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三角产业升级,工业地产如何配套

珠三角产业升级,工业地产如何配套

珠三角产业升级,工业地产如何配套
珠三角产业升级,工业地产如何配套

珠三角产业集聚需强化纵向延伸

文/特约记者辛未

3月底,两个规模空前的重工业项目选择落户珠三角:一是“胎动”廿载的千万吨钢铁项目——宝钢将在湛江投资设立;二是广州南沙的中船龙穴300万吨造船基地开工生产,而且首艘造的船就是国内最大的30万吨VLCC油轮。

投资规模空前的一大批重工业正在珠三角形成新的产业集聚。

所谓产业集聚,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分为横向集聚和纵向集聚。

顾名思义,横向集聚指的就是同一类型不同规模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而纵向集聚往往是在一个地区,由一两个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在周围成长起了一系列为其配套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集群,并形成了上下游、产前、产中、产后相关联的产业链条。

虽然珠三角产业集聚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暴露了不少弊端,其中缺乏纵向集聚,缺少纵向关联性,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是最需解决的问题。

遭遇环境资源瓶颈

佛山南海罗村的制革业久负盛名,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和废气对水及空气的污染十分严重。虽然大部分制革企业采取了一定的处理措施,但废水排放还是难以达标。

按照国家和广东省对环保的要求和制革行业的长远发展,罗村要求皮革企业加大对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并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采取强行的关、停、并、转措施。但是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当地大部分皮革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根本不可能承担高额环保设备的成本,只能搬迁、关闭,或者转行生产其他产品。一番治理过后,罗村制革企业所剩无几。连基数都保证不了,何谈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持续发展,这其实是与循环经济的宗旨不谋而合的。

今年年初的珠三角企业倒闭事件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虽然只是企业的关闭和搬迁,却折射出珠三角产业集聚的一些弊端:

一、就目前而言,参与珠三角的产业集聚的还停留在劳动力密集型、能耗高、技术含量

较低、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

二、政府对产业集聚的规划引导不够。由于珠三角产业集聚走的是市场化驱动之路,大多是自发集聚和发展起来,产业规划、产业链配套方面的规划明显不足,造成大量产业同构,重复建设严重;

三、珠三角企业的“头”和“尾巴”都在外面,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是工厂或者生产车间,因此,产业集聚只停留在加工生产环节,产业配套不足,严重制约了集群优势的发挥。不少号称产业集聚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滞后,道路、通讯、排水、排污等设施不配套,严重影响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珠三角产业集聚中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受规模和生产成本的制约,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配套不完善、环保意识和保障差。

纵向集聚有待强化

产业集聚本身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形成规模化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良好运作。但珠三角产业集聚目前尚停留在初级分工阶段,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横向集聚。这种集聚只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并没有考虑到有机的融合,容易产生专业化分工水平不高、上下游产业联系不紧密、产业链条较短等问题。

国内工业园遍地开花,都打着“产业集聚”的旗号,但实际上大多数都只是以上说的横向集聚,这样的发展态势并不利于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只会造成更多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与产业集聚的初衷背道而驰。

而纵向集聚则不同,它要求各集聚区域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少数领域以取得纵深推进,适度发展一些大企业以便把分工引向深入发展,也就是“龙头企业”效应,一些发展突出的工业园区往往都采用这样的模式。

广州花都的汽车产业集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短短几年,花都几乎是从零起步,借助广州产业结构调整和构筑工业卫星城市的“北优”战略,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汽车城迅速崛起,成为华南地区一座最有竞争力的国际汽车城。世界上所有成功的汽车城都有一个世界有名的汽车主机厂,花都也不例外,这也是其汽车产业集聚成功的主要原因:风神汽车的入驻,花都汽车城第一期几百倾土地很快被四十多家拟近厂设厂的全球各地瞄准日产系配套的汽车配件厂一抢而空;研发中心的落户,更使得花都汽车城的主管官员和开发商按捺不住笑容,汽车界的马太效应:越强的配套能力越能吸引汽车

配件厂商。由此,一条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形成。

民企热情膨胀

珠三角产业集聚虽有软肋,但近期一大批重工业项目的尘埃落定,为产业集聚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珠三角强大的民营资本,也为珠三角产业集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东莞的时装、南海的铝、江门的“咪头”、中山的灯……只要对珠三角有所了解的人一定都能说出这些地方特色。正是产业集聚,将这些原本零散的民营企业通过“合纵连横”串到一起,形成规模效应。

