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工大电机新技术论文----高频注入法

哈工大电机新技术论文----高频注入法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电机新技术

院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姓名: XXX 学号: XXXX

2012年5月

基于高频注入法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电动汽车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这两大难题的重要途径,因而逐渐成为新一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发展方向。鉴于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 )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已经在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降低电动汽车电气驱动系统的成本与复杂性,并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基于高频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针对纯延时滤波、锁相环、同步轴高通滤波等环节的实现方法、参数的选取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传感器 矢量控制 高频注入 锁相环

一、 高频注入法估计转子位置和转速的基本原理

高频注入法估计转子位置和转速基本原理为:通过在电机端注入一个三相平衡的高频电压(或电流),利用电机内部固有的或者人为的不对称性使电机在高频信号激励下产生响应,通过检测高频电流(或高频电压)响应来提取转子位置和速度信息。高频注入法可以分为旋转高频注入法和脉振高频注入法,根据注入信号的性质又分为高频电压注入法和高频电流注入法,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高频注入法均要求电机内部具有凸极效应,第二章中已经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其L d < L q ,电机呈凸极特性,而且该凸极不受定子电流的影响,采用高频注入法追踪转子位置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本论文采用的是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框图如图1-1所示。下面详细分析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估计转子位置的基本原理。

图1-1 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框图 永磁同步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为:

0000s s u i R p u i R p αααβββψψ⎡⎤⎡⎤⎡⎤⎡⎤⎡⎤=+⎢⎥⎢⎥⎢⎥⎢⎥⎢⎥⎣⎦⎣

⎦⎣⎦⎣⎦⎣⎦ (1-1) 永磁同步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为:

0000s s u i R p u i R p αααβββψψ⎡⎤⎡⎤⎡⎤⎡⎤⎡⎤=+⎢⎥⎢⎥⎢⎥⎢⎥⎢⎥⎣⎦⎣

⎦⎣⎦⎣⎦⎣⎦ (1-2) 磁链方程为:

c o s ()c o s (2)s i n (2)s i n ()s i n (2)c o s (2)f r r r f

r r r i L L L i L L L ααββψθψθθψθψθθ--⎡⎤⎡⎤⎡⎤⎡⎤=+⎢⎥⎢⎥⎢⎥⎢⎥-+⎣⎦⎣⎦⎣⎦⎣⎦ (1-3) 式中,()/2q d L L L =+ 为平均电感,()/2q d L L L ∆=- 为定子差分电感,f ψ为永磁体磁链, r θ为转子位置角, s R 为定子电阻, ,,,u i L ψ分别表示定子电压、电流、电感及磁链,下角标,,,d q αβ 分别表示个物理量在其轴上的分量。

电机的电感为多变量的复杂函数,为了简化分析,上述永磁同步电机模型中忽略电动机铁芯的饱和和涡流及磁滞损耗,因此电机绕组电感的变化是由交直轴磁阻的变化引起的,而每相绕组的磁阻是随着转子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电感只为转子位置的函数。

在静止坐标系(α− β)轴上分别注入高频电压信号:

c o s ()s i n ()i i i j t i si si i i u t u V V e u t αωβωω⎡⎤⎡⎤===⎢⎥⎢⎥⎣⎦⎣⎦

(1-4) 式中,V si 为注入的高频电压信号的幅值,ωi 为注入的高频电压信号的角频率。当电压频率很高时,电机的定子阻抗主要为电感,在定子电阻上的压降忽略不计,因此有:

v p v ααββψψ⎡⎤⎡⎤=⎢⎥⎢⎥⎣⎦⎣⎦ (1-5) 又由于电机旋转速度远小于高频电压的频率,可得高频电压产生的高频电流响应

为:

cos()cos(2)22sin()sin(2)22ip i in r i i i ip i in r i I t I t i i I t I t αβππωθωππωθω⎡⎤-+-+⎢⎥⎡⎤=⎢⎥⎢⎥⎢⎥⎣⎦-+-+⎢⎥⎣⎦ (1-6)

其中,I ip 、I in 分别为定子正序、负序电流分量。

由上式(1-6)可知,由注入高频电压信号得到的电流响应中,包含有转子的位置角信息,即低频转子位置角信息对高频电流进行了调制作用。所形成的电流矢量中包含有三个分量信息:第一个是与注入的高频电压信号同向旋转的正序分量,第二个是与注入的高频电压信号反向旋转的负序分量;第三个零序分量只存在于不对称三相系统中。对于对称的三相系统,定子电流矢量可表示为:

()(2)22i r i j t j t i ip in i I e I e ππωθωαβ--+=+ (1-7)

由上式(1-7)可以看出,转子的位置信息只存在于电流的负序分量中,因此子的位置估算主要依据上式得出。

高频电流响应在转子旋转坐标系下,i dqi 在 d ,q 轴的分量 i di 、i qi 可分别表示为:

cos()cos()()cos()222sin()sin()()cos()222

di ip i r in r i ip in i r qi ip i r in r i ip in i r i I t I t I I t i I t I t I I t πππωθθωωθπππωθθωωθ=--+-+=+--=--+-+=--- (1-8) 且上式(1-8)满足:

