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镇原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及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镇原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及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镇原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及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规范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根据农业部、省农牧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的管理、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实行资格认定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愿申报、分级认定的方式,择优认定,实行综合考核,动态管理。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三条管理、培训机构条件

(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教育培训机构(农广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等)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具备较大规模、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独立会计核算的农民合作社(县级以上示范社)、农业龙头企业(县级以上龙头企业)等。

(二)熟悉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具备较强农民组织能力,有三年以上累计超过1000人次农民培训的业绩。

(三)具备承担新型职业农民相应专业培训必备的师资力量、培训场所、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和食宿场所等基本条件。

(四)自愿在农牧主管部门指导下承担培训任务。

(五)近5年无违纪违法记录。

第四条实训基地条件

(一)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

(二)产业专业化强、业务技术领先、示范引领作用大,符合农民教育实训的特点和规律。

(三)具有满足常年或季节性实训需要的设施设备、实训场地。

(四)具备新型职业农民相应产业实训能力的指导老师和管理人员。

(五)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近5年无违纪违法记录。

(六)基地交通便利,便于参观学习。

第五条农民田间学校条件

(一)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

(二)经县农牧局认定挂牌的的农民田间学校。

(三)具有满足常年或季节性实训需要的设施设备、教学场所。

(四)具备新型职业农民相应产业实训能力的指导老师和管理人员。

(五)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近5年无违纪违法记录。

(六)基地交通便利,便于交流学习。

第三章认定程序

第六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及实训基地认定程序(一)申报。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的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自愿向县区农牧局提出申请,并如实提供如下材料。

培训机构提供的材料:培训机构书面申请、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培训机构认定申报表、办学资格或技能培训资质文件(许可证)复印件、法人证书或机构批复文件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教学和实训场地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复印件、主要教学和实训设施设备清单、教师资格证明复印件、教师及管理人员花名册、近两年开展培训的证明材料等。

实训基地提供的材料:实训基地书面申请、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认定申报表、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实训场地产权证明或租赁承包合同复印件、实训主要设施设备清单及基地生产经营情况资料等。

农民田间学校提供的材料:农民田间学校书面申请、新型职业农民农民田间学校认定申报表、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培训场地产权证明或租赁承包合同复印件。

(二)审查。县农牧局对提供材料齐全的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进行资格审查,必要时到现场进行核实。

(三)认定。由县农牧局认定发文,并授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新型职业农民田间学校”证书和牌匾。

第四章组织管理

第七条县农牧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培训机构及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应在农业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和指导下,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第八条实行准入制度。凡承担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必须县农牧局认定,在认定的区开展培训(实训)。

第九条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及农民田间学校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县农牧局对认定的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进行日常定期检查和年度综合考核,对考核优秀的进行表彰,对考核不合格或不能达到认定条件的取消其资格。

第十条管理、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资金用途不合理、弄虚作假、培训质量差等问题的,按照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整改、调减资金、取消资格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镇原县农牧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最新)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现代农业建设骨干队伍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按照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市级文件精神,我区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坚持需求导向,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精准培育,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助力农民收入增加”为目标,以强化教育培训为途径,以资质认定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工作目标 全区继续引导扶持15名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农业创业;继续引导扶持30名农业“五新”示范户;计划教育培训390人;计划认定150名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支持农业规模生产经营贷款担保基金运行,担保基金规模达400万元。 三、工作内容 (一)调查摸底

