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系统集成,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系统组成

信息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的集成:

(1)硬件集成

使用硬件设备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例如使用路由器连接广域网等。

(2)软件集成

软件集成要解决的问题是异构软件的相互接口。

(3)数据和信息集成

数据和信息集成建立在硬件集成和软件集成之上,是系统集成的核心,通常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合理规划数据和信息

?减少数据冗余

?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

?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密

(4)技术与管理集成

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效益,使各部门协调一致地工作,做到市场销售、产品生产和管理的高效运转,是系统集成的重要内容。

(5)人与组织机构集成

系统集成的最高境界,提高每个人和每个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通过系统集成来促进企业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

系统特点

系统集成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有机构成、系统的效率、系统的完整性、系统的灵活性等,简化系统的复杂性,并最终为企业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以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

数据量高速膨胀、网络异构化程度加深,加剧了数据的破碎性。企业拼合失落的“数据碎片”需求的升温,让企业数据集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跨越式的技术门类。

与我们熟知的“信息孤岛”相比,“数据孤岛”形容的是IT环境中最基本元素—数据的

离散状态。毋庸置疑,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信息资产,但是在现实环境中,企业数据往

往会因天然的业务分隔或行政分划,或者是IT应用复杂性的增加而驻留在不同的应用程序、数据库和遗留系统中。如何把不同来源、格式和质量的数据通过逻辑或物理的方法

集中起来,实现企业级数据的全面共享,进而为企业决策等高级应用提供支持,提升数

据资产的价值,是数据集成技术肩负的使命所在。

除了集中企业内部分散的业务数据之外,数据集成还能够在并购、分拆等商业行为

发生时充当IT边界变更后企业数据的“黏合剂”。对于现阶段频繁发生的企业并购行为而言,数据集成能够帮助这些企业在短期内实现应用整合。

以苏格兰的哈利法克银行和苏格兰银行合并为例,由于专注的金融服务领域具有明

确的互补性,两家银行的结合被业界广为称道。但是要合并两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系统中

的6亿份数据记录却是件异常艰苦的工作。为了实现信用卡业务数据合并的目标,两家

银行启动了持续性的集成操作。首先,哈利法克银行将其核心信用卡应用软件从First Data Resources平台迁移到EDS平台;然后,利用甲骨文和Business Objects建立一

个简单的报表数据库,并对3亿份记录进行了数据更新;最后,运用Informatica PowerMart套件所提供的ETL(抽取、转换和装载)功能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将剩余的

3亿份记录添加其中。整个过程仅历时四个月,数据集成工具所提供的自动化建模、多数据源导入特性使合并工程的效率大幅提升。

多维度技术视角

数据集成与BI(商业智能)、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同时它也被认为是能够提升企业业务响应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数据集成对业务敏捷化的

关键支持能力,使其正在成为促进不同应用间协同的基本保证。要给“数据集成”下一个定义并不容易,对于具有不同技术背景、不同知识体系的人而言,其概念的差异性明显。

对开发人员而言,数据集成往往等同于数据联合,即把分散在不同位置的数据集中起来;对架构师来说,数据集成通常意味着应用消息的互联;对BI分析人员而言,它意味着数据的汇聚,以及数据清洗、规范化的过程;而对IT系统的使用者业务人员来说,他们希望数据集成并不是“服务”、“数据库”、“数据仓库”等概念的堆砌,而是真正数据语义的集中。

而从项目实施的流程与结果上看,数据集成需要拥有一个狭义的定义。SAS中国华东区解决方案经理张天峰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数据集成代表着不同系统、不同存储介质中的数据被集成到同质数据环境中,并以统一数据视图的形式予以展现。他还强调,数据集成并不是一项新技术,从有数据库开始就一直存在发展。“数据集成之所以在近期被中国用户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的数据积累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数据集成需求逐渐暴露所引发的。”他说。

Informatica中国区副总经理林杨则表示,无论立足于哪种视角,项目实施的范围如何,数据集成项目的进程都是要由业务来驱动的。数据集成项目实施的过程往往要经历业务流程的变更、业务逻辑的修改和应用规模的扩充,这决定了数据集成持续性部署的特性。在项目推进的各个阶段,其对业务运营的贡献是衡量数据集成的效果与价值的关键准则。

多元化技术路径

数据集成是企业数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框架由不同层次和种类的技术所构成。其中,数据仓库ETL是一个重要分支。针对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一致化和集成问题,ETL能够通过数据抽取、数据转换和数据装载的连续操作,实现对跨平台、多系统数据的高效集成。基于ETL的数据集成在企业中的应用非常普遍,但传统ETL工具基本上不具备实时处理能力,其数据抽取操作以定时从业务系统中抽取的方式进行。不过,随着实时分析与处理功能成为应用主流,具备实时消息处理、数据流功能的新一代ETL工具已经出现。

在实时能力方面,以XML为基础的实时数据整合技术更为擅长。这种消息队列技术最早应用在银行的票据交换系统中。实时数据整合与ETL的数据转换操作有所差别,前者只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不做内容转换。

