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㈠表比喻。

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译为“像狗那样”。

2.

㈡表处所。

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难》) 译为“在上面”“在下面”。

2.

㈢表趋向。

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

1.问君西游何时还?(《蜀道难》) 译为“向西”。

2.湘江北去。

3.既东封郑,又欲

㈣表时间。

这类状语由表时间的名词充当,翻译时可在时间名词前加上一个“在”字。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译为“在早晨”,“在晚上”。

2.

㈤表频率。

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的名词充当,翻译时可在时间名词前加上一个“每”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译为“每天”。

2.

㈥表工具或方式依据。

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译为“用箕畚”。

2.

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古代汉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以作状语。由于名词的这种作用和副词相似,所以有的人称之为名词用如副词。普通名词作状语,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有的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有的表示比喻。 1.表示方位或处所。例如: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经·夸父逐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大月氏复西走。《汉书·张骞传》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说秦王》 群臣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例一的“北”、例二的“上、下”、例三的“西”表示方位,例四的“庭”、例五的“面”表示处所。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父”是“用对待兄长、老师、父亲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用在动词“事”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张苍德王陵,……及苍贵,常父事王陵。《史记·张丞相列传》 4.表示比喻。例如: “犬马畜伋”意为“把伋当作犬马畜养”;例二、例三、例四的“兄、师、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涉王。”《陈涉起义》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秦策》 东向坐,西向坐,师事之。《韩信破赵之战》 射之,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三国志·华陀传》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范雎说秦王》 2.表示工具或依据。例如: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 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3.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如: 是“依法”的意思,表示依据,作“斩”的状语。 “橐、剑、箕畚、船”都是表示工具的,用在动词前,作状语;例六的“法” 失期,法当斩。《陈涉起义》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第二,“日”字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当“一天一天”讲,表示情况的逐渐公下》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孟子·滕文如: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年)”“月月(每月)”“日日(每天)”的意思,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 现代汉语单个的时间名词“年、月、日”则没有这些用法。 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第一,“岁、月、日”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面,有“岁岁、年年(每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左传·昭公七年》 第三,“日”字用在句首主语的前面,当“往日”讲,用来追溯过去。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史记·田单列传》 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发展。如: 解”、“星罗棋布”、“瓜分”、“蜂拥”、“响应”。 饰动词“行”,译为“像蛇那样”。这些句子中的“人、蛇、翼、狐、云、景、犬”都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为“像……一样”,因而,这一种用法具有坐在前面”。名词“斗”,修饰动词“折”,译为“像北斗星那样”;“蛇”修样聚集”,“景(影)从”是“像影子一样跟着”;“犬坐于前”是“像狗一样“人立”就是“像人一样站着”,“蛇行”是“像蛇一样爬行”;“翼蔽”是“像鸟翅一样遮挡着”;“狐鸣”是“像狐狸一样叫”;“云集”是“像云一浓厚的修辞色彩。这种用法还保留在现代汉语的一些成语或词语中,如“土崩瓦此外,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的时间名词也作状语,如: 但是,时间名词作状语时也有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古汉语中“岁、月、日”等时间名词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不再是单长驱到齐,晨而求见。《战国策·齐策》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左传·僖公三十年》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郑伯克段于鄢》 纯的时间修饰。具体来说,有下面几三种情况: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词类活用中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一种语法现象。名词作状语,简称名作状。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 制的作用。 常见类型 1、表比喻 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析:名词“犬”,修饰动词“坐”, 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 练:“项伯乃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2、表态度 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当作……一样”。如: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析:我得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练:“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表工具、方式(依据)。 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 如: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析: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 2、“失期,法当斩”,其中的“法当斩”可译为“按照法律判斩首之罪”。 4、表动作处所 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其中的“廷叱之”可译为“在朝堂上呵斥他”。 5、表动作趋向 可译为“向(往)……”。例如:

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中的方位名词前也可加介词“于”,如“南取”可理解为“向南取”。 一.要看谓词与其前面的名词的意义关系。 名词和谓词如果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就是主谓结构;若是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的关系,就是名词作状语。如:“吾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中的“父事丞相”,如果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意思就是“父亲侍奉丞相”,这显然与原来的句意不同。应该理解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像对待父亲一样地侍奉丞相”。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复习过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教者:刘应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几种情形; 2、掌握名词作状语的基本规律;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总结出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名词作状语规律的概括。 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媒介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虑那其中是否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了。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句中的“人立”构成的就不是主谓关系,而是表明那横在道上的狼站立的方式。 那么,名词作状语有哪些规律呢? 二、看例子找规律 (一)1、樯橹灰飞烟灭