2

222

1()()qi di ip in i p in i i I I I I +=+- (1-9) 由数学关系可知,在转子旋转坐标系下高频电流相应的两个分量所形成的轨迹是以(I ip +I in )为长轴,(I ip -I in )为短轴的椭圆,且椭圆的长轴与转子旋转坐标系的 d 轴重合,则可知椭圆的长轴与α 轴的夹角就是所需要计算的转子位置角。图 1-2 即为转子在不同位置下的高频电流的轨迹图。由图可见,在转动过程中,椭圆形状一直未变,则说明电机只存在一个空间凸极。

图1-2 转子在不同位置下的高频电流的轨迹图 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机定子侧注入高频电压信号i v αβ 的原理图如下图 1-3所示。将高频电压信号加载到电流调节器的输出端,得到的电流矢量只包含正序和负序分量,但转子的位置信息只包含在电流信号的负序分量中,将得到的电流响应信号变换到与载波电压信号同步的参考坐标系上,则正序的电流信号变为直流值,可以很容易的用高通滤波器滤除。所以系统采用同步轴高通滤波器去除基波分量和正序分量,则余下的负序分量可以被用来跟踪转子的凸极,实现转子位置的检测。本系统利用电机作为旋转变压器,逆变器为载波注入的信号源。

图1-3 高频电压信号注入的原理图 二、 基于凸极跟踪的转子位置检测方法

为了从负序电流分量中提取出转子的位置信息,就必须滤除掉电机电流中的基频电流分量,低次谐波电流分量以及 PWM 开关谐波电流分量以及正相序电流

分量[1, 2~4]。由于基频电流分量,低次谐波电流分量以及 PWM 开关谐波电流分量与高频电流响应的频率差值较大,它们可以经过一般的带通滤波器进行滤除。设计带通滤波器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经过滤波器后高频电流信号的幅值衰减及相位滞后都最小;(2)同时经过滤波器后基频的电流值及 PWM 开关电流值的幅值衰减最大。本文采用时间延时电路再与原直轴电流信号做差的方法来实现滤波,时间延时电路如下图 2-1 所示。

图2-1 时间延时电路原理图 一般设置的延时时间为高频电流信号的半个周期,即/i τπω= ,再将其与延时前的电流做差。检测得到的两相直轴电流为:

cos()cos()cos(2)22sin()sin()sin(2)22B r ip i in r i B r ip i in r i I t I t I t t i i b i i i i b i i I t I t I t t ππωϕωωωαααβββππωϕωωω⎡⎤-+-+-+⎢⎥+⎡⎤⎡⎤==⎢⎥⎢⎥⎢⎥+⎣⎦⎣⎦⎢⎥-+-+-+⎢⎥⎣⎦

(2-1) 上式中,,b b i i αβ 为基频电流。

对于α 轴,当电流信号延时/i τπω=后,可得:

c o s ()c o s ()2

c o s (2)2

d B r r i p i i i n r i i I t I t I t t αππωϕωωπωπωωπ=--⋅+--+-+- (2-2) 上式再与延时前电流信号做差,可得:

2s i n ()s i n ()222cos()2cos(2)22

d B r r r i i ip i in r i i i I t I t I t t ααπ

π

ωϕωωωωππωωω-=---⋅⋅+-+-+ (2-3) 由上式可知,基频电流信号经过延迟后减小到原来的2sin(2)r i ωπω⋅ ,而且又由于高频信号的频率i ω 远大于基频信号的频率r ω

,则基频电流信号的幅值经过延迟后已经变得非常小,可以很好的滤除掉了;与此同时,经过延迟环节后,高频信号的幅值增大为原来的两倍,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将基波电流信号率除掉了。而且从上述分析可知每经过一次延迟将衰减基频信号,同时增大高频信号,系统连续用两次延迟,则可以更好的实现对无用信号的滤除及对高频电流信号的提取。而且通过这一环节并不会造成高频电流信号的相位滞后,可以提高估计转子位置的精度。

对于负相序高频电流分量,由于它与转子的凸极位置信息相关,当转子旋转在不同的位置时,负相序的高频电流分量的矢量位置也将不同,而且当转子的转速非常低时,正、负相序的电流矢量的频率也将非常接近,特别是当转速达到零时两者的频率达到一致,只是矢量的方向相反,这时常规滤波器将不能滤除掉正相序电流分量。鉴于此,本文选择同步轴高通滤波器(SFF )来实现对包含转子位置信息的负相序电流的提取。SFF 是通过坐标变换将高频电流矢量变换到与注入的高频电压矢量同步旋转的坐标系中,则正相序电流分量变为直流量,可以很容易的通过高通滤波器率除掉[5]。同步轴高通滤波器的原理图结构如下图 2-2所示。

图2-2 同步轴高通滤波器的原理框图的 图中ω 为同步轴坐标系的高通滤波器的截止角频率,一般选ω值都很低,通常 仅几赫兹,这样可以使信号在滤波后失真很小。到现在,基频电流以及低次谐波电流、PWM 开关谐波电流、正相序电流都先后被滤除掉了,剩下的就只有负相序高频电流分量,可以被用来跟踪转子凸极的有用信息,其矢量表达式为: (2()2)

r i j t in in i i e θθπαβ-+= (2-4)

从负相序高频电流信号中提取转子位置信息的方法很多,例如两输入信号的反正切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测得的高频电流信号本身存在较大的噪声干扰,则利用反正切变换所得到的转子位置信息也将存在较大的噪声干扰,从而影响估计的转子位置精度。若使用滤波器滤除噪声,又将导致估计值的相位滞后,影响位置信号的动态跟踪性。本文采用锁相环的方法来估计转子的位置,锁相环的结构一般包括[6]鉴相器、环路滤波器及压控振荡器三部分,它的基本结构如下图 2-3 所示。

