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规范正文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规范正文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规范正文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规范正文

住建部第676号公告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规范GB50595-2010

1 总则

1.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统一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咨询和工程设计中节能设计标准,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计划安排,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依据。

1.0.3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新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文件中必须包含节能篇(章)。节能篇应包括项目总能耗指标,工艺流程中各单项作业能耗指标,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主要节能方案、各项作业节能措施及节能目标等。

1.0.4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项目,小型矿山项目参照执行。

1.0.5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相关规定。

1.0.6 本规定一级能耗指标为目前国内先进水平,二级能耗指标为国内平均先进水平,三级能耗指标为国内平均水平。

1.0.7 节约能源必须与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统筹兼顾。

2 采矿

2.1 一般规定

2.1.1 矿山工程总体布置,选矿工业场地应靠近采矿工业场地,有条件时主井提升的矿石应直接卸入选矿厂原矿仓,减少矿石转运和地表运输的能耗。

2.1.2 在选择矿床开采方式时,要考虑能耗因素。经过资源—能耗—经济—环境综合评价后确定开采方式。有条件时,应优先选择露天开采。

2.1.3 应选择高效、低能耗的采矿方法。当采矿方法能耗指标与损失率、贫化率以及成本发生矛盾时,应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

2.1.4 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扩大矿山生产能力,因为规模经营可降低单位矿石耗能量。

2.1.5 选择矿山开拓运输方案应把节能指标做为重要内容参与方案比较。

2.1.6 合理选择矿井提升系统、坑内运输系统、压风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充填系统等重点能耗工艺设计方案。

2.1.7 坑内探矿工程应与开拓、采准工程互为利用。

2.1.8 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技术进步,降低采矿能耗;不得选用高耗能的落后生产工艺和已淘汰的高能耗机电设备。

2.2 节能措施

2.2.1 露天开采节能措施

1在岩石力学研究基础上,合理确定露天矿边坡角,在岩石稳定条件下,采用陡帮开采。

2表土和软岩的开采应选择“松土—装运”工艺。

3合理选择露天矿开拓运输方式,在条件具备时,优先采用平硐溜井开拓方式。

4在总图运输方案选择时,合理确定选矿厂和排土场位置,缩短矿石和废石运输距离。

5正确选用露天矿穿爆作业参数:孔间距、排距和抵抗线;采用高效新式穿孔设备、提高穿孔和爆破效率,降低大块率,提高装载效率。

6铲装作业挖掘机斗容和汽车(电机车)吨位匹配合理,最大限度发挥挖掘机效率。

7尽量采用大型挖掘机,提高台阶高度。

8临近边坡的矿体爆破宜采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微差爆破等控制爆破技术。

9露天开采条件具备时,应尽量采用土岩内部回填措施。

10露天排土一般不得压矿,避免二次倒运。

11露天开采矿山宜采用移动式空压机供风或利用设备自带空压机供风。

12露天矿排水,位于总出入沟以上台阶采用自流排水,深凹露天矿采用分段截流排水方式。

2.2.2 坑内凿岩爆破节能措施

1有条件时尽量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

2炮孔排列方式,炮孔间距和排距、爆破抵抗线合理,矿石爆破时,大块产率小,无过粉碎现象。

3巷道掘进时,应选择合理掏槽方式和炮孔排列方式。

4选用合适的炸药种类、合理的装药方式,降低炸药消耗。

5尽量采用凿岩台车凿岩,以提高凿岩效率。

6采用风动凿岩机凿岩时,风压要达到设备额定风压。

7中深孔或深孔凿岩,要求风压较高时,应附加增压设备。

8对凿岩爆破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

9应研发和推广使用液压凿岩机,以取代风动凿岩机。

2.2.3 地下采场运搬(出矿)节能措施

1选择与矿块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出矿设备。尽量采用大斗容的铲运机出矿。

2合理布局采场溜井数量,缩短出矿设备运距。

3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尽量选择自重放矿。

4采场放矿应采用振动放矿机装矿,尽量不采用气动闸门。

5当坑内运搬距离较远时,可采用铲运机和坑内卡车联合出矿。

6提高电耙工和铲运机司机的技术操作水平和出矿技术熟练程度。

7条件允许时,采场出矿应推广使用电动铲运机。

2.2.4 矿井提升节能措施

1当提升量大时,应采用箕斗提升。

2当采用箕斗提升时,在经济合理前提下优先采用双箕斗提升系统。

3竖井提升,优先采用多绳提升系统。

4大型矿山宜采用同一套箕斗提升系统提升矿石和废石,中型矿山可采用罐笼与箕斗互为平衡的一套提升系统提升矿石、废石、人员、材料和设备,小型矿山可采用一套罐笼提升系统提升矿石、废石、人员、材料和设备。

5提升矿石和废石的罐笼井宜采用双罐笼提升系统。除掘井作业外,生产竖井不应采用不带平衡装置的单容器提升系统。

6在满足设计提升能力且经济合理的条件下,竖井提升系统的提升速度可降低到0.3×H m/s。

7大型提升机应优先采用交流变频调速电动机或直流电动机拖动。新建矿山提升系统不应采用串电阻调速系统。

8罐笼井井口或中段的矿车装、卸罐设施宜采用液压驱动或者电液驱动。井口安全门、阻车器应采用电动、电液或者液压驱动。

9应尽量减小提升容器自身重量,采用高强度钢丝绳。

10竖井提升容器宜采用滚轮罐耳,斜井提升系统的钢丝绳应采用带滚动轴承的托辊支承。

11多绳提升系统应采用等重尾绳或者采用重尾绳,以降低电动机的起动过载系数。

12在满足提升能力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大规格提升容器和较低的提升速度,降低电动机功率和能量消耗。

13在满足提升能力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较低的提升加速度和减速度,降低电动机功率和能量消耗。