遴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和返乡下乡涉农创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就业的农业工人(农业雇员)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经营性服务的骨干人员(如: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机、植保、兽医、质量安全、农村信息等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由区农业局牵头组织,各镇(街)业务站配合,围绕我区主导产业,深入镇村户中进行培育对象调查摸底;会同所在镇(街)业务部门调查审核,把确实符合条件且真正有意愿、有需求的对象遴选出来,建立培育对象库。 (二)教育培训 1.培训任务。计划培训390人。培训生产经营型280人,专业技能型或专业服务型110人。 2.培训时间及补助标准。计划生产经营型培训时间累计10天(60课时,含实训);专业技能型或专业服务型培训时间累计5天(30课时,含实训);培训补助标准按每人每天200元。 3.培训对象。本区农业从业者。本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和其他人员,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业创业者和农村“两后生”(农村高中、初中毕业生)等。优先培育“农业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报系统”申报人员。从今年开始,把农业冷链物流技术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范围。乡村振兴综合培育村(培斜、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2012、201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为加快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深入推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招生对象 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招生重点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等。 三、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基本学制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6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五、专业类别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分为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包含若干专业方向。专业类的内涵可以适当拓展,专业方向可以根据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各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动态调整。 (一)种植类 专业方向包括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中药材生产、茶叶生产、食用菌生产、蚕桑生产、林木繁育与苗圃经营、森林培育与林下经济、草业生产、园林绿化等。 (二)畜禽养殖类 专业方向包括生猪养殖、肉牛养殖、奶牛养殖、羊的养殖、家禽养殖、特种动物养殖、宠物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好2015年财政支农相关项目的通知》(农办财〔2015〕8号)要求,2015年继续执行《关于做好20xx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4〕66号)文件,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通过开展省级示范班培育、高校示范培育等方式在全省全面实施。各地要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机制,加快建立“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二、任务安排与实施环节 全省安排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400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5800人,主要以培育家庭农场主为主包括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9000人,其中3500人为省级示范班,由省农业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农业院校共同主办,包括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菜篮子”基地负责人、蚕种技术员、主要农作 物病虫害调查技术员、病虫测报调查员、农产品检测员、种子生产加工技术员、土地纠 纷调解员、林业经营人员、农资营销员、休闲观光农业点负责人、水稻新品种繁育员、家畜繁殖员、村级保险员等。

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及政策扶持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及政策扶持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以及政策扶持实施,可以制定如下方案: 一、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 1.建立完善的认定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部门,负责制定认定标准、组织认定工作,并建立认定档案管理系统,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动态管理。 2.制定明确的认定标准:根据农民的专业技能、创业经验、收入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认定标准,确保认定结果客观合理。 3.开展培训与考核: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创业经验等方面内容,并定期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合格者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制定政策扶持措施: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发展。 2.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确保政策的落地和落实,防止政策执行中的滥用、浪费和失效现象。

3.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加大对新型职 业农民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参与其中,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快速发展。 以上是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及政策扶持实施的方案,通过建立完善的认定管理机制,制定明确的认定标准,开展培训与考核,落实政策扶持措施等方式,旨在提高认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同时给予新型职业农民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推动他们的创业发展。最终目标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四、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与政策扶持实施的具体措施: 1. 完善认定管理机制: a) 设立新型职业农民认定部门: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新型职 业农民的认定工作,明确职责和权责,提高工作效率。 b) 建立认定档案管理系统:建立全面、准确的新型职业农民 档案,对认定的农民进行长期、动态的管理和记录,实现信息共享和追踪。 2. 制定科学公正的认定标准: a) 综合考量农民的专业技能:将农民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纳入认定标准的考量范围,通过统一的考核评估来确定是否符合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要求。 b) 引导农民创新创业:将农民的创新创业经验作为重要参考 指标,鼓励农民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和相关产业发展。 3. 加强培训与考核:

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费管理办法

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费管理办法 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费管理办法 为了推进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迅速发展。为了建立健全职业农牧民培训管理机制,保障合理利用培训资金,国家农业部出台了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费管理办法。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分别为:总则、管理机构、管理职责、培训费用及报销、监督管理。 一、总则 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费管理办法是为了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提升职业农牧民素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利用财政资金,提高农民获得感和就业创业能力而制定的。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开展职业农牧民培训的管理和资金使用。 二、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应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及其财政部门组成,设立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费管理办法实施机构,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和资金管理。 三、管理职责 1.制定培训计划。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根据职业农牧民的 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科学、可行的培训计划。

