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软基处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

新~~软基处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

新~~软基处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
新~~软基处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 2 -

二、编制依据 ..................................................................................... - 2 -

三、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 .................................................. - 3 -

四、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 3 -

(一)路基沉降总体要求...................................................................................................- 3 -

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3 -

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 3 -

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 5 -

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 6 -

5、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 .......................................................................- 7 -

(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9 -

1、路基沉降控制标准 ...............................................................................- 9 -

2、一般规定 ...............................................................................................- 9 -

3、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 - 10 -

4、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 - 10 -

5、监测断面布置形式 ............................................................................ - 13 -

6、断面观测的基本要求 ........................................................................ - 15 -

7、执行标准 ............................................................................................ - 16 -

8、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 - 18 -

9、观测频率 ............................................................................................ - 18 -

10、统计、汇总 ...................................................................................... - 19 -

11、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 - 19 -

12、测点保护 ...........................................................................................- 20 -

五、监测数据分析 ....................................................................... - 20 -

一、工程概况

东海岛铁路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地跨遂溪县和麻章、东海岛两区。黄略~湛江西段为东海岛铁路一标段范围,线路从新建茂湛线黄略站引出,经黄略镇北侧,向西跨黎湛铁路、国道G325、雷州青年运河,折向南西穿坭洋村、水粉仔村,向南跨渝湛高速公路连接线,过新赤水村东侧及南畔村东侧,跨合流水库、省道S374,穿上塘村,跨柳坑河,止于既有湛江西站北东侧,线路长度为17.55km。

工程所在地为洪冲积平原地貌及海积平原地貌,地形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一般3.0~10.0m,相对最大高差约7.0m,主要为林地、耕地、虾池、鱼塘或房屋。本地区处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2.8℃,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降雨量1735mm,年最大降雨量1735mm,年平均降水日数118天,年平均蒸发量1715.5m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二、编制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三、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

对于软(松)土路基处理长度小于200m时,在软(松)土较厚段落设置2个观测断面;软(松)土长度大于200m时在软(松)土较厚段落设置3—5个观测断面。观测断面间距不小于50m。

四、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一)路基沉降总体要求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监测范围为东海岛铁路I标所有软土处理地段,含车站。

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本段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

1)垂直位移监测网

(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

a、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

b、工作点。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c、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

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按施工期4年考虑。

2)水平位移监测网

(1)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2)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a、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b、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

测点。

c、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

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a、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b、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c、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d、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e、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f、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g、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h、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5、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

(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

(2)水准仪使用DSZ2或中纬电子水准仪ZDL700型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

(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 m(光学),≤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3.0m(光学),≤6.0 m(电子);视线高度≥0.3m(光学),≥0.5m (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DSZ2或中纬电子水准仪ZDL700型仪器,读记至0.05mm或0.1mm;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

(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

a、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b、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6)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7)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8)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

(9)对于宽度较宽的河、湖水中的沉降测量,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

(10)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

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1、路基沉降控制标准

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5cm ,年沉降速率应小于2cm/年。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3cm 。

无砟轨道地段路基可压缩性地基均进行沉降分析。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4.1.4条:路基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 ;沉降比较均匀、长度大于20m 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 ,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下列要求:

24.0sj sh V R

式中:sh R ——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 );

sj V ——设计最高速度(km/h )。

2、一般规定

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

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3、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内容

(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3)过渡段沉降观测

(4)路基稳定性观测

4、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1)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

沉降观测装置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根据经验,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断面的观测点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同时还应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观测元件的设置和埋设要求

(1)沉降板

由钢底板、金属测杆(?=4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75mmPVC 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的正方形,后1cm。采用水平仪按照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沉降板位于路基中心,基底有垫层的直接铺设在垫层上;没有垫层处,先在埋设位置处铺设10cm的砂垫层凿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沉降板示意图单位(mm)

采用水平仪按照二级测量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为1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为PVC管外接头连接。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要求小于10mm/天。

(2)边桩

沿线路方向在两侧坡脚外2m、10m处设置边桩进行水平位移观测,边桩埋设位置应按照测量确定,边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采用C20混凝土,长度为1.5m,断面为圆形,其直径为0.2m,并在桩顶埋设?20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钢棒浇注在混凝土里。

地面线

20钢筋

C20混凝土

图4边桩大样图单位(mm)