14箕斗装矿系统应采用液压驱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15箕斗卸矿系统应采用无动力自动卸矿设施,节省能源。

16大型矿山副井,可增设1套小型罐笼提升系统,承担零散人员升降任务。

2.2.5 坑内运输节能措施

1坑内运输系统应避免反向运输和重车上坡运输。

2坑内有轨运输系统方案选择时,应将能量消耗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比较。优先选用有轨运输方式,少用或者不用汽车运输方式。

3坑内运输系统采用汽车运输时应选取经济合理运行速度。

4采用电机车运输系统时可采用头尾双机牵引方式。

5轨道规格和参数应与采用的电机车和矿车的规格相匹配。

6坑内电机车运输应优先选用550V电压。运距超过1km时,应选用550V电压。

7矿车或者其他运输车辆应采取有效的清扫和防粘结措施,减少矿石的无效运输。

8大型矿山有轨运输线路铺轨,宜采用整体道床。

2.2.6 矿井通风系统节能措施

1应根据通风技术条件,结合矿床开采特点,采掘作业面分布,选择矿井通风阻力最小的通风系统。

2当矿区内开采矿体较多而相距较远时,或矿体走向很长,风阻很大时,宜采用分区通风系统。

3通风网络和通风系统比较复杂的矿井应采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

4通风网络应设置风门、调节风门、风墙等必需的通风构筑物,使风流有序流动,减少漏风和短路。

5在通风线路上,凡停止使用的井巷、采空区硐口等必须予以封闭。

6通风井巷的断面设计,其风速除满足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外,还应从经济风速加以考虑,应进行工程量和能耗比较,以经济效益(能耗)确定断面大小。

7新建矿井的通风机应采用高效节能风机,其工况点效率应不低于65%。矿井通风系统有效风量率,应不低于60%。

8矿井主通风机和辅助通风机的叶片角度应该可以调整。

9固定叶片角度的主通风机和辅助通风机应采用交流变频调速电动机或者直流电动机驱动。

10风筒应吊挂平直、牢固、接头严密,避免车碰和炮崩,并应经常维护,以减少漏风,降低阻力。

11通风构筑物(风门、风桥、风窗、挡风墙等)应由专人负责检查、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12应绘制全矿通风系统图,并标明用风位置、风流方向、风量、风机和通风构筑物位置、空区、老硐、崩落区位置等。

2.2.7 矿井防排水节能措施

1矿山设计应采取有效的防水和治水措施,采用堵、截、引等方法减少流入矿井的水量,对于采后地表陷落的矿山或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的矿山应采用截流排水措施。

2采用平硐溜井开拓的矿山应采用自流排水方式,必要时可开凿专用排水巷道。

3矿井排水系统采用分段接力排水还是采用集中排水方式,需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其中能源消耗是比较的主要内容。在经济效益相近条件下,优先选用分段接力排水方式。

4涌水量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含水带位于开采矿床上部的矿井,应设置中段截流巷道分段集水后排出地表。

5水文地质和岩石条件较好的矿山,可采用设置高位水仓、潜没式泵站的压力注水方式向泵腔注水;有条件时宜采用无底阀排水。

6应考虑设备排水能力与排水管路直径的匹配,最大排水速度不应超过2.5m/s。

2.2.8 压缩空气系统节能措施

1空压机站应靠近压气设备使用点,一般宜设在副井井口;用气点距离较远时应设分区空压机

站或井下空压机站。用气地点分散,用气量不大时,可采用移动式空压机。

2压气管直径选择合理,压气管网总压降应不大于空压机站额定压力的12%或者0.1MPa。

3同时开动的压气设备数量应与同时开动的凿岩机能力相匹配,避免压力过低或空转。

4使用高压凿岩设备应在压缩空气系统中设增压器。

5独立作业点可设移动式空压机。

6应选用能耗低的空气压缩机。

2.2.9 坑内破碎节能措施

1当采场出矿块度大,采用箕斗提升时,应设坑内破碎设施。

2采用新型高效破碎设备。

3破碎前后的矿仓应有足够的容积储存矿石,破碎设备尽量满负荷运行。

4破碎机应尽量采用振动设备均匀给矿。给矿设备应采用变频调速控制给料量。

2.2.10 充填系统节能措施

1充填站位置宜设在矿体开采中心地带,尽可能减小充填倍线。

2尽量采用尾砂充填和废石充填方式。少用或不用水砂充填方式。

3采用废石充填时,应建立坑内废石充填系统,争取废石不出坑。

4采用尾砂充填时,应采用高浓度充填,创造条件尽可能实现自流输送。

5需要采用泵送充填时,在保证充填工艺和充填体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充填料浆浓度,减小充填管路输送阻力。

6采用混凝土充填时,充填骨料应靠自重,通过井筒或钻孔下放到井下,在井下制成混凝土。

7设计泵送充填系统时应考虑充填料浆的流量与充填管路直径的匹配,在充填料浆不沉淀的前提下,适当加大管路直径,降低管路阻力。

2.3 能耗指标

2.3.1 露天矿开采综合能耗指标

露天矿开采综合能耗指标按下式计算:

P=P0×K1×K2×K3×K4+D (2.3.1)式中:P——露天矿单位矿石综合能耗(kg标准煤/t矿);

P0——露天矿单位矿石基准综合能耗(kg标准煤/t矿),见表2.3.1-1;

K1——露天矿剥采比系数,见表2.3.1-2;

K2——露天矿深度系数,见表2.3.1-3;

K 3——露天矿运输系数,见表2.3.1-4; K 4——露天矿开拓方式系数,见表2.3.1-5;

D ——排水单位能耗,(kg 标准煤/t 矿)按设计选取。

表2.3.1-1 露天开采基准(可比)综合能耗指标P 0

注:(1)表中基准能耗值是剥采比为1时的指标值。 (2)电折算成标准煤:

1kW ·h=0.1229kgbm 。(1kgbm=8.1367 kW ·h )。

表2.3.1-2 露天矿剥采比系数K 1

注:(1)表中剥采比指生产平均剥采比。

(2)K 1计算方法为露天矿剥采比加1之和除以2。

表2.3.1-3 露天矿深度系数K 2

注:露天矿矿石和废石的运距与深度有关。

表2.3.1-4 露天矿运输系数K 3

注:运输作业能耗在露天矿采矿能耗中比重很大,特别是汽车运输,根据几个露天矿统计,运输能耗比重为60~70%(按现行能源换算系数,1kg柴油=1.4571kgbm,1kgbm=8.1367kW?h),因此运输距离对能耗的增加比重较大。

表2.3.1-5 露天矿开拓运输方式系数K4

2.3.2 地下开采综合能耗指标

地下开采综合能耗指标用下式计算:

P=P0×K1×K2×K3×K4×K5+D (2.3.2)式中:P——地下开采综合能耗指标(kg标准煤/t矿);

P0——基准(可比)能耗(kg标准煤/t矿),见表2.3.2-1;

K1——采矿方法系数,见表2.3.2-2;

K2——开采深度系数,见表2.3.2-3;

K3——坑内运输系数,见表2.3.2-4;

K4——地质复杂系数,见表2.3.2-5;

K5——通风难度系数,见表2.3.2-6;

D——排水设计能耗,kg标准煤/t矿。

表2.3.2-1 地下开采基准(可比)综合能耗指标P0

表2.3.2-2 采矿方法系数K1

表2.3.2-3 矿井开采深度系数K2

表2.3.2-4 坑内运输影响系数K3

表2.3.2-5 地质复杂系数K4

表2.3.2-6 通风系统难度系数K5

2.3.3 露天开采单项能耗指标

露天开采单项能耗指标包括穿孔、装载、运输和辅助作业,其指标见表 2.3.3-1,2.3.3-2和2.3.3-3。各表中单项能耗指标系剥采比为1时的指标值,剥采比非1时,还应乘以表2.3.1-2中的露天矿剥采比系数K1。

表2.3.3-1 大型露天矿各单项能耗指标

表2.3.3-2 中型露天矿各单项能耗指标

表2.3.3-3 小型露天矿各单项能耗指标

2.3.4 地下开采单项能耗指标

1坑内凿岩能耗指标见表2.3.4-1。

表2.3.4-1 坑内凿岩能耗指标

2坑内出矿能耗指标见表2.3.4-2。

表2.3.4-2 坑内出矿能耗指标

3提升系统单项能耗指标见表2.3.4-3。

表2.3.4-3 提升系统单项能耗指标

4坑内运输系统单项能耗指标见表2.3.4-4。

表2.3.4-4 坑内运输系统单项能耗指标

5压风系统单项能耗指标见表2.3.4-5。

表2.3.4-5 压风系统单项能耗指标

6通风系统单项能耗指标见表2.3.4-6。

表2.3.4-6 通风系统单项能耗指标

7坑内排水系统单项能耗指标见表2.3.4-7。

表2.3.4-7 坑内排水系统单项能耗指标

8坑内充填系统能耗指标见表2.3.4-8。

表2.3.4-8 坑内充填系统能耗指标

9坑内破碎系统单项能耗指标见表2.3.4-9。

表2.3.4-9 坑内破碎系统单项能耗指标

矿山设计规范要求

矿山设计规范要求 基本要求 一、设计原则和方案的确定应符合国家工业建设方针和政策,以及有关标准、规定和规范。 二、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诶和审批程序进行设计,恪守客观规律。设计所需条件必须具备,设计文件必须符事相应设计阶段的内容和深度。 三、设计前必须对现场做认真调查,认真分析建设条件,充分掌握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 四、设计的工艺流程和指标应该即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实现的可靠性,对矿产资源尽量做到综合利用,选择产品方案时应该合理地确定精矿品位与回收率,既要确保优质又要有更大的经济效益。 五、尽量选用与选矿厂规模相适应的大型、先进、高效、能耗低的工艺设备,使选矿厂具有较高的机械化水平。选矿厂生产检测、过程控制与自动化水平要考虑我国具体情况和发展的需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区别对待。 六、厂房设备配置必须符合工艺流程的要求,并考虑一定的灵活性,要合理紧凑,确保操作维护、检测有足够的工作面积和空间,上下工序物料转运、输送畅通,防止物料外溅与堵塞,尽量实现自流输送。非生产车间容积和面积力求节省和适当。 七、配备必要的检修场地和设备以及维修设施,保证设备能够正常持续地进行运转。 八、应具有必要的技术安全和劳动保护措施,确保安全的工作环境。对粉尘、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有害物质等需要排放到大气、水体中的污染因子必须采取有效净化措施,对噪音必须采取消声措施以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标准和规定。 九、选矿工程建设必须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不占或少占耕地。避免与农业争水,不妨碍农田水利建设。对建厂破坏的土地应遵照国家“土地复恳规定”的要求进行复恳。 十、设备和建筑构件应考虑通用化和标准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建设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规范正文

住建部第676号公告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规范GB50595-2010 1 总则 1.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统一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咨询和工程设计中节能设计标准,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计划安排,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依据。 1.0.3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新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文件中必须包含节能篇(章)。节能篇应包括项目总能耗指标,工艺流程中各单项作业能耗指标,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主要节能方案、各项作业节能措施及节能目标等。 1.0.4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项目,小型矿山项目参照执行。 1.0.5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相关规定。 1.0.6 本规定一级能耗指标为目前国内先进水平,二级能耗指标为国内平均先进水平,三级能耗指标为国内平均水平。 1.0.7 节约能源必须与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统筹兼顾。

