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防晒防寒的原理和作用

植物防晒防寒的原理和作用

植物防晒防寒的原理和作用

植物防晒和防寒的原理和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解释:

1. 防晒原理和作用:

植物可以通过各种适应性机制来减少紫外线辐射对其体内物质的损害。其中,植物的叶片通常具有角质层、表皮细胞和气孔等结构来阻挡和减少紫外线进入。叶片的叶绿体还含有一些天然的物质,如类黄酮、日晒脂和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吸收和散射紫外线,减少紫外线照射下DNA的损伤和生物分子的氧化反应。

2. 防寒原理和作用:

植物在寒冷的环境下通过适应性机制来保护自身免受低温伤害。一些植物可以在低温下积累大量的抗冻物质,如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降低细胞内水分的冻结点,减少细胞脱水造成的冻裂。同时,植物还可以通过调节植物体内的激素水平,如脱落酸和赤霉素等,来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在低温环境下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总的来说,植物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代谢的适应性机制来进行防晒和防寒,从而减少紫外线辐射和低温对其体内物质的损害,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第二节 蒸腾作用-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 1.【答题】北方果树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植物的生长 D.果实的形成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参与植物体的构成,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了植物体自身的温度。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答题】下列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A.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D.夏天早上和傍晚给植物浇水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蒸腾作用的原理。 【解答】选择阴雨天移栽植物,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A错误;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错误;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C错误;在夏天早上浇水可促进光合作用,使植物长得更健壮,所以夏天

早上浇水利用的是光合作用的原理;如果傍晚给植物浇水在水多时,植物的根无法呼吸或减弱呼吸(浇多了水植物会死也是这个原因),从而抑制它的呼吸作用,没有运用了蒸腾作用原理,D正确。 3.【答题】移栽植物时,下列做法与降低蒸腾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根部带一个土坨 B.选择阴天移栽植物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D.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蒸腾作用的原理。 【解答】移栽植物的时候要尽量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据此答题。根部带一个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不受伤害,防止植物的吸水能力降低,与蒸腾作用无关,A符合题意;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光照不强烈,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作用,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避免出现萎蔫现象,提高成活率。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B不符合题意;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使得移栽的植物接受不到强烈的光照,从而抑制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少水的散失,避免出现萎蔫现象,利于植物的成活。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C不符合题意;去掉一部分枝叶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减少枝叶会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利于植物的成活。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D不符合题意。 4.【答题】如图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一张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来回答问题:

防晒剂的分类、作用机理与评价

防晒剂的分类、作用机理与评价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紫外线对皮肤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炎热的夏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各种防晒剂来保护自己,这促使其大量上市,前景广阔。但是,如何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晒剂也是消费者和研究者的关注焦点。本文简要阐述了防晒剂的分类、作用机理与评价方法,并对防晒剂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防晒剂分类作用机理评价方法 近年来,随着臭氧层被破坏,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按照波长范围的不同,紫外线可以分为长波紫外线(UV A)、中波紫外线(UVB)、短波紫外线(UVC)。其中,UVC波长最短,能量最高,但几乎都被大气层滤掉。UVB能穿透角质层和表皮而被真皮吸收。大多数皮肤伤害均由UVB引起。UV A 最易到达地球表面并能穿透真皮层,其对皮肤的伤害是累积、不可逆的。高剂量的UV A可逐渐导致皮肤老化、褶皱。因此合理选择防晒剂保护皮肤,开发安全、有效的防晒剂已经成为消费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1 防晒剂的分类 1.1 天然防晒剂[1,2] 天然防晒剂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防晒剂能有效吸收紫外线、清除氧自由基。我国目前已将芦荟、黄瓜等提取液应用到防晒产品中。另外,一些中草药如槐米、黄连、红花等不仅有较强的防晒作用,还能起到护肤、美白、治疗皮炎等作用,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天然防晒剂防晒区间大、致敏率低、安全有效,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 紫外线屏蔽剂 在防晒制品中添加一些无机粒子,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制成物理防晒剂。这些细小的粒子能在皮肤表面形成阻挡层,通过反射、散射紫外线对皮肤起到保护作用。优点是稳定性高、安全性好,并且用量不受国家的任何限制。缺点是透明感差、易在皮肤表面沉积成白色层而脱落。使用过多会堵塞毛孔、影响汗腺分泌,甚至造成皮肤病等。 1.3 紫外线吸收剂[3]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必修1学案:第5章第4节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含解析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1.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 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 和水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中,转 换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 2.实验: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 合作用的影响。 1.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分析光合作用光 反应和暗反应过程,认同两个阶段既有区别又 有联系。 2.科学探究——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探 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会分析相关的实验装 置。 3.社会责任——能够根据光合作用原理指导 生产实践。 一、光合作用概念和反应式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反应式:CO2+H2O――→ 光能 叶绿体 (CH2O)+O2。 二、光合作用探究历程 1.19世纪末,科学界普遍观点:C与H2O结合成甲醛。 2.1928年:甲醛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糖。 3.1937年,英国希尔: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 4.1941年,鲁宾和卡门:研究了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氧气来源于H2O)。 5.1954年,美国阿尔农:在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TP;1957年:这一过程总是与水的光解相伴随。 三、光合作用原理