2.资金管理。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强对培训费用的管理,定期进行财务审查,确保费用合理、规范使用。各级农村财政部门应按照财政转移支付的程序及时拨付培训费用。 3.审批报销。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按照程序,严格审批培 训费用报销申请。报销文件应包括培训计划、培训费用支出明细、参训农民名单、领导视察情况等。 4.信息报送。各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负责人应 及时向上一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负责人报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培训工作效果等信息。 四、培训费用及报销 1.培训费用按培训单价进行报销。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根 据培训特点,制定培训单价标准。 2.培训费用应按照实际支出计算。培训费用应以符合实际 情况、工作进度及财务支出管理规定的标准支出为准,不得超出预算范围,不得将培训费用转以其他名义支出。 3.培训费用报销应及时。各级财务部门应及时核定费用, 符合要求的费用应在3个月内报销。 五、监督管理 各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机构应持续开展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建立健全后续跟踪服务机制。各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负责人应加强对培训收费的监管,保证培训费用的合理性并公开透明。

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化建设方案

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化建设方案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具有发现问题准确、解决问题及时、科技服务紧密、技术推广到位的优势和特点,是当前农业技术推广最有效的模式之一,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也是落实党中央“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延伸到村级”的要求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规范田间学校建设,提高农民田间学校的举办质量,联系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原则 1.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按照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确定田间学校培训内容,采取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坚持服务主导产业。按照本地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要求,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技人员培训等项目,开展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化建设。 3.坚持科技推广创新。按照县域农业特色,制定建设方案,将主导品种与技术示范推广、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科技示范户培育等内容有机结合。支持推广机构创新机制,鼓励农技人员、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领办农民田间学校,多元化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工作。 4.坚持过程规范管理。制定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标准,规范开办程序,落实技术环节,强化监督检查,注重办学质量,开展效果评估,按照建设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化建

二、建设目标任务 1.建设示范学校。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全县共建设17所以上,每个学校培养学员20-30名。202*年我县将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依托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重点建设1-2所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校。 2.培养辅导员。依托省县两级培训和培养辅导员,举办田间学校实训,打造一支由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组成的师资队伍,实现每个乡镇辅导员1--2名。 3.建设标准。农民田间学校要按照“六有”标准建设。即:有规范的农民田间学校牌子、有一个固定的培训场所、有2名以上有经验的辅导员、有20-30名固定的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有一块试验田或示范基地、有一个农业技术信息宣传栏。 三、组织实施与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以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的县农民田间学校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科技教育推广服务站,统筹协调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化建设工作。同时农业农村局将农民田间学校纳入农技推广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农业工作年终绩效考核内容。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推广人员要积极参与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工作。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开办农民田间学校。 2.抓好重点环节。一是开展农村参与式评估调研。二是依据农民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三是组织农民学员技能与知识测试。四是定期举办农民学习活动日,共享技术与经验,五是要辅导农民总结学习成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职业农民是指既有良好的农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又具备管理和经营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民群体。为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现有关部门制定了一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 第一、培训目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目标是培养思想先进、专业水平高、人文素质高、技术技能全面的现代化农业从业人员,为实现“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提供人才保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目标: 1、具备深入了解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及政策法规的意识和能力。 2、能运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手段,积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 3、能根据农业市场需求,灵活地调整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4、能够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

5、通晓现代农业知识,具有人文素养,能够与城市居民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第二、培训内容 针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要注重专业化和现代化。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现代化农业基本知识和技术:包括作物栽培、动物养殖、农机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农产品营销和管理:包括市场营销、商务管理、分析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3、乡村振兴策略:包括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4、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包括农业科技、信息化、会计管理等专业知识。 第三、培训方式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方式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业优势、不同群体,在教育背景、经济条件、培训需要和资源配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具体培训方式如下: 1、课堂培训:通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的专业课程教学,向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2、现场实训:通过开展农业示范区、科技示范示范园、农业科技园等现场实训活动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能力。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最新)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最新) 为了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我们制定了本实施方案。首先,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文件精神,聚焦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产业提升需求,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体系,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我们计划在X年内培训86人,其中50人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为茶叶种植;36人为专业 服务型职业农民,专业为农村信息员。我们的目标是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由区农业、财政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培训项目,由政府购买服务或政府采购的方式认定培训机构承担具体培训任务。我们将优先选择美丽乡村中心村中符合新型职业农民遴选条件的人作为培训对象。资金方面,我们将整合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按照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人均3000元、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人均1100元的标准奖补到区。