2 采矿 2.1 一般规定 2.1.1 矿山工程总体布置,选矿工业场地应靠近采矿工业场地,有条件时主井提升的矿石应直接卸入选矿厂原矿仓,减少矿石转运和地表运输的能耗。 2.1.2 在选择矿床开采方式时,要考虑能耗因素。经过资源—能耗—经济—环境综合评价后确定开采方式。有条件时,应优先选择露天开采。 2.1.3 应选择高效、低能耗的采矿方法。当采矿方法能耗指标与损失率、贫化率以及成本发生矛盾时,应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 2.1.4 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扩大矿山生产能力,因为规模经营可降低单位矿石耗能量。 2.1.5 选择矿山开拓运输方案应把节能指标做为重要内容参与方案比较。 2.1.6 合理选择矿井提升系统、坑内运输系统、压风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充填系统等重点能耗工艺设计方案。 2.1.7 坑内探矿工程应与开拓、采准工程互为利用。 2.1.8 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技术进步,降低采矿能耗;不得选用高耗能的落后生产工艺和已淘汰的高能耗机电设备。 2.2 节能措施 2.2.1 露天开采节能措施 1在岩石力学研究基础上,合理确定露天矿边坡角,在岩石稳定条件下,采用陡帮开采。 2表土和软岩的开采应选择“松土—装运”工艺。 3合理选择露天矿开拓运输方式,在条件具备时,优先采用平硐溜井开拓方式。 4在总图运输方案选择时,合理确定选矿厂和排土场位置,缩短矿石和废石运输距离。 5正确选用露天矿穿爆作业参数:孔间距、排距和抵抗线;采用高效新式穿孔设备、提高穿孔和爆破效率,降低大块率,提高装载效率。 6铲装作业挖掘机斗容和汽车(电机车)吨位匹配合理,最大限度发挥挖掘机效率。 7尽量采用大型挖掘机,提高台阶高度。 8临近边坡的矿体爆破宜采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微差爆破等控制爆破技术。 9露天开采条件具备时,应尽量采用土岩内部回填措施。 10露天排土一般不得压矿,避免二次倒运。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应按下式计算,并不应大于表5.3.26中的规定。 5.3.27 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应大于表5.3.27中的规定值。

5.3.28 空气调节冷热水管的绝热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 15586的经济厚度和防表面结露厚度的方法计算,建筑物内空气调节冷热水管亦可按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选用。 5.3.29 空气调节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应符合表5.3.29的规定。 5.3.30 空气调节保冷管道的绝热层外,应设置隔汽层和保护层。 5.4 空气调节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 5.4.1 空气调节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宜采用集中设置的冷(热)水机组或供热、换热设备。机组或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政策、环保规定等按下列原则经综合论证后确定: 1 具有城市、区域供热或工厂余热时,宜作为采暖或空调的热源; 2 具有热电厂的地区,宜推广利用电厂余热的供热、供冷技术; 3 具有充足的天然气供应的地区,宜推广应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和燃气空气调节技术,实现电力和天然气的削峰填谷,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4 具有多种能源(热、电、燃气等)的地区,宜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技术; 5 具有天然水资源或地热源可供利用时,宜采用水(地)源热泵供冷、供热技术。 5.4.2 除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1 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 2 以供冷为主,采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3 无集中供热与燃气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4 夜间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蓄热式电锅炉不在日间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 5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地区的建筑; 6 内、外区合一的变风量系统中需要对局部外区进行加热的建筑。 5.4.3 锅炉的额定热效率,应符合表5.4.3的规定。 5.4.4 燃油、燃气或燃煤锅炉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锅炉房单台锅炉的容量,应确保在最大热负荷和低谷热负荷时都能高效运

石材露天矿山技术规范

《石材露天矿山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石材露天矿山地质和采矿的要求,适用于花岗石、大理石、砂岩及板石的露天矿山地质勘查于开采设计、建设和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爆破安全规范》(GB6722) 《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 《天然花岗石荒科》(JC/T204-2001) 《天然大理石荒科》(JC/T202-2001) 3.矿床地质要求 3.1储量要求 3.1.1矿床资源储量规模划分,见表1。 表1 石材矿床矿石储量规模划分表 3.1.2矿山建设规模要求,见表2。 表2 石材矿山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2土地工作程度要求 3.2.1地质勘查工作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地勘 单位承担,大中型矿山提交详查以上工作程度的地质报告,小型矿山可提交普查报告。 3.2.2在详查地质工作开始前,应与矿山开采专业设 计单位、生产单位共同确定首采区和试采区位置。 3.2.3试采区的大小应视石材品种及其赋存条件而 定,其长度应不小于30M,宽度应在剥离风化层后继续推进不小于10M,或每一试采点采出的荒料体积不小于50 M3。 3.2.4试采点应详细测绘节理裂隙产状、密度,对石 材本身的瑕疵(色斑、色线等)进行统计。石材荒料率应按照三维方向尺寸进行统计于计算。 3.2.5统计与计算花岗石、大理石和厚层砂岩荒料率 的最小荒料规格应为65cm×40cm×70cm,板石和薄层砂岩、千枚岩等相当于石板用途的矿山不以此为最小荒料规格,具体指标可由矿山、地质和设计三方单位商定。 ?下一篇:欧盟对我国石材产品包装实施严格检查 ?上一篇:暂无

YSJ 021-93 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设计规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 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设计规范 YSJ 021—93(试行) 1993年北京 主编单位: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批准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试行日期:1993年10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3 北京 关于颁发《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设计规范》(试行)的通知 (93)中色投字第0484号 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主编、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参编的《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设计规范》,经审查,现颁布给你们,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YSJ021—93),自1993年10月1日起试行。各单位在执行中要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联系。 中国有 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93年6月28日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1988年5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88)中色基设字第36号《关于下达标准、规范、定额、指标和业务建设计划的通知》要求编制的。 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总结国内多年实践经验,并在吸取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先后提出了征求意见稿、初稿和送审稿,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最后通过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0章50节354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竖井,斜井,平巷与平硐,溜井、溜槽与装卸矿硐室,地下破碎系统,硐室,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地下动力设备基础。 《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设计规范》编制组 1993年6 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设计技术要求,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一、二类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设计,三类矿山和改扩建矿山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设计,应从技术方案、材料选用及结构设计等方面,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1.0.4条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设计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法》、《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冶金地下矿山安全规程》、《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等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 第1.0.5条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一节基础资料 第2.1.1条井巷工程应根据矿区地质变化规律和生产工艺要求进行设计,对竖井、斜井和其他重要工程设