1.填写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 ①O2;②NADP+;③ADP+Pi;④C5。 2.图示Ⅰ过程是光反应阶段 (1)场所:类囊体薄膜上。 (2)条件:光、色素和酶等。 (3)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作用 ①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形式释放出去,H+与NADP+结合形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 ②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就转变为储存在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 (4)NADPH的作用 ①作为活跃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反应。 ②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 3.图示Ⅱ过程是暗反应阶段 (1)场所:叶绿体基质中。 (2)条件:酶、NADPH、ATP。 (3)具体过程 ①CO2的固定,即绿叶通过气孔吸收的CO2,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与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C3分子。 ②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 ③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变化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C5,继续参与CO2的固定。 四、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光合作用强度

生物防晒的原理

生物防晒的原理 生物防晒指的是生物体在阳光照射下采取的一系列防护措施,以防止紫外线对生物体造成损伤。在防晒机制中,植物和动物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来应对紫外线的威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紫外线的构成和分布。太阳发出的光线主要由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组成。其中,可见光波长在400-700纳米范围内,紫外线波长在10-400纳米区间内。紫外线被进一步分成了UVA(波长为315-400纳米)、UVB(波长为280-315纳米)和UVC(波长为100-280纳米)。 紫外线具有高能量和高渗透能力,能够对生物体的DNA、蛋白质和细胞膜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因此,生物体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来对抗紫外线。 植物防晒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吸收:植物体内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可以吸收紫外线,将其转化为不会对细胞造成伤害的热能。这样可以减少紫外线穿透植物组织的数量,降低对细胞的损害。 2. 反射:有些植物通过反射紫外线的方式来降低紫外线对细胞的照射量。通常,植物表面的角质层含有反射紫外线的物质,如细胞抗紫外线物质(UFM)。这些物质能够将紫外线散射、反射,则减少紫外线的照射量。

3. 屏障:植物体表面的上皮细胞通常具有密集的绒毛、蜡质层或其他特殊结构,形成了屏障来防止紫外线的穿透。这些屏障可以减少紫外线的照射量并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完整性。 4. 色素调控:在强紫外线照射下,一些植物会产生色素调控机制,例如增加紫外B吸收色素(通常为花青素)的合成或积累。这些色素能够吸收UVB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从而减少对植物细胞的损害。 动物防晒的原理类似于植物,也采取了吸收、反射和屏障等策略来减少紫外线的照射量和对细胞的损伤。 在动物中,皮肤是主要的防晒屏障。通过增厚表皮角质层、表皮细胞的变形和增多等方式,皮肤能够减少紫外线的穿透。另外,一些动物皮肤表面分泌的粘液或蜡质层也具有吸收或反射紫外线的作用。 动物体内的一些色素物质,如黑色素和马来酸衍生物,能够吸收紫外线并将其转化为热能,起到防晒的作用。 一些动物在阳光照射下会改变表皮色素的合成,以适应不同光照环境。例如,皮肤发生黑变的作用,可以增加对紫外线的吸收量,减少对细胞的损伤。

