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技能考试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病例分析

临床技能考试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病例分析

临床技能考试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病例分析
临床技能考试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病例分析

临床技能考试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病例分析

(1)风疹

快速记忆:轻度上感+低热+红色斑丘疹+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触痛=风疹

试题编号:58(2015年)

试题编号:7(2015年)

(2)水痘

快速记忆:低热+瘙痒性水疱疹+向心性分布=水痘试题编号:68(2014年)

传染病学题库

总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 e ) A.有特异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感染后免疫 D.有流行病学特征 E.有感染中毒症状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b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 3、可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除外: e 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 D.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E.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 4、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e )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5、须按甲类传染病处治的是:d A.艾滋病、肺炭疽B.艾滋病、传染性非典C.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E.炭疽、传染性非典 6、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e )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7、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 e )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艾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狂犬病 E.鼠疫 8、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c) A.改善营养 B.锻炼身体 C.预防接种 D.防止感染 E.预防服药9、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c ) A.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10、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a ) A.2小时内 B.6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1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b A.机会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 12、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 a) A. 特异性IgM抗体 B.特异性IgG抗体 C.特异性IgA抗体 D. 特异性IgD抗体 E.特异性IgE抗体 13、感染过程的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 c )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14、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c ) A.无或仅有轻微组织损伤 B.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 C.不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D.有的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 E.有的传染病几乎无隐性感染 15、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b )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16、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 ( c )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C.艾滋病 D.结核病 E.疟疾 17、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 a )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18、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e) A.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19、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以下方面,但除外:d

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最新资料推荐------------------------------------------------------ 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郑志忠教授介绍,传染性病毒疹是包括风疹、麻疹等受病毒侵袭的疾病统称,在春季病毒滋生较多情况下,容易通过呼吸道传染,在病人、老人以及青少年儿童等免疫力低的人群中传染性增强,发病率高。 本市近年采取有效措施已控制该病流行,临床上已少见此病例。 但春季仍是重点预防季节,发现症状患者,须及时送医院治疗,并防止传染给他人。 专家介绍,传染性病毒疹临床上较多的是风疹,这种病表现为头、面部到躯干的大量皮疹,见风呈块,看上去像皮肤病,但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的传染病。 患者发烧、咽痛、眼结膜充血(红眼)、流涕等症状类似感冒,也很容易误认为是麻疹。 学生、幼儿在与外界接触中,容易受传染,特别是在人多场合学习、生活,会导致互相传染。 颈部淋巴同时肿大为什么风疹让人辨认不清呢?新华医院皮肤科主任陈仁贵教授指出,这与风疹的疹型无特殊性有一定关系,它的疹子形态有的像皮疹,有的像猩红热,有的像麻疹。 感染风疹后,轻微病人只出现喷嚏、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冒症状;只有典型的风疹病人可在发热的 1-2 天内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从面颈部迅速向身体的躯干、四肢蔓延,出疹的第三天左右皮疹 1 / 6

开始消退。 在发热、出疹的同时可伴有耳后、颈部等浅表淋巴结的肿大。 少数病人会表现为出血性皮疹,有的可合并脑膜炎、关节炎等。 既有轻微发烧的,也有不发烧的,在表现出较轻的感冒症状之后,在面部和脖子周围长出疹子,不久就波及到全身,这种疹子有时就是风疹。 风疹的特征是颈部淋巴结发肿。 风疹与麻疹的疹子很相似,但颜色较浅,疹子都一样小。 在疹子消失以后没有色素沉着,也不脱皮。 在淋巴结上长出的滑滑溜溜的硬疙瘩会持续一段时间。 治疗抗病毒对症治疗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郑志忠教授指出,对风疹、麻疹等病毒疹的病人主要是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冰枕、冷毛巾敷额部,或小量退热药物降温,防止发生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剧咳时,予以止咳化痰药等。 治疗时可采用抗病毒治疗法,服用板蓝根、抗病毒冲剂等,如果病情较严重用病毒唑挂水治疗,一般一周到十天就能康复。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染,患者一定要多休息,注意隔离,尽量少跟外界接触,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通风。 饮食要清淡富有营养,并且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鼓励病人多喝水。 另外还须注意病人脸部、口腔、鼻腔等处清洁。