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劳动卫生规程

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劳动卫生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l本规程规定了控制和消除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的职业危害因素、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的劳动卫生管理要求。 1.2本规程适用于本市范围内一切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等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单位)。 2.引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标准 2.l《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2.2《上海市职业病防治条例》及配套文件 2.3卫生部《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 2.4卫生部《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 2.5《上海市建筑设计预防性卫生监督办法》 2.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2.7《劳动卫生国家卫生标准汇编(l)》 2.8《劳动卫生国家卫生标准汇编(2)》 2.9《劳动者防护用品选用总则(GB11651-89)》 3.术语 3.1有色金属冶炼:以含有杂质的有色金属矿产品或再生金属为原料,通过火法冶炼或湿法冶炼及其它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杂质,提取各种有色金属纯度的方法。 3.1.1火法冶炼:以工业炉为主要设备,包括鼓风炉、转炉、平炉、边转炉、感应炉、电阻炉等,以电能或燃料为加热方法,经加料、熔化、

氧化、扒渣、还原、浇铸等工序,通过烟尘及炉渣除去杂质和提纯金属的方法。作业温度都在金属熔点以上。 3.1.2湿法冶炼:以电解槽、反应塔、反应釜、萃取槽等为主要设备,通过金属的无机溶液或有机溶液,经过电解、萃取、置换、浸出、过滤等工序,除去杂质,提纯金属的方法。 3.2有色金属加工:以各种金属或合金为原料,通过熔炼,烧铸成坯料,经过压延、挤压、拉伸等工序,加工成各种线材、棒材、管材、带材、板材、箔材的方法。 3.3劳动卫生防护设施:是指劳动卫生防护措施中的技术措施。是除尘系统、排毒系统和通风设施的统称。不包括无排风罩和排风管等仅由排气扇组成的设施。 3.4有害作业:又称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化学、物理、生物性等因素的作业的统称。 3.5有效分隔:指A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在没有职业危害因素或含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B作业场所不得检出或不得超 过其空气中的本底值。 3.6上岗前职业性健康检查:包括对新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和从无害作业岗位转入有害作业岗位的人员,在从事该有害作业场所之前所进行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3.7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指对从事或曾经从事有害作业的劳动者,根据其所接触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定期所作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具体间隔时间按照卫生部《职业性健康检查规定》的要求执行。

水泥灰岩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报批稿).pdf

ICS73.080 D 53 B 10 101 1011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XXXXX—XXXX 水泥灰岩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of Cement Limestone Industry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矿区环境 (2) 5.1 基本要求 (2) 5.2 矿容矿貌 (2) 5.3 矿区绿化 (2) 6 资源开发方式 (3) 6.1 基本要求 (3) 6.2 绿色开采 (3) 6.3 采矿工艺与装备 (3) 6.4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4) 7 资源综合利用 (4) 7.1 基本要求 (4) 7.2 合规开采 (4) 7.3 合理开发 (4) 7.4 综合利用 (5) 8 节能减排 (5) 8.1 基本要求 (5) 8.2 节能降耗 (5) 8.3 污水排放 (5) 8.4 固体废弃物排放 (5) 9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 (5) 9.1 基本要求 (5) 9.2 科技创新 (5) 9.3 数字化矿山 (5) 10 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 (6) 10.1 基本要求 (6) 10.2 企业文化 (6) 10.3 企业管理 (6) 10.4 企业诚信 (6)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YSJ 021-92 (试行) 1993 北京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YSJ 021-92 (试行) 主编单位: 批准部门: 试行日期: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2 北京 关于颁发《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试行)的通知 (92)有色投字第0484号 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主编的《有色金属矿山采矿设计规范》,经审查,现颁发给你们,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YSJ 021-92),自1993年5月1日起试行。各单位在执行中要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联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92年12月3日 编制说明 本规划是根据1986年6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中色基改字第133号《关于下达“七五”期间工程建设设计标准规范制订计划的通知》要求编制的。 本规划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总结国内多年实践经验、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今年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先后提出了征求意见稿、初稿和送审稿,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最后通过审查定稿。 本规划共分15章63节540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地质、水文地质露天开采、砂矿开采、地下开采、坑内通风、充填、竖井提升、斜井(坡)提升、坑内运输、坑内破碎站、矿山压气设施、矿山排水与排泥。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编制组 1992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基本规定 (2) 第三章矿床地质 (6) 第一节矿床工业指标 (6) 第二节选矿试样采取 (6)

露天矿山 开采设计 依据

2.3编制依据的法规、规程、标准及技术规范 2.3.1主要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88年9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 1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年12月3日发布)1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劳动部令第4号) 14)《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2004年7月30日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15)《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2004年3月29日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6)《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6号) 17)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GB/T50564-2010) 2.3.2主要行政规章及相关文件 1)《关于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浙安监管矿[2006]99号) 2)《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令第39号)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2007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 5)《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2007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绿色矿山内容及标准