图2-3 锁相环基本机构图 锁相环基本结构中鉴相器的作用是将外部的输入信号与锁相环的输出信号进行相位比较,产生的误差信号通入环路滤波器,用输出电压控制压控振荡器,最后达到输出、输入信号的频率和相位一致,这时环路即达到“锁定”状态,据此可以实现对转子位置的准确跟踪。

应用外差法(即相当于锁相环的鉴相器)可得转子位置的误差信号为:

ˆˆˆc o s (2)s i n (2)s i n 2()i n r i i n r i i n r

r e i t i t i αβθωθωθθ=---=- (2-5) 误差e 为环路滤波器PI 调节器的输入,当ˆ2()6

r r πθθ-< ˆˆsin 2()2()r r r r θθθθ-≈- 则上式(2-4)可变为:

ˆ2()i n r r e i θθ=- (2-6)

应用外差法可以获得与相位误差成正比的跟踪误差信号,只要通过调节使跟踪的误差信号趋近于零,既可以保证转子的位置估计角趋近于真实值。

将得到的误差值通入PI 调节(相当于锁相环中的环路滤波器),得到转速信号值,再经过积分环节(相当于锁相环中的压控振荡器),就可以得到转子位置的估计值。

基于外差法的锁相环路基本结构如下图2-4所示:

图2-4 基于外差法的锁相环基本结构 由上图2-4可知,

ˆr i k e ω

'= (2-7) ˆˆr r p k e θω'=+

(2-8) 上式中, ˆr ω

为转子速度的估计值, ˆr θ 为转子位置的估计值, i k 、p k 为增益值,为转子位置的误差信号。

由上述的锁相环基本结构图可得锁相环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22222()222()22212()i in p in p in i n n i in p in i n n in p k I k I k s I k s s G s k s I k s I k s s I k s

ξωωξωω+++===++++++ (2-9) 其中,ξ 为阻尼系数;n ω 为无阻尼自振荡角频率。

其值可表示为:

n i ω= (2-10)

ξ=

(2-11) 系统误差传递函数为:

2

22()1()2n n s E s G s s s ξωω=-=++ (2-12)

由反馈控制原理可知,(2-9)的传递函数对于斜坡及阶跃函数的稳态响应为零,说明在恒转速阶段,速度及角度响应均无静差[7]。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大于n ω 时,

锁相环将不能再跟踪参考信号的相位及频率。当输入的位置信号为加速度信号时,锁相环的输出是存在误差的,假设输入的位置加速度信号为:

2()r t at θ= (2-13)

对上式(2-13)做拉氏变换得:

3()r a s s

θ= (2-14) 应用拉氏变换的终止定理,可得稳态误差为:

320lim ()r s n a a s E s s θω→∆=⋅⋅=

(2-15)

由上式(2-13)可以看出,转子的位置误差与加速度成正比。

三、 磁极极性的判别

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是以永磁同步电机的凸极性为基础的,但是该方法存在磁极的极性不确定性。当定子的电枢磁势与永磁体的磁势垂直时[8~9],电机的启动转矩最大, 却有90度 和270 度之分,即有N 极和S 极的磁极极性分别。若为90度时,电机将以最大转矩起动,但若为270度时,电机将以最大转矩反向起动。则只有确定电机的 N 极及S 极,才能确保电机的正确启动。

当考虑电机的转子磁路饱和效应时,由注入高频电压产生的高频电流相应变为:

()(2)(22)(23)

2223i r i i r p i r N j w t j t j t j t i ip in i I e I e I e I e ππθωωθψωθψαβ--+-+-++=+++ (3-1) 上式中第一项为正相序电流分量,第二项为负相序电流分量,第三、四相为饱 和电流分量。为了提取饱和电流分量,将饱和电流分量乘以2i j t e ω- ,再将其通过低通滤波器,得: R e ()ˆ()()22

ˆcos()r p r p j j pol r r

I e e I θψθψξθθ⋅-+--+=⋅=- (3-2) 当估计的转子位置信息与实际的转子位置信息一致时, ˆcos()1r r

θθ-= 即ˆr r θθ= 反之,若ˆcos()1r r θθ-=- 即ˆr r θθπ-= 因此,通过判断pol

ξ 的正负值 就可以检测出转子的 N 、S 极,实现对估计的转子位置的补偿。

磁极极性检测的原理图如下图 3-1 所示。

图3-1 磁极极性检测的原理图 四、 参考文献

[1] 马宪民,电动汽车的电气驱动系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2001,21(3):

83~86

[2] 陈清泉,孙立清,电动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交通,2005,23(4):24~28

[3] Hui Wang ; Changsong Wang ; Yafeng Deng ; Zhiyu Wang ; Hongxia Liu

Informatics in Control,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CAR), 2010 2nd International Asia Conference on

[4] 陈清泉著,现代电动车、电机驱动及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5] Liu Ying ; Zhou Bo ; Feng Ying ; Wei Jiadan ; Shi Mingming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PESA), 2011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6] Ravikumar Setty, A. ; Wekhande, S. ; Chatterjee, K. Power Electronics (IICPE),