据SAS的张天峰介绍,数据集成还包含一些基础层面的技术。例如,数据同步/迁移技术。以银行应用居多,该技术仅支持数据复制,应用的范围限于同质数据系统以内。另外,映像/同步技术支持以磁盘映像的方式实现数据的物理同步,同时支持实时和非实时操作,但不支持数据清洗和转换的功能。“ETL还有一个衍生的技术分支ELT(抽取、装载和转换),ELT宣称对传统ETL技术进行了改进,但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说。除此之外,从数据集市衍生出来的主数据管理也是数据集成应用的重要支持技术之一。

张天峰认为,在现阶段,ETL和消息队列是数据集成领域相对成熟的规范化技术,但技术产品化的程度仍有待提升。

依托平台跨越式集成

多元化的技术路径决定了数据集成部署方法的多样性。作为BI应用的基础工程,不同种类的数据集成技术会分阶段地在企业中进行实施,从而加剧了IT基础架构的复杂程度。

据Informatica的林杨介绍,目前数据集成项目有三个主要的实施角度:一是数据集成平台,由独立于数据库平台的软件供应商提供,能够实现跨数据库平台、多种应用系统的数据集成,其过程中用户不会受到数据库类别的限制,集成操作最为灵活和自由;二是ERP或数据库厂商提供的数据集成技术,主要是从数据库集成的角度出发,包含报表、查询等功能。其优点是在同品牌的应用系统(例如SAP、甲骨文)中具有一定的整合优势,但弱点是外部集成能力不强,兼容性差;三是基于手工编程的数据集成。也被称为“非企业级集成”,这种集成操作往往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标准化和规范性均较差。

林杨指出,目前手工编程方式在我国仍有8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基本上等同于北美市场5~6年前的情况。“这种方式最大的弱点是,项目实施成果不能复用,只是单个项目受益,不具可扩展性”他说。

对于具有持续性、充足数据集成需求、同时渴望借助其发掘企业数据商业价值的用户而言,数据集成平台是一个明确的着眼点。林杨表示,企业的IT部门在数据迁移、数据整合、数据同步、数据仓库等不同的业务领域都会使用到各式各样的数据集成技术,但是要解决企业数据碎片的问题还是要借助统一的数据集成平台。

过去,IT部门通常基于单个项目实施数据集成,但针对不同的集成内容却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一个团队采用ETL工具,另一个团队手工编写脚本和EAI(企业应用集成)代码,还有其他团队使用软件供应商的专用工具。如此一来,便导致了IT环境中一次性数据集成技术的剧增。数据集成技术的叠加让IT基础架构变得更加复杂和脆弱,同时也造成了其管理成本的大幅增加,一旦企业引入外包、SaaS等新的服务或应用,架构的复杂性会继续上升。

林杨指出,建立在统一平台和服务共享基础上的数据集成是许多大型企业的通用做法,同时也正在成为客户的主流选择。“数据集成平台赋予了IT部门对数据集成技术灵活调用和分配的能力,使集成操作的协调性大大增加。从长期看,降低了数据集成的成本,同时还能够满足企业在IT审计、法规遵从等方面对数据管理的需要。”林杨说。

赛迪顾问-大型企业并购重组信息化整合方案

本期主题:大型企业并购重组信息化整合方案 第一章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目标及原则 1.1 总体目标 在央企集团整体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指引下,以坚持央企集团信息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原则为前提,以最大化的保护利用并购企业现有IT资产为核心,以并购企业现有系统改造、网络对接集成、信息资源整合、IT组织优化为主体,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的将新并购企业能够平滑的并入央企集团信息化体系中。 1.2 具体目标 1、“1+1>2”的韦斯顿协同效应实现,重构统一的信息化体系,努力营造央企集团与并购企业IT资产深度“融合”的技术环境,信息系统间实现功能联动、数据资源实现统一标准应用、通讯网络实现数据无障碍传输,最终达到目的。 2、IT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实现,在新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过程中,充分复制央企集团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妥善应用央企集团成熟的信息系统。以快速提高并购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努力缩小并购企业与央企集团现有企业间的IT技术应用差距。 1.3 整合原则 1、总部主导原则 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工作必须在央企总部信息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稳步推进,按照央企集团制定的重组整合方案开展技术实施,央企集团信息部门对并购企业信息化建设负有“指导建设、监督管理”的责任。 2、规范遵照原则

