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数 一年级 教案 第08讲 枚举法初步 教师版

奥数 一年级 教案 第08讲 枚举法初步 教师版

奥数 一年级 教案 第08讲 枚举法初步 教师版
奥数 一年级 教案 第08讲 枚举法初步 教师版

第八讲 枚举法初步

新年到了,爸爸要给小昊买一个四阶魔方作为圣诞礼物,这个魔方的价格是28元8角。

小昊发现,可以有多种付钱方法:

(1)2张10元,1张5元,3张1元,1张5角,3张1角;

(2)1张10元,3张5元,3张1元,1张5角,1张2角,1张1角;

(3)1张20元,4张2元,8张1角;

(4)3张10元,收30元找回1元2角;

等等。

一般的,根据问题要求,一一列举问题的解答,或者为了解决问题的方便把问题分成不遗漏不重复的优先种情况,并加以解决,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枚举法。

注意: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时,必须注意无重复,无遗漏。为此必须要求有次序有规律的进行枚举。

把一个整数表示成若干个小于它的自然数值和,叫做整数的拆分。整数4有多少种

不同的拆分方法?

解:分拆时,将自然数按从达到小的顺序出现,一共有4种不同的分拆方法:4=3+1,4=2+2,4=2+1+1,4=1+1+1+1。

用一台天平和重1克、3克、9克的砝码各一个(不再用其他物品当砝码)

,当砝码只能放在同一个盘内时,可以称出的重量有多少种?

分析:共有三个重量不同的砝码,可以取出其中的一个,两个,三个来称量。一一来列举这三种情况

解:取一个砝码可称:1克、3克、9克。有3种。

取两个砝码可称:1+3=4(克)、1+9=10(克)、3+9=12

(克),3种。

取三个砝码可称:1+3+9=13(克),有1种。

注意到1、3、9、4、10、12、13各不相同,所以可以称出: 3+3+1=7(种)

来,然后每次余下的人中第一个开始站出来,隔一人站出来一个人,到第几次这些人全部站出来?最后站出的人应该是第几号?

分析:根据题目的特点,先用排列法把题中的条件问题列出来,再用枚举法完成题目要求。 排好队的人依次是1,2,3,4,5,......28,29,30

解:

从上面的列表中我们毫无遗漏的排列,得出到第五次这些人全部站出来,最后在个人是16号。

用1、2、3这三个数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分别为哪几个?

分析:根据百位上的数字不同,我们可以将它们分成三类

第一类:百位上数字为1,有123、132

第二类;百位上数字为2,有213、231

第三类:百位上数字为3,有312、321

解:可以组成123、132、213、231、312、321共6个不同数字

如图所示,数字1处有一颗棋子,现移动这颗棋子到数字5处。规定每次只能移动

到邻近一格,且总是向右移动,例如1→2→4→5就是一条路线。问有多少种不同

的移动路线?

解:从1要移到5,从结果想,要移到5只有从4、3向右移动一格到邻近一格5,即5←4或5←3;要移到4,只有从3、2向右移动一格到邻近的4,即

4←3或4←2;......用树形图填写如下

数一数,图中1的个数就是移动的路线数。故共有5条不同的路线。

邮局门前共有5级台阶,规定一步只能登上一级或两级,那么上这个台阶一共有多

少种不同的上法?

解:用数组表示不同的上法。

(1) (1,1,1,1,1)表示每步只上一级,只有一种上法;

(2) (2,1,1,1)(1,2,1,1),(1,1,2,1,),(1,1,1,2),表示有一步上

两个台阶,其他几步都各上一个台阶,共有4种上法;

(3) (2,2,1),(1,2,2),(2,1,2),表示有两步各上两个台阶,有一步上一

个台阶,这种上法共有3种。

因此,上台阶一共有1+4+3=8种不同上法。

1

.商店出售饼干,现存

10箱5公斤重的,4箱2公斤重的,8箱一公斤重的。顾客要买九

公斤重的饼干,为了便于携带又不开箱,售货员有多少种发货办法?

解:9=5+2+2=5+2+1+1=5+1+1+1+1=2+2+2+2+1=2+2+2+1+1+1=2+2+1+1+1+1+1

=2+1+1+1+1+1+1+1

一共有7种。

2.小云带了1张5元、4张2元的纸币和8枚1元的硬币,现在他要买一本8元的小说,

问他有多少种付钱方式?

解:8=5+2+1=5+1+1+1=2+2+2+2=2+2+2+1+1=2+2+1+1+1+1=2+1+1+1+1+1+1

=1+1+1+1+1+1+1+1

一共7种。

3.把三个苹果放在两个同样的抽屉里,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解:可以放(2,1)或者(3,0)个,由于两个抽屉一样,(2,1)和(1,2)一样,所以只有2种。

4.用0、1、2这三个数,分别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小的三位数和最大的三位数分别是多少?

解:列出所有这样的三位数,因为0不能在首位,所以共有102,120,201,210,一共4个,其中最大的是210,最小的是102。

5.一个盒子中装有七枚硬币,两枚1分,两枚5分,两枚1角,一枚5角,每次取出两枚,记下它们的和,然后放回盒中,如此反复取出和放回,那么记下的和最多有多少种不同的钱数?

