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导论

新闻学导论

新闻学导论
新闻学导论

<<新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新闻学导论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专业

4,课程地位:专业课

5,总学时:54学时

6,总学分:4学分

7,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目标

新闻学概论是一门新闻传播学科的基础课程,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较多,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新闻学的概念和理论,为新闻学勾勒出学科框架,同时区别新闻传播和广告传播,为以后广告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此课程的框架和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对新闻学这一学科有基本的概念.

第一节学习和研究新闻学的意义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学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新闻学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了解新闻学对作好新闻工作的意义。

第二节新闻学的产生和发展

此节的主要内容:西方新闻学和中国新闻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新闻(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同时区别与新闻相关的概念。.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起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闻的本源。

第二节.新闻定义、本质和特征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的定义、本质和特征。

第三节新闻与信息、宣传和舆论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三章新闻传播(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新闻的基本概念进一步掌握新闻传播的三大要素和新闻传播的过程。此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有基本的传播学知识。

第一节新闻传播者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新闻传播者的权利和义务;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质。

第二节新闻传播媒介

此节主要内容:传媒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四大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的特点。

第三节新闻接受者

此节主要内容:受众的定义与特征;受众的分类;受众的心理和新闻传播。

第四节新闻传播的过程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选择及其标准;新闻价值;新闻政策;新闻年传播过程及其特点。

第四章新闻传播事业(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概念,并能区别新闻和新闻传播事业,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中外新闻传播业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有所了解。

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传播事业的定义;新闻传播事业产生的社会条件;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

第二节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此节主要内容:报纸的发展;影视、广播的发展;网络的发展。

第三节新闻传播事业的分类

此节主要内容:以媒介分类;通讯社。

第五章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特征和功能(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上一章掌握和理解新闻传播事业的阶级性,及其具有不同阶级性的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和社会功能。

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传播事业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新闻商品性的认识。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阶级的新闻传播事业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传播事业的阶级性和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节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和功能

此节主要内容:了解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和功能。

第六章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新闻传播事业运作的基本原则和我国新闻事业的原则。

第一节真实性原则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传播真实性原则的含义;反对假新闻,维护真实性原则。第二节客观性原则

此节主要内容:客观性原则的含义和中西方关于客观性原则的认识。

第三节党性原则

此节主要内容:党性原则的形成和基本内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和人们的利益一致。

第七章新闻传播的运作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此章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的运作流程,并能加以运用。

第一节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法

此节主要内容:正面宣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运作艺术。

第二节舆论监督和批评

此节主要内容:舆论监督和批评的表现和方式。

第三节新闻策划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策划的意义和含义;新闻策划的特征、类型、方法。

第四节媒介产业经营及管理

此节主要内容:媒介经营管理的特点和原则、方式。

第八章新闻自由与控制(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因素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第一节新闻自由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自由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

第二节新闻控制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和法律控制。

第三节新闻道德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道德的定义、产生、发展。

第四章总结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科中的基础专业课程、理论和概念相对比较多,在教学中需用事例引导学生对新闻现象和新闻规律加以思考和理解。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新闻以及相关概念和理论为主,另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意识会增添一些新闻业务题。

六、教材与参考书

参考书:[1]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 蔡铭泽《新闻学概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

[3] 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修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七、其他

本课程的最大特色是需要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大量的新闻学的概念和理论,并能为新闻学学科勾勒出学科框架。