黄酮多糖的防晒

对黄酮多糖防晒的认识 生物制药1201:杨锐,郭庆,沈雪近年来,随着臭氧层的破坏,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按照波长范围的不同,紫外线可以分为长波紫外线(UV A)、中波紫外线(UVB)、短波紫外线(UVC)。其中UVC波长最短,能量最高,但几乎都被大气层滤掉。UVB能穿透角质层和表皮而被真皮吸收。大多数皮肤伤害均由UVB引起。UV A最易到达地球表面并能穿透真皮层,其对皮肤的伤害是累积、不可逆的。高剂量的UV A引起皮肤灼伤,促使皮肤过早老化,还能产生许多色素斑,引起DNA损害和肿瘤。因此合理选择防晒剂保护皮肤,开发安全、有效的防晒剂已经成为消费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黄酮多糖的防晒。 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的总称,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常连接有酚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官能团,由于结构的共轭性制备得到的防晒霜,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性能。与常见的化学防晒剂相比,不仅用量小而且安全。 王文渊、蔡民和龙红萍关于竹叶黄酮在护肤中防晒功效的初步评价的研究表明:竹叶黄酮对UVB有很好的吸收防护作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也能对UV A起到吸收防护作用同时,由于竹叶黄酮还具有抗炎、抑菌、防过敏、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等多重生理功能[1],所以竹叶黄酮可以作为防晒剂。 水飞蓟素是一种来自于奶水飞蓟(milk thistle,Silybummarianum)种子的黄酮类提取物[1]。它的安全性特高,不存在致死剂量。水飞蓟素具有强的抗氧化性和免疫调节活性,采用动物模型[2,3],已证明水飞蓟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阻止皮肤光诱导肿瘤形成的制剂,它能减少92 % UVB诱导的肿瘤。 Dhanalakshmi等[4]采用SKH-1豚鼠模型进一步研究其防护的分子机制,发现不管是紫外线照射前还是照射后立即使用水飞蓟素,都对细胞抗紫外线损伤有强烈的保护作用, 比较紫外线照射前后的使用效果,发现水飞蓟素防紫外线损伤更多的是遮挡作用。 川陈皮素是一种来自于柑橘的黄酮类化合物。日本Tanaka等[5]调查了川陈皮素抑制UVB辐射对人角朊细胞和豚鼠皮肤的损伤。UVB诱导的损伤与前列腺素(PGE2)作中间物有关,而川陈皮素能抑制UVB辐射人角朊细胞中PGE2的产生。Tanaka等还发现在豚鼠背部皮肤局部使用川陈皮素,能阻止UVB诱导的表皮水分丢失和表皮增生。所有的这些结果都证明川陈皮素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新型防晒制剂。 而黄酮本身具有一些性质如:黄酮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剂,在体内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在体外具有自由基清除功能如超氧阴离子羟基及过氧化氢对于由于氧自由基造成的损失具有保护作用。 由此可以总结出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作为一种天然防晒剂使用,它可以防紫外线,还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更重要的是黄酮类化合物有抗炎、防止皮肤癌的功效。所以黄酮作为一种防晒剂,它可以降低化妆品性过敏和皮肤癌的发生,它也是一种绿色防晒剂,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光明可观的。 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由相同的单糖组成的多糖称为同多糖,如淀粉、纤维素和糖原;以多个单糖组成的多糖称为杂多糖,如阿拉伯胶是由戊糖和半乳糖等组成。多糖不是一种纯粹的化学物质,而是聚合程度不同的物质的混合物。多糖类一般不溶于水,无甜味,不能形成结晶,无还原性和变旋现象。多糖也是糖苷,所以可以水解,在水解过程中,往往产生一系列的中间产物,最终完全水解得到单糖