解:列出所有的情况,和可以是1分+1分=2分;1分+5分=6分;5分+5分=1角;1分+1角=1角1分;5分+1角=1角5分;1角+1角=2角;1分+5角=5角1分;5分+5角=5角5分;1角+5角=6角。一共9种。

6.三个数的和是7,如果不计次序,有几种可能?

解:不计次序的话,将7拆分开,7=1+1+5=1+2+4=1+3+3=2+2+3一共4种。

一年级数学教师用书(上册)

一年级数学教师用书(上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 教材说明 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 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 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 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 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 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 1.这部分内容可用1 课时进行教学. 2.开始教师可以用几分的时间;仿照书前“编者的话”;选择学生能够听懂的事例;言简意明地讲一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利用“美丽的校园”数数;提供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1)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的插图.也可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先出示一位老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 通过看图;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可这样表述: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指名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数.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如国旗、单扛、石凳等);再数数目比较大的(如垃圾筒、楼房、花等) . 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第3?4 页;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 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 如;学生说“ 1 面国旗、1 位老师”;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1 面国旗、1 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 面国旗、1 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 1”表示;同时在图的左面出示“ 1”.10 个数都出示后;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有多少学生认识这十个数.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学生;还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读. 如果读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相应的集合圈里的物体.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跳着读这10 个数. 4.数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后;还可以数学生身边的一些实物(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等).引导学生数实物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 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么?(1面国旗)左面有什么?(4扇窗户)等.逐步使学生分清方位;这对于以后教学中布置学生看书、做作业;都有好处.

【精品原创】四年级奥数培优教程讲义第26讲 追及问题(教师版)

第26讲追及问题 根据“路程和=速度和×时间”解决简单的直线上的追及问题 通过画图使较复杂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融合多种方法达到正确理解题目的目的 有两个人同时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 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路程,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路程之差(追及路程).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的时间(追及时间)内: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追及时间-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时间. 一般地,追击问题有这样的数量关系: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即=t S V 差差 例如:假设甲乙两人站在100米的跑道上,甲位于起点(0米)处,乙位于中间5米处,经过时间t后甲乙同 时到达终点,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 和v 乙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经过时间t后,甲比乙多跑了5米,或者可以说,在时间t内甲的路程比乙的路程多5米,甲用了时间t追了乙5米 例1、小明步行上学,每分钟行70米.离家12分钟后,爸爸发现小明的明具盒忘在家中,爸爸带着明具盒,立即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80米的速度去追小明.问爸爸出发几分钟后追上小明?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他们离家多远? 【解析】 典例分析 知识梳理 教学目标

小明12分钟走的路程 200米/分 当爸爸开始追小明时,小明已经离家:70×12=840(米), 即爸爸要追及的路程为840米,也就是爸爸与小明的距离是840米, 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路程差”,爸爸出发后,两人同时走,每过1分, 他们之间的距离就缩短280-70=210(米),也就是爸爸与小明的速度差为280-70=210 (米/分), 爸爸追及的时间:840÷210=4 (分钟).当爸爸追上小明时,小明已经出发12+4=16 (分钟), 此时离家的距离是:70×16=1120(米) 例2、下午放学时,弟弟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5分钟后,哥哥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也从学校步行回家,哥哥出发后,经过几分钟可以追上弟弟?(假定从学校到家有足够远,即哥哥追上弟弟时,仍没有回到家). 【解析】若经过5分钟,弟弟已到了A地,此时弟弟已走了40×5=200(米); 哥哥每分钟比弟弟多走20米,几分钟可以追上这200米呢? 40×5÷(60-40)=200÷20=10(分钟),哥哥10分钟可以追上弟弟. 例3、甲、乙两架飞机同时从一个机场起飞,向同一方向飞行,甲机每小时行300千米,乙机每小时行340千米,飞行4小时后它们相隔多少千米?这时候甲机提高速度用2小时追上乙机,甲机每小时要飞行多少千米? 【解析】(1)4小时后相差多少千米:(340-300)×4=160(千米). (2)甲机提高速度后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160÷2+340=420(千米). 例4、王芳和李华放学后,一起步行去体校参加排球训练,王芳每分钟走110米,李华每分钟走70米,出发5分钟后,王芳返回学校取运动服,在学校又耽误了2分钟,然后追赶李华.求多少分钟后追上李华?【解析】已知二人出2分钟后,王芳返回学校取运动服,这样用去了5分钟, 在学校又耽误了2分钟,王芳一共耽误了5×2+2= 12(分钟). 李华在这段时间比王芳多走:70×12= 840(米), 速度差为:110-70=40 (米/秒),

【精品原创】四年级奥数培优教程讲义第03讲-解决问题(教师版)

