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文化知识

数学文化知识

数学文化知识
数学文化知识

三年级数学文化知识精选三篇

三年级数学文化知识精选三篇 (*) 加减乘除的由来 加减号“+”、“-”—五百年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这两个符号表示剩余和不足,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乘号“×”—三百多年前英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他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他便把前人所发明的“×”转动45°角,这样乘号“×”也就面世了。“×”既表示了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方法。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最早人们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 (*)

有理数乘法 有理数乘法要记住, 两数相乘同号正,异号负。 任何数乘0都得0, 负因数个数决定积正负。 偶数个负因数积为正, 奇数个负因数积为负。 质数、合数。 分清质数与合数,关键就是看约数。 1的约数只一个,不是质数也非合数; 如果约数只两个,肯定无疑是质数; 3个约数或更多,那就一定是合数。 (*) 数字的起源 早在原始人时代,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注意到一只羊与许多羊,一头狼与整群狼在数量上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产生了数的概念。数的概念的形成可能与火的使用一样古老,大约是在30万年以前,它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也决不亚于火的使用。 最早人们利用自己的十个指头来记数,当指头不敷应用时,人们开始采用“石头记数”“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在经历了数万

有趣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文化知识

有趣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文化知识 (*) 黄金比 a:b≈0.618:1约在2000多年前,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的直径的3倍。 几何学和欧几里得 几何学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空间图形的有关问题。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在数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该书从17世纪初开始传入我国。 哥德*猜想 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最先提出的,所以被称作哥德*猜想。这个猜想至今无法证明。人们把这个猜想比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陈景润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完全数 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像6这样的数,叫做完全数(也叫完美数)。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 阿拉伯数字 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这就是现在的阿拉伯数字。 我国《量和计量》国家标准规定,写多位数的时候,可从个位起,每三位分作一节,节与节之间空半个数字的位置。例如,一亿两千三百四十五万六千写作:123456000。 亩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用亩作为土地的面积单位。一亩约为667平方米。 第一次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悖论)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唯心主义学派,兴旺的时期为公元前500年左右。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指整数),数学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的,而且可以应用于现实的世界,数学的知识由于纯粹的思维而获得,不需要观察、直觉和日常经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希帕索斯发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其斜边不可通约。

高考数学集合复习知识点

高考数学集合复习知识点 通过观察历年高考数学卷子,高考数学集合一般出现在选择题或者填空题,为了 稳拿这些分数,应该具备哪些知识点?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高考数学集合复习知识点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数学集合复习知识点 1、集合的概念 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能给出,描述性说明:某些制定的且不 同的对象集合在一起就称为一个集合。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元素,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A、B、C、…来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来表示。 集合是一个确定的整体,因此对集合也可以这样描述:具有某种属性的对象的全 体组成的一个集合。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和不属于两种:元素a属于集合A,记做a∈A;元素a 不属于集合A,记做a?A。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具体对象,则x或者是A的元素, 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例如A={0,1,3,4},可知0∈A,6?A。 (2)互异性:“集合张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 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与其中元素的排列次序无关,如集合{a,b,c}与集合{c,b,a}是同一 个集合。 4、集合的分类 集合科根据他含有的元素个数的多少分为两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如“方程3x+1=0”的解组成的集合”,由“2,4,6,8, 组成的集合”,它们的元素个数是可数的,因此两个集合是有限集。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如“到平面上两个定点的距离相等于所有点”“所 有的三角形”,组成上述集合的元素不可数的,因此他们是无限集。 特别的,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错F,如{x?R|+1=0}。