未来并购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央企集团颁布或新制定的各项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 3、资产保护最大化原则 在并购企业信息化改造、整合过程中,在不违背央企集团总体信息化应用要求的前提下,要保证并购企业原有IT资产得以最大化的保护。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具体的技术应用中,该技术不仅要满足企业并购期的业务支撑需求,而且要保证该技术能够适应未来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 5、业务、管理驱动原则 要充分调研并购业务、相关管控对IT技术(包括信息系统对接、网络集成等)的应用需求,在需求引导驱动下,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应用方式。 第二章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难点及风险 2.1并购重组后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1、信息化系统的全面推广具有难度 被并购企业业务特点各不相同,其信息化水平也存在差异,在推广统一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由于被并购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同,部署时可能出现资源浪费、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如果推广的速度过快,有可能造成相关经验得不到推广、知识得不到共享的情况。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系统模型,逐步探索逐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保持系统的统一规范,同时根据相应企业特点进行适应性调整,保持系统可用性。这些探索、部署的过程是系统推广的难点所在。 2、规模化造成的管控能力降低 企业并购带来业务互补效应和集团规模化效应,对公司业务和市场扩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规模增大也会造成企业管控能力的降低。首先体现在业务控制能力的降低上,随着管理链条的延伸,公司管理层的业务压力逐渐增大,管控能力也逐渐弱化。同时,延伸的管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_信息化知识题目与答案

信息化知识练习题 1. 一个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包含四大功能模块:联系模块. 报文生成及处理模块. ()和通信模块。 A. 报文接收模块 B. 格式转换模块 C. 加密模块 D. 交易模块 2. 电子商务是贸易链上的各个参与方,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通过()和信息安全保证,对贸易流程全方位的处理过程。 A. 密码体系 B. 标准化体系 C. CA论证 D. 信息处理 3.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后,对企业信息系统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制造资源的管理. 敏捷制造以及与外界相关的( )都将提到发展的议程上来。 A. 供应链管理 B. 客户管理 C. 供应商管理 D. 销售管理 4. 数据仓库中数据的四个基本特征是( )。 A.面向主题的. 集成的. 相对稳定的和反映历史变化的 B.面向应用的. 分散的. 相对稳定的和反映历史变化的 C.面向主题的. 集成的. 不稳定的和反映特定时刻的 D.面向主题的分散的. 相对稳定的和反映特定时刻的 5. 若要重构一个功能上和性能上更为完善的改进的软件,可以使用() A.逆向工程工具B.程序切片工具C.程序理解工具D.再工程工具 6. 下列要素中,不属于DFD的是( 1 )。当使用DFD对一个工资系统进行建模时,( 2 )可以被认定为外部实体。 (1)A.加工B.数据流C.数据存储D.联系 (2)A.接收工资单的银行B.工资系统源代码程序 C.工资单D.工资数据库的维护 7. 软件的维护并不只是修正错误。为了满足用户提出的增加新功能. 修改现有功能以及一般性的改进要求和建议,需要进行( 1 ),它是软件维护工作的主要部分;软件测试不可能揭露旧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错误,所以这些程序在使用过程中还可能发生错误,诊断和更正这些错误的过程称为( 2 );为了改进软件未来的可维护性或可靠性,或者为了给未来的改进提供更好的基础而对软件进行修改,这类活动称为( 3 )。 (1)A.完善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预防性维护D.改正性维护 (2)A.完善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预防性维护D.改正性维护 (3)A.完善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预防性维护D.改正性维护 8. 建立企业信息系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下原则不适当的是( )。

信息系统集成工程项目介绍

系统集成工程 一、信息系统最新技术 1.虚拟化技术 2.刀片服务器技术 3.服务器集群技术 4.SAN存储技术 5.智能DNS技术

二、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 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总体规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 信息系统集成由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信息系统集成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全然动身点。 2.信息系统集成不只是设备选择和供应,更重要的,它是具 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过程,要面向用户需求提供全面解决 方案,其核心是软件。 3.系统集成的最终交付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分立 的产品。 4.系统集成包括技术、治理和商务等各项工作,是一项综合 性的系统工程、技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治理和商务活 动是系统集成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 三、信息系统集成的分类 系统集成要紧包括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