边桩埋置深度为地表以下1.4m,桩顶露出地面高度为0.1m,埋设方法采用开挖埋设,要求桩周围回填密实,桩周上部0.5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确保边桩埋置固定。

路基稳定与测量观测的控制标准为边桩水平位移小于5mm/天,竖向位移小于10mm/天。

(3)剖面管

剖面沉降管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导管内十字导槽应顺直,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测量

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导轮卡至于预埋剖面沉降管的十字导槽内,从一端按一定间隔依次读数,起始端管口标高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进行测量,再通过数据处理计算求出不同位置处地基的沉降量。

埋设要点:

①剖面沉降管埋设在基底碎石垫层中间的土工格栅上,复合地基平面应布置在观测断面附近加固孔之间中心处,埋设剖面沉降管的上下各垫10cm左右的砂垫层,中部填砂尽可能抬高,使剖面沉降管埋设呈向上拱的圆顺弧线状,但上拱高度不超过计算沉降量的一半。

②剖面沉降管埋设时,应按设计用螺钉进行组装,导管用外接头连接至大于埋设长度约2m(两端各伸出1m左右),两端用管盖封住,并预先在导管内穿一条镀锌钢丝绳作测试时来回牵引沉降仪用。

③剖面沉降管内十字导槽方向应与地面垂直,两头应砌筑观测坑,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并做好坑内及其周围的排水。

④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5、监测断面布置形式

1)CFG桩处理监测断面布置形式

监测工作主要有:变形监测、位移监测等。监测项目包括: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等。CFG桩处理标准监测断面包括:3个沉降板、2个沉降桩、4个水平位移桩、剖面管1根,站场内根据横断面宽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具体布置形式见下图示;

边 桩

钢弦式土压力盒

柔性位移计

沉降板

分层沉降计

沉降桩

2)搅拌桩处理监测断面布置形式

监测工作主要有:变形监测位移监测。监测项目包括: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等。搅拌桩处理标准监测断面包括:3个沉降板、2个沉降桩、4个水平位移桩剖面管1根,站场内根据横断面宽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具体布置形式见下图示;

边 桩

钢弦式土压力盒

柔性位移计

分层沉降计

沉降桩

6、断面观测的基本要求

1)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

(1)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组

施工单位项目部根据线路长度、标段划分及观测工作量情况,成立若个专职观测小组,每组最少配4人。

(2)主要设备配备

平面测量时采用徕卡全站仪或标称精度为2″2mm+2ppm的全站仪

水准测量时采用中纬电子水准仪ZDL700或DSZ2型水准仪。

2)仪器设备及人员要求

(1)地表水平位移桩(边桩)观测使用全站仪测量,采用坐标法进行距离测量。

(2)沉降板观测应采用中纬电子水准仪ZDL700或DSZ2型水准仪。中纬电子水准仪ZDL700作为二等水准测量用,主要用于水准基点高程测量和填筑过程观测沉降使用,DSZ2水准仪主要在填筑过程观测沉降使用。观测精度应小于1mm。水准尺采用整3米红、黑面标尺,尺子牢固无损,尺底板不松动,尺的中线与尺底垂直、尺面垂直,测量时尺底采用尺垫。

(3)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3)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稳定;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五定”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4)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后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5)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按照“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7、执行标准

1)测站设置

测站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下表执行;

注:下丝为近地面的视距丝。

2)测站观测限差

测站观测限差应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使用双摆位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时,不计算基辅分划读数差。

(1)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后可立既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须经检测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观测。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较差的限差应不超过下表。

注: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

L-附合路线长度,km

F-环线长度,km

R-检测测段长度,km

(2)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检测或往返检测均适用,检测测段长度小于1km时,按1km计算。

(3)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路线构成时,环线闭合差限差,应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及其限差分别计算,然后取其平方和的平方根为限差。

(4)当连续若干测段的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保持同一符号,且大于限值的20%时,则在以后各测段的观测中,除酌量缩短视线外,还

须加强仪器隔热和防止尺桩位移的措施。

8、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1)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测段重测,并按下列取舍。

(1)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但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

(2)若同方向两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亦不超出限差,则取同方向中数作该单程的高差;

(3)若超限测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出现同向观测结果靠近而异向观测结果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如果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则取原则的往返高差中数作往测结果,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