小学数学文化活动月活动方案

精品 ** 小学第一届“数学文化月”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活动口号:“认识数学、亲近数学、挑战数学、玩好数学” 活动主题:“感受数学文化,品味数学魅力” 二、活动目的: 给学生提供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了解数学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 ,让大家感悟数学之美,拥有一双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的头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融合,体验数学的文化魅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思维,在挑战中享受快乐。通过本次丰富多彩的校园数学节活动,搭建数学文化平台,展示数学文化魅力,让学生在“认识数学、亲近数学、挑战数学、玩好数学” 的同时,借活动扩大学校的影响,渲染学校的数学氛围,借活动展示学校特色建设的成果,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 三、活动对象: 全校1 至6 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15 年11 月1 日——11 月30 日(第十周——第十三周) 五、活动内容:活动一:我是小小设计师 1.活动规则: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 精品 自主进行手工设计。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评比奖励方式:每班择优十份作品,参与本年级评比,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3.各年级具体设计主题: 一年级:数学想象画。以数字(1、2、3……)、符号(+、-、<、>、=……)或几何图形等数学元素,绘画心目中的数学世界。 二年级:数学日记。以数学日记形式,记录生活中学习应用数学的有趣故事,或者解决的数学问题。鼓励图文并茂。 三年级:数学故事。鼓励学生编写数学小故事,情节生动,图文并茂,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手抄报设计。数学手抄报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的视野,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年级:数学思维导图设计。制作数学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查漏补缺,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对本单元知识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年级:“数学文化月”图标设计。利用所学的各种图形和各种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知识进行加工创作,设计出月亮湾小学”数学文化月“活动的图标。 (备课组长负责制定好本年级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活动二:“我是计算小能手”比赛 1. 参赛对 1-6 年级全体学生 象: 2.考试时间:20 分钟 3.比赛内容:各年级相关数学口算、速算题目 精品 4.评比与奖励:各年级按照分数高低,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六、闭幕式:总结颁奖。 时间:第十三周星期五早操时间

知识领域中的数学文化

知识领域中的“数学文化”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黄明春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几乎已渗入所有的自然科学,同时也融入众多的人文科学;而作为一种对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抽象,数学似乎又凌驾于一切人类科学之上,数学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世界通用的语言符号系统,数学文化作为一种艺术、方法、思想体系,已经无可争辩地具备了独立的文化特征,可以说是自然科学之王。 一、建筑学中的数学文化 数学这一基础学科,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理解自然、掌握自然,以及征服自然的钥匙和工具,也早已渗透到建筑学科的所有领域。建筑里面讲数学,数学里面讲建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数学和建筑有着紧密的关系,数学可以说是建筑设计上的基础;而建筑可以说是实在的数学概念。因此,数学在建筑学上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 早在古代建筑里就有许多建筑师就将数学中的几何体和建筑完美的组合,像古代一些圆形及其他形式的神庙,比如蒂沃里的圆形神庙,尼姆的卡列神庙;这些建筑不是简单的以几何学就能够组合的,还要通过数学的精密计算使其符合建筑设计的。随着社会的不段进步,建筑根据功能和美感的需求,对土地、材料和结构进行堆积与组合,比例决定着建筑中个体、局部与整体的数学关系,因此比例是建筑的核心和灵魂。比例在数学上并不具有美感,但“黄金分割”的比例分割之美在各种艺术作品都得到充分的展现。现代设计师仍然最常见地使用黄金分割法则构造适用性和艺术性统一的新颖建筑。 数学为建筑服务,建筑也离不开数学。 二、哲学与数学 数学与哲学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正确的世界观是人们从事数学研究的前提;另一方面,数学理论的进步和完善改变着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早在古希腊,哲学家们的论著中就包含着大量的数学理论和方法。而今随着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横向学科的兴起,数学与哲学的联系更为广泛。 数学内部处处蕴涵着哲学思想,数学家在哲学的沧桑巨变中不断成熟,哲学观点在数学成果的推动下不断进步。而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的应用空前广泛,同时也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艺术与数学 数学家米山国葬认为:不论是艺术家、科学家还是数学家,如果把他们的根本素质看成是建立在一致的感情和直觉基础上的东西,那么,他们的创造素质是一致的。感受到自然界和人类的美,并用美丽的色彩和形态去表达她,这就是绘画和雕刻;而感受到存在于数和形间的美,并以理智的引导、证明去表现她,这就是数学。只是由于时间和环境的因素,造成了他们在不同的方向上取得成就。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数学家头脑中所产生出来的“奇物不凡”的数学成果,本身就散发着浓郁芳香的艺术品。 四、人文科学中的数学文化 1、名言中的数学比喻 (1)成功的秘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用“A=X+Y+Z”的数学公式来解释成功的秘诀。他说:“A代表成功,X代表艰辛的劳动,Y道标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文化知识点【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文化知识点【 五则】 (*) 的“四色问题”也是与拓扑学发展有关的问题,又称四色猜想。 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都被着上不同的颜色。 1872年,英国当时最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不过不少数学家并不满足于计算机取得的成就,他们认为应该有一种简捷明快的书面证明方法。 (*) 拓扑学在拓扑学的发展历史中,还有一个而且重要的关于多面体的定理也和欧拉有关。这个定理内容是:如果一个凸多面体的顶点数是*、棱数是e、面数是f,那么它们总有这样的关系:f+*-e=2。根据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只存在五种正多面体。它们是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哥尼斯堡是东普鲁士的首都,普莱格尔河横贯其中。十八世纪在这条河上建有七座桥,将河中间的两个岛和河岸联结起来。一天有人提出:能不能每座桥都只走一遍,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又很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大家,很多人在尝试各种各样的走法,但谁也没有做到。 1736年,有人带着这个问题找到了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欧拉经过一番思考,很快就用一种独特的方法给出了解答。这是拓扑学的“先声”。