新闻学热门名词解释全集

1、公共新闻学(Public Journalism)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公共新闻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公共利益和民主。即媒体必须承认并把维护公众利益臵于自己工作的首位,而不是把谋求媒体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媒体要唤起公众对自身利益的关注,积极投身到社区的民主协商中去。 优点:鼓励公众的参与,让公众自己达成共识,寻求问题的解决 缺点:①动摇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②低估了社区共识的复杂性,社区成员复杂,很多问题根本不可能达成共识。③往往成为报纸提高发行量的幌子。 2、公民新闻学(Civic Journalism) 在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批判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民生新闻过于琐碎,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向了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这不利于公众利益的真正实现。公民新闻学指出要把市民当成公民,关注公共利益。 3、民生新闻 最早从《南京零距离》推出的一种新闻形式。民生新闻以给百姓排忧解难为目的,把平民在生活、生存中遇到的疾苦报道出来,为平民摆脱困境的一种新闻。 意义:①关注平民的日常生活,强调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媒介的人文关怀。 ②提高了媒介的社会责任感。③帮助平民摆脱困境,让平民获得生存权,维护他们的公民权。 4、新闻策划 新闻媒介的一种运作方法,媒介从新闻事实出发,进行创造性地筹划和安排,合理地调动和利用新闻资源,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5、新闻炒作 媒介对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大肆报道,或着力渲染、放大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为自己谋取利益。 6、新闻评议制度 最早由英国发起,后来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仿效。通过由新闻界、法律界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评议会,依据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对有争议的新闻传播行为进行民间评议,令新闻界履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新闻学导论》复习笔记

《新闻学导论》(修订版) 李良荣著 复习承诺书 我,承诺在____年__月__日前完成《新闻学导论》整理、背诵__遍任务!!! 签名: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复习时间表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绪论 一、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三、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个部分。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只要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史:评论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 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新闻学这三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四、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五、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第一、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第二、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第三、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第四、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第一章新闻活动 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媒体,在传播学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 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一、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 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结论: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二、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 在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社会条件有了很大变化:①、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②、出现了社会分工。 人们不但需要了解自然界变动,还必须了解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变动。这就使奴隶社会的的新闻活动比原始社会频繁得多,规模大得多。 三、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 1、在封建社会,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人们联系更加密切,社会对新闻需求量更大。 第一、国家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常有战争和武装起义,需要新闻(情报)传递工作。 第三、农民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第四、地主阶级需要用精神麻醉品奴化农民。 第五、分工明确,城镇出现,城乡、城镇内各行业之间联系频繁,需要有更多的新闻活动。 2、从奴隶到封建社会,社会条件改变了,但和奴隶社会相比,新闻活动有两点没有改变:

李良荣 新闻学导论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提纲)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提纲) 第一章新闻活动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发展。 2、新闻活动的渠道有哪些,各自采用的方式、特点、优缺点是什么? 第二章新闻 一、名词解释 1、突发性新闻。 2、延缓性新闻。 3、硬新闻。 4、软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信息的特点。 2、信息概念对新闻工作的新要求。 3、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 第四章新闻与宣传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宣传和新闻的区别。 2、宣传的基本特点和定义。 3、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舆论的基本要素。 2、舆论的定义。 3、舆论的个性特点。 4、舆论的主要社会功能。 5、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6、舆论形成过程。 7、新闻媒介与舆论的联系。 8、新闻媒介如何正确引导舆论。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第七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体制。 二、简答题 1、从所有制性质来看,新闻媒介所有制性质是新闻体制的核心。 2、生产力水平如何影响新闻事业发展水平。 3、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 规律一:各国新闻体制都是从具体国情出发,由政治、经济体制决定,受文化传统影响。规律二: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 规律三:每一种传播工具,每一个新闻单位为了自己求得发展,不被淘汰,需要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优势。 规律四:不断适应读者的需要。 规律五:以最省的精力让读者获取最多的信息,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使读者受到最大的影响。规律六: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2、中国确立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给新闻媒介带来的新变化。 3、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4、认识到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属性,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意义。 5、以商品原则指导办报(台)的消极因素。 6、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九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2、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3、媒介功能定位的基本排列组合。 4、我国新闻媒介的具体任务。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二、简答题 1、新闻媒介受众的特点。 2、当代中国受众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3、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