3.1 设备系统集成 设备系统集成,也可称为硬件系统集成,在大多数场合简称系统集成,或称为弱电系统集成,以区分于机电设备安装类的强电集成。设备系统集成也可分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安防系统集成等。 1.智能建筑系统集成(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ntegration),指以搭建主体内的建筑智能化治理系统为 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楼宇自控技术、通信技术、网 络互联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将相关设 备、软件进行集成设计、界面定制开发、安装调试和应用 支持。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实施的子系统包括综合布线、楼 宇自控、电话交换、机房工程、监控系统、防盗报警、公 共广播、门禁系统、楼宇对讲、一卡通、停车治理、消防 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等。关于功能相近、统一治理的多栋建筑体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又称智能园 区系统集成。 2.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Computer Network System Integration),指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目的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伴随企业现代化改造与市场环境需求而日趋完善和迫切,不间断的信息化投入使许多企业拥有了一定数量、不同目标的信息系统。由于多种的原因,企业内部各信息系统之间,以及企业外部各信息系统之间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为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系统整合逐步成为企业关心的内容,特别是对于正在组建大型的跨区域集团企业和合并、收购的企业,要形成业务的联合重组,就必然要求对各个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内部信息流的通畅与有效。因此,系统整合日趋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一方面企业内部多个信息系统的应用,另一方面主要的原动力来自于企业重组与并购。 现代企业重组与并购中信息系统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信息系统是企业重组与并购过程中一种控制和管理的工具,是企业需要积极运用的焦点资源;是主体企业控制新的并购企业,掌握整个企业绩效,实现管理框架重新设计、管理过程传递和资源重新布局的必要工具。信息系统还是企业重组与并购后实现企业所有资源共享和集约的有效手段。可以说没有信息系统的商流和物流,就不可能集约,也不可能克服重组与并购后的“大企业”病问题。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包括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和软件等技术和产品),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水平得以提高,不断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竞争力的过程。然而,现实情况是:在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搞信息系统建设以后,发现信息系统总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很多信息系统建成以后都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运转,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上,解决具体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电子化的问题,很少进行经营决策信息系统和战略决策信息系统的建设。企业信息系统不能有效管理企业零散信息,不能使信息系统间协同工作,不能综合利用企业的数据资源,不能有效组织信息资源。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屡见不鲜。因此,系统整合首先就是要解决最简单的信息系统使用效率问题。系统整合的目的可分为下列几类: 1.实现企业内部各个不同功能分系统之间的连接与整合。 早期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比较严谨的总体规划,或者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需求发生了变化,加之不同系统开发商各自的风格不同。因此,即使在信息化建设做了很科学的总体规划的企业里,企业实施的信息系统也可能存在功能重叠、漏缺和互不连接的情况。例如,财务管理系统通常按照自己的需求,设计了需要物资部门提供相应的入出票据管理,但却没有考虑物资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所需要的仓储细节管理。对于物资管理系统而言,其则根据自身的业务流程和需求进行系统设计,这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功能重叠和信息上的孤立与重复。另外,有些信息是多个系统的综合信息,系统开发时由于没有从细节上分析如何产生这些综合数据等等。 基于上述原因,考虑利用现有的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来实现企业内部各个不同功能分系统之间的连接与整合。

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071021) 作者简介:何清华(1971-),男,浙江东阳人,讲师,管理学博士 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何清华,乐 云 (同济大学 工程管理研究所,上海 200092) 摘要:适用于决策阶段开发管理(DM )、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管理(OPM )和运营阶段物业管理(FM ) 的信息系统为各自的管理目标服务,建立在不同的项目语言和工作平台之上,难以实现灵活、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造成许多弊端。论文提出了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LMIS )的概念,阐述了LMIS 信息模型的基本框架、系统集成的层次和方法等核心问题。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LMIS ;信息模型;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TP 393.4;TU72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 The Research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HE Qing-hua He, LE Y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roject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Information systems, which are almostly seperated developed for Development Management in decision phase, Project Management in implementation phase and Facility Management in operation phase, just serve for their own management target and are established on different project language and work platform. Flexibl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infoemation communication is difficult to be realized which causes a lot of potential disadvantag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o the concept of Life-cycle Integrat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foucuses on the framework of information model, the level and method of system integration, etc.. Key Words:Life cycle, Integrated management, LMIS, Information model, System integration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对于业主方(运营方)管理来说,对应于每一阶段有不同的管理,即开发管理(DM )、业主方项目管理(OPM )和物业管理(FM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DM 、OPM 和FM 相对独立,如图1所示。 图1 建设项目传统管理模式 Fig. 1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ull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运营阶段 实施阶段 决策阶段 全寿命周期