绿色矿山内容及标准 “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序的开采,又要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 对于必须破坏扰动的部分,应当通过科学设计、先进合理的有效措施,确保矿山的存在、发展直至终结,始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融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轨道中的一种崭新的矿业形象。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代表了一个地区矿业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能力。它着力于科学、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矿山资源的过程中,对其必然产生的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破坏失衡,最大限度的予以恢复治理或转化创新。 1、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1)矿山应遵守国家法律和相关产业政策,依法办矿。 (2)矿山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因矿制宜的原则,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企业文化和企业和谐等统筹兼顾和全面发展。 (3)矿山应以人为本,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 (4)新建、改扩建矿山应根据本标准建设;生产矿山应根据本

标准进行升级改造。绿色矿山建设应贯穿设计、建设、生产、毕坑全过程。 “国家级绿色矿山”的要求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等九大方面。这些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矿山企业的技术力为主导的,包括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另一类是以矿山企业的责任心为主导的,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 “绿色矿山”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有着“严苛”的要求,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技术经济水平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行列;资源利用率达到矿产资源规划要求,矿山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符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淘汰技术目录的要求,“三率”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大力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利用达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2)在技术创新方面,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矿山企业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不低于矿山企业总产值的1%;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生产技术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重视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矿山企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地下开采有一般规定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YSJ 021-92) 地下开采有一般规定 第7.1.1条采矿生产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阶段生产能力应根据阶段上同时回采的矿块数和矿块的日生产能力确定。 二、划分矿房、矿柱两步骤回采的矿山生产能力,应以一个阶段采矿房,一个阶段采矿柱为基础进行计算。特殊需要时,可增加回采阶段,但上、下相邻阶段的对应采场不得同时回采。当矿柱矿量比例小于20%时,可不计其生产能力。采用一步骤连续回采的矿山,应以一个阶段回采计算其生产能力。 三、计算出的生产能力,应结合矿床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开采技术条件和采矿工艺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调整选定。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年限应大于设计服务年限的2/3。 四、选定的生产能力,应以合理服务年限和矿山开采年下降速度验证。必要时,应以采掘进度计划表最终验证。 第7.1.2条各种采矿方法的矿块利用系数,宜符合表7.1.2的规定。 第7.1.3条矿块生产能力应根据采场构成要素、凿岩方式、装备水平等,结合回采作业循环试算,并按表7.1.3选取。 第7.1.4条对价值高的富矿,应采用高回采率,适当控制贫化率的采矿方法。对价值低的贫矿,应采用低贫化率,适当控制损失率的采矿方法。 第7.1.5条矿山开采岩石移动角的确定,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建矿山的岩石移动角,可在分析岩性的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参考类似矿山的实际资料类比选取; 二、矿山地表有特殊要求需保护时,应进行岩石力学研究,其岩石移动角采用数值分析法和类比法综合确定; 矿块利用系数表7.1.2 注:当矿体产状规整、矿岩稳固、矿块矿量大、采准切割量小、阶段可布矿块数少或矿体分散,矿块间通风、运输干扰少,以及单阶段回采时,应取大值。 矿块生产能力(t/d)表7.1.3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完整版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与职业病,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以下统称企业)的安全生产(含职业健康,下同)和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机械铸造企业中金属冶炼活动的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冶金企业,是指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生产活动的企业。 本规定所称有色金属企业,是指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生产活动的企业。本规定所称金属冶炼,是指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从事达到国家规定规模(体量)的高温熔融金属及熔渣(以下统称高温熔融金属)的生产活动。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具体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制定并公布。 第四条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所属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的安全生产工作,由企业承担管理责任。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监督全国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以下统称负有冶金有色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六条企业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一名从业人员的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第七条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和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 第八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第九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每年向股东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本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接受股东和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第十条企业存在金属冶炼工艺,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不低于从业人员千分之三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最低不少于三人;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十一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具备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其中,存在金属冶炼工艺的

最新矿山采矿制图标准

最新采矿制图标准(GB 50564-2010)

目次 1 总则 (1) 2 基本规定 (1) 2.1 一般规定 (1) 2.2 图纸规格 (1) 2.3 图纸标题栏 (4) 2.4 比例 (5) 2.5 文字与数字 (6) 2.6 图线 (6) 2.7 字母与符号 (8) 3 图形及画法 (10) 3.1 投影及视图 (10) 3.2 尺寸标注 (13) 3.3 标高 (18) 3.4 方向与坐标 (19) 4 图例 (25) 5 附录 (40) 附录一本标准用词说明 (40)

1 总则 1.0.1 为统一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设计制图标准,实现制图标准化,提高制图效率,保证图面质量,不用或少用文字说明便能表达设计意图,使设计、施工和生产之间有简捷共同语言,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采矿专业和井建专业各设计阶段的设计图和通用图(包括CAD绘图),制图中涉及其它专业时,应按有关专业制图标准执行。 1.0.3 本标准遵照国际标准,图纸中使用的简化汉字、计量单位名称及符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1.0.4 在复制地质图时,仍采用原地质图例进行复制,需要在复制图中增加内容时,应按规定的图例绘制。 2、基本规定 2.1 一般规定 2.1.1 图纸应首先考虑视图简便,在符合各咨询和各设计阶段内容深度要求前提下,力求制图简明、清晰、易懂。 2.1.2 工程咨询和设计图纸的度量单位,无论图面上和图中的文字说明,均应以法(规)定的计量单位表示。 2.1.3 各咨询和各设计阶段的图纸均应编制图纸目录,图纸目录应符合图2.1.3的规格、内容、要求,图纸目录的序号应按各咨询、设计单位自行规定的各设计专业的编号顺序、子项(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号顺序和孙项(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号顺序进行编制。 图2.1.3 图2.1.3 图纸目录幅面格式

最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资料

附件1 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和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建设要求。 一、矿区环境优美 (一)矿区布局合理,标识、标牌等规范统一、清晰美观,矿区生产生活,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二)煤炭的生产、运输、储存、地面实行全封闭管理,做到“采煤不见煤”。 (三)实行雨污分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废水、噪音、粉尘得到有效处置,达标排放。 (四)充分利用矿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花园式”矿山,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 二、采用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方式 (五)煤炭资源开采应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保