防晒剂的应用原理

防晒剂的应用原理 1. 了解防晒剂 防晒剂是一种能够抵御紫外线辐射的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防晒护肤品中。防晒剂的主要作用是阻挡或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损伤。 2. 防晒剂的分类 防晒剂主要分为化学性防晒剂和物理性防晒剂两种类型: 2.1 化学性防晒剂 化学性防晒剂是一种能够将紫外线能量转化为无害热能的物质。它们通过与紫外线发生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变为热能,从而减少对皮肤的伤害。常见的化学性防晒剂包括氨基酸和有机酸类化合物。 2.2 物理性防晒剂 物理性防晒剂主要通过反射和散射紫外线来保护皮肤。它们通常是一些细小颗粒的粉末,如二氧化钛和氧化锌。这些颗粒能够将紫外线反射或散射,并减少皮肤吸收紫外线的能量。 3. 防晒剂的工作原理 防晒剂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吸收、反射和散射紫外线三个方面: 3.1 吸收紫外线 化学性防晒剂主要通过吸收紫外线的能量来保护皮肤。它们含有特定的化学物质,具有吸收紫外线的特性。当紫外线与防晒剂接触时,防晒剂中的分子吸收紫外线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热能。这样就有效地降低了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3.2 反射紫外线 物理性防晒剂主要通过颗粒的反射作用来保护皮肤。当紫外线照射到物理性防晒剂上时,颗粒能够将紫外线反射回去,使其远离皮肤表面,起到保护作用。这种反射作用可以帮助降低皮肤吸收紫外线的能量,减少对皮肤的伤害。

3.3 散射紫外线 物理性防晒剂还可以通过散射紫外线的方式来保护皮肤。颗粒具有一定的散射 能力,当紫外线照射到防晒剂表面时,颗粒能够将紫外线的能量散射到各个方向,使其不能集中照射在皮肤上。这样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直接伤害。 4. 防晒剂的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防晒剂是保护皮肤健康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正确使用防晒剂的方 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防晒剂前,应先洁净、干燥皮肤。 •选择合适的防晒剂,根据个人肤质和防晒剂的SPF值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在阳光强烈的环境下,每隔2小时左右重新涂抹防晒剂。特别是在游泳、流汗或擦拭后,需要及时补涂。 •防晒剂的涂抹要均匀,尽量避免防晒剂集中涂抹在某一小块区域。 •防晒剂也需要在使用期限内及时更换,避免过期使用。 5. 防晒剂的注意事项 尽管防晒剂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事项:•防晒剂并不能完全避免紫外线的损伤,因此还应采取其他措施来保护皮肤,如佩戴遮阳帽、遮阳衣等。 •防晒剂只能保护外层皮肤,无法阻挡紫外线通过眼睛进入体内,因此需佩戴太阳镜保护眼睛。 •不要将防晒剂涂抹在有伤口或过敏部位的皮肤上,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防晒剂并不是只有在夏天才需要使用,无论在哪个季节和天气,都应当使用防晒剂进行保护。 总结起来,防晒剂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紫外线的方式来保护皮肤。我们使用 防晒剂时需注意正确的涂抹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防晒霜的有效成分分析

防晒霜的有效成分分析 随着科学的普及,人们的抗衰老护肤意识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抵抗皮肤衰老的最好方法就是抵抗皮肤的光老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防晒霜来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如何科学地选择防晒霜,是很多抗衰老的人必须掌握的技术。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九大热门防晒霜的成分。 1.化学成分防晒原理 防晒霜中的有效化学成分,又称化学防晒霜,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通过与紫外线相互作用,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其有效机理是化学物质渗入皮肤后,当紫外线到达人体皮肤时,化学成分吸收紫外线,通过人体代谢消除紫外线对皮肤及周围组织细胞的影响。这也是化学防晒霜有一定皮肤刺激性的原因之一,与物理防晒霜有本质区别。它的防晒作用是减少伤害而不是抵御伤害,利用的是紫外线和化学成分的化学反应。防晒霜常见的有效化学成分有二苯甲酮、水杨酸乙酯、葎草酰酯、辛草酸酯、苯基苯并咪唑四黄原酸二钠、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和一些植物化学物质,如芦荟提取物、甘草黄酮等。不同的化学成分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吸光度和适应性,所以不同的防晒霜有不同的适用环境、皮肤和条件。 2.甲氧基肉桂酸辛酯 甲氧基肉桂酸辛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日用防晒化妆品产品的化学成分,其能够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灼伤,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紫外线吸收剂,也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透明液体。辛 - 甲氧基肉桂酸的分子中有一个共轭的大关键。这个共轭结构可以看做以苯环为核心,一边延伸到包括取代基甲氧基中的氧原子,另一边延伸到另一个取代基中的双键