第03讲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①学习了解应用题的解决步骤; ①会解决常见的应用题; 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知识梳理 一、简单应用题 解答应用题时,必须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深入细致地分析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通过对条件进行比较、转化、重新组合等多种手段,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二、复合应用题 复合式应用题需要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才能求得答案的应用题。解题时后面的每一步得得用前一步。 解答复合应用题时一般有如下四个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 (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出答案。 典例分析 考点一:简单的应用题 例1、某玩具厂把630件玩具分别装在5个塑料箱和6个纸箱里,1个塑料箱与3个纸箱装的玩具同样多。每个塑料箱和纸箱各装多少件玩具? 【解析】如果玩具全部装在塑料箱或全部装在纸箱里,那么可以求出一个纸箱或一个塑料箱装多少件。因为3个纸箱与一个塑料箱装的同样多,所以6个纸箱与2个塑料箱装的同样多。这样,5个塑料箱装的玩具件数和7个塑料箱装的就同样多。由此,可求出一个塑料箱装多少件。例2、一桶油,连桶重18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有100千克。问: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解析】原来油和桶共重18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有100千克,说明用去的一半油的重是180-100=80(千克),一桶油的重量就是80×2=160(千克),油桶的重量就是180-160=20(千克)。 例3、有5盒茶叶,如果从每盒中取出200克,那么5盒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4盒茶叶的重量相等。原来每盒茶叶有多少克? 【解析】由条件“每盒取出200克,5盒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4盒茶叶重量相等”可以推出,拿出的200×5=1000(克)茶叶正好等于原来的5-4=1(盒)茶叶的重量。 例4、一个木器厂要生产一批课桌。原计划每天生产60张,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张,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任务。原计划要生产多少张课桌? 【解析】这道题的关键是要求出工作时间。因为实际比原计划提前1天完成任务,这就相当于把原计划最后1天的任务平均分到前面的几天去做,正好分完。实际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4张,所以实际生产的天数是60÷4=15天,原计划生产的天数是15+1=16天。所以原计划要生产60×16=960张。 例5、有两盒图钉,甲盒有72只,乙盒有48只,从甲盒拿出多少只放入乙盒,才能使两盒中的图钉相等? 【解析】由条件可知,甲盒比乙盒多72-48=24只。要盒两盒中的图钉相等,只要把甲盒比乙盒多的24只图钉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放入乙盒就行了。所以应拿出24÷2=12只。 考点二:复合应用题 例1、某发电厂有10200吨煤,前10天每天烧煤300吨,后来改进炉灶,每天烧煤240吨。这堆煤还能烧多少天? 【解析】条件摘录综合法思路: 前10天每天烧煤300吨,可以求出10天烧的吨数; 已知煤的总吨数和前10天烧的吨数,可以求出还有多少吨没有烧; 根据还剩的吨数和后来每天烧煤240吨,可以求出这堆煤还能烧多少天。 分析法思路: 要求还能烧多少天,要知道还有的吨数和后来每天烧的吨数(240吨);

(三年级奥数)枚举法

教师姓名学科数学上课时间年月日---学生姓名年级三年级 课题名称枚举法 教学目标1、做到不重补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按照一定的规律,特点去枚举; 3、从思想上认识到枚举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枚举法 教学过程 枚举法 【课题引入】 枚举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地,根据问题要求,一一枚举问题的解答,或者为了解决问题的方便,把问题分为不重复、不遗漏的有限种情况,一一枚举各种情况,并加以解决,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枚举法。枚举法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方法,当然枚举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容易遗漏掉一些情况,所以应用枚举法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标准尤其重要。 运用枚举法解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分类,要注意一下两点:一是分类要全,不能造成遗漏;二是枚举要清,要将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对象都列举出来。 【例题学习】 例1:用数字1、3、4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即时练习】 1、用0、3、5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2、用4、7、8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它们有哪些?其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各是多少? 【例题学习】 例2、用0,2,5,9可以组成多少个是5的倍数的三位数? 【即时练习】 1、从1、 2、 3、 4、 5、6这些数中,任取两个数,使其和不能被3整除,则有_______种取法。 2、从l~9这9个数码中取出3个,使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则不同取法有_______种。 3、小明的两个口袋中各有6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写着1,2,3,……,6。从这两个口袋中各拿出一张卡片来计算上面所写两数的乘积,那么,其中能被6整除的不同乘积有_____个。

四年级奥数教师版追及问题

第九讲追击问题 知识导航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追及时间)=(甲的速度×追及时间) —(乙的速度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 =速度差×追及时间 千米.同时一列60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例1:千米.两车同向行驶,快车在慢车后面,经过多少小90快车从乙地出发,每小时行时快车可以追上慢车?(火车长度忽略不计)30??6090(千米),所以追及时千米,速度差解析:追及路程即为两地距离2408??30240. 间(小时) 分钟后,哥哥以每分钟.5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巩固1】下午放学时,弟弟以每分钟米的速度也从学校步行回家,哥哥出发后,经过几分钟可以追上弟弟?(假定从60. 学校到家有足够远,即哥哥追上弟弟时,仍没有回到家)2005?40?(米);哥哥每地,此时弟弟已走了解析:若经过5分钟,弟弟已到了A10)?60?40?40?5((分),200米呢?分钟比弟弟多走20米,几分钟可以追上这. 10分钟可以追上弟弟哥哥 千米后乙才开始出发,甲每小时10】甲、乙二人都要从北京去天津,甲行驶【巩固2 千米,问:乙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甲?15千米,乙每小时行驶10行驶5?15?10(千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都缩短解析:出发时甲、乙二人相距10千米就是几小时能510千米里有几个米),即两人的速度的差(简称速度差),所以2?10)?(15?10. 2个小时追上:(小时),还需要 126千米的速度向某地前进,【巩固3】解放军某部先遣队,从营地出发,以每小时千米的速度前去联络,问多少小时后,部队有急事,派通讯员骑摩托车以每小时78 时间后,通讯员能赶上先遣队?小时行驶的路程。解析:追及路程就是先遣队121)?(78?6)(6?12?.(小时) 分钟后,爸爸发现小明的明具盒忘在家12米.离家2例:小明步行上学,每分钟行70米的速度去追小明.问爸爸出发几280中,爸爸带着明具盒,立即骑自行车以每分钟分钟后追上小明?爸爸追上小明时他们离家多远?解析:如图: 70?12?840(米),即爸爸要追及的路当爸爸开始追小明时,小明已经离家:程为840米,也就是爸爸与小明的距离是840米,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路程差”,280?70?210(米)爸爸出发后,两人同时走,每过1分,他们之间的距离就缩短,280?70?210(米/也就是爸爸与小明的速度差为分),爸爸追及的时间:840?210?412?4?16(分钟(分钟).当爸爸追上小明时,小明已经出发),此70?16?1120(米时离家的距离是:) 【巩固1】哥哥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读书.哥哥每分钟走65米,弟弟每分钟走40米,有一天弟弟先走5分钟后,哥哥才从家出发,当弟弟到达学校时哥哥正好追上弟弟也到达学校,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小学奥数教师版-7-1-1 加法原理之分类枚举(一)