新闻学导论复习要点

1.新闻的两种定义及其内涵 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定义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 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得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作的结论,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新闻既然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那么,它就应该尽可能多地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如果要做些分析,也应尽可能避免下判断,更不要以判断来代替事实。 2.新闻要素 新闻要素指的是构成新闻所必须的材料 Who(人物)What(事件)When(时间)Where(地点)Why (原因) 3.新闻常见类别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娱乐、科学、教育、社会 发生地:国际、国内、地方 时间性: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与读者的关系:硬新闻--决策、行动;软新闻--娱乐、消遣

4.信息的特点,新闻工作者如何运用这些特点 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这是媒体传播赖以生存的前提,无限传播。这是信息与物质的显著区别。 新闻机构一经发布一条消息,可以使亿万受众同时享受。 2)扩缩性 根据编辑部、受众的需要来决定扩缩的程度,而不是内容决定文章的长短。 从这一消息可以扩展到几万字、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 3)组合性 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新的信息来。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事实是多棱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信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5)相对性 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 相对性要求新闻工作者了解、熟悉受众的需要。 5.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式 1)完整(或称全面)。要把构成该事件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给读者完整的印 象,不能有意隐瞒某些材料。 2)平衡(或称对等)。当社会上对某一事件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或者双方当事 人发生争执,报道应该让各种见解或让双方有同等的表达机会,不能在版面上偏袒一方。 3)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客观性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再进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新闻与舆论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舆论的特点是() A.公开性和引导性 B.公众性和隐匿性 C.急迫性和公众性 D.广泛性和评价性 2.下列对舆论形成的量化标准表述正确的是() A.四分之一的人持有一种意见,则舆论形成 B.三分之一的人持有一种意见,则舆论形成 C.三分之一的人持有某种意见,则舆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D.三分之二的人持有某种意见,则舆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3.我国当前舆论引导的总目标是() A.表达民意 B.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C.显示民众的力量 D.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二、名词解释 1.舆论 三、简答题 1.舆论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简述舆论的控制作用。 3.简述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4.简述正确的舆论引导的要求。 5.简述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D 2.ACD 3.B 二、名词解释 1.舆论是社会群体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或: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三、简答题 1.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 (1)舆论的主体——公众(发表意见的人) (2)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意见的针对对象) (3)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意见本身) (4)舆论的载体(渠道)——公开的传播活动(传播意见的工具) 2.舆论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1)决策过程,2)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3)决策和执行人员的行为;一是对公众行为的鼓舞和约束,包括: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发生;鼓舞公众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3.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包括: (1)公众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受教育程度 (2)公众获取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充分程度 (3)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可能性和充分性 4.正确的舆论引导的要求包括:1)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误区和社会心理震荡。2)注意对新闻信息的过滤、综合和解析工作,为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平衡,寻找共同支点。3)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协助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4)注意贴近群众,发现并协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沟通情况。 5.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特点是:1)具有公开性。这种公开性会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2)具有广泛性。社会各个团体、层次的人

新闻学概论重点总结

1. 新闻学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 从内容看新闻学分为:理论,历史,应用 3.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原则是:)报刊独立自主 不受政府的干涉。)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对事实的信念。 4. 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对每日的事件给以真实、全面,理智的报道,并将他们至于能显示 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关系之中)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5. 新闻要素:是构成新闻的必须材料,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因五要素的英文开头字母都 是,故也称“五个”。 6.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 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7.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 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8. 宣传与新闻的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具体区别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 传自身的需要,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归宿点不同:宣传者的目的是要人们理解一定的观念并接受它、支持它;新闻发布者是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需要新,宣传需要不断地重复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具体要求是,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9. 新闻媒介对舆论导向的作用?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构成了一种天然,密切的关系。 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新闻媒介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2)引发舆论:舆论形成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 3)引导舆论: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10. 媒体融合: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 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广义的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11. 报纸定义及特点: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特点:) 记录性好,便于思考;) 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内容来读;)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深度报道;) 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新闻时效差;) 受文化水平限制大,受众基础不如广播、电视广泛;) 不如图像和声音逼真有感染力。 12. 广播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 迅速及时,时 效性强;) 无远弗届,渗透性强;)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 一瞬即过,不易保存;) 顺序接受,选择性差 13. 电视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 现场 感) 亲切感;) 简洁明了;) 长于动态新闻,短于深度报道;)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传播、接收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 14.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的共性可以说是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新闻媒介的共性指的是包括各个时 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包括:) 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 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历史作品和教科书。是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文学作品。是迅速及时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书