和酯基。这种共轭结构决定了该物质具有吸收紫外线的性质。实验揭示,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可以吸收 280 ~ 310nm 波长范围的紫外线,在 311nm 处产生最大吸收。 3.辛-水杨酸 辛基水杨酸是一种有效成分,可以作用于皮肤、粘膜和角蛋白纤维。特别用于防止皮肤老化,改善肤色,减少皱纹,使面部皮肤或身体皮肤光滑。可重组表皮细细胞,刺激细胞再生,治疗痤疮等皮肤病。但制剂本身吸收和抗紫外线效果差。一般可与其他化学防晒剂配合使用,增强其他化学防晒剂的吸光度,以增强防晒效果。此外,它还具有去角质、祛痘、美白、抗衰老的作用,是日常用品常用的化学添加剂。但长期使用会破坏皮肤角质层,造成皮肤敏感。 4 对-胺基苯甲酸 是一种可以完全隔绝紫外线的化学制剂,曾一度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化学防晒剂,然而该化学成分具有中等毒性,直接接触皮肤后极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所以已被卫生部门列入日用化妆品禁用化学添加成分。后来在常规对 - 胺基苯甲酸的基础上研制出辛 - 二甲基 - 对 - 胺基苯甲酸作为对 - 胺基苯甲酸的替代品使用,取得良好效果,过敏反应发生比例低且具有良好的防晒效果。 5 二苯甲酮-3 二苯甲酮 -3 又称羚基甲喇,本身是一种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是一种常用于防晒霜、防晒液的有效化学成分。已有实验研究证实,二苯酮 -3 能广泛吸收紫外线 A 段和 B 段辐射,是一种可适用于强防晒指数天气的防晒霜化学成分,可以完全吸收紫外线 A 段辐射并辅助吸收紫外线 B段辐射,是一种较理想的户外活动化学防晒剂且无毒、过敏反应小。但

仙人掌中防晒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仙人掌中防晒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蒲华;李兰子;曾雄智 【摘要】UV-absorbing ingredients in plant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for their mild properties, broad-spectrum protectionrnand anti-aging activity. In this study, Hainan wild cactus was used as raw material, throngh extraction by solvent mixture ofrnwater and ethanol,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by HPLC, a yellow solid compound with effect of UV protection was obtained finally,rnwhich is a potential novel sunscreen agent. The results showed it could easily dissolve in ethanol and had good stability, its molecularrnweight was 647, and it had two moderate-intensity absorption bands near 256 nm and 357 nm when detected by ultraviolet spectrome-rntry. The positive result obtained in hydrochloric acid-zinc powder reaction indicating it is likely a flavonoid.%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的植物活性成分因其性能温和、具有广谱防晒效果、能防止皮肤老化而受到关注.以海南野生仙人掌为原料,采用水和乙醇混合溶剂提取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了具有紫外线吸收功效的黄色固体物质,具有良好的防晒效果,是一种潜在的新型防晒剂.该物质易溶于乙醇,稳定性好.质谱分析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7,紫外光谱显示其在256 nm和357 nm附近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带,盐酸-锌粉反应为阳性,暗示其为一种黄酮类物质. 【期刊名称】《香料香精化妆品》 【年(卷),期】2013(000)002 【总页数】3页(P33-35)