在具体实施方面,我们将按照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的路径进行。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培育对象。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负责人等;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主要培训农村信息员。培训对象需要满足长期稳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不超过60周岁的条件。同时, 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需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我们将通过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区XXX择优选择确定 培训对象。贫困户和小农户符合条件的将优先确定为培训对象。已经在X、X年接受过培训的职业农民今年不再培训,而二类型培训对象当年不得重复。 最后,我们需要遴选培训机构,由政府购买服务或政府采购的方式认定具体的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相信可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培育质量,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资金管理要严格执行。首先,按照相关规定,区财政局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培训机构。其次,区XXX要建立审核制 度和透明的资金拨付制度,继续实施资金预拨机制,确保70%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农民,是现代农业新时代的重要人才。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农村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培训内容及目标 1.培训内容 (1)农业技术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必须包括农业生产和 管理技术方面的知识,在这方面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新型农业设施技术、科技适用、农村环境保护、主要农作物种植技术等。 (2)农村经济方面:农村经济方面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掌 握的知识,这方面的培训主要包括:农村产业发展、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筹集、农村土地流转等。 (3)技能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这 方面的培训主要包括:农业机械操作、生物制品处理、技术操作、食品安全等。 2. 培训目标 (1)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具有现代农业生产和管理技能; (3)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4)了解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5)具有自我职业规划能力。 二、培训方式 1. 线下培训 线下培训是传统的培训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培训师与学员之间直接面对面授课,学员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线下培训的优点是更方便互动交流和引导学员的学习,但也有限制就是地域范围窄、时间周期短等。 2. 线上培训 在线培训已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采用视频、网络互动技术,实现远程培训。在线课程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节省交通费用和时间成本,方便快捷。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学习者的自我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学习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支持和传授的互动环节不利于学会新技能的掌握。 三、培训课程设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 一、背景与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当前,随着农业产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民对技术和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求。新型职业农民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多种能力,能适应市场需求,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良好的农业生产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1.目标:培育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保障农民收入增长。 2.任务: (1)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提升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服务,为其提供开展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3)组织新型职业农民交流与学习,促进他们在实践中相互借鉴、学习,共同提高。 三、培育对象及培养内容 1.培育对象:农民、农业合作社成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人员等。 2.培养内容: (1)农业生产技术: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农药和肥料使用等方面;

(2)农产品加工技术:学习食品加工、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运输 和贮存等技术; (3)市场营销知识:了解市场需求、产品定位和销售渠道,学习营 销策略和市场推广等知识; (4)农业信息化技术:掌握农业信息化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如农业 大数据分析、农业物联网等; (5)创业管理能力:学习创业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组织管理、财务管理、市场分析等能力; (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生态文明 的理念,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培养机制与方法 1.培养机制: (1)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保障 培养的顺利进行; (2)搭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实训基地,提供现代化的实践培训场所; (3)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利用其优势资源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内 容和帮助。 2.培养方法: (1)举办专业化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和企业家授课,组织实践操 作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养,健全农民培训认证体系,提高农民素质和收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创业经营能力、新型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和农村社会服务能力的农民。 第三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需求为基础,建立有利于培养农民技能、推动农业发展的培育认定机制。 第四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平公正。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并保障评定程序公开、透明。 (二)分类培养。根据不同农业发展领域和需求,设置不同的农民培训项目,开展分类培养。 (三)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农民的不同特长和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 (四)多元认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认证,包括考试、实践操作、评估等,全面评判农民的技能水平。