7-1-1.加法原理之分类枚举(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法原理的基本内容; 2.掌握加法原理的运用以及与乘法原理的区别; 3.培养学生分类讨论问题的能力,了解分类的主要方法和遵循的主要原则. 加法原理的数学思想主旨在于分类讨论问题,教授本讲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分类讨论问题的习惯,锻炼思维的周全细致. 知识要点 一、加法原理概念引入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做一件事时,有几类不同的方法,而每一类方法中,又有几种可能的做法.那么,考虑完成这件事所有可能的做法,就要用加法原理来解决. 例如:王老师从北京到天津,他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长途汽车,现在知道每天有五次火车从北京到天津,有4趟长途汽车从北京到天津.那么他在一天中去天津能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这个问题发现,王老师去天津要么乘火车,要么乘长途汽车,有这两大类走法,如果乘火车,有5种走法,如果乘长途汽车,有4种走法.上面的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北京到天津,故共有5+4=9种不同的走法. 在上面的问题中,完成一件事有两大类不同的方法.在具体做的时候,只要采用一类中的一种方法就可以完成.并且两大类方法是互无影响的,那么完成这件事的全部做法数就是用第一类的方法数加上第二类的方法数. 二、加法原理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完成一件事有k 类方法,第一类方法中有1m 种不同做法,第二类方法中有2m 种不同做法,…,第k 类方法中有k m 种不同做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12 k N m m m =+++……种不同方法,这就是加法原理. 加法原理运用的范围:完成一件事的方法分成几类,每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能完成任务,这样的问题可以使用加法原理解决.我们可以简记为:“加法分类,类类独立”. 分类时,首先要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一个适合于它的分类标准,然后在这个标准下进行分类;其次,分类时要注意满足两条基本原则: 1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必须属于某一类; 2分别属于不同两类的两种方法是不同的方法. 只有满足这两条基本原则,才可以保证分类计数原理计算正确. 运用加法原理解题时,关键是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再针对各类逐一计数.通俗地说,就是“整体等于局部之和”. 三、加法原理解题三部曲 1、完成一件事分N 类; 2、每类找种数(每类的一种情况必须是能完成该件事); 3、类类相加 枚举法:枚举法又叫穷举法,就是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一列举出来进行计数.分类讨论的时候经常会需要把每一类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这时的方法就是枚举法.枚举的时候要注意顺序,这样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最新部编小学一年级奥数教材详细版

最新小学一年级奥数教材 1.小学一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计算:21+22+23+24+25+26+27+28+29的和等于多少? 解答:21+22+23+24+25+26+27+28+29 =21+29+22+28+23+27+24+26+25 =50+50+50+50+25 =225 【小结】对于这类题目要注意观察数字的规律和符号的规律。 2.一年级奥数题:找规律巧填空 找规律填一填。 串珠子,想一想方格里应串上: (1)( )个黑珠; (2)( )个白珠。 【详解】:白珠和黑珠的排列规律是:1个黑珠1个白珠,1个黑珠2个白珠,1个黑珠3个白珠,……(黑珠始终是1个,白珠是以1、2、3、4……的规律递增)。所以方格里应该接着是5个白珠,1个黑珠,6个白珠,一共1个黑珠,11个白珠。 3. 一年级奥数题:如何巧分苹果 奶奶拿来16只苹果,说:“把它分成三份,然后再吃。元元的要比倩倩的少3个,却比尧尧多2个。谁算好了,谁先拿走”。 元元不会分,倩倩也不会分,最后还是尧尧给分好了。 你知道应该怎么分吗? 【解析】:根据奶奶的要求,倩倩比元元多3个,元元比尧尧多2个,则倩倩比尧尧多5个。以尧尧作标准,从总数去掉2+5=7(个 ),余下的除以3便是尧尧应分的苹果。所以, 尧尧得:[16-(2+5)]÷3=3(个) 元元得:3+2=5(个) 倩倩得:5+3=8(个)