据统计,在珠三角的404个建制镇中,超过100家是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这其中包括佛山、中山、东莞以纺织和服装产业为主的集聚区,也包括佛山、潮州、云浮以陶瓷和建材产业为主的集聚区。民企扎堆专业镇,正在将珠三角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的火热,其实与珠三角各大城市提倡的总部经济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广大民营企业的参与,既能将中小企业的优势聚合起来,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规模化,而且还能弥补单个民营企业资本资源等各方面的劣势。

这几年珠三角地区大力建设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其实出发点正是促成产业集聚,形成“聚能环”,但实际操作中还是缺乏明确的定位和规划。究其根本,还在于产业集聚的纵向延伸不足。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试卷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中,最主要的指标是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城市的功能增加 2.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B.城市化可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C.城市化不能促进工业化D.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力量 3.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A.广州市 B.中山市 C.珠海市 D.深圳市 4.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优势是: A.国际经济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侨乡 D.重化工业基地 5.有关工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B.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京津唐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6.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7.有关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苏南模式”诞生于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密度最高的江南水乡 B.东北地区的城市都以重工业为主,其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 C.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D.“云南德宏模式”依靠边境贸易活动的剧烈扩张而形成的 8.为解决珠江三角洲的能源紧张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建设核电站②.大力开发潮汐能 ③.减少对香港、澳门的能源供应④.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台湾省1993年和2003年部分出口产品所占比重的统计资料。回答9~10题。9.图中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台湾丧失的 主要竞争优势是 A.先进的技术 B.广阔的市场 C.低廉的工资 D.通达的信息 10.图中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说明台湾工业转向 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D.技术指向型

珠三角各城市工业介绍

各城市工业发展情况 中山 中山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 22°C,户籍人口139.4万。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 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 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 同胞80多万人。 中山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大力 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先后建成了全国包装印刷基 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 地、民营科技园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园区,基 本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优质产品为 拳头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有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锁、凯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嘉华电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品牌。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休闲服、大涌红木家具、南头空调、黄圃食品等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分额。全球500强在中山办了20多家企业,2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0.14 亿元,工业总产值20**.4亿元。 中山市的投资环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077.2 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目前,随着神湾港的开通,中山已形成东有中山港、南有神湾港、北有小榄港的"品"字形码头布局,其中,中山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更是跻身全国十强、世界百强。从中山港往香港航程仅需75分钟。中山供水供电充足,并初步建成以城区为枢纽,贯通各镇区、大中型企业的宽带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形成了"中山信息高速公路"。 近年来,中山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1997年还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 江门 江门市区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年),这里便形成墟集。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因商贸而兴盛,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贸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带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1904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西方近代工业与文化也随之引入和发展。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后撤销市建制,复归新会县辖。解放后,江门改为省辖市。1983年,江门市定为省辖地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2013.12.12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标准解读 1)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加;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则主要是由于为了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并向非农业活动转型;在此过程中,既包含着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推进等实体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向乡村扩展,甚至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事实上,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比重下降,非农业生产的比重逐步上升,伴随着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农业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性状转化的过程。 2)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受国土大小、人口的多寡、历史基础、自然资源、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但在所有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在我国,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近年城市化发展最快而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这是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3)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某些问题,如环境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就业问题,等等。关于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应采取边发展、边治理的办法。其中包括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并把绿化等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控制污染的排放;等等。关于水资源的供给问题,可优先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耗水的经济部门,以减少对水资源需求的压力;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用水的管理;等等。关于就业问题,要把握好城市化发展的度,尽可能地做到城市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以保证充分就业。 4)关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可按照“课标”所提出的“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工厂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提出改进措施”“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城镇建设实际,讨论城市化过程对于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组织、指导学生展开相关的社会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讨论;或根据学校教学实际,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 (2)教学重点 把握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珠江三角洲不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3)教学目标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目的: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1.(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1)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深圳优势产业

