展模式”进行复合,得出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标准结构”。根据“标准结构”的描述性结论,结构变化的75%—80%发生于人均GNP在100至1000美元发展区间,其中最重要的积累过程和资源配置过程都发生显著的、深刻的变化,结构的改善往往伴随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可见钱钠里的“标准结构”对于揭示总量增长与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更大的价值。

金德尔伯格和布鲁斯赫里克根据整理的实际数据,设计欠发达和较发达两个经济结构的投入产出模型,通过比较发现,在较发达经济结构的投入产出模型中,

经济增长更具有专业化倾向,结构效益就上升到最重要的地位,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支撑点。这种来自结构的经济效益,其意义远远超过个别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经济效益。另外,乔根森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根源分析及所进行的国际化比较也揭示了结构变动在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我国,周振华从理论上对经济增长中的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现代经济的发展不仅来源于资源投入量的增加,而且取决于投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如果产业结构不合理,各产业发展的比例关系不协调,就会影响资源投入的效率,造成产业之间的“瓶颈”制约,使宏观经济运行失衡,整个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就失去了合理的产业结构条件。由于我国投资对消费的影响不大,特别是在投资迅速增加,投资率比较高时,投资增加主要是增加了对投资品生产的需求,进而使投资品生产部门扩张,产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过快,科技成果无法被全部吸收、转化。

3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时期,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已经有关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初步论述。最早认识到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力作用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生产量的扩大可以不依赖于资本量的增加情况。其中如加强对自然力的利用,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改进劳动协作和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实际上都与技术进

步的作用及其效应相联系。

1912年,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并在1939年提出了创新理论。熊彼特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在于,始终强调了“技术创新”,以此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生变量”,并强调了它对经济增长不可替代的作用。熊彼特关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研究大多停留于文字,没有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而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虽然被看作外生的变量,但罗伯特·索洛(1956年)的经济增长模型表明:技术和传统投入的比较中,技术创新导致了80%的经济增长。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一代增长理论,严格来说并没有真正把技术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内生化,而是将技术进步内含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中。前者以罗默(1986年)为代表,后者以卢卡斯(1988年)为典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将技术内生化的增长理论是在生产函数中引入R&D活动。在这种模型里,内生的技术进步(体现为R&D投资)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力量。技术创新究竟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归结为两个作用:一个是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另一个是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宏观效应。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缘于它能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以及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和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影响供需结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从宏观上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投资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投资是技术进步的载体。任何技术成果的应用都必须通过某些投资活动来体现,它是技术与经济联系的纽带;另一方面,技术本身也是一种投资的结果。任何一项技术成果都是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本和资源等的产物,新的技术开发和应用都离不开投资活动。

综上所述,不管是要素的投入,经济结构的合理转换还是技术的进步都需要资本的投入而加以改变,但归根结底都是要素的投入,但投入的方向与结构需要仔细斟酌而朝更有利于经济良性增长的方向进行。其中加大科学教育与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其中的核心。这样在加大资源投入的同时,更提高它们应用的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更新时间: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的,一是通过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投资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推动经济增长;三是通过投资

促使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

投资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的,一是通过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投资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推动经济增长;三是通过投资促使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

1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要素投入的角度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投资需求是指因投资活动而引起的对社会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扩大投资需求,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缩小投资需求,则会抑制经济的增长。首先对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作系统研究的凯恩斯,他从宏观经济角度考察了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投资乘数理论。

投资供给主要是指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既包括生产性固定资产,也包括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交付使用,直接为社会再生产过程注入新的生产要素,增加生产资

料供给,为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条件,直接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则主要通过为劳动者提供各种服务和福利设施,间接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无论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还是库滋涅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均认为国民收入投资比率的提升,不仅是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前提条件,而且是现代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典型特征。国际经验和历史经验的比较研究,普遍支持国民收入高储蓄倾向和高投资比率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后发国家,由国民收入高投资比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积累与快速技术进步,构成其成功赶超战略的核心部分。日本和韩国先后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完成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赶超,而在经济赶超时期维持30%以上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其间,日本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在1952年至1961年间从26%增加至41%,韩国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在1991年达到39%的高峰值。即使作为先发国家的美国经济,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中的领先优势也同样依赖于由国民收入高投资比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积累与快速技术进步。

2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按其定义来说是一个总量概念,它表明人均产出的增加。因此经典发展经济学理论更注重要素投入的研究,而忽略了结构变动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虽然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最早注意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关联,但自从库兹涅茨出版了其名著《各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才成为经济学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库兹涅茨运用经过改善的研究方法,对57个国家的原始资料分别作了截面分析和历史分析,从中得出结论:19世纪至20世纪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密切相关,现代经济增长不仅仅是一个总量问题。他认为,“如果不去理解和衡量生产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是难以理解的。”也就是说,如果离开了结构分析,将无法解释增长为什么会发生和怎么发生,因而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结构问题。