4.一年级单数与双数例题讲解(一)小学一年级奥数题:单数与双数例题讲解(一) 5.一年级单数与双数例题讲解(二)

6.一年级重叠问题例题讲解(一)

7.一年级重叠问题例题讲解(二)

四年级奥数生活中的数学(教师版)

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例如,人们经常要外出学习,工作或活动、买东西,就要走路、乘车、坐船。在在这些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数学实际问题的应用。 学会解决生活中乘车、坐船、走路、买东西、切西瓜等常见的数学问题,可以提高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巧妙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有25人要到河的对岸去,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每次只能坐5人,小船至少要载几次,才能全部过河?、分析:如果直接用25÷5=5(次)来计算,那就错了。因为虽然船上每次能坐5个人,但在船返回的时候,必须有一个人跟着船一起返回。所以,每次只能有5-1=4(人)过河。只有在最后一次的时候由于不需要再返回,所以能运5人。那么,小船至少要载(25-5)÷4+1=6(次),才能全部过河。 解答:每次过河的人数:5-1=4(人) 小船至少要载的次数:(25-5)÷4+1=6(次) 答:小船至少要载6次,才能全部过河. 结论:划小船,要有人划,回来还要留1人在船上,划一次船载5人,只能把4人送到河对岸,有1人划回来,但是最后一趟就不需要再划回去。 练习1.有41人要过河,河边只有一条能坐6人的小船,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大家全部过河? 练习2.有34人要过河,一条只能坐4人的小船,至少要渡几次才能让大家全部过河? 练习3.有21个小朋友要去小河对岸,只有一条小船,每次最多能坐6人。最少要几次,小朋友才能全部渡河? 例2.旅游团有30人要去机场乘飞机,团里有两种车,一种是面包车,每辆可乘9人;另一种是小轿车,每辆可乘4人。应怎样派车把这30人送到机场?哪一种派车方案比较合理? 分析:我们可以只派面包车,30÷9=3(辆)……3(人),3+1=4(辆),要派4辆面包车;也可以只派小轿车,30÷4=7(辆)……2(人),7+1=8(辆),要派8辆小轿车;还可以两种车同时派,根据面包车的数量从多到少考虑,派车的方案列表格如下: 3种方案,即派2辆面包车和3辆小轿车比较好,派出的这5辆车正好坐满,空座位数是0. 解答:最好派2辆面包车,3辆小轿车。 结论:乘车时如果是几种车辆的组合,就要用凑数的方法,看用几辆大车和几辆小车把人一起运走比较合适,可以用列表格的方法将所有方案列举出来,相互比较,得出最优方案。 练习1.一个旅游团20人要过河,河边有大、小两种船,大船每条可坐9人,小船每条可坐4人,应怎样租船把这20人送过河?哪一种租船方案比较好?

2019年六年级奥数专题:枚举法

2019年六年级奥数专题:枚举法 我们在课堂上遇到的数学问题,一般都可以列出算式,然后求出结果。但在数学竞赛或生活中却经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题目,由于找不到计算它们的算式,似乎无从下手。但是,如果题目所述的情况或满足题目要求的对象能够被一一列举出来,或能被分类列举出来,那么问题就可以通过枚举法获得解决。所谓枚举法,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将符合要求的结果不重复、不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1 小明和小红玩掷骰子的游戏,共有两枚骰子,一起掷出。若两枚骰子的点数和为7,则小明胜;若点数和为8,则小红胜。试判断他们两人谁获胜的可能性大。 分析与解:将两枚骰子的点数和分别为7与8的各种情况都列举出来,就可得到问题的结论。用a+b表示第一枚骰子的点数为a,第二枚骰子的点数是b的情况。 出现7的情况共有6种,它们是: 1+6,2+5,3+4,4+3,5+2,6+1。 出现8的情况共有5种,它们是: 2+6,3+5,4+4,5+3,6+2。 所以,小明获胜的可能性大。 注意,本题中若认为出现7的情况有1+6,2+5,3+4三种,出现8的情况有2+6,3+5,4+4也是三种,从而得“两人获胜的可能性一样大”,那就错了。 例2 数一数,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图中的三角形形状、大小都不相同,位置也很凌乱,不好数清楚。为了避免数数过程中的遗漏或重复,我们将图形的各部分编上号(见右图),然后按照图形的组成规律,把三角形分成单个的、由两部分组成的、由3部分组成的……再一类一类地列举出来。 单个的三角形有6个:1 ,2,3,5,6,8。 由两部分组成的三角形有4个: (1,2),(2,6),(4,6),(5,7)。 由三部分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5,7,8)。 由四部分组成的三角形有2个: (1,3,4,5),(2,6,7,8)。 由八部分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 (1,2,3,4,5,6,7,8)。 总共有6+4+1+2+1=14(个)。 对于这类图形的计数问题,分类型数是常用的方法。 例3 在算盘上,用两颗珠子可以表示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 分析与解:上珠一个表示5,下珠一个表示1。分三类枚举: (1)两颗珠都是上珠时,可表示5005,5050,5500三个数; (2)两颗珠都是下珠时,可表示1001,1010,1100,2000四个数; (3)一颗上珠、一颗下珠时,可表示5001,5010,5100,1005,1050,1500,6000

奥数-枚举法

枚举法 例1 如下图所示,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为20厘米,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这个长方形有多少种可能形状?哪种形状的长方形面积最大?(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叫做1平方厘米). 解:由于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可知它的长与宽之和为10厘米.下面列举出符合这个条件的各种长方形. (注意,正方形可以说成是长与宽相等的长方形). 下面把5种长方形按实际尺寸大小一一画出来,见下面图(1)~(5).