2012 IEEE 5th Ind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7] Gheorghe Daniel Andreescu, Position and Speed Control of PMSM Drives Based

on Adaptive Observer , EPE’99 Lausanne

[8] Liu Ying ; Zhou Bo ; Feng Ying ; Wei Jiadan ; Shi Mingming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PESA), 2011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9] 马小亮,大功率交-交变频调速及矢量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哈工大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

哈工大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 哈工大电气工程系的前身是电机系,建立于1952年,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电机系之一。电气工程系设有电气工程(电工)博士后流动站;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4个博士点,其中电机与电器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8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设有1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国防重点专业,分为微特电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电器、楼宇自动化五个专业方向;拥有三个教学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中心和学生电子科技创新中心。 电气工程系现有专职教师117人,其中教授48人(含院士2人、博导41人),副教授3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带头人3人。 建系50多年来,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育人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材;现已培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共计13000余人。着名校友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企业家耿昭杰、院士封锡盛、俞大光、马大遒等。 电气工程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与研究环境,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近年来,出版18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电工学》等6部教材着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或国家级教材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4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课3门,省级精品课2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 所长:徐殿国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史沿革:“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电力传动教研室”,它是国内最早创建的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研究所现隶属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1981年获“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师资队伍: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12名,讲师3名。 研究方向:电能质量控制技术、高性能伺服驱动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太阳能、风能)、特种开关电源技术、智能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电力线载波通信及组网等等。 代表性成果:近年来获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与美国罗克韦尔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等着名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合作;是“中国电源学会照明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

foc 高频注入算法

foc 高频注入算法 FOC(Field-Oriented Control)是一种电机控制方法,通过将 三相交流电机的控制分解为两个正交的分量,在转子定向上施加控制,从而使电机可以以最佳效率运行。在FOC高频注入 算法中,通过注入高频电流来测量电机的实际参数,以便更好地进行控制。本文将解释FOC高频注入算法的原理和相关参 考内容。 FOC高频注入算法的原理是在电机驱动过程中,通过在转子 定子上注入高频电流来干扰电机的运行,从而测量电机的实际参数,如电阻、电感和电机的转动惯量。这些测量值是控制电机的关键参数,可以用来实现更精确的控制。FOC高频注入 算法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电流注入方式,通过注入高频电流,可以更好地测量电机的实际参数,从而提高电机的控制精度和效率。 FOC高频注入算法的关键是如何注入高频电流并测量电机的 响应。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高频信号发生器和电流传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会产生一个高频信号,可以将这个信号传送给电机的定子上。电流传感器可以测量注入到电机中的高频电流,从而得到电机的实际参数。根据电流传感器测量的值,可以得到电机的电阻、电感和转动惯量等参数,进而用于更精确的控制。 FOC高频注入算法在电机控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 无刷直流电机上应用FOC高频注入算法,可以通过测量电机 的实际参数来实现更精确的位置和速度控制。在工业自动化领

域,FOC高频注入算法可以用于控制交流电机,实现更高的效率和精度。在电动汽车领域,FOC高频注入算法可以用于对电机进行精确的控制,提高电动汽车的驱动性能和能效。 对于FOC高频注入算法的研究,有许多相关的参考内容可供学习和参考。以下是一些不涉及链接的相关参考内容: 1. 高频注入法在交流电机参数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该论文介绍了高频注入法在交流电机参数测量中的应用,包括注入电流的设计和测量结果的分析。 2. 基于FOC高频注入法的无刷直流电机精确控制:该论文研究了基于FOC高频注入法的无刷直流电机精确控制的方法,包括注入电流的设计和控制策略。 3. FOC高频注入法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的应用:该论文探讨了FOC高频注入法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对电机参数的测量和对驱动系统性能的提高。 4. 基于FOC高频注入法的交流电机控制策略优化:该文献研究了基于FOC高频注入法的交流电机控制策略优化,包括注入电流的设置和控制器参数的优化。 通过学习和参考这些相关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FOC高频注入算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而在电机控制领域进行更精确和高效的控制。

哈工大电机新技术论文----高频注入法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电机新技术 院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姓名: XXX 学号: XXXX 2012年5月

基于高频注入法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电动汽车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这两大难题的重要途径,因而逐渐成为新一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发展方向。鉴于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 )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已经在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降低电动汽车电气驱动系统的成本与复杂性,并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基于高频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针对纯延时滤波、锁相环、同步轴高通滤波等环节的实现方法、参数的选取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传感器 矢量控制 高频注入 锁相环 一、 高频注入法估计转子位置和转速的基本原理 高频注入法估计转子位置和转速基本原理为:通过在电机端注入一个三相平衡的高频电压(或电流),利用电机内部固有的或者人为的不对称性使电机在高频信号激励下产生响应,通过检测高频电流(或高频电压)响应来提取转子位置和速度信息。高频注入法可以分为旋转高频注入法和脉振高频注入法,根据注入信号的性质又分为高频电压注入法和高频电流注入法,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高频注入法均要求电机内部具有凸极效应,第二章中已经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其L d < L q ,电机呈凸极特性,而且该凸极不受定子电流的影响,采用高频注入法追踪转子位置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本论文采用的是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框图如图1-1所示。下面详细分析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估计转子位置的基本原理。 图1-1 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框图 永磁同步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为: 0000s s u i R p u i R p αααβββψψ⎡⎤⎡⎤⎡⎤⎡⎤⎡⎤=+⎢⎥⎢⎥⎢⎥⎢⎥⎢⎥⎣⎦⎣ ⎦⎣⎦⎣⎦⎣⎦ (1-1) 永磁同步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为: 0000s s u i R p u i R p αααβββψψ⎡⎤⎡⎤⎡⎤⎡⎤⎡⎤=+⎢⎥⎢⎥⎢⎥⎢⎥⎢⎥⎣⎦⎣ ⎦⎣⎦⎣⎦⎣⎦ (1-2) 磁链方程为:

基于交流注入法的电池内阻测试电路设计 电子信息专业毕业论文

┊┊┊┊┊┊┊┊┊┊┊┊┊装┊┊┊┊┊订┊┊┊┊┊线┊┊┊┊┊┊┊┊┊┊┊┊┊ 绪论 电池作为电源,已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通信等行业。如果电池失效或容量不足,就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所以必须对电池的运行参数进行全面的在线监测。电池状态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它的内阻。不同类型的电池内阻不同。相同类型的电池,由于内部化学特性的不一致,内阻也不一样。正常情况下,内阻小的电池的大电流放电能力强,内阻大的电池放电能力弱。无论是电池即将失效、容量不足或是充放电不当,都能从它的内阻变化中体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电池内阻,对其工作状态进行评估。为了更好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选择手持电池测试仪作为这次论文的设计对象。这不仅使我们对专业知识学有所用,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对这种技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另外,也可使我们对单片机应用技术,单片机与I/O接口及C语言程序的设计等知识有更进一步的掌握。 从上个世纪开始,测量电池的内阻,工程上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两种方法是直流放电法和交流注入法。直流放电法是由电池组产生一个瞬间负载电流,然后测出电极柱上电压的瞬间负载电流,然后测出电池在接通了负载后几秒钟内电池端电压和流过电池电流发生的变化。通过负载接通时的瞬间电压降和断开负载时的瞬间电压恢复便可以推导出电池的直流内阻,这种方法电路中需要在瞬间让电池放出大电流,需要较大的负载,瞬间发热十分可观,不易被设计成便携式仪表,因此该方法已被淘汰;交流注入法是用一个交流源注入几十毫安的电流到电池内部,然后测出电池极柱上的响应,通过欧姆定律计算得到电池阻抗。该方法无需放电负载,电流较小,容易做到体积小、省电、便携,使用相敏检测,测量精密高,速度快,适用范围广,测量精度高,对蓄电池的损害小,可以对蓄电池进行安全的在线监测管理,是目前通用方法。因此,本文最终选择使用交流注入法来实现电池内阻测试电路的设计。 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相敏检测技术在电测性能测试中的应用,以及检测信号采集调理、处理和数据显示功能。 课题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1)能够正确测量、显示外接电池的内阻及其电压大小,能够手动选择量程并且测量需要达到±1%以内的精度要求; (2)需要满足手持设备的要求,可以对其内部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操作,并且实时显示当前所处的充电状态; (3)能够自动记忆上次关机或断电操作之前仪器所使用的量程。

哈工大硕士论文格式

哈工大硕士论文格式 【篇一:哈工大硕士论文模板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范例 说明: 规范中所引用的示例,只作为论文书写格式的示范,并不代表论文研究内容的示范。 博士学位论文 ↑ (宋体小1号字加粗) 局部多孔质气体静压轴承关键技术的研究 ↑ (黑体2号字)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partial porous externally pressurized gas bearing ↑ (times new roman 2号字加粗,题目太长时可用小2号字) 于冬梅 ↑ (宋体小2号字加粗) 哈尔滨工业大学←(楷体小2号字加粗)宋体、times new roman 小2号字加粗)2007年6月←(年、月用阿拉伯数字, ↑↑ (宋体小4号字)(宋体小4号字) 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 (宋体小2号字加粗) 局部多孔质气体静压轴承关键技术的研究 ↑ (黑体2号字) 博士研究生:□□□ 冒号左侧 用黑体4 号字,冒号

右侧用宋 体4号字, 多倍行距 1.5。 导师:□□□教授申请学位:工学博士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所在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答辩日期: 2007年6月 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dissertation for the doctoral degree in engineering ↑ (times new roman 小2号字)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partial porous externally pressurized gas bearing ↑ (times new roman 2号字加粗,题目太长时可用小2号字) candidate: supervisor:□□□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doctor of engineering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speciality: automation school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affiliation: date of defence: june, 2007 (times new roman 4号字) prof.□□□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篇二: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2011年1月 目录 1 内容要 求 ....................................................................................................... . (1)