钱纳里使用库兹涅茨的统计回归法进行了更为广泛的分析,构造了反映结构转换的主要变量典型性关系“发展模式”,以更加深入地研究现代经济增长中总量增长与结构变动的关系。为了将分析结果更广泛地适用于各国和各种经济过程,钱纳里进一步使用了几个基本的方程式对“发展模式”进行复合,得出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标准结构”。根据“标准结构”的描述性结论,结构变化的75%—80%发生于人均GNP在100至1000美元发展区间,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的,一是通过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投资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推动经济增长;三是通过投资

促使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

投资

其中最重要的积累过程和资源配置过程都发生显著的、深刻的变化,结构的改善往往伴随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可见钱钠里的“标准结构”对于揭示总量增长与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更大的价值。

金德尔伯格和布鲁斯赫里克根据整理的实际数据,设计欠发达和较发达两个经济结构的投入产出模型,通过比较发现,在较发达经济结构的投入产出模型中,经济增长更具有专业化倾向,结构效益就上升到最重要的地位,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支撑点。这种来自结构的经济效益,其意义远远超过个别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经济效益。另外,乔根森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根源分析及所进行的国际化比较也揭示了结构变动在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我国,周振华从理论上对经济增长中的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现代经济的发展不仅来源于资源投入量的增加,而且取决于投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如果产业结构不合理,各产业发展的比例关系不协调,就会影响资源投入的效率,造成产业之间的“瓶颈”制约,使宏观经济运行失衡,整个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就失去了合理的产业结构条件。由于我国投资对消费的影响不大,特别是在投资迅速增加,投资率比较高时,投资增加主要是增加了对投资品生产的需求,进而使投资品生产部门扩张,产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过快,科技成果无法被全部吸收、转化。

3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时期,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已经有关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初步论述。最早认识到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力作用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生产量的扩大可以不依赖于资本量的增加情况。其中如加强对自然力的利用,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改进劳动协作和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实际上都与技术进步的作用及其效应相联系。

1912年,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并在1939年提出了创新理论。熊彼特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在于,始终强调了“技术创新”,以此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生变量”,并强调了它对经济增长不可替代的作用。熊彼特关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研究大多停留于文字,没有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而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虽然被看作外生的变量,但罗伯特·索洛(1956年)的经济增长模型表明:技术和传统投入的比较中,技术创新导致了80%的经济增长。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一代增长理论,严格来说并没有真正把技术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内生化,而是将技术进步内含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中。前者以罗默(1986年)为代表,后者以卢卡斯(1988年)为典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将技术内生化的增长理论是在生产函数中引入R&D活动。在这种模型里,内生的技术进步(体现为R&D投资)

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力量。技术创新究竟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归结为两个作用:一个是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另一个是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宏观效应。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缘于它能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以及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和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影响供需结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从宏观上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投资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投资是技术进步的载体。任何技术成果的应用都必须通过某些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的,一是通过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投资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推动经济增长;三是通过投资

促使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

投资

投资活动来体现,它是技术与经济联系的纽带;另一方面,技术本身也是一种投资的结果。任何一项技术成果都是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本和资源等的产物,新的技术开发和应用都离不开投资活动。

综上所述,不管是要素的投入,经济结构的合理转换还是技术的进步都需要资本的投入而加以改变,但归根结底都是要素的投入,但投入的方向与结构需要仔细斟酌而朝更有利于经济良性增长的方向进行。其中加大科学教育与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其中的核心。这样在加大资源投入的同时,更提高它们应用的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

经济发展是再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国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过程。

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

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快。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4567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3050亿元,增长14.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7%。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2.6%,中部地区增长31.0%,西部地区增长29.2%。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1.04%。

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明显的,特别是短期内比较明显,可以使企业在短时间内摆脱资金的困扰,可以增加劳动就业岗位,吸引外资,也为地方经济带来繁荣。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投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是扩大再生产、推动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源动力。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一方面体现为资本存量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先导作用,起到了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先行和载体作用。

严、情、理:安全管理三驾马车

严、情、理:安全管理三驾马车 企业安全管理有两项基本工作,即方法和纪律。为了达到企业生产过程中零事故、零伤亡的目标,管理人员不得掌握一些方法,形成一套关于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 好的方法通常有两个来源,即学者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事故和伤亡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先后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论、因果连续论、能量意外释放论等理论框架。前人的努力促成了因果连锁模型这一统计分析事故原因的有效工具的诞生。 制度模型 安全管理的因果连锁模型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广泛采用,它揭示了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管理失误。目前我国的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就是基于这个模型制定的。 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政府和企业一般以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作为指导事故预防工作的基本理论,其理论架构如图所示: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安全管理专家在探究事故原因时,深入到本国教育、社会和历史层面。并且这种刨根问底的思维体现在他们的5S管理(现场现物)、TPM(全面生产维护)和TQM(全面质量管理)中,并在管理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收益。 从以上两种理论模型中可以看出,事故的本质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