例2 如右图所示,ABCD是一个正方形,边长为2厘米,沿着图中线段从A到C的最短长度为4厘米.问这样的最短路线共有多少条?请一一画出来. 解:将各种路线一一列出,可知共6条,见下图. 注意,如果题中不要求将路径一一画出,可采用如右图所示方法较为便捷.图中交点处的数字表示到达该点的路线条数,如O点处的数字2,表示由A到O有2条不同的路径,见上图中的(1)和(2);又H点处的数字3的意义也如此,见上图中的(1)、(2)、(3)可知有3条路径可由A到H.仔细观察,可发现各交点处的数字之间的关系,如O点的2等于F点和E点的数字相加之和,即1+1=2,又如,C点的6等于G点和H点的数字相加之和,即3+3=6.

例3 在10和31之间有多少个数是3的倍数? 解:由尝试法可求出答案: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可知满足条件的数是 12、15、18、21、24、27和30共7个. 注意,倘若问10和1000之间有多少个数是3的倍数,则用上述一一列举的方法就显得太繁琐了,此时可采用下述方法: 10÷3=3余1,可知10以内有3个数是3的倍数; 1000÷3=333余1,可知1000以内有333个数是3的倍数; 333-3=330,则知10~1000之内有330个数是3的倍数. 由上述这些例题可体会枚举法的优点和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例4 两个整数之积为144,差为10,求这两个数? 解:列出两个数积为144的各种情况,再寻找满足题目条件的一对出来: 1 2 3 4 6 8 9 12 144 72 48 36 24 18 16 12 可见其中差是10的两个数是8和18,这一对数即为所求. 例5 12枚硬币的总值是1元,其中只有5分和1角的两种,问每种硬币各多少个? 解:列举出两种硬币的可能搭配:

四年级奥数追及问题-教师版

追及问题精讲 知识导航 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甲的速度×追及时间)—(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时间. 例1: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同时一列快车从乙地出发,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同向行驶,快车在慢车后面,经过多少小时快车可以追上慢车?(火车长度忽略不计) 解析:追及路程即为两地距离240千米,速度差90-60=30(千米),所以追及时间240÷30=8(小时). 【巩固1】下午放学时,弟弟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5分钟后,哥哥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也从学校步行回家,哥哥出发后,经过几分钟可以追上弟弟?(假定从学校到家有足够远,即哥哥追上弟弟时,仍没有回到家). 解析:若经过5分钟,弟弟已到了A 地,此时弟弟已走了40×5=300(米);哥哥每 分钟比弟弟多走20米,几分钟可以追上这200米呢?40×5÷(60-40)=10(分),哥哥10分钟可以追上弟弟. 【巩固2】甲、乙二人都要从去天津,甲行驶10千米后乙才开始出发,甲每小时行驶15千米,乙每小时行驶10千米,问:乙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甲? 解析:出发时甲、乙二人相距10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都缩短15-10=5(千米),即两人的速度的差(简称速度差),所以10千米里有几个5千米就是几小时能追上:10÷(15-10)=2(小时),还需要2个小时. 【巩固3】解放军某部先遣队,从营地出发,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向某地前进,12小时后,部队有急事,派通讯员骑摩托车以每小时78千米的速度前去联络,问多少时间后,通讯员能赶上先遣队? 解析:追及路程就是先遣队12小时行驶的路程。 (6×12)÷(78-6)=1(小时). 例2:小明步行上学,每分钟行70米.离家12分钟后,爸爸发现小明的明具盒忘在家中,爸爸带着明具盒,立即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80米的速度去追小明.问爸爸出发几分钟后追上小明?爸爸追上小明时他们离家多远? 解析:如图: 当爸爸开始追小明时,小明已经离家:8401270=?(米),即爸爸要追及的路程为840

小学奥数专题_枚举法通用版

2015年小学奥数计数专题——枚举法 1.如图,有8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自然数l至8.从中取出3张,要使这3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9.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l至8这8个自然数中,每次取出两个不同的数相加,要使它们的和大于10,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3.现有1分、2分和5分的硬币各4枚,用其中的一些硬币支付2角3分钱,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支付方法? 4.妈妈买来7个鸡蛋,每天至少吃2个,吃完为止,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 5.有3个工厂共订300份《吉林日报》,每个工厂最少订99份,最多101份.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订? 6.在所有四位数中,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等于34的数有多少个? 7.有25本书,分成6份.如果每份至少一本,且每份的本数都不相同,有多少种分法? 8.小明用70元钱买了甲、乙、丙、丁4种书,共10册.已知甲、乙、丙、丁这4种书每本价格分别为3元、5元、7元、11元,而且每种书至少买了一本.那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购买方法? 9.甲、乙、丙、丁4名同学排成一行.从左到右数,如果甲不排在第一个位置上,乙不排在第二个位置上,丙不排在第三个位置上,丁不排在第四个位置上,那么不同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10.abcd代表一个四位数,其中a,b,c,d均为l,2,3,4中的某个数字,但彼此不同,例如2134.请写出所有满足关系ae,c