(*) 拓扑学(tuòpūxué)(topology)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数学分支,用来研究各种‘空间’在连续性的变化下不变的性质。在20世纪,拓扑学发展成为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Topology原意为地貌,起源于希腊语Τοπολογ。形式上讲,拓扑学主要研究“拓扑空间”在“连续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简单的说,拓扑学是研究连 续性和连通性的一个数学分支。 拓扑学起初叫形势分析学,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79年提出的名词。十九世纪中期,德国数学家黎曼在复变函数的研究中强调研究函数和积分就必须研究形势分析学。从此开始了现代拓扑学的系统研究。 莫比乌斯曲面“连通性”最简单的拓扑性质。上面所举的空间的例子都是连通的。而“可定向性”是一个不那么平凡的性质。我们通常讲的平面、曲面通常有两个面,就像一张纸有两个面一样。这样的空间是可定向的。而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1790~1868)在1858年发现了莫比乌斯曲面。这种曲面不能用不同的颜色来涂满。莫比乌斯曲面是一种“不可定向的”空间。可定向性是一种拓扑性质。这意味着,不可能把一个不可定向的空间连续的变换成一个可定向的空间。 有关拓扑学的一些内容早在十八世纪就出现了。那时候发现一些孤立的问题,后来在拓扑学的形成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譬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四色问题等都是拓扑学发展史的重要问题。 (*) “不合逻辑”是各种数学悖论的来源。你能想一个命题,使得它和它的否定形式同时成立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的命题真的存在。“这句话是七字句”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命题。它的否定形式是 “这句话不是七字句”,同样是成立的。 你肯定会大叫“赖皮”,命题的真假与这个命题本身的形式有关,这样的命题算数学命题吗?没错,这些涉及到自己的命题都叫做“自我指涉命题”,它们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 一、知识点: 本周主要学习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等。在进行集合间的运算时要注意使用Venn图。 本章知识结构 1、集合的概念 教材中对集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4个关键词:对象、确定的、不同的、整体。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集合是由它的元素唯一确定的。 整体――集合不是研究某一单一对象的,它关注的是这些对象的全体。 确定的――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不同的――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有限集和无限集是针对非空集合来说的。我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做Φ。理解它时不妨思考一下“0与Φ”及“Φ与{Φ}”