第五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设立培育认定机构。建立专门的农民培养机构,负责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认定工作。 (二)建立评审制度。设立评审委员会,由相关专家、从业人员和机构代表组成,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审。 (三)制定培训大纲。根据不同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制定具体的培训大纲,明确培训内容和要求。 (四)培育认定结果公示。对通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结果公示,以推动农民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第六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涉及的费用由相关培育认定机构和农民共同承担,政府应提供一定的培育认定经费支持。 第七条对于符合认定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政府将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奖励,包括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 第八条对于不符合认定要求的农民,培育认定机构应提供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培训方案,帮助其提高技能水平。 第九条培育认定的结果有效期为五年,经过再次认定合格的农民可继续享受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奖励。 第十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第十一条新型职业农民的

关于高素质农民工培训培育方案(最新整理分享)

关于高素质农民工培训培育方案 (最新分享) 一、工作思路 立足*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的实际,以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分层分类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带动乡村人口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进一步提升,培养壮大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年起,在全市七个主要农业生产区(*、*、*、*)启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行动,重点组织培育经营管理、专业生产和技能服务3种类型。争取到*年底,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人,其中经营管理型*人。 三、教育培训 (一)培育对象。各区要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组织区域内有意愿、有需求、有基础的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培育。年满16周岁,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务农农民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应列为培育对象。培育对象为三种类型:

1、经营管理型:重点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创新创业带头人,包括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和现代创业创新青年等,提升培训对象的生产组织、认识管理、市场开拓、产品营销和风险防控能力。 2、专业生产型:主要培养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并直接从事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农业劳动者,提升培训对象的生产组织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其生产效率、质量标准和绿色发展水平。 3、技能服务型:主要培养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包括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农技员、动物防疫员、农产品电商营销人员、农产品直播带货人员等,提升培训对象所从事产业或所在岗位的核心能力、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能力水平。 (二)资金安排。补助标准。经营管理型按人均6500元补助,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按人均2500元补助。本年度参训学员可以在次年参加同一层级不同培训,或参加同一类型更高层次的培训。同一层级培训学员与上年重复率不超过8%。资金用途。市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高素质农民培育期间的食宿、交通、教材、学习用品、教师课酬、劳务费、专家评审验

农民培训田间学校管理制度

农民培训田间学校管理制度 农民培训田间学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民培训田间学校的管理工作,提高培训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农民培训田间学校是指政府或农业机构为了提高农民 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一批现代化农民所设立的农田中的培训机构。 第三条农民培训田间学校的管理原则是: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农民培训田间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一批现代化农民,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科学素养。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权限 第五条农民培训田间学校的主体机构由政府或农业机构设立,依法组织,负责农民培训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农民培训田间学校的具体设置、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 应根据实际需要和政策规定,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 第七条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应设立管理委员会,由政府有关部

门、农业专家、农民代表、专业培训机构的代表组成,负责协调解决学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应设立教务处、后勤保障处、信息管理处等职能部门,分工协作,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后勤保障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第九条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应设立监督检查部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培训效果等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和质量保证。 第十条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应建立健全师资力量,配备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第三章培训内容与方法 第十一条农民培训田间学校的培训内容应结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和农民的实际需要,着重培养农民的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能力。 第十二条农民培训田间学校的培训方法应以实践为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和培训效果。 第十三条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如讲座、实地考察、实践操作、交流学习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第十四条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应注重培养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实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 一、确定培育地点 在学校内或其他租赁的适合培训的场地内。 二、培育对象 根据《**省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农科(教育)函【2 019】292号文件的要求: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库,组织县域内有意愿、需求、基础的农民,登录湘农科教云平台APP报名参加培育。 三、培育时间及培育学员安排 1.生产经营型培训。生产经营型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共计培训15天(理论10天,实践5天)。 2.专业技能型培训。专业技能型包括长期、稳定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等从事劳动作业的农业劳动力。共计培训7天(理论4天,实践3天)。 四、培育目标 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特色。确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建设重点和融合环节。坚持与美丽乡村、全面小康社会、精准扶贫、休闲观光旅游、人文建设协调推进,融合发展。坚持把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社会化服务、互联网、包装、冷链物流、餐饮、休闲旅游等一体布局,整体推进。稳定做好优质稻、油菜、香菇、柑桔、葡萄和生猪、肉牛、肉羊、家禽、优质水产品等农产品生产。重点开设好