深圳优势产业.txt不怕偷儿带工具,就怕偷儿懂科技! 1品味生活,完善人性。存在就是机会,思考才能提高。人需要不断打碎自己,更应该重新组装自己。深圳确定重点培育11大潜在优势产业 2004-02-02 2004年02月02日深圳特区报 这11大产业是:精细化工、汽车、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装备型工业、私人飞机及豪华游艇制造业、制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模具、电气设备制造业、专用机械制造。 这11大产业一旦培育成功,2010年深圳的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4万亿元,深圳将成为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在工业结构明显偏重于单一化、轻型化的情况下,深圳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明确提出要给工业加“重”,目前已基本确定11大潜在优势产业予以重点培育。这些“后起之秀”将与现有的竞争力较强的七大产业一道,共同支撑起南中国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政府决策人士表示相信,经过精心培育,深圳工业总产值到2010年有望达到1.4万亿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工业重镇。挖掘和培养“后起之秀”迫在眉睫 无可否认,深圳是中国产业布局中一枚重要的棋子。有资料显示,深圳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连续数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3年工业总产值更是突破5000亿元大关。目前,深圳已初步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行业门类较齐全、区域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然而细究之下,深圳工业内部结构的不尽合理之处日益明显:产业单一化、轻型化的格局,已然成为深圳工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电子信息支撑,传统工业主要依靠服装、家具、钟表等日用消费品工业“闯荡天下”。非IT类高新技术产业、非日用消费品类的传统产业,尤其是技术、资金密集程度高,充分运用电子信息及机械制造等技术,以装备型工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比重偏低。 有关专家指出,从全球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IT产业,还是传统的日用消费品工业,其增长空间均有限,真正支撑经济增长的还是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更何况,单一的轻型工业结构极易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和系统风险。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目前规模偏小的潜在优势产业,以及能充分体现一个城市现代化工业水平的重型先进制造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且迫在眉睫。四大空白产业将是未来支柱 经深圳市经贸局、各行业协会调研、筛选,以及有关专家论证,11个具有培养前途的产业最近“浮出水面”。其中,精细化工、汽车、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装备型工业、私人飞机及豪华游艇制造业等四大产业,目前在深圳产业部类中基本处于空白,但极具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必须加快培育,使之成为具有战略支撑地位的未来支柱产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 编制工作方案 为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促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决定》及实施方案要求,现决定组织编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范围界定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明确,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下称“五大产业”)。《规划纲要》同时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空间布局,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 根据以上精神,在产业范围界定上,本《规划》以“五大产业”为重点,全面涵盖一、二、三次产业的布局与发展;在空间上,除突出珠三角核心区外,也涵盖粤东、粤西、粤北等环珠三角地区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二、工作目的

区域产业布局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题中要义和重要体现,是区域和城市功能差异化的基础和前提。推进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提升珠三角经济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战略选择。 要通过编制《规划》,统筹跨行政区域产业发展,突出明确“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经济圈及经济圈内部各城市产业发展定位,推动建立经济圈之间、经济圈内部城市之间产业融合机制,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高效配置,加快改变珠三角城市之间定位不清、产业同构、无序竞争状况,构建圈层清晰、错位发展、互补互促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把珠三角建设成为带动环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成为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三、主要任务 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在《规划》编制前,要重点开展五个方面的专题调研,着力研究提出五个方面的思路和对策。 (一)珠三角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对珠三角整体产业及“五大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分工协作及其总体竞争力情况;从国际国内视野,查找珠三角产业结构、产业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同构及其总体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开放合作、产业关联、梯度发展、互补互促的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新格局的思路、目标

珠三角产业升级,工业地产如何配套

珠三角产业集聚需强化纵向延伸 文/特约记者辛未 3月底,两个规模空前的重工业项目选择落户珠三角:一是“胎动”廿载的千万吨钢铁项目——宝钢将在湛江投资设立;二是广州南沙的中船龙穴300万吨造船基地开工生产,而且首艘造的船就是国内最大的30万吨VLCC油轮。 投资规模空前的一大批重工业正在珠三角形成新的产业集聚。 所谓产业集聚,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分为横向集聚和纵向集聚。 顾名思义,横向集聚指的就是同一类型不同规模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而纵向集聚往往是在一个地区,由一两个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在周围成长起了一系列为其配套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集群,并形成了上下游、产前、产中、产后相关联的产业链条。 虽然珠三角产业集聚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暴露了不少弊端,其中缺乏纵向集聚,缺少纵向关联性,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是最需解决的问题。 遭遇环境资源瓶颈 佛山南海罗村的制革业久负盛名,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和废气对水及空气的污染十分严重。虽然大部分制革企业采取了一定的处理措施,但废水排放还是难以达标。 按照国家和广东省对环保的要求和制革行业的长远发展,罗村要求皮革企业加大对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并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采取强行的关、停、并、转措施。但是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当地大部分皮革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根本不可能承担高额环保设备的成本,只能搬迁、关闭,或者转行生产其他产品。一番治理过后,罗村制革企业所剩无几。连基数都保证不了,何谈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持续发展,这其实是与循环经济的宗旨不谋而合的。 今年年初的珠三角企业倒闭事件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虽然只是企业的关闭和搬迁,却折射出珠三角产业集聚的一些弊端: 一、就目前而言,参与珠三角的产业集聚的还停留在劳动力密集型、能耗高、技术含量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2单元第3节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__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教案鲁教版必修2.doc