护相协调,因地制宜,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采方式,应积极使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和煤与瓦斯协调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 (六)中东部地区原则上应采取条带式和充填式开采等绿色开采方式,合理控制地面塌陷,鼓励矸石不出井,逐步消灭已有的矸石山,减少土地占用,降低环境污染。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应达到100%。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 (七)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 (八)涉及多种资源重叠共生的应坚持先上后下,逐层开采,煤炭开发不得对其他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 (九)应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 (十)采煤废弃物应有专用堆积场所,并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采取防扬散、防渗漏或其他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不得流泻到堆场外,造成环境污染。 三、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煤炭及共伴生资源

露天采矿设计技术规定

露天采矿设计技术规定与定额 2001年6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采矿设计主要技术要求,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设计质量,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102条本规定适用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对其它所有制企业仅供参考。 第103条露天采矿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程、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 第 104 条采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优先开发矿石质量高、易采易选和外部建设条件有利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矿床。在矿床总体开发方案的指导下,在技术条件允许和保护资源的前提下,优先开采基建量小、投产快和品位较高的地段。 二、优先采用露天开采。在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中,应充分考虑露天开采在资源回收、劳动条件和生产能力可靠性等方面体现的优势。在方案比较中,一般露天开采可考虑优越系数。 三、加强矿产综合回收,坚持合理的开采顺序,有效利用和保护资源。在同一开采区段内,实行贫富兼采,大小兼采,降低贫化损失,提高入选品位;对暂时不能利用的资源应切实保护;开采主要金属的同时,应综合回收共生、伴生有用组分。 四、对生产规模较大的矿山,应根据市场需求、技术可行和经济

效益等,做多个规模方案比较,并研究分期建设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五、应从设计方案、设备材料选择等多方面重视珍惜土地,降低能耗和节约木材。 第105条结合矿山建设规模、工艺要求和资金条件,应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矿山装备水平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露天采矿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 第106条采矿设计应从总体方案到生产工艺全面贯彻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法规。对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土地损坏,应有相应的整治、复垦措施。 第107条露天矿设计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资金周转观念、利息观念和投入产出观念,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和动态经济分析,择优选取方案。

版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说明

版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 巷工程预算定额说明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总说明 一、《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四册《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直接费部分)〖以下简称本定额〗,是以原“五部定额”“三部定额”及“2008年有色定额”为基础,结合有色金属工业矿山建设项目的特点进行编制的。与《有色矿山井巷工程辅助费预算定额》配套使用。是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直接费部分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又是进行工程结算和编制招标工程标底或投标报价的依据。也是编制概算定额、综合指标的基础。 二、本定额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合理的施工组织前提下,依据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安全规程、《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有代表性的工程设计、施工资料编制的,反映了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社会平均消耗水平。 三、本定额适用于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四、本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按2013年颁发的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基价汇总》取定。 五、本定额逐项列出人工工日、主要材料和施工机械的单位消耗量,次要材料和用量少的施工机械则综合成“其它材料费”和“其他机械费”。 六、本定额施工机械的风、水、电消耗量附于各子母中,被作调整建设项目所在地价差的依据。 调价公式: 风价调价(±)元=(建设项目所在地实际风价-定额用风价)*定额风消耗量

水价、电价调价方法与风价调价方法相同。 七、本定额掘进项目中的非电雷管均配了非电导爆管,不得再另行计算导爆管费用。 八、本定额的掘砌部分按《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均已考虑了允许超挖量的矸石运输、充填人工及材料用量。计算工程量时,按设计掘砌断面计算掘砌实体积,不得再计超挖量。当支护子母采用二次支护时应扣除合理的超挖部分的充填量。 九、本章定额中未出现马蹄形及圆形巷道砌碹定额,如实际发生时,按下列系数调整: 十、井巷掘进、支护及井筒装备定额是按正常温度条件下制定的,在通风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当井下实测温度高于正常温度时,其人工按下列系数调整。 十一、本定额是按海拔高度《1500米制定的,如超过时,其人工、机械按下列系数调整。

矿井降温技术规范

矿井降温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井热害防治技术的定义和术语、技术条件、适用范围、技术要求、降温系统测试及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地下开采的矿井,包括生产、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件(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后确定,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586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 5015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GB 5021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50155及AQ/T 1067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矿井热害mine victims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空气温度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和安全标准,从而对人体健康、生产和安全造成危害。 3.2 矿井热害防治control of mine victims 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矿井热害的预防和治理,称之为矿井热害防治,又称矿井空气调节、矿井热害控制或矿井降温。 3.3 矿用降温设备mine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符合矿井特殊环境和安全要求的、为实现热害防治目的所需要的各种设备的统称。 3.4 矿井制冷降温mine cooling 采用人工制冷措施降低井下作业环境的空气温度。 3.5 矿井制冷降温系统mine cooling system 为达到冷却煤矿井下风流之目的,由制冷、输冷、传冷和排热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的系统。 3.6 地温场geothermal field 地层中的温度分布。 3.7 地温异常区temperature anomalies

采掘工作面设计规范

×××公司×××矿 ×××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 ××矿 二O××年××月

×××公司×××矿 ×××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 地测科: 通防科: 机电科: 调度室: 安监科: 技术科: 总工程师: ××矿 二O××年××月