信息系统集成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信息系统集成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发表时间:2019-11-26T10:13:11.827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1期作者:杨斌[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也不断的发展壮大,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通过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当前计算机集成系统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促进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发展与完善。 杨斌 广州市慧诚计算机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也不断的发展壮大,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通过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当前计算机集成系统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促进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关键词:信息系统集成;现状;未来发展引言 以工业4.0为纲领的新工业革命正在促进我国工业企业信息化沿两化融合方向深入发展。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两化融合落地到企业之中实质上就是要通过系统集成在工业企业构建起信息化集成系统,支持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关键就是系统集成技术。本文将以企业内部所实践的面向集成情景的信息系统集成实例为依据,对照当前系统集成的发展情况,结合必要性分析,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证,形成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以及建议,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布局中借鉴,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1信息系统集成 所谓的信息系统集成就是指将分散的各种因素或者是单位,使其结合成为一个更加和谐的整体,并且整体内部的各个成员之间都能够做到信息成果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各个单位之间的组织效率与沟通效率。美国信息技术协会对信息系统集成做出了明确的定义,认为信息系统集成就是一种复杂的信息系统,将多种产品、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内部的化学作用下更为顺利地完成共同目标的一种服务。因此信息系统集成具有目的性、协调性、过程性、多元性这4个基本特征。其中目标性主要是指信息系统集成之中不仅各个单位具有相同的目标,还会为这一个共同目标而进行服务;协调性是指系统信息集成其本身需要依靠各个组成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共同发展,因此是各个单位、子系统之间通过有机融合而来的,所以协调性是系统信息集成的固有属性;过程性是指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开放的过程,新的元素会源源不断地加入到信息集成与资源整合中,从而不断地丰富与充实信息系统;多元性是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就包罗万象,其中的各个元素既保持了协调性、目标性,又具备一定的差异性,也就使信息系统集成具有了多元性。2信息系统集成的现状 2.1缺乏完善的风险分析管理 随着我国信息化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系统集成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在计算机系统集成领域的项目逐渐增多,与系统集成项目相关的风险分析与规避等问题也将成为系统集成项目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点。因此分析计算机市场风险对于项目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2相关技术研发工作效率低 除了上述两个问题,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研发效率低下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研发的主体是人,而人的精力有限,每个人的工作效均有极限值,一旦超出这个数值,那么必然会导致研发工作效率低下。另外,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研发工作属于极为枯燥的重复性的试验和验证过程,研发人员进行长时间重复性的工作必然会有疲劳感产生,这也是研发工作效率的一大制约因素。 2.3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使用性价比相对较低在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因其性能使用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对接始终存在差异性,也就使得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频频受限。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企业在组织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并未做好产品定位工作,没有调研好客户群体,以至于产品的市场价格标定与产品的实际价值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层问题,而这恰恰也是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 3信息系统集成的未来发展 3.1做好市场监管工作,时刻保持警惕针对计算机系统集成行业,国家政策、金融市场波动都会对信息化产业成本造成影响,直接影响资金回流,对现金流造成不利影响,并带来资金、业务及商业贷款等诸多事项的不确定性风险,所以项目经营管理团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识别潜在风险,做好市场监管工作。 3.2提高信息系统集成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效率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时的研发工作效率十分关键。笔者认为有必要为技术研发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只有技术人员出于放松工作环境中,他们才能有效克服枯燥的研发过程,才能确保研发工作效率。另外,技术研发人员在此环境中也能有效环节缓解工作紧张感。技术人才的工作质量是信息系统集成取得成功的关键。 3.3对信息系统集成通用性能加以优化产品技术服务型、系统咨询型、应用产品开发型是信息系统集成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正因如此,在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到和国际相互接轨。也就是说要不断优化信息系统集成通用性,积极借鉴并且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扬长避短,为我们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所用。同时,还要加强对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资金投入,只有拥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才能够保证各项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3.4加强系统集成管理者团队建设

船舶集成制造信息管理系统的改进方法

船舶集成制造管理信息系统 总体功能的两点改进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世道,研制开发与我国航运企业相适应的船舶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必要的课题。本文分析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及对策,研究了在船舶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国信息系统措施。 一、船舶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 当前在船舶制造管理过程中,信息处理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船舶制造管理涉及信息量大,信息获取困难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不畅。由于船舶建造过程涉及经营、设计、采购、生产、质量、财务等部门,以及众多的外协、外包厂商,并且船舶建造周期长,建造过程中需要关注大量信息采集困难,手工管理模式下信息处理效率低,效果差无法实现信息的标准化,信息冗余多,信息处理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导致无法满足管理人员对信息的要求,降低了管理效率和效果。 船舶产品结构的复杂性和生产组织的复杂性决定了船舶集成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其复杂性存在两层含义,一是系统数据组织的复杂性,由于船舶集成制造管理包含经营、设计、采购、生产、质量、成本等多项业务处理活动,数据源头虽然都来源于设计系统,但各个业务活动所需要抽取和加工的数据元素存在差异,数据组织和传递过程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转换处理,另外,系统中各类数据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交叉和关联关系;二是系统业务处理过程及处理方法的复杂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建立高效合理的解决方案是系统成功的关键。 二、现代船舶信息系统管理的意义 现带船舶信息系统管理工作为一种新型理念,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为现代科

学技术和信息管理模式的结合。不仅能有效降低程本,也会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在传播事业积极发展下,各个部门还需要基于现代发展需要,对船舶积极管理,维护其安全性,促使我国船舶制造水平的提升。 加强对船舶的积极管理,能促使其意义的发挥和实现。第一,会为管理工作提供强大保障,保证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传统的管理方式在逐渐消失,高效率的管理方式不断投入和应用。船舶企业通过先进的信息系统管理方法和标准测评方式的应用,不仅能达到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也会促使技术的创新化发展。在为航海事业发展提供强大保障的同时,也会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益。第二,基于经验管理工作形成的信息系统。传统方式下船舶通讯技术水平较低,在出航后,工作人员和陆地上的联系少,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基于原有经验来解决,实际管理的时候存在很大漏洞。所以,引进SUS系统,加强和外部的沟通,能全面分析船舶航行情况,促使问题的有效解决,也会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三,船舶管理工作中的技术水平、管理要求也在提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和通讯设备的应用,加强多方面的创新,能维护好航运的安全性,保证管理工作符合时代建设需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第四,确保利益价值观的转变,在传统的船舶管理工作中,企业仅仅迫求利益最大化,现化船舶管理工作是基于社会,客户和企业之间的结合,也能促使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五,符合国际化管理理念,在现代化发展下。船舶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基于国际化建设条件,给予港口航运工作的监督,保证船舶管理向着国际化方向建设。 三、现代船舶信息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最终目标和内容难以确定 在船舶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信息系统管理中,系统的最终目标和内容常常难以确定。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人员掌握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短期内计算机技术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原有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的确定必然要经过用户反复的实验,不可能借助任何图标,算法而一次确定,更不可能由计算机自动产生出来。有的系统调查花数周或两三个月的时间整理出大量的表格,看似很有收获,而系统开发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却并不明确