执业医师传染病题库

住院医师规范化传染病学题库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 第一章总论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特点,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熟悉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过程的表现与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了解“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概念的异同,传染病的现况及其危害,传染病学的发展趋势,学习传染病学的目的。 一、选择题 A1型题 1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 决于: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 表现是: A. 机会性感染 B. 潜伏性感染 C. 隐性感染 D. 显性感染 E. 病原携带状态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 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潜伏性感染 4. 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

现,此种情况是: A. 隐性感染 B. 显性感染 C. 重复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 机会性感染 5. 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A. IgG B. IgA C. IgM D. IgD E. IgE 6.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 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 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 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 协助诊断 B. 确定检疫期 C. 追踪传染来源 D. 预测流行趋势 E. 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8.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A. 隔离期 B. 传染期 C. 最长潜伏期 D. 最短潜伏期 E. 平均潜伏期 9. 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 A. 传染期 B. 隔离期 C. 潜伏期 D. 前驱期 E. 免疫期 10.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

儿科常见出疹疾病的出疹时间

1儿科常见出疹疾病的出疹时间:一是风水二是猩,天花幼疹三天出,麻疹四天出皮疹,斑疹伤寒五天明,伤寒需到六日后,出疹时间要记清。(风:风疹,水:水痘。猩:猩红热。) 2小儿 X 线检查腕部骨化中心发育: 头钩桡三 3 岁前 月舟大小幼儿园 尺骨远端小学后 青春期前豆骨见 注:正常小儿4-6 个月出现头骨及钩骨,桡骨远端 6-12个月,2-3岁出现 三角骨。4-6 岁出现月骨和大、小多角骨,5-8 岁出现舟骨。尺骨远端的成骨中心 6 - 8 岁时出现。而 9 - 13 岁时出现豆骨。 3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 一哭二笑三认母; 四月大笑五认生; 七月无意说爸妈; 八月有意仿大人; 十月招手会再见; 一岁以后能说话. 4小儿握持反射特点 : 一紧二松三消失; 四握五抓六移物; 九月随意钳小珠; 一岁用匙无翻书 5小儿动作发育规律二抬四翻六回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小儿神经发育规律一哭三笑四认母,七抓八语周逗人。 6麻疹:鼻涕眼泪脸上挂(指卡他症状明显),高热哭闹不说话(指发热及精神状态),戴帽穿衣出疹子(指出疹顺序),三个 3 天记清它(烧 3 天,疹 3 天,退 3 天)。 风疹:发热当天出疹子,耳后枕后淋巴大,一般情况尚可佳。 幼儿急疹:发热 3~4天,热退疹出,好发年龄 6个月~18 个月。 水痘:发热当天就出疹,三代同堂是特征,向心分布不要忘,痒感明显最痛苦。 手足口病:有类似水痘样皮疹,离心性分布,手足口及肛周和肘膝关节处分布。 一水风,二猩红,三天花,四麻疹,五斑疹,六伤寒 7肺炎合并心衰的 : 一大二快三突然.(一大:肝脏大;二快:心率快,呼吸快;三突然;突然原发病情加重;突然面色苍白或青紫;突然尿量减少,颜面浮肿).临床工作中,患儿热,咳,喘, 呼吸急促,肺部有固定湿罗音的基础上,出现上述口角表现,心衰诊断基本成立.

传染病学总论试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 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4.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5.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 协助诊 断 B.确定检疫期 C.追踪传染来源 D.预测流行趋势 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8.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A. 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9. 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 A. 传染期 B.隔离期 C.潜伏期 D.前驱期 E.免疫期 10.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A.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 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 初期、极期、恢复期 D. 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 早期、中期、晚期 11.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12.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A 6小时内 B.8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13.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14.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管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它们是: A.甲类2种,乙类23种,丙类10种

传染病学题库

第一章总论 一、选择题 A1 型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E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 、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 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 此种表现是:B A .机会性感染 B .潜伏性感染 C .隐性感染 D .显性感染 E .病原携带状态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 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 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B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4. 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B A .隐性感染 B. 显性感染 C .重复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5. 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C A. IgG B. IgA C . IgM D . IgD E . IgE 6.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D A ?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 .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B A. 协助诊断