2、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 3、赢粮而影从 4、土崩瓦解 5、星罗棋布 6、蚕食鲸吞 7、风起云涌 小结: 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二)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余自齐安适临汝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小结: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一般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当然,具体翻译须据语境而定。 (三)1、乡邻之生日蹙 2、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3、日削月割 4、族庖月更刀 5、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小结: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详细分析.doc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详细分析 名词作状语详细举例分析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1)普通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比喻。例如: A.嫂蛇行匍伏。 B.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C.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简析]A句中"蛇行"的意思是"像蛇一样地爬行","蛇"是名词作状语,是用普通名词所代表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修饰动词。B句中"儿啼"是"像小孩一样地啼哭"。C句中"犬坐"是狼"像犬一样坐着"。 ②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如: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简析]A句的"兄",名词,在这里作"事"的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兄长的方式招待他。B句的"师"与C句的"客"都与此同。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例如: 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简析]AB句的"箕畚"和"船"分别修饰动词"运"和"载",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箕畚运用渤海之尾",意思是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船载以入",意思是用船载运进来。C句的"目"和"耳"分别修饰动词"见"和"闻",表示凭借。"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D句的"面"修饰动词 "刺",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 A.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B.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C.赵襄王郊迎甘罗。 [简析]A句的"廷叱",意思是在朝廷上呵叱。B句的"水陆并进",意思是从水路和陆路一齐进军。C句的"郊迎",意思是到郊外迎接。 ⑤普通名词作状语虽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样。 A.通过句子或上下文的意思来确认 [辨析]例如"斗折蛇行""老人儿啼",如果是主谓结构,意思就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 状语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教者:刘应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几种情形; 2、掌握名词作状语的基本规律;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总结出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名词作状语规律的概括。 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媒介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虑那其中是否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了。如“有狼当道,人立而

啼”句中的“人立”构成的就不是主谓关系,而是表明那横在道上的狼站立的方式。 那么,名词作状语有哪些规律呢 二、看例子找规律 (一)1、樯橹灰飞烟灭 2、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 3、赢粮而影从 4、土崩瓦解 5、星罗棋布 6、蚕食鲸吞 7、风起云涌 小结: 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二)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余自齐安适临汝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小结: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一般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当然,具体翻译须据语境而定。 (三)1、乡邻之生日蹙 2、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3、日削月割 4、族庖月更刀 5、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小结: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四)1、大江东去 2孔雀东南飞 3、外连横而斗诸侯 4、内惑与郑秀,外欺于张仪 小结: 规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 (五)1、卒廷见相如 2、秦伯素服郊次 3、草行露宿

(完整版)动名词作状语

动词-ing做状语【学案】 (必修四第四单元语法点) 1.-ing短语在句子中可作状语,来修饰谓语动词或整个句子,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原 因、条件、结果、让步或伴随等情况。 2. -ing短语作状语一般表示一个次要的动作,一般都可以变为相应的状语从句或并列句。 1. 作时间状语 -ing短语作时间状语要置于句首。如: Hearing the bad news, they couldn’t help crying. =When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y couldn’t help crying. 当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Having received his letter, I decided to write back. =Aft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decided to write back. 收到他的信后,我决定给他回信。 注意:当v-ing形式所表示的动作发生在谓语动词动作之前时,应使用完成式:having done _______________(finish) his homework, he rushed out to play basketball. 2. 作原因状语 -ing短语作原因状语置于句首。如:Being so angry, he couldn’t go to sleep. =Because__________________, he couldn’t go to sleep. 因为太生气了,他不能入睡。Having been to the Great Wall many times, he didn’t go last week. =_______________he had been to the Great Wall many times, he didn’t go last week. 因为 他已经去过长城许多次,上周他就没去。 3. 作条件状语 -ing作条件状语置于句首或句末。如:Working hard, you will succeed. =If______________, you will succeed. 如果你勤奋一点,你就会成功。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

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⑩质于秦。质:做人质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③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④汗马功劳 ⑤齐威王欲将孙膑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⑤友风而子雨 ⑥幕天席地