第三节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1.结合图表资料,了解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地理观念。(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一、从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 1.传统农业:“桑基鱼塘”是当地生产经营特色,随着城镇化发展,逐渐变成了“杂基鱼塘”。 2.加工制造业 (1)区位优势:改革开放政策,沿海、毗邻港澳等地理优势。 (2)发展特点:就近承接港澳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加工贸易,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3)工业部门:玩具、制鞋等传统加工业大量涌现。 二、从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 1.转型升级的原因: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地理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地区依托区位、人才、政策等优势。 (2)发展特点: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当地主导产业。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 1.第三产业的特点:以流通和服务为主要功能,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 2.发展战略:(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2)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错位发展。 [图表点拨] 教材第46页图2-3-4,该图展示出:,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从1990年至2015年的变化,其中第一产业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总体上升,第二产业一直占较大比重。

深圳市产业结构分析

深圳市产业结构分析 林靖 摘要: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经济发展的价值判断。深圳市产业结构从1979年37:20.5:42.5发展到2010年0.1:47.5:52.4,GDP 由1.96亿元增加到9510.91亿元。深圳市深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并推动城市建设日益更新,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本文通过演进分析、偏离-份额分析、合理化分析三种方法对深圳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深圳;产业结构;分析 Abstract: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is the the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s also the value judg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henzhen developed from 37:20.5:42.5 in 1979 to 0.1:47.5:52.4 in 2010, the GDP added from RMB196 million to RMB951091 million. Leapfrogging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ed the upgrading of Shenzh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urban society economic developed。This paper will analyse Shenzhen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methods of Evolution analysis,SSM and Rationalization analysis and then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above results. Key words: Shenzh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alysis 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故此,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直接关系着经济结构,而且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率与总体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经济水平列入全国一线城市,深圳市居民平均生活水平高于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同时带动内地诸多城市的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均离不开深圳市产业结构的

中国各行业分布区域概述

中国各行业分布区域概述 中国各行业分布区域概述 2019-07-04 08:05:23 ◇ 地区划分标准 全国划分为七大区域。各区域包含省市如下: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 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 华中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地区: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1、电子信息产业: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以四川、陕西为主的 西部地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要聚集地。 2、传媒影视音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城市 3、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我国的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分布在 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五省,其他零星分布在中部和东北 部 皮革羽毛绒制品行业属于产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中部的河北、河南,西部的重庆、宁夏 4、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东部沿海地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集群集中度最高,特别 是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中部地区集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南、湖北和 四川境内。从城市分布构成来看,也集中靠近材料消费需求较大的城市。由于建材、陶瓷、玻璃产业集群对资源的依赖较强,因此有从东部转向中西部的趋势 5、机械制造业:我国机械制造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山西、湖南、湖北这 类重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由于沿海城市重工业基础普遍薄弱,加之竞争激烈,劳动力成 本也不再具优势,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正有向中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