前言 主要叙述矿井名称、隶属关系、所处位置,开采的必要性等。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区位置、范围及地形 矿井所在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地形地貌、水系河流、气象。 第二节井田范围 第三节地质构造 第四节水文地质 第四节煤层情况 第四节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瓦斯、煤尘、煤层自然、冲击地压、地温情况。 第五节矿井开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 井田开拓方式(井筒、水平、采区、开采顺序),矿井采掘、供电、通风、提升运输、 压风、排水系统。 第五节矿井八大系统 安全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讯联络、紧急避险、视频监控、瓦斯抽放。 第二章设计编制依据 采区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名称、范围、批准时间、单位,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煤矿设计规范》、《煤矿防治水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 操作规程》、《2015年采掘接替计划》。 第三章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井上下四邻关系) 表3-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名称×××工作面水平名称××m水平位置 煤层名称×煤层地面标高+××~+××m井下标高××~××m 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北邻(为)×××,东邻(为)×××,南邻(为)×××,西邻(为)×××。 采动情况及影响范围该工作面为某工作面接替面,工作面开采前受某某工作面(或某某保护层工作面)采动影响。影响范围可用连线拐点坐标描述。

矿山能源管理规程

矿山能源管理规程 第一节一般规定 89.1.1 矿山必须贯彻执行国务院《节约能源管理暂行 条例》等有关政策和规定,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企业能 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89.1.2 矿山能源管理应采用现代化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逐步实现能源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第二节管理机构 89.2.1地区(直属)公司和矿山必须建立专门能源管 理机构,并配备必要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建立健全节能 办公会议制度。 89.2.2矿山应设立能源管理委员会(或能源管理领导小组),由一名副矿长主管能源工作。矿山能源管理机构, 按下列原则设置:年耗能超过五万吨标准煤,需设独立的管 理机构;年耗能五万吨标准煤以下,一万吨标准煤以上,设 专职管理机构;年耗能一万吨标准以下,设相应的管理机构 或专人管理。 89.2.3矿山能源管理机构的职责,主要是贯彻国家和 主管部门的能源政策、法规和标准,管理和监督合理使用能源,制定和实施节能计划,管理节能资金和措施项目,制定 本矿山的产品能耗指标并组织考核,负责能源统计分析和报 表工作,节能奖励,组织能量平衡测试,监督能源计量器具

的配备和检测,组织节能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 第三节能源管理 89.3.1各级能源管理机构,应根据国家要求和主管部门 下达的节能任务,制定中、长期和年度节能计划及季度计划,实现目标管理。 矿山节能指标,应落实到车间(坑口)、班组,并逐项检查。 89.3.2 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由能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立项,列入总公司或地区(直属)公司五年或年度计划的节能 项目,地区(直属)公司和矿山节能部门应积极配合有关部 门组织实施,按季上报进度,竣工后按隶属关系组织验收。 89.3.3 节能技术改造资金,主要从矿山折旧基金。生产 发展基金支出,或申请技术改造专项贷款。 89.3.4 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应实行投资、建设期限和节 能效益承包责任制。 89.3.5 生产调度部门要平衡用电,协调生产,提高能源 利用率。 89.3.6 矿山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和负荷率应达到国家要求。 89.3.7 矿山生产应尽量采用先进工艺和低能耗设备,降 低采选能耗。 国家公司淘汰的机电产品、行业规定的等外耗能设备,

地下采矿设计

《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专业名称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任务书

《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评阅教

目录 1采择矿方法选 (1) 1.1 设计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 (1) 1.1.1矿体倾角 (1) 1.1.2矿体厚度 (1) 1.1.3矿体走向长度及沿倾斜长度 (1) 1.1.4矿石品位及围岩含矿品位情况 (1) 1.1.5矿石及上、下盘围岩种类,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地质构造,矿岩稳固程度及其矿岩接触 情况 (1) 1.1.6矿体的物理机械性能 (1) 1.1.7矿岩允许不支护暴露面积 (1) 1.1.8地表陷落的可能性 (1) 1.2 采矿方法的选择 (1) 1.3 矿块构成要素 (2) 1.3.1对选定的采矿方法,确定矿块的构成要素及矿块布置方式 (2) 1.3.2确定回采工作面形式及允许暴露面积 (3) 2矿块采准切割工作 (3) 2.1 阶段运输巷道布置 (3) 2.1.1选择运输设备 (3) 2.1.2确定阶段运输巷道断面尺寸 (3) 2.1.3确定阶段运输巷道布置形式 (4) 2.2 矿块底部结构 (4) 2.3 切割工作 (4) 2.4 采准巷道及切割巷道断面尺寸 (4) 2.4.1选择采准巷道、切割巷道施工设备 (4) 2.4.2确定采准、切割巷道断面尺寸 (4) 2.4.3确定采准巷道及切割巷道数量及位置 (4) 2.5. 采准工程量 (4) 2.5.1采准工程量计算 (4) 2.5.2采准工作量计算 (5) 3 回采工作 (6) 3.1 矿房落矿工作 (6) 3.1.1选择凿岩设备及工具 (6) 3.1.2确定落矿参数 (6) 3.1.3按类似矿山条件,确定单位炸药消耗 (6) 3.1.4确定炮孔布置形式,并绘制炮孔布置草图 (6) 3.1.5简述装药及起爆方法 (7) 3.1.6计算一个循环落矿量(T) (7) Q) (7) 3.1.7计算一个循环落矿消耗的炸药量( 1 q) (7) 3.1.8计算单位炸药消耗量( 1 T) (7) 3.1.9计算每米炮孔崩矿量( m 3.1.10简述二次破碎方法 (7)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砂石行业绿色矿山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主体有采矿权资质并生产机制砂石的新建、改扩建和生产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3306标牌 GB14161矿山安全标志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452破碎设备安全要求 GB50187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 GB51186机制砂石骨料工厂设计规范 AQT900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HJ65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JC/T2299机制砂石生产技术规程 T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绿色矿山 green mine 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 3.2 矿区绿化覆盖率 green cover age rate of the mining area 矿区土地绿化面积占矿区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矿区专用道路两侧绿化带等厂界内可绿化面积的百分比。 3.3 研发及技改投入 inpu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改活动的资金投入。研发和技改活动包括科研开发、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改造和推广,设备更新,以及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科技协作等。 3.4 机制砂石 manufactured aggregat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