9、观测频率

根据设计及相关资料要求,软基地段沉降桩及位移桩在施工期间每填一层进行一次观测(非软基地段每公里设置一处沉降桩及位移桩在施工期间每填3层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观测2~3次。当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时,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1~3个月内,每周观测一次;1~3个月内二周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至预压期末。预压期后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直至移交,当沉降速率变化大时,增加观测频率。具体观测频次见下表。观测后及时整理绘

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10、统计、汇总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关系曲线图。

11、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当路基中心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大于10mm,或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大于5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待观测传真恢复到限值以内再进行填筑。

12、测点保护

工作基准点、基点、地表沉降板、位移观测桩、路肩观测桩在观测期中均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或专人看管。沉降板观测杆易受自卸车、压路机、推土机的碰撞、挤压和人为损坏,除采取有力保护措施外,还应在标杆上竖立醒目警示标志。观测点若遭受碰损,应立即恢复并复测。

五、监测数据分析

现场监测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数据可以起到一下效果:

1、利用现场监测数据,判断路基的稳定,控制沉降速率,及时调整施工速度,确保施工安全;

2、确认处理效果,在监测数据上可以反分析土工参数和预测工后沉降;

3、对比地基处理前后的土层强度、荷载分布、位移变化、应力变化等路基稳定和沉降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建设概况 1、建筑设计概况 2、结构设计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2、观测时间的要求 3、观测点的要求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5、施测要求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四、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3、沉降观测 4、平差计算 5、统计表汇总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五、沉降观测方案 1、基准点埋设 2、沉降观测点埋设 3、精密水准测量 4、资料整理与提交 六、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七、各控制点的放样 八、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限差要求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九、沉降观测技术要点 十、位移观测技术要点 十一、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十二、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2、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十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十四、测量管理制度 十五、建筑物沉降变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应急处置 4、救援物资的储备 5、恢复 6、注意事项 7、建筑物沉降事故预防

一、工程建设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乐天村、桃花店村,茶涪路南侧地块。一组团建筑面积约18.5万㎡,投资额约3.33亿元。 1、建筑设计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由8栋33层一类高层住宅、裙房以及地下车库组成。 地面主要有:砼防水地面、细石砼地面、防滑地砖地面、玻化砖地面、地砖地面。 楼地面主要有:细石砼楼面、防滑地砖楼面、架空保温楼面、保温楼面、防水楼面、毛坯楼面、耐磨地坪楼面。 内墙主要有:水泥砂浆抹灰墙面、涂料墙面、水泥砂浆防水墙面、腻子墙面、瓷砖墙面。 外墙主要有:砼防水外墙、涂料墙面、外墙漆墙面、面砖墙面、干挂

软基处理真空预压处理施工方案

软基处理真空预压处理施工方案

————————————————————————————————作者:————————————————————————————————日期: 2

河西新城区江东南路道路工程一标段软基处理真空预压处理施工 专 项 方 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2013年5月22日 1

目录 1、工程概况 (3) 2、现场组织机构 (9) 3、施工方案 (10) 3.1 施工准备 (10) 3.2 施工人员安排计划 (10) 3.3 施工机械安排计划 (11) 3.4 泥浆密封墙打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铺设砂垫层和打设排水板 (11) 3.6 主、支滤管定位和安装 (11) 3.7 铺设土工布及密封膜 (12) 3.8 开挖、回填密封沟 (13) 3.9 抽气管道和真空泵联接 (13) 3.10 试抽真空并堆载 (13) 3.11 抽真空及真空维持、软基监测 (14) 3.12 真空预压卸荷验收 (14) 4、真空预压施工质量控制 (14)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6) 5.1 组织机构 (16) 5.2 安全保证措施 (16) 5.3 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17) 5.3.1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 (17) 5.3.2 保护接零与接地处理 (17) 5.3.3 配电线路 (18) 5.3.4 用电管理 (18) 5.3.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16) 2