电气工程概论论文

电气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中文摘要 电气工程涉及电机电器及其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新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的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控制系统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 电气工程专业启示现状 基本内容 电机电器及其控制技术: 电机是以电磁感应现象为基础实现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及变换电能的机械,包括旋转电机和变压器两大类,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电能的生产、传输和分配,驱动各种生产机械和装配,作为各种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智能化的重要部件。电机的应用领域,电力工业、工业生产部门与建筑业、交通运输、医疗办公设备与家用电器和航天航空国防。电机的发展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机无处不在,我们的空调,我们的电冰箱,我们的微波炉,我们的电脑,或多或少都有电机的存在,甚至有人把一个家庭中拥有电机的数量看作是衡量一个家庭生活水平的标准。可见电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设备和相应的辅助系统,按规定的技术和经济要求组成的一个统一系统。电力的应用有照明、电加热、电力拖动、电化学和节约用电。为了充分发挥电力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满足用户需求、安全可靠性需求、环保和生态需求。由于电源点与负荷中心多数处于不同地区,也无法大量储存,故其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并在同一地域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电能生产必须时刻保持与消费平衡。因此,电能的集中开发与分散使用,以及电能的连续供应与负荷的随机变化,就制约了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据此,电力系统要实现其功能,就需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设置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以便对电能的生产和输运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确保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 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力传动: 电力电子技术就是以电子器件为开关,把能得到的电源变换为所需要的电源的一门科学技术应用,它是电子工程、电力工程和控制工程相结合的一门技术,以控制理论为基础以微电子器件或微计算机为工具,以电子开关器件为执行机构实现对电能的有限转换。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六个方面,集成化、模组化、智能化、高频化,不断提高装置效率和不断拓展电压应用范围。在如今节能与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电气传动的优势更加

基于无滤波器方波信号注入的永磁同步电机初始位置检测方法

基于无滤波器方波信号注入的永磁同步电机初始位置检测方法张国强;王高林;徐殿国 【摘要】针对无位置传感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初始位置检测中,传统的基于凸极跟踪的短脉冲电压注入法难以确定脉冲宽度和幅值、实现困难、二次谐波分量法信噪比低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无滤波器方波信号注入的IPMSM初始位置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向观测的转子d轴注入高频方波电压信号,采用无滤波器载波信号分离方法解耦位置误差信息,通过位置跟踪器获取磁极位置初定值;然后基于磁饱和效应,通过施加方向相反的d轴电流偏置给定,比较d轴高频电流响应幅值大小实现磁极极性辨识;最后,通过2.2kW IPMSM矢量控制系统对提出的基于无滤波器方波信号注入的初始位置检测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收敛速度较快,可在IPMSM转子静止或自由运行状态实现初始位置辨识和低速可靠运行,位置观测误差最大值为6.9°.%With regard to the initial position detection for position sensorless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IPMSM) drives, existing saliency-tracking-based methods have difficulties to determine the amplitude and width of the pulses for the short pulses injection method, and also have low signal-noise ratio for the position-dependent secondary-harmonics-based method. Hence, this paper presents a filterless square-wave voltage injection based initial position detection scheme for position sensorless IPMSM drives. A high-frequency square-wave voltage vector is injected in the estimated d-axis, then the position error information is demodulated through filterless carrier signal separation, and the position tracking observer is adopted to obtain the initial position. Based on the magnetic saturation effect, the magnetic

基于双线性变换的IPMSM无传感器控制

基于双线性变换的IPMSM无传感器控制 LI Luping;XU Yongxiang 【摘要】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效率高、易于弱磁扩速等优点,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航天和家用电器等场合.为了提高电机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其成本,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获得了广泛研究.本文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在低速下反电动势非常小因而难于观测转子转速和位置的问题,使用了一种高频注入方法.在对比分析后选择高频脉振注入法作为激励方法,在滞后dq坐标系45°的测量坐标系中处理高频电流响应,并对比了2种经后向欧拉法和双线性变换法离散化的锁相环环路滤波器的效果,同时采用零极点配置法设计锁相环的压控振荡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转子位置误差可以保持在0.1rad以内,可以有效地观测低速时IPMSM的转子位置. 【期刊名称】《大电机技术》 【年(卷),期】2019(000)001 【总页数】6页(P25-30) 【关键词】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高频电压注入;锁相环;双线性法【作者】LI Luping;XU Yongxiang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351

对于工作在特殊场合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例如水下电机等,提高其可靠 性并降低成本是非常重要的,自此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随之成为研究热点。目前,主要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电机基频的反电动势观测法,一般结合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及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SMO)[1-3]。另一类则是基于电机凸极特性的算法[4],电机的凸极特性包括永磁体安装方式造成的机械凸极性及电机d轴磁场增磁造成的饱和凸极性。电机在中高速运 行时反电动势较大,可以建立观测器检测反电动势,从而获得转子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因此成为中高速范围内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主要方法。但是电机运行在低速及零速时反电动势较小,很难用观测器准确观测。 电机低速运行时可以利用其凸极特性,通过向电机施加额外的高频激励提取转子位置,如高频脉振电压信号、高频旋转电压信号、高频方波电压信号和高频电流信号注入等[5],由于电机控制一般采用电压源型逆变器,所以高频脉振及高频旋转电 压信号注入成为主流方法。本文在对比分析高频脉振电压注入和高频旋转电压注入的基础上,使用一种在滞后同步旋转坐标系45度的测量坐标系中提取转子位置误差的后处理方法[6]。利用PLL的跟随功能实现对转子位置的精确估计[7-9],结合传递函数与双线性离散方法设计PLL的环路滤波器,滤除误差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同时利用零极点配置方法设计PLL的压控振荡器。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 了完整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并且结合仿真结果在电机控制平台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50r/min以下,转子位置估计误差在0.1rad以内,可以有效地实现对IPMSM转子位置的检测。 在转子同步旋转坐标系(dq轴系)中,PMSM的数学模型为: 在定子两相静止坐标系(轴系)中,数学模型为: 其中,ud,uq,uα,uβ为定子电压在dq、αβ轴的分量,id,iq,iα,iβ为定 子电流在dq、αβ轴的分量,Rs为定子相电阻,ωe为转子电角速度,Ld,Lq为