经济作物(含杨梅、中药材)种植、粮油生产等种植专业课程和家禽、家畜(肉牛)、淡水养殖、特色养殖等养殖专业课程。高素质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农民。通过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使培育对象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素质明显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明显提升,敬业为农、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动力明显加快,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心明显增强,通过实际行动引领和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1、结合主导产业,学习掌握基本养殖、种植技能。 2、激发拓展学员经营创业的愿望和激情。 3、提高学员生产能力与经营管理能力。 4、逐步引导学员创建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 5、引导有条件的学员探索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五、培训主干课程、内容、课时 生产经营型高素质农民

镇原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及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镇原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及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规范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根据农业部、省农牧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的管理、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实行资格认定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愿申报、分级认定的方式,择优认定,实行综合考核,动态管理。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三条管理、培训机构条件

(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教育培训机构(农广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等)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具备较大规模、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独立会计核算的农民合作社(县级以上示范社)、农业龙头企业(县级以上龙头企业)等。 (二)熟悉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具备较强农民组织能力,有三年以上累计超过1000人次农民培训的业绩。 (三)具备承担新型职业农民相应专业培训必备的师资力量、培训场所、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和食宿场所等基本条件。 (四)自愿在农牧主管部门指导下承担培训任务。 (五)近5年无违纪违法记录。 第四条实训基地条件 (一)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 (二)产业专业化强、业务技术领先、示范引领作用大,符合农民教育实训的特点和规律。

(三)具有满足常年或季节性实训需要的设施设备、实训场地。 (四)具备新型职业农民相应产业实训能力的指导老师和管理人员。 (五)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近5年无违纪违法记录。 (六)基地交通便利,便于参观学习。 第五条农民田间学校条件 (一)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 (二)经县农牧局认定挂牌的的农民田间学校。 (三)具有满足常年或季节性实训需要的设施设备、教学场所。 (四)具备新型职业农民相应产业实训能力的指导老师和管理人员。 (五)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近5年无违纪违法记录。 (六)基地交通便利,便于交流学习。

职业农民技术职称认定与管理办法实施方案

职业农民技术职称认定与管理办法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农民技术职称的认定与晋升工作,加强对农民技术人员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农民技术职称认定、晋升与管理的目的是:依托我区农科教综合优势,打造“农民技术员”品牌,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带头人,造就一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聘请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成立农民技术职称认定管理委员会,作为农民技术职称认定的审批与管理机构,对农民技术职称认定和管理。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农民技术职称认定与管理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本区农民技术职称认定组织与管理工作。 第三章职称认定条件 第五条农民技术职称是农民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的标志。凡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均可报名参加考评认定。 第六条农民技术职称认定和晋升的对象只限于农民。

第七条参加认定和晋升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法律法规,热爱农业,献身农业,努力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服务。 第八条农民技术职称认定和晋升,以技术水平、工作实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依据,考虑文化程度和专业工作资历。 第九条农民技术职称的等级定为:农技员、农技师、高级农技师,职称后注明专业类别。各级技术职称的认定标准是:(一)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认定为农技员: 1、系统地参加过初等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取得结业证书,经3年以上农业生产实践,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科技人员指导下能进行群众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和进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工作,能解决试验、示范、推广和生产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正确记载和整理技术资料,能进行分析和小结; 3、在农业生产技术工作实践中成绩较好。 (二)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认定或晋升为农技师: 1、取得农技员职称2年以上,或取得绿色培训证书3年以上,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经验,能胜任本专业工作; 2、能解决试验、示范、推广和农业生产中某些技术难题,能撰写技术工作总结,可以指导农技员开展工作; 3、能配合农业科技人员因地制宜推广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制定实施方案,并能对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4、在农业生产技术工作实践中成绩显著。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最新)