B. 确定检疫期

D .预测流行趋势伤寒 E. 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 8.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C伤寒 A.隔离期 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 B. 传染期伤寒 C. 最长潜伏期 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 D. 最短潜伏期伤寒 E. 平均潜伏期12.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 9. 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应于发现后:A 据的是: C A. 6 小时内 A. 传染期B. 8 小时内 B. 隔离期 C. 10 小时内 C. 潜伏期 D. 12 小时内 D. 前驱期 E. 24 小时内 E. 免疫期13.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 10.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村不应超过:D 为:A A. 6 小时 A.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B. 8 小时 B. 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C. 10 小时 C.初期、极期、恢复期 D. 12 小时 D. 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E. 24 小时 E. 早期、中期、晚期14.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管理传染病 11.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分为甲、乙、丙三类,它们是:B 列,依次为:E A ?甲类2种,乙类23种,丙类10种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 B ?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伤寒 C ?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C .追踪传染来源 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

202X年江苏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90分小儿常见发热伴皮疹性疾病的诊疗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幼儿急疹年龄多见于()个月 A.3-6个月 B.6-12个月 C.6-18个月 D.18-24个月 2.发现风疹病儿,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天 A.3天 B.5天 C.7天 D.9天 3.体弱多病和婴幼儿,未接受过麻疹预防接种者,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给予丙球可暂时避免患麻疹;5天后注射只能减轻症状。被动免疫只能维持3-8周。() A.正确 B.错误 4.手足口病其实像普通感冒一样,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病 A.肝脏 B.呼吸道 C.肠道 5.水痘(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儿童多见的出疹性疾病。()是唯一传染源 A.牛、羊类 B.禽类动物 C.鼠类 D.病人 6.猩红热的病原是()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人疱疹病毒6型 C.肠道病毒 D.风疹病毒 7.麻疹病毒从潜伏期末的2—3天到出疹后的5天内均具有传染性。有合并症者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的10天。() A.正确 B.错误 8.一般来说,婴幼儿风疹患者前驱期症状常较轻微,或无前驱期症状。而年长儿及成人患者则较显著,并可持续5~6天。()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包括() A.心血管疾病 B.眼部缺陷 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2.下列属于麻疹病毒特征的是()

A.在体外生存力弱 B.耐寒耐干燥,在低温下能保持较久 C.病毒存在于患者前驱期及出疹期,可在患儿的眼结膜、鼻、咽、气管分泌物、血和尿中检出 D.感染后可产生三种抗体,即补体结合抗体、血液抑制抗体、中和抗体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执业医师传染病题库

住院医师规范化传染病学题库 第一章总论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特点,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熟悉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过程的表现与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了解“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概念的异同,传染病的现况及其危害,传染病学的发展趋势,学习传染病学的目的。 一、选择题 A1型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 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 表现是: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4.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5.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A. 协助诊断 B.确定检疫期 C.追踪传染来源 D.预测流行趋势 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8.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A. 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9. 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 A. 传染期 B.隔离期 C.潜伏期 D.前驱期 E.免疫期 10.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传染病 临床医学 第八版 习题集.docx

临床医学传染病第八版习题集(有答案) 第一章绪论 A1型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氐携带状态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4.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木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5.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査,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A.TgG B.IgA C.IgM D.IgD E.IgE 6.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觅要的意义是:B A.协助诊断 B.确定检疫期 C.追踪传染來源 D.预测流行趋势 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8.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C A.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9?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匝要依据的是:C A.传染期 B.隔离期 C.潜伏期 D.前驱期 E.免疫期 10.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A A.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初期、极期、恢复期 D.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早期、中期、晩期 11.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E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12.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A A.6小时内 B.8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13.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D A.6小时

常见小儿出疹性疾病汇总

「水痘口诀」*四疹同堂 水痘春秋儿童见发热一天皮疹现 头面躯干和腰部斑疹疱痂四种全 重症水痘离心分自愈病后终生免 阿昔更昔万乃洛口服静滴效果验 [解释]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春秋季节,婴幼儿发病率高,传染率很高。 (1)典型水痘:发热一天出诊,皮疹呈向心性,开始为头皮、面部、躯干和腰部,四肢远端较少。有痒感。皮肤黏膜相继出现和同时存在瘙痒性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等“四世同堂”各类皮疹,而全身症状轻微。 (2)重症水痘:见于免疫缺陷或恶性疾病的患者。表现为高热、皮疹广泛呈离心分布,四肢多,偶有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常可致死。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猩红热口诀] 猩红热溶链菌染起病高热扁桃炎 全身出疹第二天白红草莓舌可见 还有环口苍白圈腋肘腹股帕氏线 此病诊断并不难抗菌消炎病可痊 [解释] 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表现为高热、杨梅舌、环口苍白圈、扁桃体炎、有中毒症状。