变频技术论文2000字论文

变频技术论文2000字论文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能源全球性短缺,变频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店铺整理了变频技术论文2000字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变频技术论文2000字论文篇一 浅议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 摘要:调速和起制动性能、高效率、高功率因数的节电效果、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国内外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式。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能源全球性短缺,变频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纺织、造纸、食品等各个行业以及风机、水泵等节能场合,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高电压、大电流的SCR,GTO,IGBT,IG-GT以及智能模块IPM(IntelligentPowerModule)等器件的生产以及并联、串联技术的发展应用,使高电压、大功率变频器产品的生产及应用成为现实。 关键词:变频器,控制技术,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诞生至今已近50年,他对人类的文明起了巨大的作用.近10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气传动技术面临着一场历史革命,即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和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取代模拟控制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是当今节电、改善工艺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环境、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主要手段。变频调速以其有益的 调速和起制动性能、高效率、高功率因数的节电效果、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国内外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式。 1.变频调速技术的现状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通常由电动机、控制装置和信息装置三部分组成。电气传动可分为调速和不调速两大类,调速又分为交流调速和直流调速两种方式。不调速电动机直接由电网供电。但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原本不调速的机械越来越多地改用调速传动以节约电能,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量。以我国为例,60%的发电量是通过电动机消耗的。

开题报告--有源电力滤波器

中北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王超永学号:08050446x15 学院、系: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设计(论文)题目: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 指导教师:

2011 年11月2日

文献综述 随着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在高压交流电力系统中日益广泛的应用,谐波和无功等问题严重地威胁着系统自身的安全稳定运行。而传统的LC滤波器等有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的诸多缺陷,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滤波器——有源电力滤波器,是利用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产生与负荷电流中谐波分量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电流来抵消谐波的滤波装置。既实现了动态跟踪补偿,又可以补谐波和补无功。 滤波器,顾名思义,是对波进行过滤的器件。“波”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物理概念,在电子技术领域,“波”被狭义地局限于特指描述各种物理量的取值随时间起伏变化的过程。该过程通过各类传感器的作用,被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时间函数,称之为各种物理量的时间波形,或者称之为信号。因为自变量时间是连续取值的,所以称之为连续时间信号,又习惯地称之为模拟信号。 随着数字式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飞速发展,为了便于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处理,产生了在抽样定理指导下将连续时间信号变换成离散时间信号的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也就是说,可以只用原模拟信号在一系列离散时间坐标点上的样本值表达原始信号而不丢失任何信息,波、波形、信号这些概念既然表达的是客观世界中各种物理量的变化,自然就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各种信息的载体。信息需要传播,靠的就是波形信号的传递。信号在它的产生、转换、传输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由于环境和干扰的存在而畸变,有时,甚至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这种畸变还很严重,以致于信号及其所携带的信息被深深地埋在噪声当中了。

偏磁式消弧线圈的调谐原理

偏磁式消弧线圈的新型调谐原理 摘要偏磁式消弧线圈的现有调谐方法,在电网极度平衡地区,电容电流检测精度受到限制。本文提出采用注入法的偏磁式消弧线圈的新型调谐方法,并进行系统设计,研发出基于双机通讯式的采用注入法的偏磁式消弧线圈控制器样机。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原理正确,满足现场应用要求。 关键词偏磁消弧线圈注入法双机通讯 1 引言 偏磁式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附加的直流励磁磁化铁心的磁导率,实现电感量连续变化[1]。如图1所示,通过改变励磁绕组中的直流电流,使直流励磁磁化铁心的磁导率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工作绕组的电感L的调节。偏磁式消弧线圈是一种可连续调节电感的消弧线圈,它的内部为全静态结构,无运动部件,工作可靠性高,其响应速度快且可在消弧线圈承受高电压时调节电感值。 文献[1]的研究结果表明,偏磁式消弧线圈的励磁绕组中不仅含有励磁电源提供的直流励磁电流,而且还含有由交流侧感应出的直流电流分量及一系列偶次谐波电流分量。在交流工作绕组中,不仅含有基波电流,而且还含有一系列奇次谐波电流。励磁绕组中的感应电流分量对控制系统有较大影响,交流工作绕组中的谐波电流直接影响到补偿效果。 经过多年的研究,文献[1]提出的新型偏磁式消弧线圈,通过消弧线圈本身结构上的变化,使得励磁绕组中的感应电流分量在性质上变为电压源型,在数值上大大减小;交流绕组中的谐波电流大大减小[1],谐波电流最大时小于4%。对这种新型偏磁式消弧线圈控制的基础是它的高低压调节特性。(注:后文所提及的消弧线圈都是以新型偏磁式消弧线圈为研究对象)