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出现。只要针对这两条事件链采取措施,切断其中任意一条事件链条都可以避免危险。 严明纪律 理论研究不能代替管理实践,尽管世界各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都是按照这套模式去制订措施的,但是效果却有天壤之别。克瓦纳?克里夫兰桥梁有限公司是一家有150余年历史的英国工程承包公司,建造了香港青马大桥、香港新会展中心等著名建筑的主体结构。它的安全管理方法已经深入完善到各种细节,例如,它对于劳保鞋的强度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在我国做总承包施工时,他们经过检测认为当地市场所生产的鞋普遍不能达标,于是专门从法国订购了劳保鞋运往中国的工地。正是有一整套安全管理标准,克瓦纳?克里夫兰桥梁有限公司成为员工心目中的良好雇主,也受到各国政府的偏爱。我国交通部重点工程“江阴长江大桥上部结构工程”(建造桥梁的主体结构)的招标中,有其他著名的工程承包集团报价比克里夫兰公司低一个亿,仍然被克里夫兰公司中标了。事实证明,中国政府的选择是正确的,克里夫兰公司一系列深入细节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了数以万计的中国施工人员的安全,没有一人死亡——这在同类大型桥梁工程中是难能可贵的。 光有好的方法还不够,还要有好的纪律。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任何好的措施都会在实践中变形,失去预期的效力。如何强化企业管理的纪律呢?一般认为,员工的素质和觉悟很重要,比如日本和韩国的工人给人们的印象便是遵守纪律、干活儿到位。可是,经过研究发现,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2017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考试答案满分尔雅

得分:99.3 已完成 一.单选题(100题,75.0分) 1、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引发因素很多,其中更多的来源于()。 A.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中制度的改变 B.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之间的冲突 C.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中观念的差异 D.现代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基本民生问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公共服务 B.基本公共设施 C.居民奢侈品消费 D.基本消费品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关于“产品市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低层次市场 B.进入市场的关卡很低 C.无购买力的需求 D.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关于权利有效界定的重要性,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B.有助于改善人和物的关系 C.对组织财产的安全至关重要 D.能够促使产品的改进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自由是一种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关系。 A.利用 B.交换 C.转嫁 D.契约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经济学上定义一个国家是不是市场经济国际,取决于()。 A.两层次市场

C.配置的差异 D.以上均是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70年代中国省里的粮票可视为全国通用型粮票 B.传统机制下价格的提高会增加供给 C.经济学是没办法解释一个人的快乐与否 D.中国的改革前后,人们对财富的理解是不同的。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劳动力具有多样的流动性,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心的流动 B.身体的流动 C.地域流动 D.职业流动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用经济学解读中国的维度不包括()。 A.总量 B.结构 C.制度 D.宏观行为 0.0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10、“欧洲中世纪城堡是被价值规律所摧毁”出自()。 A.恩格斯 B.马克思 C.亚当·斯密 D.威廉·佩蒂 0.7 分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1、中国第一部企业破产法试行于()年。 A.1990 B.1988 C.1987 D.1986 0.7 分

学习高手的三驾马车

学习高手的三驾马车 作者:李晓鹏 第1章越变越短的学习方法 本章设问: 1、是应该用一种方法来学习所有的知识,还是以不同的方法来学习不同的知识? 2、用一种方法来学习,遇到一些特殊问题没法解决;用很多方法来学习,脑子就变得更乱了。这个矛盾有办法解决吗? 李大鹏已经27岁了,报纸电视都上过,对于记者采访,早已习以为常。不过今天这一次,实在有点非比寻常。 采访的地点是一间干净的小屋,摆着一张漂亮的小床和洁白的书桌。明亮的灯光下,可以看到墙上花花绿绿的,贴着一些男女明星的海报。他有些俏皮地看着面前这个正襟危坐、长头发、大眼睛的美女记者,看着她伸出一双白白净净的小手--"啪"一下--把调到"录音"状态的MP3放到桌子上,然后一手拿本一手拿笔,问道:"可以开始了吗?" "好吧,可以开始了。"李大鹏耸耸肩。 "嗯,咳--咳--"赵璐清了一下嗓子,"敬爱的李大鹏博士,非常荣幸您能接受我们胡州中学广播站的采访。我是胡州中学广播站高三(五)班的记者赵璐。您是国内知名的学习方法专家,也是我们胡州中学的杰出校友,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三年高中生活,这次阔别多年之后重返母校,有什么想对母校的弟弟妹妹们说的吗?" "首先,咳……"李大鹏也学着清一下嗓子,看到赵璐瞪了他一眼,连忙把第二声咳嗽给咽了回去,"我没有阔别多年,去年寒假刚回来过。其次,这次我没有回母校,这不是在你家里吗?" 赵璐一听就不干了:"老叔!你老老实实接受我采访嘛。认真回答我问题你会死啊?" "我挺认真的嘛。老叔不是一直教导你,说话做事要诚实吗?我明明去年刚回去过,你非要说我阔别多年……"李大鹏半开玩笑地为自己辩解着。看到赵璐一脸的不屑,他又换了一种解释,"你们列的采访提纲我看了,都是些无聊的问题,我回头把答案写出来交