沉降观测的具体步骤

沉降观测的具体步骤 本工程沉降观测采用闭合圈法按一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DS使用级精密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和铟钢水准尺。 建筑物四周至少留出3m的场地,便于闭合圈法沉降观测,观测前通知工程处和施工现场负责人,事先清理好现场,确保视线、场地畅通,安排好测量跑尺人员。 本工程结构施工阶段,做到每施工一层结构层次即进行一次沉降观察,沉降观测时间为砼浇筑结束后一天,不上荷载的情况下进行,中间停、复工各观测一次,以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建筑物竣工验收前观测一次。特殊情况如发现严重裂缝,沉降速率增大,沉降差较大等,亦相应增加观测次数,并整理出资料由主管工程师审核,及时提交给业主。使用阶段每半年一次,共两次,以后每年一次,预计观测五年或直到沉降稳定,使用阶段预计共测6次,由建设单位负责观测,施工阶段的观测费用,按勘察设计文件规定,由业主负责,施工企业在提交成果时,向业主按专项收取费用。 观测成果管理 本工程沉降观测应有专用外业手薄、记录表和建筑物平面图及观测点布置图等,并根据沉降观测成果绘制沉降分布图,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最后计算整个建筑物的平均沉降量和相对沉降差,每季提供给业主一份资料。工程沉降观测资料,由专人整理,当每次观测

一周后,提交工程技术科和工程队各一份,最终将系统观测资料作为工程技术资料的一部分存档,并交建设单位一份。 基准点和观测点的保护 经常检查基准点和观测点有无变动,并防止砂浆落在观测头上,将观测点按观测平面图相应的编上号,每次观测后旋下观测头集中保管,下次观测时再按编号旋上观测头,注意防止柱上槽口被杂物堵塞或被现场材料挡住,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碰撞观测点头的螺牙铁管口,详见图《水准点埋置及观测头构造图》。 设置基准的原则是合理埋设,观测方便,并能保证水准点的稳定,基准点的埋设数量不少于三个,距离观测点30-50m,基准点的设置应在基坑挖土前15天完成,基准点必须加盖保护,在观测平面中,基准点位置应明确标注。 观测点的设置,依据图纸设计要求。详见附图《沉降观测点平面图》。 观测点的设置采用预埋螺牙铁管,使用活动观测头,便于装拆。 装修前先旋下观测头,在柱装修材料上留孔并预埋套管,装修完再旋上观测头,观测头就朝外,便于观测。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 2,总建筑面积约23 万m 2,地下建筑面积约8.7 万m 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 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方向长约40~110m。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张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内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 二、依据及原则 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3) 5. 《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J1-88) 依据规范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周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 1、周边环境监测 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 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 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 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C、围护桩内、外侧水土压力监测; 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 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 A、支撑轴力监测; 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 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建筑单位提供的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其高程分别为:2093.185米、2093.929米。 二、工程概况 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D-1#楼建筑面积23410.99m2,D-S1#楼建筑面积2319.21 m2,、D-3#楼建筑面积21884.73m2,车库总建筑面积51307m2。各工程项目概况如下表: 项目概况、名称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标段 建筑层数地下3层,地上 27层地上3层地下3层,地上27 层 地下2层 建筑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 建筑工程等级一级二级一级一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50年50年50年 建筑分类一类二类一类特大型汽车库 耐火等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二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 地上二级,地下 一级 建筑性质高层商住楼多层商业高层住宅楼地下车库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7度7度7度7度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丙级甲级乙级 基础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 桩筏基础现浇钢筋混凝 土条形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桩 筏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 条形基础 地基持力层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3层砂砾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 3层粘土层

三、人员及仪器的配备 1、测量人员配备 为了满足本工程测量全面、有序的开展,将投入以下测量人员,组成本工程施工 测量组。 序号姓名学历施工年限职务近期施工工程 1 大专11年组长 2 大专3年测量员 3 大专4年测量员 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监督实施。 2、测量仪器配备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盒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本工程拟投入测量仪器如下表: 仪器名称型号数量是否检定用途 经纬仪TDJ6E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1103 角度测量水准仪AT0-32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2502 沉降观测 注明:仪器必须在检定证书规定的有效日期内使用。 四、观测点的设置 1、制作方法 沉降观测点大样见下图: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填方穿越水田地段较多,为高液限非适用性材料软基;亦有经过水塘地段,为淤泥软基。软土地基主要位于沟谷内或水塘,上部为水田,积水,表层多为耕植土,分布非适用性材料、淤泥。根据设计本标段共需处理软土423211m3。根据设计要求,非适用性材料软基和淤泥层必须挖除后,选择最佳的机械设备组合清运淤泥、排干积水,再从基底按要求换填适合路基填筑的材料。 根据设计,本施工段落有一段软基换填,软基处理长度为40m,平均宽度为8.3m,平均深度为2.8m,本项目部将在进行轻型触探试验后确定最终换填范围和深度。 二、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⑴、《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⑵、《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⑶、《公路施工手册》 ⑷、设计图纸 ⑸、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施工标准化指南》 ⑹、广西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2、编制原则 ⑴、认真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确保本合同段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目标的实现;