(完整版)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

目录 现状和目标 (3) 技术难点 (4) (1)数据库基础 (4) (2)规范与标准 (5) (3)系统体系结构 (5) (4)操纵系统和网络硬件环境 (5) 实现方案 (6) (1)分析总体需求,确定系统整合的原则与目标 (6) (2)分析现有各个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基础、运行环境等现状 (6) (3)确定整合后系统的功能,决定系统取舍的具体内容 (6) (4)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发接口和新的系统来实现统一 (6) 整合方式 (7) (1)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7) (2)建立办公自动化平台,是进行信息系统整合最初期的方式 (7) (3)通过构建业务管理文档级集成平台,是文档级信息系统整合的提升 (8) (4)建立企业门户平台为主线,是比较流行的一种系统整合方式 (8) (5)建立数据整合平台,是从数据基础进行整合的信息系统整合方式 (9)

现状和目标 目前,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网络、系统、邮件、门户建设方面,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些成绩距离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随着市场的开发,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挑战。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后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或筹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管理内容、数据定义不统一,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系统间集成困难,没有形成规模,整体效益的优势、潜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企业信息系统整合就是把分散的信息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如企业信息门户上,共享这些信息,为决策、管理,及整体优化资源提供科学的数据,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前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它以信息为支撑,源于信息层,经信息管理层,将信息加工、处理、整合,然后流入企业内部的各个相关部门,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利用。在这里信息流作为企业管理各个环节的连接链,进入行政与业务管理层,为企业上层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以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主导地位。最后到决策落实执行层,并将落实执行(企业运行)信息反馈给信息层,由此形成新的一轮循环过程,并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

强化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

强化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 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是推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实际举措,是提升部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战略工程。抓好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必须着力强化几种意识。 强化机遇意识,做到“三个认清”。在推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教育引导官兵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使命感紧迫感。一要认清推进综合集成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部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因此,要教育引导官兵认清,推进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是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的具体实践,是部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途径。二要认清推进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是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迫切需要。忘战必危,懈怠必败。当前有的部队信息化建设与军事斗争准备,与所担负的使命任务要求还有差距,必须教育引导官兵认清,抓好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既是提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的现实需要,更是落实能打仗、打胜仗的实践要求。三要认清推进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是实现部队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综合集成建设是对信息装备进行成建制、成体系的更新、改造和集成,是机械化装备向信息化装备的升级。这既是部队信息化建设实质性的重大进展,更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坚实基础,必须教育引导官兵认清机遇、抓住机遇,聚力抓建、扎实推进。 强化责任意识,落实“三个明确”。考恩奇军队信息化技术人员认为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是事关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关键工程,责任重大,必须抓紧抓实。

一要明确任务。对于上级下达的任务,必须深钻细研,吃透搞准,弄清需要建什么、怎么建,建好后谁来用、怎么用等问题,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建设。二要明确标准。实战是检验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成果的唯一标准。建设中必须把实战要求贯穿始终,充分考虑战场环境、编制体制、使命任务,充分考虑指挥协同、要素融合,充分考虑与兵种部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既要强调技术前瞻、装备先进、功能完备,更要兼顾够用、实用、耐用。三要明确节点。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必须采取超常措施,抽组精锐力量,往前赶,往实抓。 强化关节意识,把握“三个必须”。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准确把握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以重难点问题的解决促进全面工作落实。一是组织领导必须坚强有力。任何工作落脚点最终都在落实,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集成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大事大抓,特事特办,主官要亲力亲为、亲自把关。要树立问题导向,定期分析形势,集智破解难题,推动建设工作稳步展开。二是需求论证必须科学合理。需求论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集成建设成效,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三是人才培养必须先行一步。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人才是关键。领导机关要先学先练,力争做“精通信息化知识、掌握信息化装备”的行家里手;要抽选信息化人才,集中调配使用,充分发挥专业团队优势,为集成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信息系统集成流程

集成流程 申请三级资质所需要的条件 (一)综合条件 1、企业变革发展历程清晰,从事系统集成两年以上; 2、企业主业是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收入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3、企业产权关系明确,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 4、企业经济状况良好,近三年系统集成年平均收入1500万元以上,财务数据真实可信,并须经会计师事务所核实; 5、企业有良好的资信,近三年没有触犯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二)业绩 1、近三年内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总值4500万元以上,工程按合同要求质量合格,已通过验收并投入实际应用; 2、近三年内完成至少一项500万元以上的项目; 3、近三年内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中软件费用(含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费用,但不含外购或委托他人开发的软件费用、建筑工程费用等)应占工程总值30%以上(至少不低于1350万元),或自主开发的软件费用不低于750万元; 4、近三年内未出现过验收未获通过的项目或者应由企业承担责任的用户重大投诉; 5、主要业务领域的典型项目具有较先进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三)技术和管理能力 1、已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并能有效运行; 2、具有完备的客户服务体系,配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 3、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具有3年以上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企业管理经历,主要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以上学位或电子信息类中级以上职称、且从事系统集成技术工作不少于3年,财务负责人应具有财务系列初级以上职称; 4、在主要业务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5、有专门从事软件或系统集成技术开发的研发人员及与之相适应的开发场地、设备等,有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和工具且用于已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中; 6、用于研发的经费年均投入在50万元以上。 (四)人才实力 1、从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相关工作的人员不少于50人,且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不低于80%; 2、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6名,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1名; 3、具有系统地对员工进行新知识、新技术以及职业道德培训的计划,并能有效地组织实施与考核