数据结构实验十一:图实验

一,实验题目 实验十一:图实验 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 二,问题分析 本程序要求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完成这些操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用邻接表的形式存储有向图并输出该邻接表。用一个函数实现判断任意两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1,数据的输入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输入的图的结点均为整型。 2,结果的输出形式:输出的是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的情况。 3,测试数据:输入的图的结点个数为:4 输入的图的边得个数为:3 边的信息为:1 2,2 3,3 1 三,概要设计 (1)为了实现上述程序的功能,需要: A,用邻接表的方式构建图 B,深度优先遍历该图的结点 C,判断任意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2)本程序包含6个函数: a,主函数main() b,用邻接表建立图函数create_adjlistgraph() c,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dfs() d,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dfs_trave() e,输出邻接表函数print() f,释放邻接表结点空间函数freealgraph() 各函数间关系如右图所示: 四,详细设计 (1)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rcnode{ int adjvex; arcnode *nextarc; }arcnode; (2)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char vexdata; arcnode *firstarc; }adjlist; (3)邻接表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djlist vextices[max]; int vexnum,arcnum; }algraph; (4)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伪代码: int dfs(algraph *alg,int i,int n){ arcnode *p; visited[i]=1; p=alg->vextices[i].firstarc; while(p!=NULL) { if(visited[p->adjvex]==0){ if(p->adjvex==n) {flag=1; } dfs(alg,p->adjvex,n); if(flag==1) return 1; } p=p->nextarc; } return 0; } (5)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伪代码: void dfs_trave(algraph *alg,int x,int y){ int i; for(i=0;i<=alg->vexnum;i++) visited[i]=0; dfs(alg,x,y); } 五,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define max 100 typedef struct arcnode{ //定义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 int adjvex; //定点信息 arcnode *nextarc; //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nextarc }arcnode;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 char vexdata; //头结点的序号 arcnode *firstarc; //定义一个arcnode型指针指向头结点所对应的下一个结点}adjlist;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类型 adjlist vextices[max]; //定义表头结点数组

HR“三驾马车”

全面认识HR“三驾马车”(“HR三支柱模型”) HR“三驾马车”(“HR三支柱模型”)概念,由Dave Ulrich 1996年提出来的,大概2001、2002年引入中国。其核心思想就是把人当做“资本”而不是“资源”,将“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重新定位了人力资源部门,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要求HR要像业务单元一样运作,以实现业务增值,在这个业务单元里,有人负责客户管理、有人负责专业技术、有人负责服务交付,于是对HR组织进行了重新设计,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即HR“三驾马车”。实践证明,这种业务模式的变化更有助于提升HR的效率(HRSSC)和效能(HR-COE和HRBP)。 1、HR BP(Business Partner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定位:HR的业务伙伴,确保业务导向,贴近业务配备HR资源,一方面提供统一的服务界面,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将指导

员配到连队”,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政策落地提供组织保障。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战略伙伴:在组织和人才战略、核心价值观传承方面推动战略的执行; ?解决方案集成者:集成COE的设计,形成业务导向的解决方; ?HR流程执行者:推行HR流程,支持人员管理决策; ?变革推动者:扮演变革的催化剂角色; ?关系管理者:有效管理员工队伍关系。 2、HR-COE(Centre of Excellence or Center of Expertise 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中心或人力资源领域专家) 定位:HR的领域专家,确保设计一致性,建立HR专业能力,提升公司人力资源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有效性,并为HR BP服务业务提供技术支持。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设计者:运用领域知识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HR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管控者:管控政策、流程的合规性,控制风险; ?技术专家:对HR BP/HR SSC、业务管理人员提供本领域的技术支持。 3、HR-SSC(Shared Service Centre共享服务中心) 定位:HR的标准服务提供者,确保服务交付的一致性,提供标准化、流程化的服务,使主管和HR从操作性事务中释放出来,提升HR整体服务效率。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数据结构实验---图的储存与遍历