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 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 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 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 高考示例: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2006年高考江苏 卷) 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 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名词活用为动词) 明确:近几年的高考更多地是采用这种设题形式,而且与我们学过 的课文密切相关。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2008年广东高考题)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译文:当时陶侃担任闲散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 为好友,周访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译对“妻”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 说明: “妻”为名词用作动词,答案是“嫁给”。此外下列译法 也算对:“嫁给……为妻子”、“许给”、“许配给……做妻 子”、“给……做妻子”、“送给……做妻子”等。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 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似的)”。如:天下云集响 应。(《过秦论》) “云”“响”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如:每韵为一 帖,木格贮之。(《活板》)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 们。“木格”是名词作状语,译为“用木格”。 (3)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如:刘备、 周瑜水陆并进。(《赤壁之战》)“水陆”是名词作状语,译为“从水 上和陆上”。 (4)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 作……”。如: ① 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兄”是名词作状语,译 为“像对待哥哥那样”。 ② 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隶”是名词 作状语,译为“把……当作奴仆”。 (5)表示行为的根据,译为“按……”如: 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是名词作状语,译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例析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例析 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法现象,掌握它的运用规律,有助于正确理解词语,避免翻译文句时望文生义。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作该动词的状语。 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状。以作为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特征,来描绘和修饰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情状,通常翻译成“像……一样(似的)”。例如:常以身翼蔽沛公。(《醉翁亭记》)——(项伯)不时用自己的身体像张开的翅膀似的遮掩住刘邦。 例子中“翼”放在动词“蔽”的前面作状语,描绘出了动作行为的状态。…… 2. 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处置态度。把甲(动词支配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当乙(用以修饰动词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一般可翻译作“像对待……一样地……”或“把……当作……”。例如: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做仆役来使唤。 例子中的宾语是表示人的名词,“隶”用以修饰动词“使”,表示对待或处置对象的方式。 3. 表示完成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采取的方式。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用”“拿”“当”等,构成介宾短语。例如:畚箕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畚箕(把土石)运送到渤海边上。例子中“畚箕”表示的是“运”的工具,应翻译成“用畚箕”。 4. 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名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在哪里”产生。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在”“从”等,构成介宾短语。例如: 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终于在朝廷上(按礼节),接见了蔺相如。 例子中“廷”表示动词“见”所涉及的处所。 5. 表示情势或道理。在古汉语中,有些名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所依据的情势或道理,可以加“依”“按”这类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来解释它。例如: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后序》)——我按道理应该自杀。 例子中“分”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根据某种情势”或“按照什么道理或规定”而 产生某种行为的意思。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1. 表示每一。例如: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曾减少吧? 2. 表示渐进。例如: 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单纯的方位名词“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或趋向。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介词“在”“到”或“往”“向”等来理解。 1. 表示方位。例如: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就日何时离人近的问题在争论。 2. 表示趋向。例如: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吃到泥土,向下饮到泉水。 例子中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上、向下。【强化训练】 找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 1. 北收要害之郡。 2.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 蜂房水涡。

2019英语名词作状语的结构及其用法语文

英语名词作状语的结构及其用法 在英语句子中,状语通常由副词或介词短语来充任。名词主要用作主语、宾语和表语等句子成分,其作状语直接修饰动词、副词、形容词等的用法经常被忽略。其实在英语的实际使用中,名词作状语很普遍。尤其是在现代英语口语中,名词作状语这一现象屡见不鲜。而大凡语法书对此谈得很少,甚至只字未提。笔者在此就英语名词作状语的结构及其用法作一肤浅归纳,以期对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名词作状语的结构 1.名词+s 该结构中的名词主要是表示“时间”意义的名词,加上s后在句中作状语,有些词典因而把这类名词看作副词。如:hours, mornings, afternoons, evenings,nights, weekends, Mondays, Tuesdays等。这类名词主要用于美国英语。例如:We have been sitting here hours waiting for you. We worked nights at that time. Tuesdays I usually go to the library to read some magazines. I haven“ t so much to do evenings and weekends. 2.不定冠词+名词 该结构有时表达程度轻、数量少、时间短。例如: I hardly slept a wink last night.昨天晚上我连眼都没合。 Wait a minute, please! 3.不定代词+名词 不定代词some, any, all, another等加上一些表时间意义或行为方法的名词,通常在句中直接作状语。例如: He has waited some time.