新闻学导论复习大纲

新闻学导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 1.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媒体传播 第二章新闻 1.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时效 2.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种定义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是新近事 实变动的信息,这种定义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3.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4.新闻来源:是指具体的某一条新闻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途 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 5.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须的材料,是指主角(谁who)、发生的事情(what 什么)、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简称新闻五W。 6.新闻的类别: a)以新闻内容来分类:政法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文教卫生新闻、 体育新闻、社会新闻。 b)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c)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d)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硬新闻、软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 1.信息的定义 a)广义定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b)一般定义: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c)狭义定义: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特点: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3.信息量: 决定新闻信息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事实变动的影响力(成正比),事物变动的规模和空间(成正比),事物变动的速度(成反比),事物变动的可能性概率(成反比)。 4.信息与新闻工作: a)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b)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c)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加 强深度报道,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加强全方位报道。 5.信息与客观性报道 客观性报道的含义: a)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 b)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实之外。 c)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意见和事实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 供意见。 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 a)完整(或称全面) b)平衡(或称对等)

新闻专业必看的100本书(老师推荐的)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必读的一百本书 1.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 2.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新华出版社,1980 3.余家宏、宁树藩、徐培汀、谭启泰,《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4.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5.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6.成美、童兵,《新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7.陈崇山、孙五三,《媒介?人?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8.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 9.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0.黄瑚,《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1.刘迪,《现代西方新闻法制概述》,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12.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3.魏永征,《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4.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5.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7.卜卫,《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18.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19.卜卫,《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新华出版社,2002 20.柯惠新、祝建华、孙江华,《传播统计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1.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2.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3.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1955 24.[英]密尔顿,《论出版自由》,商务印书馆,1958 25.[英]约翰?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 26.[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 27.[美]威尔伯?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 28.《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29.[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1 30.[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1.[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1990 32.[美]巴顿?卡特等,《大众传播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3.[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 3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又译《媒介通论》),商务印书馆,2000 35.[美]埃默里父子,展江译,《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2001 36.[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7.[新加坡]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8.[美]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9.[美]希伦?A?洛厄里等,《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新闻学导论 习题

绪论 一、选择题 1.我国学者自著的最早的新闻理论是著作是() A.徐宝璜的《新闻学》B.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C.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D.艾丰的《新闻采访方法论》 2.中国的新闻学初步形成的时期是()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40年代 二、名词解释 1.新闻学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 三、简答题 1.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2.简述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关系? 第一章新闻活动 一、选择题 1.新闻活动是() A.人类传播新闻的活动B.人类接受新闻的活动 C.人类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D.人类相互交往的活动 2.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的特点() A.新闻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B.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复杂 C.传递新闻的手段更加多样D.产生了专门从事采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 3.新闻活动的渠道有() A.亲身传播B.小众传播C.大众传播D.群体传播 二、名词解释 1.新闻 2.新闻活动 三、简答题 1.人类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2.简述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3.简述人们获取新闻、交流信息的不同渠道的特点。 4.简述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新闻传播活动演进的特点。 第二章新闻 一、选择题 1.新闻吸引受众归根结底是依靠() A.真实B.新奇C.新鲜D.迅捷 2.新闻界对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是() A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B事实与新闻都是第一性 C事实与新闻都是第二性的 D新闻第一性,事实第二性 3.新闻活动的渠道有() A.亲身传播B.小众传播C.大众传播D.群体传播 4.以新闻内容来划分,可分出() A.政法新闻和经济新闻 B.硬新闻和软新闻 C.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D.国际新闻和地方新闻 二、名词解释 1.新闻要素 2.新闻来源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简述记者如何寻找新闻? 3.简述新闻的本源与来源、起源的区别。