奥数解题方法:关于枚举法

奥数解题方法:关于枚举法 在进行归纳推理时,如果逐个考察了某类事件的所有可能情况,因而得出一般结论,那么这结论是可靠的,这种归纳方法叫做枚举法. 1. 在研究问题时,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一一列举加以研究的方法叫做枚举法(也叫穷举法)。 2. 用枚举法解题时,常常需要把讨论的对象进行恰当的分类,否则就无法枚举,或解答过程变得冗长、繁琐、当讨论的对象很多,甚至是无穷多个时,更是必须如此。 3. 枚举时不能有遗漏。当然分类也就不能有遗漏,也就是说,要使研究的每一个对象都在某一类中。分类时,一般最好不重复,但有时重复没有引起错误,没有使解法变复杂,就不必苛求。 4. 缩小枚举范围的方法叫做筛选法,筛选法遵循的原则是:确定范围,逐个试验,淘汰非解,寻求解答。 例题:已知甲、乙、丙三个数的乘积是10,试问甲、乙、丙三数分别可能是几? 分析:在寻找问题的答案时,应该严格遵循不重不漏的枚举原则,由于10的因子有1、2、5、10,因此甲、乙、丙仅可取这四个自然数,先令甲数=1、2、5、10,做到不重不漏,再考虑乙、丙的取法。 解: 因为10的因子有:1、2、5、10,故甲、乙、丙三数的取法可列下表: 甲=1 乙=1 丙=10 乙=2 丙=5 乙=5 丙=2 乙=10 丙=1 甲=2 乙=1 丙=5 乙=5 丙=2 甲=5 乙=1 丙=2

乙=2 丙=1 甲=10 乙=1 丙=1 总共得到问题的九组解答。 甲=1 、1、1、1 、2、2、5、5、10 乙=1 、2、5、10、1、5、1、2、1 丙=10、5、2、1 、5、1、2、1、1 说明 如果没有枚举的思想,只是盲目地猜试,既费时间,又有可能重复或漏掉解答。

一年级奥数教材

一年级奥数 本教材形象而且易懂,方便家长和老师下载和理解,希望为了孩子多多下载,给 孩子多多讲解。 一年级奥数教材目录 1.小学一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2.一年级奥数题:找规律巧填空 3. 一年级奥数题:如何巧分苹果 4.一年级单数与双数例题讲解(一) 5.一年级单数与双数例题讲解(二) 6.一年级重叠问题例题讲解(一) 7.一年级重叠问题例题讲解(二)8.一年级重叠问题例题讲解(三) 9.一年级重叠问题例题讲解(四)10.一年级认识图形例题讲解(一) 11.一年级认识图形例题讲解(二)12.一年级认识图形例题讲解(三) 13.一年级数学应用题1 13.一年级数学应用题1 14.一年级数学应用题2 15.一年级数学应用题3 16.一年级数学应用题4 17.一年级数学应用题5 18.一年级数学应用题6 19.一年级数学应用题7 20.一年级数学应用题8 21.一年级数学应用题9 22.一年级数学应用题10 23.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24.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习题一 25.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习题解答 26.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二) 27.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习题二 28.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习题二解答 29.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三讲数数与计数(一)

30.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三讲数数与计数习题 31.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三讲数数与计数习题解答 32.一年级奥数下册:第四讲数数与计数(二) 33.一年级奥数下册:第四讲数数与计数习题 34.一年级奥数下册:第四讲数数与计数习题解答 35.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五讲数数与计数(三) 36.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五讲数数与计数(三)习题 37.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五讲数数与计数(三)习题解答 38.一年级奥数下册:第六讲数数与计数(四) 39.一年级奥数下册:第六讲数数与计数(四)习题 40.一年级奥数下册:第六讲数数与计数(四)习题解答 41.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七讲填图与拆数(一) 42.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七讲填图与拆数(一)习题 43.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七讲填图与拆数(一)习题解答 44.一年级奥数下册:第八讲填图与拆数(二) 45.一年级奥数下册:第八讲填图与拆数(二)习题 46.一年级奥数下册:第八讲填图与拆数(二)习题解答 47.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九讲分组与组式 48.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九讲分组与组式习题 49.一年级奥数下册:第九讲分组与组式习题解答 50.一年级奥数下册:第十讲自然数串趣题 51.一年级奥数下册:第十讲自然数串趣题习题 52.一年级奥数下册:第十讲自然数串趣题习题解答 53.一年级奥数下册:第十一讲不等与排序