钱淑芳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东广州 511363) 摘要: 广东省是国内最早出现集群经济形式的省份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也形成了规模大、层次高、能力强、数量多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许多产业集群突破了原来的行政区划分范围,迅速向周边扩散,形成了带状产业集群或集团式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更进一步地促进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群;珠三角;经济发展 一、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香港加工区在20世纪60-70年代迅猛发展,到了80年代开始出现土地紧张、成本上涨等问题,需要进行产业转移。珠江东岸地区由于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成为香港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正是抓住这一机遇,珠江东岸地区发展出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如东莞虎门的服装产业集群,大朗的毛织产业集群,惠州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等,到了20世界80年代中后期,珠江东岸地区又承接了国际及台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二次转移,逐渐发展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相对与珠江东岸的几个城市,珠江西岸的区位优势相对较弱,接受香港辐射比较有限,获得境外企业与要素流入的数量较少。但是这一地区也抓住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缺乏的机遇,鼓励和引导集体所有制及非公有制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例如佛山容城、桂洲等镇的家电产业集群,盐布的内衣产业集群,中山小榄的五金产业集群,古镇的灯饰产业集群。在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掀起了经济发展的新热潮,珠三角的产业集群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二、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分布 (一) 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显著。广东省的6个省级产业集群中,珠三角占大部分。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分布于深圳、东莞、惠州和广州)、珠江西岸的家电产业集群(分布于佛山、中山、珠海)、珠三角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布于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江门)、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于广州、深圳、江门、佛山)、珠三角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分布于深圳、广州、东莞、佛山)。 (二) 纺织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完整。重点集群在广州、佛山、中山、东莞和江门等市所属的40个镇,这些集群企业于港澳市场结合紧密,信息灵通,跟进国际流行趋势。如中山沙溪的休闲装,深圳女装,盐布的内衣,南海西樵的面料,东莞虎门的服装,大朗的毛针织,佛山环市的童装等等。 (三) 建材产业集群规模较大,品种齐全。如佛山建筑陶瓷、开平卫浴、顺德涂料等产业集群,建材工业集群的形成,对增强珠三角建材产品的竞争力,占领国内市场,参与国际贸易,增强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 珠三角家电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大小家用电器产品门类品种齐全,多种家用电器产品的制造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国内市场也占有重要地位。期间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和享有高知名度的著名品牌,如空调业的格力、美的;微波炉业的格兰仕;小家用电器业的美的等。 (五)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面向国际市场,产业链比较完备。以东莞、深圳、广州和惠州为中心基本形成了电子计算机制造基地;以深圳、广州为中心基本形成了通信设备制造基地;以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和中山为中心基本建立了家用视听

(完整版)深圳市特色工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深圳市特色工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建设产业升级示范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粤经贸技术〔2004〕472号)、《关于印发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粤经贸创新〔2007〕106号)和《关于工业区升级改造的若干意见》(深府〔2007〕75号)、《关于印发<深圳市工业布局研究与规划>的通知》(深府〔2006〕129号)的有关精神,加快工业区升级改造步伐,提高我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促进产业集聚,增强工业综合竞争力,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特色工业园区”是以区域特色产业为基础,适应市场竞争、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对产业集聚的要求,以产业链完善配套为目标,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适当集中布局建设、合理分工协作的专业化产业园区。 第三条特色工业园区按建设方式分为新建和利用老工业区改造两种类型。在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的前提下,政府鼓励利用老工业区改造,通过厂房再造和产业置换,发展特色工业园区。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等我市重点发展领域的特色工业园区的建设。 第四条特色工业园区的认定管理工作由市贸易工业局负责。