的关系。 几个常用数集N、N*、N+、Z、Q、R要记牢。 3、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的表示形式比较容易掌握,并不是所有的集合都能用列举法表示,同学们需要知道能用列举法表示的三种集合: ①元素不太多的有限集,如{0,1,8} ②元素较多但呈现一定的规律的有限集,如{1,2,3, (100) ③呈现一定规律的无限集,如{1,2,3,…,n,…} ●注意a与{a}的区别 ●注意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2)特征性质描述法的关键是把所研究的集合的“特征性质”找准,然后适当地表示出来就行了。但关键点也是难点。学习时多加练习就可以了。 另外,弄清“代表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x|y=x2},{y|y=x2},{(x,y)|y=x2}是三个不同的集合。 4、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意区分“从属”关系与“包含”关系 “从属”关系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相等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等符号,会用Venn图描述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基本要求。 ●注意辨清Φ与{Φ}两种关系。 5、集合的运算 集合运算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集合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学习了三种创造新集合的方式:交集、并集和补集。 一方面,我们应该严格把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它们的运算性质

有趣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文化知识

有趣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文化知识 a:b≈0.618:1约在2000多年前,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的直径的3倍。 几何学和欧几里得 几何学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空间图形的有关问题。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在数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该书从17世纪初开始传入我国。 哥德*猜想 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最先提出的,所以被称作哥德*猜想。这个猜想至今无法证明。人们把这个猜想比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陈景润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完全数 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像6这样的数,叫做完全数(也叫完美数)。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篇二】 阿拉伯数字 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这就是现在的阿拉伯数字。 我国《量和计量》国家标准规定,写多位数的时候,可从个位起,每三位分作一节,节与节之间空半个数字的位置。例如,一亿两千三百四十五万六千写作:123456000。 亩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用亩作为土地的面积单位。一亩约为667平方米。

第一次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悖论)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唯心主义学派,兴旺的时期为公元前500年左右。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指整数),数学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的,而且可以应用于现实的世界,数学的知识由于纯粹的思维而获得,不需要观察、直觉和日常经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希帕索斯发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其斜边不可通约。这个不可通约量的发现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希帕索斯正是因为这一数学发现,而被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人投进了大海,在大约公元前370年,这个矛盾被毕氏学派的欧多克索斯通过给比例下新定义的方法解决了。 数学发展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数学形成时期(——公元前5世纪)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创造简单的计算法,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算术与几何尚未分开。 二、常量数学时期(前5世纪——公元17世纪)也称初等数学时期,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术、几何、代数、三角。该时期的基本成果,构成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 三、变量数学时期(公元17世纪——19世纪)第三个时期的基本结果,如解析几何、微积分、微分方程,高等代数、概率论等已成为高等学校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四、现代数学时期(公元19世纪70年代——)1.康托的“集合论”2.柯西、魏尔斯特拉斯等人的“数学分析”3.希尔伯特的“公理化体系”4.高斯、罗巴契夫斯基、波约尔、黎曼的“非欧几何”5.伽罗瓦创立的“抽象代数”6.黎曼开创的“现代微分几何”7.其它:数论、拓扑学、随机过程、数理逻辑、组合数学、分形与混沌等 【篇三】 数学家 祖冲之 大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大约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这一比国外大约要早早1000年。 刘徽(大约1700年前)是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他在《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注中提出把割圆术作为计算圆的周长、面积以及圆周率的基础。刘徽从圆内接六边形开始,

三年级数学文化知识精选三

三年级数学文化知识精选三篇 数学可以训练你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当然最重要的是与自己能在社会上生活有关,你想找到好的工作,基本都是和数学都是有关系的。因此从小的学习十分有必要。 加减乘除的由来 加减号“+”、“-”—五百年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这两个符号表示剩余和不足,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乘号“×”—三百多年前英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他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他便把前人所发明的“×”转动45°角,这样乘号“×”也就面世了。“×”既表示了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方法。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最早人们用“:”