数据结构实验---图的储存与遍历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2016.1.7 实验名称: 图的存贮与遍历 一、实验目的 掌握图这种复杂的非线性结构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存储表示,以及在此两种常用存储方式下深度优先遍历(DFS)和广度优先遍历(BFS)操作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题目1:对以邻接矩阵为存储结构的图进行DFS 和BFS 遍历 问题描述:以邻接矩阵为图的存储结构,实现图的DFS 和BFS 遍历。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图的邻接矩阵表示,输出顶点的一种DFS 和BFS 序列。 测试数据:如图所示 题目2:对以邻接表为存储结构的图进行DFS 和BFS 遍历 问题描述:以邻接表为图的存储结构,实现图的DFS 和BFS 遍历。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图的邻接表存贮,输出顶点的一种DFS 和BFS 序列。 测试数据:如图所示 V0 V1 V2 V3 V4 三、附录: 在此贴上调试好的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0 V1 V4 V3 V2 ??? ? ??? ? ????????=010000000101010 1000100010A 1 0 1 0 3 3 4

#define M 100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vex[M][2]; int edge[M ][ M ]; int n,e; }Graph; int visited[M]; Graph *Create_Graph() { Graph *GA; int i,j,k,w; GA=(Graph*)malloc(sizeof(Graph)); printf ("请输入矩阵的顶点数和边数(用逗号隔开):\n"); scanf("%d,%d",&GA->n,&GA->e); printf ("请输入矩阵顶点信息:\n"); for(i = 0;in;i++) scanf("%s",&(GA->vex[i][0]),&(GA->vex[i][1])); for (i = 0;in;i++) for (j = 0;jn;j++) GA->edge[i][j] = 0; for (k = 0;ke;k++) { printf ("请输入第%d条边的顶点位置(i,j)和权值(用逗号隔开):",k+1); scanf ("%d,%d,%d",&i,&j,&w); GA->edge[i][j] = w; } return(GA); } void dfs(Graph *GA, int v) { int i; printf("%c%c\n",GA->vex[v][0],GA->vex[v][1]); visited[v]=1;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邻接矩阵的实现 1. 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2. 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3.设计与编码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cout << "Please enter two vertexs number of edge: " cin >> i >> j; arc[i][j] = 1; arc[j][i] = 1; } }

花的结构和解剖

(五)花的解剖结构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一朵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的。 具有上述4部分的花称为完全花,如桃、梅等;缺少其中一部分的花称为不完全花,如桑、榉等。从进化角度来分析,花实际上是一种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而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是变态的叶。 1.花梗和花托 花梗(柄)是花与茎的连接部分,主要起支持和输导作用。花梗的顶端是着生花的花托。花托的形状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各式各样,如玉兰的花托呈圆锥形,蔷薇花托呈杯状等等。 2.花被 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 (1)花萼 位于花的外侧,通常由几个萼片组成。有些植物具有两轮花萼,最外轮的为副萼,如木槿、扶桑等。花萼随花脱落的称为早落萼,如桃、梅等;花萼在果实成熟时仍存留的称为宿存萼,如石榴、柿子等。各萼片完全分离的称离萼,如玉兰、毛茛等;花萼连为一体的称合萼,如石竹等。 (2)花冠 位于花萼内侧,由若干花瓣组成,排列为一轮或数轮,对花蕊有保护作用。由于花瓣中含有色素并能分泌芳香油与蜜汁,所以花冠颜色艳丽,具有芳香,能招引昆虫,起到传粉作用。 花冠的类型 A—十字形花冠;B—蝶形花冠;C—管状花冠;D一舌状花冠; E—唇形花冠;F—有距花冠;G一喇叭状花冠;H—漏斗状花冠 (A、B为离瓣花;C~H为合瓣花) l一柱头;2—花柱;3—花药;4一花冠; 5一花丝;6一冠毛;7—胚珠;8一子房 花冠形态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千姿百态,按花瓣离合程度,花冠可分为离瓣花冠与合瓣花冠两类(如上图所示)。①离瓣花冠:花瓣基部彼此完全分离,这种花冠称为离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蔷薇型花冠:由5个(或5的倍数)分离的花瓣排列成,如桃、梨等。 十字型花冠:由4个花瓣十字型排列组成,如二月兰、桂竹香等。 ②合瓣花冠:花瓣全部或基部合生的花冠称为合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世界经济的三驾马车