中药调节防晒的秘诀

中药调节防晒的秘诀 近年来,由于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防晒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使用防晒霜,中药也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防晒方法。本文将介绍中药调节防晒的秘诀,并探讨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一、中药防晒的原理 中药调节防晒的原理主要基于中药的祛斑、抗氧化和修复肌肤等功效。以下是几种常见中药材及其对皮肤的防晒作用: 1. 甘草: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紫外线引起的皮肤红肿和炎症反应。 2. 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皮肤受损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3. 当归:当归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皮肤氧化和老化。 二、中药调节防晒的实践 中药调节防晒的实践通常包括内服和外用。 1. 内服:通过内服中药调节身体内部的环境,提高皮肤对紫外线的抵抗能力。可以选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修复肌肤作用的中药,常见的有黄芩、绿茶和黄连等。建议在使用中药内服前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以确定适合自己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2. 外用:将各种中药材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基质混合后涂抹于皮肤表面。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中药材,如白花蛇舌草、柴胡和黄连等,并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辅料,如植物油或果蔬汁等。外用中药时应注意避免过敏反应,在使用前可先进行皮肤敏感测试。 三、中药调节防晒的科学性 虽然中药调节防晒的概念已被认可,但其科学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目前,科学界对中药调节防晒的实验数据有限,临床实践中也存在个体差异和效果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在使用中药调节防晒时,建议仅作为辅助防晒措施,并结合传统防晒方法。 四、中药调节防晒的实用性 中药调节防晒作为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中药材大多易于获得,并且搭配使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和需求进行调整。此外,中药调节防晒还可以帮助改善皮肤质地、淡化色斑,提高皮肤整体健康状况。然而,具体效果因人而异,需根据个人情况适度使用。 总结: 中药调节防晒作为一种古老的保养方法,通过祛斑、抗氧化和修复肌肤等功效,帮助肌肤抵抗紫外线的侵害。然而,中药调节防晒的科学性仍需进一步验证,且效果因人而异。因此,建议将中药调节防晒作为辅助手段,与传统防晒方法相结合,以更好地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天然防晒剂的研究进展

天然防晒剂的研究进展 刘艳红;唐嘉雯;李雪竹 【摘要】概述了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损伤,天然防晒化妆品的发展趋势,综述了天然防晒剂的种类、来源和防晒机理,分析了天然防晒剂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天然防晒剂发展的设想. 【期刊名称】《香料香精化妆品》 【年(卷),期】2019(000)001 【总页数】4页(P74-76,82) 【关键词】天然化妆品;防晒剂;紫外线;机理 【作者】刘艳红;唐嘉雯;李雪竹 【作者单位】上海新高姿化妆品有限公司研究与创新中心,广东广州 510370;上海新高姿化妆品有限公司研究与创新中心,广东广州 510370;上海新高姿化妆品有限公司研究与创新中心,广东广州 510370 【正文语种】中文 太阳光辐射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是波长较短的一类太阳光,波长范围为200 ~ 400 nm,根据波长的不同,又可将紫外线分为长波紫外线UVA(320 ~ 400 nm)、中波紫外线UVB(280 ~ 320 nm)和短波紫外线UVC(200 ~ 280 nm)。UVC 的穿透能力较弱,可以被大气层完全吸收,无法到达地面,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95%左右UVA 和5%左右的UVB 可穿透大气