企业的信息系统整合方案设计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 目录 现状和目标 (3) 技术难点 (4) (1)数据库基础 (5) (2)规范与标准 (5) (3)系统体系结构 (5) (4)操纵系统和网络硬件环境 (5) 实现方案 (6) (1)分析总体需求,确定系统整合的原则与目标 (6) (2)分析现有各个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基础、运行环境等现状 (6) (3)确定整合后系统的功能,决定系统取舍的具体内容 (6) (4)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发接口和新的系统来实现统一 (7) 整合方式 (7) (1)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7) (2)建立办公自动化平台,是进行信息系统整合最初期的方式 (8)

(3)通过构建业务管理文档级集成平台,是文档级信息系统整合的提升 (8) (4)建立企业门户平台为主线,是比较流行的一种系统整合方式 (9) (5)建立数据整合平台,是从数据基础进行整合的信息系统整合方式 (9)

现状和目标 目前,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网络、系统、邮件、门户建设方面,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些成绩距离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随着市场的开发,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挑战。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后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或筹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管理内容、数据定义不统一,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系统间集成困难,没有形成规模,整体效益的优势、潜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企业信息系统整合就是把分散的信息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如企业信息门户上,共享这些信息,为决策、管理,及整体优化资源提供科学的数据,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前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它以信息为支撑,源于信息层,经信息管理层,将信息加工、处理、整合,然后流入企业内部的各个相关部门,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利用。在这里信息流作为企业管理各个环节的连接链,进入行政与业务管理层,为企业上层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以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主导地位。最后到决策落实执行层,并将落实执行(企业运行)信息反馈给信息层,由此形成新的一轮循环过程,并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探析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探析 作者:杨兰, 周继文, 叶酉荪 作者单位:武汉解放公园路45号通信指挥学院六系二十二队 430010 相似文献(4条) 1.会议论文李轩.蔡艳军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研究2008 针对目前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不能适应目前现代战争的需要。提出了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技术体系结构,设想采取三个阶段对电子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建设。 2.期刊论文王志强.孙小军.WANG Zhiqiang.SUN Xiaojun Web Service技术在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长 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 Web Service技术是商业领域实现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一组标准,能够在不同平台、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实现互操作.在分析了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和WebService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Web Service技术集成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架构、框架和典型的应用流程,有效地解决了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中接口、标准不同等问题. 3.期刊论文黄光奇.HUANG Guang-qi基于信息服务体系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机制研究-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 学报2008,3(3) 针对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问题,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和指导原则,提出了信息服务体系的概念,分析了信息服务体系的特征、内涵与组成结构 ,建立了基于信息服务体系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机制,为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 4.学位论文常涛基于Agent的系统集成框架的研究和设计2008 现代军事指挥控制系统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要使其有效地运转,正确而又充分地发挥各子系统的潜力和威力,就必须以信息技术为纽带,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目前,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面临的问题有: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还没有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和服务共享,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规范。 目前,传统的分布式系统集成技术主要以构件化模型为基础,大多以Client/Server为集成模式,把系统简单的划分为客户和服务器两部分,缺乏多角色,多用户,多层次的灵活的交互,集成系统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柔性。 Agent技术,即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Agent本身具有主动性,自治性,社会性和智能性等特性。本文试图在传统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基础上,把Agent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Agent的技术优势,以提高集成系统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本文首先对Agent技术做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分别对Agent的特性:主动性,自治性,社会性和智能性的概念,基本原理,一般实现技术都做了一定的研究,总结Agent的技术优势。同时,对现有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做了一定的讨论,特别是对信息系统集成的一些关键的技术:集成系统体系结构 ,构件模型以及构件之间组装协议和规约都做了充分的研究,同时总结了遗产系统的集成的一般方法。 通过对Agent技术的讨论和对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个基于Agent的系统集成框架。该系统集成框架采用软总线型体系结构,把被集成单元封装成具有独立功能模块Agent,使功能模块具有Agent的自治性和主动性。在本系统集成框架里,通过引入能力注册中心(CRC)模块来为整个系统提供目录服务,实现了服务的透明调用和能力的自动匹配,通过任务Agent和功能Agent的分层服务实现客户的业务需求,使集成系统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414365160.html,/Conference_6284313.aspx 授权使用:北京科技大学(bjkjdx),授权号:56538c97-a699-4e65-b542-9dcf00c2214b 下载时间:2010年8月11日