⑵、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设计标准;严格执行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行业及业主制定颁布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和法规文件等; ⑶、认真、充分研究施工环境,妥善解决施工生产与各方面关系协调,应用新技术,制定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案; ⑷、施工方案编制尽量做到与总体施工部署相结合,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相结合,特殊技术与普通技术相结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思路清楚; ⑸、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力求均衡生产; ⑹、实施项目法管理,应用动态网络控制技术,实施施工全过程严密监控,优化配置施工所需各项资源,做到统筹安排,均衡生产,降低工程成本; ⑺、坚持文明施工,规范化管理,减少植被破坏,控制水土流失和污染,切实做好保护环境工作。 三、施工准备 (一)准备工作 1、组建施工作业队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施工任务,制定相应的 规章制度,促使工程运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施工前,在路基两侧开挖纵向排水深沟,主排水沟深约1.5米、次排 水沟深于1.2米,并在路线一侧红线外挖一条排水沟将水排出路基以外,降低软基路段纵横路基地下水位和排走地面积水,对软基地段进行晾晒;在路基另侧修建纵向施工便道,淤泥挖除时运输车从施工便道行驶,淤泥层挖除后将便道一并挖除。 3、路基清表完成,施工范围内无通信电览、电线、房屋拆迁等障碍物。 换填透水材料拟采用本标段符合填筑要求的挖方。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总结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1.工程概况 *********工程起点位于**市外环路北端附近的国道321上,里程为K0+000~K6+624.054。K0+000~K1+400为市政道路,一般路基宽度为60m,跨***高速路的分离式立交桥宽为50米。在K0+700~K0+786.5处设置变宽段,此处压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绿化带,渐变为50米宽,与桥梁宽度一致,车行道保持不变。K1+000 ~K1+200处设置渐变段,该路段内路幅宽度逐渐变化,路基宽度从50m渐变为24.5m。由于该路段正好处于圆曲线上,因此在K1+200~K1+400段设置过渡段,该路段范围内路幅宽度为24.5m,设计时速为60Km/h,过渡段后路段按一级公路设计,设计时速为80Km/h。线路通过区域有鱼塘、水田、菜地,地基沉载力较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路堑高边坡地段设计要求进行锚杆框架及方格浆砌片石防护处理。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公路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挖方段的水平位移观测;路隧、桥涵、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设计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5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

最新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拟建综合楼工程项目为地下二层、地上八层(局部三层、五层),设地下室二层,预计开挖深度约为地面以下9.0m左右。挡土结构和支承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止水桩为高压旋喷水泥土桩,大量土方为支撑和支挡下挖土。 地理位置处于解放东路、茶局路交汇处西北角,场地为原供电局旧址。基坑四周建筑物密集,东侧为十层交通大厦,其余四周为4-5层砖混结构的住宅楼,紧邻基坑为110KV城中高压变电所,该所为本工程监测的重点。 设计单位:工程桩为机械工业部深圳设计研究院,围护桩为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宜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2.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 2.1施工监测的重要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内力(围护桩和墙的内力,支撑轴力或土锚拉力等)和变形(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等)中的任一量值超过容许的范围,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深基坑开挖工程往往在建筑密集的市中心,施工场地四周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状态,当土体变形过大时,会造成邻近结构和设施的失效或破坏。同时基坑相邻的建筑物又相当于较重的集中荷载,基坑周围的管线常引起地表水渗漏,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基坑工程设置于力学性质相当复杂的地层中,在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变形预估时,一方面,基坑围护体系所承受的土压力等荷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对地层和围护结构一般都作了较多的简化和假定,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异;加之,基坑开挖与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以及降雨、地面堆载和挖机撞击等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现阶段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对结构内力计算以及土体变形的预估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并在相当程度上仍依靠经验。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编制目的 (1) 3编制依据 (1) 4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案 (1) 4.1水准基点的布设 (1) 4.2沉降观测标的布设 (1) 5测量仪器及人员情况 (2) 6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2) 7内业数据处理 (2) 8观测频率 (2) 9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的保护 (2)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国投新疆哈密景峡第五风电场A区300MW工程位于新疆自治区哈密市西北约180km。场址位于东经94°12′~94°56′,北纬41°56′~42°14′之间,东西长约62km,南北宽约32km,场址区地貌为丘陵、戈壁,地势起伏。本期工程拟开发利用面积约84.95km2,风电场区域高程介于1033m~1228m之间,装机规模为300MW。场址区有简易公路与工程区相通,交通较便利。 2编制目的 为了及时掌握风机基础沉降情况,确保风机基础在风机安装、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中水准测量技术规范及设计图纸中相关技术要求,制定本观测方案。 3编制依据 ⑴《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⑵《国投哈密景峡五A风电场300MW风机预应力锚栓基础设计》 4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案 4.1水准基点的布设 根据风电场区周围的地形、地质情况,为满足风机基础的沉降观测,对每台风机进行单独观测,测定四个观测墩与三个基准点之间的沉降。基础沉降观测墩均布于风机基础平台上,观测墩用4HRBΦ22制作,顶部磨圆,镀铜,外露端头焊接在预埋件中间,观测墩与风机基础钢筋连为一体,。 4.2沉降观测标的布设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墩(1,2,3,4)均匀分布于风机基础顶面圆环环上,距承台边缘约为0.05m。以监测风机基础沉降变化,沉降观测墩布置图如下:

某CFG桩、PHC桩软基处理检测方案

客专CFG桩、PHC桩软基处理 检测方案

××××××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年××月××日 一、前言 1、CFG桩简介: CFG桩(Cement Fly-ask Gravel piles)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法,目前已作为国家重点科研成果向全国推广。 CFG桩是由碎石、石屑、粉煤灰掺适量水泥加水拌合,用振动(锤击)沉管打桩机或其它成桩机具制成的一种低标号的桩体,其主要用来加固地基,和被挤密的桩间土一起,通过褥垫层形成CFG桩复合地基共同承担上部荷载。 CFG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变形模量大、沉降变形小的特点,用于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高的地基是比较理想的。 CFG桩用振动沉管打桩机成桩,由于不放钢筋笼,施工速度快,工期短,质量容易控制;并能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变废为宝,经济实用,比一般振动(锤击)沉管灌注桩和钻孔灌注桩造价都低得多。 CFG桩虽然在地基处理中具有以上优势,但在施工过程中如施工工艺控制不严、施工方法不当,也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①施工过程中拔管速度太快可能造成缩径或断桩,太慢有可能造成桩端一段范围的桩体水泥含量较少,桩体强度降低;②连续施打可能造成的缺陷是桩径被挤扁或缩径,应采取隔桩跳打法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坍落度控制不合理,碎石质量的好坏,均有可能造成桩身出现空洞和断桩;④粉煤灰混凝土投料不足,容易出现缩径或断桩现象。 2、PHC桩简介: PHC桩是一种在工厂批量预制的高强度预应力管桩。采用静压和锤击两种工艺施工,将桩植入土层中,用来加固地基,与被挤密的桩间土一起形成复合地基共同承担上部荷载。PHC桩的单位承载力造价是各种桩型中较低的,且综合经济效益指标也好于其他桩型。随着PHC管桩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以及人们对它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不断积累,PHC桩的施工技术会不断得到提高。 PHC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虽然具有综合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但在施工过程中,如施工工艺控制不严、施工方法不科学,也容易出现桩体移位、桩身上浮、桩身倾斜、桩身断裂等现象。 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属于挤土类型,往往由于沉桩时使桩四周的土体结构受到扰动,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产生挤土效应;桩基施工过程中焊接时间过长;桩的接头较多而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端停

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拟建综合楼工程项目为地下二层、地上八层(局部三层、五层),设地下室二层,预计开挖深度约为地面以下9.0m左右。挡土结构和支承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止水桩为高压旋喷水泥土桩,大量土方为支撑和支挡下挖土。 地理位置处于解放东路、茶局路交汇处西北角,场地为原供电局旧址。基坑四周建筑物密集,东侧为十层交通大厦,其余四周为4-5层砖混结构的住宅楼,紧邻基坑为110KV城中高压变电所,该所为本工程监测的重点。 设计单位:工程桩为机械工业部深圳设计研究院,围护桩为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宜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 2.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 2.1施工监测的重要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内力(围护桩和墙的内力,支撑轴力或土锚拉力等)和变形(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等)中的任一量值超过容许的范围,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深基坑开挖工程往往在建筑密集的市中心,施工场地四周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状态,当土体变形过大时,会造成邻近结构和设施的失效或破坏。同时基坑相邻的建筑物又相当于较重的集中荷载,基坑周围的管线常引起地表水渗漏,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基坑工程设置于力学性质相当复杂的地层中,在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变形预估时,一方面,基坑围护体系所承受的土压力等荷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对地层和围护结构一般都作了较多的简化和假定,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异;加之,基坑开挖与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以及降雨、地面堆载和挖机撞击等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现阶段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对结构内力计算以及土体变形的预估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并在相当程度上仍依靠经验。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I标项目部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批: 中铁四局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I标项目部一队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沉降监测工艺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监测断面的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路基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桥涵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过渡段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沉降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一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各种地段沉降变形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沉降观测的频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7观测点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一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资料整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提交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检测方案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检测方案