针对偏磁式消弧线圈可连续且可精确调节电感的特点,在高度平衡的电网中电容电流地检测采取类似于谐振法的原理。有一定不平衡电网中电容电流地检测,采取三点法,即利用三点电压值确定电网阻尼率及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具体可参见相关文献[1][6]。 新型偏磁式消弧线圈按照上述原理进行自动调谐,在现场有一定的运行经验,但是在一些电网极度平衡地区,电容电流检测精度受到限制。例如在山西某变电站(后来数据分析知该地区电网接近极度平衡)在暴雨天气中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但是消弧补偿装置并没有检测到故障,因而不能得到及时补偿,引起大片地区停电,影响安全生产。所以有必要寻求一种更加完善的检测方法。 新型偏磁式消弧线圈的控制特性以其自身的高低压调节特性为基础。图2 研究偏磁式消弧线圈的高低压调节特性。 在新型偏磁式消弧线圈低压状态下(对应于电网正常运行),进行电容电流的检测。由图2偏磁式消弧线圈的实测低压调节特性曲线看出,开始段的斜率太 微小变化,工作绕组电流变化很快,即大,随着控制绕组(励磁绕组)电流I k0 电感电流分辨率低。所以利用类似谐振法检测电容电流的检测精度受到限制。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案,一种可能的方案是提高控制电流的分辨率,来提高励磁的精确度。目前国内有些厂家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是这对电源的要求很高,对当前水平来说,设计制造比较复杂困难,并且没有很好的经济性。另一种方案是采用新的检测原理,注入法可以使消弧线圈在电感电流下限位置(即对应于消弧线圈的电感上限值),通过注入信号,检测电容电流。

变频电机设计及调速系统研究-外文文献及翻译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变频电机设计及调速系统研究 外文题目: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Z-source Inverter Fed Induction Motor Drive 译文题目:Z源逆变器的驱动性能分析 学生姓名: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姓名: 评阅日期:

Z源逆变器的驱动性能分析 摘要:本篇论文提出了三次谐波输入逆变器时最大恒定升压控制的仿真及其性能分析,该方法可在固定的调制指数下获得最大的电压升压。Z源逆变器是一种全新的电力转换概念,其主要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相比较于传统的逆变器,Z源逆变器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可以应用于所有的交/直流转换。并且所有传统PWM 调制法都可以应用于Z源逆变器的控制。最大升压控制法通过保持固定的直通占空比消除了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的低频脉动,同时减少了开关器件的电磁应力。最大升压法仅适用于相对较高的输出频率,然而最大恒定升压控制法中的Z 源网络的设计仅取决于开关频率,而与输出频率无关。在本文中Z源逆变器的升压系数、输出直流线电压、电容电压、输出交流电压、电压增益等参数由调制指数固定的最大升压控制法所确定,并由仿真和实验验证。 关键词传统逆变器,Z源逆变器,升压系数,PWM,三次谐波,电压增益。 1.引言 逆变器是直流/交流的转换设备。以直流形式输入的电压或电流被转换为交流电压输出。改变直流输入或改变逆变器增益都可以对输出电压进行控制。传统逆变器广泛应用于工业中的变速驱动及其他场合,根据其输入的不同可分为两种:a电压源逆变器。b电流源逆变器。脉冲宽度调制可以控制逆变器的增益,不同的PWM技术就是用来控制此类逆变器。PWM控制技术还降低了输出信号的谐波失真并且提高了逆变器的性能。三次谐波输入PWM的方法消除了输出波形中的三次谐波分量,而且提供了比常规PWM技术更大范围的调制指数。这些PWM 波形可以通过使用带无源和有源元件的模拟电路产生,也可以由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产生[4]。 图1.传统电压源逆变器 图 1 显示了传统三相电压源逆变器:一个大电容并联在输入侧的直流电压

哈工大论文撰写规范0609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它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其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1.论文结构及要求 论文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 1.1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论文题目不应超过25字,不得使用标点符号,不设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摘要 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炼,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应包括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 1.3 目录 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1章。绪论应说明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管类论文的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绪论只是文章的开头,不必写章号。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论文主体的内容要求参照《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若干规定》第六条。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 1.4.3 结论 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400~1000字。 1.5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1.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和广博程度。论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 对本科理工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10 ~ 15篇,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7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但对土建类专业,学术期刊类文献和外文文献篇数可酌减,具体数量由相关院(系)确定; 对本科文科、管理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15 ~ 20篇,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12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 在论文正文中必须有参考文献的编号,参考文献的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不宜做为参考文献引用。但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各种标准、规范和手册可作为参考文献。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学院概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成立于1993年10月,学院设有二个系: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电气工程系,十六个研究所/室;三个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五个实验中心;四个面向全校开课的技术基础课教研室:电工基础教研室、电工学教研室、电子学教研室、公差与仪器零件教研室。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学院现有二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个国防重点学科。二个博士后流动站、二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六个硕士点、一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 学院不仅有治学严谨、学术造诣很深的工程院院士梁维燕教授、陈清泉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蔡惟铮教授、省级名师吴建强教授,还有许多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出类拔萃、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学院现有教职工283人,其中专任教师209人:教授7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54人;教学带头人8人),副教授69人,讲师47人,助教20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67.94%,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2.68%。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 学院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创造了多学科交叉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拓宽学生视野,所培养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适应

社会发展需要。 学院同国内外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已与美、英、法、俄、日、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著名大学及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国际著名公司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13个,共争取外资达950万元。 近三年来,学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研经费超过1亿8千万元。SCI、EI、ISTP检索文章658篇,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专利8项,专著3部。2004年投入教学建设经费635万元,在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近五年获教学研究成果奖5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9项;省教育科研奖26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4项,近三年出版教材48部,获国家教材奖4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优秀课程6门。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名师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省师德建设十佳标兵1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办学思路清晰、办学思想科学、正确,正在持续发展成为名师名生辈出,名课、名教材大量涌现,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的知名学院。 一、办学指导思想 1.1学院定位 根据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体制与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为国家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