2017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复习资料(共81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 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系统概述 1.1信息与信息系统(了解) 1.1.2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是与信息加工、传递、存储、利用有关的系统 信息系统一般包括:(1)数据处理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3)决策支持系统(4)办公自动化系统 1.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变为易于被人们接受的信息,并将处理后的信息进行有序的存储,随时通过外部设备输给信息使用者。它包括: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传输、变换的过程。 2.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它研究系统中信息处理和决策的整个过程,它由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硬件和软件构成,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维护使用。 3.决策支持系统: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无经验可询)和非机构化(人机对话) 4.办公自动化系统 1.2信息系统工程 1.信息系统工程的几个阶段(必会):按照生命周期来讲,信息系统工程包括:立项、规划、 建设、应用、维护几个阶段。 2.信息系统工程的内容: (1)信息网络系统 (2)信息资源系统 (3)信息应用系统(必会) 信息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4个阶段:产生、开发、运维、消亡(必会)1)产生阶段也成为信息系统的概念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2)开发阶段:开发阶段分为以下几个子阶段: a)总体规划 b)系统分析 c)系统设计 d)系统实施 e)系统验收 3)运维阶段:信息系统验收通过,正式交给客户后,系统进入运行阶段。

运维阶段维护的四种类型(就是鱼丸) 纠错性维护(检修) 适应性维护(升级) 完善性维护(提升功能,工作量最大) 预防性维护(工作量最小) 4)消亡阶段 (4)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1)结构化方法(需求明确,是最成熟,最广泛的开发方法之一) 2)快速原型法(适用于需求模糊,结构性较差的项目)包括进化型原型和抛弃型原型 3)企业系统规划的方法:其目标是提供一个信息系统规划,用以支持企业短期长期的要求 4)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5)信息系统工程的方法 6)面向对象的方法 1.3信息化的发展 1.3.1国家信息化体系的要素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六要素(必会) 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关系图 1.3.2电子政务 1.概念: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组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2.电子政务的内容: (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 TO G)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 TO B)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 TO C) (4)政府对公务员(G TO E)

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系统集成,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系统组成 信息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的集成: (1)硬件集成 使用硬件设备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例如使用路由器连接广域网等。 (2)软件集成 软件集成要解决的问题是异构软件的相互接口。 (3)数据和信息集成 数据和信息集成建立在硬件集成和软件集成之上,是系统集成的核心,通常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合理规划数据和信息 ?减少数据冗余 ?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 ?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密 (4)技术与管理集成 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效益,使各部门协调一致地工作,做到市场销售、产品生产和管理的高效运转,是系统集成的重要内容。 (5)人与组织机构集成 系统集成的最高境界,提高每个人和每个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通过系统集成来促进企业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 系统特点

系统集成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有机构成、系统的效率、系统的完整性、系统的灵活性等,简化系统的复杂性,并最终为企业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以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 数据量高速膨胀、网络异构化程度加深,加剧了数据的破碎性。企业拼合失落的“数据碎片”需求的升温,让企业数据集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跨越式的技术门类。 与我们熟知的“信息孤岛”相比,“数据孤岛”形容的是IT环境中最基本元素—数据的 离散状态。毋庸置疑,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信息资产,但是在现实环境中,企业数据往 往会因天然的业务分隔或行政分划,或者是IT应用复杂性的增加而驻留在不同的应用程序、数据库和遗留系统中。如何把不同来源、格式和质量的数据通过逻辑或物理的方法 集中起来,实现企业级数据的全面共享,进而为企业决策等高级应用提供支持,提升数 据资产的价值,是数据集成技术肩负的使命所在。 除了集中企业内部分散的业务数据之外,数据集成还能够在并购、分拆等商业行为 发生时充当IT边界变更后企业数据的“黏合剂”。对于现阶段频繁发生的企业并购行为而言,数据集成能够帮助这些企业在短期内实现应用整合。 以苏格兰的哈利法克银行和苏格兰银行合并为例,由于专注的金融服务领域具有明 确的互补性,两家银行的结合被业界广为称道。但是要合并两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系统中 的6亿份数据记录却是件异常艰苦的工作。为了实现信用卡业务数据合并的目标,两家 银行启动了持续性的集成操作。首先,哈利法克银行将其核心信用卡应用软件从First Data Resources平台迁移到EDS平台;然后,利用甲骨文和Business Objects建立一 个简单的报表数据库,并对3亿份记录进行了数据更新;最后,运用Informatica PowerMart套件所提供的ETL(抽取、转换和装载)功能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将剩余的 3亿份记录添加其中。整个过程仅历时四个月,数据集成工具所提供的自动化建模、多数据源导入特性使合并工程的效率大幅提升。 多维度技术视角 数据集成与BI(商业智能)、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同时它也被认为是能够提升企业业务响应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数据集成对业务敏捷化的 关键支持能力,使其正在成为促进不同应用间协同的基本保证。要给“数据集成”下一个定义并不容易,对于具有不同技术背景、不同知识体系的人而言,其概念的差异性明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