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 有理数乘法 有理数乘法要记住, 两数相乘同号正,异号负。 任何数乘0都得0, 负因数个数决定积正负。 偶数个负因数积为正, 奇数个负因数积为负。 质数、合数。 分清质数与合数,关键就是看约数。 1的约数只一个,不是质数也非合数; 如果约数只两个,肯定无疑是质数; 3个约数或更多,那就一定是合数。

数字的起源 早在原始人时代,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注意到一只羊与许多羊,一头狼与整群狼在数量上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产生了数的概念。数的概念的形成可能与火的使用一样古老,大约是在30万年以前,它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也决不亚于火的使用。 最早人们利用自己的十个指头来记数,当指头不敷应用时,人们开始采用“石头记数”“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发展后,直到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前,才出现了书写记数以及相应的记数系统。早期记数系统有:公元前3400年左右的古埃及象形数字;公元前2400年左右的巴比伦楔形数字;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中国甲骨文数字;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希腊阿提卡数字;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中国筹算数码;公元前300年左右的印度婆罗门数字以及年代不详的玛雅数字。这些记数系统采用不同的进制,其中巴比伦楔形数字采用六十进制、玛雅数字采用二十进制外,其他均采用十进制。记数系统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数字不断完善,数学就逐渐的发展起来。 由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站提供,更多三年级最新信息和免费资源欢迎访问频道。

高中数学集合知识点(明细)

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 的元素,则记作x∈A。 (2)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特征: a.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b.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例如:集合A={1,a},则a 不能等于1) c.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先后之分。) (3)常见的集合符号表示: N:非负整数集合或自然数集合{0,1,2,3,…} N*或N+:正整数集合{1,2,3,…} Z:整数集合{…,-1,0,1,…} Q:有理数集合 Q+:正有理数集合 Q-:负有理数集合 R:实数集合(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R+:正实数集合 R-:负实数集合 C:复数集合 ?:空集合(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合,又叫空集) (4)表示集合的方法: a.列举法:{红,绿,蓝},A={a,b,c,d}··· b.描述法:B={x|x2=2},{代表元素|满足的性质}··· c.Venn 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内部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B. 若任意a∈A,都有a∈B,则称集合A 被集合B 所 包含(或集合B 包含集合A),记做A?B,此时称集合A 是集合B的子 集。 (2)真子集:若A?B,且存在a∈B但a?A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做 A?B. (3)由子集的定义可知子集有这样三条主要的性质: a.规定: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f)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b.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c. 子集具有传递性. 如果A?B, B?C ,那么A?C. *假设非空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有: 1.A的子集个数为2n。 2.A的真子集的个数为2n-1。 3.A的非空子集的个数为2n-1。 4.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n-2。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大全90302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数学文化小知识

数学文化方面的小知识 1、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与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就是圆形与方形,可以瞧出中国古代人在数学上的领先地位。 2、《算经十书》中国汉唐以来陆续出现的十部数学著作的汇编册。唐代在国立大学设置了算学,以十部数学著作作教科书使用。这十部算经就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辑古算经〉。 3、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时间为23小时56分04秒,比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白天与一个黑夜为一日计24小时”少一点。人类自己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故习惯于把日出日落到再次日出称之为一日。一日划分为24小时就是古埃及人制定的。每小时又划分为60分钟,每分钟又分为60秒。 4、秦汉就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与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就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就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九章算术》就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就是世界数学名著。 5、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她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就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