皮疹特点为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粟粒疹,持续3至5天疹退。可出现全身大片脱皮,发热1至2天出疹。 因为是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 [麻疹口诀]*疹出高热 麻疹病毒是病原上感高热结膜炎 口腔麻疹粘膜斑出疹多在第四天 耳后发际及颜面自上而下三天全 疹退色素多沉着糠麸样屑为特点 合并肺炎中耳炎隔离住院最安全 [解释] 由麻疹病毒所致。传染性强,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及全身斑丘疹。发热早期口腔可见粘膜斑,发热3至4天出疹,出疹期约为3至5天。出疹期体温更高,皮疹特点为红色斑丘疹,自头部和颈部开始发疹,并沿着孩子的躯干、手臂和腿部蔓延,皮疹可以融汇成片状。皮疹出齐至手心、足心就算出齐。这时孩子一般情况下会好转,体温降至正常,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麻疹常并发肺炎及中耳炎。麻疹多数症状较重故建议住院观察。 [风疹口诀]*低热出疹 风疹全身症状轻枕耳颈后淋巴肿 低热一天疹出现先面后颈再躯干

传染病学题库

第一章总论 一、选择题 A1型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E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B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4.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B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5.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C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D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B A. 协助诊断 B.确定检疫期

— C.追踪传染来源 D.预测流行趋势 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8.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C A. 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9. 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C A. 传染期 B.隔离期 C.潜伏期 D.前驱期 E.免疫期 10.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A A.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 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 初期、极期、恢复期 D. 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 早期、中期、晚期 11.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E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12.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A A. 6小时内 B.8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13.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D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14.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管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它们是: B A.甲类2种,乙类23种,丙类10种 B.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C.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传染病学题库

第一章总论 、选择题 A1 型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E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B A .机会性感染 B .潜伏性感染 C .隐性感染 D .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 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B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4. 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B A .隐性感染 B .显性感染 C .重复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5. 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C A . IgG B . IgA C. IgM D . IgD E. IgE 6.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D A .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 .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 .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B A. 协助诊断 B .确定检疫期 C. 追踪传染来源 D .预测流行趋势 E .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8.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C A. 隔离期 B .传染期 C ?最长潜伏期 D .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9. 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

医师三基考试传染病卷附答案

医师三基考试传染病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 (每题1.0分,共47.0分) 1.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 A.患者、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示卷由英腾医学在线考试系统导出预览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此种情况属于( )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体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3.低阻力型休克最常见于( )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4.传染病检验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 A.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5.休克输液治疗的原则是( ) A.血压正常不必输液 B.补液宁多勿少 C.补充丢失的部分液体,失多少补多少 D.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心、肾功能 E.补液宁少勿多,需多少补多少。示卷由英腾医学在线考试系统导出预览 6.下列选项中,与急性重症肝炎临床诊断依据不符合的是( ) A.病情发展迅速,黄疸持续升高 B.肝脏进行性缩小 C.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D.有出血倾向和腹水 E.发生于急性肝炎起病3周后 7.下述选项不符合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的是( ) A.发疹前数日局部皮肤常有瘙痒等感觉异常 B.局部淋巴结可肿痛 C.皮疹沿周围神经分布 D.皮疹先为红斑,数日后发展为丘疹、水疱 E.带状疱疹皮损以颈段神经分布区多见