世界经济的三驾马车 世贸组织(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银行集团(WBG,World Bank Group),被人们誉为世界经济的三驾马车。世贸组织(WTO)是其中最大的一驾马车,因为它是目前世界上倡导和实现全球自由贸易最强有力的组织。 1、世贸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2011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宣布批准俄罗斯成员身份。2012年8月22日,俄罗斯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56个成员。 世贸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管辖的范围除传统的和乌拉圭回合确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世贸组织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语: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是根据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我们常听到的“特别提款权”就是该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 该组织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实际收入的高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基金组织向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等。 3、世界银行集团 世界银行集团是联合国系统下的多边发展机构,它包括五个机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中国是世界银行创始会

三驾马车

简介 从支出角度看,GDP是最终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因此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三驾马车”原意是指三匹马拉一辆车。中国古代以拉车的马匹的多少来区分地位,所谓“三驾马车”,不是说三匹马拉的车,而是说三匹马一组一辕,分前、中、后三组来拉的车。汉代以前,军队中还没有现在所谓的骑兵,而是战车,就是两马拉一车的模式。中军统帅的战车和其他不同,是三匹马来拉,也叫“三驾马车”,是统帅的标志。这是帝王等级的待遇,所以“三驾马车”这个词也就有最好的,最豪华的意思在里面。 是指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以二○○七年为例,我国GDP为246619亿元,在‘三驾马车’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的说法。某以为当作“国民经济‘驾车三马’:是指投资、消费和出口..........”“投资、消费和出口”正是拉动“国民经济”这驾马车的三匹马。 1、内需是指内部需求,即就是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它是经济的主要动力; 2、投资是指财政支出,即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预算包括发行国债,对教育,科技,国防,卫生等事业的支出,是辅助性的扩大内需; 3、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过本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 为了经济的发展三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特点 与去年相比,今年春天来得比较晚。但是,中国经济热度的指针却异乎寻常地、早早地在一季度就升到了11.1%,为近年来最高。 11.1%的增速,由投资、消费、外需“三驾马车”共同推高,那么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重要转折:投资增幅下降,居民消费上升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投资增长过快,一直是近年来困扰国民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一季度终现回落的好苗头。与此同时,西部地区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中、西部占全国投资的比重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和0.2个百分点。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居民消费增

数据结构实验

实验1 (C语言补充实验) 有顺序表A和B,其元素值均按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要求将它们合并成一 个顺序表C,且C的元素也是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 #include main() { intn,m,i=0,j=0,k=0,a[5],b[5],c[10];/* 必须设个m做为数组的输入的计数器,不能用i ,不然进行到while 时i 直接为5*/ for(m=0;m<=4;m++)scanf("%d",&a[m]);// 输入数组a for(m=0;m<=4;m++)scanf("%d",&b[m]);// 输入数组b while(i<5&&j<5) {if(a[i]b[j]){c[k]=b[j];k++;j++;} else{c[k]=a[i];k++;i++;j++;}// 使输入的两组数组中相同的数只输出一 个 } if(i<5) for(n=i;n<5;n++) {c[k]=a[n];k++;} elseif(j<5) for(n=j;n<5;n++) {c[k]=b[n];k++;} for(i=0;i

求A QB #include main() { inti,j,k=0,a[5],b[5],c[5];//A=a[5],B=b[5],A n B=c[5] for(i=0;i<5;i++)scanf("%d",&a[i]);// 输入a 数组 for(i=0;i<5;i++)scanf("%d",&b[i]);〃输入b 数组 for(i=0;i<5;i++) {for(j=0;j<5;j++) if(a[i]==b[j]){c[k]=a[i];k++;}// 当有元素重复时,只取一个放入 c 中} for(i=0;i #defineN4 main() { inti,j,m,k,a[N+1];//k 为最后输出数组的长度变量

关于经济的论文之三驾马车

出口 依靠外国,欧美经济阴晴不定,日本乏善可陈,中东宣告失手。能否回归到金融海啸前的水平,“保八”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消费 保障的缺失,税收的沉重,让民众的钱,大部分都躺在银行里,总是要支付房贷、学贷、车贷、医贷、孩贷,所以,房子产业化了,教育产业化了,医疗产业化了,把包袱都甩给民众了,民众除了要纳税养公仆,还要养家糊口。这样怎能提高消费在经济中的比例? 此版块中,李驰看好百丽国际,A股对应的是星期六。 资源股看好江西铜业,铜和黄金有相同的属性,下跌的空间较小。 投资 这是凯恩斯学派的主张,在中国特色的国情中,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无形的手,指向哪里,钱涌向哪里。于是,铁公基、房产风生水起,房产商知道ZF投鼠忌器,更是把楼市炒上了天。