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她说的做了。蒲丰的统计结果就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就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6、方程在海湾战争中的应用1991年海湾战争时,有一个问题放在美军计划人员面前,如果伊拉克把科威特的油井全部烧掉,那么冲天的黑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还不只就是污染,满天烟尘,阳光不能照到地面,就会引起气温下降,如果失去控制,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态与经济后果。五角大楼因此委托一家公司研究这个问题,这个公司利用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以及热量传递的方程建立数学模型,经过计算机仿真,得出结论,认为点燃所有的油井后果就是严重的,但只会波及到海湾地区以至伊朗南部、印度与巴基斯坦北部,不至于产生全球性的后果。这对美国军方计划海湾战争起了相当的作用,所以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化学战争(炸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物理学战争(为原子弹),而海湾战争就是数学战争。” 7、算盘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但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并非算盘,而就是“算筹”。算筹就是用、竹或木制成的小棒,用它的多少与纵横排列可以记数,按一定的方法可用它进行多种运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普遍使用它作加、减、乘、除、开方、解方程等运算,这称之为“筹算”、。用算筹进行这样复杂的运算,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就是最早的。直到明代,它才被珠算所

《数学文化赏析》mooc答案(最新整理)

第一章 一、多选题(共100.00 分) 1.以下关于数学的描述,正确的有(A B)。 A.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 B.数学是研究模式与秩序的科学 C.数学研究事物的物质属性 D.数学只是研究数的科学 2.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有(A B C)。 A.数与形是数学科学的两大柱石; B.数与形是万物共性和本质; C.数与形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二者有密切联系; D.数与形是不同的事物,也没有关系。 3.下列运动或变换中,属于拓扑变换的有(A C)。 A.橡皮筋拉伸; B.电风扇旋转; C.纸张折叠; D.投影。 4.以下各选项属于数学的特点的有(A C D)。 A.概念的抽象性; B.公式的简洁性; C.推理的严密性; D.结论的确定性。 5.以下选项中,属于数学关注的内容的部分有(A B C D)。 A.一种对象的内在性质; B.不同对象的联系; C.多种对象的共性; D.一组对象的变化规律。 6.数学中概念或定义的形成主要是(A B C)的结果。 A.分类; B.抓本质; C.抓共性; D.推理。 7.按照结构数学的观点,以下对象属于代数结构的有(A C)。 A.加法运算; B.比较大小; C.乘方运算; D.数轴。 8.以下关于公理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 B D)。 A.公理之间应该相容; B.公理之间应该独立; C.公理需要证明; D.公理是数学理论正确性的前提。 9.以下推理形式中,属于合情推理的有(A B D)。 A.归纳;

B.类比; C.演绎; D.联想。 10.以下关于归纳推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B D)。 A.归纳推理是从个体认识群体的推理; B.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C.归纳推理是从一个个体认识另一个个体的推理; D.归纳推理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 11.以下关于类比推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C D )。 A.类比推理是发散性思维; B.类比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C.类比推理是从一个个体认识另一个个体的推理; D.类比推理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 12.以下关于演绎推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B C D)。 A.演绎推理是收敛性思维; B.演绎推理可以从少数已知事实出发,导出一个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 C.演绎推理能够保证数学命题的正确性,使数学立于不败之地; D.演绎推理可以使人类的认识范围从有限走向无限。 第二章 一、多选题(共100.00 分) 1.以下选项中属于数学功能的有(A B C D ) A.实用 B.教育 C.语言 D.文化 2.以下哪些现象说明数学具有语言功能?A B A.用方程描述社会现象 B.用符号表示数和运算 C.逻辑推理 D.五线谱 3.数学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两条最根本原因包括(A C) A.数学的对象是万物之本 B.数学概念的抽象性 C.数学方法与结论的可靠性 D.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与自然语言相比,数学语言具有以下优点(A C D ) A.不会产生歧义 B.表达生动 C.表达简洁、清晰 D.内涵丰富 5.把数学看做一种文化,原因在于(A B C ) A.数学是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智力成就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归纳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 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且 ) 3)交集:a∩b={x| x∈a且x∈b} 4)并集:a∪b={x| x∈a或x∈b} 5)补集:cua={x| x a但x∈u}