编号:NHWB-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检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公司 项目部

第一章概述 其中综合楼工程采用砼钻孔灌注桩基础,采用旋挖桩、冲孔桩桩机施工,布置有桩径d600、d1000 两种,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桩端要求进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不少于5米。长34-42米约3300根(以上数据为概算数据)。为了检验工程基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和基桩的桩身质量特制定本检测方案。 第二章检测工作内容 车辆段工程按设计图纸要求、低应变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20%,每个承台至少一根,两承台及单桩承台应全做,且总数不能少于10根。 所有的检查(包括静载荷试验、低应变)均应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 开始静载试验时,钻孔灌注桩单桩龄期至少应在混凝土浇捣完成后28天以上。 单桩静载荷试验、检测方法及检测报告均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的相关要求进行。 试桩时需密切注意施工控制和泥浆配合比,严防塌孔现象,并完整记录在案,为工程桩施工做好必要准备。 低应变检测的桩,当桩身质量为IV类桩时,应判定为废桩;当为III类桩时,可由设计单位会同甲方、监理公司及质检部门任意指定若干根桩采用静载荷试验或其他

有效方法进行检测。对于II类桩,检测单位应指明桩身缺陷的位置及缺陷程度,以便设计院处理。 工程桩验收合格并经设计人同意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回填采用2:8的级配良好粘土,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4,遇有淤泥的地方,应及时清除,然后进行回填。 第三章检测依据的规范标准 3.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3.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3.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3.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3.5《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3.6《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3.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3.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 3.9《岩石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第四章检测方法及基本原理 4.1基桩单桩静载试验检测 4.1.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4.l.1.1 试验前应明确:数量、最大加载量、试验日期、地点及特殊要求等。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垂直度测量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由广安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由重庆长坪建
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由重庆中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进行工程监理, 由重庆轻工设计院进行施工图设计,由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质量监督 站实施质量监督。本项目为安得·城市之都 4、5、6 号楼,位于广安 市龙马商业广场旁,交通方便,三面环街均有住房和商铺门面,建筑 面积 79387m2;±0.000=252.6 米,本建筑 4#楼为-2F/32F 层,建筑 高度 96m,总高度为 105.9 米,5、6#楼为-3F/32F 层, 建筑高度 96m, 总高度为 110.1 米;裙房部分为商业用房,转换层以上为住宅,本工 程主体为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现浇楼板。根据工程的地质 实际情况,特编制如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二、观测点的布置及做法:
根据图纸上观测点的位置,由专业测量人员负责观测,观测点 采用先浇筑后钻孔设置。 三、沉降观测的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筑物内选择坚固稳定的地方,埋设三个 水准基点(4#H2AH点,5、6#H2B点、H2C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 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精确度。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 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 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固定的水准点,以及按规定的日 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根据《地基基础施 工规范》规定,基础做好之后每施工1层结构观测一次,主体竣工后
1 页脚内容