四年级奥数智巧趣题教师版

智巧趣题 知识要点 数学问题中有许多趣题,它们充分地体现了数学思维和方法的神奇魅力,学习这些趣题,并掌握其中的数学原理,有利于我们思维的拓展,同时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本讲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类事实,学会用数学方法巧解各类问题。旨在锻炼学生的灵活思考、创新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多多动手、动脑,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翻硬币 【例 1】(2003年4月20日第一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五年级2试第6题)桌面上4枚硬币向上的一面都是“数字”,另一面都是“国徽”,如果每次翻转3枚硬币,至少_______次可使向上的一面都是“国徽”。 【分析】将4枚硬币都翻转成向上的一面都是“国徽”要翻转偶数次; 翻转2次后的情况为⑴“国徽”、“国徽”、“国徽”、“数字”⑵“数字”、“数字”、“国徽”、“国徽”; 所以翻转2次不能使向上的一面都是“国徽”; 通过如下操作,可使硬币只翻转4次后为向上的一面都是“国徽”; ①“数字”、“国徽”、“国徽”、“国徽”②“国徽”、“数字”、“数字”、“国徽”; ③“数字”、“国徽”、“数字”、“数字”;④“国徽”、“国徽”、“国徽”、“国徽”。 【例 2】桌上放有345枚正面朝下的硬币,第1次翻动其中1枚,第2次翻动其中2枚,第3次翻动其中3枚,……,第345次翻动其中345枚。经过345次翻动后,能否使这345枚硬币都正面朝上?【分析】第1次与第344次合起来共翻动345枚硬币,可将所有硬币各翻动一次; 同理,第2次与第343次,第3次与第342次,……,第172次与第173次, 都可将所有硬币各翻动一次; 第345次也将所有硬币各翻动一次;

(完整版)小学奥数枚举法题及答案【三篇】

小学奥数枚举法题及答案【三篇】 导读:本文小学奥数枚举法题及答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枚举法问题 在一个圆周上放了1个红球和1994个黄球。一个同学从红球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每隔一个球,取走一个球;每隔一个球,取走一个球;……他一直这样操作下去,当他取到红球时就停止。你知道这时圆周上还剩下多少个黄球吗? 答案与解析: 根据题中所说的操作方法,他在第一圈的操作中,取走的是排在黄球中第2、4、6、……1994位置上的黄球,这时圆周上除了一个红球外,还剩下1994÷2=997个黄球。 在第二圈操作时,他取走了这997个黄球中,排在第1、3、5、7、……995、997位置上的黄球,这时圆周上除了一个红球外,还剩下997—(997+1)÷2=498个黄球。 他又要继续第三圈操作了,他隔过红球,又取走了这498个黄球中,排在第1、3、5、……495、497的位置上的黄球,这时圆周上除了一个红球外,还剩下498÷2=249个黄球。 因为在上一圈操作时,排在这498个黄球中最后一个位置上的黄球没有被取走,所以他再进行操作时,第一个被取走的就是那个红球,这时,他的操作停止,圆周上剩下249个黄球。【篇二】

在一个圆周上放了1个红球和1994个黄球。一个同学从红球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每隔一个球,取走一个球;每隔一个球,取走一个球;……他一直这样操作下去,当他取到红球时就停止。你知道这时圆周上还剩下多少个黄球吗? 答案与解析: 根据题中所说的操作方法,他在第一圈的操作中,取走的是排在黄球中第2、4、6、……1994位置上的黄球,这时圆周上除了一个红球外,还剩下1994÷2=997个黄球。 在第二圈操作时,他取走了这997个黄球中,排在第1、3、5、7、……995、997位置上的黄球,这时圆周上除了一个红球外,还剩下997—(997+1)÷2=498个黄球。 他又要继续第三圈操作了,他隔过红球,又取走了这498个黄球中,排在第1、3、5、……495、497的位置上的黄球,这时圆周上除了一个红球外,还剩下498÷2=249个黄球。 因为在上一圈操作时,排在这498个黄球中最后一个位置上的黄球没有被取走,所以他再进行操作时,第一个被取走的就是那个红球,这时,他的操作停止,圆周上剩下249个黄球。【篇三】

四年级奥数枚举法和列表法

枚举法 [知识要点] 一般地,根据问题要求,一一列举问题,并加以解决,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枚举法。 运用枚举法解决应用题时,必须注意无重复、无遗漏。为此必须力求有次序、有规律地进行枚举。 [典型例题] 例1 用7、4、2三张数字卡片,能排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它们分别是哪几个数? 例2 用数字2,4,5,可以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分别是哪几个数?其中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例3 小明有面值为5角邮票一枚、8角的邮票两枚,他用这些邮票能付多少种不同的邮资(寄信时,所需邮票的钱数?)

2.用一台天平和重1克、3克、9克的砝码各一个(不用其他物体当砝码),当砝码只能放在同一盘内时,可称出不同的重量有多少种? 3.把6支相同的铅笔分给3个小朋友,使每个小朋友都分到铅笔,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4.用2张10元和1张50元一共可以组成多少种币值(组成的钱数)? 5.麦当劳推出一种优惠活动, 汉堡类有:A、鸡腿汉堡 B、麦辣鸡腿汉堡; 饮料类有:C、雪碧 D、可口可乐; 冰淇淋类有:(1)草莓冰淇淋(2)奶油冰淇淋 汉堡只能选一种,饮料只能选一种,冰淇淋只能选一种,每次各类选一种,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它们分别是哪些?

1.用数字4,8,9,可以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分别是哪些数? 2.用数字0,1,4可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分别哪些? 3.由1角,2角,5角元的人民币各一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种币值。(组成的钱数) 4.有7本相同的书,分别借给2名同学,每人至少借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借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