第二章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 第五条申报特色工业园区认定,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园区产业定位明确,符合我市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规划,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二)园区已制定产业规划和功能规划,并经专家论证。 (三)园区占地面积或建筑面积应在10万平方米以上(利用老工业区改造的不低于5万平方米),且作为特色工业园区用途使用期限不少于5年。园区场地属自有物业的,要求产权清晰,在5年内不得变更用途;属租用物业的,要求租用合同期在5年以上,在租用期内不得变更用途。 (四)已建成的工业园区申请认定特色工业园区的,园区所定位的产业集聚度已达到40%以上。 (五)园区设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开发管理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六)园区应具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符合消防、环保和安全生产有关要求,有能力为入驻企业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 第六条特色工业园区的认定采取自愿申报原则。凡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要求的工业园区,可向市工业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 第七条申报单位应如实提供下列材料: (一)《深圳市认定特色工业园区申报书》; (二)园区管理服务机构企业营业执照副本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提交复印件,验原件); (三)法定代表人证明书; (四)园区自有物业房地产权证或租赁合同(提交复印件,验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和模式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和模式2011年,珠三角常住人口4725万人,占广东省常住人口的50%;GDP总 值达25450.2亿元,占广东经济总量的83%,三次产业的结构2.5∶51.4∶46.1。 近几年来,随着外部市场空间压缩、环境容量约束以及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积极主动应对各种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将有助于稳步提升珠三角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1.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 (一)产业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服务业发展滞后 产业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不仅表现在三次产业之间,而且也表现在第 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首先,服务业发展滞后。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产业的发展层次比较低,突 出表现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国家统计局关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 指标体系中也指出,珠三角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人均GDP为5000 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2007年,珠三角人均GDP已超过7000 美元,也超过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标准值,但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46.6%,距 率先实现现代化标准还有3.4个百分点。从近几年的发展态势看,任务相当艰巨。 其次,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看,2007年,第一 层次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6%,高出第二层次(11.1%)3.5个百分点, 表明第三产业中流通部门份额仍占主导地位,如加上香港在本地的运输业,其比 重还要高些;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相对滞后。这种结构与亚洲四小龙相比, 发展进程也明显落后。 (二)自主创新能力低,产业升级乏力 首先,工业企业技术层次低。有关统计显示,广东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 77.3%是通过国外或港澳台地区的订单在粤企业加工生产的,产品的关键核心技 术和设备如CPU、集成电路、通用软件等严重依赖进口。 其次,高技术产业规模不大。珠三角9市中,除深圳外,其它地区高技术产 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不高。即便在统计上称为高新技术的产业,大部 分还是高新技术制造业。 第三,研发投入不足。2007年,广东省的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仅为1.3%,低于1.49%的全国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北京、上海、江苏和 浙江等省市。研发投入不足,限制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在投入的结构上, 中间环节投资仍然不足。 (三)产业组织分散,企业规模偏小 首先,行业规模优势不明显。在珠三角37个行业中,平均规模超过10亿 元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 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资源性产业和垄断性行业。平均产值规模没有达到1 亿元行业有17个,占全部行业的45.94%。在珠三角初步形成的电子信息、电 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食品饮料、建筑材料、金属 制品等几大产业集群中,除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平均规模较大外,纺织 服装、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和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平均规模都在1亿元以

深圳工业园分布图

深圳工业区多呈带状分布或块状分布,工业厂房主要集中在主要公路干道沿线,形成一个个小工业区.主要工业区集中在宝安区和龙岗区,为了获得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协同效应和市场竞争优势,根据深圳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的现状特点,以网络式组团结构及其功能布局规划为基础,实施工业发展“一核、三基地、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推荐阅读:工业园出租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是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 一一核 “一核”是指深圳特区,是城市产业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包括金融、文化、信息、技术、劳动力等方面,是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新型产业的研发设计基地,是小型印刷、品牌服装、黄金珠宝、工艺礼品等都市型工业的设计及制作空间。应依托市高新区和特区内高新企业高度集聚的优势,利用毗邻香港的有利条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新型产业的研发设计,将核心区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创意研发基地。 二三基地 在特区外组团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现状分布特点,以推动产业空间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形成东、中、西三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即以龙岗中心组团、东部工业组团为主的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中部综合组团、中部物流组团为主的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以西部工业组团、西部高新组团为主的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