8.感染性休克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 ) A.缺氧及酸中毒 B.溶酶体释放 C.微循环障碍 D.心肌供血不足 E.弥散性血管凝血与纤溶亢进 9.目前临床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采用( ) A.HAV-RNA B.抗HAV-IgM C.抗HAV-IgG D.粪便中查HAV E.组织培养分离HAV 10.嗜异凝集试验是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检测方法之一,其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效价应高于( ) A.1:8 B.1:16 C.1:32 D.1:40 E.1:128 11.下列疾病中不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是( ) A.暴发性流脑 B.大叶性肺炎 C.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D.霍乱 E.细菌性痢疾 12.男性,38岁,1周来发热、乏力、纳差、尿黄。近3天黄疸迅速加重,神志恍惚。肝功能:ALT580U/L,TBIL280tLmol/L,胆碱酯酶(CHE)3500U/L。下列各项检查对确诊重症肝炎最有价值的是( ) A.抗HAV-IgM B.HAV二对半 C.HCV-RNA D.凝血酶原活动度 E.抗HEV 13.下列传染病中,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 ) A.鼠疫、炭疽 B.霍乱、炭疽 C.鼠疫、霍乱 D.霍乱、艾滋病 E.鼠疫、艾滋病 14.病原体侵入血流,在血中繁殖产生毒素,表现严重的中毒症状,诊断为( )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变应性亚败血症 1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网状皮系统增生性传染病,其致病病毒是( ) A.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B.巨细胞病毒 C.EB病毒 D.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E.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16.下列选项不是休克晚期的临床表现的是( ) A.肝衰竭 B.烦躁不安,但神志尚清 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D.顽固性低血压 E.广泛出血

传染病临床医学第八版习题集

传染病临床医学第八版习题集 临床医学传染病第八版习题集(有答案) 第一章绪论 A1型题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 主要取决于() 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 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 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 病原携带状态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 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4.病原体侵入从体后, 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 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 导致组织损伤, 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 此种情况是()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 重复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 机会性感染 5.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 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 最重要的意义是: B

A协助诊断B.确定检疫期C.追踪传染来源D.预测流行趋势 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8.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C A隔离期B.传染期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9.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C A 传染期 B.隔离期 C.潜伏期 D.前驱期 E.免疫期 10.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通常分为:A A.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 初期、极期、恢复期 D.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早期、中期、晚期 11.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 依次为:E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见出疹性疾病得诊断与鉴别诊断概述;特异性皮疹常常就是某种感染病得特征之一,近年来由于疫苗预防接种得普及,传统发疹性感染病明显减少,很少引起流行,临床上见到得发疹性感染病多就是散发病例,且皮疹常常不典型,对论断带来一定得难度、 ?临床引起皮疹得疾病颇多、常见于传染性疾病,如麻疹、猩红热、水痘、伤寒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亦可见于风疹、幼儿急疹、药疹等。各种疾病得皮疹都具有一定得特点,这些特点对正确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意义。但就是,皮疹在每个患者身上因个体差异而表现又不尽相同,所以临床医师应该掌握发疹性疾病得时间、季节、规律与特点,才能作出正确得诊治。现就围绕常见得各种感染病皮疹得形态特点、演变规律、形成机制、诊断思路、鉴别诊断、确诊方法进行进一步得学习。 一、皮疹得定义及感染病常见皮疹得种类、形态特点 皮疹(rash)就是由病原体或其毒素直接或间接造成皮肤、粘膜得损害,使得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或出血所致。见于体表得叫外疹(exanthem),见于体内如口腔粘膜得叫内疹(en anthem)、常见皮疹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玫瑰疹、淤点、淤斑、荨麻疹疱疹、红斑疹等。-些感染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常出现不同形态得皮疹,并具有一定得规律性。因此,对皮疹得形态、大小、数目、分布及出疹顺序、演变、持续时间及退疹情况等全面得认识与了解,有助于疾病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1。斑疹; 表现为局限性得皮肤发红,压之退色,不隆起也不凹陷,可视见而不可触之,直径多在lcm以内。常可演变为丘疹。病理改变在表皮或皮乳头层,见于斑疹伤寒等、 2。五疹; 为局限性高出皮面得坚实隆起,大多有皮肤炎症引起,也可由于代谢异常或皮肤变性所致,可见于水痘与天花早期、病理改变在表皮或真皮上层,粟粒大小,形状多呈圆锥形,也有扁平或多角形、顶端有小水疱者称疱丘疹,顶端有小脓疱者称脓丘疹。 ?3.斑丘疹; 为斑疹向丘疹发展得移行状态,为小片状红色充血疹,中间稍隆起,压之可退色,常相互融合,可见于麻疹等。有些疾病可既有斑疹,也有丘疹。 ?4。疱疹;就是含有清澈液体得小水疱,隆起于皮肤,可不规则地散布在皮肤上,如水痘:或呈簇状群集分布,如带状疱疹或单纯疱疹。疱疹大于豌豆者称大疱疹(bulla)或大疱(bleb),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见于表皮坏死松解症、疱疹如有感染,则液体混浊,其中混有WBC,周围有红晕称脓疱疹(pustule),见于水痘、脓疱也可由局部性败血症直接形成。 5.玫瑰疹; 就是一种鲜红色得圆形斑疹,直径2-3mm,由病灶周围得血管扩张形成,拉紧附近皮肤或以手指按压可使皮疹消退,松开时又复现,见于伤寒、副伤寒。 6。红斑疹; 为皮肤弥漫性或局限性潮红,压之退色,见于猩红热等。红斑得特点可根据病种不同而异,如环状、点滴状、红斑