沉降观测、垂直度测量施工方案
每月观测一次,并做好每次的观测记录。必要时委托具有国家资格证 书的测绘院,按照上述方案来完成此工作。 四、 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 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 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 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在不 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2.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 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 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50m 为宜,均匀地分 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观测点布置图。
2 页脚内容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 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测量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测量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测量仪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测量施工组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沉降观测水准网的建立及测量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校核水准控制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水准点控制网的测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沉降观测方法和一般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沉降观测周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沉降观测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 签。 5.4沉降观测点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沉降观测埋设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控制点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沉降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确定沉降观测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软基处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 2 - 二、编制依据 ..................................................................................... - 2 - 三、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 .................................................. - 3 - 四、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 3 - (一)路基沉降总体要求...................................................................................................- 3 - 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3 - 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 3 - 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 5 - 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 6 - 5、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 .......................................................................- 7 - (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9 - 1、路基沉降控制标准 ...............................................................................- 9 - 2、一般规定 ...............................................................................................- 9 - 3、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 - 10 - 4、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 - 10 - 5、监测断面布置形式 ............................................................................ - 13 - 6、断面观测的基本要求 ........................................................................ - 15 - 7、执行标准 ............................................................................................ - 16 - 8、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 - 18 - 9、观测频率 ............................................................................................ - 18 - 10、统计、汇总 ...................................................................................... - 19 - 11、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 - 19 - 12、测点保护 ...........................................................................................- 20 - 五、监测数据分析 ....................................................................... - 20 -

基坑支护监测方案(1)

XXX三期基坑支护 监 测 方 案 XXX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十月十二日

XXX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1.工程概述 工程概况 本工程合肥市XXX?XXX项目三期基坑支护指定分包工程由合肥新站XXX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新建,工程地点位于合肥市万佛湖路与潜山路交口西北侧ZWQTC-036地块。 合肥市XXX?XXX项目三期基坑支护指定分包工程由江苏东南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设计,基坑支护详见设计图纸。 本支护工程为临时性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基坑使用期为12个月。 、本工程支护范围内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粘土、强风化泥质砂岩、中风化泥质砂岩,基坑底落于粘土中,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主要为上承滞水。 、基坑开挖深度约为—,基坑靠近星光东路有较多管线,北侧会所周边有天然气管道。经放线,管道在基坑上口线外侧3m,对基坑施工无影响。 、本次设计图纸分为4个剖面,分别为1-1剖面、1a-1a剖面,2-2剖面、3-3剖面。 1-1剖面设计为Φ800旋挖桩,间距,桩长10米,距桩顶2m处设置一道锚索,基坑内侧喷锚护面。1a-1a剖面设计为Φ1000旋挖桩,间距,桩长15米,基坑内侧喷锚护面。 2-2剖面、3-3剖面设计为土钉墙。潜山路一侧设计为自然放坡,放坡比例为1:。 地下底板面标高为,基坑开挖深度为约,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拟建场地地基土构成层序自上而下为: ①层杂填土(Q ml)——层厚~,层底标高为~。褐、褐灰,褐黄、黄褐色等,湿,松散状态,状态不均匀。该层主要成分为粘性土,表部主要含碎砖石、砼块等建筑垃圾,含有植物根茎,局部地段夹生活垃圾和淤泥质土等。 ②层粉质粘土(Q 4 al+pl)——此层仅局部分布,层厚~,层底标高为~。褐灰、灰黄色等,可塑状态,湿,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量氧化铁、铁锰结核及高岭土等。 ③ 1层粘土(Q 3 al+pl)——层厚一般为~,层底标高为~。灰褐、褐灰、灰黄、褐黄色等,一般为硬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好易通 沉 降 观 测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好易通齐全二○一一七年八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0 2.工程概况 0 3.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2) 3.1.观测目的 (2) 3.2.观测原则 (2) 3.3.观测点布置 (2) 4.观测方法 (2) 4.1.观测基准点设置 (2)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2) 5.观测周期 (3) 5.1.施工阶段 (3) 5.2.使用阶段 (3) 5.3.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3) 6.观测仪器及人员组成 (3) 6.1.观测仪器 (3) 6.2.人员组成及职责 (3) 7.观测资料及整理 (3) 7.1.观测资料整理 (3) 7.2.观测成果 (3)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wwwww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住宅项目,位于00000,原机0000内。工程项目包 2

3.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3.1.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 1.参照设计图纸; 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 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 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 根据“3.2.”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178个沉降观测点(其中1#房1区6个、2区16个,2#房14个,3#房、4#房、5#房、8#房各12个,6#房、7#房各16个,9#房、12#房各13个,10#房、11#房各6个,13#房9个,14#房7个,具体点位见个号房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4.观测方法 4.1.观测基准点设置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3个水准基准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要求进行联测。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沉降观测点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我方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志点,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埋设于±0.500位置(观测点大样见附图,各栋号一层施工完成后,采用植筋方法布设)。本次共布设178 个沉降观测点(详见各栋号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精确测量。 各次沉降观测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建筑物施工到各个时期的沉降变形量就在这一环节中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遵行规范要求: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