注意:①? a,若a≠?,则? a ; ②若,,则 ; ③若且,则a=b(等集) 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的区别;(2) 与的区别;(3) 与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 ④a∩cub = 空集 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a; 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 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例1】已知集合m={x|x=m+ ,m∈z},n={x|x= ,n∈z},p={x|x= ,p∈z},则m,n,p满足关系 a) m=n p b) m n=p c) m n p d) n p m 分析一:从判断元素的共性与区别入手。 解答一:对于集合m:{x|x= ,m∈z};对于集合n:{x|x= ,n ∈z} 对于集合p:{x|x= ,p∈z},由于3(n-1)+1和3p+1都

数学文化小知识教案资料

数学文化小知识

数学文化方面的小知识 1、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在数学上的领先地位。 2、《算经十书》中国汉唐以来陆续出现的十部数学著作的汇编册。唐代在国立大学设置了算学,以十部数学著作作教科书使用。这十部算经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辑古算经〉。 3、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时间为23小时56分04秒,比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为一日计24小时”少一点。人类自己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故习惯于把日出日落到再次日出称之为一日。一日划分为24小时是古埃及人制定的。每小时又划分为60分钟,每分钟又分为60秒。 4、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是世界数学名著。 5、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

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6、方程在海湾战争中的应用 1991年海湾战争时,有一个问题放在美军计划人员面前,如果伊拉克把科威特的油井全部烧掉,那么冲天的黑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还不只是污染,满天烟尘,阳光不能照到地面,就会引起气温下降,如果失去控制,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态与经济后果。五角大楼因此委托一家公司研究这个问题,这个公司利用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以及热量传递的方程建立数学模型,经过计算机仿真,得出结论,认为点燃所有的油井后果是严重的,但只会波及到海湾地区以至伊朗南部、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不至于产生全球性的后果。这对美国军方计划海湾战争起了相当的作用,所以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化学战争(炸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物理学战争(为原子弹),而海湾战争是数学战争。” 7、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但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并非算盘,而是“算筹”。算筹是用、竹或木制成的小棒,用它的多少与纵横排列可以记数,按一定的方法可用它进行多种运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普遍使用它作加、减、乘、除、开方、解方程等运算,这称之为“筹算”.。用算筹进行这样复杂的运算,

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

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①.元素的确定性;②.元素的互异性;③.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4、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

有趣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文化知识

有趣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文化知识 黄金比 a:b≈0.618:1约在2000多年前,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的直径的3倍。 几何学和欧几里得 几何学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空间图形的相关问题。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在数学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该书从17世纪初开始传入我国。 哥德*猜想 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能够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ZUI先提出的,所以被称作哥德*猜想。这个猜想至今无法证明。人们把这个猜想比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陈景润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完全数 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像6这样的数,叫做完全数(也叫完美数)。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ZUI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篇二】 阿拉伯数字

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 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 洲人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这就是现在的阿拉伯数字。 我国《量和计量》国家标准规定,写多位数的时候,可从个位起,每三位分作一节,节与节之间空半个数字的位置。例如,一亿两千三 百四十五万六千写作:123456000。 亩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用亩作为土地的面积单位。一亩 约为667平方米。 第一次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悖论)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唯心主义学派,兴旺的时期为公元 前500年左右。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指整数),数学 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的,而且能够应用于现实的世界,数学的知识 因为纯粹的思维而获得,不需要观察、直觉和日常经验。毕达哥拉斯 学派的希帕索斯发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其斜边不可通约。这个不可通约量的发现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希帕索斯正是因 为这个数学发现,而被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人投进了大海,在大约公元 前370年,这个矛盾被毕氏学派的欧多克索斯通过给比例下新定义的 方法解决了。 数学发展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数学形成时期(——公元前5世纪)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创 造简单的计算法,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算术与几何尚未分开。 二、常量数学时期(前5世纪——公元17世纪)也称初等数学 时期,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术、几何、代数、三角。该时 期的基本成果,构成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