新闻学导论

新闻学导论 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绪论 新闻学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和应用三个部分。 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在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新闻理论是对实际经验中所含的具有普遍性的新闻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因而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3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4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第一章新闻活动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广义上来说,新闻活动不仅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它也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新闻社会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中我们知道,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了。正是新闻需求量的增加,迫使人们不得不扩大新闻活动规模,扩大新闻内容,增加新闻传递的手段。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直接决定了人类社会的规模、方式和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新闻活动的渠道 1亲身传播。亲身传播主要有:面对面交谈、电话会谈的言语传播;私人信件、电报、传真等文字传播;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传播以及信号传播。亲身传播的好处:信息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不同的方法可以交替使用。不足之处: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2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长处: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不足: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反馈很慢,互动性差。 3群体传播。如新闻发布会、座谈会、报告会、小组讨论会等。 第二章新闻 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两种新闻的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 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新闻本源:事实的第一性,新闻的第二性。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新闻要素:5W---Who What When Where Why,新闻五要素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

新闻学导论笔记

绪论 ◎ 1新闻学:定义、中心议题、研究内容 ◎ 2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极其相关涉及内容 ◎ 3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 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二、简答 1、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第二、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 第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第二、其主要内涵是: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4)对事实的信念。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第三、本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理想的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3、社会责任论报刊理论的内涵和评价(注意自由注意报刊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和新的特点)。 第一、20世纪40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为西方所接受。其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第二、"报刊自由委员会"(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五项基本要求: 1)新闻必须真实、全面;新闻报道必须理智;新闻报道要作出合理真实的解释。 2)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报刊应负责起社会成员间思想观点交流的责任。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对各个集体给予正确描述。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冲突。 4)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大众穿报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这是对新闻时间性的要求。 第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并不能看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此有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

李良荣 新闻学导论

绪论 1.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 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4.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第一. 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第二. 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第三. 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第四. 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第一章新闻活动 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1.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结论: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在奴隶社会,社会条件有了很大变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出现了社会分工。社会关系比原始社会复杂。 人们不但需要了解自然界变动,还必须了解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变动。 这就使奴隶社会的的新闻活动比原始社会频繁得多,规模大得多。 3.在封建社会,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人们联系更加密切,社会对新闻需求量更大。 第一.国家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常有战争和武装起义,需要新闻(情报)传递工作。 第三.农民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第四.地主阶级需要用精神麻醉品奴化农民。 第五.分工明确,城镇出现,城乡、城镇内各行业之间联系频繁,需要有更多的新闻活动。 4.从奴隶到封建社会,新闻活动有两点共同: 第一.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第二.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5.从奴隶到封建社会,新闻活动的发展: 1活动规模越来越大2内容大大丰富、复杂了3传递手段多样了 6.结论: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三节新闻活动的渠道 1. 亲身传播:对象明确。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不同方法交替使用。但传播面窄,速度慢,保真度差。 2. 大众传播:无明确对象。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但是反馈慢,互动性差。 3. 群体传播:既是定向又是无定向传播。 第二章新闻 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 1. 新闻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电视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新闻学导论名词解释总结