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发展导向为电子装备及化工基地。装备工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运输设备、电器机械、新能源、输变电、精密机械制造等;利用大工业区等高新园区,大力发展数字视听、IC 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产业;在传统产业方面,促进家具、自行车等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 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发展导向为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基地。目前,在龙华-坂雪岗一带已经基本形成了计算机、电信通讯、机电一体化三大高新产业群,在强化三大产业群的基础上,未来重点扶持汽车及电子零部件的制造;在传统产业方面,加快小家电、服装、玩具、工艺礼品等产业集聚基地建设。 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发展导向为电子及新材料生产基地。主要发展以计算机、化合物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平版显示、生物医药、新材料、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快模具、内衣、钟表等产业的集聚发展,并利用漫长的海岸线优势,大力发展船舶修造业等。 三多组团 在“一核、三基地”产业发展的指引下,进一步确定了特区外各组团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龙岗中心组团:以宝龙高新区、龙城工业区为龙头,积极培育新生、高桥-平西工业区,提升五联、同乐工业区。依托龙岗次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园区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配套,改善投资环境。产业方面,重点发展IC制造、数字视听、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强化塑料、玩具、工艺礼品等优势传统产业,限制用水量大、污染严重的皮革、印染、造纸、电镀等有污染的产业发展。 东部工业组团:以大工业区和碧岭高新区为带动极核,积极培育沙壆、田头、金沙-沙田工业区,提升坪山六联工业区。改善园区周边的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组团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整体投资环境。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数控机床、集装箱、汽车制造、电器机械、新能源、精密机械制造等装备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家具、自行车等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基地建设。限制皮革、电镀等有严重污染的产业发展。 东部生态组团:东部生态组团的定位是国际水准的生态型滨海旅游度假区,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应是产业选择的底线,限制大规模发展工业,可适当发展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本身又没有污染的精密仪器,电子产品及元件、环保能源及海洋生物技术研发,禁止发展有污染的工业、高耗水量的工业。 中部综合组团:以观澜-龙华-坂雪岗为带动极核,进一步强化计算机、通讯设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加快观澜汽车工业园区的设施建设,促进汽车及其电子配件基地的形成;加快整合村镇级工业园区,强化服装、玩具等优势传统产业的发展。中部综合组团的大部分用地位于观澜河二级水源保护区和准水源保护区内,因此,应进一步限制对水体有污染的工业的发展。 中部物流组团: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靠近平湖物流园区的优势,发展与物流配送有关的拆装、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李江帆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珠江三角洲地图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范围 ●9市: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市 ●惠州市: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 ●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部分)、四会(部分) ● 4.1万平方公里, 占广东省23.2% ●2306.6万户籍人口, 占广东30.8% ●另1700万外来人口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征 1.经济高速增长,由农业社会 跨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传统农业社会, 鱼米之乡文物 ●1979年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 ●充分发挥面临港澳的区位优势、信息优势和人文优势 ●敢闯实干,开拓创新, 成就显著 ●1980—2000年,GDP年均增长16.9% ●平均增速高于全国( 9.6%)和广东(13.8%) ●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厚实基础 珠江水上人家咸水歌 珠江三角洲小城镇 五十年代的水壶 五十年代沿街卖云吞的担挑 ●2001年GDP10648亿元, 财政收入1161亿元 ●占全省比重:从1980年40.7%和59.9%, ●增大到2000年的69.6%和65.8% ●人均GDP27863元(=3300美元) ●全国水平的3.85倍, 全省水平的2.16倍 ●跨过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线2990美元)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39.64亿元 ●占全国10.3% (人口占全国1.8%)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第一经济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珠三角支柱产业之一 ●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密集带 ●集中全省85%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集中全省90%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家国家级高新区: 广州、深圳、中山、佛山、惠州、珠海 ●3家省级高新区: 江门、东莞、肇庆 ●“九五”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2%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664亿元, ●占全省93%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16%,高于全省的14.7%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5亿美元, 占全省96% 珠三角家电比重 3.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形成 ●2000年工业总产值10571亿元,占广东84.7%。 ●三大新兴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 占工业比重52.9%●三大传统产业: 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 比重下降到17.3% ●大中型企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8.7% ●2000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珠三角有23家,前10名有2家。 4.农业结构调整成效良好,“三高”农业生产结构确立 ●农、林、牧、副、渔业比重 ●1995年41.0:1.5:25.0:4.5:28.0 ●2000年37.2:1.5:22.4:5.2:33.7 ●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由1995年的61:39调整为55:45 ●以畜牧、水产为主导,“三高”农业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结构已经确立●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初见成效 农业重点工程建成投产 ●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一、二期工程 ●广东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新会现代农业基地 ●东莞绿色世界 ●番禺鱼窝头水稻生产现代化示范区 ●花都南方花卉中心 ●从化从玉蔬菜基地 ●深圳畜牧业及蔬菜、水果现代化示范区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教材分析: 有关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我们已在必修Ⅱ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中有所了解,本节旨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从而达到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是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省编教学指导意见安排3课时,由于课时紧张,我设计两课时完成,前两个部分为第一课时,第三部分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2、理解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城市分布特点。 2、运用教材阅读材料和图片,剖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 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

4、运用教材阅读材料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结合教材阅读材料讨论并总结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存在哪些问题? 6、结合教材“活动”就如何实现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三、教学重点: 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四、教学难点: 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探究法、组织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介绍Google Earth软件并定位首都北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一:珠江三角洲的概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