层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危害,尤其是UVB 对皮肤的损伤能力强,可导致表皮细胞内的核酸和蛋白质变性,引发急性皮炎即日光晒焦(红斑或者灼伤)。UVA 能氧化 表皮中的还原黑色素而直接晒黑皮肤,其穿透力强,作用缓慢、持久,具有累积性,日久会引起皮肤老化[1-2]。 随着人们对紫外线辐照严重危害人体皮肤的认识的提高,使用防晒化妆品进行自身防护的健康意识也日渐深入,这促进科技界对防晒剂的研究与开发更加深入、广泛。目前,根据防晒机理,防晒剂主要分为化学防晒剂和物理防晒剂。化学防晒剂能够吸收紫外线和将其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并释放,从而降低照射到皮肤的紫外线能量。化学防晒剂防晒效果好,但是易引起皮肤刺激,产生过敏、炎症等副作用。物理防晒剂则通过反射或者散射紫外线起到对皮肤的保护作用,其安全稳定,但易堵塞毛孔,影响汗腺分泌[3]。化学合成防晒剂对皮肤的副作用如过敏等不断出现, 以及随着人们对其毒副作用认识的深入,消费者对天然安全化妆品强烈诉求等因素,使得开发安全有效的天然防晒剂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从天然防晒剂的来源,种类和机理进行综述,同时分析现存天然防晒剂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天然防晒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1 天然防晒剂种类 天然防晒剂的来源以植物为主,也包含少量动物来源以及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1.1 植物来源 天然植物来源的防晒剂,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提取工艺,对天然的植物进行提取,获得有效的防晒成分,从而发挥防晒效果或者协同发挥防晒效果。 王春晓等人[4]利用超声波法提取芒果叶中的有效成分,发现芒果叶提取物在整个 紫外光区均有较强吸收,且对光、对热稳定性好,可稳定存放。提取物不仅可以抵御紫外线的伤害,还可清除自由基,防止皮肤老化变黑,同时保护DNA,预防皮肤癌的发生,达到防晒和修护的多重功效,是一种集防晒、美容、保健多重功能

防晒剂防晒机理及其应用

防晒剂防晒机理及其应用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或抑制皮肤表面的细菌,促进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9还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头发有伤害作用。紫外辐射(uV)能引起皮肤灼伤和红斑。促使皮肤过早老化,引起角膜炎和白内障,损伤皮肤内的免疫细胞,引起系统性的免疫功能抑制。随着人类对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使用的日益普及,压缩机内氟里昂(cFc)的泄漏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使臭氧层产生的空洞加剧。地面受到紫外辐射的强度有增高的趋势。因此对紫外线、防晒剂及其制品的研究也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1紫外线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1.1紫外线 阳光由电磁波谱的许多波长组成。当阳光穿透地球大气层,其中一些波长的光被滤掉,其余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称之为紫外和红外光。紫外线与皮肤细胞相互作用并引起大范围的伤害效果,见表1。 1.2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UVR是一个免疫抑制因素,对免疫功能的损害可能导致皮肤肿瘤的发生。Toewa等人首先观察到紫外辐射改变了抗原递呈细胞(APC)——郎格罕细胞(Lc)的功能。在正常皮肤组织中,Lc在表皮形成网状结构,其功能之一是摄取外来抗原,游走到局部淋巴结,把抗原递呈给T细胞。紫外辐射改变了表皮中Lc的形态,使网状结构破坏,并使Lc数量减少,功能改变。而炎症细胞增多,导致免疫耐受。另外,尿苷酸是组氨酸脱氨基产物,在表皮上层很丰富。UV照射后,其从反式结构转变成顺式结构从而抑制T细胞的功能。多个实验室已证实尿苷酸有免疫抑制作用。 紫外辐射对皮肤的影响还表现在皮肤的光老化方面。过度暴晒者,会看上去很老相,光老化皮肤生长出各种赘生物。出现很深的皱纹,皮肤松弛下垂,有很多色素斑。这些现象反映了皮肤结构方面的变化但完全不同于生理的衰老变化。UVB可引起皮肤红斑、DNA损伤和皮肤肿瘤。Sams等人的研究结果提示UVB 能损伤缔结组织,他们用30-50倍的最小红斑卉吐量的UVB照射有毛小鼠,结果出现中等程度的弹性纤维增生。长期慢性照射后,胶原蛋白的分解速率大于细胞合成能力。结果真皮变薄、萎缩出现可见的皮肤光老化。暴露于uV A照射下,可产生红斑反应和血管损伤。虽然它是弹性纤维沉积的密度低于UVB产生的作用,但弹性纤维的变性可伸展到真皮的深处,对人们的皮肤危害很深。 1.3紫外线对头发的伤害 紫外线除了作用于皮肤外,还引起头发损伤。当头发暴露于大剂量的紫外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