最新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 (一)名词作状语 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 1.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译文:(项伯)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掩住刘邦。 2.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译文: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3.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 译文:用竹筐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尽头去。 4.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法:依据秦的法律) 译文:估计已经误了约定的期限。误了期限,依据秦的法律都要杀头(斩首)。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间:从小路) 译文:刘邦已经走了,(估计)从小路已经回到军中。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日:一天比一天) 译文:臣想奉诏离家赴任,但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上、下:向上、向下) 译文: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 [规律小结] (1)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如上面第1句中的“翼”。 (2) 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如上面第2句中的“兄”。 (3)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如上面第3句中的“箕畚”。。 (4)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依据”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如上面第4句中的“法”。 (5)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如上面第5句中的“间”。 (6)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如上面第6句中的“日” (7)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

古汉语名词作状语

古汉语(文言文)名词作状语现象例析 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古代汉语)中,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名词作状语是文言语法词类活用的一种现象。按说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 一、名词作状语的特点 1、这个名词后面一定是一个动词,但又不是这个名词做出的动作,只是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例如: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赤壁之战》其中的名词“步”是指后面动词“走”的方式,做“走”的状语。 2、这个名词不做主语,只是表明后面动作的性状、处所、方向或使用的工具。 二、名词作状语的分类 根据表修饰或限制的不同情况,名词作状语可归纳为下面几种类型。 1、普通名词做状语 (1)表示比喻,也就是拿用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写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方式或状态,可译作“像……一样”“跟……似的”。例如: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名词“人”,修饰动词“立而啼”,比喻“立而啼”的状态,译为“像人一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坐在面前”。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名词“斗”,修饰动词“折”,译为“像北斗星那样”;“蛇”修饰动词“行”,译为“像蛇那样”。 (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也就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

人,当作用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可译作“当作……对待”“用待……的态度”“像待……似的”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兄事之”,“当作兄长来对待他”。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隶使”“当作奴隶使唤”。 (3)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所处方位。“在……”“向……”例如: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示动作进行的工具、凭借或依据。例如: 叩石垦壤,箕畚运於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活板》)“火令药熔”,“用火让药熔化”。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促织》)“力叮不释”,“用力叮着不放”。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入”“用打洞的办法进入”。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促织》)“笼归”“用笼子装着拿回家”。 2、时间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时间。例如: (1)时间名词“日”“月”“岁”充当状语,有“岁岁”“月月”“日日”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或经常性。例如: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孟子·滕文公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扳”,作状语,表示“扳”的频率,译为“每天”。 岁赋其二。(《捕蛇者说》)“岁”表示“赋”的频率,译为“每年”。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习”,译为“按时”。

名词作状语的七种情形

名词作状语的七种情形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虑那其中是否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了。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句中的“人立”构成的就不是主谓关系,而是表明那横在道上的狼站立的方式。名词作状语有下列七种规律: 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如“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灰”与“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徐宏祖《游黄山记》)句中的“壁”,“赢粮而影从”(贾谊《过秦论》)中的“影”,就属于这种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成语,如“土崩瓦解”中的“土”与“瓦”、“星罗棋布”中的“星”与“棋”、“蚕食鲸吞”中的“蚕”与“鲸”、“风起云涌”中的“风”与“云”,也都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状态的例子。仅以“土崩瓦解”为例,指出一个误区。有人认为“土崩”与“瓦解”均为主谓关系,然后构成了联合结构。错了,因为在成语决不是说“土”与“瓦”怎么了,而是在比喻某事物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彻底崩溃了。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中的“船,“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的“杖”,“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促织》)中的“笼”,“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箕畚”等,就应该归入状语这一种用法。需要指出的是表工具方式的名词状语在翻译时除了可以加介词之外,还可以时灵活一些,如“余自齐安适临汝”(《石钟山记》)句中的“舟行”就应该译为“乘着小船”再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石钟山记》)中的“目见耳闻”也该译为“亲眼亲耳”才是。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比如时间名词“日”与“月”活用的例子就有“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中的“日”(译为“一天比一天”),“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中“日”(译为“每天”),“日削月割”(《六国论》)中的“日”“月(译为“一天天”、“一月月”),“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中的“月”(译为“每日”)等。再如时间名词“岁”的活用就有“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中的“岁”(译为“每年”),“良庖岁更刀”中的“岁”(也译为“每年”)等。 规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例子俯拾皆是。如“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孔雀东南飞”、“北伐”、“南征、“西行”等,译时加介词“向”;“外调”“上访”等,译时加“到”,而“外连横而斗诸侯”中的“外”、“内惑与郑秀,外欺于张仪”中的“内”与“外”译时均得加上介词“对”。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归纳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归纳------名词作状语的七种情形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虑那其中是否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了。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句中的“人立”构成的就不是主谓关系,而是表明那横在道上的狼站立的方式。名词作状语有下列七种规律: 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如“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灰”与“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徐宏祖《游黄山记》)句中的“壁”,“赢粮而影从”(贾谊《过秦论》)中的“影”,就属于这种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成语,如“土崩瓦解”中的“土”与“瓦”、“星罗棋布”中的“星”与“棋”、“蚕食鲸吞”中的“蚕”与“鲸”、“风起云涌”中的“风”与“云”,也都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状态的例子。仅以“土崩瓦解”为例,指出一个误区。有人认为“土崩”与“瓦解”均为主谓关系,然后构成了联合结构。错了,因为在成语决不是说“土”与“瓦”怎么了,而是在比喻某事物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彻底崩溃了。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中的“船,“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的“杖”,“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促织》)中的“笼”,“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箕畚”等,就应该归入状语这一种用法。需要指出的是表工具方式的名词状语在翻译时除了可以加介词之外,还可以时灵活一些,如“余自齐安适临汝”(《石钟山记》)句中的“舟行”就应该译为“乘着小船”再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石钟山记》)中的“目见耳闻”也该译为“亲眼亲耳”才是。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比如时间名词“日”与“月”活用的例子就有“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中的“日”(译为“一天比一天”),“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中“日”(译为“每天”),“日削月割”(《六国论》)中的“日”“月(译为“一天天”、“一月月”),“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中的“月”(译为“每日”)等。再如时间名词“岁”的活用就有“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中的“岁”(译为“每年”),“良庖岁更刀”中的“岁”(也译为“每年”)等。 规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例子俯拾皆是。如“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孔雀东南飞”、“北伐”、“南征、“西行”等,译时加介词“向”;