“十一五”开局之年的成就不凡,但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来看,投资规模偏大、消费相对不足、贸易顺差扩大的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实现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速度由此开始调整。 调投资:合理控制投资增长 在过去的两三年间,中国投资增长一直处于高位。今年上半年投资骤然加速,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冲高到三年来未有的31.3%。投资增长过快,使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国家出台的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我国城镇投资增长率从6月份的33.7%回落到10月份的16.8%。不过,在建项目规模偏大的局面一时难以扭转,投资冲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投资过快增长,不仅使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调,而且容易导致经济高增长的支撑基础难以持续,出现经济大起大落的风险。为此,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 “投资调控任务还很艰巨,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说,国家将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稳固投资调控的基础,并适当提高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把好新上项目的市场准入关。 2007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更加注重提高投资效益,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专项规划、产业政策与财政、信贷、土地、环保、社会发展等政策的协调配合。 促消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内需不振,是这几年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发突出,当前必须首先启动消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

金融行业的三驾马车

金融行业的三驾马车 (2012-05-15 19:33:40) 银行、证券、保险是金融业的“三驾马车”。不过虽然说都是马车,但是人们对这三样东西的认识却有着巨大差别。 说到银行,大家就会想到是存钱、取钱、汇款的地方; 说到证券,就能想到每天上下波动的股价,涨了就是赚钱,跌了就是赔钱。 但是关于保险,每个人却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保险到底是什么 现在社会上不用说普通老百姓,就是政府官员以及知识分子这个层面的人,对保险的理解或者误解还是比较深的,所以我觉得今天对这个问题作个分析和交流对保险行业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在三大金融行业里面,相对于银行和证券来说,为什么大家对保险误解比较深觉得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三大行业的起步时间不同,保险业起步最晚。 为什么大家最接受银行在我们国家市场经济时代,银行业的经营方法和手段与计划经济时代

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毕竟计划经济时代银行业是存在的,一直延续到现在。证券业是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而我国保险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完全停顿,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保险业是从92年才开始。这三大金融行业里面起步最晚的是保险,跟世界 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体系相比,唯独保险业跟国际上差距最大,当然发展空间与潜力也是最大的。比如现在工商银行在世界上规模已经排在第一位了,银行业尚且还有差距;证券业跟国际上比也有差距;保险业的差距更大。二、保险产品的内涵及使用价值与银行、证券产品差异较大。 银行产品比较简单,比如老百姓到银行存款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银行存款可以获得的利益是利息。 证券产品,就是利用价格波动产生收益。而相对于银行和证券产品来说,要全方位理解保险产品本身的内涵以及它的功能和意 义,这个难度很大,因为保险产品本身有很多制度内涵和精神文化内涵。

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新三驾马车:如何升级中国经济 市场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关注微弱的经济波动、捉摸不定的热钱和憧憬中的货币刺激方面了,当然市场历来只关注短期也很正常,但目前不可忽视的是中期的逻辑。研究显示在中国重大的换届年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会有一些固定的政策步骤,差不多就是三板斧——反腐倡廉、治理整顿和规划设计。今年可以找到类似的模式,仍然都是些规定动作,当然其中也不乏新意。 在反腐方面,从改进政府作风反对浪费开始,也可能升级到后续的官员财产公示和抽查;而这次金融体系治理整顿的核心则是针对影子银行,目的是使得金融创新重新回到可以测度和监管的可控范围内,以免重蹈中国版次贷危机的覆辙,因为所有金融灾难的根源都是相同的——把钱借给了没有偿还能力的个人、企业或者政府;第三,这次的改革规划有了一个时髦的词汇表达——顶层设计。上一轮的关键设计要回溯到1992-1994年了,十四届三中全会给出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奠定了接下来20年繁荣的基础。这次情况则更复杂,利益也更多元和顽固,不过我们仍然预期今年秋天大概率可以拿出一个具有最小公约数性质的整体改革方案。尽管上述三个步骤都十分重要,但都还不过是些热身动作。然后呢? 然后是继续推动增长,中共十八大给出的国民收入倍增目标仍然是中国未来10年的首要任务,对于一个大型新兴经济体,没有可持续的增长,一切都是白扯。因此从GDP构成的需求端来看,升级三驾马车并重新启动增长引擎,