(一),历年真题 07: 纯新闻:即客观报道,迅速报道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什么,向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纯粹事实 新闻失实:新闻失实的最突出表现:1无中生有,凭空捏造;2添枝加叶,层层拔高;3要件残缺,隐瞒事实;4偷梁换柱,移花接木;5因果不符 新闻失实性质的分类:故意性失实、非故意性失实 故意性失实:明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其原因比较复杂,由新闻队伍内部的问题,也有社会原因 非故意性失实:在采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原因:轻信,采访不深入,编辑不慎,校队不严) 炒新闻: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和“扩大宣传效果”对新闻真实性造成有害的影响。 二级传播: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同事在1940年伊里调查中的意外收获。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接触传播媒介较多、热衷选举、关心政治问题的人能够在人际交流中对周围选民态度产生影响。这些人被称为“舆论领袖”。研究人员由此第一次提出了“二级传播”的假设:概念往往先从无线电广播和报刊流向舆论界的领导人,然后再从这些人流向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这种由“大众传播——舆论领袖——受众”构成的传播过程被称为“二级传播”。 新闻策划: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 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访策划,即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也就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 08: 舆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其基本要素为主体,客体,本体,载体;特点有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最小效果论”:中期的弱效果理论(40~60年代) 观点:“最小效果论”或“无效果论”。新闻媒介所产生的效果是有限的,甚至是微弱的 例证:约瑟夫.克拉珀《大众产播的效力》1960 中的说明 1 大众传播本来并不是对传播对象产生效果的一种必要和充分的因素,而是通过中介因素的影响来起作用; 2 这些因素向来只赋予大众传播以辅助的代理者的作用,而不是唯一的因素背景:40年代末开始,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理论,尤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个人差异研究,社会学中的社会类型及其行为研究。

新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简答

《新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提纲) 李良荣 第一章新闻活动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发展。 2、新闻活动的渠道有哪些,各自采用的方式、特点、优缺点是什么? 第二章新闻 一、名词解释 1、突发性新闻。 2、延缓性新闻。 3、硬新闻。 4、软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信息的特点。 2、信息概念对新闻工作的新要求。 3、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 第四章新闻与宣传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宣传和新闻的区别。 2、宣传的基本特点和定义。 3、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舆论的基本要素。 2、舆论的定义。 3、舆论的个性特点。 4、舆论的主要社会功能。 5、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6、舆论形成过程。 7、新闻媒介与舆论的联系。 8、新闻媒介如何正确引导舆论。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第七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体制。 二、简答题 1、从所有制性质来看,新闻媒介所有制性质是新闻体制的核心。 2、生产力水平如何影响新闻事业发展水平。 3、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 规律一:各国新闻体制都是从具体国情出发,由政治、经济体制决定,受文化传统影响。规律二: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 规律三:每一种传播工具,每一个新闻单位为了自己求得发展,不被淘汰,需要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优势。 规律四:不断适应读者的需要。 规律五:以最省的精力让读者获取最多的信息,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使读者受到最大的影响。规律六: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2、中国确立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给新闻媒介带来的新变化。 3、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4、认识到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属性,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意义。 5、以商品原则指导办报(台)的消极因素。 6、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九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2、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3、媒介功能定位的基本排列组合。 4、我国新闻媒介的具体任务。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二、简答题 1、新闻媒介受众的特点。 2、当代中国受众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3、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