2021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范文(通用6篇) 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到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根据按照农业部,《关于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通知》(农科教发[20xx]2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改进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充分发挥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任务目标 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对骨干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和面对面、零距离的全程挂户培训,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育和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骨干农民,促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全乡14个村,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8个重点行政村,加大培训力度和培训规模,每个村培训专业技术骨干农民不少于150名,进村技术指导不少60次,全乡共培训和结对挂户1400名以上骨干农民,辐射带动1400名以上一般农民。 三、培训内容 以贴近农民、贴近实际、贴近市场、方便学习、降低成本、灵活高效为原则,围绕马铃薯、育肥猪、甜粘玉米、绿色水稻、食用菌、苗木栽培、大棚蔬菜和地膜花生等12项内容,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见附表)。 四、主要措施 (一)建立组织体系,打牢项目实施基础 1、建立项目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乡长朱任组长,农业、财政、畜牧、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桥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技术推广站,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项工作。各镇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中心,成立相应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范文(2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新时代__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____、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要求,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核心,着力推进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建设,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____年,全县培训____人。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____人(养鱼大户____人、茶叶种植大户____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____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雇员)、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____人(农业经纪人 ____人、农产品电商人才____人)。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培训合格率达到____%以上。对培训合格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三、重点工作 (一)确定培训对象 1、县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 ⑴培训对象条件。长期稳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不超过____周岁(电商人才培训对象不超过____周岁)。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为本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以上且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具体参照《省农

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申报____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任务需求____》(皖农办科函〔____〕____号)。____、____年已培训的职业农民今年不再培训。三类型培训对象当年不得重复。 ⑵严格遴选程序。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委择优选择的程序确定。 2、省市级培训对象。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及时完成省级培训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市级培训的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遴选工作。 (二)遴选培训机构 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遴选,遴选____家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并报省农委备案。培训机构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农民培训资质(办学许可或培训、推广职能),必要的培训场所、专业教师、现代教学设备和实践实训基地,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能力和跟踪服务能力等。县农委与承担任务的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 (三)明确培训内容 参照农业部发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优选培训内容,科学安排课程。鼓励采取参训人员“点单式”培训。培训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部分。公共基础课,重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素养、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生态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农业创业指导、“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等内容;专业技能课,重点培训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攻关模式、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内容。电商人才重点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网络店铺建设、网络店铺营销等内容。 (四)规范培训方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 •【公布日期】2014.09.22 •【字号】新农科[2014]203号 •【施行日期】2014.09.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 正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新型职业农民认 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新农科〔2014〕203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地、州、市农业局: 根据农业部要求,结合我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际,制定了《自治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自治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自治区农业厅 2014年9月22日附件 自治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加快工作步伐,提升管理水平,根据农业部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称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主业来经营,以农业经

营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具有明显的职业特性。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是指对经过教育培训,达到自治区职业农民标准的农业从业者通过考核、评价、指导、服务,对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资格证的评价管理活动。 第四条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是从业者从事农业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管理能力的证明,是享受政策扶持的重要依据。 第五条自治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要坚持农民自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分级认定。 第七条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年龄在16至55岁之间; (二)初级职业农民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中级应具备高中或农科中专以上文化程度,高级应具备农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职业特征鲜明、经营规模大、主体地位明确、从业稳定性高,是名副其实的农业继承者; (三)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初级职业农民收入应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倍,中级达到5-10倍,高级达到15倍以上; (四)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具备现代农业理念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掌握先进生产经营模式,具有示范带动效应,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五)从业稳定性强,有创业投资激情。 第八条自治区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3类。根据资源条件,自治区级提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参考标准。专业技能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