就是我们理解的所谓“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如何升级投资引擎呢?关键在于提升投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深度城市化将替代原来的半城市化成为新一轮增长的抓手,老版本GDP锦标赛有一个重大缺陷,它是县竞争制度,参赛队员太多,必须升级为城市群之间的竞赛。 第一线的城市群是沿海的三个大三角洲,三个超级城市群可以筹划在原来泛三角洲城市联席工作会议基础上成立城市群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辖区内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类似标准的公共服务。产业方面,主要布局先进制造、研发与创新以及生产型服务业,例如长三角是围绕着上海的大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虹桥枢纽及生产型服务业中心,世博园及创新创意基地,迪士尼及生活型服务业片区展开。而相应的新兴产业制造中心、配套产业园区、转口物流区以及居住、休闲、养老区则分布在一小时生活圈内的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以及周边大量的卫星城镇中,由于更集约和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这三个超级城市群未来可能会容纳接近6亿人口,这给包括光网、排水及水处理、环境保护等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智能交通、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信息化产业都提供了大量的业务机会。 第二线是中西部的五大城市群,即沿京广线和长江水道展开的产业转移黄金十字架区域,这是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各地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产业定位,并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例如武汉有光通讯集群,长沙有重型装备集群,成渝有电子产业集群等,这些区域的经济增速维持在12%左右,是下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热核,并提供了大量的就地就业机会。同步启动的城乡一体化使得城市化和工业化有望一同完成,这会对区域内的钢铁、有色、水泥等原材料工业以及区域的商贸、物流流通等行业形成利好。第三线则是地缘和能源的敏感带,它们是稳定中国周边的关键棋子,其中有的提供能源基地以及能源线路布局,有的则是沿边地区贸易和交通中心,中国在整个亚洲伸展筋骨正是通过这些地缘敏感带实现的。例如北部湾地区正在筹划修建通往新加坡的高速铁路;新疆的口岸城市则是对中亚贸易和能源的主要通道,它们会成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 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三驾马车

用“三驾马车”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作者:裴树生敬忠平刘卫国张宗林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imited,英文简称COSL,中文简称中海油服,股票编号:2883.HK)是一家综合性油田服务供应商(注册资本为人民币叁拾玖亿玖仟伍佰叁拾贰万元),在中国近海市场最具规模且占主导地位。服务涉及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及生产的各个阶段。2002年11月20日,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2004年3月26日起,公司股份可以第一级别美国存托凭证的方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进行交易,股票编号为CHOLY。 公司上市3年多来,受到资本市场和媒体的广泛关注。2003年公司被《欧洲货币》评为亚洲十大"最佳小型上市公司"和"最易沟通管理层"之一,被《亚洲金融》评为亚洲前10名"最佳管治企业"之一,2004年被标准普尔推荐为全球30支最具投资潜力的股票之一。 中海油服下设11个机关部室、6个分公司、10个事业部、6个中外合营专业技术作业服务公司、18个海外分公司和办事处机构、1家联营公司。其服务区域遍及中国海上和陆地域及亚洲、南美、北美、中东、非洲沿海和欧洲沿海等。无论在哪里作业,中海油服的员工始终坚持最高的健康、安全、环保标准,并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 目前,中海油服建立和实施的安全管理体系(SMS)已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的认证,取得了"符合证明"(DOC),船舶/钻井平台通过了中国船级社的认证并取得了安全管理证书(SMC);同时,中海油服已建立了符合按照ISO9000、ISO14000和OSHA18000标准要求的QHSE管理体系,并得到了有效实施。 本文所述案例,仅介绍中海油服其中的一个事业部――钻井事业部在安全、质量、健康 管理方面的情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为油田提供技术服务的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服),压力迫在眉睫。无论你是否相信,"狼来了"的紧迫感已逐渐形成。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以及改革与实践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命运与员工的命运休戚相关。如何使企业立于不败之林、再创辉煌?如何使企业在如火如荼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开拓进取,进而走上滚动发展的"高速公路"?只有不断地学习与实践、开拓与创新,取长补短、自 我完善、才是唯一的出路。 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借鉴国外企业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既符合实际又能够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工具--"三驾马车",即"STOP"安全行为观察卡、"JSA"安全风险分析法和安全建议。"三驾马车"这一保障企业安全的新对策的提出引起

数据结构图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教程 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七、图算法上机实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熟知图的定义和图的基本术语,掌握图的几种存储结构。 2.掌握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定义及特点,并通过实例解析掌握邻接 矩阵和邻接表的类型定义。 3.掌握图的遍历的定义、复杂性分析及应用,并掌握图的遍历方 法及其基本思想。 二、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 2.图的深度优先搜索 3.图的广度优先搜索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 1)源代码: #include "" #include "" #define MAXSIZE 30 typedef struct

{ char vertex[MAXSIZE]; ertex=i; irstedge=NULL; irstedge; irstedge=p; p=(EdgeNode*)malloc(sizeof(EdgeNode)); p->adjvex=i; irstedge; irstedge=p; } } int visited[MAXSIZE]; ertex); irstedge;

ertex=i; irstedge=NULL; irstedge;irstedge=p; p=(EdgeNode *)malloc(sizeof(EdgeNode)); p->adjvex=i; irstedge; irstedge=p; } }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QNode; ertex); irstedge;ertex); //输出这个邻接边结点的顶点信息 visited[p->adjvex]=1; //置该邻接边结点为访问过标志 In_LQueue(Q,p->adjvex); //将该邻接边结点送人队Q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