【文言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词汇总

【文言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词汇总 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5.诎右臂支船。(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名词作状语 详细举例分析

名词作状语详细举例分析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1)普通名词作状语①表示比喻。例如:A.嫂蛇行匍伏。B.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C.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简析]A句中“蛇行”的意思是“像蛇一样地爬行”,“蛇”是名词作状语,是用普通名词所代表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修饰动词。B句中“儿啼”是“像小孩一样地啼哭”。C句中“犬坐”是狼“像犬一样坐着”。②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如: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简析]A句的“兄”,名词,在这里作“事”的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兄长的方式招待他。B句的“师”与C句的“客”都与此同。③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例如: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简析]AB句的“箕畚”和“船”分别修饰动词“运”和“载”,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箕畚运用渤海之尾”,意思是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船载以入”,意思是用船载运进来。C句的“目”和“耳”分别修饰动词“见”和“闻”,表示凭借。“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D 句的“面”修饰动词“刺”,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A.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B.刘备、周瑜水陆并进。C.赵襄王郊迎甘罗。[简析]A句的“廷叱”,意思是在朝廷上呵叱。B句的“水陆并进”,意思是从水路和陆路一齐进军。C句的“郊迎”,意思是到郊外迎接。⑤普通名词作状语虽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样。A.通过句子或上下文的意思来确认[辨析]例如“斗折蛇行”“老人儿啼”,如果是主谓结构,意思就是“蛇爬行”“小儿啼哭”,这显然与全句意思有很大出入。B.结合分析句法关系来确认[辨析]分析句法关系,主要从两方面着眼:一是弄清动词的施事者(主语),就一般情况来看,名词作状语的句子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还另有主语,如“嫂蛇行”“老人儿啼”,既然已有“嫂”“老人”作全句的主语,“蛇”“儿”就不可能还是主语,而只能是状语了。二是看主语与用作状语的名词是否是并列关系。如果是并列关系,就可能是并列主语;如果不是并列关系,就先确定谓语动词的施事者(主语),另一名词必然是状语。如果句中主语不容易确定,或根本就是无主语句,那就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了。例如“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如不结合上下文,就很难确定“犬坐于前”的“犬”是主语还是状语。如果是主语,则是“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如果是状语,则是“其中之一像狗那样坐在前面”。从上下文意看,这一句是说其中一只狼的情况,因而“犬”必然是“坐”的状语。(2)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①表示每一。例如: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B.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A句的“岁更刀”,意思是每年要更换刀;“月更刀”,意思是每月要更换刀。B句的“日攘其邻之鸡”,意思是天天(或每天)偷他邻居之鸡。②表示渐进。例如:A.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B.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简析]A句的“日以削”,意思是一天天地削弱。B句的“日密”,意思是一天天地密切起来。③表示往昔。例如:A.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B.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简析]这两例中的“日”都可当“往日”“从前”讲。这种用法的“日”字多见于先秦作品中,秦、汉以后比较少见。(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词是名词的附类。单纯的方位词“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把这些方位词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介词“往”“向”等来理解。例如:A.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B.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简析]A句的“南”“西”“东”“北”分别修饰其后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