儿科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皮疹特点

皮疹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之一,是临床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常见于感染性疾病、传染病、皮肤病、药物及其他物质所致的过敏反应等。临床上常见的皮疹有斑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疱疹等。儿科出疹性疾病多见,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皮疹特点如下: 1病毒感染性疾病 1.1 手足口病本病的发生与柯萨奇病毒A5、A7、A9、A10、A16 、B3、B5以及肠道病毒71型有关。而EV71及CoxA16为目前引发手足口病的两大主要病原体。本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发疹前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纳差等前驱症状,1~3天后手、足、口同时或部分出现皮损,臀部亦可受累,以口腔受累最多见。皮损初为红色斑疹,很快发展为2~4mm 大小的水疱,疱壁薄,疱内液清亮,周围绕以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水疱破溃后可形成灰白色糜烂或溃疡。危重症手足口病大多由EV71感染引起,皮疹不典型,甚至不出现皮疹,易并发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及脑功能障碍等,血EV71—IgM阳性。 1.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有发热,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结膜炎,发热第2~3天口腔出现麻疹粘膜斑。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期为发热的高峰期,此时体温可突然升高达40℃以上,咳嗽明显,伴嗜睡或烦躁不安,重者有谵妄、抽搐。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后及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疹间可见正常皮肤。以后部分融合成片,色加深呈暗红。若无并发症发生,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退,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开始消退,退疹后有棕色色素沉着伴细小糠麸样脱屑。 1.3 幼儿急疹系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所致,大多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常伴有轻度腹泻。高热3~4天,热退疹出。皮疹为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颈部及躯干多见,四肢较少,一天出齐,次日开始消退。 1.4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低热、皮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并触痛,全身症状轻。多于发热1~2天后出疹,始于面部,迅速扩展至躯干及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掌和足底常无皮疹。皮疹为红色斑疹、斑丘疹,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躯干皮疹可融合。疹间有正常皮肤,皮疹多于3天内迅速消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1.5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有发热、不适等,发热数小时至1天出现皮疹。首发于头、面、躯干,后扩散至四肢,末端少,呈向心性分布。最初皮疹为红色斑疹和丘疹,继之变为透明饱满的水疱,24小时后水疱内容物变浑浊并中央凹陷,易破溃,2~3天结痂。皮疹陆续分批出现,痒感明显,且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可同时存在。还可出现口腔、眼结膜、生殖器等处皮疹。皮疹结痂后一般不留瘢痕。 2细菌感染性疾病 2.1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呼吸道传染病,有畏寒、高热,头痛,咽痛,婴儿可有惊厥。发病后1~2天出疹,皮疹从耳后、颈及上胸部,后迅速波及躯干及上肢,最后到下肢。全身皮肤弥漫性发红,其上有点状红色皮疹,高出皮面,触之粗糙,压之退色,有痒感,疹间无正常皮肤可见,以手按压红色可暂时消退,出现苍白手印。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弯、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成线压之不退,称为帕氏线。有“杨梅”样舌。可有口周苍白圈。皮疹于3~5天后色转暗,逐渐隐退,并按出疹先后顺序大片脱皮。 2.2.败血症是致病菌进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繁殖,产生毒素,并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起病急,畏寒寒战,继之高热,弛张热或稽留热或间歇热。精神差,面色苍白或青灰,软弱无力,甚至气急、呼吸困难,可出现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及肝炎、休克、DIC等。皮疹可有出血点、斑疹、丘疹或荨麻疹。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可出现猩红热样皮疹。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常有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可有坏死性皮疹。 3 过敏反应所致 3.1药疹近期有用药史,皮损可呈多型性如斑丘疹、疱疹、麻疹型或猩红热型皮疹、湿疹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