新闻学导论填空总结

一,历年真题 07: 1,按内容来说,新闻学主要分为理论,历史和应用。 2,人们获得新闻,交流信息的渠道主要分为亲身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三类 3,世界上最早的日报是德国的《莱比锡新闻》。 4,宣传三元素是事实,理性,情感。 5,舆论意见构成的三部分为客观陈述,价值判断,趋势预测。 6,新闻本源讨论的是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来源的三种途径为记者采访他人,记者亲眼目睹和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 7,我国第一份按商品原则来办的中文报纸是1872年创刊的《申报》。 8,中国新闻机构内部领导机构的三种运行方式是社长负责制,总编辑负责制,行政负责制。9,新闻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 08: 1,以新闻和读者的关系来分类,可将新闻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2,决定新闻信息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事物变动的影响力,规模和空间,速度,可能性概率。3,从宣传的角度来说,我们采用的故事应具有典型性,接近性和真实性。 4,新华社以国家通讯社形象成为我国最大的新闻信息采集和发布中心 5,我国新闻媒介的公开揭露,批评具有权威性,典型性,紧迫性和重视社会效果的特点6,新闻业务的三个主要环节是采访,写作,编辑。 7,在核心受众的确立过程中,主要考虑四个方面的要素:受众区域定位,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受众年龄定位,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二,章节重点 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由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构成。 新闻最核心,最基本的要求和规律是真实,新鲜,迅速及时。 分析的前提是掌握全面的事实。 新闻按内容分类可分为政法,经济,体育,文教卫,社会;按发生地点分类可分为国际,全国,地方;按时间分类可分为突然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信息的基本特点:包含新情况,新知识,新内容;其他特点:共享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客观性报道包含的三层含义: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 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完整,平衡,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引语的运用和避免记者直接发表意见。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新闻活动 一、选择题 1(新闻活动是( ) A(人类传播新闻的活动 B(人类接受新闻的活动 C(人类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 D(人类相互交往的活动 2(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的特点( ) A(新闻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 B(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复杂 C(传递新闻的手段更加多样 D(产生了专门从事采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 3(新闻活动的渠道有( ) A(亲身传播 B(小众传播 C(大众传播 D(群体传播 二、名词解释 1(新闻 2(新闻活动 三、简答题 1(人类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2(简述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3(简述人们获取新闻、交流信息的不同渠道的特点。 4(简述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新闻传播活动演进的特点。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BC 3(ACD

二、名词解释 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活动是人类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人类社会的联系必须通过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传播的量变道质变的过程是从自在的传播到自为的传播。 2、答案要点 1、生存需求激发新闻传播行为 新闻起源要回答新闻传播活动发生与发展的最早动因。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灾害、野兽、外族入侵的斗 争中,必须进行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新闻传播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2、在新闻起源问题上对群居说与好奇说的批判。 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是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为了生存与发展,人类才群居在一起,以沟通交流。人 类的群居与好奇是新闻传播行为发生的间接原因,不是直接原因。 3(答案要点 (1)亲身传播 是个人对个人的传播。主要包括:文字传播、体态语传播、信号传播。 (2)大众传播 中国习惯上只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三种,西方还包括杂志、书籍、电影、网络七种。 (3)群体传播

新闻学导论重点

新闻学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理论、历史、应用。(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 中国新闻学的基本框架:徐宝璜《新闻学大纲》、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媒体,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 新闻活动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定向传播)大众传播(不定向传播)群体传播(属于又不属于,依据场合,参与人数来定。) 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新闻》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 新闻定义:①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②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新闻是报道。 事实是基础,分析是手段,判断是结论。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 判断:是对某一件事件利弊,是非,善恶,得失等方面所做的结论。 我们要求记者多作报道,少作判断。 新闻本源不等于新闻来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 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新闻来源是指具体的某一条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为新闻出处。 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途径:①记者采访他人②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③查阅相关资料或信函新闻五要素:①发生新闻的主角(谁who)②发生的事情(什么what)③发生的时间(when)④发生的地点(where)⑤发生的原因(why) 新闻类别:以新闻内容分类:政法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体育等 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突发性新闻(有明确的发生时间)、延缓性新闻(难有明确的时间)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软新闻和硬新闻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信息的特点:①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②扩缩性③组合性④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⑤相对性决定新闻信息量大小的主要因素:①事物变动的影响力②事物变动的规模和空间③事物变动的速度④事物变动的可能性概率 客观性报道大致包含三层意思:①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②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实之外③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意见与事实分开,新闻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这三层含义构成客观性报道的基本框架。 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宣传共有七个环节:①宣传者——谁来传播(who)②被宣传者——向谁做宣传(whom)③宣传内容——宣传什么(what)④宣传场合——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地方做宣传(where)⑤宣传时机——在什么样的时机宣传(when)⑥宣传动机——为什么要宣传、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的(why)⑦宣传方法——怎样宣传(how)6W1H 也是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